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伴远处转移1例

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伴远处转移1例

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伴远处转移1例
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伴远处转移1例

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及病理

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及病理 发表时间:2018-09-20T12:31:33.380Z 来源:《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5期作者:汤梦婕[导读] 目的分析同时总结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和病理表现。 湖南省肿瘤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分析同时总结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和病理表现。方法将我们医院在以往所接诊的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病人10例、肌周细胞瘤病人2例以及脑膜血管外周细胞瘤病人2例加以分析,总结所选病人的临床特征和病理表现。结果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病人中属于良性8例,恶性病人1例,低度恶性潜能病人1例,病人接受巨检显示属于局限性包块,其中边界不清2例;病人接受镜 检肿瘤组织密集部位和疏松部位交替,存在胶原纤维分割现象,肿瘤细胞表现为梭形、圆形与短梭形,呈现编织状、条索状以及血管外皮瘤样排列;对于恶性肿瘤表现为浸润性生长,细胞较为密集,细胞存在异型性,具有坏死;对于低度恶性潜能病人的核分裂象低于3/10HPF。结论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属于一类并不多见的间叶组织来源肿瘤,大部分属于良性,临床中需要通过病例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加以诊断。 【关键词】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临床表现;病理特征 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属于一类十分特殊的软组织肿瘤,组织学起源还不是非常明确,大部分专家认为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起源于原始间叶细胞,存在向纤维母细胞以及肌纤维母细胞分化的表现特征。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通常出现在20岁到70岁的成年人群中,但是在儿童与青少年也具有少量报道,此疾病不存在明显性别差异,胸膜外处于皮下软组织最为多见,其次为眼眶、盆腔与颅内,鼻腔、肾脏与腹腔较为少见,胸膜外在临床中并不少见[1]。本文将我们医院在以往所接诊的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病人10例、肌周细胞瘤病人2例以及脑膜血管外周细胞瘤病人2例加以分析,总结所选病人的临床特征和病理表现,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们医院在以往所接诊的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病人10例、肌周细胞瘤病人2例以及脑膜血管外周细胞瘤病人2例加以分析(2017.1-2018.1),10例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病人中男性7例,女性3例,最小年龄45岁,最大年龄70岁,平均55.61±2.10岁,发病部位处于胸壁病人2例,处于网膜病人1例,处于肩部病人2例,处于上颌病人1例,处于上臂病人3例,处于宫颈病人1例;病人的肿瘤直径最低2cm,最长19cm,平均5.20±0.31cm,不存在包膜,其中8例病人界限清,给予完整切除;网膜和肩部病人中个存在1例边界不清,具有浸润性生长,网膜肿瘤浸润病人胃壁,为其进行扩大切除;10例病人手术之后不接受放化疗治疗;肌周细胞瘤病人2例病人分别处于上臂皮下以及背部,1例病人年龄35岁,1例52岁,全部属于男性,肿瘤不存在包膜,界限清除,给予完整切除;脑膜血管外周细胞瘤病人2例全部处于颅内,和脑膜关系密切,1例病人年龄47岁,1例58岁,男性1例,女性1例,手术之后接受放疗。 1.2方法 所选肿瘤标本全部通过中性甲醛施行固定,对于常规切片开展苏木精伊红染色,通过vision法开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组织通过防脱片进行处理,微波抗原修复,选取PBS作为缓冲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判定标准:阳性细胞数处于10%到30%代表弱阳性,阳性细胞数处于31%到60%代表中度阳性,阳性细胞数大于60%代表强阳性[2]。 选取两位病理医师在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细胞排列情况、细胞密度、间质血管情况、是否存在玻璃样变性胶原纤维、细胞是否存在异型性、是否具有坏死以及核分裂象计数。 2结果 病理检查:8例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良性病人全部存在局限性包块,不存在包膜,切面处于灰白,质地韧,通过光学显微镜下组织学全部具有细胞稀少区域以及细胞丰富区域交替分布,两者之间存在玻璃样胶原分割,细胞排列处于多样化,表现为编织状、不规则样以及条索状,部分血管外皮瘤样排列,肿瘤细胞表现为圆形或是梭形,界限不清晰,染色质处于散在分布,间质血管十分丰富,毛细血管以及后壁血管可见,局部存在黏液变性,核分裂象低于1/10HPF;对于恶性肿瘤表现为浸润性生长,细胞较为密集,细胞存在异型性,具有坏死;对于低度恶性潜能病人的核分裂象低于3/10HPF。 3讨论 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在1931年被首次提出,最开始认为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起源于胸模间皮细胞,现在已经获得证实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起源于一类CD34+树突状间叶细胞,并且向纤维母细胞、血管外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以及肌纤维母细胞分化表现,出去胸膜,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还会出现于人体各个部位,最为多见的为软组织和盆腹腔,在椎管内、内脏、鞍区、脑膜以及泪囊等特殊部位也会出现,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疾病的发病年龄通常在20岁到70岁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病人的临床表现包括缓慢生长无痛性包块,当疾病出现在特殊部位会出现压迫症状[3]。文献资料显示,肿瘤能够引发副肿瘤综合征,病人会产生低血糖症,和肿瘤细胞分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密切相关[4]。 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通常属于孤立性实性包块,表现为圆形或是结节状,界限比较清楚,部分区域具有假包膜,少数肿瘤具有浸润性生长,最小1cm,最大25cm,肿瘤切面表现为灰白色,质地韧或是硬,能够存在出血和黏液变性,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组织显微镜下的形态较为多样,细胞排列十分杂乱,会表现为编织状、旋涡状、血管外皮瘤样、不规则索状以及短席纹状等,细胞丰富区域以及细胞疏松区域交替,间隔部位存在玻璃样变胶原纤维束。间质血管十分丰富,存在鹿角样血管、厚壁血管以及毛细血管[5]。根据本文的研究显示,将我们医院在以往所接诊的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病人10例、肌周细胞瘤病人2例以及脑膜血管外周细胞瘤病人2例加以分析,总结所选病人的临床特征和病理表现,结果表明,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病人中属于良性8例,恶性病人1例,低度恶性潜能病人1例,病人接受巨检显示属于局限性包块,其中边界不清2例;病人接受镜检肿瘤组织密集部位和疏松部位交替,存在胶原纤维分割现象,肿瘤细胞表现为梭形、圆形与短梭形,呈现编织状、条索状以及血管外皮瘤样排列;对于恶性肿瘤表现为浸润性生长,细胞较为密集,细胞存在异型性,具有坏死;对于低度恶性潜能病人的核分裂象低于3/10HPF。

ALK阳性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病例分享

ALK阳性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病例分享 病历简介 患者,男,64岁,诊断为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急诊科就诊时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干咳,体重减轻。既往病史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吸烟史33年,但在诊断前15年患者已成功戒烟。胸部X光检查发现右肺门存在异常,右侧大量胸腔积液。胸部CT扫描显示右肺不张、右侧胸腔积液较多、右下叶坏死及右肺门充盈。 患者胸腔穿刺细胞学检查呈阳性,确诊为肺腺癌(TTF-1-阳性,CK7-阳性,CK 20-阴性,WT-1和Calretinin阴性)。PD-L1的表达为50%,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显示ALK重排为阴性。EGFR、ROS 1和BRAF 基因均为野生型。由于症状性胸腔积液迅速恢复,因此完成了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右胸膜组织活检和滑石粉胸膜固定术。 胸膜组织经病理检查后,与肺腺癌一致。然而,PD-L1表达显示为0%,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LK重排阳性。用FISH对该组织样品重新进行ALK 检测,该试剂盒在52%的细胞中检测到ALK(2p23)重排。

PET/CT扫描后显示肺部右后下叶有高代谢病变,右半胸有广泛的高代谢性胸膜病变,并伴有高代谢的右肺门和锁骨下淋巴结,以及左侧纵隔和左颈部的淋巴结。可见多发性骨转移灶,左侧肝脏可能有小病灶。脑MRI显示3个转移灶:右侧尾状核12 mm病灶,右侧颞叶10 mm 病灶,左侧小脑半球3mm病灶。 患者持续性干咳,用力时呼吸困难,右胸和背部疼痛。患者咨询放射肿瘤学专家后接受了右颞叶病变(21 Gy)和右顶叶病变(21 Gy)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3mm病灶未经放射治疗。患者口服阿来替尼 600 mg,每日两次,耐受性良好,无明显副作用,相关症状有所改善。6周后复查影像学检查,脑MRI显示3个病灶完全缓解,包括最初未接受放疗的3mm病灶。胸部/腹部/骨盆的CT扫描显示,所有先前确定的疾病部位都表现出明显的反应。 ALK阳性转移性NSCLC的治疗 虽然ALK 阳性转移性NSCLC仅占所有NSCLC病例的3%~5%,但目前已研究出了三代的ALK-TKI(包括第一代的克唑替尼,第二代的阿来替尼、塞瑞替尼和布吉替尼,第三代的劳拉替尼),从而为这一群特别的NSCLC患者发展出了多种靶向治疗方案。在2020年第一版NCCN 指南中,对于晚期ALK基因重排阳性的NSCLC的一线治疗,阿来替尼(首选)、塞瑞替尼、布吉替尼和克唑替尼均为1类推荐。

肺癌(医学必看 试题带详细解析答案)

394.肺癌 一、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对放疗最敏感的肺癌是 A.鳞癌 B.腺癌 C.小细胞癌 D.大细胞癌 E.细支气管肺泡癌 正确答案:C 2.诊断肺癌常用最主要手段,是 A.痰细胞学检查 B.支气管检查 C.胸部X线检查 D.胸水检查 E.胸壁穿刺活检 正确答案:C 3.肺癌较常见的类型,是 A.腺癌 B.未分化癌 C.肺泡细胞癌 D.鳞状细胞癌 E.小细胞肺癌

正确答案:D 4.较早出现淋巴和血行转移的肺癌是 A.鳞癌 B.腺癌 C.小细胞癌 D.大细胞癌 E.Pancoast's瘤 正确答案:C 5.肺癌的转移方式中,下列何者正确 A.鳞癌发生血行转移出现早 B.肺泡细胞癌,早期血行淋巴转移 C.腺癌早期发生淋巴转移,血行转移较晚D.未分化癌早期出现血行,淋巴转移 E.淋巴转移只发生肺癌同侧 正确答案:D 6.放射疗法禁忌,下列哪项错误 A.呈现恶病质者 B.有广泛转移 C.高度肺气肿 D.癌性空洞,肿瘤过大 E.肺门转移切除未彻底 正确答案:E 7.以下哪项为肺癌与肺结核球的鉴别诊断要点

A.肺结核球多见于青年女性 B.肺结核球常位于上叶 C.肺癌多见于中老年 D.肺结核球X线见肿块影密度不均匀有钙化点,周围常有散在性结构病灶E.肺癌常表现刺激性咳嗽 正确答案:D 8.小细胞肺癌的特点是 A.女性常见 B.发病率最高 C.周围型多见 D.恶性程度最高 E.对放疗和化疗不敏感 正确答案:D 9.下列哪项不属于肺癌的非转移全身症状 A.杵状指(趾) B.重症肌无力 C.Homer's综合征 D.Cushing's综合征 E.男性乳腺增生 正确答案:C 10.早期中心型肺癌诊断阳性率较高的方法是 A.胸片 B.普通断层片

胸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CT表现及病理学特征

胸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CT表现及病理学特征 目的探讨胸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CT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胸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影像资料,并与病理形态进行对照研究。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在16例病例中,14例病灶表现为实性病灶,边界光滑;2例呈囊实性改变,且呈分叶状。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轻度强化,延迟扫描实性部分进一步呈”地图样”强化。良性SFT病理表现为梭形细胞与胶原纤维以不同比例分布,分别构成细胞疏松区与细胞密集区;恶性SFT 则表现为细胞异型性明显,病理核分裂像增多。免疫组化结果显示,Vimentin及CD34阳性。结论胸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具有较为特异的影像表现,形态学的检查有助于此病的诊断及定性。 标签:孤立性纤维性肿瘤;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病理;免疫组织化学1931,Klemperer和Rabin首次报道了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 solitary fibrous tumour),报道指出SFT是一种源于CD34阳性的树突状间叶细胞肿瘤[1]。本研 究对16例经病理证实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通过影像及病理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患者年龄23~78岁,平均年龄53岁,其中女性6例,男性10例。体检发现病灶者3例;临床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者5例;胸痛者4例;咳嗽、咳痰者4例。 1.2方法CT扫描采用GE-Sytec2000i、Siemens双源CT仪,层厚、层距5mm。患者均在行平扫的同时行增强扫描,通过前臂静脉注射以3.5ml/s流率的对比剂碘海醇(300mgI/ml)75~100ml。采用10%福尔马林固定手术标本,分别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分析及HE。免疫组织化学指标包括:Vimentin、CD34。 2 结果 2.1影像表现16例胸部患者中,10例位于胸膜,其余4例分别为肺内1例,纵膈3例。位于胸膜病灶边界清晰,呈软组织肿块,内可见小斑片状状低密度区;2例为分叶状囊实性肿块。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呈絮状地图样强化,8例延迟扫描病灶呈渐进性强化;9例病灶与相邻胸膜宽基底相贴并呈铸型镶嵌于肋膈角内。 2.2手术所见及病理学结果14例肿瘤大体标本呈灰白色或灰红色,质地坚韧,其中10例可见完整包膜结构。切面可见粘液样灶。镜下观:肿瘤细胞外形呈梭形或卵圆形,胞质较少,核呈卵圆形,未见明确异型性。细胞生长方式多样,束状、层状杂乱无章,密集处呈车辐状、人字形、编织状,胶原纤维夹杂于细胞间,无病理性核分裂象,可见玻璃样变的胶原纤维形成粗大的疤痕样组织。

肺癌的分型

肺癌的分型 生长于肺的肿瘤就是肺癌,但也有一部分是别的肿瘤转移到肺的,称为转移性肺癌。而我们常说的肺癌,则是原发于支气管黏膜及肺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又称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肺癌的分型 一、鳞状细胞肺癌(鳞癌):这是在肺癌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患者年龄大多数在50岁以上,男性占大多数。生长较缓慢,对放射治疗及化学药物治疗比较敏感。Xw2西安华福肿瘤研究所 二、小细胞肺癌:发病率比鳞癌低,发病年龄较轻,多见于男性。恶性程度较高,生长快,早期即可出现淋巴和血行的广泛转移,对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虽较敏感,但在各型肺癌中预后最差。Xw2西安华福肿瘤研究所 三、腺癌:这一型在女性中比较多见,早期一般没有临床症状,生长较慢,但有时早期就可发生血行转移,淋巴转移发生较晚。Xw2西安华福肿瘤研究所 四、大细胞肺癌:较少见,分化程度低,常在发生脑转移后才被发现Xw2西安华福肿瘤研究所 五、类癌:占1%~2‰。此癌为分化好的神经内分泌癌,恶性程度低。 六、细支气管肺泡癌:欧美占2‰~3‰,国内占20‰。为一种异源性肿瘤,可起源于细支气管Clara细胞、肺泡II型上皮细胞及化生的粘液细胞。 其他还有不典型类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巨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不能分类的神经内分泌癌、癌内瘤及成细胞瘤等。 由于小细胞肺癌的生物学行为表现为高度恶性,早期即发生广泛的转移,对化疗和放疗敏感,治疗原则有所不同,所以,从临床治疗角度考虑,目前世界上倾向于将肺癌初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 肺癌的死亡率是排名全世界第一的,所以当有人被确诊为肺癌时,就会感觉必死无疑。其实,肺癌并没有那么可怕,主要对肺癌这种疾病足够了解,就可以做到有效的预防和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肺癌的分型。 一、鳞形细胞癌(又称鳞癌),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50%。患病年龄大多为50岁以上的男性。鳞癌大多起源于较大的支气管,常为中央型肺癌。鳞癌的生长发展速度比较缓慢,病程较长,对放射和化学疗法较敏感。 二、未分化癌:发病率仅次于鳞癌,多见于年轻的男性,大多起源于较大支气管。中央型肺癌可根据组织细胞形态分为燕麦细胞、小圆细胞和大细胞等类型,以燕麦细胞最为常见。未分化癌恶性度较高,生长速度快,会较早地出现淋巴和血行广泛转移,对放射和化学疗法较敏感,在各型肺癌中预后最差。 三、腺癌:发病率比鳞癌和未分化癌低,患者大多为年轻女性。腺癌大多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为周围型肺癌。癌症早期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常在胸部x线检查时被发现。腺癌的生长缓慢,早期即可发生血行转移。 四、肺泡细胞癌:在各型肺癌中发病率最低,女性比较多见。肺泡细胞癌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的肺野周围,一般分化程度较高,生长较慢。淋巴和血行转移发生较晚,但可经支气管播散到其他肺叶或侵犯胸膜。形态上肺泡细胞癌分结节型和弥漫型两类,手术切除疗效较好。 1、以肿瘤发生的部位分为:1)、中央型肺癌:肿瘤发生在段以上的支气管、亦即发生在叶支气管及段支气管。2)、周围型肺癌:肿瘤发生在段以下支气管。3)、弥漫型肺癌:发生在细支气管或肺泡、弥漫分布于两肺。 2、以肿瘤的组织学分型:1)、鳞型细胞癌:简称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临床病理研究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临床病理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对其免疫表现的特点 进行分析,从而为临床诊断和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患者40例,所有患者进行immunocytochemistry以及光镜测定,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 病理数据。结果:对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患者的发病年龄判定,其中最大年龄80岁,最小年龄11岁,中位年龄50.2岁,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主要在人体的13 个部位中发生。通过光镜检查可见特征改变现象,梭形细胞构成的肿瘤细胞稀少 区交相分布,8例患者确诊为恶性。结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主要为良性病症, 其中生物学行为和肿瘤病理形态之间并不具有绝对相关性,所以应对所有患者进 行长期随访。 关键词: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临床病理;鉴别分析 作为一种极为少见的梭形细胞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从20世纪初期,此重病症被 初次报道,后来又多次被报道此病症发病于人体的胸腔内肺、纵膈以及心包等不同部位。近10年以来,对胸腔外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报道开始出现,其中在人体的脑部、眼眶、呼吸道、甲状腺、肾上腺等位置中,由于人体组织学的不断变化,对solitary fibrous tumor的诊断具有 一定难度性,针对于此,本文将探究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相应研究,以此判定其和 组织学改变以及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数据 选取我院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olitary fibrous tumor患者40例,肿 瘤位置多见于患者的胸膜脏、肺部、左心室流出道、肾上腺以及腮腺等部位。 1.2 方法 所应用的标本应用Formaldehyde固定,含量为4%,用石蜡进行包埋处理,基础性进行 切片,通过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经过光镜以及免疫组化 进行明确判定,每一例患者都选择具有不同特征的蜡块进行石蜡切片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 法染色处理,应用抗体为CD34、CD99、bcl-2、S-100、EMA、calrentinin、actin、vimentin以 及ki-67。 1.3 结果指标判别 阳性特征为:染色后呈现为棕黄色,其中细胞质为MA、vimentin、actin、calrentinin的 阳性部位,细胞膜为CD99以及CD34,细胞核和细胞质为S-100阳性部位,细胞膜和细胞质 为bcl-2阳性部位,细胞核为Ki-67阳性部位。 2 结果 40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患者的发病年龄分析,最大年龄为80岁,最小年龄为11岁,中 位年龄50.2岁,男性25例,女性15例。在40例患者中,有13例患者并不具有临床反应,在检查过程中有所发现,有27例患者存在不同的临床特征,在胸腔内部有5例出现了咳嗽,3例中咳嗽带血,1例胸闷,1例气短。 40例患者病症出现在13个部位中,壁层和胸膜脏患者8例,软组织位置6例,盆腔4例,肺部5例,鞍区4例,后腹膜4例以及鼻咽部3例,左心室流出道1例,前列腺1例, 结肠1例,肾上腺1例以及腮腺2例。对所有患者随访6~90个月,其中有3例患者复发。 进行巨检后,多数肿瘤的界限清晰,最大肿瘤为27厘米*18厘米*13厘米,最小为1.6 厘米*0.5厘米*1厘米。多数肿瘤的表面明晰,光滑,完整包膜能够清晰看见。切面处多可见 为结节形状,颜色主要为灰白色,质地较为结实,有少量能够见到黏液样。 进行光镜检查,所有患者的病例检查中都能看到程度不一的梭形细胞所构成的细胞稀疏区、细胞致密区变化,有25例能够见到程度不一粗大的瘢痕样玻璃性的胶原纤维,有10例 患者能够见到分支形状的血管外皮瘤样构造,有5例能见到数量较多的血管瘤样的薄壁血管。 40例患者中,有35例CD34(+),20例患者中有13例CD99(+),18例中10例 bcl-2(+),仅有少数病例S-100、actin以及EMA灶状(+)。所有患者病例vimentin均呈

肺癌晚期出现转移有哪些症状

肺癌晚期出现转移有哪些症状 肺癌晚期会出现哪些转移症状呢?肺癌到了晚期大部分都会出现转移现象,这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很大的威胁。专家认为,晚期肺癌的死亡率高不仅仅是因为肺癌本身症状,而更多是肺癌晚期出现转移导致治疗上困难引起患者死亡,下面我们来了解晚期肺癌转移常见的一些症状。 1、淋巴结转移 肺癌常见的是纵隔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多在病灶同侧,少数可在对侧,多为较坚硬,单个或多个结节,有时可为首发的主诉而就诊。气管旁或隆突下淋巴结肿大可压迫气道,出现胸闷。气急甚至窒息。压迫食管可出现吞咽困难。 2、胸膜受侵和/转移 胸膜是肺癌常见的侵犯和转移部位,包括直接侵犯和种植性转移。临床表现因有无胸腔积液及胸水的多寡而异,胸水的成因除直接侵犯和转移外,还包括淋巴结的阻塞以及伴发的阻塞性肺炎和肺不张。常见的症状有呼吸困难、咳嗽、胸闷与胸痛等,亦可完全无任何症状;查体时可见肋间饱满、肋间增宽、呼吸音减低、语颤减低、叩诊实音、纵隔移位等,胸水可为浆液性、浆液血性或血性,多数为渗出液,恶性胸水的特点为增长速度快,多呈血性。极为罕见的肺癌可发生自发性气胸,其机制为胸膜的直接侵犯和阻塞性肺气肿破裂,多见于鳞癌,预后不良。 3、肾脏转移 死于肺癌的患者约35%发现有肾脏转移,亦是肺癌手术切除后1月内死亡患者的最常见转移部位。大多数肾脏转移无临床症状,有时可表现为腰痛及肾功能不全。 4、消化道转移 肝转移可表现为食欲减退、肝区疼痛,有时伴有恶心,血清γ-GT常呈阳性,AKP呈进行性增高,查体时可发现肝脏肿大,质硬、结节感。小细胞肺癌好发胰腺转移,可出现胰腺炎症状或阻塞性黄疸。各种细胞类型的肺癌都可转移到肝脏、胃肠道、肾上腺和腹膜后淋巴结,临床多无症状,常在查体时被发现。 5、骨转移 肺癌骨转移的常见部位有肋骨、椎骨、髂骨、股骨等,但以同侧肋骨和椎骨较多见,表现为局部疼痛并有定点压痛、叩痛。脊柱转移可压迫椎管导致阻塞或压迫症状。关节受累可出现关节腔积液,穿刺可能查到癌细胞。 6、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1)脑、脑膜和脊髓转移发生率约10%,其症状可因转移部位不同而异。常见的症状为颅内压增高表现,如头痛、恶心、呕吐以及精神状态的改变等,少见的症状有癫痫发作、脑神经受累、偏瘫、共济失调、失语和突然昏厥等。脑膜转移不如脑转移常见,常发生于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其症状与脑转移相似。 (2)脑病和小脑皮质变性脑病的主要表现为痴呆、精神病和器质性病变,小脑皮质变性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肢体功能障碍,四肢行动困难、动作震颤、发音困难、眩晕等。有报道肿瘤切除后上述症状可获缓解。 新桥医院肿瘤生物治疗中心专家表示,肺癌出现转移在治疗上要困难的多,而且预后也不是很理想,要想在治疗上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通过科学的治疗方法,手术、放化疗、肿瘤生物治疗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Iitary firous tumor,SFT)大多发生于胸膜。胸膜外SFT 是一种少见的间叶性肿瘤,可发生在全身多种部位,如四肢、头颈部、胸壁、纵隔、心包、腹膜后和腹腔;发生于其他部位罕见。 SFT患者无特异临床症状,但可引起伴瘤综合征,如杵状指(趾)、骨关节病、低血糖等。低血糖多发生于瘤体巨大者,平均直径为20cm左右,另外合并低血糖者40%为恶性SFT,可能是瘤体可以产生不可抑制的胰岛素样活性物质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瘤体完整切除后,症状一般可消失。 恶性SFT几乎100%在增强CT中有不均质的密度增强现象,而良性SFT只有60%。瘤体直径大于10cm,与周围组织关系密切者应考虑恶性SFT。SFT的瘤内血液流空效应不明显且与恶性潜能无关。恶性SFT趋向于均质的高代谢率,而且多样的形态也有利于恶性的判定。 胸部SFT需与肉瘤、孤立性间皮瘤、肺的良恶性肿瘤鉴别。SFT的最终确诊仍需免疫组化。是否应术前CT引导下(或应用气管镜)穿刺取病理,尚存在争议。 目前手术肉眼完整切除仍是治疗SFT的首要手段。有病例报道称CT瘤体巨大,压迫周围组织严重者仍存在手术机会。对于无蒂广基起源于胸壁的肿瘤切除范围更要相应扩大,甚至必要时需要修补胸壁并植皮。淋巴结转移少见,无需廓清纵隔淋巴结。如肿物巨大可考虑分块切除,切除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术野的清洁及充足的血液供应。由于瘤体血运丰富,可先将富含血管的蒂结扎后再切除肿瘤,可防止术中出血过多,另有术前行血管栓塞减少瘤体血供,以便减少失血的报道。 有报道称良性SFT的治愈率很高,但有8%的局部复发率,局部复发者仍有手术治愈的可能,复发大多发生在术后1年内,也有多次复发病例的报道,且复发间隔时间逐渐缩短,在初次诊治中,大约15%~35%的SFT被诊断为恶性。恶性SFT,尤其是广基型的,即使在广泛切除根治的情况下仍有63%的复发率,大多在复发2年内死亡,然而所有患者的长期治愈率高达88%~92%。影响生存率的主要因素是肿瘤分期与规范的外科治疗,而与肿瘤的大小无关。 局部复发者仍可手术治疗,发生远处转移无法手术者可考虑姑息放化疗,目前国际上尚无化疗的金标准,但从治疗其他软组织肉瘤经验看,多柔比星加异环磷酰胺为基础的化疗应为首选。替莫唑胺与贝伐单抗的联合应用及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应用初见成效,目前进入Ⅱ期临床试验。另有研究提示低血糖可能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的激活有关,可能是通过过多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传递信号。IGF1-R通路可能与SFT细胞增殖有关,这为SFT的化疗提供了新思路:依维莫司(everolimus)与一种IGF1-R抑制剂figitumumab的应用已进入Ⅰ期试验。 由于SFT来源特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还有待大量临床研究的总结。相信随着对SFT认识的逐渐加深,对其诊断和治疗的水平会有很大的提高。

孤立性纤维瘤

孤立性纤维瘤 孤立性纤维瘤临床上相对少见,以往认为是间皮瘤的一个类型,然而近年来根据其分化来源,加之许多非间质性部位的报道,现已一致认为为间质原性肿瘤,起源于树突状间质细胞。在临床表现上,常是无症状的,多见于中年人,没有明显性别差异,通常表现为缓慢生长的肿块。随着肿瘤的增大会出现相应部位的压迫症状,如咳嗽、疼痛、呼吸困难、肺性骨关节病等,少数情况下可引起副瘤综合征,如产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而出现低血糖等。 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除发生于胸膜外,可以在许多部位如腹膜、腹膜后腔、纵隔、鼻咽、眼眶、乳房、肝脏、肺中发生。孤立性纤维瘤临床上常是无症状的,但随着肿瘤的增大,会出现相应部位的压迫症状。如发生在胸膜,病人可能会出现疼痛、咳嗽、呼吸困难。本例发生在盆腔(肠系膜),病人出现腰背部酸痛和便秘。本瘤发病年龄大多为青壮年及老年人,有人统计过92例SFT〔1〕,最大年龄81岁,最小年龄32岁,平均年龄56岁。发病原因不详,有人认为可能与接触石棉有关,也有作者认为,胸膜SFT 的发生与石棉肺无联系。 SFT大体表现通常为有包膜的肿块,直径1~20 cm,平均11.5 cm。肿块可呈分叶状,切面灰白或黄白,有束状、编织状、漩涡状条纹,质地坚韧,形态类似子宫的平滑肌瘤。无论是腹膜、腹膜后腔,还是纵隔、鼻咽、眼眶或其他部位的SFT,镜下表现都很相似。良性的SFT,可见大量梭形的类似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呈束状、编织状、波纹状排列,有丰富的胶原纤维和多量的瘢痕形成。有时,在SFT周围,可见乳头状、管状及巢状的立方形细胞,过去误以为是双向分化的成分,实际上是被覆的间皮或支气管肺泡上皮。如果看到细胞丰富、密集,细胞形态有异型,有丝分裂增多,并有坏死应考虑为恶性的SFT。 图1 孤立性纤维瘤,肿瘤细胞梭形、束状、波纹状,细胞形态一致。HE×100 2 孤立性纤维瘤,肿瘤细胞间血管丰富,见明显的胶原纤维。HE×400 3 孤立性纤维瘤,肿瘤细胞CD34阳性。×200 SFT多年来一直认为是间皮瘤的一个类型,主要依据是组织培养时肿瘤的生长方式像间皮瘤,然而超微结构研究显示,SFT肿瘤细胞更像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在光镜下,有的区域很像血管外皮细胞瘤,血管外皮细胞瘤血管呈网状、树枝状或鹿角状,表达MSA和vimentin,但没有席纹状结构,血管亦比SFT丰富,SFT肿瘤细胞较细长,核亦较细长,胶原纤维也较血管外皮瘤多。在肿瘤细胞丰富时,可能与纤维肉瘤及恶性神经鞘膜瘤相混淆。纤维肉瘤一般有明显的核异型及核分裂象;恶性神经鞘膜瘤有粘液样的区域。细胞核圆形或短梭形,有时有双核,细胞波纹状,细胞形状比纤维肉瘤更不规则,有漩涡状结构,S-100蛋白(+),Leu-7(+),可以帮助鉴别。此外,尚须与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AMFB)鉴别,AMFB没有席纹状结构和明显的胶原化,SFT不象AMFB有明显增生的中小血管,CD34常呈阳性。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发现,SFT肿瘤细胞CD34(+),vimentin、desmin有时可阳性,这个结果可帮助与其它肿瘤鉴别。 手术治疗可使绝大部分SFT治愈。据统计,胸膜上的SFT,大约90%可因手术治疗而获痊愈,12%由于胸腔内广泛转移而死亡〔2〕。经总结发现,肿瘤有蒂、病变局限、细胞核境界清楚、核分裂象不活跃是良性预后的指标。 纤维瘤的治疗 核心提示:纤维瘤是来源于纤维结缔组织的良性肿瘤,因纤维瘤内含成分不同而有不同种类,因纤维结缔组织在人体内分布极广,构成各器官的间隙,所以纤维瘤可以发生于体内任何部位。其中以皮肤和皮下组织最为常见,肌膜、骨膜、鼻咽腔及他处粘膜组织以及其它器官如乳腺、卵巢、肾脏等均可发生。大小不等,生长缓慢。

腹腔孤立性纤维性肿瘤_宋永喜

2009年第36卷第3期 腹腔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宋永喜王振宁唐青超徐惠绵刑承忠鹏程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外科(沈阳市110001) 关键词纤维性肿瘤孤立性SFT doi:10.3969/j.issn.1000-8179.2009.03.005 通讯作者:王振宁jiosiezhenning@https://www.sodocs.net/doc/8315096577.html, 12 3图1CT示乙状结肠与膀胱间占位性病变,良性可能性大Figure1CT scan showing an occupying lesion between the sigmoid colon and the bladder.The lesion seemed benign 图2术中见赘生于膀胱顶部腹膜的椭圆形肿物,大小约为5.0cm×5.5cm×7.0cm,光滑,有蒂 Figure2An ovoid mass attached to the peritoneum above the head of bladder,about5.0×5.5×7.0cm,smooth and pedunculated 图3光镜所见:肿瘤细胞呈梭形,排列紊乱,弥漫分布,分化良好,局部排列密集,核分裂象少见 Figure3Well-differentiated tumor cells were spindle-shaped and diffusely distributed,with few mitotic figures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是一种罕见肿瘤,因其组织学的复杂性、多样性,临床上易误诊。本研究就我院1例SFT结合文献对其组织起源、诊断、手术及其预后等进行讨论。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8岁,一年前出现排便习惯改变,腹泻与便秘交替,以便秘为主,约2~3天排便一次,伴有腹胀及下腹部下坠感。CT提示乙状结肠与膀胱间占位性病变,良性可能性大(图1)。 1.2方法 行开腹探查术,取下腹正中5.0cm切口,术中见赘生于膀胱顶部腹膜的椭圆形肿物,大小约为5.0cm×5.5cm×7.0cm,光滑,有蒂(图2)。该肿物与膀胱无侵犯,来源于腹膜。术中冰冻病理诊断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可能性大,遂行肿物切除。术后恢复良好,5日后出院。 2结果 2.1病理检查 1)肉眼所见:囊实性肿物一枚,直径5.0cm,似有包膜,表面灰白色;切面实性,灰白色,编织状,质中,较韧。2)光镜所见:肿瘤细胞呈梭形,排列紊乱,弥漫分布,分化良好,局部排列密集,核分裂象少见(图3)。3)免疫组化结果:Vim(+),CD34(+),CD117(-),Bcl-2(+),S-100(-)。4)病理诊断:腹腔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3讨论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931年由Klemperer和Robin首次提出[1],早期的报道多为发生于胸膜,与浆膜有关,考虑为间皮或间皮下间叶细胞来源。此后陆续有发生于浆膜以外的报道,结合免疫组化和电镜观察,确认SFT中的肿瘤细胞是具有纤维母或 ··136

肺癌转移的途径

肺癌转移的途径 一、淋巴转移:淋巴转移是常见的扩散途径。癌细胞经支气管和肺血管周围的淋巴管,先侵入邻近的肺段或肺叶支气管周围的淋巴结,然后根据肺癌所在部位,到达肺门或气管隆凸下淋巴结,再侵入纵隔和气管旁淋巴结,最后累及锁骨上前斜角肌淋巴结。纵隔和气管旁以及颈部淋巴结转移一般发生在同侧,也可以在对侧,即所谓交叉转移。也可向腋下、或上腹部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二、局部直接蔓延:癌组织沿支气管及肺泡孔向同侧附近或对侧肺直接蔓延,以肺泡细胞癌多见。也可向四周,如纵隔、心包、横膈、胸膜和肺侵犯,时常由近向远处扩散,以肺鳞癌、腺癌多见。 三、血行转移:血行转移是肺癌的晚期表现。小细胞癌和腺癌的血行转移较鳞癌更常见。通常癌细胞直接侵入肺静脉,然后经左心随大循环血流而转移到全身各处器官,常见的有肝、骨骼、脑、肾上腺等。也可通过血行发生肺内转移。 四、局部种植:常见于手术切口处或胸腔穿刺针孔处。 肺癌转移的防治 肺部由于淋巴组织分布广泛,血流运行丰富,因此肺癌病人更容易在早期就发生远处病灶转移,甚至有很多病人是由于发现了与远处转移有关的症状,才去就医并确诊为肺癌的,这的确给治疗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而不少经过了详细检查,被确认尚未发生远处转移的肺癌患者,可能在手术切除原发病灶几个月或一两年后,会发生远处转移。其实这些转移病灶早已存在,只是手术之前很小,经过一段时间,它们渐渐长大,才能被影像学或临床检查发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即使是原来非常微小的转移灶,随着癌细胞继续增殖,病灶日益发展,同样可致人死命。针对这部分病人,应考虑手术切除肺癌病灶后,再给予全身的综合疗,以求早期控制。 由于肺癌的转移速度非常迅速,因此那些早期首先发现有肺部原发病灶的患者,在被确诊为肺癌之后,就必须立即做骨扫描、脑CT或磁共振检查是否有远处病灶的转移。就算没有,也不能麻痹大意,应该听从医生的建议根据个人的情况随时到门诊进行复查,以期将远处病灶转移的可能降到最低。 对于肺癌的病人,专家告诫说第一要尽量放宽心态,第二在中医中药治疗期间要加强体育锻炼,第三饮食要清淡,根据病情来调整饮食结构,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要根据病情调整好自己的饮食起居。 中医中药治疗肺癌转移 一、与手术、放化疗配合治疗肺癌转移。

肺癌的转移的症状

肺癌的转移的症状 肺癌就跟其它疾病一样在早期一定要及早治疗,因为一旦发展到后期之后就会出现各种转移的症状,让病情更严重。肺癌的转移症状有哪些?一般的肺癌疾病在晚期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现象出现,最常见的晚期肺癌转移的症状,而且肺癌的转移有很多种,比如说脑转移,骨转移,肝转移等等,很对不同部位的晚期肺癌转移的症状会有所不同,这里我们就来详细的了解一下。经过长期研究发现晚期肺癌转移的症状表现有:1、晚期肺癌转移的症状之脑部转移:出现无原因的头疼、呕吐、视觉障碍以及性格、脾气改变可能为肺癌转移到脑部引起的颅内高压或脑神经受损所致。常见于小细胞肺癌、腺癌类型。头痛为最常见的症状,呕吐多出现在头痛激烈时,特点为喷射性呕吐; 2、肺癌骨转移:大约有50%肺癌病员最终会出现多个部位的骨转移。骨转移早期一般无任何症状,骨同位素扫描可发现有病变的骨骼。骨转移症状与肿瘤转移的部位、数量有关,如肺癌肋骨转移引起的胸痛,多表现为胸壁部位局限的、有明确压痛点的疼痛。3、肺癌肝转移:肝脏也是晚期肺癌转移的症状中非常常见的一种表现,约有28-33%的肺癌出现肝转移。肝转移是原发性肺癌的癌细胞脱落后通过血液循环侵入肝脏并在肝脏种植生长,肝转移可以是单发或多个结节转移灶。以上三种情况就是肺癌病患经常容易出现的转移病症,可以看出大都是因为治疗的时期发现的不及时而造成的,所以专家提醒您,如果发现自己出现了类似与肺癌的病症就一定要及时的到专业的诊治机构进行确诊,否则便会出现转移症,对肺癌的治疗造成极大的阻碍。晚期肺癌患者如果不得到及时的救治极有可能会发生肺癌转移,威胁身体其他脏器。带来极大不良后果。头痛为最常见的症状,呕吐多出现在头痛激烈时,特点为喷射性呕吐;视力障碍则说明肿瘤已经影响压迫或侵犯到视神经,除上述常见症状之外,肺癌脑转移还可出现复视、阵发性黑蒙、猝倒、意识障碍、血压增高、脉搏减慢、严重者可因肿瘤压迫产生脑疝导致呼吸停止,危及病员的生命。肺癌病员出现无原因的头疼、呕吐、视觉障碍以及性格、脾气改变可能为肺癌转移到脑部引起的颅内高压或脑神经受损所致。大约有50%肺癌病员最终会出现多个部位的骨转移。骨转移早期一般无任何症状,骨同位素扫描可发现有病变的骨骼。。脊髓转移引起后背部正中或病变部位疼痛,而四肢或躯干的骨转移引起该部位的局限性疼痛。骨转移并非威胁肺癌病员生命的直接原因,但如肿瘤转移到机体承重骨如颈椎、胸椎、腰椎等部位则可造成瘫痪的严重后果。肝脏也是肺癌常见的转移部位,约有28-33%的肺癌出现肝转移。最常见的症状为肝区疼痛,为持续性涨痛,同时可伴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肝功能受损的

肺癌

重点提示 1,肺癌大体分型:中央,周围 2,各类肺癌特点:小细胞癌,鳞癌,腺癌,肺泡癌(转移;好发年龄/性别;预后;吸烟相关性;治疗)3,临床特点:局部症状,外侵转移症状,副癌综合症4,影像学:胸片/CT,纤支镜 5,治疗:手术及放化疗 病理和分类----大体分型 腺癌周围型 肺泡癌(腺癌亚型) 大细胞癌不确定 中心型肺癌 起源于主支气管、肺叶支气管,位置靠近肺门 周围型肺癌 起源于肺段支气管以下,位置在肺的周边部分 林中小溪

鳞癌及小细胞癌----中心型肺癌 周围型肺癌起源于肺段支气管以下,位置在肺的周边部分。腺癌多见 州里有县 小结:肺癌大体分型 腺癌周围型 肺泡癌(腺癌亚型)州中有县 大细胞癌不确定 组织分型 (1)小细胞癌(未分化小细胞癌) ①年龄较轻,多见男性。 ②大多数为中心型肺癌。又称为燕麦细胞癌。

③小细胞癌细胞质内含有神经内分泌颗粒,恶性程度高,生长快,较早出现淋巴和血行广泛转移。 ④对放射和化学疗法虽较敏感,预后较差。 发病年龄:轻 转移特点:早(血行,淋巴) 恶 小细胞肺癌特点 发病年龄:轻 大体分型:中心型肺癌 转移特点:早(血行,淋巴) 恶 一颗小青枣 男性,29岁。刺激性咳嗽1个月,头痛10天。胸片显示左肺门块状阴影;颅脑CT发现颅内占位性病变。考虑肺癌脑转移,肺内原发癌最可能的病理类型是 A.鳞癌 B.腺癌 C.小细胞癌 D.大细胞癌 E.细支气管肺泡癌 评:提炼有效信息,不断缩小选择范围----病例题技巧 (2)鳞状细胞癌(鳞癌) ①肺癌中最为常见。年龄较大50岁以上,男性多见。 ②大多中心型肺癌。 ③生长速度缓慢,病程较长,对放射和化学疗法较敏感。 ④通常经淋巴转移,血行转移发生较晚 老;慢;常见 肺癌较常见的类型是 A.腺癌

肺癌知识点总结

肺癌 根据肿瘤在肺内分布范围:(7版病理学) 1.中央型(肺门型):占60%~70%,起源于主支气管和叶支气管,肺门部形成肿块。多见于鳞状上皮细胞癌、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 2.周围型:占30%~40% 肺段及其远端支气管,肺周边部形成孤立的结节状或球状癌结节 3.弥漫型:2%~5%起源于末梢肺组织,沿肺泡管及肺泡弥漫性浸润生长,易与转移癌混 组织学分类: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腺癌(adenocarcinoma)腺鳞癌 小细胞癌、大细胞癌、肉瘤样癌、类癌、唾液腺型癌、未分类癌 肺鳞癌腺癌小细胞癌大细胞癌 占肺癌30% 40% 15% 9% 好发人群>50岁男性较年轻女性较年轻男性男性多见 肿瘤起源较大支气管较小支气管较大支气管大支气管 类型多为中心型多为周围型多为中心型偶见 于周边部可为中心型也可位于周边部 生长特点 1.有腔内生长倾 向,早期引起支 狭、阻塞性肺不 张、阻塞性肺炎 2.癌组织易变性 坏死,形成空洞 或癌性肺脓肿1.具有腔外生长 倾向 2.常在肺边缘部 形成2~4cm肿块 常位于肺中心 部,早期转移至 肺门和纵隔淋巴 结 临床特点 1.吸烟史 2.肿瘤生长缓慢 3.分化程度不一 4.对放化疗较为 敏感 5.淋巴转移早, 血行转移晚1.与吸烟关系不 密切 2.生长较为缓慢 3.分化程度较高 4.血行转移早, 淋巴转移晚,常 在原发肿瘤出现 症状前已有转移 1具有内分泌功 能 2.生长迅速,较 早淋巴/血行转 移 3.对化疗、放疗 敏感 4.预后差 1.属于未分化 癌,缺乏小细胞 癌、腺癌、鳞癌 的细胞和结构特 点,诊断多采用 排除法。 2.生长迅速 3.转移较小细胞 晚,手术切除机 会较小细胞大 临床表现: 一、原发肿瘤引起的症状和体征 1.咳嗽:常为无痰或少痰的刺激性干咳 2.痰中带血(最常见?)或咯血 3.气短和喘鸣:支气管内生长、肿大的肺门淋巴结压迫主支气管或隆突 4.发热 5.体重下降 二、肺外胸内扩展引起的症状 1.胸痛:模糊难以描述的胸痛或钝痛,常为肿瘤细胞侵犯所致,也可由于阻塞性肺炎波

原发性肺癌的临床表现

肺癌的临床表现与其部位、大小、类型、发展的阶段、有无并发症或转移有密切关系。有5%-15%的患者于发现肺癌时无症状。主要症状包括以下几方面。一、由原发肿瘤引起的症状(一)咳嗽为常见的早期症状,肿瘤在气管内可有刺激性干咳或少量粘液痰。肺泡癌可有大量粘液痰。肿瘤引起远端支气管狭窄,咳嗽加重,多为持续性,且呈高音调金属音。是一种特征性的阻塞性咳嗽。当有继发感染时,痰量增高,且呈粘液脓性。(二)咯血由于癌肿组织血管丰富常引起咯血。以中央型肺癌多见,多为痰中带血或间断血痰,常不易引起患者重视而延误早期诊断。如侵蚀大血管,可引起大咯血。(三)喘鸣由于肿瘤引起支气管部分阻塞,约有2%的患者,可引起局限性喘鸣音。(四)胸闷、气急肿瘤引起支气管狭窄,特别是中央型肺癌,或肿瘤转移到肺门淋巴结,肿大的淋巴结压迫主支气管或隆突,或转移至胸膜,发生大量胸腔积液,或转移至心包发生心包积液,或有腺麻痹、上腔静脉阻塞以及肺部广泛受累,均可影响肺功能,发生胸闷,气急,如果原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或合并有自发性气胸,胸闷、气急更为严重。(五)体重下降消瘦为肿瘤的常见症状之一。肿瘤发展到晚期,由于肿瘤毒素和消耗的原因,并有感染、疼痛所致的食欲减退,可表现为消瘦或恶液质。(六)发热一般肿瘤可因坏死引起发热,多数发热的原因是由于肿瘤引起的继发性肺炎所致,抗生素药物治疗疗效不佳。二、肿瘤局部扩展引起的症状(一)胸痛约有30%的肿瘤直接侵犯胸膜、肋骨和胸壁,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胸痛。若肿瘤位于胸膜附近时,则产生不规则的钝痛或隐痛,疼痛于呼吸、咳嗽时加重。肋骨、脊柱受侵犯时,则有压痛点,而与呼吸、咳嗽无关。肿瘤压迫肋间神经,胸痛可累及其分布区。(二)呼吸困难肿瘤压迫大气道,可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三)咽下困难癌肿侵犯或压迫食管可引起咽下困难,尚可引起支气管-食管瘘,导致肺部感染。(四)声音嘶哑癌肿直接压迫或转移至纵隔淋巴结肿大后压迫喉返神经(多见左侧),可发生声音嘶哑。(五)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癌肿侵犯纵隔,压迫上腔静脉时,上腔静脉回流受阻,产生头面部、颈部和上肢水肿以及胸前部淤血和静脉曲张,可引起头痛或头昏或眩晕。(六)Horner综合征位于肺尖部的肺癌称上沟癌(Pancoast癌),可压迫颈部交感神经,引起病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同侧额部与胸壁无汗或少汗,也常有肿瘤压迫臂丛神经造成以下腋下为主、向上肢内侧放射的火灼样疼痛,在夜间尤甚。三、由癌肿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 1.肺癌转移至胸、中枢神经系统时,可发生头痛、呕吐、眩晕、复视、共济失调、脑神经麻痹、一侧肢体无力甚至半身不遂等神经系统症状。严重时可出现颅内高压的症状。 2.转移至骨骼,特别是肋骨、脊椎骨、骨盆时,则有局部疼痛和压痛。 3.转移至肝时,可有厌食,肝区疼痛,肝肿大、黄疸和腹水等。 4.肺癌转移至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常是肺癌转移的部位,可以毫无症状,病人自已发现而来就诊。典型的多位于前斜角肌区,固定而坚硬,逐渐增大、增多,可以融合。淋巴结大小不一定反映病程的早晚,多无痛感,皮下转移时可触及皮下结节。四、癌肿作用于其他系统引起的肺外表现包括内分泌、神经肌肉、结缔组织、血液系统和血管的异常改变,又称副癌综合征。有下列几种表现: 1.肥大性肺性骨关节病(hypertrophic pulmonry osteoarthropathy)常见于肺癌,也见于胸膜局限性间皮瘤和肺转移瘤(胸腺、子宫、前列腺的转移)。多侵犯上下肢长骨远端,发生杵状指(趾)和肥大性骨关节病。前者具有发生快、指端疼痛、甲床周围环境红晕的特点。两者常同时存在,多见于鳞癌。切除肺癌后,症状可减轻或消失,肿瘤复发又可出现。 2.分泌促性激素引起男性乳房发育,常伴有肥大骨关节病。 3.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物,可引起Cushing综合征,表现为肌力减弱、浮肿、高血压、尿糖增高等。 4.分泌抗利尿激素引起稀释性低钠血症,表现为食欲不佳、恶心、呕吐、乏力、嗜睡、定向障碍等水中毒症状,称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antidiuretic hormone secretion ,SIADH)。 5.神经肌肉综合征包括小脑皮质变性、脊髓小脑变性、周围神经病变、重症肌无力和肌病等。发生原因不明确。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