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浅论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浅论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浅论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浅论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浅论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

的改革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论文关键词:汽车运用与维修;新课程体系;原则;措施

论文摘要:针对我国目前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建该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原则及具体措施。

近年来,虽然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一直在进行,但由于种种原因,与全国汽车维修行业生产发展的速度相比,仍存在课程体系的划分不够合理、教学内容始终落后于生产实践的要求、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等问题。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高职院校必须深化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

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不足目前,我国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仍然保留原有“三段式”的课程设置模式(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即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教学分段排列;各学科仍过于追求各自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不是从生产实践中引出课题进行分析和研究,针对性较差,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各门课程各自独立,缺乏彼此应有的沟通;基础课、专业课与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联系不紧密,没有达到理论教学为生产实践服务的目的,学生的实际技能训练时间和项目不足。另外,学生入学后的学习按统一的教学计划进行,而制定教学计划时对如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考虑较少,灵活性较小,加之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位置。

课程体系与生产实际有较大差距现有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是建立在“三段式”教学模式基础上的,课程设置受机械类和近机类专业的影响太大,专业基础课中机械类课程如《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机械制造》、《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安排过多,没有考虑到本专业毕业生的业务范围基本不涉及机械设计与加工的内容,而与汽车有关的自动控制技术课程,只有《液压与液力传动》和《电工与工业电子学》两门课程。机、电课程比例不当,使得教学时间得不到有效和充分的利用,大量课时浪费在毕业后应用机会很少的知识上,加上专业课程和实训的课时不足,没有足够时间去加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另外,专业课程结构和内容缺乏弹性,选修课程少,非常不利于学生个性和主动性的发挥。相对

固定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对市场变化缺乏快速的应对措施,难以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对专业建设极为不利。

教学内容落后于科学技术的发展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在教学内容上应注重职业的生产过程和实际要求,强调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需求的针对性,以职业岗位的需求确定教学内容。本专业目前使用的教材,虽然增加了部分新内容,但课程的职业教育特色不突出、内容陈旧,难以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要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控制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的发动机、自动变速器、制动系统等各个方面的控制之中,甚至在载重汽车上,也采用了技术含量很高的柴油机,但是这些内容在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充分反映。另外,汽车维修作业中的车身修复技术,钣金与喷漆技术则根本没有涉及。这些情况使本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竞争力不强、择业面较窄。

教学手段落后,先进的实训器材和设备不足在教学手段方面,目前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相当多的课堂时间用于板书和绘图,课时容量小,加之与实际紧密结合的教学设备、模拟设备、检测仪器以及维修设备缺乏,严重影响理论教学和实训的效果。另外,近些年该专业的毕业生有相当数量从事汽车检测、汽车及其零配件的销售、汽车维修及其附属设备的销售、汽车保险等工作。学生的就业面已从原来的汽车运输、汽车维修,拓展到汽车出厂后的所有需要汽车专门知识的领域。

创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新课程体系的原则

转变高职人才教育观念,强调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育思想切实改变传统模式培养出来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知识单一、能力单一的局面,培养综合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从过分强调知识本位转变为以学生能力为本位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育除了培养专业能力以外,还要注重培养诸如语言表达、组织管理、市场把握等综合能力,把知识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

从封闭性课堂教学转变为开放性教学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新体制,以获得更多的市场信息,并充分利用有效的教育资源,提高毕业生的竞争能力。

改变“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贯彻“以学为主”的思想把教育过程转变为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创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新课程体系的具体措施

根据市场调查,确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汽车“后市场”,培养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具备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从事汽车维修、检测、管理、评估、保险、销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总体来说,汽车运输企业对该专业毕业生的需求

量下降,而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汽车维修市场在不断扩大,对汽车尤其是小轿车维修技术人员的需求量大幅度增长。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育应主要满足汽车维修企业的需求,兼顾汽车运输企业及其他企业的需求。

破除“三段式”教学模式,建立新的课程体系(1)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从市场出发,以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为导向,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为最高目标,破除“三段式”教学模式,从实际岗位需求引出课题,提出解决方案,开发“宽基础、多模块”课程体系。强化汽车构造、汽车电气设备、汽车维修和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等课程,同时将原有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增补、重组,将其变为必修专业课和数个专门化方向的选修专业课。(2)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方案。从职业分析入手,对职业岗位进行能力分解,确定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般专业能力是计算机应用能力、汽车英语阅读能力、汽车驾驶能力;核心专业能力是汽车拆装、检查、修理能力、汽车故障诊断能力、汽车性能检测能力、汽车维修企业管理能力;基本素质要求是:较高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水平、良好的身心素质;最终围绕核心能力的培养形成课程体系。(3)增加学生实训的时间和项目。增加学生就业前的专门化实训,使学生在毕业前得到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要求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用人单位认可程度高、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应的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提高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使其获得在与汽车有关的职业群中广泛就业的可能

性,而且就业时可以顺利顶岗工作。(4)采用模块式教学方式,增加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和选择性。采用“大专业、小专门化”的课程组织模式,用本专业职业能力结构中通用部分构筑能力平台,用灵活的模块式课程结构和学分制管理制度满足企业和学习者的不同需要。新课程体系把选修专业课按多个专门化方向分为多个模块,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制定不同的专门方向,学生也可以在完成规定的专门化课程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修其他的专门化模块,如电控发动机维修、自动变速器维修、行驶安全系维修、车身电气设备维修等模块,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模块化的学习资源,力求在学习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给教师和学生提供选择和创新的空间,构建开放式的课程体系,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增加先进的检测、诊断设备,满足汽车维修市场的需求目前汽车技术正飞速发展,与之配套的检测、诊断设备也不断更新,先进的发动机综合诊断仪、解码器、示波器等诊断设备和汽车性能检测设备在汽车维修企业得到广泛应用。学校应该增加专用的检测、诊断和维修设备以改善教学效果。如果学生在学校得不到实际训练,就不可能达到社会的要求。

改变教材结构,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开发与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模块化教材体系,适应不同岗位的需求。在主要专业教材结构上有根本的突破,每门专业课程教材大体由基础技术篇和适用技术篇构成。基础技术篇主要解决入门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计划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计划 主要以汽车维修行业人才需求为基本依据,面向汽车后市场相关企业各岗位,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倡导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培训理念和建立多样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通过综合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学制二-三年。三、专业培养目标 1、毕业生就业范围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各类汽车维修企业从事汽车发动机维修、底盘维修、汽车电气维修和汽车外形整修等各类汽车维修工作;也可以从事汽车零配件管理、汽车维修业务接待、汽车及配件销售等工作。 2、教学目标 学历和职业技术等级 本专业学生毕业应获得中专学历证书,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如汽车维修工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驾驶证等,并达到相应的技能水平。 文化知识 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政治、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体育与健康等基础知识。

职业道德 能够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精神以及合作精神,具有安全生产、质量和效益意识。 专业知识和能力 具有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机械、材料、电工和电子、液压技术等基本知识;具有读图和制图基本知识,能够识读一般装配图、绘制简单零件图和进行零件测量;具有汽车构造、使用性能、检测、维护、修理和汽车驾驶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汽车维修企业1~2个工作岗位所需的业务知识、基本技能,并具备初步实践经验,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文化课 1、政治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 、法律基础知识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教学大纲

哈尔滨市正德实用技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 教学大纲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汽车维护与保养》实训教学大纲

汽车维护与保养实训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1.课程名称:汽车维护与保养 2.适应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 3.课程性质:是汽车运用与维护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功能在于培养学生具备从事汽车各类里程和各专项保养作业的基本职业能力。通过学习,学生能从事汽车维修企业工作频率最高的各类保养工作;能综合运用各核心课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养成规范作业、有序工作的习惯;也为学习汽车专业的其他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先期课程为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汽车电器基础,后期课程为二手车评估等。 4.课程特色:以学生为本位的项目教学,按照汽修厂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以工作任务为单元组织教学,突出实践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用工作任务来引领理论,使理论支撑实践。 二、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汽车发动机定期保养的内容、保养的工艺。 2)掌握汽车底盘的保养的内容、保养的工艺。 3)掌握汽车空调系统保养工艺。 4)掌握汽车灯光保养内容、保养方法。 能力目标: 1)具有汽车发动机定期维护和保养能力 2)具有汽车底盘各系统定期维和护保养能力 3)具有汽车空调系统定期维护和保养能力 4)具有汽车灯光维护和保养能力 综合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敬业精神 2)培养学生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三、课程内容及要求 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内容通过项目任务作为教学载体传授知识,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形式进行结构与原理知识的展示,最后通过实物教学进行巩固和熟练。

对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对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摘要:汽车工业已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目前汽车维修已成为紧缺的专业,高职院校应抓住这一契机,针对汽车专业存在的问题,采取定单式培养、增加仿真模拟性实验、加强五项能力训练、改革考核办法等措施,加大对高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的力度,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汽车维修专业人才。 关键词:高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改革;“订单式”培养;实践教学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的第一汽车生产和消费国,汽车工业已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由于汽车市场需要大量的维修人员,因而汽车维修已成为紧缺的专业,高职教育要紧紧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加大对汽车维修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教育部原部长周济指出:“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改革创新,要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另外,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的职教培养目标,高职教育不应该只是一种“学历教育”或“认证培训”,其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专业课程实习活动,此活动具有明显的“就业教育”的特征。 高职院校要紧紧围绕“以汽车维修行业需求为先导、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整合、优化学校教育资源,建立高效、实用的人才培养机制。目前有些高职院校仍具有本科教育的定式,教学体系参照本科教育的教学体系,教学计划也是按照交通运输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重理论轻实践,强调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将高职的汽车维修专业办成了本科汽车专业的浓缩,培养的学生理论知识强,动手能力差,不符合高职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基于此,笔者提出了一些关于高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的想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实现“订单式”培养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基本属性。在国外的汽车专业培训中,学校与汽车制造企业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企业为学校无偿提供汽车及总成、专用工具等,学校为企业培养毕业后能够直接上岗的专业人员。我国的部分高职院校在这方面已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如已有高校与日本丰田公司合作,共同实施T-TEP计划,但还应加大力度,要与更多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这样,才能把高职这块蛋糕做得越来越大。 应建立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小组。由于校企双方具有“血缘”关系,这为双方的合作和资源的共享创造了条件。为了给汽车专业的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理顺校企合作关系,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质量,由校企双方协商,以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所需的校企教育资源为基础条件,明确学院与企业各自的义务和职责,实现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多层面合作。 应构建贴近企业需求的课程体系。构建汽车专业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是:以

汽修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docx

盘县职业技术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一、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我国传统的汽修课程教育模式是以“知识为本位”,强调根据汽车维修专业各学科的基础性、系统性、完整性、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汽修基础专业知识和基本理论。尽管这一体系考虑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情况, 方便教学管理、节省财力等因素,但由于课程内容的编排,是根据结构庞大且逻辑严密的学科顺序,这对学生来说,虽然学到的知识体系是完整的,但对所要从事的职业行为过程来说却是支离破碎的。 以课程为中心,课程界限分明,各课程之间、理论课与实习课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的授课方式,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采用“填鸭式”、“一言堂”的教学法,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其存在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尤其体现在汽车维修专业,操作实习课程将汽车实际维修工作过程分解后再分别进行,无法体现汽车维修过程的完整性,维修技术的掌握周期长。因此,对汽修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二、项目式教学法的探索 项目式教学法提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展学习,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其以独立技术为单元的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了职业工作的行为过程,解决了现有教学模式的不足,更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需要。针对传统的汽修课程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我们在项目式教学方面进行了实践性探索,具体做法如下: 1、教材的选用教材,作为教师和学生据以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它

的选择甚为关键。现行职业教育培训教材的内容结构基本上是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的“压缩本”,大多数的职业学校仍在按照学科系统化课程和教材按部就班地教学生、考学生,技能人才培养效率低下,中高级技能人才长期供不应求。近年来,不少学校对传统教材进行改革探索,但还是停留在某些章节的“加” 、“减”,或只对版面加以设计,使之生动活泼一些。但是,知识和技能的融合不是简单的机械的拼凑,而是靠教材开发者对职业活动的理解与把握。 目前缺乏与项目式教学相配套的教材,为确保项目式教学的实施,因地制宜开展教学,我们根据项目式教学需要,正组织子模块教师编写《汽车维修实训》、《汽车销售基础》、《汽车发动机与技能训练》、《汽车底盘与技能训练》、《汽车电器基本技能训练》、《汽车新技术与技能训练》等几种项目教材。 2、实训场地的建设 好的教材必须有好的课程实施环境相匹配,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教材的改革必须与教学的整体改革同步,才能使整个教学资源得到改造和提升。建立设备齐全、现代化的实验室、实训中心,也是搞好项目式教学的根本保证。 我校组织实验实训教学、各项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对多项技能进行了专门训练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动手操作能力,建设专业教室,实行“讲练一体化” 。每个项目都有专门的专业教室,按照专业环境要求,布置挂图,配备必要设备、工具和教学模型,把理论教学搬到专业教室和实验室里,为项目式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师资队伍的提高

《汽车维修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维修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版本号:020341103 课程英文名称:Auto Service 课程总学时:40 讲课:40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车辆工程,交通运输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 2017.5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方向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维修理论基础、汽车维修工艺、汽车维修管理、汽车总成维修等知识。为学生提供从事汽车使用、维护以及维修所必须的专业知识。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在分析汽车零部件及总成失效模式的基础上,用理论分析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汽车可靠性和结构设计、制造工艺及使用条件之间的关系,分析各失效模式的产生机理和影响因素,为合理使用汽车、科学试验汽车、正确设计汽车,提高汽车使用的可靠性提供依据。使学生了解汽车维修的制度、方法以及我国维修行业的状况,掌握必要的汽车主要总成的维修技能。 (三)实施说明 1、本课程主要阐述了汽车零部件的失效理论、汽车可靠性的理论基础;维修的基本概念、国内外汽车维修制度的概念的概况;汽车维护作业的分类及组织;汽车维修的工艺;汽车修理作业的组织、汽车大修的工艺过程;汽车接收、零件清洗情况、检验分类、总成的装配与实验等工艺要求;汽车零件的机械加工、焊接、喷涂、电镀、粘接等修复方法;汽车主要总成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 2、本课程重点是汽车零部件的失效理论、汽车可靠性理论基础;汽车大修的工艺过程;汽车总成的装配与实验等工艺要求;汽车主要总成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 3、在教学过程中将侧重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需要,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力求反映最新研究成果对汽车使用可靠性的提高和影响,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汽车发动机保养论文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论文: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的初探

汽车发动机保养论文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论文: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的初探摘要: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实训教学在人才培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技能的培养,如何改革其实训教学是专业建设过程中值得思考的问题。通过对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教学改革的探究,构建科学的实训教学体系和模式,为高职院校实训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汽车检测与维修;高等职业教育;实训教学;改革 一、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实训教学现状分析 (一)实训教学现状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模式还是围绕学生坐上听,教师堂上讲,学生学到的知识还是比较模糊,没有更深的了解其原理结构,还有的在台上以半剖视台架,边讲解边指出零件位置,使大多数学生围着一个看,降低了学习积极性。在教学场地上固定于教室,使得学生技能能力不能有效的拓展,失去了创新能力,再加上与目前汽车维修行业所使用的设备设施脱轨,使学生在毕业后不能被企业所适用。 1.实训教学模式单一化实训教学方式单薄,采用的是“教师教着做,学生跟着学”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机械式的模仿操作,不能拓展学生实训的创新操作能力,至此降低其学习兴趣,应该要让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自主操作学习,教师从中指引的新实训教学模式,不能还是只注重“教”而缺失了学生的

“学”。 2.实训指导书缺少有效性指导书编写内容上指导操作图片太少,不够直观,并没有突出指导书的有效性。应对照实训室设备型号,并以篇幅式的指导图示进行指导书编写,使学生清楚了解步骤,提升学习积极性,并促进了学生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 3.“双师型”实训教师匮乏在高等职业院校的汽车维修专业中,“双师型”实训师资存在很大缺口,在实训教学中时常存在一个老师同时指导20-30人的教学过程,教师的指导人数过多,从而衍生学生动手能力锻炼的匮乏。另一方面现有师资队伍的参差不齐,及一些职业教育单位从教人员本身技能的不过硬,教学上只能是插科打诨。 4.实训场地教学情境氛围不够实训场地教学情境布置建设,没有科学合理地进行调整摆放。实训室按照功能分区,布置上过于教室化,设备上过于陈旧,既不实用又不美观,没有给学生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之失去学习积极性。 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实训教学的改革探索 (一)改革目标在实训教学模式中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并建设优质的“双师型”实训教师队伍,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意识,进一步采取学做、讨论等灵活教学方式,把实际工作状态和课堂教学融为一体,实现了学校学

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计划

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计划 一、专业名称: 汽车运用与维修 二、入学资格: 初中毕业或相当于初中毕业文化程度 三、学习年限: 三年 四、培养目标: 面向汽车维修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了解相关企业生产过程和组织状况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员。 五、职业领域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各类汽车维修企业从事汽车发动机维修、底盘维修、汽车电气维修和汽车外形整修等各类汽车维修工作;也可以从事汽车零配件管理、汽车维修业务接待、汽车及配件销售等工作。 六、专业培养规格 1、基本素质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服务意识,诚实守信,有良好平衡心,在工作中善于思索,勇于创新。 (2)掌握人际交往与沟通的基本知识,具有良好沟通及协作能力; (3)树立环保、节能、安全等意识,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4)具有通过不同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适应职业变化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5)具有较坚实的本专业知识基础。 (6)具有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 (7)具有适应岗位需要的体能。 (8)具有计算机控制及操作能力。 2、专业技能与知识 本专业毕业生应当具备以下专业知识和技能。 (1)具有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 (2)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机械、材料、电工和电子、液压技术等基本知识; (3)具有读图和制图基本知识,能够识读一般装配图、绘制简单零件图和进行零件测量; (4)具有汽车构造、使用性能、检测、维护、修理和汽车驾驶的知识和技能; (5)掌握汽车维修企业1~2个工作岗位所需的业务知识、基本技能,并具有初步经验,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本专业毕业生应当具备以下从业技能。 (1)了解汽车维修企业的生产过程,具有初步的企业生产经验; (2)能够分析和解决本专业的一般技术问题(如诊断、检测等),具有初步的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和评估能力; (3)能够借助工具书阅读一般的专业外文技术资料; (4)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 (5)具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以及汽车维修等法规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3、职业资格证书 (1)通过劳动部门汽车维修工技能考核,取得相应的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2)通过车管部门汽车驾驶技能考核,取得相应的驾驶资格证书。 (3)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维修电工/中级 (4)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电工作业操作与维修上岗证。 七、课程及教学计划安排 (一)公共基础课程 1、职业生涯规划 ( 34课时)

汽车维修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中等职业学校汽车维修基础 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ZYKC201102 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 修订年月:2012年7月16日 修订人: 建议课时数: 136 学分:6

一、课程名称 课程名称:汽车维修基础 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于维修专业的,专业课程的基础课程。本课程具有非常高的综合性,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把多门不同学科的课程融会贯通成为一门课程。其主要功能是为汽车运用于维修专业的专业课打基础。通过136学时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汽车维修专业课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安全、环保知识;职业道德素养;使学生掌握汽车维修必备的基础知识,能熟练使用工具和量具,具备对汽车维护、调整、维修的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汽车电气维修、汽车发动机维修、汽车车身维修、汽车传动系维修打下基础,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应当体现为学生考虑,选择内容简单实用为原则,涉及到汽车识、读图,汽车机械基础,汽车材料基础,工、量具基本设备的使用、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液压传动、安全环保的内容。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本课程应当为专业基础课程的核心课程。本课程立足于实际能力培养,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作了根本性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所有内容均以汽车为载体让学生有选择性的学习,按照情境学习理论的观点,只有在实际情境中学生才可能获得真正的职业能力,并获得理论认知水平的发展,因此本课程要求打破纯粹讲述的教学方式,实施项目教学以改变学与教的行为。这是教学模式的一个重大转变,要有力地推动这一转变,需要以项目为载体来组织课程内容。在项目课程设计中,项目载体设计是一个关键环节,本课程以实际工作情景设置任务,完成任务均为生产实践任务,体

汽车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汽车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一.教学改革的需求 汽车专业的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它的教学模式要与汽车专业的特点相适应.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重视理论课的讲授,轻视实践课的教学.通过我校三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做法在汽车专业课的教学是行不同的,这种教学模式所导致的结果是:老师费尽精力,但教学效果很差,就失去了干劲;学生满怀希望要学好这个专业课,由于基础差,理论课又多,想学就是学不会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于是厌学,逃学使好学生也变成了坏学生.针对这种状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教学改革的目标 本次教学改革是分步骤稳步进行,改革所达到的目标分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 1.近期目标 根据学校现有的教学设备,通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革,学生应具有的能力: (1) 能熟练应用检测仪器及设备进行车辆的常规性检查和检测. (2) 具有对汽车常规故障进行检查和排除的能力. (3) 具备汽车中级维修工的技术水平和能力. 2.远期目标 根据学校教学设备投资计划,将继续加大对汽车专业教学设备的投资力度,增强实践教学的环节,使我们的学生在毕业时除了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以外还应具备以下的工作能力: (1) 能熟练应用检测仪器及设备进行车辆的常规性检查和检测. (2) 具有对汽车常规故障进行检查和排除的能力. (3) 具备汽车高级维修工的技术水平和能力. (4) 具备一定的解决汽车疑难杂症的能力. 三.改革的方案 根据我校设备资源及师生的素质状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改革 1.改变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比例 改变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比例,正确处理好理论课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中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第一线的中级技能型人才,加之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要求很高的专业.各中职学校为了提高毕业生的职业素质,拓宽就业渠道,又都在大力推行"双证制"教育.因此,一定要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而其前提就是在研究制定教学计划时必须保证各项实习实训的时间足够.根据我校现有的教学设备和现有学生的人数及素质状况,提高设备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改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加大实践课在总课时中所占有的比例,使理论课占总学时的30%,实践课占70%.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实习设置及时间安排提出以下建议,仅供参考 实习名称 时间 安排 备注 汽车拆装实习 5周 汽车驾驶实习 6周 考取驾驶证 汽车维修实习

(完整版)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及原理与维修课程标准、基本信息 、课程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汽车维修专业的专业课。主要内容包括发动机总体构造,发动机检测与维修基础知识,活塞连杆组,曲轴飞轮组,曲柄连杆机构的故障诊断与排除,配气机构的故障诊断与排除,汽油机燃油喷射装置,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进排气系统,新型柴油机,润滑系,冷却系,发动机总成装配及竣工验收,发动机的检测与诊断等。 (二)课程任务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中级汽车维修工应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 三、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汽车发动机各系统的部件及作用。 (2)熟悉汽车发动机各系统的主要部件构造及工作原理。 (3)基本掌握汽车发动机各系统的主要部件的拆装、调试和修理技能。 (4)基本掌握汽车发动机各系统故障排除的工艺过程及操作技能。 (二)能力目标 学习汽车发动机的构造、工作原理及维护与修理的有关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发动机的维护与修理的技能,重点掌握: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统、润滑系、冷却系、传统点火系统、起动系统等的构造和检修。 (三)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专业科学的工作习惯和职业素质,积累丰富制作经验,积累汽车发动机维修功 底,使他们在汽车行业中做合格的人才

四、课程内容、目标及课时安排

五、教学资源与其它 六、教学方法建议 1. 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2.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或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注重引导和启发, 提高教、学效果。在具体实施中灵活运用项目情境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现场教学以及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 七、教学评价 学期教学评价=过程评价60%阶段评价40% 过程评价:学生出勤;作业;课堂纪律; 阶段评价:期末笔试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计划(中技)

2013级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中技)教学计划 (适用于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学生,学制三年) 制定人:日期: 审核人:日期: 批准人:日期: 一、指导思想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学生就业服务,适应我国汽车产业发展以及对汽车维修技能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 2.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安排以社会和企业的需求为依据,涵盖国家职业标准的相关需求,努力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适应性,突出本专业新知识、新科技、新工艺、新方法的教学。 3.为适应技工学校的教学需要,本专业主要专业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并加强职业资格鉴定考试前综合技能训练的力度。 4.本专业理论和实践并重,针对培养中级维修技能人才的目标,教学中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理论教学中要注意运用直观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在实践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目标 1.职业(群)描述 (1)职业群定义 培养各类汽车维修,检测,电路,汽车空调,汽车销售,等工作的专业技能人才。 (2)工作环境 汽车4S销售,维修,3S维修,销售公司,各种维修店 (3)职业能力特征 具备现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汽修工艺流程,具备熟练运用掌握工具,仪器操作技能,故障检测、仪器软件进行判断的能力成为社会急需的汽修人才,并具备与客户沟通、表达的能力。毕业生可在各类维修公司、4S公司、工作。 2.知识、能力要求 以培养实用维修技能人才为目标,以技工学校现有的师资和技能训练的教学条件为依托,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了解汽车维修流程,掌握基础的技能操作技能,成为社会急需的汽车维修基础型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就业指导

汽车修理工 初级 教学大纲

汽车修理工(初级)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课,在本课程设置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这个重要环节。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汽车的基本构造与原理;汽车的维护作业与检测;汽车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能力,为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程共计120学时,其中理论部分40学时,实操部分80学时。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初级汽车级修工培训,熟悉汽车一般构造,能对汽车进行简单的维护与检测,对简单故障进行诊断与排除的操作能力。 会使用常用的工具、量具、仪器和设备;能识别简单的零件图,具有一定的绘图能力。 三、教学内容 模块一汽车的发动机部分 (一)理论部分 1.1 发动机的种类、总体构造和工作循环 1.2 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1.3 活塞环、活塞、汽缸和汽缸平面的技术标准1.4 发动机配气机构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1.5 汽油机电控系统的组成和工作过程 1.6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1.7 发动机润滑系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1.8 发动机冷却系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1.9 发动机点火系统的结构和原理 (二)技能实训内容 2.1 发动机总体构造认知 2.2 曲柄连杆机构拆装 2.3 气缸盖拆装 2.4 正时皮带更换 2.5 更换活塞环 2.6 凸轮轴和液压挺杆拆装 2.7 进排气门拆装 模块二汽车底盘部分

(一)理论教学内容 1.1 底盘各总成的基本作用和组成 1.2 汽车传动系统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1.3 汽车转向系统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1.4 汽车制动系统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1.5 转向器、制动器、变速器、主减速器的拆装工艺(二)技能实训内容 2.1 变速器(2轴)拆装 2.2 钳式制动器的拆装 2.3 鼓式制动器的拆装 2.4 轮胎的拆卸和换位 2.5 转向器的拆装 2.6 更换传动轴 2.7 更换离合器 模块三汽车电气部分 (一)理论教学内容

汽车维修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汽车维修专业学校排名

汽车维修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汽车维修专业学校排名 技工学校的汽车维修专业教育,以培养汽车维修企业第一线能掌握多种不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为教育目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实践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能体现技工教育特色的课程项目。笔者学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行实践课程建设与改革。 一、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改革实践 学校在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教学中实行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实践,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课程开发、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改革 根据汽车维修行业的专家对汽车维修企业岗位实际需要和岗位职责的要求分析和意见,以及学校实际情况分析和意见,将汽车维修专业原理性的学习内容和与之相对应的实践性学习内容,按照职业能力需要和汽车的各个功能系统不同,整合成了7个专业模块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专业模块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采取了“1+4”的上课模式,使模块课程的内容、进度上与理论教学同步。 2.教学方法改革 模拟汽车维修企业生产环境的现场教学是模块式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课程教学的基本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专业理论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的教学目标都在实训室现场完成。教师可以在现场形象、生动地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教师在讲理论时能够让学生看到实

物,教师在实操上手把手教学生动手操作,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始终贯穿安全、职业素质教育。 3.师资队伍改革 首先打破了理论教师与实习指导教师的界线,共同承担一个班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专业课程,培养既要懂得理论知识,又有熟练的操作技能的教师。其次,在社会上招聘有汽车维修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师、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扩充汽车专业师资队伍和调整专业教师队伍结构。 4.教学考核方法改革 一是学校的检验。既考核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熟练运用程序,又考核职业技能、实践能力的获得和创新能力的初步形成情况,制定评分细则,全方位加以考评。二是社会的检验。学校创造条件建立职业技术考核鉴定站或让学生到社会上参加相应职业岗位技术等级考核,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取得双证书(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书)。 5.教学体制改革 打破传统的专业课程体系,将教学计划制定为三年制“2+1”模式。即,两年校内学习,一年顶岗实习,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就能独当一面、免去适应期奠定坚实基础。 6.建立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校企合作基地 学校与多家大型汽车维修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作为学校固定的实习基地。这些企业参与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的制订,为学生提供现场教学与实习场所,安排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兼职教师,使学生在企业学到了技术,得到了锻炼。积极引导教师通过下厂锻炼、拜师学艺等各种途径实现技能达标,逐步形成了专兼结合、质优量足的实训教师队伍。 二、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改革实效 学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实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实践过程,至今已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计划2教学提纲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计划2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计划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是本校特色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中的基础模块专业教程。它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对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各零部件的名称,各零部件的简单构造、工作原理、常见损坏、损坏后的故障现象、常用的检测手段、排除解决方法及综合故障的排查思路,且能够按正规操作要求能熟练地拆装发动机等。能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地应用到今后的实际维修中。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及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应能基本达到维修技工(机修工)四级/中技水平,具备一定发动机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能应付实际维修中的常规保养作业、一级维护保养作业、二级维护保养作业、发动机大修拆装作业等,能排除发动机机械的一般性常见故障。初步形成解决维修实际问题的能力。 1、理论知识教学目标: 1)发动机的基本知识 2)四行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其与二行程发动机的区别 3)发动机的基本组成 4)各组成部件的原理、结构和安装部位 5)各组成部件的常见损伤、故障、检测方法和解决手段,及某些部件的维修、拆装注意事项 6)依据理论分析某些故障产生的因素及故障的大致排查思路 2、实际操作教学目标: 1)能正确选用工具与量具

2)能独立完成发动机本体的拆卸与装配作业 3)能应用量具测量发动机各机件的配合间隙 4)能独立完成教材和课堂规定的实操作业 三、课程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内容: (一)发动机润滑系统 1、掌握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润滑方式 2、理解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 3、掌握润滑剂的分类和使用 4、掌握机油泵的构造、工作原理、耗损和检测维修方法 5、掌握机油滤清器的工作原理、更换里程及注意事项 6、理解机油冷却器的构造、工作原理 (二)发动机冷却系统 1、理解发动机的冷却形式及原理 2、掌握水泵的构造、工作原理、耗损和检测维修方法 3、掌握冷却液的作用及使用致意事项 4、掌握节温器与散热器的构造、工作原理、耗损和检测方法 5、掌握冷却风扇的构造、分类、损坏及维修方法 (三)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 1、了解汽车燃料的种类及特性 2、掌握燃油供给系统的组成及部分组成部件的构造、工作原理、损耗和简单的维修解决方法 3、理解汽油的燃烧特性及空燃比的含义

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大纲

江西省精英技工学校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大纲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汽车后市场”,培养以适应市场需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专业知识新,动手能力强” 的适用性人才。要求学生具有较强实践技能和扎实专业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熟练基本操作技能和技巧,掌握现代汽车的维修工艺及先进的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具备汽车维修中级技术技能,能独立排除现代汽车的一般常见故障,合理使用汽车检测设备和维修设备。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二、教学目的 1、教育学生爱党爱国,听党的领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 德素养。 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应用写作和分析计算能力。 3、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 的使用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 4、掌握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电子电工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 应用技术。 6、具有正确使用工量具、电工电子仪器仪表的能力。 7、掌握现代汽车构造、汽车空调、汽车电气设备工作原理。熟悉 现代汽车的维修工艺和设备设施,并能掌握一般故障诊断和排 除方法,具有汽车维修中级工的操作能力。

三、教学要求 1、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学艺先学做人”教育,专业教育与素质 教育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 2、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学生的目标教育,在教育的目的和专业的 方向上要统一,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教育目标要达到的最高点为 宗旨,让学生有目的的学,有兴趣的学。 2、本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应加强理论与实践 的结合,多采用现场直观教学,尽可能应用教具、模型、实物 和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着重实践动 手能力的培养。 3、实施因材实教,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在教学中,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充分 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4、向社会输送合格的并深受欢迎的毕业生。 四、学制 学制三年。 本专业实行2+1的教学模式(即:学校学习二年,工厂实践实习一年)。 五、课程安排 (一)、公共基础课 1、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

汽车运用和维修专业调查研究报告

湖南工贸技师学院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调研报告 为了适应经济建设的发展,使技工教育汽修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接轨,技工汽修专业教师就必须对社会汽修需求动态有一个清晰的跟踪了解。为此,湖南工贸技师学院组织我系汽修教师对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株洲分公司及株洲市部分汽修4s店进行了一次调研,于2016年6月28日重点调研了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株洲分公司。现将调研及论证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目的 1、了解汽车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2、确定就业岗位(群),了解岗位职责和岗位从业人员结构 3、了解本专业相关岗位职业能力结构,收集工作任务和项目,了解岗位生产对象,生产流程等,深入到工作岗位的细节,考虑潜在的因素 4、明确专业定位 (二)调研对象: 1、企业高层管理者 2、企业中层管理者 3、企业基层 4、行业专家 5、毕业生

(三)调研方法 文献和统计资料研究方式(网上调研)、问卷调查、专家咨询、座谈、现场考察、毕业生反馈 (四)调研时间安排及内容 1、调研时间、地点、对象 调研时间:2016年6月28日 调研地点: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株洲分公司 2、调研内容 (1)产业背景调研 中国汽车制造业正在飞速发展。2013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211.68万辆和2194.41万辆,同比2012年分别增长14.76%和13.87%,总销量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2014年增长势头更猛。汽车业已经成为我国的支柱性产业。近20年来,公路运输和汽车维修行业产生了深刻的变革。从业主体由国营企业一统天下,发展为国营、集体、私营、中外合资等多种成分并存;车辆结构的更新及其维修技术的发展速度等都不是前几十年所能与之相比的。由于生产实际的巨大变化,用人部门对毕业生的要求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与此相适应,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也一直在进行。但由于种种原因,与全国汽车运用与维修行业生产发展的速度相比,仍存在教学模式不适应职业教育的特点,课程体系的划分不够合理,教学内容始终落后于生产实践的要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毕业生动手能力不够强等问题,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为了加快汽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本科培养方案及各专业课程安排

车辆工程类培养方案 一、年限 1年 二、车辆工程类所含专业 车辆工程(汽车)、车辆工程(轨道交通) 三、课程教学安排 课程名称课程性质必/选试/查学分周学时第1学年第1学期 大学英语公共基础课必试 4 4 体育(一)公共基础课必查 1 2 形势与政策1 公共基础课必查0.5 1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公共基础课必试 3 2 大学计算机基础公共基础课必查 2.5 2 高等数学B(上)公共基础课必试 5 5 物理实验(上)公共基础课必查 1 2 机械制图(一)上公共基础课必试 4 4 第1学年第2学期 大学英语公共基础课必试 4 4 体育(二)公共基础课必查 1 2 形势与政策2 公共基础课必查0.5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公共基础课必试 2 2 军事理论公共基础课必查 1 1 C/C++程序设计公共基础课必查 2.5 2 高等数学B(下) 公共基础课必试 5 5 普通物理B(上) 公共基础课必试 3 3 物理实验(下)公共基础课必查0.5 1 机械制图(一)下公共基础课必查 3 3 金工实习实践必查 6 6周军训实践必查 2 3周

车辆工程(汽车)专业培养方案 一、学制 五年制本科。 二、培养目标 面向未来汽车工业发展,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掌握车辆工程(汽车)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厚的专业知识,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良好职业素养,较强工程实践、一定的工程研究及创新能力,能具备从事车辆工程(汽车)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研开发、应用研究、市场营销、物流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和国家认证的创新性实践型卓越汽车预备工程师。 三、基本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基础理论、技术和有关机械产品、设备的设计方法、经济分析、市场营销和物流管理等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学、电子学和营销管理学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汽车、发动机和汽车电子的研究、设计、制造及汽车营销和物流、车身与空气动力学,汽车实验学等方面工作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教学计划参照了德国理工科大学培养汽车、发动机、汽车电子、汽车营销和物流、车身与空气动力学及汽车实验学方面的学位工程师的教学计划,加强了素质与能力拓展及实践创新等培养环节。 四、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强的双外语(英语、德语或法语)能力; 2.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语言、文字的表达能 力; 3.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 术、计算机技术、热力学、流体力学与空气动力学、市场经济管理等基础知识; 4.具有本专业必须的制图、计算、试验、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 5.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 6.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7.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面向未来意识; 8.具有良好职业素养,较强工程实践、一定的工程研究及创新能力。 五、主干学科 力学、车辆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营销与物流。 六、专业主要课程 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试验技术、汽车系统动力学、空气动力学、内燃机原理、内燃机设计、内燃机试验技术、传热学、燃烧学、信号与系统、汽车电子学、控制系统仿真与设计、汽车网络技术、车用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汽车产品管理与营销、管理学概论、汽车市场预测与决策、汽车后市场、汽车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汽车物流系统规划、汽车车身设计、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基础、车身工艺学、工程信号分析处理、汽车试验传感器技术。 七、主要实践环节

现代汽车维修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

现代汽车维修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 学制:三年(弹性),修满140学分 培养层次:中级工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汽修行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牢固掌握与本专业领域相适应的文化知识和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必需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汽车专业知识,在生产或服务第一线工作的汽车修理、装配和服务,具备相应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并能吃苦耐劳具有创业精神和较强适应能力的中等应用型技能人才。 三、培养方案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汽修行业的汽车修理、维护、等操作或技术工作。 (一)知识结构 1.掌握语文、数学、外语等本专业所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2.掌握计算机技术在本专业中应用的基本知识; 3.掌握读图和制图的基本知识。 4.掌握汽车材料的选择和使用的基本知识。 5.掌握本专业必须的机械基础知识。 6.掌握电工与电子技术在本专业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 7.掌握汽车的构造、性能、使用、维护、修理、检测、技术管理及交通安全等有关理论知识。 (二)能力结构 1. 具有读图、绘制简单零件图和零件检测的能力。 2. 具有汽车基本性能试验的能力,具有分析和解决本专业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 3. 具有初步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4. 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5. 具有汽车维修技能,并考取汽车维修工等级证。 (三)素质要求 1.爱岗敬业、勤奋工作的职业道德素质。 2.具备从事汽车修理、装配方面工作的基本业务素质。 3.健康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4.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四)职业能力要求 1.获得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颁发的中级汽车维修工。 2.获得计算机操作等级证书。 ※“一专多能”,可以参加汽车驾驶等第二证培训。 四、主要课程设置 1.课程设置 本专业理论课程、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计划安排总学时382 学时,课程分为五种类型: 公共课平台:德育、体育、语文、数学、汽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就业指导、心理健康等。 专业基础模块:机械制图(机电类)、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知识、钳工工艺、液压传动等。 专业课程模块:汽车材料、汽车构造、汽车电气设备等。 一体化模块(基本技能模块、职业能力专门化模块):发动机拆检实习、前桥与制动系实习、汽车电器实习(含空调)、变速器与底盘实习、电喷发动机实习、汽车整车实习、汽车检测线实习、汽车钣金实习、汽车焊工实习、汽车驾驶培训等。 拓展选修模块:汽车电器改装实习、汽车美容与装饰实习、汽车驾驶培训。 2.课时分配表

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大纲23785

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大纲 本教学大纲适用于三年制中职中专汽车维修专业(两年在校学习,一年到厂实习),使读者在经过两年专业课程学习之后,掌握机械类基本知识,掌握常见汽车的构造,掌握汽车维修的常用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对汽车常见故障进行检测和修理。 汽车构造部分 一、发动机的总体构造与原理 1、了解发动机的总体构造 2、了解发动机的类型、型号编制规则 3、了解发动机的评价指标及主要特性 4、掌握发动机的常用术语及四总程、二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5、掌握汽油机与柴油机的区别 二、曲柄连杆机构 1、了解主要零件的运动与受力分析 2、了解各主要零件的材料、工作条件及要求 3、掌握曲柄连杆机构的作用、组成和工作条件,掌握主要机件 功用与机构 三、配气机构 1、了解配气机构两种结构类型的简单比较,主要零件的材料 2、了解配气相位的作用与原理 3、掌握配气机构的作用、组成和类型 4、掌握主要零件的功用与结构 四、汽油机燃料供给系 1、熟悉简单化油器的结构及可燃混合气浓度对发动机性能的 影响 2、了解空气供给装置,混合气的预热装置,进、排气管及排气 消声器的结构 3、掌握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作用、组成和可燃混合气的形成 4、掌握化油器五大装置及附属设备的功用、结构和工作原理 5、掌握典型化油器的构造;熟悉电喷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的基本 组成和工作原理 6、掌握汽油供给装置各部件的功用、结构和工作情况 五、柴油机燃料供给系 1、了解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燃烧过程以及不同结构燃烧室中 混合气的形成方式 2、了解柴油滤清器的结构,废气蜗轮增压及汽车的排气净化 3、掌握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作用、组成及燃烧室的结构 4、掌握喷油器、喷油泵、调速器、联轴器、供油提前角调节装 置及输油泵的功用、结构及工作情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