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辽河油田超稠油蒸汽驱获得突破

辽河油田超稠油蒸汽驱获得突破

石油钻采工艺 2015年5月(第37卷)第3期102

块油藏,可以通过层系简化或采用不规则井网满足注聚合物驱的条件。

(2)对于整装复杂断块油藏进行注聚时,要对断块附近的地层参数进行调整。在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的时候既要进行全区块的历史拟合也要进行单井历史拟合才能提高整装区块油藏数值模拟分析的准确性。

(3)通过在本区块开展聚合物驱实验,发现在低黏度比下,随注入段塞增大,驱油效果呈现变好趋势;高黏度比下,段塞增大到一定程度后,驱油效果不变甚至变差。

(4)对聚合物驱油藏开发效果的预测,可在水驱数值模拟基础上进行,通过增加聚合物驱模型来实现。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和油藏工程方法相结合进行分析发现,聚合物驱将会在本区块油藏中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也进一步说明了在高含水复杂断块油藏开展聚合物驱的可行性,联想到整个东部油田类似油藏较多,该方法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合.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后采油技术现状及展望[J].

石油钻采工艺,2008,30(3):1-6.

[2] 陈馨,苏崇华,刘双琪. 综合利用动静态资料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J].石油钻采工艺,2007,29(6):45-47.[3] 王德民,程杰成,杨清彦.粘弹性聚合物溶液能够提高岩心的微观驱油效率[J].石油学报,2000,21(5):45-

51.

[4] 刘义坤,王福林,隋新光.高浓度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方法理论研究[J].石油钻采工艺,2008,30(6):67-

70.

[5] 梁亚宁,王正波,叶银珠.主力聚合物驱油藏不同储层见效差异研究[J].石油钻采工艺,2011,33(1):65-

68.

[6] 杨怀军,杨德华,潘红,等.污水配制活性碱/聚二元复合驱体系实验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

学版,2009,31(5):150-154.

[7] 闫云贵,邢立国,徐伟生,等.污水聚合物驱地面配注工艺技术[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8,27(9):38-39.[8] 宋爱莉,孙林,朱洪庆,等.SZ36-1油田缔合聚合物驱堵塞物形成机理分析[J].石油钻采工艺,2011,33(1):

83-87.

[9] 王正波,叶银珠,王继强.聚合物驱后剩余油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0,17(4):37-

42.

[10] 王启民,廖广志,牛金刚,等.聚合物驱油技术的实践与认识[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9,18(4):1-5.

(修改稿收到日期 2015-04-18)

〔编辑 李春燕〕

图3 港西二区不同方法预测年增油对比

辽河油田超稠油蒸汽驱获得突破

近日,辽河超稠油区块杜229块蒸汽驱先导试验区日产油220 t,采油速度3.5%,累计增油23.3万t,阶段采出程度60%,油汽、采注比、阶段采出程度等核心指标均超过国外同类试验性油田。

辽河超稠油黏度可达5万~30万mPa·s,远高于蒸汽驱开发要求的1万mPa·s,是蒸汽驱开发的“禁区”。而杜229块为薄互层状油层,单层厚度小,不适合采用SAGD(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此类油藏吞吐后期提高采收率技术,成为亟待科研人员攻关的课题。

2007年,杜229块开始7个井组的超稠油蒸汽驱提高采收率现场试验。多年来,科研人员探索了一套适合汽驱的动态管理制度:针对平面受效不均问题,采取吞吐引效方式,生产井受效程度达到100%;针对

纵向动用不均问题,采取注汽井分层注汽、生产井分步射孔措施,纵向动用程度由67%提高到88%;针对汽驱生产特点,坚持“以采为先、以产定注、以液牵汽”的动态调控原则,井组采注比由1.0提高到1.1。通过合理调控,井组油汽比由转驱初期的0.16提高到0.19,汽驱效果显著提高。这一技术,使采油速度仅为1.2%的杜229块,从濒临废弃到重焕青春。

目前,辽河超稠油蒸汽驱已进入工业化阶段,已转驱12井组,待转8井组将于今年年底完成转驱。“十三五”期间,辽河油田计划转驱35井组,增加可采储量370万t,提高采出程度25%。蒸汽驱已成为超稠油开发除SAGD技术外又一项有力的接替技术。

(供稿 春 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