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溶解度 曲线 水电解及性质

溶解度 曲线 水电解及性质

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

同学个性化教学设计

年级:初三教师: 周金金科目:化学

班主任:日期: 时段:

教学内容水的性质与电解物质的溶解性溶解度的定义与应用

教学目标复习巩固水的性质与电解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与应用

重难点透视水的电解溶解度曲线与应用

薄弱点分析

考点分析

教学过程反馈、反思考点一:水的组成与电解

项目内容备注

化学方程式为加强水的导电性,可加入少量的H2SO4或NaOH,通的是直流电

现象(1)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

(2)跟电源负极连接的试管内产生气体的体积

约是跟电源正极相连试管内产生气体体积的2倍

V(正):V(负)=1:2

氢气2体积

氧气1体积

检验(1)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负极的试管内的气体,

气体燃烧并产生蓝色火焰

(2)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正极的试管内的气体,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负极上生成的是氢气

(2)正极上生成的是氧气

结论(1)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2)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3)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4)本实验同时验证了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可能再分

考点二:水的性质与用途

1、纯净的水是一种无色无味(气味、味道)透明的液体。在1.01×105Pa时,水的沸点是,凝固

点是。

2、(1)水可与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碱(可溶性碱),例如:生石灰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NEC020411

(2)水可与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酸,例如正常的雨水略显酸性的原因是:

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3、举例说明水的用途:

考点三:氢气的用途与性质

1、在通常情况下,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是自然界中的气体。

2、点燃(或加热)氢气前一定要检验,原因是:

检验的方法是:

3、进行以下实验:

①点燃导管内纯净的氢气

②在氢气火焰上方罩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

(1)能观察到的现象有:

①;②

(2)由此可以得到结论是:

①;②

4、氢气的化学性质有性和性。写出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中氧化铜由色变成,H2具有性

5、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Zn + H2SO4 = ZnSO4 +H2↑ Zn + 2HCl= ZnCl2 +H2↑

不可用浓盐酸的原因浓盐酸有强挥发性;

不可用浓硫酸或硝酸的原因浓硫酸和硝酸有强氧化性。

6、氢能源三大优点无污染、放热量高、资源丰富。

考点四:水的净化

1、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矿泉水等天然水都不是物,部分天然水呈浑浊状。

2、硬水:含有较多钙离子、镁离子的水,软水:不含或含有较少钙离子、镁离子的水。

区分硬水和软水常用的方法是:,产生泡沫较多的为。

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有和等,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是。

3、活性炭可用来净水是因为,发生了变化;明矾可用来净化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后生成Al(OH)3,发成了化学变化,能吸附。

4、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这些净水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能降低水的硬度的是

5、自来水生产流程:源水→沉降→过滤→吸附→消毒→自来水(消毒常用氯气,如何检验?)

考点五:水的污染与防治

1、造成水污染的原因

(1)工业生产中:三废(废液、废气、废渣)的任意排放。(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农业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

2、水污染的防治与措施

(1)加强水之间检测(2)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达标后再排放(3)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考点六: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固体物质的溶解性与、、这三个因素有关。举例说明三个因素中的

一个应用实例:

考点七: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与转化

1、在下、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

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

2、对于不同溶质来说,浓溶液(填“一定“或”“不一定”,下同)时饱和溶液,稀溶液也

是不饱和溶液。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一定温度时,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填浓或稀)

3、若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将t℃时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将t℃时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将饱和的

澄清石灰水升温,观察到的现象是。

考点八: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溶解度的定义:

2、已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它的含义是:

(1)20℃时,将30g硝酸钾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的溶液(填是或不是)20℃时的饱和溶液,溶液质量是 g.

(2)向(1)中所得的溶液中再加入2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3)向(2)中所得溶液中再介入3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3.常温下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表:

溶解度S/g

溶解性易溶可溶微溶难溶

考点九:影响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与气体溶解度有关的因素有、、。温度,溶解度,压强,溶解度,

考点十:溶解度曲线与应用

1、溶解度曲线上任一点表示,溶解度曲线下方任一点表示,整个溶解度曲线表示。

几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交点表示

2、说出溶解度曲线的几点应用:①②

③④⑤

考点十一:结晶

结晶的两种方法是和。提纯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相当大的固体物质用

结晶法。提纯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大的固体物质用结晶法,其步骤是。

考点十二:粗盐的初步提纯

粗盐初步提纯的步骤是、、、。该实验中多次yo 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

如果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其原因可能有;

本实验提取得到的精盐是否是纯净物?,理由:

课堂练习

课后总结

课后作业

总监签字:___________ 日期

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溶剂中单位温度下溶质的最大溶解量。溶解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温度、压力等。溶解度曲线则是描述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呈现的曲线,对于理解溶解过程有重要的意义。 一、溶解度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溶解度是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程度,通常用“溶质在100克溶剂中溶解的克数”或“溶质在100毫升溶剂中溶解的克数”来表示。溶解度的单位通常为克/100克或克/100 mL。 溶解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溶剂的性质:溶剂的极性、溶剂分子的大小与溶质分子的大小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决定溶解度的关键因素之一。溶剂与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越强,溶解度越大。 2. 溶质的性质:溶质的极性、溶质分子的大小与溶剂分子的大小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也是影响溶解度的重要因素。溶质分子越小、极性越大,溶解度越大。 3. 温度:温度是影响溶解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情况下,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某些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这是因为在溶解过程中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反应的发生。

4. 压力:压力对溶解度的影响在一般情况下较小。但对于气体溶解 于液体的情况下,压力的增加会导致溶解度的增大。 二、溶解度曲线与溶解度变化规律 溶解度曲线是随温度变化而描绘的曲线图,用于描述溶解度随温度 变化的规律。在溶解度曲线中,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 一般来说,溶解度曲线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曲线:这种曲线表明溶解过程是一个吸热 反应,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愈发有利,溶解度呈现上升趋势。 2. 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曲线:这种曲线表明溶解过程是一个放热 反应,温度升高会导致溶解度的降低。 3. 温度对溶解度没有显著影响的曲线:这种曲线表明溶解过程与温 度无关,溶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保持不变。 溶解度曲线对于理解溶解过程和溶解度变化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研究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溶解过程的热力学特征和溶解度 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总结: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溶剂中单位温度下溶质的最大溶解量。溶解度受到溶剂和溶质的性质、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溶解 度曲线是描述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呈现的曲线。通过研究溶解度和溶

化学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化学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是指单位溶剂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解的物质的最大质量或 体积。溶解度与物质性质、溶剂性质、温度和压力等因素有关。为了 研究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科学家通常会制作溶解度曲线,以直观地 表示溶解度的变化规律。 一、溶解度曲线的概念和基本形态 溶解度曲线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与溶液中溶 质的质量或体积之间的关系曲线。通常情况下,溶解度曲线呈现出以 下几种基本形态: 1. 直线型溶解度曲线:当溶质的溶解满足几乎无吸热或放热的条件时,其溶解度随溶质质量或体积的增加呈线性变化。 2. 正曲线型溶解度曲线:当溶质的溶解满足吸热条件时,其溶解度 随溶质质量或体积的增加呈正曲线变化。 3. 反曲线型溶解度曲线:当溶质的溶解满足放热条件时,其溶解度 随溶质质量或体积的增加呈反曲线变化。 以上三种基本形态可以通过实验数据的拟合获得溶解度曲线的数学 表达式,并在坐标系中进行画图,以便直观地观察溶解度的变化规律。 二、影响溶解度曲线的因素 溶解度曲线的形态及其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规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1. 温度:温度是影响溶解度曲线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情况下,温 度升高会导致溶解度的增加,溶解度曲线向右移动。但对于某些物质 而言,温度的升高反而会降低其溶解度。 2. 压力:在大部分情况下,压力对溶解度的影响并不明显,因此通 常在溶解度曲线的研究中不考虑压力的影响。 3. 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对溶解度也有一定的影响。比如极性溶质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通常较高,而非极性溶质在非极 性溶剂中的溶解度较高。 4. 其他因素:除了温度、压力、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外,其他因素如 物质的晶体结构、溶液的浓度等也可能会对溶解度曲线产生影响。 三、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溶解度曲线的研究对于理解物质的溶解过程、寻找合适的溶剂和控 制溶解度具有重要意义。 1. 制定合理的溶解工艺:对于某些工业制品的制造过程中,需要调 整溶解度来控制产品的质量。通过研究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最佳溶 解条件和工艺参数,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2. 分离提纯物质:利用物质溶解度的差异,可以通过溶解度曲线的 知识来设计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法。如溶剂萃取、结晶等。 3. 药物研发:了解药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变化规律,可以指导 合理选择药物配方和改进药物制备工艺。

初中化学溶解度曲线知识点讲解

初中化学溶解度曲线知识点讲解 初中化学溶解度曲线知识点讲解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①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②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溶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此时,溶液必定是饱和溶液。 ③两条曲线的交叉点表示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在该温度下,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④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⑤在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过饱和溶液,也就是说,在溶液中存在未溶解的溶质。 初中化学溶解度曲线表示知识点讲解 溶解度曲线表示 1点 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 2线 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 3交点

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 大部分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少部分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希望上对化学中溶解度曲线表示知识点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上面的知识,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更好的。 初中化学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知识讲解 下面是对化学中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知识的内容讲解,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下面的知识。 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 (1)金属的活动顺序。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里 的氢(不是氢气);这里的酸常用稀盐酸和稀硫酸,不能用浓硫酸 和硝酸(氧化性太强,得不到氢气而是水,不属于置换反应)。注 意金属铁与酸反应得到的是亚铁盐(Fe2+的颜色为浅绿色)。 (2)金属(多数含杂质)与酸的有关计算。注意解题格式。 通过上面对化学中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知识的'讲解学习,希望 同学们对上面的内容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学习的很好的。 初中化学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知识讲解 对于化学中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内容学习,我们做了下面的知识讲解,供大家参考。 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 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条件――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需强调的是,这里的盐必须溶于水,即盐溶液;金属不包括K、Ca、Na、Ba[如将K放入CuSO4溶液中,得到的是Cu(OH)2蓝色沉淀

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与图像分析 一、溶解度曲线【三变量: 、 、 】 1.注意温度变量 ①a 物质溶解度大于c 物质溶解度。( ) ②b 物质为易溶性物质。( ) ③c 是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 ) ④a 、c 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 ⑤t 1-t 2℃之间a 饱和溶液浓度大于c 饱和溶液浓度。( ) 2.注意饱和变量 ①t 1℃时,100ga 、c 两物质的溶液中,含a 、c 的质量相等。( ) ②t 2℃时,b 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c 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 ③t 2℃时a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t 1℃时大。( ) ④t 1℃时可以得到质量分数为16%的c 溶液。( ) ⑤t 2℃时M 点所对应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 >b >c 。( ) ⑥t 2℃时将等质量的a 、b 两种物质的溶液分别降温至t ℃,析出晶体的质量a 一定大于b 。 3.注意等质量 ①t ℃时a 、b 饱和溶液中含有的a 、b 质量相等。( ) ②t 2℃时,将a 、b 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 ℃析出晶体的质量a 大于b 。( ) ③t 1℃,将a 、c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a=c 。( ) ④a 、b 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从t 1℃升高到t 2℃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 >b 。 4.计算 ①t 1℃时将20g c 物质加入50g 水中能形成60g 溶液。( ) ②t 1℃时a 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20%。( ) ③t 2℃时75g a 的饱和溶液加入一定量的水,降温到t 1℃可得到125g16%的a 饱和溶液。 ④t 2℃时,将60g a 物质放入100g 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液质量之比为1:3。( ) ⑤将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a 溶液从t 2℃降温到t 1℃其质量分数仍为10%。( ) 5.其他 ①t 1℃时a 、c 物质的溶解度都为20。( ) ②降温可以使C 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 ) ③a 中混有少量c 时,可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a 。( ) ④b 中混有少量a 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 ) ⑤t 2℃时等质量的a 、b 饱和溶液降温到t ℃时,所得两种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相等。( ) ⑥t 2℃时,等质量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到0℃时,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多的是c 。( ) ⑦t 2℃时a 、b 、c 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b >a=c 。 ⑧t ℃时,a 、b 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 2℃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 Q ● ● ● M -------------- t

初三化学溶解度曲线知识点及习题

溶解度/g t/℃ 21m m m m 溶解度曲线知识点 一、正确理解溶解度曲线的涵义 溶解度曲线就是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来描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根据溶解度曲线可进行溶液的配制,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以及进行物质结晶或溶解的计算。 点 ① 曲线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如:下图中a 表示 A 物质在t 1℃时溶解度为m 1g 。 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 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如:图中b 表示在t 1℃时,A 的饱和溶液中有 (m 2-m 1)g 未溶解的溶质。 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如: 图中C 表示在t 1℃时,A 的不饱和溶液中,还需要加入(m 1-m 3)gA 物质才达到饱和。 ②曲线交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如图中d 表示在t 2℃,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都为m 4g 。 2、线 如图中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A 曲线为“陡升型”。 如KNO 3等大多数固体物质: 图中B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B 曲线为“缓升型”, 如NaCl 等少数固体物质。 图中C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 曲线为“下降型”,如气体及Ca(OH)2等极少数固体物质。 二、掌握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 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代表着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因此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判断其溶解性。 2. 可以比较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3. 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形状走向,可以看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并根据此情况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例如: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陡”,表明该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降温结晶法。某物质溶解度曲线“平缓”,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蒸发溶剂法。 4. 从溶解度曲线上的交点,可以判断哪些物质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5. 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一定质量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析出晶体的质量。 溶解度/g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教学目的1、理解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温度对一些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 2、了解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3、对气体溶解度受温度、压强的影响关系,有一个大致的印象; 4、会利用溶解度曲线查找常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和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教学内容 一、溶液 1.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特征 (1)性:是指溶液各部分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2)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等),溶剂的量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气体。 【例一】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的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C.糖水的溶质是水D.医用生理盐水是溶液 解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因此并不是说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因此A是错误的;饱和溶液并不一定是浓溶液,但是同一温度下,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故B错误;糖水是蔗糖与水的混合物,根据溶质、溶剂的判定方法,糖水中的溶质是蔗糖,因此C错误。因此叙述正确的是D。 [小试牛刀] 1.下列不属于溶液的是 A.浓盐酸B.蔗糖水C.白酒D.冰水混合物 2.有些游泳池中的水呈蓝色,是因为加入了一种能杀菌消毒的物质。这种物质可能是 A.明矾B.食盐C.硫酸铜D.熟石灰 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概念: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意义在于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且可以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 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 【例二】下面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某物质X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物质Y B.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C.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解析:A的说法不正确,该溶液不能再溶解X,但未溶解Y,对Y而言,该溶液是不饱和的,能继续溶解Y.B的

溶解度曲线及溶解度表

溶解度曲线及溶解度表 前言 在化学实验中,我们经常遇到溶解度的问题。溶解度是指在给定条件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量,通常以质量为单位表示。溶解度的大小与温度、压力、溶质浓度等因素有关。为了更好地了解溶解度的规律,我们可以通过溶解度曲线和溶解度表来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是指在不同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溶质浓度的变化关系所绘制的曲线。溶解度曲线通常用来描述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1.1 实验方法 制作溶解度曲线的实验通常需要选择一个溶质和一个溶剂,并在不同温度下测定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实验中,可以取一定质量的溶质加入溶剂中,充分搅拌使其溶解,然后测定溶解液的浓度。通过多次实验,可以得到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 1.2 曲线形状 溶解度曲线的形状取决于溶质在溶剂中的性质。一般而言,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曲线可能呈现出不同的形状。 •若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曲线呈现上升趋势; •若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曲线呈现下降趋势; •若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非常小,曲线呈现平直趋势。 二、溶解度表 溶解度表是根据实验数据编制的,按照一定方式列出了不同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值。通过溶解度表,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不同温度下溶质的溶解度。

2.1 表格结构 通常,溶解度表的表格结构如下: 温度(摄氏度)溶质1的溶解度 (g/100mL) 溶质2的溶解度 (g/100mL) 溶质3的溶解度 (g/100mL) 0 10.5 20.2 5.8 10 12.3 18.9 5.2 20 14.1 17.5 4.6 30 16.0 16.1 4.0 40 17.8 14.6 3.4 50 19.6 13.2 2.8 2.2 数据分析 通过分析溶解度表中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一些结论: 1.在同一温度下,溶质1的溶解度大于溶质2和溶质3的溶解度; 2.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质的溶解度逐渐增大; 3.不同溶质在相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差异很大。 三、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除了温度以外,溶解度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下面介绍几个常见的影响因素。 3.1 压力 在固定温度下,气体溶质的溶解度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增加。这是因为增加压力会增加气体分子与溶剂分子的碰撞机会,有利于溶解。 3.2 溶剂性质 不同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可能存在差异。这是由于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不同所造成的。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曲线知识点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曲线知识点 溶度积(K sp) 1. 概念: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在饱和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幂的乘积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为该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用符号Ksp表示。 2. 表达式:对于沉淀溶解平衡:M m A n(s)?mM n+(aq)+nA m-(aq), 溶度积常数:K sp = c(M n+)m c(A m-)n 3. 溶度积规则:比较K sp与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幂的乘积(离子积Q c)判断难溶电解质在给定条件下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 Q c>K sp时,生成沉淀; Q c=K sp时,达到溶解平衡; Q c<K sp时,沉淀溶解。 4. 影响溶度积的因素: K 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而与沉淀的量无关,并且溶液中的离子浓度的变化能使平衡移动,并不改变K sp。 5. 溶度积的物理意义: K sp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当化学式所表示的组成中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时,K sp数值越大则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但对化学式所表示的组成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不相同的电解质,则不能直接由它们的溶度积来比较溶解能力的大小,必须通过具体计算确定。 6. 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以及溶解能力的比较 【拓展提升】 一. 沉淀的生成 1.沉淀生成的应用 在涉及无机制备、提纯工艺的生产、科研、废水处理等领域中,常利用沉淀溶解来达到分离或除去某些离子的目的。 2.沉淀的方法 (1) 调节pH法:如工业原料氯化铵中含杂质氯化铁,使其溶解于水,再加入氨水调节pH至7~8,可使Fe3+转变为Fe(OH)3沉淀而除去。反应如下:Fe3++3NH3·H2O===Fe(OH)3↓+3NH4+。 (2) 加沉淀剂法:如以Na2S、H2S等作沉淀剂,使某些金属离子,如Cu2+、Hg2+等生成极难溶的硫化物CuS、HgS等沉淀,也是分离、除去杂质常用的方法。反应如下: Cu2++S2-===CuS↓ Cu2++H2S===CuS↓ + 2H+ Hg2++S2-===HgS↓

水的饱和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

水的饱和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 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也是生命存在的基础。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水 的溶解性质是非常重要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最大量。而溶解度曲线则是描述了在不同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变化规律。 水的饱和溶解度是指在特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质在水中溶解的最大量。溶解度 受到温度和压力的影响,不同的溶质在水中的饱和溶解度也不同。一般来说,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质在水中的饱和溶解度会增大。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会增加溶质分子的动能,使其与溶剂分子的相互作用增强,从而有利于溶解过程的进行。 溶解度曲线是描述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曲线上的每一点 代表了在特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的饱和溶解度。通常情况下,溶解度曲线呈现出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趋势。但是并非所有溶质都符合这个规律,有些溶质的溶解度曲线可能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溶解度曲线的形态与溶质的性质有关。有些溶质的溶解度曲线呈现出“正弯曲” 的形态,也就是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增大的速度逐渐减慢。这是因为在低温下,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强,溶解度增大较快。而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质分子的动能增加,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弱,导致溶解度增大的速度减慢。 另一些溶质的溶解度曲线呈现出“负弯曲”的形态,也就是随着温度的升高,溶 解度增大的速度逐渐加快。这是因为在低温下,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弱,溶质分子容易进入溶剂中,溶解度增大较快。而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质分子的动能增加,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导致溶解度增大的速度加快。 除了温度,压力也会影响水的饱和溶解度。一般来说,随着压力的增加,溶质 在溶剂中的饱和溶解度会增大。这是因为增加压力会使溶剂分子更加紧密地排列,从而增加了溶质分子进入溶剂中的机会。

初中化学溶解度知识要点归纳

初中化学溶解度知识要点归纳 初中化学溶解度知识要点归纳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化学是主要在分子、原子层面,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学溶解度知识要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化学溶解度知识 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 ①条件:一定温度 ②标准:100g溶剂 ③状态:达到饱和 ④质量:单位:克 溶解度的含义: 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 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2、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 ②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 3、溶解度曲线 t3℃时A的溶解度为80g P点的的含义在该温度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

N点为t3℃时A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加入A物质,降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 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 从A溶解度是80g。 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会析出晶体的有A和B无晶体析出的有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A 除去A中的泥沙用过滤法;分离A与B(含量少)的混合物,用结晶法 4、气体的溶解度 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影响因素: ①气体的性质 ②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 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5、混合物的分离 过滤法:分离可溶物+难溶物 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 结晶的两种方法: ①蒸发溶剂,如NaCl(海水晒盐) ②降低温度(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如KNO3) 初三化学基础知识 氧气 一、氧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不易溶于水。气态的氧是无色无味的,液态氧和固态氧是淡蓝色的。 【化学性质】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氧气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 注:氧气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

化学溶解度知识点

化学溶解度知识点:电解质的溶解度 许多无机化合物在水中溶解时,能形成水合阳离子和阴离子,称为电解质。电解质的溶解度常常可以划分为易溶、可溶、微溶和难溶四个等级。通常把在室温(20度)下: (1)溶解度在10g/100g水以上的物质叫易溶物质; (2)溶解度在1~10g/100g水叫可溶物质; (3)溶解度在0.01g~1g/100g水的物质叫微溶物质; (4)溶解度小于0.01g/100g水的物质叫难溶物质。 可见溶解是绝对的,不溶解是相对的。 化学溶解度知识点:酸碱盐的溶解度 1. 酸的溶解度 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能溶的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碱性氧化物+水→碱)。 2. 化学碱的溶解度 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难溶性碱中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其他难溶性碱为白色,(包括Fe(OH)3))。 3.化学盐的溶解度 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SO42- 的化合物只有BaSO4 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CO32- 的物质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化学溶解度知识点: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定义: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溶解性.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根据物质在20℃时溶解度的大小不同,把物质的溶解性通常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等概念粗略地来描述. (2)固体的溶解度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在理解固体的溶解度概念时,要抓住五个要点: ①“在一定温度下”:因为每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有一个对应的定值,但这定值是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所以给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时,必须指出在什么温度下的溶解度才有意义. ②“在100g溶剂里”:溶剂质量有规定的值,统一为100g,但并不是100g溶液,在未指明溶剂时,一般是指水. ③“饱和状态”:所谓饱和状态,可以理解为,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质的溶解达到了最大值. ④“所溶解的质量”:表明溶解度是有单位的,这个单位既不是度数(°),也不是质量分数(%),而是质量单位“g”. ⑤“在这种溶剂里”:就是说必须指明在哪种溶剂里,不能泛泛地谈溶剂.因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的溶解度是不相同的. (3)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同一温度下溶质、溶剂不同,溶解度不同. ②温度的高低也是影响溶解度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不同而不同.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少数物质(如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也有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电解质与溶解度

电解质与溶解度 一、引言 冯·亥姆霍兹(Helmholtz)在19世纪初提出了电解质理论,开创了 电解质研究的先河。电解质是指在溶解或熔融时能够分解成离子的化 合物。溶解度是指一定温度下,在足够大的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量。电解质与溶解度是化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本文将详细介绍电解 质与溶解度之间的关系。 二、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在于溶解时是否能够形成离子。电解质可 以形成离子,而非电解质则无法形成离子。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 电解质。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离解成离子,如HCl、NaCl等;弱 电解质仅部分溶解成离子,如醋酸、碳酸氢钠等。 三、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1. 温度:一般情况下,溶解度随溶液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这是因为 随着温度的升高,固体溶质的晶体内能增加,溶解过程变为吸热过程,溶解度增大。但也有例外情况,如氧气和氮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 升高而降低。 2. 压力:对于气体溶解于溶液中的情况,溶解度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根据沉淀律,固体溶质溶解度与固相溶质的活度有关,活度与溶 质的摩尔分数成正比,所以在摩尔分数相同的情况下,溶解度会随着 压力的增大而增大。

3. 物质的性质:不同溶质之间存在差异。溶质的晶体聚集度越小、 晶格越松散,溶解度通常越大。而某些物质可通过化学反应形成络合 物等,增加了其溶解度。 4. 溶剂的性质:溶剂的极性和溶质的极性对溶解度有很大影响。极 性相似的物质易相溶,极性不相似的物质溶解度较小。溶剂的溶解度 也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但变化趋势与溶质的溶解度有所不同。 四、电解质的溶解度 电解质的溶解度与其离解度有关。离解度是指在一定浓度下某化合 物的分解成离子的程度。离解度可以用离解度常数来表示。对于强电 解质,其离解度接近于100%,所以溶解度较高。而对于弱电解质,其 离解度较低,所以溶解度较弱。 五、电解质的离解度与电解质浓度的关系 电解质的离解度与其浓度有关。当电解质浓度较小时,离解度常数 可以近似地看作是恒定值,溶解度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大。然而当浓度 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电解质的离解度常数与浓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溶解度不再呈简单的线性增加。这是电解质浓度对离解度常数的影响 导致的。 具体而言,当溶液浓度较小时,电解质的离解度近似于常数。然而随着溶液浓度逐渐增大,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变得显著,会相互吸引或 排斥,导致溶液中电解质浓度与离解度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此时,

溶液的饱和度与溶解度曲线解析

溶液的饱和度与溶解度曲线解析溶液中溶质的饱和度和溶解度是物质在溶液中溶解的重要性质。溶 解是指固体、液体或气体分子在溶剂中形成溶液的过程。溶解度是溶 质在给定温度和压力下在溶剂中的最大溶解量,通常用温度和溶质质 量的比例表示。饱和度则是溶液中溶质溶解量与其溶解度之间的比例。 在溶液的饱和度和溶解度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下面将通过溶解 度曲线来解析这一关系。 一、溶解度曲线的基本概念 溶解度曲线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随溶质含量变 化的曲线。通常以溶质质量的比例或溶质的摩尔分数表示。 二、溶解度曲线的特征 1. 饱和溶解度:溶解度曲线通常呈现出先逐渐上升,然后趋于稳定 的特征。当溶液中再无法溶解更多溶质时,称为饱和溶解度。 2. 非饱和溶解度:溶解度曲线上饱和溶解度之前的部分对应着非饱 和溶解度范围,此时溶解度随溶质质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加。 3. 临界溶解度:溶解度曲线中的临界点对应着溶解度最大值,通常 表示为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最大溶解量。 三、溶解度曲线与背后的原理 溶解度曲线反映了溶解过程中平衡状态的变化。它受到温度、压力、溶剂性质和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因素的影响。

1. 温度的影响:通常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也会增加。 这是因为高温下,溶质分子的热运动增强,能够克服溶质颗粒间的相 互作用力,使得溶解度增加。然而,并非所有物质在升温时溶解度都 会增加,一些物质的溶解度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 压力的影响:对大多数溶解度曲线来说,压力的变化对溶解度的 影响较小。溶解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增加,符合亨利定律。 3. 溶质与溶剂间的相互作用:不同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曲线 形状可能不同,这是由于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同。例如, 极性溶质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通常较高。 四、利用溶解度曲线解析溶液的饱和度 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判断溶液中的饱和度。当溶解度曲线上 的溶质质量比例超过饱和溶解度时,溶液处于过饱和状态;当溶质质 量比例小于饱和溶解度时,溶液处于非饱和状态。 饱和度与溶解度曲线的解析为我们研究溶液的行为和应用提供了重 要的数据和理论依据。通过进一步研究溶解度曲线可以推导出溶解热、溶解度规律等,对于理解和应用溶液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 溶液的饱和度与溶解度曲线是溶解过程中重要的性质之一。通过溶 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与溶质质量比例之间 的关系。溶解度曲线的特征及其背后的原理对于理解溶液行为具有重 要意义,并为溶液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对溶解度曲线

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碳酸钠(Na2CO3)是一种普遍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实验室的化学物质。它是一种白色结晶固体,在水中具有一定的溶解度。溶解度曲线 是通过实验测量获得的数据,用于描述在不同温度下溶质溶解在溶剂 中的能力。本文将详细讨论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涵盖其溶解 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首先,让我们简要了解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 压力下,在溶剂中溶解溶质的能力。它通常以溶解物的摩尔浓度 (mol/L)来表示。溶解度曲线是通过实验数据作图获得的,其中横轴 表示温度,纵轴表示溶解度。通过绘制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可以得 到溶解度曲线。 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非常有趣,因为它涉及到碳酸盐和酸 碱平衡的化学性质。碳酸钠的溶解度受到溶液中CO3^2-(碳酸根离子)和HCO3^-(碳酸氢根离子)的平衡影响。在水中,CO2可以与水反应生 成碳酸(H2CO3),而碳酸可以自动电离为HCO3^-和H+。碳酸再进一 步电离为HCO3^-和CO3^2-。

该反应可以用下面的方程式表示: CO2 + H2O ⇌ H2CO3 ⇌ HCO3^- + H+ H2CO3 ⇌ CO3^2- + 2H+ 在某一温度下,当溶解度曲线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的CO3^2-、HCO3^-和H+的浓度达到平衡。溶解度曲线上的数据表示饱和溶液中CO3^2-的浓度。根据溶解度平衡方程,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由碳酸钠的溶解反应和二氧化碳的溶解反应描述。 实验测量表明,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较低的温度下,碳酸钠的溶解度较低,而在较高的温度下则会增加。这是因为在较低的温度下,二氧化碳分子对水的溶解度较高,二氧化碳分子与水分子形成的碳酸的溶解度较低。当温度升高时,二氧化碳分子的溶解度减小,二氧化碳分子形成的碳酸开始逐渐溶解。 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通常被描述为“V型”曲线。在曲线的较低温度段,溶解度逐渐增加,而在较高温度段则逐渐减小。这种“V 型”曲线在碳酸钠溶液的测量中是一个常见现象。实验结果还显示,

四氢甲基嘧啶羧酸在水中溶解度曲线

四氢甲基嘧啶羧酸(THCA)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其在水中的溶解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化学性质,不仅与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溶解行为相关,也与环境污染和生物活性等方面有着密切的通联。研究四氢甲基嘧啶羧酸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对于深入了解其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 THCA在水中的溶解度 四氢甲基嘧啶羧酸是一种有机酸,其溶解度受温度、压力、溶剂性质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不同条件下其溶解度表现也会有所不同。研究显示,THCA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而受压力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小。溶剂的性质也会对其溶解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加入其他溶剂或溶剂混合物时,其溶解度也会发生变化。 2. 溶解度曲线的绘制 为了更加直观地了解THCA在水中的溶解度变化规律,可以通过实验手段绘制出溶解度曲线。在实验中,可以控制温度、压力等条件,逐渐增加固体THCA的质量,记录溶解后溶液的浓度随固体质量增加的变化规律,从而绘制出溶解度曲线。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到THCA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从而揭示其溶解度与温度的定量关系。 3. 应用前景 深入研究四氢甲基嘧啶羧酸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有助于预测其在

实际应用中的溶解行为,为工业生产、应用技术提供重要参考。另外,对其溶解度的深入了解还有助于分析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从而对其环境行为和生物活性进行更全面的评估。该研究具有广泛的 应用前景和重要的科学意义。 通过对四氢甲基嘧啶羧酸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 助于加深对该有机化合物性质的认识,也为其在实际应用和环境行为 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希望在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科研 人员投入到该领域的研究中,共同推动该领域的发展和进步。深入研 究有机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对于理解其物理化学特性,预测 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溶解行为以及分析其在环境中的行为和生物活性具 有重要意义。在探讨四氢甲基嘧啶羧酸(THCA)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1. 溶解度与结晶形态 有机化合物的溶解度与其固体的结晶形态密切相关。不同形态的结 晶在水中的溶解度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可以通过结晶工艺的控制来 调控有机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研究显示,通过控制结晶条件可以 获得不同形态的THCA晶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和溶解动力学行为可能 会有所差异。通过对THCA结晶形态和溶解度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 有助于为其在药物制剂、颗粒制备等方面的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2. 溶解度与溶解动力学

溶液的饱和度和溶解度积的计算及溶解度曲线的绘制及其影响因素和应用及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溶液的饱和度和溶解度积的计算及溶解度曲线的绘制及其影响因素和应用及溶解度的影 响因素 溶液是指将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匀混合物。在溶液中,溶质的饱和度和溶解度积是两个重要的概念。本文将讨论如何计算溶质的饱和度和溶解度积,以及如何绘制溶解度曲线,并探讨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和应用。 一、饱和度和溶解度积的计算 1. 饱和度的计算:饱和度是指溶液中溶质所能溶解的最大量。通常用质量分数或溶质的摩尔分数表示。计算饱和度的公式如下:饱和度 = (溶质的质量/溶液的总质量) × 100% 例如,若有100g的溶剂中溶解了30g的溶质,则饱和度 = (30g/100g) × 100% = 30%。 2. 溶解度积的计算:溶解度积是指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之间生成的离解物质的浓度乘积。例如,对于电解质NaCl,其离解方程式可以表示为NaCl(s) ↔ Na+(aq) + Cl-(aq)。溶解度积的计算公式如下:溶解度积 = [Na+][Cl-] 其中,[Na+]和[Cl-]分别代表饱和溶液中Na+和Cl-的浓度。 二、溶解度曲线的绘制及其影响因素和应用

1. 溶解度曲线的绘制:溶解度曲线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不同溶质质 量与溶液中质量分数或摩尔分数之间的关系曲线。绘制溶解度曲线的 步骤如下: a. 确定实验温度并准备一系列试管中的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递增。 b. 每个溶液用适当的方法(如蒸发法或滴定法)测定其溶质的质 量或浓度。 c. 将测得的数据绘制在坐标系中,横坐标表示溶质的质量或浓度,纵坐标表示溶液的质量分数或摩尔分数。 d. 连接数据点得到溶解度曲线。 2.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溶解度受影响的因素包括温度、压力和溶质 和溶剂的性质。 a. 温度:通常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也会增加。但对 于一些物质来说,如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在温度上升时会降低。 b. 压力:对于气体溶解在液体中的情况,增加压力会提高溶解度。对于固体溶质在液体中的情况,压力的变化对溶解度影响较小。 c. 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会影响溶解度。极性溶质通常在极性溶剂中溶解度较高。

ph溶解度曲线

pH溶解度曲线 简介 pH溶解度曲线是描述溶液中特定物质溶解度与pH值之间关系的图表。通过绘制溶解度与pH的关系曲线,可以了解溶解度在不同pH条件下的变化规律,进而对溶液的性质和行为进行分析和预测。 pH的定义 pH是表示溶液酸碱性强弱的指标,其定义为负对数形式的氢离子浓度: pH = -log[H+] 其中[H+]表示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单位为mol/L。pH值越小,表示溶液越酸性;pH值越大,表示溶液越碱性;pH值为7表示溶液为中性。 溶解度的定义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能够溶解的最大量。溶解度可以用质量溶解度和摩尔溶解度来表示。质量溶解度是指单位溶剂质量中溶质的质量,常用单位为克/毫升或克/升。摩尔溶解度是指单位溶剂摩尔数中溶质的摩尔数,常用单位为摩尔/升。 pH溶解度曲线的绘制 绘制pH溶解度曲线的步骤如下: 1. 确定溶质和溶剂的种类和浓度。 2. 根据溶质的酸碱性质,确定溶液的pH范围。如果溶质是弱酸或弱碱,pH范围一般选择在其pKa值附近。 3. 在选定的pH范围内,制备一系列不同pH值的溶液。可以通过添加酸或碱来调节溶液的pH值。 4. 测定每个溶液的溶解度。可以使用溶液沉淀平衡法、电导法、光度法等方法来测定溶解度。 5. 绘制pH溶解度曲线。横轴表示pH值,纵轴表示溶解度。根据实验测定的数据,将溶解度与pH值连接起来,得到曲线。 pH溶解度曲线的解读 pH溶解度曲线可以提供以下信息: 1. 酸碱性对溶解度的影响:曲线的形状可以反映溶质的酸碱性质对溶解度的影响。对于弱酸和弱碱溶质,溶解度随pH的变化呈现出S型曲线。在溶液的pH值接近溶质的pKa值时,溶解度最大。当溶液的pH 值远离溶质的pKa值时,溶解度逐渐降低。 2. 溶解度的极值点:曲线上的极值点对应着溶解度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极值点的位置可以用于确定溶质的pKa值或溶剂的酸碱性质。 3. 溶解度的变化趋势:曲线的斜率可以反映溶解度随pH变化的速率。斜率越大,表示溶解度对pH的变化越敏感。

2021届高考化学复习:专题三 溶解度曲线问题

专题三溶解度曲线问题 1、以废旧铅蓄电池的含铅废料(主要含Pb、PbO、PbO 2、PbSO4)和稀H2SO4为原料制备高纯PbO,实现铅的 再生利用。其主要流程如下: PbO溶解在NaOH溶液中,存在平衡:PbO(s)+NaOH(aq)NaHPbO2(aq),其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结合图示溶解度曲线,简述由粗品PbO得到高纯PbO的操作_____________。 答案在35%NaOH溶液中,加热至110℃,充分溶解后,趁热过滤,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并干燥得到高纯PbO固体 解析根据图像可知35%NaOH溶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超过110℃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因此由粗品PbO得到高纯PbO的操作为将粗PbO溶解在一定量35%NaOH溶液中,加热至110℃,充分溶解后,趁热过滤,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并干燥得到高纯PbO固体。 2、Mg(ClO3)2常用作催熟剂、除草剂等,下图为制备少量Mg(ClO3)2·6H2O的方法: 已知:①卤块的主要成分为MgCl2·6H2O,含有MgSO4、FeCl2等杂质。 ②几种化合物的溶解度(S)随温度(T)的变化曲线如上图。 (1)加入BaCl2的目的是除________,如何判断该离子已除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入NaClO3饱和溶液会发生反应:MgCl2+2NaClO3===Mg(ClO3)2+2NaCl↓,请利用该反应,结合溶解度图,制取Mg(ClO3)2·6H2O的实验步骤依次为:

①取样,加入NaClO3饱和溶液充分反应;②蒸发浓缩;③______;④冷却结晶;⑤过滤、洗涤,获得 Mg(ClO3)2·6H2O晶体。 答案(1)SO2-4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BaCl2,若无白色沉淀,则SO2-4已沉淀完全 (2)趁热过滤 解析(1)加入BaCl2的目的是除去SO2-4,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过滤除去;检验SO2-4是否除尽的方法是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BaCl2,若无白色沉淀,则SO2-4已沉淀完全。 (2)Mg(ClO3)2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温度高时溶解度较大,温度低时溶解度较小,所以需要趁热过滤除去氯化钠。 3、KCl、KI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由KIO3溶液得到KIO3晶体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蒸发浓缩,降温结晶 4、硫酸锰在不同温度下结晶可分别得到MnSO4·7H2O、MnSO4·5H2O和MnSO4·H2O。硫酸锰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和该温度范围内析出晶体的组成如下图所示。 从过滤所得的滤液中获得较高纯度MnSO4·H2O的操作是:控制温度在80~90℃之间蒸发结晶,__________,使固体MnSO4·H2O与溶液分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空干燥。 答案趁热过滤用80~90℃的蒸馏水洗涤2~3次 5、由工业级碳酸锂(含有少量碳酸镁等杂质)制备高纯碳酸锂。实验过程如下: 已知在不同温度下蒸发分解碳酸锂的产率与溶解度关系如图:

中考化学溶解度曲线专题讲义(无答案)

中考化学溶解度曲线专题讲义 授课主题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和模拟试卷 教学目的基础知识进一步掌握,熟悉去年试题类型。 教学重难点化学方程式、计算、溶解度曲线 教学内容 一、本节知识点讲解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和应用从点、线、交点三个角度来分析 下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示意图,t1℃时,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 在温度> t1℃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溶解度大小的比较:看点(或线)的位置高低 注意:只有在一定温度下才能比较!!! 线: 表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曲线的坡度越大,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越大 溶解度曲线用于溶液的分离和提纯

观察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讨论 (1)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做结晶。 (2)结晶的方法有降温结晶法和蒸发溶剂法,分别适用于什么样的物质? 1、降温结晶(又叫冷却热饱和溶液法)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如3 2、蒸发溶剂法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的物质如 (3)在一杯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含有少量氯化钠,该用降温结晶法方法提纯硝酸钾。 青海湖地区“冬天捞碱,夏天晒盐”的原因是什么? 纯碱:主要成分碳酸钠,这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冬天温度低,碳酸钠溶解度减小,水中溶解不了,所以结晶析出。 食盐:主要成分氯化钠,这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大,所以,夏天温度高水份蒸发,氯化钠析出。 1、(2019北京,17)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t1℃时b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 B.将t2℃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质量不变 C.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 >b D.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2、(2019安徽)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