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链路聚合技术

链路聚合技术

链路聚合技术
链路聚合技术

以太网链路聚合技术介绍

目录

以太网链路聚合

以太网链路聚合简介

基本概念

静态聚合模式

动态聚合模式

聚合负载分担类型

以太网链路聚合

以太网链路聚合简介

以太网链路聚合简称链路聚合,它通过将多条以太网物理链路捆绑在一起成为一条逻辑链路,从而实现增加链路带宽的目的。同时,这些捆绑在一起的链路通过相互间的动态备份,可以有效地提高链路的可靠性。

如图 1所示,Device A与Device B之间通过三条以太网物理链路相连,将这三条链路捆绑在一起,就成为了一条逻辑链路Link aggregation 1,这条逻辑链路的带宽等于原先三条以太网物理链路的带宽总和,从而达到了增加链路带宽的目的;同时,这三条以太网物理链路相互备份,有效地提高了链路的可靠性。

图1 链路聚合示意图

基本概念

1. 聚合组、成员端口和聚合接口

将多个以太网接口捆绑在一起所形成的组合称为聚合组,而这些被捆绑在一起的以太网接口就称为该聚合组的成员端口。每个聚合组唯一对应着一个逻辑接口,我们称之为聚合接口。聚合组/聚合接口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二层聚合组/二层聚合接口:二层聚合组的成员端口全部为二层以太网接口,其对应的聚合接口称为二层聚合接口(Bridge-aggregation Interface,BAGG)。

●三层聚合组/三层聚合接口:三层聚合组的成员端口全部为三层以太网接口,其对应的聚合接口称为三层聚合接口(Route-aggregation Interface,RAGG)。

●不同型号的设备支持的聚合组/聚合接口的类型不同,请以设备的实际情况

为准。

●聚合组与聚合接口的编号是一一对应的,譬如聚合组1对应于聚合接口1。

●在创建了三层聚合接口之后,还可以继续创建该三层聚合接口的子接口(简

称三层聚合子接口)。三层聚合子接口也是一种逻辑接口,工作在网络层,主

要用来在三层聚合接口上支持收发携带VLAN Tag的报文。不同型号的设备对

三层聚合子接口的支持情况不同,请以设备的实际情况为准。

●聚合接口的速率和双工模式取决于对应聚合组内的选中端口(请参见“2. 成

员端口的状态”):聚合接口的速率等于所有选中端口的速率之和,聚合接口的

双工模式则与选中端口的双工模式相同。

2. 成员端口的状态

聚合组内的成员端口具有以下两种状态:

●选中(Selected)状态:此状态下的成员端口可以参与用户数据的转发,处于此状态的成员端口简称为“选中端口”。

●非选中(Unselected)状态:此状态下的成员端口不能参与用户数据的转发,处于此状态的成员端口简称为“非选中端口”。

3. 操作Key

操作Key是系统在进行链路聚合时用来表征成员端口聚合能力的一个数值,它是根据成员端口上的一些信息(包括该端口的速率、双工模式等)的组合自动计算生成的,这个信息组合中任何一项的变化都会引起操作Key的重新计算。在同一聚合组中,所有的选中端口都必须具有相同的操作Key。

4. 配置分类

根据对成员端口状态的影响不同,我们可以将成员端口上的配置分为以下三类:

(1)端口属性类配置:包含速率、双工模式和链路状态(up/down)这三项配置内容,是成员端口上最基础的配置内容。

(2)第二类配置:包含的配置内容如表 1所示。在聚合组中,只有与对应聚合接口的第二类配置完全相同的成员端口才能够成为选中端口。

表1 第二类配置的内容

配置项内容

端口隔离端口是否加入隔离组、端口所属的端口隔离组

QinQ配置端口的QinQ功能开启/关闭状态、VLAN T ag的TPID值、添加的外层VLAN T ag、内外层VLAN 优先级映射关系、不同内层VLAN ID添加外层VLAN T ag的策略、内层VLAN ID替换关系

VLAN配置端口上允许通过的VLAN、端口缺省VLAN ID、端口的链路类型(即Trunk、Hybrid、Access 类型)、基于IP子网的VLAN配置、基于协议的VLAN配置、VLAN报文是否带T ag配置

MAC地址学习配置是否具有MAC地址学习功能、端口是否具有最大学习MAC地址个数的限制、MAC地址表满后是否继续转发

●在聚合接口上所作的第二类配置,将被自动同步到对应聚合组内的所有成员

端口上。当聚合接口被删除后,这些配置仍将保留在这些成员端口上。

●由于成员端口上第二类配置的改变可能导致其选中/非选中状态发生变化,

进而对业务产生影响,因此当在成员端口上进行此类配置时,系统将给出提示

信息,由用户来决定是否继续执行该配置。

(3)第一类配置:是相对于第二类配置而言的,包含的配置内容有GVRP、MSTP等。在聚合组中,即使某成员端口与对应聚合接口的第一类配置存在不同,也不会影响该成员端口成为选中端口。

在成员端口上所作的第一类配置,只有当该成员端口退出聚合组后才能生效。

5. 参考端口

参考端口从成员端口中选出,其端口属性类配置和第二类配置将作为同一聚合组内的其它成员端口的参照,以确定这些成员端口的状态。

6. LACP协议

基于IEEE802.3ad标准的LACP(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链路聚合控制协议)协议是一种实现链路动态聚合的协议,运行该协议的设备之间通过互发LACPDU(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链路聚合控制协议数据单元)来交互链路聚合的相关信息。

(1)LACP协议的功能

根据所使用的LACPDU字段的不同,可将LACP协议的功能分为基本功能和扩展功能两大类,如表 2所示。

表2 LACP协议的功能分类

类别说明

基本功能利用LACPDU的基本字段可以实现LACP协议的基本功能,基本字段包含以下信息:系统LACP 优先级、系统MAC地址、端口聚合优先级、端口编号和操作Key。

动态聚合组内的成员端口会自动使能LACP协议,并通过发送LACPDU向对端通告本端的上述信息。当对端收到该LACPDU后,将其中的信息与本端其它成员端口收到的信息进行比较,以选择能够处于选中状态的成员端口,使双方可以对各自接口的选中/非选中状态达成一致,从而决定哪些链路可以加入聚合组以及某链路何时可以加入聚合组。

类别说明

扩展功能通过对LACPDU的字段进行扩展,可以实现对LACP协议的扩展。譬如,通过在扩展字段中定义一个新的TLV(Type/Length/Value,类型/长度/值)数据域,可以实现IRF(Intelligent Resilient Framework,智能弹性架构)中的LACP MAD(Multi-Active Detection,多Active检测)机制。对于支持LACP协议扩展功能的设备来说:

●如果同时支持IRF,则该设备可以作为成员设备或中间设备来参与LACP MAD

●如果不支持IRF,则该设备只能作为中间设备来参与LACP MAD

(2)LACP优先级

根据作用的不同,可以将LACP优先级分为系统LACP优先级和端口聚合优

先级两类,如表 3所示。

表3 LACP优先级的分类

类别说明比较标准

系统LACP优先级系统LACP优先级用于区分两端设备优先级的高低。要想使两端设备的选中端口一致,可以使一端具有较高的优先级,另一端则根据优先级较高的一端

来选择本端的选中端口

优先级数值

越小,优先

级越高端口聚合优先级端口聚合优先级用于区分各成员端口成为选中端口的优先程度

(3)LACP超时时间

LACP超时时间是指成员端口等待接收LACPDU的超时时间。在三倍LACP

超时时间之后,如果本端成员端口仍未收到来自对端的LACPDU,则认为对

端成员端口已失效。LACP超时时间只有短超时(1秒)和长超时(30秒)

两种取值。

7. 聚合模式

不同型号的设备支持的聚合模式不同,请以设备的实际情况为准。

根据成员端口上是否启用了LACP协议,可以将链路聚合分为静态聚合和动

态聚合两种模式,它们各自的特点如表 4所示。

表4 不同聚合模式的特点

聚合模式成员端口是否

开启LACP协

优点缺点

静态聚合模式否

一旦配置好后,端口的选中/非选中状态

就不会受网络环境的影响,比较稳定不能根据对端的状态调整端口的选中/非选中状态,不够灵活

动态聚合模式是

能够根据对端和本端的信息调整端口的

选中/非选中状态,比较灵活端口的选中/非选中状态容易受网络环境的影响,不够稳定

处于静态聚合模式和动态聚合模式下的聚合组分别称为静态聚合组和动态聚合组,动态聚合组内的选中端口以及处于up状态、与对应聚合接口的第二类配置相同的非选中端口均可以收发LACPDU。

静态聚合模式

在静态聚合模式下,聚合组内的成员端口上不启用LACP协议,其端口状态通过手工进行维护。静态聚合模式的工作机制如下:

1. 选择参考端口

当聚合组内有处于up状态的端口时,先比较端口的聚合优先级,优先级数值最小的端口作为参考端口;如果优先级相同,再按照端口的全双工/高速率->全双工/低速率->半双工/高速率->半双工/低速率的优先次序,选择优先次序最高、且第二类配置与对应聚合接口相同的端口作为该组的参考端口;如果优先次序也相同,则选择端口号最小的端口作为参考端口。

2. 确定成员端口的状态

静态聚合组内成员端口状态的确定流程如图 2所示。

图2 静态聚合组内成员端口状态的确定流程

●静态聚合组内选中端口的最大数量与设备的型号有关,请以设备的实际情况

为准。

●当一个成员端口的端口属性类配置或第二类配置改变时,其所在静态聚合组

内各成员端口的选中/非选中状态可能会发生改变。

●当静态聚合组内选中端口的数量已达到上限时,后加入的成员端口即使满足

成为选中端口的所有条件,也不会立刻成为选中端口。这样能够尽量维持当前

选中端口上的流量不中断,但是由于设备重启时会重新计算选中端口,因此可

能导致设备重启前、后各成员端口的选中/非选中状态不一致。

动态聚合模式

本特性的支持情况与设备的型号有关,请以设备的实际情况为准。

在动态聚合模式下,聚合组内的成员端口上均启用LACP协议,其端口状态通过该协议自动进行维护。动态聚合模式的工作机制如下:

1. 选择参考端口

(1)首先,从聚合链路的两端选出设备ID(由系统的LACP优先级和系统的MAC地址共同构成)较小的一端:先比较两端的系统LACP优先级,优先级数值越小其设备ID 越小;如果优先级相同再比较其系统MAC地址,MAC地址越小其设备ID越小。(2)其次,对于设备ID较小的一端,再比较其聚合组内各成员端口的端口ID(由端口的聚合优先级和端口的编号共同构成):先比较端口的聚合优先级,优先级数值越小其端口ID越小;如果优先级相同再比较其端口号,端口号越小其端口ID越小。端口ID 最小的端口作为参考端口。

2. 确定成员端口的状态

在设备ID较小的一端,动态聚合组内成员端口状态的确定流程如图 3所示。图3 动态聚合组内成员端口状态的确定流程

与此同时,设备ID较大的一端也会随着对端成员端口状态的变化,随时调整本端各成员端口的状态,以确保聚合链路两端成员端口状态的一致。

●动态聚合组内选中端口的最大数量与设备的型号有关,请以设备的实际情况

为准。

●当动态聚合组内同时存在全双工端口和半双工端口时,全双工端口将优先成

为选中端口;只有当所有全双工端口都无法成为选中端口,或动态聚合组内只

有半双工端口时,才允许从半双工端口中选出一个成为选中端口,且只有一个

半双工端口可成为选中端口。

●当一个成员端口的端口属性类配置或第二类配置改变时,其所在动态聚合组

内各成员端口的选中/非选中状态可能会发生改变。

●当本端端口的选中/非选中状态发生改变时,其对端端口的选中/非选中状态

也将随之改变。

●当动态聚合组内选中端口的数量已达到上限时,后加入的成员端口一旦满足

成为选中端口的所有条件,就会立刻取代已不满足条件的端口成为选中端口。

聚合负载分担类型

通过采用不同的聚合负载分担类型及其组合,可以灵活地实现对聚合组内流量的负载分担。聚合负载分担的类型包括以下几种:

●根据报文的MAC地址进行聚合负载分担

●根据报文的VLAN标签进行聚合负载分担

●根据报文的服务端口号进行聚合负载分担

●根据报文的入端口进行聚合负载分担

●根据报文的IP地址进行聚合负载分担

●根据报文的IP协议类型进行聚合负载分担

●根据报文的MPLS标签进行聚合负载分担

用户可以指定系统按照上述聚合负载分担类型的其中之一或其组合来进行负载分担,此外用户也可以指定系统按照报文类型(如二层、IPv4、IPv6、MPLS 等)自动选择聚合负载分担的类型,还可以指定系统对每个报文逐包进行聚合负载分担。

不同型号的设备支持的聚合负载分担类型不同,请以设备的实际情况为准。

链路聚合技术文档

链路聚合技术文档

目录 1.以太网链路聚合作用 (1) 2.链路聚合的基本概念 (1) 2.1聚合接口 (1) 2.2聚合组 (1) 2.3成员端口 (1) 2.4操作Key (2) 2.5配置分类 (2) 2.6参考端口 (2) 2.7LACP协议 (2) 3.聚合模式 (3) 3.1静态聚合模式 (4) 3.2动态聚合模式 (5) 4.聚合负载分担类型 (7)

1. 以太网链路聚合作用 链路聚合是将多个物理以太网端口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逻辑上的聚合组,使用链路聚合服务的上层实体把同一聚合组内的多条物理链路视为一条逻辑链路。 链路聚合可以实现出/入负荷在聚合组中各个成员端口之间分担,以增加带宽。同时,同一聚合组的各个成员端口之间彼此动态备份,提高了连接可靠性。 如图1所示,Device A与Device B之间通过三条以太网物理链路相连,将这三条链路捆绑在一起,就成为了一条逻辑链路Link aggregation 1,这条逻辑链路的带宽等于原先三条以太网物理链路的带宽总和,从而达到了增加链路带宽的目的;同时,这三条以太网物理链路相互备份,有效地提高了链路的可靠性。 图1 链路聚合示意图 2. 链路聚合的基本概念 2.1 聚合接口 聚合接口是一个逻辑接口,它可以分为二层聚合接口和三层聚合接口。 2.2 聚合组 聚合组是一组以太网接口的集合。聚合组是随着聚合接口的创建而自动生成的,其编号与聚合接口编号相同。每个聚合组唯一对应着一个逻辑接口,我们称之为聚合接口。聚合组/聚合接口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二层聚合组/二层聚合接口:二层聚合组的成员端口全部为二层以太网接口,其对应的聚合接口称为二层聚合接口(Bridge-aggregation Interface,BAGG)。 (2)三层聚合组/三层聚合接口:三层聚合组的成员端口全部为三层以太网接口,其对应的聚合接口称为三层聚合接口(Route-aggregation Interface,RAGG)。 2.3 成员端口 聚合组中的以太网接口就称为该聚合组的成员端口,成员端口的状态具有以下两种状态:(1)选中(Selected)状态:此状态下的成员端口可以参与用户数据的转发,处于此状态的成员端口简称为“选中端口”。 (2)非选中(Unselected)状态:此状态下的成员端口不能参与用户数据的转发,处于此状态的成员端口简称为“非选中端口”。

02-二层技术-以太网交换配置指导-以太网链路聚合配置

目录 1以太网链路聚合配置 ·························································································································· 1-1 1.1 以太网链路聚合简介·························································································································· 1-1 1.1.1 基本概念 ································································································································· 1-1 1.1.2 静态聚合模式 ·························································································································· 1-4 1.1.3 动态聚合模式 ·························································································································· 1-5 1.1.4 聚合负载分担类型··················································································································· 1-7 1.2 以太网链路聚合配置任务简介 ··········································································································· 1-7 1.3 配置聚合组 ········································································································································ 1-7 1.3.1 配置静态聚合组 ······················································································································ 1-8 1.3.2 配置动态聚合组 ······················································································································ 1-9 1.4 聚合接口相关配置 ··························································································································· 1-10 1.4.1 配置聚合接口描述信息 ········································································································· 1-10 1.4.2 开启聚合接口链路状态变化Trap功能···················································································· 1-10 1.4.3 关闭聚合接口 ························································································································ 1-10 1.5 配置聚合负载分担 ··························································································································· 1-11 1.5.1 配置聚合负载分担类型 ········································································································· 1-11 1.5.2 配置聚合负载分担采用本地转发优先···················································································· 1-11 1.6 配置聚合流量重定向功能 ················································································································ 1-12 1.7 以太网链路聚合显示与维护············································································································· 1-12 1.8 以太网链路聚合典型配置举例 ········································································································· 1-13 1.8.1 静态聚合配置举例················································································································· 1-13 1.8.2 动态聚合配置举例················································································································· 1-15

配置eth-trunk链路聚合

配置eth-trunk链路聚合 一、原理概述 两个设备间的带宽不够用时,可采用eth-trunk链路聚合使得原来2个1G的全双工的接口捆绑在一起,可以达到2G。优点:提高可靠性,增加带宽 二、实验目的 (1)确保链路出现故障后及时切换 (2)掌握配置eth-trunk链路聚合的方法(手工负载分担模式)(3)掌握配置eth-trunk链路聚合的方法(静态LACP模式) 三、配置及测试 (一)采用手工负载分担模式 1.通过 [s2] dis stp br 显示交换机的stp接口信息 Port Role(类型)STP State(STP状态) G 0/0/1

G 0/0/2 G 0/0/4 2. [S1]dis int e b S1中输入以下命令 4.在S2的配置与S1一置 ping pc2 ,即:在PC1中ping –t,然后关闭S1的g 0/0/1端口,把PC1 ping pc2的界面,截图 6.显示S1的eth-trunk的接口信息,在S1中输入以下 dis int eth 1,把显示的结果截图,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二)静态LACP模式 问题:链路聚合线路中某条线路发生故障时,只有一条链路能正常工作,这样无法保证有足够的带宽。 解决办法:再部署一条链路作为备份链路,采用静态LACP模式配置

链路聚合,当某链路出现故障时,立即启用备份链路进行链路聚合。 1.增加一条新的链路g 0/0/3,如图示: 2.删除S1,S2已经加入到eth-trunk1的接口 注:S2的配置与S1的配置一样 ,S2的工作模式设置为静态LACP模式,并将S1,S2中的g0/0/1 ,g0/0/2 , g0/0/3添加到eth-trunk1中

华为链路聚合典型配置指导

链路聚合典型配置指导(版本切换前) 链路聚合是将多个物理以太网端口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逻辑上的聚合组,使用链路聚合服务 的上层实体把同一聚合组内的多条物理链路视为一条逻辑链路。 链路聚合可以实现出/入负荷在聚合组中各个成员端口之间分担,以增加带宽。同时,同一 聚合组的各个成员端口之间彼此动态备份,提高了连接可靠性。 组网图 链路聚合配置示例图 应用要求 设备Switch A用3个端口聚合接入设备Switch B,从而实现出/入负荷在各成 员端口中分担。 Switch A 的接入端口为GigabitEthernet1/0/1 ?GigabitEthernet1/0/3 。 适用产品、版本 配置过程和解释 说明: 以下只列出对Switch A的配置,对Switch B也需要作相同的配置,才能实现链路聚合。 配置聚合组,实现端口的负载分担(下面两种方式任选其一) 采用手工聚合方式 #创建手工聚合组1。 system-view [SwitchA]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mode manual | # 将以太网端口GigabitEthernet1/0/1 至GigabitEthernet1/0/3 加入聚合组1。 [SwitchA]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0/1 [SwitchA-GigabitEthernet1/0/1]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SwitchA-GigabitEthernet1/0/1]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0/2 [SwitchA-GigabitEthernet1/0/2]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SwitchA-GigabitEthernet1/0/2]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0/3 [SwitchA-GigabitEthernet1/0/3]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采用静态LACP聚合方式 #创建静态LACP聚合组1。 system-view [SwitchA]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mode static #将以太网端口GigabitEthernet1/0/1 至GigabitEthernet1/0/3 加入聚合组1。 [SwitchA]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0/1 [SwitchA-GigabitEthernet1/0/1]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SwitchA-GigabitEthernet1/0/1]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0/2 [SwitchA-GigabitEthernet1/0/2]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SwitchA-GigabitEthernet1/0/2]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0/3 [SwitchA-GigabitEthernet1/0/3]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完整配置 采用手工聚合方式: #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mode manual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1/0/1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1/0/2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1/0/3 |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 采用静态LACP聚合方式: #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mode static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1/0/1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1/0/2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1/0/3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 配置注意事项 不同平台软件对静态聚合方式的实现不同,所以不同平台软件的产品采用静态 聚合方式对接时,容易产生问题。有关平台软件的版本信息可以通过 display version 命令查看。

10M以太网升级到100M和1000M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

10M以太网升级到100M和1000M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 高见 E-Mail:gaojiangigi@https://www.sodocs.net/doc/8312954351.html, 海南大学信息学院2000电本2000714050 摘要:根据以太网技术发展的情况,介绍高速以太网的几种物理层标准,比较传统局域网与高速局域网的差异,以及如何用现有的网络升级到高速甚至更高速网络。 关键字:CSMA/CD,以太网,交换机,路由器。 10M Ethernet upgrades the main technological problem that 100M and 1000M should solve gaojian gaojiangigi@https://www.sodocs.net/doc/8312954351.html, (Hainan Universit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lege 2000 Electron Department, Haikou, 570228) Summary: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of the technical development of Ethernet, introduce several kinds of physics and one layer of standards of high-speed Ethernet, the difference of traditional LAN and high-speed LAN, and how to upgrade to the even more high-speed network of the high speed with the existing network. Keywords: CSMA/CD ,Ethernet, the exchanger , the router. 1.引言:以太网以它的设备简单,经济实惠等优点,成为中小型网络的主要结构。它占据着局域网90%的份额。是目前最流行的组网方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局域网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人们希望在网上可以得到更多更快的服务,不仅仅满足于以往的文本方式的浏览,这些因素促使我们将对现有局域网的改造提上日程。在部署吉比特以太网时经常要面对的问题是不得不重新布线,以便将基础设施升级为光纤。随着IEEE在1999年确定5类铜线上可以传输1GB/S以太网,这一问题得到解决。可以在经济利益和网络速率间找到平衡点。本文以下内容就传统以太网和高速以太网在技术上的异同展开讨论。 2.以太网简介:以太网技术被定义在20世纪70年代,它是根据IEEE的802.3标准来组建网的。它的主要技术规范是:CSMA/CD协议,以太网桢或数据包,全双工,流

链路聚合配置命令

目录 1 链路聚合配置命令................................................................................................................................ 1-1 1.1 链路聚合配置命令............................................................................................................................. 1-1 1.1.1 description .............................................................................................................................. 1-1 1.1.2 display lacp system-id ............................................................................................................ 1-2 1.1.3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member-port.................................................................................... 1-2 1.1.4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summary.......................................................................................... 1-4 1.1.5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verbose............................................................................................ 1-5 1.1.6 enable snmp trap updown...................................................................................................... 1-7 1.1.7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 1-8 1.1.8 lacp port-priority...................................................................................................................... 1-8 1.1.9 lacp system-priority................................................................................................................. 1-9 1.1.10 link-aggregation mode........................................................................................................ 1-10 1.1.11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 1-10 1.1.12 reset lacp statistics............................................................................................................. 1-11 1.1.13 shutdown ............................................................................................................................ 1-11

链路聚合

链路聚合(Trunking)技术 引言 随着数据业务量的增长和对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高可用性(High Availability)日益成为高性能网络最重要的特征之一。网络的高可用性是指系统以有限的代价换取最大运行时间,将故障引起的服务中断损失降到最低。具有高可用性的网络系统一方面需要尽量减少硬件或软件故障,另一方面必须对重要资源作相应备份。一旦检测到故障即将出现,系统能迅速将受影响的任务转移到备份资源上以继续提供服务。 网络的高可用性一般在系统、组件和链路三个级别上体现。系统级的高可用性要求网络拓扑必须有冗余节点和备份设计。组件级的高可用性着眼于网络设备自身,要求网络设备具有冗余部件和热备份机制。链路级的高可用性则要求传输线路备份,如果主要数据通路中断,备用线路将迅速启用。 传输链路的备份是提高网络系统可用性的重要方法。目前的技术中,以生成树协议(STP)和链路聚合(Link Aggregation)技术应用最为广泛。生成树协议提供了链路间的冗余方案,允许交换机间存在多条链路作为主链路的备份。而链路聚合技术则提供了传输线路内部的冗余机制,链路聚合成员彼此互为冗余和动态备份。 链路聚合技术 链路聚合技术亦称主干技术(Trunking)或捆绑技术(Bonding),其实质是将两台设备间的数条物理链路“组合”成逻辑上的一条数据通路,称为一条聚合链路,如下图示意。交换机之间物理链路Link 1、Link2和Link3组成一条聚合链路。该链路在逻辑上是一个整体,内部的组成和传输数据的细节对上层服务是透明的。 链路聚合示意图 聚合内部的物理链路共同完成数据收发任务并相互备份。只要还存在能正常工作的成员,整个传输链路就不会失效。仍以上图的链路聚合为例,如果Link1和Link2先后故障,它们的数据任务会迅速转移到Link3上,因而两台交换机间的连接不会中断。

链路聚合技术

一、链路聚合简介 1.链路聚合原理 将两个或更多数据信道结合成一个单个的信道,该信道以一个单个的更高带宽的逻辑链路出现。链路聚合一般用来连接一个或多个带宽需求大的设备 2.作用 将多个物理以太网端口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逻辑上的聚合组,使用链路聚合服务的上层实体把同一聚合组内的多条物理链路视为一条逻辑链路 https://www.sodocs.net/doc/8312954351.html,CP协议 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 链路聚合控制协议 LACP 协议通过LACPDU(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链路聚合控制协议数据单元)与对端交互信息。 使能某端口的LACP 协议后,该端口将通过发送LACPDU 向对端通告自己的系统LACP 协议优先级、系统MAC、端口的LACP 协议优先级、端口号和操作Key。对 端接收到LACPDU 后,将其中的信息与其它端口所收到的信息进行比较,以选择能 够处于Selected 状态的端口,从而双方可以对端口处于Selected 状态达成一致。 操作Key 是在链路聚合时,聚合控制根据端口的配置(即速率、双工模式、up/down 状态、基本配置等信息)自动生成的一个配置组合。在聚合组中,处于Selected 状 态的端口有相同的操作Key。 4.链路聚合的端口的注意事项 1 端口均为全双工模式;

2 端口速率相同; 3 端口的类型必须一样,比如同为以太口或同为光纤口; 4 端口同为access端口并且属于同一个vlan或同为trunk端口; 5 如果端口为trunk端口,则其allowed vlan和nativevlan属性也应该相同。 5.链路聚合配置命令 1)CISCO a)把指定端口给聚合组,并指定聚合方式 SW(config)interface Ethernet0/1 SW(config-ethernet0/1)#port-group 1 mode(active|passive|on) b)进入聚合端口的配置模式 SW(config)#interface port-channel 1 进入该模式可以配置一些端口参数 c)名词解释 Port-channel 组号:范围是1-16 聚合模式 active(0)启动端口的LACP 协议,并设置为Active 模式; passive(1)启动端口的LACP 协议,并且设置为Passive 模式; on(2)强制端口加入Port Channel,不启动LACP 协议。

数据通信实验四-交换机链路聚合配置实验

实验四交换机链路聚合配置实验 一、目的要求 1、了解链路聚合控制协议的协商过程; 2、掌握链路聚合配置过程。 二、实验容 背景描述: 假设某企业采用两台交换机组成一个局域网,由于很多数据流量是跨过交换机进行转发的,因此需要提高交换机之间的传输带宽,并实现链路冗余备份,为此网络管理员在两台交换机之间采用两根网线互连,并将相应的两个端口聚合为一个逻辑端口,现要在交换机上做适当的配置来实现这一目标。 工作原理: 端口聚合(Aggregate-port)又称链路聚合,是指两台交换机之间在物理上将多个端口连接起来,将多条链路聚合成一条逻辑链路。从而增大链路带宽,解决交换网络中因带宽引起的网络瓶颈问题。多条物理链路之间能够相互冗余备份,其中任意一条链路断开,不会影响其它链路的正常转发数据。 ●端口聚合使用的是EtherChannel特性,在交换机到交换机之间提供冗余的高速的连 接方式。将两个设备之间多条FastEthernet或GigabitEthernet物理链路捆在一起组成一条设备间逻辑链路,从而增强带宽,提供冗余。 ●两台交换机到计算机的速率都是100M,SW1和SW2之间虽有两条100M的物理通道相 连,可由于生成树的原因,只有100M可用,交换机之间的链路很容易形成瓶颈,使用端口聚合技术,把两个100M链路聚合成一个200M的逻辑链路,当一条链路出现故障,另一条链路会继续工作。 ●一台S2000系列以太网交换机只能有1个汇聚组,1个汇聚组最多可以有4个端口。 组的端口号必须连续,但对起始端口无特殊要求。 ●在一个端口汇聚组中,端口号最小的作为主端口,其他的作为成员端口。同一个汇 聚组中成员端口的链路类型与主端口的链路类型保持一致,即如果主端口为Trunk 端口,则成员端口也为Trunk端口;如主端口的链路类型改为Access端口,则成员端口的链路类型也变为Access端口。 ●所有参加聚合的端口都必须工作在全双工模式下,且工作速率相同才能进行聚合。 并且聚合功能需要在链路两端同时配置方能生效。 ●端口聚合主要应用的场合: ●交换机与交换机之间的连接:汇聚层交换机到核心层交换机或核心层交换机 之间。 ●交换机与服务器之间的连接:集群服务器采用多网卡与交换机连接提供集中 访问。

网卡链路聚合简单设置实现双倍带宽.

网卡链路聚合简单设置实现双倍带宽 电脑爱好者 2016-02-19 09:01 如今所有主板至少自带一个千兆以太网端口,有些高档主板带有两个端口。很多用户都不知道家用环境下双网卡主板如何充分利用两个网口,其实使用链路聚合(Link aggregation)就是一个好思路。 双倍带宽的链路聚合 链路聚合是指将两条或多条物理以太网链路聚合成一条逻辑链路。所以,如果聚合两个1Gb/s端口,就能获得2GB/s的总聚合带宽(图1)。聚合带宽和物理带宽并不完全相同,它是通过一种负载均衡方式来实现的。在用户需要高性能局域网性能的时候很有帮助,而局域网内如果有NAS则更是如此。比如说我们在原本千兆(1Gb/s)网络下PC和NAS之间的数据传输只能达到100MB/s左右,在链路聚合的方式下多任务传输速度可以突破200MB/s,这其实是一个倍增。 01 链路聚合原本只是一种弹性网络,而不是改变了总的可用吞吐量。比如说如果你通过一条2Gb聚合链路将文件从一台PC传输到另一台PC,就会发现总的最高传输速率最高为1Gb/s。然而如果开始传输两个文件,会看到聚合带宽带来的好处。

简而言之链路聚合增加了带宽但并不提升最高速度,但如果你在使用有多个以太网端口的NAS,NAS就能支持链路聚合,速度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 目前家用的局域网环境不论是线缆还是网卡多数都停留在1Gb/s的水平,如果你想要真正的更高吞吐量改用更高的带宽比如10Gb/s网卡,但对于大多数家庭用户万兆网卡是不太可能的。就算我们使用普通单千兆网卡主板,通过安装外接网卡来增添一个网络端口就能实现效果。 链路聚合准备工作 首先你的PC要有两个以太网端口,想要连接的任何设备同样要有至少两个端口。除了双千兆(或一集成一独立)网卡的主板外,我们还需要一个支持链路聚合(LACP或802.1ad等)的路由器。遗憾的是很多家用路由器不支持链路聚合,选择时要注意路由器具体参数,或者干脆选择一个支持链路聚合的交换机。 除了硬件方面的要求,还需要一款支持链路聚合的操作系统。我们目前广泛使用的Windows 7并没有内置的链路聚合功能,一般微软要求我们使用Windows Server,但其实Windows 8.1和10已经提供了支持了。其实如果操作系统不支持可以考虑使用厂商提供的具有链路聚合功能的驱动程序,比如英特尔PROSet 工具。另外操作系统Linux和OS X都有内置的链路聚合功能,满足了所有先决条件后下面介绍如何实现。 测试平台 主板华硕Rampage IV 处理器英特尔酷睿i7-3970X 内存三星DDR3 32GB 硬盘三星850Pro 1TB(RAID 0) 交换机网件ProSAFE XS708E 10GbE 网卡双端口10GBASE-T P2E10G-2-T 线缆 CAT7

2018网络规划设计师考前模拟试题及答案

最新最全2018网络规划设计师考前模拟试题及答案1 1.采用以太网链路聚合技术将() A.多个物理链路组成一个逻辑链路 B.多个逻辑链路组成一个逻辑链路 C.多个逻辑链路组成一个物理链路 D.多个物理链路组成一个物理链路 参考答案:A 2.当使用多个无线AP设备时,为了防止信号覆盖形成相互间的干扰,要求两个频道的中心频率间隔不低于() A.3MHz B.11 MHz C.22MHz D.25MHz 参考答案:D 3.在TCP/IP协议分层结构中,SNMP是在UDP协议之上的()请求/响应协议 A.异步 B.同步 C.主从 D.面向连接 参考答案:A 4.如果两个交换机之间设置多条Trunk,则需要用不同的端口权值或路径费用来进行负载均衡.在默认的情况下,端口的权值是() A.64 B.128 C.256 D.1024 参考答案:B 5.刀片服务器中某块“刀片”插入4块500GB的SAS硬盘.若使用RAID3组建磁盘系统,则系统可用的磁盘容量为() A.500GB B.1TB C.1500GB D.2TB 参考答案:C 6.在以太网CSMA/CD协议中,使用1-坚持型监听算法.与其他监听算法相比,这种算法

的主要特点是() A.传输介质利用率低,但冲突概率高 B.传输介质利用率低,冲突概率也低 C.能及时抢占信道,但增加了冲突的概率 D.能及时抢占信道,但增加了冲突的概率 参考答案:C 7.ECC纠错技术需要额外的空间来存储校正码.一个64位数据产生的ECC码要占用()位空间 A.6 B.8 C.12 D.16 参考答案:B 8.多重安全网关是一种网络隔离技术,其对数据交换采用的防护策略是() A.人工策略 B.架桥策略 C.缓存策略 D.渡船策略 参考答案:B 9.下列关于消息认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消息认证称为完整性校验 B.用于识别信息源的真伪 C.消息认证都是实时的 D.消息认证可通过认证码实现 参考答案:C 10.当以太网的MAC子层在数据帧发送过程中检测到冲突时,就是用()退避一段时间后重新试图发送. A.非坚持算法 B.1-坚持算法 C.P-坚持算法 D.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 参考答案:D 11.以下选项中,不是恶意代码具有的共同特征的是() A.具有恶意目的 B.自身是计算程序 C.通过执行发生作用 D.能自我复制

cisco+端口链路聚合配置

cisco 端口/链路聚合配置 2011-01-27 14:46:11 标签:csico channel 端口聚合链路聚合lacp 原创作品,允许转载,转载时请务必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作者信息和本声明。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https://www.sodocs.net/doc/8312954351.html,/715953/486648 环境: 两台cisco 3560-24PS通过g0/1和g0/2相连,两端口属于po1. pc1:192.168.1.10 vlan1 接SW1的fa0/1 pc2:192.168.1.11 vlan1 接SW2的fa0/1 拓扑: SW1 配置: Switch(config-if)#int range g0/1-g0/2 Switch(config-if-range)#switchport Switch(config-if-range)#channel-protocol lacp //以太信道使用链路聚合协议协商 Switch(config-if-range)#channel-group 1 mode active //链路聚合加入通道组1,并设置协商模式为active Switch(config-if-range)#switchport //端口设置为二层端口 Switch(config-if-range)#switchport trunk encapsulation dot1q //中继链路封装格式为dot1q Switch(config-if-range)# swit mode trunk //将 Switch(config-if-range)# swit trunk allow vlan all SW2配置(与SW1配置类似): Switch(config-if)#int range g0/1-g0/2 Switch(config-if-range)#switchport Switch(config-if-range)#channel-protocol lacp Switch(config-if-range)#channel-group 1 mode passive //链路聚合加入通道组1,并设置协商模式为passive或者on Switch(config-if-range)#switchport trunk encapsulation dot1q Switch(config-if-range)# swit mode trunk Switch(config-if-range)# swit trunk allow vlan all

链路聚合之动静态聚合方式

链路聚合之动静态聚合方式 链路聚合组是由一组相同速率、以全双工方式工作的网口组成,C220的每个链路聚合组可以支持8个GE口。链路聚合组分动态聚合和静态聚合两种。 1、动态聚合: 动态聚合对接的双方通过交互LACP(链路聚合控制协议)协议报文,来协商聚合对接。 优点:对接双方相互交互端口状态信息,使端口状态能保持一致; 缺点:不同厂家对接可能因为协议报文的处理机制等不同,产生对接异常。 一般来说:动态聚合要同端口匹配方式为强制相配套使用,因为:如果端口匹配方式为自适应,那么当物理链路质量不好时,可能端口状态频繁出现变化,相应的聚合组状态也会频繁出现up、down故障。 2、静态聚合: 对接双方不交互LACP报文,仅看物理端口状态是否UP。 优点:不同厂家之间无需担心协议报文协商问题。 缺点:单根纤芯发生故障时,可能出现收端正常的一方端口处于UP,而出现单通,所以这种情况一般要求端口匹配状态为自适应状态。 一般静态聚合组要和端口匹配方式为自适应相配套,因为:如果端口匹配方式为强制模式,那么当单纤芯发生故障时,接收正常的端口是处于UP状态的,设备会继续往该端口发出数据流,但实际上对端接收不到,导致单通情况出现。 建议:一般不同厂家对接,建议设置聚合组为静态、端口设置为自适应方式。 C220链路聚合配置: 静态方式(推荐): interface smartgroup1 description To QZ-NA-ST-S8505-L1-1 //聚合组描述信息 switchport mode hybrid //设置端口VLAN模式为hybrid port-protect disable //C300有此参数,C200、C220无此参数 smartgroup load-balance dst-ip //设置为基于目的IP的负荷分担方式(即:在C220侧以不同的目的IP决定走向不同的上联口,以达到均衡负荷的目的,分担方式还有基于目的mac、源IP、源MAC等方式,同85对接建议采用目的IP方式) interface gei_0/13/1 hybrid-attribute fiber negotiation auto //聚合组采用静态后,端口采用自适应模式 description to_ShuiTouL2-G3/1/13 //对接对方端口信息 switchport mode hybrid //这里的端口VLAN模式须和要加入的smartgroup中配置一致 port-protect disable smartgroup 1 mode on //添加到聚合组,采用静态方式 interface gei_0/14/1

分布式链路聚合技术

交换机基础:架构下的聚合技术 技术将多台交换设备组合成一个高性能的整体,目的是以尽可能少的开销,获得尽可能高的网络性能和网络可用性。支持技术的设备都具备三个重要特性:分布式设备管理、分布式链路聚合和分布式弹性路由。这三项技术是完成技术目标不可缺少的环节。其中,用于提高传输链路的可用性和容量。 多台交换机堆叠后,端口的数量增加了,要求能支持更多的聚合组,每组能有更多的链路聚合成员。更多的聚合组意味着交换设备可提供更多的高速链路,而更多的聚合成员则不仅能提高链路容量,还能降低整个数据线路失效的风险。在不同的设备上,上述两项参数不同,但系统至少支持组聚合链路,每组能提供一条总容量为、或的传输链路。一些配置较高的交换机还允许两个端口的聚合,为用户提供一条带宽更高的链路。 除了能提供更大的带宽之外,还实现了标准中聚合的其它目标: .带宽的增加是可控的、线性的,可以由用户的配置决定,不以为倍数增长。 .传输流量时,根据数据内容将其自动分布到各聚合成员上,实现负载分担功能。 .聚合组成员互相动态备份,单条链路故障或替换不会引起链路失效。 .聚合内工作链路的选择和替换等细节对使用该服务的上层应用透明。 .交换设备的链路连接或配置参数变化时,迅速计算和重新设置聚合链路,将数据流中断的时间降到最小。 .如果用户没有手工设定聚合链路,系统可自动设置聚合链路,将条件匹配的物理链路捆绑在一起。 .分布式链路聚合结果是可预见的、确定的,只与链路的参数和物理连接情况相关,与参数配置或改变的顺序或无关。 .聚合链路无论稳定工作还是重新收敛,收发的数据不会重复和乱序。 .可与不支持聚合技术的交换机正常通信,也能与其它厂商支持聚合技术的设备互通。 .用户可通过、、、等方式配置聚合参数或查看聚合状态。 交换机基础:的特征 作为一项新技术,技术呈现出许多新特性,其分布式构架方式使其各功能具有与众不同的优势。体现了技术在链路聚合方面的独到之处: .支持非连续端口聚合 与之前的聚合实现方式不同,系统不要求同一聚合组的成员必须是设备上一组连续编号的端口。只要满足一定的聚合条件,任意数据端口都能聚合到一起。用户可以根据当前交换系统上可用端口的情况灵活地构建聚合链路。 .支持跨设备和跨芯片聚合 目前一些堆叠技术并不支持跨设备的聚合方式,即堆叠中只有位于相同物理设备的端口才能加入同一聚合组中,用户不能随意指定聚合成员。这种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端口数量扩展的好处。例如,当用户打算通过聚合将一条传输线路的容量提高到时,如果每一单独的设备上的端口都不足个,这一需求就无法满足。虽然整个系统还有足够可用的端口,但它们分散在各物理设备上,无法形成一条满足带宽要求的逻辑链路。 交换机基础:的不同 在看来,堆叠的多台设备(称为)是一个整体,链路聚合功能和操作也应是一个整体。模块对用户屏蔽了端口的具体物理位置这一细节,其示意图见。只要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