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经济学原理笔记整理

经济学原理笔记整理

经济学原理笔记整理
经济学原理笔记整理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效率:社会能从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

任何一个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理性人最终的选择必然使得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第十章:外部性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如果没有市场失灵,竞争市场的结果是有效率的,即最大化了总剩余(包括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

外部性(是一种市场失灵):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

由于自利的买卖者忽略其行为的外部成本或收益,有外部性时,市场结果是没有效率的。政府行为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即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公共政策能够提高效率。

负外部性的例子:空气污染,狗叫,邻居吵闹,噪声污染,二手烟,驾车时打电话对路人不安全

市场均衡,最大化了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

供给曲线,表示私人成本,卖着直接承担的成本。

需求曲线,表示私人价值,对于买者的价值(也就是支付意愿)。

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外部成本。外部成本:对旁观者负外部性影响的价值。

外部性内在化:改变激励,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征税=社会成本

当市场参与者必须支付社会成本时,市场均衡=社会均衡。

正外部性的例子:接种预防传染病的疫苗,研究创造知识,教育(减少了犯罪和改善了政府)。存在正外部性时,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私人价值(对买者的直接价值)+外部利益(对于旁观者的价值)。

社会最优数量是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

补贴=外部利益

如果存在负外部性,市场生产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征税。

如果存在正外部性,小于。补贴。

技术政策:政府干预经济旨在扶持增进技术的企业。

专利法,技术政策的一种,对个人或公司创造发明的产权予以专利保护。

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

命令与控制政策:直接管制。限制排污,强制使用某项技术。

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向私人决策者提供由他们自己来解决问题的激励。矫正性的税收和补贴,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矫正税:旨在引导私人决策者考虑负外部性引起的社会成本的税收。庇古税。

理想的矫正税=外部成本。

对于正外部性的活动,理想的矫正补贴=外部利益。

矫正性的税收和补贴,使私人激励和社会利益结合,使私人决策者做决策时考虑行为的外部利益和外部成本,使经济向资源配置更有效率的方向移动。

不同企业削减污染成本不同,有效率的结果:减排成本最低的企业减少最多的污染。

污染税是有效率的:减排成本低的企业减少污染,进而减少税收负担;减排成本高的企业更愿意支付税收。

管制是无效率的:需要所有企业都减少一定数量的污染。

矫正性税收对环境更有利:给企业激励,只要减污成本低于税收。而管制没有给企业继续减

汽油税,消除三种负外部性:拥挤,车祸,污染。

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制度能比管制以更低的成本降低污染。低成本企业出售污染许可证,高成本企业购买之。

污染的减少主要集中在那些减少污染成本低的企业。

企业对污染权的需求也是污染价格的减函数。矫正税增加污染价格,减少了企业污染需求的数量。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制度限制了供给污染的权利,与税收有同样的效果。

当政策制定者不知道需求曲线位置,许可证制度能更好的达到减少污染的目标。

庇古税与污染许可证的等同性。

外部性的私人解决方法的类型: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慈善组织,把不同经营类型的商业组织合并,利益各方签订合约。

科斯定理:如果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进行协商,他们就能自己解决外部性问题。科斯定理:私人市场可以自己达到有效率的结果。

私人结果=有效率的结果。

无论最初的权利如何分配,私人市场最后都能达到有效率的结果。

为什么私人解决办法并不总是有效

1,交易成本。各方在达成协议与遵守协议过程中发生的成本,最终使双方达不成对双方都有利的结果。

2,固执。等待一个对自己更好的交易。

3,协调问题。利益各方人数众多时,协调各方成本高昂、困难、甚至不可能。

外部性:当买卖双方间的交易直接影响到第三方。

负外部性:社会最优数量小于市场均衡数量。

正外部性:社会最优数量大于市场均衡数量。

受外部性影响的人可以私下解决问题。科斯定理:若利益各方可以无成本地协商,那么他们总会达成协议使资源配置有效率。

当利益各方不能充分解决外部性,政府应该介入。

政府可以管制,也可以通过庇古税使外部性内在化。

第十一章: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生活中最好的东西都是免费的”当物品可以免费获得时,通常用以配置资源的市场力量就难以发挥作用了。当一个物品没有价格,私人市场就不能保证该物品能在合适的数量下进行生产和消费。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政策就有可能矫正由此导致大市场失灵,提高经济福利。物品的不同类型:

排他性。可以组织其他人享用该物品。

竞争性。某人对该物品的使用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享受。

四类物品:私人物品,公共物品,公共资源,自然垄断。

私人物品,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冰激凌,衣服,拥挤的收费公路。

公共物品,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国防,只是,不拥挤的不收费公路。

公共资源,有竞争性,无排他性。海洋中的鱼,环境,拥挤的不收费公路。

自然垄断,有排他性,无竞争性。消防,有线电视,不拥挤的收费公路。

对于公共资源和公共物品,外部性的产生是由于有价值的东西没价值。因此关于生产消费的私人决策会引起无效率的资源配置,公共政策可以潜在地增进经济福利。

搭便车问题:一个人从一种物品中获益,但是却避免了为此支付。

既然人们不能被排除在对公共物品的享用之外,那么个人就会拒绝为该物品支付,寄希望于

别人为此支付。搭便车问题阻碍了私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

政府可以决定提供公共物品,只要总收益大于总成本。

通过提供公共物品,并用税收收入为此支付,政府能让每个人都变得更好。

一些重要公共物品:国防,基础研究,反贫困计划。

成本收益分析:估计物品对于社会整体而言的总成本和总收益。困难,赖以估计社会收益和资源成本的价格并不存在,生命的价值、消费者的价值和审美的价值都难以估计。

公共资源,不具有排他性,对于想使用的人,总是可以免费得到它们。具有竞争性,因为某人的使用会减少其他人的使用。

公共资源,无排他性,不能组织搭便车者的使用,企业无激励提供该物品,政府确认它们的供给。

公共资源,有竞争性,一人使用减少另一人对它的享用,政府确保它们不被过度使用。

公地悲剧:说明为什么公共资源的使用大于合意的水平。私人激励(免费使用土地)超过社会激励(有保护的使用)。

防止公共资源过度使用的政策:

管制资源的使用。征收矫正性税收,打渔捕猎的许可证,对拥挤的公园收门票。拍卖使用资源的许可证。

公共资源的例子:清洁的空气和水,石油矿藏,拥挤的道路,海洋的鱼类。

奶牛没有绝种:私人所有权的利润动机。

产权的重要性:当产权没有很好地被确立(某些有价值的物品没有拥有合法权利的所有者来支配),市场就不能有效率地配置资源。

公共物品往往供给不足,而公共资源却消费过度。问题源于产权没有很好的建立:没有人拥有空气的产权,每人能够对污染者收费。每人能对从国防中收益的人收费。政府能够使用合适的政策潜在地解决这些问题。

物品:是否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

排他性:有可能组织别人使用该物品。

竞争性:如果一个人对它的享用妨碍了其他人对同一物品的享用。

由于人们使用公共物品不付费,当该物品由私人提供,就有激励去搭便车。

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提供多少取决于成本收益分析。

由于人们使用公共资源无需付费,就容易过度地使用之。

政府想办法限制对公共资源的使用。

第十二章:税制的设计。

政府有时候可以改善市场结果:提供公共物品,监管公共资源的使用,解决外部性的影响。政府需要通过税收来筹集收入,来行使这些职能。

对一种物品征税减少了那种物品的销售量,税收由买者和卖着分摊,具体的分摊比例取决于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引起了无谓损失。

美国联邦政府的税收收入,从经济中征收的税收占整个税收的三分之二。

最大的来源:个人所得税。

工薪税:对企业向工人支付的工资所征的税,又称“社会保障税”。

社会保障税:由此获得的税收收入必须用来支付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

公司所得税:根据公司利润(公司出售物品劳务的收入减去生产这些物品和劳务的成本)对其征收的税。

货物税(销售税):向汽油、香烟、酒精饮料等特殊物品征收的税。

中国:从经济中的税收约占百分之六十,主要来源是增值税和营业税。

联邦政府的支付:转移支付和购买公共物品和服务。

转移支付,是政府的一种支付,不是为了交换其他物品和劳务,是政府支出的最大部分。支出类别:社保(最大一类),国防,收入保障,医疗保障,健康,净利息。

联邦政府的支出。最大支出,社会保障(对老年人的转移支付)。医疗支出,医疗保障(对老年人)和其他保健支出(对穷人、医学研究支付)。收入保障,对贫困家庭的转移支付。当政府支出超过了政府收入,预算赤字就出现了,政府通过向公众借款来弥补赤字。

未来财政挑战:社保支出增加,人口老龄化。医疗费用增加。增税,增加年轻人的负担。当政府收入大于政府支出,预算盈余,可用来减少政府的未偿债务。

州和地方政府,征税约占总税收的百分之四十。销售税,财产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支出:教育,公共福利,高速公路。

税收与效率。如果一种税制能以对纳税人来说较低的成本筹集到等量的收入,这种税制就比另一种更有效率。

纳税人的成本:税收支付本身,无谓损失,管理负担。

无谓损失:(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税收扭曲了激励,人们根据税收激励,而不是他们买卖物品和劳务的真实成本和利益来配置资源。导致无谓损失,纳税人经济福利的减少超过了政府筹集到的收入的部分。

所得税和消费税。所得说减少了储蓄的激励。消费税,维持对储蓄的激励,对个人退休保障和长期经济增长都有利。

管理负担,包括人们为遵照税法纳税时花费的时间和金钱。鼓励人们将资源用在合法避税上,比如雇佣会计师寻找税制的漏洞来减少税收负担。

通过简化税法可以减少税制的管理负担,但是在政治上困难。

平均税率:支付的总税收除以总收入,衡量纳税人做出的牺牲。

边际税率:增加一美元收入所支付的额外税收。衡量税收对工作努力程度、储蓄的影响。边际税率决定所得税的无谓损失。

定额税:对每个人等量征收的税收。

定额税最有效率,没有引起无谓损失,没有扭曲激励,最小化管理负担。然而,定额税不公平,富人和穷人付同样多的税收。

税收政策的另一个目标:平等公平地分配税收负担。对于平等达成共识很困难。

收益原则:认为人们应该根据他们从政府服务中得到的利益来纳税的思想。努力使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相似,使用的多,支付的也应该多。汽油税,被用来支持公路网的运营。

支付能力原则:认为应该根据一个人可以承受的负担来对这个人征税的思想,主张所有的纳税人应该做出“平等的牺牲”。

纵向平等,主张支付能力更强的纳税人应该缴纳更多税收的思想。

比例税,不管收入多少,缴纳收入中相同比例的税收。

类退税,高收入纳税人缴纳的税收在收入中的比例低于低收入纳税人的税收。

累进税,高于。

美国,实行累进税。

横向平等,主张有相似支付能力的纳税人应该缴纳等量税收的思想。但是很难对除了收入以外何种因素决定支付能力达成共识。

婚姻税,结婚影响了一对夫妇的纳税义务,因为税法将一对配偶作为单一的纳税人看待。夫妻双方结婚后,他们不再作为个人纳税,而是作为一个家庭纳税。如果两人收入相当,他们总的纳税义务在结婚之后增加了。增加的税收称为“婚姻税”或者“结婚罚款”。若结婚后减少,减少的纳税称为“婚姻补贴”。

在目前美国税法下,有相近收入夫妻要缴纳婚姻税,有不同收入夫妻能得到婚姻补贴。

许多人主张改革税收体制,以使其对婚姻状况保持中性。

理想的税收体制应具备以下特征:1,有相同总收入的两对已婚夫妇缴纳相同税收。2,婚姻状况不影响夫妇的税收账单。3,没有收入的个人、家庭无需纳税。4,高收入纳税人的纳税占收入的比例要高于低收入纳税人。

税收归宿和税收平等。

制定税收政策的困难在于平衡常常是冲突的效率和平等的目标。

税收归宿:研究谁承担税收的负担,对评价税收平等至关重要。

粘蝇纸理论:税收负担,就像苍蝇落在粘蝇纸上,附着在它起初到达的地方。

承受税收负担的人不总是从政府得到税单的人。

例子:对毛皮大衣收税,貌似纵向平等,但毛皮大衣是奢侈品,需求弹性很大,税收使需求曲线移动,损害生产者的利益,生产者可能不是富人。

因此,评价税收平等时,必须把税收归宿考虑在内。

谁支付公司所得税当政府向公司征税时,公司更像征税人而不是纳税人,税收负担最终落在个人身上。

例子:政府对汽车生产商征税,公司所有者得到利润减少,随时间推移可能将财富转移出汽车行业,汽车供给减少,价格上升,买者境况变坏,对汽车工人需求减少,工资下降,工人境况变坏。

单一税率制,一个单一的低税率将适用于经济中的所有收入。

单一税率制宣称的好处——消除现有税制下允许的许多税收扣除,从而扩大税基,降低大多数人的边际税率。单一税率制简单,征税的行政负担将大大降低。所有纳税人面对同样的边际税率,税收可以再收入源头上进行征收。单一税率制可同时替代个人和企业所得税,消除现存的企业利润双重征税。提高了储蓄激励。

平等和效率之间经常矛盾:定额税最不平等,但最有效率。

联邦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所得税,工薪税。

州和地方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销售税,财产税。

税制的两个最重要目标:平等,效率。

税制的效率:它对纳税人带来的成本。

税制的平等:税收负担是否公平地在人群中分摊。

按照受益原则,公平的办法是让大家按照他们从政府得到的收益纳税。

按照支付能力原则,公平地办法是让大家按照挣钱能力的大小来纳税。

税收负担的分配和税收账单的分配不是一回事。

人们对效率和平等两个目标给予的权重不同,产生了税收政策的许多争论。

第十三章:生产成本

供给定律:当某一物品价格更高时,企业愿意生产和销售更多该种产品。供给曲线向上倾斜。考虑企业行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市场供给曲线背后的决策。

企业目标:maximum profits

总收益,企业出售其产品和劳务而得到的金额。

总成本,企业购买其投入所支付的金额。

利润=总收益—总成本

作为机会成本的成本,一个企业的生产成本包括其生产物品和服务的所有机会成本。

显性成本,对生产要素直接的资金支出。

隐性成本,不涉及直接的资金支出。

总成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

经济利润(经济学家):总收益减去所有的机会成本(显性和隐性的)。

会计利润(会计师衡量的):总收益减去显性成本,即他们忽略了隐性成本。

当总收益超过显性和隐性成本之和,企业获得经济利润。经济利润小于会计利润。

EVA(经济增加值),考虑股东投入股本的机会成本,即股东投资于其他风险程度类似的企业所获得的利益。

EVA(经济增加值)= 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使用成本。

传统公司业绩衡量以会计利润为核心,只考虑以利息形式表现的债务融资成本,而忽略了股权资本的机会成本。这一衡量方法容易导致企业过多地进行股权投资,以换取会计利润的增长。

EVA为正数,即真正为股东带来了(超额)利润。

生产函数:用于生产一种物品的投入量与该物品产量之间的关系。

投入的边际产量:在其他投入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引起的产量增加。

ΔQ = 产出的变动量, ΔL = 劳动的变动量

劳动的边际产量(MPL) =ΔQ/ΔL

劳动的边际产量=生产函数的斜率

边际产量递减,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增加而减少的特征。(其他条件不变)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边际产量递减的应用。

食物生产有两种主要的投入,土地和劳动。由于土地面积固定,因此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随着人口(劳动力)的不断增长,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最终导致劳动的平均产量递减。劳动平均产量递减导致每个人平均的食物供给量递减,人类由此可能出现生存危机。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没有实现:土地面积实际上增加,农业技术大为提高,促使生产函数曲线上移。

一个企业能够生产的数量和其成本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它的生产和价格决策。总成本曲线反应这一关系。

总成本曲线的形状反映了生产函数的形状。

边际产量递减,意味着随着工人数量增加,每个增加的工人增加的产量减少了,生产函数变得平坦。那么,随着产量增加,每增加一单位产量要求雇佣的工人增加了,总成本曲线越来越陡峭。

生产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固定成本,不随生产的产品数量改变而改变的成本。

可变成本,随企业改变生产产品数量而变化的成本。

总固定成本TFC 总可变成本TVC 总成本TC

平均成本,企业的成本除以生产产品的数量得出。是典型一单位产品的成本。

平均固定成本AFC 平均可变成本AVC 平均总成本ATC

边际成本MC,当企业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总成本的增加量。

边际成本MC=ΔTC/ΔQ

边际成本随着产量上升而上升,反应了边际产量递减的性质。

平均总成本曲线为U形。产量低时,固定成本分摊到仅有的几单位产量上,产量增加时,平均总成本下降,因为平均可变成本大幅度上升,平均总成本开始上升。

U形曲线的底部出现在使平均总成本最小的产量处,这一产量被称为“有效率规模”。

边际成本和平均总成本的关系:小于,下降;大于,上升。

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成本曲线在“有效率规模”处相交。有效率规模是使平均总成本最小的产量。

成本曲线的性质:1,边际成本随着产量增加最终会上升。2,平均总成本为U形。3,边际

成本曲线和平均总成本曲线相交在平均总成本的最小值处。

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对于许多企业来说,总成本如何在固定和可变成本之间进行分解,取决于所考虑问题的时间范围。

短期,一些投入的数量是固定的(工厂,土地),为固定成本。

长期,所有投入的数量都是可变的。(企业可以建造更多工厂或出售已建好的工厂)

!!在长期里,在任何产量的平均总成本都是在使用生产那个产量的最有效率的投入的成本(在平均总成本最低的工厂规模时生产)。

生产规模变动时,平均总成本如何变动

规模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减少。

规模收益不变:长期平均总成本在产量变动时保持不变。

规模不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增加。

规模经济(产量低时)产生的原因:较高的产量水平允许在工人实现专业化。

规模不经济(产量高时)产生的原因:任何一个大型组织中固有的协调问题,管理团队庞大。成本很重要,影响生产、定价、雇佣。

企业的成本反映了它的生产过程。

一个典型企业的生产函数随投入量增加变得愈发平坦,表现出边际产量递减的性质。

边际成本总是随着产量上升。

第十四章: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1,市场中有许多买者和卖者。2,每个卖着提供的物品大体上是相同的。3,企业可以自由地进入或退出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的结果:1,任何一个买者或卖者的行动对市场价格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2,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接受市场决定的价格。(价格接受者)

企业的总收益=销售价格乘以销售量 TR=P*Q

对竞争企业来说,总收益与产量成比例。

平均收益:一个企业从每一典型单位的销售中得到多少收益。

对所有竞争企业,平均收益等于物品的价格。

边际收益是销售量增加一单位带来的总收益的变化。

对竞争企业来说,边际收益等于物品价格。

竞争企业的目标,利润最大化,企业将生产使总收益和总成本之差最大的产量。

对于竞争企业,价格=平均收益=边际收益

通过生产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产量,企业使利润最大化。

在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水平上,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正好相等。

当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增加产量。

当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减少产量。

!!由于企业的边际成本曲线决定了企业在任何一种价格时愿意供给多少,因此就是竞争企业的供给曲线。

停止营业,在某个特定时期,由于当前的市场条件而不生产任何东西的短期决策。

退出,离开市场的长期决策。

暂时停业的企业仍然需要支付固定成本。

当做出是否停业的短期决策时,固定成本称为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已经发生而且无法回收的成本。是机会成本的反面,无论你做什么选择,沉没成本是不可避免的。

短期停业决策,如果生产得到的收益小于生产的可变成本时,停业。

【短期中】如果价格小于平均可变成本,停止营业。

如果价格大于平均可变成本,短期内继续生产。

如果价格大于平均总成本,继续生产,有利润。

竞争企业短期供给曲线是边际成本曲线在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以上的那一部分。

在长期中,退出的企业既可以节省固定成本,也可以节省可变成本。

(长期中)如果从生产中得到的收益将小于它的总成本,企业就退出。

如果有利可图,即价格大于平均总成本,企业将进入这一市场。

【长期中】如果价格小于平均总成本,企业退出。

如果价格大于平均总成本,企业进入。

竞争企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平均总成本曲线之上的部分。

竞争企业,价格=平均收益=边际收益,边际成本递增,当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当时,生产该产量。可以达到利润最大化或者亏损最小化。

市场中企业的数量,短期内固定(由于固定成本),长期内可变(由于进入与退出市场都无限制)。

只要价格大于平均可变成本,每个企业都将生产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即MR=MC的产量。

在每个价格上的市场供给量是这个价格时所有企业的供给量的总和。

长期中,由于企业进入退出市场,企业数量变化。

如果市场上企业获得正的经济利润,新企业进入,短期市场供给向右移动,价格下降,利润降低,企业进入速度减慢。如果市场上企业有亏损,一些企业会退出,短期市场供给向左移动,价格上升,仍在市场上企业损失减小。

长期均衡:在进入和退出过程结束时,仍然留在市场中的企业的经济利润必定为零。

当P=ATC时,经济利润为零。企业在P=MR=MC处生产,零利润条件是P=MC=ATC。MC 曲线在ATC曲线的最低点和ATC曲线相交。长期中,P=最小的ATC。

经济利润是收益减去所有成本(包括隐性成本),比如用于经营的时间的机会成本和金钱的成本。

零利润均衡时,企业的收益必须能够补偿所有者的上述机会成本,会计利润为正。

长期市场供给曲线是水平直线,即P=minATC

企业在长期可以进入和退出,而在短期却不能,因此市场对于需求变动的反应依赖于时间范围。

需求的增加在短期内提高价格并增加数量,企业赚到正利润,因为P大于ATC。

随着时间推移,市场利润鼓励新企业进入,供给增加,市场价格下降,价格又回到最低平均总成本,利润是零,最后企业停止进入。

每个企业仍然在其有效率规模处生产,但是企业数目、市场产量和销售量都提高了。

!!长期市场供给曲线是水平的,如果所有企业都有完全相同的成本,一些企业进入或退出市场并不改变其他企业的成本。任何一个假设不成立,那长期供给曲线会向右上方倾斜。1,有不同成本的企业。价格上升,低成本企业比高成本企业先进入市场,价格进一步上升促使高成本企业也进入市场,增加市场供给量,因此长期市场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对于任意P,对边际企业(即如果价格稍有下降就退出市场的企业)而言,P=minATC,利润为零。对于低成本企业,利润大于零。

2,企业进入市场,成本增加。在某些行业,一些关键投入的供给是有限的(比如耕种的土地数量是有限的)。新企业进入使这种投入的需求增加,从而价格上升。这会增加所有企业的成本。

因此,价格上升会引起市场供给量增加,长期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竞争市场的效率,

利润最大化,MC=MR

完全竞争,P=MR

因此完全竞争均衡,P=MC

MC是生产边际单位的成本,P是边际买者的评价。因此竞争均衡是有效率的,最大化总剩余。竞争企业是价格接受者,收益和产量时同比例的。

物品价格等于企业的边际收益和平均收益。

为了利润最大化,企业选择使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产量,也使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因此企业的边际成本曲线是它的供给曲线。

短期中,企业不能回收固定成本,若物品价格小于平均可变成本,企业将选择停止营业。长期中,企业能够回收固定和可变成本,若价格小于平均总成本,企业将退出。

在有自由进入和退出的市场上,长期中企业利润为零,所有企业在有效规模点生产。

需求变动在不同时间范围内有不同影响。

第十五章

竞争企业是价格接受者,而垄断企业是价格制定者。

一个企业被认为是垄断者,如果它是其产品唯一的卖者,而且其产品没有相近的替代品。产生垄断的根本原因是进入壁垒。

进入壁垒的三个来源:1,关键资源由一家企业所有。2,政府给予一家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独享的权利。3,生产成本使一个生产者比大量生产者更有效率。

垄断资源,是潜在原因,但实际上垄断很少产生于这种原因。

政府创造的垄断,当政府给予一个企业在一些市场上出售某种物品的排他性权利时,就限制了进入。(专利和版权法)

自然垄断,当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更多企业的成本为整个市场提供一种物品时。

当相关产量范围存在规模经济(产量上升,平均总成本下降)时,自然垄断就产生了。(在任何一种既定的产量时,企业数量越多,每个企业的产量越少,平均总成本越高)

正常情况下,垄断利润吸引进入者进入市场。

进入另一个企业拥有自然垄断的市场却没有吸引力。在位企业有可能利用低价格来阻止其他企业进入。

区分竞争企业和垄断者之间差别的一个方法是考虑每个企业面对的需求曲线。(所有竞争企业组成的市场有些类似于一个垄断企业)

垄断,是唯一的生产者,面临向右下方倾斜的市场需求曲线,降低价格可以增加销售,是价格制定者。

竞争企业,是许多生产者之一,在同一价格上想卖多少就卖多少,面临一条水平的需求曲线,是价格接受者。

垄断者的边际收益总是小于其物品的价格。当垄断者增加出售一单位物品,价格下降,从以往所销售的各单位获得的收益也下降。

垄断者增加销售数量时,产量效应(总收益上升)和价格效应(总收益下降)。

垄断者的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的产量。然后用需求曲线找出消费者购买此数量的价格。

随销售量上升,边际收益一直下降,知道为负值。

对竞争企业,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对垄断企业,价格大于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垄断者将获得经济利润,只要价格高于平均总成本。

竞争性企业价格作为给定,有一条供给曲线,表示出它的产量如何取决于价格。

垄断企业是价格接受者,产量并不取决于价格,而是产量和价格由MC、MR与需求曲线共同决定。因此,垄断者没有供给曲线。

垄断企业收取价格高于边际成本,消费者觉得不合意,垄断者觉得合意。

垄断的无谓损失,由于垄断者收取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它就在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和生产者的成本之间打入了一个楔子。导致销售量小于社会最优量。

垄断者生产的产量小于社会有效率的产量。

价格歧视,企业试图将同样的产品以不同的价格卖给不同的顾客。

物品在竞争市场出售时,价格歧视不可能。能够实现价格歧视,企业一定具有某种市场势力。某些市场力量会阻止企业实行价格歧视,比如套利,指从一个市场低价购买,另一个市场高价出售,从价格差获利。

价格歧视的两个效应——可以增加垄断者利润,减少无谓损失。

完全价格歧视,垄断者完全了解每个顾客的支付意愿,并对每位顾客收取不同价格。

价格歧视要求根据支付意愿划分顾客。利用地理位置、年龄、收入方面的差别。

例子:电影票,机票,折扣券,助学金,数量折扣

对垄断的公共政策:1,努力使垄断行业更有竞争性2,管制垄断者的行为3,把私人垄断企业变成公有企业4,什么都不做

反托拉斯法,旨在遏制垄断权力的法律的集合。允许政府组织企业合并,允许政府分解公司,禁止公司从事使市场竞争削弱的活动。

管制:政府管制垄断者收取的价格。如果价格定在边际成本上,资源配置就是有效率的。在自然垄断下,边际成本低于企业的平均总成本,边际成本定价导致企业亏损而离开该行业。平均成本定价使得垄断者刚好赚到零利润,但是引起无谓损失。

边际成本定价(以及平均成本定价)不能激励垄断者降低成本。

公有制:政府不管制由私人经营的自然垄断,而是自己经营自然垄断本身。

什么也不做,相对于公共政策的不完整性,市场失灵程度较小。

总结:

垄断是市场唯一卖者,面临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边际收益总是低于其物品的价格,通过生产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产量来实现利润最大化,价格高于其边际收益,也高于其边际成本,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水平低于使总剩余最大化的产量,引起无谓损失,通过根据买者支付意愿来对同一物品收取不同价格来增加利润,价格歧视可以提高经济福利和减少无谓损失,政策制定者可以对垄断行为的无效率作出反应,比如反托拉斯法、价格管制、公有制或者什么都不做。

第十六章:垄断竞争

不完全竞争,介于完全竞争和垄断之间的市场结构。

不完全竞争,企业面临竞争,但竞争没有激烈到使企业成为价格接受者。

垄断竞争,许多企业,出售类似但不同的产品。

寡头,只有少数卖主,每个提供类似的或相同的产品。

垄断竞争,市场既有垄断也有竞争的特性。

垄断竞争:许多卖者,产品差别,自由进入和退出。

许多卖者,争夺同样的顾客群体。

产品差别,每个企业的产品略有差别,面临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

自由进入和退出市场,没有限制,企业数量一直调整到经济利润为零时为止。

垄断竞争的例子:房地产,书籍报刊杂志,矿泉水,衣服,快餐,夜总会。

短期中,对垄断竞争企业,MC=MR时,利润最大化和亏损最小化。

长期均衡,企业进入和退出市场直到企业正好有零经济利润为止。

长期均衡的特征:(垄断性)1,利润最大化要求MC=MR。2,向右下的需求曲线使MR小于P。

(竞争性)价格等于平均总成本,自由进入和退出使经济利润为零。

垄断竞争和完全竞争市场之间差别——生产能力过剩,价格加成。

在垄断竞争市场中,长期中有生产能力过剩,产量小于有效规模。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在长期中没有生产能力过剩。

自由进入使得竞争企业生产平均总成本最小的产量,即企业的有效规模。

垄断竞争可能引起社会无效率的另一个方面是市场上的企业数目可能并不是“理想”的数目,可能有太多或太少的进入。

与进入相关的外部性:产品多样化的多样性和抢走生意的多样性。

产品多样化的外部性:消费者从新产品中得到了一些消费者剩余,新企业的进入对消费者造成了正外部性。(产生原因:新企业提供了不同于原有企业的产品)

抢走生意的外部性:由于其他企业从新竞争者进入中失去顾客和利润,新企业的进入对原有企业施加了负外部性。(产生原因:企业使价格高于边际成本而总想多卖出一些产品)

垄断竞争的无效率是模糊的,并且难以衡量,政策制定者没有简单易行的方法来改善市场结果。

做广告,每个企业都有激励来做广告吸引更多购买自己特殊产品的买者,只要它:销售有差别产品,并收取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

广告批评者:做广告是操纵人们的嗜好,抑制了竞争,广告努力使人们相信产品差别大于实际情况。

广告辩护者:广告给消费者提供了信息,加剧竞争,提供了产品和价格的更多的多样性。总结:

垄断竞争市场三特征,许多企业,差别产品和自由进入和退出。垄断竞争市场的均衡中每个企业有超额生产能力和收取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由于边际成本之上的价格加成,它有一个标准的垄断无谓损失。企业数目可能太多或太少。固有产品的差别导致了广告和品牌的使用。批评者认为使用它们是为了利用消费者的非理性以减少竞争,辩护者认为使用它们是为了向消费者提供信息,并在价格和产品质量上进行更激烈的竞争。

第十七章:寡头

市场类型。垄断,一家,自来水,有线电视。

寡头,几家,网球,原油。

垄断竞争,许多家,有差别产品,小说,电影。

完全竞争,许多家,相同产品,小麦,牛奶。

寡头,只有少数几个卖者,提供和其他企业相似或相同的产品。

寡头,只有少数几个卖者,市场上任何一个卖者的行动都对其他卖者的利润有重大影响。寡头市场以一种竞争企业不具备的方式相互依赖。

集中率:市场中最大的四家企业占总市场供给量的百分比。集中率越高,竞争程度越低。寡头市场的关键特征是合作和利己之间的冲突。需要博弈论的工具。

双头,只有两个卖者的寡头。

双头可以同意垄断的结果,勾结,两个企业就生产数量和收取价格达成一致。

卡特尔,两个企业联合起来,协调行动。

卡特尔难以形成:1,反托拉斯法把禁止寡头之间的公开协作作为公共政策的重点。2,有时卡特尔成员之间对如何瓜分利润的斗争也使之成为不可能。

寡头的均衡,假设合作不可能,双方独立选择自己的产量,以使自己单独的利润最大化。当

每个寡头选择自己的产量时,他必须把对方的产量考虑在内。

纳什均衡,相互作用中的每个经济人,在其他方所选择的策略作为既定时,选择了自己的最优策略。

纳什均衡是一组策略(每个参与者对应其中一个),它使得在其他所有参与者保持该组策略组合规定的策略时,没有参与者可以通过改变到其他某个可行的策略而受益更多。

寡头的均衡,如果寡头企业各自追求自己的利益,可能的结果是:

1,总产量大于垄断产量,小于竞争产量。

2,市场价格低于垄断价格,高于竞争价格。

3,总利润小于垄断利润。

与垄断类似,在做出增加减少产量决策时,考虑两种效应:产量效应和价格效应。

随着寡头数量增加,价格效应减少,当寡头数量增大到极大时,价格效应几乎消失,只剩下寡头效应。寡头市场越来越像竞争市场。价格趋近于边际成本,生产量趋近于社会有效率的水平。

博弈论,研究人们在各种策略情况下如何行事。

策略决策,每个人在采取什么行动时,必须考虑其他人对这种行动作出什么反应。

人们(企业)经常不能互相合作,尽管合作可以使他们都收益。

优势策略,无论另外的参与者采用什么策略,它都是某一参与者所遵循的最好策略。

优势策略均衡(每个参与者的优势策略构成的均衡)肯定是纳什均衡,但不是所有纳什均衡都由优势策略构成。

合作难以维持,因为合作不是每个人的最好利益。

自利使得寡头很难维持合作的结果,即低产量,高价格和垄断利益。

非合作均衡对寡头公司不利(无法获得垄断利益),对社会有利(数量接近于有效数量,价格等于MC)。但是非合作均衡有可能降低社会福利,军备竞赛,过度使用公共资源。

当企业都非常在乎未来利润,会在博弈中合作。

从整个社会角度看,寡头合作不合意,产量太低价格太高。

反托拉斯法把限制贸易和企图垄断市场定为非法。

反托拉斯法有时可能不允许有潜在正面效果的商业行为,比如:转售价格控制,掠夺性定价,搭售。

转售价格控制(公平贸易),供应商要求零售商向顾客收取指定的价格。

掠夺性定价,大企业减价的动机是把它的竞争对手赶出市场。

搭售,一个企业以单一价格提供两个或多个产品,而不是分开提供。

总结:

寡头通过组成卡特尔,像垄断者那样行事,以最大化他们的利润。如果寡头单独进行产量决策,结果是比垄断更高的数量和更低的价格。囚徒困境表明自利的行为阻止人们进行合作,即使合作符合双方各自的利益。政策制定者运用反托拉斯法来组织寡头做出妨碍竞争的举动。

经济学原理笔记整理(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效率:社会能从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 任何一个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理性人最终的选择必然使得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第十章:外部性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如果没有市场失灵,竞争市场的结果是有效率的,即最 大化了总剩余(包括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 外部性(是一种市场失灵):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由于自利的买卖者忽略其行为的外部成本或收益,有外部性时,市场结果是没有效率的。政府行为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即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公共政策能够提高效率。 负外部性的例子:空气污染,狗叫,邻居吵闹,噪声污染,二手烟,驾车时打电话对路人不安全 市场均衡,最大化了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 供给曲线,表示私人成本,卖着直接承担的成本。需求曲线,表示私人价值,对于买者的价值(也就是支付意愿)。 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外部成本。外部成本:对旁观者负外部性影响的价值。 外部性内在化:改变激励,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征税=社会成本 当市场参与者必须支付社会成本时,市场均衡=社会均衡。 正外部性的例子:接种预防传染病的疫苗,研究创造知识,教育(减少了犯罪和改善了政府)。存在正外部性时,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私人价值(对买者的直接价值)+外部利益(对于旁观者的价值)。 社会最优数量是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 补贴=外部利益 如果存在负外部性,市场生产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征税。 如果存在正外部性,小于。补贴。 技术政策:政府干预经济旨在扶持增进技术的企业。 专利法,技术政策的一种,对个人或公司创造发明的产权予以专利保护。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命令与控制政策:直接管制。限制排污,强制使用某项技术。 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向私人决策者提供由他们自己来解决问题的激励。矫正性的税收和补贴,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矫正税:旨在引导私人决策者考虑负外部性引起的社会成本的税收。庇古税。理想的矫正税=外部成本。 对于正外部性的活动,理想的矫正补贴=外部利益。 矫正性的税收和补贴,使私人激励和社会利益结合,使私人决策者做决策时考虑行为的外部利益和外部成本,使经济向资源配置更有效率的方向移动。 不同企业削减污染成本不同,有效率的结果:减排成本最低的企业减少最多的污染。 污染税是有效率的:减排成本低的企业减少污染,进而减少税收负担;减排成本高的企业更愿意支付税收。 管制是无效率的:需要所有企业都减少一定数量的污染。 矫正性税收对环境更有利:给企业激励,只要减污成本低于税收。而管制没有给企业继续减 排的激励。 汽油税,消除三种负外部性:拥挤,车祸,污染。

经济学原理知识整理

经济学原理知识整理 模块一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项目一认知经济学基础 知识——带你步入经济学殿堂 1、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前提是人类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 2、人类欲望的无限性是指人类的欲望或需要是无穷的。欲望是人们为了满足 生理或心理上的需要而产生的渴望。 3、物品:自由物品、经济物品、有害物品。 4、自由物品: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就能够得到的有用物品。 5、经济物品也叫稀缺物品,是指人类必须付出相应代价才能够得到的有用 物品。特点:有用性;人们获得时通常都要花费代价;经济物品相对于自 由物品来说一定是稀缺的;价格为正。 6、有害物品:人类必须付出相应代价才能够消除的物品,它来源于人们的经 济活动或其他活动,或是大自然的力量留下来的灾害。 7、稀缺性:经济物品是有限的,而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有限的经济物品总 是难以满足无限产生和膨胀的人类欲望,这一矛盾就是经济学中通常所说的稀缺性。 8、资源的稀缺性具有绝对性,这种绝对性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时期和人们生 产的所有区域。从历史上来看,稀缺性存在于人类社会的所有时期。从世界各地来看,稀缺性存在于所有人类活动的区域。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都 面临着稀缺性的问题,只不过稀缺的内容不同而已。所以,稀缺性是人类 社会永恒的问题。 9、资源的稀缺性具有相对性:也就是说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而言,再多的 资源也是稀缺的。 10、机会成本:当把一定的资源用来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其他产品的最大 产量(产值)。(一种资源用来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实质上是指选择的代价,即“选择成本” 。 11、生产可能性:一定的资源条件下,利用现有的资源可能生产的最大产量组 合。 12、生产可能性曲线:主要用来考察一个国家应该怎样分配其相对稀缺的生产

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 马歇尔是近代英国十分着名的经济学家,也是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其着作《经济学原理》是19世纪之前经济学理论之集大成,对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经济学原理》是对均衡价格论的论证和引申,正如马歇尔书中写到“市场价格取决于供给和需求双方的力量均衡,犹如剪刀的两翼,同时起作用”,对于《经济学原理》的内容我主要有四点认识 一、均衡价格理论 马歇尔把牛顿力学的均衡概念应用到经济学中提出了“均衡价格论”,不得不说这是伟大的创举,这也为经济学借鉴其它学科的方法开创了先河。马歇尔的在《经济学原理》中确立了均衡概念在经济学分析中的核心地位,这就等于确立了价格机制在经济运行与资源配置中的中心地位,即价格的变动反映了商品稀缺程度的变化,并进一步调节着供求水平使其最终达到平衡。那么什么是均衡价格呢马歇尔认为,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所形成的价格就是均衡价格,它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需求直接决定的,其交叉点的价格就是均衡价格。但是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并不仅仅局限于供求决定论。马歇尔认为,价格与供求是相互作用的连锁反映,价格会影响供求,供求也会影响价格。他的论证是这样的:假设价格水平一定,如果需求大于供给,价格会上升到当前价格以上,生产也会随之增加。与此相反,假如需求小于供给,那么价格就要下降到当前价格一下,生产也会因之减少。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从这种相互关系出发,分析了供给、

需求和价格的函数关系。《经济学原理》强调的是均衡价格的形成,马歇尔用坐标轴的方式表现了均衡价格,即某种商品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相交之点就是该商品的均衡价格(纵坐标表示)与均衡产销量(横坐标表示),这个产量点表示均衡价格下生产者愿意供应的数量恰好等于消费者愿意买进的数量。 二、经济学对象 经济科学的研究内容乃至它的命名,是在《经济学原理》问世后有所改变的。马歇尔认为,经济学不只是研究财富的学问,也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主要研究影响人类日常生活事物方面最有利、最坚定的那些动机和阻力。马歇尔改变了传统思路,不再像古典经济学家那样,仅仅重视对生产的研究,而是把研究的重心转向消费、需求以及资源的优化配置上,并且认为商品的价值不是取决于商品中所包含的劳动量而是取决于人们对商品效用的主观评价啊。这一转变是经济学由一门主要研究整个国家如何致富的学问,转变为主要研究个别消费者行为、个别厂商行为以及这两方面行为对价值价格决定机制的学问。“经济学”一词正式取代“政治经济学”,而被广大西方经济学者所接受。 三、国民收益的分配 《经济学原理》主要是以完全竞争和充分就业的假设为先决条件,从需求和供给的角度,把市场价格作为基本的信息载体和传导机制,以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对物品与劳务进行供给与分配以及制定报酬。

经济学原理第7版(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第23章 1.对于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2.国内生产总值(GDP ) 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通常是一年或一个季度(3个月);衡量的生产价值局限于一个国家的地理范围之内,不管是由本国的国民还是住在本国的外国人生产;只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不包括过去生产的物品;生产并合法出售的所有东西;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包括有形的物品,也包括无形的劳务;使用市场价格。 3.GDP的四个组成部分是消费(C )、投资(I )、政府购买(G )和净出口(NX )。 (1)逍费是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2)投资是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3)政府购买包括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4)净出口等于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购买(出口)减国内对外国物品的购买(进口) 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之和 4.真实GDP和名义GDP 真实GDP :按不变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是用不变的基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 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反映产的产量的变动 名义GDP :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是用当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 GDP平减指数 GDP平减指数是用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率乘以100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 即GDP平减指数=(名义GDP/真实GDP)*100 通货膨胀率=[(第2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100 第24章

1 .消费物价指数CPI 答:指普通消费者购买的物品与服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指标。 即:CPI =(当年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基年一篮子的价格)*100 计算消费物价指数:固定篮子、找出价格、计算这一篮子东西的费用、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计算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从前一个时期以来物价指数变动的百分比 通货膨胀率=[(第二年CPI-第一年CPI)/第一年CPI ]*100% 生产物价指数:企业所购买的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费用的衡量指标 衡量生活费用中的三个问题。(CPI高估了生活费用的增加) (1)替代倾向。CPI使用了一篮子固定不变的物品。 (2)新产品的引进。CPI基于固定不变的一篮子物品和服务,没反映出因引进新物品而引起的货币价值的增加。 (3 )无法衡量质量的变动。 GDP平减指数与CPI的差别: (1)GDP平减指数反映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CPI反映消费者购买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2)CPI比较的是固定的二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这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GDP平减指数比较的是现期生产的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同样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2.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矫正经济变量 今天美元的数量=T年美元的数量* (今天的物价水平/T年的物价水平) 指数化:根据法律或合同按照通货膨胀的影响对货币数量的自动调整 真实利率和名义利率 名义利率指通常公布的、未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的利率(货币数量) 真实利率指根据通货膨胀校正的利率(货币购买力) 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第30章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第30章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古典通货膨胀理论 1.物价水平与货币价值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待经济中的物价总水平: (1)物价水平可看作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价格。当物价水平上升时,人们必须为他们购买的物品与劳务支付更多的钱。 (2)可以把物价水平看作货币价值的一种衡量指标。物价水平上升意味着货币价值下降,因为每一美元所能购买的物品与劳务量变少了。 用数学方法来表述上述思想:假设P 是用消费物价指数或GDP 平减指数所衡量的物价水平,那么P 也就衡量了购买一篮子物品与劳务所需要的美元数量。用一美元所能购买的物品与劳务量等于1/P 。换句话说,如果P 是用货币衡量的物品与劳务的价格,那么1/P 就是用物品与劳务衡量的货币价值。因此,当物价总水平上升时,货币价值下降。 2.货币供给、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 (1)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 货币供给的基本方程式:s M B M =?,它提示了影响货币供给的两大基本因素:基础货 币(B )和货币乘数(M )。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通常认为货币供给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 (2)货币需求 ①货币需求指有效的货币需求,它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有得到或持有货币的意愿;二是必须有得到或持有货币的能力。 ②影响和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包括收入状况、信用的发达程度、市场利率、消费倾向、货币流通速度、社会商品可供量和物价水平、心理预期、人们的资产选择等因素。物价水平上升(货币价值下降)增加名义货币需求量。 ③名义货币需求指社会各经济部门所持有的货币单位的数量。实际货币需求指扣除了通货膨胀因素后的实际货币数量。 (3)货币均衡 货币均衡指货币供给与由经济的实际变量或客观因素决定的货币需求相符合。如图30-1所示,横轴表示货币量;左边纵轴表示货币价值1/P ,而右边纵轴表示物价水平P 。物价水平轴正好上下颠倒:较低的物价水平接近于这条轴的顶端,而较高的物价水平则接近于底部。这种颠倒的轴表示,当货币价值高时(用接近左边纵轴的顶端来表示),物价水平

经济学原理知识

精心整理 经济学原理知识整理 模块一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 项目一认知经济学基础知识——带你步入经济学殿堂 1、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前提是人类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 2、人类欲望的无限性是指人类的欲望或需要是无穷的。欲望是人们为了满足生理或心理上的需 3、 4、 5、 6、 7、 8、 9、 10、。(一 。 11、 12、生产可能性曲线:主要用来考察一个国家应该怎样分配其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问题;是用来 说明和描述在一定的资源和技术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大达产量组合曲线,它可以用来进行各种生产组合的选择;还可以用来说明潜力于过度的问题。 13、资源配置是经济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4、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使用稀缺资源生产各种商品或劳务,并分给不同的人,以使人类无限 欲望得到最大的满足的一门学科。

15、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研究对象)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解决的问题)。中心理论:价格理论。研究方法:个量分析。 微观经济学基本内容:均衡价格理论(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分配理论;微观经济政策。 16、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如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总需求、总供给、总储蓄、总投资、总就业量、货币供给量及物价水平等) 开放 17 大都 18 1、 2、 3、 4、替代效应:某种商品价格上升而其他商品价格不变时,消费者会转而购买其他的替代商品;某 种商品价格下降时,消费者会减少购买其他替代品转而购买该商品。 5、供给:指厂商(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所有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出卖的商品量。 6、供给定理: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供给量随价格的上涨而增加,随价格的下降而减少,供 给量与价格存在同方向变化的关系。 7、均衡价格:在市场中形成需求和供给相对平衡的市场价格,这时商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

曼昆版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七版 课后题及答案

章三二十并解释之。)?(如果有影响的话1下列每种交易会影响CDP的哪一部分 A.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答: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会增加GDP中的消费(C)部分,因为家庭用于家用电器的支出计算在消费的耐用品类中。 B.杰妮姑妈买了一所新房子。答:杰妮姑妈买了一所新房子会增加GDP中的投资(1)部分,因为家庭住宅能长期供人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宅房屋的投资计算在投资中。福特汽车公司由其存货中出售了一部雷鸟牌汽车。C.答:福利汽车公司由其存货中出售了一部雷鸟牌汽车会减少现期GDP中的投资,因为销 GDP。售中间物品存货时,企业的存货投资是负的,因而减少了当期的 C.你买了一个比萨饼。答:我买了一个比萨饼会增加GDP中的消费(C),因为我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计算在消费的非耐用品类中。101号高速公路。D.加利福尼亚重新铺设了答:加利福尼亚重新铺设了101号 高速公路增加了GDP中的政府购买(G),因为修建高速公路是政府的行为。..你的父母购买了一瓶法国红酒。E答:我的父母购买了一瓶法国红酒会减少GDP中的净出口(NX),因为法国红酒是进口食品,它的购买增加了美国的进口。.本田公司扩大其在俄亥俄州马利斯维尔的工厂。F答:本田公司扩大其在俄亥俄州马利斯维尔的工厂增加了GDP中的净出口(NX),因为本田公司是一家日本企业,它在美国的投资减少了美国对日本本田汽车的进口,使NX增加2.GDP 组成部分中的“政府购买”并不包括用于社会保障这类转移支付的支出。想想GDP? 的定义,解释为什么转移支付不包括在政府购买内答:因为转移支付并不是要交换现在生产的物品或劳务,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转移支付就像税收和回扣一样。转移支付和税收一样改变了家庭收入,但并没有反映经济的生产。由于GDP是要衡量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从物品与劳务的生产中得到的收入,所以,不把转移支付包括在政府购买内。的数据:GDP6.考虑以下美国 A.1996年 到1997年间名义收入增长率是多少?(注意:增长率是一个时期到下一个时期 百分比的变动。。.86%1997答:1996年到年间名义收入增长率是5?平减指数的增长率是多少GDP年间,1997年到1996.B. 。.8%GDP平减指数的增长率是1年间,答:1996年到1997? GDP是多少年的价格衡量,1996年的实际C.按1992亿元。5年的实际收入是69654.答:按1992年的价格衡量,1996? 是多少年的实际GDP1997D.按1992年的价格衡量,亿元。772419.答:按1992年的价格衡量,1997年的实际收入是? GDP增长率是多少1996年到1997年间实际E.。97%.1997年间实际收入增长率是3答:1996年到并解释之。增长率?GDPG.名义GDP增长率高于还是低于实际H.答:名义收入增长率高于实际收入增长率,因为名义收入中运用的是现期价格,实际收入运用的是基期价格,因而名义收入增长率高于实际收入增长率。.二十四章.假设人们只消费三种物品,如下表所示:1?物价总水平变动的百分比是多少A.这三种物品每一种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是多少?答:网球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为0,网球拍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为50%,加多力饮料价格变。50%100%动的百分比是。物价总水平变动的百分比是B.相对于加多力饮料,网球拍变得更昂贵了还是更便宜了?相对于一些人的福利,另一些并解释之。?人的福利有什么变动.答:相对于加多力饮料,网球拍变得更便宜了。相对于爱喝加多力饮料的人来说,爱因为网球拍和网球的价格上涨幅度小于加多力饮料的上涨幅度。打网球的人的福利增加了,5.用以下海一种情况说明在编制CPI中会出现什么问题?并解释

曼昆《经济学原理》笔记

曼昆《经济学原理》汇总 第一章 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 1)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做出决策的时候人们不得不在不同的目标之间做出取舍) 2)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比如读大学,要考虑到不能工作带来的工资损失) 3)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比如应该读到什么时候才能拿到最好的工资,博士,硕士呵呵) 4)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比如去超市买东西很便宜,于是我们去买,结果买了很多的不需要的东西,反倒花了更多的钱) 经济相互交易的三个原理: 5) 贸易能使每个人的状况更好(想想如果没有贸易,我们还处于自然经济的状况,那么我们需要做所有的事情,需要去做冰箱,彩电……不可能吧。没有贸易就没有竞争了,那么我们就可能在某一领域被人们垄断,想想封闭的中国,我们可能不能得到很多的先进的科技,但是我们现在和很多的国家贸易,这样我们可以享用更多的先进的技术) 6)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这个东西从我学过的邓小平理论当中可以反复地看到,无形的手,价格!) 7) 政府有的时候可以改善市场结果(我们需要政府来维持这个社会的治安……,抄一句:促进效率和促进公平〈尽管很多的时候他们是一对矛盾,有的时候政府也不一定能做到这一点〉市场失灵)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的三个原理: 8)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能力(就是劳动生产率,你工作一个小时,那么你能够创造出多少的财富。那么我们要提高生活水平,我们就需要去得到良好教育,现在我就在这么做,呵呵,拥有生产工

具——我现在需要一台电脑,速度要快些,屏幕要液晶的更好,以及获取最好技术的机会——这我需要向导师和图书馆,师兄多多请教了,还要自己去争取机会!)

西方经济学原理笔记整理

西方经济学原理期末复习 (一)微观经济学总结 一、框架 二、基本概念 需求函数、供给函数、市场均衡、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供给价格弹性、效用、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预算线、消费者均衡、替代效应、收入效应、生产函数、等产量曲线、等成本线、生产者均衡、机会成本 三、几种市场类型 市场类型厂商产品差异对价格控制进入市场接近的商品 数量程度程度难易程度市场 完全竞争很多无差别没有很容易农产品 完全垄断很多有差别较小比较容易轻工业、零售业寡头市场几家有差别较大比较困难民航、通讯、汽车 或无差别制造、石油开采完全垄断一家不可替代很大不可能公用事业 四、七种均衡

1.市场均衡 2.消费者均衡 3.生产者均衡 4.完全竞争情况下厂商短期均衡 5.完全竞争情况下厂商长期均衡 6.完全垄断情况下厂商短期均衡 7.完全垄断情况下厂商长期均衡 五、概念辨析 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2.实证与规范经济学 3.需求(供给)的变化与需求量(供给量)的变化 4.短期与长期 5.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6.停业点与盈利点 六、基本原理 1.需求、供给、供求原理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4.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5.生产要素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七、典型经济现象解释 1.丰收悖论 2.猪流感疾病,是猪肉价格下降,分析均衡变动 步骤:㈠确定事件使供给曲线还是需求曲线移动或二者同时移动 ㈡确定曲线的变动方向 ㈢用供求图说明这种移动如何改变均衡价格和数量 3.为何钻石比水贵:水数量多边际效用小。 4.惨淡经营,店铺为何不关门? P=AVC 为停业点。当AC>P>AVC虽亏本,但其收入高于可变成本,还有一部分可弥补固定成本。若其关门将损失全部固定成本。因此商家会选择继续经营。 5.为何铁路、供水、供电等行业能保持其垄断地位? 政府特许自然垄断 6.最低工资法德出台将会有哪些成效和弊端? 一部分人取得叫高收入造成失业 7.在小镇放烟花,能向居民收取观看费用吗? 不能外部性不直接收费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重点整理

23一国收入的衡量 一、经济的收入和支出 〃GDP衡量:经济中所有人的总收入和用于经济中物品与劳务产出的总支出。 〃对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GDP衡量货币流量。 〃两种计算GDP方法:加总家庭对于物品和劳务的总支出或加总企业支付工资、租金和利润的总收入。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衡量 1、国内生产总值: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2、几点说明 〃GDP使用市场价格。 〃GDP不包括非法生产与销售的东西和家庭内的生产和消费。 〃GDP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 〃GDP包括有形的物品和无形的劳务。 〃GDP不包括过去(一年或一个季度之外)生产的东西的交易。 〃用两种算法算出的GDP差额为统计误差。 3、其他收入衡量指标 〃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永久居民所赚到的总收入。= GDP + 本国公民在国外赚到的收入- 外国人在本国赚到的收入 〃国民生产净值NNP:= GNP –折旧(经济中设备和建筑物存量的磨损或消耗) 〃国民收入:一国居民在物品与劳务生产中赚到的总收入。= NNP –间接的企业税+ 企业补贴 〃个人收入:家庭和非公司制企业得到的收入。= 国民收入–留存收益(公司获得但未支付给其所有者的收入)- 公司所得税–对社会保障的支付+ 家庭从其持有的政府债券中得到的利息收入+ 家庭从政府转移支付项目中得到的收入 三、GDP组成部分 〃GDP = 消费+ 投资+ 政府购买+ 净出口= C + I + G + NX = Y 〃消费: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 〃投资: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政府购买(政府消费支出和总投资):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 〃转移支付:改变家庭收入却没有反映经济的生产,不用于交换现期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不计入政府购买。 〃净出口:外国人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支出(出口)–国内居民对外国物品的支出(进口)。 四、真实GDP与名义GDP

经济学原理笔记整理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效率:社会能从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任何一个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理性人最终的选择必然使得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第十章:外部性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如果没有市场失灵,竞争市场的结果是有效率的,即最大化了总剩余(包括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 外部性(是一种市场失灵):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由于自利的买卖者忽略其行为的外部成本或收益,有外部性时,市场结果是没有效率的。政府行为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即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公共政策能够提高效率。负外部性的例子:空气污染,狗叫,邻居吵闹,噪声污染,二手烟,驾车时打电话对路人不安全 市场均衡,最大化了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供给曲线,表示私人成本,卖着直接承担的成本。需求曲线,表示私人价值,对于买者的价值(也就是支付意愿)。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外部成本。外部成本:对旁观者负外部性影响的价值。外部性内在化:改变激励,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征税=社会成本 当市场参与者必须支付社会成本时,市场均衡=社会均衡。 正外部性的例子:接种预防传染病的疫苗,研究创造知识,教育(减少了犯罪和改善了政府)。 存在正外部性时,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私人价值(对买者的直接价值)+外部利益(对于旁观者的价值)。 社会最优数量是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 补贴=外部利益如果存在负外部性,市场生产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征税。如果存在正外部性,小于。补贴。 技术政策:政府干预经济旨在扶持增进技术的企业。专利法,技术政策的一种,对个人或公司创造发明的产权予以专利保护。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 命令与控制政策:直接管制。限制排污,强制使用某项技术。 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向私人决策者提供由他们自己来解决问题的激励。矫正性的税收和补贴,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矫正税:旨在引导私人决策者考虑负外部性引起的社会成本的税收。庇古税。理想的矫正税=外部成本。 对于正外部性的活动,理想的矫正补贴=外部利益。矫正性的税收和补贴,使私人激励和社会利益结合,使私人决策者做决策时考虑行为的外部利益和外部成本,使经济向资源配置更有效率的方向移动。 不同企业削减污染成本不同,有效率的结果:减排成本最低的企业减少最多的污染。污染税是有效率的:减排成本低的企业减少污染,进而减少税收负担;减排成本高的企业更愿意支付税收。 管制是无效率的:需要所有企业都减少一定数量的污染。矫正性税收对环境更有利:给企业激励, 只要减污成本低于税收。而管制没有给企业继续减排的激励。汽油税,消除三种负外部性:拥挤,车祸,污染。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制度能比管制以更低的成本降低污染。低成本企业出售污染许可证,高成本企业购买之。 污染的减少主要集中在那些减少污染成本低的企业。企业对污染权的需求也是污染价格的减函数。矫正税增加污染价格,减少了企业污染需求的数量。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制度限制了供给污染的权利,与税收有同样的效果。当政策制定者不知道需求曲线位置,许可证制度能更好的达到减少污染的目标。庇古税与污染许可证的等同性。 外部性的私人解决方法的类型: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慈善组织,把不同经营类型的商业组织合并,利益各方签订合约。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外部性【圣才出品】

第10章外部性 10.1复习笔记 1.外部性的含义 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人产生了影响,但并不为此承担相应成本或获得相应收益。外部性分为正的外部性和负的外部性。正的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人产生了好的影响,但并没有获得相应收益;负的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人产生了不好的影响,但并没有为此承担相应成本。 2.外部性与经济效率 外部性的影响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或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之间的不一致,因此容易造成市场失灵,使市场无效率。负外部性使生产的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所以社会供给曲线位于市场供给曲线之上,市场生产的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该产品的生产出现过剩。正外部性使生产的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所以社会价值曲线位于市场需求曲线之上,市场生产的数量小于社会合意的数量,该产品的生产出现短缺。 3.解决外部性的方法 (1)科斯定理 科斯定理是揭示市场经济中产权安排、交易成本和资源配置效率之间关系的原理。其内容是:在交易费用为零时,只要产权初始界定清晰,并允许经济当事人进行谈判交易,就可以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科斯定理在于说明,只要假设条件成立,市场势力就足够大,从而外部性问题总能通过市场自身来解决,而不需要政府的干预。 (2)私人解决外部性的方法

①用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来解决; ②慈善行为; ③通过依靠有关各方的私利来解决外部性问题; ④利益各方签订合约。 私人经济主体可能通过以上方式解决外部性问题,但在现实中,由于一些限制性因素,使得私人主体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外部性引起的问题。比如交易成本可能很昂贵;各方都可能竭力使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使谈判破裂;或者因为所涉及的利益主体太多,要协调各方利益不太可能。因此,需要政府的介入来解决外部性问题,使外部性内在化,进而达到帕累托最优。 (3)政府解决外部性的方法 ①征收庇古税(矫正税) 庇古税是用于纠正外部性影响的税收。按照庇古的观点,当企业的活动具有外部性时,企业在它的生产活动中面对的是错误的价格,政府可以通过征税或补贴来矫正价格。当企业的活动具有正外部性时,应当给它补贴;当企业的活动具有负外部性时,应当对它征税,这样可以获得有效率的资源配置。这种能导致有效资源配置的税收被称为庇古税。 在庇古税制度下,庇古税决定了污染的价格,只要税率不变,污染的价格就不变,而需求曲线的移动改变了污染量,使污染量变化。如图10-1所示。 图10-1庇古税的均衡图10-2污染许可证的均衡 ②污染许可证制度

曼昆-经济学原理-概念归纳

曼昆《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归纳——上下册 一、经济学十大原理 1、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2、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3、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的特性。 4、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 5、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起目标的人。 6、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微小的增量调整。 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7、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 置资源的经济。 8、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9、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10、市场势力:一个经济活动者(或经济活动者的一个小集团)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 力。 11、生产率: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 12、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13、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14、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就是生产这类经济活动的波动。) 二、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15、循环流向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16、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一个经济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产的产量 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17、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 18、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19、实证表述:企图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 20、规范描述:企图描述世界应该如何运行的观点。 三、绝对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21、绝对优势:根据生产率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者。 22、比较优势:根据机会成本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者。 23、进口: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 24、出口: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 四、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25、市场:由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26、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致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27、需求量:买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量。 28、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需求量减少的观点。 29、需求表: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区域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区域经济学 第一二章 1.基本概念:区域、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学 区域: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区域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对其进行界定或定义,需要从地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出发。 地理学的区域概念:地理学时最早提出区域概念的学科。为了便于考查,地理学把地球空间按照其相互关系进行分类,或者是区分,并用一定的事先设定的法则,将其划分为各种区域,诸如海洋区、陆地区、高原区,平原区、丘陵区等等。由于每一类区域不同的特征以及温度、降雨和生物物种分布等的巨大差异,使每一个区域的内容更加丰富和更多样化。 地理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地球表面的一个地域单元。 政治学的区域概念:政治学是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不同的地点,根据人口居民点和社会经济活动的位置及分布状况,划分系统的地方单元。政治学中的区域不但表示地理区域的概念,而且还包含地方公民间的文化联结、惯例认同、心理归属、民族历史、社会经济关系等意义。 政治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行政管理的一个地方单元。 社会、文化区域:根据人类社会活动的特征,在人口、民族、宗教、语言、

政治等因素交互影响下而产生的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文化景观特定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划分出来的地域单元,如华人文化圈、东方文化圈、穆斯林文化圈等; 经济学的区域概念:经济学的区域概念就是区域经济学的区域概念。经济学的区域是在地理学和政治学关于区域概念的基础上,考虑某个地域空间的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公共设施和行政管理的特点,是居民高度认同、地域完整、功能明确、内聚力强大的地域单元。 它一般以两种形式存在:同质区域和极化区域。 区域的特征:内在整体性、空间界线的客观性与模糊性 区域经济:区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如果我们把全国的国民经济看做是一个整体,那么区域经济就是整体的一部分,是国民经济整体不断分解的结果。 区域经济的特点包括: 区域性——区域经济最根本的特点 非均衡性 阶段性和连续性 开放性

曼昆《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

曼昆《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 文管2班修翔宇 早有网友对曼昆的著作《经济学原理》作出过这样的感叹:假如早几年读到这本书,也许我的人生是另外一种选择。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交一个挚友,而《经济学原理》就是这样一本值得你去品读的好书。 本书开篇就介绍了经济学的十大原理,后面的叙述都围绕这十大原理展开,在后文中又反复提及,思路清晰,重点分明,内容简单易懂,对于初次接触经济学的人来说,它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在本书开头,曼昆教授就给出了作为一个21世纪初的学生学习经济学的三个原因:一、它有助于你了解你所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二、它将使你更清明地参与经济:三、它将使你更好地理解经济政策的潜力与局限性。 作为一名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学生,一定要对国内和国外的文化产业市场有所了解,而学习经济学的理论知识便是帮你更好地去了解国内外文化市场的第一步。 曼昆所提出的经济学十大原理 一、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原理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原理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原理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原理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二、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原理5: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原理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原理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三、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原理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原理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原理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本书开篇所列出的经济学十大原理和我们课堂上所学习的一致,这就进一步地说明了曼昆教授的经济理论得到了现代大多数人的认可,是主流的经济理论。 开门见山地提出了经济学十大原理之后,曼昆教授开始提醒我们,如何像一个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和解释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这对我们无论是学习经济学理论还是实践应用都有这极大的帮助。 以下是我对该书主要内容的一些摘录(大部分是从原文复制): 市场如何运行 1、在竞争市场中,供应和需求共同作用,影响最终的市场结果 此时,调节供应和需求平衡的是价格 供应和需求平衡时,获得最大的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之和。 2、竞争市场中,企业是价格的接受者。它的边际收益等于市场价格。在长期均衡中,市场价格等于 最低平均总成本

曼昆《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整理版)

曼昆《经济学原理》(上)名词解释 1、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2、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3、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的特性。 4、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 5、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起目标的人。 6、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微小的增量调整。 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7、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8、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9、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10、市场势力:一个经济活动者(或经济活动者的一个小集团)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11、生产率: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 12、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13、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14、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就是生产这类经济活动的波动。) 15、循环流向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16、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一个经济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产的产量的各种组合的 图形。 17、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 18、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19、实证表述:企图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 20、规范描述:企图描述世界应该如何运行的观点。 21、绝对优势:根据生产率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者。 22、比较优势:根据机会成本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者。 23、进口: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 24、出口: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 25、市场:由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26、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致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27、需求量:买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量。 28、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需求量减少的观点。 29、需求表: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30、需求曲线: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31、正常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 32、低档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减少的物品。 33、替代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增加的两种物品。 34、互补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减少的两种物品。 35、供给量:卖者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量。 36、供给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供给量增加的观点。 37、供给表: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38、供给曲线:一种物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39、均衡:供给与需求达到了平衡的状态。 40、均衡价格:使供给与需求平衡的价格。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经济学原理》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1.基本概念:稀缺、经济学、效率、机会成本、理性人、边际变动、激励、市场经济 2.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权衡取舍、成本、边际量、激励 3.经济相互交易的三个原理:贸易、市场、政府 4.整体经济如何运行的三个原理:生活水平—劳动生产率、货币—物价、通货膨胀—失业 第二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1.循环流量图(微观经济分析的基本框架) 2.生产可能性曲线: 含义;考察(内部、外部、边界);表达(效率、选择、机会成本) 第四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1.概念:市场、需求量、需求定理需求曲线移动的影响因素 2.基本概念:低档品、正常品、替代品、互补物品 3.基本概念:供给量、供给定理供给曲线移动的影响因素 4.基本概念:均衡、过剩、短缺、供求定理均衡分析的步骤 第五章:弹性及其应用 1.基本概念:弹性、需求价格弹性 2.需求价格弹性的影响因素 3.计算:中点形式(弧弹性),微分形式(点弹性) 4.收益与弹性关系 5.其它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价格弹性、供给弹性 6.弹性的应用:(1)谷贱伤农(2)OPEC合谋的失败(3)禁毒的社会效应分析 第六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1.价格限制如何影响市场均衡(价格上限、价格下限) 分析步骤:(1)限制价格高于均衡时,……,

(2)限制价格低于均衡时,…… 2.税收影响 (1)抑制了市场活动,销售量…… (2)买者与卖者分担税收负担 (3)对卖者或是买者征税,均衡效果一样 3.弹性与税收归宿 (1)基本概念:税收归宿 (2)供给富有弹性,需求缺乏弹性的时候,买者承担更多的税收。 (3)需求富有弹性,供给缺乏弹性的时候,卖者承担更多的税收。 第七章: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1.基本概念:支付意愿、消费者剩余、需求曲线——支付意愿——消费者剩余 2.价格变动对消费者剩余的影响 3.基本概念:生产者剩余、供给曲线——成本——销售意愿——生产者剩余 4.价格变动对生产者剩余的影响 5.基本概念:效率、平等 6.市场均衡(完全竞争)的福利结果 (1)自由市场把物品分配给对这些物品评价最高的买者。这种评价由卖者的支付意愿来表示。 (2)自由市场将需求分配给可以以最低的成本生产这些物品的卖者。 (3)自由市场生产使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总和最大化的产量。 结论:市场上的供求平衡可以使买者和卖者得到的总利益最大化。社会计划者通过增加或减少物品的生产量并不能增加经济福利。 第八章:赋税的代价 1.基本概念:无谓损失 2.税收对参与者的影响,画图分析 3.决定无谓损失的因素 供给和需求弹性衡量市场参与者对市场状况变动的反应程度,弹性越大意味着无谓损失越大。 第十章:外部性 1.基本概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