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试论克里米亚危机及其背后的大国博弈

试论克里米亚危机及其背后的大国博弈

试论克里米亚危机及其背后的大国博弈
试论克里米亚危机及其背后的大国博弈

试论克里米亚危机及其背后的大国博弈

【内容摘要】乌克兰危机是最近一两年来的国际热点问题之一,而克里米亚危机则是乌克兰危机中最为尖锐的表现,是极具典型的例子。克里米亚危机开始于亲俄派亚努科维奇总统被非法“弹劾”,2014年3月克里米亚“脱乌入俄”导致了原来的紧张局势全面升级化,俄乌间面临着冷战后最严峻的国际关系危机。克里米亚危机既是乌克兰国内政治斗争、地区隔阂及民族语言文化差异的结果,也是俄罗斯与美欧大国进行地缘政治优势博弈的产物;既有复杂的历史渊源,也有残酷的现实原因,是偶然性中的必然性。克里米亚“脱乌入俄”后,使俄罗斯夺回了控制黑海和亚速海的战略和缓冲要地,有利于保护克里米亚俄罗斯族人民的利益和俄罗斯复兴大国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俄乌关系历史渊源克里米亚美欧与俄博弈危机走势

引言:

因2013年11月乌克兰亲俄派总统亚努科维奇暂停与欧盟签订联系国协定而导致乌克兰反对派势力进行街头抗议升级为武装对抗的乌克兰危机,是继冷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和复杂的国际危机。随着乌克兰政局持续动荡及危机的不断升级,亚努科维奇总统遭到乌克兰议会弹劾而瞬间倒台,引起了乌克兰境内支持亚努科维奇总统俄罗斯族人、亲俄派的抗议和不满,其中克里米亚的俄罗斯族人反应最强烈,他们要求克里米亚独立或者加入俄罗斯,并在2014年3月16日通过全民公投并最终投票显示96.8%的人赞成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紧接着俄罗斯总统普京承认了公投的合法性,并与克里米亚当局签订了克里米亚入俄手续,最终在当月21日克里米亚成功实现了“脱乌入俄”,成为俄罗斯的一部分。克里米亚“脱乌入俄”随后引发了克里米亚危机的全面爆发,俄乌矛盾激化,美欧与俄罗斯关系尖锐对立,一场看似乌克兰本国的政治危机瞬间引起了各方力量的介入,克里米亚也成为了美欧与俄进行政治博弈和力量角逐的舞台。而克里米亚危机作为乌克兰危机中最具典型案例,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研究克里米亚危机不仅要分析克里米亚的历史渊源和产生危机的因素,还要透视危机背后的大国博弈及危机未来走势和影响。笔者以克里米亚危整个过程为线索,分析克里米亚归属的政治和历史渊源、危机产生的因素及伴随着危机而出现的俄罗斯与美欧的博弈,并对克里米亚危机的未来走势做出预设性的判断。

一、克里米亚的历史渊源及其归属演变分析

克里米亚又称“克里木”,是黑海北部海岸上的一个半岛,面积约 2.7万平方公里,人口250万,其中俄罗斯人占将近60%,乌克兰人占约24%。

是乌克兰唯一的一个自治共和国,首都为辛菲罗波尔。

克里米亚历史悠久,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就已经孕育着人类文明。克里米亚也是一个兵家必争、火药弥漫之地,先后被哥特人、匈奴人、拜占庭帝国及金帐汗国等占领。1654年,乌克兰哥萨克人博赫丹?赫梅尔尼茨基与

沙皇俄国签订《佩列亚斯拉夫条约》,俄乌实现合并。直至1783年,俄国正式将整个克里米亚半岛纳入自己的版图,当时并入俄国的克里米亚隶属于俄国的塔夫里达州管辖。1918年建立了塔夫里达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俄罗斯联邦的成员。1921年,又成立了隶属俄罗斯联邦的克里米亚鞑靼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二战结束后,俄联邦最高苏维埃认为克里米亚鞑靼人在二战中跟德国纳粹分子“合作”,并以此为借口,将鞑靼人流放或者整体迁往中亚等地,随后,克里米亚鞑靼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也改为了克里米亚州。鞑靼人迁走或者被流放了,苏联就将大批俄罗斯人移民到这里。到了赫鲁晓夫执政时期,为了庆祝和纪念乌克兰的哥萨克人博赫丹?赫梅尔尼茨基与俄国签署俄乌合并条约300周年,1954年赫鲁晓夫主导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通过了决议,将克里米亚划归乌克兰。该决议的理由是:“鉴于克里米亚同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之间经济上有共同性、地域接近、经济和文化关系密切”。那么,不难看出,从18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50年代,克里米亚是一直属于俄罗斯的。虽然1954年前苏联将克里米亚当做“礼物”

赠与了乌克兰,但是那时也并没有引起俄罗斯人的不满和反感。

可是,随着苏联解体,许多俄罗斯人意识到克里米亚将会永久地归为乌克兰所有,那么生活在克里米亚的俄罗斯民族也就由主体民族变成了外来民族或者是少数民族,他们从感情和现实上都会难以接受这个事实。于是在1991年《别洛韦日协议》签订乌克兰宣布独立后, 克里米亚的一部分俄罗斯人就掀起了“回归俄罗斯”的运动;俄罗斯的一些政党和团体也以“克里米亚历史上一直就是属于俄罗斯的”及“1954年赫鲁晓夫主导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的决议不合法”为由,提出了“俄罗斯不会放弃任何一寸神圣的领土”。就连俄罗斯杜马议员库里杨诺维奇也说:“我们不应该再与乌克兰续签条约,当年赫鲁晓夫是在喝醉酒的情况下将克里米亚拱手送给乌克兰的。”

但是,不管怎样,苏联解体乌克兰宣布独立后,克里米亚在名义上是属于乌克兰境内管辖的自治共和国。1992年2月,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改名为克里米亚共和国;当年5月,克里米亚宣布国家独立,次日通过了自己的宪法,并宣布“克里米亚为乌克兰境内的法治的、民主的、世俗的国家1”。

但是,乌克兰中央政府并没有承认该宪法文件。到了1995年3月,乌克兰中央政府废除了“1992年克里米亚共和国自己通过的宪法和总统职位”,并将克里米亚政府置于乌克兰中央政府直接领导,这样克里米亚的自治权受到极大的约束或者没有自治权。“1996年6月,乌克兰政府颁布宪法,明确规定:现有国界内的乌克兰领土是完整的和不可侵犯的”。2乌克兰明确指出乌克兰境内所有的领土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一定程度上暗示了克里米亚作为乌克兰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容许克里米亚的俄罗斯人或亲俄罗斯势力和俄罗斯分裂、干涉和侵犯,同时也体现了俄乌关系依旧紧张,矛盾重重。不过,次年,俄乌关系似乎有了新的改善,那就是1997年5月,俄罗斯与乌克兰正式签署了《俄乌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条约》,确立双边友好关系,原则上为解决克里米亚归属等问题奠定了基础,俄乌关系得到了缓和。

可是,这并不意味着俄乌关系就一直缓和发展下去,因为直至2013年1刘显忠:《克里米亚半岛的历史变迁》,《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4年第2期第99页。

2何卫:《克里米亚的前世今生:俄罗斯、欧盟与乌克兰危机》,《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4年05期第42页。

底,俄乌关系既有合作的同时,也有冲突和矛盾。合作的表现就是俄乌双方根据相关经济、军事合作协议,俄罗斯为乌克兰提供大量的天然气等能源和资源,乌克兰允许俄罗斯在黑海沿岸附近建立军事基地,如塞瓦斯多波尔(克里米亚半岛著名的港口城市)军事基地,即俄罗斯的黑海舰队就驻扎在此地;而俄乌双方矛盾和冲突的表现则是乌克兰乌克兰政府的一些亲西派或向西方靠拢的政治势力做出的一些行动和举措,与美欧走得很近,企图加入北约和欧盟,让克里米亚的俄罗斯族人及俄罗斯的强烈不满,特别是俄罗斯尤为不愉快。因为俄罗斯在乌克兰对外政策方面的底线就是不能让它加入北约,这个底线就是俄罗斯的红线,一旦碰了红线,乌克兰最终加入北约的话,那么,俄罗斯就会处于极其不利和被动的地位,会丢失前苏联地区,丢失克里米亚,丧失战略缓冲地带,直接面对以美国为主导的北约,遭受西方的地缘战略遏制。例如2006年6月16日,乌美举行代号为“海上微风―2006”的联合军演,并在克里米亚港口城市费奥多尼亚市停靠一艘悬挂美国国旗的军舰,对美乌这一举动,克里米亚包括俄罗斯人在内的当地民众表示强烈地抗议,他们纷纷到乌克兰国防部疗养院门口举行游行示威活动,并组成“人盾”阻止美军专家前往靶场,同时还贴出“克里米亚不要北约”、“美国佬滚回去”等一系列表示抗议的标语。据有关可靠资料分析,当地民众认为这次美乌军演实质上就是为了模拟以武力入侵克里米亚,镇压分离主义分子(主要指亲俄势力或者俄罗斯族人)。

由于乌克兰与俄罗斯历史以来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克里米亚归属问题不仅一度使乌克兰与俄罗斯以及克里米亚地方政府之间纠纷不断,而且长期困扰着俄乌关系,加上美欧、俄大国势力掺杂其中,乌克兰在“向东”(跟俄罗斯走)还是“向西”(跟西方走,加入欧盟和北约)之间摇摆不定,使得形势尤为复杂。但是,矛盾最终还是被彻底地激化了。2014年3月,克里米亚脱乌入俄导致局面急剧尖锐,俄乌之间面临着冷战后最严峻的国际关系危机。克里米亚脱乌入俄,对于乌克兰来说,直接损害了乌克兰的利益,损害了乌克兰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对于俄罗斯来说,使俄罗斯获得了控制黑海和亚速海的战略要地,有利于提升俄罗斯的大国地位。乌克兰国家利益遭受损失这是毋庸置疑的,同时,俄罗斯在收回克里米亚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一系列新问题,比如以美欧为主体的西方的制裁、乌克兰的反对等外部压力以及克里米亚内部的问题,这些问题使得俄罗斯面临着国际关系的巨大挑战。但是,即使俄面临着美欧、乌克兰等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反对,如今克里米亚脱乌入俄已成定局。

二、克里米亚危机产生的缘由分析

2013年11月21日,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宣布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议以及“深入而全面的自由贸易协定”,引起了乌克兰人民及亲西派政治集团的强烈不满,抗议事件不断发生和不满情绪持续发酵,瞬间就酿成了一场异常的政治危机。到了2014年,这场乌克兰国内的政治危机愈演愈烈,紧接着乌克兰议会弹劾亲俄派亚努科维奇总统并致使其倒台,引起了克里米亚俄罗斯人的极其不满,为了表示抗议,亲俄势力也发动了一连串的暴力事件,局势逐渐紧张起来。克里米亚当局于3月16日举行全民公投,投票结果显示96.8%的人赞成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当月21日,克里米亚正式加入俄罗斯,成为俄罗斯的一部分。至此,克里米亚危机全面爆发,一场看似

乌克兰本国的政治危机瞬间成为了各方力量介入的政治博弈和力量角逐,成为全世界的焦点。克里米亚危机的爆发,是有多方面因素的,不仅是因为乌克兰本身的政治经济原因,还因为俄罗斯人与乌克兰人在民族、语言文化认同感的差异性及克里米亚自身的因素,加上大国势力掺杂其中,双方拉开阵势激烈博弈的结果。

(一)乌克兰国内的因素

1.乌克兰缺乏治理国家之经验,政治腐败,政局不稳。

自1991年乌克兰宣布独立以来,国家发展道路的选择仍不是很明确,加上由于受前苏联政治、经济等体制模式的影响,乌克兰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国内政治、经济仍没有取得很好的进展,反而陷入到各种历史纠纷、冲突导致政治危机的不断出现,国内政治、经济建设重重受阻。特别是2004年乌克兰总统大选过程中由于严重贪污、影响选民和直接进行舞弊而导致乌克兰国内发生的一系列抗议和政治事件,即“橙色革命”,加上经济缓慢发展,债务累累,使得乌克兰国内出现了巨大动乱,并且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乌克兰政局依然得不到稳定。

直到2013年11月,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宣布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议以及“深入而全面的自由贸易协定”,引起了乌克兰人民及亲西派政治势力的强烈不满和抗议,纠纷和抗议持续发酵,而克里米亚的俄罗斯人对亚努科维奇拒绝与欧盟签署协议的举动表示积极支持,因为他们希望乌克兰政府能够尽量向俄罗斯靠拢,密切与俄的联系,但双方意见和立场出现了极其严重的分歧,政治危机进一步恶化。加上后来亚努科维奇总统遭到乌克兰议会的弹劾而倒台,引起了包括克里米亚、乌东部地区在内的俄罗斯人的强烈不满和抗议,特别是克里米亚反对之声尤为剧烈,他们举行了关于“克里米亚入俄”的全民公投活动,投票结果最终显示96.8%的人赞成克里米亚入俄。而新上台的波罗申科总统领导的乌克兰政府当局反对克里米亚人民的公投,认为该公投是“违宪”的,反对克里米亚入俄;克里米亚地方政府迫于乌克兰政府当局的压力,于是就请求俄罗斯政府派兵进驻克里米亚,俄总统普京公开承认克里米亚人民的公投是合法的,并派兵进驻克里米亚,一举将克里米亚收入囊中。乌克兰见此也无可奈何,除了谴责俄方及寻求西方对俄制裁之外,就是默默地忍受领土分裂带来的伤痛。那么,从这里就不难看出,克里米亚危机的发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各种纠纷、斗争的结果。乌克兰政府缺乏治国与建构国家的经验,亲西派与亲俄派政治势力围绕政府行政权力及外交政策“向东走还是向西走”等进行互不相让的斗争,导致各自支持的民众的抗议与不满,使得国内政治认同出现分歧,引发暴力冲突甚至流血的事件,使得整个乌克兰政治局势动荡不稳,出现严重的政治危机。随着危机的持续发展并升级化,致使克里米亚危机的最终爆发。同时,从2004年的“橙色革命”到2014年的克里米亚危机,体现了乌克兰危机的历史延续性和必然性。因此,也可以说,克里米亚危机是乌克兰危机的延续。

2.克里米亚与乌克兰在民族、语言及宗教问题方面存在着较大分歧

克里米亚半岛上的人民主要由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及鞑靼人组成,各自比例分别为58.32%、 24.32%、12.10%。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居民之所以是俄罗斯人占据主体,主要是历史问题造成的,即20世纪40年代中期左右,苏联政府认为当地克里米亚鞑靼人与德国法西斯势力勾结与“合作”,于是便将鞑靼人大批迁往中亚和西亚地区,把俄罗斯移民到克里米亚,使俄罗斯人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不当的民族政策人为地使克里米亚民族构成发生改变,为后来克里米亚的亲俄倾向奠定了基础。克里米亚地区主要讲俄语为主,该地方的政治行政机构基本是以俄

语为官方语言,但是乌克兰国内大多数尤其是中部和西部地区都是讲乌克兰语,以基辅为首都的乌克兰政府也是以乌克兰语为官方语言,但东部及东南部地区却又是操俄语的。这是克里米亚与乌克兰在民族和语言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有着彼此不同的认同感。同时,克里米亚和乌克兰在宗教信仰方面也有着不同的倾向。乌克兰族同西方一道,都是信奉基督教,而俄罗斯人则信奉东正教,二者有着不同的宗教观念。那么,由此亦可得出,因为历史文化的差异性使得乌克兰与克里米亚地区的人民在精神上分别亲西欧和亲俄罗斯。这是克里米亚危机产生的潜在因素。

3.外国势力的掺杂影响

克里米亚危机的产生离不开外国势力的干扰,尤其是美国和欧盟的掺杂。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的产生都会与其周围的事物有关联,互相影响。为何这么说呢?自从亚努科维奇总统宣布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的计划,并指示有关部门恢复与关税同盟及独联体国家关于加强经贸联系的磋商,密切与俄罗斯、独联体国家的联系。这让美国和欧盟很伤心,于是美欧就开始发难了,想方设法将亚努科维奇总统推翻,支持亲西政府上台,并加大对乌克兰激进反对派的资助和支持,通过街头运动将亲俄总统亚努科维奇赶下台,使得亲西势力轻而易举地掌握了乌克兰政权。而且,波罗申科总统一上台就立即表明亲西的意愿,希望加入北约。面对乌克兰及美欧势力的举动,克里米亚俄罗斯人内心很受挫,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新当选的总理谢尔盖·阿克肖诺夫发表声明,请求俄罗斯总统普京提供帮助,而俄罗斯克里姆林宫也立即发表声明,声称俄罗斯不会置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总理阿克肖诺夫的援助呼吁于不顾,声称要保护克里米亚,保护克里米亚的俄罗斯人,并最终抢占先机出兵了克里米亚。而乌克兰除了谴责俄罗斯“干涉其内政”、有违国际法之外,也没有想出一些有效性措施和办法应对,暂时容忍。对于支持新乌克兰政府的美国和欧盟,他们也只是从经济上制裁、政治上施压俄罗斯,北约并没有派兵直接与驻扎在克里米亚的俄罗斯军队进行正面的交锋。因为这不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和欧亚战略,美国与俄罗斯还有很多共同利益,许多国际事务中的重大问题(如反恐等)还需要与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的俄罗斯的帮忙,所以它不会因为乌克兰在克里米亚的问题上而同俄罗斯直接开战。因此,乌克兰就夹在俄罗斯与美欧的中间,两为其难,力量薄弱,只能成为美欧与俄罗斯对峙博弈的棋子,任人摆布。(二)克里米亚自身的因素及俄罗斯的介入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成为了继俄罗斯后的第二大独联体国家,但是政治、经济发展都不如俄罗斯。随着乌克兰经济的每况愈下,逐渐走下坡路,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日趋下降,不满情绪就会日趋增强,克里米亚地区的俄罗斯族人及少数民族“思俄”、“回归俄罗斯”的心理有增无减,急切脱离乌克兰而投入俄罗斯的怀抱。这是克里米亚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

自乌克兰宣布独立的第二年五月,克里米亚也宣布独立,并通过了自己的宪法,宣布“克里米亚为乌克兰境内的法治的、民主的、世俗的国家”。但是乌克兰中央政府却否认它的独立,于1995年3月,乌克兰中央政府废除了“1992年克里米亚共和国自己通过的宪法和总统职位”,并将克里米亚政府置于乌克兰中央政府直接领导,这样克里米亚的自治权受到极大的约束或者完全没有自治权可言。从这里可以看出,克里米亚一直都追求国家独立,渴望建立民主自治国家,但乌克兰一直不给,认为克里米亚是前苏联送给自己的“礼物”,其领土、主权理应归属乌克兰直接领导,应服从乌克兰政府,遵循乌克兰的宪法。这是克里米

亚问题产生的第二个因素。

其三,就是俄罗斯族多数民众支持的总统亚努科维奇遭弹劾而被推翻,引起他们强烈地抗议;其四,新政府(这里指的是以波罗申科为现任总统的乌克兰“亲西”政府,)上台后立即宣布重返与欧洲一体化道路,加入欧盟或者北约,置身于西方军事保护之下。那么,对于克里米亚和俄罗斯来说,这就意味着远离俄罗斯,触碰了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乌克兰对外政策方面的“红线”——不能让乌克兰加入北约,这是克里米亚俄罗斯族人和俄罗斯不想看到的或者是无法容忍的,乌克兰这一做法只能是适得其反,只会激化克里米亚、俄罗斯对乌克兰的矛盾,加速危机的爆发。

其四,新政府取消俄语在乌克兰近半数行政区的地区官方语言地位,这里不仅指的是取消俄语在克里米亚地区行政区的官方语言地位了,也取消了乌克兰东部集中讲俄语地区的官方语言地位,这无疑会引起包括克里米亚在内的整个亲俄地区人民的不满情绪。而且,我们也知道,克里米亚地区的民族多为俄罗斯族人,且大部分行政区都使用俄语为官方语言,对俄罗斯有着极强的民族认同感,乌克兰新政府的这一做法,只会促使克里米亚远离乌克兰而尽快并入俄罗斯。此外,乌克兰极端分子还毁坏了米哈伊尔·库图佐夫雕像等象征俄罗斯历史的文物。众所周知,历史文物是一个民族或者国家历史发展的见证,也是一个民族和国家文明的标志,有着重要的纪念意义和历史文化价值。乌克兰极端分子这一做法,就是歧视或者不尊重俄罗斯人的民族和文化,践踏俄罗斯崇拜和引以自豪的俄国元帅、军事家库图佐夫的雕像,无视俄罗斯族人对他们领袖人物的纪念。乌克兰新政府及乌克兰极端分子的这些举动,怎能不会促使克里米亚急切地加入俄罗斯呢?

最后,克里米亚俄罗斯人在“归俄”强烈愿望促使及乌克兰新政府当局压力之下,举行全民公投,投票结果显示达到96.8%(克里米亚公投委员会委员长马里谢夫在电视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的数字)的人赞成克里米亚入俄,2014年3月1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批准一项与克里米亚有关接纳克里米亚共和国加入俄罗斯并组建新的俄罗斯联邦主体的条约草案;当月21日,克里米亚正式加入俄罗斯,成为了俄罗斯的一部分(俄设立克里米亚联邦管区)。至此,克里米亚危机全面爆发,乌克兰及以美国主导的北约、欧盟等国对俄进行谴责,并先后采取了制裁、遏制俄罗斯的措施,一场看似由克里米亚危机掀起的大国博弈正式拉开帷幕。

三、克里米亚危机背后的大国博弈

克里米亚脱乌入俄,成为俄罗斯的一部分。对于俄罗斯来说,这是举国欢庆的大喜事。因为收回了克里米亚半岛,不仅解决了俄罗斯黑海舰队的驻地问题(2014年3月前俄罗斯租借乌克兰的直辖市即塞瓦斯托波尔当做黑海舰队驻地,2014年3月后塞瓦斯托波尔跟克里米亚一同并入俄罗斯),还使俄罗斯重新拥有了从黑海进出地中海乃至大西洋的重要军事战略要冲。同时,克里米亚的收回,对于俄罗斯总统普京恢复并加强对独联体地区的控制、实施欧亚一体化的战略计划有着重要意义。此外,克里米亚的回归,其实也是克里米亚人和俄罗斯人的愿望,是民之所向之事。而且,克里米亚的回归,也在很大程度上让俄罗斯国内普通民众士气高涨许多(俄罗斯自苏联解体时就对“克里米亚”归属问题耿耿于怀,并一直放心不下,时刻寻找机会将其收回囊中,如今克里米亚真正实现了回归,真可谓是大快人心),他们相信俄罗斯很快就会摆脱苏联解体的阴影,并迅速实

现大国复兴的梦想。

但是,普京一举收回克里米亚也使俄罗斯直接面临着来自诸方的考验和挑战,首先就是恶化了俄乌关系,两国关系处于敌对的边缘。其次就是彻底惹怒了以美国为首的大西方阵营,使俄罗斯面临着继冷战后最为严峻的国际关系危机。于是,围绕着克里米亚危机的一场大国博弈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

就乌克兰方面,克里米亚的丧失对它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它在道义上谴责俄罗斯的举动,认为这是苏俄大国沙文主义、霸道主义对乌克兰领土的肆掠和强占,是有违乌克兰宪法和国际法的。同时,乌克兰当局还说,克里米亚是当年(1954年)赫鲁晓夫为了庆祝和纪念乌克兰的哥萨克人博赫丹?赫梅尔尼茨基与俄国签署俄乌合并条约300周年而划归乌克兰的,是属于乌克兰自己的领土,是合法的。同时,以波罗申科为总统的乌克兰政府表示他们会尽快向寻求西方的帮助。此外,有一些乌克兰激进分子还扬言声称乌克兰要与俄罗斯断绝外交关系、不会放弃克里米亚等等。而俄罗斯面对乌克兰当局的谴责和不满情绪的言论也做出了反驳和回应。俄罗斯认为,克里米亚历史以来都是属于俄罗斯的,是俄罗斯梦寐以求的黑海出海口3,是俄罗斯几代人的努力和付出不小的代价换取得来的;而1954年赫鲁晓夫为了纪念和庆祝俄乌合并300周年将克里米亚当做“礼物”送给乌克兰这一做法是不合法的,即认为当年赫鲁晓夫主导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通过的决议不合法,克里米亚也是在赫鲁晓夫喝醉酒的情况下送给乌克兰的,没有法律效力。再者,克里米亚半岛上的人口基本上以俄罗斯族人为主体,民族、语言与俄罗斯有着难以割舍的关系。因为克里米亚讲俄语的俄罗斯族人占大多数,且受俄罗斯影响和同化的深度远远大于乌克兰,因此克里米亚的民众在文化认同和价值取向上更倾向于俄罗斯,而且就连半岛上的大多数乌克兰族人也较为客观地认为:克里米亚应该归属俄罗斯。

既然俄乌双方都认为克里米亚应该属于自己的领土和主权,相互争执不休,互不相让。在此情况下,联大介入,并对克里米亚的归属问题进行裁决。2014年3月27日,联合国大会以100票赞成,11票反对,58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了决议,该决议要求维护乌克兰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反对克里米亚公投,认为公投违反了乌克兰宪法和国际法,俄罗斯强行将克里米亚并入俄也是有国际违法的,是属于干涉和侵犯乌克兰领土和主权的行为。而俄罗斯在投票中投了反对票,并对联大决议进行了反驳,认为克里米亚公投是合法的,任何民族都自决的权利,克里米亚公投是民族自决权的体现,是符合国际法的。最终,俄罗斯不服从联大的决议,立场仍很坚硬,因此该决议没有起到任何有效作用。

随着克里米亚脱乌入俄、乌克兰局势不断恶化及联大决议没有奏效的情况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对俄罗斯各方面采取了一波又一波的制裁措施。

美欧对俄的制裁首先是从制裁俄罗斯一些重要人物甚至直接涉及普京圈子中的相关的人物。当克里米亚入俄后,美国、欧盟等国就立即宣布对俄罗斯相关人员(主要是俄罗斯官员)的制裁,制裁包括冻结银行账户、查封财产及禁止入境等,同时俄罗斯在国外的两家银行也被停止了使用国际支付体系。俄罗斯面对西方的制裁,也采取反制裁措施和手段。首先就是禁止跟俄罗斯对峙的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欧盟等国相关人员的入境,并迅速建立自己的国家支付体系。而对于西方冻结俄罗斯官员的银行账户和财产一事,俄罗斯官员们希望能够被列入被制裁的名单。为什么?难道不是自寻死路?其实,早在2013年4月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就签署一份关于政府公务员在海外账户和资产的总统令:规定政府公务

3克里米亚半岛有“黑海门户”之称。

员必须在3个月内关闭所有海外账户并出售海外资产,否则将被解雇;拒绝申报财产者同样将被解除公职。也就是说,在克里米亚脱乌入俄前,俄罗斯法律就明确规定公务员不得有外国银行账户,不得在国外购买资产;若是俄罗斯人在西方申报银行账户,那也不是俄罗斯公职人员了。因此,相对来说,西方冻结俄罗斯相关人员的海外账户和资产的制裁没有多大作用。

美欧见对俄第一波制裁没有取得有效意义之后,乘着俄罗斯将克里米亚收回囊中且又支持乌克兰东部势力反对乌克兰政府和破坏领土完整时,美欧等西方各国对俄罗斯又掀起了第二轮制裁,此次制裁的领域主要是俄罗斯的金融、能源、军事部门及海外融资渠道等方面,并限制其出口高端技术和设备,致使俄罗斯融资困难、卢布贬值、物价上涨以及促使国家石油价格下跌,让俄陷入较为尴尬的境地。对此,中央编译局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徐向梅认为,“西方对俄的制裁,使俄遭受严重打击是无疑的,但是俄罗斯经济还是撑得住的”。因为她认为俄罗斯虽遭西方严厉的经济制裁,但俄罗斯的失业率仍保持在较低水平;其次就是俄罗斯民众的生活没有多大影响,没有当制裁当一回事;最后就是俄罗斯目前的国力能够起到坚强保障,有着丰富的能源、资源及包括中国在内的广阔的亚洲市场,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经济制裁不可能维持相当长时间。那么,面对西方如此严厉的经济制裁,俄罗斯也不示弱。2014年8月,俄罗斯总统普京也颁布了《关于采取保障俄联邦安全的特别经济措施》的总统令,“禁止对俄采取经济制裁措施的国家生产的农产品、原料和食品进口俄罗斯”4。同时,俄还限制了向除了关税同盟5以外的所有国家采购轻工业品。这些是美欧在经济上对俄罗斯进行制裁及俄对美欧反制裁的激烈博弈和对抗。

而在政治上,美欧等西方大国对俄罗斯主要是采取孤立、施压及打击等制裁措施。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美国和欧盟将俄罗斯开除出“八国集团”即“G8国峰会”6。为了应对俄罗斯将克里米亚并入版图,美国总统奥巴马召集七国集团(G7国)在荷兰海牙召开会议,商讨并最终决定将俄罗斯开除出G8集团,打击和孤立俄罗斯。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让作为地跨欧亚大陆的“北极熊”俄罗斯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因为俄面对西方的政治制裁和施压,它就会将目光转向中国、印度等国,密切与中国等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联系,竭力抵制西方的政治制裁。而且,它也并不在乎八国集团除名,因为俄方认为G8集团本来就是一个非正式的俱乐部,它的成员地位本身就不存在,即俄罗斯是非正式成员。因此,俄方对西方各国的这一项政治制裁毫不在乎。

此外,双方还在军事上展开了激烈博弈。2014年9月,美国和北约派兵赴乌克兰和黑海并在黑海与乌克兰进行代号为“海风”的海上联合军事演习,对驻守在克里米亚的俄罗斯军队进行“示威”,旨在提升相关国家方位的配合默契程度并保证该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同时,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次年初,美国和乌克兰舰队在黑海举行海上军演,参加军演的舰队分别有美国“唐纳·德库克”号驱逐舰(DDG-75)和乌克兰“格特曼-萨盖达奇内”好旗舰等。此外,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各国领导人表示也不参加俄罗斯2015年5月举行的卫国战争70周年纪念阅兵和试图抵制将在俄罗斯举行的2018年足球世界杯。面对西方各方面的制裁或抵制,俄罗斯也予以强硬反击。2015年3月,俄罗斯在克里米亚半岛、乌

4徐向梅:《乌克兰危机中的俄罗斯》,《俄罗斯研究信息》,2014年第3期第3页。

5指的是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运行的关税同盟。

6是指八国首脑高峰会议,其始创于1975年六国首脑高峰会议,包括法、美、英、德、日本、意大利六国;1976年加拿大加入,成为“七国峰会”(G7国集团);1997年俄罗斯加入,组成了八国首脑高峰会议,又称“G8峰会”或“G8国集团”。

克兰附近的俄罗斯南部地区及格鲁吉亚分离地区南奥塞梯等地区开展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其中,以克里米亚为基地的俄罗斯黑海舰队军演是为俄军演的重中之重,军演旨意在于“模拟猛攻城市”,以实战检验攻城的能力。同时,俄罗斯还将在常规装备上部署远程巡航导弹,加强对美欧的军事对抗,毫不示弱。因为俄罗斯始终明白,敢于与俄对抗的主要是美国,而除美国之外的西方各国即使想制裁俄罗斯也只是暂时或者说是顺从美国的意愿,因为要是乌克兰、欧州完全彻底地与俄罗斯翻脸,那么俄罗斯将会永久性切断输送欧洲的天然气管道,导致欧洲能源价格猛涨,引发新的能源危机,这是欧洲不想看到的。而对于美国,俄罗斯认为就目前的实力来说,还是能够在某些方面置美国于死地的。俄罗斯问题专家季志业认为,“俄罗斯还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俄罗斯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美国的一种威胁。就现今来说,能够在军事上置美国于死地的可能就是俄罗斯。因为他认为即使冷战结束了二十多年,那还是一直是大国主导的一个世界,冷战思维没有结束”。因此,也可以这么说,就克里米亚危机而引发美欧与俄罗斯进行经济制裁与反制裁、政治孤立对抗及军事对峙的局面犹如新的冷战,它主要围绕着除意识形态对抗之外的国家利益、地缘政治优势的博弈,是继冷战后而新衍出的一种带有一定冷战思维的新冷战。

四、克里米亚危机的未来走势

尽管美欧对俄罗斯进行轮番制裁、孤立以及俄对西方进行强硬的反制裁和对抗,但是双方都没有爆发直接冲突或者陷入严重对抗。因为无论是美欧对俄官员海外账户及财产和银行的制裁,还是将俄开除出G8集团,都对俄产生不太大的影响。那么,相反,制裁也会产生“反弹”作用,即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犹如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为欧盟在克里米亚危机发生前与俄罗斯的经济联系比较密切,欧洲30%以上的天然气都是来自俄罗斯的供应,随着制裁与反制裁地不断升级,最终的结局只能是“两败俱伤”。况且,美欧与俄罗斯还存在着许多共同利益,双方都不会彻底翻完脸,都会保持一定的分寸。而最苦的就是乌克兰了,克里米亚问题将会长期困扰着乌克兰的内政外交,使得其国内政治局势长期得不到稳定,加上乌克兰东部地区、俄南地区势力搞领土分裂和政治暴动,使得乌克兰困难重重。那么,面对现状,乌克兰加入北约的步伐也会减慢或者无法加入,北约也不会同意让其加入。

虽然美欧和乌克兰现政府都在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后第一时间宣布,永远不会承认这一结果。美欧与俄罗斯在克里米亚地区展开的博弈远未停止,克里米亚问题也很难在短期内得到解决。因而,在此,对于克里米亚危机的未来,会有以下几种可能:

其一、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随着时间的淡化,乌克兰与俄罗斯达成妥协,除克里米亚外的乌克兰领土得到完整保存,乌局势有所缓和。

其次,就是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并随着美欧乌与俄罗斯的剧烈博弈导致乌克兰国家分裂,俄罗斯控制了克里米亚和乌克兰东部地区,而乌克兰亲西政府继续追随西方。

其三,就是美欧与俄罗斯都想控制克里米亚,都想控制乌克兰,那么这样美欧双就会掀起对乌克兰的全面进攻和争夺,乌克兰一定会大乱,最终导致乌克兰国不像国,家不像家,乌克兰将长期处在国家分裂和战火燃烧之中。当然,这种情况并不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的主题。

因此,笔者认为,对于克里米亚问题,美欧与俄罗斯双方应通过对话协商、妥善解决,只要除了克里米亚之外的乌克兰局势得到稳定,那么克里米亚入俄之事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逐渐得到西方默认。美俄双也会抛开克里米亚问题,更多地寻求合作的焦点,因为不管是美国还是俄罗斯,要是没有彼此间的共同参与和合作,国际关系和国际局势将会变得不可想象。

结语:克里米亚历史渊源及政治原因长期困扰着俄乌关系的发展,随着乌克兰对外政策的摇摆不定导致政局动荡,加上美欧势力的介入,俄罗斯打着保护克里米亚俄罗斯族的民族利益和安全的旗号,派兵一举将克里米亚收入囊中,结果引起了乌克兰和美欧各国的强烈反对和不满,美欧对俄实行接二连三的制裁,双方展开大规模的博弈和对抗,对克里米亚和乌克兰国内政局产生巨大的影响。从中分析可得,收复克里米亚是俄罗斯被迫反击之举和克里米亚对俄罗斯在民族、安全及精神等方面的有着重要意义,而美欧与俄之间博弈也是在表面对克里米亚脱乌入俄的反对和不满,意义不太大。倒是乌克兰,处在美欧与俄中间,两为其难,只能成为大国博弈棋盘上的棋子,掌控不了自己的命运。同时,“克里米亚事件”也反映了一个实质性问题:那就是国家实力和国家利益对领土和主权的重要性,俄罗斯打着维护克里米亚俄罗斯族人的利益和安全旗帜,凭借自身的国家实力抢先将克里米亚收入囊中,为与美欧大国博弈赢得了先机。

【参考文献】

[1]顾志红:《克里米亚问题评析》,《东欧中亚研究》1995年第5期。

[2]刘显忠:《克里米亚半岛的历史变迁》,《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4年第2期。

[3]何卫:《克里米亚的前世今生:俄罗斯、欧盟与乌克兰危机》,《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4年05期。

[4]徐向梅:《乌克兰危机中的俄罗斯》,《俄罗斯研究信息》(中共中央编译局俄罗斯研究中心编译刊发)2014年第3期。

[5]高飞,张建:《乌克兰危机背景下的大国博弈及其对国际安全格局的影响》,《和平与发展》2014年第6期。

[6]刘丰华:《乌克兰危机:内因、大国博弈因素与前景》,《俄罗斯学刊》2014年第3期。

[7]李秀蛟:《解析美俄欧在乌克兰危机中的战略博弈》,《西伯利亚研究》2015年2月第42卷第1期。

当前大国关系的新特点及趋势性影响

大国关系历来是牵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冷战结束以来,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大国关系经历新一轮深刻调整。各主要大国因应全球战略环境深刻变化,着眼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纷纷推进对外战略调整,在政治上分化重组、经济上融合竞争、文化上交流交锋,形成既竞争制约又合作协调的大国关系态势,对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和地区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当前的大国关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总体稳定”保持。大国关系基本保持稳定,更富弹性.大国关系的战略矛盾不会因为相互间有合作而消失,也不会因相互间的斗争改变彼此合作的基本态势,但合作中竞争的一面在加剧,借重中牵制的一面在发展。 二、“逐利竞争”激烈。各大国更加重视经济外交,特别是围绕着战略资源、能源产地、能源通道的竞争加剧.俄乌天然气之争;俄反制美欧“颜色革命”;伊朗重炼浓缩铀;中东海湾伊斯兰极端化;等都揭示出政治外交后面的经济因素日益复杂。 三、“因时谋势”多变。各国的战略重点和关切并不相同,根据不同的利益需求组成不同的集团,中美印、中美日、美欧俄、中美俄等多组战略三角关系复杂互动。美欧与俄结构性矛盾的一面渐趋明朗,俄对美欧关系处于守势。美欧关系走出伊战阴影,重趋协调与合作;美俄关系复杂面凸现;欧俄关系热度下降,战略互信下降。同时,中美在合作中摩擦增多;中俄相互战略需求增强;中欧关系稳步发展,但也面临新问题。 四、“新老互动”明显。中国、巴西、印度、南非等新兴经济体快速发展,影响扩大越来越成为影响大国关系和世界力量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美重塑其全球同盟体系,加强对中、俄、印等新兴经济体的关注。中国实力增强,牵动国家关系新变化,主要大国对中国的战略或策略侧重增加。 五、“区域合作”活跃。全球范围内新一轮区域合作进入加速发展新时期。东亚成为大国竞争及新一轮区域合作发展的重点,美日俄欧对亚洲区域合作予以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在亚洲区域合作及重大国际问题上的作用备受重视。各大国通过扩大地区融合,加强利益捆绑。 六、“多边协调”日强。热点问题继续牵动大国关系,大国日益重视多边机制在解决传统、非传统安全威胁方面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两核一线”热点问题的解决上,各主要大国更加注重外交和软实力的作用,协调与合作不断增加,手法也更趋灵活务实。协调、妥协、合作,将在一段时期内成为主要趋势。 当前的大国关系也产生了以下两个趋势性影响: 1、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 “多极”指的是世界上同时并存的3个或3个以上的这种力量。“多极化”则是用来描述国际格局从单极或两极向多极演化的态势。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国际格局经历冷战时期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苏联解体后短暂出现的单极主导或“一超多强”格局之后,当前正朝多极方向加速发展。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实力开始相对下降。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的尼克松和基辛格提出了五大力量中心说,即美国、苏联、中国、西欧、日本五个力量中心,形成一种相互制约的平衡关系。进入80年代,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在其著作《大国的兴衰》中指出,欧洲和日本已在经济上对美国构成了严重挑战。但从综合实力上看,当时美苏仍是两大主要力量,中国、西欧和日本虽实力上升,但与美苏相比,综合国力相距尚远,不能成为一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新兴市场国家群体崛起,新兴大国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举足轻重的战略力量,世界多极化进程明显提速。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及欧债危机、乌克兰危机等一系列重大国际事件进一步加速了世界多极化进程,突出表现在美国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从经济上看,美国仍然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但其经济占世界经济比重已从2008 的31.8%下降到2013年的22.7%。美国国债从2008的10万亿美元蹿升至如今的17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7%,相当于美国财政收入的7倍。从

[大国战略]预言:中国未来的版图

[大国战略]预言:中国未来的版图 [图片] 『国际观察』 作者:00zhengjun提交日期:2009-5-16 2:17:00 访问:31995 回复:164 版图,在我看来应该分为狭义上的版图和广义上的版图,有现实地理空间上的实际版图,也有文化意识上的虚幻的版图。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版图指我们的陆地,海域,空间上的实际版图。历史上我们的地理版图不断变换,我们的祖先

的发源地在黄河流域一带,也就是说我们的祖先的版图根据地在这一带,我们的祖先们以这里为生命的摇篮,通过不断的努力,开疆扩土。使我们的疆域逐渐扩大,虽然经历了数千年的疆域演变,更改。但是我们的疆域,总的来说是不断扩大的,特别到了元朝,由于成吉思汗及其后代不断征战,使我们的版图达到了空前的广大,但是由于蒙古游牧民族没有统一的思想文化,没有一种统一的意识观念,更重要的是没有象现代的高科技管理模式,仅仅靠在马背上的征战,还有一个不能让各民族一体化的价值观念,实行民族分化政策,等等,这一系列的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很快,使我们中华民族一度骄傲的蒙古帝国元朝很快的就土崩瓦解,直到明朝以至清王朝前期,也就是鸦片战争前期我们的疆域与现在相比仍然很广阔。但是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列强对中国的领土瓜分,我们领土不断丧失,特别是沙皇俄国占领了我们大片的领土,以至与我们原先并不接壤的俄国,经过不断的领土扩张,最终形成了和我们共同拥有的最长边境国界线。清朝末期,由于少数蒙古贵族,王公大臣和沙皇勾结,沙皇为扩大在蒙古的影响,不断怂恿蒙古少数分裂势力闹独立,在抗日战争前期的雅尔塔会议上,苏联为了以出兵中国东北对日作战为条件,与美国背着中国私下签定了承认外蒙古独立的协议,当日的南京政府没有承认蒙古独立,直到解放战争前夕,国民政府才迫于当时形式,承认了外蒙独立,解放后,由于当时的国内国际形式,中央政府也承认了外蒙独立,这样,外蒙最终脱离中国,这样,中国的版图进一步变小,也就是现在的版图。虽然,台湾还有少数岛屿还没有完全解放,但在国际上公认的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就是我们现在的陆地面积大约960万平方千米,有接近400万海里海域。这就是我们现在的主权范围! 那么,我们未来的实际版图会不会变动,将如何变动,我们很难预料到,但是我个人认为,预言我们未来的版图,是很乐观的,应该是鼓舞人心的,众所周知,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虽然不停的开疆扩土,但是我们汉人政权基本上没有通过武力入侵外邦历史记录,虽然,有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的侵略史,但是那是少数民族当时没有在汉族文化的熏陶下进行的,虽然,我们历史上不断有和周边民族的战争史,但那些基本上是由于少数民族对中原的骚扰,中央只是为了社稷稳定,为了保护中原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才被迫进行的自卫反击战,以至建立了赫赫有名的万里长城这样庞大工程,成为至今不解之迷的世界奇观,为的就是抵御外族入侵。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在与兼容并包,由于不断的吸收外部优秀的文明因素,重要的通过中华优秀文明对各族的熏陶,教化,使这些民族不断容入到中华文明来,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形成今天的以汉文化为主体,多民族文化为点缀的中华文明! 那么,我们的未来实际版图前景如何,我想我们的版图会逐渐回归以前的辉煌历史时刻,可能恢复到清朝前期的版图,可能恢复到元朝最辉煌时历史版图,甚至更大,当然,我们未来版图的扩张,不是象以前那样以武力扩张为主,更不会象成吉思汗那样通过大规模的入侵达到目的,主要是通过我们的文化,文明,以及中国式意识形态,我前面说中国的文明,文化精髓在于兼容并包,我们吸收优秀民族的文明因素,使它自然的容入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之中,自然的同化外族,使周边民族主动对中华文明有种最终归属和归宿的观念,接受中华文明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到那时,我们就象前苏联那样建立一个以现在大陆为主体,周边民族为加盟共和国的大中华共和国!到时我们的国家可能超过前苏联的疆域,在吸收前苏联的亚洲部分国家为加盟成分以外,我们以前的附属国象越南,日本,朝鲜半岛也将是我们的领土一部分,也可能,这些国家继续象以前一样成为我们附属国,中国重新成为这些国家的尊主国!我们的领海领域将最终收回所有主权!进一步向远洋和平扩张势力范围,我的空间领域技术将达到高度程度,我们有自己的空间站,自己的太空航道,在外星上留下足迹,进军遥远的太空领域,甚至向如果能够适合人类生存的外太空移民!这,就是我对未来我们国家是未来实际版图的预想! 当然,还有就是虚幻的版图,这同样需要通过我们的文化,文明,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等等来实现,在前面,我说了我们文明精髓具有兼容并包的特色,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任何一种文明都不能与中华文明相比的功能,那就是中华文明,生来就有对外不断自行辐射的功能,比如,英国人把自己的语言——英语对外扩张,先前通过建立殖民地,在殖民地进行人为的强行推广,历经几百年才逐渐的把英语推广到世界各地,使英语成为今天世界上使用面积最广阔的语言!号称:“日不落帝国”当然,这个特有名词指的是它以前在世界各地都有殖民地,但我认为他们语言使用的面积范围,是它成为:“日不落帝国”。当之无愧!虽然英语目前仍然是世界最强势语言,但是他最初是人为强行推广的,而汉语的海外推广,主要是别人主动接受,虽然最近中国政府在海外建立了很多孔子学院,向外传授汉语和中华文化,但是,更重要的是这些国家主动的要求在自己的国家建立这样的学习汉语机构,同时,海外许多国家也自己建立一系列学习汉语的机构,场所!所以,从这一点来看汉语和中华文明具有很强的辐射作用,这是任何一种外来语言,外来文化无法相比的!

浅析博弈中的囚徒困境

浅析博弈中的囚徒困境 班级: 姓名: 学号:

摘要:囚徒困境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个人理性有时会导致集体的非理性——机关算尽却因而作茧自缚,这就是囚徒困境所反映的问题。 一经典的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是1950年美国兰德公司的梅里尔·弗勒德(Merrill Flood)和梅尔文·德雷希尔(Melvin Dresher)拟定出相关困境的理论,后来由顾问艾伯特·塔克(Albert Tucker)以囚徒方式阐述,并命名为“囚徒困境”。两个共谋犯罪的人被关入监狱,不能互相沟通情况。如果两个人都不揭发对方,则由于证据不确定,每个人都坐牢一年;若一人揭发,而另一人隐瞒,则揭发者因为立功而立即获释,隐瞒者因不合作而入狱五年;若互相揭发,则因证据确实,二者都判刑三年。 从集体上看,他们应当互相合作,都隐瞒,这样总服刑时间最短(为2年)。但他们会仔细考虑对方可能采取什么样的选择,并从自身利益出发做出选择。他们会意识到,如果同伙隐瞒而自己背叛,就能使自身利益最大化(0年)。但他也意识到,他的同伙也不傻,也会这样来设想,这样的话,他就更不可能让同伙得利(服刑0年)而自己受害(服刑5年)所以结论就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背叛同伙,把一切都告诉警方,如果他的同伙保持隐瞒,那么他就会是那个获释出狱,服刑0年。而如果他的同伙也向警方交代了,那么,他只需服刑3年而不是5年。所以结果只能是两个囚犯都坐牢服刑3年,而不是都服刑1年。所以对于他们个人来说都是理性的,然而对集体来说却是非理性的。 二重复多次 如果囚徒困境的情况重复多次,会有什么新的变化?假设重复10次。我们可以合理地设想,如果囚徒第一次被对方指控,第二次这个囚徒也会指控对方。相反,如果第一次相反,如果第一次别人保持隐瞒,建立了互信的关系,你也会保持隐瞒,导致最优。当然,两个囚徒都会有相似的想法,在第一局保持隐瞒,以期望建立互信关系,所以双方都会保持隐瞒。第二局时,双方亦应有相似的想法,继续保持隐瞒,以期继续在互信的情况下进行第三局,

模联乌克兰危机dr范例

决议草案 起草国:俄罗斯联邦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兰西共和国安哥拉共和国 附议国:新西兰印度尼西亚共和国马来西亚联邦白俄罗斯共和国阿根廷共和国立陶宛共和国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回顾2014年2月27日亚努科维奇先生所发表的声明; 回顾2014年3月20日俄罗斯国家杜马通过的决议; 回顾2014年3月20日俄罗斯联邦政府声明; 回顾1970年《国际法原则宣言》以及各国于1975年签署的《赫尔辛基最后文件》; 明确克里米亚共和国以及塞瓦斯托波尔市公投的合法性,公投的结果体现了克里米亚地区以及塞瓦斯托波尔市人民的意愿,应正视人民的选择; 强调克里米亚公投符合民族自决原则,是完全合法的行为; 强调坚持克里米亚共和国独立的合法性; 强调克里米亚半岛58%的居民为俄罗斯裔; 明确强调俄罗斯联邦对克里米亚共和国主权具有法理基础; 遗憾的注意到乌克兰方面缺乏和解的诚意; 1.强调该危机应该在联合国框架下解决,反对一切以和平为借口的单边行动; 2.赞赏中国、俄罗斯、阿根廷、安哥拉、马来西亚、立陶宛、新西兰、印度尼西亚、法国 等国。为解决该危机所做出的努力; 3.希望世界各国不要干涉乌克兰内政; 4.认为美国等西方国家为该危机的推手; 5.认为安理会与国际社会应该尊重克里米亚与塞瓦斯托波尔市人民的意志与选择; 6.声明克里米亚共和国与塞瓦斯托波尔市的全民公投的合法性是毋庸置疑的; 7.重申克里米亚共和国的公投体现人民的意愿,克里米亚共和国独立是完全合法的; 8.着重强调克里米亚共和国以及塞瓦托波尔市全民公投结果; 9.质疑乌克兰执政当局的合法性; 10.敦促有关国家保持克制,冷静解决该危机,俄方将撤离克里米亚半岛所驻地面部队,以 表诚意; 11.要求乌克兰停止对抗行动,停止东部与南部乌克兰安全部队的调动; 12.要求派遣联合国维和部队进驻乌克兰,稳定乌克兰的政治局势; 13.要求联合国派遣督察小组,监督俄乌双方和谈; 14.谴责某些国家对俄罗斯不当的制裁; 15.强烈谴责美国、埃及等国对俄罗斯的战争挑衅; 16.注意到乌克兰东部人权状况的持续恶化,深切关注乌克兰东部俄罗斯裔居民人身财产安 全; 17.呼吁世界各国给予乌克兰人道主义援助,俄罗斯、中国、法国、安哥拉四国将积极促进 乌克兰东部人道主义援助的常态化; 18.严重关切乌克兰政治难民增加; 19.请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制定相关措施,保障难民的基本权益; 20.呼吁世界各国为因为乌克兰政权动荡而造成大量政治难民提供庇护; 21.呼吁力所能及的国家做出努力缓解乌克兰严重动荡的政治局势; 22.强调各国对乌克兰危机可以做出正确的抉择,坚持反对利用武力解决乌克兰问题; 23.呼吁各国可以通过和平友好的方式解决支持乌克兰问题; 24.强调各国不可以利用武力的方式来解决乌克兰问题;

当前大国关系与我国外交新挑战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当前大国关系与我国外交新挑战 姓名:林晞 学号: 201039488074 系别:电气工程系 班级: 10级电气一班 指导老师:冀早早 完成时间: 2011/4/10

当前大国关系与我国外交新挑战 电气工程系 10级电气一班林晞 24号 摘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和国际秩序进入新的调整以来,中国与世界主要大国关系的战略环境、利益格局都在不断发生变化,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仍然十分严峻。一方面,中国、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印度和巴西这几大国的关系在不断的演变的进程中,合作的愿望持续增强,合作的领域仍在扩大,但大国之间也暴露出日益严重的矛盾。另一方面,中国在继续推进与世界各主要大国的合作同时,竞争和矛盾也在上升,中国与世界主要大国关系进入了新的磨合阶段。 关键词:大国关系合作伙伴中国外交 一、当前大国关系: 1、中美关系——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2010年中美关系将会是矛盾重重的一年,用老话题来讲就是既斗争又合作。众所周知,中美两国是现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两个国家,在全球的话语权上有很大的分量。美国在加强与中国的沟通与协调的同时,也在遏制着中国的发展,因为美国认定了中国是美国的竞争对手。美国勾画了最清晰的战略任务:防御中国,围堵中国,遏制中国。而中美之间又在很多国际问题上,相互对立相互依赖,例如哥本哈根会议,阿富汗动乱,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台军售,会见达赖,台湾问题,马六甲海峡,缅甸和巴基斯坦组成的C型包围圈,美国国债,中国制造,朝核问题,伊朗问题……所以如今的中美关系是历史以来中国面临的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双边关系。 2、中俄关系——战略伙伴关系:俄罗斯在美国的强大压力下与中国形成了准同盟关系,中俄在上合组织,东亚、中东,乃至全球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所以美国想方设法要离间中俄关系,2009年美国放出风声,试图拉拢中国,共管世界,就是最好的证据。但是美俄与中美关系一样,是不可调和的战略竞争关系。只要美国不完全放弃遏制俄罗斯的战略,俄罗斯就不会完全站在美国一边。中俄的立场会在上合组织内部得到协调和巩固,奠定了2011年甚至未来的几年内中国和俄罗斯都会是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3、中欧关系——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欧关系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欧洲正在经历一个重新认识中国、重新定义对华政策的时期。中欧属于战略伙伴关系,尽管中间曾经出现过一些摩擦和波折,但中欧关系的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是客观存在的,尽管中欧有摩擦,但是双方贸易上的互利合作仍然存在。而欧美是有事实上不同点的,比如伊拉克战争问题上,中国则是欧盟的战略盟友和贸易伙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国家。中欧互相

公需课《大国博弈中的全球产业链分化重构》课后习题及答案

大国博弈中的全球产业链分化重构 总分:100 及格分数:60 单选题(共7题,每题5分) 1、亚特兰大的产业领域有四个特点:洗你胃、洗你脑、让你睡、生产杀人武器。其中,()表明是洗你脑。 A、将假日酒店集团总部设在亚特兰大 B、通过CNN向世界人民输出美国价值观 C、向全世界生产一些攻击性的武器装备 D、通过可乐改变全世界人民的饮食文化 2、根据本讲,国家之间的行为方式如果相互有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之间这种互动、影响的静态或动态过程的表现类型就叫()。 A、发展 B、竞争 C、制约 D、博弈 3、价值链是从()层面讲,企业在市场上提供商品和服务,通过不同的生产流程创造价值。 A、商品 B、企业 C、国家 D、服务 4、中国的GDP未来肯定要超过美国,支撑中国GDP超越美国的一个重要基础是()。 A、在大国博弈过程中,尽快建立盟友体系 B、在大国博弈过程中,尽快瓦解以欧美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形 成的盟友体系 C、在大国博弈过程中,提高外汇储备 D、在大国博弈过程中,产业链结构重组

5、1719年是我们国家最强盛的一个封建王朝(),当时是中国GDP产量全球最高的一个时代。。 A、文景之治 B、开元盛世 C、康乾盛世 D、贞观之治 6、大国之间博弈最为激烈的是在() A、制度文化领域 B、军事安全领域 C、产业科技领域 D、文化教育领域 7、现在,出外旅行的中国人越来越多,购买能力越来越强。对一些不友好的地区,游客不愿意去。这种变化会导致()。 A、全球需求链重组 B、全球供应链重组 C、全球产业链重组 D、全球分布链重组 多选题(共6题,每题5分) 1、全球治理机制变革的最终目标是()。 A、实现全人类的利益共同体 B、使全人类从全球化的治理变革中享受到好处、优势 C、发展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力量 D、瓦解以欧美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形成的一些盟友体系 E、规避或消除传统治理机制带来的风险、冲突和矛盾 2、根据本讲,未来全球治理机制变革的理念是()。 A、共同商量

大国博弈,小国伤

大国博弈,小国伤 文章概述了乌克兰危机的由来,分析了乌克兰与俄罗斯、美国两国复杂的外交关系,既有大国博弈之较量,又有小国谋求生存之努力。从中概括出几点启示:努力发展经济,争做强国;创新国家治理体系,提高政府行政有效性;国家元首应提高外交艺术。 标签:乌克兰;博弈;民众;困惑 乌克兰一词最早出现在《古东斯拉夫》(Old East Slavic)书中,其意为“边缘之地”,从12世纪开始,这个词被广泛使用,并成为欧洲面积第二大国家乌克兰的官方名称。这个词同时也是乌克兰的地理位置与政治经济地位的真实写照。乌克兰是连接东欧与西欧的重要枢纽,也是欧亚大陆上的重要战略通道,但处在欧盟与俄罗斯两大阵营势力范围的“夹缝”之中,乌克兰总是面临两难选择的困境。乌克兰危机就是由于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的政府站队选择欧盟或俄罗斯而导致的。 一、乌克兰之于俄罗斯 乌克兰与俄罗斯关系紧密,从历史上看,乌克兰曾长时间从属于俄罗斯:先有沙皇俄国的统治,后有苏联的控制。但如今乌克兰已独立,成为一个主权国家,俄罗斯应尊重它而不是践踏。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作为其继承国国力大为下降,作为曾盛极一时的欧亚帝国,一时难以接受现状,故复兴其大国霸业的使命深深的印在其总统普京的脑海里。乌克兰作为欧洲面积第二大国家,且拥有许多重要资源,其黑海的出海口是俄罗斯重要的港口,再加之地理和政治经济方面的特殊地位,使俄罗斯对其虎视眈眈,想重新再将其纳入欧亚联盟一对抗欧盟、北约的绝佳棋子。俄罗斯如果失去乌克兰,则不再可能建立欧亚帝国。[1]据乌克兰2001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其东部地区的居民75%以上以俄语为母语,信奉东正教,在经济上与俄罗斯交往密切,民众较为“亲俄”。且乌克兰作为原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与俄罗斯贸易往来密切。俄罗斯是乌克兰最大的贸易伙伴和主要的能源供应国,所以乌克兰也很难摆脱俄罗斯的影响。 乌克兰因受到原苏联模式影响,东西部发展很不平衡。东部以重工业和机器制造业为主,经济相对发达,乌克兰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二由东部创造;西部则以农业为主,失业率高,生产力落后。乌克兰危机也与东西部贫富分化严重有重要关系。克里米亚是乌克兰的自治共和国。俄罗斯促进克里米亚公投,东乌克兰多地效仿,使乌克兰面临分裂,以此达到阻碍乌克兰想西方法治模式转型。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俄罗斯对乌克兰的重视。 二、乌克兰之于美国 苏联解体,俄罗斯继承衣钵,虽说美苏争霸局面已打破,但俄罗斯依旧与美国有重大利益冲突。美国想重返亚太,俄罗斯、中国是其绊脚石。故美国借乌克

浅析囚徒困境与纳什均衡

浅析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指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 囚徒困境的经典案例这里不再复述,让我们看一下身边的例子。囚徒困境在生活中最常见的表现就是挤公共汽车。从集体理性的角度来看,按次序上车是最有效率的做法,但是你挤我不挤,我就可能上得慢,所以每个人的最优战略都是挤,结果上车就更慢了。学生也同样遭遇囚徒困境: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喊了20多年,仅1985年至2000年的15年里,中央就下达“减负令”49次。但实际情况却是学生课业负担不但没减下来,反倒呈现出越演越烈之势,致使学生作业做到深夜、节假日仍然上课、业余时间奔忙于各种补习班等。可见“减负令”难以见效,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不减反增。 又比如近年来炒得火热的楼市——“我没买房,结果房价还是涨了,因为我们无法保证大家都不买房。可是,我错了吗?没有。当初如果我买房了,房价下跌了呢?因为我不能保证大家都买房。人们根本不能预知在疾风暴雨式的调控之下,房价竟还能且调且涨。可是,我对了吗?没有。”这是一部眼下流行、充满黑色幽默的网络视频《北漂族的无房生活》中的经典对白。含泪的“调侃”折射出当下楼市的“囚徒困境”:买,难担高房价重负;不买,难受房价节节攀升的煎熬。 再看中国的法治之路。虽然法治让所有人都长期受益,甚至执政者自己也不例外,但是一个狭隘理性社会却偏偏无力支撑法治,以至最后每个理性人都不得不忍受法治缺位的非理性之苦。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是很识时务的理性人,不会故意给自己找茬,多数律师也不例外。不过,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理性”过了头也就成了非理性。这就是充斥着当今中国社会的“囚徒困境”:一种行为模式对于个人看起来是很理性的,但是对于个人构成的集体来说却是非理性的,最后对于每个人来说也是非理性的。我们都不敢站出来说话,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很“理性”的一种行为方式,但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让整个社会丧失法治。 但囚徒困境一定是坏事吗?就以囚徒困境的经典案例来说,作为一个比喻,我们会为囚犯不能合作而遗憾;可是如果它发生在现实中,我们就巴不得他们不能合作。 然而如果是多次博弈,人们就有了合作的可能性,囚徒困境就有可能破解,合作就有可能达成。连续的合作有可能成为重复的囚徒困境的均衡解,这也是博弈论上著名的“大众定理”的含义。但合作的可能性不是必然性。博弈论的研究表明,要想使合作成为多次博弈的均衡解,博弈的一方(最好是实力更强的一方)必须主动通过可信的承诺,向另一方表示合作的善意,努力把这个善意表达清楚,并传达出去。比如在楼市的囚徒困境中,政府能适当调控房价,给予购房者房价稳定合理的承诺,那么楼市的囚徒困境是有可能破解的。 在重复的囚徒困境中,博弈被反复地进行。因而每个参与者都有机会去“惩罚”另一个参与者前一回合的不合作行为。这时,合作可能会作为均衡的结果出

乌克兰危机的演变过程及影响

乌克兰危机的演变过程 一.2013年11月21日政府放弃与欧洲联盟签署联系国协定,在迈向欧盟的“西进”道路上突然调头“向东” 1. 释放前总理季莫申科.总理阿扎罗夫当天辩解说,政府依据眼下经济状况作出这一决定,不能为这份“欧盟准成员国”协定而放弃与俄罗斯的贸易。大约3000人当天冒雨聚集在基辅市中心独立广场,挥舞欧盟旗帜和一些标语,抗议政府放弃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这份协定历经多年协商,准许乌克兰加入以欧盟为主体、包含挪威等非欧元国家在内的自由贸易区,在乌克兰申请加入欧盟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双方今年3月草签协定,原定本月29日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召开欧盟峰会之际正式签署。欧盟先前把乌克兰释放前总理季莫申科作为签署联系国协定的条件之一。不过,乌克兰议会21日再次投票否决准许季莫申科赴德国就医的提案。这名曾发动“橙色革命”上台、又因滥用职权罪入狱服刑的亲西方政客22日通过律师发表声明,呼吁民众上街,抗议政府在入盟问题上突然改变立场。 2.担忧对俄贸易.乌克兰总理阿扎罗夫22日为政府放弃联系国协定辩护:这是“一个艰难决定,但从眼下国内经济状况看,这是唯一可行的做法”。政府眼下财政吃紧,明年要向俄罗斯支付170多亿美元天然气费用,还要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方面偿还37亿美元债务。俄总统普京本月9日会见乌总统亚努科维奇时明确表示,如果乌签署

联系国协定,将“立即失去很多,俄将限制乌商品进口”;相反,如果乌加入俄主导的关税同盟,将“立即获得利益,包括天然气价格优惠”。乌克兰“协和资本”投资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乌克兰对欧盟出口额为146亿美元,对俄罗斯出口额为211亿美元。今年年初以来,乌俄贸易额大幅减少,乌克兰经济因此遭受重创。阿扎罗夫说,乌克兰无法承受失去与俄罗斯贸易往来的损失。 二.2014年1月22日.乌克兰反对派向总统下最后通牒:24小时内举行选举 1.反对派威胁发起更大规模抗议.乌克兰反对派领导人22日向该国总统亚努科维奇发送了最后通牒,要求当局在24小时内举行选举,否则将承受民众更大规模的反抗。目前,反对派已经要求总统亚努科维奇解散政府,并废除严格的反抗议法案。反对派指出,“总统先生,你还有机会解除此次危机。提前选举可以改变当下冲突局面,我们也会极力促成此事。”反对派领袖还称,“如若不成,明天(23日)我们将进行更大规模的抗议,警方如何对我们,我们则会以牙还牙。”亚努科维奇已经表现出妥协的意愿,还表示称,此前与反对派领导人会晤过程中未达成共识。 2.乌总理宣布政府做好对话准备.乌克兰总理阿扎罗夫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对反对派要求24小时内举行选举的最后通牒做出了回应。阿扎罗夫对英国广播公司(BBC)记者表示,反对派领导人在发出最后通牒时应该“更加谦逊”。他同时宣布,政府已经做好对话准备。

当前中国周边形势及大国关系

当前中国周边形势及大国关系 政治与行政学院2012级2班201203140240 杨皎 摘要:当前,国际格局正处于"一超多强"向多极化的巨大转变之中,大国关系也显露出明显的变化,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冷战后,世纪之交的世界处于“一超多强”格局。美国凭借其超级大国的实力暂居主导地位,中美关系既是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最大变数,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中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当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虽然比较稳定,但仍然存在一系列的潜在危险。当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面对的最大挑战有朝鲜半岛安全问题、中日钓鱼岛主权问题等。 关键词:合作共赢,和平发展,战略互惠,朝核试验,六方会谈 中美关系发展现状及特点 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明显的成本优势,广阔的市场和无可限量的发展潜力;另一个是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经济,科技实力的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 我国正处于经济相对快速发展的时期,因此我们渴望拥有一个和平的,繁荣的国际环境与经济环境,所以我们真诚地希望能够发展好中美关系,以展开更多经济,军事,文化,教育上的合作,以便发展自己。相比之下,美国处于一个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其政府更关心维护国家利益和他的霸主地位,美国现阶段的对华战略方针应该在大体上维持现状,尽量将中国融入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轨道,同时防止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崛起。 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也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反而加深了。其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影响两国关系的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诸如人权问题、贸易问题、军售问题和台湾问题等,其中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影响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最容易导致中美两国发生直接冲突的敏感问题。中美关系的现状似乎还跟一件事有关系——“911事件”。在911事件之后,布什似乎略有收敛,因为他推行的“单边主义”已经引起了很多国家,甚至是盟国的不满。美国人也意识到:脱离整个世界,美国是无法生存与发展的。因此,美国与中国的关系进一步好转,以利用中国加强他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并帮助他进行反恐斗争。 稳定同美国关系,是中国外交的关键。同舟共济、合作共赢是中美关系新航程的显著特色。 新的航程展现新的前景。只要中美两国坚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原则,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中美关系就能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就能为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不断作出贡献。 中日战略互惠关系 日本是中国的近邻。无论是从地缘政治、地缘经济还是从地缘文化来说,中日两国人民的利益都是紧密相关的。中日关系的发展走向,影响并制约着中日两国政治、经济、安全和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全面发展,还影响着亚太地区特别是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中日关系现存在的主要特点有四:一是经济合作日趋密切,政治摩擦接连不断;二是重要性上升,信任感却下降;三是合作与摩擦并存,但双方都努力防止关系的破裂;四是中日关系的发展变化受制于中美关系和日美关系的发展变化。

克里米亚战前英俄在东方问题上的政策

收稿日期:20040319 作者简介:赵明杰(1980-),女,辽宁沈阳人,西华师范大学历史系世界史专业硕士研究生。 克里米亚战前英俄在东方问题上的政策 赵明杰 (西华师范大学 历史系,四川 南充 637002) 摘 要:东方问题在18世纪末就已见端倪。在维也纳会议后短短40年间,东方问题引发了一系列的国际政治危机。它是欧洲政治的重要内容。在克里米亚战争前的几十年间,英、俄两国的矛 盾较为尖锐,他们在近东推行着不同的政策。 关键词:东方问题;俄国;英国;矛盾;政策分类号:K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019(2004)06-0022-02 东方问题亦即近东问题。在这里,“东方”一词 是欧洲大国对土耳其帝国统治下的近东地区的统称。在东方问题上,列强都有着极其复杂的利害关系。打通黑海通向地中海的海路,把势力伸到欧洲心脏地区,是历代沙皇梦寐以求的。18世纪后半叶,俄发动了两次对土战争。第一次是1768~1774年,结果签定了《库楚克———开纳吉条约》。此条约使沙皇俄国夺得了自彼得一世以来,历代沙皇梦想的南方出海口,把第聂伯河到布格河间的草原地带并入了自己的版图,为向巴尔干扩张奠定了基础。第二次是1789~1791年,结果签定了《雅西和约》。根据和约,克里米亚以及从布格河到德涅斯特河地区并入俄的版图;土耳其承认俄国克里米亚和库班的主权,默认了俄国在黑海建立舰队来保护贸易活动的权利。19世纪以后,俄又不断对土耳其发动进攻,使俄势力从黑海伸入到巴尔干。到1833年,俄国在君士坦丁堡的势力已登峰造极。 俄国在黑海和巴尔干的扩张,引起了西欧列强的关注和不安,尤其是英国。俄对黑海海峡的占领,削弱了英国在东部地中海的海上优势,威胁到英国的切身利益。英国自失去北美殖民地后,印度在大英帝国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东地中海是通向印度的必经之路,也是通往远东的商业要道,因此,对英国来说,土耳其海峡与君士坦丁堡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英国对俄国在黑海的海军建设以及土耳其的命运非常敏感,不能容忍俄军舰自由出入地 中海并阻碍英国舰队进入黑海,使英国通往印度和远东的商路遭到破坏。在英国看来,容许俄国在海峡自由行动就如同容许俄国在印度自由行动一样,而“对英国来说,丧失印度就意味着它变成了像荷 兰、比利时那样的国家”[1] 。至此,在英国对外政策的天平上,英俄矛盾第一次超过了英法矛盾。基于此政策,帕麦斯顿向土耳其和俄国声明,英国政府不承认1833年俄土同盟条约,还联合法国遏制俄国。帕麦斯顿认为,在中近东地区, “最大的危险是法俄联合”[2](P.50~60) 。由于1833年俄土同盟条约也威胁法国在地中海的利益,这样就使英法能联合起来抗俄。当英国于1833年8月向土、俄递交外交抗议书时,法国也递交了同样的抗议书。在英驻土公使庞森比获得对英地中海舰队的调动权时,法国政府也给地中海舰队指挥官下了同样的命令。 帕麦斯顿认为,海上实力比外交抗议更具威慑力。1833~1839年间,英地中海舰队始终处于特别待命状态,随时准备开赴黑海海峡,同时英国也将土耳其麦地那等港口作为舰队常年基地。但在克里米亚战争前,英俄实际上是处于“武装和平”状态,从未真正兵戎相见。 1838~1839年,土埃战争再度爆发。帕麦斯顿迅速行动,一面照会俄国, “欧洲各国不能容忍任何国家单独干涉”[3](P.594) ;一面又向法、奥等提出在伦敦召开东方问题会议的主张。俄被迫让步,于1839年派特使前往伦敦,表示俄土同盟条约8年期满后 2 2第27卷 第6期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 127No 162004年12月 Journal of Y angtze University (S ocial Sciences ) Dec.2004

浅谈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的解决方法

浅谈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的解决方法 摘要: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的一个重要范例,这个问题涉及各个领域。本文通过三个简单的实例,来谈谈解决的方法。 案例一:一个面馆的囚徒困境 我曾经在路边一个小店里吃面,由于当时客人不是很多,就顺便与小老板聊了起来。通过老板的介绍听出了一些门道。以前面馆开店的时候请了一个师傅,开始的时候为了调动他的积极性他们采用按销售量分成,一碗面给5毛钱提成。这样的话,客人越多他挣得也就越多,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他在碗里放很多的肉来吸引回头客,一碗面才6块钱,本来就靠薄利多销,他放的肉多,面馆自然也赚不到钱。后来呢,就换了一个结算方式,给厨师发固定的工资,这样客人多少跟他没有什么关系,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这次他在碗里放肉放很少,基本上把所有的客人都赶走了。客人少了,他就轻松了啊反正他拿的是固定的工资。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了解到面馆的老板与厨师在工资的分配上存在一定的分歧,由于没有处理好,使得双方都处在不利的结局。 解决方法:面馆的老板应该对厨师明确,每碗面的元材料是固定的,大师傅的工资还是按照销售量提成走,但是前题是每个月使用的原材料不能超额,否则只有基本工资。或者就规定每碗面里就放多少克肉。此外,还有一个更简单的办法就是:面馆的小老板亲自放肉。因为关键的资源一定要掌握在关键的人手里。 经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解决的方法:1.工资加提成的制度确实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2.权利下放可以,但是要有度;3.员工的工资提成不能只和销量挂钩,应该和老板的利润挂钩。4.有效的沟通、激励,平时给员工传达精神的奖励,让员工认为自己也是公司的主人。 案例二:小餐馆的囚徒困境 在天津新建的一片经济适用房社区里有两家小餐馆,他们都是经营当地的家常炒菜及快餐。因为这里是新开发的经济适用房,而周边像小饭馆这样的生活配套设施很缺乏,所以附近的建筑工人都是在这两家小饭馆解决三餐。 这两家餐馆因为在口味、价格、菜的品种等都基本相同,所以一直以来这两家面对都是这些人,营业额都差不多,而附近的建筑工人们对于吃饭也没有什么特殊的爱好。好景不长,就在今年的夏天,两家餐馆的其中一家,暂且称为A

大国全球博弈的原因包括哪些

博弈本意是:下棋。引申义是:在一定条件下,遵守一定的规则,一个或几个拥有绝对理性思维的人或团队,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并从中各自取得相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有时候也用作动词,特指对选择的行为或策略加以实施的过程。一个完整的博弈应当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博弈的参加者,即博弈过程中独立决策、独立承担后果的个人和组织;第二,博弈信息,即博弈者所掌握的对选择策略有帮助的情报资料;第三,博弈方可选择的全部行为或策略的集合;第四,博弈的次序,即博弈参加者做出策略选择的先后;第五,博弈方的收益,即各博弈方做出决策选择后的所得和所失。 所谓的中美博弈,说的通俗些,就是两国围绕各自的切身利益,争话语权、主导权、领导权。分析原因,其实也很简单:现在世界上国家中,美国仍然是称霸全球、一极独大。世界上任何热点问题,都有美国的身影。而中国的快速发展,势必需要扩大自己的利益范围,这是中国的发展壮大趋势所决定的,因此,就有了中美博弈。比如,世界各地多是美国的势力范围,而发展中的中国加强与部分国家和组织的关系(上合组织、金砖国家以及欧洲、亚洲、非洲、南美洲等国家和地区),在美国眼里就是争夺“势力范围”,美国遂无处不在围困、打压中国,中国为了生存和发展的利益,必须要运用一定的策略以应对,这就是博弈。 当今世情是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

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竞争,发展,弱肉强食。 面对金融危机、气候变化、国际恐怖主义等各类全球性挑战,各大国都难以独善其身,只能同舟共济、共渡难关。换言之,全球性挑战对大国之间的合作与对抗起到了“助推”和“刹车”的双重功效。

普京收复克里米亚演讲(全文)

普京收复克里米亚演讲(全文) 普京在俄罗斯议会的演讲(2014年3月18日) 中午好,尊敬的联邦委员会成员们,杜马议员们:中午好,克里米亚共和国和塞瓦斯托波尔的代表们: 是的,他们在这里,和我们的俄罗斯公民们在一起。(掌声) 尊敬的朋友们,我们今天聚在这里,为的是解决一个性命攸关的问题,一个对我们来说有历史意义的问题。3月16日,在克里米亚举行了全民公决,此次公决完全符合民主程序和国际法规则。 参与公决的有82%的居民,其中超过96%的选民支持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这个数字非常具有说服力。 (历史) 要想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公决,只需要了解一下克里米亚的历史,要知道从过去到现在,克里米亚对俄罗斯意味着什么,俄罗斯对克里米亚又意味着什么。 克里米亚渗透着我们共同的历史与骄傲。这里坐落着古老的古希腊城市克森尼索,正是在这里弗拉基米尔大公接受了洗礼,使得俄罗斯成为一个东正教国家。它的这一精神遗产奠定了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共同文化、价值观与

文明基础,注定使得我们三国的人民结合在一起。在克里米亚有俄罗斯士兵的墓地,凭借这些士兵的英勇作战,俄罗斯在1783年将克里米亚收入自己的领土。这里有塞瓦斯托波尔,传说之城,伟大的命运之城,堡垒之城,是俄罗斯黑海舰队的故乡。在克里米亚有巴拉克拉瓦和刻赤,马拉霍夫古墓和萨布恩山。这里的每一个地方对我们来说都是神圣的,是俄罗斯军队荣耀与勇气的象征。 克里米亚是独一无二的多民族文化混合体。在这一点上,克里米亚与大俄罗斯非常相似,在几个世纪中,这里没有一个民族彻底消失。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克里米亚鞑靼人与其他民族的代表在克里米亚的土地上生活、工作,都保持了自己的风格、传统、语言和信仰。 顺便说一下,在克里米亚半岛今天的220万居民中,有近150万的俄罗斯人,35万以俄语为母语的乌克兰人,还 有29-30万克里米亚鞑靼人,公投已经表明,这些人中相当一部分期望加入俄罗斯。 是的,曾经有过一段时间,克里米亚鞑靼人受到了非常残酷地对待,就像苏联的其他民族一样。我只说一点:当时受到镇压的有成百万的不同民族的人,当然其中也有俄罗斯人。克里米亚鞑靼人已经回到了自己的土地。我认为,应当采取一切必要的政治与法律手段来恢复克里米亚鞑靼人的 权利与英名。

博弈论论文囚徒困境的启示和思考

囚徒困境的启示和思考 二、囚徒困境的解释 如同博弈论的其他例证,囚徒困境假定每个参与者(即“囚徒”)都是利己的,即都寻求最大自身利益,而不关心另一参与者的利益。参与者某一策略所得利益,如果在任何情况下都比其他策略要低的话,此策略称为“严格劣势”,理性的参与者绝不会选择。另外,没有任何其他力量干预个人决策,参与者可完全按照自己意愿选择策略。 囚徒到底应该选择哪一项策略,才能将自己个人的刑期缩至最短?两名囚徒由于隔绝监禁,并不知道对方选择;而即使他们能交谈,还是未必能够尽信对方不会反口。就个人的理性选择而言,检举背叛对方所得刑期,总比沉默要来得低。试设想困境中两名理性囚徒会如何作出选择: 若对方沉默、背叛会让我获释,所以会选择背叛。 若对方背叛指控我,我也要指控对方才能得到较低的刑期,所以也是会选择背叛。 二人面对的情况一样,所以二人的理性思考都会得出相同的结论——选择背叛。背叛是两种策略之中的支配性策略。因此,这场博弈中唯一可能达到的纳什均衡,就是双方参与者都背叛对方,结果二人同样服刑8年。 这场博弈的纳什均衡,显然不是顾及团体利益的帕累托最优解决方案。以全体利益而言,如果两个参与者都合作保持沉默,两人都只会被判刑1年,总体利益更高,结果也比两人背叛对方、判刑8年的情况较佳。但根据以上假设,二人均为理性的个人,且只追求自己个人利益。均衡状况会是两个囚徒都选择背叛,结果二人判决均比合作为高,总体利益较合作为低。这就是“困境”所在。 实际上囚徒困境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也有很多,下面举两个进行说明

三、经济学例子:关税战 两个国家,在关税上可以有以两个选择: 提高关税,以保护自己的商品。(背叛) 与对方达成关税协定,降低关税以利各自商品流通。(合作) 当一国因某些因素不遵守关税协定,独自提高关税(背叛),另一国也会作出同样反应(亦背叛),这就引发了关税战,两国的商品失去了对方的市场,对本身经济也造成损害(共同背叛的结果)。然后二国又重新达成关税协定。(重复博弈的结果是将发现共同合作利益最大。) 四、商业例子:广告战 商业活动中亦会出现各种囚徒困境例子。以广告竞争为例。 两个公司互相竞争,二公司的广告互相影响,即一公司的广告较被顾客接受则会夺取对方的部分收入。但若二者同时期发出质量类似的广告,收入增加很少但成本增加。但若不提高广告质量,生意又会被对方夺走。 此二公司可以有二选择: 互相达成协议,减少广告的开支。(合作) 增加广告开支,设法提升广告的质量,压倒对方。(背叛) 若二公司不信任对方,无法合作,背叛成为支配性策略时,二公司将陷入广告战,而广告成本的增加损害了二公司的收益,这就是陷入囚徒困境。在现实中,要二互相竞争的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是较为困难的,多数都会陷入囚徒困境中。 除了这些还有的很多类似的例子,比如说公共产品的提供,商家的价格战等等,在这里就不多赘述了。 五、“囚徒困境”现象的意义和启示 通过以上几个关于囚徒困境的例子,特别是作为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生,我们可以将博弈论的一些知识运用好,更好的指导我们的经济生活。理论的重要意义在于类似的情况之下给人们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指导。在经济发展中,我们应该认识到“看不见的手”还有更多内涵,有待我们去发掘。 本文主要通过对该理论的分析,从中发现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有义启示。 第一,在市场竞争过程中,一名优秀的经营者,无论做任何决策还是考虑问题应该有战略眼观,特别是在做出对企业乃至行业今后发展的竞争策略时,从长远出发,做正确的决断。 第二,保存对手就是保存自己。在市场竞争中,让竞争对手发展就是自己发展,本着求同存异的思想,共谋发展,避免恶性竞争,避免两败俱伤的情况。 第三,市场竞争不是纯粹的竞争,在义和利之间应该如何取舍,是一位有战略眼观的企业家该做的第一个选择。 2杜兰:走出“囚徒困境”《通信企业管理》[J] 2003年第4期,第31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