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泉州海丝文化征文

泉州海丝文化征文

泉州海丝文化征文
泉州海丝文化征文

泉州海丝文化征文

泉州海丝文化征文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它古时称为刺桐城,有着爱拼敢赢的泉州人民,还有着泉州人民引以为豪的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的港口——刺桐港。郑和在此下西洋,泉州这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辉煌的海丝文化在这里扬帆起航。而一张张小小的邮票,也包含了这璀璨的海丝文化,现在,让我们翻开这琳琅满目的集邮册,去体验那邮票上的海丝文化吧!

XX年,中国与葡萄牙联合发行了一套邮票《古代帆船》,邮票一共有2张,面值为80分。虽然只有两张,但是,它有着巨大的意义。它象征着中国和葡萄牙从古代到现代友好的海上交流,也象征着中国和葡萄牙各自辉煌的海丝文化。而这一套邮票不仅象征着中国还象征这泉州的海上文明。为什么这么说呢?细细留心一看,不难发现,在“中国古代帆船”这张邮票中不只有着古代帆船,右边还有着一座塔——没错,它就是着名风景名胜——泉州十八景开园寺的东西塔中的东塔。而东西塔就是为古代泉州帆船指明方向的高塔。看到这一张邮票,我不禁联想到了贸易船只来来往往,客商,华侨络绎不绝,港口上停泊着些许船只,西方的文明通过海丝之路传到中国。好一幅“万人聚集刺桐港”的图画!再来看看邮票上这一艘帆船,它正张开大帆,在海面上航行,与

短小快捷的葡萄牙帆船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对比,中国古帆船相对比较大,这也说明在古泉州,就有着造大船的水平。当时郑和下西洋时,主船也是泉州建造的,泉州古时登峰造极的造船术,为泉州繁荣的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小小的邮票包含着璀璨的海丝文化愿一张张邮票传播五湖四海,让更多人了解这泉州的海上丝绸文化!

泉州海丝文化征文“海丝”与泉州古港

泉州港历史悠久,有1500多年对外开放的历史,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海外交通的重要港口之一,中世纪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宋元期间,泉州港的出口货物以丝绸为主,故称泉州古港至西洋的航线为“海上丝绸之路”。到了明清实行海禁,港口逐渐衰落。

据历史记载,泉州古港与国外交往最早可追溯到南朝时期。早在6世纪初,泉州已开始和国外交往,有大船到南洋诸国通航。印度僧人拘那罗陀于陈武帝永定二年和陈文帝天嘉六年两次到泉州,在泉州西郊九日山上翻译《金刚经》,后从泉州乘船到棱加修国和优禅尼国。

随着我国南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泉州港的海外交通,至唐代时开始兴起。唐中叶爆发“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导致通往西域的道路被阻,“陆上丝绸之路”停滞,于是中外经济交流活动由陆转海,“海上丝绸之路”由此兴起。

当时阿拉伯、波斯商人通过海上来到广州、泉州购买中国丝绸、瓷器等,尤其是泉州,还可买到日本、朝鲜的货物。于是泉州海上贸易日益兴盛,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与广州、扬州等并列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大港口。唐王朝特在泉州设参军事,管理海外交通贸易事宜。

五代时,泉州为闽国辖地,闽王王审知很重视海外贸易,“招徕海中蛮夷商贾”,泉州的海外交通得到进一步发展。五代后期,泉州扩大了城市范围,并增辟了道路和建置货栈,以适应海外交通贸易发展的需要。

宋元两代是福建古代水运的鼎盛时期,也是泉州港名闻海内外的时期,被誉为“世界最大贸易港”之一,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宋时,泉州与国外往来的有70余个国家和地区,海外交通畅达东、西二洋,东至日本,南通南海诸国,西达波斯、阿拉伯和东非等地进口商品主要是香料和药物,出口商品则以丝绸、瓷器为大宗。为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宋哲宗元祜二年,政府在泉州设置“市舶司”,宣告泉州港正式开港。从此,海船不需寄港广州而可直达泉州各口。同时对外商实施优惠政策,鼓励来华贸易,之后又设“来远驿”,以接待贡使和外商。为鼓励海外交通贸易,宋代的泉州市舶司和地方官员每当海舶入港或出航的季节,特为中外商人举行“祈风”或“祭海”活动,以祷祝海舶顺风安全行驶。政策上的契机伴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不断发展与繁荣,为

泉州港的崛起与兴盛奠定基础。

泉州海丝文化征文在福建地区,碗糕大约是最受普罗大众欢迎的人气早餐之一。它洁白蓬松呈碗状,顶部还咧开“大嘴”形似发笑,很讨食客欢心。

因为在材料和制作工艺上毫无门槛,故碗糕也成了市井常见之物。或许因太过寻常,“碗糕”二字在闽南语里又带有几分轻蔑的意思。特别是将“虾米”与“碗糕”连用,入耳便有睥睨天下的气势。

发酵功夫关乎成败

制作碗糕的材料,是家家户户皆有的普通大米。只消加水浸泡两小时后碾成米浆,加糖静置发酵后,便可以送上蒸屉。

整个过程看似简单,但碗糕能否蒸得漂亮,还必须仰仗最关键的发酵程序。手熟的老艺人,能恰到好处地配比米浆和酵母粉的分量。如此这般蒸出来的碗糕,通体洁白如雪且气孔蓬松,一口咬下去齿颊生香,还能收获软润弹牙的体验。

若换在过去,这米浆发酵可是要额外再费很大一番周章。严格遵从古法的老艺人,绝不肯以酵母粉简单应付了事。他们用来发酵的引子,来自于从前发酵后晒干的陈米浆。据说以这种办法发酵米浆更均匀彻底,便于碗糕疏通气孔,外观上更蓬松。

能“咧嘴”方完美

待发酵完成,便可以将微微发酸的米浆注入碗中,约八分满即可。若嫌白米浆太过单调,还可往面上撒点黑芝麻妆点。约莫半小时后,待蒸屉的竹盖子重新打开,扑面迎来的便都是大米天然的香气。

碗糕蒸熟后,会膨胀溢满整个碗,顶部圆鼓鼓地膨出。发酵和火候都拿捏得极好的,顶部会自然开裂成三四瓣,活脱脱像咧开发笑的大嘴。

过去巧妇们在蒸碗糕时,也会暗中较劲——若见到碗糕成功咧嘴,她们也喜笑颜开自鸣得意;若碗糕愁眉苦脸地窝在碗底不敢探头,她们也心情烦闷,“面忧忧”毫无喜色。没曾想,这小小碗糕的成败,竟也关系到巧妇们在厨艺造诣上的荣辱。

人气早餐市井最爱

从碗里剜出碗糕,美味就可以上市了。只消一杯甜豆浆搭档,一小块碗糕便能唤醒昏昏沉沉的灵魂,提供给人一早上必须的能量。

除当做早餐外,碗糕还是闽南地区佛诞和年节祭祀场合的必备供品。因为发酵过程有个“发”字,暗暗讨了“发财”的口彩,故闽南人对碗糕青眼相加。巧妇们在制作这类祭祀用的碗糕时,会额外再以食用色素往当中点上猩红的一点,以区别于普通早餐。

当然,无论加不加这一个红点,碗糕仍是毫无门槛的“大

路货”。或许是因为太过寻常,“碗糕”二字在闽南语里便带有几分轻蔑的意味。特别是将“虾米”和“碗糕”连用,整个词语便意味着“什么东西”、“什么玩意”——居高临下的语气,分分钟能将对方呛到无语凝噎。

海丝文化书信_1

海丝文化书信 导读:海丝文化书信范文【篇一】 亲爱的xx: 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它古时称为刺桐城,有着爱拼敢赢的泉州人民,还有着泉州人民引以为豪的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的港口——刺桐港。郑和在此下西洋,泉州这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辉煌的海丝文化在这里扬帆起航。而一张张小小的邮票,也包含了这璀璨的海丝文化,现在,让我们翻开这琳琅满目的集邮册,去体验那邮票上的海丝文化吧! 2001年,中国与葡萄牙联合发行了一套邮票《古代帆船》,邮票一共有2张,面值为80分。虽然只有两张,但是,它有着巨大的意义。它象征着中国和葡萄牙从古代到现代友好的海上交流,也象征着中国和葡萄牙各自辉煌的海丝文化。而这一套邮票不仅象征着中国还象征这泉州的海上文明。为什么这么说呢?细细留心一看,不难发现,在“中国古代帆船”这张邮票中不只有着古代帆船,右边还有着一座塔——没错,它就是着名风景名胜——泉州十八景开园寺的东西塔中的东塔。而东西塔就是为古代泉州帆船指明方向的高塔。看到这一张邮票,我不禁联想到了贸易船只来来往往,客商,华侨络绎不绝,港口上停泊着些许船只,西方的文明通过海丝之路传到中国。好一幅“万人聚集刺桐港”的图画!再来看看邮票上这一艘帆船,它正张开大帆,在海面上航行,与短小快捷的葡萄牙帆船形成了截然不同的.

对比,中国古帆船相对比较大,这也说明在古泉州,就有着造大船的水平。当时郑和下西洋时,主船也是泉州建造的,泉州古时登峰造极的造船术,为泉州繁荣的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小小的邮票包含着璀璨的海丝文化愿一张张邮票传播五湖四海,让更多人了解这泉州的海上丝绸文化! 时间: xx 海丝文化书信范文【篇二】 亲爱的xx: 泉州入选“东亚文化之都”,本身已经证明泉州这座城市拥有的历史文化价值无可比拟,说明泉州的文化价值得到国内外的认可.由 于“东亚文化之都”评选是由中 日韩三个国家主办,参选城市都是东亚三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 入围的城市更是有西安、南京、北京、洛阳等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都市,因此“东亚文化之都”花落 泉州,可以说是泉州无上的荣耀!东方第一港,多元文化城——泉州,闪耀全东亚! 泉州是无愧于“东亚文化之都”这一美誉的,理由有四个: 一是与其他几个城市相比,泉州拥有的历史文化具备较大的影响力,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古代泉州就与韩国、日本等国家保持着经济贸易往来,文化联系频繁,这是泉州的一个强项.

泉州海丝文化作文优秀范文

泉州海丝文化作文优秀范文 泉州海丝文化作文优秀范文 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它古时称为刺桐城,有着爱拼敢赢的泉州人民,还有着泉州人民引以为豪的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的港口——刺桐港。郑和在此下西洋,泉州这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辉煌的海丝文化在这里扬帆起航。而一张张小小的邮票,也包含了这璀璨的海丝文化,现在,让我们翻开这琳琅满目的集邮册,去体验那邮票上的海丝文化吧! xx年,中国与葡萄牙联合发行了一套邮票《古代帆船》,邮票一共有2张,面值为80分。虽然只有两张,但是,它有着巨大的意义。它象征着中国和葡萄牙从古代到现代友好的海上交流,也象征着中国和葡萄牙各自辉煌的海丝文化。而这一套邮票不仅象征着中国还象征这泉州的海上文明。为什么这么说呢?细细留心一看,不难发现,在“中国古代帆船”这张邮票中不只有着古代帆船,右边还有着一座塔——没错,它就是着名风景名胜——泉州十八景开园寺的东西塔中的东塔。而东西塔就是为古代泉州帆船指明方向的高塔。看到这一张邮票,我不禁联想到了贸易船只来来往往,客商,华侨络绎不绝,港口上停泊着些许船只,西方的文明通过海丝之路传到中国。好一幅“万人聚集刺桐港”的图画!再来看看邮票上这一艘帆船,它正张开大帆,在海面上航行,与短小快捷的葡萄牙帆船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对比,中

国古帆船相对比较大,这也说明在古泉州,就有着造大船的水平。当时郑和下西洋时,主船也是泉州建造的,泉州古时登峰造极的造船术,为泉州繁荣的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小小的邮票包含着璀璨的海丝文化愿一张张邮票传播五湖四海,让更多人了解这泉州的海上丝绸文化! 我曾转山、曾转水,也曾转佛塔,却终于在这个不一样的夏季,转到了这里。 有这样一座古老的城,她立在那里,不近不远;有那样一些少年,他们坐在那里,不来不去。可缘分终由天定,我与城,城与你,你与我,最终相遇。 这里,不是灯红酒绿的都市,不是引人注目的新兴开发区,更 不是一个充斥着旅游与商业的景点城市。泉州就是泉州,她屹立在中国的一隅,她承担着 ___使命已有千年。矮矮的红墙砖房,窄窄的街道巷陌,放眼望去却是满眼的绿,绿的青翠,绿的诱人。遍地的刺桐呀,让这里变为了名副其实的刺桐小城。 在这里,闽台缘博物馆为我们拉开了序幕。自古,闽与台一水 相隔,这里的人,这里的情,这里的景一脉相承。西湖之畔,清源山

惠安女服饰文化的调研报告

惠安女服饰文化的调研报告 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08历史学(旅游文化方向)080108007 黄超 报告对象:惠安女服饰文化 调查方法:走访 调查地点:崇武、净峰、小蚱、山霞等乡镇 调查时间:2011年10月 调查人员:本文作者 前言:福建泉州市惠安县位于台湾海峡西岸、福建省东南沿海突出部,介于泉州湾与湄洲湾之间。惠安东部的传统民俗文化很有特色,引起了海内外专家的关注。惠安东部的民俗文化主要表现在奇特的服饰文化和奇异的长住娘家婚俗文化方面,因此,又称为惠安女民俗文化。惠安女民俗文化之所以引起海内外专家的关注,在于惠安女民俗文化保留着“原汁原味”的传统,使得她在现代社会显得分外耀眼夺目,激起海内外学者研究的热情。带着同样的热情,我们对保留了浓厚传统民俗特色的惠东地区的崇武、净峰、小蚱、山霞等乡镇进行调研。经过调研,我们对其民俗文化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和认识。 正文: 一、惠安女服饰文化的产生和变迁 (一)惠安女服饰文化的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 惠东地区的崇武、净峰、小岞、山霞等乡镇,在服饰的样式、色彩、装饰等方面尽管还是有一定的差异,但是,总体风格、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还是非常一致的。 1.惠安女服饰文化的实用价值。惠安女服饰主要由斗笠、头巾、上衣、腰带、裤子等款项组成。从惠安女服饰的款项以及样式来看,其劳动的实用价值非常显著。惠安女劳动的主要方式是下海赶小海,帮助出海归来的丈夫搬运海鲜。惠安女的服饰很适合这种劳动方式:夏天,斗笠可以遮挡炎热的太阳,雨天,斗笠可以遮挡雨水;海边风大沙大,头巾可以挡风防沙、御寒保暖和保护发型;短上衣和短袖口干活时不易被海水弄湿,也有利于干活利索;宽裤脚有利于在海滩上挑担快步行走、不怕海水浸湿、不怕海浪打湿。可见,惠安女服饰是惠安女在长期的劳动中根据劳动方式的需要设计和不断改进最后形成并长期保留下来的,是惠安女勤劳智慧的产物。 2.惠安女服饰文化的美学价值。惠安女服饰的整体造型美观、色彩协调,奇而不俗、艳而有韵,是汉民族服饰中最具视觉冲击力的个性服饰。惠安女服饰的形成不仅是惠安女勤劳智慧的产物,而且是惠安女对美和幸福的追求的产物,体现了惠安女特有的审美情趣,那是惠安女对大自然的独到的认识以及与大自然和谐统一的表露。金黄色的斗笠和金色的沙滩是那么的协调;以蓝色为主色调的服饰,和蔚蓝的天空、蓝色的海洋融为一体;裤子的皱褶宛如大海的波浪。当一群惠安女挑着海鲜行走在金色的沙滩上,当阵阵海风吹动着美丽的头巾和宽宽的裤管的时候,惠安女宛如仙女下凡,美丽动人、妙不可言。惠安女对服饰的这种审美情趣,不仅反映了惠安女对美的追求,更是反映出她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劳动产生美、劳动创造美,在这里有了更深刻的内涵。 (二)惠安女服饰文化的经济价值与惠安女品格的道德价值

邮票上的海丝文化.泉州(舒垚)

邮票上的海丝文化·泉州 几千年前,第一艘船载满货物,从东方驶向遥远的欧陆的时候,没有人知道,历史就是在这一天被创造。他们走过的那条路,被后人称为“海丝之路”。 大海,一直以一种人们所敬畏的形式存在着,因为他的神秘与未知。但人们总是在害怕着的同时,又会想着探索。因为这种好奇以及无数次的尝试之后,人们才发现,海的彼岸,还有着更加广阔的天地。他们扬起了帆,载着梦想驶向了远方。 海上丝绸之路,就这么,一步一步的将中国连通世界。泉州,也慢慢的在人们的视野中扎了根。在人们记住丝路的同时,也记住了泉州。作为海丝之路的起点,泉州亲眼见证了历史上人们无数次的远行。 泉州不拒绝外来文化,就像他不阻拦传扬中国文化一般,以其无限的包容,渐渐接纳了世界。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能见到越来越多的洋文化充斥着我们的生活。 文化在交流中发展。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纽带,为我们的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果没有这条路,我们或许不会知道什么是肯德基、麦当劳,不知道什么是微软,什么是苹果。因为海丝之路,让东西方文化得以融合。让海洋彼岸的人们知道,中国,不是一个只会自我封闭的蛮夷国家,我们的文化,是那么的独一无二。因为海丝之路,让我们知道,我们不是唯一,同一片天空下,还有着很多同为人的存在。 时间转到今天,因为海丝之路的存在,泉州用他独一无二的优势,泉州早已经成长成为了一个经济先进的城市。科学技术的提高,交通更加的便捷,使得泉州作为丝路起点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但这并不意味着丝路就要被放弃。丝路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是今天美好生活的起源,他应该作为一种精神,烙在我们的心里。 丝路文化,也是丝路精神。它象征着百折不挠的顽强,象征着敢闯敢拼的坚强。因为这些精神的存在,才能驱使无数人面对位置的海域,勇敢的站上船,去征服,去闯荡。这种精神,永不褪色,它会一直它们为我们面对艰难困苦时的动力来源。 感谢“丝路”,为我们的生活增添的色彩。更感谢泉州,孕育了“丝路”,也孕育了“丝路精神”。

泉州与海丝文化优秀作文

泉州与海丝文化优秀作文 泉州港历史悠久,有1500多年对外开放的历史,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海外交通的重要港口之一,中世纪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泉州与海丝文化优秀作文,欢迎阅读。 篇一:我眼中的泉州——海丝的起点——承载着海丝文化 泉州的地理位置是坐落于中国福建南部,在中国的东南沿海。历史上,泉州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的经济开发始于周秦,西晋末年,由于战乱,大量中原士族入泉,使得泉州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展露萌芽,并逐渐完善。泉州在历史长河中的名称、行政区域频频变更。这也使得泉州的文化丰富了起来。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泉州成了众多文化在中国的汇集之地。于唐时,它是世界四大口岸之一;于宋时,它是东方第一大港。而这些,足以说明泉州作为海丝之路的起点的意义和优势,足以说明泉州作为海丝之路起点的贡献。

海上丝绸之路,其雏形在汉代形成,在宋元时期蓬勃发展,是中国和外国跨洋交流的通道。在这些海外国家中,阿拉伯国家频频通过泉州进入中国进行贸易等活动。可以说,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凭借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建立一个“跳板”,使得泉州迅速发展。 昔有张骞出西域,尔后便有了丝绸之路通往中东等地区。再有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使海内外的商人、使者跨洋交流。海上丝绸之路是海丝文化的象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国外的艺术、文化传入国内,与国内的艺术、文化相互交融,从而产生了新的艺术形式和文化特色。 泉州的东西双塔、洛阳桥、安平桥等古建筑,以其宏伟的外形和丰富的内涵展示了一个时代的灿烂文明。海上丝绸之路给泉州带来的,不只有于当时的蓬勃,还有一个绚丽的未来。宋代古船、九日祈风石刻、郑和下西洋的碑刻等古文物,又见证泉州曾经有过的中外经贸文化交流的昌盛繁荣。所有这些,让人沐唐律宋韵之遗风,发思古之幽情。以上的种种,能够展现出来的,也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文版

2015年秋季第一次月考八年级语文考试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应用(36分) 1.按要求作答。(6分) 已经隐nì在夜色中的古镇,在七彩的焰火照耀下面目一新,瞬息万变……最奇妙的,当然是我身畔的河水,天上的辉煌和璀璨,全都落到水里,平静幽深的河水,顿时变成了一条摇yè生辉,光华四射的彩带。 ⑴给加点字注音(3分):身畔.:璀璨 ..: ⑵按拼音写汉字(2分):隐nì摇yè ⑶解释词义(1分) 瞬息万变: 2.背诵积累(10分) ⑴完成上下句。 ①夕日欲颓,。②,把酒话桑麻。 ③浊酒一杯家万里,。④,柳暗花明又一村。 ⑤安得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 ⑥谁道人生无再少?。休将白发唱黄鸡。 ⑵根据提示填空。(4分) ①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裹 着万般柔情,。这样的声音,用人类的乐器永 远也无法模仿。 ②《答谢中书书》中,从听觉方面描写清晨景观的是, 。 3.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2分) A.《巴东三峡》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的无比雄伟奇丽的景色,是一篇内容翔实的游记。B.《周庄水韵》用了不少生动而贴切的比喻。语言清新优美,与所描写的水乡景物十分融洽。C.《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文中以“梦幻”作为线索贯串全文,作者主要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D.《走进纽约》文中作者在描绘纽约风光时,既用静态描写,也用动态描写,读来使人目不暇接。4.我们的家乡泉州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请你结合参加综合性学习“旅游资源调查”的收获,完成下列题目。(9分) ①为宣传泉州旅游文化拟写一句广告词。(2分) ②从“泉州十八景”中任选一处,用简洁地语言向外地游客介绍其主要特点(不少于30字)。(3分)景点名称:(1分) 主要特点:(2分) ③下面这则告示告诉旅客的主要意思是什么?(2分) 除了你的脚印,什么都别留下;除了你的记忆,什么都别带走! ④传统节日是人们出外旅游的好时光,请任选一个传统节日,写出相关的一句诗、一副对联,或一条俗语。(2分)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示例】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节日:,诗句(对联、俗语): 5.名著阅读: (1)某剧院前贴出一张海报,上写“豹子头刊金印后,野猪林伏洒家前”。据此,可猜测这场戏与《水浒》中哪两位英雄有关?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个故事情节,不少于50字。(6分) 人物:(2分)情节: (4分) (2)《伊索寓言》是____(国家)一部著名的流传千古的书,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很高的文学价值,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巨大的影响。它通过生动简短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以下哪个故事告诉我们聪明人吃过一次亏,就不会再上他的当。()(3分) A《农夫和蛇》 B《兔子乌龟》 C《猫和老鼠》 D《说谎的放羊娃》

泉州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课题名称:泉州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小组成员:林雅瑜(1) 田芳芳(6) 邱志康(8) 所在院系: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专业年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2012级

泉州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泉州市地处福建省东南部,北承福州,南接厦门,东望台湾宝岛,辖4个区,3个县级市,5个县和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泉州的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影响力小,在国内旅游中的地位不明显。政府部门对其发展的重视力度不够,城市旅游发展存在很多问题,离旅游大市还有一段距离。本次旅游资源调查主要为区域旅游开发和投资结构分析提供依据,根据旅游资源特征分层次,突出重点。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例如政府旅游门户网站、地图、地名录、百度百科、旅游志等相关资料,通过这次资料的整理,可以了解和掌握旅游资源种类和分布特征。 一、泉州市旅游概况 泉州市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这里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文物瑰宝举世瞩目。全市风景奇特,古迹众多,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00多处,其中国家级14处,省级44处,在福建省首屈一指。泉州是古代“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自古以来各种宗教兼容并存,东西文化交汇荟集,特别是佛教、道教、摩尼教等一度十分盛行。诸多宗教遗迹构成一道独特的人文景现,颇具历史和艺术价值。泉州市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雨量充沛。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亚热带的气候条件,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为泉州孕育出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亦使泉州成为福建省旅游资源的富集区。 泉州市旅游资源单体数量多,类型全,分布相对集中。全市旅游资源单体主要包括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8个主类均有。作为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泉州古城文化旅游核心区的重要文化旅游景点:清源山、清净寺、天后宫、府文庙、崇福寺、李贽故居、承天寺、铜佛寺、县城隍庙、通淮关岳庙、释迦寺、玄妙观、花桥慈济宫、富美宫、白耉庙、铁炉庙、圣公宫一峰书院碑记及梅花石等。非物质的闽南文化生态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项,为南音(泉州弦管)。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10项,为泉州北管、泉州拍胸舞、梨园戏、高甲戏、泉州提线木偶戏、晋江布袋木偶戏、惠安石雕、泉州花灯、德化瓷烧制技艺、惠安女服饰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17项,为打城戏、晋江高甲戏(柯派)、泉州五祖拳、李尧宝刻纸、江加走木偶头雕刻、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晋江水密隔舱造船技艺、闽南民居营造技艺(泉州市)、闽南民居(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惠安县)、闽南民居(蔡氏古民居)营造技艺(南安市)、闽南民居(杨阿苗民居)营造技艺(鲤城区)、灵源万应茶、泉州灯会、南安英都拔拔灯、晋江闽台东石灯俗、晋江“嗦啰连”习俗、蟳埔女生活习俗等。全市旅游资源单体90%集中分布在旅游业发达的惠安、洛江、泉港三个地方,且新发现的120多个旅游资源单体也主要分布在这三个地方。 泉州境内山峦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错落其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为戴云山主体部分,山地1000多万亩,耕地217万亩,山地、丘陵占土地总

海丝之都——泉州

海丝之都——泉州 黄金般的沙滩,灿烂的阳光,凉爽的海风,漫步脚底下的沙,感受愉快的柔软,黄金海岸的景色一如既往的美丽。阳光洒在沙滩上,使沙滩变得细致、柔软;洒在大海上,将大海染成了亮丽的湛蓝色。海风中夹杂着一丝丝淡淡的“咸”味道。我坐在海边的礁石上,眺望着远处的家乡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望着浩瀚无边的大海,我不由得开始记忆点滴…… 古代泉州府的管辖范围包括如今的泉州、厦门、金门、钓鱼岛、澎湖及台湾。古泉州港有“四湾十六港”之称。“四湾”就是指泉州湾、深沪湾、围头湾、湄洲湾,每个港湾中各有四个支港,从而组成了这个著名的海丝名港。 泉州自南朝以来就是重要的海外贸易港口,随着经济重心南移,泉州也越来越受历代皇帝的重视。位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南北海岸中点的泉州,自然倍受青睐。正是这一南北两面辐射的地理优势,宋哲宗于元祐二年在泉州在设立市舶司。从此,泉州的经济迅速发展,先后超越明州港(宁波)和广州,一跃成为全国第一大港。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曾经到访过泉州,他认为泉州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港口之一。可见,泉州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 泉州的出名要从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说起。郑和的船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泉州灵山郑和行香碑就足以证明郑和的船队就曾经到过泉州。那时候泉州的刺桐港是中国一个非常重要的港口,经济繁荣,造船技术也非常发达,从目前打捞出来郑和船队一些沉船残骸来看,郑和船队的船在许多方面吸取了泉州造船的先进技术,因此肯定有泉州造船的工匠参加了郑和的船队。 当然,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也给泉州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比如:泉州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泉州的宗教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景教(古

《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传播探究》

《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传播探究》摘要。新媒体时代,泉州海丝文化的影像传播面临着新媒体的优势利用不充分、影像作品质量参差不齐、品牌效应不明显等问题。因此要认清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传播的现状和问题,充分挖掘新媒体在影像传播中的优势,创作高质量的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作品、讲好泉州的海丝文化故事、打造有影响力的泉州海丝文化影像品牌,以实现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传播的效果最大化。 关键词:新媒体;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传播;传播主体;传播内容 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的泉州市古称刺桐城。宋元时期,泉州市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海陆交通,一度成为世界第一大港。“由泉州港为起点辐射近百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上千年以丝绸或丝绸制品为主要货物往来的海上交通线,被后人称之为‘海上丝绸之路’。”[1]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城市,成为东西方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沟通的桥梁。时至今日,泉州城内遍布着丰富的与海丝相关的名胜古迹,从而造就了泉州特有的多元海丝文化,既有闽南建筑文化、饮食文化,又有戏曲文化、宗教文化等。“东亚文化之都”、“世界宗教博物馆”、“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这些称呼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泉州拥有丰富的海丝文化资源,深厚多元的文化资源。为影视作品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选题。从广播电视机构,到传媒公司,再到高等院校都将镜头聚焦泉州的海丝文化,拍摄、制作了一大批以泉州海丝文化为主题的

影视作品,进而促进了海丝文化影像化的传播和发展。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王长潇教授主编在《电视影像传播概论》一书中,根据影像的形态,“将影像传播分为静态影像传播和动态影像传播。”静态影像以摄像图片为主要形式,而动态影像是以声音和画面为主要构成元素的动态影像视频,主要通过摄像、摄影等电子设备获得。21世纪以来,新媒体应运而生,以静态图像为表现形态的影像传播逐渐变为以动态影像视觉为主的传播。本文旨在研究新媒体语境下的影像传播,因此所谈及的影像主要是通过新媒体所呈现出来的以泉州海丝文化为主题的动态影像视频。在新的传媒环境下,需重新审视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传播的现状,积极探寻适宜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传播的新策略。 一、泉州海丝文化传播现状分析 目前为止,“人类的传播活动可以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口语传播阶段、纸质传播阶段、电子传播阶段和数字传播阶段。这个过程不是媒介依次取代的过程,而是一个依次叠加的进程。”[2]作为人类传播活动个案的泉州海丝文化传播,在传播形式上也先后呈现为身口相传、文字印刷、影像传播的形式。早期的泉州海丝文化以人际传播的形式为主,由从事海丝贸易的商人、华侨将当地的建筑文化、戏曲文化、饮食文化等传播到沿线国家,人际身口相传的形式在传播效果和传播范围上都受到一定的局限性。印刷技术带来了报纸的诞生,报纸成为早期大众传播时代重要的媒介平台。报纸的出现带来了信息传播的大规模复制,人们通过报纸文字就可以了解到泉州的海丝文化,这

《我眼中的泉州——海丝的起点——承载着海丝文化》黄惠洪

我眼中的泉州——海丝的起点——承载着海丝文化 黄惠洪指导老师:林丽清 泉州的地理位置是坐落于中国福建南部,在中国的东南沿海。历史上,泉州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的经济开发始于周秦,西晋末年,由于战乱,大量中原士族入泉,使得泉州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展露萌芽,并逐渐完善。泉州在历史长河中的名称、行政区域频频变更。这也使得泉州的文化丰富了起来。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泉州成了众多文化在中国的汇集之地。于唐时,它是世界四大口岸之一;于宋时,它是东方第一大港。而这些,足以说明泉州作为海丝之路的起点的意义和优势,足以说明泉州作为海丝之路起点的贡献。 海上丝绸之路,其雏形在汉代形成,在宋元时期蓬勃发展,是中国和外国跨洋交流的通道。在这些海外国家中,阿拉伯国家频频通过泉州进入中国进行贸易等活动。可以说,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凭借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建立一个“跳板”,使得泉州迅速发展。 昔有张骞出西域,尔后便有了丝绸之路通往中东等地区。再有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使海内外的商人、使者跨洋交流。海上丝绸之路是海丝文化的象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国外的艺术、文化传入国内,与国内的艺术、文化相互交融,从而产生了新的艺术形式和文化特色。 泉州的东西双塔、洛阳桥、安平桥等古建筑,以其宏伟的外形和丰富的内涵展示了一个时代的灿烂文明。海上丝绸之路给泉州带来的,不只有于当时的蓬勃,还有一个绚丽的未来。宋代古船、九日祈风石刻、郑和下西洋的碑刻等古文物,又见证泉州曾经有过的中外经贸文化交流的昌盛繁荣。所有这些,让人沐唐律宋韵之遗风,发思古之幽情。以上的种种,能够展现出来的,也只是海上丝绸之路带来的利端的冰山一角,可见海丝文化对泉的影响多么巨大。 如果说海丝文化是一段冗长的数据,那么泉州就是一个加密的硬盘,现今呈现在世人面前的遗迹、民间艺术不过是共享的、数量有限的数据资料。如果说海丝文化是条源远流长的河流,那么我们所看到的泉州名胜只是一条水量不多的支流。如果说海丝文化是本厚重的史册,那么我们所听到看到的七子戏、高甲戏、白字戏、拍胸舞、歌仔戏等表演技艺也不过是记载着为数不多的文字的残本。 正所谓,“赏古残韵,品古绝书,惜古遗文,踏古珍迹,寻古失物”。古人留下的美好事物,理应值得我们去探寻,去参观,去欣赏,去品味,去珍惜。海丝文化就像一个未完全解开的谜,还深藏着许多尚未展露出来的秘辛。古人留给我们的是底蕴,是发展创新的底蕴。海丝文化留给我们的是未来,不是过去。 海丝文化,留下的是不灭的记忆,失去的是宝贵的财富,传承的是永恒的瑰宝,托起的是举世瞩目的新天地。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海丝文化最大的受益者。正因如此,泉州成了首批公布的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简而言之,泉州传承了海丝,海丝兴盛了泉州。仅此而已。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六校联盟2020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六校联盟2020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期中试 题 (总分100分,答题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 1.当驾驶员不认识路,打开车上的导航地图,选择路线,边看图边行驶,可以省时省力,准确到达目的地。学习了地理的地图知识后我们懂得,车载导航地图属于( ) A.地形图 B.农业图 C.交通图 D.政区图 2.假如图幅大小相同,下列四幅地图中比例尺最大、内容最详细的是( ) A.世界地图 B.中国地图 C.福建省地图 D.惠安县地图 图1为惠安某路口一路牌,读图回答3-4题: 3.中山路的大致走向为() A.东西 B.南北 C.东北-西南 D.西北-东南 4.假如你要沿着中山路去东南大街,应该() A.往东走 B.往西走 C.往南走 D.往北走 5.阅读地图需要学会认识图例,图中用于表示铁路的图例是( ) A. B.C.D. 现如今,人们通过从宇宙空间发回的地球卫星照片,就能看清地球的形状,其表面大部分是蔚蓝色的。据此并结合图2,完成6~7题。 6.严格的说,地球的形状是( ) A.一个圆 B.一个规则的球体 C. 天圆地方 D.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7.从宇宙空间看,地球是一个十分美丽的蔚蓝色的星球, 原因是( ) A. 地球被云层包围 B.地球表面有大面积的森林 C. 地球表面全部是海洋 D.地球表面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8.本初子午线是指( ) 图2 图1

A.0°经线 B.0°纬线 C.180°经线 D.东、西半球分界线 9.与60°W 经线构成经线圈的经线是( ) A.60°E B.120°E C. 120°W D.0° 10.贝贝到泉州旅游,看见宾馆大厅的四个时钟(如图3),同一时刻四个城市时间不同的原因是( ) A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自转 B .地球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C .泉州纬度低 D .宾馆时钟坏了 11. 世界面积最大的岛屿是( ) A.台湾岛 B.格林兰岛 C. 火地岛 D.海南岛 12.泰山玉皇顶(1524米)与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4米)的相对高度是( ) A.10368米 B.1532米 C.7320米 D.8380米 13.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 ) A .非洲 B.亚洲 C.南极洲 D.大洋洲 14.下列四幅示意图中,表示平原地形的是( ) 15.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绿色通常表示( ) A.海洋 B.山地 C.高原 D.平原 16.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盆地是( ) A.吐鲁番盆地 B.柴达木盆地 C.刚果盆地 D.塔里木盆地 17.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是( ) 图 3

泉州海丝文化征文

泉州海丝文化征文 泉州海丝文化征文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它古时称为刺桐城,有着爱拼敢赢的泉州人民,还有着泉州人民引以为豪的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的港口——刺桐港。郑和在此下西洋,泉州这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辉煌的海丝文化在这里扬帆起航。而一张张小小的邮票,也包含了这璀璨的海丝文化,现在,让我们翻开这琳琅满目的集邮册,去体验那邮票上的海丝文化吧! XX年,中国与葡萄牙联合发行了一套邮票《古代帆船》,邮票一共有2张,面值为80分。虽然只有两张,但是,它有着巨大的意义。它象征着中国和葡萄牙从古代到现代友好的海上交流,也象征着中国和葡萄牙各自辉煌的海丝文化。而这一套邮票不仅象征着中国还象征这泉州的海上文明。为什么这么说呢?细细留心一看,不难发现,在“中国古代帆船”这张邮票中不只有着古代帆船,右边还有着一座塔——没错,它就是着名风景名胜——泉州十八景开园寺的东西塔中的东塔。而东西塔就是为古代泉州帆船指明方向的高塔。看到这一张邮票,我不禁联想到了贸易船只来来往往,客商,华侨络绎不绝,港口上停泊着些许船只,西方的文明通过海丝之路传到中国。好一幅“万人聚集刺桐港”的图画!再来看看邮票上这一艘帆船,它正张开大帆,在海面上航行,与

短小快捷的葡萄牙帆船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对比,中国古帆船相对比较大,这也说明在古泉州,就有着造大船的水平。当时郑和下西洋时,主船也是泉州建造的,泉州古时登峰造极的造船术,为泉州繁荣的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小小的邮票包含着璀璨的海丝文化愿一张张邮票传播五湖四海,让更多人了解这泉州的海上丝绸文化! 泉州海丝文化征文“海丝”与泉州古港 泉州港历史悠久,有1500多年对外开放的历史,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海外交通的重要港口之一,中世纪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宋元期间,泉州港的出口货物以丝绸为主,故称泉州古港至西洋的航线为“海上丝绸之路”。到了明清实行海禁,港口逐渐衰落。 据历史记载,泉州古港与国外交往最早可追溯到南朝时期。早在6世纪初,泉州已开始和国外交往,有大船到南洋诸国通航。印度僧人拘那罗陀于陈武帝永定二年和陈文帝天嘉六年两次到泉州,在泉州西郊九日山上翻译《金刚经》,后从泉州乘船到棱加修国和优禅尼国。 随着我国南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泉州港的海外交通,至唐代时开始兴起。唐中叶爆发“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导致通往西域的道路被阻,“陆上丝绸之路”停滞,于是中外经济交流活动由陆转海,“海上丝绸之路”由此兴起。

泉州30个旅游景点介绍

1.清源山 清源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由清源山、灵山、九日山三大景区组成,总面积62平方公里,距泉州市区仅2公里,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座名山和旅游观光胜地。清源山主峰海拔498米,气势雄勃,绚丽多姿,林幽壑奇,含烟凝翠,流泉飞瀑,颇为壮观,素以36岩洞、18胜景闻名于世。现在完好的宋、元时期道教、佛教、藏传佛教大型石雕共7处9尊,历代摩崖石刻600多方,元、明、清三代花岗岩仿木结构佛像石室3处,以及近代高僧弘一大师舍利塔。景区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和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人文胜迹和秀冠东南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交相辉映,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咨询电话:2783474票价:25元 2.老君岩 老君岩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道教石雕——老君造像,位于清源山风景名胜区主景区内,雕于宋代,石像高5.63米,厚6.85米,宽8.01米,席地面积为55平方米。整座石像神态浩然,和蔼可亲,炳焕生光,充满魅力,堪称宋代石雕艺术瑰宝。 咨询电话:2784234票价:10元 3.开元寺 开元寺位于泉州市区西街,是福建省唯一获得全国汉族佛教重点寺院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寺。现有面积7.8万平方米,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山门天王殿、甘露戒坛均属海内外少有。大雄宝殿又称百柱殿,有86根两人合抱的大方柱,丈八金身的五方佛,装饰于梁槽间的24尊飞天乐伎。寺中古桑莲树历经千年沧桑,至今仍生机盎然,被列为世界之最。 咨询电话:2383036票价:4元 4.东西塔 东西塔是我国现在最高的一对石塔,位于泉州市区西街开元寺中两侧,东为“镇国塔”,高48.27米;西为“仁寿塔”,高45.06米。两塔都是仿木花岗石结构、楼阁式建筑,平面八角,五层五檐。塔基都是须弥座,东塔座基束腰部部分,浮雕39幅释迦牟尼故事;西塔座基束腰部分雕以各类花鸟虫鱼和装饰图案。塔心为八角实心体。塔身上每一门龛皆翼以浮雕佛像,共80尊。东西两塔历经风雨侵袭,地震摇撼,仍屹然挺立,表现了宋代泉州石构建筑和石雕艺术的高度成就,成了泉州古城的独特标志和象征。 咨询电话:2372035 5.清净寺

海丝泉州

寻觅遗落泉州的“海丝” 福建泉州是一座拥有深厚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的城市,从泉州所在地成为州治算起(718),建城史已有近1300年。漫长的历史发展给泉州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其数量之多、内涵之丰富令世人瞩目,而其中最大的特色,无疑是深深的海洋印记。 泉州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至今仍拥有众多十分珍贵的有关“海上丝绸之路”的文物古迹,造就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海丝”文化。泉州的东西双塔、洛阳桥、安平桥等古建筑,以其宏伟的外形和丰富的内涵展示了一个时代的灿烂文明。泉州的清净寺、圣墓、老君造像等宗教胜迹,都用无声而有形的语言述说了泉州文化的多元性。泉州的宋代古船、九日祈风石刻、郑和下西洋的碑刻等古文物,又见证泉州曾经有过的中外经贸文化交流的昌盛繁荣。所有这些,让人沐唐律宋韵之遗风,发思古之幽情。还有泉州南音、木偶等......

【例文1】 泉州市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静态和动态文化遗存保留最为完好的城市,所保存的 海上交通文物和遗址具有真实性、特殊性、唯一性等特点。迫切需要制定一部专门的法规或政府规章,以加强对泉州海丝遗产的保护。此外,泉州市政府目前正在积极申报“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世界文化遗产,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要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必须有相应的保护管理办法,专门法规或政府规章的出台将有助于申报工作的成功。针对这些问题,福建省政府法制部门和泉州市政府于两年前即联合开始了泉州海丝遗产保护专项规章的制定工作。 此次出台的《福建省“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共36条,明确规定了泉州海丝遗产保护的原则是“依法保护、科学管理、加强监督、永续利用”。从加强保护和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根据目前泉州海丝遗产保护管理机构的现状,明确泉州海丝遗产的保护管理机构。 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它古时称为刺桐城,有着爱拼敢赢的泉州人民,还有着泉州人民引以为豪的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的港口——刺桐港。郑和在此下西洋,泉州这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辉煌的海丝文化在这里扬帆起航。而一张张小小的邮票,也包含了这璀璨的海丝文化,现在,让我们翻开这琳琅满目的集邮册,去体验那邮票上的海丝文化吧! 2001年,中国与葡萄牙联合发行了一套邮票《古代帆船》,邮票一共有2张,面值为80分。虽然只有两张,但是,它有着巨大的意义。它象征着中国和葡萄牙从古代到现代友好的海上交流,也象征着中国和葡萄牙各自辉煌的海丝文化。而这一套邮票不仅象征着中国还象征这泉州的海上文明。为什么这么说呢?细细留心一看,不难发现,在“中国古代帆船”这张邮票中不只有着古代帆船,右边还有着一座塔——没错,它就是着名风景名胜——泉州十八景开园寺的东西塔中的东塔。而东西塔就是为古代泉州帆船指明方向的高塔。看到这一张邮票,我不禁联想到了贸易船只来来往往,客商,华侨络绎不绝,港口上停泊着些许船只,西方的文明通过海丝之路传到中国。好一幅“万人聚集刺桐港”的图画!再来看看邮票上这一艘帆船,它正张开大帆,在海面上航行,与短小快捷的葡萄牙帆船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对比,中国古帆船相对比较大,这也说明在古泉州,就有着造大船的水平。当时郑和下西洋时,主船也是泉州建造的,泉州古时登峰造极的造船术,为泉州繁荣的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小小的邮票包含着璀璨的海丝文化愿一张张邮票传播五湖四海,让更多人了解这泉州的海上丝绸文化! 【例文2】 闽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独特,是中华历史文化的精彩遗存,为人类文明的瑰宝。 节目在泉州提线木偶《钟馗斩妖》表演中拉开序幕。提起泉州木偶真是家喻户晓,老少皆喜,奇特复杂的木偶雕刻艺术,精湛的表演技艺,到过联合国和许多国家演出,受到世界各地观众的高度赞赏。 “太空朋友,恁好,恁食饱末?有闲著来阮遮坐哦。”地道的闽南话被“旅行者”号宇宙飞船选为55种地球语言之一,向太空朋友发出问候。《爱拼才会赢》喝响世界的每个角落,不仅华人会唱,连外国人也会唱。“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唱出了闽南人的“爱拼敢赢”的精神,道出了闽南人不服输、不言败的人生信条。 唯美的惠女服饰,不仅表现了外在美,更是惠安女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坚韧品质的生动写照,是闽南文化的一种代表符号。 寓意吉祥、富丽堂皇的闽南古大厝,“红砖白石双拨器,出砖入石燕尾脊” 这一独特的“皇宫起”建筑特色诉说着这座有着数千年历史文化名城的风采。而古香古色的南音,帮我们记录了中原古代历史,是中原古典音乐的遗响,成为中国古典音乐的“活化石”。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促进了内陆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泉州成了“世界宗教博物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丝文化,泉州当选为“东亚文化之都”实至名归。 通过观看专题片,我深切地感受到勤劳坚韧、开拓进取、爱拼敢赢的闽南精神,敢于冒险、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海洋精神的巨大魅力,正是这种精神推动着泉州的快速发展。 历史代表着过去,实现闽南梦,泉州梦需要我们珍视历史,努力传承与创新。我们应努力学习知识,全方位了解掌握闽南文化,应尽力维护一些正确的、有道理的观点,对于政府的宣传应大力支持,并动员周围的人一起支持并理解,积极向外人介绍闽南文化,让我们的闽南文化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让闽南文化成为实现闽南梦、泉州梦的助推器。

惠安县情简介(终)

惠安县情简介 惠安县位于泉州湾与湄州湾之间,依山临海,与台湾隔海相望,自北宋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置县以来,已有千余年历史,是福建省著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祖籍地之一。全县陆域面积576.67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833平方公里,现辖12个镇217个行政村(社区),人口75.74万人。陆海交通便捷,自然风光优美,人文名胜荟萃,旅游资源丰富,素有“石雕之乡”、“建筑之乡”、“渔业强县”之美誉。 近年来,在上级各级的正确领导下,县委、县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奋力拼搏,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2011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339.65亿元、财政总收入28.8亿元、一般预算收入17.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3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898元。连续17年入围全省县域经济实力“十强”县(市)、连续11年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行列;先后荣获中国石雕之都、中国民间艺术(雕艺)之乡、全国文明县城、全国食品工业强县、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科普示范县、科技进步先进县“六连冠”、科技进步示范县、绿化模范县、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国家园林县城和福建省党

建先进县、文化先进县、双拥模范县“四连冠”、优秀旅游县、最佳旅游目的地等称号。今天的惠安已成为福建省县域经济比较活跃、社会进步比较显著、发展势头比较强劲的沿海开放县份之一。 当前,惠安正处在工业化转型和城镇化加速的关键时期。站在新的起点上,惠安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在参与区域经济构建的竞争中具备独特的优势。地理区位优势,惠安地处海峡西岸经济区中部,东临台湾海峡,毗邻泉州中心城市,在承接长三角及珠三角两大经济区域辐射,融入泉州中心城市建设,参与构建湄洲湾南岸石化基地建设,加强对台经贸文化合作中具有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对外交通优势,福厦高速铁路、国道324线、省道201线、漳泉肖铁路纵贯全境,向莆铁路湄洲湾南岸斗尾支线、泉州湾跨海大桥等基础设施正在加快建设,惠安境内将形成“七纵七横”的立体交通网络。产业优势,经过多年发展,惠安已初步形成了国际性的石雕产业基地,以惠泉、达利为龙头的食品饮料集群,以惠南、城南园区为载体的鞋服箱包产业集群,以闽南特级建筑企业为龙头的建筑企业集团。尤其是随着中化炼油项目、泉州船厂造船与修船、绿谷台商高科技产业基地、小岞电厂等一批项目的引进或投建投产,石油化工、船舶机电、能源及光电高科技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岸线港口资源优势,惠安海岸线长达214公里,拥有斗尾港、崇武港、秀涂港等一批港口条件好、临海腹地大的天然深水良港,其中已建有福炼30万吨级原

海丝遗韵,魅力泉州

海丝遗韵,魅力泉州 泉州,一颗闪耀于祖国东南方的明珠,一座有着丰富历史人文底蕴的城市,再加上那火红的刺桐花独具一格的衬托,无不让世间的文人墨客,倾倒于她的优美景色与文化底蕴之下。 “苍宫影里三州路,涨海声中万国商”,这里,记载着刺桐曾拥有的繁华热烈;这里,曾刻下郑和下西洋的文明历史;这里,便是我们魅力的泉州。 诗人说,泉州是沉睡在深海里的宝船,时间贬不低它的价值;游子说,泉州是宝盖山顶的万寿塔,永远映衬在海外游子的心中;从南宋至今,西街斑驳的老树根记载了这座城市从海丝之路到如今的满城霓虹的璀璨历史。 曾与亚历山大港齐名的泉州港,在历史的舞台上无比耀眼。精湛的造船工艺,先进的航海技术,无不令全世界瞩目。那些被中国历史所铭记的杰出人物,至今依然在泉州的历史名册上熠熠生辉;那些尚存的历史古迹,依然长存于泉州…… “刺桐花谢刺桐城,法界桑莲接大瀛。石塔双擎天浩浩,香炉独剩铁铮铮。”这是郭沫若老先生抒发对泉州辉煌历史的礼赞,也寄托他对未来泉州发展的希冀。从开元寺桑树花开游鱼戏水的典故,再到泉州西街可口的美食;从泉州著名的东西塔,到大殿里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铸献的千斤铁香炉;从泉州出发到世界各地著名商务港口,最后引出了历代外国友人来泉州贸易的光辉历史。其历史记录之长,地域范围之广,都令人感到拔地参天,激昂振奋。

作为中国最早一批对外开放的城市,泉州早在唐朝建国伊始,就已对外开放,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迎接各样的外国游客、商人,繁荣昌盛早已成为了泉州的代名词。中国的东南海,这片蔚蓝的热土,锻造了泉州人“爱拼才会赢”的传奇故事! 这座古城,至今仍然遗留着许多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历史印记,它们散落在泉州的每一个角落默默地诉说着流传千年的历史故事,寄托着对泉州的喜爱与不舍;那藏身九日山摩崖石刻群中的祈风石刻,那横卧在入海口的阳古桥,那文兴古渡头的古老石碑,那高耸山巅的万寿塔、六胜塔,还有那在海底沉睡多年才被打捞上岸的古船,都甘愿做泉州与海上丝绸之路姻缘的千年铁证。 泉州悠久的造船历史,奠定了她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基础。早在春秋战国时代,聪明的泉州人就开始研习造船技术,所以隋唐时期,泉州就成为了全国最主要的造船基地;宋元时期,泉州的造船业极其发达,援引宋朝谢履诗云:“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可见其之兴盛。当时泉州人所造的海船质量长时间居于全国之首。正如吕颐浩所曰:“南方木性与水相宜,故海舟以福建为上,广东船次之,温、明船又次之”。同时古代履责于海外的船只,很多都到泉州 来招募舟师与水手。无论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护送阔阔真公主远嫁波斯所使用的四桅船,还是郑和下西洋的宝船,都是“泉州制造”的。 然而,历史年轮的有力印记,从另一方面又证明精湛的造船工艺绝非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唯一因素。“北人善骑,南人善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