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海关信息系统安全

海关信息系统安全

海关信息系统安全
海关信息系统安全

5.3 海关系统安全

5.3.1 海关概述

一、海关概念

自古以来,许多国家就有在边境上设立关卡的现象。当时的关,富有“防守”、“要塞”的涵义。由于管理功能单一,制度不健全,还比较原始,与现代意义上的海关是有区别的。例如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海关,主要是防止奴隶外逃和外敌入侵。战争时期.关卡封闭,戒备森严,俨然是军半要塞。我国古代文献中也出现了类似的记载,如“古者,境上为关”’“关,要塞也”,“关,界上门”等。由此可见,我国古代海关与设在边境要塞上的关隘有着直接的渊源。当时的关,是由古书所说的“门”字演绎而来,是进出国境的关口,国家

的门户。

海关是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海关机构是随着国家机器的不断完善才逐步健全起来的。古代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自身利益的需要,将关的军事功能不断延伸,关的设立由边境而推广到全国。以后,随着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外贸易和国际交往的扩大,早期海关所具有的这种原始的军事功能开始被突破.经济方面的作用日益加强,从我国在春秋时期出现“关市之征”开始,历代统治阶级都把征收关税作为海关的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尤其是在封建社会中后期,国内更是关卡林立,苛捐杂税繁歌、海关出现了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对外正常交往的消极作用。

到了资本主义社会,随着人类文明和生产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对外贸易在西欧国家和全球一些地区迅速发展以后,海关的地位和作用明显加强。18、19世纪,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出于对外扩张的需要,变本加厉地向殖民地及弱小国家推销商品,开辟市场、掠夺资源,海关在为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服务的同时,其职能得到了进一步增强,海关理论和监管制度也得到了丰富和完善。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海关管理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除了继续与各国的对外贸易保持密切的联系以外。还与军事、外交、科技、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息息相关。海关管理的内容和模式不断革新,出现了由一国的管理模式向国际间的相互协调发展的趋势,如欧盟海关、世界海关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的出现和成功运作,起到了协调国际贸易和关税制度的作用.促进了现代国际贸易的发展。如今,反毒品、反偷渡、保护环境、保扩知识产权、战略武器控制巳成为发达国家海关工作的新内容。中国海关在改革开放以后,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迈向2l世纪,各国都在致力于调整海关政策,简化海关手续.加强国际合作,加速制度创新.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综上所述,海关是各国设在关境上依法处理进出境事务的国家行政监管机关。进出境事务指的是进出境的运输工具、货物、行李物品、邮递物品和其他物品的管理。只要符合上述职能的机关,一般都称为海关,世界各国慨莫能外。

二、我国海关的性质

新中国成立以后,就海关的性质,不同时期出现了不同的提法。50年代初期,主要强调海关的独立自主性质,这是基于对解放前受帝国主义控制的海关历史的反思。以后又提出了“海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之一”,突出了海关的政治色彩和保卫作用。文化大革命期间,在极“左”思潮干扰下,更进一步将海关说成是“无产阶级国家机关,是无产阶级专政工具”。所有这些提法.都未能体现我国海关的本质特征。

1987年,在总结了建国以来海关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情况,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其中第二条对海关的性质作了明确的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是国家进出关境监督管理机关。”这一科学的提法,完全符合我国海关的实际情况,是对我国海关性质的高度概括。

就海关性质而言:

1.海关是代表国家在进出境活动中行使监管职能的行政管理和执法机关。海关通过对其职能范围内的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监管,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并依法对各种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因此,海关具有行政监管和行政执法双重职能。

2.海关的监管对象是进出境的运输工具、货物、行李物品、邮递物品以及上述货物的有关人员的行为。与一般行政饥关相比,海关管理具有较强的涉外性,即海关的行政行为是国家权力意志的体现,对内维护国家法律和政策,对外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因此,海关必须严格依法行政,保持高度的统一性,并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三、我国海关的职责

我国海关的职责相当广泛。近年来,为了适应海关业务发展的需要和跟上国际上的发展步伐,其担负的职责正在不断调整和深化。

(一)基本职责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的规定,海关担负着对进出境运输工具、货物相物品的监督管理、征收关税、查缉走私和编制统计四项基本职责。

1.监督管理。海关通过报关登记、审核单证、查验放行、后续管理等环节,对进出境的运输工具、货物和物品进行监督管理。进出境货物指的是各种贸易方式和各种运输渠道的进出境货物,这些货物占了监管的主要部分。各地海关视情况不同.监管的重点有所不同。以上海海关为例,主要是对海运进出境货物的监管。运输工具指的是进出境的船舶、火车、汽车、飞机等;物品指的是备类进出境人员携带的行李物品和各类进出境邮递物品。

1996年,全国共监管进出境货物4.05亿吨,各种运输工具1482万辆(艘、架),进出境旅客行李物品1.31亿人次,各类进出境邮递物品7288万件。

2.征收关税。关税是国家税收的一种。海关征收关税的依据是《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等有关法规。海关征收的关税分为进出口货物关税和进口行李邮递物品关税两种。除关税外,海关还代政府其他部门征收进口环节税,如增值税、消费税、对台直接贸易调节税、船舶吨税以及按规定征收海关税费、监管手续费、滞报金等。

关税具有对进出口货物的调节作用,同时也是国家财政收入的可靠来源之一。1995年海关征收的关税和进口环节税,占中央本级收入的五分之一.占返还地方后中央可支配资金的三分之—。1996年,上述两项税收达到855.66亿元。

和世界—样,大多数国家一样,中国实行鼓励出口政策.出口货物绝大部分不征关税。

3.查缉走私。走私是破坏国家经济秩序和社会环境.损害国家利益和危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违法行为。查缉走私、是我国海关的重要职责之一。海关依照《海关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行政处罚实施细则》等有关法规,对经由海、陆、空途径进出口货物、运输工具和物品执行缉私任务。由于我国幅员辽阔,边境及海岸线漫长,局部海域走私活动猖撅,货运渠道走私现象突出等特点.海关与社会各界通力合作,联合缉私,开展专项斗争.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随着海关缉私行动的不断强化,国内外不法分子的走私手法日益隐蔽诡诈,因此,缉私斗争将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任务。

4.海关统计。海关统计是国民经济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外贸易实际进出口的权威统计。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回家都将海关统计作为对外贸易的统计.通过数字形式反映该国的进出口的情况。

列入海关统计的进出口货物有两大类,一是实际进出口的对外贸易货物,二是能影响我国物资储备增减的进出口货物。

海关统计的作用是使政府部门及时了解对外贸易的实际情况,包括进出口的规模、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这样就为国家的宏观调控提供了信息依据,起到了咨询作用。在国家政

策做出调整以后,海关又及时进行跟踪分析,反映进出口情况是否符合国家政

策的调整,起到了信息反馈作用。

(二)职责延伸

80年代末以来.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经济呈现出多元化和区域化的趋势。各国在贸易、投资、技术转让、服务贸易、人员往来等方面的合作日益密切,国际贸易以数倍于世界生产总值的速度增长,使海关业务量剧增。在此情况下,各国加强了海关监管和服务的力度,海关的职能已从征税、缉私等传统经济领域向环保、社会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缉毒、反偷渡、战略武器控制等现代社会领域扩展(见表1.1)。现代科技的发展,使海关管理在技术设备、方法手段、人员培训等方面大大改善,海关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5.3.2 海关部门的科技化与信息化

一、海关科技的发展概况

先进的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我国海关的科技工作基础差,底子薄,经过60年的努力,已经发展成为实现海关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业务科技一体化是建立现代海关制度的一项核心工程。我国海关科技应用在全国行政管理机关,以至在世界海关界都处于领先地位。

从我国海关科技工作发展的过程看,经历了4个阶段。

(一)海关科技工作的起步阶段

50年代初期.各地海关的技术设施很少,只有少数几个海关有一些化验仪器,几套固定电台.海关现场检查主要依靠手工作业和小工具。

1953年,九龙海关为了加强查私.首先组织技术人员自己动手,试制简易探测仪器,用来检查和发现藏匿的走私物品,取得了一定成效。从此,中国海关在检查工作中,开始使用技术手段。这是中国海关进行科技研究应用的萌芽。

1956年6月,全国海关查私工作座谈会讨论了检查技术设备的改进问题。同年12月,海关总署发出通知,对各地海关购置使用检查技术设备作了具体安排。

1958年,在全国掀起技术革新高潮的形势下,全国海关关长会议做出了《关于开展技术革新运动的决议》。在技术革新中,广州、九龙、汕头、上海等海关积极发动群众,研制、改进了不少现场检查工具。1959年.各地海关又进一步创制、改进了检查、征税等技术工具设备157件。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电子技术在部分海关得到了应用。与简易的探测仪器相比,电子技术的采用,是海关技术检查应用上的一个重要发展。1963年10月,为了提高检查技术,在广州举办了全国海关技术人员训练班。

(二)海关科技工作的停滞阶段

1966年以后到1974年,受“文化大革命”的严重破坏和影响,海关科技工作被视为搞“神秘化”,使用技术检查设备被视为“唯武器论”。海关的不少技术设备仪器被迫停用或变卖,许多技术人员转业流散,使刚刚起步的海关技术工作陷于瘫痪。

(三)海关科技工作的恢复阶段

1974年11月,国务院领导人对海关工作做了“能够机械化否?”的批示,此后海关管理同及时采取一系列措施,着手对海关科技工作进行恢复和整顿。

1.培训科技人员。1974年12月,在广州举办了全国海关技术设备应用训练班,学员近百人。这次训练班交流了在海关工作中应用科技的经验,培训了技术操作维修人员,为恢复和开展海关技术工作做了思想和组织准备。

2.制订发展规划。1975年3月,海关管理局召集广州、九龙、拱北、汕头、江门、上海、北京、天津、大连等9个海关和广东省外贸局海关处共16名从事过海关技术工作的人员,在上海召开技术工作座谈会。会议讨论提出了全国海关技术发展5年(1975—1979年)规划,研究厂电子计算机、技术检查、电子计税器、流动技术检查车、探测仪器和化验鉴别设备等15个重点科研项目的开发应用。

3.建立工作制度。1975年5月,海关管理局向各地海关发出了关于加强海关技术检查工作的10条意见的通知和海关技术检查使用守则,对海关技术检查工作的各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4.报批科技经费。经联系财政部申请“五五”计划期间海关购置技术检查设备费用,该部一次拨给海关人民币2000万元,作为这一期间海关购置技术检查设备的专项经费。

5.开展内外协作。组织有关海关专国内科研、生产等单位挂钩协作,明确分工任务和工作进度,进行研制、引进和试用。其中,1976年开始研制的九龙海关计算机应用系统,于1978年完成并投入使用,为海关推广应用计算机提供了宝贵经验。

(四)海关科技工作的发展阶段

党的十一届二中全会以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关怀下,全国海关逐步提高了对科技工作的认识,加强了领导,使海关科技工作进入了一个有计划、有步骤的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在此期间,海关总署召开的历次全国海关关长会议,都研究讨论了海关科技工作,并做出了相应的决议。

1.成立专门机构

为了适应海关科技工作发展的需要,加强对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海关总署于1979年10月成立了科技处。1985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科技装备司,加强了管理全国海关科技工作的职能机构。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在推动省内各个海关科技发展中,也做了大量组织工作。与此相适应,各地海关陆续建立技术机构或配备专职技术干部,管理本关的科技工作。在进行技术机构建设的同时,还逐步充实了海关技术队伍。

2.落实经费

国务院《关于改革海关管理体制的决定》和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的决议,解决了海关科技设备所需购置费用包括外汇资金的供给渠道。自1980年实行关务费提成以后,经财政部同意,新设备所需的外汇资金,自1986年起,由国家计委同意海关建立国家机电仪器外汇申请户头,从而保证了海关引进技术设备所需的外汇用款。

3.学习国外先进经验

为了学习借鉴外国海关发展与应用科技的经验.中国海关多次派出技术考察组,考察了美国、口本、瑞士、法国、比利时、澳大利亚以及香港地区海关的技术设施情况。同时,有10多个国家的海关代表团以及海关合作理事会官员,参观了中国海关现场的技术设施。通过考察、参观,增进了相互了解。另外,中同海关同国际海关组织之间也开展了科技方面的

交往,多次派代表团参加海关合作理事会召开的计算机工作会议,邀请海关合作理事会派计算机专家小组来华参加在深圳举办的“计算机与海关研讨会”,进行技术交流。

4.两次召开全国海关科技大会

1985年10月,海关总署召开丁全国海关第一次科技工作会议.总结了改革开放以后海关科技工作的基本成就和经验,研究部署了“七五”计划期间的海关科技工作。会后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落实。

①积极研究“七五”计划期间海关技术发展规划任务的具体实施,拟订了全国海关计算机应用建设实施计划、全国海关通信网络建设实施汁划和全国海关检查技术发展实施计划,为开展海关重大技术工程建设,提供宏观指导依据。

②努力探索引进和配置业务急需的先进技术设备,经过试点,在各地海关特别是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持区的海关大力推广应用。

③有计划地组织重大技术项目,如部分海关计算机联网。全国海关通信网络和报关自动化管理等技术的开发应用,配合业务改革,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④积极进行以应用效益为中心的海关技术管理改革,制定实施了海关科技设备、计划、经费、成果、奖励、协作等管理办法印规定,使中国海关科技工作从制度上逐步走上健全发展的轨道。

l992年4月召开了全国海关第二次科技工作会议,通过了《关于海关科技“七五”以来的情况和“八五”发展规划纲要的报告》。报告认为,“八五”期间,我国的改革开放相对外经济贸易以及科技文化交流都有较大的发展。海关工作应面向经济建设,更好地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海关科技工作的任务将更加艰巨。为了适应新的形势.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步伐,充分发挥海关科技优势.按照“依靠科学促进海关改革”和“科技上作必须面向海关建设”的方针,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把关服务。

1995年8月23日至26日在广州召开了全国海关科技工作会议,会议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以及1995年5月30日闭幕的全国科技大会精神为指导,根据建设现代海关制度的要求,认真研究了加速海关科技进步,向全国海关发出了建设“海关2000工程”动员会。1996年,全国海关信息管理系统工程即海关2000工程,已经国家批准立项,并组建了全国海关信息管理中心筹备办公室。全国海关业务数据综合分析工作初见成效,业务科技一体化有了新的突破。

二、海关科技工作的主要成就

我国海关的科技工作,经过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在海关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Ⅰ形成了有相当规模、门类齐全的技术体系

(一)电子计算机技术

1.良好的开端

1976一1978年,海关总署首先在九龙海关进行计算机应用试点工作,使用国产DJS—130计算机为主机的小型多用户检索系统,可供18个用户同时处理各类不同的作业.被称为小机干大事,获得了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此后,重点抓了从单机应用向系统化、网络化发展以及从单项业务管理向综合性业务管理发展的工作。

2.报关自动化——H883工程

报关自动化系统是海关利用电子计算机对进出口货物的审单、杏验、征税、放行、统计进行各种控制和自动化数据处理的应用系统。该系统记录和存贮的数据信息反映进出口货物及其监管过程的全面倩况.并为海关统计提供基础数据。该系统从1984年开始酝酿.1986年正式进行原型试验.1988年3月经海关总署批准立项,1989年5月在九龙海关届下的文锦渡海关进行试点01991年6月通过了国家科委主持的技术鉴定,并与1992年12月获得了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H883工程的研制开发成功,使中国海关的计算机应用赶上了国际海关的先进水平,被普通认为是全国深化海关业务改革的—次成功的突破,是海关对计算机由单项应用转入综合应用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海关科技现代化的重要里程碑。1991年8月25日,《科技日报》以《H883——中国海关的突破》为题对此作了长篇报道。国家科委主任末健一口气读完报道后,对H883报关自动化系统的研制开发成功十分赞赏,并建议有关部门推广海关总署的这一成功经验。国务院电子信息推广应用办公室为此专门发文,作为电子信息应用开发的样板向全国海关推荐。

3.海关EDI通关系统

海关EDI通关系统是“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

该系统采用联合国UN/EDIFACT的标准,在CUSDC等6项标准报文基础上,按报文设计指南的有关规则制定了16个标准子集,保证了系统开发严格符合国际标准,而且对我国EDI标准化的全面研究与实施发挥了促进作用。该系统中使用了CUSEXP报文,是国际上第一个使用该项标准的快递物品的通关系统,受到国际快递运输组织和联合国有关标准制定机构的重视与好评。该系统在开发中对EDI应用所需的配套法律规定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海关总署为支持EDI通关系统,在1992年发布第36号海关总署令《关于电子传送的报关单与手工填写的报关单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的规定》,是我国第一个涉及EDI立法内容的行政法规。该系统按系统工程与软工程的要求,重视技术规范和工程管理、制订了一系列业务管理制度、作业流程以及EDI通关协议,将海关业务与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卓有成效地开展了EDI技术在海关领域的应用。该系统的软件采用了模块化、状态及开关字表驱动、报文两级映射翻译、关系数据库存取优化、客户/服务器等技术,以及多层次决策支持设计,并实现了新老系统的平滑过渡,整个系统结构严谨,构思科学,技术规范。系统运行速度快、质量好,达到了预计的设计目标。该系统于1994年4月1日投入运行以来,经过两年的试点和推广应用,证实其具有良好适应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不仅为企业进出口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且降低了贸易成本,加快了贸易周期,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效益十分显著。该系统简化报关手续,减少作业环节,加快通关速度,强化进出口货物的监管,不仅显著地提高了海关的现代化管理水平,而且有利于海关自身的基础工作和廉政建设。

1996年3月14日,该系统在北京通过了国家科委鉴定。由中科院张效样、杨芙清任正、副主任共13位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听取了工程研制开发报告、工程技术报告、技术测试报告、文件资料审查报告和系统用户报告,并实地考察了系统运行情况。经认真评议一致认为:该系统的开发应用是成功的,达到了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的水平,填补了我国自行开发EDI应用领域的空白,为EDI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起到了推动和示范作用;并建议继续完善和扩充系统功能,尽快在全国海关推广应用。该系统自1994年4月在北京海关投入试点运行以来,又相继在上海、广州、九龙等海关进行试点,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全国海关计算机网络工程——H909工程

H909工程是建立一个连接全国各海关V AX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能满足海关业务需要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这个系统分三级组成和管理。第一级,由总署全国海关计算机中心负责、通信中心协助组建和管理的连接各直属海关的全国网。第二级,由广东海关分署网络中心负责组建和管理连接广东地区各海关的地区网。第三级,由各直属海关自行负责组建和管理的关区网。三级网的建设均在全国海关计算机网络工程总体组统一规划指导下进行。

(二)电子扫描检查技术

为了方便广大出境的正常旅客,打击走私活动,从1980年6月起,我国海关陆续引进了具有技术先进、性能稳定、速度快捷、使用安全和操作简便等优点的电子扫描检查设备,

在全国航空港、水、陆口岸和国际邮局基本实现了安全的电子扫描检查。

值得一提的是,在九龙海关文锦海关和皇岗海关实施的H915工程成功地引进国际上第—批投入实际使用的集装箱、货柜车检查系统,结束了以往手工查货的历史,是海关监管工作迈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目前使用的这套货物检查设备,是世界上第一批采用高新科技,对集装箱、货柜车进行一次性扫描成像检查的大型检查设备,一小时可完成25辆40英尺集装货车的检查,每辆仅需2—4分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查验速度比传统的手工检查提高了100倍,保证了海关效率。文明检查,树立了中国海关的良好形象,除少数有问题的车辆需卸货检查以外,大部分车辆不用卸货和开拆包装.图像系统分辩的高准确率使得车内很藏的私货能及时被发现,增加了打击走私的力度,达到了震慑目的。

集装箱检查系统——H986工程

由于引进的集装箱检查系统价格昂贵,在使用和技术上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因此,为了满足海关对大型货运集装箱实现快速检查的迫切需要,国家在1998年6月安排清华大学为海关研制了国产集装箱检查系统。目前,已经开发出的“清华同方威视”集装箱检查系统有固定式、车载移动式和组合移动式等三大系列产品。第一台安装在天津海关,从2000年开始.陆续在北京、青岛、大连、广州和上海等地海关安装使用。国产的集装箱检查系统较之引进的国外产品,具有价格便宜、体积小、型号多、安装使用方便等优点,己引起国际海关界同行的关注。

(三)通信技术

1980年引进通信网络设备首先在上海海关进行试点并获得成功,接着有计划地在各地海关推广应用。20年来,从固定通信到移动通信,从无线通信到有线通信,各种通信技术手段的应用,取得了较大进展。在短波无线电通信设备方面,已从简单的人工转接的对讲机网络逐步向自动化转接网络发展,并在几个重点海关配置了先进的自动无线中断系统。海关卫星通信数据网络和广东地区的专用微波通信网络己基本筹建完毕,即将投入使用。在全国范围内基本上形成了一个由海关上层、省区——中层和区关——下层三级组成的有线与无线相结合的通信网络。

此外、在化验鉴别技术方面,1991年3月筹建了中国海关第一个地区性化验技术机构——广州海关化验室。后来,又在天津、大连、上海等地相继筹建了化验室。主要业务范围包括:对进出口货物按海关税则要求进行性质相成分的分析化验。根据海关税则的商品归类原则,研究和建立化验分析方法和标准;海关查缉毒品的检验和鉴定;伪造海关单证的检验和鉴定;商品样品的展示以及开展技术合作与交流等。在防伪技术方面,海关全部监管环节和重要业务单证均已应用专用防伪印油,激光防伪标识和防伪标签,初步解决了加工贸易核销登记的防假问题。在音像制品检查技术和电视监视技术等方面,都已配备较为先进的检查设备,并不断提高操作水平,基本适应了现场业务的发展需要。

Ⅱ促进了海关工作的科学管理

(一)加快了验放速度,实现了文明检查,方便了正常往来

我国海关的旅客行李物品检查工作,由于装备了先进的技术设备以及改革了查验作业制度和方法,现场工作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应用技术设备检查行李物品后,绝大多数正常旅客所带的行李不需开箱查验,验放速度加快了7倍;办理进出口货物和旅客行李物品的征税,也比手工办理分别加快速度11倍和3倍,改变了过去排长队等候的现象。罗湖、拱北海关,每天进出境旅客达5—6万人次,罗湖海关高峰期达到20万人次,由于装备了先进的技术设施,旅客通关时间缩短.一般不超过两分钟甚至几十秒,现场秩序井然,旅客交口称便。

(二)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利用计算机进行口岸进出口贸易统计,比人工统汁节省人力92%,统计差错率由人工

的0.5%,下降到0.01%以下。全国海关统计的汇总任务,由1987年起由北京海关计算机中心进行,大大提高了海关统计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深圳文锦渡口岸1989年每天进出境货柜车达两万辆次,使用计算机后,平均每辆车过境登记时间仅用3秒钟;报关纳税的时间由原来的两小时缩短为十几分钟,使口岸的吞叶能力提高了50%。文锦渡和皇岗海关的H915程投入使用后,进一步提高了口岸的吞吐能力,井提高了检查质量。特别是试用报关自动化系统后,通过计算机完成了对进出口货物的报关、审核、核销、征税和统计等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吴淞海关在货管码头使用电视监视系统后,能昼夜全天候监管17个泊位停靠的100艘船舶。全国海关三级信息网络的建立,保证了各项海关监管与缉私业务联络和信息的及时传递,加强了海关总署机关对各海关工作的调度和指挥。

(三)严密了监管、打击了走和犯罪活动

各地海关普通使用了电子扫描检查设备,查获了大量的走私物品、其中包括黄金及其制品、文物、字画、货币、有价证券和海洛因等毒品。利用音像检查设备.查获了大量的有反动和淫秽内容的违禁音像制品。此外,还利用这些设备,对重大走私案进行了录像,为案件审理和法庭应诉工作提供了实况材料和证据。通过防伪以及文件鉴别技术设备的使用,查获厂大量的伪造、涂改单证案件。这些设备和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海关管理水平,而且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Ⅲ造就了一支海关科技干部队伍

我国海关的科技工作,由原来的查私部门兼管,到目前由海关总署专门成立科技装备司、计算机中心、通信中心以及信息管理中心等,各地海关成立技术处、科。全国海关的技术干部已达1500多人,分别从事汁算机、通信、化验检查以及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工作,不仅拥有10多位获得国家级荣誉的技术专家,而且还培养了一批35岁左右、正承担重任的优秀人才,他们将成为海关科技的跨世纪人才。更值得高兴的是,不少业务部门的骨干通过刻苦钻研和实践,已成长为熟悉科技、运用科技的复合型人才;一部分海关的科技部门已参与海关业务改革的决策,使业务和科技结合得更紧密,运作更有效。

Ⅳ拥有一批较先进的装备

为了适应海关管理现代化的需要.海关已拥有一批较先进的装备。除上述的电子计算机、电子扫描设备、通信设备和化验测试设备以外,还有其他一些设备。

(一)专用船艇

1.缉私舱随。为了更好地发挥海关的缉私职能,1974年,海关开始为广州、拱北、湛江、厦门、海口等5个海关配备缉私艇各一艘,开展海上缉私。1981年,针对海亡走私严重的发展形势,国务院责成海关加强海上缉私工作。为此,海关总署陆续为广东、福建,浙江3省共11个海关增配缉私艇多艘。1988年以后,海关总署又陆续为一些沿海海关增配若干编新型缉私艇。

目前,海关已拥有各种类型的缉私艇数十艘,有若干高速摩托艇,其中有不少是按海关使用要求设计建造的,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和先进的装备设施,成为一支有较强机动能力的海上打击走私力量。

2.交通监管船艇。海关有此类船艇多艘,配备给北起辽宁、南至海南的沿海海关.基本上满足了工作需要。

1988年5月,随着海关机构的改革.各地海关的船艇,由海关总署科技装备司统一管理。1988年8月,为加强海关系统舱艇的管理工作,海关总署制定实施了《海关舱艇管理办法(试行)》。1989年7月海关总署又制定并试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舱艇条令》(以下简称《条令》)。《条令》对海关船艇的任务、组织和舱艇的指挥、管理、勤务、生活、技术、安全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二)专用车辆

海关的专用机动车辆包括各种汽车和摩托车,是保证海关各项业务工作需要的重要交通工具。

1979年以来,各地海关的专用车辆,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和性能,都有较大的增长和提高,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海关机动车辆体系。

1986年7月,为加强全国海关的车辆管理工作,根据各地海关单位的人员编制、机构分布和业务发展等方面的需要,参照有关配车规定相标准,海关总署对各地海关单位的汽车进行了定编工作。

(三)专用武器和警械

1.枪支

新中国成立以后,从旧中国海关接收及地方政府临时配发的各种枪支近千支,其后又作过多次补充。由于存在着型号多样、枪体较大、使用不便等问题.80年代末,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对全国海关海陆缉私武器全部予以更新,初步实现了武器装备的小型化和现代化。

2.警械

从80年代初开始,海关开始装备警械。到80年代末,已配备了一定数量的电警棍、手镑、手铐和强光电简等警械。

三、我国海关的信息化进程

当今世界,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产生了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不仅改变了人们几千年来形成的信息传递、人际间的沟通和社会管理的组织方式,而且也极大地推动了政府行政的管理思想、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深刻变革。作为口岸管理的主要政府部门,我国海关系统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就开始使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在海关口岸管理信息化方向取得了持续不断的进展。多年来,全国海关和口岸干部职工特别是广大科技人员以业务需求为导向,以应用管理为重点,坚决服从、服务于海关改革和口岸建设的中心任务,积极探索,奋力拼搏,勇于创新,完成了海关信息网络基础建设,形成综合应用先进技术、整体提高管理效能的海关信息化开发应用机制,充分发挥了海关信息化应用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为全面实现海关通关作业网络化、职能管理数字化和行政决策科学化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现在,信息技术已成为海关业务、口岸管理中不可缺少的支撑手段。

我国海关的信息技术应用始于1976年,1978年第一台国产DJS130计算机在深圳罗湖口岸投入使用,揭开了海关信息化的序幕。从1978年在海关监管工作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开始,中国海关的信息化经历了单项应用、系统化应用和全国联网应用3个发展阶段。近年来,国务院领导多次听取海关信息化工作的汇报,亲临海关视察,对海关的信息化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海关信息化建设也得到社会各界普遍赞誉。特别是从建立“电子海关”到建立“电子口岸”,再到建立“电子总署”的不断提高、完善的信息化进程,使得信息化水平实现了全新的跨越,执法水平和管理水平也随着不断提高。对提高海关执法能力和工作效率,维护国家利益和广大进出口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对经济贸易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电子海关

所谓“电子海关”,是一个覆盖全国海关各项业务,联接海关各部门、各关区,以通关作业网络化、物流监控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海关管理信息系统。

“电子海关”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海关系统内部业务处理的信息化的自动化。是一个覆盖全国海关各项业务,连接海关各部门、各关区,以通关作业网络化、物流监控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海关管理信息系统。1978—1988年为单项应用阶段,这是中国海关信息化的起步阶段,期问仅在部分业务量大的海关运行征税和统计等若干单独的应用项目;1988年我国海关依靠自身力量,设计完成了第一个通关系统H883的开发,至1995年,我国各口岸的

通关业务均实现了计算机处理。1998年,以通关作业改革为突破口的现代海关制度第一步战略的实施和通关管理系统H883 5.0版的推广,标志着“电子海关”的初步形成。但H883系统是主机工作方式,其系统的处理能力受单机系统处理能力的限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业务量不断增大,系统处理能力的限制已经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瓶颈。1995年国务院召开的第75次总理办公会议上原则通过的海关总署的中国海关H2000工程则正式启动了我国海关H2000系统工程。新的H2000系统架构庞大而复杂,系统共设计开发了34个子系统,500余个功能。在新系统之下,业务处理可动态、及时地反映业务逻辑的变化可以通过调整参数来适应业务逻辑的变化,而不用进行新的应用开发、修改,从而提高了系统对业务的适应能力和系统的可用性。2001年l1月30日,海关总署署长在全国海关H2000系统试点工作动员部署电视会议上宣布了正式启动H2000系统试点的开始,北京、广州等海关在2002年顺利完成了H883系统向H2000系统的平稳过度。至2003年,“电子海关”已趋成熟。目前,我国海关的通关业务已全部实现了信息化管理,H2000系统已在全国海关推广应用并成为海关业务改革的助推器。

“电子海关”具有全国海关通关作业网络化的特点。我们利用国家电信公网,建成了联结海关总署、全国46个直属海关单位和700多个业务现场的海关三级虚拟专网,实现了通关业务现场各作业环节之间、业务现场与直属海关之间、海关与海关之间的联网应用。通过业务现场各作业环节之间的联网,形成了全程链接、环环相扣,既互相支持、又互相制约的信息化作业流程。通过业务现场与直属海关之间的联网,实现了计算机自动审单和专业人员集中审单的有机结合,强化了直属海关对各业务现场通关作业管理的统一性和规范性。通过海关与海关之间的联网,实现了跨关区数据共享和联网核查,从源头上有效地防范和打击了利用假单证、假批文、假印章等手法进行的走私违法活动。据统计,海关查获的“三假”走私案案值1996年为7亿元,97年为14.7亿元,98年达到21.2亿元。为打击“三假”走私,海关先后研制了三代防伪印油,2代防伪标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单证采取防伪措施,但仍屡禁不止。1999年实现跨关区数据共享和联网核查后,“三假”走私案值下降到3.1亿元(基本上是98年以前的积案),而从2000年开始,此类案件基本绝迹。

“电子海关”还具有物流监控智能化的特点。一是将计算机技术与现有的集装箱检查设备、GPS卫星定位系统、电子地磅、电子闸门、电子车牌、摄像监控等一系列技术设备相融合,对进出境运输工具、货物的状态、重量、图像、位置等信息与舱单、报关单等电子数据进行自动核对和判别处理,实现了对进出境运输工具、货物的全过程、多方位、不间断的实际监控。二是通过与港口、仓储、运输、理货等相关企业联网,及时采集进出境运输工具及其所载货物的出入、装卸、存放、移动等各类信息,建立电子底账,作为海关通关管理的支持数据,实现了物流数据联网判别与自动处理。

海关通关管理系统的升级换代产品——H2000系统。这个系统是在H883系统的基础上开发的,是“电子海关”的核心系统。该系统应用了目前较为先进的信息技术,采用了集中式的数据库模式和集中式的开发运行管理模式,开发了科学适用的操作功能和比较可靠的安全技术,实行了严格的内外分离策略,进一步提高了“电子海关”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可扩充性。从去年起在全国海关逐步推广。

“电子海关”的建立和完善,为建立现代化海关制度,加快口岸“大通关”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力地推动了快速通关、快速转关、高新技术企业便捷通关、加工贸易联网监管、无纸通关等一系列监管制度改革,较好地适应了广大进出口企业参预国际竞争的需要。

(二)电子口岸

“电子口岸”是海关系统和口岸管理部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依托国家电信公网建立的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公共数据中心和数据交换信息系统。主要目标是建立一个跨部委的公共数据库,实现中国海关总署、公安部、信息产业部、铁道部、交通部、外经贸部、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民航总局、出入境检验局等部委部问的数据信息资源共享,提高行政管理机关综合管理效能。这个系统集中存放的内容包括有关进出口企业信息流、货物流、资金流等电子数据,可为公安、工商、税务、海关、外汇、外贸、交通、质检等国家行政执法部门提供电子数据交换和联网核查,同时,向企业提供网上办理报关、报检、结付汇核销、出口退税、网上支付等实时在线服务。电子口岸网络结构图如下所示:

"电子口岸"是我国"金关"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海关信息化建设的"品牌"工程。"电子口岸"启动以来,取得了长足进展,较好地适应了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需要,在整顿国家经济秩序,加强政府综合治理,便利企业通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口岸电子执法系统"是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为适应打击走私、骗汇活动的实际斗争需要,紧急筹建、逐步发展起来的。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国家电信公网,将海关、外贸、外汇、税务、工商、质检、运输等涉及口岸行政管理和执法的数据集中存放,使口岸行政管理和执法部门可以进行跨部门数据交换、联网核查,企业可以在网上办理报关、报检、结售汇核销、出口退税等手续,是一个既为行政执法管理服务、又为相关企业服务的信息系统。中国电子口岸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国家电信公网,将工商、税务、海关、外贸、外汇、银行、公安、交通、铁路、民航、国检等12个部门分别掌握的信息流、资金流、货物流存放到一个公共数据中心,实现部门间数据信息共享,从而加强政府行政管理机关的综合管理能力,同时方便企业办理进出口手续。

中国电子口岸的建设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程,涉及十几个部委,几十个应用系统,其开发难度、建设规模及涉及的业务范围都是前所未有的。截止到今天,中国电子口岸的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入网企业用户超过10万家,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办理各种进出口手续,降低了贸易成本,提高了通关效率,为中国电子政务的建设树立了样板,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同时,由于众多银行、保险公司、仓储和运输企业积极参与中国电子口岸的建设,为企业提供了广泛的电子商务服务,因此中国电子口岸不仅满足了企业对电子政务的需求,而且在电子商务方面,也蕴藏着巨大的市场,今后

必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我国是从1999年开始筹由海关牵头规划电子口岸建设的。系统采用基于中国电信ATM 公网,通过SDH、MPLS.VPN等方式联接,同时提供专线、拨号、宽带(LAN、ISDN、ADSL)以及移动(GPRA、CDMA)等接入方式。网络的功能也由以往的单一数据传输功能过渡到数据、语音、图像三者合一,网络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得到大大提高。目前已形成以国家级电子口岸为核心、地方电子口岸为依托,集口岸执法、通关、物流管理和电子商务为一体,提供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信息共享和联网应用的口岸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口岸各通关管理部门和物流单位在“电子口岸”平台上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并在此基础上基本实现了企业办理通关手续的全程贯通,提高了通关效率,推动了物流的发展。

(三)电子总署

所谓“电子总署”,是根据海关垂直管理体制的特点,在“电子海关”基础上,实现业务监控分析和辅助决策的数字化,提高海关总署和各直属海关两级管理部门行政办公、职能管理的科学化水平,通过涉密办公网、内部业务网和国际互联网等不同网络上的不同应用项目共同组成的虚拟信息系统。它的主要功能:一是通过预先设定和动态调整业务决策参数和执行程序,实现对全国海关业务运行的监控管理;二是能够及时采集、汇总全国海关业务运行数据并进行综合分析;三是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和在线分析处理技术对全国海关执法运行数据进行评估;四是通过涉密办公网络保证海关系统政令畅通。

自2001年开始建设,目前已经开发推广风险管理平台、进出口统计分析和预警监测子系统、执法评估子系统、关税监控分析子系统、涉密办公子系统等5个重点应用项目。

“电子总署”开发应用,已经为海关总署和各直属海关的职能管理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手段,在海关实现业务监控分析、信息辅助决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经济、信息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政府管理信息化已经成为提升国家或地区竞争力,争得经济和社会发展“先机”的关键。特别是在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将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运行。因此,积极运用先进信息技术,加快管理信息化进程,是我国政府和企业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根本出路和迫切要求。多年来,中国海关在这一方面作出了不少的努力,取得丰厚的成果,并将继续坚持“科技强关”战略,大力推进中国海关信息化建设。

四、海关口岸管理系统中的信息技术

海关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仅有效地采用了计算机、网络通信等信息技术,而且为适应日益提高的监管、服务需求,近年来也综合采用了多种新兴技术,取得显著成效,以下列举几种典型的应用,以说明这些技术的应用。

(一)传感技术

传感技术是扩展人获取信息的感觉器官功能的技术,它间接地使人感知信息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目前的口岸管理系统中,传感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在电子通关中应用的重量传感器——地磅;闭路电视监控及箱号识别系统中的CMOS/CCD图像传感器;泊位、查验工位、货存库位自动检测中的微波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等。正是基于这些传感器的传感技术才使得“无人值守”卡口、箱号识别系统等智能控制系统得以实现,下图是上海申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基于停车泊位、查验工位、货存库位的自动检测与优化分配系统中微波和超声波传感器应用原理图。其中就采用了多种基于传感技术的设备,这个系统在上海海关的多处口岸得到成功应用。

另外,在通关过程中涉及的大型集装箱检查设备H986、通道自动核放系统、货检及旅检小型x光机、车载移动式车辆检查等设备或系统中也都有传感技术的身影。

(二)信息识别技术

信息识别包括文字识别、语音识别和图形识别等。这种识别技术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模式识别”技术。

“模式识别”是一种从大量信息和数据出发,在专家经验和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和数学推理的方法对形状、模式、曲线、数字、字符格式和图形自动完成识别的过程。计算机模式识别实现了部分脑力劳动自动化。

“模式识别”技术主要应用在快速通关系统中,如:“集装箱箱号识别子系统”,下图

是海关卡口常用的箱号识别系统的原理框图。

这种系统通过对摄像机获取图像的数字化处理,然后运用某种算法如统计模式识别算法、人工神经网络模式识别算法、句法结构模式识别算法等对图像数据进行分析计算,最后能准确、及时地得到集装箱箱号的信息。这种技术在口岸管理的“电子车牌自动识别”、“通道自动核放”、“公路口岸自动核放”等系统中都有应用。

(三)GPS技术

GPS即全球定位系统。其具有全球性、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与航天)、全天候优势的导航定位、定时、测速系统,由空间卫星系统、地面监控系统、用户接收系统三大子系统构成,已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等众多领域,在海关系统也有广泛的应用。

在海关对车辆的管理中,利用GPS和电子地图可以实时定位并显示出车辆的实际位置,可以对车辆行驶路线进行规划和导航,实现对车辆进行合理监控调度,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死亡率及交通拥挤和行车延误,节约交通利用者的出行时间,减少能源消耗量降低污染程度进而产生经济效益。

电子锁施封于转关车辆箱门指定位置,按照中心系统指令施/解封、密码核对、信息通信、报警等功能。通过运用电子关锁、实时GPS定位追踪系统等高新技术及电子报关数据,可以实现港口物流无障碍通关。

(四)RFID技术

RFID技术,即无线射频识别系统,作为新兴的高科技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能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目前国际上RFID已经广泛应用于生产、物流、交通、运输、医疗、防伪、跟踪等多方面应用领域,由于RFID技术的独特优势,无疑可以

为以上这些领域提供多方面智能化的管理,有效地提高物流运输、人员、物品管理等环节的

管理和服务效率。

RFID在口岸安全管理的应用导入自美国911事件后,国际间开始重视全球物流供应链之安全管理机制与货物快速通关等课题,于2002年提出了“海关与贸易伙伴合作反恐规范c—TPAT(Customs—Trade Partnership Against Terror)”、“集装箱安全计划CSI(Container Security Initiative)”及“国外港口装运货物资讯事先申报规定24·HourRule(Presentation of Vessel Cargo Decla·ration to Customs Before Cargois Laden Aboard Vessel at Foreign Port for Transpo~to the United States)”三项重要的安全机制,有效增强官方对货物运输的监管,提高货物安全防护水准,同时也促进了RFID在集装箱安全的应用导入,改变了传统集装箱安全管理的作法。

下图是“高雄港转口柜RFID电子封条押运示范系统”系统架构示意图。

此项基于RFID的应用已成为全球在口岸管理方面第一个成功案例,目前正在进行产业及国际标准整理、起草及申请工作,这一成果的推广应用,将进一步提高转口柜(集装箱)的安全性和转运效率。

下图是RFID在粤港物流通关项目中的应用系统组成,这是又一个使用RFID技术的成果案例。

我国海关信息技术标准体系的结构图如下所示:

信息技术相关的行业规则如下表所示:

海关标准编号名称表

五、我国海关信息化发展趋势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已于今年4月1日正式施行,该法确立了电子签名与文本签名的同等法律效力,将对我国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电子数据的法律效力经电子签名后有了法律保证,海关业务信息化改革后的作业流程和操作模式就可以进行相应调整,即更多地直接依靠电子数据,逐步减少纸面工作,最终过渡到无纸化的电子通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由于法律的保障和技术的推动,我国电子商务也将得到广泛应用,包括国际贸易的成交、运输和管理方式等海关外部执法环境将逐渐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也为海关的电子通关试点工作提供了较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海关尽快积极而稳妥地开展电子通关改革。据了解,“十一五”期间海关信息化向电信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要求将是一个全面的、智能的、开放的和个性化的。到目前为止,海关总署已正式启动新的H2010工程(“现代海关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以支撑全国海关一盘棋的“大监管体系”建设,同时落实海关支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十项措施》。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与全面建设数字化、智能化海关相适应,与先进的现代海关制度相配套、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项目建设与安全运行管理并重的信息化发展机制,建设成功能强大、应用配套、技术先进、运行安全的海关信息化系统,使海关总署到各直属海关内外骨干网可用性达到99.98%,核心业务系统H2000可用性达到99.9%。

加强有力的领导、科学决策、精心组织以及有效采用新技术,都是我国海关信息化建设不断取得进展的重要因素。今天,包括法律、法规和技术在内的外部环境将为海关信息化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各种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使得现在的口岸管理在保证安全的同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纸化、智能化,真正实现我国由信息化的“电子海关”到“电子口岸”再到“电子总署”目标。

5.3.3 现代海关安全

自从海关建立以来,就在与违法的走私犯罪分子做着激烈的斗争。以下是海关缉私警察组建10年大事记。

一九九九年

1月5日

海关总署走私犯罪侦查局和北京海关走私犯罪侦查分局揭牌仪式暨首次授予缉私警察警衔仪式在京举行。

9月27日

太原海关走私犯罪侦查分局组建成立,标志着全国海关42个走私犯罪侦查分局组建工作全部完成。

二○○○年

7月8日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的决定》。修订后的《海关法》明确了缉私警察的法律地位。

二○○一年

11月14日

海关总署走私犯罪侦查局组织为期20天的集中抓捕走私犯罪在逃人员专项行动结束。专项行动期间,共出动5600多人次,抓获各类走私犯罪在逃人员156名。

二○○二年

6月7日

在广东省公安厅等部门的协作配合下,黄埔海关走私犯罪侦查分局成功侦破特大走私、贩卖毒品案。共查获海洛因约375公斤、易制毒化学品“麻黄碱”约1947公斤等毒品及涉嫌犯罪工具,抓获犯罪嫌疑人36名。

7月8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海关总署联合下发《关于办理走私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法〔2002〕139号)。

9月21日

广州海关走私犯罪侦查分局成功侦破“0202”郑洪钧集团走私成品油案。该案涉案成品油达54万吨,涉案货值14亿余元,涉嫌偷逃应缴税款3.5亿余元,共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84人。

10月22日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海关总署走私犯罪侦查机构职能调整和更名的复函》精神,海关总署走私犯罪侦查局更名为海关总署缉私局(2003年1月1日正式更名),增加查处走私、违规案件的行政执法职能,各直属(隶属)海关走私犯罪侦查分(支)局随职能调整一并更名为所在海关缉私局(分局)。

二○○三年

1月1日

海关总署走私犯罪侦查局正式更名为海关总署缉私局。

8月10日

5月10日至8月10日,全国海关开展了打击废物走私专项行动。专项行动期间,共查获各类废物走私案件118起。其中,查获涉嫌走私犯罪案件32起,涉案货值1.3亿余元,抓获走私犯罪嫌疑人34名。

9月9日

全国最大规模公开销毁走私进口切割汽车活动在拱北海关海上缉私基地举行,集中销毁拱北海关今年查获的走私切割汽车308辆。

11月30日

8月1日至11月30日,全国海关开展缉毒犬查缉毒品专项行动(简称“K—9专项行动”)。专项行动期间,共查获走私毒品犯罪案件36起,缴获海洛因等各类毒品81公斤,抓获走私犯罪嫌疑人41名。

12月12日

11月13日至12月12日,海关总署组织厦门、汕头、福州海关缉私局在闽南粤东水域联合开展了“0305”打击海上走私专项行动。专项行动期间,共查获走私案件64起,涉案货值1546万元。

12月31日

4月8日至12月31日,海关总署组织天津、石家庄等11个直属海关缉私局联合开展了打击牛皮产品走私专项行动。专项行动期间,共查获走私案件75起,涉案货值14.6亿元,涉嫌偷逃应缴税款2.5亿元。

二○○四年

1月1日

海关总署正式主办世界海关组织亚太地区情报联络中心工作(简称“亚太RILO”),期限为2004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

10月2日

为表彰中国海关在打击走私濒危野生物种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秘书处(CITES)向中国海关总署颁发了2004年度“克拉克?巴文国际野生动植物执法大奖”。

11月27日

由海关总署、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联合举办的“以国门的名义—全国打击走私成果展览”11月10日至27日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温家宝、曾庆红、罗干、华建敏参观了展览。展览期间,参观观众超过21万人次,平均日接待观众超过1.3万人次。

二○○五年

1月21日

在南宁、湛江、海口、广州、江门海关缉私局联合开展的打击应季商品走私“春雷行动”中,共打掉13个香烟走私犯罪团伙,总案值达9.3亿元,涉嫌偷逃应缴税款5.7亿元。

5月31日

3月1日至5月31日,海关总署缉私局组织北京、天津、南京、杭州、深圳、拱北等18个直属海关缉私局联合开展了打击船舶走私专项行动。专项行动期间,共查获船舶走私案件32起,涉案货值约13.9亿元,涉嫌偷逃应缴税款2460万元,抓获走私犯罪嫌疑人24名。

9月17日

海关总署缉私局组织广州、南宁等地直属海关缉私局开展联合行动,成功侦破“8?31”汽车走私案。该案涉案货值约6.88亿元,涉嫌偷逃应缴税款约2.67亿元,抓获走私犯罪嫌疑人71名。

12月31日

7月1日至12月31日,在为期6个月的全国海关打击加工贸易渠道走私违法活动专项行动期间,共查获走私案件5350起,涉案货值78.15亿元,涉嫌偷漏应缴税款10.21亿元。其中,刑事立案122起,涉案货值25.81亿元,涉嫌偷逃应缴税款5.43亿元。

8月1日至12月31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卷筒纸胶印机减免税进口专项整治行动期间,共查获走私案件12起,涉案货值约4.09亿元,涉嫌偷漏应缴税款约1.12亿元。

二○○六年

1月13日

海关总署缉私局组织厦门、深圳海关缉私局联合开展代号“5319”的打击走私烟酒犯罪团伙统一行动,破获长期在内地、香港、菲律宾等地进行烟酒走私的卢承品、邱宗满、蔡文献、洪登、邱利等5大烟酒走私团伙。该团伙走私案涉案货值共约43.69亿元,涉嫌偷逃应缴税款26.57亿元,抓获走私犯罪嫌疑人57名。

2月3日

昆明、福州、厦门、拱北海关缉私局联合行动,破获以台湾人钟万亿为首的特大国际走私贩毒集团,共缴获高纯度精制毒品海洛因约57.4公斤、手枪1支及子弹数十发,抓获犯罪嫌疑人18名。

3月16日

在海关总署缉私局直接指挥和协调下,深圳、广州海关缉私局联手美国司法部缉毒署(DEA)和香港海关,破获一起涉及7个国家和地区的特大跨国走私毒品案,缴获毒品可卡因约142千克,抓获走私犯罪嫌疑人9名。

3月23日

沿海17个海关打击成品油走私专项斗争行动胜利结束。行动期间,共查获走私成品油案件92起,查扣走私成品油2092吨,打掉走私团伙2个,抓获走私犯罪嫌疑人11名。

11月8日

5月8日至11月8日,为期六个月的打击萤石等应证矿产品走私出口专项行动期间,共查处走私案件52起,涉案货值约1680万元。

二○○七年

2月14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办理行政处罚案件程序规定》经海关总署署务会审议通过,并将于2007年7月1日起施行。

5月28日

国务院批准建立全国打击走私综合治理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7月26日

全国打击走私综合治理部际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在京召开。

9月18日

为表彰中国海关倡导并组织实施“补天专项行动”以及在环境保护执法工作中所取得的突出成就,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签订20周年纪念大会”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简称“UNEP”)授予中国海关总署“蒙特利尔议定书执法奖”。

11月20日

6月20日至11月20日,全国海关开展了打击废金属、废塑料、固体废物等废物走私专项斗争。专项斗争期间,共查处“三废”走私案件357起,涉案货值19.16亿元。

12月31日

2006年9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全国海关开展以打击空港渠道走私毒品为主、代号为“猎鹰行动”的缉毒专项行动。专项行动期间,共查获毒品走私案件545起,缴获各类毒品共计841.29公斤,抓获犯罪嫌疑人679名。

二○○八年

1月1日

海关总署继续主办世界海关组织亚太地区情报联络中心工作(简称RILO),主办期限

信息安全测试检测

信息安全测试检测 目录 1、概述 (2) 1.1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概念与依据 (2) 1.2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定义 (2) 1.3涉密系统测评的两种形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信息安全测试检测的重要性 (4) 1.1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意义和作用。 (4) 1.2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的意义 (4) 1.3涉密系统测评的意义 (5) 3、涉密信息系统测评要点分析 (5) 3.1应首先核实管理体系文件能否被执行 (5) 3.2应从全局角度确认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6) 3.3采用风险分析的方法来确认具体 (6) 3.4应掌握评价管理制度可操作性的关键要素 (6) 3.5管理体系应能够自我改进 (7) 4.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中应关注的几项问题 (8) 5、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策划阶段关键问题 (9) 5.1确定风险评估范围 (9) 5.2确定风险评估目标 (9) 5.3建立适当的组织机构 (10) 5.4建立系统性风险评估方法 (10) 5.5获得最高管理者对风险评估策划的批准 (11) 5.6总结 (11)

信息安全测试检测是一个统称的概念。用来概括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等级保护测评和涉密系统测评三项信息安全方面的测试检测工作。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等级保护测评和涉密系统测评这三种实现信息安全的方法都是当前我国进行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信息安全测试检测概念的提出对于规范和明确信息安全日常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1、概述 通常来讲,信息安全测试检测包含风险评估、等级保护测评以及涉密系统测评。以上3种检测都需要相应的检测资质,例如风险评估工作需要风险评估资质,等级保护测评需要等级保护资质,资质不能混用,全国目前同时具备以上3种检测资质的单位并不多,具了解,山东省软件评测中心同时具备风险评估、等级保护、涉密系统3种检测资质。 1.1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概念与依据 风险评估是对信息及信息处理设施的威胁、影响、脆弱性及三者发生的可能性的评估。它是确认安全风险及其大小的过程,即利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借助于风险评估工具,确定信息资产的风险等级和优先风险控制。 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最根本依据,是对现有网络的安全性进行分析的第一手资料,也是网络安全领域内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企业在进行网络安全设备选型、网络安全需求分析、网络建设、网络改造、应用系统试运行、内网与外网互联、与第三方业务伙伴进行网上业务数据传输、电子政务等业务之前,进行风险评估会帮助组织在一个安全的框架下进行组织活动。它通过风险评估来识别风险大小,通过制定信息安全方针,采取适当的控制目标与控制方式对风险进行控制,使风险被避免、转移或降至一个可被接受的水平。 1.2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定义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是对信息和信息载体按照重要性等级分级别进行保护的一种工作,在中国、美国等很多国家都存在的一种信息安全领域的工作。在中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广义上为涉及到该工作的标准、产品、系统、信息等均依据等级保护思想的安全工作;狭义上称为的一般指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是指对国

信息系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doc

信息系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1 信息系统数据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信息系统的数据管理工作,真实、有效地保存和使用各类数据,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及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数据包括各类业务数据以及各种系统软件、应用软件、配置参数等。 第二章数据的使用 第三条信息系统实行安全等级保护,软件使用权限按程序审批,相关软件使用人员按业务指定权限使用、操作相应的软件,并且定期或不定期地更换不同的密码口令。 第四条业务软件的使用主体为系统各部门,(0A)系统的使用主体为在编人员。录入数据的完整性、正确性和实时性由各相关录入部门、人员负责。信息办负责软件和数据的安装维护,以及数据的安全保护。 第五条其他单位需要部门提供数据的,根据有关规定,按密级经分管领导签字同意后,由信息办提供。 第二章数据的备份

第七条信息办按照数据的分类和特点,分别制定相应的备份策略,包括日常备份、特殊日备份、版本升级备份以及各类数据的保存期限、备份方式、备份介质、数据清理周期等。 第八条数据备份管理人员必须仔细检查备份作业或备份程序的执行情况,核实备份数据的有效性,确保备份数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第九条数据备份管理人员定期对各类数据进行安全备份: (一)对最近一周内的数据每天备份:周一至周日对数据进行全备份(对于大存储量的数据,可进行增量备份); (二)对最近一月内的数据,每周保留一个全备份; (三)对最近一年内的数据,每月保留一个全备份; (四)每年至少保留一个全备份。 第十条对于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网络设备的参数配置,在每次做过更改后,要及时备份。 第十一条数据备份要求异机备份,并且不能备份在WEB或FTP 等公共访问站点上;月备份和年备份同时要求至少一个离线备份。 第三章数据的恢复 第十二条对系统进行数据恢复必须制定书面的数据恢复方案(内容包括进行数据恢复的原因和理由、恢复何时和何种数据、使用哪一套备份介质、恢复的方法和操作步骤等),经信息办主

海关通关管理信息系统

海关通关管理信息系统 H2000通关系统是海关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工程。通过该系统,海关建立起全国集中式的业务数据库,统一存放各地海关的各项业务数据,可随时调用,使企业在办理各种跨关区进出口业务时享受相关工作便利。采用该系统后,有效解决了转关手续繁杂、时间长等问题,可以随时调用业务数据,提高了转关速度。 第二部分海关通关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概述 一、管理信息系统 1、定义 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是由人、计算机及管理规则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的收集、传送、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海关的管理信息系统是源于业务需求 2、功能: 准备和提供统一格式的信息,使各种统计工作简化。(统一格式) 及时全面地提供不同要求、不同程度的信息,以便能分析并及时的进行正确的控制。(提供信息便于控制) 全面地保存大量的信息,并能很快的查询,为决策提供支持。(可快速查询所保存的大量信息) 利用数字法和各种模型处理信息,预测未来和科学地进行决策。(实现预测和决策)概述 3、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法和策略

1)、开发法: 生命期法、快速原型法、生命期法与快速原型法相结合等 2)、开发策略: “从下到上”的策略和法 这是从现行系统的业务现状出发,先实现一个个具体的功能(或称应用),逐步从低级到高级,自下而上地实现管理信息系统的总目标。 “从上到下”的策略和法 强调由全面到局部,从长远到近期,由上到下,从探索、研制一种合理的信息流的模型出发,设计出适合于这种信息流的信息系统。 第一节H2000系统的开发背景 一、H2000系统的开发背景 1、为了适应海关业务发展及提高管理水平的需要 新业务的出现,对联网管理提出了新要求 金关工程的展开 大通关的初步实现 2、为了建立网上口岸为企业提供便利的需要 电子口岸、无纸通关的需要 3、为了提高系统性能水平的需要 提高通关系统的性能 第二节H2000系统的体系结构 一、H2000系统的体系结构 H2000通关管理系统作为H2000工程中的一部分,是海关对进出口货物通关环节进行

信息安全等级测评师测试题

信息安全等级测评师测试题

信息安全等级测评师测试 一、单选题(14分) 1、下列不属于网络安全测试范畴的是( C ) A. 结构安全 B. 边界完整性检查 C. 剩余信息保护 D. 网络设备防护 2、下列关于安全审计的内容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 应对网络系统中的网络设备运行情况、网络流量、用户行为等进行 日志记录。 B. 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期和时间、用户、事件类型、事件是否 成功及其他与审计相关的信息。 C. 应能根据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并生成报表。 D. 为了节约存储空间,审计记录可以随意删除、修改或覆盖。 3、在思科路由器中,为实现超时10分钟后自动断开连接,实现的命令应 为下列哪一个。( A ) A. exec-timeout 10 0 B. exec-timeout 0 10 C. idle-timeout 10 0 D. idle-timeout 0 10 4、用于发现攻击目标。( A ) A. ping扫描 B. 操作系统扫描 C. 端口扫描 D. 漏洞扫描 5、防火墙提供的接入模式中包括。( ABCD ) A. 网关模式 B. 透明模式 C. 混合模式 D. 旁路接入模式 6、路由器工作在。( C ) A. 应用层 B. 链接层 C. 网络层 D. 传输层 7、防火墙通过__控制来阻塞邮件附件中的病毒。( A ) A.数据控制B.连接控制C.ACL控制D.协议控制 二、多选题(36分) 1、不同设VLAN之间要进行通信,可以通过__。( A B ) A交换机B路由器C网闸 D入侵检测 E入侵防御系统2、能够起到访问控制功能的设备有__。( ABD ) A网闸 B三层交换机 C入侵检测系统 D防火墙 3、路由器可以通过来限制带宽。( ABCD ) A.源地址 B.目的地址 C.用户 D.协议 4、IPSec通过实现密钥交换、管理及安全协商。(CD) A. AH B. ESP C. ISAKMP/Oakley D. SKIP 5、交换机可根据____来限制应用数据流的最大流量。( ACD ) A.IP地址 B.网络连接数 C.协议 D.端口 6、强制访问控制策略最显著的特征是_____。( BD ) A.局限性 B.全局性 C.时效性 D.永久性 7、防火墙管理中具有设定规则的权限。( CD ) A.用户 B.审计员 C.超级管理员 D.普通管理员 8、网络设备进行远程管理时,应采用协议的方式以防被窃听。 (AC) A. SSH B. HTTP C. HTTPS D. Telnet E.FTP 9、网络安全审计系统一般包括(ABC )。 A.网络探测引擎 B.数据管理中心C审计中心 D声光报警系统

第四章:报关与海关管理 单选多选

一、单选 1、下列情形中,属于符合报关员注册条件,但海关暂缓办理报关员注册手续的是: A.被海关暂停执业期间注销报关员注册的 B.被海关暂停执业期间注册有效期届满的 C.记分达到20分的 D.记分达到规定分值,未参加海关组织的报关业务岗位考核的 2、海关对首次注册登记的报关企业使用______________类管理措施: A.AA B. A C. B D. C 3、报关员更换报关单位时应履行必要的海关手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向海关办理报关员注册变更手续 B.向海关办理报关员注册延续手续 C.继续使用原报关员证件向海关报关 D.先向海关办理报关员注册注销手续,再重新向海关申请报关员注册 4、反应出境运输工具实际配载货物、物品或者载有旅客信息的仓单,称为: A.原始仓单 B.预配仓单 C.装(乘)载仓单 D.载货仓单 5、进出口收发货人未按照规定向报关企业提供委托报关事项的真实情况,导致报关单位对 应该申报项目未申报,影响海关监管秩序的,有关法律责任由____________承担。 A.报关员 B.报关企业 C.委托人 D.海关 6、按照海关现行规定,设立报关企业的注册资金总额应不低于人民币______ ______万元。 A.50 B.150 C.200 D.250 7、某报关员不慎将报关员证遗失,依据海关规定吗,该报关员应当及时向注册地海关书面说明情况,并在报刊申明作废。海关应当自收到情况和报刊申明之日起____________日内予以补发。 A.7 B.14 C.15 D.20 8、报关人员向海关工作人员行贿的,海关有权对其进行行政处罚。下列处罚正确的是: A.由海关暂停其报关从业资格,并处以罚款 B.由海关撤销其报关从业资格,并处以罚款 C.由海关注销其报关注册登记,并处以罚款

加贸司关于印发《_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信息化辅助管理系统基本配置_》的通知(加贸函[2010]19号)附件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辅助管理 信息化系统基本配置 1总体目标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辅助管理信息化系统基本配置》(以下简称基本配置)是为指导、规范、统一各关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辅助管理系统(以下简称辅助系统)建设而制定,提出了辅助系统的基本功能模块,以及各模块的业务描述、作业流程和主要功能,明确了数据基本格式和接口要求,作为各关建设辅助系统的基本模板和参考依据。 辅助系统是海关对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以下简称特殊区域)实施信息化管理的辅助平台,依托H2000定制数据、卡口物流监控数据等,对区内企业及进出区货物实施监管。主要包括联网备案、货物流转管理、卡口管理、核算核查、风险管理、担保管理、查询统计等功能模块。 根据特殊区域信息化建设现状,按照信息化系统基本要求统一与实际管理模式差异化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制定基本配置,指导各关按照统一、规范的要求建设辅助系统,既可以实现总署统一管理和数据安全的要求,又兼顾各关区个性化需求,实现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有利于提高海关对特殊区域信息化管理的水平和整体监管效能,规范作业,严密监管,防范两个风险,并为进一步优化特殊区域监管模式提供支持和保障。

2总体结构 辅助系统的系统架构应遵循海关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和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规范,主要分为外网、数据交换平台和海关内网3个层次,其中,海关端部署在海关内网,企业端部署在外网,海关端与企业端及其他外部网络之间的数据交换严格按照海关内网对外接入局域网的有关原则和要求进行设计,确保数据安全。在系统应用流程上,企业在外网进行申报,数据通过数据交换平台传输到海关内网,海关在海关内网进行操作。 辅助系统各基本数据字段的数据结构与填报要求应与H2000系统报关单相应字段保持一致,并建立完善的参数和系统维护机制,确保所有的各类参数的变更也与H2000系统保持同步。 3适用范围及与H2000系统的关系 (一)适用范围与要求。基本配置是对各关的辅助系统建设的基本标准和要求。对于各关已建成使用的辅助系统,应按照基本配置的要求审视系统架构是否符合要求,功能是否涵盖,对于不符合要求和未全部涵盖的,应逐步整改完善,达到统一、规范、严密、安全的要求;对于尚未建成使用的系统,应将基本配置作为系统建设和开发的基本模板和参考依据。 (二)与H2000系统的关系。特殊区域内企业的通关业务以及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减免税货物等电子账册操作均

(完整版)应用系统权限及数据管理安全管理办法

用友系统权限及数据管理办法 一、总则 为了保障在用友系统使用及管理过程中因不安全的操作而导致的数据泄漏、被盗取等安全事件的发生,特制定本办法。 二、本管理办法仅适用于公司全员。 三、职责与分工 1、职能部门: (1)公司权限负责人:总经理 1)负责签批部门间的权限的授予; 2)负责对用友系统用户帐号及密码安全进行不定期抽查; (2)系统管理员:财务负责人 1)用友系统管理由财务部负责,除总经理及财务部指定的系统管理员外任何部门不得担任系统管理员一职。 2)负责帐号、各岗位权限分配、系统维护、各模块使用情况的安全运行监管。 3)负责根据《用友用户新增\变更\注销请示单》在系统中设置用户权限; 4)负责维护本单位用户和权限清单; 5)遵守职业道德,接受总经理权限负责人的抽查。 (3)各岗位系统操作员:负责所使用模块的权限管理和该模块的数据安全; A.采购部负责有关产品基础信息定义、系统采购模块使用。 B.销售部负责系统销售模块使用。 C.物流部负责仓库管理权限和销售单打印、查询权限; 2、用户帐号: 登录用友系统需要有用户帐号,用户帐号是由财务部系统管理员根据员工工作岗位员工的工作性质规定下进行系统岗位功能、权限分配和设置的。 (1)密码设置及更改: 1)第一次登录用友系统时,用户必须改变事先由管理员分配的初始密码; 2)系统管理员及操作员密码每三个月必须变更一次,密码不少于6位。 3、帐号与密码保管: 系统使用人必须保证用户ID和用户密码的保密和安全,不得对外泄漏,用户帐号不可转借他人使用;

3、责任承担及注意事项: (1)帐号的对应的使用者应对该帐号在系统中所做的操作及结果负全部责任。(2)系统管理员应该每天检查系统日志,对发现的非法登录、访问等行为。(3)管理帐号及管理权限的增加、删除必须经总经理书面批准,任何人不得任意增加、修改、删除。 (4)任何人除所负责权限岗位以外的信息数据不得随意导出:如客户资料、产品进价、销售数据等,如有需要需提交书面申请交总经理审批后统一由财务部导出打印,并建立打印档案。 (5)非财务部指定的系统管理人员未经许任何人不得擅自操作和对运行系统及各种设置进行更改。 四、用户申请\变更\注销流 (1)由用户本人提出申请(填写《请示单》)经部门主管审核交财务部并报总经理审核批示使用权限; (2)财务部系统管理员根据经总经理审批《请示单》在系统中进行权限设置后通知申请人; (3)申请人应在收到通知的当天修改初始口令。 (4)当用户由于工作变动、调动或离职等原因需要对用户的访问权限进行修改或注销时,应填写书面《请示单》经总经理审批后系统管理员应及时进行用户的变更、暂停或注销权限。 三、数据备份及安全管理 1、服务器数据库要设置每日自动备份,每周五财务部应进行一次介质数据的备份并异地存放,确保系统一旦发生故障时能够快速恢复,备份数据不得更改。 2、系统管理人员应恪守保密制度,不得擅自泄露中心各种信息资料与数据。 3、服务器是用友系统的关键设备,不得随意调试、挪作它用。 4、系统操作时,外来人员不得随意操作、靠近观看。对外来人员不合理要求应婉拒,外来人员不得未经同意不得查看、操作系统。 二、计算机病毒防范制度 1、系统管理人员应有较强的病毒防范意识,定期进行病毒检测。 2、不得在服务器上安装新软件,若确为需要安装,安装前应进行病毒例行检测。 3、经远程通信传送的程序或数据,必须经过检测确认无病毒后方可使用。 4、定期进行电脑杀毒,对电脑中毒后在各种杀毒办法无效后,须重新对电脑格

信息安全测试卷

信息安全试题 姓名:地区: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0题30分) 1.DES和RSA是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的加密算法(D) A、非对称加密算法和对称加密算法 B、都是非对称加密算法 C、都是对称加密算法 D、对称加密算法和非对称加密算法 2.入侵检测系统与防火墙的关系是(c ) A、有了入侵检测就不需要防火墙了 B、有了防火墙不需要入侵检测 C、入侵检测是防火墙的合理补充 D、入侵检测和防火墙都是防止外来入侵 3.入侵检测互操作的标准是(d ) A、CIDF B、TCP/IP C、OSI D、PKI 4.IDS系统中哪个部件是对分析结果作出反应的功能单元(B) A、事件产生器 B、事件分析器 C、响应单元 D、事件数据库 5.下列哪个技术不属于防火墙技术(c) A、地址转换技术 B、负载平衡技术 C、神经网络技术 D、代理技术 6.在UNIX系统中,当用ls命令列出文件属性时,如果显示-rwx rwx rwx,意思是(A ) A、前三位rwx表示文件属主的访问权限;中间三位rwx表示文件同组用户的访问权限; 后三位rwx表示其他用户的访问权限 B、前三位rwx表示文件同组用户的访问权限;中间三位rwx表示文件属主的访问权限; 后三位rwx表示其他用户的访问权限 C、前三位rwx:表示文件同域用户的访问权限;中间三位rwx表示文件属主的访问权限; 后三位rwx:表示其他用户的访问权限 D、前三位rwx表示文件属主的访问权限;第二个rwx表示文件同组用户的访问权限;后 三位rwx表示同域用户的访问权限 7.防火墙是一种( c )技术,是在内部网络和不安全的网络之间设置障碍,阻止对信息资源的 非法访问 A、信息管理 B、检测响应 C、访问控制 D、防病毒技术 8.如果有个5个节点的网络,使用对称密钥机制,则需要的密钥总数为( B ) A、8 B、10 C、15 D、20 9.下列哪个进程是win2K系统第一个创建的进程(A ) A、SMSS.exe B、Svchost.exe C、services.exe D、csrss.exe 10.MD5哈希算法的作用在于保证信息的(D) A、保密性 B、可用性 C、完整性 D、以上都可以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在安全风险评估中增加风险的因素有环境因素、设备因素、媒体因素组成。 2.常见的防火墙芯片类型有___TTS FWTK___、___AXENT Raptor__、__SECUreZone_. 3.TCP/IP协议的4层概念模型是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链路层。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4题60分) 1.在信息安全中密码学实现的安全目标有哪些? 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保密性

项目一报关与海关管理习题解答

项目一报关与海关管理习题解答 -----------------------------------------------------------------资料:某旅客携带单位委托购买的B型超声波诊断仪的零配件进境。 讨论:该商品是应该按进出境物品来报关,还是应按进出境货物来报关?为什么? 【解答】按进出境货物来报关。“物品”强调“自用”、“合理”。 -----------------------------------------------------------------资料:宏星公司对海关征收的税款有异议,认为海关侵犯了其合法权益,宏星公司应该怎么办,有下列几种建议: ①暂缓纳税,向海关提出行政裁定②暂缓纳税,向海关提出行政复议 ③缴纳税款,再提出海关行政裁定④缴纳税款,再提出海关行政复议 讨论:您会选择哪种?为什么? 【解答】④缴纳税款,再提出海关行政复议。海关的裁决具有效力先定性。 -----------------------------------------------------------------资料:宏星公司进口一台设备,属特定减免税进口货物,海关于2006年3月1日放行。 提示:设备作为特定减免税货物进口,监管期限为5年。 讨论:海关的稽查权应于什么时候截止? 【解答】2014年3月1日。因为“设备”这一特定减免税进口货物具有5年监管期,监管期结束后,海关具有3年稽查期。 -----------------------------------------------------------------讨论1:海关的权力,有哪些须“授权”,即经直属海关关长或者授权的隶属海关关长批准后,才能行使的? 讨论2:在海关权力行使要不要“授权”问题上,检查权行使与扣留权行使在区域上有何区别?提取货物变卖权行使与先行变卖权行使在适用情况上有何区别?强制扣缴、变价抵缴关税权行使与税收保全行使在措施上有何区别? 【解答】讨论1:须“授权”才能行使的有:①“两区”外,对于有走私嫌疑的运输工具和有藏匿走私货物、物品嫌疑的场所的调查;②查询权;③“两区”内,对有走私嫌疑的运输工具、货物、物品和走私嫌疑人的扣留;④海关依法扣留的货物、物品,不宜长期保留的;⑤强制扣缴和变价抵缴关税权;⑥税收保全。 讨论2:检查权行使与扣留权行使在区域上的区别:“两区”内的检查一般不须“授权”,而“两区”内的扣留一般就须授权了。

海关管理概论总结

第一章:海关管理学 1.海关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海关管理学是研究海关管理活动(海关通关、海关行政管理等所有业务活动)与过程并揭示海关管理规律的科学。 2.海关管理学的学科性质有哪些特点? ①海关管理学是一门年轻的跨学科、具有交叉性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②海关管理是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公共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兼有工程管理或管理科学工程的学科性质 3.海关管理学有哪些理论基础?这些理论对海关管理学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①科学管理理论(泰勒) ②行政学理论、科层管理理论与新公共管理理论 ③风险管理理论 ④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⑤系统管理理论 ⑥复杂性管理理论

第二章:海关管理概述 1.海关管理的内涵是什么? 海关管理是海关管理者运用一定的理论与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合理配置海关资源,引导、组织各级海关及关员完成海关各项任务,实现海关进出境监督管理目标的一种组织活动。 2.海关管理的本质属性和特点有哪些? (1)属性:①政治属性:政治性(专制与民主)、阶级性②社会与公共服务属性:在不同的阶级社会里具有不同的社会属性,其与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性质是一样的。 (2)特点:①海关管理总是在一定时期为一定的在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接机的政治路线和政策服务的②海关管理是与其他各种社会活动以及产生和制约这些活动的社会历史条件密切关联、相互依存的③海关管理也是一种管理活动,他除了具有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外,还具有海关管理的特殊规律④海关管理活动是一种全过程的管理活动 3.比较海关管理活动的原理、原则、职能与效能在概念和内涵方面的差异。 (1)海关管理活动原理 ①概念:指的是海关管理活动的实质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 ②主要特征:1.客观性2.概括性3.稳定性

数据安全管理规定

XXX 数据安全管理规定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件中出现的任何文字叙述、文档格式、插图、照片、方法、过程等内容,除另有 特别注明,版权均属XXX所有,受到有关产权及版权法保护。任何个人、机构未经XXX的书面授权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引用本文件的任何片断。]

1.分发控制 分发对象文档权限说明 XXX内部员工只读 2.文件版本信息 版本日期拟稿和修改说明 3.文件版本信息说明 文件版本信息记录本文件提交时的当前有效的版本控制信息,当前版 本文件有效期将在新版本文档生效时自动结束。文件版本小于 1.0 时,表示该版本文件为草案,仅可作为参照资料之目的。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XXX信息系统核心数据安全,维护数据所有者权利,明确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与义务,按照分类管理、分级保护、授权使用的原则,根据《XXX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规定》及国家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等 有关要求,特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管理的数据均为非涉密的数据,XXX系统已标识密级的文件或已声明密级的数据不纳入本规定管理范畴。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全国XXX信息系统环境中的数据安全管理工作。XXX各单位、部门均应按本规定开展数据安全管理工作。 第二章术语定义 第四条本规定所称数据所有者是指,对所管理业务领域内的信息或 信息系统,有权获取、创建、维护和授权的业务主管。 第五条本规定所称利益相关者包括数据创建者、数据所有者、数据 管理者、数据使用者及信息安全管理人员。 第六条本规定所管理的数据涵盖以纸质、电子等形式存在的文件和 非文件形式的信息及其衍生物。其中,非文件形式的数据包括数据库及配 置文件中的数据、配置信息等。

数据安全管理规定

数据安全管理规定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石家庄**有限公司文件 目的:通过采用各种技术和管理措施,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不会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漏;确保通过网络传输和交换的数据不会发生增加、修改、丢失和泄露,从而确保数据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 适用范围:适用于企业计算机系统软硬件和网络传输数据的操作和管理。 责任:本文信息中心起草,本部门负责人批准后,由部门人员共同遵守和实施。 内容:数据的基本特点是: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数据安全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数据本身的安全,主要是指采用现代密码算法对数据进行主动保护,如数据保密、数据完整性、身份认证等;二是数据防护的安全,主要是采用信息存储手段对数据进行主动的保护,如通过磁盘阵列、数据备份、异地容灾等手段保护数据的安全。 1 威胁数据安全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项: 硬件因素: 磁盘驱动器损坏:一个磁盘驱动器的物理损坏意味着数据丢失。 自然灾害:地震或洪水等。 电源故障:电源供给系统,一个瞬间过载电功率会损坏在硬盘或存储设备上的数据。 电磁干扰:电磁干扰是指重要的数据接触到有静电或者磁性的物质,会造成计算机数据被破坏。 软件因素: 人为错误:由于操作失误,使用者可能会误删除系统的重要文件,或者修改影响系统运行的参数,以及没有按照规定要求或操作不当导致的系统宕机。 黑客入侵:入侵者通过网络远程入侵系统,入侵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系统漏洞。 病毒:由于感染计算机病毒而破坏计算机系统,造成重要数据丢失或损坏。 信息窃取:从计算机上复制删除信息,或盗取硬件。 2 基于以上原因,确保信息中心网络中心机房重要数据的安全保密,做出如下规定: 硬件维护: 数据机房要求每天巡检,机房具有防雷、防火、防水、防静电等基本功能。

信息安全测评工具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工具选用指引 一、必须配置测试工具 (一)漏洞扫描探测工具。 1.网络安全漏洞扫描系统。 2.数据库安全扫描系统。 (二)木马检查工具。 1.专用木马检查工具。 2.进程查看与分析工具。 二、选用配置测试工具 (一)漏洞扫描探测工具。 应用安全漏洞扫描工具。 (二)软件代码安全分析类。 软件代码安全分析工具。 (三)安全攻击仿真工具 (四)网络协议分析工具 (五)系统性能压力测试工具 1.网络性能压力测试工具 2.应用软件性能压力测试工具 (六)网络拓扑生成工具 (七)物理安全测试工具 1.接地电阻测试仪 2.电磁屏蔽性能测试仪 (八)渗透测试工具集 (九)安全配置检查工具集 (十)等级保护测评管理工具 综合工具: 漏洞扫描器:极光、Nessus、SSS等; 安全基线检测工具(配置审计等):能够检查信息系统中的主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设备等; 渗透测试相关工具:踩点、扫描、入侵涉及到的工具等; 主机:sysinspector、Metasploit、木马查杀工具、操作系统信息采集与分析工具(Win,Unix)、日志分析工具、数据取证工具(涉密); 网络:Nipper(网络设备配置分析)、SolarWinds、Omnipeek、laptop(无线检测工具); 应用:AppScan、Webinspect、FotifySCA、Sql injection tools、挂马检测工具、webravor等。

信息安全测评工具 五大网络安全评估工具 1.Wireshark Wireshark(原名Ethereal)是一个网络封包分析软件。网络封包分析软件的功能是截取网络封包,并尽可能显示出最为详细的网络封包资料。 工作流程 (1)确定Wireshark的位置。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位置,启动Wireshark后会花费很长的时间捕获一些与自己无关的数据。 (2)选择捕获接口。一般都是选择连接到Internet网络的接口,这样才可以捕获到与网络相关的数据。否则,捕获到的其它数据对自己也没有任何帮助。 (3)使用捕获过滤器。通过设置捕获过滤器,可以避免产生过大的捕获文件。这样用户在分析数据时,也不会受其它数据干扰。而且,还可以为用户节约大量的时间。 (4)使用显示过滤器。通常使用捕获过滤器过滤后的数据,往往还是很复杂。为了使过滤的数据包再更细致,此时使用显示过滤器进行过滤。 (5)使用着色规则。通常使用显示过滤器过滤后的数据,都是有用的数据包。如果想更加突出的显示某个会话,可以使用着色规则高亮显示。 (6)构建图表。如果用户想要更明显的看出一个网络中数据的变化情况,使用图表的形式可以很方便的展现数据分布情况。 (7)重组数据。Wireshark的重组功能,可以重组一个会话中不同数据包的信息,或者是一个重组一个完整的图片或文件。由于传输的文件往往较大,所以信息分布在多个数据包中。为了能够查看到整个图片或文件,这时候就需要使用重组数据的方法来实现。 Wireshark特性: ?支持UNIX和Windows平台 ?在接口实时捕捉包 ?能详细显示包的详细协议信息 ?可以打开/保存捕捉的包 ?可以导入导出其他捕捉程序支持的包数据格式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过滤包 ?多种方式查找包 ?通过过滤以多种色彩显示包 ?创建多种统计分析 Wireshark不是入侵侦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IDS)。对于网络上的异常流量行为,Wireshark不会产生警示或是任何提示。然而,仔细分析Wireshark撷取的封包能够帮助使用者对于网络行为有更清楚的了解。Wireshark 不会对网络封包产生内容的修改,它只会反映出目前流通的封包资讯。Wireshark本身也不会送出封包至网络上。 Wireshark不能提供如下功能: ?Wireshark不是入侵检测系统。如果他/她在您的网络做了一些他/她们不被允许的奇怪的事情,Wireshark不会警告您。但是如果发生了奇怪的事情,Wireshark可能对察看发生了什么会有所帮助。 ?Wireshark不会处理网络事务,它仅仅是“测量”(监视)网络。Wireshark

数据库安全管理加密系统

数据库信息系统必备 数据库安全管理加密系统

《数据库安全管理加密系统》以软硬件结合方式彻底解决数据泄密问题,即使数据库非法侵入或拷贝,得到的也是一堆无法可解的乱码,而目前银行、电信部门客户数据外泄案频发,公安部门对保密要求更高,数据库裸放在服务器中,随时有泄密危险。 目录 1.产品背景 (3) 2.产品简介 (5) 3.产品架构 (6) 3.1 DBLOCK安全平台 (6) 3.2 服务器端代理(Server Agent) (7) 3.3 WEB管理控制台(Console) (8) 3.4 安全策略和安全审计中心 (9) 4.产品功能及特点 (10) 4.1 数据库数据透明加密 (10) 4.2 数据库透明访问,不需对应用作任何修改 (10) 4.3 数据传输加密 (11) 4.4 透明安全代理 (11) 4.5 三权分立管理 (13) 4.6 完善的系统审计功能 (14) 4.7 支持多数据库系统 (14) 4.8 DBLOCK系统特点 (14)

数据库安全管理加密系统 最近几年,个人信息大规模泄露、造成巨大损失的事件时有发生: 1、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员工兜售客户信息,造成损失达3000多万元。 2、京东商城客户账号泄密案件。 3、CSDN几百万用户注册信息库被黑客盗取。 4、天涯社区论坛4000万用户数据泄露。 5、taobao泄密事件. 6、开心网账号泄密事件 1.产品背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信息系统的应用已深入到各个领域。但随之而来应用系统和数据库的安全问题尤为凸显。数据库系统作为信息的聚集体,是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核心部件,其安全性至关重要。小则关系到企业兴衰、大则关系到国家安全。 在涉密单位或者大型企事业单位中,广泛的实施了安全防护措施,包括机房安全、物理隔离、防火墙、入侵检测、加密传输等等。但就应用系统本身和数据库的安全问题却一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同时,之前的市场上也缺乏有效的应用系统和数据库安全的统一解决方案。这就致使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在安全方面普遍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其中比较严峻的几个方面表现在: (1)应用系统身份验证强度问题。 目前许多应用系统本身缺乏有效的强身份认证安全机制,应用服务提供者如何验证用户的有效身份,用户如何验证服务提供者的身份,如何保证在网络上传输的数据不被篡改。 (2)数据库安全问题。 由于国内只能购买到C2安全级别的数据库安全系统,该类系统采用自主访问控制(DAC)模式,DBA角色能拥有至高的权限,权限可以不受限制的传播。

信息安全等级测评机构能力要求使用说明(试 行)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体系建设与测评工作规范性文件 信息安全等级测评机构 能力要求使用说明 (试行) 200×-××-××发布200×-××-××实施公安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评估中心

信息安全等级测评机构能力要求使用说明 目录 1范围 (3) 2名词解释 (3) 3基本条件 (3) 4组织管理能力 (4) 5测评实施能力 (6) 6设施和设备安全与保障能力 (10) 7质量管理能力 (12) 8规范性保证能力 (13) 9风险控制能力 (16) 10可持续性发展能力 (17) 11测评机构能力约束性要求 (18)

信息安全等级测评机构能力要求使用说明 前言 公安部颁布《关于推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体系建设和开展等级测评工作的通知》(公信安[2010]303号),决定加快等级保护测评体系建设工作。信息安全等级测评机构的建设是测评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为确保有效指导测评机构的能力建设,规范其测评活动,满足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信息安全等级测评机构能力要求》(以下简称《能力要求》)是等级保护测评体系建设指导性文件之一。本规范吸取国际、国内测评与检查机构能力评定的相关内容,结合信息安全等级测评工作的特点,对测评机构的组织管理能力、测评实施能力、设施和设备安全与保障能力、质量管理能力、规范性保证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等提出基本能力要求,为规范等级测评机构的建设和管理,及其能力评估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信息安全等级测评机构能力要求使用说明 信息安全等级测评机构能力要求使用说明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测评机构的能力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测评机构的建设和管理以及对测评机构能力进行评估等活动。 2名词解释 2.1等级测评 等级测评是指测评机构依据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规定,按照有关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对非涉及国家秘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状况进行检测评估的活动。 2.2等级测评机构 等级测评机构,是指具备测评机构基本条件,经能力评估和审核,由省级以上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推荐,从事等级测评工作的机构。 3基本条件 依据《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工作管理规范》(试行),信息安全等级测评机构(以下简称测评机构)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a)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成立(港澳台地区除外); b)由中国公民投资、中国法人投资或者国家投资的企事业单位(港澳台地区除外);(具 体要求参见8.2.1) c)产权关系明晰,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具体要求参见8.2.2) d)从事信息系统检测评估相关工作两年以上,无违法记录;(具体要求参见5.2.1) e)工作人员仅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中国公民,且无犯罪记录;(具体要求参见 8.2.1) f)具有满足等级测评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测评技术人员不少于10人; g)具备必要的办公环境、设备、设施,使用的技术装备、设施应当符合《信息安全等 级保护管理办法》对信息安全产品的要求;(具体要求参见6.1) h)具有完备的保密管理、项目管理、质量管理、人员管理和培训教育等安全管理制度; (具体要求参见4.5) i)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不构成威胁;

网络信息安全测试模拟试题 归类

判断题 信息安全定义 3. 只要投资充足,技术措施完备,就能够保证百分之百的信息安全。 27. 信息在使用中不仅不会被消耗掉,还可以加以复制。 43. 防止静态信息被非授权访问和防止动态信息被截取解密是____。 A:数据完整性B:数据可用性C:数据可靠性D:数据保密性 69. 在ISO/IEC 17799中,防止恶意软件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软件和信息的____。 A:安全性B:完整性C:稳定性D:有效性 78. 关于信息安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信息安全等同于网络安全B:信息安全由技术措施实现 C:信息安全应当技术与管理并重D:管理措施在信息安全中不重要 41. 信息安全在通信保密阶段中主要应用于____领域。 A:军事B: 商业C:科研D:教育 69. 确保信息在存储、使用、传输过程中不会泄露给非授权的用户或者实体的特性是____。A:完整性B:可用性C:可靠性D:保密性 管理学 14. 实现信息安全的途径要借助两方面的控制措施、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从这里就能看出技术和管理并重的基本思想,重技术轻管理,或者重管理轻技术,都是不科学,并且有局限性的错误观点。 36. 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关节岗位人选不得出现在其他关键岗位兼职的情况。 66. 下述关于安全扫描和安全扫描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____。 A:安全扫描在企业部署安全策略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B:安全扫描系统可用于管理和维护信息安全设备的安全 C:安全扫描系统对防火墙在某些安全功能上的不足不具有弥补性 D:安全扫描系统是把双刃剑 71. 策略应该清晰,无须借助过多的特殊一通用需求文档描述,并且还要有具体的____。A:管理支持B:技术细节C:补充内容D:实施计划 47. 在PDR安全模型中最核心的组件是____。 A:策略B:保护措施C:检测措施D:响应措施 79. 在PPDRR安全模型中,____是属于安全事件发生后的补救措施。

海关对报关单位的分类管理

五、海关对报关单位的分类管理 海关按照守法便利原则,对适用不同管理类别的企业,制定相应的差别管理措施 1.管理类别的设定 注意,首次注册登记后,B类企业管理类别未发生调整的原因:①不符合A类企业适 用的条件;②又未发生C、D类管理所列的情形。见下表:

D类企业B类企业C类企业

2.AA的管理措施;暂停期内,按照B类企业的管理措施实施管理。 3.企业仅名称或者海关注册编码发生变化的,其管理类别可以继续适用,但是有下列情 形之一的,按照下列方式调整: (1)企业发生存续分立,分立后的存续企业承继分立前企业的主要权利义务或者债券债务关系的,其管理类别使用分立前企业的管理类别,其分立企业视为首次注册企业; (2)企业发生解散分立,分立企业视为首次注册企业; (3)企业吸收合并,合并企业管理类别适用合并后存续企业的管理类别; (4)企业发生新设合并,合并企业视为首次注册企业。 4.报关企业代理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开展报关业务,海关按照报关企业和进出口货物收 发货人各自适用的管理类别分别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 因企业的管理类别不同导致与应当实施的管理措施相抵触的,海关按照下列方式实施:(2008多选②) (1 )报关企业或者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为C类或者D类的,按照较低的管理类别实 施相应的管理措施; (2 )报关企业和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均为B类及以上管理类别的,按照报关企业的管 理类别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 5.加工贸易的经营企业与承接委托加工的生产企业管理类别不一致的,海关对该加工贸 易业务按照较低的管理类别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 六、报关单位的海关法律责任 1.走私行为的具体表现及处罚: (1)逃避国家有关进出境的禁止性或者限制性管理,非法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 限制进出口的货物、物品进出境; (2)偷逃应纳税款,非法运输、携带、邮寄依法应当缴纳税款的货物、物品进出境; (3)逃避海关监管,未经海关许可并且未缴纳应纳税款、缴纳有关许可证件,擅自将

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XXX有限公司 信息安全管理系统 建设方案 天津市国瑞数码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二○一三年八月

目录 1.................................................................................... 项目背景和必要性3 2........................................................................................ 系统现状和需求分析4 3....................................................................................................... 建设方案5 3.1................................................................................................. 建设原则 5 3.2................................................................................................. 系统设计 6 3.2.1 ............................................................................... 系统总体逻辑架构 6 3.2.2 ................................................................... IDC信息安全管理系统架构 9 3.2.3 ............................................................................ 系统部署及网络拓扑 10 3.2.3.1................................................................................... 总体网络部署 10 3.2.3.2................................................................................ 系统管理端部署 12 3.2.3.3......................................................................... 执行单元(EU)部署 13 3.2.4 ............................................................................... 项目实施所需资源 14 3.3................................................................................................. 建设内容 16 3.3.1 ..................................................................... ICP/IP地址备案管理系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