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1. 下图是某同学用500 mL 容量瓶配制0.10 mol·L -

1 NaOH 溶液的过程:

该同学的错误步骤有

( )

A .1处

B .2处

C .3处

D .4处

2. 若20 g 密度为ρ g·cm -

3的Ca(NO 3)2溶液中含有2 g Ca(NO 3)2,则溶液中NO -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ρ400

mol·L -

1 B.20ρ mol·L -1 C.

50ρ41

mol·L -

1

D.

25ρ41 mol·L -

1 3. 只给出下列甲和乙中对应的量,不能求出物质的量的是

( )

好使反应后的溶液呈中性,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溶液中c (Na +

)=2c (SO 2-

4)

B.a

2

mol >沉淀的物质的量>0 C .沉淀的物质的量=a

2

mol

D .原浓硫酸中H 2SO 4的物质的量>a

2

mol

5. 3 g 镁铝合金与100 mL 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蒸干,得到无水硫酸盐17.4 g ,则

原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1 mol·L-1B.1.5 mol·L-1

C.2 mol·L-1D.2.5 mol·L-1

6.等质量的CuO和MgO粉末分别溶于相同体积的硝酸中完全溶解,得到的Cu(NO3)2和Mg(NO3)2溶液的浓度分别为a mol·L-1和b mol·L-1,则a与b的关系为()

A.a=b B.a=2b

C.2a=b D.a=5b

7.300 mL Al2(SO4)3溶液中,含Al3+为1.62 g,在该溶液中加入0.1 mol·L-1 Ba(OH)2溶液300 mL,反应后溶液中SO2-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4 mol·L-1B.0.3 mol·L-1

C.0.2 mol·L-1D.0.1 mol·L-1

8.在标准状况下,将a L NH3完全溶于水得到V mL氨水,溶液的密度为ρ g·cm-3,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w=

35a

22.4Vρ×100%②c=

1 000a

22.4V③若上述溶液中再加入V mL水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

0.5w④若上述溶液中再加入0.5V mL同浓度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

c(NH+4)>c(Cl-)>c(OH-)>c(H+)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9.右图是NaCl、MgSO

4

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在t1℃时,NaCl和MgSO4的溶解度才相等

B.t1~t2℃,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在t2℃时,Mg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D.把MgSO4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3℃降至t2℃时,有晶体析

10.36.5 g HCl溶解在1 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 g·mL-1),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mL-1,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1 mol·L-1

B.所得溶液中含有N A个HCl分子

C.36.5 g HCl气体占有的体积为22.4 L

D.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W=36.5 c/(1 000ρ)

11.试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24 g A和40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4 mol C和32 g D,则C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

(2)把1 mol Na和1 mol Mg分别投入到等量且过量的盐酸中,分别得到溶液a和b,则溶液a和b的

质量关系为m a________m b。

(3)如图为实验室某浓盐酸试剂瓶的标签上的有关数据,试根据标签上的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盐酸

分子式:HCl 相对分子质量:36.5 密度:1.19 g·cm -

3

HCl 的质量分数:36.5%

①该浓盐酸中HCl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 mol·L -

1。

②标准状况下,1.00 L 水(密度为1.00 g·cm -

3)吸收________ L 的HCl 可制得上述浓盐酸。

12.奶粉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往往采用“凯氏定氮法”,其原理是食品与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使蛋白

质分解,分解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然后碱化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收后再以硫酸或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乘以换算系数,即为蛋白质含量。 操作步骤:

①样品处理:准确称取一定量的固体样品奶粉,移入干燥的烧杯中,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待冷却后移入一定体积的容量瓶中。

②NH 3的蒸馏和吸收:把制得的溶液(取一定量),通过定氮装置,经过一系列的反应,使氨变成硫酸铵,再经过碱化蒸馏后,氨即成为游离态,游离氨经硼酸吸收。

③氨的滴定: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所生成的硼酸铵,由消耗的盐酸标准液计算出总氮量,再折算为粗蛋白含量。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样品的处理过程中使用到了容量瓶,怎样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配制过程中,下列哪项操作可能使配制的溶液的浓度偏大( ) A .烧杯中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时,未洗涤烧杯 B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C .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D .移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3)若称取样品的质量为1.5 g ,共配制100 mL 的溶液,取其中的20 mL ,经过一系列处理后,使N 转变为硼酸铵然后用0.1 mol·L -1

盐酸滴定,其用去盐酸的体积为23.0 mL ,则该样品中N 的含量为

________。

[已知:滴定过程中涉及到的反应方程式:(NH 4)2B 4O 7+2HCl +5H 2O===2NH 4Cl +4H 3BO 3] 13.盐泥是氯碱工业中的废渣,主要成分是镁的硅酸盐和碳酸盐(含少量铁、铝、钙的盐)。实验室以盐泥

为原料制取MgSO 4·7H 2O 的实验过程如下: 29.0 g 盐泥

――→①水,调成泥浆②稀硫酸调pH 为1~2――→③煮沸

④过滤

滤液Ⅰ―→滤液Ⅱ―→产品

已知:①室温下K sp [Mg(OH)2]=6.0×10

-12

。②在溶液中,Fe 2+

、Fe 3+

、Al 3+

从开始沉淀到沉淀完全

的pH 范围依次为7.1~9.6、2.0~3.7、3.1~4.7。③三种化合物的溶解度(S )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

示。

(1)在盐泥中加入稀硫酸调pH 为1~2以及煮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室温下的溶液中Mg 2+

的浓度为6.0 mol·L -

1,则溶液pH ≥________才可能产生Mg(OH)2沉淀。

(3)由滤液Ⅰ到滤液Ⅱ需先加入NaClO 调溶液pH 约为5,再趁热过滤,则趁热过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滤液Ⅱ中获得MgSO 4·7H 2O 晶体的实验步骤依次为①向滤液Ⅱ中加入______________;②过滤,得沉淀;③________________;④蒸发浓缩,降温结晶;⑤过滤、洗涤得产品。

(5)若获得的MgSO 4·7H 2O 的质量为24.6 g ,则该盐泥中镁[以Mg(OH)2计]的百分含量约为________(MgSO 4·7H 2O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6)。

14.已知硫酸、氨水的密度与所加水的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现有硫酸与氨水各一份,请根据表中信息,回

答下列问题:

(1)表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不写单位,用含c 1、ρ1的代数式表示)。 (2)物质的量浓度为c 1 mol·L

-1

的硫酸与水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所得溶液的

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mol·L -

1。 (3)将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c 2 mol·L

-1

和15

c 2 mol·L -

1的氨水等质量混合,所得溶液的密度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ρ2 g·cm -3,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35c 2 mol·L -

1(设

混合后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专题突破答案

1. 答案 C

解析 第①步不能把NaOH 放在称量纸上称量;第④步玻璃棒应接触容量瓶内壁刻度线以下的部分;第⑤步定容时应平视刻度线。 2. 答案 C 3. 答案 C 4. 答案 C

解析 铜和浓硫酸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CuSO 4和H 2SO 4,加入含a mol NaOH 的溶液后显中性,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Na 2SO 4,Cu 2+

完全沉淀,A 项正确;n (CuSO 4)<a 2 mol ,

故B 项正确,C 项错;由于有一部分浓硫酸被还原为SO 2,故n (H 2SO 4)>a

2 mol ,D

项正确。 5. 答案 B

解析 由镁铝合金到无水硫酸盐,固体增重的质量为SO 2-

4的质量,则n (H 2SO 4)=

n (SO 2-4

)=(17.4-3) g 96 g·mol -1=0.15 mol ,故c (H 2SO 4)=0.15 mol 0.1 L =1.5 mol·L -1,B 对。 6. 答案 C

解析 该溶液中,n (CuO)∶n (MgO)=

m M (CuO )∶m M (MgO )=m 80∶m 40

=1∶2,体积相同

时,物质的量的比等于物质的量浓度的比,所以a b =n (CuO )n (MgO )=1

2,即2a =b ,故选C 。

7. 答案 D

解析 n (Al 3+)= 1.62 g 27 g·mol -1=0.06 mol ,则n (SO 2-

4)=0.09 mol ,加入的Ba(OH)2溶液中

含Ba 2+

0.03 mol ,反应后剩余SO 2-

4 0.06 mol ,此时溶液的体积为600 mL ,因此c (SO 2-

4)

=0.1 mol·L -

1。

8. 答案 D

解析 ①w =a 22.4×17Vρ×100%=17a

22.4Vρ×100%;②c =a 22.4V 1 000=1 000a 22.4V

;③因为V mL

水的质量大于V mL 氨水的质量,所以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0.5w ;④所得溶液为NH 4Cl 和NH 3·H 2O 等物质的量的混合液,所以c (NH +

4)>c (Cl -

)>c (OH -

)>c (H +

)。 9. 答案 C

解析A项,t1℃、t3℃时,NaCl、MgSO4的溶解度相等;B项,t2之前,MgSO4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t2之后,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C项,w=S

100+S

×100%,S越大,w越大;D项,把MgSO4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3℃降至t2℃时,由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不会有晶体析出。

10. 答案 D

解析A错误,36.5 g HCl的物质的量是1 mol,但溶液的体积不是1 L,所以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是1 mol·L-1;B错误,36.5 g HCl的物质的量是1 mol,但在溶液中HCl完全电离,溶液中不存在HCl分子;C错误,因为题中没有给定温度和压强,所以不能确定气体所占有的体积;D选项正确,这是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的质量分数之间换算的重要公式,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并能运用。

11. 答案(1)80 g·mol-1(2)=(3)①11.9②353

解析(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m(C)=24 g+40 g-32 g=32 g,故M(C)=

32 g/0.4 mol=80 g·mol-1。(2)把1 mol Na和1 mol Mg分别投入到等量且过量的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均引起溶液增重22 g,故反应后两溶液质量仍相等。(3)①假设取该盐酸1 L,则溶液中含有n(HCl)=[(1 000 mL×1.19 g·mL-1)×36.5%]/36.5 g·mol-1=

11.9 mol,故其物质的量浓度为11.9 mol·L-1。②设需吸收x L HCl,则

x L 22.4 L·mol-1

÷[(36.5 g·mol-1×

x L

22.4 L·mol-1

+1 000 g)÷1.19 g·mL-1]×1 000 mL·L-1=11.9 mol·L-1,解得x=353。12.

答案(1)往容量瓶中注入一定量的水,塞紧瓶塞,倒转过来,观察是否漏水,然后再正放,旋转瓶塞180°,再倒转过来,观察是否漏水,若都不漏水,则说明该容量瓶不漏水

(2)B(3)10.73%

解析(1)容量瓶的检漏方法是往容量瓶中注入一定量的水,塞紧瓶塞,倒转过来,观察是否漏水,然后再正放,旋转瓶塞180°,再倒转过来,观察是否漏水,若都不漏水,则说明该容量瓶不漏水。

(2)由c=n/V判断:A、D选项中使n偏小,浓度偏小;B选项中俯视刻度线,使V偏小,浓度偏大;C选项中仰视刻度线,使V偏大,浓度偏小。

(3)n (N)=5n (HCl)=0.011 5 mol ,该样品中N 的含量 w =0.011 5 mol ×14 g·mol -

11.5 g

×100%≈10.73%。

13. 答案 (1)提高Mg 2+

的浸取率(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8

(3)温度较高时钙盐与镁盐分离得更彻底(或高温下CaSO 4·2H 2O 溶解度小等合理答案均可) Al(OH)3、Fe(OH)3、CaSO 4·2H 2O

(4)NaOH 溶液 向沉淀中加足量稀硫酸(合理答案均可) (5)20.0%

解析 (1)加入H 2SO 4可以使Mg 的硅酸盐或碳酸盐充分转化成Mg 2+

。(2)c (OH -

)=

6.0×10

-12

6.0

mol·L -

1=10-

6 mol·L -

1,所以pH =8。(3)加入NaClO ,可以把Fe 2+

化成Fe 3+

,当pH 大约为5时,Fe 3+

、Al 3+

转化成沉淀;根据溶解度曲线,温度高时,CaSO 4·2H 2O 的溶解度更小,所以滤渣的主要成分为Al(OH)3、Fe(OH)3和CaSO 4·2H 2O 。(4)使Mg 2+

转化成MgSO 4·7H 2O 的步骤为①加入NaOH 溶液。②过滤得Mg(OH)2沉淀。

③加入稀H 2SO 4。④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得产品。(5)根据镁元素守恒得24.6 g 246 g·mol

-1×58 g·

mol -

129.0 g ×100%=20%。

14. 答案 (1)9.8c 1

ρ1

% (2)c 1/2 (3)大于 大于

解析 (1)设硫酸的体积为1 L ,则w (H 2SO 4)=1×c 1×981×103

×ρ1×100%=9.8c 1

ρ1%。(2)硫酸与水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溶液的体积变为原来的2倍,则浓度为

c 12

mol·L -1。(3)根据图像可知,氨水的浓度越大,密度越小,则c 2 mol·L -

1氨水的密度小于15c 2 mol·L -1氨水的密度,等质量时,15c 2 mol·L -1氨水的体积小于c 2 mol·L -

1氨水

的体积。两者混合后,所得溶液的密度一定比ρ2大,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趋近于体积大者,故大于35c 2 mol·L -

1。

2018——2019学年全国高考高三化学二轮复习“7+3”小卷练

2018——2019学年全国高三化学二轮复习“7+3”小卷练(85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试室号和座位号。用 2B型铅笔把答题卡上试室号、座位号对应的信息点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型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下列物质与类别不对应 ...的是 A B C D 小苏打食用油淀粉84消毒液 盐高分子化合物糖类混合物 答案 B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维生素C有还原性 B.天然油脂有固定的熔沸点 C.麦芽糖水解产物为还原性糖 D.氨基酸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 答案 B 3根据元素周期律,由下列事实进行归纳推测,推测不合理...的是 事实推测 A 12Mg与水反应缓慢,20Ca与水反应较快56Ba(ⅡA)与水反应会更快 B Si是半导体材料,同族的Ge也是半导体材料ⅣA族的元素都是半导体材料 C HCl在1500℃时分解,HI在230℃时分解HBr的分解温度介于二者之间 D Si与H2高温时反应, S与H2加热能反应P与H2在高温时能反应 答案:B 4.电导率可用于衡量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大小。室温下,用0.100 mol·L-1 NH3·H2O滴定10 mL浓度均

2018年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化学与生活解析版

化学与生活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8分) 1.化学与生产、生活、环境等社会实际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滴水石穿、绳锯木断”不涉及化学变化 B. 明矾净水的原理和消毒液消毒的原理不相同 C. 氟利昂作制冷剂会加剧雾霾天气的形成 D. 汽车尾气中含有的氮氧化物,是汽油不完全燃烧造成的 【答案】B 【解析】解: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碳酸氢钙,所以滴水石穿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故A错误; B.明矾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性而吸附水中的杂质,所以能净水,“84”消毒液中含有次氯酸盐,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所以明矾净水的原理和“84”消毒液消毒的原理不同,故B正确; C.氟利昂作制冷剂会导致臭氧空洞,雾霾天气的形成与粉尘污染、汽车尾气有关,故C错误; D.汽车尾气中含有的氮氧化物是放电条件下氮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汽油不完全燃烧生成CO,故D错误;故选B. A.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碳酸氢钙; B.明矾净水是利用胶体的吸附性,“84”消毒液消毒是利用物质的强氧化性; C.雾霾天气的形成与粉尘污染、汽车尾气有关; D.汽油不完全燃烧生成CO. 本题考查了化学变化、净水原理、合成材料、干燥剂,侧重于考查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2.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社会、环境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静电除尘”、“燃煤固硫”、“汽车尾气催化净化”都能提高空气质量 B. 雾霾可能是许多细小液体小液滴和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一种胶体 C. 铝制餐具不宜用来蒸煮或长时间存放咸的食品 D. 在食品袋中放入,可防止食物受潮 【答案】D 【解析】解:“静电除尘”、“燃煤固硫”、“汽车尾气催化净化”能够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提高空气质量,故A正确; B.细小液体小液滴和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如粒子直径介于之间,则属于胶体,故B正确; C.铝制餐具中含有杂质,比如碳,当这样有杂质的表面与氯化钠溶液接触时,就会形成原电池,铝失电子产生铝离子,人体摄入过量的铝有害,故C正确; D.不具有吸水性,不能用于食品防潮,应用无水氯化钙,故D错误;故选D. A.“静电除尘”、“燃煤固硫”、“汽车尾气催化净化”能够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 B.如粒子直径介于之间,则属于胶体; C.铝制餐具中含有杂质,比如碳,与氯化钠溶液接触时,就会形成原电池; D.不具有吸水性. 本题综合考查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应用,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环境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难度不大. 3.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将燃油车改为燃气车有利于减少污染物排放 B. 含氟牙膏能有效预防龋齿,且其中所加氟化物的量宜多不宜少 C. 糖类、油脂及蛋白质都含有C、H、O元素 D. 酸雨浸蚀的土壤中加入熟石灰,可对该土壤进行修复 【答案】B 【解析】解:将燃油车改为燃气车能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故A正确; B.牙膏的含氟量不能太高,摄入的氟过多,就有产生氟斑牙的危险,故B错误; C.糖类、油脂及蛋白质都含有C、H、O元素,故C正确; D.氢氧化钙显碱性能够与硫酸等反应,可以用来治理土壤酸化,故D正确; 故选:B. A.将燃油车改为燃气车能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 B.人体摄入的氟过多,就有产生氟斑牙的危险; C.依据糖类、油脂及蛋白质组成元素解答; D.氢氧化钙显碱性能够与硫酸等反应. 本题考查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把握常见环境污染及治理措施、熟悉物质性质及应用为解答的关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题目难度中等. 4.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B. 采取“静电除尘”、“燃煤固硫”、“汽车尾气催化净化”等方法,可提高空气质量 C. 将已成熟的水果放入未成熟的水果中并密封,可加速水果成熟 D. 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体积分数为 【答案】D 【解析】解:为有毒气体,为大气污染物,故A正确; B.“静电除尘”除去可吸入颗粒物,“燃煤固硫”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汽车尾气的催化净化”除去NO、CO等污染物,都有利于提高空气的质量,故B正确; C.已成熟的水果可释放出乙烯,可可加速水果成熟,故C正确;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故D错误.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方法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方法 之基本思路 ⒈知识点的完善化。 教材在编写时是把某些同一知识分散到不同的章节中,或者先给出一个浅显易懂但不 全面的知识如燃烧概念,以后再去完善,这就决定了某一章节的知识或初始知识是不全面的。因此,在高三这一轮中,要把这些分散的、不全面的知识变成集中的、全面的知识, 使之较为完善。例如,复习苯酚的化学性质,在“苯酚”的有关内容中显性的有3条,隐 性的有1条,再通过对苯酚的结构进行分析,又可知苯酚应具有苯和醇的某些化学性质。 因此,在复习苯酚的化学性质时至少完善为:①酸性②取代反应③显色反应④氧化反应⑤ 还原性⑥与Na的反应⑦酯化反应。 ⒉构建各章节的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巩固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发 展学生能力。这主要是专题训练。 专题训练就是将具有某项属性的分散知识,集中到一起,构成“集成块”。如把具有 漂白性的物质、常见气体的制取、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等进行“集成”。专题训练还有 一个功能就是构建知识主线,比如,掌握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从下列几点方面进行把握,与非金属单质、与水,与酸,与碱、与某些化合物的反应,其活泼性如何等。在选取专题时,要难度适宜,重点突出,学生易错题,高考热点题,忌面面俱到。比如,专题一物质 的组成、性质和分类;专题二化常用语;专题三化学中的常用计量……在这里我还要补充一点,就是我们可以做一些能力型专题,比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反应先后顺序的判断,气 体流程题的解题思路等等。采用专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训时,根据第一轮复习的情况,从 专题中精选出“常错题”、“经典题”等。上课的时候,要求学生细心研读题目,认真分 析题目,引导学生如何将题目要求与题目给出的信息、有关的化学知识联系起来,恰当运 用有关的化学理论知识来解题。因此,我们要以内容、解题方法来选择专题,专题要小型 而综合。 之查漏补缺 第二轮复习中查缺补漏是相当重要的。在复习时,应先将高考“考试大纲”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对照“考试大纲”中的每个知识点展开联想,发现自己不够熟悉的知识点或 知识盲点,要认真研读课本的有关内容,结合复习弄清、弄懂、按“考试大纲”的要求掌 握好每一个知识点。在查漏补缺的同时,要适时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抓住每 一章内容的重、难点,找出每一章知识的关联点、延伸点;然后将知识的关联点串成线, 就这条线上的每一个关联点展开联想,将所有与这关联点有关的知识扩展开来,画成图、 列成表,形成知识面。最后,再将所有的知识面连结起来,形成知识网。这是一个将课本 读薄的过程,知识经过这样梳理,学生复习时,将大大提高效率。在复习时,让学生做题 后进行题后思考,探究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哪些、考查的技巧有哪些、解答的思路是怎

2017-2018年高三化学复习详细计划安排

高三化学复习计划 高三化学备课组 一:高三现状分析 (1):学生现状 (2):教师现状 二:复习思路 第一轮(9月~2月)共分四大块 (1)必修1:共2个月(9_10.15) (2)选修3(涵盖必修2):物质结构与性质:共2周时间;(10.16~10.31) (3)选修4(涵盖必修2):化学反应原理:共2个月(11.1 ~12.31) (4) 选修5(涵盖必修2):有机化学基础: 共2个月(1.1 ~2.28) 第二轮:专题复习(2个月) 1:大专题(3月份)(1)化学计算(11课时) (2) 综合实验(9课时) (3):有机合成题(6课时) (4):无机推断题(6课时) 2:小专题(4月份):约10个小专题 第三轮:纠错和综合练习(5月份) 第四轮:回归课本(6.1~6.6) 三:具体复习计划 第一轮[共约6月时间] 必修一[共60课时] 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共17课时)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共8课时) ①化学实验常见化学仪器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3课时) ②物质的分离和提纯(1课时) ③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方法(2课时) ④常见气体的制备(2课时) 第二节:物质的量(6课时) (1)基本概念和以物质量为中心的计算(1课时) (2) 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2课时) (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1课时) (4)以N A 为题的选择题(2课时) [小结]单元检测及试题分析(4课时) 2: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13课时)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1课时) 第二节:离子反应(4课时)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4课时) [小结] 单元检测及试题分析(4课时)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含必修2第四章)[共12课时]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1课时)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 1:钠单质及其氧化物(1课时) 2:钠的碳酸盐(2课时) 3:铝及其化合物(2课时) 4:铁及其化合物(2课时) [小结]单元检测及试题分析(4课时)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共11课时] 第一节:硅(1课时) 第二节:氯(1课时) 第三节:硫及其化合物(2课时) 第四节:氮及其化合物(2课时) 第五节:过氧化氢(1课时) [小结]单元检测及试题分析(4课时) 模块检测:[4课时] 机动课: [共2课时] 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共14课时]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原子结构(1课时) 第二节: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2课时)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3课时) 化学键(?课时)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4课时) 模块检测:[4课时]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共52课时]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共5课时]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1课时)

2019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核心考点专项突破练习(一)(含解析)

核心考点专项突破练习(一) 1、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古代记载文字的器物——甲骨,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工艺装饰材料——天然水晶,属硅酸盐产品 C.第五形态的碳单质——“碳纳米泡沫”,与石墨烯互为同分异构体 D.秸秆经加工处理成吸水性的材料——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2、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硫酸铁净水的原理和漂白粉消毒的原理相同 B.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是汽油不完全燃烧造成的 C.研制高性能的耐磨轮胎,可减少PM2.5等细颗粒物的产生 D.应用高纯度单质硅制成光导纤维,可提高信息传输速度 3、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环境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日用器皿、建筑饰材、卫生洁具等主要是传统硅酸盐陶瓷。 B.铝制餐具不宜用来蒸煮或长时间存放酸性和碱性,但是可以存放咸的食物。 C.红葡萄酒密封储存时间越长,质量越好,原因之一是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酯。 D.生活中,洗发时使用的护发素主要功能是调节头发的pH使之达到适宜的酸碱度。 4、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机玻璃受热软化,易于加工成型,是一种硅酸盐材料 B.煤的气化是物理变化,是高效、清洁地利用煤的重要途径 C.纯银器在空气中久置变黑是因为发生了电化学腐蚀 D.硫酸亚铁片和维生素C同时服用,能增强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效果 5、有些古文或俗语包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6、随着科技的进步,化学品的使用日益增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量使用含丙烷、二甲醚等辅助成分的“空气清新剂”,会对环境造成新的污染 B.制造普通玻璃的原料为石英砂(SiO2)、石灰石(CaCO3)和黏土 C.不法商贩用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对食品漂白,Na2S2O4只有氧化性,无还原性 D.某些桶装水使用的劣质塑料桶常含有乙二醇(HOCH2CH2OH),乙二醇不溶于水 7、化学关系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墨烯(由碳原子构成的六角形蜂巢晶格)材料属于一种新型化合物 B.可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镁,使氯化镁分解获得镁并释放能量 C.推广用原电池原理制成的太阳能电池汽车,可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 D.采煤工业爆破时把干冰和炸药放在一起,既能增强爆炸威力又能预防火灾 8、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研制开发燃料电池汽车,可消除机动车尾气污染 B.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一种重要因素 C.高纯度的二氧化硅广泛用于制造光导纤维,光导纤维遇强碱会"断路" D.PM 2.5(微粒直径约为2.5×10-6m)分散到空气中形成气溶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9、化学与生活、人类生产、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发射的"嫦娥三号"卫星中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有机高分子材料 B.石油裂化和裂解制取乙烯、丙烯等化工原料不涉及化学变化 C.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金属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D."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没有丁达尔效应 10、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代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常 见古诗文记载对应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 选项常见古诗文记载 A 《周易参同契》中对汞的描述:“……得火则飞,不见埃尘,将欲制之,黄芽为根。” B 《本草纲目拾遗》中对强水的记载:“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惟玻璃可盛。” C 《九转流珠神仙九丹经》中生砒精制砒霜的记载:“其色飘飘或如霜雪,或如白色钟乳相连。” D 《本草经集注》中鉴别硝石(KNO3)和朴消(Na2SO4)的方法:“强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 【考纲展示】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定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3、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4、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5、理解混合物与纯净物、单质与化合物、金属与非金属的概念。 6、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7、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8、了解浊液、溶液和胶体都是常见的分散系。(1)溶液的含义,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2)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相关计算。(3)了解胶体的性质(如丁达尔效应、聚沉及电泳等),并能利用胶体的性质解释一些与胶体有关的简单计算。(不要求识记胶体粒子的带电情况)。 【知识回扣】 知识网络要点扫描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理解的易错点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有些电解质只能在水溶液里导电,如共价型电解质HCl、H2SO4等,因为液态HCl、H2SO4不导电;离子型电解质,如NaHCO 3、CaCO 3、BaCO3等,因为这些物质不存在熔融态。 3、判断一种化合物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要看起导电作用的离子是否是由该物质自身电离出来的。如SO 2、NH3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导电离子分别是H+、HSO3,不是由SO 2、NH3本身电离出来,所以SO 2、NH3均为非电解质。 4、电解质的导电性与电解质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无关。溶液导电性的强弱取决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的大小。 5、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化学反应不涉及原子核,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核聚变、核裂变都不属于化学变化。同素异形体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二、胶体及其性质的知识点 1、胶体的本质特征: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在1~100nm之间,而不是丁达尔效应。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计划-.

高三化学二、三轮复习计划 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搞好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学工作,针对高三教学实际,特制定如下计划:一、指导思想 以考纲、考题为向导,围绕重点、考点抓主干,贯通“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促综合,强化落实教育能力。 二、主要任务 二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是:承上启下,巩固一轮复习成果,提高应试实战能力。 1、构建知识网络。由一轮复习侧重于点转变为重连线和结网,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就是使零碎知识结网成片,构建立体的知识大厦。 2、更加注重能力培养。通过专题复习,总结解题方法,指点解题技巧,敲打注意问题,指明应用方向。归类总结,搭桥过渡,形成有机整体,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 三、基本要求 二轮复习的基本要求是:专题切入,辐射全书。宏观把握,微观深入;穿针引线,上串下联;整理体系,构筑框架;错题再现,归类总结;举一反三,培养能力。 1、坚持“六要六不要”。要创设高质量问题情景,不要照本宣科、机械罗列;要温故重在知新,不要机械重复;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不要死记硬背;要充分展现思维过程,不要奉送现成答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要“独角戏”、“满堂灌”;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要“放羊式”教学。 2、坚持“两抓两重”。 (1)设置专题抓重点。对照20XX年考试大纲及安徽《考试说明》,分析近几年的高考题和20XX年安徽《考试说明》中的样题及题型示例,根据学情实际,设置专题训练,突出重点,强化薄弱环节。 (2)精讲结构抓联系。二轮复习应避免繁杂图表的知识罗列,防止空洞分析知识结构着重通过例题分析抓住前串后联,对知识进行穿插综合。 (3)分析例题重能力。要选择新颖性、典型性、知识规律含量高,能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的题目为例题,同时要兼顾各种题型。讲评要深刻透彻,做到五抓,即抓联系、抓变化、抓变式训练(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归一)、抓思路分析、抓方法技巧的总结,努力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4)跟踪补偿重落实。课堂和课后的跟踪练习要限时限量,以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单元检测要全部及时批阅,同时做好考情分析,要舍得花时间,认真搞好试卷讲评,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跟踪补偿,真正把二轮复习的“练、批、测、评、补”几个教学环节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 四、教学策略 <一>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 1.时间上,要把复习时间划分成不同的阶段,并针对不同阶段的特点确定复习任务,做到胸有成竹,有条不紊。一般是从3月初始至4月底第二轮复习,5月初左右至5月底为第三轮复习时间,最后几天为回归考试说明、回扣课本和考前辅导时间; 2.内容上,复习时不能平均用力,必须向重点专题倾斜,如:①基本概念中的氧化还原、物质的量; ②基本理论中的化学平衡、电化学、电离平衡;③物质结构;④无机推断;⑤有机推断以及⑥化学实验等。 3.教学上,应结合学生不同层次的实际情况,讲解时要有所区别,既要培优又要补差,特别是要抓好边缘生的工作,使每个学生有明显的不同程度的进步。 4.计划上,要注意整体复习与阶段复习计划相配套,整体复习计划精确到月,阶段复习计划应精确到每周的复习任务和进度;当然根据已完成的复习情况还要适当调整计划,强化薄弱环节。 5.测练上,要确定模拟测试的时间、次数和分层辅导的安排等。二、三轮复习中的考试要根据学校总体计划合理安排,化学单元考试根据复习专题进行。 <二>研究考情,把握正确的复习方向 ·

高三化学复习计划

高三化学第二、三轮复习计划 一、第二轮(——) 第二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是强化重点,提升能力。通过专题讲座、使用《天水市一中2015届高考题源》和综合训练等方式有计划地突出重点模块、重点章节和重点方法,让学生对主干知识进行梳理、串接,构成科学、系统的化学知识网络,总结学科内综合问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能力。 ⑴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能力考查为主,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一轮复习着重是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结构化、网络化。适当增大课堂复习容量,不追求过多的讲,过多的练和面面俱到,而是重点问题舍得花时间,非重点问题敢于取舍,集中精力解决学生困惑的问题,增大思维容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少做无用功,协调好讲练比例。第二轮复习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满堂灌”或“大撒手”,这样都不利于学生学懂会用。每堂课都要精讲精练,不练不讲,合理分配好讲练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激励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重视试题讲评,做到评前认真阅卷,评中归类、变式、迁移,重点抓错误点、失分点、模糊点,剖析根源,彻底纠正。 ⑵复习中穿插一些大的专题进行专题训练。专题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知识点及对应目标、例题、知识规律、方法、技巧小结和目标检测题。进行专题训练时要针对高考的重点和热点,主要以知识点和以解题方法为线索,注重知识和方法的综合运用,以发展能力。 ⑶重视实验,强化实验设计。对实验的复习,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的目的,进行实验设计,选择器材和仪器,合理设计步骤,正确地操作,在实验中进行正确的观察和记录,并对实验现象及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附:训练专题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化学用语 专题二化学常用计量 专题三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专题四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专题五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专题六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专题七电解质溶液 专题八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 专题九常见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专题十无机化合物与推断化工生产流程 专题十一有机化学基础 专题十二化学实验基础 专题十三化学实验综合应用 专题十四基本题型突破

2019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二十一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考)专题卷

[一本突破练] 单独成册 1.A、B、C、D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加的前四周期元素,A元素的正化合价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B元素原子的价电子结构为n s n n p n;C元素基态原子s能级的电子总数比p能级的电子总数多1;D元素原子的M能层全满,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请回答: (1)A元素的单质为A2,不能形成A3或A4,这体现了共价键的________性;B 元素单质的一种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熔点>3 550 ℃,该单质的晶体类型属于________;基态D原子共有________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 (2)A与C形成的最简单分子的中心原子杂化方式是____________,该分子与 D2+、H2O以2∶1∶2的配比结合形成的配离子是________(填化学式),此配离子中的两种配体的不同之处为________(填标号)。 ①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 ②中心原子的孤电子对的个数 ③中心原子的化学键类型 ④VSEPR模型 (3)1 mol BC-中含有的π键数目为________;写出与BC-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和离子各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 (4)D2+的硫酸盐晶体的熔点比D2+的硝酸盐晶体的熔点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5)D3C具有良好的电学和光学性能,其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 所示,D+和C3-的半径分别为a pm、b pm,D+和C3-都是紧 密接触的刚性小球,则C3-的配位数为________,晶体的密 度为________g·cm-3。 解析:根据B元素原子的价电子结构为n s n n p n,则n=2,即B为C(碳)元素;由A的原子序数小于6且正化合价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知A为H元素;由基态C原子s能级电子总数比p能级的电子总数多1,可知C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则C为N元素;根据D元素原子的M能层全满可知,D元素M能层排布18个电子,且最外层有1个电子,即D原子核外电子个数为29,则D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策略及重点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策略及重点 这些年高考化学的试题都比较重视基础,所以考生在二轮复习的时候,应该重点进行基础重点的复习。 ? ?怎幺进行化学二轮复习? 有了一轮系统复习的基础,化学二轮复习重在把中学化学杂、乱、散、繁琐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化学二轮复习通常分《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计算》、《有机化学》、《化学实验》五大块进行复习。立足基础重视化学教材现在的高考强调以“能力立意”命题,更加注重能力和素质的考查,不过分强调知识的覆盖面, 因为综合卷容量有限,无法追求考查知识的覆盖面。综合测试考查的知识点 随机性增大,今年的“热点”,不一定是明年的“热点”。这就意味着课本上的 知识,任何一处都将会是“热点”,无主次之分。为此,高考化学复习备考一 定要降低复习重心,淡化“热点”,立足基础,回归教材、大纲,踏踏实实地 完成教学任务,全面落实教学大纲的要求,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跳出题海、突出方法由于化学复习时间紧任务重,要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 复习掌握大量知识并形成知识网络,就必须跳出题海,突出方法,提高复习 效率。若仍然用“时间加汗水”,一味追求大运动量的训练,追求新题、难题、偏题,让学生整天埋头于题海,那只能是对学生身心的摧残。作为教师,我 们的目标应是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因此在化学复习教学中, 我们注重的是帮助学生建立认知结构,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注重对 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尤其重视要求、指导学生通读课本,并留给学生思考 和通读课本的时间。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贯穿于高中 化学的每一章中,高三选修教材最后一单元还专门学习了《实验设计》。进入

2010高考二轮复习化学教学案: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化学用语》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化学用语》〉 【专题要点】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化学用语是化学最基础的主干知识,是对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特征的反映。它们涉及的化学概念、物质的分类方法和它们相互转化的方式,是中学化学最基本的知识,也是学生从化学视觉观察和思考问题的必备知识,同时也是高考的重点内容。复习本考点是应深刻理解化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不同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及物质间相互转化的方式和转化条件;要理解各个化学用语的的实际含义,掌握反应的条件与本质,正确、科学、规范的进行运用。本考点在高考中的题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常常结合元素化合物来进行考查。从09年和08年高考考题来看高考题除了直接考查基本概念外,还考查以物质组成和分类的概念为出发点,以反映高新科技和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为切入点,逐步向环保、高科技、生产等方面渗透发展。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出来元素、物质的组成与分类、化学用语,以成为高考的一个热点,而且融入其他专题进行考查。 【考纲要求】 1.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涵义,初步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注意其与同位素、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等的区别。 5.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6. 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7. 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8. 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9. 掌握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的概念,区别及鉴别它们的方法; 10.掌握胶体的本质特征及性质; 【教法指引】 复习此专题时要做到―准确‖、―系统‖、―灵活‖,可以从三点入手: 1.以高考的热点、考点、难点为依据,合理设置复习内容和练习题,熟练掌握解题思路、注 重方法、技巧,不求面面俱到,但求在某些考点的深度和广度的挖掘上有所突破 2.加强区别相似概念的异同,理顺不同概念间的联系,进而形成连贯的知识系统。

如何进行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

如何进行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 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优为重要,是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促进灵活运用的关键时期,是关系到学生的素质能否得到提高,是能否适应高考试题由"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的关键阶段,因而对讲、练、检测等有很高的要求,故有"二轮看水平"之说.如何提高第二轮复习效率?我的经验简单总结如下几点: 一、以考纲为中心 以考试大纲为中心,以“高考大纲”为依据查缺补漏,就知识的关联点展开联想,构建各章节的知识网络,使知识体系化。第二轮复习中查缺补漏是相当重要的。在复习时,应先将高考“考试大纲”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对照“考试大纲”中的每个知识点展开联想,发现自己不够熟悉的知识点或知识盲点,要认真研读课本的有关内容,结合复习弄清、弄懂、按“考试大纲”的要求掌握好每一个知识点。在查缺补漏的同时,要适时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抓住每一章内容的重、难点,找出每一章知识的关联点、延伸点;然后将知识的关联点串成线,就这条线上的每一个关联点展开联想,将所有与这关联点有关的知识扩展开来,画成图、列成表,形成知识面。最后,再将所有的知识面连结起来,形成知识网。这是一个将课本读薄的过程,知识经过这样梳理,学生复习时,将大大提高效率。 二、专题训练和精讲精练 1.专题训练。二轮复习以专题复习为主线,按照中学化学内容分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实验、化学计算六大块进行专题复习。选用一些较好二轮分块复习的资料。 分块复习的主要方法:专题归类,构建网络,专题演练,重点讲评。在第一轮横向复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知识块纵向复习,在复习中按六大块知识体系归类,总结规律,进行重点讲解和分析,使每个专题既有专题分析讲解,又有专

2019届高三化学复习计划

2019 届高三化学复习计划 务川民族中学高中化学纪国君 一、化学学科分析 1、知识特点:化学虽是一门理科,但是基础知识繁杂。虽然大多数有规律可循,但要求学生记忆的特别多。有些化学反应原理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来掌握。学生学起来难度不高,但真正要掌握并熟练运用知识并不容易,一般学生要得高分也必须下大工夫来记忆化学基础知识,不一定要背诵,但一定要多翻课本。 2、高考化学试题特点:题量少,容量大,题干长,尤其是后边的四道非选择大题,学生阅读起来很吃力,更有一部分学生连题目意思都读不懂。 二、复习达到目标 使年级90%的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初步构建整个高中化学的基础网络,基本养成学生正确审题、答题的良好习惯,在2019年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三、复习进度 1、第一轮系统复习阶段:2018年7月至2019年1月底。 第一轮复习是高考复习的关键,是基础复习阶段,这个阶段通常是逐章节复习,利用这段时间在高考范围内把每个知识点逐个过关,毫不遗漏。切忌急躁,需要结合教材循序渐进、查漏补缺、巩固基础,

只有知识扎实了,构建成网络了,知识也就系统了,才有利于综合提高。单学科训练、适当学科单元内综合,单学科归纳总结,是主要的复习形式;基本按照课本的知识序列,分单元进行全面复习;重点是锤炼知识,夯实基础,循环提高;着重抓纲务本,建立以章为单元的知识体系,解决知识的覆盖面,在广度上不留死角,在深度上不留疑问,过好“双基”关。单元过关是搞好一轮复习的关键。 第一轮复习计划 时间教学内容 第一周、第二周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1讲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 第2讲物质的量浓度 第三周、第四周、第五周、第六周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1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 第2讲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离子的检验、鉴别及推断 第3讲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和应用 第4讲专题总结 第七周、第八周、第九周 第三章常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

2019届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综合训练试题一含答案

2019届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综合训练试题含答案 7.“失蜡法”是我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方法之一,常用蜂蜡和牛油做出铜器的粗模,用石灰、炭末泥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加热烘烤后,蜡模熔融而去,形成空壳,再往空壳内浇灌铜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蜂蜡中含有酯类和糖类,与石蜡所含有机物种类相同 B.牛油中含有硬脂酸甘油酯 C.炭末泥可耐铜液的高温 D.“失蜡法”中蜡模熔融而去,故可循环利用 8.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7g14C中,含有3N A个中子 B.25℃时,pH=4的CH3COOH溶液中H+的数目为10-4N A C.标准状况下,5.6L丙烷中含有共价键的数目为2.5N A D.3.2gCu与足量浓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L 9.共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碳原子的环烃叫做桥环烃,桥环烃(二环[2.2.1]-2,5-庆二烯)是有机合成的重要中间体。下列关于该化合物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芳香烃类B.与甲苯互为同分异构体 C.二氯代物有6种D.1mol该物质完全燃烧需要10molO2 10.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可处理含硫废水,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碳棒b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 B.光照强度对电池的输出功率有影响 C.外电路的电流方向:碳棒a→碳棒b D.酸性增强不利于菌落存活,故工作一段时间后,电池效率降低 11.常温下,Ag2S与CuS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sp(Ag2S)=10-29.2 B.向含CuS沉淀的悬浊液中加入Na2S饱和溶液,Ksp (CuS)减小 C.若Z点为Ag2S的分散系,ν(沉淀)>ν(溶解) D.CuS(s)+2Ag+(aq)Ag2S(s)+Cu2+(aq)平衡常数很大,反应趋于完全 12.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同周期,W2X2Y4是一种弱酸,该酸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同时产生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工业上,Z的单质可通过电解其熔融氧化物制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W与X可形成两种以上的二元化合物B.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X比Y强C.W2Y和W2Y2所含共价键类型完全相同D.Y和Z简单离子半径:Y

2018年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计划

2018年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计划 1.专题复习,构建知识网络 二轮复习的主要任务就是搞好专题复习,构建知识网络。化学知识具有“繁、杂、散”的特点,考生对此存在“易懂、难记、用不好”等问题,因此在复习中应特别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和规律性,注重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存在的规律,形成知识网络。如在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可以通过抓点、连线、建网,加强复习的系统性。 抓点是从具体代表物入手,掌握其结构、性质、制法和用途。其中物质的性质是核心,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物理性质可按色、态、味、水溶性、密度、熔沸点及特性来划分;化学性质可按与非金属、金属、水、酸(或酸性氧化物)、碱(或碱性氧化物)、盐等反应来划分。在注意共性的同时还应特别关注特性。例如硝酸具有酸的通性,但在与金属的反应中还表现出特性--强氧化性,即与活泼金属反应不产生氢气、与铁发生钝化、与不活泼金属也可发生反应等;需存放在棕色试剂瓶中并置于阴暗处保存,则又反映出了硝酸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 连线是将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代表物连成一条线,即以元素价态变化为主线,这样在主线中该元素的各种价态及对应代表物的关系就会十分清晰。 建网是通过对知识的横向、纵向的梳理将头脑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条理化、网络化,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如有机化学复习中,要重点把握几组关系: ①有机物间的衍变关系;

②取代关系; ③氧化还原关系; ④消去加成关系;⑤结合重组关系等。通过这一过程进一步加深对物质间联系的认识与理解,为综合应用奠定基础。 二轮复习的方法是以构建学科主干知识网络为中心的复习方法,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基本方法。从知识层面上讲,学科知识是有内在的、紧密联系的,将这种联系形成网络,便于知识在头脑中的激活和提取;从能力层面上讲,知识的整理、归纳是提高分析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2.重视实验,提高探究性能力 每年高考题中实验题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是考查考生能力的重要题型。实验试题有利于对考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获取知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创新能力、记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进行考查,从更深层次看,实验试题还能对考生的科学精神、科学素养进行有效的测试。在二轮复习中,一定要给实验复习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不能让实验复习匆匆走过场,必要时可以以实验为主线来带动其他知识块的复习。 ①紧扣课本,深挖实验材料内涵 高考化学实验题大多源于教材,实验方案的“根”都植于教材中。教材是根本,是每一位师生都有??轨,开放性和学科内综合是化学学科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特点。 第Ⅰ卷选择题以考查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为主,涉及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电解原理、物质的量、离子反应、电离平衡、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溶液中离子

2019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核心考点专项突破练习十五含解析 352

核心考点专项突破练习(十五) 1、化合物G是制备治疗高血压药物纳多洛尔的中间体,实验室由A制备G的一种路线如下: 已知: 1.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2.H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由G生成H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3.C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G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4.由D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芳香族化合物X是F的同分异构体,1mol X最多可与4mol NaOH反应,其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分子中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且峰面积比为3:3:1,写出两种符合要求的X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将以甲苯和(CH3CO)2O为原料(其他无机试剂任选),制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机物H有镇咳、镇静的功效,其合成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__;D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 2.③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X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5.写出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的H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 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参考上述流程,以苯甲醇为原料,其他无机试剂任选,写出合成的路线。 3、苯达莫司汀(Bendamustine)是一种抗癌药物。苯达莫司汀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1.D中含氧官能团有酰胺键、__________(填名称)。 2. A→B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 3.E的分子式为C12H13N3O4,写出E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备考策略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备考策略 2011高考试题概貌预测 1.稳定性:保持10年高考试卷结构、题型的稳定性,继续注重学生信息处理和表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基本能力的考查。尽量加大力度考查学生实验能力。 2.系统性:知识点和基本方法覆盖率以及适度重复10年高考失分较多的知识内容的考查 3.基础性:三套教材的“交集”更可能是命题的重要素材,教材的权威和引领作用进一步体现。(公正性) 4.时代性:2011年高考题受各种形势的影响,总体难度不会升高。 针对以上高考试题概貌预测,我结合我校的复习备考方法,谈一下备考中的几点建议,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总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 认清形势 2 明确方向 3 注重基础 4 突出核心 5 关注细节 6 强化训练 一、明确方向——我们首先加强了对《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的研究,准确把握高考命题导向,指导我们的高三总复习,少做无用功,提高复习效果。我们现在面临的形势是时间紧任务重。距高考仅有9个周,36课时,而现实是我们的学生虽经过一轮复习,但是基础依然比较薄弱,能力欠缺,所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尤为重要。 首先《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纲领性文件,高考命题者不会突破这一文件。 所以把《考试说明》作为我们后续复习的最重要的抓手。 我们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对《考试说明》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讨,准确把握高考考点的范围和要求层次,少做无用功,提高实效。通过集体的研究,对每个知识点的考查要求和可能的考查方式要进行认真的剖析,每位老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我们的二轮复习的单元划分完全可以根据说明中的划分进行专题复习提升。 二、注重基础—重视教材基础知识。

近年的高考试题有一个很好的导向就是突出教材中体现的重要基础知识的考查,引导学生在复习中以教材为依据,不要脱离教材,完全依赖于复习资料。 高考在坚持以能力立意为原则的同时特别注意紧扣教材,根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具体要求,以教材为复习的依据,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注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灵活运用的训练,做题选题要有针对性、典型性、代表性。另外复习中的拓宽、加深和延展都必须适度。 另外高考复习要重视课本,但又不能完全依赖课本。根据高考命题已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这一命题指导思想,考生在进行复习时,必须以课本、课标、考纲为依托,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课本知识,并通过课本知识的实际应用上升到能力。同时要注意,高考命题的思路是守纲不守本,即知识守纲、守本、不超出课本的范围,而能力守纲、不守本,可以大大超越课本。 于是在二轮、三轮复习中要注意坚决克服: (1)以复习用书替代教材。 (2)以大量的做题取代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3)不对复习资料进行整合、删减盲目使用(最好二轮资料组内分工整理成学案或复习资料)。 三、突出主干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化学学科知识体系 (1)以认识化学反应变化为主线的化学基本观念和基本理论及元素化合物知识。 (2)以物质的性质和制备为基础的,以实验设计和实验评价为重点的化学实验技能。 (3)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化学计算技能。 (4)以官能团结构特征和性质为重点的有机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分析近三年的高考题,我们应注意以下常考的重点、热点知识: 1.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伽德罗定律★★ 2.氧化还原反应★★★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判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