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肝肿瘤实时超声造影的时相分析

肝肿瘤实时超声造影的时相分析

肝肿瘤实时超声造影的时相分析
肝肿瘤实时超声造影的时相分析

乳腺良恶性肿瘤超声造影特征的研究进展

乳腺良恶性肿瘤超声造影特征的研究进展 乳腺肿瘤新生血管在肿瘤生长、肿瘤转移及肿瘤治疗中起重要作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能够通过显示乳腺肿瘤中血管生成情况来提高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准确性。本文主要对乳腺良恶性肿瘤超声造影特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Abstract:Breast tumor neovasculariz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umor growth ,tumor metastasis and tumor therapy. CEUS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can improv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breast tumors by displaying neovascularization in breast tumors. The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s of b 乳腺肿瘤是女性的常见病,特别是乳腺癌,严重威胁女性身心健康。早期准确判断肿瘤的血供情况及性质,对于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随着造影技术的出现,乳腺肿瘤的新生血管情况得到很好显示[2],诊断准确率在常规超声的基础上得到很大提高。 1乳腺良恶性肿瘤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表现 目前超声判断乳腺病灶性质主要依据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二维声像图主要从肿块大小形态、内部回声、有无钙化,后方回声有无衰减等判断其性质[3]。良性肿瘤多表现为边界清、形态规则、内部回声较均匀,乳腺良性肿瘤彩色多普勒表现为血流并不丰富,血流信号走形及形态均较规则,多呈环绕走形[4];恶性肿瘤多表现为边界不清、形态较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并可见多发细小钙化、后方回声多衰减,并可伴腋下淋巴结肿大[5]。彩色多普勒超声征象包括:血流丰富、周边可见粗大的穿入型动脉血流,血流形态不规则,多为高速高阻血流频谱[6]。但常规超声在发现及评估乳腺良恶性病变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如对早期乳腺癌容易漏诊,对病灶内低速血流尤其是微小血管显示较差等[7]。 2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超声造影特征 2.1超声造影原理超声造影通过周围静脉注射超声造影剂SonoVue(采用六氟化硫作为微气泡,表面覆盖磷脂作为稳定剂)[8],利用低声能发射声波与脉冲反向谐波造影技术相结合,延长微气泡的寿命并突出微气泡的谐波回声成分,实时获得气泡在肿瘤微循环中的分布,使得研究肿瘤微血管灌注和显示肿瘤新生血管的全貌成为可能[9]。 2.2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超声造影增强情况多数研究表明乳腺恶性肿块超声造影特征性表现主要有:①恶性肿块呈高增强,且周边呈放射状不规则增强:恶性肿块内血管数量增多并缺乏完整基底膜,血管间具有丰富的吻合且形成动静脉瘘[10],造影剂通过病灶时速度较快,短时间内到达肿块内的造影剂量多,形成明显高增强。Evans等[11]的研究表明恶性腫瘤呈”蟹足样”向周边浸润性生长,

肝脏超声造影临床应用指南_2012_解读_丁红

? 指南与规范 ? 肝脏超声造影临床应用指南(2012)解读 丁红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14.02.002 作者单位:200032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超声科 自第二代超声造影剂声诺维(SonoVue )于2004年在我国批准上市以来,实时动态成像的低声压谐频造影技术在临床上迅速开展,在肝脏疾病方面的应用报道层出不穷,涉及了诊断和治疗的多个方面。2012年,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正式发布了肝脏超声造影临床应用指南(2012),这是由我国20多位肝脏超声专家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在国际超声造影肝脏应用指南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肝脏疾病的特点,经过1年多时间的起草、修改、讨论和斟酌而完成的;尤其在专业术语等方面,详细征询了超声界权威的意见,力求用词严谨、规范和科学。这里将就此次公布的肝脏超声造影临床应用指南(2012)的主要内容、制定背景和编写过程、如何理解和执行指南等方面进行简要解读。 一、指南制定的背景和编写过程 临床上,超声检查是肝脏疾病筛查和诊断时使用最广泛的影像学手段,但与使用造影剂增强的断面扫查影像技术(如增强CT/MRI )相比,常规超声检查对肝脏病变定性诊断的准确性较低。超声检查中造影剂的引入以及专用成像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增加了超声工作者的诊断信心。经外周静脉注射的超声造影检查不仅可以与增强CT/MRI 一样敏感地揭示肿瘤的血流动力学;还同时具有超声检查的实时性和灵活多切面的特性,在评价肿瘤的微血管灌注和引导介入性治疗方面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微泡型的血池造影剂不参与体内代谢,无心肝肾毒性或甲状腺功能损害[1],故适用范围广。自2004年以来,我国学者在肝脏疾病超声造影方面的临床应用研究报道已超过1 000篇,内容涉及了肝脏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多个方面,大大拓展了超声技术在临床的应用范围和有效性。那么,超声造影是否能像增强CT/MRI 一样常规在临床开展并为临床医师接受?已有的研究报道在超声造影的方法学和诊断效能方面差异较 大。如何规范超声造影的适应证和操作方法?如何客观评估肝脏疾病超声造影的临床价值?这是在临床推广和普及超声造影技术所面临的关键问题。 国际上最早在2004年建立肝脏超声造影剂使用规范,由欧洲超声生物学与医学联合会(European Federation of Societies for Ultrasound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EFSUMB )发布,主要包括超声造影的技术特点、操作方法和图像分析等内容,并于2008年进行了修订[2-4]。至2012年,由EFSUMB 与世界超声生物学和医学联合会(World Federation for Ultrasound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WFUMB )牵头,邀请了来自世界五大洲主要国家的26位超声造影专家和代表,共同撰写和出版了系统而权威的肝脏超声造影应用指南(2012版)[5],内容涉及造影剂和成像技术、定性诊断、术中超声造影、疗效评价、肝移植和定量分析。 鉴于我国肝病的高发病率和病种的特殊性,超声造影在各级医院的开展情况和诊断水平差别较大,尚有不少大医院缺乏使用超声造影剂的经验;为了规范和推广肝脏超声造影的临床使用,客观评价肝脏超声造影的临床价值,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在国际肝脏超声造影应用指南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多中心研究资料,于2011年开始制定中国肝脏超声造影临床应用指南。经过长达1年多时间的起草、每位专家的传阅和修订,2012年6月1日,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了肝脏超声造影专家组和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参加的肝脏超声造影应用指南定稿会。参会专家各抒己见、热烈讨论,对指南进行了细致、详尽和逐字逐句的修改,并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通过了肝脏超声造影临床应用指南。该指南的出台有力推进了我国超声造影临床应用的规范化,促进了学科发展。 二、指南的主要内容和特色 肝脏超声造影临床应用指南的内容包括超声造影适应证、检查前准备、检查方法、观察内容、临床应用、局限性和报告内容及要求共7个部分。该指南内容详尽、具体,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肝脏常见病变超声表现

一.肝硬化 (1)二维 形态: 失常,肝右叶缩小,左叶代偿性增大 包膜: 凹凸不平,锯齿状 实质回声:增粗、增强,不均质,肝内密布短小粗线状高 回声,可见低回声和高回声结节 肝静脉:变细,走行迂曲、僵直 门静脉:增宽,可有血栓形成 肝动脉:可代偿性增宽 继发性征象:脾大、脾静脉增宽;胆囊壁增厚,呈“双环征”;脐静脉等侧枝循环开放;腹水 2. 多普勒 门静脉: 血流颜色暗淡,流速降低,可呈双向甚至反向的血流 肝静脉: 血流颜色暗淡,流速降低,血流频谱类似门静脉 肝动脉:血流颜色明亮,流速增高 侧枝循环:脐静脉内呈现扭曲的血流 二.脂肪肝 形态:肝脏轻中度肿大,包膜光滑,下角圆钝 实质:回声弥漫性云雾状增多、细密,圆场回声明显衰减 肝静脉:变细,显示模糊不清晰 多普勒超声表现:血流彩色信号衰减较二维明显 三.原发性肝癌 1.二维

?肝脏内实质性回声肿块 ?边界清或不清,部分病变周围出现“晕征” ( halo sign) ?内部回声:低、等、高及混合型 ?弥漫型肝癌表现为肝内满布细小高回声结节,分布不均匀,难以分辨出肿块的边界 ?巨块型肝癌病变内部可出现“结中结征”,中心可有坏死液化区 2. 多普勒 ?CDFI:肿块内部及周围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并探及动脉血流频谱,峰值流速高,RI>0.70 ?CEUS:(1)呈现“快进快出” (2)动脉相迅速增强(由中心向周围);门脉相快速消退(轮廓清); 实质相肿瘤回声低于周围已增强的正常肝组织。 3. 周围组织的继发表现 ?卫星结节:肝内转移征象 ?病变周围血管受挤压移位 ?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内癌栓形成 ?位于肝门部肿瘤压迫胆管致肝内胆管扩张 ?淋巴结转移可引起PV、AO或IVC旁等处腹腔及后腹膜淋巴结肿大 原发性肝癌的典型特征性表现 牛眼征 环靶征 四.含液性病变 ?单纯性非寄生虫囊肿 ?先天性多囊肝 ?肝包虫

超声造影在肝脏的应用

超声造影在肝脏的临床应用 近十年来,随着高效、稳定的新型造影剂的不断研发应用,以及造影剂成像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超声造影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它不仅能增强组织器官回声强度及多普勒信号强度,提高辨别细微结构能力和血流显示的敏感性,并且能够显示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注状况。超声造影技术已成为现代影像技术中观察组织器官结构同时显示血流功能状况的技术,并将影像诊断推进到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新高度。同时,随着分子影像学的迅速发展,靶向性微泡造影剂也将为影像诊断及治疗学带来革命性的突破。 一、超声造影剂及其成像基本原理 综合超声造影剂的基本结构和显效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微泡类造影剂和微粒类造影剂,其中研究应用的主要类型为微气泡类造影剂。在气泡外加一层薄膜保证气体不弥散溶入血液,克服了自由气泡存活时间过短的局限性,直径小于10μm左右的包膜气泡可通过肺循环,用于左心及外周器官造影。此类包膜微泡造影剂是目前应用与发展的主要方向。含悬浮颗粒的胶状体可用于增强组织器官的背向散射,且有较好的造影效果,它的存活时间长,但考虑到毒性的影响,只能小剂量使用,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新型的包膜类造影剂是目前超声造影剂发展的主流,已成功应用于临床中。基于其同所含气体成份的不同,包膜类超声造影剂可分二代: 第一代造影剂,即空气型微泡造影剂,以Albunex、Levovist为代表,Albunex 系一种以白蛋白为包膜的微泡,其微泡内气体为空气,Levovist系一种以半乳糖为包膜的空气型微泡造影剂。第二代造影剂,即氟化气体型微泡造影剂,以SonoVue、Optison等为代表,与第一代造影剂相比,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微泡内气体变为高分子的氟化气体,另外其微泡包膜由脂质物质/或表面活性剂代替了蛋白类,使微泡稳定性更佳。这些变化使得第二代造影剂具有更优的稳定性与持久性,是目前应用于临床的主要超声造影剂,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的组织造影增强。 目前,一种新型超声造影剂—靶向性超声造影剂的出现,将超越超声造影剂仅提供血流与组织灌注学信息的局限。Klibanov等在这个领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预测靶向性微泡造影剂将成为第三代超声造影剂的主流。

原发性肝癌的超声检查和诊断

【原发性肝癌的超声检查和诊断】 ⒈超声检查方法:普通灰阶超声检查是最常规和最基本的检查方法,高档的全数字化超声仪器及其新技术如自然组织谐波等能提高小肿瘤的检出率;彩色多普勒超声所显示的肿瘤内外血流特点不仅用于对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还被作为各种介入治疗后观察疗效的最方便而可靠的方法。在彩色超声开发的基础上,能量图、三维血管结构显像,超声造影等相继应用于肝脏肿瘤的检查,证明对肿瘤的发现和诊断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⒉超声诊断标准:较小的HCC在声像图上表现为: (1)肝脏内局灶性低回声,内部回声较均匀,边界清楚。 (2)肿瘤后方声补偿以及侧方声影。 (3)直径1.0 cm以上的肿瘤周围可有无回声晕带。 随肿瘤瘤体生长,肿瘤常见的变化有: (1) 内部回声不均匀、回声增强或出现多结节的“马赛克”征(mosaic sign),又称为“块中块”(tumor in tumor)。 (2) 周围无回声晕带可以不完整或变得不明显。 (3) 肿瘤后方声补偿以及侧方声影现象消失,并且在较大瘤体后方出现部分声波衰减。 (4) 肿瘤形态由类圆球状向分叶状或不规则状发展。 (5) 在较大瘤体内可出现不规则的坏死液化区。 肿瘤数量增多,主瘤体周围或附近出现小的子 结节。 (7) 门静脉或肝静脉内出现癌组织浸润、癌栓。

中晚期患者,尤其弥漫型肝癌的肝门区,腹腔 动脉干及其分支周围淋巴结转移性肿大。 (9) 85~90%以上的患者伴有肝脏弥漫性病变乃至肝硬化。 ⒊肿瘤的回声及其分型: 根据瘤体实质的回声将HCC分为低回声型,等回声型,较强回声型和强回声型四种,肿瘤的内部回声反映肿瘤内组织病理的主要变化。低回声型瘤体是HCC的基本和原始类型,代表瘤体内的集中癌巢组织。回声增强的组织学变化与肿瘤细胞内的脂肪变性及肿瘤间质成分比例增高有关,最主要的是纤维增生、细胞坏死等。 ⒋彩色超声多普勒在HCC诊断中的作用:HCC属于血流供应比较丰富类型的肿瘤,80~90 %的肿瘤内能发现血流信号;肿瘤中心部位也能见到血流信号的有41 %左右。能量图(CDE)则在显示效果上比一般彩色超声多普勒更为敏感。肿瘤周围血管增多扩张,尤其在直径5.0cm以下的肿瘤周围形成包裹,出现“花篮”征象(‘basket’sign)。频谱多普勒上肿瘤内的动脉血流比较容易被测出,表现为高速度低阻力波型;血管抵抗阻力指数在0.7以上的例数并不少见。 ⒌肝脏肿瘤鉴别诊断: 1)肝母细胞瘤:发病年龄以婴、幼儿最多见,偶见于轻壮年;瘤体较大,边界清楚,单发为主,内部回声强弱不等,易有钙化。彩色多普勒能显示瘤体内较丰富的血流信号。 2)转移性肝癌:多有原发恶性肿瘤病史,肿瘤多发,大小不一,形态相似,边界清楚。内血流信号少。 3)肝脏血管瘤:强回声型瘤体较小,形态规则,边界清楚,内部回声致密;低回声为主的瘤体较大,多为分叶状,边缘多呈分界清楚的强回声,内部以大的网格或集中的多发小的筛孔状结构为其特点。此种类型的血管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也可以在瘤体边缘处显示血流信号。体积较小的低回声型血管瘤诊断不易,多种影像的综合确诊对于血管瘤显得格外重要。 4)非均匀性脂肪肝:局灶性肝组织脂肪浸润为强回声的结构,形态多为椭球状、条带状,超声诊断疏漏机会不多,以叶段或胆囊、门静脉左右枝附近为特异的低回声分布在脂肪肝时也容易和肿瘤区别。而其它非特异区域出现的类圆球状低回声有时确实和肿瘤很难区分。 5)胆管细胞癌:肿瘤体的肝脏近端多有扩张的肝内胆管,瘤体形态多样,边界清楚,实质多为较强回声型。 6)原发性肝脏肉瘤:瘤体较大,边界欠清楚,实质多为混合回声,不均匀。脂肪肉瘤以不均匀的强回声多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