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建筑力学与结构电子教案

建筑力学与结构电子教案

课程教学档案Academic Archivesfor Curriculums

部门

教研室

课程名称

任课教师

周学时/总学时

教学班级

教学时间20~20学年第学期江西科技学院教务处

精心备课,让我们的课堂更精彩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在抓备课这一环节时,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练习的多样性,力争做到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心中有教法、心中有目标。

1.备教材。备教材即认真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以了解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了解教材的结构体系及其与前后课程的关系,明确教材的重难点,在此基础上根据课时安排、学生情况和设备情况等精选教学内容,编写学期教学计划。

备教材是备课的前期基本工作。通过钻研教材要把课程内容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理解准确、透彻;重要公式、推导过程要清楚熟练;掌握教材的重点,找准教材的难点;掌握教材内在的知识体系结构和思维逻辑关系;同时广泛阅读有关教学参考书和资料,从优取舍教学要点、方法和案例、例题等。另外,还要注意搜集与教材相关的国内外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尤其是专业课),及时纠正删除过时或有错的内容,增补最新的信息。

2.备学生。备学生是尽量了解学生的实际,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内容包括了解学生的思想、情绪、知识和能力基础、思维特点和思维水平、学习方法、爱好和对教学的期望等,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照顾大多数的原则,确定教学的起点和难点,同时考虑相应的教学措施,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教师应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学为本,在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的时候要“随机应变”,精心设计、调整、修正,使之更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结构。这样的备课才是有效的。

3.备教法。备教法就是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以实现教学目标。恰当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可以接受,最终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并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有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型、模拟式、讲练结合等多种形式,还包括课堂讲授的组织和设计等方法。但不论那种方法,都应该把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接收知识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出来,表现教学的主动性、活跃性和创造性,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理论及技术应用能力,以最灵活机动的方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疑点、析异点、体现特点,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标。

4. 备习题。习题,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必经途径,是学生对新学知识深度、广度进一步扩大、解决实际问题的起点。习题设定也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备习题,教师应结合教材,统筹安排,不一定都选取教材上现成的习题,也可以自编习题。习题一定要做到精选,要有针对性,是教学目标的最好体现,同时体现能力和技能的培养。不论哪些类型,不论难易程度,教师都必须认真做一遍,甚至每一题有几种解法必须心中有数。解题中哪些是关键,哪些易出问题,要记下来分析,在课堂给予讲评或纠正。

师者知在先,好的备课不仅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习题,更重要的是备教艺,备属于自己的科学的、先进的、有特色的教育教学理念。这些工作需要我们用毕生的精力去完成,用一生的时间去用心备课。

江西科技学院教案与讲稿

基本要求

教案是教师授课前针对授课对象为授课过程编写的教学活动组织方案,是编写讲稿的根据,一般以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章或单元)来编写。讲稿是教学准备工作的详细记录。教案与讲稿基本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目的。确定教学目的的依据一是大纲,二是教材,三是学生。教学大纲规定了各年级、各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具体要求,因此不能脱离大纲的指导;每章节教材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必须从具体的教材内容出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也有差异,因此又必须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三者兼顾,教学目的才能定的准确。教学目的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知识教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教育;二是思想教养——通过教材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二、课时安排。根据教学计划,按章节安排课时。课时安排要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而定,每堂课教学内容的分配要讲究科学性,合理分布。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教材中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着重指导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内容。教学的难点就是学生对教材中不易理解掌握的地方。重点和难点的确定,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教师认为易学好懂的地方,学生不一定感到好学。

四、课程主要内容。按章节详细编写授课内容,突出重点难点,每章节讲稿的内容是教学大纲的分散点和具体落脚点,要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每堂课教学内容的量要基本相近,不能过轻或过重。在讲稿编写过程中,尽可能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内容设计板书。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探求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最佳效果所选用的教和学的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主要依据一定的教学目的,每一学科、每一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不同的,因此,它所要求的教法自然也不同。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要从实际出发,除了依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还要依据教材的特点,以及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其获得良好的效果。

六、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中需要用的辅助材料。

七、教学后记。写教学后记可以将平时星星点点的启发和顿误、有特色的教学经验和典型问题记录下来。既要记成功之举,也要记“败笔之处”:既记学生的见解,又要记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随机应变,更要记下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这样可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又能为教育教学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期教学校历

20—20学年第学期老师课程表

江西科技学院课程教学进度表

(2 0 ~ 2 0 学年第学期适用)系(部):教研室:任课教师:

课程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

任课班级

备注:任课老师在每学期开课前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经教研室讨论编写“课程进度表”,开学后一周内发至学生班级,并送系(部)备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5 受扭构件

本章提要

本章介绍受扭构件的内力计算以及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的构造要求。要求掌握受扭构件的控制截面的扭矩计算方法,理解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的构造要求。5.1 受扭构件内力计算

(1)集中外力偶Me

图5.1(a)中L1表示框架梁的边梁。集中外力偶是指作用在受扭构件上的集中力F到构件轴线的距离e的乘积,其弯曲平面与杆件轴线垂直。所以图5.1(b)中的L1上集中外力偶Me=Fe,其弯曲方向与构件轴线垂直。只要作用在构件上的竖向荷载与构件的中性面不重合,就存在与杆件轴线垂直的力偶作用。实际上L1除承受集中外力偶作用外,还要承受集中竖向荷载F作用(图5.1(c))。

(2)均布外力偶me

均布外力偶me是指作用在受扭构件上均布荷载q到构件轴线的距离e的乘积,即me=qe,其弯曲平面与杆件轴线垂直,雨篷梁还承受雨篷板传来的均布荷载。

外力偶对构件产生的内力叫扭矩,用T表示,单位是kN·m。扭矩沿构件轴线的分布图形称为扭矩图。计算扭矩一般采用截面法。

扭矩正负规定为:用右手握住构件,四指表示扭矩转向,若拇指指向与法线一致,该截面扭矩为正;反之为负。

【例5.1】如图5.3(a)所示杆件,承受集中外力偶Te=Fe作用,求支座反力偶并绘出扭矩图。

【解】(1)先不考虑集中力偶Me作用,求在集中荷载F(作用位置同集中力偶)作用下支座反力FA、FB,如图5.3(b)。

由∑MA=0得:FB(a+b)=Fa

FB=Fa/(a+b)

由∑MB=0得:FA(a+b)=Fb

FA=Fb/(a+b)

(2)求在集中力偶Me=Fe作用下的支座反力偶TA、TB(偏心距相同)

TA=FAe=Fb e /(a+b) TB=FBe=Fa e/(a+b)

(3)求各截面的扭矩值

①从1-1截面截开,取左段为脱离体,脱离体截面的法线方向为x,该截面的扭矩为T1。T1假设为负,如图5.3(c)、(d)。

②列平衡方程:-T1+TA=0

T1=TA

同理从2-2截面截开,该截面的扭矩为T2,拇指指向与法线一致,所以T2为正,如图5.3(c)、(e)。

由平衡方程T2-Te+TA=0得:

T2=Te-TA=TB

(4)绘制扭矩图,如图5.3(f)。

5.2 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

5.2.1 矩形截面纯扭构件剪应力分布

纯扭构件在扭矩T作用下,截面将产生剪应力τ,其剪应力分布是不均匀的,当材料处于弹性状态时,其剪应力分布如图5.4,长边中点剪应力最大,所以破坏时首先从长边形成45°斜裂缝。

5.2.3 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的构造要求

由于破裂面是斜向曲面,所以纵向受扭钢筋Astl应沿截面周边均匀对称布置,间距不应大于200mm和截面短边尺寸,根数≥4根。纵向受扭钢筋在支座内的锚固长度按受拉钢筋考虑。

由于箍筋在截面四周均受拉,所以应做成封闭式(图5.5),末端应做成135°

弯钩,弯钩端平直部分的长度≥10d(d为箍筋直径)。

建筑力学与结构

建筑力学与结构 1,结构的功能要求: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 2,结构的可靠性:定义: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总称为结构的可靠性。 3,极限状态分为(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2)正常使用极限能力极限状态。 4,结构极限状态方程:结构和构件的的工作状态,可以由该结构构件所承受的荷载效应S 和结构抗震能力R两者的关系来描述:Z=R-S 当Z>0时,结构处于可靠状态;当Z=0时,结构处于极限状态;当Z<0时,机构处于失效状态。 5,地震发生的地方称为震源;震源的正上方的位置称为震中;地面某处至阵中的距离称为震中距;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点联成的线称为等震线;震源至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6,依其成因,地震可以分为三种主要的类型:火山地震,塌陷地震和构造地震。根据震源深度不同,又可将地震分为三种: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不大于60km;中源地震—震源深度60 -300km;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大于3000km。 7,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地面和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烈程度。地震烈度不仅与震级的大小有关,而且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条件等因素有关。(我国地震烈度采用十二度划分法) 8,抗震设防的一般目标:“三水准两阶段”——(1)第一水准—不坏;(2)第二水准—中震可修;(3)第三水准—大震不倒;“两阶段”指:弹性阶段的概念设计和弹塑性阶段的抗震设计。 9,地表碰坏现象:地裂缝、喷砂冒水、地面下沉及河岸、陡坡滑落。 10,我国把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分为四级:甲类(特殊设防类);乙类(重点设防类);丙类(标准设防类)丁类(适度设防类) 11,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分为两部分:一是计算设计—对地震作用效应进行定量分析计算;二是概念设计—正确地解决总体方案、材料使用和细部构造,以达到合理抗震设计的目的。 12,结构施工图的作用:结构施工图作为施工放线、开挖基槽、安装梁板构件、浇筑混凝土、编制施工预算、进行施工备料及施工组织计划等的依据。 13,《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简称平法)是目前我国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主要设计表示方法。 14,平法将结构设计分为两部分:创造性设计内容,如构件几何尺寸、配筋、材料选择等;重复性设计内容:如常规节点构造详图,钢筋的搭接和锚固长度、梁中箍筋的加密区范围等。 15,平法施工图主要表达创造性设计内容包括:平法基础结构施工图、平法柱及剪力墙结构施工图、平法梁结构施工图、平法板(楼梯)结构施工图。 16,结构层标高:指扣除建筑面层及垫层做法厚度后的标高。 17,截面注写方式,是指在分标准层绘制的柱平面布置图的柱截面上,分别在同一编号的柱中选择一个截面,以直接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具体数值的方式,来表达柱平法施工图

建筑力学与结构教案(一)

教案

教案

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3)建筑抗震设防分类: 规范将建筑按其使用功能的重要程度不同,分为以下四类: 甲类建筑——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如核电站、核设施、水库、大坝、堤防、贮油、贮气、贮 存易燃易爆、剧毒、强腐蚀物质的设施等); 乙类建筑——地震时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即生命线工程建筑,(如消防、急救、供水、供电、通讯等); 丙类建筑——甲、乙、丁类以外的一般建筑,(如一般的公共建筑、住宅、旅馆、厂房等); 丁类建筑——抗震次要建筑,(如储存物品价值低的一般仓库,人员活动少的辅助建筑等)。 (4)抗震设防标准: 甲类建筑——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 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更高的 要求; 乙类建筑-—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当 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 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更高的要求; 丙类建筑-—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要求丁类建筑-—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应 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适当降低,但设防烈度为6度 时,不应降低. 1。2。4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所谓建筑抗震概念设计指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 建筑抗震概念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如下: (1)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场地和地基 (2)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建筑平面和立面 (3)选择技术上、经济上合理的抗震结构体系

建筑力学与结构电子教案

课程教学档案Academic Archivesfor Curriculums 部门 教研室 课程名称 任课教师 周学时/总学时 教学班级 教学时间20~20学年第学期江西科技学院教务处

精心备课,让我们的课堂更精彩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在抓备课这一环节时,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练习的多样性,力争做到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心中有教法、心中有目标。 1.备教材。备教材即认真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以了解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了解教材的结构体系及其与前后课程的关系,明确教材的重难点,在此基础上根据课时安排、学生情况和设备情况等精选教学内容,编写学期教学计划。 备教材是备课的前期基本工作。通过钻研教材要把课程内容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理解准确、透彻;重要公式、推导过程要清楚熟练;掌握教材的重点,找准教材的难点;掌握教材内在的知识体系结构和思维逻辑关系;同时广泛阅读有关教学参考书和资料,从优取舍教学要点、方法和案例、例题等。另外,还要注意搜集与教材相关的国内外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尤其是专业课),及时纠正删除过时或有错的内容,增补最新的信息。 2.备学生。备学生是尽量了解学生的实际,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内容包括了解学生的思想、情绪、知识和能力基础、思维特点和思维水平、学习方法、爱好和对教学的期望等,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照顾大多数的原则,确定教学的起点和难点,同时考虑相应的教学措施,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教师应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学为本,在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的时候要“随机应变”,精心设计、调整、修正,使之更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结构。这样的备课才是有效的。 3.备教法。备教法就是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以实现教学目标。恰当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可以接受,最终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并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有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型、模拟式、讲练结合等多种形式,还包括课堂讲授的组织和设计等方法。但不论那种方法,都应该把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接收知识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出来,表现教学的主动性、活跃性和创造性,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理论及技术应用能力,以最灵活机动的方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疑点、析异点、体现特点,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标。 4. 备习题。习题,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必经途径,是学生对新学知识深度、广度进一步扩大、解决实际问题的起点。习题设定也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备习题,教师应结合教材,统筹安排,不一定都选取教材上现成的习题,也可以自编习题。习题一定要做到精选,要有针对性,是教学目标的最好体现,同时体现能力和技能的培养。不论哪些类型,不论难易程度,教师都必须认真做一遍,甚至每一题有几种解法必须心中有数。解题中哪些是关键,哪些易出问题,要记下来分析,在课堂给予讲评或纠正。 师者知在先,好的备课不仅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习题,更重要的是备教艺,备属于自己的科学的、先进的、有特色的教育教学理念。这些工作需要我们用毕生的精力去完成,用一生的时间去用心备课。 江西科技学院教案与讲稿

建筑力学与结构教案

导入:静力学公理是人类经过长期的缜密观察和经验积累而得到的关于力的基本性质。这些性质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反复的循环,总结、概括、归纳出的基本原理,他不能用更简单的原理去代替,而且无需证明而为大家公认并可作为证明中的论据,是静力学全部理论的基础。 教 学 内 容、方 法、步 骤 1-1力学基本概念 1.力的概念 2.平衡:解释概念并举例说明。 3.刚体:物体受力作用后大小和形状保持不变的物体,特征是刚体内任意两点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 解释概念并举例说明:此处和柔性体作对比更能说明问题。 4.力的作用效果:运动状态和形状发生改变。举例:泥巴和弹力球 5.力系: 6.等效力系: 7.力系的简化: 合力:一个力的作用效应同一个力系的作用效应相同。),,,()(21n F F F F 平衡力系:),,,()(21n F F F O 解释上述概念,让学生自己列举生活中遇到的事例 1-2 静力学公理 1.二力平衡公理:作用在刚体上的二力使刚体平衡的充要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用处: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构件AB 在A 、B 各受一力而平衡,则此二力的作用线必定在AB 的连线上,像这种受两力而平衡的构件,称为二力构件

(二力杆)。 2.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在作用于刚体的已知力系中加上或减去任何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效应 。 推论1 力的可传性: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至同一刚体内任意一点,并不改变其对于刚体的效应。 由推论1可知:对于刚体来说,作用点并不重要,对力的作用线有影响的是力的作用线,因而,对刚体来说,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和作用线。 3.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用于物体上某一点的两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合力亦作用于该点上,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可由这两个力为邻边所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确定。 2 2 21F F F 力的三角形法则:21F F F 推论2 三力平衡正交定理:当刚体受三力作用而平衡时,若其中两力作用线相交于一点,则第三力作用线必通过两力作用线的交点,且三力的作用线在同一平面内。 4.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直线,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建筑力学教案(完整版)

《建筑力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 掌握:刚体的概念,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2.熟悉:平面杆系结构的类型,建筑力学的任务,刚体、变形体及其基本假设。 3.了解:薄壁结构、实体结构的概念,载荷的分类。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2.教学难点:刚体、变形体及其基本假设。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讲授式、讨论式、案例式。 【教学时数】4学时 【本章知识点】 1.杆系结构 杆系结构——建筑物中的骨架主要由杆件组成,建筑力学主要研究平面杆件结构,在计算简同中用其轴线表示; 2.计算模型:刚体、变形体 计算模型-刚体、变形体——其中刚体是受力不变形的物体,当我们讨论的问题与变形无关或影响很小时可以使问题简化; 3.变形基本形式

变形体是物体变形不可忽略时的讨论,但也要有连续、均匀及各向同性的假设。包括拉压、剪切、扭转、弯曲,这四种基本的变形形式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在本课程的学习中,应注意产生变形的力和力偶与相应的变形的对应关系。 4.建筑力学的内容和任务 (1)结构由杆件组成,如何组成才能成为一个结构是我们首先要研究的问题; (2)结构是要承受荷载的,这里讨论最简单的结构(静定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杆件视为刚体) (3)研究单个杆件在基本变形形式下的受力情况,及其相应的变形以及受力与变形之间关系(变形体) (4)静定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与位移 (5)超定结构的内力(位移)三个经典方法 (6)直杆受压的稳定问题 5.集中荷载、均布荷载 主要讨论集中荷载、均布荷载问题,其它荷载在其他课程讨论。 【基本内容及要求】 1.结构与构件 (1)理解结构的概念; (2)了解结构按其几何特征的三种分类。 2.刚体、变形体及其基本假设 (1)了解建筑力学中物体的概念; (2)掌握在建筑力学中将物体抽象化为两种计算模型,以及刚体、理想变形固体的概念及其主要区别。 (3)掌握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的概念。 3.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1)掌握轴向变形或压缩、剪切、扭转、弯曲四种基本变形的变形特点。 4.建筑力学的任务和内容 (1)了解建筑力学的任务、目的,结构正常工作必须满足的要求; (2)掌握强度、刚度、稳定性的概念; (3)了解建筑力学的内容。 5.荷载的分类

建筑结构课程标准教案

(一)课程总体目标 1.知识目标 (1) 掌握钢筋砼基本构件计算与制作。 (2) 掌握砼结构与砌体结构。 2.能力目标 (1) 掌握建筑各个构件平法施工图的识读 (2) 熟练各个构件钢筋配料的计算 (3)掌握各个构件钢筋的绑扎与安装 (4)掌握砼结构与砌体结构的相关要求 3.素质目标 (1)养成勤奋、守纪、吃苦耐劳的劳动态度; (2)形成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 (3)遵纪守法、诚实信用,具有社会责任感。 (4)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5)培养学生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处理相关问题。 (二)课程设计思路 《建筑结构》以“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出发点,确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紧扣职业行动领域能力需要,结合职业资格标准重构课程内容,以建筑市场行为为载体,将课程内容划分成五个学习情境,各教学情境内部构成不同内容的以具体化的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学习单元,每一个学习单元都包含一项或几项具有内在联系的工作任务,融理论知识、实践知识、职业态度等内容为一体,形成各自相对完整的系统。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体化,每个具体工作任务的实施,都同时涵盖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内容,其效果亦由每一个完整的“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学习过程来体现。 课程学习载体所涉及的工作任务,要求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真实工程,在实训工作室真实氛围下按照企业要求完成工作任务——学习过程,最终成果直接或间接用于实际工程。学习过程即是真正的生产过程。工作任务的完成伴随学习过程进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行动导向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学生通过缜密的思考、周密的安排、精密的操作完成工作任务,克服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二元式”教学“讲时不练、做时不想”的弊病,讲练一体,学做一体,达到会想会做的目的,有利于学生对普适性工作过程的理解与掌握,有利于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并最终形

《建筑力学与结构》整体设计

《建筑力学与结构》整体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建立学生对建筑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培养学生使用力学知识进行建筑结构分析和设计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 1.力学基础知识:包括静力学、动力学、弹性力学等基本概念和原理的介绍。 2.建筑结构分析:介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和其受力特点,使用力学方法进行结构分析。 3.建筑结构设计:介绍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建筑力学计算软件的应用:介绍一些常用的建筑力学计算软件,并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这些软件进行结构分析和设计。 三、教学方法: 1.授课教学:通过课堂讲授来传授理论知识,讲解建筑力学和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实验教学:安排一些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进行力学实验,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选择一些典型的建筑结构案例,分析其结构设计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了解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4.计算软件实践:安排一些实践课程,让学生使用建筑力学计算软件进行结构分析和设计,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5.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互相学习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评价: 1.通过平时的作业、实验和课堂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2.通过实践课程和计算软件实践来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来评价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4.设置期末考试来全面考察学生对建筑力学和结构设计的综合掌握情况。 五、课程教材: 六、教学资源: 1.实验室设备:配备建筑力学实验所需的设备和工具。 2.计算软件:安装建筑力学计算软件,并提供给学生使用。 3.实例资料:收集一些典型的建筑结构案例和相关的资料,供学生学习和参考。 通过以上的整体设计,希望能够培养学生对建筑力学和结构设计的兴趣和理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他们以后从事建筑工

建筑力学与结构 教案

建筑力学与结构教案教案标题:建筑力学与结构 教案目标: 1. 了解建筑力学与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建筑力学与结构的基本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建筑力学与结构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建筑力学与结构的概述 a. 建筑力学的定义和作用 b. 结构的分类和特点 c. 结构的力学基本原理 2. 结构的力学分析 a. 静力学基本原理和公式 b. 结构的受力分析方法 c. 结构的平衡条件和限制条件 3. 结构的计算方法 a. 结构的荷载计算 b. 结构的内力计算 c. 结构的变形计算 4. 结构的设计原则 a. 结构的安全性设计

b. 结构的经济性设计 c. 结构的美观性设计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 引入建筑力学与结构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建筑力学的基本定义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建筑结构的分类和特点。 3. 介绍结构的力学基本原理,包括受力分析、平衡条件和限制条件。 第二课时: 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2. 讲解结构的力学分析方法,包括静力学基本原理和公式的应用。 3. 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结构受力分析练习。 第三课时: 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2. 讲解结构的计算方法,包括荷载计算、内力计算和变形计算。 3. 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结构计算的实例演练。 第四课时: 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2. 讲解结构的设计原则,包括安全性设计、经济性设计和美观性设计。 3.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一些实际建筑结构的设计案例。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讲解建筑力学与结构的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建立起基本的知识框架。

建筑力学与结构教学计划教案2

浙江大学教务处 授课计划教案(二0一至二0一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建筑力学与结构 任课教师姓名 任课教师职称助理工程师 系、部名称建筑工程系 系、部主任签字 制订日期:年 8月 20日 授课计划 二0一至二0一学年度第一学期课程教学安排表

备注:教学手段主要是指:采用多媒体投影教学、语音教学、实验教学等。

●新课导入: 建筑力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掌握基本的力学知识和计算方法可为建筑工程领域的结构设计和建筑施工等提供基本保障,也为进一步学习相关的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设计: ●建筑力学的任务 建筑物中支承荷载而起骨架作用的部分称为结构,结构中的每一个基本部分称为构件。工程上把作用于建筑物上的力称为荷载。 全部构件由杆件构成的结构称为杆系结构。建筑力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杆系结构,实际工程中还有薄壁结构、实体结构等,这些结构是弹性力学等课程研究的内容。 结构或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通常称为强度;抵抗变形的能力称为刚度;保持其原有的平衡形式的能力称为稳定性。受一定荷载作用的构件,要求其能正常工作,一般须满足以下三方面的要求:足够的强度、必要的刚度和足够的稳定性。 建筑力学的任务是研究各种建筑结构构件在荷载作用下的平衡条件以及承载能力。 ●刚体、变形固体及基本假设 一、刚体与变形固体的概念 刚体是指在力的作用下,其内部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的物体。这是一个理想化的力学模型。任何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都将发生变形,当这些微小变形对研究物体的平衡问题影响甚小时,可以将物体看成刚体。 工程中的构件都由一些固体材料制成,如钢、铸铁、木材、混凝土等,这些固体材料在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变形,称为变性固体。 二、变性固体的基本假设 任何学科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基础上的,建筑力学也不例外,它的基本假设有两个: 1、变性固体的连续、均匀、各向同性假设 2、结构及构件的微小变形假设 ●杆件及其变形的基本形式 一、杆件 各类结构中构件的形状多种多样,其中大量的构件如梁、柱等,它们的长度比其他两个方向尺寸大得多(5倍以上),这类构件统称为杆件; 当构件两个方向的尺寸远大于另一个方向的尺寸时,称为薄壳或薄板; 当构件三个方向的尺寸均接近时,称为实体构件。 建筑力学主要研究对象是杆件,杆件的形状和尺寸可以由杆件的横截面和轴线两个主要几何因素来描述。 轴线为直线、横截面相同的杆称为等直杆,本课程主要研究这种等直杆。 二、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杆件在不同形式的荷载作用下,将发生不同形式的变形。杆件的变形有下列四种基本形式:

(完整word)建筑力学教案

绪论 建筑物是人类生产活动的必要场所,在建筑物中所有承受力的部分,如梁,板,墙柱都必须运用建筑力学的知识进行科学的计算,才能确保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一.建筑力学的研究对象 对于土建专业来说,建筑力学的研究对象是杆件和杆件结构。 荷载:主动作用在建筑物上的力 结构:在建筑物中承受并传递荷载而起骨架作用的部分. 构件:组成结构的单个物体。 构件的分类:杆件:一个方向的的尺寸远远大于另两个方向的尺寸。 薄壁构件:一个方向的的尺寸远远小于另两个方向的尺寸。 实体构件:三个方向的尺寸都比较大的构件. 二建筑力学的主要任务 建筑力学是研究结构和构件承载能力的科学 承载能力是承受荷载的能力,它包括结构和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强度:是指结构或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 刚度:是指结构或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 稳定性:是指构件保持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 建筑力学的任务就是解决为建筑物的既安全又经济合理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科学的计算方法. 三.建筑力学内容简介 包括: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材料的强度,刚度与稳定性,结构的内力和位移的计算三个部分

四.建筑力学的学习方法: 1.注意理解它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基本概念和术语。 2.掌握它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题思路,不死记硬背 3.课下多做练习,作业尽量要自己完成,解题的过程就是实践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来检测对概念,原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必须的。 4.对作错的题应当认真查找原因,请教老师,及时纠正。 第一篇力系的合成与平衡 引言 本篇学习力系的合成和力系的平衡 力系:把同时作用在物体上的一群力,称为力系 力系的合成:在不改变力系对物体作用效果的前提下,用一个简单的力系来代替复杂力系,就称为力系的合成。 简单力系和复杂力系又互胃等效力系。 平衡:物体在力系作用下,相对于地球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称为平衡。 平衡状态:建筑力学中把运动状态没有变化的特殊情况称为平衡状态。 平衡力系:满足平衡状态的力系。 平衡条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时满足的条件。 第一章力的基本性质与物体的受力分析 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刚体的概念 定义:在外力作用下,几何形状,尺寸的变化可忽略不计的物体,称为刚体。 二力的概念 定义:力是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这种作用会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外效应)或使物体发生变形(内效应)。

《建筑力学与结构》教学大纲

《建筑力学与结构》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三年制中专工民建专业和工程预算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 (一)使学主掌握刚体平衡的基本规律及其研究方法; (二)掌握杆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的计算方法及基本试验技术; (三)掌握杆系结构的内力与变形的计算方法; (四)掌握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 学习本课程还为从事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施工打下理论基础,为以后继续学习混凝土结构等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篇建筑力学 绪论 1.教学内容: (1)建筑力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2)建筑力学在工程技术中的作用和地位。 (3)建筑力学课程中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2.教学要求: (1)了解建筑力学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2)了解本课程各组成部分的内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学习目的、学习方法。 (一)静力学基础 第一章:静力学基础知识 1.教学内容: l—l 静力学基本概念 刚体、力的概念、力系、等效力系、平衡力系、平衡条件、力系的简化、合力与分力。 l—2 静力学公差 二力平衡公理,力的可传性原理、力的平衡四边形法则、作用与反作用公理。 l—3 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合力投影定理。 1-4 力矩和平面力偶系 力对点的矩,合力矩定理,力偶的概念,力偶的基本性质,平面力偶系的合成。l—5 力

的平移定理 2.教学要求: (1)了解刚体的概念及力的平移定理的内容。 (2)理解力、力对点的矩,平面力偶概念及静力学的四个公理,合力矩定理。(3)掌握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和平面力偶系合成的计算。 第二章:物体的受力分析 1.教学内容: 2—1 约束和约束反力 自由体、非自由体、约束、约束反力、常见工程中的约束类型及其反力。 2—2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分离体、受力图的概念、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及示例。 2-3 荷载的分类 荷载的概念、荷载的分类、作用在工程结构上常见荷载的计算及简化。 2-4 结构的计算简图 计算简图的概念、简化的原则和内容、常见土木工程建筑、水工建筑的结构计算简图。 2-5 物体系的受力分析 物体系统的概念、物体系的受力分析示例。 2.教学要求: (1)了解约束的概念及荷载的分类。 (2)掌握常见工程中的约束类型及其约束反力的确定原则,并能正确地画出其约束力的方向及作用线。 (3)能熟练地对物体及物体系进行受力分析,正确画出受力图o 第三章: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 1.教学内容: 3-1 平面力系向一点简化及简化结果分析。 平面一般力系定义及工程实例,平面一般力系向一点简化、简化结果分析。 3-2 平面力系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平衡条件、平衡方程的三种形式,平衡条件的应用。 3—3 平面力系的几种特殊情况 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举例,平面平行力系平衡方程及其应用举例,平面力偶系平衡方程及其应用举例。

工程力学与建筑结构-建筑结构的力系平衡条件教案

工程力学与建筑结构-建筑结构的力系平衡条件教案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与建筑结构 班级: 授课教师: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一、力 1.力的定义 力是物体之间相互的机械作用。由于力的作用,物体的机械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同时还引起物体产生变形。前者称为力的运动效应(或外效应);后者称为力的变形效应(或内效应)。 2.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包括方位和指向)和作用点,这三个因素称为力的三要素。 实际物体在相互作用时,力总是分布在一定的面积或体积范围内,是分布力。如果力作用的范围很小,可看成是作用在一个点上,该点就是力的作用点,建筑上称这种力为集中力。 (1)力是矢量。力是一个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力的合成与分解需要运用矢量的运算法则,因此它是矢量(或称向量)。 (2)力的矢量表示。矢量可用一具有方向的线段来表示,如图1-2所示。用线段的长度(按一定的比例尺)表示力的大小,用线段的方位和箭头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用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通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的直线称为力的作用线。本教材中以黑体的字母,如、等来表示矢量,白体的字母则代表该矢量的模(大小)。 (3)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用字母N表示。另外,有时还用到比牛顿大的单位,千牛顿()。

二、力系 1.力系。 作用在物体上的若干个力的总称为力系,以表示,如图1-3a。力系中各个力的作用线如果不在同一平面内,则该力系称为空间力系;如果在同一平面内,则称为平面力系。 2.等效力系。 如果作用于物体上的一个力系可用另一个力系来代替,而不改变原力系对物体作用的外效应,则这两个力系称为等效力系或互等力系,以表示, 如图1-3b。 3.合力。 如果一个力与一个力系等效,则力称为此力系的合力,而力系中的各力则称为合力的分力,如图1-3c. 4.物体的平衡及平衡力系 所谓物体的平衡,建筑工程上一般是指物体相对于地面保持静止状态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要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作用于物体上的力系必需满足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称为力系的平衡条件。作用于物体上正好使之保持平衡的力系则称为平衡力系。静力学研究物体的平衡问题,实际上就是研究作用于物体上的力系的平衡条

建筑力学与结构教材编写方案

建筑力学与结构教材编写方案一、教材大纲(参考) 学习情境1 建筑力学与结构的基本知识 学习单元1 建筑力学与结构概述 1.1.1 建筑力学概论 1.1.2 建筑结构概论 1.1.3 建筑抗震基本知识 学习单元2 课程教学任务、目标和学习方法 1.3.1 教学任务 1.3.2 教学目标 1.3.3 学习要求 本章小结 习题 学习情境2 建筑力学基本知识及结构计算简图 学习单元2 静力学的基本知识 2.1.1 静力学简介 2.1.2 力与刚体 2.1.3 静力学基本公理 2.1.4 力的合成与平衡 2.1.5 力矩和力偶 2.1.6 约束与约束反力 3.1.7 受力图 学习单元2 结构的计算简图 2.2.1 计算简图 2.2.2 工程中常见结构的计算简图 本章小结 思考题 习题 学习情境3 结构构件上的荷载及支座反力 学习单元2 结构上的荷载 3.1.1 荷载的分类 3.1.2 荷载的分布形式 3.1.3 荷载的代表值 3.1.4 荷载分项系数与设计值 学习单元2 静力平衡条件及构件支座反力计算 3.2.1 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 3.2.2 构件的支座反力计算 本章小结 习题 学习情境4 构件内力计算及荷载效应组合 学习单元1 内力的基本概念 4.1.1 内力

4.1.2 截面法求解内力 4.1.3 应力 4.1.4 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学习单元2 静定结构内力计算 4.2.1 指定截面的内力 4.2.2 内力图 4.2.3 刚架、桁架和三铰拱的内力特征 学习单元3 荷载效应组合 4.3.1 荷载效应及结构抗力 4.3.2 极限状态下的实用设计表达式 本章小结 习题 学习情境5 混凝土结构房屋 学习单元1 材料 5.1.1 钢筋 5.1.2 混凝土 5.1.3 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 学习单元2 钢筋混凝土梁 5.2.1 钢筋混凝土梁的一般规定 5.2.2 梁的构造规定 5.2.3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纵向受力钢筋设计 5.2.4梁的施工图识度 学习单元3 钢筋混凝土板 5.3.1 板的构造规定 5.3.2 板的计算方法 5.3.3板施工图识读 学习单元4 钢筋混凝土柱 5.4.1 柱的构造规定 5.4.2 柱的计算方法 5.4.3柱施工图识读 学习单元5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5.5.1 预应力混凝土的基本概念 5.5.2 施加预应力的方法 5.5.3 预应力混凝土的特点 5.5.4 预应力混凝土材料 学习单元6 钢筋混凝土楼梯和雨篷 5.6.1 板式楼梯 5.6.2 梁式楼梯 5.6.3 雨篷 学习情境6砌体结构房屋 学习单元1砌体材料及力学性能 6.1.1砌体材料 6.2.2砌体力学性能 学习单元2 砌体结构墙柱设计

建筑力学教学计划教案1

浙江大学教务处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本课程是土建类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结构及构件受力和承载能力问题,是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知识。 2、课程任务 本课程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三方面内容。 1、通过对结构、构件受力情况的分析和平衡状态的研究,学会分析工程结构的受力情况。 2、研究结构、构件在载荷作用下的内力及变形规律;建立构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的理论基础,保证结构、构件在既安全又经济的前提下工作。 二、课程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教学目的: 在简单构件受力及变形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分析、计算杆件结构受力与变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各类结构的受力性能,培养结构分析与计算方面的能力,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及进行结构设计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如下: 了解:极限应力、应力集中等概念;三铰拱的计算;剪应力互等定理。 掌握:力及力偶概念、性质;应力、应变概念;剪切挤压实用计算;扭转计算;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熟练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平面力系的平衡问题;轴向拉伸和压缩的强度、刚度计算;弯曲变形的强度计算;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内力图)。 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三、课程内容及要求 绪论 知识点: 1、建筑力学的任务及研究对象; 2、强度、刚度、稳定性的概念; 重点:强度、刚度、稳定性等概念 课时分配:1学时 第1章静力学基本概念与受力图 知识点: 1、力的基本概念; 2、静力学公理; 3、约束类型及其约束反力; 4、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 5、荷载的分类; 6、构件及杆件结构的分类; 7、结构的计算简图; 重点:静力学公理;常见约束及其约束反力;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 难点:物体的受力分析; 课时分配:5学时 第2章平面汇交力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