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最新-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融合及注意事项 精品

最新-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融合及注意事项 精品

最新-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融合及注意事项 精品
最新-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融合及注意事项 精品

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融合及注意事项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

从计算机进入教学开始,经历CAI阶级、网络时代,经过大量教师的实践和摸索,至今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已相当普遍,已经成为我国面向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对它的研究与实施,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

要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完美整合,要求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把各种教学媒体、课程资源以及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学科教学之中。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整合是大势所趋,以至有部分教师不管上什么课都尽可能多的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这样有点过了。

那么如何把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好呢,本文做些简要的分析探讨。

一、正确理解整合第一、正确理解信息技术和物理课程教学整合的内涵。

不应简单地把信息技术和学科简单地组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系统论和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在教学过程将现有课程的教学活动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融为一体。

简单地说课程整合的内涵就是把信息技术巧妙、有机地融入教和学的全过程中。

这个过程包括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环节,通过教和学方式的转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简单地套用某种课程整合设计模式是无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必须根据物理学科各章各节知识结构的特点和所涉及的物理规律,综合考虑学科内容的结构、学科的教法和学法以及信息技术的优势与不足,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整合的目的。

第二、尊重科学,回归学科。

由于物理特别注重所讲内容的科学性,因此,在进行整合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教学内容的动画创意,课件的设计与制作中,更要把科学性放在首位。

当前市面上有许多新的物理课件,大量的网络资源,这为我们教学带来了方便,但由于做课件的人,相当一部分不是物理专业教师,对物理过程的再现,物理概念及规律的理解显然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甚至有科学性的错误,这就需要我们更深入地钻研教材,深入理解学科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才能在这些资源中

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

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下称《指导纲要》)为依据,以《技术课程标准》为参照,在充分体现《指导纲要》各项要求的基础上,给合我省信息技术教育的实际,把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教材以信息处理为主线,面向现代社会的发展,从知识层面、意识层面、技术层面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着力引学生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展示信息,以及协作学习。二、学生基本情况 三年级的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高于信息技术课的兴趣,上学期的学习基础上,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键盘指法的操作,但是学生的接受能力的差异,掌握水平的参差不齐,对键盘指法的掌握还不能完全应用于实际,这学期加强引导学生做到?即学即用?。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本册教材共有15课,分别是:指挥窗口、装扮桌面、键盘一家、接触上排键、体验下排键、键盘指法练习、感受双符号键、大小写字母巧输入、多样的输入法、拼音输入法、词语输入速度快、连词成句变化多、串句成文巧修饰、编辑科普短文、制作宣传海报。分为三个单元即Windows小秘密、键盘小能手和计算机小作家操作方面的内容。 2、教材特点。

(1)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不强求掌握知识与操作技能; (2)以活动为重心,通过活动,体验、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3)活动过程是学生尝试、实践的动手过程; (4)动手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突出学生自主探究;(5)以学科整合为平台,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探究其他学科学习;(6)充分体现新课改精神。 四、教学目标 1、了解桌面与?窗口?并学会整理?桌面?; 2、学会启动应用程序(软件); 3、懂得建立文件和建立文件夹,学会移动单个文件和多个文件的方法; 4、掌握对文件的复制、剪切、粘贴的操作; 5、学会分类存放文件,删除不用的文件,会用不同的方式查看文件等操作。 6、掌握SHIFT键的使用、学习操作小键盘; 7、了解标点符号在键盘中的分布,掌握中英文标点的切换和指法的操作。 8、学会字母、数字、符号的键盘综合应用。 9、懂得用记事本输入一句话、一则日记; 10、学会记事本的文章修改方法,删除、替换、复制、剪切、粘贴、选定的操作; 11、养成正确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

多媒体与物理教学

多媒体与物理教学 一、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定位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是利用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技术组合而成的信息系统,改变了以往的“粉笔”+“黑板”的单一教学环境,可以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具体的事物概念化,能多角度、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刺激学生积极参与物理教学,增加信息量,拓展知识面,利于实现培养目标从知识型人才向智能型人才转变的改革;利于实现教学活动中心由教师向学生转移的改革;利于推进以单一的文字材料为主载的传统物理教材体系的的变革。但是无论多媒体如何先进、优越,它也仅仅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接受新信息并最终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一种辅助工具,而不是物理教学、或是教师的替代品。教学中是否使用计算机,应完全取决于教学需求,应以服务教学为出发点,以最大功效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以达到最优教学效果为宗旨来合理使用。 二、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多媒体激起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多媒体课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可以自然逼真地表现多姿多彩的视听世界,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发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例如讲

“核能”的教学时,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原子弹模型、原子弹爆炸、秦山核电站等录像,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接着讲解该节内容。由于有了之前生动的画面,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在讲到枯燥的概念、原理时,学习劲头也很足。 (二)利用多媒体动画模拟,创设实验情景。在传统的教学手段中,有些物理事实或物理过程是难以直观地在课堂上展示。如:极高速或极缓慢、极微小或极庞大的物理运动或物理变化过程,对实验环境与实验条件要求极高的实验过程等等,这对教学效果构成了不良的影响。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若利用动画、录像等手段模拟事实,使其能直观、全面地展示于课堂上,这将为学生提供更直观的感性认识材料。如讲“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时,利用flash技术制作动画,控制、分解电动机的工作过程,让学生从屏幕上清楚地观察到了电动机工作原理及换向器的作用,教学效果自然很好。 (三)利用多媒体提高实验的可见度。在物理教学中有许多演示实验的可见度不理想,直接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影响了物理教学质量,若将实验仪器作某些改进再配合投影仪放大,便可大大提高实验的可见度。例如:在玻璃板上用铁屑演示磁体周围磁场分布情况时,教师在讲台上做实验,学生根本看不到实验现象。教师捧着玻璃板走下去,既浪费时间,效果又不好。如果把这个实验放在投影仪上做,实验现

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初探

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初探 随着21世纪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教学方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改进中学物理的教学手 段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媒体是信息传播的通道和载体,作用极为重要,最佳的媒体选择可以使教学质量达到最优,教学效果达到最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 计算机的普及,为新的物理学科教学模式提供了可能和便利。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其他现代科 学技术结合的优势发展起来的多媒体技术正日益成为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不可缺少的组成 部分。在物理课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各种条件和课堂教学时间、空间的限制,很多实 验都无法进行,或由于设备和外界因素的影响,实验效果较差,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另外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阅历和经历有限,对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和物理模型无法想 象和理解,从而限制了他们相关能力的提高,多媒体技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却能很好 地解决这一问题。正确适时的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物理教学,将学生带入物理时空,会给物 理教学带来很大的便利。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在物理教学中起到“时间的延长和缩短”、“空间 的放大和缩小”的作用,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实际的问题理想化和课堂内容扩大化等。例如:在声学中的关于声音的传播和反射的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动画慢放的形式,使声音这一传 播非常短暂的过程缓慢再现。在让学生了解日食、月食以及分子原子的内部结构、有关力的 问题、运动的合成、波的传播等等时,都可以用模拟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同时还可以利用 一些当今的影视资料去展现一些无法想象的过程,如我国神州六号的发射和回收,火箭的发 射以及车辆转弯时的情景。 但是多媒体毕竟是教师讲解演示帮助教学的工具,无法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原则。多 媒体教学应该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认识物理现象和规律、接受新信息的工具,是学生学 习的帮手,而不是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为主导的原则,应以充分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不要将多媒体教学作成一堂图片、动画、文字或影视等声、光、电具全的产品展示会,不要只是为了运用多媒体而运用多媒体。 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学科,它的概念的建立和规律的获取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这就要求中学物理学科教学主要应该以真实的实验为基础,通过实验才能使学生观察到真实 的现象进而总结出规律。多媒体课件所演示的实验毕竟是虚拟的实验,难以代替真实的实验,更不能代替学生的动手过程和思考过程,经常地使用多媒体课件模拟物理实验可能会遏制学 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更重要的是可能使学生养成一味盲从前人的经验,而不着重科学 事实的习惯,这也是我们物理学科教学更要警惕的现象。 中学物理中有很多演示实验,做好演示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模型,有助于学生理解基 本概念、规律,因此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演示实验的优点是其实 验科学,但也有不足的地方:1、有的实验受到其它次要的因素影响比较大,效果不好;2有 些实验(如运动类)一般实验时间短,学生时间反应不够;3、有些实验器材小,看不清实 验效果;4、有些实验带有很大危险性,很可能对老师、学生造成伤害;5、有些实验在中学 阶段没有条件做。诸如此些类问题的实验怎么办——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可以 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另外,传统的直观教学有教学模型和教学挂图等手段。但这些手段有较大的局限性,如有的 可见度小;挂图所提供的只是静止的画面,对讲解现象的过程很不适用;模型本身又不易拆开,工作时各部分的活动情况不易看清楚;正因为这些局限性,使学生对许多物理知识的理 解不能充分建立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可以使教学模型与教学挂图的 静态变成动态,使有关现象更为形象直观,同时在物理实验的基础上,再加以动画模拟,会 使学生对物理现象认识的更清楚。例如,在做完电路电流的方向和分配实验时,可以在动画 模拟实验中用箭头形象的描绘出电流的流动方向以及用箭头的粗细描绘出电流的大小,使所 表达的问题更加形象化,便于学生的理解。 在进行物理课件的制作时,教学设计应以教学目标和对象的特点为出发点,以使教学效果最 优为目标来规划、实施、评价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要搞清课件要达到的目标,确定课件的使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学思想与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整体概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参与度;化静为动,揭示内在规律;联系生活,体验知识生成;及时巩固新知。 一、教学目标 1、使用信息技术,解决过去存在的、在各学科教学中难以实现的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师生互动等问题。 2、通过整合、真正实现教学目标的综合化;教学过程的民主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教学技术的信息化。从而使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得到突破性的进展。 3、提高教师应用媒体的教学水平,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及学习方式变革。 二、教学内容 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配备录音机、录像机、光盘等声像资料,配备适量的幻灯机、投影仪、电视机、收录机、录像机、计算机及其他辅助器材,这对教学的现代化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即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而我们应用现代技术所编制的多媒体课件就能够很好地来体现新课程的一些理念,即应用现代技术能够促进我们的课改顺利进行,为我们的课改提供一个平台。在教学中,将教师讲授的内容与多媒体计算机的形象化处理相结合,使教师的讲授与多媒体的演示融为一体,将教学中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三、教学活动 以网络版的《景泰蓝的制作》教学课件为例来说明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的影响。该课件为存储于www服务器上集文本、声音、图像、录像、动画于一体,用HTML和Java语言编写的超媒体教学软件。以中国古典民乐《高山流水》为背景音乐,课文朗诵配上景泰蓝制作六道工序的图片,并且用景泰蓝制作全过程录像和十几幅精美的景泰蓝工艺作品图,以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以GIF 小动画作点缀,营造生动的画面效果。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切换到讨论系统bbs、在线测试、E-mail帮助上。为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探索,课件提供了丰富完整的教学资源。如:可以链接到与《景泰蓝的制作》写作顺序相似的《活板》一课的课件,提供了有关景泰蓝、中国文化及中国工艺的网站,提供了图文并茂的景泰蓝鉴赏方法等。运用网络自主探究知识和协作研究问题的能力,加速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同时也能解决个体差异的教学问题,即能满足不同基础不同水平,甚至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在线测试,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及时地按要求调整学习,自由进退,自主构架,从网络广泛的信息源中选择需要的学习材料,实现真正的个别化教学,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主体。 该多媒体课件用音乐陶冶学生情操,用动画激发学生兴趣,用图片激活学生

四年级信息技术教学总结

四年级信息技术教学总结 《四年级信息技术教学总结》。篇一:四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四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回顾这个学期所从事的电脑教学工作,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任务。当然,在工作中我享受到收获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我所享有的收获我会用于下个学期的工作中,我所碰到的问题我要认真思考想办法解决。 从教学上讲我主要做了这一些工作: (1)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努力搞好教改工作。严格按照学校要求,积极学习《信息素养论》、《教育与科研》《新课程标准》等内容,提高教改意识,认识教改意义。积极探讨、交流信息技术课教学目标、方法和教学过程设计。努力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获取、处理信息能力。 (2)做到期初有计划,有教学进度,使教学工作能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下去。虽然其中出现一些突发事件,但由于教学计划安排的比较好,所以并没有给工作带来影响,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学工作的进行,使得大量电脑理论知识得于传授给学生。 (3)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电脑科学校安排的课时比较少(一周每班一节)

这对于学生来讲的很重要的一节课;对老师来讲是比较难上的一节课。所以才能上好每节课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很关键的。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我还要查阅各种资料,能上因特网时还上网寻找好的教学材料、最全面的教学课件,把它们和我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为我所用。 (4)在转差促优上,我也注意在教学中或教学之余以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转化差生,促进他们的发展。我校的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情况比较特殊,因为拥有一些转学生,与其它学科不同的是,这些转学生之前从没有用过电脑,甚至不知道鼠标的用法,不知道开关机的方法,而其他的学生呢?已经会查找游戏,有的时候老师都拿他没有办法。怎样让一个从未接触过信息技术知识的学生,熟练地掌握最基本的知识,我进行了“分层教学”的模式,并加强个别辅导、实现同学间一帮一、多帮一,基本解决了常规教学中难以攻克的难题。 (5)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除了听课、评课、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要自学。从思想上,利用行评机会端正自己;从行动上,参加更高学历的学习,学电脑技术、教学技能等,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 作为教师,教学工作是主要的,但除了教学工作外,我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其它活 动如:政治理论学习等。

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

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中学物理教学,可以将内容结构的表达多媒体化,变微观为宏观、变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变不可操作为可操作过程,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浓厚的求学动机,同时也可以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延长知识的保持时间,增加获取信息的数量,掌握更多的知识。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最重要的应该是应用与创造性。 (一)、挖掘计算机的基础作用与学科进行巧妙结合 学生通过用温度计测量正在加热的水的温度后收集到每一分钟后水上升的温度,面对这些枯燥简单的数据他们能发现其中的秘密吗?为了把抽象的数字变得具体形象,我采取让学生分组把收集到的数据填写到EXCEL表格中,然后我提出能把这些数字一下儿变成图,一听这儿,学生更加来了精神,一个都瞪大了眼睛想看个究竟。当我做出折线图后进一步对图进行分析,这时我提出通过折线图你发现其中的秘密了吗?学生一听折线图里还藏有水温变化的秘密,一个个更加好奇。于是学生纷纷画出本组折线图进行谈论研究。很快水在升温时先快后慢的规律就揭开了。按照同样方法,水降温时的规律学生自己研究也很快得出了答案。通过EXCEL软件的一个小小作用在教学中的使用不仅仅轻而易举地解决了本课的问题,而且还使学生掌握了一种分析数据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在活动中采取协作学习 在学生活动中我采取了让学生分工合作来共同进行研究的教学形式。如:每组5个人,有负责看时间的;有负责想电脑中录入数据的;有看温度计的……各有其职,每一个学习者都扮演一定的角色,每一个人的工作都直接影响着小组任务的完成。实践证明,每一个学生都非常投入,在愉快而忙碌的活动中他们共同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当发现其中的秘密时他们又共同分享着喜悦与成功。 (三)、在学习中让学生处处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科学研究是经历一个不断探索发现---假设---实验研究---验证等的实践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我采取了让学生经理收集数据---进行假设---分析数据得出结论---验证结论这一科学研究过程,使学生体会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科学又是解决一个问题又会不断发现新的问题。为此本课设计时我还采取了以问题开始以问题结束,不断印发学生思考,从而激发学生不断探究的欲望与兴趣。 三、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将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所追求的目标应是提高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应用信息技术重要的是应用的理念。如何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下的教学。 (一)、多猜,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与学习的支点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远程培训学习点滴体会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教学理念。 1、利用网上学习交互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学内容、策略、方法、步骤,都是教师事前安排好的,学生大多处于被动地参与。而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优化整合,可以更好的创设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交互式学习环境。留给学生自主权、选择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实践活动。 例如: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认识图形(一)”:教师抓住一年级的孩子爱玩且好奇心强的心理特征,及感性认识为主的认知规律。将教学过程大胆设计在一整套电脑游戏中。由第一关“比一比”“比比积木大小和面的多少”进入学习要点,初步形成对体积面积的感性认识;随后进入“找一找”,让孩子在配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景中进行复习巩固;最后又设计“闯关”游戏及时反馈学习情况等。整堂课富有吸引力,实现人机交互,师生、生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刺激多种感官,激发学习兴趣。 有这样一个案例,在进行“毫米的认识”教学时,教师将儿童熟知的“龟兔赛跑”动画片稍作修改后作为导入,让孩子们想一想“小蜗牛、小乌龟和小白兔都跑了500(注:分别为500毫米、500厘米、500米),为什么大家都说小白兔跑的最多,而小蜗牛跑的最少?”可爱的动物卡通、动听的音乐强烈的刺激学生的视听器官,引出的问题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触发了孩子在整堂课中都积极动手、动脑,以探究原委的好奇心。最后巩固练习环节教师大胆创新,将其设置成动画“粗心的猪八戒”。通过师生互动,帮“猪八戒”找出他的错误。整堂可看、可听、可说、可操作,脑、眼、耳、口、手并用,学生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让一节抽象的概念“活”起来。 3. 利用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 互联网特有的开放性,极大地拓展和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环境。比如,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安排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搜集有关数据:有的是某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的是中国土地面积大小,有的是申办奥运现场直播的收视率……通过覆盖面广泛、富有教育意义和说服力的数据材料,学生不仅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再如,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上完《年、月、日》的知识之后,安排了一个实践活动——“制作年历”。这时,教师大可不必按传统教学习惯,帮学生搜罗一大堆年历、日历甚至美工书籍之类资料。只需要指导孩子们“轻轻点击鼠标”,你会发现,几天后他们交上来的作品,页面之美观、内容之充实、想象之丰富都是那样的出乎你的预料。 二、固守传统之忧与现代信息技术滥用之患。 1、传统思维定势的形成,限制教育的进步与发展。 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多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上,学生只记结果而不研究结果如何得来;只听不思、唯书至上、为师独尊等。这些传统的习惯极大地影响者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成为批判、探究精神发展的瓶颈。 传统课程的弊病主要表现在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创新能力,具体表征为: (1)课程内容陈旧,过于强调学科体系,脱离社会实际。 (2)课程实施基本以课堂、教师、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 为什么要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整合的意义何在?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或作用。 一.有利于实现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属于教育教学范畴之中的行为,教育教学的本质就是信息技术整合的本质,教育教学的目的就是信息技术整合的目的。因此,信息技术整合追求的目的应该是教育教学方面的目的,信息技术应该在促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确实有利于实现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为课程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手段,拓宽了课程设计的范围。信息技术强大的功能,使得教学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二.可以帮助教师教学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学。这似乎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在实践中却是一个长期困扰教师们的瓶颈。信息技术到底能够帮助教师干什么?教师自己应该负有什么教学责任?到底如何整合?这些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关于作为教学工具的作用,一般的观点是学科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备课,可提高备课质量和节约备课的时间。其次学科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授课,延长了师生交流的时间,也更有利于学生与教师的深层次的交流与沟通。而且,通过计算机联网,可以大大减少教师的重复劳动,教师可以从大量的备课和讲课的任务中解放出来,能把较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和科研活动中,使教学活动从劳动密集型转变为技术密集型,从而提高了教学活动的效率。 任何一种媒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都有它的作用,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一种替代关系。我们使用信息技术应该把重点放在解决那些传统教学不

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汇报.doc

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汇报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以促进学生生动、主动地学习为主攻方向,强调从多角度看学生,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更好更高的发展,因此本学期开展了以下活动: (1)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尽量向学生提供多动手,多实践,多操作的机会,根据教材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开展各种技能性比赛、擂台赛,评出“电脑小画家”“打字小高手”“电子报设计小专家”“网络通”等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敢于创新、敢干挑战,这样充分引起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2)为了适应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的要求,丰富学生的电脑知识,拓展其学习的途径和空间,让学生以互联网为媒介,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制作个人主页,建立自己的网络空间和个人博客,向学生提供科普网站,少儿网站,电脑知识网站的网址,让学生正确上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扩大知识面,使学生成为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处理、运用信息的现代化的人,迈开了成功的一步。 (3)走出教室,走向实践,在六一期间开展了“我的节日我做主”的数码大行动,使学生充分利用数码设备,当一回小记者,在节庆期间采集同学们欢庆六一的场景,并将其进行加工处理制作网页发布在互联网,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培训基地的功能,让学生在掌握更多的先进技术的同时,增加对社会的责任感,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是无处不在。 (4)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挖掘和

调动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能,积极组织全区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一年一度的计算机才艺大赛,组织学生参加济市中小学电脑作品大赛,在这次活动中共收到学生100多件学生电脑作品,我优中选优选了15件作品,并加班加点指导学生修改制作,在上报的15件作品中,有件作品分别获济宁市二等奖和三等奖,这次活动中邹城市高中、初中、小学总共才有20件作品获奖,而我们学校就占件,成绩的取得是对学生的最大鼓励,这样更增加了学生对电脑作品制作的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和应用的浓厚兴趣,提高了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孩子们在亲身参与中,展示了才华,体验了成功。 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我还忙碌着其它工作,学校文字材料的录入打印,老师们的课件设计制作,微机室机器的维护维修等工作。特别是每年的庆六一活动,是我们学校最隆重的事,全校的师生都为此而忙碌着。今年的庆六一活动任务繁重既开展素质教育博览会,又搞庆六一联欢活动。在准备这两项活动中,我为此多次加班加点,政教处、教导处、妇委会、教研部的文字材料的输入打印,展板的设计制作等。对于学校安排的工作,我从来不叫苦叫累,而且保质保量的做好每一件工作。 这学期参加各学科优质课比赛的教师比较多,在我自己也参加信息技术优质课的同时,我还帮助其它老师设计制作课件,还有一些论文等材料的输入打印,只要是能够给老师们帮上忙的,我都是尽力去做。 工作虽然辛苦忙碌,却快乐。

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4-03-25T10:53:27.577Z 来源:《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4年1月供稿作者:王青芳 [导读] 要根据高中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其教学效果。 王青芳河北省临城县临城中学 把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中来,是新时代“知识革命”的必然产物,这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内容到形式、教育思想以及教育观念、课堂教学结构等各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多媒体技术教学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所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和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受益于这种教学新方法,多媒体技术可以把不好理解的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优势。 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优点 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抽象内容具体化、微观理论形象化,更利于学生的理解,也更利于新的教学理念的实施,还为教学情景的创设提供了更加方便的方法。 1.情境创设具体化 物理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充满逻辑推理的自然科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但有不少学生感到物理难学,尤其是喜欢形象思维的女同学,对于一些物理概念、定律公式难以理解,造成对物理课是望而生畏。事实表明,学生感到物理题目难做的原因不是物理规律(公式)不熟,而是对于理论知识无法在脑海中想象完整的物理情景,所以不能准确地弄清物理过程。但现在的多媒体技术可以轻松解决这样的难题。能够通过微观模拟把抽象概念具体化,微观概念宏观化,图文并茂,形象生动,不仅可以让学生把单纯的死记硬背上升为理解应用,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和创新能力。 2.微观实验宏观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有些实验效果不够理想或者根本达不到预期的实验效果,这样教师在课堂上的实验教学就达不到理想效果。如果利用计算机模拟辅助物理实验,可以把微观世界宏观化,如介绍物体的内部运动,固体的扩散实验,再有像冰的升华现象模拟和电子的定向移动产生电流等,都向学生展示了形象的物理画面,可以使同学们看到想看而看不到的现象有利于调动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3.学习能力自主化 多媒体辅助教学所具有的交互性特点,不仅可以实现学生对知识信息的自主收集,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做出相应的调整, 还能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调控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出学生个体在学习的主体作用,达到“授人以渔”的教学目标。如对于教师制作的多媒体物理教学课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进行拷贝,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对重点的内容一次弄不清楚,弄不明白的可重复播放;利用计算机网络配合多媒体教学,实现学生网上学习,教师网上指导答疑,相互交流,作到教学相长。总之,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所需要学习的内容并控制程序的流向,从而使其在学习物理过程中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选择知识。 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多媒体技术、多媒体课件尽管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给师生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由于教学环境、教师制作课件能力和教学形式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让很多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时,陷入了误区。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师生情感交流不到位 丰富生动的多媒体教学变成了大屏幕放映,学生只能盯着跟着屏幕走,没有时间思考,更没有时间去记录课堂笔记,后果就是直接造成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再者由于多媒体教学大多是在多媒体教室进行,而多媒体教室都用深色的窗帘将光线隔离,这样教室环境比较沉闷,教师的关注点只放在课件的演示和解说上,学生的注意力在屏幕放映的形式上,教师的教学显得单调而机械,课堂上缺乏师生间的必要的互动与交流。 2. 课件制作不合理 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于多媒体课件,利用计算机存储量大的特点,一味增加授课内容,而且授课速度过快,导致学生难以对所讲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有些课程不适合多媒体教学,或多媒体只能作为辅助工具, 比如一些本来用真实实验就能很好说明的物理概念、公式、规律,甚至是实物认知,有些教师把这些实验也做成了动画、图片、视频,甚至有些教师把习题课的每一道题目和解答过程都做成了幻灯片教学。有些教师在制作课件时,盲目地追求“宏大”,把大量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移植到课件中,根本没有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使学生没有足够的思考时间,没有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的空间,使得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从而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3.重形式而忽略内容 为了迎合学生的兴趣,有些教师在设计课件时过分地追求课件的音效动态,设计课件装饰的很华丽,一份多媒体课件只是追求表面上的新颖、动感,过多运用色彩强烈的图片和动画,正是这些不必要的装饰混淆了学生的视听,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课堂教学,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工具。而淡化了教学内容的主次和轻重之分,使得学生上课时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上,而忽略了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和记忆。 相应的对策 1.选择性教学 尽管计算机在信息的识别、分析、判断及综合等方面有着其他手段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它在物理教学中只是一个辅助工具,它既不能取代教师,也不能代替实验。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发现和验证物理规律的有效方法,它能真实地再现科学家们的发明发现,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实验动手能力,所以不能用模拟实验完全代替真实的实验,否则违背物理教学原则,本末倒置。而且有些物理实验是要求学生对实物有一个直接的感性认识,若也是一味地利用课件上课,这反而是违背了课程标准要求。 2.教学过程重内涵 无论是采取哪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应该关注的是有关教学内容的描述,最终目的是为了方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

(完整版)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课程整合教学设计—压强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课程整合教学设计——压强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掌握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计算公式,会进行压强的简单计算 3.了解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 4.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多媒体工具.进行协作式自主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渗透逻辑推理的方法.学习科学家丰富的想象力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对自然学科探究学习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影响因素的实验。 难点:概括实验结论而引导出压强的概念。 三、教学对象分析及其学习需要分析 通过上一章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力学的一些基本知识。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多媒体电脑的基本操作,如word文档、powerpoint的制作、输入、编辑,以及网络的初步知识,会收发邮件,会上网搜寻相关的信息等。在此基础上,通过设计多媒体模拟实验,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协作学习,反馈交流,应该能够很好地突破本节课的难点.达到预期的目标。 四、教学媒体设计阐述 本节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精心设计、选择足够的信息资源完成教学。内容包含发现并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意义建构、应用创新等多种学习情景.可方便地为具有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同时创设了多个多媒体动画模拟学习情景和相关的信息链接.如动画展示雪地行走,脚容易陷入积雪,有了宽宽的滑雪板,运动员不仅不会陷进雪里,而且还能在雪地上飞速滑行进行设疑。同时利用人机交互性激发学生探究规律的兴趣。保证学生的学习活动始终处于正确的轨道上。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学生探究性实验,我给每小组准备如下的器材:海棉、压力小桌、砝码、木板、装有沙的容器,同时电脑模拟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放映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等等,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教学媒体 教师:大屏幕投影、网络教室、多媒体计算机 学生:网络教室、多媒体计算机、海棉、压力小桌、砝码、木板、装沙的容器等 ●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教师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来发现规律。 ●主要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实验:手指压住铅笔两端,感觉有什么不同?(图实验一) 问:为什么笔尖的一端手指感到痛?是压力大吗? (二)压力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摘要】:随着我区课程改革工作的推进,信息技术已经与学科教学逐渐结合、并在教学实践中以其特有的图、文、声、像并茂特点,打破了“一言堂”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教学焕发出崭新的活力;但如何科学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结合,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仍旧是当前的重大问题。本文结合个人实践,就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作简单的论述。以期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能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关键词】:课程改革;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融合 在学生的成长中,课堂无疑占有无可替代的地位。传统教学方式单调而枯燥,尤其是科技水平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学生们不再“两耳不闻窗外事”了——见多识广的孩子们对于机械化课堂的感觉越来越乏味——一旦学生失去兴趣,课堂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如何让课堂实现他在教学生活中应该起到的作用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结合似乎为这个僵局带来了新的生机。 (一)信息技术的使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提倡的课程改革是一种学习方式的转变与改革。他的主要关注点在于养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是由传统的“被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的学习方式向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转变的过程。 实现课程改革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令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过程。那么如何令学生从被动到主动,成为课堂的主人前人们早就为我们准备了答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情产生了兴趣,那么他就会自然而然发自本心的去努力把这件事情做好,学习更是如此。一个人如果有了学习的兴趣,那么他自然就能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念,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燃烧学习和生活的热情。 现有的教育方式显然不能做到这一点。这就需要引入新的血脉——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起学生的积极性。一副图画、一段声音、甚至一部视频短片,教师通过这些手段将某个情境在学生面前重现、令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新的事物和问题、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从而将学生从被动学习的主体变成课堂的主人、从而改变了传统的一支粉笔写到底的单箭头授课方式。 (二)信息技术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教师授课效率 粉笔黑板的模式无疑曾为教育事业做出过重大贡献。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弊端逐渐开始暴露出来。 记得曾经看过某位老师的一堂公开课视频记录。那真是相当的精彩有效的一节课,然而却有一个问题让我印象深刻:在课程开始、导入阶段结束的时候,教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方法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方法 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广大一线教师早已不再陌生,大家尝试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但是,在整合的过程中,课堂教学也出现了技术喧宾夺主、在网络资源中迷航、炫耀高技术、课堂管理失控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升教师整合的能力和水平,提高整合的效果,成为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通过对大量整合案例的统计分析,我们对整合方法进行了分类。 (一)整合方法分类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的设计,有三种可能的方法: (1)教师在设计课时将信息技术作为一个教学要素直接纳进来考虑,与教学内容、学生、教师和其他教学条件一同来考虑。 (2)先不考虑信息技术,在常规教学条件下设计一节课的教学过程。教师将常规条件下设计好的一节课直接搬到信息技术环境下,生搬硬套。这两种方法的结果好与差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综合设计能力,更多的是灵感,但信息技术普及到学科教学中毕竟是近几年的事情,教师很难准确把握设计过程,很难有更好的灵感,所作的整合教学设计很难做到科学有效的程度。 (3)假定教学条件只要能想到就能做到,设计一节课的教学过程,称之为理想状态下的教学过程。然后在此基础上,找到信息技术所能做到的有效支持,进而来选择教学环境、设计教学资源。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可以使信息技术使用得恰到好处,适时、适用和适度,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二)有效整合的基本方法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需要科学有效的整合方法。我们认为上述的第三种方法,也就是基于理想状态的教学过程设计可以实现有效的整合。在这样的整合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提出了整合点的概念。 1.整合点。首先我们认为在理想状态下的教学过程设计中,信息技术是与常规教学手段等同性质的教学工具。其次,在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存在具有下列性质的教学步骤或环节时,才有必要引入信息技术:常规教学手段支撑其实施存在困难(或在质量及效率方面存在问题),信息技术手段能够有效支撑(或能够提高实施的质量及效率)。这样的步骤或环节称之为整合点。所以,要做好整合,关键是要准确诊断出整合点,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 2.基于课程实施过程的基本整合方法。基于整合点的思路,我们提出了一种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引入信息技术进行整合的基本方法,称之为基于课程实施过程的基本整合方法(MIBP),它主要包括下列五个步骤: (1)本节课理想情况下的教学过程设计; (2)本节课理想教学过程中整合点的诊断; (3)本节课信息化教学环境的选择; (4)本节课理想教学过程中各整合点的整合方法选择;

信息技术点亮教学活动

信息技术点亮教学活动 十一世纪我国正在加紧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部向全国教育界提出了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历史使命。学前教育已进入高信息化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教育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领域的运用越来越广泛。我们要把新《纲要》的精神理念融入到现代化教育技术中,把现代化教育信息应用到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今年大家都知道学前教育宣传月的主题就是:真游戏真学习真发展。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探索发展。 综上可见现代信息技术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手段,把信息技术应用在幼儿教育中,能够为幼儿提供一个身心愉快、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将之应用在教学活动中,会成为幼教工作者最为形象、直观、生动的传授工具,能够为幼儿教育注入无限生机和活力将之应用于幼儿园教育管理上,能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将之应用于幼儿园教学资源管理,能够实现幼儿园之间的资源共享与互补。亮点主要有阐述以下三点 (1)激发兴趣,调动感官。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说过:“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内在兴趣。”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各种教具、投影、电影、录像等媒体,集光、形、色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习

者的感官,激发学习兴趣。小班《糖果宝宝》 (2)提高效率,突破难点。 上好一堂课,关键在于把握教学中的重难点,能够使幼儿轻松易懂、印象深刻。但有些内容讲授时仅用语言和教具,很难达到这个目的,即便达到,也费时累赘。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但能解决上述问题,还有助于幼儿把握知识实质,培养其思维的灵活性和全面性。在幼儿园音乐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引领幼儿对音乐节奏和要素的认知,提升幼儿对音乐美感的深入体验。就宏观层面来看,音乐节奏是音乐的骨架和灵魂,因此在幼儿园音乐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加强节奏乐教学,切实提高幼儿对乐器演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全面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敏感和节奏感,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进而促进节奏乐教学的顺利进行。范例《花好月圆》 (3)借助信息技术升华活动亮点 精美的课堂来自精美的细节,关注教学细节可以提升教学质量。活动中,我们常常会抓住某个细节来使课堂变得光鲜夺目,让人眼前一亮。例如大班社会活动《时间》中,课堂中录制孩子操作的过程。提问,你刚才做了什么,在想回到刚才的时间去做刚才做过的事情可以吗?答案是不可以。通过这一亮点。让幼儿感受到时间不会倒流。让孩子懂得珍惜时间。

走出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误区

走出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误区 摘要:随着教育课程的改革,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网络环境下的学科 教学尝试是课堂改革实践的需要,也是迎接信息社会来临的一种趋向。但由于利 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整合教学还处于实践和研究阶段,所以在信息技术与物理课 程教学整合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误区,针对这些误区,笔者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物理教学整合误区Ou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physical teaching integration errors Xiong Haiyan Abstract:With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curriculum,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s more and more commonly used.Discipline teaching attempt 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is the need of practicing class teaching reform,and also a trend for the coming of the information society.However,because of the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integrate teaching is still in the practice and research stage,therefore there are still some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physical curriculum teaching conformity process.In view of these errors,The author discusses several views. Keywords:Information technologyPhysics Teaching Integration misunderstanding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3-0069-02 随着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 类能力的工具,并逐步在教育教学中推广应用。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是指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方法、信息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信息技术促进了物理教学设计、 实施,以及评价的改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效率,优化 了物理教学,促进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为物理教学的改革实践带来了极大的 帮助和效益。但我们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的同时也要注 意不要本末倒置,避免走进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误区。在此对信息技术与 物理教学整合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1.观念上的误区 1.1认为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只有在上公开课、观摩课或讲授优质课时才能 用到。受技术方面的问题、教学效果不佳、教师嫌麻烦等原因的限制,部分教师 在日常物理教学或习题课、复习课中很少使用信息技术,忽略了信息技术作为物 理教学辅助手段的直观性、优越性。 1.2过分依赖和崇拜多媒体教学,认为凡物理授课就必须要有信息技术,只要运 用教学软件就一定能促进教学。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并不能替代全部物理 教学,单纯地为了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而整合容易失去物理课程的本身特点。 1.3盲目地“拿来主义”,简单地照搬“商业课件”以及网络资源,不顾自己教学对象 的差异,只要求学生思维一致的“齐步走”,很难收到好的教学效果。课件的制作 都具有某种特殊的教学目标,现成的课件并不一定适合你的教学意图,这时可以 利用抓图、抓动画软件截取其中需要的部分,重新组织,加工成为符合自己教学 意图的课件。因此教学过程中,应慎重地、有选择的使用他人课件,不要为信息 技术而刻意地追求使用信息技术去上课。 2.教学模式上的误区 2.1片面追求界面的华丽和多媒体的效果,忽视学习者的认知特点,把课堂变成 了多媒体演示场,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灌输式”教学。 有些教师不分课型、内容,不顾实际教学的需要,盲目使用各种媒体而忽视学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