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简介

《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简介

《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简介中国民族民间舞是一门以中国传统舞蹈为主要学习内容的课程。通

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们可以了解中国的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掌握

基本的舞蹈技巧,并培养对舞蹈的热爱和表达能力。

一、课程介绍

中国民族民间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满了浓郁的民

族风情和独特的表现形式。这门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各个民族的舞蹈形式,传达中国民间舞蹈的特点和魅力,培养学生们对中华民族传统文

化的认知和理解。

二、课程内容

1. 舞蹈基本功训练

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的第一步是进行舞蹈基本功训练。包括身体柔

韧性的培养、舞姿和舞步的掌握,以及舞蹈节奏感和协调性的训练等。通过这些基本功的练习,学生们可以提高舞蹈表演的技巧和舞台形象

的塑造。

2. 民族舞蹈

在民族舞蹈的学习中,学生们将接触到中国各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舞

蹈形式。比如蒙古族的草原舞、藏族的藏舞、彝族的彝族舞等。通过

学习这些民族舞蹈,学生们可以感受不同民族文化的魅力,学习其中

独特的舞蹈动作和音乐元素。

3. 民间舞蹈

民间舞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间风情。学生们将学习一些中国各地的民间舞蹈形式,比如广东花鼓舞、四川变脸、江苏扇子舞等。通过学习这些民间舞蹈,学生们可以了解中国各地的民间艺术,感受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4. 舞蹈编排和表演

在舞蹈编排和表演的环节,学生们将学习如何将所学的舞蹈动作和技巧进行组合和编排,形成完整的舞蹈作品。他们将学习音乐节拍的把握、舞蹈情感的表达以及舞蹈演出的舞台呈现技巧。通过反复排练和表演的训练,学生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舞台表演能力和舞蹈作品的质量。

三、课程收益

通过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学生们可以获得以下收益:

1. 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舞蹈基本功,增强体质和灵活性。

2. 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3.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通过与他人的协作完成舞蹈编排和表演。

4. 培养舞台表演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素养。

5. 培养对舞蹈和艺术的兴趣,为将来从事相关专业奠定基础。

四、结语

中国民族民间舞是一门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舞蹈艺术的课程,通

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们可以全面了解中国民族舞蹈的魅力和多样性。希望每位学生都能通过这门课程培养热爱舞蹈和传统文化的意识,将

所学的舞蹈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并有机会在舞台

上展示自己的才艺与魅力。

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简介

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简介 中国民族民间舞融合了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下面将为您介绍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 一、舞蹈基础课程 舞蹈基础课程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学习的起点。通过基础动作的掌握、体态技巧的培养以及音乐感知的训练,学员能够建立良好的身体协调性和舞蹈灵敏度。 1. 舞蹈基本动作 在民族民间舞基础课程中,学员将学习一系列的基本舞蹈动作,如转身、转体、站立姿势、手臂动作等。这些动作对于掌握更高级的舞蹈技巧非常重要。 2. 舞蹈体态技巧 舞蹈体态技巧包括身体的姿势、呼吸以及表达情感的方式。通过对身体力量、柔韧性和平衡性的培养,学员能够展现出流畅、协调和舒展的舞姿。 3. 音乐感知训练 音乐是舞蹈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员将学习如何感受和理解音乐的节奏、节拍和情感,以准确地配合音乐进行舞蹈演绎。 二、民族舞课程

中国的民族舞融汇了五十六个民族的舞蹈特色,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舞蹈形式和风格。在民族舞课程中,学员将有机会学习和体验不同民族的舞蹈文化。 1. 藏族舞蹈 藏族舞蹈独特而神秘,通常以舞姿优雅、手臂甩动和环形舞姿为特点,讲述着藏族人民的生活、信仰和情感。 2. 蒙古族舞蹈 蒙古族舞蹈展示了草原文化的豪迈和激情,舞姿舒展而矫健,代表了蒙古族人民的勇敢和自由。 3. 哈尼族舞蹈 哈尼族舞蹈充满了农耕文化的色彩,以欢快、活泼的舞姿和灵活的腰部动作为特点,表达了纺织、种植和婚礼等生活场景。 三、民间舞课程 民间舞是中国各地区丰富多彩的传统舞蹈形式,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喜庆和热情。在民间舞课程中,学员将学习并掌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 1. 扇子舞 扇子舞是中国民间流行的一种舞蹈形式,学员将学习如何用扇子展示舞蹈动作和舞蹈效果。扇子舞以柔美、灵动和舒展的舞姿为特点。 2. 绣球舞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民间舞 二课程性质:专业技能课 三本课与相关课程的关系:《中国民族民间舞》是中国舞蹈教育的基础训练课之一,它和其它的舞蹈训练课共同承担着培养舞蹈艺术人才,传 承中华民族先进文明的天职。 四适用专业:舞蹈表演 五设置目的:中国民间舞是民族舞学科学生的必修课程。通过八个民族十几种风格迥异舞种的学习,使学生在身体各部位表现力及舞蹈意识等 方面得到有效的训练。 六教学内容: 一年级第一学期 藏族 教学目的:通过对藏族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藏族“坐懈胯”上松弛颤、摆、悠的动态、动律、动势特征,准确地把握藏族舞蹈的体态.韵律、节 奏特点及肢体协调运用的能力。 重点:膝部或连续不断或小而快的颤动或屈伸。 难点:1.动作中保持提胯、拎腰、沉肩的基本体态; 2.膝关节颤动、屈伸时的柔韧和弹性 第一节基本概念(一二节内容1——5周完成) 一脚位:1双脚稍分开的正步位2八字位3丁字位4靠步位5踏步位 二脚形:1绷脚2勾脚 三基本体态丁字步站好,双膝稍弯,靠重心脚懈胯,双手扶胯,上身松弛略向前倾,眼睛平视。 四手臂形态手臂松弛,手指轻轻并拢,指尖下垂,要有长袖的感觉。

第二节踢踏 一手的动作1交替划圆2摆手 二动律1“8”字晃动2摆3颤膝 三步伐 1 基本步(一二三)2退踏步3连三步4抬踏步5嘀嗒步6后退步(七点连续)7摆步8悠踢步 9胯悠步10跳分步11二三步 四短句1开头步2结束步3悠踢步4胯悠步5跳分步 第三节弦子(6——10周完成) 一动律1曲伸 二步伐1靠步2靠点步1)靠点靠2)靠点悠3平步4收步5撩步6三步一撩7二步踏步9刨步10 颤点步 第四节组合(11——15周完成) 一踢踏舞部分1库玛拉组合2恰地宫保组合3青稞丰收组合4快乐青年组合 二弦子舞部分1尤子巴母组合2牧羊女组合3弦子组合 一年级第二学期 东北秧歌 教学目的:通过对东北秧歌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掌掌握东北秧歌“稳中浪稳中俏稳中艮”的动律特征;准确地把握东北秧歌舞蹈的体态韵律、节 奏特点及肢体协调运用的能力。 重点:要突出东北秧歌“稳中浪浪中艮艮中俏”的主体风格。 难点:“艮劲儿”步、上肢“扭”、手腕“花”的协调把握,以及“出脚急,落脚稳,慢移重心”的步伐要点,“点紧促,线延伸”“稳中浪浪中艮艮 中俏”的节奏处理。

《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简介

《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简介中国民族民间舞是一门以中国传统舞蹈为主要学习内容的课程。通 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们可以了解中国的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掌握 基本的舞蹈技巧,并培养对舞蹈的热爱和表达能力。 一、课程介绍 中国民族民间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满了浓郁的民 族风情和独特的表现形式。这门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各个民族的舞蹈形式,传达中国民间舞蹈的特点和魅力,培养学生们对中华民族传统文 化的认知和理解。 二、课程内容 1. 舞蹈基本功训练 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的第一步是进行舞蹈基本功训练。包括身体柔 韧性的培养、舞姿和舞步的掌握,以及舞蹈节奏感和协调性的训练等。通过这些基本功的练习,学生们可以提高舞蹈表演的技巧和舞台形象 的塑造。 2. 民族舞蹈 在民族舞蹈的学习中,学生们将接触到中国各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舞 蹈形式。比如蒙古族的草原舞、藏族的藏舞、彝族的彝族舞等。通过 学习这些民族舞蹈,学生们可以感受不同民族文化的魅力,学习其中 独特的舞蹈动作和音乐元素。

3. 民间舞蹈 民间舞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间风情。学生们将学习一些中国各地的民间舞蹈形式,比如广东花鼓舞、四川变脸、江苏扇子舞等。通过学习这些民间舞蹈,学生们可以了解中国各地的民间艺术,感受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4. 舞蹈编排和表演 在舞蹈编排和表演的环节,学生们将学习如何将所学的舞蹈动作和技巧进行组合和编排,形成完整的舞蹈作品。他们将学习音乐节拍的把握、舞蹈情感的表达以及舞蹈演出的舞台呈现技巧。通过反复排练和表演的训练,学生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舞台表演能力和舞蹈作品的质量。 三、课程收益 通过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学生们可以获得以下收益: 1. 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舞蹈基本功,增强体质和灵活性。 2. 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3.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通过与他人的协作完成舞蹈编排和表演。 4. 培养舞台表演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素养。 5. 培养对舞蹈和艺术的兴趣,为将来从事相关专业奠定基础。 四、结语

《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标准

《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标准中国民族民间舞是中国特色的一门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与丰 富的文化内涵。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民族民间舞,国家教育部 发布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标准,旨在规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本文将结合课程标准,介绍中国民族民间舞的特点和发展,以及课程 标准的重要意义。 一、中国民族民间舞的特点和发展 中国民族民间舞是中国独有的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 厚的文化内涵。它以优美的舞姿、动听的音乐和丰富多彩的舞台形式 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观众。中国民族民间舞主要包括汉族舞蹈和少数民 族舞蹈两大类,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舞蹈形式。 中国民族民间舞起源于古代的宗教仪式和乡土风俗,经过漫长的历 史沉淀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舞蹈形态。汉族舞蹈以华北大 鼓舞、京剧舞和川剧舞等为代表,强调舞者的身体协调性和技巧性; 少数民族舞蹈以葫芦丝舞、唐卡舞和茶马古道舞等为代表,突出了舞 蹈中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 二、《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标准的内容与要求 为了规范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教学,国家教育部发布了《中国民族民 间舞》课程标准。该标准包括基本舞蹈训练、民族民间舞蹈、现代创 编舞蹈和舞台表演等四个主要内容。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内容的要点: 1. 基本舞蹈训练:

基本舞蹈训练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的基础,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姿势、基本动作和基本技巧。例如,学生需要学会正确站立、伸展身体、利用肢体表达情感等。基本舞蹈训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舞蹈功底,为 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 民族民间舞蹈: 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瑰宝,要求学生学习和演练各民族 的经典舞蹈作品。通过学习民族舞蹈,学生能够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 风俗和艺术特点,同时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3. 现代创编舞蹈: 现代创编舞蹈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中的新内容,要求学生学习和 创作具有现代艺术风格的舞蹈作品。学生将通过创编舞蹈,展现对当 代社会和时代精神的理解和表达,同时拓宽了传统舞蹈的创新空间。 4. 舞台表演: 舞台表演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的最终目标,要求学生通过舞台表 演展示学习成果。学生将在舞台上表演各类舞蹈作品,锻炼自己的舞 台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标准的重要意义 《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标准的发布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国民族民间 舞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该标准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规范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获得系统和全面的舞蹈教育;另一方面,该标准为学生

《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简介

《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简介中国民族民间舞是中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 国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累起来的宝贵财富。它独具特色,表达 了中国人民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许多学校和培训机构开设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来帮助人们更好地 了解和学习这一传统艺术形式。 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旨在通过教授舞蹈技巧和培养舞蹈气质,让学 生深入了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掌握舞蹈的动作和 节奏,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不同类型的民族民间舞蹈,如汉族舞蹈、蒙 古族舞蹈、藏族舞蹈等。通过学习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舞蹈,学生 将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多元文化,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和理解力。此外,学生还将学习身体协调和控制、形象表达和舞蹈技巧等方面的知识,以提升他们的舞蹈水平和艺术修养。 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通常采用专业舞蹈教师授课,他们具备丰富的 教学经验和舞蹈专业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正确学习和掌握各种舞蹈动 作和技巧。课程安排合理,注重培养学生的潜力和发掘个人特长,鼓 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舞蹈水平和表演能力。 除了在课堂上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还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 演出和比赛,让学生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学到的舞蹈技巧。这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演 能力。

通过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会发现中国民族民间舞跳脱了简单的舞蹈动作,融入了中国人民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学生们可以通过舞蹈来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表达对祖国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与痴迷。 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在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感受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舞蹈的节奏和动作,学生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同时,中国民族民间舞还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学生可以通过舞蹈来感受和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总的来说,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中国传统舞蹈的基本技巧和知识,同时也能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通过学习舞蹈,学生可以锻炼身体,提高舞蹈水平,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表演能力。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艺术修养,更重要的是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中国的独特魅力。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中国民族民间舞是中国丰富多样的舞蹈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在国内外广受欢迎。本教学大纲旨在系统化地介绍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对于中国舞蹈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发展学生的舞蹈才能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感知能力,包括音乐、节奏、动作及舞蹈表现形式等方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发展学生的协调性、灵活性和表现能力,提升他们的舞蹈技巧和舞蹈表演水平。 3. 培养学生对中国舞蹈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三、教学内容 1. 基本功训练 - 身体基本姿势和站立姿势 - 四肢灵活度和韧性的训练 - 呼吸控制与舞蹈节奏的结合

- 躯干平衡和转身技巧的训练 2. 舞蹈表演技巧 - 手势、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的运用 - 舞蹈表达力和舞台呈现能力的培养 - 舞蹈动作组合和转化的训练 3. 民族民间舞蹈风格与技法 - 国标舞、京剧舞等民族舞与其它文化元素的结合 - 民族服饰和舞蹈道具的认识和使用 - 不同地区的民族民间舞蹈特色和风格的学习 四、教学方法 1. 教师示范:通过优秀舞者的示范,让学生对舞蹈动作和舞蹈表达有直观的了解和感受。 2. 分组训练: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进行合作训练,互相观摩和交流经验。 3. 反复练习:通过反复练习和巩固,使学生熟练掌握舞蹈动作和技能。 五、教学评估

1. 日常表现评估: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和舞蹈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2. 舞蹈作品表演评估:组织学生进行舞蹈作品展示,评估其舞蹈表演能力和舞蹈创作能力。 六、教学资源 1. 音乐和舞蹈视频资料:引导学生通过观看优秀的舞蹈演出和舞蹈教学视频,提升对舞蹈特点的理解和模仿能力。 2. 舞蹈服饰和道具:提供不同民族和地区的舞蹈服饰和道具,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民族风情。 七、教学环境 1. 舞蹈教室:提供宽敞明亮的舞蹈教室,确保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舞蹈训练和表演。 2. 舞蹈镜子和木地板:配备舞蹈镜子和木地板,方便学生观察和调整动作姿势。 八、教学安排 具体教学安排根据学程要求和学生情况来确定,每周至少进行两次舞蹈训练,每次训练时间不少于两小时。 九、教学效果评估 定期评估学生在舞蹈技能、舞蹈表演能力和对中国舞蹈文化的理解方面的进展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实现教学目标。

中国民族民间舞项目课程标准

中国民族民间舞项目课程标准 一、适用对象 全日制艺术中专校六年制中国舞表演专业学生 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基础训练课。它通过运用汉族东北地区、 山东、安徽、云南省的民间舞和藏、蒙、维、傣族的民族舞基础教材,从舞 蹈所需要的基本体态、动态及心理素质入手,着重解决学生学习时所需要的 生理、心理的支配能力,技巧和艺术修养,达到身、心对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流派的民间舞蹈有较敏锐的辨别力、接受力和表现力 三、参考课时 648课时 四、总学分 36学分 五、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导的各项活动,讲授《中国民间舞》的基础知识、教授《中 国民间舞》的基本技能,使学生理解“民间舞”的基本理论、掌握民间舞的 基本技能、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及与“民间舞”相关的艺术审美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爱专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1)素质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法律意识和道德品质。 2.树立客观公正的职业理念,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3.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形成稳固的专业思想。 4.培养勤于思考、善于动手的习惯和团队协作、用于创新的精神。 5.培养高度的责任心,严格遵守安全造作规范的良好习惯。 (2)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中国民间舞》课程标准相关的风格特点、动律体态基本知识。 2.掌握体态、动律的基本原理,风格、特点的基本常识。 3.掌握地域、民俗的基本知识。 4.掌握相关的网络知识。 (3)技能教学目标 1.会运用所学有关知识,对成品剧目进行动作分析 2.熟练地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和方法,实践于自身风格特点的纠正。 3.会合理掌握组合音乐、节奏。 4.会运用各民族特色技术技巧。 5.会正确区分各个民族不同舞姿的风格特点 6.能完成成品剧目。 六、设计思路 行课准确,基础打牢,质量并存。学年期终考试时要在较完整的组合中体现年级任务的要求。上学期教学内容以单一动律训练为主,强调基础动律的规范性和风格性。下学期教学内容以强调学生在组合中连接动作,和表演为主。 1、本课程的总体设计原则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以夯实基础、适应岗位为目标,形成项目课程体系。 2、民间舞组合选取的基本依据:舞蹈专家对中国舞表演类专业的岗位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的分析;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要求。在课程内容的设计过程中,以舞蹈组合为载体组织内容,每个项目又由2到3个元素动作组成。 3、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适度理论和专业实践的规律,在学习该课程后,按照“学历证书与中国民间舞课程标准”的设计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

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标准

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标准 中国民族民间舞融合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多样性,展现了丰富的地域风情和民族特色。为了促进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特制定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标准,旨在规范舞蹈学习与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的舞蹈人才。本文将介绍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并对其意义进行探讨。 一、课程目标 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旨在通过舞蹈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身心素质和舞蹈技巧。具体课程目标如下: 1. 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认知和了解,掌握其基本特点和表演方式;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文化自信; 3. 开发学生的创意和想象力,培养其艺术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舞蹈技巧和身体协调能力,提升舞台表演水平;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演能力,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二、课程内容 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的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 舞蹈基础知识:介绍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相关 概念和术语; 2. 舞蹈技巧训练:包括基本舞步、姿势、转体、旋转、跳跃等动作 的训练和技巧的提高; 3. 舞蹈编排与创作:学习舞蹈编排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培养学生的 编舞能力; 4. 民族舞蹈表演:学习和演练各地区、各民族的经典舞蹈作品,培 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5. 舞台表演技巧:掌握舞台表演的基本技巧,包括舞台形象的表现、服装道具搭配、舞台区域运用等; 6. 舞蹈赏析:观看、分析和欣赏中国民族民间舞的优秀作品,培养 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课程要求 为了达到课程目标,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对教学的要求如下: 1. 多样化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解、示 范演示、群体训练、个别指导等,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2. 选材合理、分级有序:根据学生的年龄、基础和兴趣,合理选择 舞蹈作品,分级有序地进行教学; 3. 强调基本功训练:注重基本功的塑造和训练,培养学生的舞蹈专 业技能和艺术修养;

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简介

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简介 中国民族民间舞是中国文化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民 俗根源。每一个地区几乎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舞蹈,这些舞 蹈形式通过动作、音乐和服饰等元素,展现了地域的风土人情和民族 的精神。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已经成为一种非常受欢迎的舞蹈艺术 形式,被广泛传承、发扬。 一、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分类 中国民族民间舞可以分为民族舞和民间舞两大类。 1.民族舞:民族舞是指代表中国不同民族的舞蹈形式,如藏族舞蹈、朝鲜族舞蹈、维吾尔族舞蹈等。这些舞蹈通过独特的动作和曲调,表 现出各民族独特的文化特点和生活习俗。 2.民间舞:民间舞是指流传于农村和城市基层社会的舞蹈形式,代 表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情感和文化传统。其中包括广场舞、歌舞剧以及 各地方特色的舞蹈。 二、中国民族民间舞的特点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具有丰富多样的舞蹈形式和技巧,有着独特的艺 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1.舞姿优雅:中国民族民间舞具有优美、大气的舞姿。舞者们通过 舞蹈的动作去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和情绪,使人们在观赏时产生共鸣。

2.音乐节奏明快:舞蹈的节奏通常较为明快,富有活力。舞者们随 着音乐的节奏,通过身体的动作展现出中国民族音乐的独特韵律。 3.服饰瑰丽: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服饰也是其独特艺术之一。不同地 区的舞蹈,都有其独特的服饰风格。服饰的色彩、图案和款式都能反 映出当地的特色和风情。 三、中国民族民间舞的重要性 中国民族民间舞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社会和文 化意义。 1.文化传承: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达方式。通过舞蹈的传承和发展,可以使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 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人文关怀: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人们表达情感和展现生活态度的 一种重要途径。在舞蹈中,人们可以通过动作和音乐,表达自己的喜 怒哀乐,减轻压力,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3.身心健康:学习和参与中国民族民间舞可以培养人们的良好意志 品质和文化素养,对身心健康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民族民间舞的普及和发展 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保护民族舞蹈的多样性,中国政府加大了 对民族民间舞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各级文化部门设立了培训班,举办 各类比赛和演出,使更多的人可以学习和参与到中国民族民间舞中来。

《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标准

《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标准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标准 一、课程背景及意义 中国民族民间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 历史和丰富的内涵。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多元发展,培养学生对 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显得尤为重要。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旨在 通过学习舞蹈艺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动作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让他们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1. 舞蹈表现能力:通过学习舞蹈技巧和动作,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 能力,使他们能够通过舞蹈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念。 2. 身体协调能力:通过不断的动作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 和动作灵活性,培养他们的身体素质。 3. 团队合作能力:通过集体舞蹈训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 协作能力,使他们能够在集体中互相配合,共同创作出高水平的舞蹈 作品。 4. 文化传承和认识:通过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历史、地域和特点,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三、课程内容

1. 基础技术训练:包括身体基本姿势、手部动作、步伐和体态调整 等基本技巧的学习和训练,以提高学生对基本舞蹈技术的掌握。 2. 舞蹈形体训练:通过正确的身体训练方法,培养学生的体态优美 和身体协调能力,使他们的舞蹈形象更加完美。 3. 舞蹈编排和创作:在学习基本舞蹈技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 舞蹈编排和创作,培养他们的舞蹈创造力和想象力。 4. 舞蹈历史与文化:通过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使学生了解不同地域和民族的舞蹈特点,提高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 认知。 五、课程评估及考核 1. 日常表现: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专注度和学习态度。 2. 技能考核:通过舞蹈基本技巧的测试,评估学生的实际舞蹈水平 和动作协调能力。 3. 创作评估:对学生的舞蹈编排和创作进行评估,评价他们的创造 力和想象力。 4. 文化理解:通过日常讨论和写作,对学生对舞蹈历史和文化的理 解进行评估。 六、教学方法 1. 示范引导:老师通过示范和引导,帮助学生掌握基本舞蹈技巧和 动作。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藏族热巴舞》课程

一、课程简介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是,舞蹈表演专业学生课程设置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是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具有很强的风格性表演训练价值。它形式多样、动作丰富、音乐万幻、色彩斑斓、寓教于乐,深受学生的喜爱,通过民族民间舞蹈的训练,可发展学生的柔韧性和协调性,有利于心肺功能的改善与提高,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身体形态控制能力及表现力,克服学生的自卑心理,增强自信顽强拼搏、沉着果断的意志品质,同时民族民间舞蹈也是人类共同的形体语言与心灵感悟,本课程通过“动感、动势、动律”,递进式引导学生对民间舞蹈的认知,让学生了解各舞种来源的历史成因,掌握不同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课程挖掘的思政资源分析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特意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并提出了将思政教育引入高校专业教学领域的相关要

求。新时期“课程思政”中的“思政”元素是广义的,它包含了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职业道德、职业理想、人文素养、法治意识等等,这些都深埋于专业教学的课程体系、学科体系和知识体系当中。各个时期的教育工作均在明确的目标中向前大步迈进,并始终把思想教育放在教育工作的中心位置。在新时期的社会文化大潮中,艺术教育工作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和动力,而在专业建设中更需明确思政教育的先导性和领衔地位。就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课程思政工作开展而言,需通过深入思考论证和实践尝试,在历史悠久且内容丰富的民族民间舞蹈资源中提炼思政教育元素。作为当代舞蹈教育工作者,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元素挖掘出来,更好的提炼转化,然后通过润物无声的方式融入到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当中,以春风化雨的效果去教育、启迪和滋养学生。 (一)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现实意义 古语有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文化教育所积淀的结晶告诉世人,立德是一种漫长的修养过程,是培养后辈坚定信念和塑造崇高思想品格的过程,也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在立德的基础上,才有了树人的过程,形成人的全面发展。在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社会文化产业发展,学科所承担的育人功能愈发重要,“课程思政”理念的融入也需要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和创新性的包裹。其与舞蹈专业教学领域,尤其是民族民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Chinese folk et nationalities dance 一、课程基本信息(黑体/小四) 课程代码: ZB31103 周数/学时数:18/108 适用专业:舞蹈学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分:6 先修课程: 二、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对藏族舞蹈的基本舞姿、动律、风格特点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可以初步的对民族民间舞的动律、内涵、风格特点以及基本舞姿有一定了解与掌握。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舞蹈的感觉,提高学生动作的协调性,达到更好的表现出民族民间舞蹈的韵律的训练目的。 三、课程设计内容 藏族风格性训练:颤膝动律,屈伸动律,颤动律,悠、摆、滑踢步、悠踢步组合,悠、摆、滑、踢步组合、顿颤动律:颤刨步组合,颤点步组合,顿颤动律组合。 四、课程设计基本要求(黑体/小四) 本课程在平时学习的过程当中,结合每一章节所学习的内容,要求认真的完成课堂中要学习的动作、达到动作的训练目的,将动作的要领完全的掌握与消化,课后对课堂中的内容进行反复的练习 五、课程设计进度安排(黑体/小四) 1、颤膝动律:颤膝动律组合,抬踏组合,颤膝动律组合。

2、屈伸动律:屈伸组合,屈伸靠步组合,屈伸撩步组合,屈伸动律组合。 3、颤动律:颤撩步训练组合,颤拖步训练组合,颤动律组合。 4、悠、摆、滑踢步:悠摆、悠滑步组合,跨踢、悠踢步组合,悠、摆、滑、踢步组合。 5、顿颤动律:颤刨步组合,颤点步组合,顿颤动律组合。 六、考核方式与标准(黑体/小四) 1、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考试考试时间:20分钟 2、考试题型及比例:表演民间舞组合占70-80%,舞蹈表现力占15-20% 3、认知层次及比例:识记20%;综合应用80%。 4、课程综合评定办法: 教师根据动作的正确性做出分数评测,成绩按平时20%,期末80%计算。 七、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黑体/小四) 教材:《中国民族民间舞教材与教法》,潘志涛编著,中国文联音像出版社出版出版社,版别(2004年) 参考书:《中国民族民间舞基本功技术训练教程》,满运喜编著者,上海音乐出版社,版别(004年)

《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简介

《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简介 《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简介基本信息: 一、课程名称:中国民族民间舞 二、课程性质:专业技能课(必修) 三、本课与相关课程的关系:《中国民族民间舞》是中国舞蹈教育的基础训练课之一,它和其它的舞蹈训练课共同承担着培养舞蹈艺术人才,传承中华民族先进文明的天职。 四、适用专业:舞蹈学 五、设置目的: 中国民族民间舞是我国传统舞蹈艺术的源泉。在我们民族的历史进程中,由劳动人民集体创作,在广大群众中广泛流传并不断积累、传承、发展的一种群众性舞蹈形式,它和劳动生活、传统观念、民俗活动紧密相连。民间舞的形式和内容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斗争,表现他们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愿望,是审美于生活之中的文化艺术,融审美与生活为一体的文化形态,由于各地区、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劳动方式、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及历史文化心态、生活风俗习惯的差异,形成了各具鲜明特色的民族风格和地域色彩。民族民间舞蹈体现一种社会文化,既反映一定时期的经济背景,又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由于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民族舞蹈品种繁多,风格各样,形式各异,经过艺术家长期的深入生活,收集整理。将民间舞的素材经过选择、剖析、提炼、规范、升华总结出系统规范既保留了民间传统的特色,又适合课堂教学与舞台演出的一系列各民族民间舞的教材和教学方法如: 汉族民间舞:东北秧歌、安徽花鼓灯、山东鼓子秧歌、胶州秧歌、海洋秧歌、陕西秧歌、陕北秧歌、云南花灯、江西采茶、江西傩

舞等。 少数民族民间舞: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傣族、朝鲜族、苗族、彝族、瑶族、苗族、黎族、羌族、白族、土家族等。 因此,通过八个民族十几种风格迥异舞种的学习,使学生在身体各部位表现力及舞蹈意识等方面得到有效的训练。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 《中国民族民间舞》是中国舞蹈教育的基础训练课之一,它和其它的舞蹈训练课共同承担着培养舞蹈艺术人才,传承中华民族先进文明的天职。 设置目的 中国民间舞是民族舞学科学生的必修课程。通过八个民族十几种风格迥异舞种的学习,使学生在身体各部位表现力及舞蹈意识等方面得到有效的训练。 教学内容--- 一年级第一学期 1藏族 教学目的:通过对藏族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藏族“坐懈胯”上松弛颤、摆、悠的动态、动律、动势特征,准确地把握藏族舞蹈的体态.韵律、节奏特点及肢体协调运用的能力。 重点:膝部或连续不断或小而快的颤动或屈伸。 难点:1.动作中保持提胯、拎腰、沉肩的基本体态; 2.膝关节颤动、屈伸时的柔韧和弹性 第一节基本概念(一二节内容1——5周完成) 一脚位:1双脚稍分开的正步位 2八字位 3丁字位 4靠步位 5踏步位 二脚形: 1绷脚 2勾脚 三基本体态丁字步站好,双膝稍弯,靠重心脚懈胯,双手扶胯,上身松弛略向前倾,眼睛平视。 四手臂形态手臂松弛,手指轻轻并拢,指尖下垂,要有长袖的感觉。 第二节踢踏 一手的动作 1交替划圆 2摆手 二动律1“8”字晃动 2摆 3颤膝

三步伐 1 基本步(一二三) 2退踏步 3连三步 4抬踏步 5嘀嗒步6后退步(七点连续) 7摆步 8悠踢步 9胯悠步 10跳分步 11二三步四短句 1开头步 2结束步 3悠踢步 4胯悠步 5跳分步 第三节弦子(6——10周完成) 一动律 1曲伸 二步伐 1靠步 2靠点步 1)靠点靠 2)靠点悠 3平步 4收步 5撩步6三步一撩 7二步踏步 9刨步 10颤点步 第四节组合(11——15周完成) 一踢踏舞部分 1库玛拉组合 2恰地宫保组合 3青稞丰收组合 4快乐青年组合 二弦子舞部分 1尤子巴母组合 2牧羊女组合 3弦子组合 一年级第二学期 2东北秧歌 教学目的:通过对东北秧歌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掌掌握东北秧歌“稳中浪稳中俏稳中艮”的动律特征;准确地把握东北秧歌舞蹈的体态韵律、节奏特点及肢体协调运用的能力。 重点:要突出东北秧歌“稳中浪浪中艮艮中俏”的主体风格。 难点:“艮劲儿”步、上肢“扭”、手腕“花”的协调把握,以及“出脚急,落脚稳,慢移重心”的步伐要点,“点紧促,线延伸” “稳中浪浪中艮艮中俏”的节奏处理。 第一节基本概念(一二三节内容1----3周完成) 一脚位 1正步位 2别步位 3大八字位 二持巾法 1攥手巾边 2满把攥巾 三基本体态脚下正步位,重心略前倾,下颏微收,略含胸眼睛平视,双手叉腰。 第二节基本动律 1前后动律 2上下动律 3划圆动律 第三节稳相 1双叉腰 2双扣手 3双护头 4双护胸 5双推山 6单扶肘 第四节步伐 1前踢步 2后踢步 3旁踢步4顿步 5双颤步 6走场步7跳踢步 8抬提步第五节手巾花

《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标准

《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标准 开设学期:第1-5学期 总学时:296节(20学分) 编制人: 审核: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中国民族民间舞(简称民舞)是舞蹈编导专业必修课程。是学习舞蹈的基础课程,也是作为一个舞蹈编导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 (二)课程作用 通过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课学习,使学生准确掌握不同民族舞蹈的体态、风格、动律特征,提高艺术表现力。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各民族舞蹈素材和风格特点,认识和了解各民族不同的地域文化、历史背景,拓宽学生的舞蹈视野和知识面,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民间舞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 2、通过各民族不同的音乐风格特点,培养学生对节奏的准确把握。 3、通过民间舞学习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力,能学以致用为舞蹈编导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素质目标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通过学习各民族舞蹈素材,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热情,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团结协作的专业精神,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课程理念及设计思路 (一)课程理念

本课程在设计理念上始终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本着以面向全体、注重个性为原则的基本理念,合理选取课程学习内容,统一规范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设计思路以岗位能力的需求为目标,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相结合。与基训、剧目等课程融会贯通。积极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理解、掌握民族民间舞的基本技能,最终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四、课程内容

五、课程实施建议 (一)师资要求 1、专任教师应具有本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先进的高等职业教育理念,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创新能力。 2、兼职专业教师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并有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实践工作经历和经验,在行业内有一定的影响力。 (二)教学场地与设备要求 教学场地:专业舞蹈实训室设备要求:多媒体、音响

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中国民族民间舞 二、课程性质及设置目的 1、课程性质及设置目的:该课程是舞蹈专业根底训练必修课程,通过"动感、动势、动律〞,递进式引导学生对民间舞蹈的认知,让学生了解各舞种来源的历史成因,掌握不同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2、课程根本要求 知识要求:掌握四个民族〔汉、藏、蒙、维〕五个舞种的根本动律、动作,了解其文化成因。技能要求:要求技能上从单一组合训练到综合性的风格组合,循序渐进把握其风格特点。3、教学目标:掌握单一元素动作训练,逐渐递进至综合组合训练,进一步把握其风格性。通过不同舞种的学习,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及表现力,以到达外在形体运动的协调和在精神气韵的和谐。 4、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民族民间舞课是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主干课程,它同舞蹈基训课、古典舞身韵课共同构建了舞蹈专业课程的根本框架,共同承当了培养舞蹈表演人才的任务。 5、教学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多媒体教学法 三、课程容及考核目标 主要课程容 第一学期藏族 第一单元动律训练〔1---4周〕 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根本体态,初步掌握颤膝动律与脚下的打点配合,以及上身被动跟随重心晃动的规律,初步了解屈伸动律的松弛柔和。 2、教学重点:①颤抖律 ②屈伸动律 3、教学难点:①膝盖的松弛与脚下动作的配合

②屈伸动律中抻韧性的把握 ③藏族舞蹈"一顺边〞的运动方式的把握 4、教学容:①屈伸动律训练 ②颤抖律训练 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多媒体教学法 6、作业形式:课下复习稳固组合容,学生分组练习进展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容相关的视屏资料 第二单元步伐训练〔5----8周〕 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在颤抖律和屈伸动律训练根底上,形成步伐的重心移动,带动上身的松弛运动,通过各种步伐的掌握,加强屈伸动律在藏族舞蹈动作中的重要性,下肢的灵活自如运用。 2、教学重点:①准确把握各种步伐的动作要领。 ②下肢步伐与上身、手臂的配合运用。 3、教学难点:①膝部的屈伸与脚下步伐的统一 ③不同步伐表达的韵律感,流畅性以及动作之间的衔接规律。。 4、教学容:①撩步训练 ②踮步训练 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多媒体教学法 6、作业形式:课下复习稳固组合容,学生分组练习进展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容相关的视屏资料 第三单元风格性组合〔9---12周〕 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属于综合提高阶段,学生在把握根本动作根底上更高层次上体会藏族舞蹈的风格,以到达上下肢动作的协调配合及腿部的敏捷性,要求学生具有表演层面。 2、教学重点:①了解藏族不同地区的风格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