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八版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八版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八版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八版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习题解答

(尹伯成主编:《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上海人民出版社)

习题一

2.答:要看具体情况。例如,研究人们的消费行为如何决定属于微观经济学的对象;研究人们的消费水平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则属于宏观经济学的对象。

3.D

4.B

5.B

6.C

7.B

8.B

9.答:经济理性主义是经济学中的一种假定:人们的经济行为或选择都是具有理性的,即人们总是在所有可能的选择中作出能最好地达到预期目的的选择。

在日常生活中,消费者追求最大效用、生产者追求最大利润符合此原则,也有非理性或反理性的行为。在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定中,自私或利己主义和完全理性是两个前提,自私自利者是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原则,在此原则下他很可能从不感情用事且处处斤斤计较。当然,现实生活中愚蠢的或守财奴式的自私自利者也可能是非理性的。损人利己可能导致他人的抱负或法律的制裁,而且这种报复或制裁所带来的不利可能大于损人所得到的利,所以,损人利己很可能是非理性的。

上述答案是实证性的,而不是规范性的。10.经济学中的均衡是“指经济体系中变动着的各种力量处于平衡因而变动的最后倾向等于零的那种状态。”([美]D·格林沃尔德主编:《现代经济学词典》)

习题二

2.⑴需求曲线向左移动;⑵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⑶需求曲线向右移动;⑷需求曲线位置不变。

3.以教材P47-49 的结论为已知条件,用几何方法可以证明:在同一坐标图上,

任意两条需求曲线(无论是否线性)相交的交点的弹性

都是不相等的。(如果两条需求曲线相切,则切点的弹性相等。)

4.以教材P47-49 的结论为已知条件,用几何方法可以证明:

①a、b、c 三点的需求价格弹性相等。

② e 点的需求价格弹性(绝对值)大于d 点;d 点的需求价格弹性(绝对值)

大于a 点。

5.答:农产品应当提价,高档消费品应当降价。因为农产品是生活必需品,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其销售总收入与价格同方向变动,因而提高价格销售总收益将增加;高档消费品是奢侈品,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其销售总收入与价格反方向变动,因而降低价格销售总收益将增加。

6.解:已知P=100-√Q,P=60,Q=900。

P=100-√Q Q=(100-P)2=10000-200P+P2

当P=60 时,Q=(100-60)2=1600

E1=dQ/dP×P/Q=(-200+2×60)×60/1600=-3

当Q=900 时,P=100-√900=70

E2=dQ/dP×P/Q=(-200+2×70)×70/900=-14/3=-4.7

7.解:

⑴E 甲乙= (10000-8000)/(10000+8000)

(65-55)/(65+55) =0.111 =1.34 0.083

⑵设甲公司每双皮鞋要降价到X 元。

E 甲= (10000-8000)/(10000+8000) =-2.0

(X-60)/(X+60)

0.111=-2.0(X-60)/(X+60) 0.111X+6.663=-2X+120 2.111X=113.4

X=53.69

8.解:已知X 与Y 的需求曲线均为线性,Q X=40-0.5P X,P X=8,|E X|/|E Y|=1/2。设X 需求函数的常数项为a,斜率为b;Y 需求函数的常数项为c,斜率为d。

|E X|=|dQ X/dP X|×P X/Q X=b×P X/Q X |E Y|=|dQ Y/dP Y|×P Y/Q Y=d×P Y/Q Y

∵在X 与Y 需求曲线的交点上:P Y=P X,Q Y=Q X。

∴|E X|/|E Y|=b/d=0.5/d=1/2 d=0.5×2=1

在X 与Y 需求曲线的交点上:P Y =P X=8 Q Y =Q X=40-0.5×8=36

则:Q Y =c-dP Y 36=c-8 c=44

∴Y 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Y =44-P Y

9.解:已知D=12-2P,人数10000;S =20P,人数1000。

⑴X 商品的市场需求函数为:D=10000×(12-2P)=120000-20000P

X 商品的市场供给函数为:S=1000×20P =20000P

⑵略

⑶当D=S 时,120000-20000P=20000P P=3

∴均衡价格为3。

将P=3 代入D=120000-20000P 或S=20000P,得D=S=60000

∴均衡产量为60000。

⑷收入变化后X 商品的市场需求函数为:

D = 10000×(12+2-2P) =140000-20000P

当D=S 时,140000-20000P=20000P P=3.5

∴均衡价格为3.5。

将P=3.5 代入D =140000-20000P 或S=20000P,得D=S=70000

∴均衡产量为70000。

⑸技术变化后X 商品的市场供给函数为:

S =1000×(40+20P) = 40000+20000P

当D=S 时,120000-20000P=40000+20000P P=2

∴均衡价格为2。

将P=2 代入D = 120000-20000P 或S = 40000+20000P,得D=S=80000

∴均衡产量为80000。

⑹征收销售税后X 商品的市场供给函数为:

S = 1000×20(P-2) =-40000+20000P

当D=S 时,120000-20000P=-40000+20000P P=4

∴均衡价格由3 上升到4。

将P=4 代入D = 120000-20000P 或S =-40000+20000P,得D=S=40000 ∴均衡产量由60000 减少到40000。政府征收的总税额为:

2×40000=80000(美元)因为需求曲线的斜率(绝对值)等于供给曲线的斜率,所以税收由消费者

和生产者平均负担(参见教材P44-45),即各负担40000 美元。

⑺给予补贴后 X 商品的市场供给函数为:

S=1000×20(P+1)=20000+20000P

当 D=S 时,120000-20000P=20000+20000P P=2.5

∴均衡价格由 3 下降到 2.5。

将 P=2.5 代入 D=120000-20000P 或 S =20000+20000P ,得 D=S=70000

∴均衡产量由 60000 增加到 70000。

因为商品 X 的价格下降了 0.5(3→2.5)美元,原销售的 60000 单位商品增加 了消费者剩余 30000 美元(=0.5×60000),增加销售的 10000 单位商品带来消费者 剩余约 2500 美元(≈0.5×10000×0.5),所以,消费者剩余增加了约 32500 美元。

[教材 P504 答案为约 5000 美元,可能是没有考虑原销售商品因降价而增 加的消费者剩余,而且增加销售的 10000 单位商品带来的消费者剩余为 0.5×10000。]

习题三

2.答:不违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因为汽车作为一种商品 4 个轮子是其必要的 组成部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表现为第 2 辆车的边际效用小于第 1 辆车。

3.答:Mux/Px ﹥Muy/Py 表示单位货币用于购买最后一单位 X 商品所带来的边 际效用大于用于购买最后一单位 Y 商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所以,在消费者预 算支出不变的前提下,减少 Y 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 X 商品的购买量可以使总效 用增加。

4.答:Y 商品的购买量将增加。

5.所给条件不充分。煤气和电并不是直接给消费者带来效用,关键在于产生同 等的热量用煤气还是用电划算,而煤气涨价后可能用煤气仍然比用电划算。

6.解:U=4√X 1+Y 1=4√9+8=20 Y 2=U -4√X 2=20-4√4=12

7.解:已知 U = XY 4

MUx=?U/?X= Y 4

消费者均衡条件:

MUx/MUy=Px/Py

MUy=?U/?Y=4XY 3 MUx/MUy=Y/4X=Px/Py Py×Y=Px×4X 消费者

收入 M=Py×Y+Px×X=Px×4X+Px×X=Px×5X

Px×X=1/5M

Py×Y=Px×4X=4(Px×X)=4/5M

∴该消费者应当将收入的 4/5 用于购买 Y 商品,1/5 用于购买 X 商品。

8.解:已知 U =X 0.4 ·Y 0.6 =9,Px=2,Py=3

⑴MUx =?U /?X= 0.4X -0.6Y 0.6 消费者均衡条件:

MUx/MUy=Px/Py MUy =?U /?Y=0.6X 0.4 Y -0.4

0.4X -0.6 Y 0.6 / 0.6X 0.4 Y -0.4 =2/3 0.4Y/0.6X =2/3 Y/X=1 Y=X

X 0.4 · Y 0.6 =9 X 0.4 ·

X 0.6 =9 ∴X=9 Y=9

⑵M=Px · X+Py ·Y=2×9+3×9=45[美元]

9.解:已知 U =X 1/3 ·Y

1/3

MUx=?U/?X=1/3X

-2/3 消费者均衡条件:

MUx/MUy=Px/Py Y 1/3 MU y=?U /?Y=1/3X 1/3 Y -2/3 1/3X -2/3 Y 1/3 / 1/3X 1/3 Y -2/3 =Px/Py

Y/X=Px/Py Y=Px/Py·X X=Py/Px·Y

将 Y= Px/Py ·X 代入 Px · X+Py ·Y=M :

Px · X+Py ·Px/Py ·X =M

∴X=M/2Px (对 X 的需求函数)

将 X= Py/Px ·Y 代入 Px · X+Py ·Y=M :

Px ·Py/Px ·Y+ Py ·Y =M

∴Y=M/2Py (对 Y 的需求函数)

10.答:实行配给制的商品一定是比较短缺的商品,即配给量不能满足人们的 正常需要,所以,消费者所购买的最后一单位这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其价格之比 一定大于其他商品的边际效用与其价格之比,由于无法增加这种商品的购买量, 消费者也就不可能实现以有限的货币收入获得最大效用。

11.解:

将 2000 元存在银行里一年后财产的期望值:

W1=(2000+2000×5%)×1=2100

将 2000 元购买股票一年后财产的期望值:

W2=(2000+1000)×25%+(2000-200)×75%=2100

因为两种选择的期望值相等,而购买股票有风险,将钱存在银行里无风险。 所以,如果该消费者是风险规避者就不会购买股票;如果是风险爱好者就会购买 股票;如果是风险中立者则对是否购买股票无所谓。

习题四

1.答:规模报酬变动的三种情况与可变比例生产函数的报酬变动的三种情况 的根本区别在于:后者属于短期分析,假定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变,仅变动 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因而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是变动的;前者属于长期分析, 假定所有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都按相同的比例变动,因而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是不 变的。

“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不可能也面临要素报酬递减的现象”这个命题是错误 的。因为,规模报酬递增说的是所有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都按相同的比例增加,产 量增加的比例大于要素增加比例。而如果其他要素的投入量不变,仅增加一种要 素的投入量,那么,任何厂商都会面临要素报酬递减。

3.答:固定比例生产函数是指各种生产要素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它们之间 的投入组合比例是固定不变的,即只能按固定的比例变动;规模报酬不变是指如 果各种生产要素都按相同比例变动,产出的数量变化比例将等于投入的数量变动 比例,而这些生产要素的投入组合比例不一定是不可变动的。

4.①错误;②正确;③错误;④错误;⑤错误。

5.解:已知 Q=10X 1X 2 -2X 12 -8X 22

APx 1=Q/X 1=10X 2-2X 1-8X 22/ X 1 APx 2=Q/X 2=10X 1-2X 12/X 2-8X 2

MPx 1=?Q /?X 1=10X 2-4X 1 MPx 2=?Q /?X 2=10X 1-16X 2

6.证明:设 Y 为产出,X 为投入;Py 和 Px 分别为产出和投入的价格。

有利润:Py·Y -Px·X ﹥0 Py·Y ﹥Px·X

Y/X﹥Px/Py AP﹥Px/Py

在生产要素投入的区域?有:MP﹥AP

故:MP﹥AP﹥Px/Py MP﹥Px/Py

最大利润化的条件为:MR=MC 即:

Py·MP=Px MP=Px/Py

∴在生产要素投入的区域?不存在利润最大的点(MR=MC)。

7.解:已知Q=L3/8K5/8 ; P L=3, P K=5

⑴MP L=?Q/?L=3/8L-5/8 K 5/8MP K=?Q/?K =5/8L3/8 K -3/8

MP L/ MP K=3/8L -5/8 K 5/8/5/8L 3/8K-3/=8 3K/5L

最小成本组合条件为:MP L/ MP K=P L/P K

3K/5L=3/5 K/L=1 L=K

∴当Q=10 时,10= L3/8 L5/8L=10 K=10

TC= P L·L + P K·K=3×10+5×10=80

⑵TC=160 L=K

TC= P L·L + P K·K= P L·L + P K·L=3×L+5×L=160

L=20 K=20

Q=20 3/8×20 5/8 =20

αβ

8.解:已知Q=AX1 X2 P X1=R1 P X2=R2

α-1αβ-1

MP X1=?Q/?X1=αAX1 X2β

MP X2=?Q/?X2=βA X1 X2

MP X1/MP X2=αX2/βX1

MP X1/MP X2=P X1/P X2

αX2/βX1=R1/R2 αR2X2 =βR1X1

∴扩展线的函数式为:αR2X2-βR1X1=0

9.解:已知Q=L2/3K1/3

⑴证明:如果L 和K 均增加λ倍,则Q 也将增加λ倍。

(λL) 2/3(λK) 1/3= λ2/3+1/3 L2/3 K 1/3=λQ

∴该生产函数的规模报酬不变。

⑵证明:Q 对K 和L 的二阶偏导数小于0。

?2Q/?L2=-1/3×2/3L -4/3K 1/3

?Q/?L=2/3L-1/3 K 1/3

∵L﹥0, K﹥0

∴?2Q/?L2﹤0

同样的方法可以证明?2Q/?K2﹤0。生产函数(即总产量函数)的一阶偏导数为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函数,边际

产量函数的一阶偏导(即总产量函数的二阶偏导数)小于0,表示随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将递减,即边际报酬递减。所以,该生产函数受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支配。

10.解:已知Q=2L0.6K0.2

⑴用第9 题⑴的方法可证明:如果L 和K 均增加λ倍,Q 也将增加λ0.8 倍。所以,该生产函数为齐次函数,次数为0.8。

⑵用第9 题⑴的方法可证明:产量Q 增加的倍数(0λ.8倍)小于生产要素L 和K 投入量增加的倍数(λ倍)。所以,该生产函数规模报酬递减。

⑶MP L=?Q/? L=1.2L-0.4 K 0.2MP K=?Q/?K =0.4L 0.6K -0.8

MP L×L=1.2L0.6K 0.2 =0.6Q MP K ×K=0.4L 0.6K 0=.20.2Q

Q-(MP L×L+ MP K ×K)=Q-(0.6Q + 0.2Q)=0.2Q

习题五

1.D

2.D

3.C

4.B

5.B

6.C

7.答:要素报酬递减规律是指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所带来的产量的增量即边际产量最终是递减的。每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所带来的产量的增量即边际产量递减,则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需的可变要素投入量递增,假定要素的价格不变,可变要素投入量递增就表现为短期边际成本递增。所以,短期边际成本曲线的形状与边际产量曲线的形状正好相反(上下对称),为先下降后上升。如果投入的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开始是上升然后下降,则短期边际成本曲

线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都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如果边际产量一开始就下降,短期边际成本曲线和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一开

始就上升。因为平均固定成本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一开始就下降,而短期平均成本等于平均可变成本加上平均固定成本,所以,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仍有可能先下降后上升。

8.答: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为U 型是因为可变投入的边际产量[或边际报酬]先递增后递减;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为U 型是因为规模报酬先递增后递减。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表示最佳规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表示可变投入的最佳产出率。二者相切的切点则表示厂商在最佳的规模下进行生产可变投入的产出率为最佳规模产量与可变投入量之比时为最佳产出率。所以,如果最佳规模是唯一的(即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是唯一的,如U 型长期成本曲线),这一切点就是唯一的。如果最佳规模不是唯一的(如锅底型长期成本曲线),则切点就不是唯一的(即每一最佳规模都有一个相应的切点)。9.答:因为AC=A VC+AFC,即AC-A VC=AFC,而AFC 随产量的增加越来越小,所以,AC 与A VC 越来越接近。

10.解:设TP 为该产品无盈亏的总产量,有:

10TP=TC=FC+VC=5000+5TP TP=1000

11解:已知Q=10KL/(K+L), P L=1, P K=4, K=4。

⑴Q=10KL/(K+L) =40L/(4+L) (4+L)Q=40L L=4Q/(40-Q)

TC=P L×L+P K×K=4Q/(40-Q)+16 AC=TC/Q=4/(40-

Q)+16/Q

A VC=P L×L/Q=4/(40-Q) MC=dTC/dQ=160-4Q+4Q/(40

-Q)2= 160/(40-Q)2

⑵ 先证当短期平均成本最小时,短期平均成本必等于边际成本。

AC=TC/Q

当平均成本最小时,有dAC/dQ=0

即:dAC/dQ=(dTC/dQ×Q-TC)/Q2= dTC/dQ/Q-TC/Q2

=MC/Q-AC/Q=0 (Q≠0)

∴MC-AC=0 MC=AC

当dAC/dQ=4/(40-Q)2-16/Q2=0 时:

1/(40-Q) 2=4/Q21/(40-Q) =2/Q Q=2(40-Q) Q=80/3

将Q=80/3 代入AC 和MC:

AC= 4/(40-80/3)+16/80/3=0.3+0.6=0.9

MC=160/(40-80/3)2= 0.9

解:求MC= dTC/dQ 的不定积分(任意常数在本题中为固定成本FC):∫(3Q2-8Q+100)dQ=Q3-4Q2+100Q+FC

TC=Q3-4Q2+100Q+FC

将Q=5, TC=595 代入,解出FC:

595=(5)3-4×(5)2+100×5+FC FC=70

TC=Q3-4Q2+100Q+70(总成本函数)AC=TC/Q=(Q3-

4Q2+100Q+70)/Q=Q2-4Q+100+70/Q(平均成本函数)VC=TC-FC=Q3-4Q2+100Q+70-70=Q3-4Q2+100Q(可变成本函数)

A VC= VC/Q= (Q3-4Q2+100Q)/Q=Q2-4Q+100(平均可变成本函数)

14.已知:Q=1.2A0.5 B 0.,5P A=1, P B=9

MP B = ?Q/?B=0.6A 0.5B -0.5

解:MP A = ?Q/?A=0.6A -0.5B 0.5

生产者均衡条件:

MP A/MP B=P A/P B

B/A=1/9 A=9B

Q=1.2A0.5 B 0.5 =1.2(9B)0.5 B 0.5 =3.6B

LTC=P A×A+P B×B=1×9B+9×B=18B=5Q

LAC=LTC/Q=5

LMC=dL TC/dQ=5

习题六

2.答:如果MR﹥MC,增加产量所增加的收益大于所增加的成本,即增加产量可使总利润增加;如果MR﹤MC,减少产量所减少的收益小于所减少的成本,即减少产量可使总利润增加。所以,当MR≠MC 时,利润不可能达到最大(或亏损不可能达到最小),只有当MR=MC,利润才可能达到最大(或亏损才可能达到最小)。[数学证明见教材P135]

第二问参见第3 题答案。

3.答: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商品的价格不随单个厂商产量的变动而变动,即厂商每增加一单位产量都是按相同的价格出售,因而厂商的需求曲线为一条水平线,其P=AG=MR。所以,利润最大化条件MC=MR 可以表示为MC=P。

4.答:因为当商品的价格等于或低于平均可变成本A VC 最低点(停止营业点)时,厂商将停止生产(即没有供给),因而厂商的供给曲线只是其位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最低点以上的那一段边际成本曲线,而不包括边际成本曲线向下倾斜的那一部分。所以,市场供给曲线也表现为一开始就上倾斜。

5.答:在短期,如果价格[=AR]低于AC 但高于A VC,厂商继续经营除可以补偿全部可变成本VC 外,还可以补偿部分固定成本FC,而停止经营则将全部固定成本,所以,只要价格[=AR]高于A VC,厂商就会继续经营。

当AR 等于或低于A VC 时,厂商应当关门即停止营业。厂商在长期不能亏本经营。

6.答: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有P=AR=AC=MR=RC,即厂商既无赢利(指纯利润)也无亏损。由于市场对该商品的需求具有完全价格弹性,即只要价格有所提高需求量就为0。因此,只要成本(不管是固定成本还是可变成本)有所提高,如果厂商按市场价格继续经营就必然会亏损;如果提高价格经营则一件商品卖不出去,还是亏损;如果停止营业则在短期内仍然会亏损全部固定成本。所以,厂商不会因为劳动的价格提高而获得纯利润。

7.答:厂商的产量由MR=MC 决定。在完全竞争条件下,P=AR=MR,而MC=TC2 -TC1。所以,当价格P 分别为13、14、15、16、17 时,产量依次为3、4、5、6、7。

8.已知:STC=0.1Q3-2Q2+15Q+10 (FC=10)

解:SMC=dSTC/dQ=0.3Q2-4Q+15

A VC= (STC-FC)/Q=(0.1Q3-2Q2+15Q)/Q=0.1Q2-2Q+15

求A VC 的最小值,令dA VC/dQ=0

dA VC/dQ=0.2Q-2=0 Q=10

A VC=0.1Q2-2Q+15=0.1×102-2×10+15=5

∵在A VC 的最低点(停止营业点)SMC=A VC=5

∴当价格P﹤5 时厂商不会有供给。在完全竞争条件

下有P=MR,P=MR=MC:P=0.3Q2-4Q+15

10/3×(0.3Q2-4Q+15)= 10/3×P Q2

-40/3·Q+50=10/3·P Q2-40/3·Q+400/9+50/9=10/3·P

(Q-20/3)2 =10/3·P-50/9 Q-20/3= 10/3·P-50/9

Q= 30/9·P-50/9 +20/3=( 30·P-50 +20)/3

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为位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最低点以上的那一段边际成本曲线,所以:

Qs= ( 30·P-50 +20)/3 (P≧5)

Qs= 0 (P﹤5)

9.已知:L TC=Q3-60Q2+1500Q,P=975,市场需求函数为P=9600-2Q

⑴解:LMC=dL TC/dQ=3Q2-120Q+1500

完全竞争条件下价格不变:P=MR,利润最大化条件为P=MR=MC:

975=3Q2-120Q+1500 Q2-40Q+175=0

(Q-35)(Q-5)=0 Q1=35, Q2=5Tπ=TR-TC=975×Q-(Q3

-60Q2+1500Q)=-Q3+60Q2-625Q dTπ/dQ=-3Q2+120Q-

625

d2Tπ/dQ2=-6Q+120

∵当Q﹤20 时,d2Tπ/dQ2=-6Q+120﹥0,Tπ有极小值

当Q﹥20 时,d2Tπ/dQ2=-6Q+120﹤0,Tπ有极大值

∴Q1=35 为利润最大时的产量,故取Q=35

LAC=(Q3-60Q2+1500Q)/Q=21875/35=625

Tπ=TR-TC=34125-21875=12250

⑵解: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有:P=AR=LAC=MR=LMC

LAC=LMC (Q3-60Q2+1500Q)/Q= 3Q2-120Q+1500

Q2-60Q=3Q2-120Q Q2-30Q=0

Q1=30, Q2=0

∵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虽然没有经济利润,但有正常利润,即产量大于零有正常利润,产量等于零(不经营)则没有正常利润。

∴取Q1=30,即Q=30 P=AR=LAC=Q2-

60Q+1500=302-60×30+1500=600

⑶略

⑷当价格P=600 时,市场需求量为:600=9600-2Q Q=4500

厂商数=4500/30=150[家]

10.⑴①Dt=40-10Pt,St=5Pt-1-5,P0=5;

∵|Es|=5﹤|Ed|=10 ∴收敛

∵收敛∴Dt= St 可用40-10P E, =5P E-5 表示,得:

P E=3,Q E=Dt= St=10

②Dt=30-5Pt,St=5Pt-1-10,P0=3;

∵|Es|=5 = |Ed|=5 ∴封闭

③Dt=70-4Pt,St=8Pt-1-2,P0=6.5;

∵|Es|=8﹥|Ed|=4 ∴发散

⑵①Dt=40-10Pt,St=5Pt-1-5,P0=5;

P0=5→S1=20→P1=2→S2=5→P2=3.5→S3=12.5→P3=2.75→S4=8.75→P4=3.125

②Dt=30-5Pt,St=5Pt-1-10,P0=3;

P0=3→S1=5→P1=5→S2=15→P2=3→S3=5→P3=5→S4=15→P4=3

③Dt=70-4Pt,St=8Pt-1-2,P0=6.5;

P0=6.5→S1=50→P1=5→S2=38→P2=8→S3=62→P3=2→S4=14→P4=14

习题七

2.答:因为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增加产量必须降低价格,当需求价格弹性不足时增加产量(降低价格)总收益将减少,即边际收益为负数。利润最大化条件是MR=MC,边际成本不可能为负数,所以,利润最大化点只可能在需求价格弹性充足之处。

3.答: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与价格之间的关系为:

TR=P×Q 其中,P=f(Q)

MR=dTR/dQ=P+Q×dP/dQ P-MR=-Q×dP/dQ

∵dP/dQ﹤0 ∴P-MR=Q×|dP/dQ| 设需求函数的一阶导数的绝对值

|dQ/dP|为h,则:P-MR=Q×1/h=Q/h所以,如果垄断厂商所生产的商品

的需求函数为线性函数,即其一阶导数

为常数,那么边际收益与价格之间的差额将随着产量Q 的增大而增大。但是,如果需求函数为非线性的,其一阶导数的绝对值也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则边际收益与价格之间的差额就不一定随着产量Q 的增大而增大。 4.答:因为厂商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价格升高需求量将下降。

5.提示:实行价格歧视的条件是:①垄断;②销售或服务对象对其产品具有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

6.解:已知P=10-3Q , TC=Q2+2Q。此类题可用两种方法解:

⑴TR=P×Q=(10-3Q)Q=10Q-3Q2MR=10-6Q

TC=Q2+2Q MC=2Q+2

MR=MC:10-6Q=2Q+2

Q=1 P=10-3Q =7

Tπ=TR-TC=10Q-3Q2-(Q2+2Q)=4

⑵TR=P×Q=(10-3Q)Q=10Q-3Q2Tπ=TR-TC=10Q-

3Q2-(Q2+2Q)=8Q-4Q2

令总利润函数的一阶导数等于0,即:dTπ/dQ=8-8Q=0 Q=1

∵总利润函数的二阶导数小于0,即:d2Tπ/dQ2=-8﹤0

∴Q=1 为最大利润产量

P=10-3Q =7Tπ=TR-

TC=8Q-4Q2=4

[注:当总收益或总成本函数最高次方大于2 时,最好用第二种方法,否则难以确定两个或两个以上解中哪一个是最大利润解,如练习六的第9 题。]

7.解:已知P=100-3Q+4√A,TC=4Q2+10Q+A。

TR=P×Q=(100-3Q+4√A)Q=(100+4√A)Q-3Q2

MR=100+4√A-6Q

TC=4Q2+10Q+A

MC=8Q+10

MR=MC 100+4√A-6Q=8Q+10 4√A=14Q-90

A=(14Q-90)2/16=12.25Q2-157.5Q+506.25

代入TR 和TC:

TR= (100+4√A)Q-3Q2=11Q2+10Q

TC=4Q2+10Q+A=16.25Q2-147.5Q+506.25

MR=22Q+10 MC=32.5Q-147.5

MR=MC 22Q+10=32.5Q-147.5 10.5Q=157.5

Q=15

代入4√A=14Q-90 得: A=900

代入P=100-3Q+4√A 得: P=175

8.解:已知TC=6Q+0.05Q2,Q=360-20P。

⑴Q=360-20P P=18-0.05Q

TR=P×Q=(18-0.05Q)Q=18Q-0.05Q2

MR=dTR/dQ=18-0.1Q

MC=dTC/Dq=6+0.1Q

MR=MC 18-0.1Q=6+0.1Q Q=60

P= 18-0.05×60=15

Tπ=TR-TC=P×Q-(6Q+0.05Q2)=15×60-(6×60+0.05×602)=360

⑵∵完全竞争条件下有:P=AR=MR

∴MR=MC 可以表述为:P=MC,即:18-0.05Q=6+0.1Q

Q=80 P=18-0.05×80=14

Tπ=TR-TC=P×Q-(6Q+0.05Q2)=14×80-(6×80+0.05×802)=320

[严格地说,完全竞争条件下价格不随销售量的变化而变化,即价格不是销售量的函数,此问应改为政府规定该垄断企业产品的一个具体的最高限价。]

⑶AR=P=18-0.05Q AC=TC/Q=(6Q+0.05Q2)/Q=6+0.05Q

只能获得正常利润:AR=AC (或TR=TC)

18-0.05Q=6+0.05Q Q=120 P=18-0.05Q=18-0.05×120=12

9.解:已知TC=Q2+10Q,Q1=32-0.4P1,Q2=18-0.1P2。

⑴Q1=32-0.4P1 P1=80-2.5Q1 Q2=18-0.1P2 P2=180-10Q2

TR1=P1×Q1=(80-2.5Q1)Q1=80Q1-2.5Q12TR2=P2×Q2=(180-

10Q2)Q2=180Q2-10Q22MR1=dTR1/dQ1=80-5Q1,MR2=dTR2/dQ2=180

-20Q2

TC=Q2+10Q 其中:Q=Q1+Q2

MC=dTC/dQ=2Q+10=2(Q1+Q2)+10=2Q1+2Q2+10

市场分割的均衡条件:MC=MR1=MR2

2Q1+2Q2+10=80-5Q1 2Q1+2Q2+10=180-20Q2

7Q1+2Q2-70=0 2Q1+22Q2-170=0Q1=8,

Q2=7;P1=80-2.5×8=60,P2=180-10×7=110

TR1=P1×Q1=60×8=480,TR2=P2×Q2=110×7=770

TC=Q2+10Q=(8+7)2+10(8+7)=375Tπ=(TR1+TR2)-

TC=480+770-375=875

|E1|=dQ1/dP1×P1/Q1=-0.4×60/8=3|E2|=dQ2/dP2×P2/Q2=-0.1×110/7=1.53

市场1 需求价格弹性较大[|E1|=3],价格较低[P1=60] ;

市场2 需求价格弹性较小[|E2|=1.57],价格较高[P2=110]。

⑵Q=Q1+Q2=(32-0.4P)+(18-0.1P)=50-0.5P P=100-2Q

TR=P×Q=(100-2Q)Q=100Q-2Q2

MR=dTR/dQ=100-4Q MC=dTC/dQ=2Q+10

MR=MC 100-4Q=2Q+10

Q=15 P=100-2×15=70Tπ=TR-TC=P×Q-

(Q2+10Q)=70×15-(152+10×15)=675

分析:市场分割的利润[Tπ=875]大于没有市场分割的利润[Tπ=675];二者产量相等[Q=Q1+Q2=15],前者利润高的原因在于对不同需求价格弹性的子市场实行了不同的价格。

10.解:已知TC=1/3Q3-30Q2+1000Q,P1=1100-13Q1,Q=Q1+Q2=48,E2=-3

TC=1/3×483-30×482+1000×48=15744MC=Q2-60Q+1000=482-

60×48+1000=424TR1=(1100-13Q1)Q1=1100Q1-13Q12)

MR1=1100-26Q1

MC= MR1 424=1100-26Q1 26Q1=1100-424

Q1=26 Q2=Q-Q1=48-26=22

P1=1100-13×26=762

MC=MR1=MR2 可以表示为:MC=P1(1+1/E1)=P2(1+1/E2)

[边际收益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关系见教材P161-162,167]

∴424=P2(1-1/3) P2=636

TR1=P1×Q1=762×26=19812 TR2=P2×Q2=636×22=13992

Tπ=TR1+TR2-TC=19812+13992-15744=18060

习题八

2. ⑴因为对于需求价格弹性较大的商品采用降低价格的竞争手段将导致需求量(销售量)较大幅度下降,销售总收益减少。所以,厂商一般采取非价格竞争的手段。

⑵因为卡特尔分配产量定额的原则是使各个厂商的边际成本相等,并且与卡特尔均衡产量水平的边际成本相等。(见教材P186)按此原则分配产量将使总成本达到最低。所以,成本最低时三家厂商的产量分配为:

A—4(MC=80-50=30);B—3(MC=80-50=30);C—4(MC=77-47=30)。

⑶不对。因为在拐点处价格水平一定而边际成本有较大的变动范围,即边际成本不是唯一的。(见教材P184)

⑷是。各小厂商都以支配型厂商所确定的价格作为它们的需求曲线,即都按相同的价格出售产品。(见教材P188)

⑸因为卡特尔分配产量定额的原则是使各个厂商的边际成本相等,并且与卡特尔均衡产量水平的边际成本相等,而不是产量相等。

3. ⑴解:已知P=9400-4Q,TC=4000+3000Q。

TR=P×Q=(9400-4Q)Q=9400Q-4Q2MR=dTR/dQ=9400

-8Q

MC=dTC/dQ=3000

MR=MC 9400-8Q=3000

Q=800 代入P=9400-4Q:

P=6200

Tπ= TR-TC=(9400Q-4Q2)-(4000+3000Q)=2556000

⑵解:已知LTC=0.0025Q3-0.5Q2+384Q,P=A-0.1Q。

TR=P×Q=( A-0.1Q)Q= AQ-0.1Q2

MR=dTR/dQ= A-0.2Q

MC=dTC/dQ=0.0075Q2-Q+384

MR=MC A-0.2Q=0.0075Q2-Q+384 0.0075Q2-0.8Q+384-A=0

P =AR=AC A-0.1Q=(0.0025Q3-0.5Q2+384Q)/Q=0.0025Q2-0.5Q+384

0.0025Q2-0.4Q+384-A=0

∴0.0075Q2-0.8Q+384-A=0.0025Q2-0.4Q+384-A

0.005Q2-0.4Q=0 0.005Q-0.4=0 Q=80

将Q=80 代入A-0.2Q=0.0075Q2-Q+384,得:A=368

将Q=80 和A=368 代入P=A-0.1Q,得:P=360

⑶解:已知TC1=0.1Q12+20Q1+100000,TC2=0.4Q22+32Q2+20000,

Q=4000-10P,P=400-0.1(Q1+Q2)。

①Tπ1=TR1-TC1=[400-0.1(Q1+Q2)]Q1-(0.1Q12+20Q1+100000)

=400Q1-0.1Q12-0.1Q1Q2-0.1Q12-20Q1-100000

=380Q1-0.2Q12-0.1Q1Q2-100000

令?Tπ1/?Q1=0 380-0.4Q1-0.1Q2=0

Q1=950-0.25Q2(厂商1 的反应函数)

Tπ2=TR2-TC2=[400-0.1(Q1+Q2)]Q2-(0.4Q22+32Q2+20000)

=400Q2-0.1Q22-0.1Q1Q2-0.4Q22-32Q2-20000

=368Q2-0.5Q22-0.1Q1Q2-20000

令?Tπ2/?Q2=0 368-Q2-0.1Q1=0

Q2=368-0.1Q1(厂商2 的反应函数)

②将Q2=368-0.1Q1 代入Q1=950-0.25Q2,得:Q1=950-0.25(368

-0.1Q1)=950-92+0.025Q1=858+0.025Q1 Q1=880

将Q1=880 代入Q2=368-0.1Q1,得:Q2=280

将Q1=880 和Q2=280 代入P=400-0.1(Q1+Q2),得:P=284

③将Q1=880 和Q2=280 代入Tπ1 和Tπ2,得:

Tπ1=TR1-TC1=380Q1-0.2Q12-0.1Q1Q2-100000=54880

Tπ2=TR2-TC2=368Q2-0.5Q22-0.1Q1Q2-20000=19200

⑷已知:P=25-0.25Q(0≦Q≦20),P=35-0.75Q(Q﹥20),TC=200+5Q+0.25Q2

①属于寡头垄断市场价格刚性的寡头垄断模型(即斯威齐模型)。

②TR1=(25-0.25Q)Q=25Q-0.25Q2TR2=(35-

0.75Q)Q=35Q-0.75Q2MR1=25-0.5Q

MR2=35-1.5Q MR1-

MR2=(25-0.5Q)-(35-1.5Q) =Q-10

MC1=5+0.5Q

MR1=MC1 25-0.5Q=5+0.5Q Q1=20

∴该公司最优产量为拐点处的产量,即Q=20。

将Q=20 代入P=25-0.25Q,得:P=20。

MR2=MC1 35-1.5Q=5+0.5Q Q2=15=Q1-5

Q2=15=Q1-5 说明MC2 相当于MC1 在Q-5 时的水平,即:

MC2=5+0.5(Q-5)=0.5Q-2.5 TC2=∫(0.5Q-2.5)dQ=0.25Q2-

2.5Q+C

∵在短期固定成本不变∴任意常数C=200,即:

TC2=0.25Q2-2.5Q+200

在拐点处总收益取TR1,总成本取TC2。

TR1=P×Q=20×20=400 Tπ=TR1-TC2=400-(0.25Q2-

2.5Q+200)=400-350=50

③TC=200+8Q+0.25Q2

MC1=8+0.5Q

MR1=MC1 25-0.5Q=8+0.5Q Q1=17

Q1=17﹤20 表明产量小于拐点处的产量,因而边际成本[MC]是唯一的。

将Q=17 代入P=25-0.25Q,得:P=20.75。

TR=P×Q=20.75×17=352.75Tπ=TR-TC=352.75-

(200+8Q+0.25Q2)=352.75-408.25=-55.5

⑸解:已知P=300-Q,Qr=49P,MC b=2.96Q b。

P=300-(Q b+ Qr)= 300-(Q b+ 49P) P=6-

0.02Q b

TR b= P×Q b= (6-0.02Q b) Q b = 6Q b-0.02Q b2

MR b= 6-0.04Q b

MR b= MC b 6-0.04Q b=2.96Q b Q b=2

将Q b=2 代入P=6-0.02Q b,得:

P=5.96 Qr=49P=49×5.96=292.04 Q=Q b+ Qr=294.04

⑹略。

习题九

2. 答:⑴因为在要素市场上对于厂商来说,边际成本[MC]就是再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所增加的成本即边际要素成本[MFC],所增加的收益就是再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所增加的收益即边际收益产品[MRP] ,所以,MC=MR 可以表述为MFC=MRP。

⑵能。因为VMP=MPP×P,MRP=MPP×MR,在产品市场完全竞争条件下MR=P,因而VMP = MRP,所以,MC=P 可以表述为MFC=VMP。 3.答:边际收益产品[MRP]是指增加一单位要素的投入量所增加的收益。

边际收益[MR]是指增加一单位产品的产量所增加的收益。

4.答:完全竞争要素市场条件下,要素的价格等于边际要素成本;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下,要素的价格低于边际要素成本。

完全竞争要素市场均衡下,由于要素的均衡价格等于边际要素成本而保持不变,随着要素需求的增加在要素价格不变的前提下要素的供给量可不断增加。在要素垄断市场均衡下,由于要素的均衡价格低于边际要素成本而递增,当要素需求增加时,只有支付更高的价格要素的供给量才能增加。所以,前者比后者的效率高。5.答:因为当工资高到一定程度时,收入效应将大于替代效应,所以,随着工资的提高人们愿意工作的时间反而减少。

6.答:见教材P212-213。

7.答:“劣等地上永远不会有级差地租”这句话是对的。“某块地现在是劣等地,因此它永远不会有级差地租”这句话是错的,因为劣等地是相对而言的,现在的劣等地以后有可能成为非劣等地。8.答:会计利润=总收益-会计成本;经济利润=会计利润-隐含成本。

9. ⑴正确。⑵正确。⑶正确。⑷错误。⑸正确。⑹正确。

10.解:已知Q=-0.01L3+L2+36L,Pq=0.10,W0=4.80

⑴MPP=-0.03L2+2L+36

完全竞争产品市场有:MR=Pq

∴MRP=VMP=MPP×Pq MRP=MPP×Pq=(-

0.03L2+2L+36)×0.10=-0.003L2+0.2L+3.6

完全竞争要素市场有:

MFC=AFC=W0=4.80

MRP=MFC -0.003L2+0.2L+3.6=4.80 0.003L2-0.2L+1.2=0

3L2-200L+1200=0 (L-60)(3L-20)=0

L1=60 L2=20/3(此解不符合题意) 取L=60

⑵FC=50 L=60

TR=Q×Pq=(-0.01L3+L2+36L)×0.10=-0.001L3+0.1L2+3.6L

TC=FV+VC=50+4.80L Tπ=TR-TC=(-

0.001L3+0.1L2+3.6L)-(50+4.80L)=22

11.解:已知土地面积250,FC=12000+250×R[地租],VC=3000+W[工资]×L,Q=-L3+20L2+72L,Pq=75,L=12,Tπ=3200,C 机会=5000

⑴TR=Q×Pq=(-L3+20L2+72L)×75=(-123+20×122+72×12)×75=151200

∵劳动市场和产品市场均为完全竞争

∴MRP=MFC=W=(-3L2+40L+72)×75=9000 W=9000

⑵TC=FC+ VC=12000+250×R+3000+W×L

=12000+250×R+3000+9000×12

=123000+250×R=TR-Tπ=151200-3200=148000

123000+250×R=148000 250×R=25000 R=100注意:教材答案为R=80,是因为将C 机会=5000 计算在总成本之内,即:

(123000+5000)+250×R=148000 250×R=20000 R=80 我认为机会成本不应计算在总成本之内,本题所说该农场主“经营农场的机会成本为5000 美元”的意义仅在于增设一问:

⑶该农场主是否应当继续经营农场或种谷物?答:不应当。因为其经营农

场或种植谷物的机会成本[5000 美元]大于其经营

农场或种植谷物的最大利润[3200 美元],也就是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如果他放弃经营农场或种植谷物,去经营其他行业或种植其他农作物可能获得更多的利润[5000 美元]。

12.解:已知Px=5,P=85-3Q,Q=2√X

TR=P×Q=(85-3Q)Q=85Q-3Q2

MR=dTR/dQ=85-6Q

Q=2√X X=Q2/4

MC=Px×dX/dQ =5×0.5Q=2.5Q

MR=MC 85-6Q=2.5Q 8.5Q=85 Q=10

将Q=10 分别代入X=Q2/4 和P=85-3Q,得:

X=25 P=55

13.解:已知P Q=2,Q=6L+3L2-0.02L3,W=60+3L

MPP=dQ/dL=6+6L-0.06L2

完全竞争产品市场有MR=P Q∴MRP=VMP=MPP×P Q

MRP=MPP×P Q=(6+6L-0.06L2)×2=12+12L-0.12L2

TFC=AFC×L=W×L=60L+3L2

MFC=dTFC/dL=60+6L

令总利润函数的一阶导数等于0,即:dTπ/dL=MRP=MFC=0

12+12L-0.12L2-(60+6L)=0 -0.12L2+6L-48=0

L1=40 L2=10

∵当L﹤25 时,d2Tπ/dL2=-0.24L+6﹥0,Tπ有极小值

当L﹥25 时,d2Tπ/dL2=-0.24L+6﹤0,Tπ有极大值

∴L1=40 为利润最大时L 的投入量,故取L=40

将L=40 代入W=60+3L 和Q=6L+3L2-0.02L3,得:

W=180 O=3760

14.⑴当Q A=1 时,MFC A=(1×15)-(0×10)=15

当Q A=2 时,MFC A=(2×20)-(1×15)=25

当Q A=3 时,MFC A=(3×25)-(2×20)=35

当Q A=4 时,MFC A=(4×30)-(3×25)=45

以此类推……。

⑵略。

⑶当Q A=2 时,MFC A=25≠MRP=60

当Q A=4 时,MFC A=45 = MRP=45

∴Q A=4,P A=30

⑷MRP-AFC[=P A]=45-30=15

习题十

2.A[?]

3.D

4.D

5.B

6.B

7.略。

8.解:已知Q=0.5X,P=100-4Q,R=2+2X

⑴TR=P×Q=(100-4Q)Q=100Q-4Q2MR=dTR/dQ=100-

8Q

MPP=dQ/dx=0.5 MRP=MPP×MR=0.5×(100-8Q)=50-

4Q

TFC=R×X=(2+2X)X=2X+2X2

MFC=dTFC/dx=2+4X=2+8Q

MRP=MRP 50-4Q=2+8Q Q=4

将Q=4 分别代入Q=0.5X 和P=100-4Q,得:X=8 P=84

将X=8 代入R=2+2X,得:R=18

⑵要该生产者满足帕累托最优,就是使其成为完全竞争者。

∵完全竞争产品市场有MR=P

∴MRP=MPP×P=0.5×(100-4Q)=50-2Q

∵完全竞争要素市场有MFC=AFC=R

∴MFC=R=2+2X=2+4Q

MRP=MRP 50-2Q=2+4Q Q=8

将Q=8 分别代入Q=0.5X 和P=100-4Q,得:X=16 P=68

将X=16 代入R=2+2X,得:R=349.提示:首先从逻辑上明确这句话的意义是:只有满足完全竞争长期一般均衡

的条件,才有可能实现福利极大化;而且,如果满足完全竞争长期一般均衡的条件,就一定能够实现福利极大化。然后再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

10.解:已知W=(Q1+2)Q2, Q1+2Q2-10=0

Q1=10-2Q2 W=(Q1+2)Q2=(10-

2Q2+2)Q2=12Q2-2Q22令dW/dQ2=0

即12-4Q2=0 Q2=3

将Q2=3 代入Q1=10-2Q2,得:Q1=4

习题十一

2.见教材P248 所列出的六种情况。

3.见教材P257-258。

4.解:已知TC=5X2+2000(教材误写为MC),P=1800

⑴MC=10X

∵牛的价格[P=1800]不变

∴MR=P=1800

MR=MC 1800=10X X=180

⑵TC/5=X2+400

MC=2X

MR=MC 1800=2X X=900

TC/10=0.5X2+200

MC=X

MR=MC 1800=X X=1800

⑶从中得出的结论是:公共物品的供给不具有竞争性,增加一个公共物品使用的边际成本为零在边际成本为零的情况下,有效的资源配置原则时免费提供公共物品给想要它的任何人。[参见教材P257]

5.见教材P249 所列出的两种危害。

6.答:自然垄断条件下,由于价格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边际收益低于平均收益,厂商根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所决定的产量必然小于平均成本最低点的产量水平。其后果是价格高而产量低。

如果政府管制自然垄断机构将价格确定在与边际成本相等的水平,厂商的平均成本高于平均收益即有亏损将不可避免。[参见教材P252-253]

7.[参见教材P253-254]。

8.答:克服消极外部影响的主要措施有:政府采取税收和补贴这两种方法;内部化的合并;确定所有权。[参见教材P255-257]

9.答:在完全信息的世界,消费者和生产者完全了解他们所需要的所有信息,因而信号是不必要的。在信息不完全的世界,信号有助于解决逆向选择问题。[参见教材P259-260、263]

10.答:市场机制运行的结果是根据要素在生产中的贡献进行分配,但现实世界中,人们占有要素的状况是不一样的。市场经济运行必然导致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政府可以采取税收和福利政策来影响社会授予收入分配,以实现社会收入分配的均等化。[参见教材P264、266]

习题十二

2.答:都不应计入GDP。政府转移支付是最终产品的重新分配而不是生产;用过的卡车是过去生产而不是现在生产的;普通股票的购买是财产所有权的转移而不是最终产品的生产;地产的购买是生产要素所有权的转移而不是生产要素提供服务。

3.答: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将导致PI 减少。如果个人所得税不变,DPI 也将减少。

4.略。

5.参见教材P277-279。

6.7.8.9.10.11.见教材P508-510 答案。

12.参见教材P290。

习题十三

2.C

3.A

4.C

5.B

6.A

7.D

8.A

9.B 10.D

11.答:非计划存货投资必然为零,计划存货投资不一定为零。

12.答:不能。平均消费倾向总是大于零但可能大于1,因为消费者不可能不消费,而自发性消费加上引致消费有可能大于消费者的收入。边际消费倾向既可能小于零、也可能大于1。例如,当收入增加时消费量有可能减少,即消费的增量为负,则边际消费倾向小于零。又如,当收入增加时消费的增量有可能大于收入的增量,则边际消费倾向大于1。

13.答:他们的理由是:因为富者的边际消费倾向低于穷者的边际消费倾向,所以将一部分国民收入由富者转给穷者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从而可以提高总收入水平。

14.答:按照凯恩斯主义观点,增加储蓄就会减少消费,从而使均衡收入水平下降。

15.解:已知C=100+0.8Y,I=50 [单位:10 亿美元]

⑴∵Y=C+S ∴S=Y-(100+0.8Y)=0.2Y-100

I=S 50=0.2Y-100 Y=750

将Y=750 分别代入C=100+0.8Y 和S=0.2Y-100,得:

C=100+0.8×750=700 S=0.2×750-100=50

⑵企业非意愿存货积累=800-750=50

⑶⊿I=100-50=50

⊿Y=⊿I×1/(1-b)=50×1/(1-0.8)=250

⑷C=100+0.9Y S=Y-(100+0.9Y)=0.1Y-100

I=S 50=0.1Y-100 Y=1500 S=0.1×1500-100=50

⊿I=100-50=50

⊿Y=⊿I×1/(1-b)=50×1/(1-0.9)=500

⑸K1=1/(1-b1)=1/(1-0.8)=5 K2=1/(1-b2)=1/(1-0.9)=10

16.解:已知S=-1000+0.25Y ⊿I=500-300=200

C=Y-(-1000+0.25Y)=1000+0.75Y

⊿Y=⊿I×1/(1-b)=200×1/(1-0.75)=800

300=-1000+0.25Y Y0=5200

Y1=a+bY0+I=1000+0.75×5200+500=5400

Y2=a+bY1+I=1000+0.75×5400+500=5550

Y3=a+bY3+I=1000+0.75×5550+500=5662.5

Y4=a+bY4+I=1000+0.75×5662.5+500=5746.875

17.答:政府购买变动直接影响对商品和劳务的消费需求的变动;税收和转移支付的变动则要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首先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变动,进而影响对商品和劳务的消费需求的变动。

18.解:已知C=100+0.8Y D, I=50, G=200, TR=62.5[单位:10 亿美元] t=0.25

⑴Y D=Y-0.25Y+62.5=0.75Y+62.5

C=100+0.8Y D=100+0.8(0.75Y+62.5)=0.6Y+150

Y=C+I+G=0.6Y+150+50+200=0.6Y+400 Y=0.6Y+400

Y=1000

⑵K I= K G= K T= K TR=

1

1-b(1-t)

1

1-b(1-t)

-b 1

-b(1-t)

b 1

-b(1-t)

= 1

1-0.8(1-0.25)

=

1

1-0.8(1-0.25)

=

-0.8

1-0.8(1-0.25)

= 0.8

1-0.8(1-0.25)

=2.5

=2.5

=-2

=2

⑶⊿Y=1200-1000=200

①⊿Y/⊿G=K G 200/⊿G=2.5 ⊿G=80

②⊿Y/⊿T=K T 200/⊿G=-2 ⊿T=-100

③⊿Y/⊿G=1[平衡预算乘数] ⊿G=⊿T=200

19.解:NX=50-0.05Y m=0.05

⑴Y=C+I+G+ NX=0.6Y+150+50+200+50-0.05Y= Y=0.55Y+450

Y=1000

Md=Ms 0.8y -8r=200 0.8×300-8r=200 r=5 y=GDP=320 Md=Ms 0.8y -8r=200 0.8×320-8r=200 r=7

⑵K I =

1 = 1-b(1-t)+m 1 1-0.8(1-0.25)+0.05

=2.222 K G =K I =2.22 K T = -b = -0.8 =-1.776 1-b(1-t)+m 1-0.8(1-0.25)+0.05 K TR = b 1-b(1-t)+m = 0.8 1-0.8(1-0.25)+0.05 习题十四

=1.776

2.[参见教材 P340-341]。

3.答:商业银行吸收了活期存款后按中央银行规定法定准备率留足准备金,就 可以发放贷款,而贷款客户又可将贷款作为活期存款存入商业银行,于是,活期 存款就创造出来了。这一过程还可以继续下去。[参见教材 P343-345]

4.答:货币创造乘数是指商业银行创造活期存款倍数,等于存款总和与原始存 款之比。货币创造乘数与法定准备率、超额准备率和现金—存款比率均成反方向 变动。

5.答:影响名义货币需求的因素有:①人们的实际收入②利率③商品价格水平。 [参见教材 P348-350]

6.答:债券价格=债券票面额/利率,由于债券票面额即债券的本金是不变的, 利率就是影响债券价格唯一因素(反方向变动),所以,债券价格下降就是利率 上升。

7.见教材 P511 答案。

8.解:

⑴Ms=400/0.12+1000=4333

⑵Ms=400/0.2+1000=3000 ⊿Ms=3000-4333=-1333

⑶⊿Ms=10/0.12=83.3

9.解:已知 Md=0.8y -8r, y=GDP=300, Ms=200

10.解:已知 L 1=0.20y, L 2=2000-500r ⑴Md=L 1+L 2=0.20y+2000-500r

⑵r=6. y=10000 Md=0.20×10000+2000-

500×6=1000

⑶Ms=2500, y=6000

Md=Ms L 1+L 2=Ms L 2=Ms -L 1=2500-0.20×6000=1300

⑷Ms=2500, y=10000

Md=Ms 0.20×10000+2000-500r=2500 r=3

习题十五

1.答:IS 曲线是表示产品市场达到均衡[I=S]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 线。

因为利息率与投资反方向变动;投资与总需求同方向变动;总需求与国民收 入同方向变动。所以,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反方向变动,IS 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750-

- M 0 2.答:LM 曲线是表示货币市场达到均衡[L=M]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 曲线。 因为货币供给[M]不变,为保持货币市场的均衡即 L(=L 1+L 2)=M ,当国民收 入增加导致 L 1 增加时,利息率必然上升以减少 L 2,所以,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同 方向变动,LM 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3.解:已知(a)C=50+0.8Y , I=100-5r; (b)C=50+0.8Y , I=100-10r; (c)C=50+0.75Y , I=100-10r; ⑴(a)Y= a+e - d r =50+100 - 5 r Y=1-b 25r 1-b 1-0.8 1-0.8 (b)Y= 50+100 1-0.8 - 10 1-0.8

r Y=750-50r (c)Y= 50+100 - 10 r 1-0.75 Y=600

40r 1-0.75 ⑵比较(a)和(b)说明:当投资[I]对利率[r]更敏感时,国民收入[Y]对利率[r]就更 敏感,IS 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增大(由 25 增大到 50)。[因为在坐标图上横坐标代 表国民收入、纵坐标代表利率,所以,IS 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增大表现为 IS 曲线 更加平坦。]

⑶比较(b)和(c)说明:当边际消费倾向[b]下降时,国民收入[Y]对利率[r]就更为 不敏感,IS 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减小(由 50 减小到 40)。[因为在坐标图上横坐标 代表国民收入、纵坐标代表利率,所以,IS 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减小表现为 IS 曲 线更加陡峭。]4.解:已知 L=0.2Y -5r

⑴L=0.2×800-5×10=110

L=0.2×900-5×8=140

L=0.2×1000-5×6=170

⑵L=M 0.2Y -5r=150 Y=1000, r=10

⑶0.2Y -5r=150

⑷0.2Y -5r=200

⑸r=10, Y=1000 L=0.2×1000-

5×10=150

∵L

5.解:已知 L=ky -hr, M 0[实际货币供给量,常数]=M/P

⑴M 0=L=ky -hr hr=-M 0+ky - r= + k y

斜率:k h

h h ⑵①k/h=0.20/10=0.02 ②k/h=0.20/20=0.01 ③k/h=0.10/10=0.01

⑶当 k 变小时,LM 斜率变小;当 h 增大时,LM 斜率变小。

k 表示货币交易需求对国民收入的敏感程度;h 表示货币投机需求对利率的 敏感程度。货币交易需求与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货币投机需求与利率反方向变 动。在货币供给量保持不变的前提下,为保证货币市场的均衡即货币总需求恒等 于货币总供给,如果货币交易需求增加(或减少)一个量,货币投机需求就必须 减少(或增加)一个相同的量,反之亦然。

k 变小意味着货币交易需求对国民收入的敏感程度降低,即当国民收入增加 同一个量时货币交易需求的增加量减少,因而,为了保持货币市场的均衡货币投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第五版标准答案完整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 解答: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自存量,又归于存量,存量由流量累积而成。拿财富与收入来说,财富是存量,收入是流量。 4.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GDP? 解答: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将从人们手中借到的钱用作生产经营,比方说购买机器设备,这样这笔钱就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因此要计入GDP。可是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用于生产经营,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用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被看作是转移支付。 5.为什么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从个人来说可算是投资,但在经济学上不算是投资? 解答: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建造新厂房、购买新机器设备等行为,而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们购买债券或股票,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因而不属于经济学意义的投资活动,也不能计入GDP。公司从人们手里取得了出售债券或股票的货币资金再去购买厂房或机器设备,才算投资活动。 6.为什么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GDP,而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不计入GDP? 解答: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GDP是因为公务员提供了为社会工作的服务,政府给他们的工资就是购买他们的服务,因此属于政府购买,而政府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不计入GDP,并不是因为灾区或困难人群提供了服务,创造了收入,相反,是因为他们发生了经济困难,丧失了生活来源才给予其救济的,因此这部分救济金属于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所以政府转移支付和政府购买虽都属政府支出,但前者不计入GDP而后者计入GDP。 7.为什么企业向政府缴纳的间接税(如营业税)也计入GDP? 解答:间接税虽由出售产品的厂商缴纳,但它是加到产品价格上作为产品价格的构成部分由购买者负担的。间接税虽然不形成要素所有者收入,而是政府的收入,但毕竟是购买商品的家庭或厂商的支出,因此,为了使支出法计得的GDP和收入法计得的GDP相一致,必须把间接税加到收入方面计入GDP。举例说,某人购买一件上衣支出100美元,这100美元以支出形式计入GDP。实际上,若这件上衣价格中含有5美元的营业税和3美元的折旧,则作为要素收入的只有92美元。因而,从收入法计算GDP时,应把这5美元和3美元一起加到92美元中作为收入计入GDP。 8.下列项目是否计入GDP,为什么? (1)政府转移支付;(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 (3)购买普通股票;(4)购买一块地产。 解答:(1)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因为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了生活来源才给予其救济的。 (2)购买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DP,因为卡车生产时已经计入GDP了,当然买卖这辆卡车的交易手续费是计入GDP的。

尹伯成《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宏观经济学)》(第9版)单项选择题详解-第十二~十七单元【圣才出品】

第十二单元宏观经济学导论 1.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 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 【答案】B 【解析】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属于转移支付,而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把收入从一些人或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因此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2.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小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答案】A 【解析】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国内生产总值指的是在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是一个地域概念;而国民生产总值是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是一个国民概念。具体来讲,国民生产总值中有一部分是本国拥有的生产

要素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从量上看,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大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本国公民在外国取得的收入大于外国公民在本国取得的收入,反之亦然。 3.今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去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说明()。 A.今年物价水平一定比去年高了 B.今年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总量一定比去年增加了 C.今年的物价水平和实物产量水平一定都比去年提高了 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一定正确 【答案】D 【解析】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那个时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价值。今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去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并不具有可比性。所以,ABC三项都是错的。 4.“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A.一定是对的 B.一定是不对的 C.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 D.以上三种说法全对 【答案】C 【解析】面粉既可以是最终产品也可以是中间产品。比如说,如果是居民拿来直接食用,则就是最终产品;如果是面粉厂拿来加工馒头,则就是中间产品。

曼昆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中文版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课后答案 复习题 1、由于整个经济的事件产生于许多家庭与许多企业的相互作用,所以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必然是相互关联的。当我们研究整个经济时,我们必须考虑个别经济行为者的决策。由于总量只是描述许多个别决策的变量的总和,所以宏观经济理论必然依靠微观经济基础。 2、经济学家是用模型来解释世界,但一个经济学家的模型往往是由符号和方程式构成。经济学家建立模型有助于解释GDP、通货膨胀和失业这类经济变量。这些模型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它们有助于我们略去无关的细节而更加明确地集中于重要的联系上。模型有两种变量: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一个模型的目的是说明外生变量如何影响内生变量。 3、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一种物品或劳务的价格迅速变动使得供给量与需求量平衡,即市场走向供求均衡。这种假设称为市场出清。在回答大多数问题时,经济学家用市场出清模型。 持续市场出清的假设并不完全现实。市场要持续出清,价格就必须对供求变动作出迅速调整。但是,实际上许多工资和价格调整缓慢。虽然市场出清模型假设所有工资和价格都是有伸缩性的,但在现实世界中一些工资和价格是粘性的。明显的价格粘性并不一定使市场出清模型无用。首先偷格并不总是呆滞的,最终价格要根据供求的变动而调整。市场出清模型并不能描述每一种情况下的经济,但描述了经济缓慢地趋近了均衡。价格的伸缩性对研究我们在几十年中所观察到的实际GDP增长这类长期问题是一个好的假设。 第二章宏观经济学数据 复习题 1、GDP既衡量经济中所有人的收入,又衡量对经济物品与劳务的总支出。 GDP能同时衡量这两件事,是因为这两个量实际上是相同的:对整个经济来说,收入必定等于支出。这个事实又来自于一个更有基本的事实:由于每一次交易都有一个买者和一个卖者,所以,一个买者支出的每一美元必然成为一个卖者的一美元收入。 2、CPI衡量经济中物价总水平。它表示相对于某个基年一篮子物品与劳务价格的同样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现期价格。 3、劳工统计局把经济中每个人分为三种类型:就业、失业以及不属于劳动力。一 失业率是失业者在劳动力中所占的百分比,其中劳动力为就业者和失业者之和。一 -I、奥肯定理是指失业与实际GDP之间的这种负相关关系。就业工人有助于生产物品与劳务,而失业工人并非如此。失业率提高必定与实际GDP的减少相关。舆肯定理可以概括为等式:实际GDP变动百分比-3%-2×失业率的变动,印如果失业率保持不变,实际GDP增长3% 左右。这种正常的增长率是由于人口增长、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引起的。失业率每上升一个百分比,实际GDP一般减少2个百分比。一 问题和应用一 1、大量经济统计数字定期公布,包括GDP、失业率、公司收益、消费者物价指数及贸易结余。GDP是一年内所有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失业率是要工作的人中没有工作的人的比例。公司利润是所有制造企业税后会计利润,它暗示公司一般的财务健康情况。消费者物价指数是衡量消费者购买的物品的平均价格,它是通货膨胀的衡量指标。贸易结余是出口物品与进口物品之间的价差。一 2、每个人的增值是生产的物品的价值减去生产该物品所需的原材料的价值。因此,农夫增值是1美元,面粉厂的增值是2美元,面包店的增值是3美元。GDP就是总的增值,即为6 美元,它正好等于最终物品的价值。一 3、妇女与她的男管家结婚,GDP减少量等于男管家的工资。这是由于GDP是衡量经济中所有人

经济学原理(曼昆)第七版--第9章--应用:国际贸易--多选题答案

经济学原理(曼昆)第七版--第9章--应用:国际贸易--多选题答案

第9章应用:国际贸易 快速多选: 1.如果一个不允许钢铁进行国际贸易的国家的国内价格低于世界价格,那么: A.该国在生产钢铁中有比较优势,如果开放贸易会成为钢铁出口国。 B.该国在生产钢铁中有比较优势,如果开放贸易会成为钢铁进口国。 C.该国在生产钢铁中没有比较优势,如果开放贸易会成为钢铁出口国。 D.该国在生产钢铁中没有比较优势,如果开放贸易会成为钢铁进口国。 【答案】A 【解析】由于该国的国内钢铁价格低于世界价格,说明该国在生产钢铁上具有比较优势,因此该国将成为出口国。 2. 当Ectenia国在咖啡豆方面对世界开放贸易时,国内咖啡豆价格下降。以下哪一个选项说明了这种情况? A.国内咖啡产量增加,而且Ectenia变成了咖啡进口国。 B.国内咖啡产量增加,而且Ectenia变成了咖啡出口国。 C.国内咖啡产量减少,而且Ectenia变成了咖啡进口国。 D.国内咖啡产量减少,而且Ectenia变成了咖啡出口国。 【答案】C 【解析】首先,由国内咖啡豆价格下降知,贸易使得Ectenia过总供给增加(国内市场上,总供给>总需求),则该国为咖啡豆的进口国。由一国允许贸易并成为一种物品的进口者时,该物品消费者的状况变好了知,该国是咖啡的进口国。 并且,大量进口导致国内咖啡产业受冲击,国内该物品的生产者状况变坏了。 此题也可以用排除法。 3. 当一国开放一种产品的贸易并成为一个进口国时,将带来哪种结果? A. 生产者剩余减少,但消费者剩余和总剩余增加。 B. 生产者剩余减少,消费者剩余增加,而进口对总剩余的影响不确定。 C. 生产者剩余和总剩余都增加,但消费者剩余减少。 D. 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和总剩余都增加。 【答案】A 【解析】由书上结果知,当一国开放一种产品的贸易并成为一个进口国时,消费者剩余增加,生产者剩余减少,总剩余增加。 4. 如果进口一种产品的国家征收关税,这就会增加_________。 A. 国内需求量 B. 国内供给量 C. 从国外的进口量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9版)题库-宏观经济政策【圣才出品】

第15章宏观经济政策 一、名词解释 1.财政政策 答: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变动政府支出指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它是利用政府预算(包括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总需求,从而达到稳定经济目的的宏观经济政策。其特点是政府用行政预算来直接控制消费总量和投资总量,调节国家的需求水平,使总需求和总供给达到理想的均衡状态,从而促进充分就业和控制通货膨胀。从其内容上看,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前者的政策手段主要是税率,后者的政策手段主要是政府购买(支出)。从对经济发生作用的结果上看,财政政策分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前者是指降低税率、增加转移支付、扩大政府支出,目的是刺激总需求,以降低失业率;后者则包括提高税率、减少转移支付、降低政府支出,以此抑制总需求的增加,进而遏制通货膨胀。财政政策是需求管理的一种主要手段。 2.时间不一致性 答:时间不一致性又称“动态不一致性”,是指政府的一项未来政策,假设没有任何新的有关信息的出现,对于政府来说,在初始的制定阶段是最优选择,而在后来的执行阶段(新的信息出现)就不再是最优选择了,政府改为选择其他的最优政策的情况。例如,政府认识到,过高的税率会打击私人部门创造财富的积极性,从而使税基缩小,实际征收到的税收并不多;而较低的税率会刺激私人部门创造财富的积极性,从而使税基扩大,实际征收到的税收会较多。因此,政府在今年宣布,明年将实行低税率政策。如果私人部门相信了政府的这一承诺,扩大了明年的生产活动,使其创造的财富(含税基)增加,这时,对于政府来说,

宏观经济学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 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 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 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 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 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 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 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 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 解答: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 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自存量,又归于存量,存量由流量累积而成。拿财富与收入来说,财富是存量,收入是流量。 4. 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 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 GDP 解答: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将从人们手中借到的钱用作生产经营,比方说购买机器设备,这样这笔钱就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因此要计入GDP可是政府 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用于生产经营,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用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 被看作是转移支付。

曼昆版 经济学原理第七版 课后题及答案

二十三章 1下列每种交易会影响CDP的哪一部分(如果有影响的话)?并解释之。 A.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 答: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会增加GDP中的消费(C)部分,因为家庭用于家用电器的支出计算在消费的耐用品类中。 B.杰妮姑妈买了一所新房子。 答:杰妮姑妈买了一所新房子会增加GDP中的投资(1)部分,因为家庭住宅能长期供人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宅房屋的投资计算在投资中。 C.福特汽车公司由其存货中出售了一部雷鸟牌汽车。 答:福利汽车公司由其存货中出售了一部雷鸟牌汽车会减少现期GDP中的投资,因为销售中间物品存货时,企业的存货投资是负的,因而减少了当期的GDP。 C.你买了一个比萨饼。 答:我买了一个比萨饼会增加GDP中的消费(C),因为我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计算在消费的非耐用品类中。 D.加利福尼亚重新铺设了101号高速公路。 答:加利福尼亚重新铺设了101号高速公路增加了GDP中的政府购买(G),因为修建高速公路是政府的行为。 E.你的父母购买了一瓶法国红酒。 答:我的父母购买了一瓶法国红酒会减少GDP中的净出口(NX),因为法国红酒是进口食品,它的购买增加了美国的进口。 F.本田公司扩大其在俄亥俄州马利斯维尔的工厂。 答:本田公司扩大其在俄亥俄州马利斯维尔的工厂增加了GDP中的净出口(NX),因为本田公司是一家日本企业,它在美国的投资减少了美国对日本本田汽车的进口,使NX增加 2.GDP组成部分中的“政府购买”并不包括用于社会保障这类转移支付的支出。想想GDP 的定义,解释为什么转移支付不包括在政府购买内? 答:因为转移支付并不是要交换现在生产的物品或劳务,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转移支付就像税收和回扣一样。转移支付和税收一样改变了家庭收入,但并没有反映经济的生产。由于GDP是要衡量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从物品与劳务的生产中得到的收入,所以,不把转移支付包括在政府购买内。 6.考虑以下美国GDP的数据: A.1996年到1997年间名义收入增长率是多少?(注意:增长率是一个时期到下一个时期百分比的变动。 答:1996年到1997年间名义收入增长率是5.86%。 B.1996年到1997年间,GDP平减指数的增长率是多少? 答:1996年到1997年间,GDP平减指数的增长率是1.8%。 C.按1992年的价格衡量,1996年的实际GDP是多少? 答:按1992年的价格衡量,1996年的实际收入是69654.5亿元。 D.按1992年的价格衡量,1997年的实际GDP是多少? 答:按1992年的价格衡量,1997年的实际收入是72419.7亿元。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国际经济学初步)

第20章国际经济学初步 1.简释下列概念: (1)比较优势 答:比较优势是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自由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该理论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其《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一书中提出。斯密以“绝对优势”解释了贸易的发生,但如果一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都具绝对优势,按照斯密的理论就不会有贸易发生。但李嘉图指出,一国在所有产品上都具有绝对优势,但相对而言总有一种产品是优势最大的;另一国在所有产品上都是绝对劣势,但比较起来总有一种产品是劣势最小的。这样“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两国在相对成本差异的基础上一样能发生贸易,获得贸易利益。比之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说拓展了贸易的可能性,其基本思想奠定了此后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 (2)赫克歇尔—奥林模式 答:赫克歇尔—奥林模式,又称“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是由瑞典著名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奥林共同从资源禀赋的角度对国际贸易中生产成本和价格的差异提出的一种新解释。其主要内容是:国际贸易源于不同国家之间商品的价格存在差异,而价格差异的原因在于不同国家生产成本有高有低,生产成本的高低又是因为各国生产要素价格有差别,生产要素价格的差别又与各国生产要素丰裕程度密切相关。生产要素丰裕,其商品价格必然就相对低一些;生产要素稀缺,其商品价格自然相对要高一些。因此,生产要素丰裕程度的差异是国际贸易

产生的根本原因。不同的国家拥有的生产要素的丰裕程度是不一样的,各国在生产那些能较密集地使用其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时,必然会有比较利益产生。该模式建议各国生产并出口那些能够充分利用其丰裕生产要素的商品,同时进口那些需要较密集地使用其稀缺的生产要素的商品。由于该理论强调了不同生产要素在各国资源中所占比例和它们在不同产品的投入中所占比例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故又称为“要素比例理论”。 (3)直接投资 答:直接投资是“间接投资”的对称,指投资主体所进行的将金融资产转化为实物资产,以控制或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投资行为。 直接投资的目的是为了从生产经营活动中获得利润,而间接投资是为了获得股息、红利等投资收益。 (4)跨国公司 答:跨国公司,又称“多国公司”,是指在两个或多个国家拥有资产并从事经营活动的公司。它由在两个或更多国家的经营实体所组成,不论这些实体的法律形式和活动领域如何。跨国公司在一个决策体系下运营,通过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决策中心得以具有一致与协调的政策和共同的战略。跨国公司中各个实体通过所有权或其他方式结合在一起,从而其中一个或更多的实体得以对其他实体的活动施加有效的影响,特别是与其他实体分享知识和资源。 (5)汇率 答:汇率又称汇价,是指用一国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表示的是两个国家货币之间的互换关系。它同时是衡量一国货币的对外价值尺度,在国际间经济往来中有着

最新宏观经济学答案版

宏观经济学答案版

想当初管理学死掉后对《市场营销》的担忧,班上又一个人都不认识,那种无助。这些题目,本来只是想浏览哈,看看不懂的就了事。打开电脑后想起下载那天有童鞋说要答案,又正好能力范围之内。本着助人为乐的精神,填了一下,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到有需要的童鞋。另外,不接受批评与抱怨哈! 1.菲利普斯曲线描述------之间的关系。1 (1)失业与通货膨胀 (2)失业与产量 (3)总需求与总供给 (4)通货膨胀与产量 (5)就业与通货膨胀 (6) 2.随着人均资本增加,如果人均资本的增加并未导致人均产量的较小增加, 则--------抵消了-------的影响。2 (1)收益递减规律,劳动力增长 (2)收益递减规律,技术进步 (3)劳动力增长,较低投资 (4)技术进步,收益递减规律 (5)技术进步,劳动力增长 3.如果经济低于充分就业水平,---------能使经济更接近于充分就业。4 (1)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削减。 (2)政府支出的削减或税收的增加。 (3)政府支出和税收的等量削减。 (4)政府支出的增加或税收的削减。 (5)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增加。 4.依据凯恩斯货币理论,货币供应增加将:2 (1)降低利率,从而减少投资和总需求。 (2)降低利率,从而增加投资和总需求。 (3)提高利率,从而增加投资和总需求。 (4)提高利率,从而减少投资和总需求。 (5)提高利率,从而减少投资和增加总需求。 5.以下哪种情况会引起沿着货币需求曲线向下的移动?1 (1)利率上升。 (2)国民收入的增加。 (3)货币供应的减少。 (4)国民收入的减少。 (5)利率下降。 6.为了减少货币供给,中央银行会使用-------的方法。5 (1)降低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所要支付的利率。

尹伯成《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宏观经济学)》(第7版)单项选择题详解-第十八~二十二单元【圣才出品

第十八单元国民收入决定: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 1.价格水平上升时,会()。 A.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右移 B.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左移 C.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右移 D.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左移 【答案】B 【解析】实际货币供给等于名义货币供给除以价格水平,即s M 。当价格水平P上升时, P 减少,若货币需求既定,从而使得利率上升,LM曲线左移。 实际货币供给s M P 2.下列哪一观点是不正确的?() A.当价格水平的上升幅度大于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时,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B.当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大于价格水平的上升幅度时,实际货币供给增加 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D.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卜,价格水平下降,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答案】D 【解析】实际货币供给等于名义货币供给除以价格水平,用公式表示为:s M 。若价格 P 增加。 水平P下降,则实际货币供给s M P

3.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 A.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 B.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会减少 C.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 D.以上几个因素都是 【答案】D 【解析】总需求曲线是描述与每一总物价水平相适应的均衡支出或者说国民收人的图形。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假定其他情况不变,则价格水平的上升(下降)将导致总支出水平下降(上升)。在开放经济中,总支出是由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构成的。 4.当()时,总需求曲线更平缓。 A.投资支出对利率变化较敏感 B.支出乘数较小 C.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较敏感 D.货币供给量较大 【答案】A 【解析】投资支出对利率变化较敏感时,若物价水平上升,则实际货币余额减少,利率上升,引起投资支出大幅度减少,从而使得均衡收人或支出大幅度减少,因此价格水平小幅度变动引起均衡支出大幅度变动,因而总需求曲线比较平缓。

(NEW)尹伯成《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宏观经济学)》(第7版)单项选择题详解

目 录 第十二单元 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十三单元 国民收入决定:收入一支出模型 第十四单元 消费和投资理论 第十五单元 货币的需求和供给 第十六单元 国民收入决定:IS-LM模型 第十七单元 宏观经济政策及其效果 第十八单元 国民收入决定: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

第十九单元 通货膨胀与失业 第二十单元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第二十一单元 当代宏观经济学流派第二十二单元 国际经济部门

第十二单元 宏观经济学导论 1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 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 【答案】B 【解析】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属于转移支付,而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把收入从一些人或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因此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2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小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答案】A 【解析】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国内生产总值指的是在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是一个地域概念;而国民生产总值是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是一个国民概念。具体来讲,国民生产总值中有一部分是本国拥有的生产要素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从量上看,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大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本国公民在外国取得的收入大于外国公民在本国取得的收入,反之亦然。

3今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去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说明 ( )。 A.今年物价水平一定比去年高了 B.今年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总量一定比去年增加了 C.今年的物价水平和实物产量水平一定都比去年提高了 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一定正确 【答案】D 【解析】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那个时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价值。今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去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并不具有可比性。所以,ABC三项都是错的。 4“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 A.一定是对的 B.一定是不对的 C.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 D.以上三种说法全对 【答案】C 【解析】面粉既可以是最终产品也可以是中间产品。比如说,如果是居民拿来直接食用,则就是最终产品;如果是面粉厂拿来加工馒头,则就是中间产品。 5下列哪一项计入GDP?( ) A.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 B.购买普通股票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第五版全】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P428 2.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P446 3.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P462 4.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P463 5.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供给与总需求相等。P486 6.IS 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 ,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 曲线。P487 7.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流动性陷阱。P495 8.LM 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 与利率r 的关系的曲线称为LM 曲线。P500 9.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P517 10.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P518 11.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P523 12. 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P546 13.经济滞胀:又称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P572—576 14.通货膨胀: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以较高幅度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P612—616 15.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短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在短期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替代关系。长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垂直的曲线,表示在长期里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是一种独立的关系。P625—632 16.自发消费:与收入变动无关的消费。即使收入为0,也需要的消费。 17.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一国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扩大。表现为GDP 或者人均GDP 的增长。 18.中间产品:指购买后不是用于最终消费,而是用于转卖或进一步加工的商品和劳务。 19.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超过资本广化或人均储蓄在与补充原有资本折旧和配备新工人后)而导致人均资本上升的情况。 1.消费的决定:家庭的消费支出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 答:主要由家庭的当年收入决定。某个家庭当年收入越高,其消费支出就会越大。这主要从消费函数c=a+by 中可以看出。 其他影响因素还有:1、家庭财富拥有量,财富越多则当年的消费就越高。2、家庭成员一生中的总收入,一生中的总收入越大则任何一年的消费量都会增大。3、周围人群的消费水平,周围人群消费水平越高,则本家庭受影响越大,看齐的心理使得本家庭的当年消费越大。 2.平衡预算乘数在哪些情况下等于1? 答:平衡预算指政府预算收入等于预算支出。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平衡预算指政府支出G 来自于等量的税收T (即G=T )。政府支出G 和税收T 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作用可以通过乘数来反映。 在四部门经济中, 要使平衡预算乘数=1,应当是0,0==γP t ,即是在只有消费者、企业和政府的三部门经济中没有内生变量的税收。或者在消费者、企业、政府和国际市场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没有内生变量的税收和进口。 3.经济学家认为轻微的通货膨胀对经济扩张有利,试说明理由? 答:坚持这种观点的经济学家认为,由于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为节约交易成本,劳资双方喜欢签订长期劳动合同关系,原材料供求中喜欢签订长期购销合同,由于这种长期劳动合同和原材料供求合同存在,使厂商工资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相对稳定,而通胀又使产品价格上升,从而使使厂商的实际利润增加,刺激厂商增加投资,扩大生产,全社会产量和就业都增加。 4、试说明图中A 、B 两点的经济涵义。 r%

尹伯成《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宏观经济学)》(第7版)单项选择题详解

尹伯成《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宏观经济学)》(第 7版)单项选择题详解 尹伯成《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宏观经济学)》(第 7版)单项选择题详解 第十二单元宏观经济学导论 1(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B 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 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 【答案】B 【解析】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属于转移支付,而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把收入从一些人或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因此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2(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小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答案】A 【解析】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国内生产总值指的是在一 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是一个地域概念;而国民生产总值是一国所拥有

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是一个国民概念。具体来讲,国民生产总值中有一部分是本国拥有的生产要素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从量上看,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大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本国公民在外国取得的收入大于外国公民在本国取得的收入,反之亦然。 3(今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去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说明( )。 A(今年物价水平一定比去年高了 B(今年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总量一定比去年增加了 C(今年的物价水平和实物产量水平一定都比去年提高了 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一定正确 【答案】D 【解析】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那个时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价值。今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去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并不具有可比性。所以,ABC三项都是错的。 4(“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 A(一定是对的 B(一定是不对的 C(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 D(以上三种说法全对 【答案】C 【解析】面粉既可以是最终产品也可以是中间产品。比如说,如果是居民拿来直接食用,则就是最终产品;如果是面粉厂拿来加工馒头,则就是中间产品。 5(下列哪一项计入GDP,( ) A(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 B(购买普通股票

宏观经济学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概念 1 【单选题】在宏观经济学中,商品总产量是指(A)。 A、GDP B、恩格尔系数 C、基尼系数 D、戴尔指数 2 【单选题】谁最早给宏观经济学下定义(D) A、马歇尔 B、凯恩斯 C、萨缪尔森 D、夏皮罗 3 【多选题】下列关于宏观经济学说法正确的是(ABC)。 A、研究社会经济活动各种总量关系 B、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 C、研究社会经济活动变化规律 D、采用个体分析的方法 4 【判断题】《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马歇尔的 代表作。(×) 5 【判断题】宏观经济学中研究的价格就是CPI。(√) 合成谬误和市场非出清 1 【单选题】零售商对价格调整时所产生的(C)叫菜单成本。 A、成本下降 B、额外收入 C、成本负担 D、收入下降 2 【单选题】下列说法中,关于合成谬误正确的是(C)。

A、合成谬误中,总体等同于个体的叠加 B、合成谬误中,每个人个体其实都是非理性的 C、合成谬误是宏观经济学中的理论 D、合成谬误是微观经济学中的理论 3 【单选题】为什么会银行挤兑( D) A、国家经济崩溃 B、货币大量贬值 C、银行经营不善 D、社会谣言传言 4 【判断题】宏观经济学认为,市场总能找到供应和需求的平衡点,从而导致市场出清。(×) 5 【判断题】每个人在银行挤兑过程中采取的是一种理性的举动。(√)市场失灵和国家干预 1 【单选题】凯恩斯的着作是宏观经济学的发端。(C) A、《货币改革论》 B、《论概率》 C、《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D、《凡尔塞和约的经济后果》 2 【单选题】宏观经济学的观点包括(B)。 A、市场组织应当是自由放任的 B、经济运行需要国家干预 C、市场应当完全依靠“看不见的手” D、需求和供给能达到均衡而促使市场出清 3 【单选题】下面哪一项是帕累托有效性的含义(C) A、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不均衡点 B、需求曲线的最高点 C、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均衡点 D、供给曲线的最高点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8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

第18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 18.1 复习笔记 一、通货膨胀 1.通货膨胀的度量 (1)通货膨胀一般指物价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普遍的上升过程,或者是说货币价值在一定时期内持续下降的过程。 物价总水平或一般物价水平是指所有商品和劳务交易价格总额的加权平均数。这个加权平均数,就是价格指数。 (2)衡量通货膨胀率的价格指数 ①消费价格指数(CPI ),又称生活费用指数,指通过计算城市居民日常消费的生活用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变动而得的指数,计算公式是: ②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又称批发价格指数,指通过计算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所有阶段上所获得的产品的价格水平变动而得的指数。这些产品包括产成品和原材料。 ③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折算指数。这种指数用于修正GDP 数值,从中去掉通货膨胀因素。 2.通货膨胀的分类 (1)按物价上涨速度划分:爬行的通货膨胀、温和的通货膨胀、飞奔的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 (2)按通货膨胀的原因划分: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和结构性通货膨胀。 100%=?本期价格指数一定时期消费物价指数基期价格指数

(3)按预期划分:已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4)按经济模式中市场机制作用划分:开放性通货膨胀和抑制性通货膨胀。 3.两种通货膨胀 (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①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是由于商品市场上的过度需求拉上的。 ②产生的根源 实际因素:指导致曲线右移的因素,如资本边际效率上升从而投资需求增加,出口需求增加,进口需求下降,增加政府支出或减税从而消费需求增加等。如图18-1(a )所示。 图18-1 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货币因素:指能引起曲线右移的因素,如货币供给增加或货币供给不变条件下货币需求减少。如图18-1(b )所示。 ③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主要是针对充分就业时的情形提出的。 (2)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指物价水平上升是由生产成本提高而推动的。它又可细分为工资推 IS LM

宏观经济学

附件三: 2003年度“上海市 精品课程” 申报表 推荐省市上海市 所属学校复旦大学 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 课程层次(本/专)本科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理论经济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西方经济学 课称负责人袁志刚 申报日期 2003年9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

二0 0 三年九月十日 填写要求 一、请严格按照表中要求如实填写各项。 二、申报表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 出现同一词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请以word文档格式填写表中各栏目。 四、凡涉密内容不得填写,需要说明的,请在本表说明栏中注明。凡 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1.课程负责人 情况 1-1 基本信息姓名袁志刚性别男出生年月1958年1月最终学历研究生职称教授、博导电话 学位博士职务经济学系主任传真 所在院系经济学院 通信地址(邮编)上海市邯郸路220号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1-2教学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年限、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程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的作用)(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讲授的主要课程: 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学生总人数《宏观经济学A》本科生必修课3学时/周5年共计750人《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分析本科生选修课3学时/周5年共计650人 《西方非均衡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必修课3学时/周5年共计1200人 《中级宏观经济学》硕士研究生选修课3学时/周5年共计1200人 《宏观经济环境分析》MBA选修课3学时/周5年共计1100人 《高级宏观经济学》博士生必修课3学时/周5年共计450人 2、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袁志刚教授1995起担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课程负责人指主持本门课程建设的主讲教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