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四课草原人家

第四课草原人家

第四课草原人家
第四课草原人家

高中美术教案2-04人间生活

第二单元第4课人间生活 ■教学目标 1、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2、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风俗画作品; 3、了解欧洲文艺复兴以及17、18世纪绘画创作观念的演变;了解有代表性 的日本浮世绘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课时:2课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 1、导入:大家回忆前课学习的内容,可能会感觉到,美术作品主要到是在为宗教信仰服务,比如:金字塔、神庙建筑、石窟雕塑造像、墩煌艺术等。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宗教因素逐渐减弱,艺术家开始把他们的目光投向现实生活,开始在意自己的喜怒哀乐,在意自己的内心感受,美术也自然的从表现宗教性题材转而描绘日常的生活、自己的情感,比较真实地记录各种生活现象即描绘人间的生活。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人间生活》这一课。 作品:金字塔、神庙建筑、石窟雕塑造像、墩煌艺术等。 2、出示课题人间生活 3、创设情景请大家看一个影视片段:1、剧中讲述的是什么朝代的故事?2、剧中妇女的体型是胖还是瘦?她们穿戴的服饰有何特色?(分小组,讨论完成表格,展示本小组最具代表性成果。)填表(唐朝的故事) 服饰特点体型款式色彩头饰 领口低、丰腴长裙华丽花 生活观念女性的生活观念是比较开放的。 多媒体播放选取的《黄金甲》影视片段。 3、在你的印象中唐代的社会状态是怎样的? (生①)唐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思想开放; (生②)影片中有上千宫女,包括巩俐饰演的皇后在内,其着装都比较暴露,高腰束胸,凹凸有致,体态丰满,晚唐社会风气开化,女人以丰腴为美,在着装上确实很开放,皇宫中就更是这样。 (生③)从唐朝壁画和唐代墓穴出土的女泥俑中都可以看到,这个时候的宫女服装领口处确实开得很低; 4、讲授新课 1)教师小结:很好。通过简短视频我们了解到唐朝宫女服饰特点及社会状况。如果让你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宫廷生活,你会怎么表现,哦!这个问题有难度,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唐代的画家是如何描绘体现他们当时宫廷的人间生活的。请同学们看课本第31页。 2)展示图片:张萱《捣练图》 教师介绍:这是一幅唐代仕女画,作者名叫张萱,宫廷画师。这幅作品主要是描绘宫中妇女捣练时的情景。练是古代的一种白绢,经漂洗和冲捣后才会变白变软。整幅画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捣练、织补、熨烫。我们着重来欣赏“熨烫”部分。 (1)、展示“熨烫”部分图片。 (2)、教师提问: 你觉得这个片段哪些地方最有生活情趣?(学生思考交流并得出结论:前后左右四人可以互相讨论、补充、)《捣练图》“熨烫”局部: (生)①仕女是典型的体态丰腴的唐代宫廷美女形象。 (生②)发髻是高耸的云髻, (生③)“黛眉”是宽而阔的广眉,眉间饰有花钿,与我们现代女性画眉很相似,有趣。

贵州省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4课《诗经》两首《氓》同步练习

贵州省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4课《诗经》两首《氓》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基础攻坚 (共1题;共5分) 1. (5分)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将________子无怒乘彼垝________垣夙________兴夜寐 渐车帷裳________ 咥________其笑矣 二、解释2--5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共4题;共6分) 2. (3分)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请你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三副内容适合的对联,分别送给戏剧社、文学社和摄影小组,以示祝贺。 ①现出庐山真面目留住秋水旧丰神 ②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 ③常向秋山寻妙句又驱春色入毫端 ④天涯雁寄回文锦水国鱼传尺素书 ⑤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戏剧社________ 文学社________ 摄影小组________ 3. (1分)泣涕涟涟 今义:鼻涕古义:________ 4. (1分)总角之宴 今义:宴会古义:________ 5. (1分)三岁食贫 今义:确数,三古义:________

三、文言知识细梳理 (共8题;共16分) 6. (2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 .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祀时的乐歌。 C . 《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 . 《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7. (2分) (2019高一上·双鸭山期末) 下列各句中的划线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 . 槌床便大怒至于顿丘 B . 处分适兄意人生几何 C . 羁鸟恋旧林忧思难忘 D . 复得返自然约为婚姻 8. (2分) (2019高二上·北京期中) 下列选项中横线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B . 行李之往来 C . 汉亦留之以相当 D .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9. (2分) (2018高一下·东台月考) 下列划线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 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B .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重点知识汇总

《池子与河流》知识汇总一、我会认 滔涯妇碌遵循尊验二、多音字 奔bēn:奔流不息奔跑 bèn:投奔奔头 塞sāi:瓶塞塞满 sè:茅塞顿开闭塞 sài:塞外边塞 三、形近字 妇(fù):妇女夫妇 扫(sǎo):扫视扫地 归(ɡuī):无家可归回归 验(yàn):实验经验 脸(l iǎn):笑脸脸色 险(xiǎn):山高水险危险 捡(j iǎn):捡拾捡柴 四、词语理解 滚滚滔滔:连续不绝的样子。 造句:江水滚滚滔滔,声势浩大。

木筏:用长木材捆扎成的木排,是一种简易的水上交通工具。 造句:我们坐在木筏上,欣赏两岸的风景。 生涯:指从事某种活动或职业的生活。 造句:从他拜师学艺那天算起,他的舞台生涯已有三十余年了。 蜿蜒:指(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 造句:公路蜿蜒于群山之中。 贯穿:穿过;连通。 造句:这条公路贯穿本省十几个县。 无忧无虑:(成语)没有一点忧愁和顾虑。 造句:童年时代的生活无忧无虑,令人怀念。 忙忙碌碌:(成语)形容事务繁杂、辛辛苦苦的样子。 造句:他的工作一点儿也不清闲,整日忙忙碌碌。 遵循:遵照。 造句:我们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 安逸:安闲舒适。 造句:老人晚年在乡下过着安逸的生活。 源源不断:(成语)形容接连不断。 造句:山上的积雪融化了,源源不断的雪水流入了山脚下的田地。尊敬:重视而且恭敬地对待。 造句: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尊敬师长。

应验:(预言、预感)和后来发生的事实相符。 造句:他的预测果然应验了。 淤塞:(水道)被沉积的泥沙堵塞。 造句:此地严重的环境污染导致河道淤塞。 衰退:指衰弱减退;趋向衰落。 造句:随着年龄增长,人的记忆力会逐渐衰退。懒惰:不爱劳动和工作;不勤快。 造句:这人太懒惰了,在家里什么事都不愿意干。 五、多义词 任凭 ①听凭。 造句:去还是不去,任凭你自己。 ②无论;不管。 造句:任凭什么困难也阻挡不住我们。 ③即使。 造句:任凭他说得再好,我们也不能轻信。 六、近义词 疲劳——(疲惫)沉重——(繁重) 蜿蜒——(绵延)贯穿——(贯通)

文化生活-第四课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与文化发展导学案 制作人:董兴波刘根久2015、10、20 一、[温故知新]: 1、庆祝民族节日和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2、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 3、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 4、为什么要进行文化交流?如何进行交流? 二、[本节考点展示]: 三、核心考点解读 (一)传统文化的表现及特点 1.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2.传统文化的表现: (1)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3)传统文艺的继承。中国传统文艺,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传统思想的继承。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等。中国传统思 想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 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3.传统文化的特点: (1)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2)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4.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 (1)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传统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

①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 作用。 ②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5、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 ①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 ②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2)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①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②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思考探究一: 眼下许多新人热衷中国传统婚礼:八抬大轿迎娶,新郎新娘要叩拜天地、高堂,还要 夫妻对拜,再要揭去新娘的红盖头,新人的床上要撒些吉祥之物,还要祝愿新人早生贵子。 新人在婚礼上要互打同心结等,同时,婚礼还将传统艺术融入其中,相声、京剧、打腰鼓、 扭秧歌、踩高跷、耍滚灯,热闹非凡。与时下普遍流行的西式婚礼相比,中国传统婚礼别有一番韵味。 (1)请将材料中提到的传统文化分一下类。 (2)当前,传统婚礼受热捧,传统艺术融入到婚礼中并受到青睐,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有什么特点? 思考探究二: 时下,国学热在各地方兴未艾,诵读经典在青少年中蔚然成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 中小学实验教材》的发行,更是开启了一条传统文化进课堂的新路。教材包括《弟子规》《论 语》《孙子兵法》《道德经》等国学经典,同时还加入了《中国传统历法与节日》《中国传统书 法艺术欣赏》等中华优秀传统民俗文化与艺术的精粹内容,这有助于广大学生系统地了解传统文化知识,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也能帮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有人认为,传统文化进课堂,就是要从小培养孩子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就是要全面继承传统文化。你赞成这种观点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第二单元 第4课 经济大危机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第4课经济大危机 名师指路 一、知识梳理 1.经济大危机 1924—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的暂时“繁荣”——1929年首先从美国爆发——特点:范围特别广、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影响:经济危机、社会危机、政治危机共存 2.国的新政 背景:经济危机、政治危机、社会矛盾尖锐——新政: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结果:美国经济恢复、资本主义制度巩固、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和调整得到加强——影响: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点评: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两大块,一是经济大危机的爆发,二是罗斯福新政。重点是罗斯福新政,同时注意经济大危机的特点和罗斯福新政的“新”即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二、教材详解 1. “繁荣”及其崩溃: 繁荣:20世纪20年代,特别是1924-1929年间,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经济繁荣一时。 崩溃:1929年,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终于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特点:涉及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及各个部门;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 影响:经济危机中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由此引发了社会动荡,政治危机日益严重。 点评:经济大危机的范围是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不包括当时的苏联。比经济危机更严重的是政治危机,它影响到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危机的方法和前途。 2.罗斯福新政: 背景: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政局动荡。 新政: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宣布实行新政。 新政的目的和特点:目的就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措施: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节;大力整顿银行,恢复银行的信用;让农民缩减耕地和屠宰牲畜,由政府补贴;大力兴建公共工程,刺激消费促进就业。 影响:新政取得了成效,经济得到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到调整、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利明显增强。新政在美国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点评:新政的“新”体系在资本主义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开创了先河,也是制度创新的典型表现。其中银行的整顿和兴建公共工程多从诚信和民生的角度考察,需要我们注意。另外要全面评价《国家工业复兴法》,它固然是要应对危机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但客观上改善了工人的工作环境和生活质量,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三、图片点拨 1.P211929——1945年美国失业率:该图片是对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影响的最好诠释。要注意1929、1933、1945三个年份的失业率的变化。 2.P15罗斯福像及就职演说:对前者要抓住人物特征注意与华盛顿、林肯进行比较记忆并归纳这三位总统的主要事迹。对演说词要注意理解各自的侧重,第一句话的主意是经济危机的灾难性后果,第二句话则表明了战争经济危机的法宝即“信心比黄金还要重要”。

《人间生活》教案(中国版)

《人间生活》教案 教材版本:湘版普通高中课程 课题:第4课《人间生活》 授课年级:一年级 课型:美术欣赏课 课时:一课时 执教者: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李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鉴赏分析,使学生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从哪些方面 表现世俗生活的。 2.能力目标:使学生理解中国隋唐到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作品及 所体现的社会观念。 3.情感目标:从表现世俗生活的作品中探寻作品的历史文献价值,激发 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着重鉴赏分析《捣练图》、《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三幅作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使学生理解 这些作品的审美特征和历史文献价值。 教学难点:体会作品所表现的生动的生活,懂得运用多种鉴赏方法以书面、口头等语言描述、分析、评价中国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准备:投影仪电脑长轴 教学过程: 一、观看图片课堂导入 导入语:同学们,大家好,在上课之前,首先请大家一起来观看几张图片,大家再仔细想想这些图片个表现什么内容。【投影】显示照片。 师问:大家看到这些照片想到了哪里?他们都在干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照片并回答问题)学生答(略) 【投影】显示:户部巷汉正街 场景1:在家门口冲澡,是好多老武汉人的儿时记忆 场景2:再热的天气,也挡不住武汉人们看戏的热情(清末) 场景3:清末的汉口中山大道。近处可见一个巨大的夜花园霓虹灯箱 场景4:上世纪80年代,竹床阵的早晨 汉正街:“古汉口之正街”,如今,虽然和江汉路等繁华商业街相比,“正街”的地位有所下降,但丝毫不妨碍它作为武汉市井文化的代表。 过渡:在坐的各位应该很熟悉图片中的内容,这是咱们武汉现代的都市生活,下面同学们就随着老师的思维一起穿越到900年前,看看他们那时的人

文化与生活.doc第四课第一框

吴忠回民中学《文化生活》导学案 高二政治备课组 课题文化的继承性和文化发展第一课时传统文化的继承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传统文化的特点、涵义; 2、能力目标:用辩证的观点分析、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等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的意义及正确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的意义及正确态度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39-43,完成《与名师对话》P27-28相关内容,并将重点知识标注在书本上。【知识点拨】教师梳理教学内容、学生课后细化知识点 学点一传统文化的基本含义及表现 基本含义: 表现: 学点二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作用 特点: 作用: 学点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态度: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 探究一“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逢清明佳节,世界各地华人以各种方式祭拜祖先,从最早的烧纸、上坟到今天的网络祭拜。 思考1:清明节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一种?你如何看待它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思考2:有人认为,祭拜祖先是封建落后习俗,现在都21世纪了,再举行这种祭祀仪式毫无意义,你赞同吗?并说明理由。 探究二有人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财富,也有人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包袱?你怎么看?【经典例题——详解分析】 例1.传统文化只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才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这主要表明要保持传统文化的先进性必须()A.既要保留其基本特征,又要使具体内容与时俱进 B.增强民族的自信心与自尊心 C.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D.始终保持其鲜明的民族特色 例2.在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的条件下,我国的传统文化面临着外来文化的冲击,我们要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就必须() ①尊重和认同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积极地培育和发展好本民族文化②尊重和认同外域文化,积极融人外域文化③尊重文化多样性,借鉴外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④坚决抵御外域文化,维护本国的文化安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随堂训练——巩固基础】当堂完成《与名师对话》P30选择题部分(标出疑难问题) 【课后作业——提升能力】 课后完成《与名师对话》课时作业(七) 【教与学反思】(谈收获,找疑问) 吴忠回民中学《文化生活》导学案 高二政治备课组 课题:文化的继承性和文化发展第二课时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2、能力目标:理解教育在文化发展中作用、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3、情感目标:联系事例,说明应如何正确继承、发展传统文化;结合自己的体 会,谈谈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理解继承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做自觉 的文化传承者。 【教学重、难点】重点: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难点: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43-47,完成《与名师对话》P31-32相关内容,并将重点知识标注在书本上。【知识点拨】教师梳理教学内容、学生课后细化知识点 学点一正确认识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学点二全面理解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合作探究——思维拓展】 孔子学院是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选择孔子作为汉语教学品牌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标志。孔子学院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动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自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以来,已有接近300家孔子学院遍布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美国及欧洲最多),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及国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 思考:结合材料说明教育在文化传承中有哪些作用? 【经典例题——详解分析】 例1.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国人开始关注自身的文化需求,从孔子热、庄子热到书画热、茶道热。然而要正确对待当前国内外的孔子热、儒学热,就必须做到既不能全盘肯定,搞复古主义,也不能全盘否定,而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上述观点说明() A.对待传统文化要先继承再发展B.对待传统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C.对待传统文化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D.在文化的传承中要充分发挥教育的特定功能 例2.高铁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在广州喝早茶,到长沙听笑话,再到武汉赏樱花”;“上午在西安吃泡馍,下午到嵩山看少林”。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 ①改变文化的存在形式②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③更新的文化的传播方式④扩展人们的文化视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 ②④ 【随堂训练——巩固基础】当堂完成《与名师对话》P34选择题部分(标出疑难问题) 【课后作业——提升能力】课后完成《与名师对话》课时作业(八) 【教与学反思】(谈收获,找疑问)

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二单元知识点详解

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一、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1、我国政府的性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2、政府的主要职能: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4)加强社会建设。 (5)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3、政府的作用: (1)人们的公共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 (2)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服务。 4、了解政府的性质和职能,相信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支持政府的工作,寻求政府帮助,监督 政府行为,使我们的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的体现。 二、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 1、我国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政府工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 2、具体要求: (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必须深入群众,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不能损害人民利益,不能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 (2)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真抓实干;工作着力点放在研究、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问题上)(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3、我国政府在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服务意识,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 4、公民求助或投诉的途径:开设热线电话;设立信访部门;发展电子政务;依法建立行政仲裁,行政复议 和行政诉讼制度。 5、公民学会向政府部门求助或投诉,有助于解决自己面临的困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促使政 府不断改进工作。 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一、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政府依法行政 1、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表现。 2、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是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3、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 4、依法行政的意义: (1)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力和自由; (2)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 (3)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4)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5、为什么依法行政建设法制政府? ①由国家性质以及政府性质决定,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 ②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四课练习

一、选择题 1.2012年3月24日上午,以“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为主题的壬辰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郑举行,来自海内外24个国家和地区的上万名炎黄子孙,共同祭拜人文始祖。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祭拜黄帝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对祖国先进文化的认同和坚守 B.海内外炎黄子孙每年祭拜黄帝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C.2012年祭拜黄帝的主题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性 D.2012年祭拜黄帝的主题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普世价值 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含义和特征。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故B正确。传统文化并不是我们现代意义上的先进文化,排除A;传统文化可以与时俱进,但不能说传统文化具有时代性,C错误;D 说法错误。 答案:B 2.西藏自治区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多措并举推进文物建筑消防安全工作,实现了文物建筑单位消防安全“技防”和“人防”的和谐发展、相辅相成,极大改善了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环境。之所以重视对文物建筑的保护,是因为传统建筑是() A.传统文化最重要的体现 B.传统文化最基本的形式 C.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D.凝固的艺术,展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形式。A、B、C说法错误,D正确且符合题意。 答案:D 3.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攻坚克难期,各种文化思潮相互碰撞和激荡,这使我们面临艰难的文化选择,特别是在如何对待我国传统文化方面。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应该是() 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②继承发展,各有所重③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④博采众 长、兼收并蓄 A.①③B.②③ C.②④D.①④ 解析:本题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四课《氓》学案

《诗经·氓》教案 学习目标:1落实诗歌中的重点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背诵课文2反复诵读,体会感情3、品味语言,赏析形象 导语:在古代诗歌中也有很多“薄命红颜”和“痴心女子”,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中国诗歌《氓》中的“痴心女子”。让我们带着爱心去关注她。 一、读诗(检查预习) (一)读通 要求:(1)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语句。(《氓》是典型的四言诗,二二节拍)。 (2)读完后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集体正音。 (二)读懂读懂词句含义,理解文章大意。 1、用幻灯片出示全文,标出重点字词和重要句子。 2、把第一段讲给同学们听(“痴心女子”的心声是用四言古诗诉说出来的,我们能不能用我们现在的语言替她诉说?) 氓啊,我们初次相识时,你是那么憨厚,你抱着布匹到我这儿来换丝,其实你不是来换我的丝呀,你是向我来求婚的,我看你那么憨厚,就爱上了你。你走的时候,我送你一程又一程,送过淇水后,一直送到你顿丘,我们是那样恋恋不舍。路上你和我商定婚期,这对我来说太突然了,不是我故意拖延时间,我们实在是没有好的媒人,可是你听到这儿就生气了,我心里是多么盼望和你在一起,我说你不要生气了,我们的婚期就定在秋天吧! 或者第三段:桑树的叶子在夏天里是那样的茂盛,就像我们女人的容貌和爱情,可是呀,斑鸠鸟啊,不要吃太多的桑葚!可是呀,女人呀,不要和男人沉湎于爱情,男人沉湎于爱情,是可以解脱的,而女人沉湎于爱情,是无法解脱的。 或者最好一段:本想和你白头到老,可是你这种行为真让我心生怨恨。淇水再宽也是又岸的,湿地再大也是有边的,可是我痛苦却没有尽头。想起我们少年时候,在一起玩耍,那是多么的快快乐乐,说说笑笑是那样亲切。你的誓言是那么诚恳,我是万万想不到你会变心的。唉,现在你既然变了心,我又能怎样呢?算了,我不想这些事了。(或者,唉,现在你既然变了心,我就不想这些了。) (三)读深 以关键句子为例,指导学生读出情感。 1、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二学案:第二单元 第4课 《诗经》两首 含答案

第4课《诗经》两首 诗经里的春天 三月韶华胜极,诗经里的春天迢迢赶来,停在青衣女子的指尖。这些诗经里的女子,犹如去岁枝头不肯凋谢的花朵零落在春天的田畴,择取野菜,疗饥果腹。 循着野菜清香微苦的气息,也许你已不能认出它们被时间模糊的容颜。“春日迟迟,采蘩祁祁。”蘩,是白蒿。“采薇采薇,薇亦柔止。”薇,是嫩豌豆苗。“薄采其芹。”芹,不是水芹,也不是大叶芹,是水草……这些田间地头水泽泼辣生长的野菜,在诗经里是如此端庄古典,不容轻狎,今天突然照面常有惊艳之感。 春雨潇潇的夜晚,清越的歌吟引领我,在诗经里穿行。外面的世界越来越静,静到如同沉船后的深海,而我的内心是如此浩繁。窗外,草木正一日比一日丰盈,梨花如雪,覆盖田野,桃花红彻,燃尽千山,油菜花如轰轰烈烈的洪水涌到脚下。植物的气息在夜晚妖娆热烈,升起于古中国的田野,田野上劳作的女子,女子心中,远方的征人。那个采着卷耳的思妇,她忧伤地叹息:“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采了又采,可是半天不满一小筐。我想念心上人,菜筐弃在大路旁;“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征人说,采了又采,冒出芽尖。说回家何时回家,转眼间就到残年。还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宴尔新婚,如兄如弟”……这些诗句,如一轮明月,映照岁月的无限暖意和诗意。“温柔敦厚,诗教也。”

说的是诗经,说的也是野菜。野菜,这宅心仁厚的女子,耕田绩布暖老温贫,现在,已经不再需要它来普渡众生,却依然葆有淡泊的品性和清洁的风骨。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常识:风、雅、颂、赋、比、兴。学习诗中的比兴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章法。 2.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认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3.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 二、背景探寻 1.《氓》是一首著名的弃妇感伤诗,是弃妇离夫返娘家时所作,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与损害。 2.《采薇》这首诗写的是一位长期戍边的士兵在回家途中的所思所感。《汉书·匈奴传》说:“(周)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狁之故。’云云。”这可视为《采薇》之作的时代背景。 三、文体知识 诗经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语文全套试题第二单元 第4课 诗经两首

(时间:40分钟分值:55分) 一、基础巩固(20分,1~5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氓之蚩蚩(chī)乘彼垝垣(huán) ..载饥载渴(zài) 小人所腓(féi) ..靡有朝矣(sh ì) (zhāo) B.尔卜尔筮..(mǔ)业业四牡其水汤汤(tāng) ..于嗟女兮(jiē) 匪我愆期(qiān) C...不遑(huáng) 渐车帷裳(cháng) 启居..体无咎(jiāng) 言(jiù) D.将子无怒..四牡骙骙犹可说也(yuè) (kuí) ...解析:A项,“垣”应读yuán;B项,“汤”应读shāng;D项,“将”应读qiāng,“说”应读tuō。 答案:C[来源:]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载笑载言载:动词词头,无义.B.以我贿迁贿:财物.爽:直爽、爽快C.女也不爽.D.静言思之言:助词,无实义.解析:C项,爽:过错。 答案:C 3.下列各组句子中,每句都包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A.岁亦莫止/我戍未定B.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D.象弭鱼服/小人所腓/C.匪来贸丝于嗟鸠兮 解析:A项,莫—暮;C项,匪—非,于—吁;B项、D项无通假字。 答案:C :] 来源)[(.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4. 狁之①不遑启居,为期故①将子无怒,秋以????..A. B.??车②乘彼垝垣,以望复关②彼路斯何?君子之????..①我心伤悲,莫①送子涉淇,至于顿丘知我哀????...D.C. ??止②曰归曰归,岁亦莫②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解析:A项,①介词,把,②目的连词,来;B项,①②都是助词“的”;C项,①动词,到达,②副词,就;D项,①不定指代词,没有人,②同“暮”。 答案:B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 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雅” 分为大雅和小雅,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和鲁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祀时的乐歌。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 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解析:D项,“全部都是四言诗”错,也有不是四言诗的,如《伐檀》,基本是五言。 答案:D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知识整合

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 一、当代我国文化生活的现状-- (一)原因:1、根本原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2、直接原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的影响。 (二)表现: 1、色彩斑斓: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化市场活跃; 2、喜忧并存:(文化市场对文化生活的影响) ①喜的表现及原因:见课本P87; ②忧的表现及原因:见课本P87(还有其他原因:政府有关部门监管不力、当前人们思想空虚、健康向上文化作品的缺乏…..) 3、文化需求日益呈现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4、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含义、危害、态度以及存在的原因。见课本P90-92 5、价值取向多元,各种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 6、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常面临着思想道德的多种选择。 二、面对当前文化生活的现状,应该采取的措施(文化选择): 1、国家(1)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2)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①、我们所倡导大众文化含义:面向广大人民(特点是贴近大众),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内容健康),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形式活泼)的社会主义文化(性质)。 ◆大众文化不一定是先进文化(大众,科学的、先进的) ◆人民大众需要不等于人民大众真正需要(大众,科学的、先进的) ②、原因: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日益呈现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精神生活需求,丰富文化生活。 ③、怎么办?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文化产品;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3)奏响主旋律,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P93) ①、主旋律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②、原因:各种思想文化、价值取向呈现出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 ③、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思想还是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④、地位: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 (4)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5)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其他: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等) 2、企业(1)诚信经营,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 (2)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增强社会责任感。 (3)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文化产品。 3、个人(1)提高辨别的眼力,增强抵御的能力,拒绝污染。 (2)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四课之《氓》公开课教学设计含反思

《氓》教学设计 海口实验中学邢凡 一、教学目标: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梳理内容,分析形象,体会情感,,探究主旨,熟读成诵。 二、教学重点:绘制思维导图 三、教学难点:记忆背诵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诗经》是我们文化、情感和审美的“圣经”,是一种生命的基因,灵魂的酵母,是我们的另一条母亲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用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走进《诗经》,走进《氓》,走进那遥远的卫国发生的故事。 (二)梳理内容 那么,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齐读诗歌,要求读对节奏,读准字音。 明确: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女子在经历了恋爱(1、2节)的幸福之后,又经历了婚变(3、4、5节)的痛苦,最后做出了决绝(6节)的选择的故事。 过渡:以上是我们对诗歌内容做了整体梳理,下面我们一起对诗歌的各个部分的内容进行赏析。 (三)分析形象 请同学们齐读诗歌的第一二节,看看在这两节诗中,作者是用了

哪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来写男女主人公的? 明确:1、氓:蚩,笑嘻嘻,忠厚老实的样子;谋,清楚地告诉我们,他是来求婚的。 2、女子:“送”说明了女子答应了男子的求婚,表现了女子对男子的一片痴情,“将”说明她是一个温柔体贴的女子。 “望”,写出了女子对男子的痴痴等待,登上那倒塌的垣墙,久久伫立,向男子所在的方向望去,见不到男子就伤心哭泣,见到男子就又说又笑,真真是一个率真可爱的女子。“迁”字写出了这份爱情终于修成了正果,结婚了。 下面请同学们通过这些词语对诗歌的情境进行联想和想象,诵读第一二节诗,边读边记,强化对诗句的记忆。 (四)体会情感 请同学们认真研读婚变部分的内容,找出能够表现女子情感变化的词语,体会女子的内心感受,并完成这一部分思维导图的绘制。1、“食”、“耽”、“说”表面上写的是斑鸠贪吃桑葚,实际上是写女子沉溺于爱情无法自拔,写出了女子内心的后悔。以此来劝诫其他的女子千万不要沉溺于爱情。 2、“贫”字写出了女子多年来为了和氓在一起,甘愿过着贫穷的生活。“爽”字是过错的意思,“贰”写的是氓的行为没有定准,反复无常。女子甘于贫困,行为没有过错,而氓却三心二意,用情不专,由此表现女子对氓的斥责和怨恨。 3、“暴”字写出了氓的凶暴,“咥”字则写出女子娘家兄弟的冷漠,

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参考教案

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参考教案 发布者:牛牛创作者:牛牛来源:原创点击:460 时间:2007-09-27 11:22:04 参考教案 第二单元第4课人间生活 ■教学目标 1、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2、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风俗画作品; 3、了解欧洲文艺复兴以及17、18世纪绘画创作观念的演变;了解有代表性的日本浮世绘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2、这些作品是否具有历史和文献价值。 ■教具与学具 1、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2、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教师可以参考前几课的内容、按照比较鉴赏法的思路来设计)、笔 教学流程: 1、导入:教师展示顾恺之的《女史箴图》,龙门石窟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以及唐代的作品《捣练图》,请同学们讨论并说出这些作品的不同之处。 2、学生分析并回答。 3、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课的主题“人间生活”。 4、理解主题:教师进一步分析作品《捣练图》,并且指出,表现世俗生活的作品,比较详尽、准确地记录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从唐代的仕女画中,我们可以了解当时妇女的发型、着装甚至人们的生活观念。 5、活动:请同学们根据这幅作品,大致描绘出当时唐代妇女的头型、着装,并对形象进行一定的解释。此活动可以分小组,有同学们讨论完成,最后请同学

们展示并讲解自己的作品。 6、教师总结:指出表现世俗生活的绘画有着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完成作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并分析第34页关于《韩熙载夜宴图》的材料。 ◆注意:教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提出如下问题: ①这幅作品表现了一个什么内容? ②画家为什么能够表现出这样一幅描绘的生动而且细致入微的作品。(深入的观察)。 ③这幅作品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7、学生阅读、分析并回答问题。 8、教师总结。 9、活动:让学生辨认教材中所列举的《清明上河图》中都有什么样的生活场景?学生分小组讨论并研究。学生把研究的结果与全班同学交流。 10、学生阅读并研究教材:教师要求学生进一步研究这幅作品的历史背景以及同时代的作品(教材第34、35页)。 11、教师总结:指明我们对此类作品一方面要研究它画面中出现的形象,另一方面要研究它产生时所处的历史背景与社会生活方式。要求同学们课下按照这种方法完成“活动建议一”。 第二课时: 1、复习导入:请同学们展示一下自己查阅的关于“活动建议一”的资料或者请一些同学讲述一下自己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展开本课教学。 2、教师展示乔托的作品《犹大之吻》以及拉斐尔的作品《阿尔巴圣母》,请同学们进行比较分析这两幅作品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3、学生研究教材:在比较的基础上,请同学们研究教材中第36页关于文艺复兴以及拉斐尔作品的资料。 4、教师总结,并且补充一些关于拉斐尔作品的特点,丰富学生对这幅作品的认识。 5、比较维米尔的作品《厨妇》与《阿尔巴圣母》:教师展示并要引导学生从几个方面来进行比较:1、主题;2、形象;3、形象出现的场景;4、所处时代以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4课《采薇》教学设计

《采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体会士卒戍边与思乡的情感矛盾,把握其丰富而复杂的感情 2、品味本诗的语言美,赏析其重章叠句手法的艺术魅力 学习重点:领会比兴和重章叠句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 学习难点:品味诗歌的语言,把握诗中久戍边疆士兵的复杂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军训时学了军歌,大家还记得吗?有一首很好听的军歌,叫做《说句心里话》,听过吗?唱的是什么啊?(学生答:想家)什么人想家?(学生答:战士),学过范仲淹的《渔家傲》吗?(学生背: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种表达战士思乡的感情,我们现在歌唱,宋人也在歌唱,那么更早的时候有没有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诗经·小雅》的《采薇》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①字音 玁狁(xiǎnyǔn)不遑(huáng)孔疚(jiù)靡盬(mígǔ) 四牡(mǔ)骙骙( kuí)小人所腓(féi)象弭(mǐ) 雨(yù)雪霏(fēi)霏载(zài)渴载饥维常之华(huā) ②本诗写了什么?这首诗共六章,可分哪几个层次? 三千年前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 分三个层次:1-3章为一层,采薇思归 4-5章为二层,疆场思归 6-6章为三层,归家之哀 ③描述诗意,体会情感。(课前预习作业)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 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教案

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 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 教材分析: 本讲教材以《捣练图》、《韩熙载夜宴图》和《清明上河图》为重点介绍了中国古代表现世俗生活人物画的艺术特色。 学情分析: 经过前面课程学习,高一年学生了解一定的美术鉴赏方式,通过不同的鉴赏方式,加强学生对美术作品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的理解,通过感悟式鉴赏方式使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展开丰富想象,用比较式鉴赏让学生更直观的与自己生活体验作比较,从而更好的理解这些作品 教学准备: 唐、宋有关日常生活的影视片断,相关网络搜索链接的查看与确认,图片、资料,课件制作。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美术在题材上开始关注世俗生活的时期,美术创作题材上发生了新的变化。 2、让学生了解我国唐、宋两代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画作品的艺术特色及所表达的社会观念有何差异。 3、让学生尝试利用互联网收集资料。 教学重点:1、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2、学会如何使用互联网搜索作品相关信息。 教学难点:1、美术作品的审美特征及历史文献价值。 2、如何甄别、筛选搜索到的信息。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导入】

一、创设情境,导入本课 (师)播放:白居易:长恨歌,伴奏:霓裳羽衣曲, (生)聆听…… (师)大唐帝国是中国古代史上光辉灿烂的一段时光,它曾经以自己绚丽光彩照耀了整个的世界。盛唐时期的中国,国富兵强,通过由国都长安直抵地中海沿岸的丝绸之路,将古老而灿烂的中华文明传播四海,世界各国的国君、使臣、客商、僧侣、学生、工匠、医生、胡姬纷至沓而来。他们一旦进入了大唐帝国的领土,看到那些车水马龙的繁华都市,无不由衷的赞叹(摘自:百度百科)现世生活如此美好,唐代艺术家纷纷将目光由天上转到人间,用他们手中的画笔开始描绘美好的人间生活……。 设计说明:通过长恨歌、霓裳羽衣曲等唐代的经典,把学生带到大唐盛世,从而进入本课 【新授】 课题:人间生活(板书) 一、反映宫廷生活的人物画(板书) 1、唐代张萱:《捣练图》(板书) (师)介绍作品之前组织学生看视频:湖南卫视—天天向上栏目:汉唐乐府梨园教坊(捣练图)(2分钟) 提问:根据视频,讲一讲这幅画中的人物形象特点与艺术特色。 (学)运用已掌握审美知识进行讲述。 思考回答(感悟式鉴赏方法): 1)这幅画描绘了什么人在做什么? 宫女在捣练、织修、熨烫 2)体现了唐朝人什么样的审美观念?衣着之华丽、开放,色彩之艳丽,体态之丰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