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测试_含答案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测试_含答案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测试_含答案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测试_含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测试

广州市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测试卷(B)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40分钟。

可能用到的数据:H-1 C-12 O-16 N-14 S- 32

一、选择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标志的是()

A.甲烷的产量 B.乙烯的产量C.乙醇的产量D.苯的产量

2.常温下,下列物质的状态是气体的是()

A.CH3Cl B.CH2Cl2C.CHCl3D.C6H14

3.甲烷是最简单的烷烃,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下列物质中,不能用来鉴别二者的是()A.水B.溴水

C.溴的四氯化碳溶液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4.从南方往北方长途运输水果时,常常将浸泡有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放置在盛放水果的容器中,其目的是()

A.利用高锰酸钾溶液杀死水果周围的细菌,防止水果霉变

B.利用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水果周围的氧气,防止水果腐烂

C.利用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水果产生的乙烯,防止水果早熟

D.利用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性,催熟水果

5.下列有关乙醇的物理性质的应用中不正确

...的是()

A.由于乙醇的密度比水小,所以乙醇中的水可以通过分液的方法除去

B.由于乙醇能够溶解很多有机物和无机物,所以可用乙醇提取中药的有效成分

C.由于乙醇能够以任意比溶解于水,所以酒厂可以勾兑各种浓度的酒

D.由于乙醇容易挥发,所以才有熟语“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说法

6.下列物质在水中可以分层,且下层是水的是()

A.苯B.乙醇C.溴苯D.四氯化碳

7.关于乙醇结构方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醇结构中有-OH,所以乙醇溶解于水,可以电离出OH-而显碱性

B.乙醇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乙酯,所以乙醇显碱性

C.乙醇与钠反应可以产生氢气,所以乙醇显酸性

D.乙醇与钠反应非常平缓,所以乙醇羟基上的氢原子不如水中的氢原子活泼

8.酯化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一类重要反应,下列对酯化反应理解不正确

...的是()A.酯化反应的产物只有酯B.酯化反应可看成取代反应的一种

C.酯化反应是有限度的D.浓硫酸可做酯化反应的催化剂

9.下列物质在碱性、加热的条件下,能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单质银的是()A.葡萄糖B.蔗糖C.果糖D.麦芽糖

10.钠与下列物质反应都能够产生氢气:①H2O;②CH3COOH;③CH3CH2OH。从产生氢气的剧烈程度可推断出这三种物质电离出H+的难易程度是(从难到易的顺序)()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①②D.②①③

11.下列物质属于同系物的一组是()

A.CH4与C2H4B.与CH3-CH2-CH2-CH3

C.C2H6与C3H8D.O2与O3

12.下列物质中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A.苯B.乙烷C.乙醇D.乙酸

广州市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测试卷(B)

II卷(52分)

二、填空题(52分)

13.(4分)写出下列官能团的名称:

(1)—COOH (2)—OH

14.(9分)同学们已经学习了几种典型的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取代反应、加成反应、酯化反应,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判断其反应类型。

①由乙烯制氯乙烷:,属于反应;

②由苯制取硝基苯:,属于反应;

③由苯制取环己烷:,属于反应;15.(7分)(1)相对分子质量为72的烷烃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_,

(2)该烷烃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3)它可能的结构简式是;

16.(12分)乙醇是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能进行如图所示的多种反应,A、B、C、D都是有机物。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 反应②: 反应③: 反应④:

(2)比较反应①与钠和水反应的现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点: 不同点:

17、(10分)如图所示,U 型管的左端被水和胶塞封闭有甲烷和氯气(体积比为1:4)的混和气体,假定氯气在水中溶解度可以忽略。将该装置放置在

有光亮的地方,让混和气体缓慢地反应一段时间。 (1)假设甲烷与氯气充分反应,且只产生一种有机物,请写 出化学方程式。 。 (2)经过几个小时的反应后,U 型管右端的玻璃管中水柱 变化是 。 A .升高 B .降低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3)试解释U 型管右端的玻璃管中水柱变化的原因。 。

18、(10分)纤维素属于多糖,在稀酸的催化作用下,可以水解为葡萄糖。下面是某同学进

行的“纤维素水解实验”步骤:①将一小团棉花放在试管中,加入3-5滴90%的硫酸,并且用玻璃棒小心地把棉花捣成糊状;②在酒精灯火焰上稍微加热,使之成为亮棕色;③在亮棕色溶液中加入2mL 新制备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煮沸。可是该同学并没有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现象。

乙醇

A B

C

D Na ①

点燃 ②

浓硫酸、乙酸

△ ③

红热的铜丝 ④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纤维素水解的化学方程式:。

(2)试分析该同学实验失败的原因:_ ________________。

(3)请补写出正确的实验操作:。(4)在该同学的实验步骤②后的亮棕色溶液中直接滴加硫酸铜溶液,然后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这种操作能否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现象?预期的实验现象是什么?

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A A C A A D A A C C C

14、略

点燃

15、(1)(2分)C5H12;(2)(2分)C5H12+ 8O2 ==== 5CO2 +6H2O

(3)(3分)CH3CH2CH2CH2CH3、、;

16、(1)略(各2分)。

(2)相同点:都有无色气泡产生,都有热量放出;

不同点:乙醇与钠反应时,钠沉在液面下,反应也更平稳。

17、(1);(2分)

(2)B;(2分)

(3)由上述化学方程式可知,此反应中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且生成的HCl能够溶解于水,所以左侧压强减小至零,故右侧玻璃管中的水柱降低,左侧气柱消失。(6分)

18、(1)(2分)

(2)主要原因是水解后的溶液中没有滴加碱来中和多余的酸,导致溶液中的酸使氢氧化铜溶解。(2分)

(3)在该同学实验步骤②、③之间加一步操作:在亮棕色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溶液呈碱性。(2分)

(4)可以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现象;预期的实验现象是出现砖红色沉淀。(4分)

人教 高中化学必修2 教师用书

说明 为了帮助教师理解和体会课程标准,更好地使用教科书,我们根据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必修)》的内容和要求,结合高中化学教学实际,组织编写了本教师教学用书,供高中化学教师教学时参考。 全书按教科书的章节顺序编排,每章包括本章说明、教学建议和教学资源三个部分。 本章说明是按章编写的,包括教学目标、内容分析和课时建议。教学目标指出本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内容分析从地位和功能、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教学深广度以及内容结构等方面对全章内容做出分析;课时建议则是建议本章的教学课时。 教学建议是分节编写的,包括教学设计、活动建议、问题交流和习题参考。教学设计对各节的内容特点、知识结构、重点和难点等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并对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提出建议。活动建议是对科学探究、实验等学生活动提出具体的指导和建议。问题交流是对“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等教科书中栏目所涉及的有关问题给予解答或提示。习题参考则是对各节后的习题给予解答或提示。 教学资源是按章编写的,主要编入一些与本章内容有关的教学资料、疑难问题解答,以及联系实际、新的科技信息和化学史等内容,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科书,并在教学时参考。 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有:王晶、王作民、李桢、吴海建、孙琳琳、张晓娟、宋锐等。 本书的审定者:李文鼎、王晶。 责任编辑:吴海建。 图稿绘制:李宏庆、张傲冰。 由于时间仓促,本书的内容难免有不妥之处,希望广大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修订改进。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2004年6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1) 本章说明 (1) 教学建议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2)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5) 第三节化学键 (6) 教学资源 (8)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14) 本章说明 (14) 教学建议

最新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测验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在众多的环境污染中,废旧电池的污染可谓让人触目惊心,废电池中对环境形成污染的主要物质是( ) A .镉 B .锌 C .石墨 D .二氧化锰 【答案】A 【解析】镉是致癌物质,是对环境形成污染的主要物质。 2.有如下两个反应: ①2HCl=====高温H 2↑+Cl 2↑ ②2HCl=====电解 H 2↑+Cl 2↑ 关于这两个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②两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 .①②两反应中的能量转换方式都是热能转变为化学能 C .①反应是热能转变为化学能 D .②反应是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答案】B 【解析】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A 项正确;反应②是电能转变为化学能;B 项错误,D 项正确;反应①是吸热反应,是热能转变为化学能,C 项正确。 3.面粉厂必须严禁烟火的主要原因是( ) A .防止火灾发生 B .防止污染面粉 C .吸烟有害健康 D .防止面粉爆炸 【答案】D 【解析】面粉颗粒极小,当其扩散在空气中与空气充分接触,导致氧气与面粉的接触面面积增大一旦引发反应,极易发生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爆炸。 4.化学电池可以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化学电池的本质是( ) A .化合价的升降 B .电子的转移 C .氧化还原反应 D .电能的储存 【答案】B 【解析】化合价的升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现形式,而电子转移则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实

质,而只有氧化还原反应才能设计为原电池。 5.某同学做完铜、锌原电池的实验后得到了下列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 .构成原电池正极和负极的材料必须是两种金属 B .由铜、锌电极与硫酸铜溶液组成的原电池铜是正极 C .电子沿导线由锌流向铜,在铜极上氢离子得到电子而放出氢气 D .铜锌原电池工作时,锌溶解,所以才产生电子 【答案】A 【解析】一般构成原电池负极的是金属,而且是活泼性的金属,而正极可以是导电的非金属,如石墨碳棒;但负极也不一定是金属 6.锌电池可代替铅蓄电池,它的构成材料是锌、空气、某种电解质溶液,发生的总反应是2Zn +O 2===2ZnO 。下列有关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锌为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 .电池工作时,氧气与锌直接化合,生成氧化锌 C .正极发生的反应是:12O 2+2e -+2H + ===H 2O D .负极发生的反应是:Zn -2e - +H 2O===ZnO +2H + 【答案】B 【解析】负极发生的反应是:Zn -2e -+H 2O===ZnO +2H + 7.“西气东输”工程中,需要地下埋入铸铁管道。在下列情况下,铸铁管道被腐蚀速率最慢的是( ) A .在含铁元素较多的酸性土壤中 B .在潮湿疏松的碱性土壤中 C .在干燥致密的不透气的土壤中 D .在含碳粒较多,潮湿透气的中性土壤中 【答案】C 【解析】在酸性较强的环境中钢铁发生析氢腐蚀,而在中性或者微碱性土壤中则发生吸氧腐蚀,在含有碳粒的土壤中会形成原电池,造成腐蚀。 8.“嫦娥一号”发射所用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中装的液氢和四氧化二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火箭中装入的液氢和四氧化二氮都是燃料 B .火箭中装入的液氢和四氧化二氮形成原电池,即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使火箭上天 C .液氢燃烧,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及机械能使火箭上天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全册

必修2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一、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是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明的 2、写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7个周期(三短、三长、一个不完全),周期数=电子层数 7个主族、7个副族、一个零族、一个Ⅷ族,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4、碱金属元素 (1)碱金属元素的结构特点:Li 、Na 、K 、Rb 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对其性质的影响。 (2)Na 与K 分别与水、氧气反应的情况 分别与出K 、Na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性质的递变规律 (4)同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 5、卤族元素 (1)卤族元素的结构特点:F 、Cl 、Br 、I 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对其性质的影响。 (2)单质与氢气发生反应的条件与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3)卤素间的置换反应 (4)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性质的递变规律 (5)同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 结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核素 (1)核素的定义: A P X (2)同位素: 1 1H 、 2 1H 、 3 1H (3)原子的构成: 二个关系式: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A = 质子数P + 中子数N (3)几种同位素的应用: 126C 、146C 、 2 1H 、 3 1H 、238 92U

二、元素周期律 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能量高的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2)电子总是先从内层排起,一层充满后再排入下一层,依次是K、L、M、N (3)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2n2个电子。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氦原子是2 个);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18 个电子;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容纳32 个电子。 2、元素周期律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3、第三周期元素化学性质变化的规律 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1)钠镁与水反应现象,比较钠镁与水反应的难易(方程式书写) (2)镁铝与盐酸反应的难易(现象,方程式) (3)比较钠镁铝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1)比较硅、磷、硫、氯与氢气反应的难易以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2)比较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3)向硫化氢水溶液中滴入氯水的现象 结论: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4、元素的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5、在周期表中一定区域可以寻找到一定用途的元素 (1)寻找半导体材料 (2)寻找用于制造农药的材料 (3)寻找催化剂、耐高温、耐腐蚀的合合金材料 6、推测钫(与K同一主族在K的下面)的性质 推测铍的性质 推测量114号元素的位置与性质 三、化学键

高中化学必修2实验

目录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1) 实验1-1 卤素氧化性强弱P9 (1) 实验1-2 化学键中的离子键P21 (1)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1) 实验2-1 放热反应P32 (1) 实验2-2 吸热反应P32 (1) 实验2-3 酸碱中和热P32 (2) 实验2-4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换P37 (2) 实验2-5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P44 (2) 实验2-6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P44 (3)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3) 实验3-1 检验苯是否具有饱和性P63 (3) 实验3-2 乙醇的化学性质(酸性)P68 (3) 实验3-3 乙醇的催化氧化P70 (3) 实验3-4 乙酸的酯化反应P71 (4) 实验3-5 糖类、蛋白质的特征反应P74 (4) 实验3-6 蔗糖的还原性P74 (4) 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5) 实验4-1 铝热反应P83 (5) 实验4-2 证明海带中存在碘元素P85 (5)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实验1-1 卤素氧化性强弱 P 9 药品:新制氯水、溴水、NaBr 溶液、KI 溶液、四氯化碳 实验1-2 化学键中的离子键 P 21 药品:金属钠、氯气(必修1制取)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实验2-1 放热反应 P 32 药品:6mol/L 的盐酸、铝条 仪器:温度计、试管、砂纸 实验2-2 吸热反应 P 32 药品:Ba(OH)2 ?8H 2O 、NH 4Cl 仪器:烧杯、玻璃片、玻璃棒

实验2-3 酸碱中和热 P 32 药品: 2mol/L 的盐酸、2mol/L NaOH 溶液 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温度计 实验2-4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换 P 37 药品:锌片、铜片、稀硫酸 实验2-5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P 44 药品:5%的H 2O 2溶液、1mol/L FeCl 3溶液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

阶段性作业 1.如果你家里的食用花生油混有水份,你将采用下列何种方法分离 A.过滤B.蒸馏C.分液D.萃取 2.下列实验操作均要用玻璃棒,其中玻璃棒作用相同的是 ① 过滤② 蒸发③ 溶解④ 向容量瓶转移液体 A.①和②B.①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 3.实验中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用试管取出试剂瓶中的Na2CO3溶液,发现取量过多,又把过量的试剂倒入试剂瓶中B.Ba(NO3)2 溶于水,可将含有Ba(NO3)2 的废液倒入水槽中,再用水冲入下水道 C.用蒸发方法使NaCl 从溶液中析出时,应将蒸发皿中NaCl 溶液全部加热蒸干 D.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后,冷却至室温才转移到容量瓶中 4.过滤后的食盐水仍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入稍过量的BaCl2 溶液;④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⑤过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③②①⑤④B.①②③⑤④C.②③①④⑤D.③⑤②①④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 H2O的质量为18g/mol B.CH4的摩尔质量为16g C.3.01×1023个SO2分子的质量为32g D.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物质体积均为22.4L 6.已知1.505×1023个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8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A.16g B.32g C.64g /mol D.32g /mol 7.科学家发现一种新型氢分子,其化学式为H3,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H3和H2相同的是A.原子数B.分子数C.体积D.物质的量 8.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下列气体所占有的体积最大的是 A.O2B.CH4C.CO2D.SO2 9.用NA表示阿伏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H2O含有的分子数为1 NA B.常温常压下,1.06g Na2CO3含有的Na+离子数为0.02 NA C.通常状况下,1 NA 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22.4L D.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个数为1 NA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标准状况下,1 molSO3的体积是22.4 L B.1 mol H2所占的体积一定是22.4 L C.在标准状况下,N A个任何分子所占的体积约为22.4 L D.在标准状况下,总质量为28 g的N2和CO的混合气体,其体积约为22.4 L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尔是表示质量的单位 B.反应前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和与反应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和一定相等 C.氢氧化钠的摩尔质量是40 g

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综合测试题及解答

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综合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Fe:56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是符合要求的(本部分23题,每题3分,共69分) 1.“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生活中废弃的铁锅、铝制易拉罐、铜导线等可以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它们属于 A.酸B.碱C.盐D.金属或合金 2.食品安全警钟长鸣。近日,一批湖南大米中重金属元素镉超标事件被媒体广泛报导。下Cd)的说法正确的是 列有关镉(112 48 A.原子序数为48 B.电子数为64 C.中子数为112 D.质量数为160 3.下列物质水解的最终产物中含有葡萄糖的是 A.蛋白质B.氨基酸C.油脂D.淀粉 4.可以用来鉴别甲烷和乙烯两种气体的试剂是 A.乙醇B.溴水C.NaOH溶液D.灼热的铜丝 5.下列可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是 A.NH3B.NO C.NO2D.SO2 6.常温下,将铜片投入到下列溶液中,会产生气体的是 A.稀硫酸B.稀盐酸C.浓硝酸D.浓硫酸 7.有NaCl、MgCl2、A1C13三种溶液,只用一种试剂就可把它们鉴别开来,这种试剂是A.烧碱溶液 B. 盐酸C.氨水D.碘水 8.下列物质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是 A.CO2B.CaCl2C.NaOH D.C6H6 9.在无色透明的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Al3+、SO42ˉ、NO3ˉB.Cu2+、SO42ˉ、NO3ˉ C.NH4+ 、SO42ˉ、OHˉD.Na+、CO32ˉ、Cl ˉ 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铁溶于盐酸中:Fe + 2H+ == Fe3+ + H2↑ B.二氧化硫被烧碱吸收:SO2 + 4OHˉ == SO42ˉ + 2H2O C.硫酸与氧化铝反应:Al2O3 + 6H+ == 2Al3+ + 3H2O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提纲)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提纲)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②酸碱中和反应。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 2△ 2CO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C、H 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 2 O(g)△CO(g)+H 2 (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 2·8H 2 O+NH 4 Cl=BaCl 2 +2NH 3 ↑+10H 2 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 3、KMnO 4 、CaCO 3 的分解等。 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需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试举例说明。 点拔:这种说法不对。如C+O 2=CO 2 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只是反应开始后 不再需要加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继续下去。Ba(OH) 2·8H 2 O与NH 4 Cl的反应是吸热 反应,但反应并不需要加热。 [练习]1、下列反应中,即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A.Ba(OH) 2.8H 2 O与NH 4 Cl反应 B.灼热的炭与CO 2 反应 C.铝与稀盐酸 D.H 2与O 2 的燃烧反应 2、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 Y的能量一定高于N C. 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D. 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

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必修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iii、分液和萃取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 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iv、升华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分离开来,例如加热使碘升华,来分离I2和SiO2的混合物。 2、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 对物质的分离可一般先用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处理,然后再根据混合物的特点用恰当的分离方法(见化学基本操作)进行分离。 用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注意: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 CO 2 B. 石墨 C. K 2SO 4 D. NaOH 溶液 2. 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 制得溶液的是 A. 食盐 B. 饱和FeCl 3溶液 C. 蔗糖 D. 碘 3. 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与化学反应有关,下列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 .铜铸塑像上出现铜绿[Cu 2(OH)2CO 3] B .铁制菜刀生锈 C .大理石雕像被酸雨腐蚀毁坏 D .铝锅表面生成致密的薄膜 4. NaHSO 4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出Na + 、H + 和SO 42-。下列对于NaHSO 4的分类中不正确... 的是 A .NaHSO 4是盐 B .NaHSO 4是酸式盐 C .NaHSO 4是钠盐 D .NaHSO 4是酸 5.下列反应既是离子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氯化钠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 B .氢气还原氧化铜 C .铁片置于硫酸铜溶液中 D .一氧化碳的燃烧 6. 加入适量的硫酸溶液,可使溶液中下列离子数量显著减少的是 A. Cl - B. Ba 2 + C. NO 3- D. Na + 7. 下列化学方程式不能.. 用离子方程式Ba 2++SO 42-=BaSO 4↓表示的是 A. Ba(NO 3)2+H 2SO 4=BaSO 4↓+2HNO 3 B. BaCl 2+Na 2SO 4=BaSO 4↓+2NaCl C. BaCl 2+H 2SO 4=BaSO 4↓+2HCl D. BaCO 3+H 2SO 4=BaSO 4↓+H 2O+CO 2↑ 8. 下列物质混合后,不能.. 发生离子反应的是 A. Na 2CO 3溶液与稀盐酸 B. CuSO 4溶液与BaCl 2溶液 C. H 2SO 4溶液与NaCl 溶液 D. 稀HNO 3与Ba(OH)2溶液 9. 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盐酸 CO 32-+2H +=H 2O+CO 2↑ B. 稀硫酸中加入铁粉 2Fe+6H +=2Fe 3++3H 2↑ C. 碳酸钙中加入盐酸 CO 32-+2H +=H 2O+CO 2↑ D. 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硫酸 H ++OH -=H 2O 10. 下列分离、提纯、鉴别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 用丁达尔效应鉴别Fe(OH)3胶体和FeCl 3溶液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测试_含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测试 广州市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测试卷(B)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4 页,满分100 分,考试用时40 分钟。 可能用到的数据:H-1C-12O-16 N-14 S- 32 一、选择题(只有 1 个正确答案;共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1.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标志的是() A .甲烷的产量 B .乙烯的产量C.乙醇的产量D.苯的产量 2.常温下,下列物质的状态是气体的是() A . CH3Cl B . CH2Cl 2C.CHCl 3D. C6H14 3.甲烷是最简单的烷烃,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下列物质中,不能用来鉴别二者的是 () A.水B.溴水 C.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D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4.从南方往北方长途运输水果时,常常将浸泡有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放置在盛放水果的容器中,其目的是() A.利用高锰酸钾溶液杀死水果周围的细菌,防止水果霉变 B.利用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水果周围的氧气,防止水果腐烂 C.利用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水果产生的乙烯,防止水果早熟 D .利用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性,催熟水果 5.下列有关乙醇的物理性质的应用中不正确的是() ... A.由于乙醇的密度比水小,所以乙醇中的水可以通过分液的方法除去 B.由于乙醇能够溶解很多有机物和无机物,所以可用乙醇提取中药的有效成分 C.由于乙醇能够以任意比溶解于水,所以酒厂可以勾兑各种浓度的酒 D.由于乙醇容易挥发,所以才有熟语“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说法 6.下列物质在水中可以分层,且下层是水的是() A.苯B.乙醇C.溴苯D.四氯化碳7.关于乙醇结构方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醇结构中有- OH,所以乙醇溶解于水,可以电离出 - 而显碱性OH B.乙醇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乙酯,所以乙醇显碱性 C.乙醇与钠反应可以产生氢气,所以乙醇显酸性 D.乙醇与钠反应非常平缓,所以乙醇羟基上的氢原子不如水中的氢原子活泼 8.酯化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一类重要反应,下列对酯化反应理解不正确...的是()

高中化学必修2综合测试题

高一年级化学必修2综合测试题 班别:姓名: 一、选择题: 1、几种核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则() A、一定互为同位素 B、一定是同种原子 C、质量数一定相等 D、中子数一定相等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放热反应的发生均无需加热 B、凡是需要加热后才能发生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C、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D、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3、下列用水就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A、苯、己烷、四氯化碳 B、苯、乙醇、四氯化碳 C、硝基苯、乙醇、四氯化碳 D、硝基苯、乙醇、乙酸 4、美国科学家将两种元素铅和氪的原子核对撞,获得了一种质子数为118、质量数为293的超重元素,该元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 A、47 B、57 C、61 D、175 5、对于放热反应H2 + Cl2 点燃2H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产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B、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产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C、断开1mol H—H键和1mol Cl—Cl键所吸收的总能量大于形成1mol H—Cl键所放出 的能量 D、该反应中,化学能只有转变为热能 6、下列物质中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A、苯 B、乙烷 C、乙醇 D、乙酸 7、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 ...是() A、16 B、26 C、36 D、46 8、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放入稀硫酸溶液中,发生原电池反应,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溶液的PH增大 B、溶液中的Zn2+浓度增大 C、溶液中的SO42- 浓度增大 D、溶液的密度增大

9、可以鉴别乙酸溶液、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的试剂是( ) A 、NaOH 溶液 B 、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C 、石蕊试液 D 、碳酸钠溶液 10、下列各组微粒所含电子数目相同的是 ( ) A 、NH 4+、OH - 、H 3O + B 、Na +、Mg 2+、S 2- C 、F 、NH 2- 、Al 3+ D 、Li +、Na +、K + 11、已知空气――锌电池的电极反应为: 锌片:Zn + 2OH - - 2e - = ZnO + H 2O 石墨:O 2 + 2H 2O + 4e - = 4OH - 根据此判断,锌片是: A 、负极,并被氧化 B 、负极,并被还原 C 、正极,并被氧化 D 、正极,并被还原 12、下列物质属于同分异构体的一组是( ) A 、CH 4与C 2H 4 B 、 与 CH 3-CH 2-CH 2-CH 3 C 、C 2H 6与C 3H 8 D 、O 2与O 3 13、右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短周期的一部分,下列有关A 、B A 、原子半径大小为:D>B>C B 、核电荷数:D > C>B >A C 、A 与D 形成的化合物均是离子键 D 、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为: D >A>B 14、可逆反应2SO 2 + O 2 2SO 3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① 消耗2 mol SO 2的同时生成2 mol SO 3 ② SO 2、O 2与SO 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2 ③ 反应混合物中,SO 3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A 、①② B 、①③ C 、只有③ D 、只有① 15、酯化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一类重要反应,下列对酯化反应理解不正确... 的是() A 、酯化反应的产物只有酯 B 、酯化反应可看成取代反应的一种 C 、酯化反应是有限度的 D 、浓硫酸可做酯化反应的催化剂 16、在正规化学试卷的开始处总有“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一项,如H :1 C :12 Cl :35.5 S :32 Cu :64等。请问这些数值准确的说应该是( ) A 、某种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 、某种核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C 、某种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 D 、某种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 17、在反应:C + CO 2 2CO 中,可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①增大压强 ②升高温度 ③通入CO 2④增加碳的量 ⑤降低压强 A B C D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实验总结

化学必修1实验总结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P5实验1-1】 实验仪器:玻璃棒、烧杯、漏斗、滤纸、铁架台、蒸发皿、酒精灯 实验药品:粗盐、蒸馏水 过滤实验注意事项: 1、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滤液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2、漏斗中沉淀洗涤方法:向漏斗中加入蒸馏水淹没沉淀, 待蒸馏水自然流出,重复2—3次。 蒸发实验注意事项: 1、蒸发皿中液体的量不得超过容积的2/3. 2、蒸发过程中必须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使液体飞溅. 3、当加热至(大量)固体出现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4、不能把热的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应垫上石棉网. 5、用坩埚钳夹持蒸发皿 补充: 检验沉淀洗涤干净的方法: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与试管中,加入某种试剂,出现某种现象,则证明洗涤干净 【P6 实验1-2】SO 42-的检验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托盘天平 注意事项:加入稀盐酸可以排除CO 3、SO 3、Ag 的干扰,不能用稀硝酸代替稀盐酸 涉及反应:排除干扰离子的反应: 生成白色沉淀的反应:

【P7思考与交流】 杂质加入试剂化学方程式 硫酸盐氯化钡BaCl2 + Na2SO4 = BaSO4↓+2NaCl MgCl2氢氧化钠MgCl2 + 2NaOH = Mg(OH)2↓+ 2NaCl CaCl2碳酸钠CaCl2 + Na2CO3 =CaCO3↓ + 2NaCl 注意事项:1、除杂不能引入新杂质、除杂试剂必须过量,过量试剂必须除去 2、加入试剂顺序要求碳酸钠在氯化钡后加入,盐酸要在过滤后加入除去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3、最后过滤后得的滤液经过蒸发结晶可以得到较纯的NaCl 补充:1、KNO3中混有氯化钠除氯化钠的方法: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2、氯化钠中混有KNO3除KNO3的方法:蒸发结晶、趁热过滤 【P8实验1-3】检验Cl-、蒸馏(用来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蒸馏烧瓶、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酒精灯、铁架台 实验现象 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自来水,滴入 几滴稀硝酸和几滴AgNO3溶液 ——检验Cl-的实验 加硝酸银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 2.在100mL烧瓶中加入1/3体积的 自来水,再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 片),连接好蒸馏装置,向冷凝管 中通入冷却水。加热烧瓶,弃去开 始馏出的部分液体,用锥形瓶收集 约10mL液体,停止加热 加热,烧杯中的水温升高至100℃后沸腾。在锥 形瓶中收集到蒸馏水 3.取少量收集到的液体加入试管 中,然后滴入几滴稀硝酸和几滴 AgNO3溶液 加入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蒸馏水中无沉淀生成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单元测试题附答案全套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单元测试题附答案全套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其化学性质一定相似 B. 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C. 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D. 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 D 【分析】 本题考查了微粒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元素周期律等知识点,难度不大,解题时注意仔细审题。 【解答】 A.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如和的电子层结构相同,而其化学性质不同,故A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律,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故B错误; C.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例如,是共价化合物,故C错误; D.由结构决定性质,则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故D正确。 故选D。 2.下列关于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结构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这个规律叫元素周期律 B. 第三周期元素的简单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依次增大 C. ⅦA族元素的简单阴离子还原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弱 D. 与互为同位素,它们的性质基本相同 C 解: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呈周期性变化,故A错误; B.第三周期元素的简单阳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简单阴离子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但阳离子半径小于阴离子半径,故B错误; C.简单阴离子还原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非金属性越弱,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弱,故C正确; D.同位素研究对象是原子,与为同一物质,都是氧气,故D错误; 故选C. A.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呈周期性变化; B.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 C.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简单阴离子还原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据此判断; D.同位素研究对象是原子,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为同位素.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同位素、离子半径比较等,难度不大,注意D选项中与为同一物质,不是同素异形体.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其化学性质一定相似 B. 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C.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两两结合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 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

高中化学必修2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一、教学设计 在初中化学中,只简单地介绍了乙醇和乙酸的用途,没有从组成和结构角度认识其性质、存在和用途。乙醇和乙酸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烃的衍生物,从这两种衍生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可以让学生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教学设计中,在学生初中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从烃到烃的衍生物的结构变化,强调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建立烃基与官能团位置关系等立体结构模型,帮助学生打好进一步学习的方法论基础,同时鼓励学生用学习到的知识解释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本节教学重点:官能团的概念、乙醇、乙酸的组成、乙醇的取代反应与氧化反应、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 本节教学难点:使学生建立乙醇和乙酸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结构角度初步认识乙醇的氧化、乙酸的酯化两个重要反应。 1.教学模式设计 乙醇、乙酸教学模式设计是各类公开或观摩课经常选用的内容,具有很丰富的素材来源可参考,在新课程中,乙醇、乙酸的教学模式也将是重点开发的领域。 【教学设计Ⅰ】 合作教学模式(乙酸为例):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注意组间的水平接近,组内水平有差异,使小组探究和讨论能顺利开展起来。 提出问题:怎么证明食醋中含有醋酸?→小组设计→组内讨论、组间质疑→探究乙酸酸性实验→实验乙酸的酯化反应→分析乙酸的结构和酯化反应发生时断键的位置→讨论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影响→讨论乙酸在生活中的妙用。 【教学设计Ⅱ】 探究教学模式(乙醇为例) 观察、归纳和总结乙醇的物理性质→完成探究实验:乙醇与金属钠、乙醇与氧气的反应→ 总结实验现象→分析乙醇结构→认识乙醇性质、书写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讨论或网上查阅乙醇的用途→ 调查酗酒造成的社会危害,强化责任意识。 【教学设计Ⅲ】 探究教学模式(乙醇为例)。 提出问题:观察乙醇的物理性质→回忆乙醇的组成→讨论乙醇分子中原子的连接情况, 提出假设①CH 3OCH 3 ;假设②CH 3 CH 2 OH→讨论两种假设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必要时教师从键 的类型和连接情况点拨)→实验验证: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进一步假设乙醇发生氧化反应时的断键方式→实验验证:乙醇的氧化反应→ 总结乙醇的结构和性质→课后活动①小论文:调查酗酒造成的社会不安定因素,你的建议,课后活动;②课本剧,酒后驾车,课后活动; ③辩论赛,公款消费与中国酒文化。 虽然上述每种模式各有特点,但都强调学生在课堂内外的参与程度,要特别注意学生的生活背景、兴趣和认知水平。例如,【教学设计Ⅲ】是假说法在教学中的应用,要求学生基础扎实、综合素质好,并在教师组织引导下发挥学生的水平优势,提高探究教学的质量。 2.教学策略设计 本节可能用到的策略主要有: (1)课时划分:乙醇1课时、乙酸1课时。 (2)问题创设:生活图片或录像、实践活动:认识酒和醋;化学史:酒和醋的历史;小实验:食物发酵、自酿米酒;调查:参观啤酒厂。 (3)内容呈现:观察样本、探究实验、图表、图片、乙醇、乙酸结构模型或多媒体动画等。

高一化学必修一检测试题

高中化学必修一检测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Ca-40 Fe-56 Na -23 Al-27 Cl-35.5 Cu-64 Mn-55 一.单项选择题(本卷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物质溶于水能导电,但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A.过氧化钠 B.蔗糖 C.氯气 D.氯化铁 2.下列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混合物是[来源:https://www.sodocs.net/doc/781052859.html,] A.四氯化碳和水 B.酒精和汽油 C.碘和四氯化碳 D.汽油和植物油 3.下列物质变化或操作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B.氯气作自来水杀菌消毒剂 C.用铂丝蘸取碳酸钠溶液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 D.用蒸馏的方法除去自来水中的Cl- 4.下列分散系中,明显与其他不同的一种是 A.盐酸 B.稀豆浆 C.NaOH溶液 D.FeCl3溶液 5.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32 gO2和O3的混合气体中所含原子数为2N A B. 2 3g钠与O2完全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时,钠失去的电子数目小于0.1N A C.1mol/L Na2CO3 溶液中含有Na+离子数目是2N A D.标准状况下.2.24 LH2O 含氧原子数为0.1N A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向某溶液中滴加氧氧化纳溶液产生白色沉定,且颜色逐渐变为红褐色,说明该溶液中只含有Fe2+ B.向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盐酸,立即有大量气泡产生 C.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和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的实质相同 D.足量的铁在氯气中燃烧,产物只有氯化铁 7.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FeSO4 溶液与稀硫酸、双氧水混合:2Fe2++ H2O2 +2H+==2Fe3++2H2O B.氯气与水反应:Cl2 +H2O==2H++ Cl- +ClO- C.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2A1O2-+CO2+ 3H2O==2A(OH)3↓+CO32- D.向KHCO3溶液中加入足量Ba(OH)2 溶液:Ba2++2HCO3-+2OH-==2H2O+ BaCO3↓+CO32-来源学+科+网 8.下列药品和装置合理且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测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O -16 Cl -35.5 Na -23 Li -7 K -39 Rb -85 Cs -133 Ag -108 一. 选择题 1.19世纪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 A.提出了原子学说 B.提出了分子学说 C.发现了稀有气体 D.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2.在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四、五、六周期元素的数目分别是 ( ) A .8、8、18、32 B .8、18、18、32 C .8、18、18、18 D .8、8、18、18 3.某些建筑材料含有放射性元素氡( 22286 Rn ),会对人体产生一定危害。该原子中中子数 和质子数之差是( ) A .136 B .50 C .86 D .222 4.下列表达方式错误.. 的是 ( ) A .H ∶Cl B . C .O 188 D .O =C =O 5.下列物质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是( ) A .Na 2O B .NH 3 C .Ca(OH)2 D .CaBr 2 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5分) 6.我国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已发射成功,“嫦娥”探月工程也已正式启动。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He 32,每百吨He 32核聚变所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目 前人类一年消耗的能量。在地球上,氮元素主要以He 4 2 的形式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e 4 2 原子核内含有4个质子 B .He 32和He 4 2 互为同位素 C .He 32 原子核内含有3个中子 D .He 42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所以He 42具有较强的金属性 7.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是 ( ) A .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依次递增 B .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C .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D .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元素的种类由核外电子数决定 B .原子的种类由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共同决定 C .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两个原子一定是同种原子 D .某元素的原子核内有m 个质子,n 个中子,则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 + n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周期表中的主族都有非金属元素 B .周期表中的主族都有金属元素 C .周期表中的非金属元素都位于短周期 D .周期表中的非金属元素都位于主族和0族 10.下列各组中前者的碱性比后者强的是( ) A. KOH 和Al(OH)3 B. Mg(OH)2 和NaOH C. Al(OH)3和Mg(OH)2 D. Mg(OH)2和Ca(OH)2 11.下列有关碱金属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锂与过量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锂 B .从锂到铯,密度由小到大 C .从锂到铯,熔沸点依次升高 D .钠与水反应不如钾与水反应剧烈 12.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通常元素的化合价与其原子的质量数有密切的关系 B.14 6C 和17 7N 的质量数相同,但质子数不同,所以互称为同位素 C .已知铱的一种核素是191 77Ir ,则其核内的中子数是114 D .钾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13.下列氢化物中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 .CH 4>NH 3>H 2O >HF B .SiH 4>NH 3>H 2S >HCl C .HF >H 2O >NH 3>PH 3 D .NH 3>PH 3>H 2S >HBr 14.下列叙述中能肯定说明金属A 比金属B 的活泼性强的是( ) A .A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 B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 B .A 原子电子层数比B 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C .1molA 从酸中置换生成的H 2比1mol B 从酸中置换生成的H 2多 D .常温时,A 能从酸中置换出氢,而B 不能 15.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B. 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C. 原子核外各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D. 核电荷数为17的元素容易失去1个电子 16.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和乙形成的气态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乙位于第V A 族,甲个与丙同主族,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则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丙>丁>乙 B .单质的还原性:丁>丙>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