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统编教材语文三年级上册编排特点及教学建议分享

统编教材语文三年级上册编排特点及教学建议分享

统编教材《语文》三年级上册编排特点及教学建议

一、三上语文教材编排的两个关键词

(一)双线组织单元

1.教科书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

本册教科书安排了8个单元,其中6个单元是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结构组成的单元。另外两个单元比较特殊:第四单元“预测”是一个阅读策略单元;第五单元“留心观察”是一个习作单元。2.语文要素与课程标准的联系、各年级语文要素之间的螺旋上升关系。

乍一看,八个单元,各有各的任务。但统观八个单元,会发现一些有趣的教学逻辑关联。例如《课标》在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中提到的“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第六单元“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和第八单元的“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这两个语文要素中,就有了螺旋上升的要求。

另外,例如默读、理解词语等语文要素,不同年段、不同册次之间依然有纵向联系,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发展梯度。

(二)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

从本册教科书开始,教材安排了略读课文,形成“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他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精读课文学习方法,略读课文运用方法,“快乐读书吧”使课外阅读课程化,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实践。这样就使得课内外阅读有机整合,

共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二、三上语文教材的五个显著特点

(一)加强单元整合,落实课程目标

统编教材的编撰有着极其严密的内部逻辑,各单元内部有着紧密的横向联系。从本册教科书开始,每个单元设有“导语”,在单元导语中明确语文要素;单元中的某些课文落实语文要素,贯穿着方法的学习和运用;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交流平台”栏目,进一步强化语文要素,梳理总结,提炼学习方法;某些单元的“词句段运用”和“习作”还引导学生实践运用本单元学习的方法。单元内各部分内容环环相扣,相互配合,使每个单元形成一个系统。

教学建议:

(1)心中有全局,树立整体意识。避免孤立地处理教材,忽视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

(2)加强整合,灵活处理单元内各板块的内容。避免机械地按照教材顺序实施教学。

(3)人文内涵与语文要素要有机融合;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系要重视。

(4)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助力系统,即课后练习。

(5)关注传统课文的新功能。我们发现,不少课标版教材中的老课文又被重新选入统编版教材中。面对这些“老面孔”时,我们老师要注意,不能原封不动照搬原有的教案,而是要从单元语文要素、学科阶段目标等方面着手,为我们的“老面孔”做出全新的设计。

(二)加强方法指导,促进素养提升

1.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集中体现了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运用。

教材中“交流平台”的呈现有几种形式:例子+分享体会、活动、学习伙伴交流收获等,都是聚焦学习方法,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总结出一些最基础的、最重要的学习经验,使学生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教学建议:

(1)树立方法意识,将方法的学习与运用贯穿整个单元,灵活处理交流平台与其他版块的关系。避免孤立处理教材内容,忽视交流平台与其他内容的联系。

(2)将方法指导有机融入教学过程。避免学习方法与阅读教学割裂。

(3)引导学生自主交流学习收获。避免机械实施教学,让学生读背交流平台。

2.在课后练习活动中,也有方法的渗透,培养了学生的方法意识。

教科书的每一个练习活动,都是引导学生运用某种方法完成学习任务,这些练习活动蕴含的学习方法,都可以举一反三地迁移运用于今后的阅读和表达实践。例如《司马光》这一课的课后练习就教给了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教学建议:

(1)依据课后练习设定教学目标。

(2)通过多种方式激发阅读文言文的兴趣,避免囫囵吞枣,不加

理解地朗读和背诵。

(3)引导学生主动借助注释阅读,避免拔高要求,要求逐词逐句翻译。

(三)加强语言实践,强调积累运用

教材着力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无论练习活动的设计,还是语文园地的内容安排,都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在生活情境中运用语文。例如,关于词语的练习活动,既关注词语的结构特点,又促使学生调动生活经验,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运用词语。

(四)安排特殊单元,实现特殊功能

1.第四单元:阅读策略单元

教材第四单元是以“预测”为主线编排的阅读策略单元。这个单元的编排体例不同于其他单元。先安排一篇精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习预测策略,接下来安排了两篇未呈现完整内容的课文,引导学生运用预测策略进行阅读。整个单元中,还穿插安排了一系列阅读活动,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尝试运用阅读策略。

教学建议:

(1)避免像普通单元一样教课文。

(2)基于学生真实的阅读经历,引导学生回顾思维的过程。提供表达范例,如:“我读到哪儿,就猜到…因为…”。避免只关注对未完成的故事结尾的预测,忽视交流阅读思考的过程。

(3)借助旁批中学习伙伴的思维过程,进一步完善自己阅读行为。避免一边读课文一边读旁批,导致丧失阅读乐趣,丧失思考空间。

(4)要在丰富的阅读实践中尝试运用。

2.第五单元:习作单元

第五单元“留心观察”是以培养习作能力为核心编排的单元。通过几个板块,形成习作单元的完整结构:“导语”明确习作要求,“精读课文”学习表达方法,“交流平台”梳理总结表达方法,“初试身手”初步尝试运用表达方法,“习作例文”进一步感悟、积累经验,“单元习作”呈现本单元的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1)精读课文的教学目标直接指向表达方法。

(2)将方法指导(即“交流平台”的内容)有机融入整个单元教学的全过程)。

(3)准确定位习作例文,避免机械使用习作例文,一一对应进行仿写。

(4)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有效激发观察和想象的兴趣,避免对习作成果要求过高,对观察方法的指导过多过细,超出单元学习要求。(五)重视交际表达,听说读写并重。

1.习作

除了专门的习作单元,教材其他每个单元中,也都精选话题内容,安排了习作。话题的情境创设力求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有话可写,乐写愿写。

教学建议:

(1)准确把握起步阶段的目标要求,避免拔高习作要求。

(2)重视引导学生自我修改。

(3)重视分享交流,引导学生通过交际对象的反馈提升作文能力。

2.口语交际

本册教材安排了4次口语交际。交际话题各有侧重,有独白类话题,也有对话类话题,还有功能性交际话题。

教学建议:

(1)关注口语交际话题的不同类型特点,合理组织相应的交际活动。

(2)将交际方法策略自然融入交际话题,在实践真实交际任务的同时实践交际方法。

(3)交际情境真实,学生交往自然。避免学生在交际活动中拿腔拿调,说话不自然。

以上就是我们年级语文老师对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在教材编排、特点及教学建议方面的分析。综上所述,我们在使用本册统编教材时,要树立整体观念,有全局意识、目标意识、方法意识,只要我们一步一步落到实处,就能够用好统编教材,教好统编教材。

统编教材语文三年级上册编排特点及教学建议分享

统编教材《语文》三年级上册编排特点及教学建议 一、三上语文教材编排的两个关键词 (一)双线组织单元 1.教科书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 本册教科书安排了8个单元,其中6个单元是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结构组成的单元。另外两个单元比较特殊:第四单元“预测”是一个阅读策略单元;第五单元“留心观察”是一个习作单元。2.语文要素与课程标准的联系、各年级语文要素之间的螺旋上升关系。 乍一看,八个单元,各有各的任务。但统观八个单元,会发现一些有趣的教学逻辑关联。例如《课标》在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中提到的“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第六单元“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和第八单元的“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这两个语文要素中,就有了螺旋上升的要求。 另外,例如默读、理解词语等语文要素,不同年段、不同册次之间依然有纵向联系,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发展梯度。 (二)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 从本册教科书开始,教材安排了略读课文,形成“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他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精读课文学习方法,略读课文运用方法,“快乐读书吧”使课外阅读课程化,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实践。这样就使得课内外阅读有机整合,

共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二、三上语文教材的五个显著特点 (一)加强单元整合,落实课程目标 统编教材的编撰有着极其严密的内部逻辑,各单元内部有着紧密的横向联系。从本册教科书开始,每个单元设有“导语”,在单元导语中明确语文要素;单元中的某些课文落实语文要素,贯穿着方法的学习和运用;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交流平台”栏目,进一步强化语文要素,梳理总结,提炼学习方法;某些单元的“词句段运用”和“习作”还引导学生实践运用本单元学习的方法。单元内各部分内容环环相扣,相互配合,使每个单元形成一个系统。 教学建议: (1)心中有全局,树立整体意识。避免孤立地处理教材,忽视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 (2)加强整合,灵活处理单元内各板块的内容。避免机械地按照教材顺序实施教学。 (3)人文内涵与语文要素要有机融合;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系要重视。 (4)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助力系统,即课后练习。 (5)关注传统课文的新功能。我们发现,不少课标版教材中的老课文又被重新选入统编版教材中。面对这些“老面孔”时,我们老师要注意,不能原封不动照搬原有的教案,而是要从单元语文要素、学科阶段目标等方面着手,为我们的“老面孔”做出全新的设计。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黄彩玲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明华实验小学黄彩玲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明华实验小学黄彩玲统编教材以双向编排的结构,构建了具有整体性、关联性和发展性的语文学习目标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每一单元、每篇课文都有精准的坐标,我们要潜心研究教材,合理把握每一单元的教学特点,扎实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从本册教材开始,每个单元设有导语,以形象的语言揭示了单元人文主题,以精炼的语言明确了单元的语文要素。 一、单元主题及教学内容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以“学校生活”为主题。编排了《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和《不懂就要问》三篇课文,前两篇是精读课文,第三篇是略读课文。同时编排了以“我的暑假生活”为主题的口语交际,以“猜猜他是谁”为主题的习作和语文园地等内容。 《大青树下的小学》描写了一所边疆小学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花的学校》是散文诗,通过丰富的想象,把童真表现得淋漓尽致,表现了孩子和妈妈之间深厚的感情;《不懂就要问》是教材编排的第一篇略读课文,课文通过讲述孙中山小时候向私塾先生提问的故事,培养学生不懂就要问的学习习惯。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引导学生回忆暑假生活,和同学分享并用两幅情境图启发学生会议的思路。做到发言要讲清楚自己的经历,并可借助图片或实物表达。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体会习作的乐趣”。这是本套教材第一次正式的习作练习。教材以游戏的形式编排了“猜猜他是谁”的活动,要求学生用

几句话或一段话介绍自己的同学,旨在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在二年级写话的基础上以比较轻松的状态进入习作学习。 语文园地由“交流平台”“语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三部分组成。“交流平台”围绕本单元语文要素“有新鲜感的词句”展开交流,让学生知道要在课内外阅读中主动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词句段运用“安排了理解和积累“摇头晃脑、面红耳赤”等成语;根据语义表达的需要,读出句子的重音,更好地表达情感;能根据兴趣小组的特点,使用有个性的词语为其取名字三方面内容;“日积月累”则是积累背诵清代袁枚的古诗《所见》。 二、语文要素解读 从教材中可以看到,每个单元的“单元导语”有两条线索,即双线结构,一条以生动简练的语言描述出单元的人文主题;另一条线索,是将“语文要素”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须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练习系统当中;单元中的某些课文落实语文要素,通过课后的练习题贯穿着方法的学习和运用;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交流平台”,进一步强化语文要素,梳理总结,提炼学习方法;“词句段运用”和“习作”还引导学生实践运用本单元学习的方法;各部分内容环环相扣,相互配合,使每个单元形成一个系统,旨在加强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 比如:第一单元的一个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

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解读 教材编写说明

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解读教材编写说明 教科书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为依据,吸纳语文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沉淀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加强语文和生活的联系,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科书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教科书编写思路 1. 双线组织单元,加强单元整合。 教科书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除了加强不同年段、不同册次之间的纵向联系,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发展梯度,教科书还着力加强单元内部的横向联系,使各板块内容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发展。从本册教科书开始,每个单元设有“导语”,在单元导语中明确语文要素;单元中的某些课文落实语文要素,贯穿着方法的学习与运用;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交流平台”栏目,进一步强化语文要素,梳理总结,提炼学习方法;某些单元的“词句段运用”和“习作”还引导学生实践运用本单元学习的方法;各部分内容环环相扣,相互配合,使每个单元形成一个系统。 2. 强化阅读,构建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 从本册教科书开始安排略读课文,形成“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快乐读书吧”,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精读课文学习方法,略读课文运用方法,“快乐读书吧”使课外阅读课程化,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实践。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得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有机整合,共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3. 重视方法指导,促进能力提升。

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集中体现了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运用。每个单元的“交流平台”,都聚焦学习方法,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从学生的学习实践中提取可迁移运用的方法,总结出一些最基础的、最重要的学习经验,使学生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同时,在练习活动中渗透方法,培养学生的方法意识。教科书中的每一个练习活动,往往不只是简单提出一个学习要求,而是引导学生运用某种方法完成学习任务,开展学习活动的过程也是方法运用的过程。这些练习活动蕴含的学习方法,都可以举一反三地迁移运用于今后的阅读和表达实践。 4. 突显实践性,加强语言文字运用。 教科书着力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无论是练习活动的设计,还是语文园地的内容安排,都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在生活情境中运用语文,突显语文课程实践性的特点。比如,关于词语的练习活动,关注词语的结构特点,但又不只是关注词语的外在形式,不局限于词典义,而是促使学生调动生活经验,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运用词语,激发学生学习词语的兴趣。 教科书还努力加强阅读与表达的联系,促进读写结合,将阅读中的收获迁移运用于自我表达,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二、教科书主要内容 本册教科书安排了八个单元,其中六个单元是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结构组成的单元,其人文主题分别是“学校生活”“金秋时节”“童话世界”“祖国河山”“我与自然”“美好品质”。另外两个单元比较特殊:第四单元“预测”是一个阅读策略单元,是围绕阅读策略的学习编排的;第五单元“留心观察”是一个习作单元,是围绕习作能力的培养编排的。 1. 阅读。 (1)精选文质兼美的课文。

三上部编语文教材分析

三上部编语文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材简析: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此外,教 材后面还编排有8篇选读课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 部分。第二组和第五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附录部分包括生字表(一),要求会认的字;生字表(二),要求会写的字;词语表。 本册教材要求识字200个,会写字300个。要求认识的字和会写的字 在精读课文后标出。另外,教材在语文园地二、五、六、七还归类安排了 一些要认的字。 全册教材生字注音方法和三年级上册相同。 二、教学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丰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学习革命领袖、科学 家的优秀品质;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发展语言能 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000个字,会写1300 个字。 3、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开始练习 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描红。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7、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10篇(段)。练习复述课文。 11、继续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2、讲述故事努力做到具体生动,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努力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3、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提高学生主动识字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2、加强写字教学指导,指导学生练好钢笔字。 3、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抓住重点与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2、多渠道多角度提高学生习作兴趣,提高学生习作的能力; 3、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钢笔书写的习惯。 四、学生学情分析: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本册课本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文”、“习作”和“练习”组成,体现了“以习惯助学习”、“由学习到运用”的教材编写思路。 1、关于习惯。本册教材在前四册的基础上,安排了“认真写钢笔字”和“认真写毛笔字”两个主题,配有5页图。教学时教师要按规范要求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写钢毛字和毛笔字的正确姿势与方法,养成认真写字的良好习惯。 2、关于课文。本册教材安排课文24篇,其中韵文2篇。所编选的课文内容丰富,既有反映历史人物、事件的,又有表现当代社会风貌的;既有讴歌我国革命领袖、英雄人物伟大品格的,也有颂扬外国科学家、普通劳动者可贵精神的;有主要介绍学习语文方法的,有主要介绍自然科学知识的。从体裁看,除记叙文,还有诗歌、童话、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另外,本册课文篇幅短小,语言规范,插图精致,富有童趣。这样安排,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多方面的知识,接受多方面的教育,而且还能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扩大他们的阅读视野。与低年级的教材相比,本册课文后的作业题略有变化:一是变铅笔字描红为钢笔字描红,意在训练学生扎扎实实地练好写字的基本功;二是增加了联系语境理解词语、句子,学习课文中常见的构段方式,学习分析自然段,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等方面的练习,意在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三是增加了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的“小练笔”,

让学生模仿其中的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意在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3、关于习作。本册教材与低年级教材相比,又多了一个新的版块——习作。由于学生刚接触作文,因此本册习作教材以“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实践、体验”为宗旨,以片断教学为主,在内容安排上富有儿童情趣,在呈现形式上力求灵活多样,在操作练习上提供多种选择,在习作评价上强调要求适度,以便让学生轻松愉快、自由自在地走进习作的起始阶段。习作教材安排了一定的例文,主要是片断,且基本上根据同年级小学生的习作改写而成,十分贴近三年级学生的实际。例文(段)由学生书写,印在作文稿纸上,意在从内容到书写格式(包括题目、标点符号所应占据的位置等)都为学生提供样例,以利学生循序渐进地打好习作的基础。 4、关于练习。本册教材共安排综合练习8个,每单元后面安排1个。单元练习以综合性为主,内容包括字词句练习、成语和古今诗文的朗读背诵、口语交际等,意在丰富语文教育的内涵,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另外,从本册起各单元练习还安排了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内容,意在培养学生按规范认真练字的态度。 二、教学建议: 1、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王尔德说过:“起初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因此,我们要把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列入教学目标之内。在教学过程中,要在抓好新安排的认真写

统编语文教材习作单元编排解析及教学建议

统编语文教材习作单元编排解析及教学建议 统编教材中的习作单元意在改变传统的完全以阅读为中心的编排方式,在重视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引导语文教学更加关注表达。从三年级开始,在每册教材中各设置了一个习作单元,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更加关注书面表达能力,实现在阅读中感受和学习写作,在写作中实践阅读经验,达到阅读与写作融和发展的目标,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统一。 一、教材解析 习作单元教学的重心是紧密围绕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这条主线,引导学生在运用写作知识的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高质量地完成习作学习任务。每个“习作单元”,都以一个明确的习作关键能力为训练目标,整个单元的内容紧密围绕这个关键能力编排,设计如下板块:导语——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 以上各板块彼此咬合,相互衔接,构成一个以习作能力培养为中心的传动链。从单元导语到习作练习,实际上就是学生练习并形成这种习作能力的学习过程。这种编排,突破了习作教学的重点、难点,加重了习作在统编教科书中的分量,力图使学阅读与学表达均衡发展。 习作单元的几个板块,紧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环环相扣,步步相连,层层递进,形成一个训练的序列:扉页导语,呈现写作方法;精读课文,学习写作方法;交流平台,提炼写作方法;初试身手,尝试写作

方法(片段、支架);习作例文,认识写作方法(再认识、在感悟、再体验);单元习作,实践写作方法,呈现学习效果。 ①精读课文——侧重“从阅读中学习表达方法” 精读课文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在理解内容、积累语言方面不作多要求。如,三上“习作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分别为《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旨在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观察,教学中要围绕习作的目标阅读这两篇课文。《搭船的鸟》一文,作者从“听到的”“看到的”两个角度讲述了去乡下外祖父家旅途中的观察所得,既描写了旅途中听到的雨声,也描写了翠鸟的外形和捕鱼时的动作。《金色的草地》一文主要从“看到的”角度描写了作者在长时间观察中发现草地在不同时间里的不同景象,揭示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两篇精读课文的课后思考练习题重在引导学生体会观察地细致和乐趣,树立细致观察的意识,并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的。学习这两篇精读课文时,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的,感受细致观察的乐趣。 ②交流平台——侧重“归纳梳理,提炼表达方法”。 “交流平台”是对本单元的习作方法与策略进行梳理和归纳,是习作单元的灵魂。如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的“交流平台”通过回顾两篇精读课文的内容和典型语句,分别梳理总结出“留心周围的事物,我们就会有新的发现”“细致的观察可以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由此可以看出,三年级重在观察习惯和观察意识的培养,“交流平台”为“初试身手”和“习作”明示习作要求。

统编教材习作内容的编排特点与教学建议

统编教材习作内容的编排特点与教学建议 作者:谢攀 来源:《文教资料》2021年第03期 摘要: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以下简称“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从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个方面组织单元编排。在编写上存在以下特点:强调读写一体化、紧扣学生习作的关键能力、习作内容存在要求和能力的螺旋上升、文体全面且突出记叙类教学等。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有单元整体意识和全局意识,紧扣习作系统的编写特点进行教学。作前应当依据具体学情准确定位教学目标;作中针对学生习作过程中的难点搭建学习支架;作后评改注重实效,通过以评促改让学生知道不足之处的同时明确修改的方向。 关键词:统编教材习作系统编写特点教学建议 一、习作系统的编写特点

(一)读写一体化培养核心素养 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以下简称“统编教材”)统编教材所選阅读篇目与习作内容都是围绕“单元导读”要求系统编排的。读在前,写在后,读写内容在主题上达成一致,这样读写一体化的编排原则让统编版教材形成了“整合有力”的鲜明特点。 以第六单元为例,选文《古诗三首》《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的阅读要素均是“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习作内容“这儿真美”的要求是“围绕一个意思写”。阅读为习作提供了思路和语言范式,习作有效促进了阅读理解与感悟。读中学写,写中促读,真正做到了读写结合。这样阅读与习作前后贯通、相互促进的编排既凸显了阅读教学的重点、降低了学生习作的难度,又让教师的阅读与习作教学均显得“有章可循”。 纵观整个统编版三上的教材,编者紧扣2011版课标的要求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构建了“读写一体化”的目标框架。从阅读策略单元、习作单元的单独编排,课后习题中的说话、仿写、小练笔等题型的设置,语文园地中“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板块的精心安排,可以看出对学生“良好读写态度和习惯、读写中的语言理解和运用、读写中语文文化的交流和表达”的培养[1](18)。 (二)紧扣习作素养的关键能力 三上是习作教学的起步阶段,编者特别关注学生以下几种能力的培养:观察能力、围绕中心选材的能力、评价与修改能力。 1.观察是基础 观察是习作的起点,由于小学生的观察处于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的发展阶段,且容易受到外界干扰,没有形成“有意观察”的习惯和能力,因此提笔就犯难。编者依托“习作单元”,从选文中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搭船的鸟》从视觉、听觉等多感官对翠鸟进行了观察;《金色的草地》抓住草地的变化,进行有序观察;两篇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与《我爱故乡的杨梅》,前者紧扣小狗“淘气可爱”这一特点进行观察,后者则抓住杨梅的外形、颜色、味道三个方面观察。不仅有动态的物,还有静态的物,通过这样的“一课一得、得得相连”,学生系统学习了观察的方法——可以多感官、多方面观察,也可以抓住事物的变化、特点进行细致观察。之后在“交流平台”中进行总结,“初试身手”中引导学生实践运用。有了这些具体方法和实践经验,学生才可能从“无意观察”走向“有意观察”,最后在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中将自己的观察所得写下来。 观察习惯与能力的养成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是学生习作能力逐步形成的关键,也是学生习作核心素养乃至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

统编三上阅读策略单元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

统编三上阅读策略单元 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 一、统编教材设置阅读策略单元的意义和价值 阅读策略主要包括预测、连结、提问、图像化、推论、自我监控等等. 中高年级:强化阅读习惯和方法的养成.三年级起的编排: 教材中的其他阅读策略: 复述: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二年级,借助图片等讲故事; 三年级,详细复述; 四年级,简要复述; 五年级:创造性地复述. 默读: 课程标准 一、二年级,重点训练朗读正确,二年级开始练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三、四年级,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朗读,逐步提高默读速度,做到一边读一边想; 五、六年级,重点训练提高默读速度,学习扫读等。 二、三上阅读策略单元——“猜测与推想”教材解读(12、13、14课)推测策略单元教材编排的独具匠心 预测阅读策略教学尝试 1.直接解释:介绍将要阅读的材料中,需要使用哪一种策略,什么时候使用,该如何使用(明确策略的有效性及使用过程) 2.示范作用:采用出声思考的形式,让学生示范自己使用该策略。(使学生认识策略的可操作性;) 3。指导练习:指导学生进行由简至难的练习,逐渐减少指导数量;(通过练习逐步掌握该阅读策略;) 4。独立练习:学生独自完成阅读和阅读策略的使用;(通过练习逐步掌握该阅读策略;) 5。总结反馈:再次向学生明确简述策略的操作步骤,该策略在其他情景下使用;(明确阅读理解策略的应用性和迁移性). 预测策略指的是读者在阅读中根据文本的线索、自身的背景知识以及生活经验对文本的情节发展、故事结局、人物命运、作者观点等方面进行自主的假设,并在阅读过各中寻找文本信息来验证自己已有

统编本“阅读策略单元”编写特点与教学建议———以统编本三年级上册“预测”单元为例

统编本“阅读策略单元”编写特点与教学建议———以统编本三年级上册“预测”单元为例 作者:李作芳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8年第10期 “阅读策略单元”的独立设置,是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一大创新。笔者拟从阅读策 略的概念内涵、阅读策略单元的编写特点与教学建议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阅读策略”的概念内涵 第7版《现代汉语词典》对“策略”一词的解释是“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 和斗争方式”。它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具有明确目的,二是有具体行动的安排,三是行动随情 况的变化而调整。笔者认为:阅读策略,是指为达到一定的阅读目的而实行的阅读活动,这项 阅读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具体的行动安排,还会随不同情况而变化。 “阅读策略”与“阅读方法”有所不同。阅读方法是指具体的方法,阅读策略则是对 阅读方法的综合运用,阅读策略的使用具有整合性、选择性和灵活性。读者要根据阅读目的与 文本材料的不同,灵活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并根据需要随时调整阅读方法,来帮助自己阅读。阅读策略是建立在阅读方法之上的,但不是阅读方法的简单叠加,而是对阅读方法起着指导和 调控作用。 二、“阅读策略单元”的编排特点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从三年级开始,每学年独立设置一个“阅读策略单元”,即三年 级“预测”、四年级拟设置“提问”、五年级拟设置“有一定速度阅读”、六年级拟设置“有 目的地阅读”。“阅读策略单元”的设置具有以下三大特点。 1.单元独立设置——让阅读策略课程目标更明晰 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阅读策略”的课程目标基本上是比较虚化的存在,教师阅读 教学目标中鲜见关于“阅读策略”目标的描述及达成的有效方法。少数在语文教学上有一定前 瞻性认识的教师,可能会在日常教学中结合相关文本的教学,穿插、渗透一些阅读策略的学习 活动,但这基本上是零散的、碎片化的,随意性也比较强。 “阅读策略”之所以在以往教学实际中被“虚化”,笔者认为,一方面这些课程目标 深藏于课标之中。它在课标的表述中多以学段的“课程目标”出现,而不是以某一年级具体的“课程内容”出现,因此就缺少了鲜明的指向性。一方面各版本教材也少有专门的阅读策略学 习内容,每个年段“阅读策略”的课程内容需要教师在研读课程标准、研读教科书时自行梳理、提炼,再落实到教学中,这就容易造成“阅读策略”课程目标在教学中被虚化或随意化处理。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独立设置四个“阅读策略单元”,观照了课标的要求,将“阅读 策略”课程目标具化为课程内容,凸显了“阅读策略”这一课程目标的系统性、阶段性和科学性,让阅读策略编排变“无”为“有”,变“随意”为“有意”,变“模糊”为“清晰”,让 课程目标看得见、摸得着,增强了课程目标的指向性、指导性、操作性。 2.单元整体设计——让阅读策略教学内容更聚焦

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阅读策略单元的编排特点与教学建议-精选文档

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阅读策略单元的编排特点与教学建议 统编教材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结合小学阅读教学的实际,引导学生在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中习得一些基础、有用的阅读策略,使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学会阅读.从三年级上册起,统编教材独立设置阅读策略单元.单元内一般安排三到四篇课文,前一两篇课文进行策略的展示与指导,后两篇课文具有练习的性质,帮助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本单元学到的策略.课后题与"交流平台〞等则对这些策略进行梳理、总结,并指导学生拓展、迁移. 一、阅读策略单元的编排特点 三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是统编教材在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 个阅读策略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培 养学生运用阅读策略的意识,使其成为积极的阅读者.本单元围绕"预测〞这一阅读策略进行编排,体现如下特点. 〔一〕引导有意识阅读,体会阅读乐趣 预测是一种自然存在的阅读心理.儿童在阅读的时候,都会 无意识地运用这一策略.本单元的编排目的是引导学生将这种无意识的阅读心理,转变为一种有意识的阅读技能,并能在阅读过 程中不断主动地进行运用.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呵护并激发学生阅读的初始期待,帮助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预测之后的验证,会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趣味和快乐.在这有意识阅读的过程中,学

生不仅是阅读的积极参与者,还是阅读的发现者和创造者. 〔二〕有层次、有梯度地呈现学习内容 围绕"预测〞这一阅读策略的学习,本单元编排了《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和《不会叫的狗》三篇童话,分别讲述了"已经活了一百多岁的老屋因为帮助别人而总也倒不了〞"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在有意无意之中帮助了他人〞和"一 条不会叫的狗身处逆境却不言放弃,坚持完善自己〞这样三个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富有童趣的故事.其中,以反复结构来叙述的故事《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用旁批的方式示X了预测的过程,提示学生可以依据标题、图画和情节来预测故事后面的内容或结局.这篇课文的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要关注课文的旁批,在阅读后和同学交流"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预测〞,也为学生边阅 读边预测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引,并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预测不是无端猜测,需要有文本内容的支持,需要结合生活经验作出有 根据的判断;预测没有对错之分;要在阅读中不断修正自己的预测. 后两篇课文也是典型的可预测文本.《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省略了结尾,《不会叫的狗》原文的三种结局也未完整呈现,为预测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这样编排的用意在于:引导学生运用已学"预测〞的一般方法尝试猜测故事结局,在"读到……我想……是 因为……〞等形式的阅读交流分享中,充分展现自己预测的根据和思维的过程;在辨别预测内容与原文内容是否相同的过程中,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三年级的老师们,大家好!我是来自xx小学的xxx,今天我给大家讲一讲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整体编排特点及教学建议,希望有教材的老师能翻开书来听,我将从这三个方面来分享。 一、进入三年级 教师首先要对课标和教材进行文本分析,课程标准对于第一学段基本目标的要求是什么。三年级的老师要关注第一学段的目标和内容:第一学段学生都学了什么,知识、能力要求到什么程度,还要了解低年级的教材,已经让学生学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 另一个重要的部分是基于现状的分析。包括学生学习的现状,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生学习能力已经到达的程度,思维水平发展的阶段。只有了解学习对象,才有助于开展三年级的教学,掀开一个新学段的新篇章。 三年级是非常特殊的一个年级,可以说是一个爬坡的阶段。学习容量明显加大,学习难度加深,学习内容的思维含量大大高于低年级。 低年级课标要求“以识字写字为重点”,识字问题在低年级已经基本得到解决。从三年级开始,阅读和习作要提速了。一旦提速就会出现问题——拉开差距。基于这样的特殊性,要平缓地跟二年级做学段衔接,给孩子一个非常好的、新的起点,能够迈向今后的目标。 统编教材是以2011版的课标为依据来编写的,所以这一版的课标依然是需要认真学习的重要的纲领性文件。 教师要牢牢把握住课标中第二学段的目标,去思考如何达成,以及和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关联起来看,去想如何达成。 另外,也应该关注高中课程标准里面有哪些新的理念。因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跟高中课程标准的理念一脉相承,是贯穿的。 二、框架结构及主要内容 三年级上册有六个普通单元,两个特殊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人文主题;两个特殊单元是策略单元和习作单元。 设立主题都是从这样的三个维度来设立: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这三个维度在各个年段,所呈现的具体内容,内容的深浅,肯定是不同的,比例也有所不同。 低年级“人与自我”的维度略少一点,越到高年级,尤其到了中学,“人与自我”这个维度就会增多比例。在小学阶段,也会随着年级的增长,比例有所变化。先是孩子去感知我与这个世界的关系,我怎么与社会相处,我怎么去认识周边的世界,爱护自然,知道我生活的世界的一切。 如果从每一篇课文来看,希望孩子们像《不懂就要问》里的孙中山一样,勤奋好学,不惧权威;像《手术台就是阵地》里的白求恩一样,坚守自己的阵地;像《掌声》里的英子一样,自尊自爱自强,像英子的同学一样友善;像《一块奶酪》里的蚂蚁队长一样自律;像《灰雀》里的列宁一样,虽然知道小男孩犯了错误,也能用尊重的方式让小男孩改正错误;能像《灰雀》里小男孩一样,知错就改。

统编三年级上册语文习作教学分析

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教学(口语交际)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如何开展好三年级的习作教学,实现学生从写话到习作的平稳过渡?相信是我们三年级所有语文老师着力思考的。统编三年级上册习作教学从内容到形式,与过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既关注长期阅读积累,又重视模仿性的迁移训练;既有专项习作训练,也有随文安排的小练笔。 一、习作教学编排特点 我们首先要准确把握三年级习作教学的编排特点,了解意图,才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和愿望,架起一座习作的桥梁。 下面从以下四方面进行习作教学编排特点的解读(出示课件):1.独立安排习作单元,培养学生能力;2.课文、交流平台等助力单元习作;3.加强指导,降低难度,激发习作兴趣;4.重视交流,培养学生修改习惯。 (一)独立安排习作单元,培养学生能力。 习作单元独立出现,自成体系。每个习作单元编排和教学定位(看课件)导语是单元导入部分,精读课文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表达上的特点,在阅读中学习表达方法;“交流平台”对本单元学习到的一些表达方法进行归纳梳理和提炼;“初试身手”提供了一些片段练习、实践活动,让学生初步尝试用学到的方法练一练;习作例文为学生习作提供例子,包括例文的旁批,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方法,便于学生借鉴和仿写。最后,在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掌握了一系列习作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单元大习作练习,形成单元学习成果。 三年级分别在上、下册安排了“留心观察”“展开想象”两个习作单元。观察是智力活动的门户和源泉,是四、五年级行文的基础。以三年级第五单元习作单元“观察”为例,整个单元像风景名胜般呈现在师生面前。五单元导语是“窗口”:“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指引学生睁开双眼发现美。语文要素是“风向标”:“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倒事物的”“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精读课文是“亭台楼阁”,共两篇,立体呈现风姿,教学目标直接指向表达方法,举一反三。交流平台是习作单元的“灵魂”,用读写结合的示例片段将方法有机融人整个单元教学的全过程:“留心周围的事物”是习作意识,“细致的观察”是习作习惯。习作例文是“桥梁”,也是两篇,用更平易的姿态处理习作例文和习作的关系。习作要求和心得,是习作的“金钥匙",教给学生开启习作大门一一“多感官观察”“观察时注意事物的变化”。 整个单元,将观察的角度、策略融合在文字、生活中。稍加留意,我们可以发现,在统编三年级上册教材中,五、六、七单元内容结合非常紧密,循序渐进:从“观察——留心观察,仔细观察”,到“怎样写观察——围绕一个意思写”,再到“观察时的想法——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层层深人,螺旋上升。通过一系列阅读和习作活动,引导学生体会“留心观察”和“细致观察”的好处,培养学生主动观察生活的意识和习惯,为今后的习作能力奠定基础。这样编排的意图,一是突出习作的重要性,二是重视习作关键能力的培养。习作单元的出现,在理解与表达、学习与运用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大大降低了起步作文的难度。 (二)课文、口语交际、交流平台等助推单元习作 那其他单元习作就是独立存在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以三单元为例,大家

小学语文三年上册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小学语文三年上册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一、教材概述 本册教材仍以主题组织单元,采用板块式结构编排。11个板块依次为:秋天来了、汉字家园、童趣、美丽的 乡村、电子时代、海的故事、山中行、我爱我的祖国、 人类的朋友、书趣、奇思妙想。教材中安排10次表达表达:我们眼里的秋天(作文)修改自己的习作(作文)学会倾听(口语表达)养花趣事(作文)热门话题(作文)生活中的见闻(作文)信的旅行(应用文)写一种小动物(作文)我来介绍书(口语表达)故事会(口语表达); 3次综合学习活动:走进图书馆(室)探索记录海洋的研究读书交流会读书汇报会。 二、教材主要特点: 《教师教学用书》中对此已经做了详尽地阐释。这里我把自己在阅读教材过程中,感受比较强烈的内容再次 理出来,与大家交流。 大家都知道,在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学习分为五 个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 学习。长春版教材把这五个领域处理成识字与写字、积 累与感悟、表达与交流三个部分。其中,识字与写字包 括识字、写字、汉字文化;积累与感悟包括篇章、生活、

文化等;表达与交流包括口语交际、书面表达和解决问题。这是本套教材突出的特点之一。 1.显著特点之一:注重识字写字 认识259个字,会写272个字。 除了随文识字外,教材还安排了汉字家园这样的集 中识字,并且在课后练习中设置了大量的有关字、词语 的读一读读词语写一写等。这些内容的设计体现了教材 重视双基的设计理念。三年级上学期作为中年段的起始,承担着由低段向中段过渡的任务。所以,在教学中一是 绝不能忽视识字写字教学,二是在教学方法上注意低中 转换过程中的衔接与过渡。 2.显著特点之二:注重语文积累 (1)读一读写一写:几乎每篇课文后面都有这样的设计,在强化基本能力、夯实基础知识同时,充分体现 了语言积累这一理念。 (2)积累:教材第8 15 24 28 34 53 58 80页。 (3)背诵课文:教材第8、22、23、31、56、57、64、79页。 (4)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如38、46页 以上课后设计,加上教材中供学生诵读的古诗、名 人名言、名家名篇(如金波的《小小的山村》)等精品语言材料或文章,让积累语言这一教材设计理念具体可感。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一、教材编排特点 本册教科书安排了8个单元,其中6个单元是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结构组成的单元,其人文主题分别是“学校生活”“金秋时节”“童活世界”“祖国河山”“我与自然”“美好品质”。另外两个单元比较特殊:第四单元“预测”是一个阅读策略单元,是围绕阅读策略的学习编排的;第五单元“留心观察”是一个习作单元,是围绕习作能力的培养编排的。 从本册开始,单元编排的方式跟低年级不同:每个单元前面都有一个单元导语页,单元课文分为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跟低年级的语文园地设的“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日积月累”、“我爱阅读”、“书写提示”、“我的发现”、“展示台”、“写话”等侧重于识字写字的板块不同,从三年级开始,语文园地开设的栏目开始安排有“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等侧重于阅读和表达方法的内容。同时,作为过渡阶段,三年级的语文园地还通过“识字加油”和“书写提示”等栏目来巩固和提升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因此,从三年级开始,教材的单元编排体例大致如下:导语——课文(包括精读和略读)——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 二、本册的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识字写字都是250个,但多音字明显增多。 从上面的语文园地安排的相关栏目可见,三年级依然要重视识字写字教学,因此除了在每一篇课文安排识字内容外,三年级上册

教材还在语文园地的“识字加油站”栏目中,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一些常用字。 教学时,要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写字,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分类指导。 本册教科书的多音字数量较大,要引导学生读准字音,并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多音字的方法,形成分辨多音字读音的能力,在阅读时遇到多音字能借助字义推断字音。 三、本册语文要素汇总及教学建议 (一)普通单元 1.普通单元语文要素 在单元的导语页中,有两部分文字,一部分用来点明单元主题,一部分从阅读和表达的角度,提示本单元的语文学习要素、学习任务,目标指向明确,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关注这个导语页,有利于对本单元形成整体认识。 本册普通单元的语文要素分别是—— 第一单元: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习作的乐趣。 第二单元: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学习写日记。 第三单元: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 第六单元: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做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各单元教材分析优质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各单元教材分析优 质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各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一、单元及课文内容分析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想象生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和《不懂就要问》3篇课文组成。目的引导学生学会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和想象童年生活的美妙,热爱研究生活,积极向上。 2.本单元重点: (1)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3篇课文中语句表达非常精妙,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比如,《大青树下的小学》中的提到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使学生感到这是一所体现民族大团结的学校;《花的学校》中的“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是拟人的句子,使花草树木皆有童趣;《不懂就要问》中“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感受XXX勤学好问的精神。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词句的含义,学会积累,学会体会。

(2)研究书面表达,体会作的乐趣。本单元安排了作《猜猜他是谁》,由于本单元是三年级上册的第一个单元,意味着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书面表达,第一次有了作的概念。学会先说后写,抓住人物主要特点写,研究作的格式。 2、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内容教学要点课时教学建议 1大青树下的小学本课讲述了XXX学生幸福的研究生活,重点是能够抓住关键句子,产生民族团结的自豪感。1.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字。 2.借助图片、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2花的学校本课以诗歌的语言描述了雨中花儿在绿草上舞蹈、狂欢的情形,重点是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语言。 1.多元认字。 2 .能够借助图片、关键句、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厚实细致的想象。 3 *不懂就要问本文讲了XXX对待学问不懂就问,不怕挨打。重点是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分析

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分析 一、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编部本于2021年秋期正式运用,本册教材支配课文27篇,其中精读课文20篇,略读课文7篇。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分八个单元专题,分别是:奇妙的生活、金色的秋天、奇异的童话、揣测及推想、发觉身边的美、壮美的祖国山河、大自然的礼物、奇妙的品质。每个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表达时代特点,蕴含教化价值,具有很大的教化意义,对儿童的智力开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语文园地〞包括五个栏目: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我爱阅读。 各部分互相联络,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形式多样,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富有童趣,语言标准,粗浅易懂,插图精致,便于对学生进展朗读、背诵、复述、口语交际等训练。 本册教材从内容上看,主要任务是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和句子的理解。从学生的长远开展来看,词语的积累运用、口语表达实力的培育、引导学生发觉、探究、解决问题也是教学重点。难点是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 二、教材特点 (一)围绕专题组织单元,进一步加强教材的整合。 (二)结合专题支配“综合性学习〞,落实课程标准提倡的课程理念和提出的课程目的。 (三)大量更新课文,合理支配精度和略读两类课文。 (四)改进课文和课后练习的编排,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更。 (五)改进“语文园地〞的形式,丰富“语文园地〞的内容。 三、学情分析 本班有学生44人。大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根底制度较为扎实,对语言方面的学问较为敏感。当前,他们正处于低段向中段过渡的过渡期,须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较快的适应变更,树立正确的心里定位,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养成安康的学习习惯,行成浓郁的学习气氛和积淀丰富的学问经验。 三年级是打根底的一年,不管在写钢笔字还是在写作文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本学期重在培育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听说读写的实力,使学生的语文素养

部编版《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部编三上语文教材解读 -----部编版《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今天所呈现课件,如果大家需要,我也可以传给您。我是5月27日至28日参加了为期两天的部编小学语文教材省级培训。这次短暂而宝贵培训,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今后教学的方向,使我对三年级上册教材有了全新清楚的认识。现在我就把这次学习的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向大家作个汇报。 我主要谈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起:一结构体系及主要内容,二编写思路及主要特点。 一、体系结构与主要内容: 与低年级比较:二年级下册教材包括八个单元:集中识字(1个单元,有4课),课文(7个单元,每个单元3-4篇课文)每单元后安排有口语交际、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书后还有三个附表:识字表、写字表和词语表。 再看看我们三年级上册新教材就有了新变化,请大家看看图中红色标记新增了四个内容:每单元前面多了个单元导语,另外还特别安排了两个主题单元:策略单元和习作单元(习作主题是观察,这个单元有两篇课文和两篇例文),每单元比二年级下册还多了习作,其他内容基本就是相同的了。 我在培训时,李老师建议我们老师们在备课时,首先就要明确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什么,打开书目录我们就来看看。第一单元是围绕“学校生活”的一组课文;第二单元古诗三首《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赠刘景文》一年好景君需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开篇写道: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都是关于描写秋天的诗。《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金色巴掌就是指金色的落叶,也是秋。《6.秋天的雨》、《7.听听秋的声音》很明显也是写秋,那这个单元我们就用金秋时节来概括;第三单元“童话世界”;第四单元就是前面说的新增的一个策略单元(即预测);第五单元是关于“观察”的习作单元,第六单元围绕“祖国河山”在写,第七单元是“我与自然”,最后第八单元是关于美好品质的。这八个单元主题老师们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在书中目录作下标记。 这八个单元的人文主题都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金秋时节、观察、我与自然这三个单元的主题是关注学生“人与自然”的发展,“美好品质”一单元主题关注的是学生人与自我的发展,“学校生活、祖国河山、童话世界”关注学生人与社会的发展。每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所要培养的语文素养又是什么呢?第一单元的“学校生活”,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第二单元“金秋时节”让我们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第三单元“有趣的童话”,让我们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第四单元“策略单元”,要我们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还要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第五“习作单元”就要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六“祖国河山”单元,要能借助关键词语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七“美丽的大自然”要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第八单元“美好的品质”,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其实,这些要达到、提高的语文素养,在我们的教材中都明显指出来了,每个单元的右下方写的清清楚楚,大家在备课时要紧紧围绕这些要求来设计教学,紧抓新教材中的这条“双线”。 了解了教材的整体框架,接下来,我们来看单元的内部结构: 首先我们来看阅读单元,包括五部分:导语、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