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管理学课程建设总结报告.docx

管理学课程建设总结报告.docx

管理学课程建设总结报告.docx
管理学课程建设总结报告.docx

《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二 00 九年四月十日

《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课程建设小组

自 2006 年 2 月起,《管理学》课程被学校确定为第二批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以来,课程建设小组按照《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和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校级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体系》等文件精神与要求,积极、努力、认真地开展《管理学》课程建设工作,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研究与教学改

革、教学管理、教学手段和课程特色等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效,完成了预期的建设

目标与任务,使《管理学》课程教学水平、教学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

Ⅰ.教学队伍建设

1. 1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

《管理学》课程教学队伍梯队:负责人为何苏华教授,主讲教师有陈晶瑛、

杨望成、黄耀辉三位副教授,另有三位青年教师。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师德好,

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曾多次获得学校等有

关部门奖励。

《管理学》课程教学队伍

梯队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学历获奖

何苏华男1954. 12教授

本科

校级三育人

(组长)教学质量优秀奖等责

陈晶瑛女1962. 12

副教授

硕士

校级三育人(副组长)教学质量优秀奖等

校级三育人

杨望成男1964. 2副教授博士

师教学质量优秀奖等黄跃辉男1957. 11副教授本科教学质量优秀奖等

师教年青罗锋男1972. 11副教授

硕士青年优秀教师奖在读博士教学质量奖等

硕士

辛焕平男1970. 8副教授

在读博士

刘丽辉女1972. 12讲师硕士校级优秀党员等1. 2 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

为提高《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提高任课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

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我们制订了科学合理的“《管理学》课程师资队伍培养计划”,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取得了可喜成效。教师职称、学历结构更加合理,教

学质量与教学水平明显提高。

目前,《管理学》课程教师队伍共7 人,是一支老中青相结合、职称结构、学历结构比较合理的队伍。近三年来,有 2 位教师(罗锋、辛焕平)职称从讲师晋

升为副教授,有 1 位教师(杨望成)获得博士学位。目前,职称结构情况:教授 1 人,副教授 5 人,讲师 1 人;学历结构情况:博士 1 人,硕士 4 人(其中在读博

士 2 人),本科 2 人。教学团队中的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

1. 3 教师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管理学》课程教师队伍教学思想活跃,教学改革有创意,教学改革成效显

着,受过学校教学成果奖励和教学表彰,承担8 项教研课题,并发表了高质量的

教改教研论文 6 篇。

2006 年以来《管理学》课程教师教学改革获奖情况一览表

获奖教师获奖项目

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多

何苏华渠道强化实践教学的改

革与实践

地方高校经济管理类专

业课“双语教学”模式创陈晶瑛

新与实践——基于“双

语教学”改革实践例证

教师教学风格的类型成

黄跃辉

因与培养

获奖名称等级获奖时间排名

佛山科技学院

2006 年 3 月主持人教学成果一等奖

佛山科技学院

2006 年 3 月主持人教学成果一等奖

佛山科技学院

2006 年 3 月主持人

教学成果三等奖

地方高校外向型人才培佛山科技学院

何苏华2008年 3月第三养模式研究

教学成果二等奖

绩效管理“双语教学”实佛山科技学院

陈晶瑛2008年 3月主持人践与改革

教学成果二等奖

罗锋优秀青年教师佛山科技学院2008年 5月

罗锋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佛山科技学院

2007年 1月三等奖

2005 年以来《管理学》课程教师教研课题一览表

序号教研课题名称主持人立项时间课题来源完成情况

佛山市教育科学

1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协调机制研究何苏华2006 年 10 月

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课“双语教学” 模式创新——基

2006 年 10 月

2陈晶瑛

于《人力资源管理》“双语教学”改革实践例证

3课堂互动式教学方法体系的构建黄跃辉2006 年 10 月

4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双语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何苏华2005 年 11 月

5地方高校教育创业创新人才成长内外部环境研究与

黄跃辉2007 年 10 月

实践

“十一五”规划课在研

佛山市教育科学

“十一五”规划课在研

佛山市教育科学

“十一五”规划课结题

佛科院教育研究项

结题

佛科院教研重点项

在研

6校企合作加强实习环节的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模型

黄跃辉2005年2月

佛科院教研重点项

结题的创新与实践目

7地方高校双语教学平台的构建与实施研究陈晶瑛2005年2月佛科院教研重点项

结题目

8模拟教学法在管理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罗锋2005年2月佛科院教研一般项

结题目

2006 年以来《管理学》课程教师发表教研论文一览表

序 论文名称

作者 排名 年份、卷号

号 情况 期刊名称(出版社)

期数

1

知识经济时代与大学生 何苏华

第一 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与探索 学习能力培养

2006 年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

大学课堂互动式教学方 黄跃辉

第一

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与探索 法体系的构建

2006 年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3

经济学教学中的案例教 罗锋

第一

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与探索

学探讨

2006 年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论地方本科院校经管专

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与探索

4

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整合 何苏华

第二

2006 年

与优化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成功教育在经济管理专

2007 年第 6 5

业《生产实习》课程中的 刘丽辉

第一

产业与科技论坛

应用研究

卷第 7期

6

新办本科院校“双语教 陈晶瑛

第一 2009 年第 1

学”实践与改革

经济师

Ⅱ.教学内容

2. 1 课程内容

《管理学》课程是学生入校后第二学期开设的学科专业基础课,开课时间早,教学内容前置于其他课程,因此做好《管理学》课程内容设计至关重要。

我们从以下方面入手对《管理学》课程内容进行了总体设计:

1、妥善处理与后续课程的关系,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管理学》 课程内容涉及的后续课程包括组织行为学、 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等。为了突出 《管理学》 课程教学重点, 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我们对涉及后续课程的有关内容做简略讲述,而详细的讲述留给后续课程

处理,从而既保证了《管理学》课程教学的系统性,又建立了与后续课程的联系,并为它们的教学活动预留了所需的空间。

2、适时更新教学内容,加大信息量

首先,做好《管理学》课程优秀教材选用。我们选用的《管理学》课

程教材是世界高校最普遍使用的,影响最大,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引进

出版,世界着名教授斯蒂芬·P·罗宾斯编写的《管理学》教材。该教材从最初使用的第四版到目前使用的第九版,内容不断更新,现代管理学信

息量不断加大,为此我们适时跟踪,及时调整,发现新版本就迅速采用,

从而使我们的学生得到的管理学知识始终处于世界前沿领域,与国际接

轨。

其次,做好《管理学》课程教学资料的广泛收集工作。充分发挥互联

网的便捷性,收集《管理学》课程教学案例资料并集成到《管理学》课程

教学网站上,供学生学习使用,收集《管理学》课程教学视频节目,结合

课程进度进行播放,如余世维主讲的《成功经理人》《职业经理人常犯的

11中错误》《领导商数》等,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普遍感到收获颇多。除此之外,我们还为学生寻找了一些与《管理学》课程教学有关的网站,

那里有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我们将网站的地址告知学生,供学生课外自

主学习使用,开阔视野。

2. 2 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1、理论联系实际

运用案例丰富教学内容,理论结合实际。《管理学》课程教学内容由有关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基本规律等构成,但若教学只讲这些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基本规律是很不够的,是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和学习的枯燥。通过将一些现实的、生动的案例引入

到《管理学》课程教学内容中去,改变了《管理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原有

结构,丰富了教学内容,理论结合了实际。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到这些案例

的讨论过程,使学生对抽象的管理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基本

规律等有了深入了解。

2、课内课外结合

教学活动不应终结在课内教学活动结束的时刻,课外学习应成为有限

课内学习在时空上的延伸,这一环节是师生间相互交流、互动的一个很好

的机会。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学生课外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学习方向,而对达

到学习目标的具体途径和方式不加限定,让学生自主决定。在学习目标引

导下,学生通过自主的积极思考,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会运用学

习条件和寻找所需的学习资源,最终达到学习目标。基于这样的理念,我

们将《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时空从课内延展到课外,实现了课内课外结合。我们通过让学生查找有关资料、做课外小论文、参加挑战杯竞赛、申报学

生学术基金等方式组织学生的课外学习,使《管理学》课程的课内所学在

课外的这些方式中得到了强化与运用,收到了良好效果。

3、既教书又育人

《管理学》课程的施教对象即学生是未来的管理者,让他们学懂、学

会管理的理论固然重要,但还不够,一名合格的、优秀的管理者必须具有

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良好的管理道德,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如三鹿奶粉

事件等。因此,《管理学》课程教学必须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我们在《管

理学》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弱势群体、贫富

差距过大、社会诚信等问题,并让学生思考作为一名管理者如何在解决这

些问题中发挥作用。我们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播放企业界成功人士,

如李嘉诚、王永庆、巴菲特、比尔·盖茨等视频节目,以此揭示他们成功

背后的价值观、人生观、财富观,使《管理学》课程教学不仅是教书,也

是在育人,这样做将对学生一生产生影响。

2. 3 实践教学

《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教学集中体现在调动学生个体的手、嘴、眼、脑功能发挥上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上。我们通过让学生撰写课程学习

心得和课程小论文调动学生的手,通过案例讨论、课堂提问调动学生的嘴,通过组织参观企业调动学生的眼,通过回答思考题调动学生的脑,通过完

成集体作业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收到了很好效果,学生发现问题、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显着提高,综合素质与能力得以提升。

Ⅲ.教学条件

3. 1 教材及相关资料

《管理学》选用的教材是世界着名教授斯蒂芬·P·罗宾斯编写的《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引进出版,该教材是世界使用范围最广泛的

《管理学》教材。

为了满足教学需要,我们还编写了《管理学》教学案例集,收集了近

30个比较经典的企业管理案例。

我们发挥《管理学》课程网站的作用,将网上优秀的学习资源与之链

接起来,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

3. 2 实践教学条件

企业经营沙盘模拟:是运用纸质的物理沙盘,组织学生开展企业经营

演练的一项实践教学活动。该活动使得学生有机会在模拟的环境下,综合

运用所学《管理学》的专业知识,逼真地经营管理一家企业,这种参与式

的学习对学生日后走入真正的企业经营管理岗位后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和

素质是一个极好的锻炼。

企业参观:《管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院在佛山的实习

基地,组织学生前往企业参观学习。通过学习,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 3 网络教学环境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管理学》课程建立了精品课程网站,网络教学

资源已经初具规模,并能经常保持更新,能满足本课程的教学需要,在教

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管理学》课程相关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案、网络课件、习题、参考

文献目录等已上网并免费开放。运行可靠,使用效果好。

《管理学》课程还充分利用学校BB 教学平台辅助教学,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效果明显。

Ⅳ.教学方法与手段

4. 1 教学方法

《管理学》课程教学灵活运用了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式教

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讨论法、辩论法等。

启发式教学法——问题引导,调动思维;

案例教学法——分析案例,交流心得;

模拟教学法——分配角色,身临其境;

讨论法——给定论题,深入剖析;

辩论法——建立团队,观点碰撞。

通过将上述教学方法贯穿于《管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之中,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潜能。

4. 2 教学手段

《管理学》课程教学充分、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自制课件、视频录像、 BB平台、互联网、课程网站等,综合发挥它们各自特点与作用,

在原有课时不变情况下,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

习动机、提高了教学效果。

Ⅴ.教学效果

5. 1 同行评价

校外同行专家:王润良,五邑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博士。

校内同行专家:傅江景,佛科院经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

专家一致认为,《管理学》课程师资队伍职称、学历结构合理,课程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较高;任课教师积极进行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取得

了良好效果;教学手段和课程特色等方面已达到较高水平。

《管理学》课程校外同行专家评价意见(见本网站专家评价栏目)

《管理学》课程校内同行专家评价意见(见本网站专家评价栏目)

5. 2 学生评教

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管理学》课程教学效果得到学生的高度评价。

在以学生课堂评价为主要依据的学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奖评比中,《管理学》课程任课教师获得多次奖励。

2006 年以来《管理学》课程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获奖情况一览表

获奖教师获奖项目获奖名称等级获奖时间

何苏华教学质量评估优秀奖05- 06 学年

杨望成教学质量评估优秀奖05- 06 学年

陈晶瑛教学质量评估优秀奖05- 06 学年

黄耀辉教学质量评估优秀05- 06 学年

罗锋教学质量评估优秀05- 06 学年

陈晶瑛教学质量评估优秀奖06- 07 学年

杨望成教学质量评估优秀奖06- 07 学年

何苏华教学质量评估优秀奖06- 07 学年

杨望成教学质量评估优秀奖07- 08 学年

2007 年 5 月,我们专门组织了06 级工商管理和会计学 2 个专业共 4个班的学生对《管理学》课程满意度的调查。此次调查发出问卷150 份,收回有效问卷141 份,收回率达94%。调查问题涉及课程教学计划及课程

安排、课程教师队伍、课程使用教材、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管理学》课程教学计划及课程安排、教师队伍、使用教材、教学方法和手段、总体评价诸方面都有较高的满意度。比

较满意与很满意的学生比率达到95%以上。

《管理学》课程(学生)满意度调查报告( 见本总结附件 )

《管理学》课程(学生)满意度调查表(见本网站学生评价栏目)

5. 3 录像资料评审(指标体系不要求)

Ⅵ.课程特色

通过课程建设小组近年来的努力工作,《管理学》课程特色更加突出。

包括五个方面:

(1)教学方法多样化。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

讨论法、辩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2)课堂内外教学互补化。将教学从课内向课外延伸,通过组织课外

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习更为自主。如组织公司经营沙盘模拟对抗赛、市场

调查、课外阅读、资料查找、信息发布等方式;

(3)教—学—研一体化。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尽早

参与科研。如让有潜质的学生参加老师的科研课题、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赛”、创业大赛、申报学生学术基金等;

(4)教学手段现代化。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进行教学。与课程

教学有关的影像资料、网络资源丰富,教案电子化、胶片化,且建立了内

容丰富的课程网站;

(5)开展双语教学、选用教材国际化。《管理学》课程是经管学院双语教学课程,从 2004 年开始进行双语教学,效果良好;《管理学》选用的教材是世界着名教授斯蒂芬· P·罗宾斯编写的《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引进出版,该教材是世界使用范围最广泛的《管理学》教材。

附件:

经济管理学院

《管理学》课程满意度调查报告

(2007 年 5 月 24 日)

一、调查目的

2006 年 2 月,经组织专家的全面考察和评审,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审

议通过,决定确立《管理学》课程为学校第二批精品课程立项项目。一年

来,《管理学》任课教师在教学方法、手段和创新方面都做了一定的尝试,

为了更好地促进《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建设,我们从今年 5 月上旬开始,

有计划地组织了《管理学》课程满意度的问卷调查。基于06 级学生是第

一批接受《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及创新后的教育对象,故此次调查主要

选择了本部 06 级工商管理和河滨校区 06 级会计学 2 个专业共 4 个班的学生作

为调查对象,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将会成为今后《管理学》课程建设的重要依据。

二、问卷设计

此次问卷设计的核心关键词为:满意度。

此次调查问卷的设计分为五部分:

(一)学生对《管理学》课程教学计划及课程安排的满意度调查。

(二)学生对《管理学》课程教师队伍的满意度调查,这一部分分设

教师教学态度、教师总体教学水平以及教师总体教学效果三个项目进行调

查。

(三)学生对《管理学》课程使用教材的满意度调查。

(四)学生对《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总体满意度。

(五)学生对《管理学》课程教学的总体评价意见。

此次问卷发出150 份,收回有效问卷141 份,收回率达94%。

三、数据处理

在调查问卷上,对以上提及的四个设计部分,分为很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三个满意度,提供学生选择,最后将各部分的选择人数分别以班

级和学院为单位进行加总,转换为百分比。

四、问卷资料分析

由于在处理时仅对原始数据进行尺度的变换,即将原始数据同比例的扩大到百分比水平,并不影响数据的分布。

(一)学生对《管理学》课程教学计划及课程安排的满意度

06 工商管理( 1)班,很满意的占 44.44%,比较满意的占 55.56%;06工

商管理( 2)班,很满意的占 20.69%,比较满意的占 79.31%; 06 会计学

(1)班,很满意的占 11.11%,比较满意的占 86.11%;06 会计学( 2)班,很满意的占 15%,比较满意的占 85%。整体来说,很满意的占 22.07%,比较满意的占 76.60%,这说明《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计划及课程安排还是比

较合理的,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二)学生对《管理学》课程教师队伍的满意度

1、学生对《管理学》课程教师队伍的教学态度满意度

06 工商管理( 1)班,很满意的占 83.33%,比较满意的占 16.67%;06工

商管理( 2)班,很满意的占 62.07%,比较满意的占 37.93%; 06 会计学

( 1)班,很满意的占66.67%,比较满意的占33.33%;06 会计学( 2)班,

很满意的占85%,比较满意的占15%。整体来说,很满意的占75.18%,比

较满意的占24.82%,这说明《管理学》课程的教师队伍富有责任心,教学

态度认真,学生评价良好。

2、学生对《管理学》课程教师队伍的总体教学水平满意度

06 工商管理( 1)班,很满意的占33.33%,比较满意的占66.67%;06工商管理( 2)班,很满意的占20.69%,比较满意的占79.31%; 06 会计学(1)班,很满意的占25%,比较满意的占75%;06 会计学(2)班,很满

意的占 30%,比较满意的占 67.5%。整体来说,很满意的占 27.66%,比较

满意的占 71.63%,这说明《管理学》课程的教师队伍总体教学水平良好,

也从另一个角度肯定了我院加强《管理学》课程教学建设的工作。

3、学生对《管理学》课程教师队伍的总体教学效果满意度

06 工商管理( 1)班,很满意的占 22.22%,比较满意的占 77.78%;06工

商管理(2)班,很满意的占 6.9%,比较满意的占 93.1%;06 会计学(1)

班,很满意的占 13.89%,比较满意的占 86.11%; 06 会计学( 2)班,很满意

的占15%,比较满意的占80%。整体来说,很满意的占14.89%,比较满意的

占 83.69%,这说明《管理学》课程教师队伍的总体教学效果还是令人

满意的。

(三)学生对《管理学》课程使用教材的满意度

06 工商管理( 1)班,很满意的占 44.44%,比较满意的占 47.22%;06工

商管理( 2)班,很满意的占 31.03%,比较满意的占 68.97%; 06 会计学

(1)班,很满意的占 13.89%,比较满意的占 69.44%;06 会计学( 2)班,很满意的占 30%,比较满意的占 55%。整体来说,很满意的占 29.79%,比

较满意的占59.57%,总体来说,这说明我学院所订教材得到了89.36%使

用学生的认可,但需要注意的是,仍有10.64%的学生对所使用教材不满意,在这里面有教材比较厚、内容较为细致复杂,学生一时难以适应的原因,

因此,学院将会加强引导学生抓主线,学重点,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厚”

教材的心理,把厚书读薄。

(四)学生对《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及手段的满意度

1、学生对《管理学》课程教师队伍的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06 工商管理( 1)班,很满意的占44.44%,比较满意的占55.56%;06工商管理( 2)班,很满意的占24.14%,比较满意的占75.86%; 06 会计学(1)班,很满意的占 13.89%,比较满意的占 86.11%;06 会计学( 2)班,很

满意的占 25%,比较满意的占 72.5%。整体来说,很满意的占 26.95%,比较满

意的占 72.34%,这说明《管理学》课程的教师注重教学方法,能够

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需要。

2、学生对《管理学》课程教师队伍的教学手段的满意度

06 工商管理( 1)班,很满意的占 36.11%,比较满意的占 63.89%;06工

商管理( 2)班,很满意的占 17.24%,比较满意的占 82.76%; 06 会计学

(1)班,很满意的占 16.67%,比较满意的占 83.33%;06 会计学( 2)班,很

满意的占 32.5%,比较满意的占 60%。整体来说,很满意的占 26.24%,比较满

意的占 71.63%,这说明《管理学》课程的教师手段丰富,能够充分

利用教学资源。

(五)学生对《管理学》课程教学的总体评价意见

在收上来的有效问卷中,大部分学生都对《管理学》课程教学做了肯

定的评价,他们认为教师上课认真到位,能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课堂

教学生动形象,并且还结合各种社会实例、通过观看管理方面的记录片等,联系教材理论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究和思索,在愉快的学习中增长

见识,收益良多。同时,学生也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1、增加课堂互动与角色训练的元素,进一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2、提议老师增加课后对学生的辅导,同时开通各种途径进行相互交流;

3、希望学院能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性强的管理工作,通过实践工作更

好地掌握理论知识。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摘要:管理是管理者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地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过程及其规律的总结。管理学是为管理活动提供概念、理论、原则和方法的学科,为日常的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因此,本文从课程的主要内容入手,归纳、总结了课程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情况,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例如:含义、作用、特征等)和结合本职工作的原理应用。最后是本课程的学习体会和心得。 关键词: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一、课程主要内容 《管理学基础》是一个管理者有效达到组织目标的知道工具书籍。通过两年的学习,我基本了解到了有组织、有意识地进行协调工作的重要性,并在生活实践中充分得到体会和贯通。选择学习《管理学基础》对我的人生大有裨益。 《管理学基础》主要内容主要讲述了十四章的内容: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讲述了管理的概念及性质和管理的职能及作用,还对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方法做出了描述。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管理作为协调各成员以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的社会行为,虽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发展,同时虽人类社会活动的发展而发展。管理职能即管理的职责和权限。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讲述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经验概括和理论总结,出现了大批的管理科学学者和工作者,他们做出了巨大贡献。泰罗—科学管理之父;法约尔—经营管理之父;韦伯—管理之父;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创始人。第三章,计划,主要叙述了计划的含义,特征,种类以及编制方法,编制方法有很多,如滚动计划法,网络计划计数法,线性规划法。作为一个管理者,应对每一个计划方法都有所了解,并不一定非常精通。计划是管理工作的一项基本职能。组织中的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要按计划执行,否则就是盲目的行动,组织目标也难以实现。计划工作具有目的性,主导性,普遍性,效率性的特征。第四章,目标管理,讲述了目标的确立和目标管理的产生,发展和应用。目标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出点,是企业计划的重要内容。企业目标是由各层次目标组成的体系。他用系统的方法将许多关键活动结合起来,高效率的实现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第五章,预测,主要讲述了预测的含义和类型以及程序和方法。计划使企业明确了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是企业行动的指南。预测就是对尚未发生,目前还不明确的事物进行预先估计并推测是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第六章,决策,主要讲述了决策的含义方法和特征,决策具有以下特征:超前性,目标性,选择性,可行性,过程性和科学性方法有战略,战术和业务决策。决策是计划的核心。第七章,组织概述,主要讲述了组织的概述,组织的作用和原则。组织是一切管理活动赖以存在的物质载体。无论是作为静态的组织者,还是作为动态的组织职能,组织在管理活动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第八章组织结构组织结构的设计中,要充分意识到制约其设计的因素,应合理的进行职能分解与设计,制定合理的组织框架,保障组织运行。要注意反馈与及时修正,合理授权与分权。第九章,人员配备,其任务是物色人选,严格考核,科学论证,促进组织结构功能的有效发挥,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人员的配备的原则体现在:经济效益原则,任人唯贤原则,量才适用原则,程序化、规范化原则。合理制定管理人员需要量,做好选聘工作,做好培训,并多方面、多渠道的选择开发人才。第十章,领导,领导的实质是影响,主要有法定权利和自身影响两方面。法定权是组织上赋予领导的岗位权利,有明显的强制性,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也是组织本身,领导者表现在许多类型,但一个好的领导都是一个有修养有素质的,能听取意见并

2018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管理概述 识记:(1)管理的概念;(2)管理的特征;(3)管理的职能 领会:(1)管理的产生及必要性;(2)管理有效性的衡量 应用:联系实际说明管理的必要性 (二)管理者 识记:(1)管理者的概念与分类;(2)管理者的角色;(3)管理者的技能 领会:(1)不同层次管理者应重点掌握的技能;(2)举例说明管理者扮演的角色(3)有效的管理者与成功的管理者 (三)管理学 识记:管理学的概念 领会:管理学的特点 第一节:管理概述 一、管理的产生及必要性 1.管理的产生:①管理产生于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矛盾的协调 ②管理是人类群体活动的产物 2.管理的必要性:管理是组织不可缺少的要素,有组织就需要管理,管理与组织如影相随。 ①从整个社会发展来看,管理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物质力量 ②管理是任何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 ③管理活动具有的普遍性 二、管理的概念 概念:管理就是组织为了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 ①管理是对组织的管理,组织是管理的载体 ②管理是一项有目的的活动,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 ③管理是由一系列活动构成的 ④管理是一个追求有效的过程 ⑤管理的实质是协调 三、管理的特性 ①管理活动不同于作业活动 ②管理工作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 ③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处理好人际关系) 四、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㈠计划是对组织未来活动的预先筹划和安排 ㈡组织是为了完成计划而对分工协作关系所做的整体安排 ㈢领导是指挥和影响下属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过程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管理学原理》考试知识点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管理的任务是: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用权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五项;管理层次为:上中下三层。 ●管理学的内容: 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其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 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3)从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来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 ●管理及其性质 概念: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性质:1、管理的二重性,它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2、管理的科学性,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伙为一个活动过程,期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的客观规律3、管理的艺术性,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没有管理实践则无所谓管理艺术。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管理学形成与发展大致可分为: 1)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泰罗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过程管理理论。马克斯?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 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30-50年代;梅奥霍桑试验 3)管理理论丛林 管理过程学派;社会合作学派(巴纳德);经验或案例学派;人际关系行为学派(马斯洛);群体行为学派(梅奥,克里斯);社会技术系统学派(塔维斯托克研究所);决策理论学派(西蒙);沟通中心学派(纽曼);数学或管理科学学派;权变理论学派(卢桑斯) 4)学习型组织理论:卓越绩效模式、六西格玛、BPR、标杆超越法

●法约尔的过程管理理论的十四原则 分工;职权与职责;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报酬;集中化;等级链;秩序;公正;作用期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霍桑试验内容包括: 工场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室试验;大规模的访问与普查;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霍桑试验的结论: 职工是社会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存在着霍桑效应。 管理过程学派的基本观点是: 1)管理是一个过程; 2)管理过程的职能有五个: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挥和控制; 3)管理职能具有普遍性; 4)管理应具有灵活性。 第二章计划 ●计划工作的具体含义(5W1H): 预先决定做什么What,讨论为什么Why要做,确定何时When做、何地Where 做、何人Who做,以及如何How做. ●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 目的性;主导性;普遍性;经济性。 ●计划工作的意义: 1)弥补不肯定性和变化带来的问题; 2)有利于管理人员把注意力集中于目标; 3)有利于更经济地进行管理; 4)有利于控制。 综上所述,计划工作是一个指导性、科学性、预见性很强的管理活动,但同时又是一项复杂而又困难的工作。

大学课程总结

大学课程学习总结

前言 在经过两年学习之后,即将面临毕业实习。每看一眼亲切的校园,看一眼敬爱的老师,就会想起很多很多:想起一起的嘻笑玩耍,想起老师的悉心教导…… 回顾大学生活,在感叹学到做人的道理的同时,也在自豪学到了许许多多的知识。大学,不愧是人生的乐园,不禁想起“没上过大学的人生是不完美的”这句话。 现我将大学所学知识总结如下:

目录 一、C语言 ...........................................................................................................................- 1 - 学习过程...............................................................................................................................- 1 - 学习心得...............................................................................................................................- 2 - 二、LINUX操作系统............................................................................................................- 4 - 学习过程...............................................................................................................................- 4 - 学习心得...............................................................................................................................- 4 - 三、高等数学.......................................................................................................................- 6 - 学习过程...............................................................................................................................- 6 - 学习心得...............................................................................................................................- 9 - 四、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 10 - 学习过程............................................................................................................................ - 10 - 学习心得............................................................................................................................ - 16 - 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7 - 学习过程.............................................................................................................................- 17 - 学习心得............................................................................................................................ - 19 - 六、数据库........................................................................................................................ - 22 - 学习过程............................................................................................................................ - 22 - 学习心得............................................................................................................................. - 27 - 七、Flash动画设计 .......................................................................................................... - 29 - 学习过程............................................................................................................................ - 29 - 学习心得............................................................................................................................ - 30 - 八、Photoshop图像处理 ................................................................................................. - 32 - 学习过程............................................................................................................................ - 32 - 学习心得............................................................................................................................ - 36 -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王丹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作者:王丹 学校:宁河电大 专业:10春—行政(专)学号:1012001405589 指导教师:王连彬 2012年03月

目录 内容摘要 (1) 正文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 4 - 一、课程主要内容和基本原理........................... - 4 - 二、实际应用......................................... - 7 - 三、心得体会........................................ - 10 - 参考文献............................................ - 11 -

内容摘要 《管理学基础》是管理类各专业的一门训练学生管理基础能力的核心课程,是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随着现代社会对经营管理理念的重视,管理学课程正逐步走进各个专业并彰显其重要性。 通过两年的学习,我我基本了解到了有组织、有意识地进行协调工作的重要性,并在生活实践中充分得到体会和贯通。选择学习《管理学基础》对我的人生大有裨益。 本课程的重点是如何实现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大职能上,强调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的结合。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管理学基础是相关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目的是使学习者能够掌握管理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基本工具和基本方法,树立现代管理的思想观念,懂得运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工具、方法和过程进行管理实践,为后续的学习和进一步的专业学习及从事实际的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管理知识基础和通用管理能力基础。21世纪,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它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正对世界各国经济产生巨大的冲击,尤其是对于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的管理模式和管理观念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改变目前管理不景气的状况,我们必须加强对管理学基础的学习和了解,并对传统管理理论及实践进行反思,图变求新。求变的基础是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为此,本文从各个方面和角度对管理理论做了介绍和说明。 一、课程主要内容和基本原理 (一)什么是管理 管理就是确切地知道要别人去做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泰勒) 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法约尔) 管理是一种以绩效责任为基础的专业职能。(德鲁克)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总结共12页

管理学原理》考试知识点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管理的任务是: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用权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五项;管理层次为:上中下三层。管理学的内容: 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其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3)从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来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管理及其性质 概念: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性质:1、管理的二重性,它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2、管理的科学性,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伙为一个活动过程,期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的客观规律3、管理的艺术性,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没有管理实践则无所谓管理艺术。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管理学形成与发展大致可分为: 1)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泰罗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过程管理理论。马克斯?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 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30-50 年代;梅奥霍桑试验 3)管理理论丛林 管理过程学派;社会合作学派(巴纳德);经验或案例学派;人际关系行为学派(马斯洛);群体行为学派(梅奥,克里斯);社会技术系统学派(塔维斯托克研究所);决策理论学派(西蒙);沟通中心学派(纽曼);数学或管理科学学派;权变理论学派(卢桑斯) 4)学习型组织理论:卓越绩效模式、六西格玛、BPR标杆超越法 法约尔的过程管理理论的十四原则 分工;职权与职责;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报酬;集中化;等级链;秩序;公正;作用期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霍桑试验内容包括:工场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室试验;大规模的访问与普查;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霍桑试验的结论: 职工是社会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存在着霍桑效应。管理过程学派的基本观点是: 1)管理是一个过程; 2)管理过程的职能有五个: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挥和控制; 3)管理职能具有普遍性; 4)管理应具有灵活性。 第二章计划计划工作的具体含义(5W1H): 预先决定做什么What,讨论为什么Why要做,确定何时When做、何地Where做、何人Who做,以及如何How做. 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 目的性;主导性;普遍性;经济性。 计划工作的意义: 1)弥补不肯定性和变化带来的问题; 2)有利于管理人员把注意力集中于目标; 3)有利于更经济地进行管理; 4)有利于控制。 综上所述,计划工作是一个指导性、科学性、预见性很强的管理活动,但同时又是一项复杂而又困难的工作。 计划的种类

管理学原理总结最新汇总

管理学原理总结最新汇总 管理在现代社会作用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管理学原理总结,方便大家学习。 管理学原理总结1 间接面对的就是“管理”,曾听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句话也从侧面说 明了管理的重要,因为,要留住人才,关键就在于管理。 第一:了解了这门学科的组成:《管理学》的出现和发展,古代以及现代的经典《管 理学》原理。这一章里,我们学习到了许多经典的管理学榜样。首先,管理的最重要 原则——以人为本。这和现代的管理理念一致,到处都是听说的“以人为本”,因此, 在这里,我才真正的在书上接触到了这个观念。其次,管理者中的“人际技能”,这又 映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须处理好人际关系。同 时“人际关系”也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基本点。再次:分工与协作,分工要求各尽其职,协作便又是现在热炒的“团队精神”。 第二:了解了这门课的一些基本思想。首先是“道德与社会责任”,我想无论是那门课,这都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道德与责任”便成了我们在这个社 会能够得以生存的关键。人生观,价值观,价值取向也被提到了。其次,全球化管理。这一点是当今社会非常流行的,因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就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还有 就是“信息管理”,这是一个新观念,因为以往没有,这也是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 而提出的。Internet的建立,改变了人们的思想方式,同时也改变了人类的行为模式,这就不断要求现代人要专门化的从事这门管理。 第三:管理的几个方面: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以及控制和创新。在提到决策时, 要集思广益。我们在做一件事情决策时候应把握的两个基本观点。它教导我们不要“唯 心主义”,同时自己也要有自己的观点!其次,组织,老师也是作了非常详尽的阐述。 其中记得最清楚的就是“集权与分权”,即所谓的“分权与授权”。职权在被接受之前必须 具备以下四点: 1、在做决定时,下属必须能够了解沟通的内容。 2、在做决定时,下属必须深信他的要求和组织的宗旨是一致的。 3、在做决定时,下属必须深信他的要求跟他本人的兴趣是一致的。

管理学总结-邢以群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1.管理的定义: 德鲁克:管理就是谋取剩余。强调管理作用 西蒙:管理就是决策。强调决策作用 穆尼:管理就是领导。强调管理者个人作用 孔茨:管理就是通过别人来使事情做成的一种职能。强调管理工作内容 管理是由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所组成的过程; 管理者组织他人工作的一项活动; 管理是用数学方法来表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决策等合乎逻辑的程序,并求出最优答案的一项工作。 2.管理的形式与内容: 各个组织中专门从事管理工作的管理者的工作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无论在哪种组织哪一层面上从事何种工作,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或核心是相同的,那就是协调。 所为协调,就是将表面上看起来相互矛盾的事物有机结合,同步和谐。 管理者进行决策、计划、分配、监督、检查等工作,实际上是在对目标、资源、任务、行为、活动等进行协调。管理工作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是由管理工作协调对象的多样性所导致的。目标(抉择),资源(计划),任务(分工),思想(沟通),行为(沟通和奖惩),活动

(计划、检查、监督)。 结论1:由于管理对象的多样性,管理环境的多变性和管理过程的复杂性,管理工作的表现形式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征。尽管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或核心是相同的,那就是协调。 3.管理产生的原因 共同劳动并不是管理产生的根本原因。管理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欲望的无限性和人所拥有的资源(时间、资金、精力、信息、技术)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为协调这一矛盾,产生了协调的六种方法: 生产:通过科研和劳动向大自然要资源; 组织:通过与他人分工协作; 战争:通过掠夺; 贸易:通过自己剩余的资源交换稀缺的资源; 道德:通过教育来约束改变人的欲望;(费时费力) 管理: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只能缓解不能最终解决) 结论2:人的欲望的无限性和人所拥有的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是管理产生的根本原因。管理的功能在于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力求以有限的资源实现更多更高的目标。 4.管理的实质 管理从本质上而言是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采用的一种手段。人类活动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目的性:致力于实现自己的追求。管理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作者:丹 学校:宁河电大 专业:10春—行政(专)学号:89 指导教师:连彬 2012年03月

目录 容摘要 (1) 正文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 - 4 - 一、课程主要容和基本原理 ....................................................... - 4 - 二、实际应用............................................................................. - 7 - 三、心得体会............................................................................ - 10 - 参考文献................................................................................... - 11 -

容摘要 《管理学基础》是管理类各专业的一门训练学生管理基础能力的核心课程,是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随着现代社会对经营管理理念的重视,管理学课程正逐步走进各个专业并彰显其重要性。 通过两年的学习,我我基本了解到了有组织、有意识地进行协调工作的重要性,并在生活实践中充分得到体会和贯通。选择学习《管理学基础》对我的人生大有裨益。 本课程的重点是如实现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大职能上,强调工作容与工作法的结合。

管理学原理复习总结

管理学原理复习总结 当今世界的管理 管理与组织的定义: 管理:是指通过与其他人的共同努力,既有效率又有效果地把工作做好的过程。P8 组织:是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的目标而将一定的人员有系统地安排在一起的实体。P6 管理的职能和属性: 职能:计划:定义目标,制定战略,构建层级计划并协调活动。P10 组织:决定需要做什么工作,怎么做,谁去做。领导:指导并激励相关人员并解决冲突。控制:监督活动,确保能够按计划实施。 属性:自然属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不同(PPT) 社会属性:从来都是为生产资料占有者服务的,从国家管理到企业管理再到自我 管理,无不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 什么是管理者,类型和角色。 管理者:指的是在一个组织中有权利和责任直接督导他人工作的那类群体。管理者通常可以分为高层、中层和基层三个层级。P7 角色类型:人际角色:挂名者,领导人,联络人。P11 信息转换角色:讯息收集人,讯息传达人,发言人。 决策角色:企业家,危机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管理者所需具备的一般技能:P13~P14 理念技能:也称“概念技能”,是指分析和判断复杂形势的心智能力。 人际关系技能:是指管理者了解、指导、激励与之相关的个体和团队工作的能力。技术性技能:是指管理者应用专业性知识或经验的能力。 政治技能:是指提高个体在组织中的职位,建立权力基础并维系社会关系方面的能力。计划与战略规划

人们常说“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美国的一位管理学者也曾说过“长期计划根本就是无效的”,就此请你说说自己的看法。 优势:计划能够提供指导、减少变化的影响、减少浪费、为便于控制而提供了标准。P24(计划可以预测结果。计划可以了解轻重缓急。计划可以让各项资源配置效率最高。)---PPT 弱势:计划工作会导致僵化、计划难以在一个动态环境中得到发展、正式计划不能代替直觉和创造性、计划使管理者关注今天的竞争,而不是明天的存亡。P25 比较“正式计划”与“非正式计划”;战略计划与战术计划的异同之处。正式计划与非正式计划:P24 异:非正式计划很少形成书面形式。要做什么样的事情常常装在个人或少数人的脑子里。而且,组织的目标很少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这种计划一般出现在小型组织中。。这种计划工作往往是一般性的并且缺乏连续性。 正式计划,即把具体目标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让组织成员贯彻实行。这也就意味着管理者非常明确自己究竟想通过一种什么样的途径来达到组织的目标。同:都主要关注:目的(做什么)以及手段(怎么做)。P24 战略计划与战术计划:P27 异: 战略计划是指那种应用于整个组织,为组织设定总目标,并且依据环境对组织进行定位的计划。 战术计划有时也称作业计划,就是将组织要达到的总体目标进行专门细化 战术计划一般是短期的; 战略计划跨越的时间间隔较长,通常为五年或更长。它所覆盖的领域范围更广,涉及的细节也更少。最后,战略计划还包括目标的正式化,而战术计划则假设目标已经存在,进而描述怎样才能达成目标。 在什么情况下“短期计划”更为适用?在什么情况下“专项计划”更为适用? 短期计划:组织的当前计划对未来的承诺影响较小,管理层使用的时间期限较短。那也就是说,所制定的计划应该有足够的时间保证今天所作出的承诺能够执行。在变化的程度方面,不确定性越大,针对短期变化的计划就越多。也就是说,如果发生突然的或重要的技术、社会、经济、法律及其他方面的变化,那些精心设计、精确规划的路径可能不是帮助而是妨碍了组织绩效的改进。时期较短的计划往往有更大的灵活性。P27 专项计划:有着清晰明确的目标,既没有模棱两可的东西,也不会产生令人误解的问题,

同等学力管理学原理内容总结0503

管理学原理串讲汇总 1、5年内考题要换题型看 2、去年考过的题过滤掉不看 3、找一套2011年的真题 4、名词解释要准确,写出keyword 按大纲写 5、简答题精炼写答点别写太多别展开精炼 6、论述写答点,然后展开也别写太多 A章:2/6/11 简答名词解释大题 B章:1/4/8/9/10 单选多选名词解释 C章:3/5/7 题非常非常少 泰罗制的要点: 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需要挑选和培训第一流的工人 3、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 4、采用激性的工资报酬制度激励工人努力工作 5、工人和雇主两方面都应当来一次精神革命 6、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以科学工作方法取代经验工作方法 7、实行职能工长制 8、管理控制中实行例外原则

泰罗制的根本贡献:在管理实践和管理问题研究中采用利用观察、记录、调查、试验等手段的近代分析科学方法。这使其成为名符其实的“科学管理之父” 2、法约尔的管理职能和一般管理理论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法约尔的14条原则:1、劳动分工原则 2、权力与责任对等原则 3、纪律原则 4、统一指挥原则 5、统一领导原则 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原则 7、员工报酬原则 8、集权原则9、等级系列原则 10、秩序原则 11、公平原则 12、人员稳定原则 13、首创精神原则 14、团结合作原则 3、马克思。韦伯的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 马克思韦伯提出的通常被称为“官僚制、科层制理想的行政理论。他被誉为组织理论之父。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一下三个方面: A、权威的基础 B、官僚制的特征 C、官僚制的优越性 4、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 A、霍桑试验:探讨工作环境对工人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B、工人是社会人工人不只是单纯追求金钱和物质收入的经济人,他们还是有心理方面和社会方面感情需要,是社会人 C、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 D、行为科学 5、巴纳德的一般组织管理原理 A、组织论的管理理论 B、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理论 C、组织平衡理论 管理理论中的主要流派 1、管理过程流派致力于研究和说明“管理人员做些什么和如何做好这些工作“,侧重说明管理 工作实务。管理过程流派的开山鼻祖为古典管理时期的法约尔,当代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孔茨。当代管理过程流派对管理职能的概括是:计划职能组织职能人员配备职能领导职能(含激励)、控制职能。 2、管理科学流派是指管理过程中采用科学方法和数量方法解决问题的主张,侧重分析和说明管 理中科学、理性的成分和可数量化的侧面。可以追溯到泰罗所从事的科学管理运动。 3、组织管理流派:通过揭示组织形成、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必然性探讨管理原理和管理方法的流 派。巴纳德是组织管理流派的奠基人。西蒙、马奇、塞尔特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这方面的研究。

心得体会 浅谈大学管理学课程

浅谈大学管理学课程 人们把研究管理活动规律所形成的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统称为管理学,管理可以不像一门课程那样显得高深神秘,凡人不可及。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管理的实践者。今天整理了大学管理学课程,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学管理学课程篇一 管理是人类各种活动中最普通和最重要的一种活动。近百年来,人们把研究管理活动规律所形成的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统称为管理学。自从人们开始组成群体来实现个人无法完成的目标以来,管理工作就成为协调个体努力必不可少的因素了。由于人类社会越来越依赖集体的努力以及越来越多的、有组织的群体规模的扩大,管理人员的任务也就愈发重要了。因此,管理者必须具有敬业精神和服务意识,还要有解决突发性事件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要靠得住,会办事,能共事,不出事等各方面的素质。 通过这半年来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多少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管理就是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到即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作为当代大学生,我认为管理学同样与我们息息相关,管理是一切组织的根本,管理工作适用于各种大小规模的组织;盈利与非盈利的企事业单位、制造业以及服务性行业;因此,学好管理学对于我们现在的学生会工作乃至今后步入纷繁的社会,适应不同的工作岗位都有其非常重要的意义。

管理学分为七章,主要由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大部分组成,这四大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渗透。它们每一篇都有特定的目标主旨。而计划作为管理学理论的基础,让我有了许多很深的体会。 管理学潜藏于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或听到计划这个词。大到美国政府的火星探测计划,小到我们身边的一次周末旅游计划。由此可见,计划几乎无处不在。首先就一个学生而言,他在学习中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必须通过制定一份计划(或长期或短期)。然后通过这份计划控制自己,并且有效的分配自己的时间,还要有效的选择合适的信息,从而达到自己的计划目标,取得成功。又或者一个人的一生必须经过自己的规划、组织;要不然这一辈子将碌碌无为。计划是任何一个组织成功的核心,它存在于组织各个层次的管理活动中。一个组织适应未来技术或竞争方面变化能力的大小与它的计划息息相关。 在为群体中一起工作的人们设计环境,使每个人有效地完成任务时,管理人员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努力使每个人理解群体的使命和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如果要使群体的努力有成效,其成员一定要明白期望他们完成的是什么,这就是计划工作的职能,而这项职能在所有管理职能中是最基本的。然而许多管理者总是强调日常的经营活动而忽略做计划,这是造成他们日后到处救火的主要原因。现在有很多人认为计划赶不上变化,做了计划也只是在做无用工而已,所以他们都不愿意做计划。其实不然,我认为计划是为了有备无患。做了总比没做好。计划包括确定使命和目标以及完成使命和目标的行动;这需要指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第4稿

目录 内容摘要 (2) 一、《管理学基础》的主要内容 (3) 二、理论联系实际 (4) 三、收获和体会 (6) 参考文献: (8)

内容摘要 管理是组织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活动有组织、意识、不断的进行协调的活动。管理作为协同各个成员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的社会行为,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管理学又是研究管理活动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总结。是从事管理活动的部门、单位、个人都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它在生活中各个方面都有所体现,《管理学基础》这本书,比较系统的阐述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原则、技术和方法相结合的原理,说明了管理在任何的地方都有一种因人、因事、因时而随即适合的活动,所以,管理方法要多样化、要讲究艺术。在管理实践中,它从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紧密联系国内外管理工作实际,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原理、方法和技术,主要总结管理工作的经验与教训,阐明管理工作中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本文共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管理学基础》主要内容。第二部分主要讲理论联系实际。第三部分学习心得体会。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一、《管理学基础》主要内容概述 《管理学基础》这本书,比较系统的阐述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原则、技术和方法相集合的原理,说明了管理在任何的地方都有一种因人、因事、因时而随即适合的活动,本书讲述了十三章的内容。 第一章至第三章主要讲管理与管理学讲述了管理的概念及性质和管理的职能及作用,还对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方法做出了描述。管理学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经验做了概括和理论总结:泰罗——科学管理之父;法约尔——经营管理之父;韦伯——管理之父;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创始人等等。这些学派主要是管理过程学派、经验学派、系统管理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等。计划是管理工作的一项基本职能。计划工作具有目的性、主导性、普遍性、效率性的特征。其任务就是明确目标,并拟订实现目标的方案、措施。 第四章至第六章主要讲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是企业计划的重要内容。他用系统的方法,将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高效地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战略管理是企业行动的指南。他是组织为了实现长期生存和发展,在综合分析组织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做出的一系列带有全局性和长远性的谋划。决策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他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的始终,是组织管理工作的核心,渗透于管理的所有职能之中。 第七章至第九章讲组织结构设计,它是组织与其目标、环境相匹配的必然结果。它是一切管理活动赖以存在的物质载体。人员配备是根据组织结构规定的职位数量与要求,对所需各类人员进行恰当有效 的选拔、使用、考评和培养,以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中的各个职位,

管理学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一、管理的概念与性质 1.管理的定义 (1)世界著名管理学家对管理下的定义: 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对管理下的定义:确切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对管理学下的定义:管理即制定决策。“现代经营管理之父”亨利·法约尔认为:管理是所有的人类组织都有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由5项要素构成: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 现代管理大师哈罗德·孔茨对管理下的定义:管理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他认为管理包括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5个职能,管理的目标就是创造盈余 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管理就是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加有效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4个职能。 综合以上各种管理的定义,可给出如下定义: 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运用和整合组织资源,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来协调组织中的群体行为,达成组织既定目标和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 2.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是与生产力的发展相联系的,它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生产过程中的各个方面能协调一致,有序进行,以提高生产的效率的客观要求。 管理的社会属性是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它要代表一定社会制度中的一定阶级的意志,反映一定阶级的利益要求。因此从管理学的社会属性来看,社会主义的管理和资本主义的管理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 3.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管理的科学性是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人们通过一个多世纪的不断研究和探索,已经抽象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反映管理过程中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人们一方面利用这些理论和方法来指导自身的管理实践,解决新的管理问题,另一方面又以管理活动的结果来衡量管理过程中所使用的理论和方法是否正确,是否行之有效,从而使管理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验证、丰富和发展。因此,管理是一门科学,是有规律可循的。 管理不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而且还是一门正在发展的科学。管理科学没有,也不可能为管理者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标准答案,他只是探索管理的一般规律,指导人们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进行管理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又是一门艺术,即利用系统化的知识——科学,并根据实际情况发挥创造性的艺术。 二、管理的要素、职能、任务和作用 1.管理的要素:

大学生学习管理学的心得体会

大学生学习管理学的心得体会 在人类历史上自从有了组织的活动就有了管理活动。管理活动的出现促使人们对来自这种活动家的经验加以总结形成了一些朴素、零散的管理思想。我们可以从已有的文字记载中寻觅到中外思想家提出的丰富的管理思想。直到期19世纪末随着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管理理论才有真正出现。管理理论是对管理思想的提炼与概括是较成熟、系统化程度较高的管理思想。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在人类社会五千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类都在不断的完善自己不断的活动而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经过大脑思考是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而进行的。并为了实现其目的而不断努力人类从数次的生产力革新、发展历经了数次工业革命依次走过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所以可以说人类是经过不断的劳动、思考、合作不断发展生产力中逐步发展的;人类的生存在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人类自身必须与周边的环境相互依存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就不断的试图改变周边的环境在不断的失败或成功的同时不断总结经验丰富自己的知识掌握各种生活和改造社会的技能。随着人类知识的不断完善各种生活工作的组织机构方式制度不断发展形成一定形态的管理机构逐步发展为管理系统并使用于当今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虽然管理

的制度不断改革推进但是再完善的系统也离不开人类的相互协作无论是若干千年前的原始社会或信息瞬息万变的今天人类的各种特征为管理学形成提供了客观的条件。至此管理学应运而生。 首先管理是管理者或管理机构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计划、组织、控制、领导等工作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人、物、财、时间、信息等)进行合理的配置后有效的利用以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的工程。管理学潜藏于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首先就一个人而言他在学习中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必须通过制定一份计划(或长期或短期)然后通过这份计划控制自己并且有效的分配自己的时间、精力还要有效的选择合适的信息从而达到自己的计划取得成功;又或者一个人的一生必须经过仔细的规划、组织要不然这一辈子将碌碌无为;大至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小至一个企业一个家庭再者到每一个人都处在管理学的范围之内并受其影响。 所以说管理充溢着整个人类社会正如在管理学形成中提到管理活动所引出的一切问题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这个推动力并将继续推动这个社会的发展正在并将长期影响着人类社会。 提到企业管理我们首先要讲什么是企业企业的法律形式企业的类型等等。 企业是以市场为主导以盈利为目的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自主经营自盈盈亏独立核算具备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具体可分为国有、集体、私营、股份制和外资企业等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