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古诗词曲鉴赏周测

古诗词曲鉴赏周测

古诗词曲鉴赏周测
古诗词曲鉴赏周测

古诗词曲鉴赏周测

班别:姓名:得分: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对其思想内容进行赏析。(6分)

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答: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对其艺术特点进行赏析。(6分)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答:

3、《钗头凤》是陆游和前妻唐婉因听信谗言被陆母分离几年后,在禹迹祠沈园遇到唐婉与其后夫游览,挥毫在园壁上题下的这首词。阅读后试写一则150~200字的简要赏析。(6分)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答:

4、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望江南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繁华之作;也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

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渔翁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疑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1)诗中的“渔翁”有诗人自况的意味,这一形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3分)

答:

(2)诗的末两句,苏东坡认为“虽不必亦可”(即:此二句删去也可以),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为什么(3分)

答:

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夜别友人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句中的“吐”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2分)

答:

(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4分)

答:

7、阅读下面古诗,完成①~②题。(6分)

山路见梅感而有作钱起

英言山路僻,还被好风催。行客凄凉过,村篱冷落开。

晚溪寒水照,晴日数蜂来。重忆江南酒,何因把一杯。

①诗中第六句“晴日数蜂来”,历来版本有分歧,一作“蜂”,一作“峰”,请结合自己对诗作主旨的把握,说说你的理解。(3分)

答:

②清代纪昀对此诗曾有评价说“特有情韵”,请从创作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他的评价的理解。(3分)

答:

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6分)

蝶恋花陆游

桐叶晨飘蛩①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②。

[注]①蛩:知了。②《长杨赋》:西汉辞赋家扬雄为讽谏汉成帝游幸长杨宫,纵胡客大校猎而作。

(1)陆游,字务观,号,南宋杰出爱国诗人。这首词从风格上看,应属派作品。(2分)

(2)在这首词的上片中,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的?(2分)

答:

(3)前人评价这首词,认为末句中“悔”字为全词精要之处,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说说理由。(2分)

答:

9、阅读下面这首,然后回答问题。(6分)

转应曲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茄一声愁绝。

(1)全词抒发丁一种什么“愁”?(2分)

答:

(2)又是如何表现“愁绝”的?(4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注】三湘,泛指湘江流域。

(1)本诗是一首别致的送别诗。王八员外被贬长沙,而送行之人又是因事被贬巴陵的贾至。一句“离恨空随江水长”道尽了个中情韵,请赏析“空”字的妙处。(3分)

答:

(2)送别诗千姿百态,各尽其妙,各具其情。请赏析本诗表情达意方面的表达技巧。(3分)

答:

1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乡思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钱钟书说:“诗歌里有三种写法:一、天涯虽远,而想望中的人更远;二、想望中的人物虽近,却比天涯还远;三、想望中的人虽远,却近在比邻。”(1)这首诗属于哪一种写法?

答:这首诗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种写法。

(2)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着眼空间距离来抒写思乡之情的。

答:

12、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山夜月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有人说,三四两句是全诗的精神所在,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

1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月夜杜甫

今夜鹿阝中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与“”是全诗之眼,一写分离,一写团聚,一写现

实,一写愿望,一写苦,一写欢,写出了诗人在独特环境中的感受。诗人看到的分明是长安月,为何不写“今夜长安月,客中只独看”,而要写“今夜鹿阝中月,闺中只独看”?

答: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早梅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邻村路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1)本诗题为“早梅”,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早”?

答:

(2)诗人通过对凌寒怒放的早梅的刻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1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天仙子送春北宋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这是诗人暮年伤春之作,上阕直接抒情,下阕即景生情,其中“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句,向为前人称道,请你说说其中哪两个字最见诗人的描写功夫?为什么?

答: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别滁①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注:①作者于庆历五年(1045)八月贬为滁州知州,做了两年多地方官。庆历八年改任扬州知州,滁州父老亲故为作者饯行,本诗即写当时情景。

有人说这首离别诗的感情基调是乐观开朗的,你认同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作具体赏析。

答:

17、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首诗的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请结合诗歌内容对此联作简要的赏析。

答:

1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①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② [注] ①海门,江河的入海口。②散丝,形容细雨。

(1)本诗写事绘景,分别紧扣哪两个词语发挥?(2分)

答:

(2)从诗中任选一联或两联,谈谈作者是如何表达出自己的送友之情的。(4分)答:

1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二题。(6分)

虞美人听雨蒋捷[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蒋捷:字胜欲,号竹山,宋末词人。主要生活在宋、元两朝换代之时。咸淳十年(1274)成进士,几年后宋亡,不仕,一生饱经战乱。

这首词以“听雨”为题,写了一生中三个不同的阶段听雨的情味。请任选一个阶段,结合作品这部分的内容说说作者此时听雨的感受;再结合整首作品说说这一部分内容对表现全词意境所起的作用。

答:

20、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村行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荠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七言律诗的四联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诗所表达的主要感情是什么?

(2)说说第3、4句或第5、6句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答:

2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第①、②题。(6分)

城东早春杨巨源雨晴王驾

诗家清景在新春,雨前初见花间蕊,

绿柳才黄半未匀。雨后全无叶底花。

若待上林花似锦,蜂蝶纷纷过墙去,

出门俱是看花人。却凝春色在临家。

①两首诗所写春天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2分)

答:

②古人谓“诗贵活句”(活句指最能表达诗人独特感受的新鲜生动的句子),请依据这一点为这两首诗各写一段鉴赏文字。(4分)

答:

2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其后两题。(6分)

霜天晓角仪真江上夜泊①黄机②

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水底鱼龙惊动,风卷地,浪翻屋。诗吟未足,酒兴断还续。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

注:①仪真:今江苏仪征市,处长江北岸,是南宋御金的前线。②黄机:南宋爱国词人。

(1)描述并简析上片的意境地。

答:

(2)结合诗句分析,下片首句提到的“诗情”是怎样一种感情?

答:

23、阅读下边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瀑布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

答:

2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独不见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注]“九月”句意思:寒风吹落木叶,妇人们为征夫准备冬衣。“流黄”:一种绢,此处指帷帐。

(1)简要概括这首诗的内容并指出作品的社会意义。(2分)

答:

(2)简要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任意确定两个特点,适度展开)。(4分)答:

25、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渡湘江(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祖父,仕途失意。

(1)诗歌鉴赏要做到知人论世,这样方可解其“真义”。请根据相关信息推测本诗创作的背景,并概括本诗表达的思想情感。

答:

(2)“今春花鸟作边愁”这一诗句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评析其艺术效

果。杜甫《春望》中有一联也用了此种手法,请写出该联诗句。

答:

2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题目(6分)

从军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①“总是”二字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答:

②有人说“高高秋月照长城”一句是“神来之笔”,你是否也这样认为?请谈谈你的理由。

答:

2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上董颖①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摩挲②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①南宋诗人,一生穷困潦倒,漂泊异乡。②摩挲:用手抚摩。

(1)前两句写景寄情,选取意象“一双鸥”的妙处何在?(4分)

答:

(2)有评论家认为后两句“不落众人窠臼,另翻新意”,请对此作简要分析。(4分)

答:

2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洼]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注]此诗是柳宗元被贬柳州,任柳州刺史时所作。浩初上人是龙安海禅法师的弟子。

(1)结合前两句,简析“割”字的妙处。

答: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2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德佑二年岁旦 [宋]郑思肖

力不胜于胆,逢人空泪垂。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

注:①郑思肖(一二四一—一三一八),字忆翁,号所南,连江(今福建连江县)人,南宋灭亡后,他隐居吴下(今苏州),坐卧不肯向北。②下泉诗:《诗经?曹风》中的一篇,描写了曹国诸侯共公时政治混乱,政令苛刻,人民痛苦不堪,因此渴望有一个圣明的君主来治理国家。

(1)这首诗首联“空垂泪”一句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2)本诗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简析。(3分)

答:

古诗词曲鉴赏周测参考答案

1、这首诗形象而深刻地展现了诗人羁旅途中孤独凄凉的内心世界。首联统领全篇,确定全诗的基调和意境;颔联、颈联写景,叙事集中在尾联。(意思对即可)

2、这首词,作者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喧染了一个"愁"字,愁"字是全词的线索。上片的"愁"是附庸风雅,故作多情;下片的"愁"才是真正的"愁",是忧国伤时、报国无门之愁。(意思对即可)

3、红、黄、绿(柳),宜人的春色映衬出相会的凄苦,“东风恶”揭示悲剧原因,三个“错、错、错”和泪和血喊出,撕心裂肝!再写重逢,相思的煎熬瘦损了红颜,只有相顾无言泪千行。满城春色转眼花落人稀,原本举案齐眉,现今却连锦书也难以寄托,这样的现实令人肝肠寸断,“莫、莫、莫”,莫要再提,莫要再劝慰,莫要再……

深挚而无告的爱情和难以解脱的愁怀,在六十字内夫妻恩爱、家母相逼、劳燕分飞、沈园邂逅无一不写到,迂回跌宕,顿挫舒卷。并多用形容词与名词,表现力强,高度浓缩,精练隽永。语言质朴而含蓄,写景写情平易自然,读来如泣如诉,如歌如怨。

4、从表面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是表达梦醒后其处境的无限凄凉。(3分)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的反衬。梦境越是繁华,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浓重;对昔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今日处境则越凄凉。(3分)(说明:第一句是总说,占3分。后两句是从写法上进行说明,占3分,答出一句2分。)

5、(1)寄托了诗人纵情山水、超然世外、孤高又不免孤寂的情怀。(“纵情山水”、“超然世外”、“孤高、寂寞”各1分。回答不完整酌扣)

(2)同意。删去末两句平淡闲远的尾巴,使诗以“欸乃一声山水绿”这一奇句作结,不仅“余情不尽”,而且“奇趣”更显。(指出不足1分,说出原因且能自圆其说2分,只回答“同意”不给分)/不同意。结尾两句是全诗的一段余音,只有“无心”的白云“相逐”,其孤独无伴才可知。删去后影响孤独之情的表达。(指出好处得1分,说出原因且自圆其说2分。只答“不同意”不得分)

6、(1)友人相对无言,只是凝视着银烛青烟。(2分,没有扣住关键词“神情”,不给分)(2)精于炼字,巧用衬托。“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3分,可从“遣词造句”和“手法技巧”上切入分析,从“用了什么”、“有什么作用”两方面酌情给分)。

7、①选择“蜂”或者“峰”都可以,关键是要考查学生是否把握全诗主旨,并进行合理阐发。

选“蜂”,落脚于梅花的馥郁的香。梅花尽管生长于山中偏僻之地,但花香仍然有蜂来光顾,梅花之魅力可见一斑。实际是以拟人手法来烘托花香之盛,借以抒人之怀。

选“峰”,落脚于梅花的峭拔高洁的品性;梅花生长于山中偏僻之地,但其品性仍有山峰来辉映,自然超凡脱俗;实际是用拟人手法来烘托其品性之高,借以抒人之怀。

②此诗刻画山梅,着力传其神,它开于冷僻之处,但并非全然沉寂;借山梅抒发自己的感慨,关照了人的思想感情,实际上是“兴”的手法的运用;咏山梅,旨在写人,表意含蓄而又有情致,因此“特有情韵”。

8、(1)放翁豪放派

(2)作者借助桐叶飘、蛩语、晨与夜、秋光等景物描写,借景写情,又从眼前之景,联想到自己那一段不平凡的战斗经历,今昔对比,渲染了时代低沉气氛和词人郁郁寡欢的心境。(3)同意,首先表现诗人对写成兵书却无处交付的愤慨之情,另一方面通过“早信”句及《长杨赋》的典故影射当今统治者的昏聩无道。

9、①戍边之愁(2分,意思对即可)

②以“边草尽”表现戍边时间之长,通过漫山冰雪、千里月明烘托凄凉愁苦,借明月、胡笳表现思乡心切。(4分,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4分。只答“草、雪、月、胡笳”得1分,笼统答“借景抒愁”之类,不得分)

10、(1)“空”字使用精妙,一语双关。用比喻的方法形象生动地描写了王八员外满载离恨远去,诗人的心也随行舟而逝;“空”字还写出了作者依依惜别而又无可奈何的苍凉心境。(2)【答案一】情景交融的写法。开头两句,作者以“柳絮”“梅花”表明时间的变换,既点明了季节的变化,又渲染了一种苍凉的气氛,一种人生飘忽无定、聚散难测而又离合无

常的感觉。收束句用比喻将“离恨”比作湘江水那样悠长,以景结情,含蓄绵长。(答出“情景交融”1分,结合具体诗句分析2分)

【答案二】本诗采用了乐景写哀的手法。用暮春时节给人以春天感觉的典型物候“柳絮飘飞”和“凌寒绽放”来写“离情别恨”使得全诗倍增苍凉之感。这种离恨犹如浩浩荡荡的湘江水一样绵长而久远。再加上是“谪迁人”送“谪迁人”,可谓“倍增其哀”。(答出“乐景写哀”1分,略作分析2分)

11、(1)属于第一种。(2分)

(2)诗人极写空间距离之远,遥望家乡的视线被碧山、暮云层层阻隔,给人以故乡遥不可及之感,突出了诗人归乡无计的无奈和痛苦,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挚浓厚的思念之情。(4分)(意思对即可)

12、这两句诗物我交融、神完气足,既见出山中水清夜静、月白花香的自然美景,又从“掬水”“弄花”的动作中显示出童心不减、逸兴悠长的主观情态,不但揭示了诗人赏玩忘归的原因,也给读者无限遐想的天地,确实是全诗精神所在。

13、“独看”、“双照”(2分);诗人身处长安,但他更焦心的不是自己失去自由、生死未卜的处境,而是妻子对自己处境如何焦心,所以化实为虚,直接写“今夜鹿阝州月,闺中只独看”,这加强了诗人怀念亲人的真挚感情和深厚的家。(意对即可,4分)

14、第一句的“寒”字,乍暖还寒时节,梅花已放,可见其早;最后一句“疑是经冬雪未消”,还以为是冬天的雪没有融化,可见其早。

表面上写梅花,却是在写诗人与早梅傲寒独发的高洁品质的精神上的契合。

分析:此题综合考察写作特点、思想内容和作者态度的方面。

15、①其中的“破”“弄”二字,生动形象地写出天上,云在流;地下,花移影动的意境。

②这一句生动细致的描写出云散月开,原来未必尽情显现的花的丰姿神采此时在月光映照下婆娑弄影,摇曳生姿的景致;相对于上半阕的伤感,衬出了作者流连光景不胜情的淡淡哀愁中闪烁出的一星快乐的火花。③而另一方面,这两个字又都暗示出有风,为下文的“遮灯”“满径”埋下伏笔。

要求:三点,写出情感上对上文的衬托2分,写出对下文的呼应2分,对“破”“弄”二字写景内容的准确把握2分

16、(6分)认同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乐观开朗的。(2分)诗一开头就写明媚的景物,渲染饯行时的热烈气氛,为全诗定下乐观开朗的基调。(2分)后来又直接抒情,希望像平日一样开怀畅饮,不愿弦管演奏离别的曲调,表现了乐观豁达的情怀。(2分)

17、(1)写出了山水曲折、树茂花艳的景色。(2)反映作者观赏景物的欣悦。(3)揭示出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道理。能够引发广泛丰富的联想。(4)对仗自然、工整。(答出三点即可给分,每点2分)

18、(1)写事紧扣“送”字;绘景紧扣“暮雨”二字。(2)诗意说明:第一联,写送别的地点,古代属于楚地的长江边,写时间,日暮时分,写景物,微雨绵绵。为下文表达送友之情作了铺垫。第二联,诗人通过描摹暮雨中的来帆和归鸟,衬托出送别友人时沉重的心情。而“帆来”与友人的乘船而去,“鸟去迟”(不愿离去)与友人的别离,又形成了对比,细节的描写表达出了不忍离别之情。第三联,诗人用望不见遥远的海门写对顺江远行的友人的思念;江边之树,孤独而立,含水远望,情意无限,有以景衬情之妙。第四联,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深深的送别之情,而后一句的泪水与雨水搅在一起,更直接地表达出了与友人的深情。给分要求:(1)2分(两处各1分),写事、绘景的前后顺序要正确。(2)二、三、四联既可以单独鉴赏,也可以结合起来鉴赏;第一联要和其他几联结合在一起鉴赏。

19、②壮年听雨,地点是“客舟中”,这便寓有漂泊他乡、人生无定的意味;当时的情境是“江阔云低”、“断雁哀鸣”,在这悠悠的天地中,词人抑郁难平,饱受颠沛流离、寂寞难耐之苦。(4分)作者回味壮年听雨的苍凉,既是与前文少年生活作比较,呈现出青春好梦的破碎,又是为下文写老年苦涩的境遇作铺垫。(2分) ③老年听雨,反映了作者写这首词时的真实处境和心境,听雨的地点是“僧庐下”,鬓已斑白。词人已不再描绘周边的境貌,而是用一生的感慨来抒情。“悲欢离合总无情”一句,正是作者饱经沧桑后的感叹;而“一任”二字则表现了作者看破红尘、无可奈何、万念俱灰的绝望情绪。(4分)老年听雨这一部分,是这首词的重心,它回顾了作者的一生,深化了作品的主题。(2分)

评分标准:本题共两问,任选角度作答;第一问结合作品分析作者感受,4分,第二问结合全词分析这一部分的作用,2分;答题要切合作者的思想、情感、态度,并遵循“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局部抒写与整体意境相关联并为整体意境服务”这两个原则,其中第一问只有结论没有具体分析,不得分。

20、(1)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1分,有错不得分)全诗所要表达的主要

感情是深藏于内心,随时会被触发的思乡之情。(2分)

(2)第二联(颔联):描写了初秋傍晚山中静穆的景象,上句的“万壑有声”,运用了以声写静的反衬手法,下句的“数峰无语”运用了拟人修辞方法,使景物描写分外生动。/第三联(颈联):描写了山村绚丽多彩的秋景,“胭脂”和“白雪”运用了比喻修辞的方法,使景物描写特别形象,(3分)

21、①一是早春,柳叶新萌,其色嫩黄,“才”字“半”字都暗示早;一是晚春,雨后花事已了,只剩下满树绿叶了,说明花落春残。

②第一首第三四句虚写京城长安繁华似锦、喧嚷若市的景象,这与一二句正好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反衬出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第二首三四句蝴蝶追逐春色纷纷离开,似乎“阳春”也真的有脚,这使诗人的心情更加惆怅,惜春之情更为突显,并使全诗妙趣横生。

22、(1)一个狂风大作的寒夜,作者住在江边,狂风卷起房子一样高的浪头,江涛长鸣不止,水下的鱼龙都被动惊动了。这既是写景,也是在写作者翻腾不已的忧愤心情。(3分)(参考江苏古籍出版社《唐宋词鉴赏辞典》)

第二方案:夜泊江湾,江景凄寒,诗人思潮翻滚,对江长啸。以至于惊动了水底鱼龙,掀起狂风卷地,巨浪高如房屋,汹涌翻腾。(作者用夸张的手法,)景物间寄托了强烈的忧愤之情。(参考《宋词鉴赏辞典(下)》P1574)

(2)下片的“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交待了作者的感情。朝廷偏安,无心抗敌;作者为国立功、收复失地的远大理想无法实现,心中痛苦万分。所以该句所说的难以尽吐的感情,应是心系国事、报国无门的忧愤痛心之情。(3分)

23、涓涓细流不辞辛劳,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流向大海,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

24、(1)描写少妇思念征夫的情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疾苦。(2)以“海燕双栖”反衬少妇的孤独;用“秋夜长”的细节刻画少妇的寂寞难眠;用“明月照流黄”烘托少妇的愁思;少妇居室之美与思夫之愁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少妇精神上的痛苦;寒砧声、落叶声烘托少妇思念,悲伤的心情;人物心情与环境气氛密切结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其它说法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

25、(1)根据注释和“边愁”“独怜”“南窜”等关键信息,可以判断出本诗写于贬谪途中。抒发了诗人远离京师的悲凉心境和对自己仕途遭遇的不平与愤懑。(3分)

(2)借物言情、比拟或反衬。用花鸟(这些平时使人欢娱的事物)的表现形象地表达了(反衬)出“感时”“恨别”之情,写出了诗人内心激烈的情感活动。“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3分)

26、①起到转折的作用,不管琵琶的声调、曲子如何变换,但变来变去都离不开思乡别离的内容,从而表明思乡别离之情难以排遣。

②∮一般的诗总是先写景再抒情,而这首诗却是前三句抒情,到最后再写景。∮用景物描写进一步突出思乡之情。∮使全诗显得意境悲壮开阔。

27、(1)(4分)写天空飞翔的鸥鸟,为首句寂静的秋江点缀了生意,组成一幅动静相间的江

上秋色图(要点:“生意”或“动静”,2分);成双的鸥鸟反衬了诗人的孤单,使诗人孤寂的心情跃然纸上(要点:“孤单”或“孤寂”,2分)。

(2)(4分)前人写柳,折柳赠别,咏柳赋别,总与“别”相关,本诗写柳表达“留”之意,与“不别”联系在一起;借柳系舟的意象,通过企盼将来安定、舒适生活,表达现在羁旅孤客之怨思离情。(要点:分析出羁旅孤客之怨思离情或漂泊之意,2分;分析出一种“新意”2分)

28、(8分)(1)“割”字照应上句中“剑芒”的比喻。在秋天这个特定的季节里,如剑割肠,写出了作者的愁绪之深。两句各2分,意思对即可。

(2)表达了诗人两方面的感情:一是遭贬的愁苦,二是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两条各2分,意思对即可。

29、(1)诗人空有一腔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忠肝义胆,但是却没有力量能够实现,面对着这样的现实,只能徒然落泪。(2分)“逢人空泪垂”,这个“空”字,表达了作者自己无力回天的悲痛、极度复杂的心情(1分)。(意思对即可)

(2)这句诗使用了借用典故的表现手法(1分),“天高问岂知”化用了杜甫的诗句(1分),含蓄地表达了对当朝皇帝苟且偷安、不思救亡图存的不满情绪(1分)。(或:这句诗使用了象征(比喻)的手法(1分),“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这两句中的“日”和“天”

都是代指皇帝(1分),含蓄地表达了最高统治者面对国家危亡的局面,仍不肯支持爱国志士,救亡图存的不满情绪(1分)。(意思对即可)

【古诗鉴赏】

郑思肖(一二四一—一三一八),字忆翁,号所南,连江(今福建连江县)人。他的名字都寓有不忘故国的意思。他是诗人,又是画家。他善画墨兰,所画的兰花,花多叶稀,不画土,不画根。有人问他,他说,土地被敌人夺去了,你还不知道吗?南宋灭亡后,他隐居吴下(今苏州),坐卧不肯向北,可以看出他的爱国热诚和民族气节。他的诗多表现出怀念故国的浓厚感情,真挚动人。

德祐是宋恭帝的年号。恭帝是个软骨头,没有统一祖国大业的志愿和决心,人民对他的作法很为不满。德祐二年是公元一二七六年。岁旦,是农历正月初一。作者用这个题目写了两首诗,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一首。诗中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心情和人民希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渴望,字里行间也透露了对南宋王朝不思励精图治的不满。

首联抒写自己无力回天的悲痛心情。诗人空有一腔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忠肝义胆,但是却没有力量能够实现,面对着这样的现实,只能徒然落泪。“逢人空泪垂”,这个“空”字,正表达了作者此时极度复杂的心情。一开头就直截了当地说,自己有一腔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忠肝义胆,但是却没有力量能够实现,面对着这样的现实,只能徒然落泪。为什么有宏大的报国志愿而不能施展呢?这和当时软弱的恭帝有关,这里不便明说。“空泪垂”,是白白地落泪。垂泪是他感情达到到极度的表现,作者知道,徒然落泪是无济于事的,然而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逢人空泪垂”,这个“空”字,正表达了作者此时极度复杂的心情。

颔联抒写国治民安的政治愿望。诗人一心梦想着祖国统一、国治民安的太平盛世,希望有个贤明的君主,顺应人民的意志,统一全国,把国家治理好。作者巧妙地借用《下泉》诗的典故,表现出来的思想是深刻而含蓄的。“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意思是说,我一心梦想着要收复中原,统一祖国;那万古传诵的《下泉》诗中所表现出的思想和愿望,也正是今天人们所日夜盼望的。《下泉》诗是《诗经?曹风》中的一篇,诗中有这样的句子:“芃芃黍苗,阴雨膏之,四国有王,郇伯劳之。”意思是说,想那太平盛世的时候,田间的禾苗有雨露的滋润,长得欣欣向荣。国家安定,有郇伯那样贤明的君主来关怀百姓,治理国家。诗序说,《下泉》诗描写了曹国诸侯共公时政治混乱,政令苛刻,人民痛苦不堪,因此渴望有一个圣明的君主来治理国家。这里借用了原作的诗意,表达了作者自己希望有个贤明的君主,能顺应人民的意志,收复失地,统一全国,把国家治理好。作者巧妙地借用了这个典故,表现出来的思想是深刻而含蓄的。

颈联抒写对最高统治者的不满情绪和对国势的担忧。“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话虽然说得很委婉,但这两句既明显地表达了对恭帝苟且偷安、不思救亡图存的不满情绪,也清楚地说明了“力不胜于胆”的根本原因所在。五六两句的意思是说,南宋的皇帝近在临安(今杭州市),还可以见到,但是他对眼前的危局到底持什么态度,却无从知道。这话说得很委婉,但对恭帝的不满情绪却很明显。“日近望犹见”,“日近”是借用了晋明帝的故事(解释见白居易《题岳阳楼》诗)。“天高问岂知”是化用了杜甫的诗句。杜的原句是“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南宋爱国词人张元干在他的词《贺新郎》中也化用了这个诗句:“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易老悲难诉。”这样,都是借来指责最高统治者面对国家危亡的局面,仍不肯旗帜鲜明的支持爱国志士,救亡图存。这样下去,实在令人担心。这里也是不便明说,只好借用前人的诗句含蓄地表达了这层意思。这两句中的“日”和“天”都是代指皇帝。这是古人的一种很常用的比喻。

尾联抒写人民渴望祖国统一的意愿。中原的人民每天都向着南方(南宋朝廷所在的地方)致敬,渴望早日看到南宋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旌旗。诗人在指责最高统治者苟且偷安之后,紧接着抒写人民渴望统一的强烈意愿,对比鲜明,确有深意在。郑思肖的诗多数是用象征暗写的手法,来表现怀恋故国的情绪。但本诗却是直抒胸臆,表现出他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诗中所体现出来的爱国意识与爱国能力的矛盾、理想愿望与现实境况的冲突以及人民的意愿与统治者作为的对比,启人沉思,发人深省。

南宋皇帝苟且偷安,可是北方人民长期处在战乱之中,痛苦不堪,他们是多么希望祖国早日统一啊!所以最后两句说,中原的人民每天都向着南方(南宋朝廷所在的地方)致敬,渴望早日看到南宋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旌旗。

前人评价郑思肖的诗说,他的诗多数是用象征暗写的手法,来表现怀恋故国的情绪。但这首诗却不是这样,而是直抒胸臆,表现出他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专题5 古诗词曲赏析

专题五 古诗词曲赏析 百色中考命题规律 近三年百色中考考情分析 2019年百色中考命题预测 年份 考查篇目 考查知识点 题型 题号 分值 纵观百色近三年中考,古诗词曲赏析是必考内容。题型以简答题为主,题量为2小题,分值略有上升,为6分。考查篇目以课内古诗词曲为主,重点考查课标古诗词曲篇目。考查知识点主要有内容理解、品味炼字、赏析名句、体会思想情感、分析语言特色等。预测2019年考查形式稍有变化,可能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古诗词曲的理解分析。备考时,加强对课标篇目的训练,着重培养理解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2018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题材、思想感情、语言风格 填空题 8 3 赏析名句 简答题 9 3 2017 《天净沙·秋思》 品味炼字 简答题 8 3 写作手法 简答题 9 3 2016 《归园田居(其 三)》 思想感情 简答题 15(1) 2 语言特色 简答题 15(2) 2 百色中考备考攻略 例1(2018年百色8、9题6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________;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________;从语言风格上看是________。所以,词人在题目中称之为“壮词”,十分妥帖。(3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题材、思想感情及语言风格的把握。从“看剑”“吹角连营”“麾下”“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等景物看,这首词反映的是军旅生活;“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表现了词人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全词从意义上看,前九句是一段,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勇往直前的将军的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最后一句是一段,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壮和悲,理想和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这反差中,可以想到当时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想到人民的水深火热,想到所有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苦闷。由此可见,极其豪放的词,同时也可以写得极其含蓄,只不过和婉约派的含蓄不同罢了,但仍然属于豪放词,语言刚健。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 一、中考诗歌鉴赏题考点分析: 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建功立业: 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观沧海》、陆游《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破阵子》。 4、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石壕吏》 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温庭筠《商山早行》等。 2、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4、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望江南》 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2、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刘禹锡《乌衣巷》。 3、借古讽今的情怀如:杜牧《赤壁》。 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5、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如:王维《渭城曲》。 2、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3、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评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二)、方法指导:

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12)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填空、问答题。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 “红藕香残玉簟秋”自古以来被方家厚爱,请你谈谈该句妙在何处? 【答案】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 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情色彩。 【解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感遇四首(其二) 李白 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 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 来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 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 2.本诗中菊花这一意象和陶渊明笔下的菊花有着明显的不同。请以“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例,简述三者内涵上的不同。 【答案】《感遇四首》中,李白借菊花表达了对具有高沽的品格(或超拔的才华)却无人赏识的志士(或自己)的哀叹(或者说对菊花空有兰花一样的清雅但却无人赏识的同情)。“三径”一句表达了作者在混乱的尘世中对高洁品格的坚守。“采菊”一句表达的是作者归隐田园之后的闲适和自在,是他和大自然彼此间的惬意和怡然。(每点2分)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比较阅读的题目,要求比较本诗中菊花这一意象和陶渊明笔下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区别,首先根据所学内容答出“三径”一句表达了作者在混乱的尘世中对高洁品格的坚守。“采菊”一句表达的是作者归隐田园之后的闲适和自在,是他和大自然彼此

中考古诗词赏析50首

中考古诗词赏析50首练习 一、《雁门太守行》 1.这首诗歌颂守边将士浴血奋的英勇气概,也表达诗人誓死报国的决心。 2.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中的“压”“开”二字。 用“黑云”作比喻写敌人来势凶猛。“压”形象的写出敌人人马众多来势之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的情态。“开”写出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士气高昂,和敌军形成鲜明对比。渲染战争紧张的气氛和危机形势。 3.赏析“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从声、色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争的残酷。4.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运用典故,“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人才”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5.这首诗借助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来抒发情感,具体分析。 这首诗几乎句句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紫红色,不但鲜明而且浓艳,他们跟黑色秋色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借此来书写守边将士浴血奋战的英勇气概和誓死报国的决心。。 二、《望月有感》 1.这首诗抒发了战乱时期,兄弟离散的骨肉相思之苦。 2.赏析“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诗人以“千里雁”“九秋蓬”作比,像“千里雁”一样吊影自怜;像“九秋蓬”一样飘转无定,形象生动的写出兄弟手足离散,天各一方,飘转无定,孤苦凄惶,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 3.尾联“垂泪”蕴含的丰富情感。 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既是因为兄弟离散、家庭不幸,也是因为整个时代的灾难和痛苦。高度概括而有深刻的揭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 4.尾联运用“明月”这一意象的作用。 尾联运用明月这一意象,描绘了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画面,表达了思念亲人的情感。 三、《左迁蓝关示侄孙湘》 1.本诗表达诗人无罪遭贬的怨愤和前途迷茫的愁思以及年老又遭贬的逆境中,仍念念不忘为国效力的无怨无悔,甘愿奉献的精神。 2.首联赏析“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运用对比,“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表现诗人命运的急剧变化,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罪遭贬的怨愤、悲痛之情。3.颔联表达的思想情感“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 残年” 表达诗人年老又遭贬的逆境中,仍念念不忘为国效力的 无怨无悔,甘愿奉献的精神。 4.颈联赏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横”“拥”两字分别从广度和高度生动形象的描绘了自 己贬谪途中大雪阻路、马难前行的艰苦情形,同时委婉 的含蓄的表达了自己深感前途迷茫的愁思。借景抒情, 虚实结合,抒发诗人恋家恋国,不忍离去,同时又深感 前途迷茫的愁思。 四、《登楼》 1.这是一首即景抒怀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 忧,以及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和报国无门的伤 感。 2.首联抒写哪几种情怀? A作者客居他乡对自己遭遇的伤感;b看到国家多灾多 难而对国家的忧虑, 3.描绘颔联的画面,并说说所蕴含的感情。 登楼远望,锦江两岸蓬勃的春色,铺天盖地而来;玉垒 山的浮云,古往今来,千形万象,变幻不定。表达对祖 国山河的赞美以及对民族历史的追怀。 4.赏析“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来”来临之意。指锦江两岸蓬勃春色铺天盖地而来, 烘托锦江春色逐人的气势浩大,令人有荡胸扑面的感受, 表现是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变”变化之意,指古今世 事如浮云飘忽起灭,一字双关,使人浮想联翩。表现诗 人对民族历史的追怀,也透露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思。 5.颈联“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议登楼所 想,说说表达的内涵 表明对大唐圣朝气运久远的自信和美好祝愿以及对“寇 盗”的蔑视。 6.赏析尾联“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咏古讽今,运用典故,运用后主的典故表达自己对国家 统治者重用宦官而造成国事维艰,吐蕃入侵局面的担忧, 运用诸葛亮的典故,抒写诗人空怀济世之心而苦无献身 之路的伤感。 五、《望江南》 1.赏析“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独”字传神,准确地表现了女子独自一人等待丈夫归 来的孤独寂寞之情。 2.赏析“斜晖脉脉水悠悠,” 这句描绘了夕阳的余晖淡淡的洒在江面上,连绵不尽的 水静静地向东流去。既写景又写情。“脉脉”用拟人写出 夕阳被感动地深情望着水面。“水悠悠”以水喻情,表现 了主人公的孤独、寂寞、惆怅之情。 3.“过尽千帆皆不是”表现主人公怎样的心境? 满怀希望和憧憬的主人公在等待的过程中极度失望、落 寞之情。 六《渔家傲秋思》 1.上片写景,描写塞下的秋景;下片抒情,抒发边塞征 人热爱国家,思念家乡,壮志难酬的感慨。 2.赏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运用典故“燕然未勒”,表现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但更渴 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思想感情。 3.赏析“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互文,表明将军士兵引因功业难成,有家难归而哀伤流 泪,含蓄的表达了对朝廷腐弱,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4.词的意境悲凉壮阔。 七《江城子密州出猎》 1.上阕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表现作者踌躇满怀的英雄气 概;下阕抒情,表现词人壮心未已、渴望报效国家杀敌 立功的英雄本色。 2.赏析“千骑卷平冈” “千骑”指人数众多,“卷”极言走之快,写出猎者情绪 高昂,精神抖擞的状态。 3.赏析“亲射虎,看孙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亲射虎,看孙郎”运用典故,突出词人年纪虽不小, 仍有少年的狂气。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典故,以魏尚自喻,希 望朝廷象重用魏尚一样重用自己,表达渴望为国御敌立 功的壮志。表达含蓄,委婉。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运用典故,表达 自己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八《武陵春》 1.上片写词人所见所闻,借“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 流”抒发思念丈夫的无限哀伤之情。下片采用夸张的比 喻,抒发内心深重的愁情。 2.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运用夸张比喻,化实为虚,化抽象为具体,语言新奇, 曲折生动而又巧妙自然,把“愁思”夸张到连船都承载 不动,渲染哀愁之深重。 九《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 本词基调雄壮高昂,上阕描写军旅生活,表达建功立 业,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下阕写激烈的战斗场面和抒 写壮志难酬的悲愤。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写战场生活。 营造了一种奏乐吃肉的豪迈热烈的生活氛围。 3.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运用比喻,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生动形象的描写出惊险 激烈的战斗场面,刻画了一个杀敌报国冲锋陷阵的英雄 形象。 4.赏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这是词人最高理想,抒发词人一生的事业和抱负,表达 自己率师北伐统一南北的爱国激情。 5。赏析“可怜白发生” ,由雄壮到悲壮,抒发无尽的感慨。表达渴望报国的雄 心壮志和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揭示理想与 现实的尖锐对立,使全词笼上了浓郁的悲凉色彩。 十《商山早行》 1.全诗紧扣一个“早”字,抒写早行之情,寄托羁旅奔 波之苦,黯然思乡之情。 2.赏析“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运用“列锦法”,仅用十个字却连缀了六种景物,抓住有 特征的景物,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形神兼备的渲染 了商山凌晨荒寂、萧索的情景;借景抒情,写出无限的 旅愁羁苦。意境苍凉,情感寂寞凄苦。 3.赏析“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照”,照亮之意。既暗示了在早晨“枳花”颜色的亮白, 又富有动感的传达出黑暗的“驿墙”也被照亮了,衬托 拂晓前的暗,突出出行之早。 4.“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点明思乡的主旨。 十一《卜算子咏梅》 1.上片写梅花的遭遇,下阕托梅寄志,表达坚贞自守的 傲岸节操。 2上片点明梅的怎样的生存环境?体现怎样的品格? 3.从艺术手法上赏析本词。 托物言志,以梅自喻,在梅花那种虽凋犹香的神韵中寄 托生则高洁死亦留芳的人生追求。 4.赏析“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表现词人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 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 荒僻、残破、苍凉、冷清、凄凉的生存环境,渲染其不 幸遭遇,烘托其顽强,高洁的品格。 十二《醉花阴》 1.上片写秋凉情景,寄情于景,表现词人孤寂无聊,思 念无边的愁绪。下片写重九感怀,集中些黄昏后的愁绪。 2.赏析“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直抒胸臆,“消魂”极喻相思愁绝之情。“帘卷西风”暗 含凄冷之意。以“瘦黄花”自比,写出主人公憔悴的面 容和愁苦的神情。,表达自己的离别之恨,相思之苦。 十三《己亥杂诗》

初中课标34首古诗词曲鉴赏

初中课标34首古诗词曲鉴赏

(一)爱国忧民诗 常见思想主题 涉及诗歌 国计民生,同情劳动人民(春望)(观刈麦)(秋风为茅屋所破歌) 为国效力,立志改革(过零丁洋)(己亥杂诗)(江城子密州出猎)(雁门太守行) 统治者荒淫无度,无所作为(泊秦淮)(山坡羊潼关怀古)(相见欢) 1、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赏析: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悲己思家之情。 ①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移情于物,拟人,花感时也溅泪,鸟伤别亦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悲己思家之情。 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表现对家人的思念。 ③“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细节描写。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悲己思家之情。

2、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前两句用白日和天涯烘托无限离愁,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脍炙人口大名句,试选一个角度作赏析。 ①移情于景,是新生命的赞歌;②以落花、春泥为喻,寄托了诗人虽离开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的爱国热情。现常用来赞颂无私奉献精神。 3 写作者的辞官别离之愁,也抒发作者虽离开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的爱国热情。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思想情感: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和舍己利人的思想情感。

古典诗词鉴赏:暗暗淡淡紫——李商隐《菊花》赏析

古典诗词鉴赏:暗暗淡淡紫——李商隐《菊花》赏析 菊花 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译文】 暗淡的紫色,鲜艳的黄色。 它们既有陶渊明篱边菊花的色彩,又有罗含宅中的香味。 菊花不怕露水的沾湿,可是害怕夕阳的来临。 愿意留在水边畅饮的人的鹦鹉杯中,希望来到富贵人家丰盛的酒席上。 【注释】 融融:光润的样子。 冶冶:艳丽的样子。 陶令:指陶渊明,因其主彭泽县做过县令,故称陶令。 罗含:(公元293年一公元369年)字君长,号富和,东晋桂阳郡耒阳(今湖南未阳市)人。博学能文,不慕荣利,编苇作席,布衣蔬食,安然自得。被江夏太守谢尚赞为“湘中之琳琅”。桓温称之为“江左之秀”。官至散骑廷尉。年老辞官归里,比及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时人以为德行之感。 禁:禁受,承当。 重露:指寒凉的秋露。 怯:胆怯、担心。 残:一作“斜”。 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泛:指以菊花浸酒。 白玉堂:指豪华的厅堂,喻朝廷。升:摆进。 【创作背景】 唐文宗开成四年(公元839年),李商隐通过吏部考试,释褐授官,做秘书省校书郎,但他在秘书省仅仅几月就被调到地方,担任宏农县尉(今河南省灵宝县)。到任不久,又遭受一次打击,因为他把狱中死囚改判活罪,触犯了观察使孙简,被罢官,正碰上姚合代孙简任观察使,又要他还任。李商隐和姚合关系不错,但他内心深处对自己屈居县尉一事,始终不快,不甘久居,一心想入朝任职。开成五年,他的岳父王茂元入朝为官,他便告假携眷到长安居住,以求汲引。此年九月四日,为谋求新的出路.他又辞去宏农县尉。到会昌四年。在杨弁之乱过后,他又移家永乐(今山西芮城县)。他自述此时自己“遁迹丘园”,“前耕后饷”,“渴然有农夫望岁之志”(《重祭外舅司徒公文》)。这首诗即作于此时。 【赏析】 《菊花》诗的末联“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与本诗末联所抒发的感概,可以说同中有异。在《菊花》诗中,笔者曾经说到,李商隐对于升君白玉堂一事,已觉无望,却想到自我毁灭,成为菊花酒,这样便可以浮在用黄金铸成的鹦鹉杯,升上用白玉砌的殿堂。这种感情,虽嫌激烈,却毕竟带有升上殿堂的愿望。到本诗,那些激烈的感情淡化了,苦竹、椒坞、微香、涓涓泪、寒雁、暮蝉、细路独来、清尊相伴,一片叹老嗟卑的味道,甚麼火气也

34首古诗词赏析大全

1次北固山下〖王湾(唐朝)〗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本文既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胸襟。〗 〖评析:"次"指旅船停泊。颈联:字面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诗人重在写景,但景中却蕴含了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对比残夜,江春对比旧年,都是新生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并将取代旧事物,"日(旭日东升)"、"春(春回大地)"都是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因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1.诗中被誉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2.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诗句。这诗句含有哲理性。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3.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写的是江上顺风行舟,放眼可见江岸开阔、江水浩荡的阔大情景。若我身临其境,在船行顺风如箭而境地又开阔的感染下,心胸也会为之阔大,还会感到无比舒畅,有助于培养豁达高远的感情。 4.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扣住”鸿雁传书”或“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来表述原因 5、你认为“潮平两岸阔”的“阔”字写出了怎样的景象? 它写出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视野十分开阔的景象。 6、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D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2赤壁〖杜牧(唐朝)〗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评析:该诗是怀古咏史诗(以古人古事作题材,发表自己的见解或抒发自己的感慨)。该诗作者(见解)①认为:曹操之败是因为受了火攻,周瑜之胜也是因为用了火攻;火攻的成功又是得力于及时风力相助。②孙刘联军失败了。(用假设的、委婉的、生动形象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来表明。)〗1.《赤壁》借_周瑜和曹操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_之气。 3过零丁洋〖文天祥(宋朝)〗

吉林省中考语文古诗词曲鉴赏专题训练

古诗词曲鉴赏专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题。(5分) 题金陵渡① 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②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③。 【注】①金陵渡:渡口名,今江苏镇江附近。②行人:旅客,指作者自己。③瓜州:在长江北岸,今江苏邗江县南边。(1)“一宿行人自可愁”的“宿”在诗中的意思是。(1分) (2)诗歌第三句“潮落夜江斜月里”中哪个字用得最好?请作简要赏析。(2分) (3)诗歌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5分) 田园乐(其六)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柳绿更带朝烟”的“朝”在诗中的意思是。(1分) (2)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述。(2分)

(3)作者描写静景的同时又写了“花落”“莺啼”,有何作用?(2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5分) 塞上忆汶水 曹元用 沙碛秋高苑马肥,哀笳一曲塞云飞。 南都儿辈应相念,过尽征鸿犹未归。注:沙碛:沙漠。苑马:西域大宛所产的马。 (1)“过尽征鸿犹未归”的“犹”的意思是。(1分) (2)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分) (3)最后一句写“征鸿”有什么作用?(2分)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5分) 杨柳枝 温庭筠 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映绣芙蓉。 景阳楼畔千条路,一面新妆待晓风。(1)“一面新妆待晓风”的“待”的意思是。(1分) (2)诗词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分) (3)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景阳楼畔千条路,一面新妆待晓风”。(2分) 五、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题。(5分) 秋月 朱熹

曹雪芹《菊梦》诗词赏析

曹雪芹《菊梦》诗词赏析 菊梦 清代:曹雪芹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译文 东篱的菊花下,酣梦一觉方醒,只觉得天上的云与月混在一起,还看不分明。 如此花下飘飘欲仙的酣眠,不是为了追寻庄子梦蝶的感觉,仅仅为回忆陶渊明爱菊、赏菊的风雅。 睡去以后,心思随着南归的大雁远去,美梦却被蟋蟀的鸣叫声每每惊醒。 醒来以后,我的幽怨还能找谁去诉说?只有把无限的情思寄托于衰草寒烟。 注释 秋酣一觉清:秋菊酣睡,梦境清幽。 “和云”句:唐代张贲以“和霜伴月”写菊,兹换一字,以写菊花梦魂高飞;以“不分明”说梦境依稀恍惚。

⑶登仙”句:说梦魂翩跹,仿佛成仙,但并非是羡慕庄子变作蝴蝶。庄周梦中化蝶事见《庄子·齐物论》。这里引“庄生蝶”是为了 点“梦”。 忆旧:实即“梦旧”,诗题中“梦”字句中不出现是咏物诗技巧 上的讲究。寻盟:表示结交友好,语出《左传》。这个联构思或受元 代柯九思“蝶化人间梦,鸥寻海上盟”诗句的启发。 故故:屡屡,时时。 赏析 此诗是写菊花之梦,也是写咏菊者之梦。因写梦境,故用扑朔迷 离的笔法。菊花在酣梦中进入和云伴月的佳境,去寻高朋结良盟。但 这种美妙的境界常被打断,因之产生种种懊恼和幽怨。 因为林黛玉的孤傲是做出来给人看的,所以她的《菊梦》和《咏菊》《问菊》一样,也比较扭曲:“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她做这个梦,不是为了羡慕庄周人与自然合为一体的纯然感觉,仅仅为了效仿陶渊明,作一作能博取美名的清高秀。 总来说之,林黛玉的清高正如这些菊花诗一样,是刻意装出来的。是在明知“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的情形下,而刻意效 仿出来的。目的仅仅为了抒发自己小文人式的对世俗名位的求之不得 的哀怨,并同时博取清高的美名和旁人的同情。所以,一遇到真正能 考验她能够取法陶令的时候,她就丢下这些“孤标傲世偕谁隐”、 “满纸自怜题素怨”的标榜而不管,一个劲地去高歌“何幸邀恩宠, 宫车过往频”、“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主人指示风雷动, 鳌背三山独立名”了。

古诗词曲赏析答题技巧

古诗词曲赏析答题技巧 方法1赏析辨析题的解题方法 1.设题形式 (1)找出对四首诗歌的赏析中正确或者不正确的一项。(2)找出对同一首诗歌的四句赏析中正确或者不正确的 一项。 2.应对策略 做这类客观题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命题人有时故意扩大原意,往往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反之亦然。 (2)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命题人往往利用学 生的思维定式,把浅显易懂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歌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或贬低诗歌内涵。 (3)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确的和错 误的内容糅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 “不” “ 是” “ 都” 。 (4)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备选项的表述结论,有时在诗歌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5)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局部的特点说成是全体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等。 例(2015山西,5)下列古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体现了作者博大的胸怀。B.《木兰诗》全诗明朗刚健、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歌 情味。 C.《山坡羊·潼关怀古》中“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以动写静,使山河人格化。 D.李商隐《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讴歌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解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强调的是重 聚之难和离别之苦,该诗中讴歌无私奉献精神的句子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答案D 方法2主旨情感题的解题方法 1.设题形式 (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应对策略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能 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理解诗歌内容,找准“诗眼” ,分析意象,把握作者情感;其次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抒情句、哲理句)入手分析,把握作品主题;还可从写作背景、作家风格(豪放、婉约、沉郁等)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练)等方面领悟诗句含意及表达的情感。初中阶段诗歌情感大体可分为:思乡、爱国、惜别、友情、爱情、关心民生、热爱自然等。 例(2015河南,19)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1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专题一 古诗词曲鉴赏(练习册)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 专题一古诗词曲鉴赏 特别说明:针对淮安、连云港等地考查课内、课标古诗词曲,特配赠《课标古诗词曲40首鉴赏·通关文碟》(见活页),此处习题只针对宿迁等地市课外古诗词的考查,分类精选习题,在仿真题的基础上,特设【拓展提问】,练透所有考点。 即事感怀(宿迁5年4考) 一、(2017岳阳改编)阅读徐俯的《春游湖》,回答问题。(5分) 春游湖 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①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注】①断桥:指湖水漫过桥面。 1.“夹岸桃花蘸水开”中哪个字用得好?请做简要分析。(3分)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拓展提问】 3.富有理趣是宋诗的一大特色,“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中蕴含着怎样的理趣? 4.诗题是“春游湖”,但是诗中并没有出现“游”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体现“游”的。 5.试从语言或写法角度赏析这首诗。 二、(2017滨州改编)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5分) 浣溪沙·春日即事 刘辰翁 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旧事即天涯。 睡起有情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 1.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展现的画面。(3分)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三、(2017扬州市广陵区一模)阅读诗歌,完成1~2题。(6分) 水口行舟 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 今朝试卷 ..孤篷看,依旧 ..青山绿树多。 1.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结合加点词语简析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3分) 2.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3分) 四、(2017启东市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6分) 村行 王禹偁

菊花元稹古诗的拼音

菊花元稹古诗的拼音 《菊花》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 的菊花元稹古诗 的拼音和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阅读。 菊花元稹古诗的拼音 jú huā 菊 花 táng yun zhěn 唐 元 稹 qiūcóng yào shè sì táo jiā 秋 丛 绕 舍 似 陶 家, biān yào lí biān rì jiàn xié 遍 绕 篱 边 日 渐 斜。 bù shì huā zhōng ān ài jú 不 是 花 中 偏 爱 菊, cǐ huā kāi jìn gèng wú huā 此 花 开 尽 更 无 花。 作品鉴赏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 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 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 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 其中咏菊 者也时有佳作。中唐诗 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 给人以环境幽 雅,如陶渊明家之感。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 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 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 第二句中的“绕” 字写赏菊兴致之浓, 不是到东篱便驻足, 而是“遍绕篱边”, 直至不知日之将夕, 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五 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

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 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 前 两句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 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三四两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点明了诗人爱菊的原因。 这两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时至深秋,百花 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诗人热 爱生活、热爱自然,这四季中最后开放的菊花使他忘情,爱不能舍了。诗人从菊 花凋谢最晚这个角度出发, 写出了自己独特的爱菊花的理由。 其中也暗含了对菊 花历尽寒冷最后凋零的坚强品格的赞美之情。中国古典诗词 常借物咏怀喻志,如屈原的《桔颂》,陈子昂的《感遇》,都是范例。元稹 《菊花》一诗赞菊花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也是这种写作手法,寓有深意。 这首七言绝句诗, 虽然写的是咏菊这个寻常的题材, 但用笔巧妙, 别具一格, 诗人独特的爱菊花理由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并且发人思考。诗人没有正面写菊 花,却通过爱菊,侧面烘托它的优秀品格,美妙灵动,意趣盎然。该诗取陶诗的 意境,且也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蕴藉之至;而是在描 绘具象之后, 以自述的方式道出爱菊之由而又不一语说尽, 留下了想象空间去回 味咀嚼,这就增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

41首古诗词曲鉴赏

专题一古诗词曲鉴赏 编者按:①梳理统编教材中“教读”篇目和“课外古诗词诵读”栏目中的课标篇目共41首。①按体裁分类梳理,逐篇核教材、教参,配鉴赏分析和训练,黑体字为赏析关键词。①批注2017~2019北部湾经济区,2012~2016南宁考情。①综合性学习涉及的叙事诗均配“故事复述”栏目。 类别1律诗 (12首,8年4考)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通常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每首诗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应是对仗句。此外,也有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和“长律”。 一首律诗往往遵循“起—承—转—合”的格局。首联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人、事、物,渲染气氛,奠定全诗基调;颔联,紧承首联意思,或写景,或叙事,是首联的延续和延伸;颈联,诗意转折变换,由事及人、及景,或由景及情、及理,别开生面;尾联,以议论、抒情为主,点明题旨,收束全诗。 1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教材链接:七上第4课P15。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内容、修辞:对偶点题。“客路”即驿道,是诗人在船上的想象,暗含旅途奔波之意,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炼字:“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正”和“悬”的对应,写出了江风的和缓与行船的平稳。“潮平”一语为“江春”一语做铺垫。 修辞: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表现出来(以小景传大景之神)。意境开阔,情绪饱满,象征了诗人对人生旅途充满期待,心情乐观昂扬。 画面: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挂起帆,乘船顺风疾行。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炼字、修辞: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生”“入”二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日”和“春”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哲理:既写景又点明时令。通过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 画面: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乡书何处达?修辞、情感:运用设问,在自问自答中用“雁足传书”的故事寄托思乡之情,使全篇笼罩

2019各地中考古诗词曲鉴赏课外诗歌阅读汇编

1.(2019·江苏连云港)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7~8 题。(6分) 重登云台山 【清】陶澍① 又踏金牛顶②上行,海凤飞舄③上蓬瀛。 蛟龙瀑外晴犹挂,鸡犬云中夜有声。 为访仙人④寻旧榻,喜偕词客证初盟。 长松迓⑤路三年别,却笑公髯雪已盈。 【注释】①陶澍,清朝道光年间官至两江总督,兼管盐政。数次亲临海州督办海运,整理淮北盐务。②金牛顶:在云台山前顶(清风顶)之后,俗称后顶。顶有金牛洞,又名二仙洞,相传有金、牛二师修道于此。③飞舄(xì):会飞的仙鞋。④仙人:指三元宫山僧。⑤迓(yà):迎接。 7. 这首七言律诗的颔联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描写云台山景色的优美。白日,晴天飞瀑,水花外溅,如同蛟龙飞挂;夜晚,云中传声,鸡鸣犬吠,打破夜的寂静。 【解析】本题考查感知古诗的意境画面的能力。从颔联的两句所描写的画面看,是写云台山的景色的。上句是从视觉的角度写景的,从“晴犹挂”看出,上句写的是白天,且是晴天;“瀑”是看到的景物,根据“犹”(像)可知,“蛟龙”是用来比喻瀑布的形态的。下句重点从听觉的角度描景,“鸡犬”“有声”描写的是鸡鸣狗叫的情形,描述时,注意时间是“夜”,环境为“云中”。 8. 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4 分) 【答案】①对云台山的喜爱、赞美之情:诗人再登云台山,所见之景,景色优美,宛如仙境;②初盟得以践行(友人重逄)的欣喜之情:诗人来到三元宫寻访山僧,以践前约;③时光易逝催人老的感慨:别后三年,云台山上长松依旧,自己却已胡须一片雪白。 【解析】本题考查感悟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从首联和颔联看出诗人对云台山景色的无比喜爱之情;从颈联看出诗人与朋友重逢时的欣喜(“喜”)之情;从尾联中的“三年”“髯雪已盈”看出诗人感叹岁月易逝的情感。 2.(2019·江苏盐城)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8题。(6分) 长寿山居元夕 元好问 微茫灯火共荒村,黄叶漫山雪拥门。 三十九年何限事,只留孤影伴黄昏。 注:①写此诗时,诗人任河南内乡令,因母亲去世,居丧于长寿山。 ②当时金統治者日趋腐败,蒙古军入侵,人民死伤无数 8.(1)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3分) 8.(1)(3分)偏僻荒凉的村落里灯火星星点点,人烟十分稀少,枯黄的树叶漫天遍野,大雪堆积在门外。(3分)【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以及表达的能力。题目要求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作答时,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灯火”“荒村”“黄叶”“山”“雪”“门”等,抓住修饰语“微茫”“荒”“漫”等关键词,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将这种的情景描写出来即可。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所渲染的氛围“孤”;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元稹《菊花》诗歌翻译及赏析

元稹《菊花》诗歌翻译及赏析 菊花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 1、秋丛:指丛丛秋菊。 2、舍(shè):居住的房子。 3、陶家:陶渊明的家。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4、遍绕:环绕一遍。 5、篱(lí):篱笆。 6、日渐斜(xiá):太阳渐渐落山。斜,倾斜。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7、尽:完。 8、更(gèng):再。 【翻译】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赏析】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 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第二句中的绕字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前两句

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三四两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点明了诗人爱菊的原因。这两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这四季中最后开放的菊花使他忘情,爱不能舍了。诗人从菊花凋谢最晚这个角度出发,写出了自己独特的爱菊花的理由。其中也暗含了对菊花历尽寒冷最后凋零的坚强品格的赞美之情。中国古典诗词常借物咏怀喻志,如屈原的《桔颂》,陈子昂的《感遇》,都是范例。元稹《菊花》一诗赞菊花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也是这种写作手法,寓有深意。 这首七言绝句诗,虽然写的是咏菊这个寻常的题材,但用笔巧妙,别具一格,诗人独特的爱菊花理由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并且发人思考。诗人没有正面写菊花,却通过爱菊,侧面烘托它的优秀品格,美妙灵动,意趣盎然。该诗取陶诗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蕴藉之至;而是在描绘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道出爱菊之由而又不一语说尽,留下了想象空间去回味咀嚼,这就增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 [元稹《菊花》诗歌翻译及赏析]

古诗词赏析(完美版)

中考诗歌鉴赏意境型考题复习课 一、常考的诗词类型有: 怀古抒怀诗:吊古伤今,壮志难酬的无奈之情。 游子思乡诗:对故乡的思念,旅途中的孤独寂寞。 赠友送别诗:对友人的留恋与不舍,以及对友人的担忧或祝福。 边塞征战诗:对和平的渴望,对故乡的思念,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山水田园诗:前者是对大自然的热爱,后者是对田园闲适生活的向往。隐逸的情怀与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二、考场常常赏析的句子有:写景名句修辞名句哲理名句典故名句常颂名句 1、写景名句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2、修辞名句如?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哲理名句如?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典故名句如?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挈玉龙为君死? 5、常颂名句如?会当凌绝顶,众山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三、理解品味文言诗词,人们有很多高雅的方法: 1、炼字角度 2、画面角度 3、修辞角度 4、哲理角度 5、情感角度 6、表现手法 (一)鉴赏字词:字词品味:这种方法,从人物、时空、动静、声色、远近、视听、刚柔、宏微这些角度赏析:①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②红杏枝头春意闹;③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④山光悦鸟情,潭影空人心。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公式:词语+词意+效果+描写内容+情感。 答题套路:句子中?@@?一词,有?&&&&?之意,运用了(@@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生动形象/传神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其一》刘禹锡) (2)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3)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这类题答题时,要抓住这些词,从词性、色彩、修辞及表达的情感上去把握它的内涵,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的去谈词的作用。 答题公式:词语+效果+情形+情感答题模式:?&&?一词,生动形象(传神/贴切)地描绘出(刻画出)@@@@@的情形,表现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画面欣赏,如:诗人以泉流之动态衬山村的静态,以泉流之声响衬山村之宁静。?明月松间照?写静态远景,可以是明月初升,透过松林看到斑驳圆月,月亮就像悬挂在树梢上;也可以是皓月高悬,月光倾泻,树影斑驳,风影移动,姗姗可爱。?清泉石上流?,写动态近景,喑含水声,雨后山泉微涨,?石上流?明其线,水线声亦轻,山村中万籁俱寂,惟闻水声潺潺。答题公式:翻译+扩写+联想这类题的拟题方式:(1)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请用你的话把诗中的画面描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