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简述供电企业降损增效工作的常态化管理 饶亮

简述供电企业降损增效工作的常态化管理 饶亮

简述供电企业降损增效工作的常态化管理 饶亮
简述供电企业降损增效工作的常态化管理 饶亮

简述供电企业降损增效工作的常态化管理饶亮

发表时间:2019-05-24T11:08:56.767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34期作者:饶亮

[导读] 摘要:为了能够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促进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顺利进行,要求供电企业的明确自身目标,找到在日常工作的中的不足之处,实现的降损增效的工作目标,应该在电力网的规划,设计、生产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的把控,从而能够更好完成对电力企业管理。

(韶关南雄市供电局供电服务中心广东韶关 512000)

摘要:为了能够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促进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顺利进行,要求供电企业的明确自身目标,找到在日常工作的中的不足之处,实现的降损增效的工作目标,应该在电力网的规划,设计、生产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的把控,从而能够更好完成对电力企业管理。使电力企业的降损增效工作的常态化,增加企业效益。

关键词:供电企业;降损增效;节能减排

前言

在供电企业降损增效工作进行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对电力企业的有效的管理,并结合当前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实际情况,完成节能减排目标。获得较为理想的工作成绩。本文对供电企业降损增效工作的重要性进行了有效的分析,并结合当前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有效探讨,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如增加智能电力设备的普及率,进行电力设备的合理规划,使其能满足电力企业降损增效工作具体提任务和目标,从而获得常态化管理模式。

1.供电企业降损增效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电力企业的高效发展,但是随着用户数量和用电负荷不断增加,虽然进行了电力输电线路改造升级,但是线损问题依然不容忽视,其中线损率也是电力企业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指标,直接反映了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是电力企业的日常维护工作的重点,但是,就目前的工作方式来看,降低线损工作的成果十分有限,在一定程度上,线损也是电力企业的一大支出,制约了电力企业的良性发展,因此对输电线路的日常维护工作就变得非常重要了,需要采用科学的运维方法,有效降低线损,从而能够有效促进电力企业的损耗支出,能够将其主要工作,集中到对电力服务改善中去,从而为广大用电用户提供优质的电力服务[1]。

2.造成线损过高的原因分析

2.1 变电站方面带来的线损问题分析

在电力运输过程中,由于大多数的变电站采用的还是较老旧的设备,这些设备往往能耗方面并不具备优势,由于其他各种原因导致设备更新速度慢。相较于与先进智能变电站,一些传统的变电站在并不能根据的电网的载荷,来安排合理的工作效率,只能沟以固定的规律进行运转,从而增加了电能的损耗,造成了电力企业极大的损失。还有就是检修工作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在检修周期内无法对一些设备进行必要的维护,造成在变电站的维护过程中,无法顺利的完成清扫工作,导致线损的风险不断扩大。

2.2 传统供电配备的变压器问题分析

在实际的运输电的的维护过程中,由于存在的各种原因,一些高损耗的变压器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更换,造成了这部分变压器能耗过高,传统的变压器技术,在是进行实际的运行阶段,并不能有效的降低线损。另外,由于对各种变压器的配置不合理,导致了实际变压器技术并不能适应用电符合变化,如一些高负荷的用电区域,配置了了性能较为低下的设备,而另外一些用电负荷较低的区域,则是采用了性能较高的变压器设备等等,这些设备资源配置的不合理,不仅导致了出现了较高的想线损,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故障几率,对电力企业的日常运维管理工作带来的一定的弊端。

3.供电企业降损增效的技术措施分析

3.1 增加智能电力设备的普及率

随着智能电力设备的普及,现阶段各种先进的节能技术层出不穷,但是却需要大量的智能电力设备作为输电线路的骨干。虽然,由于资金和技术限制,短时间并不能够对所有的供电线路进行更换,因此,供电企业的要按照一定的计划,从供电骨干网络的电力设备入手,有效保障电网建设的步伐。对于一些经常出现问题的供电设备要尽早的安排更换,实现有计划、有重点的电力设备更换任务。除此之外,对于一些线损较大的电力线路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换,使线损能够通过更换智能设备或者更为先进工艺的电力线路,来有效降低线损问题。

3.2 进行电力设备的合理规划

为了能够让电力设备发挥出关键的作用,需要对用户的实际用电需求进行调查,并绘制出电力负荷区域图谱,从而能够根据用电情况对电力设备进行合理规划,根据用电情况选择变压器的容量,对其安装位置也要进行合理的设计,从而使其到各个主要节点距离最短,在节省电力线路了的同时,也能够有效降低维护成本,并使变压器靠近负荷中心,减少了来自于电网本身的损失,在变压器的选购方面,可以选择节能密集型变压器,从而能够获得较为优异的节能性能。并使其能够适应当前区域电力的负荷,让电力资源得到了较为合理的分配。有效降低了整个电力系统的线损[2]。

3.3 线材的选择和无功补偿技术的应用

电力线路的线材也是造成线损的主要来源,因此,在实际的选购和铺设线路的过程中,首先要根据线路的负荷并保留一定的冗余量来选定横截面积和导线材质,并注重实际规划,主干线路、支干线路的线材规划等,使成本和容量兼顾起到良好的线损效果。还可以通过智能调节装置对电网中的电压实现智能适应,从而能够有效避免电网电压的峰值,使供电电压趋于稳定,为用电客户提供更好地服务。除此之外,还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无功补偿装置,提高自身功率因数,并和低压电容无功补偿技术相结合,从而能够有效降低电网的线损。如表一,为提高功率因数厚度的降损情况。

3.4 加强对线路的巡视工作

有些线损的发生,是线路本身的原因造成的,因此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应该加强线路巡视工作,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另外,在一些重要节假日以及体术天气下,更要安排专人做好线路的巡视工作,从而能够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并予以有效的解决。保持线路的通畅。因此在实际运行管理过程中,更要积极的完成对班组和交接班制度的规划。并建立责任机制,将线路巡查任务进行细分,积极的调动相关人员的工作热情,实现对线路的有效维护策略,保障线路能够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降低事故的发生率,从而能够让停电时间和频次进行有效的减少。有效的增强电网运行的可靠性[3]。

4.供电企业降损增效管理工作分析

4.1 建立常态化管理机制,保障全线线损问题

为了能够有效地降低线损,需要结合工作实际,创建出良好的线损管理模式,从而能够更好地完成线损的有效管理。首先需要建立权责明晰,层次清楚的领导小组,从而能够更好组织相应的管理活动,并制定出合理的运行管理机制,对相应的运维管理体系的建设提供目

(整理)广东电网公司降损增效创先工作方案

广东电网公司降损增效创先工作方案 为贯彻公司创建先进省级电网公司的工作部署,做好降损增效工作,根据《广东电网公司创建先进省级电网公司工作总体框架方案》和《广东电网公司创建先进省级电网公司工作指导意见》工作要求,结合广东电网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思路 紧紧围绕创先工作目标要求,以线损“四分”管理为突破口,以计量自动化系统为支撑,提高计量装置水平、提高计量抄表准确性时效性,重点降低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管理线损;优化电网结构和运行方式,提高配网电压和无功运行水平,开展电网降损改造工作,努力降低技术线损。 二、工作目标 综合线损率逐年下降,确保2009年不高于5.55%、2011年底不高于5.1%,力争到2013年不高于4.5%;50个县级子公司确保2009年不出现线损率超过15%的单位、2011年不出现线损率超过12%的单位。 基于省公司的总体创先目标,结合各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反馈意见,将2009-2011年线损目标分解到21个直属供电局和50个县级子公司,详见附表一、 精品文档

四、工作内容 通过深入梳理线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技术降损潜力,广泛吸收基层经验,按照重点降低管理线损,努力降低技术线损的工作思路,制订了降损增效的七项措施: (一)加大计量装置改造力度,增强线损计量的准确性 积极开展电能计量装置改造,2009年底前,更换直管范围内所有862型电能表,2011年底前更换全部县级子公司淘汰类表计;全省电能表低损耗、长寿命和电子化覆盖率2010年底前达90%实现,2011年底前达100%。 充分运用计量自动化系统,2010年全部实现配电变压器及以上各类计量关口月初00:00点抄见电量比例达到100%。 加快计量自动化建设,提高线损"四分"自动统计水平,2009年实现购电侧电量自动抄表覆盖率100% ,售电侧电量自动抄表覆盖率60%(2010年覆盖80%);实现110千伏及以上主网网线损自动统计,配网10千伏分线线损自动统计覆盖率50%(2010年100%),2011年底前县级子公司1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电网线损自动统计。 (二)继续加强“四分”管理,进一步完善线损“四分”管理常态工作机制 继续开展线损“四分”管理达标,2009年实现所有直属单位线损“四分”管理省级达标,其中至少7个供电局实现网级达标,2010年各县级供电子公司全部实现线损“四分”管理。 按年度分层逐级制定线损“四分”管理工作方案。将线损管理责任逐级分解到班组、个人,确保责任明晰、考核到位。加强基础资料管理,确保线损“四分”统计准确。 每月进行线损“四分”统计,针对线损异常进行闭环分析,形成线损月度和年度总结。 开展年度线损管理成果分析,编制下一年线损管理工作计划,在各市局之间,在各市局内部开展最佳实践经验交流活动。 精品文档

浅谈强化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的重要性及方法

浅谈强化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的重要性及方法 【摘要】本文以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工作为中心展开,从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的重要性和特点出发,根据电力部门的实际情况,对当前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当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并深入研究,提出了一些强化计划经济管理、提高综合计划管理水平的相应措施,希望在强化电力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有所借鉴意义。 【关键词】强化;电力企业;综合计划;重要性;方法 计划统领着企业的各项工作和目标,为了实现企业管理的目标而发展起来了计划管理,计划管理的应用广泛。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计划管理发展成为了综合计划管理阶段,在供电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充分体现出了综合计划的作用和职能;综合计划管理的引领、统筹和调控能力的增加,使供电部门实现战略目标的全面发展和整体运作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有效增加了企业的效益和效率,促进了供电部门的可持续发展。 1 综合计划管理的含义 近几年来,我国开始在电力中实施市场化改革,逐渐形成了竞争、开发的新型电力市场,初步的监管体系与运行规则建立了起来。电网企业为了在管理中注入新的活力实施了综合计划管理。在电力企业的管理工作中综合计划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果。例如,企业管理者控制和管理工作流程的能力提高了,电力企业投资成本、资源配置、资金管理等方面整体的优化实现了,职责、层次分明的管理制度建立了,流程细节优化了,对于电力企业整体的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两年来,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有着越来越重的指导性地位,明显的提高了调控性和制约性,在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2 综合计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全面监督和预控工作不到位 电力企业增强综合计划管理基本的原则是统筹兼顾,也是协调平衡企业内部财务计划、生产计划、服务计划的重要手段。根据目前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成效,企业内部没有系统完全的执行责任监督机制与操作标准,使得从上到下的传达企业集团内部的执行路径中有着太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一般来说,电力企业遵循执行路径从上向下的计划性指标,计划指标采用层次式向下传达,存在着许多执行偏差情况,下级部门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的成效决定着落实计划指标的程度,很明显在这其中有着不同程度上的数据假象。根据计划指标横向运作的机制,各个部门大都有着计划管理意识薄弱的问题,各部门间各为其政,没有应有的协作和主动沟通机制,阻碍了数据信息有效的管理和整合。 2.2 执行的过程中没有整体管控的能力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充分认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意义 核电产业由“适度发展”向“积极发展”的快速增长期为企业成长带来了广阔的空间,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发展的深入,防范各种经营风险,提高企业内控管理逐步成为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上海电气党委对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风险控制、制度完善作为纪委工作的重点工作抓,而作为世界级工厂建设的企业过程中如何充分认识企业内控管理重要性和必要性,找准企业内控管理的对策,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含义及发展 1、企业内部控制含义。 常用的定义是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简称为企业内控。 从上述我们可知,内部控制是指经济单位和各个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它是因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完善的。 2、企业内部控制发展

内部控制起源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在1934年美国的《证券交易法》中首先提出了“内部会计控制”。2001年底以来美国安然、世通、施乐等大公司的一系列会计丑闻被曝光后,2002年美国颁布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要求美国的上市公司必须建立内部控制体系。 我国的内部控制发展较晚。直到2008年和2010年,我国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共同构成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内控规范的发布是中国在公司治理方面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体现了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进一步接轨和整合。企业对于内部外部的风险可以得到更系统有力的控制。内控规范为中国企业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提供了一个标准的框架,在理念、实施和制度层面为企业提供了基础,即解决了什么是内控的问题,又解决了怎样开展内控的问题。 二、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建设重要意义 1、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建设 内部控制体系要求建立统一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在不断地加以补充和完善的过程中,使各项规章制度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让企业生产经营各项活动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形成人人都能够遵循的统一完整的制度体系,达到能够使企业各项活动都能被体系涵盖并有效的控制。纪检监察工作是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的重点领域和关键步骤,通过直接参与和监督检查等形式,查找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漏洞,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和建议,督促企业有关部门加强制度建设, 及

刍议电力营销管理中的降损增效方法 美迪娜

刍议电力营销管理中的降损增效方法美迪娜 发表时间:2017-11-24T11:03:52.527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21期作者:美迪娜•艾孜热提力肖雪赵月英 [导读] 摘要:国家电网公司针对电力行业工作中的减排要求,提出了建设友好环境和转变资源节约企业的计划,并且将其录入社会责任报告书中。所以供电企业,应该落实科学节约发展的工作思路,脚踏实地的做好降损增效工作,担负起企业责任和社会责任。 (国网新疆电力公司乌鲁木齐供电公司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国家电网公司针对电力行业工作中的减排要求,提出了建设友好环境和转变资源节约企业的计划,并且将其录入社会责任报告书中。所以供电企业,应该落实科学节约发展的工作思路,脚踏实地的做好降损增效工作,担负起企业责任和社会责任。通过电力网规划设计和生产运行以及经营管理水平可以看出线损率,再对线损率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测评,把生产、经营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出来,从技术和管理上一起处理,使用科举有效的措施和方法,达到电网的降损增效。 关键词:电力营销管理;降损增效;方法 1降损增效之技术措施 1.1配电网规划与电网建设改造 为了配合迎峰度夏和城网的改造计划,某地对其中的一些线路和超负荷配变进行相对的改造,根据电量负荷的变化情况,各单位部门用从供电范围优化、变压器容量优化等及时增加新的电源布点,减小供电的半径和迂回供电量。为了城市电网供电的安全可靠性能够得到提高,我们对配电网网架结构和电源点分布进行细化、优化,每年修编配电网的分布规划。对于在技术改造措施,国家电网公司的重点工作是如何保持电力的降损增益。如提高节能降损项目的投资比重,让节能降损项目计划落实到位,发挥计划资金最大的经济效益。 1.2合理规划以提高经济运行水平 监测并及时调整变压器负荷,保证其三相负荷运行平衡,并根据变压器负荷情况,合理配置,淘汰耗能高的变压器。让变压器轻载、空载和过载的机率的几率减少。合配电变压器的容量和安装位置要合理安排,消除电量用量和变压器功率不平衡的现象。公用变压器要尽量采用三相平衡送电,变压器电量运输处不平衡度要小于10%。调整好电力负荷分布情况、处理负荷过重或过轻的线路的问题和合理配置公用变容量是降损的重点。 1.3加强发展配电系统的自动化,使城网科技含量提高 一定要提高配电的自动化,因为它不仅可以使供电服务的质量提高,有效地减少停电现象的发生,还可以使线路的投资和冗余容量大大减少。所以,对配电的自动化和实用化要深入的进行研究和规划,吸收别国在这方面的先进经验,使配网自动化成为降损的一个重要部分。配电网的信息化、数字化和自动化信息管理平台的出现,标志着配网自动化建设的形成,这也是降损增益在电力营销管理中的一重要举措。 1.4合理调整变电站电压,提高工作效率 在变电站中国,要根据电压的变化进行调压调档,对电容器投切的进行及时迅的调整,达到提升供电电压质量的目的。比如,10kV的配电线,由于其路线路较长、密度较低,而且分部分散,所以要把分散补偿和集中补偿相结合着使用。如果是变电所10kV的母线,那么可以对其安装一个电容器(高压补偿电容器),如此使电能质量提高且线路损耗降低。 1.5设备及时安排检修,维护好输、配电线路 为了使停电的时间和次数都能够达到最大幅度的减小,要求供电设备和用电设备能够同时进行检修,对输、配电线路工作及时的进行维护,减少漏电率。例如,清扫或者把不合适的绝缘子换掉,对接头电阻进行经常性的测量,一旦发现问题就立刻进行检修。在进行线路消缺等工作时,尽量使用带电作业,控制停电作业。 1.6加快电量远传工作用于推广现代化发展 为了加快电量远传工作用于推广现代化发展,要对远程监控力度不断加大,还要对中型和大型客户以及联网电站计量装置的计度情况时刻的进行关注,使电量采集系统的功能达到最大化,当出现电量异常的情况时,要对其进行跟踪并且分析原因。使用先进的现代化技术对网线路极推广配、大客户在线监测、集中抄表、负荷管理在线检测和用电信息进行发布,使远程工作站使用功能进一步完善负荷管理。线损的管理水平和实现线损管理的可控性,在控的前提条件,是把电量数据线损工作的统计座位基础,使数据可以传播的距离更加远。远程工作站结合预试检修停电可以实现系统功能具备线损实时分析的功能,实施变电站电量远传系统的建设,同时对远传系统主站功能进行开发和利用加强电量,达到变电站电量的远播、负控和电厂电量远传系统的信息共享的目的。合理并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资源数据,使线损管理的科技水平提高。 2降损增效之管理措施 2.1架空线路的降损 架空线路主要是指架空线路,设置在地面以上,与输电线路的输电线路绝缘子固定在地上的输电功率在杆塔上。安装和维护更方便,成本较低,但容易受天气和环境的影响,同时,整个输电走廊占用更多的土地面积,这是很容易对周边环境造成电磁干扰。供电线路设计不科学、不合理,导致供电线路长,导线截面相对较小。新一代高压配电网增加了输电线,降低了低压半径,使变压器处于负荷的中心位置。增加高压线有效降低线损率。在同一负载下,若能增加高压线,可降低有功功率损耗,中心位置的变压器也能达到降低损耗的效果。 2.2轻载、空载和过载现象的降损 轻载指的是在电路的负载范围内,负载率在30%以下。空载是指电机不带负载设备的情况下运转。在某些情况下,过载使电机的实际功率超过电动机的额定功率。由于不同季节的特性不同,变压器出现轻载、空载和过载现象。在实际运行中,不能及时调整,进而产生功耗。因此,变压器的选择必须科学合理,尽量安装在中心位置,最大限度地符合用电要求。另外,采用三相均衡功率传输方式,能及时重构负载过大、电路小的电路,降低能耗。。 2.3变压器低功率因数的降损 在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准)的余弦叫做功率因数。功率因数的大小与电路的负荷性质有关,功率因数是衡量电气设备效率高低的一个系数。功率因数低,说明电路用于交变磁场转换的无功功率大,从而降低了设备的利用率,增加了线路供电损失。供电企业可以投入一些资金,在变电站及配电线路中增加引进一些新设备。当电压达不到要求电压时,进行无功补偿电容器投切,达到合理

加强供电企业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思考

加强供电企业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9-02-27T16:12:18.34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作者:杨子王鹏何作为潘伟方俊程斌杨翼李[导读] 摘要:加强国有企业干部监督,规范国有企业权力运行,是企业自身乃至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社会形象和效益,关系到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合肥供电公司安徽合肥 230022 摘要:加强国有企业干部监督,规范国有企业权力运行,是企业自身乃至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社会形象和效益,关系到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在反腐倡廉日趋严峻的新形势下,如何健全机制、强化监督,努力改变当前干部管理中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当前面临的紧要课题。本文就当前供电企业干部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分析有效对策和途径。 关键词:供电企业干部监督管理思考 一、新形势下加强干部监督管理的必要性 1.1加强干部监督管理,是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央明确强调:“以加强干部监督为重点,完善国有企业权力运行制衡机制。”该要求的提出,正是针对国有企业发展新形势的迫切需要。供电企业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承担着广泛而重要的责任。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反腐形势日益严峻,社会监管日益严格,个别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为,不仅给国家造成了经济损失,而且对企业健康发展带来了一定阻力。因此,必须要把监督制约植于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之内、融入企业经营管理体系之中,积极探索干部监督与权力监控的有效途径,促进和保障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2加强干部监督管理,是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举措 国家电网公司提出构建“三化三有”特色惩防体系的具体要求,即以规范和制约权力为核心要素,围绕“思想流、人员流、物资流、资金流、信息流”五个管理重点,建设企业化、责任化、业务化,预防有方、监督有效、惩治有力的反腐败管理体系和工作系统。加强领导干部监督管理,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长效机制,正是把惩防体系的建设任务,转变为企业管理标准和员工行为规范,把反腐倡廉建设与生产、经营管理等业务工作有机结合,通过建立完善的内控机制,加强权力制衡力,增强制度约束力,从而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确保干部政治平安、企业和谐稳定。 二、当前干部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监督职能有待强化 纪检监察部门作为企业监督主体,全面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之中,监督范围越来越广,监督渠道越来越多.在执行监督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监督管理和内控机制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落实到基层单位,有的还处于被动参与局面,流于形式、缺乏效力。 2.2监督制度有待完善 当前,针对各级干部的监管体系逐步健全,针对权力运行的风险防控逐步加强,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标准和业务流程不断规范。然而,暴露在物资采购、财务管理、工程建设、营销管理、廉洁自律等方面的问题仍然存在。 三、加强干部监督管理的基本方法 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必须抓住正确行使权力这个关键。制约干部权力运行应体现以下五个方面: 3.1有限有度原则 有权力的人行使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这个“界限”就是国家的法律法规。各级干部必须遵循权力“有限”原则,在国家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限定的范围内行使权力,而不能越其藩篱。 3.2民主集中原则 一个单位有无民主作风,是衡量该单位是否实行现代治理的价值标准。实践证明,民主是最有利于防止由于个人专断而出现决策失误的方式和途径,民主意味着多数人的参与和意见的表达,体现了公平公正、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3.3公开透明原则 知情权是监督权的重要前提,不断增强权力的透明度,扩大职工的知情权,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保障。为了取信于民,取信于社会,应进一步扩大公开的范围,加大公开的力度。让权力运行时时处处受到监督,尽可能减少甚至避免“权力寻租”的现象。 四、加强干部监督管理的有效途径 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工作,关键在于以制度建设为重点,以权力运行为核心,以监督制约为手段,积极构建“预警防范、日常管理、用权制衡、违规惩处、运行保障”五位一体的监督机制,提高干部监督工作质效,增强治理腐败工作能力。 4.1着力职能深化,提升监督聚合力 着力构建“大监督”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审计、工会等部门责权范围内的监督管理作用,密切配合,联合行动,形成党内、行政和群众监督互联、互动、互查的监督机制,形成“职责明确、信息共享、职能互补、整体联动”的监督模式。这样既可以扩大监督范围,减少监督盲区,又有利于实现全方位监督。严格落实“两个责任”,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抓手,强化“一岗双责”意识。纪检监察部门作为企业内部监督的主要职能部门,可以采取多种形式,通过设立举报信箱、开展民主测评、建立廉政档案等形式,广泛了解各级干部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执行上级部署、落实民主集中制、遵守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另一方面,加强纪检监察队伍自身建设,配强配齐纪检监察人员力量,通过集约学习、业务培训等,提高业务能力、提升综合素养。 4.2着力权力监控,提升监督制衡力 按照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分离原则,对权力适用范围、权限划分、运行程序作出明确规定,做到权利与监督既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形成制衡关系,防止权力滥用。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提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把好权力运行关,加强对“三重一大”决策权的监督,建立健全民主集中制度,在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建设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上,严格采取集体研究决定。加强对财务支配权的监督,防止财务管理和审批过程中的权力过于集中问题。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是企业自身的需要,也是企业面对市场风险与挑战的需要。企业只有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制定满足管理需要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加以严格遵循实施,才能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财政部有关规章制度的要求,各单位(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它经济组织)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规定,结合部门和系统内部的有关内部控制规定,建立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管理者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效果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等目的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内部控制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监督决策、信息与传递以及自我检测等方面,从总体上透视了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其有效实施无疑会促使企业生产管理迈上一个新台阶,促进企业经营流程的合理化和正规化。 一、内部控制在实际工作中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外部社会经济活动都会带来深远的影响,产生良好的效果 (一)确保企业制订的各项管理方针、目标的贯彻执行 内部控制制度由若干具体政策、制度和程序所组成,渗透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企业内部存在经营活动和管理环节,就有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控制措施,从而有效地贯彻企业的经营方针,确保经营目标的实现。 (二)确保会计信息及其他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防范经营风险 健全内控制度,可以规范企业各类信息的采集、归类、记录和汇总的过程和行为,确保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可靠,如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弊,有效控制企业的经营风险。 (三)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并加以有效利用 健全内控制度,能够科学有效地监督和制约企业财产、物资的采购、计量、验收等各个环节,对企业各种资源的利用和现金流动进行控制和管理,从而确保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防止资产流失。 (四)确保企业利润最大化 健全内部控制,使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做到活而有序,减少了不必要的成本费用开支,促进企业的有效经营,以求企业实现更大的盈利目标。 二、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从政府部门到企业管理层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不断提高,大部分国有企业都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在实际经营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完善的地方 (一)内部控制环境不够完善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及有效运行,有赖于企业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现代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客观上需要一个规范的法人治理机构、加强内部控制,以保障所有者、经营者、债权人等的合法权益。但从目前情况看,大部分国有企业改制后,虽然在形式上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但由于产权不明晰、出资人缺位,未形成有效的内部权力制衡机制,再加上内部控制固有的局限性,造成内控力度削弱,经济业务随意性加大,监督机

如何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如何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一)调整管理模式 1.调整投标报价和合同管理模式 公司现有成本管理模式基本上是基于建造合同模式下的管理,缺乏对成本组成部分的个性化分析,税改后,要结合增值税规定,注 重对各成本组成项目所含进项税额的管理;目前公司推行的集中采购 模式未考虑到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税改后,要筛选供应商库, 确保对方能够提供专用发票。 (二)全面梳理制度 (三)进行流程再造 为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各单位应管好增值税发票,明确增值税销项发票的申请开具、进项发票的取得认证和纳税管理三个工作流程,从发起业务部门至财务部门,最后至主要领导批准,对各环节 时间和责任给出明确规定,确保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和税务的合理 申报。 (四)做好催收清欠 一要落实营销底线管理,提高合同质量。各单位要将合同付款比例、结算进度等作为防欠指标,坚决放弃合同条款差、预期效益低 的项目,有效提高市场营销质量,从合同源头防范应收款项的产生 和积累。 二要加快项目确权,防范经营风险。税改后,各单位要大力推进项目结算确权力度,为日后工程结算奠定基础,尽快实现债权认定,切实防范经营风险。 三要强化催收清欠,实现落袋为安。各单位要以税改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催收清欠工作力度,逐项目盘点清查,制定收款计划,落

实收款责任人,确保每一个项目都有专人负责催收,有效实现应收 款项的顺利回收。 (五)加强地产业务增值税管理 目前,集团的地产业务主要在中海集团,少量在工程局和设计院。2015年集团地产收入××亿元,占比为××%;以中海集团为主的地 产业务利润总额对集团利润总额的占比超过了××%,这些都充分体 现了地产业务对我们的重要性。因此,有地产业务的单位在税改后 要加强增值税的管理。 1.合理划分新老项目,老项目争取采用简易计税方法。 根据国家税改政策规定,房地产老项目是指《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注明的开工日期在2016年4月30日前的房地产项目。国家允 许地产企业对房地产老项目选择简易计税方法,应按全部地产销售 收入乘以5%的征收率计算和缴纳增值税。根据我们的研究和测算, 老项目选择简易计税方法后可以实现税负的基本稳定,不会对企业 造成巨大影响。所以,相关地产单位要尽快摸底排查项目情况,合 理划分新老项目,争取以简易计税方法纳税。 2.将新项目相关业务尽量外包。 积极取得进项发票地产企业要梳理内部经营流程和环节,对于设计、广告和销售等相对独立的业务,可以考虑单独成立子公司或外 包的形式,划不能抵扣的人工等费用为可以抵扣的外购服务,有效 降低税负。 来源:中国税务报 加强企业管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切实转变 增长方式,从而推动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进程。这既是企业管理的方向,也是企业管理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加强企业管理应注重制度建设。 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化企业管理。

供电所降损增效之我见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供电所降损增效之我见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6084-75 供电所降损增效之我见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农电体制改革之后,农村供电所既是农村统一、规范,有效的供电企业最基层的营销组织,同时又是供电系统目前降损增效最薄弱的环节,如何切实做好农村供电所的管理工作,确保安全、经济、多供、少损,已成为直接影响农村电网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为此,本文着重就农村供电所如何降低线损作一粗浅探索。 一、目前农村供电所线损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影响农村供电所线损居高不下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1、从设备上来看,一是空载台变已成为影响线损的重要因素。农网改造之后,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普遍存在大马拉小车问题,农村居民实际用电与台变

容量有较大差距;二是无功补偿装置不到位。由于此设备需要大量资金,故对供电所来讲是望尘莫及;三是表计装置。网改中,一部分居民装置了电子表,而仍有一部分农民用的是机械表。有人作过测试,机械表7瓦的灯泡开启后都不转动,电子表只要5瓦就可计量(一般情况下,机械表的启动电流为50毫安,电子表的启动电流为10毫安,则机械表启动最小功率为10瓦,电子表启动最小功率为2瓦)。 2、从管理上讲:一是不会管理是目前供电所要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农电体制改革后,特别是农电人员重新招用定编后,虽然供电所长的文化素质普遍提高,但就工作阅历,实践经验、管理能力方面存在严重不足。二是“两少、两低、两大”也影响了供电所的管理:“两大”,即工作量大、供电所自身发展困难大。目前,对供电所的服务水准与供电公司一样,不仅要求严,标准高,而且内外监督力度亦大,渠道亦多,使供电所的工作量居增。同时,供电所定编后,

如何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控制

35 2013年?11月?下期 经营管理者 学 术理 论经营管理者 Manager' Journal 浅谈如何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控制 黄丽霞 成都供用电工程公司 摘 要:完善的企业内部管理控制体制,不仅能够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营,也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度。企业内部及时的管理和系统的调控规避了风险,提高了运营效率和会计核算水平,是企业在市场上获得绝对竞争优势的关键。本文从实际出发,结合我国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现状,针对问题提出有效建议,争取实现企业健全、完整、一体化的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网络。 关键词:企业内部 管理控制 问题 措施内部管理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重要模式之一,科学合理的管理控制体系保护了企业资产,确保了资金的安全流通,提高了企业经营效率和会计审核准确性,避免了企业内部各分支部门在不同政策程序的指引下激化部门矛盾,引起体制失衡,引发经济犯罪等等问题。本文就现阶段的企业内部矛盾问题展开针对性的补救措施讨论,从意识形态、指导体系、监督评估三个方面切入企业内部管理控制问题,做深入的思考及研究。 一、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内容及意义 1.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内容。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即企业单位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科学合理的企业内部管理控制体系以规范化和系统化为建系指南,以严谨、完整、高效可操作性为建系目标。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分为两大块内容,一是会计控制,二是管理控制。会计控制是指在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性,确定公司企业会计核算统一水平,从而保障企业财务活动的顺利进行。管理控制是指针对企业经营活动,为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营和效率的提高而制定的一系列调控措施、政策。 2.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意义。现阶段我国内部企业的主要管理控制方式有程序控制、环境控制、信息沟通、风险评估、内部监督。它们作为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核心内容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程序和环境控制是内部管理体制的基础控制方式,在程序的保障下,综合环境要素对经营活动和政策的建立予以科学的指导。信息沟通的主要作用是创造良好的企业内部交流沟通环境,方便信息的采集和传递。风险评估和内部监督是管理控制体制的最后一道关卡,它是应对市场变化,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必要管理措施,只有在自我监督和评估下才能保证企业运营活动持续焕发生命力。总的来说,健全的内部管理控制体制深化了企业内部管理,确保了流动资产的安全运营,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和运营活动的进行都有着积极地作用。 二、现今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存在的突出问题 1.企业对内部管理控制认知程度不足。与时俱进和创新是引导公司紧跟时代风尚,保持市场营销力的思想基础,只有适时分析市场营销策略,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及时更改管理、经营手段,建立系统的内部管理体制,才能应对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现实不容乐观,我国大多数的企业仍然持续计划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经营体制,单方面重视内部监督而忽略了风险评估对公司经营的重要意义,在运营活动中对环境的考察重视不足,导致企业内部管理系统漏洞百出,风险得不到及时的规避,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行和市场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在成本的基础管理项目中,缺乏客观的企业成本管理理念,市场窥探敏感度低下,大部分企业成本计算局限于生产过程,相关领域的成本行为几乎不在成本合算的范围之内,片面追求产量而隐藏成品成本,导致内部管理控制认知误区的形成。 2.企业实施内部管理控制的方式不到位。完整的企业制衡体系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随着企事业单位改革的逐渐深入,制衡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但由于计划经济模式的根深蒂固,我国内部管理控制体制仍得不到本质性的转型,企业内部管理控制方式不到位,市场竞争力也就不足。具体的内部管理控制方式问题包括审计控制部门的形同虚设和内部控制手段的落后。审计严重不到位,部门领导独立性较差,财务监督力度不足。企业会计信息和核算信息真实性有待商榷,内部管理控制政策的落实情况不到位,奖惩制度的缺乏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较差,贪污腐败现象泛滥。 3.企业对内部管理控制的规划不足。科学、完整的内部管理控制体系的制定需要充分的合乎实际的规划,以“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 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组织结构的规划原则。在实际操作中,“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原则没有被真正的运用到经济管理活动中来,对于授权、签发、核准、执行、记录这五大相互分离、互不相容的经济活动往往由一个部门独立负责,徇私舞弊的问题时有发生,部门之间的监督工作无法完成。因此,恰当的企业内部管理控制规划要充分的体现相互控制、监督的理念,在控制与监督中提高部门工作效率。 4.企业缺乏风险意识。随着市场竞争力的不断加强,经营风险进一步的提高,这就使得企业在风险评估和规避上需要做好充分的防备工作,加强风险意识,完善风险管理体制。在多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现阶段企业的风险控制意识有了加强,但在风险规避方法上仍有待提高,例如环境因素的综合分析、低风险领域的潜伏风险、风险适时转嫁等等,这些都是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三、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有效措施。 1.转变企业内部管理层控制观念。企业内部管理控制是一个持续变化的过程,不仅需要企业内部的政策、措施的支撑,还需要综合企业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在动态的工作环境下,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跻身市场竞争行列,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工作,发挥内部管理控制体系的最大效应。转变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形态首先要从企业管理人员入手,转变其计划经济管理理念,认识当下市场经济大环境大背景下的内控机制,制定行之有效的企业制度。 2.构建严密的企业内部管理控制体系。严密、完整、科学的内部管理体制是企业内部管理成功的关键。首先,包括完善的制衡系统,保持各独立部门间的相互牵制、制约,防止徇私舞弊,贪污腐败的非法行为,制衡系统中每一个基层的领导人都需要明确自身的职责,承担相应的责任义务。然后需要严谨的监督机制,核心在于会计部门的常规工作和各生产岗位、管理部门的核查。最后是审计委员会的建立,以纪律检查,财务审计,工作核查为一体,综合监督、举报、审查手段,为企业内部管理控制体系的实际运转提高强有力的保障。 3.强化监督机制。财政、税务、审计、监管部门根据本部门的职责对企业部门予以工作监督是强化监督机制的核心内容,充分发挥监督机制的公证力量,履行监督职能。例如重视对注册会计师的培养,加强守法意识宣传活动,鼓励监管部门的监督工作并加以物质和精神奖励,发挥舆论的力量,对非法行为予以媒体曝光等等。 4.提高风险评估和竞争意识。随着市场经济风暴的席卷,提高企业竞争意识,才能为企业在世界经济市场上留以一席之地。提高竞争意识的基础行为姿态便是加强风险防范,以“防”为主,攻防结合。在内部健全管理控制体制,及时填补漏洞,在外部观察市场动态,分析环境取向,最大限度的减少可能存在的风险,在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的双意识形态下开放中国在国际市场的舞台。 四、结语 企业内部管理控制一方面受到国家政策和国家经济走向的影响,另一方面直接受到企业内部管理控制体系的调控,从最直观的方面来说,科学、合理、完整的企业内部管理控制体系决定了企业的未来发展走向,因此完善内部管理控制体系,才能加强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竞争力度,为企业的发展谱写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杨海燕. 浅谈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J]. 民营科技. 2010(12) . [2]黄华仁.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问题探讨[J]. 财经界(学术版). 2010(09) . [3]李娜. 试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J]. 现代经济信息. 2011(08).[4]邹红. 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J]. 当代经济. 2009(12).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 重要性和必要性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充分认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意义 核电产业由“适度发展”向“积极发展”的快速增长期为企业成长带来了广阔的空间,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发展的深入,防范各种经营风险,提高企业内控管理逐步成为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上海公司党委对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风险控制、制度完善作为纪委工作的重点工作抓,而作为世界级工厂建设的企业过程中如何充分认识企业内控管理重要性和必要性,找准企业内控管理的对策,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含义及发展 1、企业内部控制含义。 常用的定义是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简称为企业内控。 从上述我们可知,内部控制是指经济单位和各个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它是因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完善的。 2、企业内部控制发展

内部控制起源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在1934年美国的《证券交易法》中首先提出了“内部会计控制”。2001年底以来美国安然、世通、施乐等大公司的一系列会计丑闻被曝光后,2002年美国颁布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要求美国的上市公司必须建立内部控制体系。 我国的内部控制发展较晚。直到2008年和2010年,我国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共同构成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内控规范的发布是中国在公司治理方面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体现了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进一步接轨和整合。企业对于内部外部的风险可以得到更系统有力的控制。内控规范为中国企业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提供了一个标准的框架,在理念、实施和制度层面为企业提供了基础,即解决了什么是内控的问题,又解决了怎样开展内控的问题。 二、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建设重要意义 1、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建设 内部控制体系要求建立统一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在不断地加以补充和完善的过程中,使各项规章制度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让企业生产经营各项活动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形成人人都能够遵循的统一完整的制度体系,达到能够使企业各项活动都能被体系涵盖并有效的控制。纪检监察工作是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的重点领域和关键步骤,通过直接参与和监督检查等形式,查找管理中的薄弱环

电力营销策略与降损节能技术探究 崔娅

电力营销策略与降损节能技术探究崔娅 发表时间:2019-06-17T09:40:38.183Z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第02期作者:崔娅[导读] 故,配电网损耗的缩减已然是人们倡导节能减排的生活、生产方式所必需解决的任务和难题。 国网新郑市供电公司,河南新郑451100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供电质量的要求也在提升。电力营销是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配电网体系下电力能源通过配电网导线、电能表、开关、变压器等供电设备媒介运作的过程中,难以避免产生一定程度的电能损失,而且会产生功率损耗。所谓配电网的电力能源损耗,简称线损,就是配电网的供电量和售电量之差。从某种程度上来看,电能的损耗直接导致了国家整体电能的大量浪费和损 失。故,配电网损耗的缩减已然是人们倡导节能减排的生活、生产方式所必需解决的任务和难题。 关键词:电力营销;策略;降损节能技术引言 随着科技和生活水平的大力发展,各种各样新式电器进入生产生活,我国电力行业进入市场需求量急速提高的时期,但当前电力线路损耗量过大的现状,并不能满足市场对于电力供应的要求,电力线损已经成为限制电力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提高能源转化效率,提高用户的用电体验,控制和降低线损已经成为电力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1电力营销策略 1.1增强服务意识 电力营销管理的工作人员要在日常的工作中树立高质量的服务思想、不断提高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工作质量。电力企业可以在公司内部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建立一个客服中心,对逾期不缴纳电费、违反相关制度用电等问题进行严肃的处理,充分了解客户提出的建议,如果有合理的建议可以进行采纳,把电费的相关信息让客户能够随时了解,这样可以给电力企业省去一些管理工作上的问题,给用电客户创造优质的电力营销服务质量,比如及时更新停电信息、出现故障自动保修等功能。加强对用电安全,用电节约的宣传力度,改变用户传统的用电思想,给广大用户提供安全、可靠、优质的供电系统。同时客服中心的工作人员对突发情况做出快速反应,安装快捷方便的报装接电。为用户制定合理的用电方案,删减没有必要的工作业务,减少用户办理手续的繁琐流程,以此来提高工作效率。 1.2合理分配资金,加强智能电网建设 现阶段智能电网是电力行业的发展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是各电力企业首先要做到电力营销的信息化建设,因此,智能电网的建设是离不开电力企业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的。为了促进这两者的共同发展,需要企业合理的分配资金,协调统一的发展。目前,电力企业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软件投资不足的问题,所以,通过适当的调整软件投资比例、加大与高校院所的合作和交流、加强对专业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以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激励信息人员高效的工作对实现电力企业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极其重要。 1.3实行电力抢修可视化管控 对于电力单位来说,信息收集分析,对其管控工作的开展有促进效用。数据可视建设可以通过图像元素对数据中的细节清楚地展示。对工作人员而言,这一系统可让其对数据深入分析。在电网系统有突发情况时,可视化信息系统可以让维修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系统故障。电力抢修机制是其机制中的关键因素。在大数据抢修系统建立的基础上,会对用户故障的准确认识贡献作用。规范化的电力抢修机制,会使电力单位的工作质量得到很大提高。在将可视化管理系统和电力客服系统之间进行关联后,利用可视化的资源抢修板块和用户故障处理板块建立合理化的抢修系统。 1.4创新电力营销服务形式 目前,企业还需对其服务形式有所改进,使其信用的提高来推动企业成长,促进市场竞争能力的提升。一方面,电力单位可以在营销形式创新的基础上,使用户的多种需要得以实现。也就是说企业用电力网上营销形式,进一步把控电力营销的智能化和用户需要的自主管理。利用互联网进一步加强对于企业的营销,使电力企业借助于更好的推广平台深入人心。通过此营销形式,会使企业以用户需要为目标进行营销管理,所以会让电网运营和收益同时保障;另一方面,电力单位需通过大数据来制定出用户满意的方式,使得电力产品能更好地服务于用电企业。还应在企业内部加强电子化办公,以提升工作效率,节约人力成本。 1.5应用信息技术营销管理 电力企业应该引进先进的高科技信息化技术,积极学习合理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对企业的营销管理进行全新的信息化改革。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营销管理方案,使电力企业保持稳健的脚步向前发展。要想做好对电力营销管理工作的信息化高效管理,企业就要对相关的营销管理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完善,解决目前信息中存在的问题,让信息化营销管理的高科技手段充分应用融入到电力领域里。与此同时,还要制定出相关方案对企业营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风险进行及时的处理与解决,尽量使企业自身不受影响和损失。企业还应该建立健全营销管理工作的机制,及时发现并合理解决所出现的问题,努力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充分提高工作效率,为电力企业的稳固发展做出贡献。 2电力降损节能技术 2.1优化电网结构,改善变压器 优化电力网络结构,可以有效改善电力负载率过低、电力设备空负载运转和电机功率过高的情况产生,从而有效减少电力损耗。因此在电力营销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不同特点,使用不同的方式,科学的进行电力网络系统的优化。在发挥最大电力效益的同时,将电力结构和组成优化到中心位置。在改善负荷不稳定的电力线路时,三相平衡送电的方式可有效减少电力损耗,做到节能减排,提升电力效率。与此同时,变压器的革新也是电力营销管理中降损增效工作的重点。当电力企业设备落后、操作技术水平不符合标准,功率性能不达标、电压不稳定、结构不合理等情况产生时,都容易出现电力网络变压器功率不稳定,从而造成电力损耗,因此必须及时改善变压器功率。作为电力营销管理部门,应不断推进更换变压器工作,将落后的变压器换为更稳定的新型电压器,从而消除因变压器问题所导致电力损耗。其次,应科学合理规划变压器的分布,尽可能的提高变压器的使用效率,减少不必要分布的电压器,从而减少无功功率的电力损耗。除此之外,还应不断提高电力质量,改造不符合标准的电力网络,及时检查变压器的工作状况,做到有效减少电力损耗,增加电力运行的效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