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谈高中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谈高中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谈高中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谈高中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谈高中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过程,因此在地理教学中,作为高中地理老师,我们应当利用各种手段能克服学生的厌学心理,结合学生原有的地理水平和生活实际,降低地理问题的难度,增强学生学好地理的自信心,本文仅就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高中地理思维能力

一、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欠缺的一般表现

在地理学习中,许多学生往往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造成了这些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地理学不好,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地理学科的认识不够。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这样表述地理学科的特点:一是综合性,地理学科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二是地域性。这两种特性决定了对高中地理思维需要转化,对地理问题的认识需要全方位考虑,但长期以来,许多学生特别是文科学生仅仅把地理局限于文科,再加上初中教育对地理知识形成的不全面,造成长期以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获取依赖死记硬背,依赖于对地理结论的掌握,忽视对地理原理的探究,从而造成学生在遇到一些新的问题束手无策。比如对地方时的分析,教材中仅仅提到偏东的地方比偏西的地方早,但没有涉及偏东的地方到底可以定为几点钟,所以导致许多学

空间思维能力测试

空间思维能力测试 对空间思维能力是可以测试的。 下面是整理的空间思维能力测试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空间思维能力测试一位心理学家曾经出过这样一个测验题:在一块土地上种植四棵树,使得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都相等。 受试的学生在纸上画了一个又一个的几何图形:正方形、菱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然而,无论什么四边形都不行。 这时,心理学家公布出了答案,其中一棵树可以种在山顶上!这样,只要其余三棵树与之构成正四面体的话,就能符合题意要求了。 这些受试的学生考虑了那样长的时间却找不到答案,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学会使用一种创造性的方法——立体思维。 人们进行思维活动时总会受过去的生活经验和已有思维方法的影响。 对于这些受试者来说,平面几何是他们比较熟悉的知识。 于是,当他们碰到几何问题的时候,也往往先从平面几何而不是立体几何的角度来进行思考。 这时,为他们所牢固掌握的平面几何也就成了他们思考问题的框框,于是也就想不出正确的结果来。 从大的来说有立体网箱养鱼技术、大型立交桥等。 杭州市青少年业余发明学校的学生利用立体思维发明了立体文具盒、立体工具箱、立体报刊架等,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科学家在研制飞机、导弹和卫星时需要运用非常复杂的电于设备,装配这些设备往往需要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个晶体管、电阻、电容等电子元件,这样的设备体积十分庞大,携带和使用也不方便。 后来,他们将各种电子元件由平面式的接线方式改为立体式的连接,充分利用真空扩散、表面处理等方法,制成了平面型的晶体管、电阻、电容。 这些很薄很薄的元件通过层层重叠的方式组装起来,就构成了微型组合电路,再在一个单晶硅片上做成集成电路。 这样,一个5平方毫米的硅片上可集成27000个元件。 正是由于有了这种集成电路才有了电子手表、电子计算器等袖珍电子产品。 1、早期人类直观、浑沌的整体性思维早期人类的思维,表现为一种直观的、浑沌性的整体思维,这一时期包括了整个前逻辑思维(亦称“原始思维)和前逻辑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漫长的历史发展。 所谓思维的直观性,是指思维具有的感性具体性,即思维还没有从感性具体中分离出来,一切思想意识的发生,都是由从某种具体的刺激物所引起,一切“思想经验的交流,都要借助某种具体的或形象的实物、坐标、手势等媒介,才可实现。 例如,他们没有抽象的“头的概念。 而只说“你的头,我的头等等,或者运用形象的“会意,表示事物的某些属性,如“硬就说“象石头,“长的就说“象大腿等等。

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方法

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方法 一、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尽管地理学界对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的界定有不同的说法,但不难看出各个说法都体现出了一些共同的思想,认为地理素养是个人能够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观察事物且运用地理学的技能来解决问题的内在涵养,而地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借助地理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的最有用的地理知识、最关键的地理能力、最需要满足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地理思维。而就目前而言,综合地理学界关于地理核心素养的观点,笔者认为地理核心素养包含了地图技能、空间视角、综合思维和人地观念四个大的方面。 1.地图技能 在中学阶段,地图技能不局限于掌握地图“三要素”,还包括识图、绘图、用图等方面的能力。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门语言,对于帮助学生学习地理有显著的效用,想要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首先要培养的就是学生的识图素养。识图不仅要认识各个类型的地图,还需要能够从地图中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地图信息来解决实际地问题。 2.空间视角 地理这门学科是研究人类所生存的地理空间的一门学科,非常关注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以及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致力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和变化发展规律。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能够观察并确定各个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空间分布状况以及分析地理事物的空间变化规律的能力是学习地理应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 3.综合思维 地理学是以跨自然和人文两大领域的学科,所包含的内容复杂多样,如大气、水文、土壤、植被、人口、聚落、经济、交通等一系列地理要素,而自然环境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因此,在学习地理时不能割裂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要对这些地理要素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综合思维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地位。

浅谈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客观物质世界中绝大部分物体的结构和运动都是三维的,我们就是生活在这个三维空间里。但高中物理教学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一般都限制在一维或二维的范围内,忽视了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这对于学生步入社会从事实际工作或进一步深造都是不利的。我们认为应重视空间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下面我浅谈几点做法。 1.再现生活经验,在实践操作中培养空间观念。 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主要依赖于观察、实验和必要的动手操作。 如在教学平行线教学时,教师除了举出学生熟悉的事物:如练习本上的横线,马路上的横道线,双杠的两根直杠以外,重点是要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知识经验,引导他们看一看横线、横道线、两根直杠的位置和方向,组织他们量一量两线之间的距离,再启发他们想一想,如果沿着横线、横道线、直杠的两端延长成直线,这两条直线会不会产生相交的情况。在观察、实践和想象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同一平面”、“不相交”的空间知觉,建立具有这种特点的两条直线的表象,为理解平行线的空间观念打下基础。 2.借助实物模型,在认真的观察中培养空间观念。 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思维性质的学科,观察是进行思维活动的一个窗口,是接触现实世界的触角,是学生认识事物最直接的一种方法,也是形成和发现数学知识的基本方法之一。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利用直观图形、实物的观察和实际操作,借助视觉、触觉、听觉等各种感官参与活动,是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 如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特征时,可以设计这样的情景:将牙膏盒(长方体),化妆品盒(正方体)、可乐罐(圆柱体)、蛋筒冰淇淋(圆锥体)和乒乓球(球)逐一展示,请学生想象一下,这些形体分别可以与哪些平面图形有关。通过不断感知,积累丰富的表象,这样才能为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奠定基础。 3.以趣激智,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要概括世界的一切。”想象是思维的翅膀,往往和观察、实验、思考等活动结合起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如在学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之后,呈现用这些图形拼成的一幅美丽的图画,让孩子们从这幅美丽的图画中找出所学的图形,在这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中,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在让孩子们用学过的图形画物体,

浅析高中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高中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大量的教学实践经验证明,高中学生拥有地理思维能力是学好地理课程的关键所在,而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维,在学习地理的时候感到非常困难。如对一些需要思维想象的知识点难以掌握,对学习地理产生厌烦情绪。因而,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上应引导学生培养地理思维,用合理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地理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地理学科成绩。本文就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进行浅析,希望通过本文能为高中地理教师提供合理、可行的教学方案。 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地理学科的学业成绩,更可以提高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形成情绪的学习习惯。现就如何培养高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进行浅析,分析高中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方式。 一、地理思维训练素材的积累 高中教师在备课过程和课堂教学过程中都要注意地理思维训练素材的积累,丰富的思维能力训练素材的积累是进行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的基础所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一些高中学生很大程度上并不知道如何去积累素材,这就需要高中地理教师提供帮助。第一,要注意挖掘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思维能力训练素材,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积累和掌握一定的素材,以提高地理思维能力。例如,玻璃温室和大棚的保温原理和大气的保温原理是一样的吗?其不同在哪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帮助高中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去思考这些问题,用恰当、正确的地理知识去回答这些问题,进而逐步对地理思维能力进行培养。第二,借助日常生活中的素材去培养高中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单一的理论学习并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论学习毕竟是空洞、无趣的,所以需要借助日常生活中有趣的地理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气候和我国雨带的移动相关知识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总结本地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本地区降水集中的时间等。 二、良好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有效的途径,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应该拓展多种有效的思维能力培养途径,为学生提供合理、有效的思维能力培养方式。一方面,高中地理教师应该积极主动践行高中地理思维能力培养观,引导学生用正确、有效的地理思维模式进行思考,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主动有意识的地理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多用疑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也可以创新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讲课的机会,锻炼学生的胆量,促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维方式。另外,在实践和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地理学习课后训练。在这里并不倡导题山题海的方式以推动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更提倡的是通过精准的练习题设置,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题目设置不宜过多,但是要讲求有效性、合理性。

培养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培养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不仅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爱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地理核心素养具有综合性、发展性、终身性的特点,深化对地理核心素养内容的研究、树立教师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注重学科逻辑和核心素养培养的融合、运用探究式教学引领学生思维、将核心素养转化为可观察的外显表现进行评价、创设贴近真实生活的地理教学情境是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 标签: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 近年来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地理素养成了高中地理新课改下一个重要的地理教学目标。当前学术界对地理核心素养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基本上都将其理解为地理学习者在学习之后养成比较稳定的、系统的心理品格,地理核心素养的概念具有复合性特点,具体来说由地理科学素养、地理技术素养及地理人文素养三方面组成,从社会、物质及精神三个层面体现出来。地理科学素养共包括地理科学知识、地理科学能力及地理科学方法等诸多方面内容;地理人文素养则共包括人文地理知识、地理学科人文精神及地理技术素养等方面内容,其中涉及到了地理技术综合理解能力、地理技术应用能力、地理技术辩证能力等一系列内容。可见,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来说,地理核心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地理核心观念的培养 地理核心观念的养成需要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努力。一方面,教师应当认识到核心观念对学生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在教学关键时刻提醒自己运用核心素养的观念进行教学;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自我提升的意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够让核心素养真正深入到学生内心。 例如在进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学的时候,便可以让学生们首先对自然界的太阳的重要性进行认识,并以小组的方式对其进行讨论,激发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尔后再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们对教学内容与自己的认知形成对比,从而锻炼学生自我的归纳总结能力,让学生逐渐形成自我学习的意识。学生通过自我学习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地理核心观念的养成是学生学习和培养核心素养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观念的形成能够带动学生行为的转变,能够让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其未来的学习和成长。 二、地理核心能力的培养 学生学习地理,往往是对学习内容的死记硬背。近几年地理教育的发展,不仅仅能够凭借简单的死记硬背便可以对教材内容具有更好的理解。分析近几年来的高考文科综合地理试卷,我们发现已经呈现出提供新素材、新信息,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地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学时候,

高中生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

高中生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 摘要:本文以本人作为中学地理教师的从教经验为基础,分析了教学中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重要性,进而提出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字:高中生地理读图能力 毕业至今,已经进行了一年多的高中地理教学,越来越认识到地图在地理学科中的重要意义,同时在不断的教学中,积累了一些利用地图提高地理学习效率的方法。 一、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的重要性 1.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 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运用图表表达空间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这也奠定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位,所以学好地图用好地图成为学习地理的法宝。 2.高考命题与读图 在高考中,地理学科对学生的读图能力要求很高,主要有以下两种要求,一是要求学生能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和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地图上填绘重要有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二是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就拿2009年全国文综题来看,选择题1-2考的是人口再生产的分析,为坐标图;3-5题考点为大气运动,为等值线图,图中加上经纬线。6-8题考点为道路建设与地形关系,图为海拔和路程坐标图。9-11题考点是土地利用与环境问题,以表格和柱状图结合。这就是地理题所有选择题;再看非选择题,第36题考的是尼罗河的问题,图由区域轮廓与等值线结合,再加上一个表格构成。39题考的是综合题,图为土尔扈特回归路线图。可以看出,高考地理从命题看可以说是“无图不成题”。再查近些年来的试题,无不如此。而且今后的高考命题,这种趋势将越来越突出,而且对考生读图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 3.学生读图现状

谈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利用计算机绘制生动、形象的立体图形,使学生通过对直观图形透彻的观察,理解抽象的理论概念。 在"多面体与旋转体的体积"这一章中,主要内容是柱、锥、台、球四种体积公式的推导,关键是对立体图形分析与理解。为了帮助学生在观察图形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我们运用我校的计算机设备,与专职电脑编程人员密切合作,设计编制了图形软件来辅助教学。我们先根据讲解的需要设计出基本图形,再配合编程人员利用计算机先进的绘图系统进行绘制。在绘制过程中,我们利用画面的连续移动构成动画来体现切割、旋转、移动等动态动作。在讲解祖原理时,其主要内容为:两个等高的几何体,若被平行于底的平面截得的两个截面面积相等,则这两个几何体的体积相等。为了体现其中的关键点:两个几何体任意位置的平行截面相等,我们绘制了多幅不同位置截面的图形,并将截面涂上鲜明的色彩,按顺序编排好,连续播放时即形成了截面上下移动的动画效果,使学生形象地认识到不同位置的平行截面处处相等。又如在讲解锥体的体积公式推导时,由于要将三棱柱分割成三个三棱锥,图形变化较大,学生不易理解,因此我们将切割过程从头至尾展现给学生,在讲解时又将所要比较的两个三棱锥逐步恢复到切割前的状态,再分开。随着分开一复原一再分开的移动过程,学生们清楚自然地得出了所要推证的结论,同时也使得教师的讲解轻松而且顺理成章。有了锥的体积公式,我们又进一步依据大锥被平行于底的平面截去一小锥得到台体的思路,利用已推导出的锥体体积公式去推导台体的体积公式。我们利用动画效果使一平面进行移动呈现出动割大锥的过程,即让平面从大锥锥体某处以平行于底的方式插入,从另一侧抽出,留下切割的痕迹,进而将截得的小锥移到其它位置,将剩下的台体展现给学生。这一过程的加入,在学生的头脑中非常深刻地留下了台体与锥体的联系,可以说是过目不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充分利用计算机绘图多功能的优越性,从多方位、多角度、多侧面描绘立体图形,解决平面立体图形与真实立体图形在视觉上的差异。 我们在平面上绘制立体图形就要考虑到视觉差异的问题。比如,在纸上画一个立方体,它的某些面就必须呈平行四边形,才给人一种"体"的感觉,而实际上立方体的各个面均为正方形。为了不使学生把直观感觉当作概念,我们设计了一些旋转变形动作。在讲球的体积公式时,应用祖原理,找到了一个与半球体积相等的几何体,即与半球等高的圆柱中间挖去一个圆锥,证明的关键是推导出二者在等高处的平行截面面积相等。从图上看,这两个截面分别为椭圆和椭圆环,而实际形状应为圆和圆环。为了更形象地说明问题,我们将这两个截面设计为从原位置水平移动出来,再水平旋转90度使其成为竖直放置,这样两个截面就恢复了实际形状。同时我们又让环形截面中的小圆逐渐缩小至一点,使圆环变成与另一截面大小一样的圆,通过二者色彩的互换闪烁,使学生形象直观地感觉到是两个面积相等的截面,然后通过理论证明它们的面积相等。这样,从直观到理论两方面的配合,加深了学生的理解,使得这个难点顺利解决。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形主动积极地去寻找解题思路。 现代教学论的思想核心是确认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的同时,认定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启发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会学"。在多媒体教学的尝试中,为了打破传统教学中的"老师讲,学生听"的习惯,我们将课上的习题"从一个正方体中,如图那样截去四个三棱锥后,得到一个正三棱锥,求它的体积是正方体体积的几分之几?"根据题意设计成动画情景。一个正方体依次被切去了四个角,把切去的部分放到屏幕的四角,中间剩下一个三棱锥,求三棱锥的体积。学生根据画面的演示,立即想到剩余部分是由整体减去切掉的。有了思路后,再从画面中清晰地推导出每个角的体积是

浅谈地理思维能力训练

浅谈地理思维能力训练 新课程改革“学生为主体”、“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等口号的提出,使我们老师再一次对我们的课堂进行反思:学会知识和学会思考到底哪一个更重要?如何唤醒学生沉睡的思维?怎样在课堂上进行地理思维能力的训练?面对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入,我们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责任越来越重。 一、何为地理思维 地理思维是学习者在地理认知过程中产生的心理活动,是对地理事物感觉、直觉、记忆和想象基础上形成的对地理事物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的探索性思考。如何培养和提高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对周围地理事物的认识、比较、判断,进而学习、理解和掌握相关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发生和演变规律,引导学生学习对自己终身有用的地理知识,最终形成正确的环境观、价值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在对地理思维的认识中,最核心的是地理“一词”,即思维要遵循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也就是说思维过程应具有“地理味”。地理课程标准明确阐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地理课程改革必须转变“学科本位”、“知识中心”的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在课堂中培养地理思维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经过几年的探索,我觉得应该在以下方面努力。 (一)创设问题是培养地理思维能力的基础 创设问题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地理学习内容设计成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或为学生多样的实际情境,激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思考、讨论、交流。帮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教学的基本环节如下。 1.提出问题。问题是思考的起点,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习内容,提供学习资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并确定需要分析、解决的问题。

高中生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高中生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的背景 地图是实施地理教学必备的工具,也是考查地理学习情况的载体。近年来学业水平测试的试题中,地理图表试题占了绝对优势。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普遍对读图题有一定的恐惧心理,做读图题会丢分很多,给出的原因最多的就是读不懂。通过对一部分学生的调查,我发现学生失分多的原因不外乎是这两种:一是不会给题中地理空间准确的定位。比如说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给出地图A代表西北地区,B代表黄土高原地区,C代表青藏高原地区,题中给出问题“判断B所在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是什么?”如果不能迅速准确地把B区域定位在黄土高原,而是误判成西北地区,那么给出的答案就不是“水土流失”而是“土地荒漠化”。二是不能准确地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很多同学做地理题目一遇到图就会晕头,找不到思路,无从下手。学生读图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地理成绩的好坏。 在实际教学中,本人发现有时候会把地理读图能力与地理解题能力相混淆,尽管地理读图能力与地理解题能力之间有很大的关系,甚至读图能力是解题能力的重要基础。但是并不能因为学生没有得分就完全归因于读图能力的问题,会存在读图过程清楚而没有得分的情况,有欠缺答题技巧和表述不当等各种原因。进入高中后由于学科地位、学生基础、教师教学方法等原因,特别是在学业水平测试复习阶段,发现很多学生基础很薄弱,对图掌握的能力很差,往往无从下手,得分普遍较低。而地图可以把零散的地理知识点归纳到图中进行综合概括,使之条理化,能够清楚地找出知识间的在联系,易于被学生接受掌握。可以这样讲,学生对地图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地理学习成绩,进而影响到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读

试论高中地理教学中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尚利丹

试论高中地理教学中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尚利丹 发表时间:2014-03-28T13:50:55.653Z 来源:《素质教育》2013年12月总第139期供稿作者:尚利丹[导读] 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是有规律的,各类地理事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尚利丹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鑫飞中学033300 在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中,一部分学生存在学习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欠缺。因此,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是一个重点,也是困扰许多地理教师的一个难点。毫不夸张地说,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培养的成败,关系到高中地理教学的成败。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呢? 一、牢固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为形成空间思维能力打好知识基础 任何能力的形成都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因此,准确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是形成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基础。 二、构建基本的地理空间概念,促进空间想象能力的形成 地理空间思维能力主要包括空间定位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联系能力,主要涉及到各类地图的判读,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大气的运动和变化,海水的运动及影响,世界和中国区域(大洲、大洋、地区、国家)中重要的经线、纬线,各类重要地理分界线(自然地理界线、人文地理界线)等。由于许多地理事物本身大大超出了人们的视觉感知范围而具有抽象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想方设法把地理事物“化大为小”和“化抽象为直观”,以便在头脑中构建基本的空间地理概念。 1.充分利用直观教具。 地理直观教具与现实地理事物相比较小,能把地理事物或现象置于学生的视觉感知范围内形成表象,容易建立基本的地理空间概念,促进空间想象能力的形成。教具主要包括教学挂图、示意图、图片资料、地理模型、模具等。其中,教学挂图有利于学生形成一个能自己把握的虚拟空间,为想象提供场地;示意图主要有利于理解某些具有动态发展的地理现象;图片资料、模型、模具主要有利于学生形成表象,为想象提供“素材”。 2.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其独有的表达和表现能力,能把自然界许多抽象的事物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使人们的视野极大地拓宽。巨大无比的事物也同样能以其真实而又玲珑的面目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3.引导学生读图、绘图。 中学地理的图像系统包括各类地图、示意图、模式图、景观图、统计图表等。地理学科的特性决定了地理图像是地理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地理图像表示的信息比用文字更直观、更丰富,更有利于形成表象、建立空间概念。因此,在地理教学中不可重文轻图,一定要引导学生多读图,从读图中培养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 4.教师画地理板图、简图。 教师可利用边讲边画的示意性草图,把地理事物与虚拟的空间结合起来。三、把握地理事物之间时空的联系,促进空间联系能力的形成 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是有规律的,各类地理事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例如,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形成了降水稀少、温差较大的大陆性气候,在这种气候下又形成了相应的土壤和植被。这种自然环境影响着当地的人口分布和经济结构,影响毒害城市的发育,影响着建筑物的形态,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索地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地域联系等时空联系,有利于学生空间联系能力的形成。 四、提出假设,促使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形成 空间思维能力是想象能力的一种形式,因此,给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培养丰富的空间想象力就是提升空间思维能力。高中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内容都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间,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挖掘的地方。 五、运用各种变式和综合能力题提升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形成之初还不太稳定,就需要教师多提供变式进行训练和提升。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下列两幅图(略)进行分析,这是北半球冬至日照图的两个变式,不同之处是:图一是极视图,图二是侧视图。在这两幅图中,图一中的B点对应的是图二中的A点,图一中的D点对应的是图二中的C点,图一中的BD段晨线相当于图二中的AC段晨线。通过对不同变式的详细分析,能丰富学生头脑中同一地理事物的表象,从而提升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同时,用综合性较强的试题训练和提升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也是非常有效的。例如试题:“当地球公转速度达到最快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罗马温和多雨;B.尼罗河进入汛期;C.北印度洋洋流成顺时针;D.华北平原正在播种小麦。”要解决这一类问题,需要学生动用空间定位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联系能力,对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是非常有作用的。综上所述,高中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培养其空间思维能力,这对以后的学习过程会起到关键性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读图、绘图,教师画地理板图、简图,把握地理事物之间时空的联系,促进空间联系能力的形成,提出假设,促使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形成,运用各种变式和综合能力题提升地理空间思维能力,这样才能达到最佳教学目的。参考文献 [1]王成渝浅谈高中地理教学.陕师大教参,陕师大教育出版社,2012,5。 [2]冀东宇浅谈高中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教与学,湖南出版集团,2013,2。

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1.牢固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为形成空间思维能力打好知识基础 任何能力的形成都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因此,准确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是形成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基础。 2.构建基本的地理空间概念,促进空间想象能力的形成 地理空间思维能力主要包括空间定位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联系能力。主要涉及到各类地图的判读,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大气的运动和变化,海水的运动及影响,世界和中国区域(大洲、大洋、地区、国家)中的重要经线、纬线,各类重要地理分界线(自然地理界线、人文地理界线)等。由于许多地理事物本身大大超出了人们的视觉感知范围而具有抽象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想方设法把地理事物“化大为小”和“化抽象为直观”,以便在头脑中构建基本的空间地理概念。 (1)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地理直观教具与现实地理事物相比较小,能把地理事物或现象置于学生的视觉感知范围内,形成表象,容易建立基本的地理空间概念,促进空间想象能力的形成。教具主要包括教学挂图、示意图、图片资料、地理模型、模具等。其中,教学挂图可以利于学生形成一个能自己把握的虚拟空间,为想象提供场地;示意图主要利于理解某些具有动态发展的地理现象;图片资料、模型、模具主要利于学生形成表象,为想象提供“素材”。 (2)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其独有的表达和表现能力,把自然界许多抽象的事物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使人们的视野极大地拓宽。巨大无比的事物也同样能以其真实而又玲珑的面目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比如地球、台风、喜马拉雅山和南极冰盖这些庞然大物,借助卫星的“眼睛”,人们已能真实地感知其形体。现代教学手段的这些“化大为小”和“化抽象为直观”的神奇功能,对学生认识地理事物、形成空间思维能力非常有效。 (3)引导学生读图、绘图。中学地理的图像系统包括各类地图、示意图、模式图、景观图、统计图表等。地理学科的特性决定,地理图像是地理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地理图像表示的信息比用文字更直观、更丰富,更有利于形成表象、建立空间概念。因此,在地理教学中不可重文轻图,一定要引导学生多读图,从读图中培养学生空间定位能力。 (4)教师画地理板图、简图。教师利用边讲边画的示意性草图,把地理事物与虚拟的空间结合起来。比如讲世界洋流的分布,就可以利用这一方法,把抽象的洋流化为直观的“彩色粉笔线”,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供想象的直观素材。从某个角度讲,这种草图比挂图效果更为有用,因为它的信息量要少得多,不易产生干扰,更有利于学生形成空间思维能力,因此,教师画地理板图、简图不但可以突破难点,而且是学生形成空间思维能力的桥梁。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摘要】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对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涵盖了高中地理基础知识、地理技能、地理学习方法等,对促进学生的地理学习,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在阐述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内涵的基础上,结合人教版高中地理教学实例具体分析高中地理实践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旨在更好的促进学生地理学习。 【关键词】高中地理;实践;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结合教育部门发布的全面深化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和发展要以“立德树人”任务发展为基本背景,结合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要求深入开展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教学,从而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识,引导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综合发展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经验等,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 一、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概述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是一个整合性的概念,具体包含地理知识、地理能力、地理方法、地理思想、地理品质等,在实践应用中是一个动态化的概念,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有着不同的要求。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主要是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地理分析方法等处理生活中能够看到的地理问题,并在问题的处理中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现阶段,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包含人地观念、地理综合思维、区域认知能力、地理实践能力等。 二、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一)通过有效的课前活动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渠道,而课堂教学导入是影响课堂教学的关键。课堂导入的时间虽少但是对整堂课有着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能够为学生的地理学习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为此,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来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二)通过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综合实践能力 在地理环境中,地理性质和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地理知识的本质目的是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为此,高中地理教学需要教师能够加强地理课程开展和学生实际生活的关联,实现生活化的教学。比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地理时区教学的时候,考虑学生对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不同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存在难度,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历史事件———麦哲伦航行最后少掉了一天的航海日记和电影《环游地球八十天》中最后时间多出一天故事相反的结局为基本切入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地理学习。 (三)通过创新地理作业形式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综合实践能力 基于当前枯燥的作业形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枯燥的作业模式,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地理作业完成效率。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区域地理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这样的开放式的作业:“我家的房子有升值的空间么?在题目提出之后,教师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假期时间搜集所在城市的交通路线图、城市布局图,在地图上找到自己家的位置,和父母分析房子升值和贬值的原因。”这样题目设计的意图是基于

高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策略研究中期报告

课题:高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中期动态研究报告 课题主持人及联系电话:胡良杰 成员:陈大妞李晓霞胡亮 主持人所在单位:河南省新郑市第一中学分校 报告日期:2014-12-22 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制

《高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课题中期动态研究报告 课题自开题以来,我从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进入了扎实有效的研究实施阶段,现将进展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课题简介 一、课题的提出 第一、地图以符号等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被称为“地理学第二语言”,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建立地理空间观念的重要工具。地图信息含量大,直观形象,为学生提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第一手资料。运用地图(包括插图等)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学生学会读图,可使地理知识的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 第二、读图能力的培养是地理课标的要求。地理课标中明确提出要求高中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 第三、在现实中,读图能力的掌握始终是学生地理学习中的难点。地理测试中有大量的辨图认图,读图分析题,而这些,学生最容易失分。 第四、我们的思考。我们认为读图能力的提高取决于读图方法,因此提出该课题。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地理读图能力是指学生运用地图基本知识去阅读地图、使用地图,掌握正确的读图解题思路与方法步骤,从地图(包括地理图表和图像)提取有用的地理知识和信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概念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地理综合分析能力,训炼学生地理高考应试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地理与地图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是地理教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方法,也是地理学最突出的特点,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教学,这样讲并不言过其实。地图是讲授内容的印证,地图不仅是研究地理学最必要的工具,而且是最直观、最简明的地理书,地图能反映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及本质联系,是地理知识的综合载体,信息量大,内涵丰富,是获取地理信息的主要来源,读懂地图,地理难点内容也就迎刃而解。地图和地理课本中的文字相比,地图具有突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课本中文字具体化,增强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各种地理现象和事物的理解和记忆,这对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是有很大意义的。。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重点是采用哪些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包括地理分布图,等值线图和地理统计图等)。 (1)教学中重视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重视每幅图,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收集、展示教学相关的地图,从多角度培养学生看图、析图的能力。 (2)课堂上对读图方法的有效指导 (3)重视图文转化,图形结合,学会“画图总结”,加强地图教学。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资料文献法、调查法(问卷调查、师生座谈、测评等)、教育实验法、课堂

小学生数学几何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数学几何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日期:

浅谈小学生数学几何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内容摘要】几何初步知识是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对小学数学几何知识教学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如何在教学 过程中,采用丰富的感知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几何形体的表象;运用 运动变化的观点和几何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积累水平;并 展开发散思维训练,不断丰富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关键字】几何初步,表象,空间观念,空间思维 引言 数学通常概括来说可以分成数和形,小学数学的内容同样也包括数和形两个部分,其中形就是指几何初步知识。几何初步知识是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小学阶段,学生们主要学习简单的几何基础知识,认识一些常见的图形,了解它们的特征,并学会计算他们的周长、面积、体积等。 由于受传统观念与“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教学中往往只重视求积的计算教学,重视概念教学或者过分强调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忽视直观和表象的作用,以至于造成学生对形成几何图形的表象不深刻,空间观念淡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要注意多层次、多渠道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思维。 一、通过丰富的感知活动,让学生形成几何形体的表象 小学生对几何形体特征的理解,对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往往是离开了这些几何实体,而依赖于头脑中对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形象的反映,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等感知活动,通过丰富的感知活动,使学生形成几何形体的表象,得到正确清晰的几何概念,形成一定的空间观念。 对于简单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材的介绍并不容易让学生对此形成直观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摘要】当今社会,我国的社会市场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蒸蒸日上。根据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对部分高中的地理教学情况的调查显示,目前高中地理的教学效率不如人意、对于高中地理的教学而言,多元智能理论的出现无疑是一个新颖的教学方式。多元智能理论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显然效率会更高,所以高中地理老师应该重视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地理教学。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引言 众所周知,自从我国的教育部门颁布了新课标这一政策以来,教育部门对各所高中地理的教学要求显然更高。要求学生学习高中地理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地理成绩,还要求学生树立符合标准的人生观、环境资源观和人口观。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多元智能理论出现了。今天,本文就来简单的探讨一下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后来探讨分析一下多元智能理论下的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内容 所谓的多元智能理论,我们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说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教育背景下,能够自行解决问题或者说是可以自己研发产品的能力。多元智能理论中的“多元”显然是指包含很多个方面,国外有一个名人认为世界上存在的人类最少都具有语言方面、数学方面、空间方面、运动方面、音乐方面、人际关系方面、自我认识方面以及博物学方面等几个方面的智能。具体主要内容表现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方面:人类运用自己的语言来像外界传达自身的真实感受以及情感波动等一些情绪,也就是运用语言来渲染气氛,这种语言智能主要表现在作家以及演讲人上。(2)数学方面:人类利用数学以及逻辑方面的能力来对一些事物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以及运算,这种数学智能主要表现在数学家以及科学家上。(3)空间方面:人类自身对外界一些抽象的事物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对建筑的一些线条、色彩具有与众不同的感知力,这种空间智能一般表现在建筑师以及画家身上。(4)运动方面:人类运用自己的四肢来像外界传达想法,这种运动智能一般体现在各类体育竞技运动员以及舞蹈员身上。 二、多元智能理论下的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当我们大概了解了多元智能理论之后,就应该将多元智能理论巧妙地运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去。多元智能理论中的“多元”是指含有多种不同的智能,表现在不同的人类身上,所以我们应该明白学生也是如此,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一朵花儿都有绽放的理由。教师

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的研究总结报告

《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地图是地理科的第二语言。地图是地理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将知识化繁为简,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理解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获取新的地理知识,而且有利于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对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判断力、记忆力等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学会读图就成为学习地理的一个重要途径,读图能力的高低是衡量能否学好地理的关键。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发现许多同学对着图片茫然,不知道该怎么看?有些同学甚至连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都不知道。因此,看不懂地图和不能在记忆中形成地图概念是地理学习的最大的障碍,往往让很多的学生对地理敬而远之。那么,造成学生学习地理困难的原因有哪些呢?作为地理教师应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打造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高效课堂呢?经我们的教学实践总结和问卷调查,初中生之所以感觉地理难学,其主要原因在于没有认识到地理学科的特点,或者说教师没有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理解地理学科的特点,学习地理离不开地图,学会读图、用图是建立空间感的基础,是将地理事物和地理知识用地图联系起来的前提,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我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以求提高地理课堂的效率。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 1、构建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现行实验教材为基础,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构

建学生头脑中的地图,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概括的能力,是我们教学中要达到的目标。 2、将有效教学理念深入师生心田,并且转化为自身的行为,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生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可持续发展;教师能身心健康、快乐地工作、生活、学习,促进其专业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课堂教学和实际生活相结合,边研究,边总结。 1、进行问卷调查摸底,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课题研究目标和计划,收集相关资料。 2、确定研究主题,在研究主题的过程中,写出案例分析及反思报告。 四、课题研究对象和方法 对象:七年级,八年级在校学生。 方法: 1、文献法:运用该方法研究中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培养的理论指导。 2、问卷调查法:深入学生,了解当前学生读图、用图的意识与能力情况。 3、个案法:通过部分学生读图、用图的个案研究,找出规律,形成培养学生地理基本素养的方法与策略。

浅析小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小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为学生插上创造性思维的翅膀。对实际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形成清晰的印象,思路开阔,有助于快速有效的解决问题,同时,有创造性的产物生成。空间思维能力是从事各种职业必备的素质,如果,建筑师没有空间思维就不可能设计出漂亮雄伟的楼宇,电器设计者没有空间思维能力,那电路肯定是一团糟。空间思维能力,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关注。它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幼儿及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空间思维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 通过长期教育教学,我认为以下几种空间思维能力急待培养。 第一、在学生脑海里建立平面及立体图形的空间思维能力。新课标要求:在学习空间与图形时,“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要获取对图形的直观经验。其实,应该从幼儿期就开始进行启蒙,一块块积木,皮球,玩具甚至是汉堡的形状,都可以是培养空间思维能力的道具。让他们去动一动、摸一摸、拆一拆、装一装,甚至是用小牙齿咬一咬。那些角、棱、面逐渐就会走进孩子们的心里。通过抛球,在手中玩玩具,逐渐形成对物体平移、旋转的过程的认识。进入小学低年级,空

间能力的培养是整个教学的重中之重,这个阶段,像数堆砌的小正方体的个数这类题,就可以通过反复的用小正方形搭积木,同桌一人搭,一人猜的游戏方式来进行,在每个学生头脑中形成每一层积木数的空间概念。逐渐可以通过有计划的玩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等,如用线绕一圈等方法来认识周长,建立立体图形的空间思维能力。比如通过拼拆魔方等游戏就可以轻松解决涂漆面的问题。例题:“把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涂漆,然后分割成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问:一面涂漆的小正方体有几个?两面涂漆的小正方体有几个?三面涂漆的小正方体有几个?”这道题就必须在头脑中有一个,有八个顶点,十二条棱,六个面的一个正方体的影像。包括定点的八个小正方体三面涂漆。包括棱的小正方体两面涂漆,共有12×8=96(个)。在每个面上,外围一圈是三面或两面涂漆的,内圈,每面还剩8×8=64(个)小正方体一面涂漆。共64×6=386(个),如果平时不注重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来说,做这类题无疑是困难重重。就连简单的数堆砌的小正方体的个数这类题,也是经常看表象,不数隐藏在下面的小正方体。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教学中,不注重学生摆一摆,拼一拼的数学游戏。没有形成初步的空间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做到“成竹在胸”,才能遇到问题迎刃而解。高年级立体图形的空间的思维能力还表现在对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