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物态变化中考总复习

物态变化中考总复习

2012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 ——佘强

一、温度

1、 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 单位:

①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

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 换算关系T=t + 273K

3、 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 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 分类及比较:

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 -20℃~110℃

-30℃~50

35℃~42℃

分度值 1℃

1℃ 0.1℃ 所 用液 体 水 银煤油(红)

酒精(红)

水银 特殊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④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练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

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二、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凝固 放热

熔化 吸热 液化 放热

汽化 吸热 升华 吸热

凝华 放热

①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

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⑪达到熔点。⑫继续吸热。

②凝固: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

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⑪达到凝固点。⑫继续放热。

2、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⑪液体的温度;⑫液体的表面积⑬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②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⑪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 放 热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 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 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

钨。

②凝华 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 热

练习:☆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

⑴将衣服展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⑵将衣服挂在通风处。⑶将衣服挂在阳光下或温度教高处。⑷将衣服脱水(拧干、甩干)。 ☆解释“霜前冷雪后寒”?

霜前冷: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 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

【中考例解】

例1、小明和小华分别用相同的灶具和锅来煮鸡蛋,两人的锅中都加入同样多且足够的水、同样多的鸡蛋。

当锅中的水烧开后,小明仍用强火煮,小华改用文火煮,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鸡蛋煮熟。关于他们两人的方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明的方法比小华的方法省燃料,且省时间 B .小明的方法比小华的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 C .小华的方法比小明的方法费燃料,但省时间

D .小华的方法比小明的方法省燃料,两人的方法所用时间相近 例2、图4-1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根据该图像你能获得哪些有价值的信息,请写出两条:

信息一: 。 信息二: 。

例3、图4-2是关于水循环的示意图.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着.阳光晒暖了海洋,水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形成暖湿气流.暖湿气流遇到冷空气后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变成雨.天空的降水落到地面,一部分直接变成小溪,另一部分渗入地下,涌出地表后,变成股股清泉.许多小溪汇合,形成江河,又注入大海.

(1)分析水循环的示意图,你能得到哪些物态变化的信息.

(2)你也许注意过,天气预报中常说:“……向北移动的暖湿气流和来自××地区的冷空气前锋相遇,将在我国××至××之间形成一条东西方向的降雨带……”.试说明暖湿气流携带较多的水分,为什么不一定带来降雨,而与冷空气相遇才会降雨.

【能力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 )

A .人体的正常体温

B .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

C .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

D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2、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 .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B .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C .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

D .将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 3、如图4-3所示,描述晶体熔化过程的曲线是 (

)

4、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久了的白炽灯灯丝因熔化而变细 B .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是放热过程 C .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是吸热过程

D .冬天,教室窗户的玻璃外表面经常会“出汗”

5、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冰粒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水蒸气变成冰粒、冰粒变成雨滴的物态变化过程分别属于( )

A .凝华、熔化;

B .升华、熔化;

C .升华、液化;

D .凝华、液化。

6、将放在冰箱中经过冷藏的瓶装矿泉水取出后放置在空气中,发现外表面会有小水滴生成,这些小水滴是通过怎样的物态变化过程产生的 ( )

A .汽化

B .液化

C .凝华

D .熔化

7、小轿车驾驶室内装有冷暖空调,可使驾驶室内冬暖夏凉,但是在使用空调过程中常易造成前方玻璃模糊,影响视线,对此叙述正确的有( ) A .冬天,玻璃模糊属于液化现象 B .夏天,玻璃模糊属于汽化现象 C .这一物态变化过程中要吸热

D .夏天,要使玻璃清晰,驾驶员应该用抹布在驾驶室内擦拭 8、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B .沸腾需要吸热,而蒸发不需要吸热 C 、蒸发和沸腾都只能在一定温度下发生 D .蒸发和沸腾都只能在液体表面发生

9、天津地区一年四季分明,严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冰花主要是水凝固形成的

B .冰花主要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C .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内侧

D .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外侧

10、关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液化现象

B. 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

C.用久的白炽灯内壁变黑是钨先升华后凝华的结果

D.北方的冬天,人们在室外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11、关于温度计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酒精灯给体温计消毒 B .用寒暑表测量沸水的温度

C .使用体温计前,应用力向下甩几下

D .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应紧贴容器的壁和底

12、小明同学学习了“降水的形成”知识后,为家人做了“下雨”的实验(图4-4)。他把盘子擦干放进冰箱里冷却,水壶装满水并烧开,这时水汽不断上升,壶嘴上方就出现一团“白气”,这就是“云”。从冰箱里取出盘子放在壶嘴上方约15cm 的地方,盘子碰到这团“云”,一会儿盘的下表面就会布满水滴,水滴越积越多,越积越大,等到挂不住时就纷纷落下,这就是“雨”。下面关于实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壶嘴上方出现的一团“白气”是壶中水汽化形成的气态水

B .壶嘴上方出现的一团“白气”是液态水

C .水汽化时放出热量

D .水滴下落时,只受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因此一定匀速下落 13、如图4-5是对冰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 ) A .BC 段是一个放热过程 B .冰的熔点是0℃

C .C

D 段该物质处于气态 D .D

E 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

14、我们的校园里,美景各异,四季分明,下列描述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 .春天,花坛里冰雪消融 B.夏天,草地上露珠晶莹 C.秋天,操场上轻霜涂抹 D.冬天,树枝上雾淞洁白 二、填空题

15、在2008年初的南方冰雪灾害中,为了更快地使路面上的坚冰熔化,往冰面上撒盐成为有效的辅助手段,其原因主要是 ,公路上的积水在寒冷的天气里,常常在公路上形成一层薄冰,这个过程称为 。

16、小鹭善于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一天,她从冰箱的冷冻室中拿出一支冰棍,发现冰棍上附着白花花的“粉”;剥去包装纸,看见冰棍在冒“白气”;她把这支冰棍放进茶杯里,过一会,茶杯壁逐渐形成了一些小水珠,像是茶杯在“冒汗”;请你帮小鹭解释“粉”、“白气”和“冒汗”是怎么形成的。 答:

17、护士小王取来一支体温计,看到水银柱的位置在

35

℃以下,她用这支体温计测量甲的体温后,忙碌中

把体温计直接夹到乙的腋下,结果两个人的体温记录都是39℃.请问甲、乙两人中谁有可能没有发烧?试结合体温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说明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 18、“炖汤”因味道好而深受人们喜爱。“炖汤”就是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与煲底隔离,如图 4-6所示。在大煲内的水沸腾过程中,煲盖与煲的缝隙间冒出大量的“白气”,这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煲盖不断跳动,这是水蒸气的 能转化为煲盖的 能。若汤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则盅内的汤 (填“会”或“不会”)沸腾。

19、住在非洲沙摸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无法用电冰箱保鲜食物,当地人发明了一种简易“沙摸冰箱”,如图4-7所示;它由内罐和外罐组成,两罐之问填满潮湿的沙子,使用时将食物放在内罐,罐口盖上湿布,放在干操、通风的地方,并经常向内罐和外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这样对内罐中的食物起到一定的保鲜作用。

(l )将它放在干澡、通风的地方,目的是 。 (2)经常向内罐和外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目的是 。 20、水是生命之源,它在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我国北方地区冬季贮菜时,人们常在

地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的 (填物态变化名称) 热,以防地窖里的菜被冻死;冬季在房间里,人们常会放盆水,这是利用水的 (填物态变化名称)来提高房间里的湿度。

21、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1个标准大气压下)可知:

物质 凝固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9

357

(1)80℃的酒精是 态。

(2)在北方寒冷的季节里,最低气温可达50℃,此时应选 (选填“酒精”或“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

三、综合题

22、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小文同学每隔1min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

到水沸腾5min 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

(1)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4-8甲所示,请将漏填的数据填在表格内。 (2)小文观察到同学们测水温的操作有如图4-8乙中所示四种,你认为正确的是( )

时间

/min 0

1

2 3

4 5

6 7 8 水的温度

/℃

90 92 94 98 98 98 98 98

(3)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实验中水的沸点低于100℃,你认为可能是 造成的.(只需要写出一个可能原因)

(4)在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下图所示。其中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

(5)通过分析,归纳出水沸腾的特点是:

23、今年全球流行甲型H1N1流感,患上此病后第一症状就是发热,因此要用到体温计测体温。

(1)如图4-9甲所示是体温计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请简要说出它们在构造或使用上的三个不同点.

① ; ② ; ③ 。

(2)如图4-9乙是小红同学测量体温时的示数,她的体温是 ℃。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如图丙所示,其正面呈圆弧型。进行读数时,若分别沿A 、B 方向观察,其中沿 方向观察易于读数,这是应用了 原理。 24、如图4-10所示,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活动中,小明选择的固体是冰块,采用图4-10(a )的实验装置;小华选择的固体是海波,采用图4-10(b)的实验装置。

(1) 在对冰块或海波加热的过程中要用搅拌器不断地搅拌冰块或海波,这样做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表是他们在实验中记录的测量数据。

由表中数据可以发现,冰和海波在熔化时有着共同的特点,即:________________; 在第6分钟时,海波的物态是_________。

(3)小华同学实验时发现海波熔化时间短,不便于观察熔化时的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数据。在不改变原来实验装置的情况下,请你告诉她一种延长海波熔化时间的方法。 (4)在冰或海波熔化的过程中,内能的改变主要是表现在分子___ 能的增加

(5)细心的小英发现:在加热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冰熔化成水后升温比熔化前升温缓慢了,

然后和其他组同学交流也发现了同样的现象,请你说出这种现象可以说明什么?

25、【探究名称】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提出问题】液体蒸发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通过观察图4-11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猜想 猜想一: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 的高低、液体 的大小和液体表面空气

流动快慢有关.

猜想二:相同条件下,将水和酒精同时擦在手臂上,酒精更容易干,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

与 有关.

【设计与进行实验】小明同学对其中的一个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如图4-12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通过观察图中情景可知, 他探究的是酒精蒸发快慢与 是否有关. 此实验过程中需控制酒精的 和其表面上方空气流 动快慢相同. 【交流与评估】

我们知道液体蒸发时要吸热,请你举一个应用蒸发吸热的事 例: .

26、 如图4-13是青藏铁路通过“千年冻土”区的照片,照片中插在路基两旁的一排碗口粗细的是热管(还有一部分埋在路基下面)这是为了解决“冻土”区路基在温度过高时会变得松软不牢固,采取的其中一种方法.

热管是一根两端封闭的垒属管如图4-14是管内物质物态变化的示意图),管内克有客易汽化的液体上方一端处在温度较低的地方,下方一端处在温度较高的地方,当它的下方一端受热时,里面的液体会吸热而汽化,蒸气跑到温度低的上方一端时放热而液化液化后的液体通过重力作用(或其它途径)叉回到受热的下方一端,如此循环往复.热管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

4-12

4-11

摊开晾比叠着干得快

图4-13 图4-1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热管里面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和

(2)当热管“制冷”时,上方一端的温度 下方一端的温度此时,热管把从高温处吸收的 “搬到”低温处放出.当上方的温度和下方的温度相同时,热管 (横线内选填以下其中一个数字序号:①停止“制冷” ②开始“制冷” ③热量④温度⑤高于⑥低于) 2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如图4-15)

汽车防冻液

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

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防冻液含量/% 30 40 50 60 70 80 90

混合液的凝固点

/℃ -17 -28 -37 -49 -48 -46 -28 混合液的沸点/℃

103

104

107

111

117

124

141

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考虑到混合液比热容的减小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 (1)汽车发动机用水来冷却,这是因为水的 较大.

(2)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 。

A

.逐渐升高

B .逐渐降低

C .先升高后降低

D .先降低后升高

(3)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

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 。

A .30%

B .40%

C .60%

D .90%

(4)请在图4-16中作出混合液沸点与防冻液含量的关系图像;由

图像可以推知,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大约是 ℃。

(5)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

合液的沸点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其原因

是。

2021届中考物理复习重难点专题训练:04物态变化【含答案】

2021届中考物理复习重难点专题训练 04物态变化 【知识梳理】 1.六种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名称变化前 的物态 变化后 的物态 吸、放热 情况 生活实例举例生活应用举例 熔化固液吸热冰化成水、蜡化成蜡 水 冶炼金属 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浇铸浇铸工艺品 汽化液气吸热水蒸发、水沸腾晾晒粮食、衣服;分离 混合液体 液化气液放热露、雾、“白气”天然气液化 升华固气吸热“干冰”升华用“干冰”人工降雨 凝华气固放热霜、雪、雾凇冰冻衣服变干 2.液体温度计工作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使用时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体温计有缩口,可以离开人体读数;量程35-42℃,分度值0.1℃;用前要用力甩几下,使液体回到感温泡中。 3.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一样。晶体熔化的特点是: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简记为“只吸热不升温”)。 4.汽化分为蒸发和沸腾。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沸腾时,要不断吸热,温度不变。蒸发吸热致冷,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上方的气体流动速度。 5.“探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实验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目的:使物体受热均匀;“熔化过程不明显”的原因可能是:晶体质量少或者加热功率太大。 6.“探究水的沸腾的规律”的实验中气泡大小的变化规律:沸腾前,由大变小;沸腾时,由小变大。使水较快沸腾的常见方法:用温度较高的热水、减少水的质量、加盖、加大加热的火力。

7.几种图像 【易混淆点】 1.凝华与凝固:凝华是气态变为固态;凝固是液态变为固态。二者变化后的物态相同,但变化前的物态不同。 2.升华与汽化:升华是固态变为气态;汽化是液态变为气态。二者变化后的物态相同,但变化前的物态不同。 3.“熔化”的“熔”子,常常被错写为“融”“溶”等。 4.“华”与“化”字时常用错。没有“液态”出现的物态变化过程,用“华”;其余用“化”。 5.沸腾时液体内的“气泡”大小问题:沸腾前,由大变小;沸腾时,由小变大。 【典例分析】 【例1】(2020滨州3)以下对中华古诗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C.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答案】C 【解析】AB .雨、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现象,AB 错。 CD .霜、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凝华现象,C 正确。D 错。选C 。 【思路小结】注意区分各种物态变化时变化前和变化后的物态,根据物态变化来确定物态变化的种类。 【例2】(2020广东23)为了“探究水满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取0.2kg 水进行实验。 液体沸腾图像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训练—物态变化(含解析)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训练—物态变化(含解析) 1.关于温度计的使用,下列各图中正确的是() A.B. C.D. 【答案】C 【详解】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但不能接触容器底,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相平。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以下温度最接近22℃的是() 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B.人感到舒适的房间温度 C.人的正常体温 D.无锡盛夏中午的室外温度 【答案】B 【详解】A.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故A不符合题意; BC.人体正常体温为36至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D.无锡盛夏室外最高温度超过35℃,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两支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都是39℃,经过消毒直接用来测体温是37℃和40℃的两个病人,则这两支温度计的读数分别是() A.37℃和40℃B.40℃和40℃C.39℃和40℃D.39℃和39℃ 【答案】C 【详解】由于体温计有缩口,在不甩的情况下体温计示数只能上升不能下降,两支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都是39℃,经过消毒后直接用来测体温是37℃和40℃的两个病人,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显示39℃和40℃,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4.水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通过吸热、放热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间转化,如 图所示。已知甲是水,则() A.乙是冰B.丙是水蒸气 C.由丙到甲的过程放热D.由丙到甲是熔化过程 【答案】D 【详解】AB.由于甲是水,由甲转变成乙要吸热知道,乙是气体,可推导出丙是固体,故A、 B错误; CD.从丙到甲是熔化过程,要吸热,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5.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在0~35min内对物质加热,得 到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初中物理中考物态变化复习提纲

物态变化复习提纲 一、温度和温度计 1、物理意义:温度是表示物体。 2、国际单位:,符号。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开尔文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沸水的温度为,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 思考:①冬天室外-12℃,冰的下表面是℃,上表面℃。 ②一只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 示数为95℃,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墙上,其示数为32℃。教室内的实际温度是℃。 3、温度的测量——温度计 温度计原理:利用了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性质制成的。 4、体温计 结构: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作用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②内径较细,玻璃泡较大,作用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 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使用要求:体温计使用前下甩,普通温度计不能 5、温度计使用 ①先估测物体温度,再选择温度计。温水温度为40℃,60℃的水很烫的感觉。 ②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 以便准确读数。 ③使用: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不要碰到或;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6、使用温度计的过程: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取适当的温度计;让温度计的液泡 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使温度计和被测物体接触几分钟;观察温度计的读数;取出温 度计。 二、熔化和凝固 1、定义:物体从 变成 叫熔化。 物质从 变成 叫凝固。 2、物质分类:晶体:有一定的 。像冰、食盐、明矾和各种金属等都是晶体。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像玻璃、沥青、石蜡、松香、橡胶等 都是非晶体 3、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区别: 4、分析晶体熔化过程,例如冰的熔化过程。 右图为冰的熔化图像,图像上的AB 段表示物质 为 态, 热,温度 ;B 点表示物质为 态, BC 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物质为 态 (B 、C 两点除外), 热,温度 ; C 点表示物质为 态,C D 段表示物质为 态,此过程 热,温度 。该物质的熔化过程持续了min 。 BC 对应的温度为物质的 点。 思考:当物质的温度处于熔点时呈什么状态? 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可能是固 液共存态。 5、晶体熔化条件:①温度达到 ②继续 晶体凝固条件:①温度达到 ②继续 思考:如图,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盛有碎冰块的大烧杯里,用酒精 灯对烧杯底部均匀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温度是否 达到熔点,是否熔化,为什么?(当烧杯中的冰完全熔化以后试管中的冰开始 熔化) 6、阅读教材,看各种物质熔点表,了解不同物质的熔点。 思考: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 温度计。(水银凝固点是-39℃,在北方冬天气温常低于-39℃,此时水银已凝固; 而

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系列3《物态变化》(含答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 知识点1:温度和温度计 1.温度: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__冷热程度__叫做温度。常用单位摄氏度(℃) 2.温度计: (1)原理液体的__热胀冷缩__ (2)使用方法: 【提示】体温计与温度计在使用上的不同之处:(1)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2)使用体温计前应用力将细管中水银柱甩回玻璃泡。 知识点2:熔化和凝固 1.固态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液态 2.晶体和非晶体 知识点3:汽化和液化 1.汽化和液化:汽化的两种方式和液化的两种方法 2.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知识点4:升华和凝华 【提示】物态变化与热量的关系图: 1. 考查热点: 温度计的原理、使用与读数,物态变化中汽化与液化现象的判断与分析 2. 考查题型: 以填空题、选择题、实验题、综合能力题为主 3. 备考重点: 温度和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 考点1:温度和温度计 例1 如图所示为寒暑表和体温计的一部分,其中图__乙__(选填“甲”或“乙”)为寒暑表,其示数为__-5__℃。 ★突破考点,典例呈现 ★备考指导 ★知识梳理 ★考纲要求: 1. 摄氏温度的规定;常见温度值;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环境温度.(认识) 2. 温度测量.(操作) 3. 固、液和气三种物态及其基本特征.(理解) 4. 物态变化过程的实验探究.(探 究) 5. 物理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的 联系.(理解) 6. 水的三态变化及水循环现象.(理 解) 7. 节约用水.(认识)

方法点拨: 温度计读数时要注意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如果是数值由上到下逐渐变大,则此时温度是零下温度;如果数值是由上到下逐渐减小,则此时温度是零上温度。读数时要注意温度计的分度值。 考点2:物态变化的判断 例2 如图所示的四种物理现象属于汽化的是( D ) 方法点拨: 判断物态变化的步骤:明确物态变化前研究对象的状态→弄清物态变化后研究对象的状态→根据定义确定物态变化的类型 考点3:熔化和凝固图像 例3 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判断这种物质是一种____晶体 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的熔点是__80__℃,熔化的时间是__15__min。 方法点拨: 分析图像上有没有一个吸热(或放热)但温度不变的水平段,从而得出该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晶体熔点一般不同。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收热量;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利用这些特点解题。 考点4:用物态变化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例4 “冰火花”是一种新型的液体降温材料,把它喷在人的皮肤上,会迅速凝成9 ℃的固态凝胶,几秒钟后又消失不见了,在皮肤上不留黏黏的感觉,使人感到凉爽。

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训练物态变化含解析

物态变化 考点一:温度计 1.我国在高温超导研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早已获得绝对温度为100K的高温超导材料.绝对温度(T),与摄氏温度的关系是T=(t+273)K,绝对温度100K相当于()A.−173℃ B.−100℃ C. 273℃ D. 100℃ 2.温度计的玻璃泡的容积比它上面玻璃管的容积大得多,这主要是为了() A. 造型美观,使用方便 B. 增加温度计与被测物体的接触面积 C. 使温度计离开被测物体后仍然表示该温度 D. 玻璃泡内液体体积有细微变化,就可以使管内液柱有明显的变化 3.给体温计消毒,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A.用自来水清洗 B.在沸水中煮 C.用酒精棉擦 D.在酒精灯上烧 ℃℃℃,那么两次测量的结果分别为( ) ℃℃ ℃℃ ℃℃ ℃℃ 5.如图所示,读温度计示数时,视线位置正确的是() A.甲 B.乙

C.丙 D.甲和丙 6.酒精温度计和煤油温度计能测量的最高温度不同,主要是由于酒精和煤油的()A.沸点不同 B.凝固点不同 C.比热容不同 D.导电性不同 ℃~100℃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将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6℃,放在l标准火气压下沸水中时示数为86℃.则 (1)该温度计每1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是多少℃; (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多少℃. (3)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多少℃. 8.有一只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时水银柱长度为24mm,测沸水时水银柱长度为88mm,测热水时水银柱长度为46mm,求热水温度的实际值为多少? 考点二:熔化与凝固 —时间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50℃

《物态变化》中考复习案

《物态变化》中考复习案 知识梳理 一、温度 1.温度 物理学中通常用温度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温度计 要准确地判断温度的高低,就要用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进行测量。 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3.摄氏温度 温度计上的符号℃表示的是摄氏温度。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分别用0℃和100℃表示;0℃和100℃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4.温度计的使用 (1)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微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5.体温计 体温计用于测量人体温度。根据人体温度的变化情况,体温计的刻度范围通常为35~42℃。用体温计测量体温,读数时要把它从腋下或口腔中拿出来,这时它下面玻璃泡的温度通常会降低。为了使读数不降,仍能代表体温,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的管做得很细,水银不会自动流回玻璃泡内。 二、熔化和凝固 1.物态变化 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2.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3.熔点和凝固点 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化温度,例如冰、海波、各种金属。这类固体叫做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地吸热,温度就不断地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例如蜡、松香、玻璃、沥青。这类固体叫做非晶体。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 4.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变,但是必须继续加热,熔化过程才能完成,这表明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反过来,液体在凝固成晶体的过程中放热,但是温度不变。 三、汽化和液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1 物理(九年级全一册)·人教版

物态变化中考总复习

《物态变化》章节复习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 掌握物态变化的规律及特点。 3. 掌握熔化、凝固、蒸发、沸腾、液化、升华、凝华现象及它们的吸、放热问题。 4. 掌握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应用。 二、重点、难点: 重点:梳理知识结构,形成知识框架;明确熔化、汽化与液化是中考物理中的高频考点; 难点: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1、 温 度 (1)温度的定义 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摄氏温度 ①单位 摄氏度 符号 ℃ ②规定 0 ℃是指 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100 ℃是指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沸水的温度 2、 温 度 计 (2)实验室温度计 (3(4)水银温度计的优点 水银的比热容小,测量的精确度高 (5)酒精温度计的优点 凝固点低,适合寒冷地区使用 (1

3、熔化和凝固(1)定义:熔化由固态到液态;凝固由液态到固态 (2)固体的分类 (3)晶体 (4 )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常见的晶体各种金属等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常见的非晶体糖、沥青、蜡熔化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熔化规律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凝固规律继续放热,温度不变 熔化规律熔化时,继续吸热,温度升高 凝固规律凝固时,继续放热,温度降低 4、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是指由液态到气态,汽化要吸热 ②两种方式 (1)汽化 特点:发生在液体表面,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影响因素温度、表面积、空气流动的快慢 液体蒸发时要吸热,具有致冷作用 特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条件:达到沸点和继续吸热 蒸发 沸腾 ①液化是指由气态到液态,液化要放热 ②两种方法 (2)液化冷却 加压 (1 (2 5、升华和凝华 6、自然界的水①冰的形成凝固;②霜的形成凝华; ③露的形成液化;④雪的形成凝华; ⑤雾的形成液化;⑥雹的形成凝固; 基础型练习题:课件上边讲边练教学后记: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资料-物态变化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资料-物态变化 一、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 1、定义: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温度的单位是 摄氏度,符号是℃。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摄氏温度规定:1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温 度为0℃;纯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在0 ℃到100 ℃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 3、温度计的使用: ①使用前需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②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但不要 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壁; ③读数时玻璃泡仍然要浸没在被测液体中,等示数稳定后 再读数,视线与温度计中液体的上表面相平。 ④液体温度计测量范围不能低于温度计内液体的凝固点, 也不能高于其沸点。 二、三种常用温度计 1、实验用温度计: ①实验室里测量物体的温度 ②分度值是1℃,量程是-20℃~110℃ ③温度计中的液体是水银或煤油

2、寒暑表 ①用寒暑表测量室温 ②分度值是1℃,量程是-30℃~50℃ ③寒暑表中的液体是酒精 3、体温计 ①用体温计测量人的体温 ②分度值是0.1℃,量程是35~42℃,人体正常体温是37℃ ③体温计中的液体是水银,使用体温计前,要用力甩几下, 体温计液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当水银遇冷收缩时,水银能从这个缩口处断开,因此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进行读数。 三、物态变化 1、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汽化吸热。 2、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液化放热。 3、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吸热。 4、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放热。 5、升华: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升华吸热。 6、凝华: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四、热学现象 1、气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①蒸发发生在液体的表面,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 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沸腾需要温度达到沸点。 ③蒸发是缓慢的气化现象,沸腾是剧烈的气化现象。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物态变化》专题试卷(含答案)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物态变化》专题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道小题) 1. (2021·黑龙江哈尔滨)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 A.冰雪的消融 B.雾凇的形成 C.云海的形成 D.白雾的消散 2. (2022·辽宁锦州)中国特有的二十四节气惊艳亮相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对下列节气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雨水”一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寒露”—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霜降”一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大雪”一雪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3. (2022•六盘水)初冬的早晨,山林变成了冰清玉洁的银色世界,树枝上出现了雾凇,如图所示.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经下列哪种物态变化形成的( ) A.凝华 B.熔化 C.液化 D.汽化 4. (2022·辽宁盘锦)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现象一,剥开棒冰纸时.棒冰周围冒“白气”;现象二,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以上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分别是( ) A.冰棒局部升华: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B.棒冰局部升华;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C.冰棒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D.冰棒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5. (2022•十堰)中华古诗文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A.“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蜡烛“流泪”是熔化现象 B.“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6. (2022•浙江)为探究固体熔化的规律,小舟观察海波受热时状态的变化过程,并将记录的温度与时间绘制成图像(如图),图中表示熔化过程的是( ) A.ab 段 B.bc 段 C.cd 段 D.ad 段 7. (2022•山西)夏天,刚从冰箱中拿出的雪糕周围会冒“白气”.“白气”的成因与下列谚语中加点字涉及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A.霜.前冷,雪后寒 B.水缸出汗. ,不用挑担 C.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D.冰. 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8. (2022•荆州)“双减”之后,荆州市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某学校开办了“厨艺”兴趣班,学生煮菜后提起锅盖,发现水从锅盖上流下,锅盖上的水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 A.先升华后凝华 B.先凝固后汽化 C.先熔化后液化 D.先汽化后液化 9. (2022•深圳模拟)2018年2月9日,中国最先进的隐形(在雷达中无法显示)战斗机歼﹣20服役,中国步入世界空军强国之列。如图是歼﹣20机群在训练飞行,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飞机过后在空中“拉出的白线”是汽化形成的 B.飞机能够隐形是因为吸收所有色光,肉眼看不见 C.机群保持图示队形行进时,各飞机间处于相对运动 D.机群保持图示队形行进时,飞机与大地相对运动 10. (2022•广东一模)如图所示,把温度为10℃的固态镓放入图甲的装置进行加热,水的温度恒定为50℃,测得镓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如图乙,下列信息正确的是( ) A.镓的凝固点为30℃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汇总--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 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1.温度 (1)定义: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则它们的温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单位: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摄氏温度的规定:把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 “-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4)正常人体的体温是:37℃。 (5)换算关系T=t + 273.15K 2.温度计 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 (1)原理: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2)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面盛水银、染色的煤油或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3)分类及比较:

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4)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液面相平。 体温计玻璃泡的容积大,毛细管内径很细,玻璃泡上部有一“缩口”,故可离开人体进行读数,使用后拿住体温计的上部甩几下,让升入直管中的水银回到玻璃泡里。 3.熔化和凝固 (1)熔化 ①定义:物体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②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③固体 a.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例: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和各种金属等。 b.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例: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c.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 ④熔化图像 (2)凝固 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2023年安徽省物理中考一轮总复习9--物态变化

2023年安徽省物理中考一轮总复习9--物态变化 一、单选题 1.(2022八上·阜阳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计的测量原理是利用了液体的热胀冷缩 B.温度计和体温计都可以离开待测液体读数 C.使用温度计时认真测量就不会产生实验误差 D.纯水沸腾时温度为100℃ 2.(2023九上·庐阳期末)“中国二十四节气”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与节气相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放热 B.“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该过程吸热 C.“一场秋雨一场寒”,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该过程吸热 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该过程吸热 3.(2022八上·蚌山期中)图示为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80℃ B.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25min C.在第30min,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该物质的凝固点低于80℃ 4.(2022八上·蚌山期中)下面描述的自然现象,在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A.霜的形成B.山涧云雾C.冰雪消融D.草间露珠5.(2022·安徽模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下列诗句中所包含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C.“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蜡烛“流泪”是液化现象 6.(2022·庐江模拟)如图所示的符号分别代表小雪、霜冻、雾、冰雹四种天气现象,其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B. C.D. 7.(2022·包河模拟)小明对质量为500g的冰缓慢加热,不计冰和水的质量变化,他根据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中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时间图像[c水=4.2×103J/(kg·℃)],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像中的DE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其温度不变 B.在图像中CD段中水共吸收了2.1×10J的热量 C.图像中BC段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内能也不变 D.冰熔化过程用时6min,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8.(2022·庐江模拟)小王同学对冰加热,她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象中的DE段是冰的熔化过程

初中物理专题复习04物态变化(解析版)

专题04 物态变化 考点1 温度和温度计 关于温度计的读数需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温度计的刻度,即明确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二是正确判断温度计玻璃管内液面的位置;三是正确读数,读数时先找零刻度线(判断方法为:越向上刻度越大,则零刻度线在下,越向下刻度越大,则零刻度线在上),若液面在零刻度线以上,则应从零刻度线往上读;若

液面在零刻度线以下,则应从零刻度线往下读。 考点2 熔化和凝固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物质处于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物质由

放出热量,温度不变放出热量,温度下降 在探究熔化和凝固的实验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采用水浴加热的好处:一是使被加热的物质受热均匀,二是使被加热的物质受热缓慢,从而使其慢慢熔化,便于观察温度变化的规律。 ②熔化完毕后,还要加热几分钟的目的是通过对比,便于观察熔化过程结束后温度变化的规律。 ③在海波的熔化图像中,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表示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此时对应的温度为熔点。 ④在探究石蜡的熔化时,石蜡在熔化过程中是边吸热边升温,逐渐变软、变粘、变稀,直至变为液态,在图像上没有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 考点3 汽化和液化

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①沸腾前与沸腾过程中的现象区别: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越来越小,如图甲所示;沸腾过程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越来越大,主要是因为此时烧杯中的水上下温度一致,周围的水不断向气泡内汽化,所以体积越来越大,如图乙所示。 ②为缩短加热至沸腾的时间,可以适量加水、 用温水、烧杯口加盖、加大酒精灯的火焰等。 ③水的沸点小于100 ℃的原因是环境大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 考点4 升华和凝华

2024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专题 物态变化 强化训练 (含答案)

2024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专题物态变化强化训练命题点1温度、温度计的使用及读数 1. (2022贺州)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摄氏温度为() A. 0 ℃ B. 20 ℃ C. 80 ℃ D. 100 ℃ 2. (2021成都A卷)用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2题图 A. 温度计的感温泡可以碰到容器壁 B. 将感温泡浸入热水马上读出温度 C. 读数时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热水 D. 读数时如图所示,测量数据偏大 3. (2022广东省卷)体温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直管内的水银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自动退回玻璃泡,所以体温计能离开人体读数.图中的体温计示数是________℃. 第3题图 4. (2022江西)晨检测温是学校防疫的重要措施之一.如图所示,测温枪测得某同学的体温为________,其体温________(选填“正常”或“不正常”). 第4题图 命题点2物态变化的辨识及吸放热判断 5. 传统文化(2022福建)如图为我国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晒干”,所描述的物态变化是()

第5题图 A. 液化 B. 熔化 C. 汽化 D. 凝固 6. (2022荆州)“双减”之后,荆州市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某学校开办了“厨艺”兴趣班,学生煮菜后提起锅盖,发现水从锅盖上流下,锅盖上的水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A. 先升华后凝华 B. 先凝固后汽化 C. 先熔化后液化 D. 先汽化后液化 7. (2022山西)夏天,刚从冰箱中拿出的雪糕周围会冒“白气”.“白气”的成因与下列谚语中加点字涉及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A. 霜.前冷,雪后寒 B. 水缸出汗.,不用挑担 C.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D.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8. 2022课标新增活动建议(2022长沙)铸造青铜器时,工匠将铜料加热化为铜液注入模具,铜液冷却成形,青铜器铸造初步完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铜料化为铜液需要放热 B. 铜料化为铜液是熔化 C. 铜液冷却成形需要吸热 D. 铜液冷却成形是凝华 9. (2022江西)如图所示,下列情景中所描述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10. 传统文化(2022重庆B卷)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大量中华诗词中蕴含着物理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瓶冰知冬寒,霜露.欺远客”,露.是冰熔化形成的 B. “照水冰.如鉴,扫雪玉为尘”,冰.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C.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雪.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 “霜.降水泽枯,岁晚木叶落”,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训练物态变化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训练物态变化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接近40℃ B.泉州市区冬季最低气温可达到﹣20℃ C.在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D.让人感觉温暖而又舒适的温度是10℃ 2.两只内径不同、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一杯热水中,经过一段时间后,会看到()A.两支温度计水银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相同 B.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上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C.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上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D.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上升得较低,两只温度计的示数相同 3.善于观察的小岩发现冻肉从冰箱拿出后表面出现一层霜,霜的形成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A. 凝固 B. 凝华 C. 升华 D. 液化 4.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A.树叶上的霜B.草叶上的露珠 C.屋檐下的冰柱D.冰雪消融 5.下列卡通画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吸热的是()

A.雪的形成B.露珠形成 C.蜡变蜡油D.雾凇形成 6.如图,冰箱中涉及很多物态变化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水放入冷冻室,水会液化 B.打开冷冻室的门会看到“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C.冷冻室侧壁有时会有霜,这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制冷剂通过管子流经冷冻室时会放热 7.如图表示某晶体的物态变化过程,其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物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为气态 B.甲→乙的过程需要放热

C.乙→丙的过程与露珠形成过程相同 D.BC段对应的温度为该晶体的熔点 8.下列是小李同学在劳动实践活动中采取的系列措施,其中为了减缓蒸发的是() ①使用酒精灯加热,不使用时盖上灯帽 ②植树时剪掉多余的枝叶 ③把洗过的衣服晾晒在通风处 ④培育玉米苗时盖上地膜 ⑤将收割的小麦摊开晾晒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④ 9.在烧瓶中注入刚刚沸腾的水,塞紧瓶塞,将烧瓶倒置,再用冷水浇烧瓶的底部,可以看到水又重新沸腾起来。该实验现象说明了() A.沸腾过程需要吸热 B.沸腾过程需要放热 C.水的沸点与环境温度有关 D.水的沸点与水面上方气压有关 10.《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规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涵养心灵。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2022年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问题》专练(附答案)

专题24 物态变化问题 1.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1〕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熔化的条件:〔1〕到达熔点。〔2〕继续吸热。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1〕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2〕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凝固的条件:到达凝固点。继续放热。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3.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1〕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外表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2〕影响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外表积;液体外表空气的流动。 〔3〕作用是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外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4〕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5〕沸腾条件:到达沸点。继续吸热 〔6〕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4.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好处是体积缩小便于运输。作用是液化放热 5.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6.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例题1】如下图的热现象中,通过液化形成的是〔〕 A.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B.冬天清晨树叶上的“霜〞C.冬天河水结“冰〞D.厨房蒸笼旁的“白汽〞 【答案】D 【解析】“烛泪〞是由固态的蜡烛熔化而来的,故A错误;“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故B正确;冬天河水结“冰〞,是水遇冷凝固成冰,是凝固现象,故C错误;白气是由蒸笼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故D正确。

2023中考物理各题型专项复习讲义物态变化选择题

2023中考物理各题型专项复习讲义物态变化选择题 冲刺阶段查缺补漏 第一部分:中考真题 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 A.雪水在屋檐下形成冰锥B.树上出现雾凇 C.清晨树叶上的露珠D.河面上冰雪消融 2、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A. 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 B. 盛夏,草叶上形成露珠 C. 深秋,枫叶上形成霜 D. 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 3、如图所示,在注射器中吸入少量液态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醚消失。下列选项中的物态变化与其相同的是() A. 清晨,人在户外呼出“白气” B. 雪水在屋檐下形成冰锥 C. 洗手后,用热风干手器将手烘干 D. 寒冬,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了 第二部分:考点解读 一、熔化和凝固 1.物态变化 常见的物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可以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物态变化。 2.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不同的物质在熔化时,表现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一类物质在熔化时,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直到由固态全部熔化为液态,温度才上升。

这类固体称之为晶体。另一类物质在熔化时,没有一定不变的温度,在吸热后先变软,再变稀,最后全部变为液态,温度不断升高,这类物质称之为非晶体。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晶体溶液在凝固过程中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一般是不相同的。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在于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 二、汽化和液化 1.汽化 (1)概念: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汽化过程中物质要吸收热量。 (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3)蒸发:只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能在任何温度下进行。蒸发要吸热,所以有制冷作用。 (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①液体的温度;②液体的表面积;③液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 (5)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要吸热,且温度保持不变。 2.液化 (1)概念: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过程中物质要放出热量。 (2)液化的方法:①降低温度;②压缩体积。液化石油气就是在普通温度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把石油气液化装在钢罐里的。 解读:常见的液化现象: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如草、石块、树叶等发生液化形成露水;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空气中的尘埃发生的液化现象;烧开水时冒“白气”,冬天人嘴里呼出“白气”,夏天冰棒周围冒的“白气”,这些“白气”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三、升华和凝华 1.升华 (1)定义: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2)特点:升华时要吸收热量。 2.凝华 (1)定义: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2)特点:升华时要放出热量。 第三部分:例题解析 千山四季风景如画,其中有关物态变化的现象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A. 春天,湖面的冰逐渐消融 B. 夏季,绵绵细雨落入山涧 C. 秋天,山顶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慢慢消散 D. 冬季,皑皑白雪覆盖山峰 【详解】A.春天,湖面的冰逐渐消融,冰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物态变化专项练习题附解析

2023年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项练习题附解析 基础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如图所示,下列情景中所描述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第1题图 A. 甲图糖汁成型“糖画”——熔化放热 B. 乙图樟脑丸“消失”——升华吸热 C. 丙图湿手被“吹干”——液化放热 D. 丁图冰棒冒“白气”——汽化放热 2. 2022年版课标素材题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空气后把袋口系紧,然后放入80 ℃以上的热水中,会发现塑料袋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塑料袋又瘪了.在此过程中酒精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先液化后汽化 B. 先凝华后升华 C. 先升华后凝华 D. 先汽化后液化 3. [古代典籍]《天工开物》记载的“透火焙干”是造纸的一道工序,其做法是将刚生产出的湿纸张贴在烤火的墙上(如图).给墙壁烤火能加快湿纸变干的主要原因是() 第3题图 A. 升高湿纸的温度 B. 增大湿纸的表面积 C. 改变湿纸中的液体种类 D. 加快湿纸表面的空气流动 4. 2022年版课标素材题早在公元前1650年,我国劳动人民就掌握了青铜器铸造技术.用石杓舀出液态铜倒入陶范中冷却成固态,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4题图 A. 液态铜形成的过程中放出热量 B. 液态铜倒入陶范冷却成青铜器是凝华现象 C. 工匠身上的汗水不断汽化,需要吸热 D. 刚用过的石杓放入水中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 二、选择说明题

5. 将某物质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关于该物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第5题图 A. 质量相同的该物质d点的内能跟c点一样大 B. 50 ℃时该物质可能处于液态 C. 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80 ℃ D. 用该物质制成的液体温度计能测量沸水的温度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以下描述中“变多”“变少”的过程,吸热的是() 第6题图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填空题 7.温度计在读数时,图甲中______(选填“A”“B”或“C”)方法是正确的,请读出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________℃. 第7题图 8. 疫情防控期间出入公共场所要戴好口罩.如果戴眼镜的同学佩戴口罩的方法不当,很容易出现镜片上起“雾”的情况,这是因为呼出的水蒸气遇到温度相对较低的镜片时发生了________现象,该过程需要________热量. 四、实验探究 9. 一题多设问如图甲是小亮设计的能做“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的装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