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以下是关于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减法的理解.

2.会利用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减法进行验算和求未知数.

3.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和认真检验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利用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求未知数.(要求说出关系式)

2、填空

80-()=49()-32=27

二、讲授新课

教师谈话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今

·

天我们学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板书课题: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1.教学例4(演示课件“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1)出示第一幅图

提问:

①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②怎样求还剩多少米?如何列式?

③说出算式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2)教师板书:

关系式:被减数-减数=差

也可以写作:差=被减数-减数

(3)出示第二幅图

提问:

①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②怎样求用去多少米?如何列式?

(4)教师板书:

30-12=18(米)

引导学生与第(1)题比较

提问:

①要求的数在第(1)题里是什么数?

·

②已知的两个数分别是第(1)题里的什么数?

③怎样求减数?

教师板书:减数=被减数-差

(5)出示第三幅图

提问:

①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②怎样求这条绳子的总长,怎样列式?

(6)教师板书:

18+12=30(米)

引导学生与第(1)题比较

提问:

①要求的数在第(1)题里是什么数?

②已知的两个数分别是第(1)题里的什么数?

③怎样求被减数?

教师板书:被减数=减数+差

(7)引导学生比较求被减数和减数的方法不同.

被减数包含着两部分,去掉减数就得差,去掉差,就得减数,所以求减数用减法.求被减数就要把减去的数与差这两部分数合并在一起,所以用加法计算.

(8)根据减法的各部分关系,可以检验减法

用减法验算:432-78=354

·

教师指出:如果用减法和差相加得到被减数;或者用被减数减去差得到减数,说明计算是正确的.

练习:填空.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被减数

62

370

528

减数

52

150

630

71

7

18

80

28

29

2.教学例5

例5 求未知数.(板书)

·

(1)

提问:

①是减法中的被减数还是减数?

②怎样求被减数?

教师板书:

=35+48

=83

③书写时注意什么?怎样检验是否正确?(2)

提问:

①是减法中的被减数还是减数?

②怎样求减数?

(学生板演)

练习:求未知数

-120=370

3.教学例6

80减去一个数得49,这个数是多少?

提问:

①要求的数用什么字母表示?

②怎样列式?

教师板书:

·

80-=49

=80-49

=31

练习:102减去一个数得34,这个数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用两种方法验算.

8024-4728 3001-2849

2.先把下面各式中的“()”换成,然后说出是多少.62-()=15 ()-80=470

3.求未知数.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怎样求被减数?怎样求减数?五、课后作业

1.(1)什么数减去32还剩27?

(2)从160里面减去一个数得55,减去的数是多少?(3)920减去6300与45的商,差是多少?

2.求未知数x.

x-67=24320-x=270

82-x=63x-210=540

·

3.求未知数x.

x-450=450440+x=440 x+87=419 215-x=75 板书设计

·

小学二年级数学求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求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90页例7、例8和想想算算,练习十七第5~9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学会求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进一步巩固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地求出减法中的未知数x,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练习十七第5题。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2、提问: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板书: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3、25()=15()34=62 说出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算。 二、教学新课 1、引入新课 如果把题目里的()换成x,就是怎样的两题?(板书:25-x=15x-34=62) 说明:这样的题就是求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 2、学生试做。 (1)提问:这两道题里的x你会求吗?请大家试一试。指

名板演。提问;第一题怎样算的?为什么用减法? 指出:求减法算式里的x,也要先看x是减法里的什么数,再根据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想这个数等于什么。这里x是减数,等于被减数减差,所以先得出x=2515,再算出x=10。把x=10放到原来的式子中算一算,看一看2510是不是等于15。 (2)提问:第二题怎样算的?为什么这道题要用减法算?请你用原来的式子算一算,x=96对不对? (3)随能再说一说,都是求减法算式里的x,为什么第一题要用减法,第二题要用加法?(看清x在减法中是什么数,如果x是减数,就要用被减数减差来求结果;如果x是被减数,就要用减数加差来求结果。) 3.巩固练习。 (1)说出x是什么数,x等于怎样的式子。 X-50=30x-38=12x-46=15 50-x=3038-x=1246-x=15 (2)做想想算算第1题。 4.教学例8 (1)出示例8 提问:这道题可以怎样想?哪个数用x表示?这道题可以怎样列式解答?请大家做一做,求出这个数。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解答的?

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学生特点分析: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熟练的进行加减法的计算,对加减法的互逆关系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在学习这节课的时候相对较容易理解和掌握。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学加减法的关系,其具体内容包括加法与减法的互逆关系,加法的意义及两个加数与和之间的相互关系,减法的意义及被减数、减数与差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利于深化学生对加减法的认识,为学习求等式中的未知数x及解方程作一定的准备,同时把学生对加减法的掌握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减法意义及有关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减法意义及有关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深刻理解加法、减法之间的关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提高审美意识。 教学难点分析:理解减法的意义,掌握加法、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计算小卡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口算:(出示计算小卡片) 45+1661-4535+2055-30 73-5023+5024+1943-2443-19 2.加法的意义是什么? (二)探求学习 l.导入:聪聪给明明出了这样一题,根据741-87=654要求用最快的方法说出741-654=?.明明想求助于同学们,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帮助明明?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来帮助他完成这个问题. 演示课件“减法的意义”,出示课题 2.教学减法意义:演示课件“减法的意义”,出示问题 (1)出示第(1)题,启发学生读题,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1人板演),解答后,提问:①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求乘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

求乘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 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例3、例4和“练一练”,练习一第6~11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乘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学会求乘法算式中的未知数J,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2.使学生学会列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解答文字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用小黑板出示练习一第6题,指名学生口算。 2.根据每组里乘法的积,写出除法的商。 45X 3=135 25X7=175 36X4=144 135÷45=175÷25=144÷36= 135÷3=175÷7=144÷4= 提问:上面每组里写除法的商是怎样想的?(用乘法的积除以一个因数,等于另一个因数) 3.引入新课。 我们知道,在乘法算式里,用积除以一个因数,就可以得出另一个因数。这节课,就应用乘法算式中的这种关系,学习求乘法算式中的未知数J。(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3。 出示例3。提问:工在乘法算式中是什么数?同学们能应用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关系求出未知数X吗?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提问:这里是怎样求JX 9=108中的J的?为什么可以用108十9来解答?这里应用了什么知识? 检查书写格式和结果。 指出:求乘法算式里的未知数z,要根据一个因数=积÷另一十因数来解答,先写出上等于积除以另一个因数的式子,再求出未知数X是多少。 2.做“练一练”第1题。 提问:这两题里的X都是乘法里的什么数? 一个因数要怎样 求? 指名板演,其余做在课本上。 集体订正。要求学生说明每一题为什么这样算。 3.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是怎样想的。 提问:求乘法算式里的未知数刀,要怎样算? 指出:求未知数J,先要看J是算式里的什么数,再根据算式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想,这个未知数等于什么,列出求X的式子, 然后算出结果。 (评析:在练习的基础上,通过提问帮助学生进一步归纳思路、整理方法,可以进一步使学生巩固求未知数Y的方法) 4.教学例4。

小学二年级数学求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教案设计范文

小学二年级数学求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教案设计范文 一、复习 1、口算 练习十七第5题。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2、提问: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板书: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3、25()=15()34=62 说出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算。 二、教学新课 1、引入新课 如果把题目里的()换成x,就是怎样的两题?(板书:25-x=15x-34=62)

说明:这样的题就是求减法算式中的数x。 2、学生试做。 (1)提问:这两道题里的x你会求吗?请大家试一试。指名板演。提问;第一题怎样算的?为什么用减法? 指出:求减法算式里的x,也要先看x是减法里的什么数,再根据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想这个数等于什么。这里x是减数,等于被减数减差,所以先得出x=2515,再算出x=10。把x=10放到原来的式子中算一算,看一看2510是不是等于15。 (2)提问:第二题怎样算的?为什么这道题要用减法算?请你用原来的式子算一算,x=96对不对? (3)随能再说一说,都是求减法算式里的x,为什么第一题要用减法,第二题要用加法?(看清x在减法中是什么数,如果x是减数,就要用被减数减差来求结果;如果x是被减数,就要用减数加差来求结果。) 3.巩固练习。

(1)说出x是什么数,x等于怎样的式子。 X-50=30x-38=12x-46=15 50-x=3038-x=1246-x=15 (2)做想想算算第1题。 4.教学例8 (1)出示例8 提问:这道题可以怎样想?哪个数用x表示?这道题可以怎样列式解答?请大家做一做,求出这个数。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解答的? 5.做想想算算第2题。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十七第6题第(1)小题。

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学设计 古井镇古井小学赵长结 2017.02.11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4页例5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在经历操作平均分的过程中,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在探索平均分的过程中,能语言描述平均分,并进一步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培养初步表述能力,思维能力。 3.经历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体验合作探讨问题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述出来。 【教学准备】 20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课件出示: 8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个。 算式:读作: 15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个。 算式:读作: 二、激发兴趣,引入问题 师:同学们真厉害,连动物园里的饲养员叔叔也知道了你们很聪明,所以想请你们帮帮他,给小熊猫们分竹笋,你们愿意吗?我们先来数一数,看看今天饲养员叔叔为熊猫们准备了多少个竹笋? 课件出示竹笋图,学生数。 然后课件出示4个盘子图。 你们能把这20个竹笋,每4个放在一盘,看看每个盘里可以放几个竹笋吗? 二、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教学例5。 1.动手操作,语言表述,明确含义。 小组通过画、连、圈、摆等方式体会平均分。 各组展示操作过程,并表述含义。 师小结: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5 )盘。 2.算式表示,深化除法,认识名称。 师:上面的操作过程和结果可以用算式表示成? 生展示算式互相说算式含义。(板书:20÷4=5)

师:“÷”表示什么? 生:平均分。 师:这个算式怎么读? 生:20除以4等于5。 师:我们知道了算式的含义,那么除法算式和加法算式,减法算式一样,各个部分都有一个名字,你们想知道吗? 课件展示: 20 ÷ 4 = 5 ↓↓↓ 被除数除数商 三、及时巩固,内化提升 完成教材“做一做”。 第1题,师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 (1)先让学生按要求动手摆一摆。 (2)怎样列除法算式? 要摆的小圆片是12个,除号前面写12;每份2个,除号后面写2;可以分成6份,等号后面写6。 读除法算式:12除以2等于6。再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师: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把12按照每2个一份可以分成6份。 师: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第2题,学生独立说一说,再同桌的互相说一说。 四、总结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小测(略) 六、板书设计: 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5 )盘 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20 ÷ 4 = 5 ↓↓↓ 被除数除数商 七、教学反思:

【数学】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范文最新推荐------------------------------------------------------ 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教材第54页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 练一练,练习十一第3~8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能比较熟练地应用这些关系对加、减法进行验算,以及求加、减算式中的未知数x。 2.使学生受到初步的辩证观点的教育,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练习十一第3题) 1 / 8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用口算卡片让学生口算练习十一第3题。 2.口算。(小黑板出示) 40+30= 27+31= 36+24= 7030= 5831= 6024= 7040= 5827= 6036= 提问:从上面三组题看,加法是怎样的运算?减法是怎样的运算?减法对于加法有怎样的关系? 3引入新课。 我们看每一组算式里的三个数,其中两个数相加等于一个数,反

---------------------------------------------------------------范文最新推荐------------------------------------------------------ 过来两个数相减又等于另一个数,这就是我们过去学过的加法算式里和减法算式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整理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提问:大家还记得加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吗? 谁能说一说加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呢? (2)请大家在课本第54页上,把这些关系式填完整。 用小黑板出示,集体订正。 2.应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提问:学习了这些关系,应用它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3 / 8

加减法的定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加、减法的定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建立代数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用抽象文字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课件、学习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工程是什么吗? 预设: 生:青藏铁路 2.师:青藏铁路的建设创造了很多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的奇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走近青藏铁路。 (出示主题图)

3.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预设: 生1: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生2:格力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生3:西宁到格里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随着学生提出问题,课件随机显示)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的开始,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在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引出研究问题。 (二)自主探究,加减定义 1.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2.学生独立解题 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 预设:814+1142=1956 4.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预设: 生:把两段合在一起计算。 5.师:你还能提出什么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6.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加法? 预设: 生: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 (板书:加法定义)

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_教案教学设计

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教材第88~89页例5、例6和“想想算算”,练习十七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掌握,并能应用这种关系,学会用减法验算减法,进一步提高验算减法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探索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50—30=74—50=63—21= 50—20=74—24=63—42= 30+20=50+24=21+42= 2、一道减法算式,可以有一道加法和一道减法算式和它对应。减法算式各部分之间是不是也有什么联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5。 a)提问:电线上原来一共有多少只燕子?飞走几只?还剩几只? b)出示第(1)题,学生读题。提问:怎样列式计算?引导学生说,师板书: 14-8=6(只)

被减数减数差 提问:这个算式里,被减数减数得到什么?反过来说,差等于什么?(板书:差=被减数-减数) c)出示第(2)题。 提问:这道题已知的是减法里的什么数,求的是什么数?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减法算式里减数等于什么?(减数=被减数-差) d)出示第(3)题。学生口答算式和答案,教师板书。提问:这道题里已知的是什么数,求的是什么数?用什么方法计算的?谁能根据第3题说一说,被减数、减数和差之间还有什么关系吗?(被减数=减数+差)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减法算式里的差,是用被减数-减数来求的,减法算式里的减数要怎样求呢?被减数呢?说明是。 1、做“想想算算”第1题。 2、教学例6。 (1)提问:我们过去验算减法算得对不对,用的什么方法?应用了里的哪一个式子? 说明:除了应用被减数=减数+差可以验算减法算得对不对之外,还可以用被减数算出的差,看得到的是不是原来的减数来验算。如果得到的是原来的减数,说明原来的计算做对了。 (2)出示例2。指名板演,想一想,怎样用减法验算? 提问:算出的得数和哪里的数一样?说明前面的减法算得对不对?

未知数算式数学教学-求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未知数算式数学教学-求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求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教学内容:教材第90页例7、例8和“想想算算”,练习十七第5~9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学会求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进一步巩固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地求出减法中的未知数x,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练习十七第5题。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2、提问: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板书: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3、25—()=15()—34=62 说出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算。 二、教学新课 1、引入新课 如果把 题目里的()换成x,就是怎样的两题?(板书:25-x=15x-34=62) 说明:这样的题就是求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 2、学生试做。

(1)提问:这两道题里的x你会求吗?请大家试一试。指名板演。提问;第一题怎样算的?为什么用减法? 指出:求减法算式里的x,也要先看x是减法里的什么数,再根据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想这个数等于什么。这里x 是减数,等于被减数减差,所以先得出x=25—15,再算出x=10。把x=10放到原来的式子中算一算,看一看25—10是不是等于15。 (2)提问:第二题怎样算的?为什么这道题要用减法算?请你用原来的式子算一算,x=96对不对? (3)随能再说一说,都是求减法算式里的x,为什么第一题要用减法,第二题要用加法?(看清x在减法中是什么数,如果x 是减数,就要用被减数减差来求结果;如果x是被减数,就要用减数加差来求结果。) 3.巩固练习。(1)说出x是什么数,x等于怎样的式子。 X-50=30x-38=12x-46=15 50-x=3038-x=1246-x=15 (2)做“想想算算”第1题。 4.教学例8 (1)出示例8 提问:这道题可以怎样想?哪个数用x表示?这道题可以怎样列式解答?请大家做一做,求出这个数。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解答的?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现实问题,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法、减法各部分之间关系及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并会在实际中应用,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3.经历揭示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探究过程,有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体验,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以及加、减法各个部分的名称,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西宁到拉萨的铁路情景图)(ppt4) 师:从图中可以看出从西宁到拉萨要经过哪里? 生:格尔木。 师:如果我们把西宁到拉萨的铁路看成一个整体,这一整体被分成了几部分? 生:西宁到拉萨的铁路被分为西宁到格尔木段和格尔木到拉萨段这两部分。 师:以前我们学过加、减法的一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借助这一情境进一步学习加、减法的一些概括性知识,这将对我们以后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二·探索新知 1.认识加法及加法各个部分的名称。 师:播放课件。(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你知道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吗)(ppt5) 师:看图读题,说说你是怎样理解情景图中给出的数学信息的。 生1:如果把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看成一个整体,那么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和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就是两个组成部分。 生2:情景图中给出的已知信息是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所求的问题是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是多少千米。 师:你能试着自己在练习本上用图表示出“西宁—格尔木—拉萨”之间的铁路关系吗? 学生尝试画图,最后投影展示: 师:读线段图,如果求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用什么方法计算?你知道吗? 生:如果把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和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分别看作两个部分,把西宁到拉萨的铁路看作一个整体,求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要用加法计算。 师:你能写出数量关系式并列式计算吗? 生1:西宁到格尔木的距离+格尔木到拉萨的距离=西宁到拉萨的距离 生2:814+1142=1956(km)或者1142+814=1956(km) 师:像上面这样,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加、减法的定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建立代数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用抽象文字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课件、学习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工程是什么吗? 预设:

生:青藏铁路 2.师:青藏铁路的建设创造了很多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的奇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走近青藏铁路。 3.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预设: 生1: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生2:格力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生3:西宁到格里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随着学生提出问题,课件随机显示)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的开始,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在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引出研究问题。 (二)自主探究,加减定义 1.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2.学生独立解题 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 预设:814+1142=1956 4.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预设: 生:把两段合在一起计算。 5.师:你还能提出什么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6.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加法?

小学二年级数学求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求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教 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90页例7、例8和想想算算,练习十七第5~9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学会求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进一步巩固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地求出减法中的未知数x,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练习十七第5题。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2、提问: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板书: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3、25()=15()34=62 说出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算。 二、教学新课 1、引入新课 如果把题目里的()换成x,就是怎样的两题?(板书:25-x=15x-34=62) 说明:这样的题就是求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 2、学生试做。 (1)提问:这两道题里的x你会求吗?请大家试一试。指

名板演。提问;第一题怎样算的?为什么用减法? 指出:求减法算式里的x,也要先看x是减法里的什么数,再根据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想这个数等于什么。这里x是减数,等于被减数减差,所以先得出x=2515,再算出x=10。把x=10放到原来的式子中算一算,看一看2510是不是等于15。 (2)提问:第二题怎样算的?为什么这道题要用减法算?请你用原来的式子算一算,x=96对不对? (3)随能再说一说,都是求减法算式里的x,为什么第一题要用减法,第二题要用加法?(看清x在减法中是什么数,如果x是减数,就要用被减数减差来求结果;如果x是被减数,就要用减数加差来求结果。) 3.巩固练习。 (1)说出x是什么数,x等于怎样的式子。 X-50=30x-38=12x-46=15 50-x=3038-x=1246-x=15 (2)做想想算算第1题。 4.教学例8 (1)出示例8 提问:这道题可以怎样想?哪个数用x表示?这道题可以怎样列式解答?请大家做一做,求出这个数。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解答的?

小学二年级数学求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求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教案 教学要求:使学生学会求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进一步巩固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地求出减法中的未知数x,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练习十七第5题。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2、提问: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板书: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3、25()=15()34=62 说出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算。 二、教学新课 1、引入新课 如果把题目里的()换成x,就是怎样的两题?(板书:25-x=15x-34=62) 说明:这样的题就是求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 2、学生试做。 (1)提问:这两道题里的x你会求吗?请大家试一试。指名板演。提问;第一题怎样算的?为什么用减法? 指出:求减法算式里的x,也要先看x是减法里的什么数,再根据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想这个数等于什么。这里x是减数,等于被减数减差,所以先得出x=2515,再算出x=10。把x=10放到原来的式子中算一算,看一看2510是不是等于15。

(2)提问:第二题怎样算的?为什么这道题要用减法算?请你用原来的式子算一算,x=96对不对? (3)随能再说一说,都是求减法算式里的x,为什么第一题要用减法,第二题要用加法?(看清x在减法中是什么数,如果x是减数,就要用被减数减差来求结果;如果x是被减数,就要用减数加差来求结果。) 3.巩固练习。 (1)说出x是什么数,x等于怎样的式子。 X-50=30x-38=12x-46=15 50-x=3038-x=1246-x=15 (2)做想想算算第1题。 4.教学例8 (1)出示例8 提问:这道题可以怎样想?哪个数用x表示?这道题可以怎样列式解答?请大家做一做,求出这个数。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解答的? 5.做想想算算第2题。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十七第6题第(1)小题。 2.做练习十七第6题第(2)小题。 3.课堂作业 练习十七第8、9题。

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习题精选

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习题精选 (一) 一、填空题: 1.在加法里,一个加数=()-() 2.根据29863+32942=62805可以得到两个减法算式( )或(),这是根据( )。 3.先把下面各式中的“()”换成,然后说出是多少。 ()+26=43 90+()=280 4. 三、先计算,再验算。 36695+43187 10384+69835 四、列式,再解答。 (1)76加上什么数得159? (2)一个数加上876得1093,这个数是多少? (3)甲乙两数和是6059,甲数是4108,乙数是多少?

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习题精选

一、填空 (1)78+97=78+100○□(2)123-96=123-100○□ (3)267+398=267+□○2(4)435-299=435-□○□ (5)432-()=432-200+2 (6)376+()=376+400-3 (7)()+277=277+100-4 (8)522-()=522-300+1 (9)a+201=a○200○1(10)a-201=a○200○1 二、选择,在正确的算式下面划“√” (1)824+98 A.824+100+2 B.824+100-2 (2)299+372 A.300+372-1 B.300+382-1 (3)524-198 A.524-200-2 B.524-200+2 (4)2563-997 A.2563-1000+3 B.2563-1000-3 三、用简便方法计算:

(1)189+98 (2)475-94 (3)654+997(4)1672-996 (5)178+296 (6)963-499(7)198+97 (8)601+198 (9)503-97

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设计示例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加法的理解 2、会利用这些关系对加法进行验算和求未知数 3、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求未知数的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填空 ()+20=50 300+()=360 50+()=86 ()+200=700 二、学习新课 教师谈话:从一年级起,我们就学习了加法,今天我们来研究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板书课题) 1、教学例1(演示课件1)下载 (1)出示第一幅图 提问:①谁能说一说图的意思? ②根据图意怎样列式? ③说一说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2)教师板书: (3)出示第二幅图 提问:①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②根据图意怎样列式?

(4)教师板书: 60-25=35(本) 引导学生与第(1)题比较: 提问:①这幅图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要求的数在第一题里是什么数?已知的两个数在第一题里分别是什么数? ③怎样求第一个数? 教师板书 第一个加数=和-第二个加数 (5)出示第三幅图: 提问:①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②怎样列式? (6)教师板书: 60-35=25(本) 引导学生与第(1)题比较: 提问:①这幅图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要求的数在第一题里是什么数?已知的两个数在第一题里分别是什么数? ③怎样求第二个数? 教师板书 第二个加数=和-第一个加数 (7)归纳 提问:①第(2)题求的是第一个加数,第(3)题求的是第二个加数,它们的关系式都用减法求出,这两个关系式能不能合并成一个关系式呢? 教师板书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8)根据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验算加法算式。 验算:375+89=454 454-89=365 (差不等于其中的一个加数,说明加法的得数是错误的。) 正确答案:

第5讲 用加减法、乘除法关系来求未知数(学生)

第5讲用加减法、乘除法关系来求未知数 一、加减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 和= 加数十加数,一个加数= 和-另一个加数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 差= 被减数-减数,减数= 被减数-差,被减数= 减数+差应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可以验算加减法是否正确,也可以求加减法 算式中的未知数。 在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时,第一步“设”所求的未知数为x,第二步按照题意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第三步解出未知数是多少,要注意的是求出的x所代表的数不写单位名称:最后再写出答案。 例1求x+15=40中的未知数x 例2求未知数x (1)x+38=51 (2) 45+x=62 例327加上什么数得70? 例4 什么数加上49得71? 例5求未知数x (1)x-48=35 (2) 135-x=98

例6求未知数x (1)x-29=43 (2)64-x=48 例7 80减去一个数得49,这个数是多少? 例8一个数减去42得33,这个数是多少? 例9牧场养的肉牛比奶牛多16头,肉牛有94头,奶牛有多少头? 例10 丁丁买了一支钢笔和一支圆珠笔一共花了22元,一支钢笔是15元,那么一支圆珠笔是多少元? 二、乘除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 积=被乘数×乘数(因数×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 应用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可以验算乘除法是否正确,也可以求乘除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怎样才能正确、迅速地求出未知数x呢?我们可以采用“一看,二想,三求,四验”的方法来求未知数x。 一看:看题目中的未知数x是什么数; 二想:就是想一想根据哪一种关系式,就要运用已学过的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出题目中的未知数x;

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1页11题内容及补充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算式的变换,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2. 能够比较熟练地应用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加、减法进行验算,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4. 让学生体验“从特殊到一般,再让一般回到实践中去”的探索过程,并从这一过程中感悟到简单的辩证思想,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教学难点: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示标导学 1、创情导课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或字母。 a + ( ) = 25 + ( ) 38 + ( ) = b + ( ) a + 73 + 27 = ( ) + (73 + 27) 160 + ( + a )=( + 40)+ ( ) 50 –20 –a = 50 –(20 + ) 60 –(a + 16)=60 –( ) –( ) 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质疑: 1.上面的运算运用了那些运算定律,谁能用字母表示出这些运算定律。 2.这些运算定律都运用了加法和减法,谁能说出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 3.据生回答板书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

如:458 + 542 = 1000 900 – 805 = 95 质疑:谁能说出加法和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4.据生回答板书: 458 + 542 = 1000 900 – 805 = 95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质疑:现在我们知道了加法、减法各部分的名称,那加法、减法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探究,板书课题“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问题是学习的心脏”,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老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去探索,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2、出事学习目标 要解决本节课问题,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学会用字母表示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解决生活中问题。 3、自学指导 要达到本节课学习目标,需要同学们认真自学,请看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21页第11题的内容,重点完成表格里的内容, (2)解决“问题4:上游流域面积比中游多多少万平方千米? 生回答师板书: 生回答师板书: 39 - 34 = 5 (3)加减法算式个部分的名称 师问:这两个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 39 + 34 = 73 加数加数和

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学过的减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减法的意义,减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减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减法的意义 1.减法的意义 教师:我们在前三年已经学过减法的计算方法,现在来学习一些有关减法的规律性知识,首先学会减法的意义。 教师出示第53页上面的题: (1)一班有男生24人,女生有19人。24+19=43(人) 全班共有多少人?加数+ 加数= 和 (2)一班有43人,其中男生24人,43 + 24 = 19(人) 女生有多少人?和- 加数= 加数 (3)一班有43人,其中女生19人。43 -19 = 2 4(人) 男生有多少人?和- 加数= 加数 先做第(1)题,让学生自己分析数量关系,进行解答,然后提问: “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谁能说出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第(1)题的右边板书出加法算式,并在算式下面写出“加数”、“加数”、“和”(如右上)。 接着学生解答第(2)、(3)题,然后回答: “与第(1)题比较,第(2)、(3)题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用什么方法计算?” 引导学生说出第(1)题是已知男生和女生人数,求全班人数用加法,第(2)、(3)题是已知全班学生人数和男生或女生人数,反过来求女生或男生人数,都用减法计算。教师板书出第(2)、(3)题的减法算式(如右上)。 然后教师提问: “如果撇开题里讲的具体的事,每道题各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启发学生说出:第(1)题是已知两个加数,求它们的和,用加法;第(2)、(3)题都是已知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第(2)、(3)题的算式下面注出“和”、“加数”、“加数”(如右上。)然后启发学生想: 根据第(2)、(3)题的算式与第(1)题的算式的联系,你能说一说减法是什么样的运算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让学生看书上第54页,读一读书的结语。然后提问: “在减去的已知数叫做什么?”(被减数。) “要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什么?”(减数。)

加减法各部分名称

一、加减各部分的名称 1、两个数都是9,它们的和是(),它们的差是()。 2、、8比()少2 19比()多3 比18少2的数是()比8多4的数是() 3、两个数都是7,它们的和是(),它们的差是()。 4、两个数都是6,它们的差是(),它们的和是()。 5、从12到18,中间的一个数是() 6、15后面连续3个数()、()、();18前面的两个数是()、()。 7、的十位上是表示,个位上是表示。 8、被减数是,减数是,差是()。 9、减数是,差是. 被减数是()。 10、差是,减数是.被减数是()。 11、一个加数是,另一个加数是.和是()。 12、和是,一个加数是,另一个加数是()。 13、和是,一个加数是,另一个加数是()。 14、个位上是6,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

二、数的组成 1、1个十和9个一组成(),、1个十和6个一组成()。 2、14前面的数是(),后面的数是()。 3、和18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4、13里面有( )个十和()个一。 5、1个十和2个一组成(),4个一和1个十组成()。 6、17里面有( )个一和( )个十,17里面有( )个一。 7、1个十和个一组成(),个一和1个十组成()。 8、1个十和个一组成(),个一和1个十组成()。 9、20里面有( )个十,20里面有( )个一。 10、里面有( )个十和()个一。 11、18里面有( )个一和( )个十,18里面有( )个一。 12、比15小的两位数有()个,分别是: 13、比12大,比16小的两位数是 共()个。 三、解决问题 1、树上飞走了6只鸟,还有4只鸟。原来树上有多少只鸟?

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认识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内容: 教科书二年级上册47页例2、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正确地写出乘法算式。 2、在练习巩固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熟练掌握相同加数相 加用乘法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认识相同加数和乘法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我来读 2、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看图列式 4、说出下面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5+7=12 50-20=30 5、引入新课 师:乘法算式和加减法算式一样,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称,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乘法及其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板书课题)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大森林里,小动物们要举行文艺晚会。小猴、小兔、小鹿它们准备用彩色气球装扮舞台。小狗很好奇,它在数它们一共用了多少个气球。你们能帮助小狗算一算吗? 多媒体出示:会场及气球图。 2.教学例2气球图。 (1)多媒体出示:气球图 教师摆出一幅有5个气球的图,说明这是1个5, 再陆续摆出三幅同样的图,并且边摆边问现在是几个5? (2)讨论: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气球,怎样列式计算? (3)说一说。 让学生说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a.你能列加法算式吗?学生列式,教师板书:5+5+5=15(个) b.相同加数是几?(5)有几个5?(3个5) c.列出乘法算式:5×3=15(个) 3 × 5=15(个) d.5乘3 表示( )个( )连加; (4)介绍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5、3、15这三个数在乘法算式5×3=15或3×5=15中,分别叫什么呢? 请你猜猜“×”前后的两个数,分别叫什么?(学生试说) 教师揭示:5和3在乘法算式5× 3=15或3×5=15叫因数,15是这两个数的得数,叫“积”。板书: 5 × 3 = 15 3 × 5 = 15 ┆┆┆ 因数因数积 (5)反馈练习。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求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求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教学要求:使学生学会求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进一步巩固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地求出减法中的未知数x,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练习十七第5题。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2、提问: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板书:减数 = 被减数-差被减数 = 减数 + 差) 3、25 () = 15 () 34 = 62 说出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算。 二、教学新课 1、引入新课 如果把题目里的()换成x,就是怎样的两题?(板书:25 - x = 15 x - 34 = 62) 说明:这样的题就是求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 2、学生试做。 (1)提问:这两道题里的x 你会求吗?请大家试一试。指名板演。提问;第一题怎样算的?为什么用减法? 指出:求减法算式里的x,也要先看x是减法里的什么数,再根据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想这个数等于什么。这里x 是减数,等于被减数减差,所以先得出x = 25 15 ,再算出 x = 10。把 x =10放到原来的式子中算一算,看一看25 10 是不是等于15。

(2)提问:第二题怎样算的?为什么这道题要用减法算?请你用原来的式子算一算, x = 96对不对? (3)随能再说一说,都是求减法算式里的x,为什么第一题要用减法,第二题要用加法?(看清 x在减法中是什么数,如果x是减数,就要用被减数减差来求结果;如果x是被减数,就要用减数加差来求结果。) 3.巩固练习。 (1)说出x是什么数,x等于怎样的式子。 X - 50 = 30 x - 38 = 12 x - 46 = 15 50 -x = 30 38 -x = 12 46 - x = 15 (2)做想想算算第1题。 4.教学例8 (1)出示例8 提问:这道题可以怎样想?哪个数用x表示?这道题可以怎样列式解答?请大家做一做,求出这个数。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解答的? 5.做想想算算第2题。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十七第6题第(1)小题。 2.做练习十七第6题第(2)小题。 3.课堂作业 练习十七第8、9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