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资料-物态变化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资料-物态变化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资料-物态变化

一、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

1、定义: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温度的单位是

摄氏度,符号是℃。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摄氏温度规定:1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温

度为0℃;纯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在0 ℃到100 ℃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

3、温度计的使用:

①使用前需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②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但不要

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壁;

③读数时玻璃泡仍然要浸没在被测液体中,等示数稳定后

再读数,视线与温度计中液体的上表面相平。

④液体温度计测量范围不能低于温度计内液体的凝固点,

也不能高于其沸点。

二、三种常用温度计

1、实验用温度计:

①实验室里测量物体的温度

②分度值是1℃,量程是-20℃~110℃

③温度计中的液体是水银或煤油

2、寒暑表

①用寒暑表测量室温

②分度值是1℃,量程是-30℃~50℃

③寒暑表中的液体是酒精

3、体温计

①用体温计测量人的体温

②分度值是0.1℃,量程是35~42℃,人体正常体温是37℃

③体温计中的液体是水银,使用体温计前,要用力甩几下,

体温计液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当水银遇冷收缩时,水银能从这个缩口处断开,因此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进行读数。

三、物态变化

1、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汽化吸热。

2、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液化放热。

3、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吸热。

4、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放热。

5、升华: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升华吸热。

6、凝华: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四、热学现象

1、气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①蒸发发生在液体的表面,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

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沸腾需要温度达到沸点。

③蒸发是缓慢的气化现象,沸腾是剧烈的气化现象。

2、(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

①温度的高低,

②液体表面积的大小,

③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的快慢。

(2)沸腾的条件:

①吸收热量,

②达到沸点。

沸点跟液体表面的气压有关。

3、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①晶体熔化时有固定熔点,在熔化过程中需要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比如:冰、食盐、石墨、海波、金属等;

②非晶体熔化没有固定熔点,在熔化过程中需要持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比如:松香、玻璃、石蜡等。

4、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蒸气

五、中考真题专项练习

1、重庆人喜欢吃酸辣粉,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煮酸辣粉前,锅中已沸腾的水温度一直升高

B.煮酸辣粉时,通过做功改变了酸辣粉的内能

C.酸辣粉冒的“白气”是由于水蒸气升华形成的

D.酸辣香味四溢是由于分子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

2、初秋季节,小草叶片上出现晶莹的露珠,下列现象中的物态

变化与之相同的是()

A.蒸锅上方生成“白气”

B.初冬,草丛中出现霜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

D.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

3、下列过程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A.冰雪消融

B.霜满枝头

C.滴水成冰

D.樟脑片变小

4、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吃粽子的习俗。下面与粽子有

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包粽子时,米粒之间有缝隙,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B.煮粽子时,锅上方冒出“白气”是汽化现象

C.手上沾些水,刚拿出锅的粽子不烫手,利用了汽化吸热

D.粽子放入冰箱冷冻一段时间,外表结了一层霜,这是凝固现象

5、冬季,通常可以看到教室的窗玻璃上附着一层小水珠,当室

外气温更低时,还会看到窗玻璃上结有冰花。下列关于水珠、冰花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它们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

B.它们均附着在窗玻璃的室外一侧

C.它们均是水蒸气液化形成

D.它们均附着在窗玻璃的室内一侧

6、在下列现象中,与所对应的物态变化相吻合的是()

A.冬天,室外盆中的水结冰——凝华

B.清晨梵净山的雾——汽化

C.篮球场上的积水被晒干——蒸发

D.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凝固

7、中国古诗词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遥知不是雪,为何暗香来”﹣﹣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8、在一部动画片里,雷公公询问起“雾、露、霜、雪“四姐妹

的出身由来,你认为她们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雾说:我是水汽化而来

B.露说:我是水蒸气凝固而来

C.霜说:我是水蒸气凝华而来

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

9、寒假,小华一家人驾车出去旅行时,小华发现汽车的前窗玻

璃出现了一层水雾。打开除雾开关后,不一会玻璃上的水雾消失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水雾出现在前窗玻璃的内表面

C.水雾是空气液化形成的

D.水雾消失是升华现象

10、为防止食物腐败变质,可利用冰块或干冰使食物降温。这是

因为()

A.冰块和干冰熔化吸热

B.冰块和干冰升华吸热

C.冰块升华吸热、干冰熔化吸热

D.冰块熔化吸热、干冰升华吸热

参考答案:AAACD-CCCBD

2021届中考物理复习重难点专题训练:04物态变化【含答案】

2021届中考物理复习重难点专题训练 04物态变化 【知识梳理】 1.六种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名称变化前 的物态 变化后 的物态 吸、放热 情况 生活实例举例生活应用举例 熔化固液吸热冰化成水、蜡化成蜡 水 冶炼金属 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浇铸浇铸工艺品 汽化液气吸热水蒸发、水沸腾晾晒粮食、衣服;分离 混合液体 液化气液放热露、雾、“白气”天然气液化 升华固气吸热“干冰”升华用“干冰”人工降雨 凝华气固放热霜、雪、雾凇冰冻衣服变干 2.液体温度计工作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使用时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体温计有缩口,可以离开人体读数;量程35-42℃,分度值0.1℃;用前要用力甩几下,使液体回到感温泡中。 3.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一样。晶体熔化的特点是: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简记为“只吸热不升温”)。 4.汽化分为蒸发和沸腾。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沸腾时,要不断吸热,温度不变。蒸发吸热致冷,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上方的气体流动速度。 5.“探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实验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目的:使物体受热均匀;“熔化过程不明显”的原因可能是:晶体质量少或者加热功率太大。 6.“探究水的沸腾的规律”的实验中气泡大小的变化规律:沸腾前,由大变小;沸腾时,由小变大。使水较快沸腾的常见方法:用温度较高的热水、减少水的质量、加盖、加大加热的火力。

7.几种图像 【易混淆点】 1.凝华与凝固:凝华是气态变为固态;凝固是液态变为固态。二者变化后的物态相同,但变化前的物态不同。 2.升华与汽化:升华是固态变为气态;汽化是液态变为气态。二者变化后的物态相同,但变化前的物态不同。 3.“熔化”的“熔”子,常常被错写为“融”“溶”等。 4.“华”与“化”字时常用错。没有“液态”出现的物态变化过程,用“华”;其余用“化”。 5.沸腾时液体内的“气泡”大小问题:沸腾前,由大变小;沸腾时,由小变大。 【典例分析】 【例1】(2020滨州3)以下对中华古诗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C.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答案】C 【解析】AB .雨、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现象,AB 错。 CD .霜、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凝华现象,C 正确。D 错。选C 。 【思路小结】注意区分各种物态变化时变化前和变化后的物态,根据物态变化来确定物态变化的种类。 【例2】(2020广东23)为了“探究水满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取0.2kg 水进行实验。 液体沸腾图像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训练—物态变化(含解析)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训练—物态变化(含解析) 1.关于温度计的使用,下列各图中正确的是() A.B. C.D. 【答案】C 【详解】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但不能接触容器底,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相平。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以下温度最接近22℃的是() 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B.人感到舒适的房间温度 C.人的正常体温 D.无锡盛夏中午的室外温度 【答案】B 【详解】A.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故A不符合题意; BC.人体正常体温为36至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D.无锡盛夏室外最高温度超过35℃,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两支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都是39℃,经过消毒直接用来测体温是37℃和40℃的两个病人,则这两支温度计的读数分别是() A.37℃和40℃B.40℃和40℃C.39℃和40℃D.39℃和39℃ 【答案】C 【详解】由于体温计有缩口,在不甩的情况下体温计示数只能上升不能下降,两支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都是39℃,经过消毒后直接用来测体温是37℃和40℃的两个病人,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显示39℃和40℃,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4.水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通过吸热、放热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间转化,如 图所示。已知甲是水,则() A.乙是冰B.丙是水蒸气 C.由丙到甲的过程放热D.由丙到甲是熔化过程 【答案】D 【详解】AB.由于甲是水,由甲转变成乙要吸热知道,乙是气体,可推导出丙是固体,故A、 B错误; CD.从丙到甲是熔化过程,要吸热,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5.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在0~35min内对物质加热,得 到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训练物态变化含解析

物态变化 考点一:温度计 1.我国在高温超导研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早已获得绝对温度为100K的高温超导材料.绝对温度(T),与摄氏温度的关系是T=(t+273)K,绝对温度100K相当于()A.−173℃ B.−100℃ C. 273℃ D. 100℃ 2.温度计的玻璃泡的容积比它上面玻璃管的容积大得多,这主要是为了() A. 造型美观,使用方便 B. 增加温度计与被测物体的接触面积 C. 使温度计离开被测物体后仍然表示该温度 D. 玻璃泡内液体体积有细微变化,就可以使管内液柱有明显的变化 3.给体温计消毒,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A.用自来水清洗 B.在沸水中煮 C.用酒精棉擦 D.在酒精灯上烧 ℃℃℃,那么两次测量的结果分别为( ) ℃℃ ℃℃ ℃℃ ℃℃ 5.如图所示,读温度计示数时,视线位置正确的是() A.甲 B.乙

C.丙 D.甲和丙 6.酒精温度计和煤油温度计能测量的最高温度不同,主要是由于酒精和煤油的()A.沸点不同 B.凝固点不同 C.比热容不同 D.导电性不同 ℃~100℃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将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6℃,放在l标准火气压下沸水中时示数为86℃.则 (1)该温度计每1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是多少℃; (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多少℃. (3)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多少℃. 8.有一只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时水银柱长度为24mm,测沸水时水银柱长度为88mm,测热水时水银柱长度为46mm,求热水温度的实际值为多少? 考点二:熔化与凝固 —时间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50℃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题训练(含有答案)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题训练(含有答案)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的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时间图像。该物态变化过程可能是() A.水的凝固过程B.海波的凝固过程 C.玻璃的凝固过程D.蜡的凝固过程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物体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 B.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吸热 C.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D.水到100℃就沸腾 3.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杯子中装有0℃的冰水混合物,水较少,冰块较大,冰与杯底有接触且对杯底有压力,在冰块熔化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杯中水位高度将保持不变B.冰块受到水的浮力将逐渐减小 C.杯子对桌面的压强将逐渐增大D.杯中水的温度降逐渐升高 4.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在0~35min内对物质加热,得到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在15~20min内没有吸收热量 B.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该物质熔点为80℃,熔化过程持续了大约15min D.除图甲中器材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器材有天平和停表 5.2011年上半年,长江中下游遭受百年一遇的大面积干旱,如图是岳阳洞庭湖大桥下裸露的湖床.为了缓解旱情,在一定的条件下,可通过人工降雨的方法向天要水,其中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是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播撒到云中,使其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导致降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是升华现象B.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是汽化现象 C.水蒸气变成小冰晶是凝固现象D.水蒸气变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 6.汽车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下列关于汽车的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的导航仪是利用接收卫星发射的超声波工作的 B.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工作的 C.汽车的防冻液的熔点较高,可以保持在低温天气时冷却系统不凝固 D.汽车的后视镜相当于凹面镜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来扩大司机的观察视野 7.小明对教室中一些物理量的估测,合理的是() A.黑板擦受到的重力约为100N B.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C.教室内一盏日光灯的功率约为1000W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资料-物态变化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资料-物态变化 一、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 1、定义: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温度的单位是 摄氏度,符号是℃。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摄氏温度规定:1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温 度为0℃;纯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在0 ℃到100 ℃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 3、温度计的使用: ①使用前需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②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但不要 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壁; ③读数时玻璃泡仍然要浸没在被测液体中,等示数稳定后 再读数,视线与温度计中液体的上表面相平。 ④液体温度计测量范围不能低于温度计内液体的凝固点, 也不能高于其沸点。 二、三种常用温度计 1、实验用温度计: ①实验室里测量物体的温度 ②分度值是1℃,量程是-20℃~110℃ ③温度计中的液体是水银或煤油

2、寒暑表 ①用寒暑表测量室温 ②分度值是1℃,量程是-30℃~50℃ ③寒暑表中的液体是酒精 3、体温计 ①用体温计测量人的体温 ②分度值是0.1℃,量程是35~42℃,人体正常体温是37℃ ③体温计中的液体是水银,使用体温计前,要用力甩几下, 体温计液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当水银遇冷收缩时,水银能从这个缩口处断开,因此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进行读数。 三、物态变化 1、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汽化吸热。 2、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液化放热。 3、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吸热。 4、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放热。 5、升华: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升华吸热。 6、凝华: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四、热学现象 1、气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①蒸发发生在液体的表面,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 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沸腾需要温度达到沸点。 ③蒸发是缓慢的气化现象,沸腾是剧烈的气化现象。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物态变化》(含答案)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物态变化》 一、选择题 1. (2018·枣庄)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8 ℃,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 B.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 C.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 D.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 2. ( 2018·黔南州)异丁烷和甲基丙烷作为新的制冷剂,已经代替氟利昂成为电冰箱中新的热量“搬运工”(较多的氟利昂会破坏大气中的臭氧层),当液态制冷剂进入电冰箱的冷冻室后,吸走热量,此时制冷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汽化 B.液化 C.凝固 D.熔化 3. ( 2018·无锡)如图是“探究烛蜡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烛蜡应碾碎后放入试管中 B.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插入烛蜡内部 C.“水浴法”加热可以使烛蜡受热均匀 D.烛蜡熔化过程中,温度逐渐上升,说明烛蜡是晶体 4. ( 2018·巴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把正在熔化的冰放到0℃的房间内,冰将继续熔化 B.夏天打开风扇,感觉凉爽是因为风扇吹来的是凉风 C.寒冷的冬季,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这是汽化现象 D.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棒周围出现“白气”,这是液化现象 5. ( 2018·临沂)对下列各图解释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冰凌的形成过程是凝固,需要吸热 B.乙图中雾淞的形成过程是升华,需要吸热 C.丙图中露珠的形成过程是液化,需要放热 D.丁图中湿衣服变干过程是汽化,需要放热 6. (2018·宁波)如图是某网友在四月拍摄的某地雪景:积雪初融后,在某停车场上出现了一个个“雪馒头”,甚为奇特.雪堆正下方是方形地砖,每块方形地砖周围是条形砖.气象专家调研发现:四周条形砖比中间方形地砖具有更好的导热性和渗水性关于形成“雪馒头”景观的解释肯定不合理的是( ) A.空气温度较低是“雪馒头”得以保留的原因之一 B.方形地砖导热性差是形成“雪馒头”景观的原因之一 C.太阳辐射导致条形砖上方的曾比方形地砖上方的雪更易熔化 D.地表热量易通过条形砖及四周缝隙传递,使条形砖上的雪更 易熔化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训练物态变化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训练物态变化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接近40℃ B.泉州市区冬季最低气温可达到﹣20℃ C.在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D.让人感觉温暖而又舒适的温度是10℃ 2.两只内径不同、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一杯热水中,经过一段时间后,会看到()A.两支温度计水银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相同 B.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上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C.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上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D.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上升得较低,两只温度计的示数相同 3.善于观察的小岩发现冻肉从冰箱拿出后表面出现一层霜,霜的形成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A. 凝固 B. 凝华 C. 升华 D. 液化 4.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A.树叶上的霜B.草叶上的露珠 C.屋檐下的冰柱D.冰雪消融 5.下列卡通画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吸热的是()

A.雪的形成B.露珠形成 C.蜡变蜡油D.雾凇形成 6.如图,冰箱中涉及很多物态变化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水放入冷冻室,水会液化 B.打开冷冻室的门会看到“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C.冷冻室侧壁有时会有霜,这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制冷剂通过管子流经冷冻室时会放热 7.如图表示某晶体的物态变化过程,其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物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为气态 B.甲→乙的过程需要放热

C.乙→丙的过程与露珠形成过程相同 D.BC段对应的温度为该晶体的熔点 8.下列是小李同学在劳动实践活动中采取的系列措施,其中为了减缓蒸发的是() ①使用酒精灯加热,不使用时盖上灯帽 ②植树时剪掉多余的枝叶 ③把洗过的衣服晾晒在通风处 ④培育玉米苗时盖上地膜 ⑤将收割的小麦摊开晾晒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④ 9.在烧瓶中注入刚刚沸腾的水,塞紧瓶塞,将烧瓶倒置,再用冷水浇烧瓶的底部,可以看到水又重新沸腾起来。该实验现象说明了() A.沸腾过程需要吸热 B.沸腾过程需要放热 C.水的沸点与环境温度有关 D.水的沸点与水面上方气压有关 10.《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规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涵养心灵。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关于中考物理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同学们对于物理中物态变化的知识还熟悉吧,下面是对物态变化知识点的内容总结学习哦,希望可以很好的帮助同学们对此知识点的巩固学习。 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12. 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汇总--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 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1.温度 (1)定义: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则它们的温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单位: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摄氏温度的规定:把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 “-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4)正常人体的体温是:37℃。 (5)换算关系T=t + 273.15K 2.温度计 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 (1)原理: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2)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面盛水银、染色的煤油或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3)分类及比较:

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4)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液面相平。 体温计玻璃泡的容积大,毛细管内径很细,玻璃泡上部有一“缩口”,故可离开人体进行读数,使用后拿住体温计的上部甩几下,让升入直管中的水银回到玻璃泡里。 3.熔化和凝固 (1)熔化 ①定义:物体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②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③固体 a.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例: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和各种金属等。 b.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例: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c.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 ④熔化图像 (2)凝固 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之物态变化

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之物态变化 关于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之物态变化 上学的时候,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知识点吧!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哪些知识点能够真正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关于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之物态变化,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之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① 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② 凝固: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 2、汽化和液化: ① 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② 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⑴ 降低温度;⑵ 压缩体积。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由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之物态变化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都能学好物理这门课程! 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 1、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注: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物体的运动方向或速度大小的改变或二者同时改变,或者物体由静止到运动或由运动到静止。形变是指形状发生改变。 2、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一切物体都受力的作用。 (2)有的力必须是物体之间相互接触才能产生,比如物体间的推、拉、提、压等力, 但有的力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比如重力、磁极间、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等。 (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图 (1)用力的示意图可以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2)作力的示意图的要领: ①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

2023中考物理各题型专项复习讲义物态变化选择题

2023中考物理各题型专项复习讲义物态变化选择题 冲刺阶段查缺补漏 第一部分:中考真题 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 A.雪水在屋檐下形成冰锥B.树上出现雾凇 C.清晨树叶上的露珠D.河面上冰雪消融 2、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A. 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 B. 盛夏,草叶上形成露珠 C. 深秋,枫叶上形成霜 D. 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 3、如图所示,在注射器中吸入少量液态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醚消失。下列选项中的物态变化与其相同的是() A. 清晨,人在户外呼出“白气” B. 雪水在屋檐下形成冰锥 C. 洗手后,用热风干手器将手烘干 D. 寒冬,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了 第二部分:考点解读 一、熔化和凝固 1.物态变化 常见的物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可以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物态变化。 2.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不同的物质在熔化时,表现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一类物质在熔化时,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直到由固态全部熔化为液态,温度才上升。

这类固体称之为晶体。另一类物质在熔化时,没有一定不变的温度,在吸热后先变软,再变稀,最后全部变为液态,温度不断升高,这类物质称之为非晶体。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晶体溶液在凝固过程中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一般是不相同的。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在于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 二、汽化和液化 1.汽化 (1)概念: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汽化过程中物质要吸收热量。 (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3)蒸发:只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能在任何温度下进行。蒸发要吸热,所以有制冷作用。 (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①液体的温度;②液体的表面积;③液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 (5)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要吸热,且温度保持不变。 2.液化 (1)概念: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过程中物质要放出热量。 (2)液化的方法:①降低温度;②压缩体积。液化石油气就是在普通温度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把石油气液化装在钢罐里的。 解读:常见的液化现象: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如草、石块、树叶等发生液化形成露水;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空气中的尘埃发生的液化现象;烧开水时冒“白气”,冬天人嘴里呼出“白气”,夏天冰棒周围冒的“白气”,这些“白气”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三、升华和凝华 1.升华 (1)定义: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2)特点:升华时要吸收热量。 2.凝华 (1)定义: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2)特点:升华时要放出热量。 第三部分:例题解析 千山四季风景如画,其中有关物态变化的现象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A. 春天,湖面的冰逐渐消融 B. 夏季,绵绵细雨落入山涧 C. 秋天,山顶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慢慢消散 D. 冬季,皑皑白雪覆盖山峰 【详解】A.春天,湖面的冰逐渐消融,冰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物态变化同步练习(含解析)

物态变化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120分钟) 1. 在进行“测量液体温度”的实验时,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 2. 2011年西安世园会沙雕展示区(如图所示)是我国西部内陆地区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沙雕展示区。此次沙雕展以沙和水为材料,雕塑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学粘合剂,体现了西安世园会的生态环保理念。沙雕展览时间越长,沙雕就会越干燥,这是因为沙中的水分发生了() A. 汽化 B. 升华 C. 液化 D. 熔化 3. 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汽化的是() 4. 在下列各图中,能正确描述铁锭熔成铁汁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的是() 5. 亲爱的同学们,学习物理是从观察事物、探求事理开始的。根据对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的分析,你认为吸热、放热特性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夏天吃雪糕凉爽

B. 将手沾些冷水后拿热包子不太烫 C. 秋天变冷的早上降霜 D. 打铁工匠将炽热的工件放进冷水中淬火 6. 如图所示是医生检查患者牙齿的情景。冬天,牙医常把检查口腔的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后才伸进患者口腔内进行检查,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 防止接触口腔时病人感到太凉 B. 进行消毒 C. 镜面不会产生水雾,可以看清牙齿 D. 防止镜框因受热膨胀致使镜片脱落 7.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 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B. 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C. 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D. 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8. 如图是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B. 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熔化过程 C. 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D. 丁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9.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的是() A. 铁块化成铁水 B. 盘子里的水变干了 C. 湖水表面结冰 D. 水沸腾时水面出现了“白汽” 10. 如图所示的符号分别代表小雪、霜冻、雾和冰雹四种天气现象,其中主要通过液化形成的是() 11. 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专题04 物态变化 【全攻略】备战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重难点复习(原卷版)

专题04物态变化 1.知道温度计原理,会使用温度计测温度; 2.知道六种物态变化现象,能正确区分; 3.知道熔化、汽化、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固、液化、凝华过程要放热;4.知道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5.知道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6.知道液化有两种方法:加压和降温。

要点一、温度、温度计 1、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单位:常用的单位是摄氏温度,单位名称:摄氏度,可以表示为“℃”。 3、温度计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4、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点: (1)使用前“三观察”:零刻线、量程、分度值; (2)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要碰到容器的底或壁; (3)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归纳梳理] 1、规定: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记为0℃;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记为100℃,0℃和100℃间有100个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2、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的,必须保证液体不凝固、不汽化;体温计使用时不“甩一甩”,会造成温度“只上升、不下降”、即“低温不准高温准”。 例1:如图是小阳同学利用玻璃瓶、玻璃管、塞子、适量水可以自制的温度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计的原理是玻璃瓶的热胀冷缩 B.温度计是将温度转化为水柱的长度 C.为了使现象更明显可以将自制温度计的玻璃管做长一些 D.为了使现象更明显可以将自制温度计的玻璃管做得粗一些 例2:以下是涛涛对常见温度的认识,其中符合实际的是() A.冰箱冷藏室的温度约为-5℃ B.成年人正常体温约为37℃ C.洗澡时淋浴的水温约为70℃ D.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环境温度是15℃ 要点二、熔化和凝固 1、熔化和凝固:

备战2023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物态变化

备战2023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物态变化 一、单选题 1.下列现象形成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②夏天,草丛上凝结露珠 ③秋天,早晨经常出现大雾 ④冬天,晾干冰冻的衣服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下列四幅图片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雾凇B.露珠 C.雪D.冰柱 3.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放热过程的是() A.冬天雪人变小B.露珠的形成C.水的蒸发D.冰雪融化 4.下列关于实验仪器使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可以超过它的量程 B.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将法码放在左盘 C.使用电流表时,应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D.使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水温时,将温度计放入水中后应马上读数

5.测量是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下列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A.B. C.D. 6.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北方冬天,教室窗玻璃的外表面会出现很多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夏天,关着门窗,开着空调的汽车玻璃外表面会出现很多的小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吸热凝华形成的 D.利用冰熔化吸热来冷藏食物时,应该把冰块放在食物的下方,这样冷藏的效果好 7.以下几个验证性的小实验,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A.把酒精涂抹在手臂上,手臂会感到凉,这说明:液体蒸发时要吸收热量 B.用酒精灯将水加热至沸腾,用导气管将水蒸气导入另一个盛冷水的烧杯中,发现烧杯中的温度计的示数升高,说明液化放热 C.冬天将玻璃片从室外拿到室内发现它上面有一层雾,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 D.在试管内放入少量碘的固体颗粒,塞紧盖子后把试管放入沸水中,发现试管内出现了碘的蒸气,说明蒸发吸热 8.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冬天冰冻的衣服在室外也会变干,这是因为冰升华为水蒸气 B.壶中的水烧开时,壶嘴喷出的“白气”为水蒸气 C.夏天看到冰棒冒出的“白气”,是冰棒溶化后蒸发的水蒸气 D.深秋的早晨草叶上会出现白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固而形成的 9.牙科医生用来观察病人牙齿的小镜子,要放在火上适当烤一下再放进病人的口腔中,医生这样做是为了() A.消毒,防止将病毒带入口中

2024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专题 物态变化 强化训练 (含答案)

2024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专题物态变化强化训练命题点1温度、温度计的使用及读数 1. (2022贺州)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摄氏温度为() A. 0 ℃ B. 20 ℃ C. 80 ℃ D. 100 ℃ 2. (2021成都A卷)用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2题图 A. 温度计的感温泡可以碰到容器壁 B. 将感温泡浸入热水马上读出温度 C. 读数时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热水 D. 读数时如图所示,测量数据偏大 3. (2022广东省卷)体温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直管内的水银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自动退回玻璃泡,所以体温计能离开人体读数.图中的体温计示数是________℃. 第3题图 4. (2022江西)晨检测温是学校防疫的重要措施之一.如图所示,测温枪测得某同学的体温为________,其体温________(选填“正常”或“不正常”). 第4题图 命题点2物态变化的辨识及吸放热判断 5. 传统文化(2022福建)如图为我国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晒干”,所描述的物态变化是()

第5题图 A. 液化 B. 熔化 C. 汽化 D. 凝固 6. (2022荆州)“双减”之后,荆州市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某学校开办了“厨艺”兴趣班,学生煮菜后提起锅盖,发现水从锅盖上流下,锅盖上的水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A. 先升华后凝华 B. 先凝固后汽化 C. 先熔化后液化 D. 先汽化后液化 7. (2022山西)夏天,刚从冰箱中拿出的雪糕周围会冒“白气”.“白气”的成因与下列谚语中加点字涉及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A. 霜.前冷,雪后寒 B. 水缸出汗.,不用挑担 C.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D.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8. 2022课标新增活动建议(2022长沙)铸造青铜器时,工匠将铜料加热化为铜液注入模具,铜液冷却成形,青铜器铸造初步完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铜料化为铜液需要放热 B. 铜料化为铜液是熔化 C. 铜液冷却成形需要吸热 D. 铜液冷却成形是凝华 9. (2022江西)如图所示,下列情景中所描述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10. 传统文化(2022重庆B卷)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大量中华诗词中蕴含着物理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瓶冰知冬寒,霜露.欺远客”,露.是冰熔化形成的 B. “照水冰.如鉴,扫雪玉为尘”,冰.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C.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雪.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 “霜.降水泽枯,岁晚木叶落”,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中考必备物理物态变化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必备物理物态变化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初中物理物态变化 1.以下估测值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A. 防盗门钥匙的长度约为5dm B.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C. 一本九年级物理教材的质量约为1.5kg D. 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约为23℃ 【答案】 D 【解析】【解答】A.防盗门钥匙长度一般为5cm,A不符合题意; B.人步行速度约为5km/h,换算单位约为1.4m/s,B不符合题意; C.一本九年级物理教材的质量约为150g,C不符合题意; D.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约为23摄氏度,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主要考察各物理量的估算以及单位的运用,四个选项都需要一定的生活经验,B需要单位换算. 2.我国每年的3月12日为植树节,植树造林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如图所示是我市某公园 植树的一个场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植树中,把土扬起来的铁锹属于省力杠杆 B. 扬起来的土最终要落向地面是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 C. 劳动中出汗的头顶经风一吹感觉凉爽,这是汗液蒸发吸热的缘故 D. 人们能闻到附近一棵早开花的桃树的花香,这是扩散现象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铁锹在使用的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为费力杠杆,故A错误; B、土被抛出后,受重力作用,重力使土向下运动,落向地面,故B正确; C、出汗的头顶经风一吹感觉凉爽,这是因为风加快了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故C正确; D、由于分子是不停地运动着的,花香中含有的分子通过运动,向四周扩散,接触到我们的嗅觉细胞,所以我们可以闻到花香,故D正确. 故选A. 【分析】(1)结合生活经验,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2)地球表面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由于重力作用,抛出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03 物态变化-(2022-2020)三年中考物理试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物态变化 【【2022年】】 1.(2022·上海)人体的正常体温为() A.0℃B.20℃C.37℃D.45℃ 【答案】C 【解析】 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7℃,若高于37.3℃,则视为发烧,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2.(2022·北京)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熔化形成的是() A.立春时节冰化成的水B.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 C.霜降时节枝头上的霜D.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 【答案】A 【解析】 A.冰化成的水,固态变为液态,发生的是熔化现象,故A符合题意; B.露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体,故B不符合题意; C.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固体,故C不符合题意; D.冰挂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固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2022·海南)在冰壶比赛中(如图),运动员用冰壶刷摩擦冰面,使冰面形成一层水膜,以减小冰壶与冰面间的摩擦。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B.凝固C.升华D.凝华 【答案】A 【解析】 运动员用冰壶刷摩擦冰面,对冰做功,冰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熔化成水,减小冰壶与冰面之间的摩擦,过程发生的熔化,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2022·福建)如图为我国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晒干”,所描述的物态变化是()

A.液化B.熔化C.汽化D.凝固 【答案】C 【解析】 由图可知字上部:太阳光线;字中部:水气;字下部:大地,说明地面上的水分在阳光的照射下发生了蒸发现象,蒸发属于缓慢的汽化现象。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5.(2022·广东)小明发现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此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A.熔化B.升华C.汽化D.液化 【答案】B 【解析】 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是因为樟脑丸逐渐由固体直接变为气体,这属于升华现象。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6.(2022·山西)夏天,刚从冰箱中拿出的雪糕周围会冒“白气”。“白气”的成因与下列谚语中加点字涉及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A.霜.前冷,雪后寒B.水缸出汗.,不用挑担 C.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D.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答案】B 【解析】 A.雪糕周围会冒“白气”,“白气”的本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而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与“白气”的成因不相同,故A不符合题意; B.水缸出汗的本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与“白气”的成因相同,故B符合题意; C.沸腾是汽化的一种方式,其本质是液态的水汽化变成气态的水蒸气,与“白气”的成因不相同,故C不符合题意; D.冰冻三尺描述的是水凝固成冰的现象,与“白气”的成因不相同,故D不符合题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