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和步骤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和步骤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和步骤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和步骤

最近一段时期,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手足口病在各个地区频繁发生,甲型流感再度肆虐多个国家,对人民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如何有效应对各种传染病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成为当今政府关注的重大问题。在应对挑战的实践中,以强调现场工作能力,尤其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人员应对突发卫生事件反应能力的现场流行病学显得尤其重要。现场调查的目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是主要针对疾病(多见为传染病)的暴发或流行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展开的调查。现场流行调查的根本目的是及时控制疫情蔓延,确定病因(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高危人群以及危险因素)以便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疫情发展。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

启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前提条件是获得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的来源包括各种类型的公共卫生监测系统、政府有关部门(如民政、公安、教育等部门)、企事业单位、公民和媒体。接获这些信息以后,有关人员应将信息进行初步分析,经过初步确认后,应与信息来源地联系,进一步核实情况,同时及时报告有关领导。在得到有关部门的授权或者事发相关部门的邀请后,应立即前往现场开展调查。现场的调查包括组织准备、核实诊断、确定暴发或流行的存在、建立病例定义、核实病例并计算病例数、描述性分析(三间分布)、建立假设并验证假设、采取控制措施、完善现场调查和书面报告十个步骤。

一、组织准备

组成现场调查组进行现场调查,调查组应明确调查目的和具体调查任务,现场调查组应由相应的专业人员组成,一般应包括流行病学、实验室和临床医学等专业人员,必要时还应增加其它卫生专业和管理人员,现场调查组应有负责人,组织协调整个调查组在现场的调查工作,调查组成员应明确各自的职责。

现场调查组在奔赴现场前应准备必需的资料和物品,一般可以包括:相关调查表(有时需要在现场根据初步调查结果现场设计调查表用于调查)和调查器材、现场预防控制器材、采样设备和相应的采样试剂、现场联系资料(联系人及联系电话)电脑、照相机和个人防护用品等,适合的交通工具对于现场调查也必不可少。

二、核实诊断

核实诊断的目的在于排除医务人员的误诊和实验室检验的差错。

核实诊断可以通过检查病例,查阅病史以及核实实验室检验结果进行。核实诊断应包括

相应信息的收集,尤其是疾病的特征,从而为明确流行自然史提供线索。

首先,收集病人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地址、职业以及发病日期,对流行做出简

单描述。其次,收集病人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资料。在调查时,如果疾病是经水或食物传播的,则要询问接触的频率、时间及性质,如果是自然史未知的或不能做出适当的定义,则应询问有关疾病传播以及危险因子等问题。最后,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与流行病学资料相互结合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判断。

三、确定暴发或流行的存在

一个较为敏感的疾病监测系统是发现暴发或流行的前提条件。当报告的病例数量与疾病

监测系统资料相比较后,比较容易观察到实际病例数量是否超过既往的正常水平,现时应分析引起报告数量增多的可能原因:如报告制度是否改变、监测系统是否调整、诊断方法是否改变。对接诊病例的临床医生进行访谈调查是非常必要的。在调查中不仅应询问诊断结果,更应询问病例的症状和体征,这能为获得疾病发生的线索,确定流行的存在提供有力的证据。

四、建立病例定义

现场调查中的病例定义应包括四项因素:即患者的的时间、地点、人间分布特征以及临床表现或实验室信息。

在现场调查中时间是一个关键因素,所以,一般来说,定义病例最好运用简单、容易应用和客观的方法。例如,发热、肺炎的X线诊断、血常规白细胞计数、血便或皮疹等。在定义病例时,有或没有实验室数据的均可接受。

现场调查早期建议使用“较为宽松”的病例定义,以便发现更多可能的病例。以下举例说明按照不同的把握程度确定的病例定义。1、确诊病例:2009年3月1-31日住在某县的发热并有皮疹,并且血清麻疹IgM抗体阳性的学龄儿童;2、可能病例:2009年3月1-31日住在某县的发热并有皮疹的学龄儿童;3、疑似病例:2009年5月1-31日住在某县的发热儿童。

五、核实病例并计算病例数

核实病例的目的在于根据病例定义尽可能发现所有可能的病例,并排除非病例。发现病

例可以通过系统的方法搜索,如加强已有的被动监测系统,提高发现病例的能力。发现并核实病例后,可以将收集到的病例信息列成一临览表,以便进一步计算病例数量和相关的信息。

六、描述性分析(三间分布)

流行病学工作者面临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描述资料,这项工作又称为描述流

行病学,其目的是阐明哪些疾病正在流行,在何时、何地、何种人群中流行。这就是流行病学中通常所说的三间分布。从这三个方面对现场调查资料进行描述,可以达到以下目的:首先,它为探索卫生事件提供了系统的方法,并确保阐明卫生事件及其基本因素;其次,这一方法用通俗易懂的基本术语提供了有关卫生事件的详细特征;最后,它可以明确卫生事件所危及的人群,并提出有关病因、传播方式及对卫生事件其它方面可供检验的假设。

七、建立并验证假设

假设是利用上述步骤所获得的信息来说明或推测暴发流行的来源,假设必须建立在研

究设计之前,通常会考虑多种假设。一个假设应包括以下几项因

素:1、危险因素来源;2、传播的方式和载体;3、引起疾病的特殊暴露因素;4、高危人群。

八、采取控制措施

应根据疾病的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以及疾病的特征确定控制和预防措施。预防控制的主要措施包括消除传染源、减少与暴露因素的接触、防止进一步暴露和保护易感人群,最终达到控制、终止暴发或流行的目的。需要强调的一点是,现场调查过程中调查和控制处理应同时进行。

九、完善现场调查

为了完整、准确地评价流行或暴发的流行特征,需要找出更多的病例,更好地确定流行强度或评价一个新的检验方法检出病例的技术,因此可能需要一个更详细的研究。

十、书面报告

通常调查组的最后一项任务是撰写一份书面报告,记录调查情况、结果及建议。现场调查工作的书面总结一般包括初步报告、进程报告和总结报告。

初步报告是第一次现场调查后的报告,它应包括进行调查所用的方法,初步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结果、初步的病因假设以及下一步工作建议等。

随着调查的深入和疫情的进展,还需要及时向上级汇报疫情发展的趋势、疫情调查处理的进展、调查处理中存在的问题等,这需要及时书写进程报告。

在调查结束后一定时间内,及时写出本次调查的总结报告。内容包括暴发或流行的总体情况描述,引起暴发事流行的主要原因,采取的控制措施及效果评价、应汲取的经验教训和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开展现场调查通常包括上述几个步骤,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每一次现场调查中这些步骤都必须具备,而且开展现场调查的步骤也可以不完全按照上述顺序进行,这些步骤可以同时进香,也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应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1)

应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疫情也愈加频繁地出现。面对突发疫情,进行应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是十分必要的。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应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相关内容。 一、定义 应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是指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对事件的发生、传播范围、人群感染情况、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等进行及时、准确的调查分析,为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重要依据。 二、目的 做好“应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是为了: 1. 获取疫情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 2. 迅速了解暴发病情的传播力度和范围,及时制订控制措施; 3. 为制定疾病防治方案,提供客观真实的流行病学数据; 4. 发现疾病暴发的规律和病原学特点。 三、步骤 进行应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有: 1.了解疫情: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疫情,收集全面准确的信息。

2.确定病例诊断:确定病例的病原学诊断,包括病原体鉴定、病原体 分类和病原体来源等。 3.分类病例:对病例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病例的共同特征,将其分为 不同的类别,为病因研究提供依据。 4.发现暴露源:发现不同类别病例的暴露源,接触史以及传染途径。 5.制定控制措施: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如补充疫苗、 隔离患者等。 四、技术手段 进行应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需要使用的技术手段有: 1.方法论:人群调查、流行病学设计与分析等方法。 2.统计学:了解科学评估的标准、区间估计、联合分布推断等知识点。 3.大数据分析:借助电子病历、医药分销数据等分析数据量较大的信息。 四、总结 应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是防控疫情的重要环节,它能够更快、更准确 地掌握疫情的信息,帮助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策略。因此,在应对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必不可少。同时,我们也 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健康教育,提高预防意识,防止类似的疫情发生。

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与原则

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与原则 首先,让我们明确一下流行病学调查的定义。流行病学调查是一种 研究人群中疾病暴发和传播情况的科学方法,其目的是了解疾病的发生、传播和控制措施。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详细介绍流行病学调查的 步骤与原则。 一、确定目标及问题定义 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目标和问题。研究 者需要明确所要研究的疾病或健康问题,并将其具体化为可操作的变量。例如,研究者要调查某地区的疟疾发病情况,可以将目标定义为“研究该地区疟疾的发病率和相关因素”。 二、设计研究方案 在明确目标和问题之后,研究者需要设计研究方案。研究方案包括 研究的类型、调查方法、抽样、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等。例如,对于 目标是调查某地区疟疾发病情况的研究,可以选择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收集数据,然后使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 三、选择受试者和抽样 在流行病学调查中,选择适当的受试者并进行抽样是十分重要的一步。受试者的选择要准确代表流行病学调查对象的人群。抽样方法可 以是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或整群抽样等。在确定了适当的受试者和抽 样方法后,可以着手进行实地调查。

四、数据收集 数据收集是流行病学调查中的核心环节。在数据收集过程中,研究 者需要制定明确的调查表格、问卷或观察指南,并在实地进行数据采集。同时,研究者还需要对数据收集过程进行监控和质量控制,以确 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五、数据分析与解读 数据收集完成后,便可进入数据分析与解读阶段。数据分析的方法 可以根据研究问题的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进 行数据分析时,需要注意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并结合流行病学的 概念和原则进行合理的解读。 六、结果报告和应用 流行病学调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得出结论,并将结果应用于公共卫 生实践中。因此,在完成数据分析和解读后,研究者需要撰写结果报 告并将其与相关人员和组织分享。报告应包含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和建议,并以清晰和简明的方式呈现。 七、质量控制与伦理 在整个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质量控制和伦理问题都是需要重视的。研究者需要保证数据的质量、真实性和可靠性,并遵守相关的伦理原则。研究过程中应保护受试者的权益,并获得相关伦理审批。 综上所述,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包括确定目标及问题定义、设计研 究方案、选择受试者和抽样、数据收集、数据分析与解读、结果报告

新冠肺炎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全文9页,共3500字 20XX年X月X日

目录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调查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调查对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调查内容和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组织与实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信息的上报与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个案调查表(第二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为掌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发病情况、暴露史、接触史等流行病学相关信息,做好密切接触者的排查,防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的蔓延和传播,特制定本方案。 一、调查目的 (一)调查病例的发病和就诊情况、临床特征和可能的感染来源; (二)发现和管理病例的密切接触者。 二、调查对象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以及聚集性疫情。

三、调查内容和方法 县(区)级疾控机构接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报告后,应于24小时内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可通过查阅资料,询问病例、知情人和接诊医生等方式开展。如果病例的病情允许,则调查时应先调查病例本人,再对其诊治医生、家属和知情者进行调查。 调查内容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包括基本情况、发病与诊疗、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流行病学史、密切接触者信息以及病例的诊断、治疗与转归等,疑似病例仅需填报第一部分,确诊病例填报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个案调查表》见附表。 (一)基本情况:基本人口学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民族、联系方式等信息。 (二)发病与诊疗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发病就诊经过和病情变化与转归。 (三)可能感染来源:对病例发病前14天内的暴露史开展调查,主要调查其发病前武汉相关旅行史或居住史,与发热呼吸道症状患者的接触史,野生动物及其售卖环境等相关暴露史。务必详细询问接触时间、方式、频次、地点、接触时采取的防护措施等。调查时,若发现调查表中未列入,但具备重要流行病学意义的内容也应进行详细追问和记录。 (四)密切接触者判定:对病例发病后的活动情况和人群接触情况进行追踪和排查,确定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定义和判定标准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可疑暴露者和密切接触者管理方案(第

新冠肺炎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新冠肺炎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新冠肺炎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随着病例数量的不断增加,我们需要对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了解疾病传播的方式和范围,从而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本文将讨论针对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 研究对象的选择很关键,应该优先选择确诊的病例进行研究。同时,应该尽力扩大样本范围,包括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和接触者。这些样本可以反映出该地区疫情的真实情况,更好地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二、研究内容 1、病例特征 针对确诊病例,需要记录其个人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家庭住址、症状发生时间、就诊医院、治疗方案及治疗效果等。通过对其基本信息和治疗情况的收集,得出患者病情发展和病愈情况的分布规律,为今后的防治疫情提供科学的依据。 2、传播途径 在调查过程中,需要认真搜集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及家庭成员、密切接触者的流行病学数据,包括与病毒接

触途径、疫情暴发时间、症状、检测结果等。加强对传播途径和风险人群的了解能够帮助我们更加科学地预防和控制疫情。 3、社区分布情况 对社区范围内的情况也要进行调查。针对社区范围内的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搜集相关病例的基本信息和密切接触者等。加强对社区防疫的投入,加强监管,减少疫情传播。 三、研究方法 1、流行病学调查问卷 主要对病例及其密切接触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生活、医疗接触史、疾病症状、家庭环境等方面的情况,能够清晰的了解每一位病人的病史信息,有利于有序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2、数据分析与统计 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采用概率论、统计学等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可以从多个角度去了解疾病的传播方式和规律,帮助科学家制定对应的防疫措施,对预防疾病的疑点提出有利于决策的建议。 3、大数据研究 运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挖掘并结合其他辅助数据,可以从不同角度了解病毒传播、社区范围内流行、不同人群感染率、防控措施效果等情况,更准确地掌握疫情传播规律,更好地指导疫情防控措施。

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和方法

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和方法 流行病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分布和传播规律的学科,它的研 究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人的健康、疾病和医疗等多个方面。在进行 流行病学研究时,为了能够准确地获取有关疾病的数据和信息,需要 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那么,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和方法有哪些呢? 一、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之前,需要明确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研究对 象可以是人类、动物和植物等生物,研究范围可以是一个国家、一个 地区或者一个社区。明确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有助于确定调查内容和 调查目的,有利于调查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设计研究方案和问卷 根据调查目的和内容,确定研究方案和问卷。研究方案包括研究设计、样本选择、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等内容。问卷是重要的调查工具,需要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能够准确地获取被调查者的信息。调查问 卷的设计应考虑到问题的严谨性、流畅性和实用性。 三、选择抽样方法和样本量 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和确定合适的样 本量。常用的抽样方法包括随机抽样、整群抽样、分层抽样和系统抽 样等。样本量的大小直接影响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需要根据 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四、进行调查实施 在调查实施过程中,需要委派专人负责调查工作,对被调查者进行访问和数据收集。调查人员需要具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地操作问卷和进行访谈,确保数据的准确和完整。 五、数据质量控制 为保证数据的质量,需要对调查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在数据采集过程中,需要对数据进行检查和监控,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对于出现问题的数据,需要及时纠正和处理。 六、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 在完成数据采集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结果呈现。数据分析的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数据情况进行选择,常用的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和推理性分析等。结果呈现应具有科学性和可读性,能够清晰地表达调查结果和发现。 综上所述,流行病学调查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遵循科学的步骤和方法进行。只有在严格控制每个环节和细节的基础上,才能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研究者和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广西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演练方案 一、演练目的 使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人员能熟练掌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现场流调工作的要求、工作程序和工作内容。 二、演练对象 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的流行病技术人员。 三、工作步骤 (一)组织现场调查人员 现场调查组包括流行病现场调查人员、实验室采样人员(其中流行病学现场调查人员至少2人,实验室采样人员1人)。 (二)携带的物品要求 1、防护物品:个人防护设备5套,包括口罩(12-16层棉纱口罩和N95或FFP2级别以上的口罩),工作服,隔离衣(一次性)、手套(医用乳胶手套),护目镜,鞋套(高筒水鞋)。 2、流行病学调查表格:包括病例个案调查表3份、密切接触者调查表20份。 3、采样设备: (1)血液收集耗材:医用(5ml和10ml)一次性注射器各10支、5ml(真空)针管10支、止血带3根、无菌拭子一包、血清储藏管20支、标本标签20张、创可贴20个、可封性塑料袋30个、标本采集登记表格20张、带有冰袋的冰盒1个、棉拭子一包。 (2)全血收集管:10ml螺口塑料管(外螺旋、带密封垫圈)20支。 (3)血清保存管:2ml螺口塑料管(外螺旋、带密封垫圈),可耐超低温(液氮保存)10支。

(4)粪便保存管:50ml螺口塑料管(外螺旋、带密封垫圈),可耐超低温(液氮保存)10支。 (5)鼻咽拭子保存管:10ml螺口塑料管(外螺旋、带密封垫圈),可耐超低温(液氮保存)10支。 (6)痰液保存管:50ml螺口塑料管(外螺旋、带密封垫圈),可耐超低温(液氮保存)10支。 (7)尸检组织冻存管:50ml螺口塑料管(外螺旋、带密封垫圈)2支。 (8)记号笔:油性,防水,2支。 (9)洗手液(包括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洗必泰醇、新洁尔灭醇、75%的酒精等)任选一种。 四、现场调查步骤 (一)流行病学调查 1、到达现场后,首先做好个人防护。根据对不同的被调查对象采取不同级别的个人防护: 一级防护: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观察;对医学观察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观察。 防护要求:穿戴普通工作衣帽、戴12层—16层棉纱口罩,使用四小时后,消毒更换。每次接触后立即洗手和消毒。手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洗必泰醇、新洁尔灭醇、75%酒精等)揉搓1~3分钟。 二级防护:在发热门诊、集中收治定点医院污染区或其它发病地点,对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防护要求:为穿普通工作服、外罩一层隔离衣,戴防护帽和符合N95或FFP2标准的防护口罩(离开污染区后更换),以及戴乳胶手套和鞋套,近距离接触病人时戴防护眼镜。

猴痘疫情流行病学调查目的、调查对象、方法内容、调查判定及信息上报实施

猴痘疫情流行病学调查目的、调查对象、方法内容、调查判定及信息上报实施 一、调查目的 (一)查找感染来源,掌握、追踪和管理密切接触者。 (二)分析传播链及传播特征。 (三)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人群及其特征、范围,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和综合干预。 二、调查对象 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聚集性疫情。 三、调查方法和内容 通过查阅资料,询问病例、诊治医生、家属和知情人等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如病例的病情允许,调查时应先调查病例本人,再对其诊治医生、家属和知情者进行调查。 开展个案调查时,要认真、详细了解和记录病例基本信息、发病就诊情况、临床表现、转归及实验室检测信息;发病前21天内与可疑感染来源的接触史、接触场所及接触方式;发病后至隔离治疗前的具体活动地点、与其有皮肤或黏膜直接接触者,以及发病前4天内与其有性接触者。 (一)基本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方式等。 (二)发病就诊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发病就诊经过和病情变化与转归。 (三)感染来源调查。对病例发病前21天内的暴露史开展调查,包括境内外猴痘病例报告地区旅行史或居住史,对可疑的感染来源要详细询问接触时间、方式、频次、地点及接触时采取的防护措施等,

特别是性接触史。调查时,若发现调查表中未列入,但具备重要流行病学意义的内容也应进行详细询问和记录。 (四)密切接触者调查及判定。对病例传染期的活动情况和人群接触情况进行追踪和排查后,判定其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判定和管理执行。 四、组织与实施 开展猴痘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就诊机构提供诊疗信息。调查单位应根据调查计划和调查目的,确定调查人员组成和职责分工,及时开展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调查过程中发挥协同作用,尽可能获取全面准确的流调信息。调查期间,调查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 五、信息的上报与分析 疾控机构完成调查后,应做好病例分析总结,及时将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调查报告等资料逐级报送上级疾控机构,并做好调查资料的保管和存档。病例流调信息要按有关规定,严格做好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信息保护。 附件:3-1.猴痘病例个案调查表

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和技术

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和技术 流行病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分布、发生和传播的科学。在疾 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中,流行病学的作用至关重要。对于开展一次有 效的流行病学调查,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技术。下面将为大家介绍 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和技术。 一、确定研究问题和目的 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前,需要明确所研究问题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这包括确定人群,搜集和分析数据,评估疾病的风险和预防措施等。 只有明确了研究问题和目的,才能确保调查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二、制定调查计划 根据问题和目的,制定调查计划,包括调查的样本数量、调查的时 间和地点,以及调查的具体方法和工具等。调查计划应该详细到每一 个环节,以确保调查的全面和准确性。 三、搜集和整理数据 在调查的过程中,需要搜集和整理相关数据。这包括疾病的患病率、死亡率、传染源等信息。需要分析这些数据,以便更好地评估疾病的 风险和预防措施。 四、疫情分析 将搜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各种疫情指标,如患病率、死亡率、病毒株的变化等,以便评估疫情的严重性、传播途径、风险程度

和疾病控制的难易程度。同时需要确定是否为疾病暴发或流行的警报线。 五、制定控制措施 在完成疫情分析后,需要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控制 措施。控制措施应该针对性强,包括监测、检查、隔离、治疗等措施。同时需要建立预警机制,定期监测疫情变化和效果。 六、交流结果 最后,在流行病学调查结束后,需要将调查结果以清晰明了的方式 交流给决策者和公众。调查结果应该涵盖问题和目的、调查计划、数 据搜集和疫情分析、制定控制措施等方面。通过交流调查结果,可以 帮助公众更深入地了解疾病的特征和防治措施,提高公众自我防范意识。 总结 流行病学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学科。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需要明确问题和目的,制定调查计划,搜集和整理数据,进行疫情分析,制定控制措施,交流调查结果等步骤。只有在完整的步骤和使用 适当的技术下,流行病学调查才能更好地指导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

呼吸道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预防措施

呼吸道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预防措施 呼吸道疾病是指影响呼吸系统的各类疾病,包括感冒、流感、肺炎等。这些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为了更好地了解呼吸道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至关重要。 一、流行病学调查的重要性 流行病学调查是为了研究疾病的传播和控制,通过对大量数据和样本的收集与分析,可以更准确地了解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年龄和性别分布等流行病学特征。通过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和影响因素,可以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疾病的发生。 二、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 流行病学调查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确定调查目的、制定研究方案、选取研究对象、收集数据、数据分析与解读、撰写调查报告等。 1.确定调查目的: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之前,需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和研究问题。例如,我们可以调查某一地区呼吸道疾病的流行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制定研究方案:根据调查目的,确定研究的范围、内容和方法。可以选择以调查问卷、文献资料、实地调查等方式进行。 3.选取研究对象:确定研究的人群或样本,以便进行调查。可以选择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等特征的人群,以获得更全面的数据。

4.收集数据:根据研究方案,通过各种方式收集数据,例如访谈、填写问卷、记录观察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5.数据分析与解读: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解读,通过计算发病率、死亡率等指标,找出呼吸道疾病的流行规律和可能的影响因素。 6.撰写调查报告:将调查结果整理成报告形式,详细描述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建议。 三、呼吸道疾病的预防措施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可以找出呼吸道疾病的传播途径和影响因素,从而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 1.加强卫生教育: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呼吸道疾病的预防意识,教导正确的洗手、咳嗽礼仪等卫生习惯。 2.注重个人卫生: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多通风、避免接触有病毒的人或物品,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3.提高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4.生活环境改善:改善生活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减少空气污染和病菌滋生的机会。 5.接种疫苗:根据不同的呼吸道疾病,及时接种相应的预防疫苗,提高免疫力,减少感染的可能。

疾病预防与控制中的流行病学调查追踪病原体传播

疾病预防与控制中的流行病学调查追踪病原 体传播 疾病的防控工作对于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流行病学调查是疾病预防与控制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病例的分析、病原体的追踪以及传播途径的研究,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有效地遏制疾病的传播。本文将介绍流行病学调查在疾病预防与控制中的作用,以及常用的调查方法和实施步骤。 一、流行病学调查的作用 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疾病的发病情况、病原体的传播途径以及相关因素,以便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1. 揭示疫情特点:通过调查,可以了解疾病的发病规律、高发地区和人群,从而识别疫情的特点,为制定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2. 识别疾病原因:流行病学调查可以帮助确定疾病的病因,包括病原体、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等方面的因素,为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3. 确定传播途径:通过对病例的调查和追踪,可以确定疾病的传播途径,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传播,保护人群免于感染。 二、流行病学调查的常用方法 流行病学调查可以分为现场调查和实验室调查两个阶段,其中现场调查包括病例调查、群体调查和环境调查等。

1. 病例调查:病例调查是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通过对患者的个人 信息、生活习惯、病程等进行调查,获得疾病的相关信息。 2. 群体调查:群体调查是对病例的周围环境和接触人群进行调查, 以进一步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和感染风险。 3. 环境调查:环境调查是对可能存在的污染源和传播媒介进行调查,包括水源、食物、空气等环境因素,以揭示疾病的传播途径。 实验室调查则是通过对病原体的分离、培养、鉴定和基因测序等技 术手段,确定病原体类型以及基因变异情况,为疫情分析和病原体追 踪提供依据。 三、流行病学调查的实施步骤 流行病学调查的实施步骤包括确定调查目标、制定调查方案、收集 数据、数据分析和提出建议等。 1. 确定调查目标: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前,首先需要明确调查目标,明确想要解决的问题和达到的目标。 2. 制定调查方案:制定调查方案是调查的基础,包括调查对象、调 查方法、数据收集工具等,以保证调查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 收集数据:通过现场走访、问卷调查、实验室检测等方式,收集 疫情相关数据,包括病例信息、环境信息等。 4.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和统计分析,通过各种 统计方法和模型推断,获取有关疾病的相关信息。

疾病现况调查的实施步骤

疾病现况调查的实施步骤 1. 确定调查目的和研究问题 在开展疾病现况调查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调查目的和研究问题。调查目的可以 是了解某种疾病在特定群体中的发病情况,探究疾病影响因素等。研究问题可以包括疾病的流行趋势、高危人群、传播途径等。 2. 设计调查方案 根据调查目的和研究问题,制定合适的调查方案。调查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2.1 参与人员招募 确定参与调查的人员范围,并制定招募计划。参与人员可以包括疾病患者、健 康人群、医务人员等。 2.2 数据采集方法 选择合适的数据采集方法,可以包括问卷调查、面访、电话访问、医疗记录等。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采样方法和样本量。 2.3 调查工具设计 设计合适的调查问卷、访谈指南等工具。确保问题设计合理,能够获取所需信息。 2.4 调查过程安排 确定调查的时间安排,以及参与人员和调查员的任务分配。制定详细的调查流程,并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3. 实施调查 按照制定的调查方案,开始进行实施调查。具体步骤如下: 3.1 进行前期培训 在开始调查前,对参与调查的人员进行培训,包括调查方法、数据采集工具使 用等方面的培训。

3.2 采集数据 根据调查方案,使用设计好的调查工具,对目标人群进行数据采集。可以通过 面访、问卷发放等方式进行。 3.3 数据整理与分析 采集完数据后,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可以使用统计软件等工具进行数据处 理和分析。 3.4 结果验证和核实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验证和核实,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可以采取复核 数据、重复抽样等方式进行验证。 4. 数据报告和总结 根据调查结果,撰写数据报告和总结。报告应包括调查目的、研究问题、调查 方法、数据分析结果等内容。 4.1 数据报告撰写 按照规定的格式,将调查数据和分析结果进行整理和撰写。确保报告结构清晰,信息完整。 4.2 报告与讨论 将报告提交给相关领导和研究团队,进行讨论和评审。可以根据反馈意见,进 行修改和完善。 4.3 结果总结 在报告中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可以根据调查结果,制 定相应的疾病防控措施。 5. 结束和反馈 项目结束后,对整个调查过程进行总结和反馈。包括调查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以及改进的建议。 通过以上步骤,完成疾病现况调查的实施工作,为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和决 策支持。

简述现场流行病学的调查步骤

简述现场流行病学的调查步骤 现场流行病学是指在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的一种方法。它通过直接观察和收集数据来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影响因素以及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调查目的和研究问题:在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和研究问题。这有助于确定调查的范围和重点,并为后续的调查工作提供指导。 2.制定调查计划:调查计划是指确定调查的方法、样本选择、数据收集工具和调查流程等方面的计划。调查计划应该合理、可行,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3.收集背景信息:在开始实地调查之前,需要先收集相关的背景信息。这包括疾病的基本情况、流行病学特征、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等。这些信息有助于了解疾病的发展趋势和现状,为后续的调查提供背景知识。 4.确定调查对象和样本:根据研究问题和调查目的,确定调查的对象和样本。调查对象可以是患者、疑似病例、疾病暴露者等。样本的选择应该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整个受调查群体的特征。 5.进行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核心环节。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个案调查、问卷调查、实验室检测等。在进行

数据收集时,需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保护受调查者的隐私权。 6.数据分析和解释:在完成数据收集后,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数据分析可以采用统计学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推断统计等。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和推断,回答研究问题。 7.撰写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调查工作的总结和总结。在撰写调查报告时,应该清晰、准确地描述调查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报告应该具有逻辑性和可读性,以便读者理解和应用调查结果。 8.分享和应用调查结果:在完成调查报告后,应该及时分享和应用调查结果。这可以通过学术研讨会、专业期刊、政府报告等方式进行。通过分享和应用调查结果,可以促进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并提高公众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以上就是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步骤。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补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工作,需要调查人员具备扎实的流行病学知识和调查技巧,以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的传播规律和影响因素,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新冠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方案

新冠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方案 为规范开展新冠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掌握病例发病情况、暴露史、接触史等流行病学相关信息,分析聚集性疫情的传播特征和传播链,做好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判定,防范新冠疫情的蔓延和传播,特制定本方案。 一、调查目的 (一)调查病例的传染源,追踪和判定密切接触者; (二)调查病例发病和就诊情况、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等; (三)调查分析聚集性疫情的传播特征和传播链。 二、调查对象 新冠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以及聚集性疫情。 三、调查方法 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病例就诊和发现无症状感染者的医疗卫生机构所在县(区)联防联控机制组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单位应当迅速成立现场调查组,多部门密切协作,明确调查目的,制定调查计划,确定调查组人员及职责分工。调查组接到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报告后,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调查期间,充分利用信息化和大数据手段,通过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居住(工作)环境等现场调查和定点医院驻点调查相结合,查明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活动轨迹,规范开展个案调查、密切接触者追踪和聚集性疫情调查。调查过程中,调查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市级、省级、国家级疾控机构可根据疫情处理需要赶赴现场,参与、指导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四、调查内容 (一)个案调查。 县级疾控机构接到报告后,尽可能于24 小时内完成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基本信息、发病与就诊、危险因素与暴露史、实验室检测及疫苗接种情况等信息调查,填写个案调查表。 1.基本信息调查。可通过查阅资料、询问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知情人和接诊医生等方式开展。在出院病例完成14 天隔离管理和健康状况监测后,收集填报病例样本采集与检测信息,定点医疗机构和隔离场所工作人员应做好主动配合,提供详细信息。 2.感染来源调查。运用大数据收集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活动轨迹,确定旅行史、接触史、暴露史等相关信息,分析可能的感染来源。首先应当明确其是否为境外或境内其他地区输入病例,如感染地为境内其他地区,应当与感染地疾控机构联系并核实相关信息。如感染地为本地,应当明确其是否为输入继发病例或本地传播引起。如现有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不能明确其感染来源,应当对发病前14 天内的密切接触人员进行新冠核酸和血清学筛查,同时对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和环境进行采样检测,必要时开展基因测序,尽可能查明其感染来源。 3.追踪判定密切接触者。根据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活动轨迹,按照《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方案》的要求,由流行病学调查专业人员综合判定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 4.污染范围调查。调查病例发病前 2 天或无症状感染者采样前 2 天至被隔离前的活动轨迹,结合大数据,根据活动范围判定可能的污染范围。 (二)聚集性疫情调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调查和处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调查和处理 内容概括 正文 1、现场调查的概念 现场调查是指针对疾病爆发或流行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开展的流行病学或卫生学调查。现场调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尽快查明病因〔包括传染源或危害源、传播途径或危害途径、高危人群及主要危险因素〕,以便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控制事件危害的进一步开展。 2、现场调查的目的 现场调查包括以下几个具体目的:①查明病因或寻找病因线索及危险〔危害〕因素,为进一步调查研究提供依据。②控制疾病及危害的进一步开展,终止疾病爆发或流行。③预测疾病爆发或流行的开展趋势④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⑤进一步加强已有监测系统或为建立新的监测系统提供依据。 3、现场调查的考前须知 现场调查首先应考虑其科学性,同时也应考虑现场条件的实际可行性及社会压力、工作责任对调查人员的影响。任何情况下,调查人员须正确面对各种复杂问题,协调处理各种利益冲突,提出科学、合理调查设计,得出调查结论,提出控制和预防的建议。 4、现场调查的步骤 现场调查主要包括组织准备、建立病例定义、核实病例诊断、核病例数、确定爆发或流行的存在、描述性“三间分布〞、建立假设并验证假设、采取控制措施、完善现场调查和书面报告等十个步骤。 (1)组织准备 进行现场调查前,应先明确调查目的和具体任务。现场调查工作由相应的专业人员完成,一般应包括流行病学、实验室、临床等专业员,必要时还可增加其他专业和管理人员。现场调查指定专人负责,组织协调整个现场调查工作,调查组成员应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协作。 赴现场前,应准备必需的资料、物品,包括调查表(必要时需根据初步调查结果,在现场设计调查表)、调查器材、采样和检测设备、应的试剂和用品、现场用预防控制器材、药品、个人防护用品、相关专业资料和数据库、现场联系信息(联系人及联系 )、电脑、照机和采访、录音器材等。 〔2〕核实病例诊断 核实诊断的目的在于排除医务人员的误诊和实验室检验的过失。 可以通过检查病例、查阅病史、实验室检验结果来核实诊断,根据其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判断。

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XX县报告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调查由XX县疾控中心组织开展。 一、调查目的 掌握新冠肺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发病与就诊经过、暴露危险因素、与其他病例或者聚集性疫情的关联等情况,查明其感染来源,追踪、判定并管控密切接触者。进一步分析聚集性疫情的传播特征和传播链,评估风险人群和地域范围,为提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奠定基础。 二、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包括新冠肺炎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以下简称密接的密接)以及家庭成员和接诊医生等知情者。如被调查人员不配合调查,应协调政府、社区和公安部门协助调查。 三、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包括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基本信息、发病与诊疗、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可疑暴露史、密切接触者信息和行动轨迹等。重点对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发病或采样阳性前14天内的暴露史进行调查,包括发热人员、疑似病例、境外人员、中高风险地区人员接触史,医疗机构就诊史,农贸市场暴露史、进口冷冻食品接触史等。调查应于接

到疫情报告后24小时内完成。 四、调查准备和启动 (一)前期准备。成立流行病学调查专业技术队伍,对成立的流行病学调查专业技术队伍开展技术培训,熟练掌握局部地区散发病例和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调查的流程和内容。 (二)启动调查 1.启动调查。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报告、医疗机构和其他单位及个人报告的新冠肺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信息后,XX县疾控中心立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启动现场调查工作。 2.获取支持信息。向相关部门报告病例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电话(微信)、关键时间(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发病前14天至隔离时间,以及无症状感染者采样阳性前14天至隔离时间前)等信息,尽快获得病例的行动轨迹、可能接触人员的名单和线索,帮助明确疫情波及的风险地区和人群。 五、调查步骤和方法 (一)调查和应急处置。采用面对面访谈方法,特殊情况可采取电话方式,对感染者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同时根据访谈提纲开展调查。结合相关部门信息和流调结果,判定密切接触者和密接的密接,并对病例及密接人员进行集中

传染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技术

传染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技术 常用流行病学分析指标 流行病学研究分析工作常涉及到有关疾病的健康状况的测量,且多采用定量的分析研究方法,故常常需要使用一些测量指标。 一、疾病的发生和频率的测量指标 (一)发病率(incidence rate) 1、定义: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 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 ×k 同时期暴露人口数 k=100%,1000/千,或10000/万,等。 观察的时间单位可根据所研究的疾病病种及研究问题的特点决定,通常多以年表示。 2、分子与分母的确定:分子是一定期间内的新发病人数。若在观察期间内一个人可以多次发病,则应多次计为新发病例数,如流感、腹泻等,对发病时间难以确定的疾病可将初诊的时间作为发病时间,如恶性肿瘤等。分母中所规定的暴露人口是指可能会发生该病的人群,对那些不可能患该病的人,如传染的非易感者,已接种疫苗的有效者,不应计入分母内,例如已患麻疹者或有效接种麻疹疫苗者。但实际工作中不易做到,故当描述某些地区某人群的某病发病率时,分母多用该人群时间内的平均人口。观察时间以年为单位时,可用年初与年终人口之和除以2所得的平均人口数,或当年7月1日的人口数表示。 发病率可按不同特征(如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种族、婚姻状况、病因等)分别计算,此称为发病专率。由于发病率的准确度可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对比不同资料时,应考虑年龄、性别等的构成,进行发病率的标化。 (二)罹患率(attack rate)该指标和发病率一样,也是描述人群新病例数的指标,但测量的期间更灵活。通常多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观察时间可以日、周、旬、月或一个观察期为单位。适用于局部地区疾病的暴发或食物中毒、传染病及职业中毒等情况。它可以根据暴露来精确地测量发病几率。 罹患率= 某特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 ×100% 同时期暴露人口数 (三)患病率(prevalence rate) 1、定义:患病率也称现患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曾患有某病(包括新和旧病例)所占的比例。患病率可按观察时间的不同分为期间患病率和时点患病率两种,以时点患病率较常用。时点在理论上应是无长度的,但实际上常以不超过一个月为度。而期间患病率的时间范围较长,特指一段时间,通常超过一个月。 时点患病率= 某一时刻某人群中患某病新旧病例数 ×k 该时刻人口数 期间患病率= 某观察期间某人群中患某病新旧病例数×k 同时期暴露人口数

现场调查的步骤

现场调查 现场调查的目的: ●澄清突发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危险性评价 ●是对事件进行的调查,结论是针对事件。不是对每个患者做出结论 ●现场调查只是病因确定的一个步骤,是证据链中的一个环节 ●现场工作是病因确定、评价的最基本的工作 启动现场调查的前提条件是获得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的来源包括: ●各种类型的公共卫生监测系统 ●下级卫生部门 ●临床医生 ●政府部门(如民政、公安、教育等部门)或企事业单位(学校、工厂等) ●公众和 ●媒体(报纸、广播、电视及网络) 接获这些信息以后,有关业务人员应将信息进行初步分析,经过初步确认后,应与信息来源地联系,进一步核实情况,同时及时报告有关领导。在得到有关部门的授权或者事发相关部门的邀请后,应立即前往现场开展调查。 现场调查主要包括组织准备、核实诊断、确定暴发或流行的存在、建立病例定义、核实病例并计算病例数、描述性分析(“三间分布”分析)、建立假设并验证假设、采取控制措施、完善现场调查和书面报告等10个步骤。 (上述10个步骤中未提到的有:建立假设后需确定高危地区、人群及其性质,根据性质重点防治区域和人群或分级措施;措施实施后需评价和完善控制和预防措施,使措施更具针对性和效率。) 一、组织准备 组成现场调查组进行现场调查,调查组应明确调查目的和具体调查任务。现场调查组应由相应的专业人员组成,一般应该包括:

●流行病学 ●实验室 ●临床医学等专业人员 必要时还应增加: ●其他卫生专业和 ●管理人员 现场调查组应有负责人,组织协调整个调查组在现场的调查工作,调查组成员应明确各自的职责。 现场调查组在奔赴现场前应准备必需的资料和物品,一般可以包括: ●相关调查表(有时需要在现场根据初步调查结果现场设计调查表用于调查)和调查 器材 ●现场预防控制器材 ●采样设备和相应的采样试剂 ●现场联系资料(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电脑、照相机 ●个人防护用品等 ●相关资料 适合的交通、联络工具对于现场调查也必不可少。 二、核实诊断 核实诊断的目的在于排除: ●医务人员的误诊和 ●实验室检验的差错 核实诊断可以通过: ●检查病例 ●审核病历 ●检查实验错误 ●访视若干病人 ●核实临床印象 核实诊断应包括相应信息的收集,尤其是疾病的特征,从而为明确流行自然史提供线索。 ●首先,收集病人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地址、职业以及发病日期,对流行作 出简单描述。 ●其次,收集病人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资料。在调查时,如果疾病是经水或食物传 播的,则要询问接触的频率、时间及性质。如果疾病自然史是未知的或不能作出适 当的定义,则应询问有关疾病传播以及危险因子等问题。将临床资料,如临床症状 和体征,实验确诊的百分比,住院或死亡的百分比等资料列成整理表。 临床症状和体征分布表 (N=6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