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

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

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
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

转基因安全性评价

转基因安全性评价对转基因植物食品未知物质风险的主要担忧有:①致病性物质的出现,即转基因生物产品食用后是否会致病;②营养成分的 变化及抗营养因子的出现,如蛋白酶抑制剂、脂肪氧化酶 的产生或含量的变化;③新的过敏原的出现,如大豆中的 致敏性蛋白和巴西坚果中的2s清蛋白¨u;④天然有毒物的产生, 如茄碱、葫芦素、Ot一番茄素等u2棚1。其中,最令人关注的是有 可能会产生毒素、抗营养物质、过敏原以及致癌物质或联合致癌物质。转基因奶牛生产的激素(rbGH)在美国投入商业化使用后,使用 者很快发现这类药物导致了奶牛乳房炎发病率加繁殖率低。由于药 物的作用,奶牛新陈代谢加快,导致能耗增加而引起死亡,牛奶的 营养价值也降低了。对获准在西班牙和美国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玉 米和棉花进行针对性研究后认为,转基因作物可能引起脑膜炎和其 它新病种。也有资料证实,转基因食品可能诱发癌症并传递给下一 代以及导致失调,可能需要30年或更长的时间。转基因治疗性药物、

人体组织器官等是否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尚无法检测证实¨转基因的管理 我国对转基因产品的管理主要是针对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管理。全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由农业部负责;卫生部依照《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负责转基因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此外,国务院还建立了由多个有关部门组成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际联席会议制度,负责研究和协调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为了促进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作为其核心技术的重组DNA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必须加强安全性管理。早在1990年,中国政府就制定了《基因工程产品质量控 制标准》,成为我国第一个有关生物安全的标准和办法。1993年,原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对基因工程的定义、安全等级及安全性评价的划定、申报及审批程序等作了规定。在这一技术在国际上开始进入商品化的1996年,农业部又相应制定《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具体规定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等级的划分标准,明确各阶段的审批权限,以及相应的安全性控制措施;对农业生物技术的全过程,从实验研究,到中间试验,遗传工程体及其产品的环境释放,到遗传工程体及其产品的商品化生产实施管理,其适用范围涵盖我国自己研发的工作,也

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

1转基因植物安全评价的意义 转基因植物育种,是利用遗传工程的手段,有目的地将外源基因或DNA构建导 入植物基因组,通过外源基因的直接表达,或通过对内源基因表达的调控,甚至通过直接调控植物相关生物如病毒的表达使植物获得新的性状的一种品种改良技术,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的需要[1]。 与此同时,转基因技术使物种的进化速度远远超过生物自然变异与选择的速度,对于这种急剧的生物物种变化,自然界能否容纳和承受?自然界的其他组成部分是否会因此受到伤害或破坏?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被人们食用时,是否会向人体肠道微生物发生基因转移?是否会出现由于某种新物质的形成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或潜在影响?要消除这些疑虑就要进行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要经过合理的实验设计和严密科学的实验程序,积累足够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判断转基因植物的大田释放和大规模商业化生产是否安全,对实验证明安全的转基因植物正式用于农业生产,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加以限制,避免危及人类生存及破坏生态环境[2]。因此,制定科学完善的安全性评价的原则与方法,对确保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及转基因技术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转基因农产品安全评价的内容 2.1转基因植物的环境安全性 转基因植物的环境安全性评价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转基因植物释放到田间后是否会将基因转移到野生植物中;是否会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打破原有生物种群的动态平衡[2]。 转基因植物演变为农田杂草的可能性:转基因植物可通过传粉进行基因转移,可能将一些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或对环境胁迫具有耐性的基因转移给近缘种或杂草,如果杂草获得了这些抗性,就会变成超级杂草,使农田杂草难以控制。 基因漂移到近缘野生种的可能性:在自然生态条件下,有些栽培植物会和周围生长的近缘野生种发生天然杂交,从而将栽培植物中的基因转入野生种中。在进行转

转基因植物安全评价指南

附件1 转基因植物安全评价指南 (试行) 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 2007年9月 目录 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总体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分子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表达载体相关资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目的基因在植物基因组中的整合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外源插入片段的表达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遗传稳定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目的基因整合的稳定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目的基因表达的稳定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目标性状表现的稳定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环境安全......................................................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生存竞争能力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基因漂移的环境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转基因植物的功能效率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有害生物抗性转基因植物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错误!未定义书签。 5. 对植物生态系统群落结构和有害生物地位演化的影响错误!未定 义书签。 6. 靶标生物的抗性风险..................................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食用安全......................................................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新表达物质毒理学评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致敏性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关键成分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全食品安全性评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营养学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2001年5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04号发布根据2011年1月8日《国务院令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 规的决定》修订 根据2017年10月7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 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保障人体健康和动植物、微生物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和进口、出口活动,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农业转基因生物,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用于农业生产或者农产品加工的动植物、微生物及其产品,主要包括: (一)转基因动植物(含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和微生物; (二)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产品; (三)转基因农产品的直接加工品;

(四)含有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或者其产品成分的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农药、兽药、肥料和添加剂等产品。 本条例所称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是指防范农业转基因生物对人类、动植物、微生物和生态环境构成的危险或者潜在风险。 第四条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负责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国务院建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部际联席会议由农业、科技、环境保护、卫生、外经贸、检验检疫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组成,负责研究、协调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国家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实行分级管理评价制度。

转基因生物安全

转基因生物安全 一、引言 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在国内外已经引起极大的关注,不同领域的专家都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很多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文献。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学、科技伦理、环境科学等方面,主要通过技术层面来分析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一致认为,生物安全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它对于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已经超过人们的预期,原来那种希望仅仅依*科学技术的完善来解决人们对生物安全的疑虑和不安的想法已经显得过于简单。 近年来,中国出现了一系列涉及到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案件和纠纷,如雀巢转基因食品标识纠纷,美国转基因大豆进口许可证风波等,还有如今沸沸扬扬的转基因稻米市场化争议,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意识到生物安全法律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在生物安全立法、管理体制等方面作了很多开创性的研究工作,但是与国外的研究现状相比,我国对生物安全的法学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的状况比较严重。因此在生物安全法律规制的框架构建上缺乏足够的法学理论支撑。就现有的极少量相关研究成果而言,大都出自生物技术专家之手,而非出自法律专家。从采取的研究方式来看,长期以来仅仅引进和介绍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研究范围狭窄,层次相对单薄,没有建立起

独立和成熟的转基因生物安全法律研究框架和法学理论。 作为转基因生物安全法律问题研究的逻辑起点,转基因生物安全的概念界定是一个核心问题和工作基础。笔者有感于国内学者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概念理解的不一致,结合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的科技背景和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的演变,试图对转基因生物安全的概念作一梳理和探究。 二、“转基因”词源和“生物安全”的由来 “转基因生物”一词的最初来源是英语“Transgenic Organisms”,因为在上世纪70年代,重组脱氧核糖核酸技术(rDNA)刚开始应用于动植物育种的时候,常规的做法是将外源目的基因转入生物体内,使其得到表达,因而在早期的英语文献中,这种移植了外源基因的生物被形象地称为“transgenic Organisms”,即“转基因生物”。但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科学家们能够在不导入外源基因的情况下,通过对生物体本身遗传物质的加工、敲除、屏蔽等方法也能改变生物体的遗传特性,获得人们希望得到的性状。在此类情形下,没有转入外源基因,严格说就不能再称为转基因,称为“基因修饰”更加合适和全面,因此现在开始用“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简称GMO)”,即“基因修饰生物”,来代替早期的“Transgenic Organisms”。因此,现在我们所指的“转基因生物”,其概念已经为“基因修饰生物”所涵盖。但因为“转基因”一词已经普遍为

转基因生物安全性

转基因生物安全性 1998年8 月,英国阿伯丁罗威特研究所教授普兹泰发现老鼠食用转基因土豆之后免疫系统受到破坏,普兹泰进一步推论,很多消费者也象被用于试验的老鼠一样食用没有经过严格鉴定的转基因食品。该消息的发布,使世界各国如日中天的转基因热潮蒙上了一层阴影。人们开始疑惑:转基因技术-改造自然还是破坏自然?造福人类还是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毁灭? 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举办第七次生命科学前沿讨论会--基因工程和生物安全性问题,邀请了部分在京的转基因专家,畅谈讨论,旨在为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出谋划策。 从本世纪80年代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植物的诞生,到目前全世界大约2780万公顷的转基因作物,到利用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大量生产医用蛋白,人类将最新的生物技术应用于医药、食品、农业领域以摆脱自然对传统作业的限制。1998年8 月,英国阿伯丁的罗威特研究所教授普兹泰发现老鼠食用转基因土豆之后免疫系统受到破坏,普兹泰进一步推论,很多消费者也象被用于试验的老鼠一样食用没有经过严格鉴定的转基因食品。该消息的发布,使世界各国如日中天的转基因热潮蒙上了一层阴影。人们开始疑惑:转基因技术--改造自然还是破坏自然?造福人类还是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毁灭? 转基因植物是把来源于任何生物甚至人工合成的基因转入植物。这可能是自然界无法发生的,人们也无法预测基因进入一个新的遗传背景中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转基因动物,一是将正常人的基因片断导入动物体内,让这种基因在哺乳动物体内表达,并通过该动物分泌的奶或其他组织,提取获得具有活性的分泌物质,获得大量廉价的珍稀药物;另一方向是利用转基因动物培养人体器官,解决人体器官移植供体短缺问题。 利用转基因技术人为地打破自然界世代沿袭的性状平衡,究竟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基于以上疑虑,基因工程生物安全性的评价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 目前对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一方面是环境安全性,另一方面是食品安全性。 环境安全性评价的核心问题是转基因植物释放到田间后,是否会将所转基因移到野生植物中,是否会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打破原有生物种群的动态平衡。包括:1)转基因植物演变成农田杂草的可能性。2)基因漂流到近缘野生种的可能性。 3)对生物类群的影响。 关于食品的安全性 经和组织(OECD)1993年提出了食品安全性评价的实质等同性原则。如果转基因植物生产的产品与传统产品具有实质等同性,则可以认为是安全的。反之,

转基因作物生物安全的研究进展及问题

转基因作物生物安全的研究进展及问题 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人到生物体的基因组中,由于导人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性状的可遗传修饰,这一技术称为转基因技术。人们常说的“遗传工程”、“基因工程”、遗传转化,均为转基因的同义词。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它对整个社会经济、人类生活及思想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首先,在生物制药及医疗方面,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其次是在动植物新品种培育方面,转基因技术已成为区别于常规育种的一种新育种技术,它加快了育种进程、丰富了育种方法,人们可通过人工的方法修饰或改良一些有用基因,使这种新品种产生优良性状,让其更加符合人类的需要。另外是在环境方面,现代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对环境产生了影响,通过转基因的方法可得到一些有用生物,而这些生物可将一些污染物清除。同时,生物技术还在不断发展,新的技术不断产生。生物技术的发展已改变着人类社会的许多方面,创造了新的技术,产生了新的产业,对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甚至影响了人们的思想。正如当年进化论刚提出时,大部分人感觉不可接受,但正是这些科学的事业推动着人们的社会发展。文中综述了转基因技术对农作物及其生物安全产生的影响,旨在为转基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 转基因作物的发展及现状 转基因作物是利用生物技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外源基因有目的地导入目标作物的基因组中,人为地加强或减弱某种生物功能,从而获得遗传性状发生改变的新品种(系)的过程。转基因作物育种是生物技术在农业方面发展最早、

进展最快的研究领域。1972年美国科学家伯格,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将猿猴病毒DNA和噬菌体DNA切开、重组,得到了第一批重组DNA分子,标志着DNA重组技术开始成为现代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的基础与核心。1983年美国华盛顿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的科学家分别宣布将卡那霉素基因导人烟草和将大豆基因转入向日葵,标志着植物转基因技术改良农作物的开始。1986年美国批准首批转基因植物进入田间试验,这批作物主要是抗虫和抗除草剂棉花。1994年美国Calg ene公司研发的延熟番茄被批准进行商业化生产,这是全球首此批准的可进行商业化生产的转基因植物。 此后,转基因作物的产量年年攀升。据国际农业生物及应用服务组织统计,大部分转基因农作物种植在美国、巴西、阿根廷、加拿大、印度和中国,其中主要是除草剂和抗虫性作物。截至2012年,28个国家共种植了1.7 hm2的转基因农作物。其中美国生产的转基因作物最多,约占全部棉花、玉米和大豆总种植面积的90%。古巴主要种植转&基因抗虫玉米。我国是第六大转基因农作物种植国,720万农民种植了约400万hm:转基因作物。2012年,种植面积增长较多的作物是大豆、棉花、玉米和油菜,分别占各自中总种植面积的81%、81%、35%、30%。进入商业生产的约30种转基因植物特征中,主要利用的有4种,最受欢迎的是耐除草剂和抗虫性,或是两者都有。 目前,我国的转基因作物获得飞速发展,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国也成为世界上利用转基因技术最多的国家。随着转基因农作物的大量种植,转基因产品在社会上大量涌现,围绕转基因安全的问题及争议不断出现,且争论越演越烈,无休无止,最终使转基因研究变成了炙手可热的敏感话题。 2关于转基因生物安全争议最大的2个问题

转基因植物的类型及安全性问题

转基因植物 班级:10级生物技术及应用 学号:103207031045 姓名:贾丽丽

转基因植物的类型及安全性问题 摘要:植物转基因技术是指把从动物、植物或微生物中分离得到的基因,通过各种方法转移到植物的基因组中,使之稳定遗传并赋予植物新的农艺性状,如抗虫、抗病、抗逆、高产、优质等。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植物转基因技术方兴未艾。转基因植物的研究主要在于改进植物的品质,改变生长周期或花期等提高其经济价值或观赏价值;作为某些蛋白质和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反应器,进行大规模生产;研究基因在植物个体发育中,以及正常生理代谢过程中的功能。 关键词:转基因植物;类型;潜在危害;安全性评价 植物转基因技术就是将优良性状的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或组织,并在其中进行表达,从而使植物获得新的性状。 转基因植物有以下几种类型: 1.抗病转基因植物:如抗病毒转基因烟草 2.抗虫转基因植物:如抗虫棉 3.抗逆转基因植物:如抗旱、抗盐碱 4.抗除草剂转基因植物:如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大豆、棉花、油菜 5.改良品质转基因植物:如转V A水稻 6转基因药品植物:如生产霍乱疫苗的胡萝卜 (一)抗病转基因植物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已成功地人工合成和改造了来自天蚕蛾的抗菌肽基因,并导入我国马铃薯主栽品米粒,获得抗病性提高I∽Ⅲ级的抗青枯病的转基因株系,现已经农业部批准在四川省进行环境释放。目前抗菌肽基因已经供给国内10多家研究单位,进行抗水稻白叶枯病、马铃薯软腐病、花生和番茄的青枯病、大白菜软腐病、柑桔细菌性溃疡病、桑树和桉树青枯病、樱桃根肿病等抗细菌病基因工程研究。 白叶枯病也是危害水稻生产的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与国外合作研制成功的转Xa21基因抗白叶枯病水稻明恢63株系已分别在安徽省和海南省进行环境释放;华中农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遗传所研制的转Xa21基因抗白叶枯病水稻也分别进入中试阶段。 真菌病也是严重影响农作物生产的一类病害。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等单位合作,成功地克隆和修饰了植物来源的几丁质酶基因和葡萄糖氧化酶基因,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分别将这两个基因导入棉花,获得了抗黄萎病和枯萎病和枯萎的转基因棉花,这些株系在病圃中表现良好,现已进入中试阶段。 在抗病毒的基因工程方面,国内也取得了很好进展。北京大学克隆了

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研究进展

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研究进展 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推进转基因技 术研究与应用,是着眼于未来国际竞争和产业分工的重大发展战略,是解决粮食短缺、人口问题、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温家宝总理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 明确指出要重点抓好“以良种培育为重点,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实施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工作。“农业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标志着转基因技术已成为我国抢占科技制高点和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重点。转基因技术自诞生以来,生物安全问题相伴而生。在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和产业化过程中,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1 国内外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原则 全球各国都加强了对转基因作物安全性评价的研究工作,主要国际组织和研究机构都制定了相关“基于实质等同性”的安全评价原则和标准,在遵循这一原则的基础上对转基因作物进行安全性评价…。 2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体外实验研究现状 目前,转基因作物食用安全性评价主要方法是实验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有体外实验和体内实验两种研究途径。体外实验是通过各种物理化学方法对转基因作物及其产品进行评价分析。主要有关键成分分析和营养学评价:如蛋白质及氨基酸、脂肪及脂肪酸、碳水

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分析;抗营养因子和酶抑制剂等抗营养成分和天然毒素分析;因基因修饰生成的新成分和其他可能产生的非预期成分分析等。还有转基因作物主要成分稳定性分析:如 加工贮存过程中转基因作物稳定性的研究;转基因作物在动物体内消化稳定性的研究等。 现有研究表明转基因大豆、豆粕中干物质、粗脂肪、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灰分、钙和总磷8种普通营养成分与普通大豆含量较接近,无显著差异;转基因大豆中氨基酸、微量元素铁、铜、锰、锌含量与普通大豆相近。转基因大豆中转基因植酸磷、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脲酶活性和蛋白溶解度等抗营养因子未发生变化,大豆异黄酮和大豆凝集素等在二者之间也具有实质等同性[10]。研究者 还认为尽管转基因大豆中转基因豆粕C14:1脂肪酸、C22:0 脂肪酸、共轭亚油酸含量存在差异,但二者差异没有实际意义,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及各种脂肪酸含量与传统常规大豆间无显著差异。转基因大豆与常规大豆具有实质等同性。部分研究也表明转基因玉米、转基因大米与普通作物具有实质等同性。 3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体内实验研究现状 体内实验主要是通过先饲喂动物转基因产品,然后通过研究实验动物身体各方面机能参数(日常活动、体液指标、器官发育、病理检查等)来评价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一些研究表明转基因作物对动物的影响与传统非转基因作物相同。如有研究证实:转基因大豆

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

1转基因植物安全评价的意义 转基因植物育种,是利用遗传工程的手段,有目的地将外源基因或DNA构建导入植物基因组,通过外源基因的直接表达,或通过对内源基因表达的调控,甚至通过直接调控植物相关生物如病毒的表达使植物获得新的性状的一种品种改良技术,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的需要[1]。 与此同时,转基因技术使物种的进化速度远远超过生物自然变异与选择的速度,对于这种急剧的生物物种变化,自然界能否容纳和承受?自然界的其他组成部分是否会因此受到伤害或破坏?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被人们食用时,是否会向人体肠道微生物发生基因转移?是否会出现由于某种新物质的形成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或潜在影响?要消除这些疑虑就要进行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要经过合理的实验设计和严密科学的实验程序,积累足够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判断转基因植物的大田释放和大规模商业化生产是否安全,对实验证明安全的转基因植物正式用于农业生产,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加以限制,避免危及人类生存及破坏生态环境[2]。因此,制定科学完善的安全性评价的原则与方法,对确保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及转基因技术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转基因农产品安全评价的内容 2.1转基因植物的环境安全性 转基因植物的环境安全性评价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转基因植物释放到田间后是否会将基因转移到野生植物中;是否会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打破原有生物种群的动态平衡[2]。 转基因植物演变为农田杂草的可能性:转基因植物可通过传粉进行基因转移,可能将一些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或对环境胁迫具有耐性的基因转移给近缘种或杂草,如果杂草获得了这些抗性,就会变成超级杂草,使农田杂草难以控制。 基因漂移到近缘野生种的可能性:在自然生态条件下,有些栽培植物会和周围生长的近缘野生种发生天然杂交,从而将栽培植物中的基因转入野生种中。在进行转基因植物安全评价时应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转基因植物释放区是否存在近缘野生种,若没有,则基因漂移就不会发生。另一个可能是存在近缘野生种,基因可以从栽培植物转移到野生种中,这就要分析考虑基因转移后会有什么效果。 对自然生物类群的影响:在植物基因工程中所用的许多基因是与抗虫或抗病有关的,其直接作用的对象是生物。如转入BT杀虫基因的抗虫棉,其目标昆虫是棉铃虫和红铃虫等植物害虫,如大面积和长期种植抗虫棉,昆虫有可能对抗虫棉产生适应性或抗性,这会影响抗虫棉的应用和BT农药制剂的防虫效果。因此,在抗虫棉推广时一般要求种植一定比例的非抗虫棉,以延缓昆虫产生抗性。 2.2转基因植物的食品安全性 转基因食品又称基因修饰食品(Geneticallymodifiedfood,GMF),即用转基因生物制造或产生的食品。进行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时,应从宿主、载体、插入基因、重组DNA、基因表达产物及其对食品营养成分的影响等方面来考虑[3]。主要内容有:转基因食品基因修饰导致的新基因产物的营养学评价、毒理学评价以及过敏效应。 3转基因植物的安全评价方法 3.1转基因植物安全性评价等级与原则 中国农业部在2002年1月5日发布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中,按照对人类、动植物、微生物和生态环境的潜在危险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将农业转基因生物分为4个安全等级(表1)[4]。 表1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等级的划分标准 在对农业转基因生物进行安全性评价时一般遵从以下几条原则:(1)促进而不是限制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发 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 李茜 (南京农业大学,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南京210095) 摘要:简要论述了转基因植物安全性评价的意义、内容和方法。 关键词:转基因植物;安全性;评价。 安全等级潜在危险程度 Ⅰ尚不存在危险 Ⅱ具有低度危险 Ⅲ具有中度危险 Ⅳ具有高度危险 农业生物技术 62 --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8年第1期E-mail:chinaxiaokang@126.com地址:100026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20号农业部北办公区中国农学会

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

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 1983年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作物(烟草和马铃薯)问世,1986年进入田间试验,1994年延熟保鲜转基因番茄在美国批准上市,转基因作物商品化应用进入迅猛发展时期。2000年和2001年在有激烈争议的情况下种植面积仍比上年增加11%和19%,分别达到4420万和5260万公顷。种植的国家增加到13个,其中美国、阿根廷、加拿大、中国分列前4位。各国已获准上市的转基因作物品种已达100多个(次),由转基因作物加工的转基因食品和食品成分已达4000余种。 我国目前由农业部批准作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主要是抗虫转基因棉花, 在新疆、安徽、江苏、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和辽宁等省种植。到2001年种植面积已达36. 67万公顷, 到2002年其种植面积占棉花总种植面积的40%。 目前美国农产品的年产量中55 % 的大豆, 45 %的棉花,40 %的玉米已逐步转化为通过基因改制方式生产。而由于大面积推广基因工程作物而导致转基因污染已是不争的事实。 在如今的加拿大农田,同时拥有抗3 种以上除草剂的杂草化转基因油菜非常普遍。这是由对不同除草剂具有抗性的转基因油菜植株之间交叉授粉实现的。而这种超级杂草的出现,距离加拿

大首次种植转基因油菜的时间间隔只有2年。 基因工程Bt 毒蛋白,能大规模地消灭害虫,但杀虫过程无法控制,这就可能造成以这些害虫的天敌(如昆虫和鸟类) 数量急剧下降。 现代农业生态系统的新概念并非是消灭害虫,而是将其控制在不构成灾害的水平,但像Bt 蛋白通过食物链的转移,对农业生态系统平衡的维持和实施传统的生物防治是一种严重的干扰,有可能打破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转基因作物安全性争论的几个实例 (1) 斑蝶事件。1995 年5 月, 美国康乃尔大学一个研究组报道, 普累克西普斑蝶的幼虫在食用撒有 B t 玉米花粉的乳草 4 天后44% 死亡, 而对照无一死亡。但著名的《Science》、《Nature》杂志拒绝发表上述有关斑蝶的文章。其理由是该实验是在室内通过人工向乳草叶片抖洒B t 玉米花粉, 并不能反映田间的实际情况。 (2)Pusztai A试验。1998 年, 苏格兰普斯陶伊(Pusztai A ) 在电视上宣布了他的一项试验结果: 用转雪花莲凝集素(GNA ) 基因的马铃薯喂大鼠10 天后, 老鼠器官生长异常, 身体和器官重量减轻, 免疫系统受损。此事引起国际轰动。英国皇家学会组织同行评审, 1999 年5 月得出结论, 认为Pusztai 的试验在科学上有6 大缺陷: 如马铃薯不是老鼠所喜欢的食物, 难以从中获得足够的营养, 因而试验中老鼠处于饥饿状态, 不能简单得出上述结

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论文啊)

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 摘要:转基因食品自从出现以来就一直备受争议,近日转基因水稻、玉米等作物获得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颁发的安全证书,这一事件更是加剧了群众对于转基因食品的质疑,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的疑问又被重新摆上台面。本文对转基因食品的来源、分类以及其安全性做了初步探讨,对于帮助了解转基因食品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安全性 一、转基因食品的定义 所谓转基因食品,就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一种或几种外源性基因转移到某种特定的生物体中,并使其有效地表达出相应的产物(多肽或蛋白质),此过程叫转基因。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根据转基因食品来源的不同可分为植物性转基因食品,动物性转基因食品和微生物性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是具有一定的优点的,例如转基因食品可增加作物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可增强作物抗虫害、抗病毒等的能力;提高农产品耐贮性;缩短作物开发的时间、摆脱四季供应、打破物种界限,不断培植新物种,生产出有利于人类健康的食品。 但是,即便转基因食品的优点非常多,其具有的一些缺点也是不容忽视的:所谓的增产是不受环境影响的情况下得出的,如果遇到雨雪的自然灾害,也有可能减产更厉害。许多转基因食品本身就能产生一定量的有毒物质和某些营养因子以抵抗细菌和害虫的入侵。现有转基因食品中的毒素含量并不一定会引起毒反应,当然如若处理不当,某些食品(如木薯)能引起严重的问题甚至可能引发死亡。 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规定,我国目前已有5类17种在售转基因生物被列入转基因标识目录并在市场上销售,这17类转基因生物包括:大豆种子、大豆、大豆粉、大豆油、豆粕、玉米种子、玉米、玉米油、玉米粉、油菜种子、油菜籽、油菜籽油、油菜籽粕、棉花种子、番茄种子、鲜番茄、番茄酱。卫生部的《转

转基因植物及其安全性综述

转基因植物及其安全性综述 一,摘要 介绍目前转基因植物概念、常用的植物转基因方法,就转基因植物的生态安全性进行讨论。 二,正文 转基因植物概念: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人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人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这一技术称之为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植物:通过基因转移技术获得的整合有外源基因的植物个体。在过去十多年来,植物学家们已成功地把具有各种新性状的基因转移到了50多种不同的植物上,为农作物育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新品种。 ?每一个植物都有很多基因。基因的本质,就是我们常说的DNA(去氧核糖核酸)。一个基因,在DNA双螺旋结构中占据着一个限定长度的片段。所以要想从供体植物上获得某个决定遗传性状的基囡,只要我们能从供体植物的DNA结构中取出这个基因片段可以了。这个决定遗传性状的基因也称目的基因,将它转化或转移到受体植物上,使它整合到受体植物的染色体上重新组合并使其(目的基因)在再生植株中表达出来,这样就完成了目的基因的传导操作,达到了转基因植物的合成及改造植物性状的目的。 1983年,植物学家首次完成了将一个容易鉴别的抗卡那霉

素基因转移到烟草上的试验,其后代也具有抗卡那霉素的特征。这一开创性的研究成果,为开拓转基因植物的研究与应用展示了广阔的前景。 自此以后,在水稻,玉米,大豆、番茄,马铃薯,烟草,油菜等很多重要的农作物上又得到了转基因植物。如美国孟山都等公司把杀蠋菌的苏云金杆菌的毒素蛋白基因引入到棉花、烟草、番茄和马铃薯等植物上,产生了杀死吃这些作物的蠋幼虫的毒蛋白,培育出了抗虫的棉花,烟草新品种。将毒壳蛋白基因转入苜蓿、黄瓜,烟草等作物,它们可对致命的病毒产生抗性,从而获得了抗花叶病毒感染的抗病植株。 植物转基因方法大致分成两大类,第一类需要通过组织培养再生植株,常用方法有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基因枪法;另一类方法不需要通过组织培养,目前技术比较成熟的主要有花粉管通道法。 1.农杆茵介导转化法 农杆菌是普遍存在于土壤中的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分根瘤农杆菌和发根农杆菌两种,其细胞中分别含有Ti质粒和Ri 质粒,其上有一段T-DNA,通过侵染植物伤口进入细胞后,可将T-DNA插入到植物基因组中。因此,农杆菌是一种天然的植物遗传转化体系。农杆菌介导法起初只被用于双子叶植物中,但近年来,农杆菌介导转化在一些单子叶植物(尤其是日益作为模式植物的水稻中也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认可,这是该领域

转基因生物安全与管理

转基因生物安全与管理 刘永兰 摘要:无论就是在学术界还就是生活中,转基因生物得安全性问题都就是争议很大得问题。转基因生物为什么会引发安全问题,现在主要又有哪些转基因安全问题。作为转基因作物头号大国,美国对待转基因生物十分积极开放,她们对于转基因生物得安全问题十分有信心,这就是因为美国拥有比较完善得监管组织:美国农业部(USDA)、环保署(EPA)、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三个机构,以农业部为主。这三个机构相互协调、配合,共同来完成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得监管。欧盟在转基因生物得安全性问题上则显得要谨慎许多,处理得更加保守一些。我国在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方面,仍面临着较大得问题。因此,解决这些问题就是我们在发展转基因相关产业及安全管理方面踏出得第一步,也就是关键得一步。 关键词:转基因生物安全;美国;欧盟;风险评估 目录 1 转基因生物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转基因生物得定义?错误!未定义书签。 1、2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得由来2? 1、3 转基因生物得主要安全问题..........................................................错误!未定义书签。2美国与欧盟得转基因生物安全与管理现状?错误!未定义书签。 2、1美国转基因生物安全与管理现状?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 美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美国监管组织结构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欧盟转基因生物安全与管理现状?错误!未定义书签。 3我国得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现状?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我国目前转基因生物发展问题?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我国转基因生物未来得发展........................................................................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建立科学得风险评估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 4、1、1 开展转基因生物风险评估培训..............................................错误!未定义书签。 4、1、2 编制转基因生物风险评估手册?错误!未定义书签。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正方辩论稿

转基因正方辩论稿 一转基因技术的推广是必要的就世界范围来说: 全球人口的迅猛增长,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粮食问题成为世界许多国家面临的一个十分辣手的问题。要满足人们的食品供应,提高食品供应质量,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目前转基因技术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已取得明显的成效,转基因食品也已悄然走上人们的餐桌。再从我国来看,在21世纪,我国的转基因食品会得到很快的发展,一方面因为我国的生物技术研究越来越接近世界水平,甚至有些方面已达到世界水平,为其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我国对转基因食品的市场需求很大,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少,不可能完全依靠 扩大耕地面积来满足人们的食品需求,只能走高科技发展之路,生物技术无疑是其中1个重要手段,亦是提高食品质量的1种重要方式。如果我们自己不发展,这个潜在的市场就会被国外的转基因食品所抢占。 二转基因技术的优点 (1)育种时间短 过去改变植物的品种主要是通过育种,这种传统的育种方式需要的时 间长,杂交出的品种不易控制,目的性差,其后代可能高产但不抗病,也可能抗病但不高产,也许是高产但品质差,所以必需一次一次地进行选育。而转基因技术就不同了, 可以选择任何1个目的基因转进去,就可得到1个相应的新品种,不用再花那么长的时间筛选了。 (2)基因组合的范围广。 传统的育种只能是水稻对水稻,玉米对玉米,进行杂交,不能 水稻对玉米,水稻更不能和细菌进行杂交。而转基因技术不但可以把不同植物的基因进行组合,而且还可以把动物的基因,甚至人的基因组合到植物里去。比如:科学家看中了一种北极熊的基因,认为它有抵抗冷冻的作用,于是将其分离取出,再植入番茄之中,培育出耐寒番茄。 (3)提高作物质量和产量,降低成本,缓解粮食短缺现状。 通过转基因技术可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毒、抗虫、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抗除草剂等特性的作物新品种,以减少对农药化肥和水的依赖,降低农业成本,大幅度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改善食品的质量,缓解世界粮食短缺的矛盾。例如:马铃薯植人天蚕素的基因后,抗清枯病、软腐病的能力大大提高, 过去这两种病每年会带来近3成的减产,一种抗科罗拉多马铃薯甲虫的马铃薯,可使美国每年少用37万kg 的杀虫剂;阿根廷播种转基因豆种后,大豆抗病和抗杂草能力大为增加,使用农 药和除草剂的量减少,生产成本比原来下降了15%。

对转基因生物安全系统性地争论

一、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 1、争论的原因: (1)目前科学家对基因的结构、基因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基因的调控机制等都了解得相当有限。 (2)许多转移的基因是异种生物的基因。 (3)外源基因插入宿住基因组的部位往往是随机的。 因此在转基因生物中,有时候会出现一些人们意想不到的后果.。 2、什么叫实质性等同? 指在转基因农作物中只要某些重要成分没有发生改变就可以认为与天然品种没有差别,因此不必再进行安全检测。 3、争论、:转基因生物与食物安全: 担心的理由: (1)反对实质性等同(2)担心出现滞后效应 (3)担心出现新的过敏源(4)担心营养成分改变 (5)担心把动物蛋白基因转入农作物会侵犯了宗教信仰者或素食者的权益。 不必担心的理由: (1)所谓实质性等同:是对转基因农作物安全性评价的起点,而不是终点。 (2)多环节、严谨的安全性评价,可以保证转基因食物的安全。 (3)科学家的负责态度,可以防止新过敏源的产生; (4)至今尚未发现食用转基因食物而影响人体健康的实例 (5)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转基因食物有问题。 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 担心的理由: (1)转基因生物可能会扩散到种植区以外,成为野生的种类。 (2)可能会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威胁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存。 (3)可能重组出对人类和其他生物有害的病原体; (4)转基因植物的抗除草剂基因可能会通过杂交传给其他杂草成为用除草剂除不掉的超级杂草。 不必担心的理由: (1)转基因农作物扩散到种植区以外会很快死亡。 (2)要表现出新性状必须具有一定的水、肥等条件,以及配套的种植技术。 (3)由于生殖隔离的存在,使它们很难与其他植物杂交。 (4)花粉传播的距离有限。(5)植物花粉存活时间有限。 3、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 担心的理由: (1)转基因生物打破了自然物种的原有界限,改变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2)重组的微生物可能会对人类生活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3)重组DNA与微生物杂交,可能会产生有害的病原微生物。 (4)转基因植物花粉中的有毒物质可能通过蜜蜂进入蜂蜜,再经过食物链传递给其他动物和人体内。 不必担心的理由: (1)转基因生物不会改变生物原有的分类地位,不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转基因抗虫作物的种植,减少了农药用量。 (3)抗除草剂作物的种植,减轻了农田的管理负担,保护了农田土壤环境。 (4)由于新闻报道的不实,增加了公众对转基因农作物的恐惧感。 二、克隆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 不赞成的理由: (1)克隆人严重违反了人类伦理道德。 (2)克隆人冲击了现有的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等传统伦理道德观念。

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

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随着转基因技术向农业、食品和医药领域的不断渗透和迅速发展,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现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在我国已 正式成为WTO成员之后,面对进口转基因食品的大量涌现,如何合 理地利用WTO规则,保护我国人民健康,发展我国转基因产业,在 国际商贸中争得主动,是摆在我国科技界和政府有关主管部门面前 的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加强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的核心和基础是安全性评价。目前 国际上对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遵循以科学为基础、个案分析、实质 等同性和逐步完善的原则。安全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毒性、过敏性、营养成分、抗营养因子、标记基因转移和非期望效应等。在“973”、“863”等科技计划中,我国科学家将以水稻、鱼等为对象,重点研 究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影响的预测毒理学和建立食物过敏人群血 清库等关键科学问题。 食品安全是一个相对和动态的概念,没有一种食品是百分之百 安全的。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进步,人们对食品安全很自然地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食品不仅是营养和能量的来源,还是文化和 传统的标志,也是经济贸易的支柱。在转基因食品展现光明前景的 21世纪,根据国际发展趋势,综合科技、贸易等多方面因素,制定 适合我国国情的转基因食品产业发展和安全管理办法,加强食品安

全的科学技术研究,将有利于我国食品生物技术产业的健康发展, 在新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 通常人们认为传统食品是安全的,但随着新技术在食品生产中 的不断应用,食品安全的风险也越来越大,相当多的食品安全风险 的实质是科学应用的风险,这种风险只有通过科学的手段才能加以 识别和控制。 安全性评价包括转基因食品与传统对应物的比较,集中于异同 点的测定。对整个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评价,既要考虑期望效应,又 要考虑非期望效应。若新的或改变的危害,营养或安全问题被确定,要分析确定对人类健康的关系。传统上讲,新种类的食用植物在上 市前并未系统地对其进行广泛的化学、毒理学和营养学方面的评估(除非这些食物可能作为膳食的基本组成应用于特殊的人群,如婴儿),对于诸如食品添加剂或可能在食物中残留的农药要进行典型的严格的安全性评价。 实质等同性概念 由于很难将传统的毒理学实验和危险性评价步骤应用于整个食物,因此包括重组DNA植物在内的食用植物的安全性评价需要一个 更加有针对性的方案。目前已提出,运用实质等同性概念来形成一 个多学科的方法用于安全性评价,并考虑到可能产生的预期和非预 期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