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阁夜》学案

《阁夜》学案

《阁夜》学案
《阁夜》学案

《阁夜》学案

一、学会读诗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①短景:景,通?影?,日光;冬天昼短夜长,故称?短景?。②跃马:指公孙述,公孙述在西汉末曾乘乱据蜀,自称白帝。③漫:任随。

1、这首诗是一首七律,和其他作品不同的是,这首诗四联皆用。“阁夜”意为。

2、首联:阴阳意为日月,指日月穿梭,“岁暮阴阳催短景”表达了诗人

的感慨,“天涯霜雪霁寒宵”表达了诗人。这一联写实景,而寓深情,为全诗奠定了一种的感情基调。

3、颔联:上承“______”,描写夜中所闻所见。作者听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这从侧面烘托出时局动荡、战争频仍的气氛;作者看到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这似乎与诗人风雨飘摇的人生、时局的纷乱有些相似。

4、颈联:写拂晓前所闻。“野哭千家闻战伐”意为:

。夷歌指,“数处”即,刻画出了的夔州的典型环境。“野哭”、“夷歌”,一个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

想一想:为什么这两种声音使诗人倍感悲伤?

5、尾联:旅居夔州的杜甫想到了此地的历史人物__________和公孙述。结尾二句,流露出诗人极为的情绪。

6、读懂了吗:试着用散文语言复述这首诗的内容。二、举手提问

读完学会读诗的参考答案,你还有什么问题,说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三、直击高考

1、“岁暮阴阳催短景”中的“催”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

2、杜甫这首诗感慨万千,说说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诗人对什么事最为忧伤?

四、试着背诵这首诗

《阁夜》学案参考答案

一、学会读诗

1、这首诗是一首七律,和其他作品不同的是,这首诗四联皆用对仗。“阁夜”意为西阁之夜。

背景介绍:杜甫在夔州(今重庆奉节)共住了一年零九个多月(765~767),先后在赤甲、西阁、滚西、东屯居住。《阁夜》就是大历元年冬寓居西阁时所作。当时,安史之乱刚刚平息,整个社会还很动荡,巴蜀地区也陷入了战乱之中。永泰元年(765)闰十月,剑南节度使郭英乂与西山都知兵马崔旰互相残杀,导致蜀中大乱。加之杜甫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

2、首联:阴阳意为日月,指日月穿梭,“岁暮阴阳催短景”表达了诗人时光流逝,人生苦短的感慨,“天涯霜雪霁寒宵”表达了诗人沦落天涯的无限凄凉。这一联写实景,而寓深情,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沉痛的感情基调。

3、颔联:上承“寒宵”,描写夜中所闻所见。作者听到五更时分军营里的击鼓声和号角声传来,起伏悲壮,这从侧面烘托出兵革未息、时局动荡、战争频仍的气氛;作者看到,星光倒映在峡江中,随着水波动荡摇摆,这似乎与诗人风雨飘摇的人生、时局的纷乱有些相似。

※《后汉书〃祢衡传》云:?(曹操)闻衡善击鼓,召为鼓史,因大会宾客,阅试音节……次至衡,衡方为《渔阳》参挝,蹀躞而前,容态有异,声节悲壮,听者莫不慷慨。?《汉书〃天文志》云:?元光(武帝年号)中,天星尽摇,上以问候星者,对日:‘星摇者,民劳也。’后伐四夷,百姓劳于兵革。?联系这两个典故,?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之中则又有一番深意:悲壮的鼓角声是国家失序、民有怨气的表现,星河动摇是百姓劳顿的反映,战乱频仍给百姓带来的灾难和痛苦不言而喻。这两句诗境界浑厚,格调悲怆,言外犹有深意。

4、颈联:写拂晓前所闻。“野哭千家闻战伐”意为:一闻战伐之事,就立即引起千家的恸哭,哭声传彻四野。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数处”即不只一处,刻画出了偏远的夔州的典型环境。“野哭”、“夷歌”,一个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对这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来说,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

5、尾联:旅居夔州的杜甫想到了此地的历史人物诸葛亮和公孙述。结尾二句,流露出诗人极为忧愤感伤的情绪。

《三国志〃诸葛亮传》云:?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左思《蜀都赋》云:?至乎临谷为塞,因山为障;峻塍埒长城,豁险吞若巨防。一人守隘,万夫莫向;公孙跃马而称帝,刘宗(刘备)下辇而自王。?

6、读懂了吗:试着用散文语言复述这首诗的内容。

时令到了寒冬,日子就越来越短;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霁的寒宵。五更时听到战鼓号角,起伏悲壮;山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波动摇。野外几家哭声,传来战争的讯息;数处渔人樵夫,唱起夷族的歌谣。诸葛亮和公孙述,一样终成黄土;人事变迁音书断绝,我寂寞无聊。三、直击高考

1.“岁暮阴阳催短景”中的“催”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

答:“催”字是催促之意,催字不但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更写出时光流逝之速,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逼人。从而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

2、杜甫这首诗感慨万千,简要分析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哪几种悲慨?

答:此诗写了诗人多种悲慨。“岁暮阴阳催短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天涯霜雪霁寒宵”表达了诗人客居天涯的凄苦寒,颔联和颈联表达了诗人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之情,“卧龙跃马终黄土”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人事音书漫寂寥”表达了诗人老病孤独、亲朋断绝的寂寥和无奈。

《阁夜》导学案教案.doc

班级:姓名:学号:组别:编者:张胜华 《阁夜》导学案 预习案 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他的《登高》和《登岳阳楼》两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 《登高》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登岳阳楼》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 ____。 2.杜甫在《旅夜书怀》中描绘雄浑阔大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 3.诸葛武侯祠内有一联:“布衣吟啸足千秋,草庐频频,收起潜龙,蜀丞相尽瘁鞠躬,非得已也;竹帛勋名垂两代,汉祚将终,霄沉羽鹤,杜少陵沥心呕血,有由来哉。”里面暗含杜甫《蜀相》的两句诗,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阁夜》课后诵读提示诵读,达到背诵。 5.参照注释翻译《阁夜》: 探究案 1.《阁夜》首联描绘了怎样的图景?结合“岁暮”“催”“天涯”“寒”等词语揣摩作者融入的思想感情。 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一联的诗眼是什么?起到了何种作用? 3.颔联上句写悲惨之战争现实,下句写壮美之三峡夜景,放在一起,二者为什么能浑然融为一体?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4.颈联“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写什么,运用了什么写法,作者情感如何? 5.尾联“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作者联想此地两位历史人物的用意何在? 6.从诗作内容与诗人感情出发简析这首诗。 训练案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雪霁.(jì)侪.辈(qí) 天涯.(yá) 悬崖.(yá) B.渔樵.(qiáo) 挣.脱(zhènɡ) 寂寥.(liáo) 创.伤(chuānɡ) C.朔.漠(shuò) 回溯.(sù) 攻讦.(jié) 囹圄.(wǔ)D.泾.渭分明(jìnɡ) 发酵.(xiào) 信笺.(jiān) 角.色(jué) 2.下列诗句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A.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霄。B.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廖。 C.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下列加点字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岁暮阴阳催短景.景:景色B.天涯霜雪霁.寒宵霁:雪止 C.人事音书漫.寂寥漫:徒然,白白地D.吴楚东南坼.坼:分裂,引申为划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4~5题。 沙丘城下寄杜甫李白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注:此诗是李白暂别杜甫后寄居沙丘时所作,表达了对杜甫的怀念。沙丘,在山东汶水流域。 4.“借景抒情”乃诗歌创作中主要手法之一,请分析李白在这首诗中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的。 5.“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这两句诗是如何表现诗人对杜甫的深深怀念之情的? 6.在下面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语句,使前后内容对应,句式相近,语意关联。 个性是一种魅力,它以独特的方式展现自己,昭示于人。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①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②______ ______,③______ ______,④_____ _____ __,这些历史人物的个性魅力感人至深,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

杜甫《阁夜》三维目标教案

阁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积累名句。 2、把握诗歌风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 领会诗歌内涵。 过程与方法: 知人论世,结合诗人的生平事迹理解诗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歌的心忧国事,胸怀天下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教学重点】 1、探讨杜甫的诗歌风格。 2、在反复诵读中把握诗风,体会诗意。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流露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韩愈曾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上周我们学习了“诗仙”李白的《将进酒》,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另一着名诗人——杜甫。(回顾所学诗歌《登高》,《登高》一诗中包含着作者郁积难舒的爱国情感和排遣不开的羁旅愁思。不仅仅写出个人的漂沦西南衰老多病,鬓毛早衰止酒停杯,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动荡不安满目疮痍,人民颠沛流离受尽苦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杜甫律诗中的典范性作品《阁夜》。 二、简介写作背景 这是大历元年(766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而杜甫的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都先后死去。杜甫以老病之身仍在不断地迁徙飘荡,他忧时伤乱,心情十分沉重,写下了这首诗。 三、合作探究,理解诗意 1、“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开头两句点明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分别是什么“催”和“霁”如何理解作者处在怎样的一个特定环境中 “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序逼人。“天涯”,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意。当此霜雪方歇的寒冬夜晚,雪光明朗如昼,诗人对此凄凉寒怆的夜景,不由感慨万千。“霁”,原指雨后或雪后转晴,这里指霜雪之后转晴。《红楼梦》中有写晴雯的诗句:“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

【精品】杜甫诗三首导学案(教师版)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 第一课时秋兴八首(其一) 【学习目标】 1、通过诗歌的诵读与品味,体会古典诗歌之美 2、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会诗歌主旨 3、赏析名句,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课前预习】 一、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明诗人杜审言的 孙子。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 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 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 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 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 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为“诗圣”。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 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 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 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 二、文体常识 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也叫古诗、古风。古体诗就是古代的自由诗,每首诗有多少句,每句有多少字,如何押韵,都没有规定。为了便于大家掌握,我们以唐代为界来说。唐代以前的诗都是古体 诗,这包括《诗经》中的诗、《楚辞》中的诗、《汉乐府》中的诗及“三曹”诗歌、陶渊明 的诗歌等。唐代及唐代以后,诗人们也写了许多古体诗,比如李白写的《古风五十九首》。 一般来说,唐代及唐代以后,诗人们借乐府旧题所写的诗歌都是古体诗。也就是说,诗题中 凡出现“歌”“行”“吟”“引”“弄”“操”“曲”等字样的都该属于古体诗,如李白的 《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琵琶行》等。 近体诗也叫今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格律诗。近体诗在唐代初年正式形成。它 包括绝句、律诗、排律。绝句共四句,每句五字的叫五绝,每句七字的叫七绝,二四句押韵, 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没有对仗要求。律诗共八句,每句五字的叫五律,每句七字的叫 七律,偶数句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 颈联、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排律十句以上,像律诗一样,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 都对仗,押韵也和律诗一样。近体诗用字还要讲究平仄,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 说法。举例来说,我们所熟悉的杜甫的《客至》《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等都是 十分典型的律诗。 三、背景介绍 《秋兴八首·其一》是诗人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流寓夔州(今重庆奉节)时的作品。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至广德元年(763)始告结束,而吐蕃、回纥又乘虚而入,藩镇拥兵割据,战乱四起唐王朝难以复兴。此时,老友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的生活失去依靠,遂沿江 东下,滞留夔州。诗人时年已经50多岁,常年卧病在床,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情寂寞、 抑郁。《秋兴八首·其一》融合了夔州萧条的秋色、凄凉的秋声、诗人暮年多病的苦况和关 心国家命运的深情,悲壮苍凉,意境深闳。 四、疏通诗歌内容,基本把握诗歌 解释重点字词并尝试用现代语言表达诗歌内容,最好翻译成为现代诗

阁夜

高二语文《阁夜》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诵读全文,把握节奏。 2.欣赏并领会本诗的思想感情及艺术特点 3.品味本诗的意境 学习重点、难点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知识链接 1、诗人回顾: 杜甫,字子美,他授检校工部员外郎,故称杜工部,又授左拾遗(谏官),故又称“杜拾遗”。他的诗反映唐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故有“诗史”之称。他的诗表达悲天悯人情怀,济世安民思想,以及其高尚人格和完美技巧,故又有“诗圣”之称,并被推崇为现实主义诗派的代表。他与李白并称为“李杜”,他更被宋代江西派奉为鼻祖,著有《杜工部集》。 2、写作背景: “阁夜”,即西阁之夜。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当时,蜀中发生了崔旰、郭英乂、杨子琳等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加之杜甫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 3、体裁: 从诗体看,属七言律诗; ●从内容看,是一首抒情诗; ●律诗属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 二、自主学习 1、解释下列词语: 阁:岁暮: 阴阳:短景: 霁:寒宵: 五更:三峡: 星河影动摇: 夷:漁樵: 卧龙:跃马: 三、合作探究 1、首联“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作者的心境如何?“岁暮阴阳催短景”中的“催”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 (1)作者描绘了一幅寒冷孤寂的图景:( )(在翻译的基础上描绘)2)、诗人的心境是()。 3)、“催”字是催促之意,催字不但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更写出时光流逝之速,

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逼人。从而表达了诗人对()的感慨。 2、颔联“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为千古名句,说说其妙处。(从听觉和视觉分析) 听觉、视觉。借听觉写出了();下句借视觉写出了() 3、颈联“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写什么?作者情感如何?写“野哭”而多至“千家”,这是战乱造成的,何至“千家”皆哭? (1)颈联真实刻画了夔州的()景象,荒野中多少人家的恸哭声中,传来战争的讯息,惟有渔人、樵夫唱起的夷歌,还透着()声息。 (2)“野哭”、“夷歌”,一个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使忧国忧民的诗人()。(3)反映了人民();“夷歌”,显示了地方风情。上下句形成()(填写作手法),有人忧有人愁。 4、尾联“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作者联想此地两位历史人物的用意何在? 四、课堂检测 学习了《阁夜》 我看到了 我听到了 我想到了 我感受到了 五、课堂小结 我的收获 答案:1、作者描绘了一幅寒冷孤寂的图景:时令到了寒冬,白昼越来越短,我浪迹天涯,

(完整版)《阁夜》优秀教案

《阁夜》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孟园园授课班级:284班 一、教学目标: 1、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因声求气,并能有感情的朗读; 2、把握诗歌风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领会诗歌内涵。 3、深刻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培养自主鉴赏能力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 1、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因声求气,并能有感情的朗读; 2、把握诗歌风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领会诗歌内涵。 三、教学难点: 把握诗歌风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领会诗歌内涵。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方法:诵读体味、合作探究、问题引导 六、教学时间:一课时 七、板书设计: 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 客居天涯的凄寒 悲慨百姓劳顿的痛惜之情 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 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与无奈 艺术手法:1、通过声音来写战争 2、善于用事(用典)

教学内容 一、导入 韩愈曾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上周我们学习了“诗仙”李白的《将进酒》,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另一著名诗人——杜甫。(回顾所学诗歌《登高》,《登高》一诗中包含着作者郁积难舒的爱国情感和排遣不开的羁旅愁思。不仅仅写出个人的漂沦西南衰老多病,鬓毛早衰止酒停杯,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动荡不安满目疮痍,人民颠沛流离受尽苦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杜甫律诗中的典范性作品《阁夜》。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 1、诗人生平 杜甫,字子美,他授检校工部员外郎,故称“杜工部”,又授左拾遗(谏官),故又称“杜拾遗”。他的诗反映唐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故有“诗史”之称。他的诗表达悲天悯人情怀,济世安民思想,以及其高尚人格和完美技巧,故又有“诗圣”之称,并被推崇为现实主义诗派的代表。他与李白并称为“李杜”,著有《杜工部集》。 2、杜甫诗歌风格: 沉郁顿挫,“沉郁”有深挚、沉雄、郁结、抑塞之意,主要指感情的力度、浓度、深度,侧重于“意”、“思想”;“顿挫”有抑扬曲折、句断意连、波澜起伏之意,主要指感情表达的层次、节奏,侧重于“法”、“表现”。杜甫处于干戈扰攘的乱世,奔走衣食,贫病交加,但在诗歌中,抒写的却不局限于他个人的苦难,而是更多地想到国家和人民,想到周围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他这种深厚的感情,宽广的胸襟,使得他的诗歌体现的不是一种委琐贫弱的感情,而是一种高尚的充实而有力的“悲而壮”的激情,这就使他那多半言愁的悲剧题材的作品表现为独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 3、写作背景 “阁夜”,即西阁之夜。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765--767)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当时,蜀中发生了崔旰(gàn)、郭英乂(yì)、杨子琳等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导致蜀中大乱。《阁夜》就是在这样一种动荡的时代背景中创作出来的。加之杜甫好友郑虔﹙qián﹚、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 《阁夜》的体裁:从诗体看,属七言律诗;从内容看,是一首抒情诗;律诗属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有七律“千秋鼻祖”之美称。

2019精品教育《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导学案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会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句; 2、理解本诗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3、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学习重点: 1.积累字词等基础知识,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学会鉴赏诗句; 学习难点:学会鉴赏诗句 一、预习 (一)走进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生于河南巩县,天宝中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拾遗、杜工部、杜少陵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三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他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他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大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传世。 (二)梳理基础知识 1.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东南坼()戎()马乾()坤邠()州凭轩()鳌() 迥()危樯()官应()老病休催短景()雪霁() 渔樵()寂寥()夔( )州崔旰() 2.注音组词 坼()戎()鳌()迥()儒() 拆()戍()鳖()扃()孺() 墙()瓯()募()霄()憔()

《阁夜》公开课教案

《阁夜》教案 《阁夜》教案心闲是福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积累名句。 2、技能目标:把握诗歌风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领会诗歌内涵。 3、情感目标: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1、探讨杜甫的诗歌风格。 2、在反复诵读中把握诗风,体会诗意。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流露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教师:同学们,诗歌的鼎盛时期唐代出现了两位大诗人:诗仙太白、诗圣杜甫,一个代表浪漫主要的高峰,一个代表现实主义的高峰。谁能分别说说代表这两位诗人的浪漫与现实的经典诗句?(学生回答)教师:杜甫的诗歌大多流露出关心民众,同情疾苦的忧国忧民情怀。你们一定读过许多杜甫的诗歌,你们从中了解到他的诗歌有哪些风格呢?(学生回答:悲凉、沧桑、忧国忧民)教师:是的。这是大家一贯以来所接受的杜甫的诗风。然而,杜甫的诗风不仅如此,还记得那首《江畔独步寻花》吗?大家一起来吟诵。(学生齐声朗诵)这首诗歌中我们感受到凄凉、悲怆吗?那么,在正式进入《阁夜》这篇课文之前,让我们一起粗略地了解杜甫的不同诗风。 二、组织学生粗略探讨杜甫诗歌中的两种风格。 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 , 千朵万朵压枝低 。 留连戏蝶时时舞 , 自在娇莺恰恰啼 。 水槛遣 心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风格一:闲适情趣,安静明秀境界,细腻的景物描写,形成萧散自然的特色。 别赞上 人 百川日东流,客去亦不息。 我生苦漂荡,何时有终极。

赞公释门老,放逐来上国。 还为世尘婴,颇带憔悴色。 杨枝晨在手,豆子雨已熟。 是身如浮云,安可限南北。 异县逢旧友,初忻写胸臆。 天长关塞寒,岁暮饥冻逼。 野风吹征衣,欲别向曛黑。 马嘶思故枥,归鸟尽敛翼。 古来聚散地,宿昔长荆棘。 相看俱衰年,出处各努力。 赤谷 天寒霜雪繁,游子有所之。 岂但岁月暮,重来未有期。 晨发赤谷亭,险艰方自兹。 乱石无改辙,我车已载脂。 山深苦多风,落日童稚饥。 悄然村墟迥,烟火何由追。 贫病零落,故乡不可思。 常恐死道路,永为高人嗤。 风格二:杜甫处于干戈扰攘的乱世,奔走衣食,贫病交加,但在诗歌中,抒写的却不局限于他个人的苦难,而是更多地想到国家和人民,想到周围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他这种深厚的感情,宽广的胸襟,使得他的诗歌体现的不是一种委琐贫弱的感情,而是一种高尚的充实而有力的悲而壮的激情,这就使他那多半言愁的悲剧题材的作品表现为独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 三、朗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歌风格与内涵 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歌。 教师提问:《阁夜》的风格是怎样的?从中你体会和感受到什么?(教师提示:展开想象,从景与情两方面来回答。) 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讨论、回答、互评。 教师点评,充分肯定学生的作答,归纳:这是一首年终时感怀的詩,诗歌风格是沉郁顿挫,在写景、写情中充滿孤寂悲涼的感覺。 四、简介写作背景 教师:为了帮助同学们深入理解诗歌内涵,有必要向同学们介绍写这首诗歌的背景:这是大历元年(766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而杜甫的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適等,都先后死去。杜甫以老病之身仍在不断地迁徙飘荡,他忧时伤乱,心情十分沉重,写下了这首诗。 五、朗读诗歌,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一)反复诵读 教师配乐范读;由学生齐读;教师作适当点拨,如在停顿、轻重、节奏、情感等的处理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导学案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导学案学习目标: 1、学会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句; 2、理解本诗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3、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学习重点: 1. 积累字词等基础知识,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学会鉴赏诗句; 学习难点:学会鉴赏诗句一、预习 (一)走进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生于河南巩县,天宝中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拾遗、杜工部、杜少陵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三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 为诗圣”。他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 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 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诗歌艺术的高度 成就。 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的阶 段。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杜工 部集》传世。 (二)梳理基础知识 1.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东南坼()戎()马乾()坤邠()州凭轩 ( )鳌 迥( ) 危檣() 官应() 老病休催短景()雪霁( 渔樵()寂寥() 夔()州崔旰() 2.注音组词 坼() 戎( ) 鳌( ) 迥( ) 儒( 拆() 戍( ) 鳖( ) 扃( ) 孺( 墙() 瓯( )募( ) 霄( ) 惟 1 八、 ( ) ) ) 他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使这一体 裁达到完全成熟李杜/大李杜”。存诗 1400多首, 与李白并称

《阁夜》优秀教案新部编本[1]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阁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因声求气,并能有感情的朗读; 2、把握诗歌风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领会诗歌内涵。 3、深刻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培养自主鉴赏能力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 1、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因声求气,并能有感情的朗读; 2、把握诗歌风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领会诗歌内涵。 三、教学难点: 把握诗歌风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领会诗歌内涵。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方法:诵读体味、合作探究、问题引导 六、教学时间:一课时 七、板书设计:

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 客居天涯的凄寒 悲慨百姓劳顿的痛惜之情 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 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与无奈 艺术手法:1、通过声音来写战争 2、善于用事(用典) 教学内容 一、导入 韩愈曾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上周我们学习了“诗仙”李白的《将进酒》,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另一著名诗人——杜甫。(回顾所学诗歌《登高》,《登高》一诗中包含着作者郁积难舒的爱国情感和排遣不开的羁旅愁思。不仅仅写出个人的漂沦西南衰老多病,鬓毛早衰止酒停杯,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动荡不安满目疮痍,人民颠沛流离受尽苦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杜甫律诗中的典范性作品《阁夜》。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 1、诗人生平 杜甫,字子美,他授检校工部员外郎,故称“杜工部”,又授左拾遗(谏官),故又称“杜拾遗”。他的诗反映唐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故有“诗史”之称。他的诗表达悲天悯人情怀,济世安民思想,以及其高尚人格和完美技巧,故又有“诗圣”之称,并被推崇为现实主义诗派的代表。他与李白并称为“李杜”,著有《杜工部集》。 2、杜甫诗歌风格: 沉郁顿挫,“沉郁”有深挚、沉雄、郁结、抑塞之意,主要指感情的力度、浓度、深度,侧重于“意”、“思想”;“顿挫”有抑扬曲折、句断意连、波澜起伏之意,主要指感情表达的层次、节奏,侧重于“法”、“表现”。杜甫处于干戈扰攘的乱世,奔走衣食,贫病交加,但在诗歌中,抒写的却不局限于他个人的苦难,而是更多地想到国家和人民,想到周围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他这种深厚的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中语文《阁夜》导学案

《阁夜》导学案 教学目标: 1、因声求气,把握中国古典诗歌的声律特点,学习有情感诵读作品。 2、吟咏诗韵,体会诗歌的音乐美,理解作品蕴含的感情。 3、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课前案】 1、诗人回顾: 杜甫,字子美,他授检校工部员外郎,故称“杜工部”,又授左拾遗(谏官),故又称“杜拾遗”。他的诗反映唐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故有“诗史”之称。他的诗表达悲天悯人情怀,济世安民思想,以及其高尚人格和完美技巧,故又有“诗圣”之称,并被推崇为现实主义诗派的代表。他与李白并称为“李杜”,著有《杜工部集》。 2、写作背景: “阁夜”,即西阁之夜。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当时,蜀中发生了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加之杜甫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 3、注音并解释下列字词①景:②霁: 4、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如何体现出作者“凄凉悲怆”的心境? 5、颔联:从()觉和()觉来写诗人冬夜闻见之景。诗人如何将悲惨的战争现实和和壮美的三峡之景表现出来? 6、颈联:人们为何哀哭?“夷歌”指什么?诗人听到“夷歌”后心情会愉悦起来吗?

7、尾联:这里提到了两个历史人物,是哪两个?这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叹? 【课中案】 这首诗写了诗人多种悲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对什么事最为忧伤? 【课后案】 比较阅读: 请将此诗与《旅夜书怀》对读,分析这两首诗在意境和章法上的不同。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阁夜》和《旅夜抒怀》的意境都很雄阔,细细比较,二者又有不同。《阁夜》和《旅夜抒怀》的意境都很雄阔,细细比较,二者又有不同。 《阁夜》的意境是 《旅夜抒怀》的意境是 《阁夜》中,等意象传达出来的是寒冷萧条

《阁夜》导学案(实用)

12、《阁夜》学案 学案编号:34 编写人:贾立恩审核人:张广胜 一、学习目标: 1、欣赏并领会本诗的艺术特点。 2、诵读品味本诗的意境。 教学重点: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二、学习任务: 1 师生共同回忆杜甫的生平、思想等情况。 2 解题 這是一首年終時感懷的詩,寫景、寫情,充滿孤寂悲涼的感覺。从诗的内容可以判定它作于大历元年(766)冬季。当时诗人住在夔州府的西阁,这首诗所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雪后的不眠之夜里的所闻所感,所以诗题叫做《阁夜》。 【简析】蜀中有崔盱、郭英义等互相残杀,百姓遭殃,诗中的“野哭千家”就是这次战祸的写照。杜甫经常情思诸葛亮,这是他从内心崇敬的一位贤臣,也留下他自己的影子。 3诵读诗歌 师范读、生齐读 4鉴赏: 1、“岁暮阴阳催短影,天涯霜雪霁寒”这一联交代了什么要素? “岁暮”,交代时间转眼一年将尽,有韶光易逝人生短暂之感,稍稍流露出凄苦的心境。“天涯”,称所在地资州,有客居天涯自伤飘泊凄寒,“宵”,这里指黎明前, 暗示诗人彻夜未眠,可见忧心之重,为下文写听到当地驻军的鼓角声作铺垫, 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听觉、视觉。借听觉写出了兵草未息、战局紧张的悲壮气氛,音调铿锵;下句借视觉写出了山川美景的秀丽,音调转柔。一份爱我神州、痛我神州的悲壮情怀萦绕诗人的心头。 3、“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这一联你读懂了什么? 写“野哭”而多至“千家”,这是战乱造成的.何至“千家”皆哭?反映了人民的深重灾难;“夷歌”,显示了地方风情。上下句形成对比,有人忧有人愁。 4、“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这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悲慨? 诗人极目远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白帝庙,而引起无限感慨。卧龙先生神机妙算一世英名,跃马称帝的公孙述叱咤风云一代枭雄,这些成就千秋功业的人座钟都掩埋于黄土,化为历史的尘埃,今日你争我战的各路人马也终将淡出历史舞台,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哀。诗人在知交零落(好朋友李白、高适、严武等相继去世)、存者音讯不通(亲朋无一子)的情况下,唯有以公孙述、诸葛亮终归“黄土”自我安慰,更显出内心的凄苦万状,表达诗人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 三、当堂训练1 岩居僧 赵师秀 开扉在石层,尽日少人登。 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藤。 茗煎冰下水,香炷佛前灯。 吾亦逃名者,何因似此僧? (1)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岩居僧的形象。(3分) 答:

阁夜导学案

《阁夜》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蕴涵的情感。 3、综合鉴赏古代诗歌,包含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特点、表达效果等。 4、诵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一)预习要点 1、了解诗词格律,然后填空。 近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称“格律诗”,分律诗和绝句两类,有固定的句数、字数,平仄、押韵和对仗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2、杜甫(712—770)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他的诗歌真实地反映了广阔的社会背景,充满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感情,被誉为“诗史”。《阁夜》一诗作于安史之乱被平定的前一年(762),诗人受尽颠沛流离之苦,又遇上崔旰作乱,国无宁日,诗人怎能不忧心忡忡?全诗格调低沉,诵读时我们可以触摸到诗人那颗苍凉凄苦的心。 3、借助注释读准字音,了解诗歌大意;根据诵读提示反复诵读本诗,体会诗歌的情感基调。 4. 这首诗主要押iao韵,请标出本诗的韵脚,体会其整齐的音节。 5、律诗的基本章法是:四句为一层,前后共两层。试归纳《阁夜》前后两层的大意,体会杜诗律诗章法的严密。 明确:前一层:写阁夜景象。后一层:抒发伤时感世之情 字词提问岁暮阴阳短景霁五更漫 (二)赏析诗文 1、首联“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作者的心境如何? 2、颔联“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为千古名句,说说其妙处。 3、颈联“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写什么,作者情感如何? 4、尾联“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作者联想此地两位历史人物的用意何在? 5、概括全诗内容: 6、全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全诗主要的表达技巧是什么?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三)总结 这首诗是诗人在大历元年(766)寓于夔州西阁作所。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的意思。诗人围绕题目,从几个重要侧面抒写夜宿西阁的所见所闻所感,作者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将恢弘的意象和沉郁顿挫的情感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那上天下地、俯仰古今的悲怆之慨,表现了作者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 (四)练习检测 译文: 时令到了寒冬,日子就越来越短;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宵。五更时听到战鼓号角,起伏悲壮;山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波动摇。野外几家哭声,传来战争的讯息;数处渔人樵夫,唱起夷族的歌谣。诸葛亮和公孙述,一样终成黄土;人事变迁音书断绝,我寂寞无聊。

《阁夜》导学案(教师版)

—————————————————————————————————————————————————————————————————————————— 《阁夜》导学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 1、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积累名句。 2、把握诗歌风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领会诗歌内涵。 3、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预习案 【教材助读】 整体感知 1、写作背景 “阁夜”,即西阁之夜。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当时,安史之乱刚刚平息,整个社会还很动荡,巴蜀地区发生了崔旰、郭英乂、杨子琳等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加之杜甫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 2、解题 阁:作者寓居的西阁; 夜:夜里 联系背景,暗指作者是在家中彻夜未眠; 题目是指作者在战乱频仍时,孤身漂泊在外整夜不眠所做的感思。题目提示读者写作的时间和地点 预习自测 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的吟咏、诵读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感情。 1、《阁夜》的体裁: 从诗体看,属七言律诗;从内容看,是一首抒情诗;律诗属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 2、押韵 ?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 ?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 押ao 韵 偶句押韵 3、节拍 ?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 节拍 2---2--3 2---2--3 4、感情 ? 第一联描绘冬景,有萧瑟之感,应读的平缓 ? 第二联写夜中所闻悲壮之声,朗读时也应引亢高歌 ? 第三联写夜哭、夷歌之凄惨,朗读时应转悲 ? 第四联思及先贤功业,以自己的寂寥作结,自应以悲慨之音读之,使人“苍然有无穷之思”。 将你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 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探究案 诵读并分析诗文 1、“岁暮阴阳催短影,天涯霜雪霁寒宵”这一联交代了什么要素? “岁暮”:交代时间转眼一年将尽,有韶光易逝人生短暂之感 ,稍稍流露出凄苦的心境。 “阴阳”:指日月; “短景”:指冬天日短。 “催”: 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序逼人。 “天涯”:称所在地资州,有客居天涯自伤飘泊凄寒, “宵”: 这里指黎明前, 暗示诗人彻夜未眠,可见忧心之重,为下文写听到当地驻军的鼓角声作铺垫。 光阴催促着每一天的日升月落,而作者自己也被光阴催促着步入了暮年,国事家事天下事,忧心的事情很多,想做的事情很多,可是时光的流逝让人不得不产生一种来日无多的紧迫感。冰天雪地固然寒冷,对于贫病交加、飘泊天涯的杜甫来说,心境的凄寒也和这个冰天雪地的寒宵融为一体了。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寒冷孤寂的图景。 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 听觉、视觉。借听觉写出了兵草未息、战局紧张的悲壮气氛,音调铿锵;下句借视觉写出了山川美景的秀丽, 音调转柔。 3、此联上句写悲惨之战争现实,下句写壮美之三峡夜景。诗人将它们放在一起,创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课后探究·讨论三) 上句透露出悲惨的战争现实,下句写壮美的三峡夜景,诗人将二者巧妙地放在一起,创造了一种悲壮雄浑的意境。鼓角之声在星河包容天地的动荡之中显得越发萧瑟悲凉,星河波澜壮阔的动荡也仿佛是应和鼓角之声,二者所传达的动荡感是一致的,鼓角之声传播的空间更加广阔了,星河的摇动也具有了一种深邃的情致。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意境浑然融合在一起,表达出诗人深沉悲壮的情怀。 4、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一份爱我神州、痛我神州的悲壮情怀萦绕诗人的心头。 (曹操)闻衡善击鼓,昭为鼓吏,因大会宾客,阅试音节……次至衡,衡方为《渔阳》参挝,蹀躞而前,容态有异,声节悲壮,听者莫不慷慨。 ——《后汉书·祢衡传》 元光元年,天星尽摇,上以问候星者,对曰:“星摇者,民劳也。”后伐四夷,百姓劳于兵革。 ——《汉书·天文志》 联系这两个典故,此联则又有一番深意:悲壮的鼓角是国家失序、民有怨气的表现,星河动摇是百姓劳顿的反映,战乱频仍给百姓带来的灾难和痛苦不言而喻。这两句诗境界浑厚,格调悲怆,言外犹有深意。 5、颔联写景有什么特点? 运用了多种角度描绘景色,调动了听觉和视觉,带动读者观感,描绘出晚唐战乱频仍,四处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 6、“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这一联你读懂了什么?上下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这两句可能是作者听到“五更鼓角”之后产生的一种超越时空的联想。他想到在漫长的战乱期间,他曾在夜晚听到过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曾听到过有很多地方传来渔人、樵夫的歌声。而今的鼓角预示着这样的情景又要重现了。 写“野哭”而多至“千家”,这是战乱造成的,何至“千家”皆哭?反映了人民的深重灾难;“夷歌”,显示了地方风情,也惟有这疏落的几处渔夫樵子的夷歌,还传递了一点生命的声息。 “野哭”、“夷歌”,一个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上下句形成对比,对这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来说,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及答案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 【晨读在线】野望(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下列各组词语不符合对仗要求的一项是()。(1分) A.第一、二句中的“白雪”与“清江” B.第三、四句中的“诸弟”与“一身” C.第五、六句中的“供多病”与“答圣朝” D.第七、八句中的“时极目”与“日萧条” (2)从“切合题目”的角度分析本诗,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第一、二句中的“西山”“南浦”切合“野”字。 B.第三、四句“海内”“天涯”切合“野望“二字。 C.第五、六句中的“迟暮”“涓埃”切合“望“字。 D.第七句中的“出郊”“极目”切合“野望”二字。 (3)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5分) 【答案】(1)D(2)D (3)答案示例:首联以景写情,三城边防堡垒白雪皑皑,传达忧国之情,看到送别之地,流露思家之情。颔联接着第二句,通过写兄弟远隔,自己孤身飘零,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及自己的悲苦之情。颈联暗接全诗第一句,写自己年老多病、无以报国,表达无奈和郁闷之情。尾联下句直接表达对家国之事的忧虑。 【教你一招】 怎样读懂一首诗?首先必须要知人论世。所谓知人论世即要知道作者的生平,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其次,必须了解诗歌的特殊性:用最简练的语言来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的。王国维先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我们还得知道作者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意象,这些意象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是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35岁前读书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759),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为“诗圣”。有《杜工部集》传世。 2、文体常识: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也叫古诗、古风。以唐为界,唐以前的诗都是古体诗,唐以后,诗题中凡出现“歌”“行”“吟”“引”“弄”“操”“曲”等字样的都属古体诗,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琵琶行》等。

《阁夜》学案

《阁夜》学案 一、学会读诗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①短景:景,通?影?,日光;冬天昼短夜长,故称?短景?。②跃马:指公孙述,公孙述在西汉末曾乘乱据蜀,自称白帝。③漫:任随。 1、这首诗是一首七律,和其他作品不同的是,这首诗四联皆用。“阁夜”意为。 2、首联:阴阳意为日月,指日月穿梭,“岁暮阴阳催短景”表达了诗人 的感慨,“天涯霜雪霁寒宵”表达了诗人。这一联写实景,而寓深情,为全诗奠定了一种的感情基调。 3、颔联:上承“______”,描写夜中所闻所见。作者听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这从侧面烘托出时局动荡、战争频仍的气氛;作者看到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这似乎与诗人风雨飘摇的人生、时局的纷乱有些相似。 4、颈联:写拂晓前所闻。“野哭千家闻战伐”意为: 。夷歌指,“数处”即,刻画出了的夔州的典型环境。“野哭”、“夷歌”,一个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 想一想:为什么这两种声音使诗人倍感悲伤? 5、尾联:旅居夔州的杜甫想到了此地的历史人物__________和公孙述。结尾二句,流露出诗人极为的情绪。 6、读懂了吗:试着用散文语言复述这首诗的内容。二、举手提问 读完学会读诗的参考答案,你还有什么问题,说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三、直击高考 1、“岁暮阴阳催短景”中的“催”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 2、杜甫这首诗感慨万千,说说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诗人对什么事最为忧伤? 四、试着背诵这首诗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阁夜》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阁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过程与方法:在反复诵读中欣赏、领会诗歌内涵并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杜甫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学情分析: 我校学生生源较差,自觉学习能力差,需要老师不断督促和检查;学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畏难情绪严重;学生欠缺必要的学习方法,一些刻苦学习而效果较差的学生急需指导;部分学生厌学。尤其对于诗歌的学习学生比较反感,朗读水平、理解水平都有待提高,而且缺乏总结概括能力。所以本节课重在朗读并且结合高考总结高考中常见的问题知识点。 重点难点: 在反复诵读中欣赏、领会诗歌内涵并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阁夜 导入:我们在高中阶段都学过杜甫的哪几首诗?(学生背诵学过的杜甫诗歌) 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的另外一首诗歌《阁夜》 活动2【讲授】知人论世 【讲授】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了解杜甫其人及写作背景 活动3【活动】朗读 【活动】朗读 听配乐朗诵,整体感知整首诗的感情基调 学生朗读进一步体会诗歌内涵 活动4【讲授】鉴赏全诗 【讲授】鉴赏 鉴赏全诗,在合作探究中学习 1、从哪些方面进行诗歌鉴赏? 意象、炼字、表现手法、思想情感 2、探讨一:朗读首联和颔联找一找写了哪些意象?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3、探讨二:齐读首联,说说首联“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中“催”和“寒”字为什么用得好? 4、探讨三:默读全诗,“卧龙跃马终黄土”用了哪两个典故?有何用意?“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用了什么典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