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1_02地理空间认知理论

1_02地理空间认知理论

1_02地理空间认知理论
1_02地理空间认知理论

⒉地理空间认知理论

?认知与空间认知

?被感知世界的特征

?认知地图

?空间学习与发展

?地理空间认知模型

认知与空间认知

?认知研究关注人类与其他智慧生物的知识的获取、存储、检索、处理和使用。

?认知包括感觉、知觉、思考、想象、推理、求解、记忆、学习和语言

?认知结构和过程是智力的一部分,来自于社会与自然世界中存在的个体的大脑与神经系统

?空间认知处理世界的空间属性,包括位置、大小、距离、方向、形状、格局、移动、以及事物间关系的认知

被感知世界的特征

?感觉是神经系统对外部世界的刺激的最初反应。

?感觉系统可细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压力与质地、温度)、肌肉运动感(肢体位置与移动)、前庭感(重力与身体加速)

?知觉是经由感觉对自身和世界的知识的主动获取。

?被感知的世界有下列特征:

?位置的透视——总是从一个视点看世界,是不完全访问

?信息冗余(如插值和线形透视所隐含的)

?恒定性(颜色、大小、位置、形状)——事物、事件、及背景,即使在观察条件改变时,仍维持许多特性不变

?有意义的——总是感知到有意义的、熟悉的事物与事件

认知地图(c o g n i t i v e m a p s)

?认知地图是记忆中的世界与其空间属性的内在表达。又称心象地图(m e n t a l m a p)

?认知地图对个人是特定的,但可以在群体中分享。

?认知地图与通常的地图不一样:

?它不是有一定比例的唯一表达,也不完整

?通常由离散的片段组成(矢量而非栅格)

?地界标记、道路、区域

认知地图

?这些片段有一定等级

?不同层次多个片段状态上有差别,如大小

?不同层次间有包含关系

?同一层次内的片段并不完全连接

?误差特征及对问题响应的次数揭示出这种等级关系

?片段内和片段间各个地方保持其相对位置

?空间信息并未按度量几何(如欧氏几何)建模

?与情感有关联

认知地图

?认知地图中存在失真

?失真让我们了解了认知地图的一些属性

?知识的准确度是如何被定义的呢?

?符合实际计量

?从众原则

?行为适应

?失真的例子:

?通常认为南美洲位于北美洲正南,实际在东南方。

?路口与路障会明显增加两地之间的距离。

?记忆中拐弯往往是直角;弯道经常变直了。

空间学习(l e a r n i n g)与发育

?学习是来自于实践或经验的认知或行为方面的相对永久性的变化。

?空间知识是通过一个或多个获取媒体学习而得到的。

?直接感觉经验、地图、模型、照片、图画、电影与录象、口头或书面语言、虚拟空间

?媒体对获取的知识的性质有重要意义

空间学习与发育

?认知发育是认知内容与过程,经过一定时间而发生的系统性变化,包括学习、成熟、成长(儿童或成年人)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P i a g e t)因定性的儿童认知发育的“阶段理论”而知名

?从幼年具体感觉空间转变到青春期抽象空间推理

?用于定义位置的参照系从自我中心转变为外在中心

?空间知识的几何学从拓扑的发展到投影的和度量的

?信息处理途径提供了连续、定量发育的替代理论

空间学习与发育

?关于世界空间知识的传统理论受皮亚杰理论支持;由三个阶段或要素组成:

?第一是“地标知识”:标志一个地方的独特的可知觉到的各个事件?第二是“路径知识”:感觉到的连接地标序列的各条路径,几乎没有度量空间知识

?第三是“测量知识”:同时相关位置的二维分布知识;允许绕道、走捷径和创造性导航

?信息处理途径提出了比较初始的度量空间知识在范围、准确度和完整性方面的替代的连续定量的增加。

地理空间的认知模型

?在地理认知模型中,人类对现实世界的理解表述为某种地理概念的实例形式,包括

?几何要素:位置、距离、方向

?专业内容:向斜、蛇形丘

?主观地理对象:位置感

?研究这些概念是为了能以反映人们思考周围世界的最好方式进行系统设计。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后作业答案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后作业答案 第1章绪论 1 什么叫信息、数据?它们有何区别?信息有何特点? 答:信息是客观事物的存在及演变情况的反映。对于计算机而言,数据是指输入到计算机并能为计算机进行处理的一切现象(数字、文字、符号、声音、图像等),在计算机环境中数据是描述实体或对象的唯一工具。数据是用以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只是一种数学符号的集合,只有在其上加上某种特定的含义,它才代表某一实体或现象,这时数据才变成信息。信息的特点:①客观性②适用性③传输性④共享性。 2 什么叫空间数据、地图?举例说明空间数据有哪几种类型。 答:空间数据是以点、线、面等方式采用编码技术对空间物体进行特征描述及在物体间建立相互联系的数据集。地图是表达客观事物的地理分布及其相互联系的空间模型,是反映地理实体的图形,是对地理实体简化和再现。空间数据主要有点、线、面三种类型。例如,地图上的点可以是矿点、采样点、高程点、地物点和城镇等;线可以是地质界线、铁路、公路、河流等;面可以是土壤类型、水体、岩石类型等。 3 什么叫地理信息、地学信息、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它们之间有何区别? 答:地理信息是表征地理系统诸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地学信息所表示的信息范围更广,它不仅来自地表,还包括地下、大气层,甚至宇宙空间。凡是与人类居住的地球有关的信息都是地学信息。能对数据和信息进行采集、存贮、加工和再现,并能回答用户一系列问题的系统称为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以采集、存贮、管理、检索、分析和描述空间物体的定位分布及与之相关的属性数据,并回答用户问题等为主要任务的计算机系统。区别:地理信息属于空间信息,其位置的识别是与数据联系在一起的,这是地理信息区别于其它类型信息的最显着的标志。地学信息所表示的信息范围更广,它不仅来自地表,还包括地下、大气层,甚至宇宙空间。凡是与人类居住的地球有关的信息都是地学信息。地学信息具有无限性、多样性、灵活性、共享性等特点。同地球上的自然资源、能源本身不同,地学信息不但没有限度,而且会爆炸式地增长。信息系统的四大功能为数据采集、管理、分析和表达。信息系统是基于数据库的问答系统。空间信息系统是一种十分重要而又与其它类型信息系统有显着区别的信息系统,因为它所要采集、管理、处理和更新的是空间信息。 4 试述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及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 答:地理信息系统发展阶段:以时间发展为序列,可分为60年代起始发展阶段、70年代发展巩固阶段、80年代推广应用阶段和90年代蓬勃发展阶段。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GIS在中国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0年到1980年,为准备阶段,主要进行舆论准备,正式提出倡仪,开始组建队伍,培训人才,组织个别实验研究。第二阶段从1981年到1985年,为起步阶段,完成了技术引进,研究数据规范和标准,空间数据库建立,数据处理和分析算法及应用软件的开发等,对GIS进行理论探索和区域性实验研究。第三个阶段从1986年到现在,为初步发展阶段,我国GIS的研究和应用进入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的阶段,逐步建立了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组织机构、研究中心和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于1985年开始筹建国家资源与环境系统实验室,是一个新型的开放性研究实验室,1994年中国GIS协会在北京成立。 5 试述地理信息系统与其他相关学科系统间的关系。

《地理空间数据库原理》教学大纲

《地理空间数据库原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总学时:48 讲课学时: 48 实验学时:0 总学分:3.0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 考核方式:考查 适用对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先修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等 参考教材:郭际元、周顺平、刘修国,空间数据库,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02 毋河海、龚建雅编著,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数据结构与处理技术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与目的 《空间数据库》是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各种空间数据的存贮和管理技术有个较全面的了解,对学生进行有关空间数据库的设计技巧的训练,为将来从事GIS应用系统及其数据库的设计打下基础。 三、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课程的基本内容 介绍数据库和数据模型库的存贮和管理技术,包括矢量数据模型的空间数据库、栅格数据模型的空间数据库、关系数据库对空间数据的管理、符号库、网络空间数据库、三维空间数据库、海量空间数据库以及时态空间数据库。 课程的基本要求 (一)对各种空间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技术有个较全面的了解。 (二)掌握用文件管理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方法和技术,并用程序予以实现。 教学安排 (一)数据库与数据模型(4学时) 理解数据库的概念;四种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 (二)地图数据模型总论(4学时) 理解地图数据的基本组成:矢量空间数据模型和属性数据模型,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连接。 (三)矢量数据模型的空间数据库(4学时)

掌握地理实体的目标化,实体信息的数据化,实体间关系的逻辑实现。 (四)栅格数据模型的空间数据库(4学时) 掌握栅格数据的组织与存贮,栅格数据的检索。 (五)符号库的建立及管理(6学时) 掌握矢量符号库和栅格符号库,符号库的建立及管理,符号的显示及编辑。 (六)三维空间数据库(6学时) 理解三维空间的目标分类,八叉树数据结构,四面体格网,三维边界表示法、 参数函数表示法。 (七)海量空间数据库(4学时) 理解数据库中图幅的组织方法,图幅间被分割目标的组织方法,跨图幅地图漫游。 (八)时态空间数据库(6学时) 理解空间地物的时态性、时态空间数据库的组织方法。 (九)空间数据的关系化管理(4学时) 理解基于关系数据库的空间数据模型,基于关系数据库的空间实体数据结构,空间数据访问模型,关系化空间数据的安全管理,大型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分布式体系结构的应用。 (十)网络空间数据库(6学时) 理解网络GIS主要改造模型,分布式地理信息共享形式,分布式空间数据管理技术,网络GIS中地理空间元数据管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学生在课外多关注数据库发展的新知识;采取多媒体教学方法(部分最好结合演示)等。 五、成绩评定 该课成绩有平时20分和考试卷面成绩两部分组成;考核形式闭卷。 六、其它说明 无 教学大纲撰写人: 地理信息科学系主任: 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教学院长: 1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认识地图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认识地图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标: 1、通过单车取宝的方式,引起幼儿对地图上不同标示的了解和兴趣。 2、学习看地图的一些简单方法。 3、体验合作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挑战、自信与快乐。 活动提供:多种标记地图场地布置人手一辆单车 活动过程: 一、合作组队——解读不同标示的地图并学习看地图的一些简单方法。 (1)交代任务 师:今天我们大二班小朋友要去完成一件既开心而又有挑战的游戏。 那就是两人一组去完成“单车取宝”。(出示单车取宝四个字并请幼儿念一念) 什么是单车取宝?(强调今天我们是骑车取宝)

(假设:幼:宝贝在哪呢?或幼儿无声教师引出) 过度:师:那我们去哪里取宝呀? (2)认知地图 A、出示一张幼儿园操场的平面地图。 师:看一看这是在哪里?(如幼儿回答幼儿园教师继续引导幼儿园的哪里,引出是幼儿园的操场,对我们就要在幼儿园的操场上骑单车取宝。) 师:幼儿园那么大的操场怎么变小了? 幼:那是地图。 师:哦,原来一个很大的地方把它变小画在纸上就成了地图了。 你们在那里也看见过地图呢? 幼:上海地图、中国地图、公园地图等 师:那地图有什么作用啊? 幼:可以告诉我们不知道的地方;或者当你不知道走哪条路的时候,它可以帮忙。 小结:地图可以告诉我们不知道的地方,还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的 寻找这些地方。 师:我们小朋友在幼儿园已经有三年了,很熟悉幼儿园了,那你 们可以告诉我从地图上看,我们幼儿园的操场上有些什么呀?

请个别幼儿用手指着地图上的标记一一告诉大家这些标记是什么地方。 过度:看来我们小朋友真的太熟悉幼儿园了,咱们再来看看这张 地图和前面一张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B、分析不同标记的地图 1、先引出有标示行驶方向的地图。 师:你能告诉我什么地方不一样,这些箭头表示什么?(强调我们 的游戏规则就是必须按照箭头的行驶路线去寻找宝贝,如果违反规则 宝贝会找不到的。) 2、分析不同标记的地图。 师:现在你们两人一组来领取地图,拿到地图后仔细地看,你们 地图上有什么标记?怎么行驶的?有没有问题?

读书报告2(地图空间认知及移动地图的设计与表达读书报告)

《地图空间认知及移动地图的设计与表达》读书报告 空间认知是认知心理学的一部分。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学派,空间认知心理学研究大脑的空间信息加工处理的机制,它是心理学、生理学、计算机技术和地理学相结合的产物。空间认知是人们认识在生存环境中诸事物、现象的形态与分布、相互位置、依存关系以及变化和趋势的能力和过程。地理空间认知 (geospatial cognition)关注人们可以活动于其中的空间,而不是室内空间、桌面空间甚至抽象的欧氏空间。其研究的地理对象除了空间分布特征外,还具有丰富的地理语义,即空间属性和非空间属性在知识加工过程中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地理空间认知主要关注地理空间参照、地理概念、关系、不确定性、以及认知相关的空间知识表达。 《地理信息科学的空间认知研究 (专栏引言)》[1]一文认为地理学的空间认知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开始的针对人类行为方式的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的深入以及社会化广泛应用,人们开始关注地理信息系统对于地理空间表达(如地理空间理解、地图结构表达和空间语言理解)的合理性、对于地理建模分析(如地理对象建模、空间尺度分析和空间决策过程)的科学性、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如人机交互界面、地理数据共享和地理信息系统互操作)的智能性。上述问题不同程度地涉及空间认知研究,由此推动空间认知研究进入了一个比较活跃的历史时期。 作者认为地理学研究空间认知是探索人的地理概念形成的机制,怎样从具体的实在转化为实在的概念。地图学研究空间认知的目的是寻求为什么地图是最佳的空间认知工具的答案,从而探讨如何设计地图才能达到最佳的传输效果。空间认知的主体是人而不是机器,认知的对象是大脑而不是实在,认知的模式是大脑与客观实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复深化,也包括再认知;同时,电脑认知实在、大脑使用电脑认知客观实在、以及用计算机模拟大脑来认知客观实在,是空间认知的研究内容。 地理信息科学中空间认知理论与技术研究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目前,对于空间的认知的研究还非常有限,有待于心理学、语言学、地球科学和哲学等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同时,如何将人类对于空间的认知模型和语义模型转化为数学或逻辑模型,将人类对于时空推理的概念和方法融合在地理信息系统中,是实现基于朴素地理学的智能化GIS的关键。 文章《基于地图的地理空间认知过程研究》[2]认为基于地图的地理空间认知

认知地图研究

[摘要]认知地图是行为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本文在梳理认知地图的概念体系、地理学与心理学对认知地图研究基础上,综述了近30年国内外旅游者认知地图的研究。研究发现:①旅游者认知地图是具有空间定位功能的、动态的、三维的旅游环境综合表象; ②受旅游活动特点和旅游地类型影响的旅游者形成了独特的认知地图类型与空间结构:③旅游者在环境习得速度和过程方面都与一般环境学习存在显著差异;④旅游者认知地图形成过程中的人类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游客类型影响因素;⑤旅游领域的研究多采用适合现场情境的方法和技术;⑥旅游者认知地图研究尚处于不成熟阶段,主要表现为研究思想、内容和方法技术等方面的缺陷。最后提出旅游者认知地图几个多学科的重要命题。旅游者认知地图研究对于旅游规划、旅游目的地营销和旅游空间行为研究具有一定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旅游者认知地图;认知映射;综合表象;空间定位;环境学习 1引言 旅游者认知地图是编码和存储于游客大脑中的动态、立体的旅游环境综合表象,它在旅游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帮助游客有效组织空间离散的旅游信息,确定场所的空间位置和他们本人的当前位置,引导旅游者在有限时间内领略旅游地精华。了解旅游者认知地图不仅有助于研究者描述、分析和推测旅游者环境学习过程、景观知觉评价和旅游者行为规律,而且能帮助旅游地规划、管理人员合理评估旅游地空间结构、导引系统设计、景观和设施的区位条件与服务管理质量。先前研究虽记录了大量旅游者行为观测资料,但由于忽视了旅游环境和旅游者行为的中间变量(旅游者认知地图),所以不能合理预测旅游者行为。因此,探讨旅游环境与旅游者空间行为的内在本质联系时,必须考虑这一中间变量。近30年来,研究者在零星的研究文献中对之进行了探讨,但究竟旅游者认知地图是什么,旅游者认知地图是怎样形成的以及如何测量旅游者认知地图这3个方面的基本问题仍缺乏系统的研究。这种研究现状不仅影响到不同学科间的交流和合作研究,甚至使认知地图对实践工作的指导意义不能得到充分地发挥。鉴于此,本文试图对研究渊源、旅游领域中的认知地图进行探索,进一步提出了研究的未来选题和实际意义,以期为多学科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2旅游者认知地图研究渊源 由于心理学和地理学是旅游者认知地图的研究渊源,因此,有必要梳理认知地图的概念体系和地理学和心理学中的认知地图研究。 2.1认知地图概念体系 认知地图概念体系经历了由静态向动态转变的过程。美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托尔曼(1948)在老鼠走迷宫实验中最早提出认知地图概念。托尔曼认为,认知地图是关于某一局部环境的综合表象①,它不仅包括事件的简单顺序,还包括方向、距离甚至时间关系。而位置学习就是根据对情景的认知,在当前情景与达到目的手段、途径间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符号系统(彭聃龄,2004)。20世纪70年代认知心理学从信息加工角度审视了认知地图本质,提出认知地图实质是认知映射(cognitive mapping),即一个包括获取、编码、存储、内部操作、解码和使用外部环境信息的动态过程,导航(navigation)和探路(wayiinding)是其中两种体验环境的方式。以上静态和动态概念包含了认知地图4大内涵:①类似地图的空间定位功能:托尔曼以地图形式隐喻个体在位置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内部表征是基于其类似地图的空间定位功能。②个性化空间符号系统:认知地图从严格意义上讲是个性化的空间符号系统。认知地图与实际地图存在很大差异,其中差异最大应是个性化符号系统。③综合空间表象:认知

大班科学教案:认识地图 -

大班科学教案:认识地图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认识地图 活动目标1、通过单车取宝的方式,引起幼儿对地图上不同标示的了解和兴趣。2、学习看地图的一些简单方法。3、体验合作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挑战、自信与快乐。 活动准备1、多种标记地图2、场地布置人手一辆单车 活动过程 一、合作组队——解读不同标示的地图并学习看地图的一些简单方法。 1、交代任务教师:今天我们大二班小朋友要去完成一件既开心而又有挑战的游戏。那就是两人一组去完成“单车取宝”。(出示单车取宝四个字并请幼儿念一念)什么是单车取宝?(强调今天我们是骑车取宝)(假设:幼:宝贝在哪呢?

或幼儿无声教师引出)教师:那我们去哪里取宝呀? 2、认知地图 (1)出示一张幼儿园操场的平面地图。教师:看一看这是在哪里?(如幼儿回答幼儿园教师继续引导幼儿园的哪里,引出是幼儿园的操场,对我们就要在幼儿园的操场上骑单车取宝。) 教师:幼儿园那么大的操场怎么变小了?(那是地图。) 教师:哦,原来一个很大的地方把它变小画在纸上就成了地图了。你们在那里也看见过地图呢?(中国地图、公园地图等) 教师:那地图有什么作用啊?(可以告诉我们不知道的地方;或者当你不知道走哪条路的时候,它可以帮忙。)

小结:地图可以告诉我们不知道的地方,还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的寻找这些地方。教师:我们小朋友在幼儿园已经有三年了,很熟悉幼儿园了,那你们可以告诉我从地图上看,我们幼儿园的操场上有些什么呀? 请个别幼儿用手指着地图上的标记一一告诉大家这些标记是什么地方。教师:看来我们小朋友真的太熟悉幼儿园了,咱们再来看看这张地图和前面一张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3、分析不同标记的地图(1)先引出有标示行驶方向的地图。教师:你能告诉我什么地方不一样,这些箭头表示什么?(强调我们的游戏规则就是必须按照箭头的行驶路线去寻找宝贝,如果违反规则宝贝会找不到的。) (2)分析不同标记的地图。教师:现在你们两人一组来领取地图,拿到地图后仔细地看,你们地图上有什么标记?怎么行驶的?有没有问题? 4、先解决地图上的个性问题

地理空间大大数据库原理期末考试地题目总卷

《地理空间数据库原理》课程期末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0题) 1、下列不适合直接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对空间数据进行管理说法错误的是(A) A. 传统数据库管理的是连续的相关性较小的数字或字符,而空间数据是连续的,并且有很强的空间相关性; B. 传统数据库管理的实体类型较少,并且实体类型间关系简单固定,而GIS数据库的实体类型繁多,实体间存在着复杂的空间关系; C. 传统数据库存储的数据通常为等长记录的数据,而空间数据的目标坐标长度不定,具有变长记录,并且数据项可能很多,很复杂; D.传统数据库只查询和操作数字和文字信息,而空间数据库需要大量的空间数据操作和查询。 2. 下列关于的空间数据库管理方式经历的阶段及其各自特点说法错误的是(C) A. 文件关系数据库混合管理阶段,用一组文件形式来存储地理空间数据及其拓扑关系,利用通用关系数据库存储属性数据,通过唯一的标识符来建立它们之间的连接。 B. 全关系式数据库管理阶段,基于关系模型方式,将图形数据按关系模型组织。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统一存储在通用关系数据库中,即将图形文件转成关系存放在目前大部分关系型数据库提供的二进制块中。 C.面向对象数据库管理阶段,面向对象型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最适合空间数据的表达和管理。持变长记录,还支持对象的嵌套,信息的继承和聚集。支持SQL 语言,有一定的通用性。允许定义合适的数据结构和数据操作。 D.对象关系数据库管理阶段,解决了空间数据的变长记录管理,使数据管理效率大大提高;空间和属性之间联结有空间数据管理模块解决,不仅具有操作关系数据的函数,还具有操作图形的API函数; 3. 对下述图形进行链式编码,编码结果为(D)

地图空间认知理论

地图空间认知理论读书报告 1.空间认知的概念 地图空间认知就是利用地图学方法来实现人对地理空间的认识。地图空间认知的理论基础是认知科学,是认知科学理论在地图学中的应用。把认知科学引人地图学研究的目的,一是弄清地图是人类认识地理环境的结果,又是进一步认识地理环境的工具这一科学目的,二是弄清楚地图设计与制作的思维过程。[1]通过地图上的图斑直接刺激物,读者获得关于现实中土地利用中的个别地块的属性、特性,这是知觉过程的基础。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整体的反映。地图空间认知的表象过程,是研究在地图知觉的基础上产生表象的过程,它是通过回忆、联想使在知觉基础上产生映象再现出来。[1] 2.地图空间认知的基本过程 1.地图空间认知的一般过程 空间认知是研究人门对周围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空间分布、相互关系及其动态变化认识过程的科学,它研究人们在认识空间事物的过程中,大脑是如何进行信息加工的,属于思维过程研究。地图空间认知则主要研究人是如何利用地图获取空间信息、对信息的认识和记忆、利用信息发现问题、进行决策和指导外部行动等一系列过程。按照王家耀等人的研究结果,地图空间认知可分为4个基本的过程,即:地图空间认知的感知过程、表象过程、记忆过程和思维过程。在感知过程中,人脑把地图看作是由符号构成的地理空间,、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旅游者认知地图研究综述

旅游者认知地图研究综述 [摘要]认知地图是行为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本文在梳理认知地图的概念体系、地理学与心理学对认知地图研究基础上,综述了近30年国内外旅游者认知地图的研究。研究发现:①旅游者认知地图是具有空间定位功能的、动态的、三维的旅游环境综合表象;②受旅游活动特点和旅游地类型影响的旅游者形成了独特的认知地图类型与空间结构:③旅游者在环境习得速度和过程方面都与一般环境学习存在显着差异;④旅游者认知地图形成过程中的人类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游客类型影响因素;⑤旅游领域的研究多采用适合现场情境的方法和技术;⑥旅游者认知地图研究尚处于不成熟阶段,主要表现为研究思想、内容和方法技术等方面的缺陷。最后提出旅游者认知地图几个多学科的重要命题。旅游者认知地图研究对于旅游规划、旅游目的地营销和旅游空间行为研究具有一定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旅游者认知地图;认知映射;综合表象;空间定位;环境学习 1 引言 旅游者认知地图是编码和存储于游客 大脑中的动态、立体的旅游环境综合表象,它在旅游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帮助游客有效组织空间离散的旅游信息,确定场所的空间位置和他们本人的当前位置,引导旅游者在有限时间内领略旅游地精华。了解旅游者认知地图不仅有助于研究者描述、分析和推测旅游者环境学习过程、景观知觉评价和旅游者行为规律,而且能帮助旅游地规划、管理人员合理评估旅游地空间结构、导引系统设计、景观和设施的区位条件与服务管理质量。先前研究虽记录了大量旅游者行为观测资料,但由于忽视了旅游环境和旅游者行为的中间变量(旅游者认知地图),所以不能合理预测旅游者行为。因此,探讨旅游环境与旅游者空间行为的内在本质联系时,必须考虑这一中间变量。近30年来,研究者在零星的研究文献中对之进行了探讨,但究竟旅游者认知地图是什么,旅游者

第二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第二章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本章概述:地理信息系统的操作对象是空间地理实体,建立一个地理信息系统的首要任务是建立空间数据库,即将反映地理实体特性的地理数据存储在计算机中,这需要解决地理数据具体以什么形式在计算机中存储和处理即空间数据结构问题和如何描述实体及其相互关系即空间数据库模型问题。本章重点介绍主要的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模型。 §2.1 地理实体及其描述 介绍地理实体的概念,地理实体需要描述的内容,实体的空间特征和实体间的空间关系。 §2.2 矢量数据结构 讲述矢量数据的图形表示、获取方式和表示(即矢量编码方法)。§2.3 栅格数据结构 讲述栅格数据的图形表示、栅格数据的组织、栅格结构的建立和栅格数据的表示。 §2.4 矢量栅格一体化数据结构

针对矢量栅格数据结构互为优缺点状况,介绍集两者优点为一体的矢量栅格一体化数据结构的概念和具体数据结构设计方法。 §2.5 三维数据结构 主要阐述基于栅格的八叉树三维数据结构的基本原理和存储结构。在矢量结构方面,介绍常用的三维边界表示法的方法原理、特点和应用。§2.6 空间数据模型 首先介绍数据库有关基础知识,传统数据模型如何存储图形数据及其局限性,重点阐述面向对象技术、面向对象模型和用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类型。 §2.7 空间数据库的设计、建立和维护 介绍空间数据库的设计的内容、建立过程和维护方法。 您可能还想看前贴【GIS原理学习(一)】【GIS原理学习(二)】【GIS 原理学习(三)】【GIS原理学习(四)】 §2.1 地理实体及其描述 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实体作为描述、反映现实世界中空间对象的单体。在地理信息系统中需要描述地理实体的名称、位置、形状、功能等内容,这些内容反映了地理实体的时间、空间和属性三种特性,其中空

1_02地理空间认知理论

⒉地理空间认知理论 ?认知与空间认知 ?被感知世界的特征 ?认知地图 ?空间学习与发展 ?地理空间认知模型 认知与空间认知 ?认知研究关注人类与其他智慧生物的知识的获取、存储、检索、处理和使用。 ?认知包括感觉、知觉、思考、想象、推理、求解、记忆、学习和语言 ?认知结构和过程是智力的一部分,来自于社会与自然世界中存在的个体的大脑与神经系统 ?空间认知处理世界的空间属性,包括位置、大小、距离、方向、形状、格局、移动、以及事物间关系的认知 被感知世界的特征 ?感觉是神经系统对外部世界的刺激的最初反应。 ?感觉系统可细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压力与质地、温度)、肌肉运动感(肢体位置与移动)、前庭感(重力与身体加速) ?知觉是经由感觉对自身和世界的知识的主动获取。 ?被感知的世界有下列特征: ?位置的透视——总是从一个视点看世界,是不完全访问 ?信息冗余(如插值和线形透视所隐含的) ?恒定性(颜色、大小、位置、形状)——事物、事件、及背景,即使在观察条件改变时,仍维持许多特性不变 ?有意义的——总是感知到有意义的、熟悉的事物与事件 认知地图(c o g n i t i v e m a p s) ?认知地图是记忆中的世界与其空间属性的内在表达。又称心象地图(m e n t a l m a p) ?认知地图对个人是特定的,但可以在群体中分享。 ?认知地图与通常的地图不一样: ?它不是有一定比例的唯一表达,也不完整 ?通常由离散的片段组成(矢量而非栅格)

?地界标记、道路、区域 认知地图 ?这些片段有一定等级 ?不同层次多个片段状态上有差别,如大小 ?不同层次间有包含关系 ?同一层次内的片段并不完全连接 ?误差特征及对问题响应的次数揭示出这种等级关系 ?片段内和片段间各个地方保持其相对位置 ?空间信息并未按度量几何(如欧氏几何)建模 ?与情感有关联 认知地图 ?认知地图中存在失真 ?失真让我们了解了认知地图的一些属性 ?知识的准确度是如何被定义的呢? ?符合实际计量 ?从众原则 ?行为适应 ?失真的例子: ?通常认为南美洲位于北美洲正南,实际在东南方。 ?路口与路障会明显增加两地之间的距离。 ?记忆中拐弯往往是直角;弯道经常变直了。 空间学习(l e a r n i n g)与发育 ?学习是来自于实践或经验的认知或行为方面的相对永久性的变化。 ?空间知识是通过一个或多个获取媒体学习而得到的。 ?直接感觉经验、地图、模型、照片、图画、电影与录象、口头或书面语言、虚拟空间 ?媒体对获取的知识的性质有重要意义 空间学习与发育 ?认知发育是认知内容与过程,经过一定时间而发生的系统性变化,包括学习、成熟、成长(儿童或成年人)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P i a g e t)因定性的儿童认知发育的“阶段理论”而知名 ?从幼年具体感觉空间转变到青春期抽象空间推理

大学校园空间认知地图案例研究

大学校园空间认知地图案例研究 -----以沈阳师范学院为例 简介:结合沈阳师范学院新校园总体规划创作,对高等院校中心区的标志性作用,空间层次的形成,校园环境生态观的确立进行了探索,并阐述了现代高校空间环境的人文观念。 关键字:中心场所环境氛围生态系统 一塑造具有标志性和凝聚力的校园中心区 基地位于沈阳市区以北近郊,规划总用地面积54万m2,规划建筑面积21万m2,分三期建设实施,预计于2010年底全部竣工。基地现状为荒废的水稻田地,平坦开阔,条件比较宽松,一切从头开始。 高等院校的校园是教学和生活兼顾的场所,从功能上讲,这里仿佛就是一个小城市。正如城市具有典型的市中心一样,校园也应具有核心。向心性是人心理上的一种渴求,是人类以自我为中心的一种表征,也是人类对空间认知的出发点。作于是我们把对校园空间个性的把握落在了中心区的塑造上。 新校址用地虽开阔平坦,但基地边界零乱不规则,难于

把握。为统一用地,进而控制整个校区,在基地中心设计了一个圆,直径380m。圆形具有极强的向心性,并且在众多的形式之中具有显而易见的视觉突出性。学校的主要功能区域——教学区就设在这一划定的圆形用地内。圆形路网以内的用地又被划分为九块,形式如《洛书》中描绘的中国传统的宇宙图示——九宫格。九宫格之中宫的位臵无论从传统观念上、功能组织上,还是从几何构图关系上都是整个区域的中心,这决定了其作为教学区乃至整个校区的中心广场的地位。而教学区的各主要建筑则依主次分别占据九宫格内的其他地块,共同限定、围合着广场空间。新教学区在圆形路网的控制下自成一体,位臵显要、特色鲜明,符合中国人传统的空间意识和心理需求;严格的几何关系、充满理性的布局与教学区严谨有序的性格相和谐;开阔低平的广场空间与教学科研区开放性的学术氛围相一致。中心广场也以其具有显著特色的空间格局在校区整体环境的大背景下脱颖而出,成为校园的标志性场所。 二创造多层次的空间环境氛围 总结国内外高校规划设计的实践经验,高等院校的校园环境应具备三个主要功能:满足教学科研工作和师生员工的生活需求;通过良好的环境陶冶人的精神情操,即“人创造环境,环境又培育人”;给涉足校园的来访者文明优雅的观赏环境。可见,高等院校的校园应具备多种性格的环境空间,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1、GIS定义:地理信息系统是对地球及表面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处理、分析、描述和三维可视化的技术系统。 2、GIS构成:硬件、软件、空间数据、人员。 3、GIS功能:数据采集、数据编辑与处理、数据存储、组织和管理、空间查询和空间分析、数据输出。 4、GIS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GIS与CAD: 同:坐标参考系统;处理图形、非图形数据;对空间对象的空间相关关系建立和处理。异:CAD不能建立地理坐标系统和完成地理坐标变换;CAD处理多为规则图形,而GIS为非几何图形;CAD图形功能强而属性处理能力弱,而GIS图形与属性的操作比较频繁,且专业化特征比较强;GIS数据量比CAD大得多,数据结构、数据类型复杂,数据之间联系紧密;CAD不具备地理意义上的查询和分析能力。 2)GIS与MIS:同:对属性数据进行管理和处理;对图形数据进行存储。异:GIS对图形和属性数据共同管理、分析和应用,MIS一般只处理属性数据,对图形数据以文件形式进行管理,图形要素不能分解查询,图形与数据之间没有联系;管理地图和地理信息的MIS不一定就是GIS,MIS在概念上更接近DBMS。 3)GIS与RS:a.遥感数据是GIS的重要信息源。经过遥感信息系统处理的遥感信息,或进入GIS系统作为制图的背景图像,或是与经过分类的信息协同GIS与遥感的集成分析。b.遥感图像信息处理系统是专门用于对遥感数据进行处理的软件,主要强调对遥感数据的几何处理、灰度处理和专题信息提取,具有较强的制图功能,可设计丰富的符号和注记,虽有空间叠置分析功能,但由于缺少实体关系的描述,难以进行实体空间关系的描述,难以进行空间实体的空间关系查询、属性查询及网络分析等。 5、GIS的发展趋势:地球观测与信息技术;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嵌入式地理信息系统;4D 地理信息系统和基于Web的空间信息服务。 第二章地理空间与空间数据 1、地球模型的建立:第一次逼近——大地水准面——大地体;第二次逼近——地球椭球体(旋转椭球体);第三次逼近——参考椭球体(总椭球体)。 2、投影配置的原则:1)配置的投影系统应与相应比例尺的国家基本图(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基本省区图或国家大地图集)投影系统一致;2)一般最多只采用两种投影系统,一种服务于大比例尺的数据处理与输入输出,另一种服务于中小比例尺的数据处理与输入输出;3)投影以等角投影为宜;4)投影应能与网格坐标系统相适应,即所用的网格系统在投影带中应保持完整。 3、我国常用坐标系与椭球体:中国1952年前采用海福特(Hayford)椭球体;1953—1980年采用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体(坐标原点是前苏联玻尔可夫天文台),建立“1954北京坐标系”;自1980年开始采用GRS 1975(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 1975 推荐)新参考椭球体系,并确定陕西泾阳县永乐镇北洪流村为“1980西安坐标系”大地坐标的起算点。 4、我国常用投影及原因:中国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除1:100万)均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中央经线投影为直线,长度无变形,其余经线为向极点收敛的弧线,距中央经线愈远变形愈大。随远离中央经线,面积变形也越大。若采用分带投影的方法,可使投影边缘的变形

城市空间的认知感应_理论综述与案例研究

464 城市空间的认知感应 ——理论综述与案例研究 袁海琴 【摘要】 首先梳理、总结了有关城市空间认知的经典理论,主要包括模式研究、影响因素研究、城市意象研究等以及对研究 方法的总结,在此基础上选取徐家汇城市副中心作案例研究,以期验证部分理论并总结徐家汇的城市意象为其改善提供基础性 参考。 【关键字】 城市空间 认知 城市空间不仅仅是容纳人们活动的容器,而是一种与人的行为联系在一起的场所,空间以人的认知为前提而发生作用。研究人对城市空间的认知规律,有助于从人的需求出发塑造真正以人为本的城市空间。城市空间的认知研究为改善城市空间状况、提升城市空间品质提供了基础前提。 1 城市空间认知的研究综述 城市空间的认知研究在近几十年已有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在认知模式的研究、意象影响因素、距离感的研究等方面都已形成了一些经典理论,研究范畴不断的扩充与丰富,此外在研究方法上也得到了拓展与完善。 1.1 人的认知模式研究 认知模式是指人类对环境进行认知的 原理解释。有两种假设:一种是根据行为 心理学家的“刺激—反应”学说,人在空 间中认路与白鼠在迷宫中认路类似,是根 据一再的试探与纠正错误(trial and error)的方法;第二种假设是人们根据一 种概括的环境意向的指导认路,这种被称 为人们“头脑中的地图”(mental map), 由地点和路构成的网络基于拓扑关系,即 大体的先后、内外、方向、连续与非连续 的关系不会变,距离感可能不准确,几何 关系也不准确。前后有多位专家对人们头 脑中的这种认知地图进行了研究,他们认 为,为了应付复杂的真实环境人们需要简 化的关系模型,人的头脑就像是一个选择 器,从环境的复杂结构中简化出一个“个人头脑中的地图”。 1.2 空间要素可被意象的原因研究 研究空间要素可被意向的因素是从Appleyyard 开始的,他经过大量的案例研究把建筑在城市里可被意象的因素归纳为三大方面:形式因素(form attributes)、可见度因素(visibility attributes)及使用与意义因素(use and significance attributes) 。

空间数据库原理复习题

空间数据库原理复习题(2018) 同济大学-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方向必修课 整理者:Quan 一、★ 第一章 1.地图数据的获取手段有哪些? 地图的数字化、传感器技术、航空和航天平台技术、现代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和惯性导航系统。 2.地图数据使用的坐标系有哪几种? 地理坐标系、投影坐标系。 3.根据地理实体数字描述方式,空间数据可分为哪两种形式? 矢量数据、栅格数据。 (另:从概念上分,空间对象数据、场对象数据) 4.什么是空间数据非结构化特征? 空间数据不像一般事务数据一样每一个记录都有相同的结构与长度,因为空间数据包含了拓扑信息,在方便空间数据分析与查询的同时增大了信息管理的难度。 5.空间数据管理演变有哪些过程?说明各过程的特点。 (1)人工管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数据不保存;没有数据管理软件;数据冗余;(2)文件系统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数据文件是大量数据集合形式;面向用户; 数据文件与对应程序有一定独立性;数据文件由顺序文件发展为索引文件、链接文

件、直接文件等; (3)文件与数据库系统混合管理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对用户观点的数据进行更严格描述;允许用户以记录或数据项作单位进行访问;数据的物理存储可以很复杂。(4)全关系型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20世纪70年代后期):不仅可以读写定长的属性数据,而且可以读写非结构化的图形数据,但由于二进制文件的读写效率低,速度慢,效率低。 (5)对象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能直接管理和存储非结构化的空间数据,效率有所提升,但仍有很大限制。可能成为空间数据管理的主流。 (6)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系统:支持变长记录及对象的嵌套、信息的继承和聚集;但价格昂贵且不太成熟,不太通用。 6.什么是空间数据库的内容? 矢量地形图数据库、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影像数据库、数字栅格地形图、专题数据、数字地图、元数据。 第二章 1.请叙述空间实体的地图表示方法。 (1)地图对空间实体的定位表示:空间信息在图形上表示为一组地图元素。 (2)地图对空间实体的属性表示:地图用符号和标记来表示属性信息。 (3)地图对空间实体的空间关系表示:地图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以图形表示于地图上,依靠读者去解释他们。 2.请分别叙述点线面三类实体对象的基本概念(并说明二维欧氏空间上的连续空间对象类 的继承等级关系) (1)点对象:具有特定位置、维数为零的实体。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重点整理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 第一章绪论 地理信息系统是对地理空间实体和地理现象的特征要素进行获取处理表达管理分析显示和应用的计算机空间或时间系统 地理空间实体是指具有地理空间参考位置的地理实体特征要素,具有相对固定的空间位 置和空间相关关系相对不变的属性变化离散属性取值或连续属性取值的特性地理现象是指发生在地理空间中的地理事件特征要素,具有空间位置空间关系和属性 随时间变化的特性 地理信息系统具有以下五个基本特点: 1地理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系统作为支撑的 2地理信息系统操作的对象是地理空间数据 3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空间分析评价可视化和模拟的综合利用优势 4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分布特性 5地理信息系统的成功应用更强调组织体系和人的因素的作用,这是由地理信息系统的复杂 性和多学科交叉性所要求的 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硬件分为基本设备和拓展设备两大部分,基本设备包括计算机主机(含鼠标键盘硬盘图形显示器等),存储设备(光盘刻录机磁带机光盘塔磁盘阵列等),数据输入设备(数字化仪扫描仪手写笔等),以及数据输出部分(打印机绘图仪等);拓展部分包括数字测 图系统图像处理系统多媒体系统虚拟现实与仿真系统各类测绘仪器等 软件按层次结构组成和运行的软件体系 低水平………………………………→高水平 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工具软件;标准软件(图像图形处理数据库系统系统库程序设计等);GIS基本功能软件(商业化的GIS工具或平台)GIS应用软件(二次开发)GIS与用户的接口、通讯软件(用户界面、通讯软件) 4D产品:数字线划数据(digital line graph,DLG)数字栅格数据(digital raster graph,DRC)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数字正射影像(digital ortho map,DOM) 基于“3s”技术的对地观测系统 P26 图1.25 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项多种技术集成的技术系统。数据采集技术(包括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数字测图技术等)、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工程技术、虚拟现实与仿真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网络空间信息传输 技术等构成了GIS技术体系的主要技术。 第二章地理信息系统基础理论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地理环境的结构分部、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学科, 已经经历了近代地理学和现代地理学两个发展阶段。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地理环境可以划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地理学的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一地理学定量分析为特点;第二阶段以图形学为特点, 注重数量的空间关系,进一步由大地测量、遥感、摄影测量、GPS的融入,发展到geomatics;第三阶段开始引入GIS,借助GIS来研究地理问题。 地理信息系统与地理学的关系: 1 地理学是我们理解世界的基础科学,GIS使得地理科学活生生的应用到现实世界中,包括 科学中的基础部分 2 地理学与GIS密不可分,两者完美结合。地理学的进一步研究,需要gis的支持。GIS的开

基于地图的地理空间认知过程研究_张本昀

第37卷第5期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 ol.37N o.5 2007年9月Journal of H enan U niver sity(N atur al Science)Sep.2007 基于地图的地理空间认知过程研究 张本昀1,2,朱俊阁1,王家耀2 (11许昌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河南许昌461000;21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郑州450052) 摘要:基于地图的地理空间认知过程,经历了地图的感知觉阶段,心象形成阶段、心象记忆对比分析阶段和认知思维(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阶段.对地图的认知具有强烈的目的性,地理空间概念对地图表示的地理空间认知有重要影响.知觉过程经历了先自上而下,后自下而上两个阶段;心象地图的形成过程是概括地物图形特点,抽取地物组成元素及其组织关系的过程;认知思维是根据地理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是地理空间认知的核心;心象地图(地理空间概念)则是认知思维的基础. 关键词:地图;地理空间;认知过程 中图分类号:P2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978(2007)05-0486-06 Research on Geo-spatial Cognitive Procession on Maps ZH ANG Ben-yun1,2,ZH U Jun-g e1,WANG Jia-yao2 (1.Ur ban and E nv ironmental I nstitute,X uchang Univ er sity,H enan X uchang461000,China; 2.Sur vey ing and M ap ing College,P LA I nf or mation and Engineer ing Univ ers ity,Zheng z hou45000,China) Abstract:T he Resear ch o n g eo-spat ial cog nitiv e pr ocession on maps go es t hr ough affect-per ception,ment al imag ery co me into being,memo rizing mental imag ery and contrast-analy sis stag e.It has a stro ng a im.T he pro cess is influenced by geog ra phical co ncepts ex isting in one's mind str ongly.T he cog nitiv e pro cess includes T o p-Do wn and Bott om-U p st ages.A pro cedure producing the mental imag ery is a pr ocedure w hich includes gather ing up g raph char acter istics,ex tr acting its elements and its o rg anization.Co gnition is a pr ocession o f judg ing and r easoning on geog raphical co ncepts,w hich is a cor e o f geo-spatial cog nition.T he mental imager y is a fo undation of cog nitiv e thinking. Key words:ma p;geo-spatial;cog nitio n pr ocessio n 0引言 地理空间认知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人类认识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在地理空间中的相对位置,依存关系以及它们的分布和变化规律[1].基于地图的地理空间认知,就是通过阅读地图来实现人对地理空间的认识.以往有关地图认知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把认知用于地图设计与制作的思维过程,而对于把地图作为认识地理环境的工具的认知过程研究甚少.随着地理信息科学和GIS技术的发展,/研究地图读者是怎样阅读地图的,考虑地图读者读图时从地图上获取空间信息的思维过程,已成为现代地球信息科学的基础0[2].作者拟从地理研究者认知地图过程入手,分析基于地图的地理空间认知过程的特点,以期对地图制图、地图教育和开发集成具有人工智能的新一代GIS有所贡献. 1研究概况 基于地图的地理空间认知研究起源于认知科学的兴起.几千年来人们不断地绘制地图,使用地图,但是 收稿日期:2006-05-08 基金项目: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511020500);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510480006);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182)联合资助 作者简介:张本昀(1964-),男,河南周口人,许昌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