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5课 “和同为一家”教学设计

第5课 “和同为一家”教学设计

第5课 “和同为一家”教学设计
第5课 “和同为一家”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

富庶的大唐吸引了众多的周边少数民族,引发了唐与吐蕃等少数民族的友好往来。

第5课“和同为一家”

一、课程标准

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唐朝前期周边少数民族的概况,知道“天可汗”的含义,了解唐太宗受少数民族拥戴的有关史实。

了解和掌握松赞干布统一吐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的历史史实及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图片、史料,多方面培养学生获得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通过识读“唐初边疆少数民族分布图”,了解唐代周边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

通过课堂编排有关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故事,并能培养他们信息的处理和表达表演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政府的开明政策是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保

证。

使学生理解中华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逐渐形成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使学生认识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这种关系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

使学生了解到自古以来西藏就与中原王朝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三、教材分析

本课是唐朝民族关系史课,教材用“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和“点苍山会盟”三目来说明唐朝民族关系的突出特点――“和同为一家”。其中“天可汗”体现唐太宗平等对待少数民族赢得少数民族的拥戴;“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内容较详,是本课的重点,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朝与吐蕃的联系与交往;而“点苍山会盟”是小字内容,可稍做介绍。点苍山会盟促进了西南地区和内地的交流。

总之,唐朝先进文化吸引与开放的民族政策是和睦的基础,少数民族首领也为友好和睦作出了贡献。通过唐朝民族关系史的了解,能进一步加深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这一时代特点的认识和理解。

本课重点

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理解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本课难点

民族关系对国家统一与稳定的重要意义。

四、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已对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史实有一定的了解。为本课的学习做好了必要的知识准备,但对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设计问题时注意层层推进。

学生对唐初周边少数民族的地名、人名、族名包括读音比较陌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五、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图片展示、活动设计、问题探究、启发引导、分组合作、归纳总结、课件辅助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投影展示我国56个民族大家庭合影图片,播放歌曲《爱我中华》“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师问我国今天有多少个民族啊?生答56个。师问唐朝时候周边有哪些少数民族呢?繁荣开放的唐代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关系如何呢?唐朝“和同为一家”的民族关系是怎样出现的?投影展示图片唐初边疆少数民族分布图。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会找到答案。展示课题。

学生齐读课程标准

自主预习,完成投影展示的预习题。2分钟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师点评总结。

刚刚图片展示了唐周边众多的少数民族,如果唐朝不解决民族问题的话,肯定对唐朝统治不利。假设唐太宗请你出谋划策,处理这一问题,你怎么办?

生回答:A:出兵消灭周边少数民族。

B:我反对这种做法,因为武力很难平民心,应该采取安抚

政策。

C:应该用和亲政策,就像汉代昭君嫁给匈奴单于一样。

D:我觉得应该区别对待。对有威胁的少数民族应当出兵打

击,对那些比较小的民族应当主动和它交往,给它们一些帮

助,它们就不会反对唐朝。

教师过度,同学们的方法还是很多的,那我们来看看唐朝对东突厥采取哪些政策?

小组内讨论交流

1.唐朝对东突厥采取哪些政策?唐朝为什么要用突厥贵族而不用汉人进行管理?

2.解释“天可汗”的含义,“天可汗”指的是谁?他为什么能得到少数民族的拥戴?

在讲第二题的时候引入唐太宗的话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从唐太宗宽厚仁慈切入。

师过度:学完了唐朝与东突厥的关系,我们在来看看唐朝与吐蕃之间的交往。投影展示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塑像图。

师问:图片展示的是谁啊?他们是什么关系啊?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两人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第二目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学习。是本课重点,主要通过两个环节来完成,“看看演演”和“想想说说”。

“看看演演”

学生先观看教师播放的一段《文成公主入藏》录像,然后选取其中一个环节进行小组表演。考虑到学生的差异,也可以进行口头表述。“想想说说”

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三个问题的讨论交流,加深对文成公主入藏意义的理解。

观看《文成公主入藏》的录像,请选取其中的一个剧情,结合课本的内容或收集的资料,展开合理的想象,编一段课本剧。

提示:如《步辇图》禄东赞求婚、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等。此内容由小组合作完成,汇报时可以口述,更欢迎小组的表演。(二)、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

看看演演:观看《文成公主入藏》的录像,请选取其中的一个剧情,结合课本的内容或收集的资料,展开合理的想象,编排一段课本剧。(提示:如《步辇图》禄东赞求婚、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等),此内容由小组合作完成,汇报时可以口述,更欢迎小组的表演。当学生表演到《步辇图》时教师可提问图中各人物的身份。当表演“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时可提问入藏要经过哪些河流,经过今天的哪些省份?

想想说说(任选其一,可小组交流展开讨论)

(1)松赞干布对吐蕃作出了哪些贡献?他为什么多次向唐朝求婚?假如你是文成公主,你愿意远嫁吐蕃吗?

(2)假如你是陪同文成公主入藏的总管,你能帮文成公主做哪些有利于吐蕃的事?几年后,你会发现吐蕃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3)你能评价文成公主吗?

(4)文成公主之后,唐和吐蕃还有哪些友好交往?

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唐玄宗时,尺带珠丹上书称:吐蕃与唐“和同为一家”

唐穆宗时,唐蕃两个政权相约盟誓互不侵犯。

三、点苍山会盟

展示云南崇圣寺三塔图片、展示小雁塔的图片,指出这是唐和南诏友好交往的见证,要求学生快速阅读,简单了解唐与南诏交往的史实。小结:由以下图表展示,唐与少数民族之间主要通过哪些方式友好往来?

作业布置

1、当堂背诵各相关知识点。

2、通过想像,写一篇文成公主入藏途中的日记。

七、教学反思

1、强调唐朝先进的文化吸引与开放的民族政策是和睦的基础。少数民族首领也为民族友好做出了贡献。

2、通过唐朝民族关系史的了解,能进一步加深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这一特点的了解

3、学生课堂气氛热烈,美中不足的是学生在演文成公主入藏的课堂剧时候表情稍显僵硬,缺乏锻炼。

第5课“和同为一家”导学案及习题答案

七年历史下第5课“和同为一家”导学案及习题答案 课型:展示反馈课执笔:邹平审核:东山中学历史备课组时间:2012-3.4 【学习目标】 1、记住“天可汗(Kè hán)”的含义,知道唐太宗受到少数民族拥戴的有关史实。 2、识读“唐初边疆少数民族分布图”,记住唐朝周边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 3、讲述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的故事,说出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 4、列举唐王朝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简述“和同为一家”的含义。 【学习流程】 一、自学与交流:(10分钟) (一) 自学提示: 1、学生自学教材 2、重点:了解唐与吐蕃等少数民族交往的史实,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3、问题 (1)天可汗的含义? (2)唐太宗为什么能得到少数民族的拥戴? (3)文成公主入藏有什么意义? (二)个人默学课本20至24页(8分钟) (三)小组交流(2分钟) 二、展示与质疑:展示问题⑴至(3)提示:①展示学会的②方式可多样③以小组 为单位 三、点拨与归纳: 、教学反思:四、检测与反馈: 1.“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说此话的人在位期间出现的盛世局面是 A.开元盛世 B.贞观之治 C.康乾盛世 D.文景之治 2.歌词是“正月十五那一天,公主答应来西藏。莲花大坝不用怕,百匹骏马迎接您。高耸雪山不用怕,百头牦牛迎接您。奔腾江水不用怕,百只皮筏迎接您”。表达了对远嫁西藏的文成公主的怀念。文成公主远嫁西藏发生在 A.唐高祖统治时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 C.唐高宗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时期 3.文成公主入藏所起的作用是 A.促进了吐蕃与唐朝会盟 B.使吐蕃上书“唐蕃和同为一家” C.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 D.加强了唐朝对吐蕃的管理 4. 中国古代名画《步辇图》描绘的场景是 A.汉武帝会见匈奴使者 B.汉光武帝会见倭奴使者 C.唐太宗会见吐蕃使者 D.唐玄宗会见南诏使者 5.唐太宗时蒙古高原一带最强大的少数民族是 A.鲜卑族 B.突厥族 C.回纥族 D.吐蕃族 6.下列遗址遗迹中最能体现国内民族团结友好的是() A.秦兵马俑遗址。 B.大昭寺会盟碑。 C.唐招提寺鉴真坐像。D.敦煌莫高窟。 7.唐朝采取“抚九族以仁”的政策。这说明 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地区用兵的做法 B.统治者实行相对开明的民族政策 C.唐朝同各少数民族的关系始终非常和睦 D.统治者册封各族首领以巩固边防 8.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不包括 A.通婚联姻 B.经济文化交流 C.共同镇压安史之乱 D.会盟 9.吐蕃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 A.藏族 B.维吾尔族 C.蒙古族 D.彝族 10.材料分析: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的话是什么意思?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学习后记: 三、点苍山会盟

第5课 “和同为一家”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 富庶的大唐吸引了众多的周边少数民族,引发了唐与吐蕃等少数民族的友好往来。 第5课“和同为一家” 一、课程标准 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唐朝前期周边少数民族的概况,知道“天可汗”的含义,了解唐太宗受少数民族拥戴的有关史实。 了解和掌握松赞干布统一吐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的历史史实及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图片、史料,多方面培养学生获得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通过识读“唐初边疆少数民族分布图”,了解唐代周边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 通过课堂编排有关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故事,并能培养他们信息的处理和表达表演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政府的开明政策是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保

证。 使学生理解中华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逐渐形成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使学生认识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这种关系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 使学生了解到自古以来西藏就与中原王朝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三、教材分析 本课是唐朝民族关系史课,教材用“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和“点苍山会盟”三目来说明唐朝民族关系的突出特点――“和同为一家”。其中“天可汗”体现唐太宗平等对待少数民族赢得少数民族的拥戴;“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内容较详,是本课的重点,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朝与吐蕃的联系与交往;而“点苍山会盟”是小字内容,可稍做介绍。点苍山会盟促进了西南地区和内地的交流。 总之,唐朝先进文化吸引与开放的民族政策是和睦的基础,少数民族首领也为友好和睦作出了贡献。通过唐朝民族关系史的了解,能进一步加深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这一时代特点的认识和理解。 本课重点 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理解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本课难点 民族关系对国家统一与稳定的重要意义。 四、学情分析

第五课“和同为一家”-精品

第五课“和同为一家”-精品 2020-12-12 【关键字】建议、地方、矛盾、密切、优良、统一、建立、提出、局面、基础、政策、能力、方式、水平、反映、关系、设置、增强、形成、管理、帮助、改善、加强、提高 维度A 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5.本课的课题是“和同为一家”,主要讲述了唐朝与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关系,那么最能说明这一课题的是:() A.唐朝统治者向后将两位公主嫁给吐蕃首领,唐与吐蕃关系日益密切。 B.唐朝统治者在西域设置政府机构,加强联系。 C.回鹘政权瓦解后,大部分迁到我国西北地区。 D.东北的渤海国,与内地贸易往来频繁。 2.下列对左图中的少数民族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它的族名原为回鹘 B.它是今天维吾尔族祖先 C.它的首领被册封为怀仁可汗 D.8世纪中期,建立汗国 3.在封建社会里,汉族政权的最高统治者一般都称皇帝,而少数民族则另有称呼,请问吐蕃的首领被称为:(): A 单于 B.可汗 C. 赞普 D.亲王 4.下列少数民族在唐朝时不存在的是() A.匈奴 B.突厥 C.吐蕃 D. 回纥 5.有这样一个少数民族,他们生活在我国的高原地区,他们最引以为豪的建筑就是今天闻名于世的布达拉宫,那么这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是:() A.吐蕃 B.回纥 C.靺鞨 D. 南诏6.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敌,朕独爱之如一”。因而受到各少数民族的拥戴,赢得了“天可汗”的称号。下列属于唐太宗的民族政策是:() A.将皇室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加强汉藏的友好关系 B.册封回纥首领怀仁可汗

C.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D.册封粟末靺鞨首领为渤海郡王 7.学习过本课的你知道唐朝加强同少数民族关系的方式有哪些吗? ①皇室与少数民族首领通婚;②册封少数民族首领;③在边疆地区设立管辖机构;④为加强对少数民族的控制,发动战争,干涉少数民族内部事物,激化民族矛盾。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 8.下列建筑不能反映唐代汉族与汉族地区的关系是:() A. 大昭寺 B.渤海石灯塔 C.千寻塔 D.赵州桥 二、填空题: 9.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统一青藏高原,定都。唐朝皇帝先后 把、嫁入吐蕃,形成唐蕃“和同为一家”的局面。 10.回纥后来改名为,政权瓦解后人民大部分迁到今天的、等地。 维度B 能力提高 三.动脑筋 11.识图:请填出下图地区中唐朝时生活的民族以及是今天哪些少数民族的祖先。 ①A是______________(是今天___________族的祖先) ②B是______________(是今天___________ 族的祖先) ③C是______________(是今天______________族的祖先) ④D是______________ 12、唐玄宗统治前期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上做出了重要贡献,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13.材料一:开元十八年(730年),尺带珠丹给唐玄宗上书说:“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旧唐书·吐蕃传》) 材料二:“赞普多教使入秦,数通和好止烟尘。朝廷忽用哥舒将,杀伐虚悲公主亲”。(杜甫《喜闻盗贼总退口号五首之二》注:唐玄宗时,金城公主死后,玄宗派大将哥叔翰攻打吐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和同为一家”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和同为一家”练习题及答案 第5课“和同为一家”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知道“天可汗”的含义,了解了唐太宗受到少数民族拥戴的有关史实。 2、讲述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的故事,说出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 3、列举唐王朝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简述“和同为一家”的含义,能说出自己体会[课堂同步练习(A)] 一、课堂训练 1、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与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的是( ) A尺带珠丹 B 松赞干布 C 皮罗阁 D 大祚荣 2、唐蕃“和同为一家”说明( ) A.吐蕃首领已接受唐政府的册封 B.吐蕃与内地的关系不断加强 C.唐政府对吐蕃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 D.吐蕃与汉族长期融合,已形成“一家” 3、唐玄宗为密切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采取的措施有( ) A.封皮罗阁为云南王 B.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C.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D.与尺带珠丹和亲 4、下列少数民族政权与唐朝关系从双方地位角度看最特殊的是( ) A.吐蕃 B.突厥 C.黑水靺鞨 D.回纥 5、下列有关“庙号”“谥(shi)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汉高祖、唐太宗等都是古代帝王死后所加的一种名号,叫庙号。

B、起庙号起源殷商,因为帝王死后要在太庙祭祀。 C、谥号谥在帝王、贵族死后,后人根据其生前事迹追加的名号。 D、谥号起源于殷商,开始只是一字谥,唐宋以后字数增加。 6、吐蕃最高统治者称为: ( ) A.皇帝 B.国王 C.可汗 D.赞普 7、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唐朝扫平东突厥后,在当地设立都督府,任用汉人进行管理,保留原有民族习惯贺生活方式。 B、“可汗”是西北各部对君主的称呼;称“天可汗”酒是拥戴唐太宗位他们共同的君主。 C、“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D、南诏首领皮逻阁在唐朝支持下,统一六诏,被唐玄宗封为云南王。 根据下图回答8-9题 8、这张《步辇图》的作者是: ( ) A.展子虔 B.顾恺之 C.阎立本 D.吴道子 9、这画描绘唐太宗接见来求亲的吐蕃使者禄东赞的情景,请分辨人物,下列哪个正确( ) A、左起第一是译员 B 左起第二是唐典礼官员 C 左起第三是禄东赞 10、有关这画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步辇图》真实地记录了1300多年前文成公主和藏族吐蕃松赞干布的联姻历史事件 B、神情恭敬禄东赞把求亲看得极其重要,唐太宗表情自然,对此事胸有成竹。 C、是一幅最早反映我国古代汉、藏民族团结统一的画卷。

第5课“和同为一家”导学案人教版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5课“和同为一家” 学习目标: 1、了解吐蕃的社会发展状况,掌握吐蕃与唐朝的关系。 2、了解回纥、靺鞨、南邵的社会生活状况,掌握回纥、靺鞨、南邵等民族与唐朝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 重点:吐蕃的发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难点: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的政策。 学习过程: 一、自学与交流: (一)、引入:时期,我国统一的国家得到发展。唐朝政府在边疆地区,加强。如和,在今先后设立了管辖的最高和机构。 (二)、阅读教材23页-24页,第一标题“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完成练习: 1、吐蕃人的社会生活状况:吐蕃人是的祖先,很早生活在一带。有的以为业,有的以为生。他们的和水平也很高。 2、吐蕃的统一: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统一,定都。 3、唐朝与吐蕃的关系:①文成公主入吐蕃的经过:年轻的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求婚。把嫁给他。 意义:入吐蕃,密切了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之间的友好关系。 ②金城公主嫁到吐蕃:世纪初,接受了吐蕃的请求,把嫁到吐蕃。 ③“和同为一家”:文化的进一步,关系更加密切。 (三)、阅读教材24页-25页,第二标题“回纥的勃兴”,完成练习: 1、回纥的社会发展:回纥是的祖先,游牧于流域,逐渐向南发展。他们崇尚,民风。世纪中期,回纥建立,回纥改名为。 2、回纥与唐朝的关系:①封其首领为。②与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③双方在上相互交流。 3、回纥的西迁:840年政权瓦解后,部众大部分西迁到今、等地。 (四)、阅读教材25页-26页,第三标题:“车书本一家”完成练习: 1、靺鞨的社会生活:隋唐时期,我国东北的、流域,生活着族。他们,。世纪末,族的一支统一各部,建立起。 2、靺鞨与唐朝的关系:在粟末设州,以其首领为,封。从此,政权以“”为号。 (五)、阅读教材26页,第四标题“苍山洱海间的南诏”完成练习: 南诏的统一:隋唐之际,一带分布着。居民是和的祖先。在朝的支持下,最边的统一了。 封其首领为。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 “和同为一家”

第5课“和同为一家” 一、课堂训练 1、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与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的是() A尺带珠丹 B 松赞干布 C 皮罗阁 D 大祚荣 2、唐蕃“和同为一家”说明() A.吐蕃首领已接受唐政府的册封B.吐蕃与内地的关系不断加强 C.唐政府对吐蕃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D.吐蕃与汉族长期融合,已形成“一家” 3、唐玄宗为密切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采取的措施有() A.封皮罗阁为云南王B.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C.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D.与尺带珠丹和亲 4、下列少数民族政权与唐朝关系从双方地位角度看最特殊的是() A.吐蕃B.突厥C.黑水靺鞨D.回纥 5、下列有关“庙号”“谥(shi)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高祖、唐太宗等都是古代帝王死后所加的一种名号,叫庙号。 B、起庙号起源殷商,因为帝王死后要在太庙祭祀。 C、谥号谥在帝王、贵族死后,后人根据其生前事迹追加的名号。 D、谥号起源于殷商,开始只是一字谥,唐宋以后字数增加。 6、吐蕃最高统治者称为:() A.皇帝 B.国王 C.可汗 D.赞普 7、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唐朝扫平东突厥后,在当地设立都督府,任用汉人进行管理,保留原有民族习惯贺 生活方式。 B、“可汗”是西北各部对君主的称呼;称“天可汗”酒是拥戴唐太宗位他们共同的君主。 C、“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D、南诏首领皮逻阁在唐朝支持下,统一六诏,被唐玄宗封为云南王。 根据下图回答8-9题 8、这张《步辇图》的作者是:() A.展子虔 B.顾恺之 C.阎立本 D.吴道子 9、这画描绘唐太宗接见来求亲的吐蕃使者禄东赞的情景,请分辨人物,下列哪个正确() A、左起第一是译员B 左起第二是唐典礼官员C 左起第三是禄东赞 10、有关这画分析不正确的是() A、《步辇图》真实地记录了1300多年前文成公主和藏族吐蕃松赞干布的联姻历史事件 B、神情恭敬禄东赞把求亲看得极其重要,唐太宗表情自然,对此事胸有成竹。

古代史 第5课和同为一家

第5课“和同为一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识目标 ⑴了解和掌握松赞干布统一吐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的历史史实。 ⑵了解和掌握唐朝册封回纥、粟末靺鞨、南诏等族首领的历史史实。 ⑶了解吐蕃、回纥、粟末靺鞨、南诏、突厥与唐朝亲密的关系及文化互相交流影响的史实。能力目标 ⑴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出现这种政策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初步运用历 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⑵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各民族与唐朝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分组收集资料,整理相关信息,编讲历史故事,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⑵通过阅读地图、图片、史料,多方面培养学生获得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⑶通过列表形式培养学生比较、概括、归纳的能力。 ⑷通过联系现实生活现象,帮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开始,了解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树立相互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及文化传统的正确态度。 ⑵使学生理解中华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逐渐形成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⑶使学生认识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这种关系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 ●教学重点 吐蕃的发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教学难点 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比较开明的政策。 ●教学方法 ⑴提问引导法。 ⑵材料归纳法。充分利用课本上所提供的材料,归纳主要内容,加深理解。 ⑶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培养学生比较归纳的能力,进一步引导认识唐对这些民族的册封,也是加强民族友好关系的一种表现,进一步体会唐朝的繁荣在于开放兼容并包的思想。 资料进一步加深唐蕃和同为一家的认识,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5课“和同为一家”教学案鲁教版

“和同为一家” 课题“和同为一家”课型新授执笔人 审核人级部审核时间第周第导学稿教师寄语 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到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发展的;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这种关系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 2、能力目标: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出现这种政策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归纳能力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总结各民族与唐朝的关系,培养比较概括能力。 3、知识目标:掌握吐蕃的社会发展及与唐朝的关系,知道回纥、粟末、南诏的社会生活及与唐朝的关系。 教学重点吐蕃的发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教学难点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的政策 教学方法学后教、当堂训练、阅读、自学、启发、探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唐朝的民族政策 1、唐太宗因为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各少数民族称为______。 2、________和________先后在今天新疆地区设置管辖机构。 问题归纳: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的原因有哪些?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1、藏族的祖先在唐朝时期称作_________,他们生活在__________一带。以_____和______为生。 2、7世纪前期,吐蕃的杰出首领____________统一了青藏高原,定都_______。他仰慕中原文化,向唐朝求婚,_______把__________嫁给他。 3、8世纪初,唐朝又将__________嫁到吐蕃。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问题归纳: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对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回纥的勃兴 回纥是________族的祖先,游牧于___________一带,8世纪中期,建立汗国,唐玄宗封其首领为____________,后来,回纥改为________。 “车书本一家” 靺鞨族是我国________族的祖先,隋唐时期,生活在今我国东北的_______、________一带,7世纪末,粟末靺鞨建立政权,后来唐玄宗在那里设州,以其首领为都督,封__________,从此,粟末靺鞨以______为号。 苍山洱海间的南诏 隋唐之际,云南苍山洱海一带分布着_______,他们是_______和________的祖先。唐玄宗封南诏首领为_________。问题归纳: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二、合作探究:(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 动脑筋P22 p23 p24 三、教师点拨 四、当堂检测 1、本课的课题是“和同为一家”,主要讲述了唐朝与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关系,那么最能说明这一课题的是:()

最新【同步练习】北师大七年级下册 第5课《“和同为一家”》习题02

【同步练习】北师大七年级下册第5课《“和同为一家”》 习题02

第5课“和同为一家” 选择题 1、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与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的是( ) A、尺带珠丹 B、松赞干布 C、皮罗阁 D、大祚荣 2、唐蕃“和同为一家”说明( ) A、吐蕃首领已接受唐政府的册封 B、吐蕃与内地的关系不断加强 C、唐政府对吐蕃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 D、吐蕃与汉族长期融合,已形成“一家” 3、唐玄宗为密切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采取的措施有( ) A、封皮罗阁为云南王 B、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C、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D、与尺带珠丹和亲 4、下列少数民族政权与唐朝关系从双方地位角度看最特殊的是( ) A、吐蕃 B、突厥 C、黑水靺鞨 D、回纥 5、下列有关“庙号”“谥(shi)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汉高祖、唐太宗等都是古代帝王死后所加的一种名号,叫庙号。 B、起庙号起源殷商,因为帝王死后要在太庙祭祀。 C、谥号谥在帝王、贵族死后,后人根据其生前事迹追加的名号。 D、谥号起源于殷商,开始只是一字谥,唐宋以后字数增加。 6、吐蕃最高统治者称为: ( ) A、皇帝 B、国王 C、可汗 D、赞普 7、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唐朝扫平东突厥后,在当地设立都督府,任用汉人进行管理,保留原有民族习惯 B、“可汗”是西北各部对君主的称呼称“天可汗”酒是拥戴唐太宗位他们共同的君主。 C、“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D、南诏首领皮逻阁在唐朝支持下,统一六诏,被唐玄宗封为云南王。 根据下图回答8-9题 8、这张《步辇图》的作者是: ( ) A、展子虔 B、顾恺之 C、阎立本 D、吴道子 9、这画描绘唐太宗接见来求亲的吐蕃使者禄东赞的情景,请分辨人物,下列哪个正确( ) A、左起第一是译员 B、左起第二是唐典礼官员 C、左起第三是禄东赞 10、有关这画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步辇图》真实地记录了1300多年前文成公主和藏族吐蕃松赞干布的联姻历史事件 B、神情恭敬禄东赞把求亲看得极其重要,唐太宗表情自然,对此事胸有成竹 C、是一幅最早反映我国古代汉、藏民族团结统一的画卷 D、这次会面,是由尚书省户部负责进行的 1、《论语》十则 (七上)

第5课“和同为一家”学案

第 5 课“和同为一家” 学案第5课 “和同为一家” 一、学习目标: .了解突厥、吐蕃、回纥、粟末靺鞨、南诏的社会生活; 2.总结唐朝与各民族的关系,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和影响; 3.认识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交流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 学习重点:唐朝实行开明民族政策的体现。学习难点:唐朝实行开明民族政策的原因。 二、自主学习充分准备(找出重要人物、事件等基本要素并牢固记忆) (一)隋唐和吐蕃的关系 .吐蕃是 的祖先。7 世纪前期,统一青藏高原,都城 。 2. 时, 公主入吐蕃,嫁给 。 K12 学习教育

她入吐蕃的作用: 3.8 世纪初,唐朝又将公主,嫁给。吐蕃和唐朝已经 (二)隋唐和回纥的关系 .回纥是 的祖先,8 世纪中期,回纥建立汗国2. 时,封其首领 。 (三)隋唐和靺鞨的关系 .7 世纪末,首领统一各部,建立政权。 2.唐玄宗封其首领为 。史称“ (四)隋唐和南诏的关系 .六诏居民,是 和的祖先,生活在云南苍山洱海一带,后来,统一了六诏。2. 时,封其首领

。 三、小组讨论,知识擂台(交流检查预习情况) 四、课堂探究(要求: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阅读材料: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 唐太宗 ①这段材料的主要意思是什么?②唐朝时期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什 么政策? ③唐太宗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 五、学生回头看(根据情况有重点的看书或背诵) 六、当堂训练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原居住在黑龙江、松花江流域一带的民族是:() A.靺鞨 B.突厥 c .回纥D.吐蕃 2.崇圣寺千寻塔是古代汉族与哪一个少数民族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A。吐蕃B. 靺鞨 c .回纥 D.南诏 3.回纥族是今天哪个民族的祖先?( ) A.彝族 B.白族 c .维吾尔 族 D.藏族

第五课“和同为一家”练习题及答案

第五课“和同为一家” 维度A 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5.本课的课题是“和同为一家”,主要讲述了唐朝与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关系,那么最能说明这一课题的是:() A.唐朝统治者向后将两位公主嫁给吐蕃首领,唐与吐蕃关系日益密切。 B.唐朝统治者在西域设置政府机构,加强联系。 C.回鹘政权瓦解后,大部分迁到我国西北地区。 D.东北的渤海国,与内地贸易往来频繁。 2.下列对左图中的少数民族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它的族名原为回鹘 B.它是今天维吾尔族祖先 C.它的首领被册封为怀仁可汗 世纪中期,建立汗国 3.在封建社会里,汉族政权的最高统治者一般都称皇帝,而少数民族则另有称呼,请问吐蕃的首领被称为:(): A 单于 B.可汗 C. 赞普 D.亲王 4.下列少数民族在唐朝时不存在的是() A.匈奴 B.突厥 C.吐蕃 D. 回纥 5.有这样一个少数民族,他们生活在我国的高原地区,他们最引以为豪的建筑就是今天闻名于世的布达拉宫,那么这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是:() A.吐蕃 B.回纥 C.靺鞨 D. 南诏6.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敌,朕独爱之如一”。因而受到各少数民族的拥戴,赢得了“天可汗”的称号。下列属于唐太宗的民族政策是:() A.将皇室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加强汉藏的友好关系 B.册封回纥首领怀仁可汗

C.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D.册封粟末靺鞨首领为渤海郡王 7.学习过本课的你知道唐朝加强同少数民族关系的方式有哪些吗? ①皇室与少数民族首领通婚;②册封少数民族首领;③在边疆地区设立管辖机构;④为加强对少数民族的控制,发动战争,干涉少数民族内部事物,激化民族矛盾。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 8.下列建筑不能反映唐代汉族与汉族地区的关系是:() A. 大昭寺 B.渤海石灯塔 C.千寻塔 D.赵州桥 二、填空题: 9.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统一青藏高原,定都。唐朝皇帝先后 把、嫁入吐蕃,形成唐蕃“和同为一家”的局面。 10.回纥后来改名为,政权瓦解后人民大部分迁到今天的、等地。 维度B 能力提高 三.动脑筋 11.识图:请填出下图地区中唐朝时生活的民族以及是今天哪些少数民族的祖先。

初中历史_第5课 和同为一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5课“和同为一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吐蕃的社会发展及与唐朝的关系,了解回纥、粟末、南诏的社会生活及与唐朝的关系。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出现这种政策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发展的,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这种关系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 [重点和难点] 1、重点:是吐蕃的发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2、教学难点: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的政策 [教学过程]

第5课和同为一家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有关唐代民族关系史的影视剧较多,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已有所了解。学生已经在前面学过关于唐朝的政治制度和科举制度等相关知识,为这一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七年级学生处在由少年向青年转变的时期,对新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并且形象思维较强。所以在教学中要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5课和同为一家 效果分析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应着力构建自主的课堂,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状态中高效率地学习。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在本节课中的教学中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创设数学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不是负担”,这句话饱含深刻的道理。对知识有浓厚兴趣时,就会产生不断前进,渴求新知,欲求明白的强烈渴望,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所感兴趣的学习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通过视频音频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耐心细致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增强学生提问的勇气和信心。 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交往 要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高校课堂的主渠道,必须着力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应坚持学生活动的自主性,使学生主体处于活跃兴奋状态,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让学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会选择、学会参与。我还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多种媒体组合的优化教学,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过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克服课堂教学中那种死板的缺乏生气的单向度的教学过程,创建多向度的立体交往形式,为学生的更优发展提供优良的教学环境。 三、创设高效的课堂,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

第5课和同为一家-导学案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学习目标】(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下面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的学习任务) 1.知道“天可汗”的含义,了解唐太宗受到少数民族拥戴的有关史实。 2.识读“唐初边疆少数民族分布图”,了解唐朝周边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 3.讲述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的故事,说出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 4.列举唐王朝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简述“和同为一家”的含义。 【自主学习】请你认真阅读教材26—27页“天可汗”一目的内容,回答下列1—3题: 一.“天可汗” 1.贞观初年太宗派大将李靖率三千铁骑大破东突厥于阴山,俘其兵民十几万,太宗接受大臣建议,“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以实空虚之地,使为中国捍蔽”。 (1)结合教材与材料,唐太宗对东突厥采取了哪两手策略? 两手策略:武力打击和怀柔安抚。 (2)具体做法是什么? 唐太宗借东突厥内乱之际,派大军一举扫平东突厥。唐朝在当地 设立都督府,任用突厥贵族进行管理,保留原有民族的习惯与生活方式。 2.“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句话的大意是什 么? 自古以来帝王都以中原民族为贵,而轻视周边少 数民族。我却对他们一视同仁,所以赢得了这些少数 民族的拥戴。 3.读柳宗元的诗,结合教材内容,回答问题 (1)诗中“文皇”、“天子神”、“天可汗”指的是 谁? 都是指的唐太宗。 (2)“天可汗”的含义是什么?“夷狄”为什么 尊称其为“天可汗”? “可汗”是西北各部对君主的称呼,称“天可汗”就是拥戴唐太宗为他们共同的君主。 二.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听老师或同学讲松赞干布求婚的故事,或者解读《步辇图》所含的历史信息,完成问题)

三.点苍山会盟(简单了解即可) 隋唐时期在今天云南洱海地区分布这六个部落六诏。南诏首领皮罗阁在唐朝的支持下,逐步统一了六诏,被唐玄宗封为云南王,定都太和城。794年正月,在经历了一段摩擦和战争后,南昭王和唐朝时团在点苍山会盟。南诏王率文武大臣发誓:“请全部部落归服汉朝(此处指唐朝)”“永无离贰”。 【共同探究】 1.本课课题“和同为一家”的含义是什么?(唐代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边疆各 族与唐朝关系和睦、友好,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哪些事件表明了“和同为一家”? 唐太宗被西北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金城公主入藏嫁给尺带朱丹;唐玄宗时尺带朱丹上书自称“外甥”,称唐朝皇帝为“舅”,与唐“合同为一家”;唐穆宗时,唐蕃两个政权又相约盟誓,互不侵犯,“甥舅会盟碑”至今仍屹立在拉萨大昭寺门前;点苍山会盟。 学生只需记住“天可汗”与文成公主。 2. 文成公主入藏与昭君出塞有何不同和相同之处? 相同:都是汉族皇室女子嫁给少数民族首领;都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往来;都留下了千古佳话等等 不同:汉昭君出塞是汉对匈奴武力服软,是屈辱的表示。唐文成入藏时,汉藏是对等的强国,和亲是政治联盟的表示,性质不同。因此,昭君在匈奴只是匈奴可汗的女人之一,而文成公主则是具有崇高地位和声望的。 注意:不同点可以给学生略作解释,不必让学生掌握。教材虽然也说的是匈奴单于多次求婚,汉元帝才应允。但是,这也是汉元帝没有决心对抗匈奴的表现,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下面的材料请参考:(来源网络) 相同点是中原汉族政权与周围少数民族政权联姻以示友好,且都是少数名族政权首领主动向中原王室求婚联姻。昭君出塞为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的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汉结好,约定“汉与匈奴为一家,勿得相诈相攻”,并三次进长安入朝,向汉元帝请求和亲。王昭君自请前往,从而使匈奴与汉朝和好达半个世纪;文成公主入吐蕃于公元640年,松赞干布即位后希望与唐朝通好,派使臣禄东赞前往唐朝求婚,当时适逢天竺,大食,仲格萨尔,及霍尔王等同时派了求婚使者,为了公平合理,唐太宗通过“六试婚使”,禄东赞表现出了超凡的智慧为松赞干布迎娶了宗室女文成公主,传播了中原文化,促进了吐蕃社会的发展,为唐与吐蕃的友好做出了重大贡献。 不同点是:1。联姻时昭君只是宫女是在皇室无合适人选时自请前往,这是昭君的伟大之处,也是“昭君出塞”这个故事得以在百姓中传诵的原因。而文成公主是皇室宗室女,可以说没有选择的权利。2.昭君成为宁胡阏氏只为汉匈友好作出了一定贡献,而文成公主则传播了中原先进的文化,吐蕃各种农作物,书籍,历法,文字等都深受汉文化的影响。3.昭君在匈奴的境遇远不如文成公主,昭君虽为阏氏,但在呼韩邪死后又嫁给了呼韩邪的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而松赞干布为了迎娶文成公主而耗资修建了布达拉宫,可谓极尽荣宠,很受藏族人民的爱戴。

第5课_三大改造教案

第5课三大改造 1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方式 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三大改造》情景故事:李老汉的困惑 李老汉是贫苦农民,老伴早年过世,有一儿一女,和许许多多的农民一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满怀对新生活的向往。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后,他得到了一份属于自己的土地,激动得热泪盈眶,指望着今后能过上好日子,但现实并非如此。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李老汉的生活,看看能不能帮助他解决一下实际困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段充满激情的历史。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困惑一:李老汉在1952年的土地改革中分到了土地,但是他很快发现靠自己单干,手里的农具根本不够用,也没有耕牛,更没有钱买种子。后来好不容易东拼西凑种了点庄稼,却没有水渠灌溉,长势一直不好,更没想到的是秋天的一场蝗灾竟然让他颗粒无收。欲哭无泪的李老汉为了活命,只得将土地卖了,又靠借高利贷和租种富农的土地艰难度日。】 思考: 1.李老汉为什么要卖地?——分散致贫,制约生产力。 2.怎么解决李老汉的困难? (一)农业改造的原因 1.史料展示: 材料一:农村土地改革后,农村出现的情况:土地买卖。土改后部分农民因天灾受损,或家中有人重病,或无力耕作等出卖自己的土地。1952年山西省对农村调查发现,在被出卖的718公顷土地中,1949年占3.95%,1950年占30.99%,1951年占51.15%,1952年占13.91%。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典型调查发现,出卖土地的农户占农村总农户的1.29%,出卖土地面积占农村土地总面积的0.22%。 材料二:经过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农村生产力从封建制度束缚下解放出来,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起来了,但农民绝大多数还是靠人畜经营……正因如此,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 ——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 2.教师提问: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分析对农业进行改造的原因。 提示:土改完成后,农民遇到了缺乏生产工具、资金、水利和遭遇自然灾害等困难;更别说承担生、老、病、死等大型支出,甚至有的贫困农民不得不卖掉自己分到不久的土地。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走合作之路成为势在必行的道路。

第五课和同为一家导学案-精品

第五课和同为一家导学案-精品 2020-12-12 【关键字】发展、掌握、了解、关系 班组姓名:日期:2013-3-30 课题:第5课“和同为一家” 一、【学习主题】1、了解和掌握吐蕃的社会发展及与唐朝的社会关系;2、了解回纥、靺鞨、南诏的社会生活及与唐朝的 关系。 二、【定向导学·互动表现·当堂反馈】 自研自探环节合作探究环节展示提升、质疑评价环节总结归纳环节 自学指导 (内容·学法·时间15 分钟)互动策略 (内容·形式·时间10 分钟) 展示现课 题 (内容·方式·时间 10分钟) 随堂笔记(成果记录·知识生成·同步演练 10分钟) 【导学1】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研读:课本p23-24页正文部分,并结合小字内容。 勾划:吐蕃是哪个民族的祖先?生活在那里?是谁统一了青藏高原?定都于哪里?是怎么样与唐朝进行交往的?①两人小对子: 相互检查自研成 果,并用红笔给对 子评定等级。 ②五人互助组: 小组长统计小组 内在第一次互动 后仍存在的疑难 问题? (3分钟) ③十人共同体: A·将本大组成员按 小组分成A、B 两组 B·A组在小组长主 持下,检查勾 画识记内容,B 组在黑板上就 展示主题进 行组内预演 C·在大组长的主持 下,就展示主 题进行组内预 演(明确方案 —分配任务— 呈现成果—模 拟展示) (4分钟) 活动探究一: 1.历史小达 人:建议以“小达 人”的身份向同学 们讲述有关松赞干 布与文成公主的有 关小故事。 活动探究二: 就你所了解的有关 民族,向同学们讲 述他们的生活习惯 与风俗等。 活动探究三 1. 精彩讲解: 组内分配好任务, 向大家表现你们的 劳动成果。 2.要求:结合 板书,针对问题, 深度解析;声音洪 亮,姿态自然。 组长分配好任务, 进行精彩预演。 一、自研自探成果呈现: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1、吐蕃人的社会生活状况:吐蕃人是________的祖先,很早生活在 ________________一带。有的以________为业,有的以________为生。 他们的纺织业和冶铸业水平也很高。 2、吐蕃的统一:________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________________统 一青藏高原,定都 ________。 3、唐朝与吐蕃的关系:①文成公主入吐蕃的经过:年轻的松赞干布仰 慕中原文明,几次向唐求婚。________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意义: ________________入吐蕃,密切了________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 ________之间的友好关系。②金城公主嫁到吐蕃:________世纪初, 唐接受了吐蕃________________的请求,把______________嫁到吐蕃。 二、自研自探成果呈现:回纥的勃兴 1、回纥的社会发展:回纥是________________的祖先,游牧于色楞格 河流域,逐渐向南发展。他们崇尚勇敢,民风淳朴。8世纪中期,回纥 建立汗国,后回纥改名为________________。 2、回纥与唐朝的关系: ___________封其首领为________________。 3、回纥的西迁:840年________政权瓦解后,部众大部分西迁到今 _______、_______等地。 三、自研自探成果呈现:车书本一家 1、靺鞨的社会生活:隋唐时期,我国东北的________、________流域, 生活着________族。________世纪末,靺鞨族的一支________统一各 部,建立起政权。 2、靺鞨与唐朝的关系:________在粟末设州,以其首领为都督,封 ___________。从此,粟末靺鞨政权以“________”为号,有 “________________”之称。 四、自研自探成果呈现:苍山洱海间的南诏 隋唐之际,云南苍山洱海一带分布着______。六诏居民是______和 _______的祖先。在唐朝的支持下,最南边的_________统一了六诏。 ________封其首领为_________。 等级评定 【导学2】回纥的勃兴 阅读:认真阅读P24-25 页相关内容,结合小字 部分 勾画:回纥是哪个民族 的祖先?生活在哪 里?与唐朝的关系如 何?后来改名为什 么? 【导学3】车书本一家 阅读:阅读课本中 P25-26页相关内容 圈点:靺鞨是哪个民族 的祖先?生活在哪 里?什么时候建立了 政权?与唐朝的关系 怎么样? 【导学4】苍山洱海间 的南诏 阅读:阅读课本p26 页内容。 圈点:六诏生活在哪 里?是哪个民族的祖 先?与唐朝的关系如 何? 训练验收: 1.完成历史填充图册第五课的内容。 2.吐蕃的首领被称为:(): A 单于 B.可汗 C. 赞普 D.亲王 3.下列少数民族在唐朝时不存在的是() A.匈奴 B.突厥 C.吐蕃 D. 回纥 4.下列属于唐太宗的民族政策是:() A.将皇室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加强汉藏的友好关系 B.册封回纥首领怀仁可汗 C.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D.册封粟末靺鞨首领为渤海郡王 5.学习过本课的你知道唐朝加强同少数民族关系的方式有哪些吗?() ①皇室与少数民族首领通婚;②册封少数民族首领; ③在边疆地区设立管辖机构; ④对少数民族发动战争,干涉少数民族内部事物,激化民族矛盾。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

第5课:“和同为一家”(教案)

第5课:“和同为一家” 备课人:王建辉 【课前延伸】: 一.填空题: 1.唐代科举制中最重要的两科是________、_________。其中进士科的第一名称为___ _____。 2.唐朝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4.科举制创立于,完善于,废除于。 二.材料分析题: 5.“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1)“中国采用的选举制度”是指我国的什么制度? (2)这种制度最早创立于何时?完善制度的关键人物有谁 (3)请简述这一制度的影响。 【学习目标】: 1.了解唐朝与吐蕃的关系,掌握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和亲的意义; 2.了解回纥、粟末靺鞨、南诏的社会生活状况及与唐朝的关系; 3.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发展的,民族友好交流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 【本课学习重点与难点】: 学习重点:吐蕃的发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学习难点: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比较开明的政策; 【导入新课】: 历史上中原地区的许多统治者与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矛盾重重。但在唐朝初期,却有一位皇帝深深地赢得了北方各民族的拥戴。在这位皇帝生前,各族首领尊奉他各族的领袖——“天可汗”,这位皇帝是谁?他为什么能获得各民族的尊重?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和同为一家”。 【课前预习,课内探究】 一.隋唐与边疆各民族的关系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P22页的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1.隋唐时期与边疆各民族的关系如何? (隋唐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 2.唐朝时期,哪两位皇帝曾经在今天新疆地区先后设立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合作与探究一】:(动脑筋)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的话是什么意思?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答案提示: 唐太宗的话意思是: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轻视边疆的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各族一视同仁。这种一视同仁的政策,体现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二.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P23页——P24页前三段的图片和文字材料,思考关完善下列问题) 1.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很早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有的以游牧为业,有的以农耕为生,他们的纺织业和冶铸业水平很高。

第5课“同为一家”教学反思

第5课“同为一家”教学反思 第5课“同为一家”教学反思 本周学习了第5课,引导学生掌握了唐朝鼎盛时期的历史功勋和过失,重点学习唐朝的民族关系的情况,发现了学生学习历史存在一些困难和困惑,本人对学生的情感倾向和学习兴趣做了进一步了解,因此教师必须让学生在学习历史和参悟学历史上总结一些规律。首先要做到必须发扬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且要让学生发扬优点和长处;第二,要引导学生参悟学历史的方法,让学生学习历史越来越容易,同时要注意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和课堂学习纪律养成,提高学历史的效率和效果。上课4周来感觉每个班大部分学生能够及时掌握好本课所学内容,对于那部分学生原来是注意力不集中,似乎对课堂教学方法不适用或不感兴趣,通过训练和观察,这部分学生逐渐能及时完成同步学习和探究,以及历史地图填充册,谈及这些学生的学习,必须综合考虑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和想象力,作为老师要有目的地进行训练,通过听说读写概况复述想象等手法,进行训练,展开竞赛和比赛等活动,逐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和知识技能总量。总

之通过整体推进学生的学习,区别对等学生,合理评价学生的学习,以成绩优秀学生、中间位置学生和最差位置学生来考察评价学生,观察学生的学习活力曲线,对于表现最好的要做到及时激励或晋升,始终让学生保持学习历史的激情和热情,始终保持活力和动力。将团队精神,逐步推进学生的整体成绩和学习质量是我的首要任务。 第5课“同为一家”教学反思 本周学习了第5课,引导学生掌握了唐朝鼎盛时期的历史功勋和过失,重点学习唐朝的民族关系的情况,发现了学生学习历史存在一些困难和困惑,本人对学生的情感倾向和学习兴趣做了进一步了解,因此教师必须让学生在学习历史和参悟学历史上总结一些规律。首先要做到必须发扬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且要让学生发扬优点和长处;第二,要引导学生参悟学历史的方法,让学生学习历史越来越容易,同时要注意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和课堂学习纪律养成,提高学历史的效率和效果。上课4周来感觉每个班大部分学生能够及时掌握好本课所学内容,对于那部分学生原来是注意力不集中,似乎对课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