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奥斯卡动画短片赏析

奥斯卡动画短片赏析

奥斯卡动画短片赏析
奥斯卡动画短片赏析

花与树(1933)

1931年,泰尼柯勒(Technicolor)公司发明了一种彩色电影拍摄技术。华特开始考虑拍摄彩色动画。并利用这种技术在1932年7月30 日,推出了世界上第一部彩色动画《花与树》(Flowers and Trees)

《花与树》是华特·埃利亚斯·迪士尼:(1901-1966) 美国动画片制作家、演出主持人和电影制片人,以创作卡通人物米老鼠和唐老鸭闻名,他制作了第一部有声动画片,《威利号汽船》(1928年),并制作了第一部长篇动画故事片《白雪公主》(1938年)。《花和树》是世界上第一部对白动画片,第一部宽银幕动画片,第一部使用动画摄制机拍摄的动画片,是美国第一部动画长片,是第一部华特迪士尼的彩色动画片,这部动画片片长7分钟49秒,荣获1933年第5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这部短片1932年的短片,充满最原始最童真的味道。创意很好。影片简单而不晦涩,也很容易让人理解。他让我想起了格林童话里的故事。我非常喜欢格林童话,看了一遍又一遍,却从不厌倦。它让我在这个繁华嘈杂的都市里,内心有了孩童般的美好和愉悦。整部影片的情节很好理解,在此就不做过多介绍。影片虽然是上个世纪的作品,但是画面非常优美清晰,音乐与画面的配合精致,是一部老少皆宜的作品。

短短八分钟,想象力非常丰富,虽然没有一句对白但却把整个剧情表现的淋漓尽致。作为奥斯卡历史上第一部最佳动画短片,很好的讲述了一个赞扬美好,抨击丑恶的小故事。借助动植物所表现的许多细节均处理得恰到好处,使人几乎感觉不出这部作品已经穿越了近80年的光阴,这其中可能又要引发我们对国产动画的深思。

三只小猪(1934)

《三只小猪》美国导演Burt Gillett1933年执导的动画片,英文名Three Little Pigs.片长8分钟,是由华特迪士尼公司出品,荣获1934年第6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三只小猪的故事相对于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小时候的我们应该都看过这部动画.最初它只是一部英国的童话故事,以会说话的动物为主角,出版时间可能是18世纪或者更早,而正是由于1933年迪士尼的所制作的这部动画片使得三只小猪成为全球儿童所熟知的通话之一.由于它的全球知名度,三只小猪也被改编成多个版本,包括舞台剧,动画片和漫画书等等.

Burt Gillett导演的这部影片,三只小猪中,猪老大和猪老二建议做了茅草房,因此二只懒惰的小猪让野狼有机可乘。但是猪老三却比较勤奋,修建了一座大砖房。有一天野狼来了,老大老二陷入了麻烦,幸亏猪老三及时的搭救才得脱险……这是一部非常有趣非常出色的动画片,值得强烈推荐。在这部影片中,角色的行为动机并不明显,但是角色动作的表现却极为有趣,算得上所有动画电影中的经典鼻祖。这部动画片也是三十年代电影极为少有的直接指向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大萧条的电影,影片的主题曲“谁害怕大灰狼”充分表达了大萧条时期人们没有工作失去家庭的悲苦和哀愁。这部电影后来重拍过许多次,甚至在《怪物史来克》之类的当代动画片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重新再看这样一部满是童年乐趣的动画片,感叹在1933年的时候美国动画的水平就可以达到这样的高度,画面清新幽默,充满童趣,可以说是老少皆宜的一部动画了。

三只小孤儿猫(1936)

Three Orphan Kittens 是由David Hand导演的影片,迪士尼出品,片长9分钟,1935年上

映,1936年获得第8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影片本身做的非常优美精致,隶属于《米老鼠和唐老鸭》系列。《米老鼠和唐老鸭》一部风靡全球的喜剧性动画片,收视率居世界之首。片中以米老鼠、唐老鸭、大狗布鲁托的活动为主要线索,通过它们一系列不连贯的、片段式滑稽遭遇,运用拟人的手法和心理学、生物学、物理学、哲学等各种原理,向观众展现了一个个幽默的、令人捧腹的具有高度艺术性的小品段落。米老鼠是华特迪士尼1928年创作出的动画形象,迪士尼公司的代表人物。唐老鸭是迪士尼所创的经典动画人物之一。它首次出现于1934年。本片作为该系列中的一部分,延续了迪士尼动画的一贯风格。影片讲述了三只小猫咪在一间屋子中的冒险故事,大雪天三只可怜的猫咪无处可去,饥寒交迫之际他们发现了一座大屋子,里面非常温暖舒适,哄着火的壁炉,干净的地板,关键是还有主人丰盛的晚餐。三只小猫小猫在嬉戏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有趣滑稽的事情,幽默诙谐的喜剧再加上活泼跳跃的音符,可爱的卡通形象很快就深入人心。影片的结尾是好的,在我看来,最起码三只小猫咪再也不用忍受外面饥寒交迫的生活了。

老磨坊(1938)

The Old Mill 是导演Wilfred Jackson 1937年的作品,片长9分钟,由雷电华影片公司发行,1938年获得第10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在空寂无人的郊外,清澄明澈的河边伫立着一个废弃良久的老磨坊。人类的足迹早已从此消失,如今这里变成了动物们栖息繁衍的欢乐所在。鸟儿在此筑巢,小老鼠们欢快地跑来跑去,更有无数蝙蝠倒挂在磨坊的顶层,期待夜晚的来临。夜幕降临,荷花敛去洁净的花容,青蛙、蟋蟀、猫头鹰、萤火虫这些活跃于夜晚的小生命又在老磨坊前演奏起夜之安魂曲。正在此时,习习凉风转变为强劲的狂风,乌云遮蔽了月亮的光辉,愤怒的闪电在空中聒噪,灾难一般的暴风雨随即而至。它猛烈抽打着这座摇摇欲坠的老磨坊,栖息于此的小动物们也共同经历着暴风雨的洗礼……

在一个毗邻的池塘搬入一台老风车,青蛙、蟋蟀、各种各样的鸟、老鼠和萤火虫构成一组奇妙的音乐。然后风暴来,震动在磨房的宽松部分,并且威胁到我们看见的一切,夜晚的暴风惊醒了安居的生灵,但是第二天太阳照常升起,一切如常。迪士尼的动画总是能这样让人看着清晰舒畅吧。

借一只爪(1942)

《借一只爪》(Lend a Paw)是1941年迪士尼出品的一部动画短片,由Clyde Geronimi执导,片长8分钟,荣获1942年第14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这是迪斯尼最成功的系列动画片,其中的老鼠米奇已经是世界范围的动画明星了。作为世界上最出名的老鼠。1928年在世界上第一部有声动画《威利汽船》中米老鼠正式登上银屏,从此进入娱乐业。米奇以其随和、快乐的天性成为孩子和家庭心目中永远乐观的卡通形象并为人们所钟爱和信任。米奇是《米奇妙妙屋》中的主角,他鼓励他的朋友和观众坚持寻找生活中问题的答案。尽管米奇具有多样的性格,但是他是每一个人的好朋友。他的感召力和友善使他成为妙妙屋的中心人物,而他的亲切和丰富情感使他成为史上最受欢迎的卡通形象。这部作品在引进到中国时,在翻译上曾有过争议,有过“借一只爪”和“给予一掌”两种翻译。不过现在大多数上用的是前者。

Lend a Paw 准确的上映时间是1941年10月3日,这部动画主要是对1932年电影《米奇的好友布鲁托》的翻拍,布鲁托是米奇忠实、可爱的宠物狗。与一般的看法不同,布鲁托早在成为米奇宠物之前就已经进入娱乐业。在1930的一部电影"The Chain Gang"中,布鲁托以

猎狗的形象出现在银屏。直到1931年在影片"The Moose Hunt"中最终被认定为米奇的好朋友。布鲁托渴望满足注意力不集中、喜欢乱蹦乱跳、容易受到惊吓。但是遇到问题的时候,他总是能冷静的推断是非、以令人惊讶的方式解决,而不是武断行事。影片讲述了布鲁托救了一只小猫,后来有因为米奇对小猫的好而心生嫉妒的故事。这部影片值得注意的是他的音乐,是由Leigh Harline专门为其原创的,很完美的配合了片中精美的画面。值得我们去欣赏一下回味失去的童年。

猫的协奏曲(1947)·老鼠的麻烦(1945)

The Cat Concerto 是导演约瑟夫·巴伯拉的作品,1947年上映,片长8分钟,1947年获得第19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影片一开场,千万不要告诉我你没有熟悉感,不错这就是Tom and Jerry系列。作为曾经的米高梅最成功的动画他已经是享誉全球。

《猫和老鼠》(又译《汤姆和杰利》Tom&Jerry)是当今举世闻名的动画片,它的创造者威廉·汉纳(William Hanna)及约瑟夫·巴伯拉(Joseph Barbera)是美国好莱坞动画界的“传奇人物”。威廉·汉纳出生于新墨西哥梅尔罗斯,七岁时随父母迁居加利福尼亚,长大后,曾先后学习过工程学、新闻学和音乐。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他在一家动画工作室打零工,担任故事编辑工作,雇主很快发现了他的才华,因而他不断地得到提拔,直至成为独立的动画片导演。《猫和老鼠》采用了猫与鼠的原型,他们的恶作剧非常有趣,不论游戏多么激烈紧张,杰瑞都知道它不会受到任何真正的伤害,而汤姆则总是难免受些皮肉之苦。杰瑞与布小灰鼠塔菲同住在这个人家的老鼠洞里,看起来像是被汤姆监视着,但杰瑞却非常机灵,总能使汤姆狡诈的诡计适得其反,总能让它自食其果。这个机灵老鼠与笨猫的故事,堪与米老鼠和唐老鸭的故事相媲美。没有动物世界中恃强凌弱的残酷,只有两个邻居之间的日常琐事和纷争,诸如小老鼠杰瑞偷吃了汤姆的奶酪,汤姆把捕鼠器放到了杰里的洞门口等等,中间穿插的无数恶作剧和幽默片断,让人感受到久违的天真快意。它们之间的关系常在一瞬间发生变化——化敌为友或势不两立:为敌时绞尽脑汁,互不相让;为友时,亲如兄弟,谁也不记仇。

本片属于这一系列中的一集,讲的是身着燕尾服一本正经的钢琴家汤姆走上舞台,与乐队合作为观众演奏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专心致志的汤姆丝毫没有料到,一位不速之客将打乱它的表演。此时此刻,小老鼠杰瑞正在钢琴内高音区睡觉,汤姆的演奏搅扰了它的睡眠,生气的杰瑞索性起身,干扰汤姆的演出。汤姆一面要应付小杰瑞的捣乱,一面又要努力演奏,手忙脚乱,应接不暇。在杰瑞的捣乱下,整场演出妙趣横生,当然对汤姆来说这无疑是一场恶梦……全片幽默诙谐,不愧是经典中的经典,想必国产的动画片来说不知道应该怎么去形容了,现在回过头来它觉得一样的有意思,似乎永远都不会过时,这就是一部伟大作品震撼力吧。

同样是这一系列的作品《老鼠的麻烦》,获得1945年第17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故事说的是汤姆邮购了一本书,名为《如何捉老鼠》。它按照书中的章节逐个尝试,要么不灵验,要么就被杰瑞一一破解。两个小家伙的战争并未就此结束,它们在家中大打出手,从最初的老鼠夹子到各类工具再到烟花炮竹,无所不用其极,都成了它们的制胜武器。然而无论汤姆多么努力,最终倒霉的似乎只有它自己……

叽叽喳喳的喜鹊(1948)

《叽叽喳喳的喜鹊》(Tweetie.Pie)是导演Friz Freleng1947年的作品,时长七分钟,获得1948年第20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Tweetie Pie 中文译名:叽叽喳喳的喜鹊导演:弗里兹·弗里伦编剧:迈克尔·马尔特斯Tedd Pierce这是一部喜剧动画片,诙谐幽默,猫托马斯在雪地里发现了一只用雪茄烟头取暖的黄色小鸟。托马斯的女主人在她的猫口中及时抢救小鸟,但是托马斯仍不放弃享用这顿美餐,一直在不停想着办法捉住这只小鸟却又一次次失败。整个故事幽默欢乐,充满夸张喜剧色彩。

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剧中那个可爱的黄色小鸟,这应该是美国乃至全世界都很熟悉的一直喜鹊了,Tweety,翠儿,又译为崔弟,诞生于1942年11月21日,是由当时的华纳兄弟电影公司出品的。最开始翠儿(Tweety)出现在卡通系列片《Looney Tunes》中(国内的翻译,有译成《乐一通》的,还有译成《疯狂曲调》的),而后它又在另一部系列动画《Merrie Melodies》中出现(国内译作《梅里小旋律》或《快乐旋律》)。1947年,Tweety与Sylvester(傻大猫)出演的动画短片《Tweetie Pie》为华纳兄弟赢得第一个“艾美奖最佳卡通短片奖”在90年代初,一个新的翠儿系列动画又诞生了——《The Sylvester and Tweety Mysteries》(《傻大猫与崔弟》~~咱们电视里演过,就是老奶奶当侦探的那个系列)。同时,在同时期的另一部动画《Tiny Toon Adventures》(《兔宝宝历险记》)中,翠儿也有客串登场是《乐一通》动画系列里出现的一个小明星。他经常和傻大猫做拍挡。在传统的乐一通动画和《Sylvester and Tweety Mysteries》中,翠儿是非常聪明的。他在老婆婆面前的模样是可爱的,但对天敌就有一点儿残忍。这就使他避开了许多被吃的危险。而在《宝贝乐一通》中,他的大小没有改变,但样子和行为都完全可爱,没有传统的那种恶性了。同样,影片中那只可怜的黑色猫咪,也成为家喻户晓的动画明星,中文里一般译成大傻猫。华纳公司也正是凭借着这些非常有名的动画奠定他们在卡通界至今依然无法撼动的地位。

马鸪飞去时(1955)·马鸪先生的小车(1957)

When Magoo Flew是由导演PateBurness 导演和编剧的一部动画短片,1954年出品,1955年获得第27届最佳动画短片奖,片长7分钟。

打开这部动画时,画面很优美,虽然显得比较古老,声音跳跃活泼。马鸪先生是一位乐观幽默,话很多,眼睛很不好使,喜欢打抱不平多管闲事的老头。也许正是如此才让他成为大众皆知的动画明星。全剧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马鸪先生的形象。马鸪先生最大的特点是眼睛高度近视。影片中高度近视的马鸪先生本来是要去影院的,但是却走错了街道来到了飞机场并且上了一架正准备起飞的飞机。但是马鸪先生自己还是认为是在剧院中。接下来的剧情讲述的是马鸪先生一直认为自己在看3D的卡通片,无意识间帮助一位警察找到抢劫犯装满钱的手提箱。

马鸪系列动画是以美国人特有的思维进行制作的,《马鸪飞去时》如果没有一定的美国文化知识可能看起来比较费力吧。1954年When Magoo Flew赢得奥斯卡奖是当之无愧的,这位古怪的老人的惊险旅途可谓是充满巧合,他的高度近视,他一致认为自己是在与3D电影互动中。这是UPA出品的动画,UPA一直以自己独特的风格挑战着迪斯尼,前者画面简单而后者一向以画面优美细致著称。我想以任何一个标准来衡量它也是一部伟大的动画,一定会让孩子迷上Magoo的,即使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是它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已经远远不是时间能衡量的了。

Mister Magoos Puddle Jumper同样是由导演Pate Burness 在1956年完成并在1957年获得第29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两次获得奥斯卡可以看出马鸪先生系列的成功并非偶然。马鸪先生作为一个卡通形象实在1949年由UPA创造出来的,由Jim Backus 配音的。马鸪

的形象是一个富有的,个子矮的,严重高度近视的,性格固执但是总是能幸运的逢凶化吉的这么一个老头子的形象。不过在刚开始马鸪的形象不是这样子的,马鸪先生第一次亮相是在1949年的一部动画片The Rogtime Bear中,最开始的时候马鸪被塑造成为一个麦卡锡式的吝啬小人形象。几近周折,马鸪这一卡通人物尤其最初的创造者Jhon Hubley 传递到了Pate Burness,并在他手上大获成功,获得两次奥斯卡,也是的马鸪先生的造型最终得到定型。

鸟的烦恼(1958)

Birds Anonymous是美国导演Friz Freleng的作品,1957年上映,片长7分钟,又译成吃鸟瘾,158年获得第30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希尔维斯特猫(Mel Blanc 配音)每日以恐吓、追逐崔弟鸟为乐趣,它时刻谋划着将崔弟变成自己的盘中美餐。但有一天,一只老猫改变了它的生活。笨猫加入了一个吃鸟上瘾的纠正会,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交流,希尔维斯特以崭新的面貌回到家中。他对崔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友好,一度让崔弟以为从此可以高枕无忧。然而猫就是猫,希尔维斯特渐渐无法忍受吃鸟欲望的折磨,它一次次将魔爪伸向崔弟,一次次又痛苦地撤回,本性和信念让这只笨猫几近崩溃……影片中那只黄色的小鸟就是著名的崔悌,影片Birds Anonymous可能是来影射AA=Alcoholics Anonymous(美国)嗜酒者互诫协会的。

评论家(昆虫骑士(1959)

我觉得这里的翻译是由问题的,这部动画原名Knighty Knight Bugs,这里的Bugs是不是翻译成兔八哥会更好些,所以很多地方这部动画的中文名是《勇敢骑士兔八哥》。

Knighty Knight Bugsahi美国导演Friz Freleng1958年的作品,片长6分钟,获得1959年第31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兔八哥的形象应该是很群众的,最起码是我自己小时候最喜爱的卡通形象。兔八哥(Bugs Bunny)又译宾尼兔、兔巴哥或兔宝宝,是一个在Looney Tunes动画系列里出现的一个虚构的卡通人物。根据他的出生日期,他1940年在纽约的布鲁克林出生。同时美国华纳兄弟公司也有同名书籍,内容也是关于动漫角色兔八哥的。兔巴哥(Bugs Bunny)(其实英文直译过来就是疯狂的兔子,个人认为也比较符合其在片中的形象)1936年在《波基猎兔》中出现了一只机智的兔子形象,这个形象大受欢迎,于是导演本?哈戴维与卡尔?多尔顿以这个形象为主角又制作出动画片《兔子-嗯,受惊-嗯》、《快变—噢!》。1939年在动画片《埃尔默的偷拍相机》与《一只野兔》中这只兔子成了走红的电影明星,而在《一只野兔》中的这只兔子形象已与后来的兔巴哥十分接近,并且第一次使用了它的著名口头禅:“怎么样,伙计?”在英文中被译为:"what's up,Doc?"在为这只兔子起名字时,因为导演哈戴维的绰号叫“巴格斯”,于是在大家的提议下这只兔子就定名为“巴格斯”(通常译为“兔哥”)。傲慢的举止,离群的独步以及溢于言表的优越感是兔八哥鲜明的性格。特别是在反抗侵犯者时兔八哥表现得格外突出,人们喜爱兔巴哥与邪恶的约塞米蒂?萨姆斗争,尤其是兔八哥与萨姆的船搁浅在凶残鲨鱼出没的荒岛边的那些情节,在每个紧要关头兔巴哥都以机智战胜了对手。银幕上的兔八哥妙语连珠、俏皮逗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1958年兔巴哥终于获得奥斯卡奖,成为米老鼠和唐老鸭之后最为著名的动画形象。华纳兄弟公司发行(后来还负责制作)《兔八哥》动画片一直到1969年。

中世纪亚瑟王的城堡内,国王正和圆桌骑士召开会议,商议如何夺回被黑骑士偷走的歌剑。说归容易,实行很难,黑骑士将歌剑交给喷火巨龙守护,圆桌骑士们闻风丧胆。这时亚瑟王的弄臣兔八哥却嘲笑“只有傻瓜才会想取回歌剑”,于是生气的国王派它前往。兔八哥硬着

头皮只身闯入黑骑士的城堡,恰逢黑骑士和火龙正在睡觉,它顺利地取回歌剑。苏醒的歌剑大声歌唱,惊醒了黑骑士和火龙。围绕这把宝剑,兔八哥和邪恶的敌人展开激烈而有趣的争夺战……

很多人可能不喜欢这只到处欺负人的兔子,但是无论从商业价值还是动画艺术本身来说,这只兔子的所获得成功是没办法否认的。

马罗(1961)

Munro是导演Gene Deitch 1961年的作品,片长9分钟,获得1961年第33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手绘UPA风格的讽刺短片,讲述小男孩Munro乌龙参军的故事。顽皮的Munro被送到军营参军,神奇的是,没有一个人把他当小孩。直到辛苦并强硬的军训生活令Munro哭了。然而这一哭不仅结束了Munro的军旅生活,还令他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尽管像大多数唬人的儿童寓言一样,一提到军训,Munro便再也不顽皮。但在荒唐的情节和严肃的背景的对比下对美国当时的战争和军队建设的这种儿戏般的批判性的调侃,使本片不会沦为脑残的少儿读物。角色形象典型,配音旁白声效专业到位。

评论家(1964)

The Critic是美国导演梅尔·布鲁克斯导演的作品,片长四分钟,1963年上映,1964年获得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动画,同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总的来说我没有看懂…..但是可以介绍下导演其人。当今美国影坛、剧坛最杰出的新喜剧导演梅尔·布鲁克斯1926年生于纽约布鲁克林的犹太区。他14岁开始学习击鼓,然后随同乐队到夜总会演奏。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应征服役海军,远赴欧洲战场。战后回到纽约,仍以击鼓谋生。一次在一个小镇的旅馆演奏时,恰遇喜剧搭档休假,临时请他客串表演。他用带有犹太口音的英文说了一个笑话,不料大受欢迎。因此他决定放弃击鼓生涯,改行作一个艺人。不久,他开始替当红艺人编写电视节目的剧本。并且广受好评,于是其他电视台也纷纷邀请,甚至百老汇也向他敞开了大门。梅尔·布鲁克斯1968年从影,在处女作《制片人》中身兼制片、编剧和导演。该片不仅成为当时的经典之作,更让他拿到了奥斯卡最佳编剧奖。2001年,在几十年间出产多部喜剧佳作之后,时年75岁的布鲁克斯打算将《制作人》搬上百老汇的舞台。在著名编剧及老友托马斯·米汉和担纲编舞和导演的苏珊·斯多曼的鼎力协助下,音乐剧《制片人》获得了百老汇历史上空前的成功,不仅在各大媒体上好评如潮,票价由74美元炒到了350美元,还得到托尼奖的14项提名,并最终获得12个奖项,其中包括颁给布鲁克斯的最佳音乐剧剧本、最佳音乐剧和最佳音乐奖。该剧的唱片还得到格莱美奖的青睐,获最佳音乐剧专辑和最佳长篇音乐剧录影带奖。至此,布鲁克斯已经摘取了托尼奖、艾美奖、格莱美奖和奥斯卡奖,能够享此殊荣的,世界影坛不过仅有七人。

赫伯.阿尔伯特和提加纳布拉斯双重特点(1967)

《赫伯.阿尔伯特和提加纳布拉斯双重特点》是导演约翰·哈布雷和菲丝·哈布雷1966年的作品,片长5分16秒,获得1967年第39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约翰·哈布雷和菲丝·哈布雷是一对夫妻,约翰·哈布雷生于威斯康星州马里内特,曾在洛杉矶艺术中心求学。后来进入电影界,在迪斯尼公司参加制作了《白雪公主》等大型彩色动画片。1945年,他加入了专门拍摄动画片的联合美国制片公司,在此期间,他创作了一

个动画人物形象——马古先生,而大受欢迎。1955年他离开此公司后,自己开办的一家公司“故事片生产厂”,拍摄了许多短片,其中《月鸟》和《洞孔》分别获得1959年和1962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金像奖。于1977年2月21日去世。

这是哈布雷夫妇的第三部奥斯卡获奖动画。Herb Alpert and the Tijuana Brass Double Feature称之为现代MTV原型。这部动画是基于“Herb Alpert & The Tijuana Brass”(美国上世纪同年代的流行乐团“赫伯·阿尔帕特与铜管乐团”)的两首拉丁风格热门"Spanish Flea","Tijuana Taxi" 基础上创作出来的,画面比较粗糙简约,尤其在动物和人物的构造上很简单,几笔勾勒出大致形象出来。整体来说画面很活泼跳跃,但整部作品表现出来的主题,自己能力有限,没有总结出来。

盒子(1968)

《The Box》是美国导演Fred Wolf 1967年的作品,片长10分49秒,荣获1968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对于导演以及该作品的资料可查的比较少,所以在理解主题大意上比较晦涩,不能很好的把握导演的原意。故事叙述的是在一个雨天,一个身着黄色雨衣的老人来到一家酒吧,本来不会发生什么事情,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老人带来了一个盒子。黑色的盒子给人无限的想象力,引发所以路人的好奇心。好奇心的驱使是每个人都想知道盒子里面到底是什么,想尽办法想知道那是什么。第一个男人用钱看到了里面是什么,但是导演并没有把他展现在面前,画面上只有男人惊恐的肢体语言,更加勾起了观众的好奇心。第二个女人再看了盒子里的东西后也没什么反应的走了。老人似乎并没什么表情展现出来,只是他把盒子打开了,那里面是一只老鼠,老人很安静的喂着它的老鼠,或许我们能看出的是一丝丝的无奈,但我们不清楚着究竟是什么样的无奈。直到第三个人的出现,和老人一样穿着黄色的雨衣从风雨中走进来,更惊奇的是她一样带着一个盒子,一样的形状一样的颜色,随着接下来的剧情发展,我们竟然看到老人和那个很年轻的女子吻在了一起,于是我们也似乎看到了那是怎样的一种无奈与超然。老人与女孩志同道合,结伴离开了酒吧。也许作者一直想说的是开放,脱离世俗的忘年交使惹人嫉妒,没有人欣赏自己的个性是一件很无奈的事情。短片里的盒子,也就是个性,偏好的象征物。

本片场景构造十分简单,一张桌子两个门四个人,同时画面很跳跃,配音很富有特色,简单欢快的故事却让我们有很多可以思考的地方。

叽叽喳喳的鸟(1972)

《叽叽喳喳的鸟》The Crunch Bird,是导演Ted Petok1971年的作品,片长2分钟,获得1972年第44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每一个孩子(1980)

《每一个孩子》是加拿大导演尤金·费德林1979年的作品,片长6分钟,荣获1980年第52界奥斯卡最佳动画动画短片奖。

在1976年联合国第37届大会上决定1979年为国际儿童年。所以本片是加拿大电影协会为联合国儿童组织以“弃婴”为主题创作的公益广告。影片从现实场景切入到动画中,从一开始两位演员和一个小孩的表演开始,随着其中一个口技演员手上乌鸦的动作转入到动画的场景中。第一位男主人开始是很喜欢这样一个可爱的小孩子的,但是无奈工作的忙碌让他不

得不把小孩送人,从而引起整个剧作的主题,童话里孩子被当作礼物,由安琪儿送到每个人的门口。然而每个人面对孩子的到来,却有着不同的感触。有的只是一时兴起,有的难以割舍工作或是自由的生活。结果孩子从一个门口被送到另一个门口,反应了“弃婴”的这样一个存在着的社会现象。当孩子随着那两通车滑到垃圾堆的时候我们很担心他的命运,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但是影片也没有过多的交代,也在这时候切回到了现实,给我们都留下了许多思考的空间。短短六分钟,导演从选材到故事的布局十分巧妙的把“弃婴”这个主题融入其中,以可爱的婴儿为主线,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冷漠,似乎是两个流浪汉给了孩子一个“家”。影片是线性的叙述方式,开头和结尾都是几十秒的真人表演,这样方式显得很新颖。

影片中很让自己觉有特点的是剧中的配音,对于不同类型不同年龄的人的声音把我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事业型男人的粗暴嗓门,家庭老夫妻的沉默寡言,连狗的声音模仿也很拟人化。包括打字机,电话,摇椅,吸尘器等等的声音都很完美,尤其在最后,模仿流浪汉拉小提琴的声音沉稳而厚重,预示着最后的结尾是美好的。整部影片给人的感觉欢快却又沉重,故事的结尾也很具有讽刺意义,所有的人都应该检讨一下自己,是否很多时候我们还不如一个流浪汉。

咔嚓(1982)

Crac是德国导演弗雷德里克·贝克1981年的作品,片长16分钟,获得1982年54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除此之外还获得各个国际电影节的23项大奖。可能国内更多的把这部动画翻译成《摇椅》。

弗雷德里克·贝克1924年出生于德国,在法国留学,1952年加入加拿大广播电视公司(CBC),在进入了该公司的动画部门之后开始了其辉煌的动画之旅,为CBC赢得了无数动画大奖,本人四次获得奥斯卡提名,两次获得奥斯卡奖。其动画创作应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以1978年的作品《一无所有》为界限,前期作品画面质朴,后期从Crac开始形成了以动画形式讴歌大自然,提醒人们增强环保意识的分各个。

这是一部通过一把摇椅的历史对过去温情的怀旧的情感传递给我们的短片。以为农夫为了自己的婚礼从森林中看下一棵树制作成摇椅送给自己的妻子,摇椅也见证了他的人生之旅。妻子在这把摇椅上温情的织毛衣等着丈夫归来。不久孩子降临,摇椅成了孩子们童年的玩具。随着时间的流失,现代工业社会开始了,农夫也老了。这把陪着他们多年的摇椅也坏了,扔在了郊外。静静地躺在那个角落的摇椅有一天被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捡走了,修补好了作为自己的椅子,却吸引了前来参观的孩子们,于是房屋一个轮回,这把摇椅又成了这些孩子们的乐园了。这部动画创意很赞,用一把摇椅见证了一段历史和一个家庭的变迁。看到了导演对原生态自然地无限热爱。在影片中角色的造型设计简洁朴实,看似松散得像条传递出热情洋溢的视觉感受,我们我们肯定不会因为造型简单而失去美感的享受。

值得我们敬佩的是贝壳从来不用电脑制作动画,因为他相信只有手和笔才能让一切显得更加自然。他认为电脑制作出来的动画缺乏思想,不能表现出什么。所以贝壳完全使用手绘来表现出这部动画中温馨怀旧的意境。

纽约的冰激凌(1984)

Sundae in New York是吉米·皮克导演的作品,1983年上映,片长4分钟,1984年获得第56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吉米·皮克一直致力于黏土动画的制作,黏土动画都是逐帧拍摄,因此工程量浩大。这部

影片开始与曼哈顿的天际线,林立的高楼和标志性建筑让我们找到这座城市的影子。在纽约的中央公园看到我们的主人公是一位平凡的流浪汉。故事用音乐片的形式,描述了纽约,这个美国最大都市的各个方面,从豪华餐厅,到贫民窟,从自由女神像,到恐怖的纽约地铁。从警察到流氓到里根,几乎是一副纽约生活全像图。轻快的音乐——那首著名的New York, New York(歌曲由著名的美国艺人Scott Record演唱),心情总是能保持愉快的。在片中,我们跟随着一个Q版的秃顶老头(纽约市长Ed Koch),漫步在纽约的大街小巷,观赏着这个被叫做大苹果的城市中形形色色的人们。没有贬低也没有赞美,在轻快中看到了各个角落。用这样的描写手法,向我们展现一个伍迪·艾伦式的纽约,一个充满了让人不能不爱又不能不恨的不也成的纽约,一个天堂地狱各占一半的纽约,一个号称能在此生存,便能在任何地方生存的纽约,一个在中国人心中被一个电视剧中的经典台词所诠释的纽约。这里是天堂也是地狱,跟随者这个小老头我们看到纽约的众生百态。

短片采用的是音乐片的形式,音乐占据了很大的比重,烘托出了良好的气氛。影片把各种看似杂乱的片段,以一种毫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的安排展现了出来,在我们一笑之后带来了同样感同身受的自嘲和自省。

平衡(1990)

《平衡》(Balance)是由前联邦德国导演克里斯多夫·劳尔斯坦和沃尔夫冈·劳尔斯坦于1989年创作的,片长7分钟,获得1990年第62界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里斯多夫·劳尔斯坦和沃尔夫冈·劳尔斯坦是一对孪生兄弟,他们从1980年开始一直从事逐格动画工作,善于结合粘土,传统木偶动画及电脑动画来创造自己的独特风格。

在空中,悬浮着一个四方的平板,上面站立着5个人,同样的相貌,同样的装束,同样的面无表情,区别的,只有身后背负着的不同的号码。平板的中心是个看不见的支点,为了平衡,5个人必须寻找合适的位置。原本,简单的站在中心就可以了,可是,如同我们一样,他们也好奇于这个世界,想知道下面是什么样子。而随着一个箱子的来临,这种平衡被打破了,箱子带来了音乐,带来了兴奋,也带来了不平衡,带来了分歧和斗争。片子是德国出品,也蕴涵了德国人特有的对思想方式,对团体,对稳定,对平衡的重视,对平静的生活的追求,对诱惑的抗拒。平板就是一个世界,当诱惑降临,当人心中的平衡被打破,世界就会混乱,最后留下的只有孤独寂寞失败以及崩溃。片中的人物也很象我们想象中的日尔曼民族,厚重的大衣,简单的五官,修长的身体和深刻的眼睛,一样的默不作声,整个故事,只有平板晃动的咯吱声,走路的声音,以及箱子中发出的充满杂音的细微的音乐。最后的最后,那位最先起贪婪之念的人也只能服从于平衡,默默地走向平台的另一端,远远的听着盒子里的音乐。这样一部超现实主义的作品,是以逐格拍摄的方式完成的。低成本的玩偶动画艺术短片,相对于好莱坞的大成本大制作的商业动画大片,这部作品不仅场景简单,而且角色的一致性更塑造了视觉的简约,更加突出矛盾和主题——平衡。艺术手法上,其场景色彩基调上基本是以灰色白色以及他们的过渡色为主,其中最显眼的是那个会发出声音的盒子是鲜红色的,突出了它在这个原本平衡的世界中的不和谐。剧中的人任务没有一丝表情,都是通过肢体语言来表现剧情与心理的,舞台的光线也塑造了一种神秘与紧张感,从而为后续的冲突事件做了铺垫。线性的叙述方式更加注重情节的阐述,短短的七分钟把故事阐述的非常完整紧凑,体现了作者非常高的驾驭能力。最后突出的主题是引人思考疯狂与理性,利益与诱惑,贪婪的人永远也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音乐盒。

通过欣赏这篇作品,更加让自己觉得艺术的创作不一定非要局限于大制作高投入,简单的视觉听觉元素应用或许更能突出主题,更能让艺术来表现生活,升华生活。

蒙娜丽莎走下楼梯(1993)

Mona Lisa Descending a Staircase是导演琼·格雷兹的作品,片长7分钟,1992年上映,1993年获得第65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琼·格雷兹大概花了十年时间来创作《蒙娜丽莎走下楼梯》,还专门为此开发了一项新的绘画技巧,直接在摄影机下利用颜料进行创作,以彩色黏土进行绘画,将绘画与电影紧密结合。蒙娜丽莎大家都很熟悉,影片并不拘泥于虚实,而是将电影与绘画结合,片中将西方现代艺术史上三十几位大师的作品通过巧妙地动画手法用渐变的方式拼贴在一起,短短的7分钟成仙了西方现代艺术100年的历史。导演用蒙娜丽莎的微笑开头有用其结尾,在首位呼应的情景下走完了人类艺术史100年。

老人与海(2000)

《老人与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是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于1952年出版。《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老人与海》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学中的突出地位。作为作者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小说。它一经问世,便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当时的文学界掀起了一阵“海明威热”。它再次向人们证实了海明威作为20世纪美国杰出小说家的不可动摇的地位和卓越的功绩。这篇小说相继获得了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同名动画短片《老人与海》是俄罗斯导演亚历山大·彼得罗夫于1999年创作的,片长20分钟,荣获2000年第72界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从前拜读过这部著作,所以在理解剧情上不是很困那。老渔夫桑迪亚哥看起来已经很苍老了,但是在他的脸上却丝毫看不到对于生活的沮丧,相反更多的是一种乐观与坚毅,看起来就是一个非常有故事的人。他有一个忘年交,是一个名叫曼诺林的男孩子,在曼诺林眼里,桑迪亚哥是最厉害的渔夫,他一直这么认为着。老渔夫在一起出海的过程中钓上一条大鱼,但就是这样一条大鱼,不肯轻易屈服,凭借着巨大的力气一直拖着桑迪亚哥汪深海里游去。老渔夫自然更不愿意放弃,一直和这条大鱼斗了两天,为了能让自己坚持下去,他不断地和大海,小鸟说话,不断地回忆往事,甚至会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和一位黑人比赛扳手腕并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老人一直紧握着鱼线不放手,一直僵持他用鱼叉刺进鱼身。可是那条大鱼却在胜利返航的路途中被鲨鱼吃的只剩下鱼头和鱼骨了。即便如此人们还是会惊叹于老人的毅力勇气,对生活永远不会放弃与屈服。老人的这种硬汉精神一定影响到越来越多的像曼诺林这样的人。

整个故事不陌生,因为读过原著,但一查这部动画的资料让我吃惊,因为整个画面全是油彩制作,虽然油彩制作的动画有点不连贯,但是色彩浓重的画面,和叠加的光线一瞬间便吸引了我。准确的说这个动画是玻璃动画,因为是俄罗斯人亚历山大佩特洛夫克用手指在玻璃上完成的。亚历山大用了好几层玻璃完成制作,先是用手指在其中一块玻璃上完成人物,然后再另一块玻璃上迅速完成背景,而所做的一切都要以极快的速度完成,因为在画面干透前就要迅速完工并且达到油画色彩叠加的效果。我对油画研究不多,但油画色彩浓重、鲜艳的视觉效果非比寻常,把油画的色彩运用到动画制作上来堪称一绝,片中任何一个画面和角度,都是具有生命感的浓烈油彩。看完这样一部作品,不仅仅对有感于作品本身内容所表现出来的西方典型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更多的是对影片制作者的崇敬,

两年半才终于完成一个20分钟的小动画,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实至名归。恰卜恰布(2003)

The Chubb Chubbs是导演埃里克·阿姆斯特朗的作品,片长5分26秒,2003年获得第

75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又译作钢牙小鸡兵团。

公鸡在酒吧里做清洁工,他爱唱歌也经常闯祸,有一次被老板赶出了酒吧遇到了一个被小鸡兵团追赶的的酒吧客人,客人让其赶紧回去告诉酒吧的人钢牙小鸡兵团的人来了。但是老板却不相信它,还把它暴打一顿。结果钢牙兵团真的来了,公鸡却是最后一个逃跑的,并且在过程中救下了四只小鸡,原来他们才是真正的钢牙小鸡兵团。用他们的钢牙消灭了这群作恶的怪物。故事的结尾是客人们为他们的救命恩人鼓掌。

应该说这是一个颂扬善良的故事,这是一部全CG的动画短片,故事简单就像是一则寓言,但是你不得不佩服导演能在短短的五分钟内浓缩所有的内容。短片恶搞了多部好莱坞经典电影的典型造型和段落,比如斯皮尔伯格的《外星人》,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影片的色彩斑斓,但是影调却偏暗,恰如其分的给人思考的空间,对于现实的嘲讽和批判让我们在幽默之余多一些思考。

拯救大兵瑞恩(2005)

英文名Ryan,由克里斯·兰德斯制作,加拿大国家电影局2004发行,全长13分59秒,荣获2004年Siggraph 评审团大奖,2004年渥太华国际动画界金奖,2004年法国里昂动画界评委会特别大奖,2004年开普敦世界电影节最佳短片奖和2005年第77界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如果不去查找相关资料,这部影片对我来说是比较灰色难懂的。本片的主人公雷恩·拉金(Ryan Larkin)是加拿大著名动画工作者,他所创作的《牧神的午后》、《Walking》、《StreetMusique》至今仍在动画片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正当盛年之时,雷恩遭受来自生活和自身的种种冲击。一方面他不愿再受到评论家的束缚,另一方面也自感灵感的枯竭。昔日的大师沦落街头,成为靠乞讨为生的乞丐。同为电影工作者即本片导演克里斯·兰德瑞斯(Chris Landreth)偶遇雷恩,相似的境遇让他决心拍一部关于雷恩的动画纪录片,同时希望这位落魄大师重新出山。雷恩拒绝了他的请求,3年后雷恩逝世……

影片一开始,站在洗手间里那个头部残缺不全的告诉我们他叫克里斯,随着镜头的移动,我们看到好几位和克里斯一样身体残缺的人,包括即将出场的主人公瑞恩,或许正是通过这种艺术的手术来展现艺术家所遭受的心理上的摧残吧。眼前的瑞恩脑袋已经不完整,眼睛也只剩下一只,抽烟并且喝酒,当克里斯拿出瑞恩从前创作的作品时,瑞恩觉得很不可思议,这就是1968年获得奥斯卡提名的作品《行走》。之后导演通过艺术的形式展现了瑞恩过去包括小时候的生活,包括瑞恩曾经深爱的女人,脾气暴躁的父亲和死于意外的哥哥。最后通过瑞恩的另一部作品《街头音乐》以及瑞恩的崩溃来表现主题曾经天才的他却生活在艺术家最大的恐惧当中——失去创作灵感。最后的镜头是在阳光明媚的街头,瑞恩在克里斯崇敬的阳光中优雅的向路人乞讨。

导演克里斯·兰德斯在这部长不过14分钟短片中,以曾经如日中天到潦倒街头的加拿大动画艺术家瑞恩的传奇人生为线索,通过创作者与被创作者之间对话的形式,揭露了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艰辛路程。和自己从前所看过的动画所不一样的是,《瑞恩》并没有过多华丽的画面,片中的角色具有非常奇特的外貌,残缺的头部,正是用这些疯狂恐惧的画面来表达人物的心理情绪。这些比喻性的元素与与照片非常相似的图像相结合对人物的心理和性格进行描绘,这可能就是书本上的心理现实主义。通过这样超现实的对一位传奇艺术家的演绎,让我们更多的去缅怀那位曾经给我们带来那么优秀作品的瑞恩,感谢你,Ryan Larkin。

回忆积木屋(2009)

《回忆积木屋》是日本导演加藤久仁生2008年的作品,由其所在的工作室Robot出品,全片长12分钟,日文名つみきのいえ,法文名La maison en petits cubes,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它的中文译名,透出淡淡的忧伤气息。该片2008年法国里昂动画短片最高奖,2009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在这里小小介绍下加藤久仁生,Kunio Katou,1977年生,多摩美术大学毕业。在学校期间开始创作动画,2001年毕业后,加入Robot工作室。他创作插画,动画,也是音乐制作人。很多人都是通过《回忆积木屋》这部作品认识他,包括我,也重新认识了邻国日本的动画创作水平所达到的高度,不由得去感叹一下我们国内的动画制作的差距。

就像作品的中文译名那样,影片的内容并不晦涩,很容易理解,一间充满回忆的不断堆积着高度的屋子,一位独自居住在海中央的老人,一个老人最喜爱的老式烟斗,构成了所有的故事。满屋子的照片记录着过去的点滴,那些往昔一直都在老人的心里,舍不得忘记却又不知该怎么提起。终于有一天因为这个用了许久的心爱的烟斗,老人潜入了淹没在水底的老屋子,也潜入了他被时间淹没了太久的记忆。老人弯腰拾起烟斗的那刹那间,他猛然回忆起老伴在过去曾经就是这样为他拾起这根烟斗,于是回忆像泉水一样用处,他不停的下潜,欲罢不能。影片就这样通过触动记忆的方式慢慢的倒叙了老人的一生。拾起那盏丢弃在最底层的玻璃杯,回忆就这样定格了,孤独却乐观而又热爱生活的老人,回到现实里对着自己的往昔干杯,生活继续。

短短的12分钟,从选材设定到世界观架构再到故事的讲述,导演天才的把“朴实崇高的爱情亲情”“老龄社会”“全球变暖危机”糅合在了一起。通过主人公的情感历程作为线索,以自然和社会两大问题为伏线,透出冷酷现实和美好回忆的种种冲突,敢惹肺腑的同时发人深省。

作品完全手绘,却比现代的3D效果更加温情,巧妙的运用了“动接动”表现老人潜水后,每次现实和会议的衔接。完美的运用并列镜头,增加了绘画方面的难度。错位镜头在影片中也有所运用。整体剪辑基本上是在叙事的框架中,多用传统的推拉摇移,场景转换之间多用直接切镜头,观赏十分流畅。

自己在动画的艺术创作以及赏析上基本上属于白痴,更多的是有感于故事的内容,被海水渐渐淹没的城市,就像被时光渐渐湮没的人生。一团团回忆被小心装进盒子,层层垒高,年头渐远,便不再触碰。直到有一天的到来,如同一个烟斗的契机,记忆井喷。

执谁之手,与谁偕老。

商标的世界(2010)

《商标的世界》是由三位法国导演Fran?ois Alaux,Herve de Crecy和Ludovic Houplain于2009年共同完成的,由法国一家名为H5的工作室制作,片长16分钟,影片中囊括了两百多个世界知名商标。该片荣获2009年斯德哥尔摩电影节最佳短片奖和2010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熙熙攘攘的海滨城市,正悄悄酝酿着一场混乱。某快餐店的门口停着一辆警车,两名米其林警察正坐在车里胡扯。正在这时,他们发现警方正在通缉的要犯罗纳德(麦当劳叔叔),两人迅速调转车头逼近,而狡猾的罗纳德也快速钻进他的红色卡车,与警察在车来车往的公路上展开惊险刺激的追逐战。一时间城市布下天罗地网,罗纳德走投无路,劫持人质闯入快餐店与警察对峙。突然,意外发生了,地震袭击了这个本来美好的世界,最后只剩下一个孤

岛和无边无际的大海......

影片的内容比较容易看懂,在这个花花世界里,主角是商标,配角是商标,连跑龙套的也是商标,如果说植入广告常常会让你有砸电视机或者退票出场的冲动,这部《商标的世界》完全达到了“植入广告”的最高境界,不仅能让你看得津津有味,还可以体会到眼熟的商标不断冲击视觉的刺激享受。制片人尼古拉斯·苏莫尔金在领取小金人的时候幽默地说,“我必须要感谢短片中出现的那3000多个非正式投资商,我可以保证,短片没有伤及任何一个品牌。”

这样一部动画短片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也难怪在2009年它一出世就得到了奥斯卡最佳短片的肯定,《商标的世界》在故事叙述上更加的情节化,通俗易懂,看起来就像是一部好莱坞枪战片,或者这也就是它最吸引观众的一个原因。片中的商标都被人类化,我们更可以思考的是是不是现实中的人类也被商标化了?短片的音乐和色彩搭配也做得非常出色,从开始的干涩的黄色到最后结尾的蓝色,简单中透漏出一种喜感,幽默荒诞,讽刺意味显露。最后我们不得不感叹导演高超的想象力,不禁去佩服他是怎样把三千多个商标融入到一个十几分钟的短片中去。片子的最后,看起好很美好的商标世界被地下喷出的昂贵的石油所覆盖了,世界只剩下一个孤岛,那首“I Don′t To Set The World On Fire”响起,把环保以及反物质注意推向了高潮。

这样一部优秀的动画作品,值得去行赏每一个细节,不论从画面,特效,音乐色彩等等,如果一定无聊到要拿来与国产动画比较的话,我们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出去技术上的极大落后,我们可以思考的是为什么国外的导演会有如此丰富的想象力,这样一个构思为什么不会同样出现我们身上,这到底是传统文化给于我们自身的限制,还是整个文化之都就存在一定的诟病呢,可以思考吧。

历年奥斯卡获奖最佳影片目录(1927—2016)

历年奥斯卡获奖最佳影片目录(1927 — 2016 ) 第 1 届奥斯卡(1927-1928 年度)最佳影片:翼Wings 第 2 届奥斯卡(1928-1929 年度)最佳影片:百老汇的旋律/ 红伶秘史The Broadway Melody 第 3 届奥斯卡(1929-1930 年度)最佳影片:西线无战事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 第 4 届奥斯卡(1930-1931 年度)最佳影片:壮志千秋Cimarron 第 5 届奥斯卡(1931-1932 年度)最佳影片:大饭店Grand Hotel 第 6 届奥斯卡(1932-1933 年度)最佳影片:乱世春秋Cavalcade 第7 届奥斯卡(1933-1934 年度)最佳影片:一夜风流It Happened One Night 第8 届奥斯卡(1935-1936 年度)最佳影片:叛舰喋血记Mutiny on the Bounty 第9 届奥斯卡(1936-1937 年度)最佳影片:歌舞大王齐格飞The Great Ziegfeld 最佳影片:左拉传The Life of Emile Zola 第10 届奥斯卡(1937-1938 年度) 1

第11 届奥斯卡(1938-1939 年度) 最佳影片:浮生若梦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 第12 届奥斯卡(1939-1940 年度)最佳影片: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 第13 届奥斯卡(1940-1941 年度)最佳影片:蝴蝶梦Rebecca 第14 届奥斯卡(1941-1942 年度)最佳影片:翡翠谷How Green Was My Valley 第15 届奥斯卡(1942-1943 年度)最佳影片:忠勇之家Mrs. Miniver 第16 届奥斯卡(1943-1944 年度)最佳影片: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 第17 届奥斯卡(1944-1945 年度)最佳影片:与我同行Going My Way 第18 届奥斯卡(1945-1946 年度)最佳影片:失去的周未The Lost Weekend 第19 届奥斯卡(1946-1947 年度)最佳影片:黄金时代The Best Years of Our Lives 第20 届奥斯卡(1947-1948 年度)最佳影片:君子协定Gentleman's Agreement 第21 届奥斯卡(1948-1949 年度)最佳影片:哈姆雷特Hamlet 第22 届奥斯卡(1949-1950 年度)最佳影片:国王的弄臣All the King's Men 2

奥斯卡获奖影片与重点赏析影片

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 学院奖最佳服装设计奖(Academy Award for Best Costume Design)是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颁发一个专门针对电影中优秀服装设计成就的年度奖项[1]。这一奖项首次颁发是在1949年初举办,针对1948年电影进行奖励的第21届学院奖颁奖典礼上。 起初时,服装设计奖也与当时的摄影、艺术指导两个奖一样,是按黑白片和彩色片分开颁奖的。但到了1958年3月26日举行的第30届学院奖颁奖典礼上,这三个奖项都统一为一个奖。不过这一做法仅持续了两届,到了第32届学院奖颁奖典礼又一次分开成了两个奖并一直保持至第39届时为止。从第40届开始,三个奖项再也没有按黑白片和彩色片为开颁奖过[。有意思的是,自第40届学院奖开始至今,服装设计奖仅有两次颁给了时代背景为当代的电影,其余获奖影片均为历史题材(古装片)。 熟面孔 分类姓名次数附注 获奖最多伊迪斯·海德8次共计35次提名 提名最多伊迪斯·海德35次共有8次获奖

从未获奖者中提 名最多 比尔·托马斯(Bill Thomas)9次 获奖与提名影片列表 1940年代 年代分类获奖影片提名影片 1948 黑白 片 《哈姆雷特》?《春花娇美可人儿》 彩色 片 《圣女贞德》?《翠堤春晓》 1949 黑白 片 《女继承人》?《狐狸王子》彩色 片 《剑侠唐璜》?《母女菀》 1950年代 年份分类获奖影片提名影片

1950 黑白片《慧星美人》 ?《绛帐海棠香》 ?《神奇的美国佬》彩色片《参孙和达丽拉》 ?《黑玫瑰》 ?《云雨巫山枉断肠》 自第30届学院奖起连续两届,奖项没有再按黑白片和彩色片分开颁奖。自第32届学院奖起,奖项又一次分开按黑白和彩色片颁奖。 1960年代 年份分类获奖影片提名影片 1960 黑白 片 《从心所原》 ?《痴汉艳娃》 ?《钻石脚之起落》 ?《七个小偷》 ?《处女泉》 彩色 片 《斯巴达克斯》 ?《坎坎舞》 ?《午夜蕾丝》 ?《小人物狂想曲》 ?《旭日东升》 1961

【奥斯卡获奖电影和电影人(十一)】第59届最佳视觉效果和荣誉大奖

第59届最佳视觉效果和荣誉大奖最佳视觉效果 RobertSkotak/StanWinston/JohnRichardson/SuzanneM.Benson《异形续集》(Aliens) 最佳化妆 ChrisWalas/StephanDupuis《变蝇人》(TheFly) 《变蝇人》(TheFly)是一部1986年的科幻惊悚电影,由杰夫·高布伦(JeffGoldblum)和吉娜·戴维斯(GeenaDavis)主演,导演为大卫·柯能堡(DavidCronenberg),由Brooksfilms 和二十世纪福斯制作、发行。《变蝇人》是重拍自1958年的同名电影以及基于1957年的同名短篇故事所改编,剧情主线大抵和原作相同,一名科学家的实验导致己身的致命变化与悲剧,但也加入了更多导演个人所擅长的元素与概念。由于票房的成功与正面评价,续集《变蝇人II》于1989年发行。 剧情简介 布朗多·赛斯是一个科学家。他自己发明了一个时空传送装置。在一次派对上,他认识了女记者维尼卡。布朗多·赛斯把她带到了自己的住处并让她拿丝袜做了实验。结果出乎维尼卡的意料,黑色丝袜从一个传送室传到了另一个。维尼卡看后急于将布朗多·赛斯的成果公布于众。但是布朗多·赛斯有更好的主意,他想让自己能够传送生命体的时候,再让维尼卡对外发表。维尼卡同意了,并且答应记录布朗多·赛斯的整个实验过程。 二人渐渐地日久生情,而布朗多·赛斯的实验也大功告成。他们用一只狒狒做了传送实验,结果很成功。布朗多·赛斯随后又用自己做了实验,但是此后布朗多·赛斯发现自己似乎变了一个人似的。布朗多·赛斯变得很强壮,而且精力和性欲旺盛。更可怕的是,布朗多·赛斯的后背长出了许多尖尖的硬毛。维尼卡偷偷地拿这些硬毛做了化验,结果表明硬毛是一种昆虫的,这使得维尼卡非常害怕。随着时间的推移,布朗多·赛斯也觉得不对劲了。他用电脑分析了一下,原来在那次实验的时候,一只苍蝇飞进了传送室,布朗多·赛斯和苍蝇进行了基因融合,结果布朗多·赛斯和苍蝇融为一体。 糟糕的是,此时维尼卡已经怀了布朗多·赛斯的孩子。她很害怕生出的孩子是个异型,所以决定做掉孩子。但是,布朗多·赛斯却将维尼卡带走,并要求将其于自己合为一体。维尼卡奋力反抗,最后不得已用枪击毙了已经变成苍蝇人的布朗多·赛斯。 精彩评论 该片是根据1958年的《黑色苍蝇》重拍的科幻恐怖片。该片借助先进的电影特技真实地表现了人蝇合一变化所带来的恐怖,同时还塑造了一个克罗南伯格式的典型英雄:固执、压抑、对爱情的要求很高。同时也反映了对美国在科学控制方面存在的弱点和问题——失去控制的科学技术将恋人变成其破坏力的牺牲品。惊悚恐怖并不是该片的惟一卖点,男主人公因基因变异而导致其生理及心理变化,影片将主人公由兴奋——恐惧——悲伤——疯狂——人性回归的过程逐一展现出来,呈现出对人类社会一种冷静的恐惧感。该片获得1987年的阿渥里亚兹科幻和恐怖片电影节的特别奖,并获得1986年的第59届奥斯卡最佳化妆奖。 一句话评论

英文动画短片 (1)

小孩子应当看的英文动画短片 第五届(1933)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花与树》Flowers and Trees 第六届(1934)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三只小猪》Three Little Pigs 第七届(1935)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龟兔赛跑》The Tortoise and the Hare 第八届(1936)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三只小孤儿猫》Three Orphan Kittens 第九届(1937)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乡巴佬》The Country Cousin 第十届(1938)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老磨坊》The Old Mill 第十一届(1939)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公牛费迪南德》Ferdinand the Bull 第十二届(1940)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丑小鸭》Ugly Duckling 第十三届(1941)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银河》The Milky Way 第十四届(1942)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借一只爪》Lend a Paw 第十五届(1943)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元首的面孔》Der Fuehrer's Face 第十六届(1944)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扬基都德鼠》The Yankee Doodle Mouse 第十七届(1945)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老鼠的麻烦》Mouse Trouble 第十八届(1946)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请安静!》Quiet Please! 第十九届(1947)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猫的协奏曲》The Cat Concerto 第二十届(1948)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叽叽喳喳的喜鹊》Tweetie Pie 第二十一届(1949)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小孤儿》The Little Orphan 第二十二届(1950)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由于有点印象》For Scent-imental Reasons 第二十三届(1951)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格拉德.麦克波-波》Gerald McBoing-Boing 第二十四届(1952)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孩童世界》The Two Mouseketeers 第二十五届(1953)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约翰老鼠》Johann Mouse 第二十六届(1954)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嘟嘟、嘘嘘、砰砰和咚咚》Toot Whistle Plunk and Boom 第二十七届(1955)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马鸪飞去时》When Magoo Flew

奥斯卡经典影片《罗马假日》电影作品赏析

奥斯卡经典影片《罗马假日》电影作品赏析

《罗马假日》是好莱坞一贯具有创新意识的大师级导演威廉·惠勒在五十年代的代表作品之一。惠勒成名于三十年、代末,四、五十年代是他艺术事业的极盛时期,曾先后九次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提名,三次捧回最佳导演金像奖和最佳影片奖。惠勒向来以精细、完美的导演风格著称。在本片的拍摄中,惠勒仍然体现了他这种精细、严格得近乎残忍的导演风格。在赤日炎炎的罗马街头,有时一个镜头竟要求奥黛丽与派克拍摄达60次之多。虽然在第26届奥斯卡角逐中,败给了《永垂不朽》的导演弗莱德·津尼曼,然而影片获得的最高票房和影评界的一片赞誉之声,特别是捧红了第一次在电影中担任女主角的奥黛丽·赫本,无疑对惠勒“残酷”的付出是最大的安慰与回报。 《罗马假日》是一部轻喜剧片。与惠勒以前导演的几部喜剧片比较起来,该片更接近弗兰克·卡普拉的风格。应该说反映宫廷王公贵族生活是一个十分老套陈旧的题材,而该片的编导却独辟蹊径,讲述了一个皇室的公主与一个穷记者意外邂逅,经过奇妙而愉快的24小时的生活,萌生爱意的现代童话故事。而且,导演那么轻松自如的娓娓道来,给人一种清新愉悦的感觉。影片的结尾虽然没有那种“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结局,但也没给观众留下感伤情绪,完全是导演对影片的轻喜剧风格的准确把握和演员的出色表演所至。 《罗马假日》重点刻画了安娜公主纯真热情、清丽典雅,同时又具有一定反叛精神的感人形象。影片开头以新闻快报的形式,交待安娜公主出访西欧几国的行踪作铺垫,使安娜公主对官场的繁文缛节产生厌烦情绪;同时,安娜在罗马官方招待舞会上的脱鞋、在卧室趴在窗口羡慕地看着露天里翩翩起舞的青年男女等几个细节的交待,显示出她对平民自由生活的渴望;特别是当伯爵夫人让她穿不喜欢的睡衣,喝她不喜欢的牛奶,向她宣读第二天安排得满满的活动日程时,她痛苦地抱着头,怒不可遏地大声吼道:“不!我不要!我再也不要这样表演下去了。”她把官场上的一切看作是“表演”,充分反映了她对官场的虚伪和繁复的礼仪形式的强烈不满。对于安娜的这种逆反心理,她左右的人非但不能理解,反而认为她是一种病态的表现。因此,伯爵夫人找来大夫为她注射了催眠剂,强迫她听从他们的安排。在这里,一方面表现了安娜公主的单纯、幼稚、娇气与任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作为一国的公主,看起来似乎拥有令人羡慕的荣华富贵,显赫的地位和权利等,但从某种意义上讲,戒律森严的皇宫生活使她确实没有完全的人生自由,不能随心所欲。因此作为风华年少的安娜公主,对封闭、孤寂的皇宫生活的厌烦与反叛和对平民自由生活的好奇与渴望,应该说是符合人物性格的发展轨迹的。正是在这一思想动机支配下,才促成了安娜的私自逃离。同时,也折射

动画短片分析

老人与海(2000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导演:亚历山大·彼得罗夫 “老人”——彼得罗夫的岳父,农庄庄员尼古拉 影片原型——蓄着白胡子、长着浓密蓬松的头发、非常健壮的人。 尼古拉是个小个子,秃顶,不留胡子 彼得罗夫和他儿子开始逼迫尼古拉留胡子。一开始尼古拉不肯,后来才答应了,不久尼古拉就长出了漂亮的胡子,大概长到两三厘米的时候,彼得罗夫说就是他了。 内容介绍 古巴的一个小镇,有个老渔夫,瘦小憔悴,后颈满是皱纹,脸上长着疙瘩,但他的双眼像海水一样蓝。一个小男孩总是跟着他,他和孩子是忘年交,在孩子眼里,老头是最好的渔夫。 主题分析——硬汉精神 《老人与海》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人生、爱心、坚强等,硬汉精神是它非常重要的主题,在影片中老渔夫完全体现出了——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击败的硬汉精神。在困难面前,老人选择了战胜困难,而不是逃避。他不甘心认输,不甘被自己打败。老人用自己坚强的意志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典范。在现实中,老人失败了,但是在精神上,他是胜利者。任何人只要尽生命的能量,为自己的理想追求、奋斗,就是真正的胜利者。 角色分析:爱与勇敢 老人——代表了人类对大自然的态度,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分子,一方面向往和留恋自然界所赋予的生命,一方面为了自己的生存要不停地和自然界里的其他生命进行抗争。 老人——坚强、宽厚、仁慈的象征体。他在外界巨大的压力和厄运打击时,坚强不屈,勇往直前 对肉体的无奈——老人回来后,精神是坚强的,但是精神的寄生体却是现实的,精神和肉体的矛盾,是每一个人都不能完美解决的。海明威在身受各种疾病的折磨时,举枪自杀。 小孩——老人的爱让孩子学会了勇敢和坚强,再面对下一次出航,孩子没有任何的畏惧,甚至是渴望去面对这些困难。 文化分析——西方文化的精髓 一、英雄主义 英雄崇拜,是人类本原性的心理欲求,美国是崇拜英雄、尊重强者的国家,英雄是勇敢的楷模,智慧的化身。老人再84天没有捕到鱼后坚持出海,尤其是捕鱼的过程,更是体现了他身上的英雄主义。 二、乐观主义 乐观主义一直是美国文化里最重要的文化因子。 狮子——作者在小说中反复提到狮子,老人梦见狮子、看到狮子,这正是老人体中旺盛的生命力的体现。当一个老人不被自己年迈的身体所局限,依旧保持强盛的生命力意识,这就是不折不扣的乐观主义表现。 结尾也同样体现了乐观主义色彩。

世界经典电影赏析之《末代皇帝》

世界经典电影赏析之《末代皇帝》 姓名:XX 学号:XX 学院:XX 班级:XX 该片获第60届(1988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最佳美工、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剪辑、最佳音响效果、最佳原创音乐九项大奖 这是历史上第一部获准进入北京紫禁城实景拍摄的电影,以溥仪的家庭教师庄士敦所写的《紫禁城的黄昏》为原始架构,参考了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及其它相关著作,创造出一部偏西方视角、但制作认真的传记电影。由意大利扬科电影公司、英国道奥电影公司、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联合摄制。中国背景、中国故事、中国人物,混杂了西方人的观念与技法。影片以一个特殊人物一生的传奇经历,反映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影片的摄影和服装等尤为气派,溥仪的人物塑造回避了脸谱化的窠臼。 《末代皇帝》所诠释的溥仪,不单纯是一个皇帝的历史,而是一个作为皇帝的人的故事。对于历史问题的认识,向来严肃谨慎的中国人认为“讲故事和历史完全是两回事,细节的处理应当尊重历史的真实。”贝托鲁奇版《末代皇帝》可能和“史实”和“传说”都无关,他眼中的溥仪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无法摆脱被囚禁命运的生命个体,成份复杂、面目模糊的一个可以和观众进行心灵沟通的人。 本片的编导从人性角度出发,表现了溥仪如何从一个普通人变为“神”,又从“神”变为人的故事。一系列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件作为溥仪的生活环境得到表现。影片的艺术技巧娴熟,人物的内心的矛盾和孤独、对人情的渴求、对外部世界的向往以及接受改造时的痛苦思想斗争,都得到深入的展示。本片写出了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人。结构上,影片采用的是现实与回忆交叉的手法,保持了扣人心弦的戏剧悬念。与人物心理相合的色调和布景,优美的画面构图给人以审美的享受。影片的成功,是各国创作人员密切合作的结果。本片获得1988年第60届美国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改编剧本奖、最佳服装奖、最佳作曲奖、最佳剪辑奖、最佳音响效果奖、最佳摄影奖和最佳美工奖。 末代皇帝是一部气势宏大、色彩浓郁、场面壮观、技巧精湛的史诗巨片。 故事从1950年冬天开始讲述起:清王朝废帝溥仪,作为战犯从苏联被押回中国。火车抵达中苏边境的满洲里火车站后,溥仪认为此去性命难保,便溜进卫生间企图割腕自杀。中国战犯管理所所长发现情况有异,急敲卫生间的门。敲门声使溥仪陷入了回忆。1908年的一个冬夜,清宫卫队长敲开了醇亲王府的大门,按慈禧太后旨意把3岁的溥仪接进宫中教养,准备接位。 在香烟缭绕的坤宁宫内,即将咽气的慈禧接见了溥仪,告诉他要即日登基。在太和殿上隆重举行登基大典时,溥仪在大臣陈宝琛身上发现了一个装着蝈蝈的

【特效片】三十部Hollywood特效片的里程碑 绝对值得收藏! 大饱眼福 留着慢慢看!

三十部Hollywood里程碑【特效片】 章节 收起 ? 1 30.《深渊》 ? 2 29.《本杰明.巴顿奇事》 ? 3 28.《全面回忆》 ? 4 27.《阿甘正传》 ? 5 26.《魔茧》 ? 6 25.《哈利.波特》系列 ?7 24.《飞越长生》 ?8 23.《加勒比海盗》系列 ?9 22.《异形》系列 ?10 21.《小猪宝贝》 ?11 20.《后天》 ?12 19.《角斗士》 ?13 18.《2001太空漫游》 ?14 17.《拯救大兵瑞恩》 ?15 16.《木乃伊》系列 ?16 15.《金刚》 ?17 14.《回到未来》系列 ?18 13.《超人》系列 ?19 12.《独立日》 ?20 11.《玩具总动员》 ?21 10.《变形金刚》系列 ?22 9.《美梦成真》 ?23 8.《星际迷航》系列 ?24 7.《侏罗纪公园》系列 ?25 6.《蜘蛛侠》系列 ?26 5.《黑客帝国》系列 ?27 4.《终结者》系列 ?28 3.《泰坦尼克号》 ?29 2.《星球大战》系列 ?30 1.《指环王》系列 30.《深渊》

1989年,卡梅隆自编自导的《深渊》问世,该片运用了大量的电脑制作合成影像,拍出深邃神秘、时而又斑斓迷人的水下世界,因而科幻影迷们醉心于该片在科学上的准确性,以及片中激动人心的特技效果,如今看来,《深渊》的整体效果也仅是套路感十足的商业制作,

甚至在叙事手法、节奏等方面还不太圆熟。《深渊》作为一部影片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海底异形这一形象却为卡梅隆带来了新的特效:T-1000。 29.《本杰明.巴顿奇事》

大卫.芬奇与布拉德.彼得携手的《本杰明.巴顿奇事》,通过男主角从老年逐渐变年轻的逆向人生,还有一串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琐事,奇妙地串联成了魔幻诗史。不仅通过灯光的布置和摄影技术的运用,营造低沉魔幻氛围,最大亮点莫过于耄耋之年的本杰明。用电子成像捕捉布拉德.皮特的面容,然后安在其他人的身体上,以保证效果逼真,极具创新精神,影片最后追加成本达一亿六美金,并勇夺奥斯卡最佳视效奖。

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

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 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Academy Award for Animated Short Film)具有很长的历史,从1932年开始颁发,只是早期的动画并没有借助电脑技术,现在意义的动画短片是从1974年开始的。早期的动画短片一半使用木偶、粘土模型等道具拍摄,每个场景要拍摄很多帧,因此拍摄耗费的时间可能比其它影片都长。 第五届(1933)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花与树》Flowers and Trees 第六届(1934)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三只小猪》Three Little Pigs 第七届(1935)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龟兔赛跑》The Tortoise and the Hare 第八届(1936)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三只小孤儿猫》Three Orphan Kittens 第九届(1937)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乡巴佬》The Country Cousin 第十届(1938)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老磨坊》The Old Mill 第十一届(1939)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公牛费迪南德》Ferdinand the Bull 第十二届(1940)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丑小鸭》Ugly Duckling 第十三届(1941)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银河》The Milky Way 第十四届(1942)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借一只爪》Lend a Paw 第十五届(1943)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元首的面孔》Der Fuehrer\'s Face 第十六届(1944)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扬基都德鼠》The Yankee Doodle Mouse 第十七届(1945)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老鼠的麻烦》Mouse Trouble 第十八届(1946)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请安静!》Quiet Please! 第十九届(1947)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猫的协奏曲》The Cat Concerto 第二十届(1948)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叽叽喳喳的喜鹊》Tweetie Pie 第二十一届(1949)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小孤儿》The Little Orphan 第二十二届(1950)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由于有点印象》For Scent-imental Reasons 第二十三届(1951)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格拉德.麦克波-波》Gerald McBoing-Boing 第二十四届(1952)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孩童世界》The Two Mouseketeers 第二十五届(1953)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约翰老鼠》Johann Mouse 第二十六届(1954)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嘟嘟、嘘嘘、砰砰和咚咚》Toot Whistle Plunk and Boom 第二十七届(1955)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马鸪飞去时》When Magoo Flew 第二十八届(1956)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飞毛腿冈萨雷斯》Speedy Gonzales 第二十九届(1957)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马鸪先生的小车》Magoo\'s Puddle Jumper 第三十届(1958)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鸟的烦恼》Birds Anonymous 第三十一届(1959)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昆虫骑士》Knighty Knight Bugs 第三十二届(1960)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月亮鸟》月亮鸟 第三十三届(1961)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马罗》Munro 第三十四届(1962)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代用品》Ersatz 第三十五届(1963)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洞》The Hole

动画短片分析《新装的门铃》

新装的门铃名称 新装的门铃外文名称NewDoorbell水墨动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6年出品取材: 同时代作家周锐现代题材的超短篇小说导演: 阿达、马克宣动画设计: 庄敏瑾、秦宝宜、胡依红造型: 韩羽背景: 弓作摄影: 王世荣录音: 侯申康剪辑: 李开基拟音: 白伟民制片: 高惠芳影片类型: 动画国家/地区: 中国色彩: 彩色片长:4分钟内容: 主人手捧门铃兴冲冲地登上三楼居室。他开门入屋,拉开抽屉取出螺丝刀,迅速地把门铃装好。他揿了一下按钮,顿时响起了悠扬动听的音乐铃声。他好奇地又揿了一下,门铃音乐又响了起来,他高兴得手舞足蹈。突然,他听到楼下脚步声,以为有客来访,急忙关上房门,仔细聆听。不料是一位上楼的青年,在他门口系一下鞋带走开了。主人很失望。接着,踢皮球的小姑娘、气喘吁吁的胖子依次从主人门口经过,主人总是在兴奋之后饱尝失望。忽然,摩托车声音传来,邮递员送报来了。主人屏息静听。邮递员不揿门铃却举手敲

门,主人十分不悦,气恼地在屋内也用力敲门,企图提醒邮递员揿一下他新装的门铃,然而无效。最后,主人只得把门打开,接过一份报纸。不肯罢休的主人把欲走的邮递员拉回,希望他能揿一下门铃。 主人把门关好,侧耳细听,然而许久无声。当他开门观看时,原来邮递员早已走了。主人大失所望,懊丧地拿起报纸,瘫坐在椅子上。本片于1988年获第一届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 早期的动画室内情景剧。男人上楼梯拐角处的动作神态真是太逼真了阿达和马克宣导演的作品都很生活化取材于生活中的细小部分但是构思往往都太巧妙了表现手法也新颖独特放在现在依然如此 在我看来他们的作品有两个特点: 第一个是画面和动作重复性就是同一个画面和动作喜欢重复使用但是却一点都不让人感觉到无趣和生厌相反这种通过重复画面来表示时间推移的手法非常形象也是因为好的配乐的关系吧例如说《超级肥皂》里边的配乐个人觉得非常好配合着重复出现的买肥皂的人排队等待的画面简直身临其境他画面的重复使用也非一味的生搬过来妙就妙在有很多细小的改动上在《超级肥皂》里边就表现为买肥皂的人跟着背景音乐打点子一样的“抖”(^^我觉得找不到比这个抖字更形象的字了) 第二个特点是动画人物世界的互通性(本来想说统一性想想还是不太恰当毕竟时空都不一致三个和尚和红衣服小姑娘和装门铃的男子不能说处于同一个世界吧只能说不同世界能够互通了)就是说本来不同作品中的角色人物互相走访出现于同一个作品中了——客串 这里超级肥皂里面的红衣服小姑娘来客串了一把三个和尚又在超级肥皂里边客串了一把这个想法太不错了 那个时候的动画片不离谱不会当人(主要是看动画片的孩子)是傻子

【奥斯卡获奖电影和电影人(十二)】第56届最佳影片

第56届最佳影片 最佳影片 《母女情深》(TermsofEndearment)-JamesL.Brooks 《母女情深》,两部电影的名称,一部是美国电影《母女情深》,曾获得第56届奥斯卡五项大奖。另一部是法国电影《母女情深》,由苏菲·玛索主演。 剧情介绍 内容讲述一对深爱着对方的母女罗拉和艾玛,但她们之间却一直存在着隔阂和冲突,以致艾玛为了使自己尽量脱离母后的形象和影响,用去了三十年时间,但直到临终之际她才发现自己对母亲的亲情无法让她释怀和割舍。影片情节感人,思想深刻,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母女情深》 《母女情深》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顿市的一个富有家庭里,三代同堂,生活得非常美好。但 祖父不久相继去世,儿媳奥罗拉·格林韦与丈夫膝下只有一女,名叫爱玛。奥罗拉对女儿自幼百般疼爱,诚恐女儿发生意外。影片一开始,镜头就表现奥罗拉匍匐在婴儿床上熟睡的女儿身上,狂吻不止,以为她即将死去。这时,画外音发出丈夫的声音,要她别去打扰孩子。 奥罗拉对女儿虽视如珍宝,但亦十分专制,女儿的一切,如言谈举止、修饰打扮、学习、玩耍都必须听从她的旨意,稍有违忤,即暴跳如雷。 女儿爱玛的性格与母亲截然不同,她表面虽很温柔,但性格倔强,并有些娇纵任性。她对母亲也很爱戴,但并不百依百顺,而有自己的见解,因此母女之间经常发生争执。尽管如此,爱玛的父亲却不幸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因此,母女俩就相依为命。 专横跋扈,刚扈自用的奥罗拉在丈夫死后,跑到女儿的房间和女儿一起睡,女儿也默默许愿要好好照顾母亲。奥罗拉即使在当上祖母后,许多追求者登门求爱,络绎不绝,包括她的一个隔壁邻居,宇航员加勒特.希里德洛夫,也是当地的著名人物。但奥罗拉都嗤之以鼻,不屑一顾。 十五年后,爱玛长成为美丽热情的女郎。她想摆脱母亲的控制而独立自主,尤其是在婚姻问题上,她根本不听母亲的劝阻而执意要嫁给一个没有固定工作,没有男子气派的研究生弗莱普.霍顿。在结婚前夕,奥罗拉怒冲冲地对爱玛说:"你嫁给他肯定会毁了你一生,因为你没有什么特殊本领去应付不幸的婚姻。"奥罗拉拒不参加婚礼以示反对。 在爱玛结婚随丈夫迁往外地后,奥罗拉因生活孤独、精神苦闷,不禁对过去追求过她的那个已经退休的宇航员加勒特产生兴趣,答应了他时隔几年的约会邀请。加勒特原是个放荡不羁一花花公子,在奥罗拉的挑逗之下,隔邻而居15年不相往来的两个孤独老人终于一拍即合。垂暮之年的奥罗拉竟又燃起了青春热情,也意识到这份感 《母女情深》 情对她有巨大破坏力。她的性格也随着岁月流逝,年事日增而能自制,不再傲慢自大,对女儿亦益加眷恋。 《母女情深》爱玛 婚后连续生了3个孩子,操持家务,但丈夫莱普一个人当教师的微薄工资难以负担家庭

生命和爱的史诗——奥斯卡获奖动画短片《父亲和女儿》赏析

生命和爱的史诗——奥斯卡获奖动画短片《父亲和女儿》 赏析 生命和爱的史诗——奥斯卡获奖动画短 片《父亲和女儿》赏析 影评范文:生命和爱的史诗——奥斯卡获奖动画短片《父亲和女儿》赏析你有没有试过被一部片长仅八分钟,而且没有一句对白的动画短片所感动呢,如果没有的话,请去看一看荷兰画家迈克尔(Michael Dudok de Wit)的作品《父亲和女儿》。该片2000年在加拿大渥太华的国际电影节上首映时就引起了动画界人士的极大关注。2001更是毫无争议的击败对手《The Periwig-Maker》(假发匠)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中的最佳动画短片。虽然是一部多年前的作品,但是该片所包含的对生命、对真情的感悟却是历久弥新的。 这是一个从别离开始讲述的小故事。有一天,小女孩和爸爸骑着自行车来到堤岸边,爸爸吻别小女孩后,坐上小船朝水平线划去,从此再也没有回来,小女孩一直等、一直等……直到有一天,成为老婆婆的她,又骑着自行车来到了当年爸爸离开的岸边。她走过已经干涸的河床,找到了半埋在泥沙中已经破旧不堪的小船,她倦缩起身躯满足地卧在船舱中,就像躺在爸爸的怀中一样。恍惚之间,她仿佛看到了亲爱的父亲。于是站起身向爸爸走去,她越走越快,越来越年轻。最后,穿越回少女模样的她与爸爸紧紧拥抱在了一起。 该片除了对人间永恒的真情的歌颂,还包含了作者对于生老病死这一沉重话题的感悟。与轻松幽默类动画片相比,严肃题材动画片往往费力而不讨好观众。但作者娴熟的动画技巧加上自身深厚的艺术修养却赋予了本片不同寻常的魅力,感人至深。

本片作者迈克尔20世纪40年代出生于荷兰,年少时对艺术抱有极大的兴趣。青年时代,赴英国伦敦接受艺术教育,练就了非凡的艺术造型能力,艺术功底十分扎实,后来开办自己的动画工作室,制作了许多动画片和商业广告。进入20世纪90年代,他的动画风格日趋成熟。1995年,他以一部《僧侣与鱼》的动画短片在动画界崭露头角。这部表现僧侣生活的诙谐有趣的动画片,为他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曾多次获世界级的奖项,并曾得到奥斯卡奖的提名。近年以来,迈克尔活跃在欧美地区致力于独立动画的创作。《父亲和女儿》就是他的又一部力作。简洁而平实的情节,短短八分钟的时间,却给观众带来了长久的回味和美妙的艺术享受。那么,是什么造就了它的成功,作者又是靠什么打动了众多观众 的心呢, 一、情节与人物动作的巧妙安排 由于没有人物对白也没有面部特写,要想展开故事、表达思想,就必须让人物的动作和肢体语言说话,加强动作与情节的表现力因此显得格外重要。作者在这方面可谓煞费苦心。女儿年复一年地骑着自行车去堤岸边等候爸爸是影片的主要情节,作者在这里设置了几次擦肩而过,即女儿每次都会在路上与某个人擦肩而过:当她是个小女孩时,她与风中推着自行车、步履蹒跚的老妇人擦肩;当她长成少女时,她与不紧不慢的中年妇女擦肩;当她坐在丈夫身后时,她与风华正茂的少女擦肩;当她载着自己孩子时,她与接孩子的少妇擦肩;当她变得老态龙钟时,她与活泼的小女孩擦肩;当她老到骑不动车时,与骑着童车飞驰的孩童擦肩。这一独具匠心的设置仿佛告诉观者:在生生不息的人生旅程中,当春去秋来,沧海交换,唯有心底的那一份真爱是永远无法改变的。 自行车作为影片的关键道具,被迈克尔赋予了极强的表现 力。不停转动的自行车车轮是全片惟一的特写镜头,它作为一个象征符号反复出现,强化了生生不息的主题。在描写人与车的关系时,作者也是苦心经营。看似

动画短片分析《暴力云与送子鹤》

皮克斯动画工作室(Pixar Animation Studios)简称皮克斯,这个总部坐落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爱莫利维尔市的动画制作公司于1986年成立,一直致力于制作优秀的三维电脑动画作品,①其动画作品如《玩具总动员》(《Toy Story》)、《海底总动员》(《Finding Nemo》)等都取得了很好的票房,并且获得奥斯卡奖、安妮奖以及金球奖等众多奖项。而其制作的动画短片也广受欢迎和好评,迄今为止共制作出品了18部动画短片,其中3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另有6部获得提名,同时多部作品还取得金门奖、金尼卡斯奖等众多奖项。 皮克斯动画的成就并非浪得虚名,其作品永远不缺乏想象和创意,同时又具有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②这从其动画短片中可见一斑。《Partly Cloudy》于2009年5月上映,是皮克斯2009年动画长片《UP》(《飞屋环游记》)的加映短片,中文被译作《暴力云与送子鹳》,片长5分47秒。故事讲述的是在高高的天空中有一群云朵,他们像女娲一样捏出一个个小婴儿,让送子鹳带入千家万户。而他们之中有一朵忧伤的“阴云”Gus,他总是制造些暴力宝宝——比如鳄鱼宝宝、山羊宝宝等,这可就苦了他的搭档Peck,每次回来都是伤痕累累。直到一次,当Gus捧着一个鲨鱼宝宝交给他,已经筋疲力尽的Peck未接过它,而是远远地飞走了,Gus伤心地哭了,然而Peck并非弃它而去,而是弄来一副护具。Peck全副武装继续为“阴云”Gus运送着他制造的宝宝,继续着两人的合作。 创意,英文为Originality,含有“构思”之意,泛指带有创造性、与众不同、新颖的想法,即所谓的创新性思维。创意是思想的再加工,③动画创意是动画作品的灵魂与生命,④来源于生活又不能脱离生活。对于动画来说,一个好的创意来源是极其重要的。皮克斯从来不缺乏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其每一部动画短片作品都可谓是浓缩的精品,在这些短片中,无论是科幻题材还是现实题材,都能做到观众看了会说“我从未看过这个,但我却相信它是真的” 的奇妙程度,而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新:新鲜的角色定位 《Partly Cloudy》故事简单,没有任何对白,但皮克斯化腐朽为神奇,演绎出新的令人惊叹的艺术效果。动画采用了拟人的创意手法,选取意想不到的云作为动画的主角,给角色以生命和艺术修饰。短片将普通的云设计成了充满喜怒哀乐、憨态可掬的人的形象,送子鹳也具有了人的灵性和感情,通过角色的夸张表现,使作品内容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皮克斯动画大师们用超凡的想象力给作品以新鲜的角色定位。 奇:突破常规的表现手法 短片中,动画角色的定位并没有落入俗套,没有按照常规去表现该事物。云朵的工作是像女娲一样捏出一个个小婴儿,送子鹳的工作是将这些婴儿送入千家万户,这种一反常规的表现手法,反而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当“阴云”制造的暴力宝宝让它的搭档送子鹳每次都伤痕累累时,已经筋疲力尽的送子鹳没有接过Gus捧着的鲨鱼宝宝,而是远远地飞走了,我们都以为送子鹳已经弃它而去,没想到它却弄来一副护具,并全副武装继续为“阴云”Gus 运送着它制造的宝宝,这种出奇不意的设计不仅给动画一个完美的结局,也带给我们更多感动和思考。

奥斯卡2010获奖影片名单(最全)

奥斯卡2010获奖影片名单(最全) 佳影片 Best Picture 凯瑟琳·比格罗 《拆弹部队》 (The Hurt Locker) 获奖感言: 这部电影超越了我们的梦想,制作之 初,并没有发行商希望接手我们的电 影,但我们今天依然站在这里,这种感 觉很不真实…… 最佳导演Director 凯瑟琳·比格罗 Kathryn Bigelow (《拆弹部队》) 获奖感言: 自己导演的诀窍就是收集整理剧组各 位优秀人才的所有成果,正是有他们的 帮助才获得了此奖项…… 最佳男主角Actor 杰夫·布里奇斯 Jeff Bridges (《疯狂的心》) 获奖感言: 感谢父母。同时也感谢该片的导演、制 片和发行商。感谢各位的努力,让这一 切成真。感谢该片的原创音乐和自己的 经济公司。最后要感谢我的妻子。没有 你们的帮助,我不会站在这里。感谢各 位…… 最佳女主角Actress 桑德拉·布洛克 Sandra Bullock (《弱点》) 获奖感言: 感谢学院。感谢我的家人和影片的导 演。感谢妈妈帮忙照顾我的孩子…… 最佳男配角Supporting Actor 克里斯托夫·瓦尔兹 Christoph Waltz (《无耻混蛋》) 获奖感言: 感谢导演昆汀·塔伦蒂诺和编剧。感谢 剧组帮我找到感觉和位置,这也是我能 站在这里的原因,感谢各位…… 最佳女配角Supporting Actress 莫妮克 Mo’Nique (《珍爱》) 获奖感言: 首先我要感谢学院,向世人证明这个奖 项是颁给实力派而不受政治因素印象。 感谢导演、感谢奥普拉,她用自己的事 迹感动了世界……

最佳原创剧本Original Screenplay 马克·鲍尔 《拆弹部队》 (The Hurt Locker) 获奖感言: 感谢剧组,感谢我的妻子的支持。同时 也感谢去世的父亲,是他给予了灵 感…… 最佳改编剧本Adapted Screenplay 格弗瑞·弗莱彻 《珍爱》 (Precious) 获奖感言: 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把这个奖项献给所 有正在实现自己梦想的男孩女孩。感谢 全体信任我的演职人员。感谢我两兄弟 的支持,我的榜样给予我力量。感谢我 的女儿,我的父亲花了很多时间教我很 多东西,抱歉我失态了,感谢所有人。 最佳动画长片Animated Feature Film 彼得·道克特 《飞屋环游记》 (Up) 获奖感言: 感谢剧组,感谢迪士尼,感谢家人的支 持…… 最佳记录片Documentary Feature 皮斯霍斯 《海豚湾》 (The Cove) 获奖感言: 感谢学院,这部影片主要希望在娱乐同 时给与人们启示。感谢该片资助人,他 给我们前进的力量。感谢制作人,他是 所有人中拥有伟大精神的少数之 一…… 最佳动画短片Animated Short Film 《商标电影》 (Logorama) 获奖感言: 晚上好,《商标电影》看起来不像,但 却是一部法国影片,我为口音道歉,我 是制片人,必须要感谢影片中出现的 3000名非官方的赞助商,我也一定向 他们保证,在影片的制作过程中商标没 有任何受到损害。 我要与拍摄影片的人分享这个奖,团队 的所有人,尤其是今晚在座的三位导 演,Fran?ois Alaux、Hervé de Crécy 和Ludovic Houplain,你们应该为他们 鼓掌。 谢谢他们,在这部影片上花了很长时 间。16分钟的影片大约花费了6年的 时间,所以我希望36年间把它拍成一

冷漠与温情_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_迷失之物_中的艺术真实

[摘要] 动画短片《迷失之物》客观而冷静地讲述了“迷失”的东西“回归”家 园的故事。影片中的“迷失之物”实际上象征着现代工业社会的人们在成长过 程中那颗趋于迷失的心灵,赋予短片以“心灵拯救”的人文内涵,使这一简短 的动画影片充满了“走出埃及”般的宗教意味。在视像表达与符号指向方面,《迷失之物》为人们营造出具有显著时代性的“真实”的视觉艺术样式,并为“迷失” 与“回归”的主题呈现塑造出充满温情的真实情境。 [关键词] 《迷失之物》 艺术真实 冷漠 现实性 虚拟 在历届奥斯卡获奖动画短片中, 部分影片以刻画人性之美丑见长, 如《平衡》(1989)、《老人与海》 (1999)、《回忆积木小屋》(2008), 获第83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的《迷失之物》(The Lost Thing, 2011)也不例外。这部来源于作者 少年时代生活体验的动画短片,其 中所呈现出来的“真”实——与“善” 和“美”共生的现实性主题,其实 就是以虚拟性的“艺术真实”向观 众讲述一个存在于每个人心灵深处 的情感历程故事。 图片来源:第83届奥斯卡最佳 动画短片《迷失之物》视频截图 一、以动画艺术来表现冷漠的 现实主题 《迷失之物》根据陈志勇(Shaun Tan)的同名绘本改编而来,讲述的 是“在很多个夏天以前”发生的故事: 还是个少年的主人公喜欢搜集瓶盖, 有一天在沙滩上发现了一个没人愿 意理睬的“东西”,一个表情悲伤 而迷茫的奇怪生命体。虽然这个“无 名物体”生性友善、好奇、胆小且又顽性十足,但是没有人“留意”它,更少有人愿意帮助它,就连主人公的父母也不能接纳它。在另外一个奇怪生物的指引下,主人公终于把“迷失之物”送到了属于它们自己的乌有之乡。很明显,这部动画短片反映出人在成长过程中,由于世事的繁复与忙碌,导致原本友善、童真的自然本性日益消褪,对周围的事物已不再有新奇感,人与人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亦趋于冷漠,甚至是隔阂。应该说,采用动画艺术来表现这样令人压抑的现实主题,的确是一件冒险的事情,因为动画向来以幽默与欢乐为自身的艺术特征,因此欲在动画影片中添加真实的伤痛环节,实属不易,更别说将影片的情感基调定位在忧郁、低沉和冷漠等这些“不太愉悦”的主题之上了。在这里,陈志勇等创作者们是想尝试一种带有悖论基调的风格:“虚拟”中的真情实感。他们要以批判的态度来反映现实生活中的冷漠,同时对人性的复杂性给予反省,并期待短片能够唤醒现代社会迷失已久的良知与温情。细软的沙滩上,有人躺着享受日光浴,有人在翻看报纸,有些人则扎堆聊天,当然也有人在四处拾掇垃圾,而正在兴致勃勃收集瓶盖的“我”发现了坐在沙滩上“无所事事”的“那个东西”——一个砖红色的大“玩具”。由短片中呈现的沙滩景象,我们便走进了一个现代工业社会的人性场域。与正“忙着别的事”的人们形成对比,处于一个隔膜的现实世界之中的迷失之物没有“迷失”自我,“我”的一句“HELLO”,便立即唤醒了它昏睡已久的心灵,让它重新恢复了往昔的活力,从庞大而怪异的身躯中迸发出的那个调皮劲儿,让人在顷刻间就喜欢上了这个“被人遗忘”的“东西”。没有比这个更让人怜爱的东西了。“这个东西”表面看起来是想远离人群,但实际上正观望着人群,虽然处在喧嚣而冷漠的社会里,但却在等待着温暖的阳光。“我”给了迷失之物无私而真诚的帮助。这种帮助,按照大机器工业社会的法则,其实是不应给予“流浪者”的,因为他们的迷失或许是竞争失败,或许是因为懒惰、不安分守己、老弱病残等因素造成的,但主人公还是伸出了援手。现在看来,迷失的不是这个“东西”自身,迷失的是人的友爱之情和怜悯之心,人与机械的结合成为现代工业社会的象征,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同情反倒成为一种可遇不可求的东西。这种互为本末的现实说明,人的孤 doi :10.3969/j.issn.1002-6916.2012.04.025 冷漠与温情 ——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迷失之物》中的艺术真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