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日语中的汉语词研究

日语中的汉语词研究

日语中的汉语词研究
日语中的汉语词研究

日语中的汉语词研究

摘要:日语中有很多汉语词,汉语词在日语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通过对日语中汉语词的研究,我们了解到汉语词的类型和特点,汉语词在日语中的地位和作用,汉语对日语的影响程度,中日文化的渊源等等。对于我们学习日语、了解日语、研究日本文化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日语;汉语词;语音;词汇

词汇是一种语言中词和短语的总和,如英语词汇、汉语词汇、日语词汇等。在分析一种语言中的词汇时常常分为语言本身固有的词和向其他的语言中借来的词两大类。如汉语中汉语固有的词较多,借来词很少,而韩语中向其他语言借来的词很多等。但日语的词汇与这些有所不同,日语词汇从来源上一般分为四类:汉语词、和语词、外来语、混合语。而这四类词中汉语词的数量是最多的,占日语词汇中的一半左右。例如:《例解国语辞典》中的汉语词占比高达53.6%;而日本固有词占36.6%;另外两种外来语和混合语分别占

3.5%和6.2%。另外日语中的汉语词表现比较庄重,经常用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和文体中,并且在日本人的心目中当一篇文章中的汉字和汉语词越多时认为这个作者越有文学修养。还因为汉字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所以汉语词也不断地发展和

增加。综上所述,可以了解到汉语词在日语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日语词汇中及其重要的一部分。

一、汉语词的种类

汉语词在日语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汉语词数量也非常大,占据着日语词汇的一半左右。汉语词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汉语词指的是日本模仿我国的古汉语对其音读的词汇,广义的汉语词则包括日本人模仿汉语词的结构和意义制造出来的汉语。一般我们讨论汉语词时指的是广义的汉语词。汉语词根据不同方法有以下几种分类:首先,根据汉语词的来源分为“中国制汉语”和“和制汉语”。“中国制汉语”指的是日语照搬汉语中的词汇,音、形、意几乎与我国的汉语没有区别。而将日本人模仿汉语重新组合制造出来的汉语词称为“和制汉语”。在日本镰仓时代以后,“和制汉语”的使用渐渐增加起来,到了江户时代后期至明治时代“和制汉语”开始真正大量在日语中的出现和使用。随着日本向西方学习和发展,西方的抽象概念进入日本,此时涌现出大量的“和制汉语”,而“和制汉语”还大量地传播到了中国、朝鲜、越南等国家。如:“?U?g(けいざい)”、

“写真(しゃしん)”、“革命か(くめい)”等。

其次,从与汉语之间的形义关系上分为同形异义、同形近义、同形同义、约定俗成这四类。一是同形异义,此类词

汇有的是由于中日两国社会发展和生活习俗的不同,人们对词汇的理解不同造成的,有的是日语中还保留着古汉语的意义而中国的汉语由于历史发展发生了变化,与古汉语的意义不同。学习这类词语要注意区分,以免发生误解。例如:日语中的“手?てがみ”在汉语中是“书信”的意思。二是同形近义,这类汉语词与汉语的词义接近但有差别,这类词进入日语后一般表现为词义的扩大和缩小两种形式。例如,差别中汉语中表示不一样,但中日语表现为词义的扩大,还有歧视的意思。三是同形同义词,这类词多数就是“中国制汉语”,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和制汉语”由于近代日本词汇流入中国而造成的同形同义。如“议会”、“文化”、“科学”等等。四是约定俗成的汉语词。这类汉语词一般日语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居多,此外,有一些表示日本特有事物、文化现象的词汇。

最后,按汉语词的语音分为吴音词、汉音词和唐音词。吴音词。吴音是从古代中国的长江下游沿岸、吴这个地方经由朝鲜传入日本的。这类汉语词中与佛教有关的词比较多。例如∶经(どきよう)、修业(しゆぎよう)、请雨(しようう)等。汉音词。汉音是从中国唐代的长安(今西安)一带,由遣唐使等传入日本的。日本的朝廷将其作为“正音”鼓励使用,直到现在,日语中用汉音读的词最多。例如∶经过(けいか)、孝行(こうこう)、请求(せいきゆう)。唐

音词。唐音是在中国的宋、元、明时期,由僧人和商人,从江南一带传入的。例如∶看经(かんぎん)、行灯(あんどん)、普请(ふしん)。现在,这三种读音同时在日语中使用,所以造成同一个汉字和汉语词有几种读法的结果,给汉字和汉语词的学习和使用带来很大的困难。

二、汉语词的特点

虽然日语中的汉语词来自于中国,但由于日本自身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历史发展以及和语的影响等诸多因素,日语中的汉语词形成自身特有的意义。

1.由于历史发展等原因,汉语词已经具有日语的色彩和特点,有的已经完全融入于和语。因此,在日本人心目中一般不认为汉语是外来语,而只是日语词汇中的一部分。由于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汉语词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也渐渐成为日语中有机整体的一部分。所以,一般日本人对于汉语词是并不区别对待的。

2.在日语中词汇的类型很多,表现形式也非常丰富,而汉语词在日语词汇中一般作为比较庄重的词来使用,经常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和文体中出现。在生活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词汇一般是和语,而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却会用同意的汉语词来表达。在日本人的心目中汉字和汉语词用的越多,表示越正式,如果一篇文章使用汉语词的数量非常大,那么一般会被认为作者的文学修养很高。在人们表达时说的汉语词越

多,也就表示越庄重和客气。比如,在生活中使用的和语词非常多,但在工作中或者在正式场合人们使用的汉语词就会相对变多。

3.由于当时日本借用汉语的时期,中国使用的是古汉语,日本人学习和使用的汉语词就保留了很多古汉语词以及繁

体字。而现在中国改为使用现代汉语,中国的现代汉语与古汉语有诸多不同之处。因此,日语中还保留着许多古汉语的成分,与中国的现代汉语不同。日语的汉语词中现在还保留的许多古代语的词汇如:高见、小生、拜见等。同时,日语中还经常会见到繁体字,这些都是与日本借用汉语时中国使用的是古汉语和繁体字有关系。

4.因为汉字具有非常强大的构词能力,因而汉语词在被借用于日语也因此发展和壮大,不断地增加汉语词的数量。因为构词能力强,也能够表达更多的意义,所以能够形成许多新词,这些特点都是汉语词在日语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因素。

5.日语中有相当部分表示基本概念的词是用汉语词表达的,这可能与当时中国经济和文化发达的原因有关,日本在学习和借鉴的过程中吸收了这些词。例如:数词、表示人类基本活动的词语,一些基本的概念等等大多都是用汉语词来表达的。

三、汉语词的优势与弊端

汉语词在日语词汇中的数量非常大,在日语中占据着非

常重要的地位。因词,汉语词对于日语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大量汉语词的使用给日语带来的优势与弊端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汉语词的优势:

1.“汉语”在日语中的引用极大地丰富了日语词汇的表现能力。由于汉语委婉、含蓄、语义丰富等特点,汉语词在日语中的作用非常强大,能够使语言丰富而充满表现力,深受日本贵族和知识分子的青睐。他们对汉学有较深的造诣,能够对汉语词运用自如,因此汉语词的使用也成为了文学修养的表现方式。

2.“汉语”具有高度的概括能力。能够简洁精练地表达复杂、繁琐、深奥的事物和内容,尤其是在一些抽象地的概念的表达上更是高于和语之上。因此,在日语中许多抽象概念都是用汉语来表示的,如:爱情、事业等等。这些汉语词的使用避免了复杂的表达方式,加强了日语的概括能力,能够使语言更加简洁、生动。

3.汉语的构词能力非常发达。正是由于构词能力的发表才使得汉语词在日语不断地发展并生生不息。汉语可以通过语素的各种方式的组合能够繁衍形成大量的新词,因此早在日本太平时代开始就出现许多和制汉语,尤其是明治维新以来和制汉语的数量更是大大增加。和制汉语的构词方法基本上与汉语的构词方法相同。如复合词有、并列、偏正、动补、

动宾、主谓等形式;附加词有前缀、后缀等形式。当然,由于和语语法和语言习惯等影响,和制汉语也会有自身不同于汉语的构词特点,如和制汉语中有补语前置和宾语前置等情况出现。

汉语词的弊端:

1.汉语词的同音词太多。由于日语不同于汉语,没有平、上、去声的音高变化,并且日语的音节结构也比汉语简单,因此在日语中读汉语词时会将汉语词的声、韵、调等进行相应的合并。由此导致的结果是汉语进入在日语后的读音变少,因此同音词的数量非常庞大,也会经常造成混淆等情况的出现。

2.汉语词的同义词太多。在一种语言中同义词具有修辞作用,能够使语言的表现力加强,不同情况下使用不同的词语显示出语言的准确性。一种语言中同义词的多少,一般能够反映这种语言的丰富性程度。汉语就是一种表达比较丰富的语言,同义词非常多,在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的词语,体现出汉语的准确性和丰富性。但是汉语这种特点也导致了语言中词汇的数量非常多,学习时复杂而繁琐,给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负担和烦恼。如早年的《日常汉语文证大全》中,仅有关“书信”一义的同义词即多达69个。可见学习这些词时的繁琐程度之大。当然,随着语言的发展和变化,一些生僻、陈腐的同义词并不常用,也在发展过程中被逐渐淘汰

了。但目前仍有相当数量的同义词存在,有些是并非常必要的词汇,这些词汇应当加以整理和简化。

四、小结

词汇是一种语言中词和短语的总和,如英语词汇、汉语词汇、蒙古语词汇、日语词汇等。日语词汇从来源上可以分为:汉语词、和语词、外来语、混合语四类。其中,汉语词作为数量占半数左右的词汇,在日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汉语词的种类可以从来源上分为“中国制汉语”和“和制汉语”两种;从与汉语之间的形义关系上分为同形异义、同形近义、同形同义、约定俗成这四类;从汉语词的语音方面分为吴音词、汉音词和唐音词。汉语词在进入日语中后受日本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历史发展以及和语语言习惯等方方面面的影响有了表达庄重含义、保留古汉语词汇和繁体字、数量庞大等特点。汉语词在日语中的数量非常大,具有非常重要地位,因而它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汉语词在日语中的作用有积极的方面也消极的方面。日语借用汉语词的优势有:极大了丰富了日语的表现力,高度的概括能力、强大的构词能力等。其弊端有:受和语语音的影响而导致的同音词太多,以及汉语本身的影响而造成的同义词太多等,这些弊端都导致了学习者的负担。

通过研究日语中汉语词的特点,我们了解了日语与汉语的渊源与关系。学习日语时我们会根据汉字来猜日语的词

义,因为汉语与日语有共性的特征。但了解了汉语词,我们知道汉语词并不等同于汉语,与汉语有许多区别。虽然我们可以通过汉字猜义但却不能望文生义,依赖于这种方法。因此,了解汉语词有利于我们学习和研究日语,我们应该对于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以便加强学习效率和避免发生误解。(作者单位:辽宁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新村出.?诖窃?[M].东京:岩波??店,1999.

[2]金田一京助.新明解国?Z辞典[M].东京:三省堂,1989.

[3]邱根成.日语中汉语词汇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3:186.

[4]山田孝雄.国?Zの中に於ける?h?Zの研究[M].东京:宝文?^,1940.

[5]金田一春彦.日本?Z百科大事典[M].东京:大修?^??店,1988:452,421.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词汇讲课讲稿

浑身发麻:不讲“日本汉语”就不能说话? [1108](2009-02-09) 说起“日货”,通常是指日产的汽车、家电等。而当代汉语中也存在着“日货”,占到了当代中国汉语的70%以上(社会和文科学方面)。 属于外来语的日本汉语,对中国当代文化起着巨大的作用。 我们用老祖宗造的字,组成日本独创的词,普遍应用在日常生活里,说明一个事实:“汉语”已经成为汉文化圈共享的历史文明。 这些外来词汇只是现代化的骨架,并不是现代化的灵魂。有了现代化的骨架,却还没有足够的现代化的血肉,骨骼够大,但是营养不良,当代文化的窘境大概就在于此。解决窘境之路,不在于更换“骨架”,而在于锲而不舍地为当下的文化重建,补充现代人文的“营养”。 无处不在的日本汉语 我们看娱乐新闻,有一条说,小沈阳参加春晚之后,人气大涨;还有一条说,田亮拍了南非性感狂野写真。“人气”和“写真”这两个词,我们已经耳熟能详,司空见惯,可是,很少人知道,这两个词是不折不扣的外来词,是源自日本汉语的两个词。 我们再看看下面来自日本汉语的几个词: 1.解读,分析解说某项政策、观点、理论。比如,解读政策,解读谜团,解读**** 2.新锐,在某一领域新出现的有影响力的人、产品,比如,新锐人物,新锐导演,新锐汽车…… 3.职场,工作的场所,比如,职场人生,职场技巧,职场人物…… 4.新人类,新人,新出现的人物,比如,常常形容90后的孩子是新人类。 5.视点,评论人的立场和观点,比如,专家视点 6.亲子,父母的孩子,比如,亲子课堂 7.达人,艺术、手艺、学术方面的大师。 8.放送,播放。比如,影视金曲大放送,新歌大放送 9.完败,以大比分,或者以明显劣势而输给对手。比如,北京国安队完败于上海申花队。 10.完胜,以大比分,或者以明显劣势而取胜对手。比如,北京国安队完胜于上海申花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 王彬彬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 发贴人:王彬彬 发贴时间: 2003年08月25日 22点45分 一、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史上,有着许多有趣味也有意味的事。仍大的方面说,有两个时期的情形特别引人注目。一是在中国唐代,一是在近代。在唐代,是日本贪婪地向中国学习,甚至是在与中国文化接触后,大和民族才首次与文字遭遇,仍此才学会了书写。日语的“假名”(字母)不过是汉字的变体。而在近代,则是中国拼命地向日本学习。别的方面且不论,仅就语言文字方面说,在近代,倒是日本成了汉语的输出国。日本“汉语”,冲击着东亚各国的语言系统,当然也大量进入中国的汉语中,成为中国人日常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近代由日本输入的汉语词,被称作日语“外来语”,这里也借用这种称谓。在“外来语”上加上引号,是为了与直接来自西方的外来语(如沙发、咖啡、逻辑等)相区别。因为这二者毕竟有些不同。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数量是很惊人的。据统计,我们今天使用的社会和人文科学方面的名词、术语,有70%是仍日本输入的,这些都是日本人对西方相应语词的翻译,传入中国后,便在汉语中牢牢扎根。我们每天用以高谈阔论、冥思苦想和说“东”道“西”时所用的概念,竟大都是日本人弄出来的,——想到这一层,我的头皮就有些发麻。 实际上,离开了日语“外来语”,我们今天几乎就无法说话。就在我写这篇谈论日语“外来语”的文章时,也必须大量使用日语“外来语”,否则就根本无法成文。这个问题近几年也不时被人以不同的方式道及。例如,雷颐先生在介绍美国学者任达的《新政革命与日本》一书的《“黄金十年”》一文中,便写道:通过大量的翻译引介,一大批日语词汇融入到现代汉语之中。有意思的是,这些词汇甚至迅速取代了“严译”(按:指严复的翻译)的大部分术语。这些几乎涉及各类学科的新词汇或是现代日本新创造的,或是使用旧词而赋以新意,现在又被广大中国知识分子所借用,这大大丰富了汉语词汇,并且促进了汉语多方面的变化,为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奠定了一块非常重要的基石。现在我们常用的一些基本术语、词汇,大都是此时自日本舶来。如服务、组织、纪律、政治、革命、政府、党、方针、政策、申请、解决、理论、哲学、原则等等,实际上全是来自日语的“外来语”,还有像经济、科学、商业、干部、健康、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法律、封建、共和、美学、文学、美术、抽象……数不胜数,全是来自日语。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词”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词” 一、唐代的日本学中国与近代的中国学日本 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史上,有着许多有趣味也有意味的事。从大的方面说,有两个时期的情形特别引人注目。一是在中国唐代,一是在近代。 在唐代,是日本贪婪地向中国学习,甚至是在与中国文化接触后,大和民族才首次与文字遭遇,从此才学会了书写。日语的“假名”(字母)不过是汉字的变体。 而在近代,则是中国拼命地向日本学习。别的方面且不论,仅就语言文字方面说,在近代,倒是日本成了汉语的输出国。日本“汉语”,冲击着东亚各国的语言系统,当然也大量进入中国的汉语中,成为中国人日常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先生学生与学生先生 从时序上说,中国接触西方文化远比日本早。早在7世纪的时候,就有基督教僧侣来中国传教。此后,13世纪的马可·波罗,16世纪的利玛窦,是广为人知的西方文化在古代的使者。在利玛窦的时候,西方汉译的工作已开始。徐光启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这是人所共知的。1870年,新教传教士莫里逊来到中国。他把《新约》译成汉语,全版《新约》于1814年出版。更重要的是,他还编了一本汉英词典,词典第一卷于1817年印行,整部词典四开本,共六卷,4595页,于1823年出齐。1898年秋,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梁启超,潜入日本军舰大岛号,亡命东瀛。这个时候,大量的西方名词、术语已进入日语中,被称作“政治小说”的《佳人之奇遇》和《经国美谈》中,自然也不乏这类译语。他很轻易地就把诸如民主、科学、政治、经济、自由、法律、哲学、美学一类词汇介绍给了中国读者。梁启超向国内译介日本政治小说的同时,也就开始了雷颐先生《“黄金十年”》一文中所说的近代中日关系史上的“黄金十年”,举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向日本学习的热潮。已被译成日文的西方著作,也在这时期被转译成汉语,甚至日本的中级教科书都被翻译过来,用作教材。 这也就意味着,日语“外来语”被引进中国,是在一种不得已的情形下开始的。 三、求真求易与一手二手 本来,洋务运动是要向西方学习,懂得西方,翻译西方著作便显得很必要。但一转向以日本为师,人们学习西文的势头也就顿减。向日本学习,无非是希望通过学习日本间接地学习西方。那时朝野普遍认为,这样做可以收事半功倍之效。但对这股向日本学习的热潮,中国近代第一译家严复却持坚决的反对态度。在发表于《外交报》上的《与(外交报)主人书》中,他写道: 吾闻学术之事,必求之初地而后得其真,自奋耳目心思之力,以得之于两间之见象者,上之上者也。其次则乞灵于简策之所流传,师友之所授业。然是二者,必资之其本用之文字无疑也。最下乃求之翻译,其隔尘弥多,其去真滋远。今夫科学术艺,吾国之所尝译者,至寥寥已。即日本之所勤苦而仅得者,亦非其所故有,此不必为吾邻讳也。彼之去故就新,为时仅三十年耳。今求泰西二三千年孳乳演迤之学术,于三十年勤苦仅得之日本,虽其盛有译著,其名义可决其未安也,其考订可卜其未密也。乃徒以近我之故,沛然率天下学者群而趋之,世有无志而不好学如此者乎?侏儒问径天高于修人,以其愈己而遂信之。分之所为,何以异此。 严复强调要深切了解西方思想学术,须直接读原著。借助翻译已是万不得已,借助翻译的翻译,就隔尘更多,去真更远他认为日本对西方概念的翻译,多不准确,因此也不能无条件地借用。例如,他反对“经济”这个日本译语,而代之以“计学”,并在《原富》卷首的“译事例言”中说明了理由:“计学,西名叶科诺密,本希腊语。叶科,此言家。诺密,为聂摩之转,此言治。言计,则其义始于治家。引而申之,为凡料量经纪撙节出纳之事,扩而充之,为邦国天下生食为用之经。盖其训之所苞至众,放日本译之以经济,中国译之以理财。顾求必吻合,则经济既嫌太廓,而理财又为过惬,自我作故,乃以计学当之。” 他认为“经济”一语,原意比西文“economy”宽泛,因此不宜作译语。再例如,他拒绝借用日文译语“社会”,而坚持把西文的“society”译作“群”,将“社会学”译作“群学”。此外,“capital”日译“资本”,严译“母财”;“evolution”日译“进化” ,严译“天演”;“philosophy”日译“哲学”,严译“理学”;“metaphysics”日译“形而上学”,严译“玄学”……

不说不知道现代汉语里的日本外来语

不说不知道现代汉语里的日本外来语 在明治维新以前的古代,一直是日本向中国学东西。明治维新以后、尤其是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以后,几乎一直都是中国向日本学习。比如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大量学习、引进日本的技术与经济管理、经济制度上长处;比如清朝末年与民国初期中国人的赴日留学热,在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成为同盟会的主要成员来源、成为中国反封建反民族压迫事业(即反清革命)的中流砥柱。客观上日本也为中国培养了大量进行现代化事业的人才(在历史学上从五四运动发生的1919年到全国解放的1949年属于中国的“现代 ”时期、解放后的历史时期称作“当代 ”),当然这些在日本留过学的中国人在解放后的建设事业中也作了不可忽视的贡献。象鲁迅、李大钊、陈独秀、蒋介石等重要的历史人物,在他们人生的黄金时代(即青年时期)都在日本读中专、大专和本科。第一篇中文版的《共産党宣言》就是李大钊把日本人翻译得到的日文版共産党宣言再翻译成中文而得到的。鲁迅所翻译的东欧和南欧国家的文学作品也都是鲁迅把东南欧文学作品的日文版翻译成中文而得到的,而且鲁迅有众多的日本友人、日本同志(比如和他志同道合的内山完造)。下面再来说说另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近代,在对西方科技和文化学习的速度方面日

本比中国快,再加上中国以前的书面语都是文言文,因此很多中日两国没有、从欧美引进的生活用品或事物的叫法是日本首先把这些事物的英文名称翻译成汉字(实际上是日文),于是中国便从日文中借用、拿来了这些翻译语。下面我列出一些来B:白夜、百日咳、版画、半径、半旗、饱和、保险、保障、备品、背景、必要、编制、变压器、辩护士标本、标高、表决、表象、病虫害、舶来品、博士、博物、不动产、不景气C:财阀、采光、参观、参看、参照、策动、插话、茶道、长波、常备兵、常识、场合、场所、衬衣、成分、成员、承认、乘客、乘务员、宠儿、抽象、出版、出版物、出超、出发点出口、出庭、初夜权、处女地、处女作、储藏、储蓄、触媒、传染病、创作、催眠、催眠术、错觉D:大本营、大局、大气、代表、代言人、代议士、贷方、单纯、单利、单位、单行本、但书、蛋白质、导火线、德育、登记、登载、等外、低调、低能、低能儿、低压、敌视、抵抗、地上水、地下水、地质、动态、动议、动员独裁、独占、读本、短波E:二重奏F:发明、法律、法人、法庭、法则、番号、反对、反感、反射、反响、反应、泛神论、泛心论、范畴、方案、方程式、方程、方针、放射、分解、分配、分析、分子、风琴、封建、封锁、否定、否决、否认、服务、服用、辐射、复式、复员、复制、副食、副官、副手G:改编、改订、概括、概略、概

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

最近看了NHK的一个学英语节目,其中提到福泽谕吉(一万日圆纸币上的那个人,「脱亚入欧」论提出者)翻译的几个著名单词:「竞争」、「版权」、「独立」、「演说」等。看完后上网查了一下,找到下面这篇有关汉语中日语外来语的文章。(「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问题」一文附在本文末尾) 还有一篇日语文章,是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陈生保1996年写的,指出「共产党、干部、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句话完全是日语外来语组成的。 现代汉语里的许多常用词汇其实是日语外来语 发信站: 一塌糊涂 BBS (Tue Sep 30 08:50:18 2003), 本站(https://www.sodocs.net/doc/917997926.html,) ·文雨· 最近看了NHK的一个学英语节目,其中提到福泽谕吉(一万日圆纸币上的那个人,「脱亚入欧」论提出者)翻译的几个著名单词:「竞争」、「版权」、「独立」、「演说」等。看完后上网查了一下,找到下面这篇有关汉语中日语外来语的文章。(「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问题」一文附在本文末尾) 还有一篇日语文章,是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陈生保1996年写的,指出「共产党、干部、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句话完全是日语外来语组成的。文章中将日语外来语分为以下几类: 一、修饰词+被修饰词 (1) 形容词+名词 例:人权、金库、特权、哲学、表象、美学、背景、化石、战线、环境、艺术、医学、入场券、下水道、公证人、分类表、低能儿 (2) 副词+动词 例:互惠、独占、交流、高压、特许、否定、肯定、表决、欢送、仲裁、妄想、见习、假释、假死、假设 二、同义词复合 例:解放、供给、说明、方法、共同、主义、阶级、公开、共和、希望、法律、活动、命令、知识、综合、说教、教授、解剖、斗争 三、动词+宾语 例:断交、脱党、动员、失踪、投票、休战、作战、投资、投机、抗议、规范、动议、处刑 四、由上述单词组成的复合词

现代汉语从日语中引进的词汇教学文案

现代汉语从日语中引 进的词汇

现代汉语从日语中引进的词汇 近现代,在对西方科技和文化学习的速度方面,日本比中国快。再加上中国以前的书面语都是文言文,因此很多中日两国没有、从欧美引进的生活用品或事物的叫法是日本首先把这些事物的英文名称翻译成汉字(实际上是日文),于是中国便从日文中借用、拿来了这些翻译语。以下列举一些从日语中引进的汉语词汇(按首字母排序): [B] 白夜、百日咳、版画、半径、半旗、饱和、保险、保障、备品、背景、必要、编制、变压器、辩护士标本、标高、表决、表象、病虫害、舶来品、博士、博物、不动产、不景气; [C] 财阀、采光、参观、参看、参照、策动、插话、茶道、长波、常备兵、常识、场合、场所、衬衣、成分、成员、承认、乘客、乘务员、宠儿、抽象、出版、出版物、出超、出发点出口、出庭、初夜权、处女地、处女作、储藏、储蓄、触媒、传染病、创作、催眠、催眠术、错觉; [D] 大本营、大局、大气、代表、代言人、代议士、贷方、单纯、单利、单位、单行本、但书、蛋白质、导火线、德育、登记、登载、等外、低调、低能、低能儿、低压、敌视、抵抗、地上水、地下水、地质、动态、动议、动员独裁、独占、读本、短波; [E] 二重奏; [F] 发明、法律、法人、法庭、法则、番号、反动、反对、反感、反射、反响、反应、泛神论、泛心论、范畴、方案、方程式、方程、方针、放射、分解、分配、分析、分子、风琴、封建、封锁、否定、否决、否认、服务、服用、辐射、复式、复员、复制、副食、副官、副手; [G] 改编、改订、概括、概略、概念、概算、感性、干部、干事、干线、纲领、高潮、高利贷、高炉、高射炮、高周波、歌剧、工业、攻守同盟、公报、公立、公民、公判、公仆、公认公诉、公营、公债、共产主义、共和、共鸣、古柯、固定、固体、故障、关系、观测、观点、观度、观念观照、光年、光线、广丄场、广告、广义、归纳、规范、规则、国际、国教、国库、国立、国税、国体、过渡; [H] 海拔、寒带、寒流、航空母舰、和服、黑死病、弧光、化石、化学、化妆品、画廊、环境、幻灯、幻想曲、回收、会谈、会社、会谈、混凝土、活跃、火成岩;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王彬彬 一、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史上,有着许多有趣味也有意味的事。从大的方面说,有两个时期的情形特别引人注目。一是在中国唐代,一是在近代。在唐代,是日本贪婪地向中国学习,甚至是在与中国文化接触后,大和民族才首次与文字遭遇,从此才学会了书写。日语的?假名?(字母)不过是汉字的变体。而在近代,则是中国拼命地向日本学习。别的方面且不论,仅就语言文字方面说,在近代,倒是日本成了汉语的输出国。日本?汉语?,冲击着东亚各国的语言系统,当然也大量进入中国的汉语中,成为中国人日常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近代由日本输入的汉语词,被称作日语?外来语?,这里也借用这种称谓。在?外来语?上加上引号,是为了与直接来自西方的外来语(如沙发、咖啡、逻辑等)相区别。因为这二者毕竟有些不同。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数量是很惊人的。据统计,我们今天使用的社会和人文科学方面的名词、术语,有70%是从日本输入的,这些都是日本人对西方相应语词的翻译,传入中国后,便在汉语中牢牢扎根。我们每天用以高谈阔论、冥思苦想和说?东?道?西?时所用的概念,竟大都是日本人弄出来的,——想到这一层,我的头皮就有些发麻。 实际上,离开了日语?外来语?,我们今天几乎就无法说话。就在我写这篇谈论日语?外来语?的文章时,也必须大量使用日语?外来语?,否则就根本无法成文。这个问题近几年也不时被人以不同的方式道及。例如,雷颐先生在介绍美国学者任达的《新政革命与日本》一书的《?黄金十年?》一文中,便写道: 通过大量的翻译引介,一大批日语词汇融入到现代汉语之中。有意思的是,这些词汇甚至迅速取代了?严译?(按:指严复的翻译)的大部分术语。这些几乎涉及各类学科的新词汇或是现代日本新创造的,或是使用旧词而赋以新意,现在又被广大中国知识分子所借用,这大大丰富了汉语词汇,并且促进了汉语多方面的变化,为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奠定了一块非常重要的基石。现在我们常用的一些基本术语、词汇,大都是此时自日本舶来。如服务、组织、纪律、政治、革命、政府、党、方针、政策、申请、解决、理论、哲学、原则等等,实际上全是来自日语的?外来语?,还有像经济、科学、商业、干部、健康、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法律、封建、共和、美学、文学、美术、抽象……数不胜数,全是来自日语。 雷颐先生是以肯定的口气谈到日语对汉语的侵入的。而李兆忠先生的《汉字的圈套》一文,则在与雷颐先生做了相同的介绍后,不无遗憾地写道:这真是个值得思索的问题,同样一个西方科学术语,到了中国和日本,就被译成两种味道相去甚远的词,最后却是以中译失败,日译胜利而告终,这是为什么或者换一种不太合理的问法:严复、梁启超们为什么没有想到采用明治初期的日本学者那种比较自由和通俗的意译法?同样,明治初期的日本学者为什么没有像二十年之后的大陆学者那样,采用那种引经据典式的译法这里把梁启超与严复相提并论有些不妥,但提出的问题确实是值得思索的。汪丁丁先生的《?经济?原考》一文,是对?经济?二字的汉语原意进行追溯,实际上也同样涉及到日语?外来语?问题,因为?经济?也是众多日语?外来语?中的一个。而考古学家陈星灿先生的《考古学就在我们身边》一文,倡议中国的考古学?建立自己的话语系统?,因为?所谓的国家、文明。私有制等等概念都是从国外输入的?,它们

东北方言中的日语词汇

科技信息2012年第35期 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 0引言 众所周知,汉语对日本语言文字的影响是最大的,日本原本是个没有文字的国家,现在使用的日本文字(平假名、片假名、汉字)是在隋唐时期从中国引进的。很多词汇也是向中国学习的过程中引入的。但是,随着历史的变迁,到了近代和当代,转变为中国拼命地向日本学习。与此同时,日语词汇开始反向大量流入汉语中来。在对汉语中外来语的研究中,汉日之间的语言接触最为引人注目。中国研究者余又孙早在1934年发表的《日文之康德哲学译著》、《西周之生涯与思想》、1935年发表的《日本学术名词沿革》等一系列论文中就论述了日语词汇流入汉语的情况。中日战争期间,中国方面对日语词汇的研究一度搁浅。从50年代的汉语规范化和文字改革运动开始,日语外来词的研究又被提起。1958年2月出版的第一部这方面的专著《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用了相当篇幅讨论了来自日语的外来词。同时,《中国语文》1958年2月号也刊登了王立达题为《现代汉语中从日语借来的词汇》一文。到了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学术研究氛围也逐渐自由起来,对汉语中日语词汇的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近几年比较有代表性的有:2009年出版的刘凡夫、樊慧颖的著作《以汉字为媒介的新词传播—— —近代中日间词汇交流的研究》,2010年出版的沈国威的著作《近代中日词汇交流研究:汉字新词的创制、容受与共享》,2008年廖正刚、孟瑾的论文《东北文化的肌肤—— —从历史及认知角度看东北方言》,2011年季庆芝的论文《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反输入》等。从这些研究之中,笔者发现学者们对于日语词汇流入汉语这一现象,主要围绕在近代与当代,即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改革开放以后两个时期。而对于在中日战争前后大量流入到汉语特别是东北方言中的日语词汇的现象却鲜少有人提及。笔者希望通过本文,使人们能够对这一时期日语词汇的流入有所了解。 1日语词汇进入东北方言的时代背景 语言的接触并不是偶然发生的,通常都会受到当时的社会时代背景的影响。现在被学术界普遍认为的日语词汇大量进入汉语的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第二阶段改革开放以后也都有其不同的时代背景。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正是中国还沉浸在中央大国的美梦之中固步自封时,日本已通过明治维新成功转变为近代化国家。一些中国有识之士急于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改变中国现状。所以在这一时期拼命地向日本学习,据研究表明中国的近代新词主要是从日语词汇中得来,具有代表性的是社会、哲学、法律、医学等方面的词汇。第二阶段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大门敞开了,这就为国人了解世界、学习世界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日本的先进科技、动漫、时尚等都吸引着中国人的眼球,于是大量日语词汇再次涌入中国。现在青少年之间风靡的流行语中就存在很多日语词汇。 日语词汇大量流入东北方言主要是在中日战争前后即1905年至1945年期间。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以后,通过《朴茨茅斯条约》日本从俄国手中夺得辽东半岛租借权等一系列权益,由此开始了在中国东北的将近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在殖民统治期间,特别是在伪满洲国成立之后,大批的日本移民迁移到中国东北。一方面日本人在各层次机关担任实质领导人。学校里日本人教师也达到了40%以上。另一方面普通的日本移民则与当地的东北人民一起进行着生产生活活动。因此无论在政界、商界、民间,中国人和日本人的交流成了当务之急。所以这一时期的东北方言中的日语词汇,既有使用在公文书报等出版物中的书面语,又有日常生活中的口语。 2日语词汇进入东北方言的原因 语言的接触,是由人类之间的文化交流、贸易往来、移民杂居、战争征服等引起。日语词汇能够大量的进入东北方言,具体可以从三个角度来分析。 政治上,日本对东北实施殖民统治开始,为了“皇民化”得以顺利实现,日本政府提出要从文化领域影响中国人。在文化领域中,国语最具有日本精神,所以对东北人大肆进行日语教育。在日语教育政策中,日语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最后和汉语一样成为东北地区的国语。甚至日方规定当时的高等学校(相当于现在的职业高中或者高中)学生毕业时候日语必须要过三级翻译级别,否则不允许毕业。即使这样,当时的教育并满足不了当时的实际需要,所以1940年前后,日本方面提出将同文同种的日本汉字使用到公文的里面。1944年,又制定了“满洲假名”政策。这样,不仅在教科书、报纸、杂志、书籍等出版物中使用日语,而且专有名词和日常会话中也慢慢渗入日语。 生活上,在民间,大批日本移民与东北人民共同生产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商业买卖的需要,当时的东北人也模仿了日本人的日语。 军事上,由于这一时期正好处于中日战争时期,由于时局需要,很多汉语中没有的军队、警察语言也流通起来。 此外,如果单纯从语言的角度来看,由于中国和日本同属汉字文化圈,语言的借用和融合也相对方便。 3东北方言中日语词汇的意义与使用 通过对东北方言中的日语词汇的分析考察,发现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一时期的日语词汇在借用方法上既有直接借用汉字文字的词,又有直接音译假名的词。 借用汉字文字词: 便所:日语汉字“便所”,意思是厕所、卫生间。 果子:日语汉字“菓子”,意思是点心、糕点、糖果。东北方言意思稍有变化,是点心、糕点之类,不包括水果。 落花生:日语汉字“落花生”,意思是花生。 满员:日语汉字“満員”,意思是名额已满,满座。 生徒:日语汉字“生徒”,意思是学生、学徒。 水准:日语汉字“水準”,意思是标准。 才:日语汉字“才”,意思是年龄,岁。东北方言中读作“suì”,医院里使用的较多。 音译假名词: 古鲁码(gǔlúmǎ):“くるま”,意思是汽车。 咖细(kǎxi):“かし”,意思是糕点、点心之类的食物。与“果子”同意。 磨机(mòji):“もち”,意思是粘糕、打糕。 榻榻密(tǎtɑmì):“たたみ”,在东北方言中仍然沿用着,表示床垫、蒲苇草垫。 瓦斯(wǎsi/gási):“ガス”,意思是煤气。现在在东北煤气、天然气都被称为“瓦斯”。 晚霞子(wǎn xiázi):“ワイシャツ”,意思是女式衬衫。 邮便(yóu biàn):“ゆうびん”,意思是邮政、邮件等。人们常说“打邮便”。 虽然像“町、番地、出张、主催、急行券、放送局、厚生科、幼稚园、表题、下记、料、”等等一些日语词汇,于解放后,在中国政府下令规范汉字语言文字规范,禁止“协和语”的使用的情形下,随着历史车轮的前进逐渐消失了。但如上文所列它的痕迹则至今依然可以见到,并已深深融入到东北人民的生活生产之中,尤其是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和老年人之间。 4结论 日本对中国东北实施的殖民统治,确实是不堪(下转第778页) 浅析东北方言中的日语词汇 郭晓颖 (东北大学日语系辽宁沈阳110819) 【摘要】人类之间的文化交流、贸易往来、移民杂居、战争征服等各种形态的接触,都会引起语言的接触。在语言接触的过程中,就会出现不同语言间的相互借用和融合现象。由于历史原因,东北方言深受当地各民族语言和周边的俄、日、韩等国语言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东北方言中遗留的日语词汇来论述日语与东北方言之间的渊源及其使用情况。 【关键词】语言接触;东北方言;日语词汇 ○高校讲坛○ 677

杂谈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

。杂谈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 随着中日交流的日益频繁,近年来汉语中出现了许多前身是日语的外来语(又称帕来语)。且广泛流行起来。有些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有些则引用在了歌词和商品等众多领域。 一、「人気」→“人气” 「人気」的日文解释是「その会社で好ましいものとして受け入れられること。狭义では、その芸人の出演が娯楽?享受の対象として世人から求められる度合いを差す。」 例:人気が出る人気がある 中文的“人气”解释和日语大同小异,指人或事物受欢迎的程度。 例:由于该影片获奖,扮演女主角的演员人气急升。 二、「写真」→“写真” 「写真」的日文意思是照片。但中文中则指明星艺人等的个人特写照片集。 例:F4写真集青春写真艺术照 三、「料理」→“料理” 汉语直接把日语词汇借过来,指菜肴。 例:日本料理、中华料理、韩国料理 四、「理念」→“理念” 「理念」——何を最高のものとするかについての、その人(面で)の根本的な考え方。例:文化国家の理念を挙げる 汉语“理念”即为思想;观念。 例:经营理念文化理念 五、「売场」→“卖场” 都指比较大的出售商品的场所。 例:バーゲン売场 例:仓储式卖场 六、「物语」→“物语” 新明解国语词典解释为:语り伝えられて来た话。 例:『源氏物语』『竹取物语』 汉语用作为故事的意思。 例:婚姻物语咖啡物语大银河物语(游戏中多直接引用) 七、「超」→“超” 「超」接头词,表示程度。 如:超かっこいい超やさしい 汉语中主要用于宣传口径的前缀,有夸大其词之嫌。显其贵、表现其竞争力。 例:网通买亚环电信超低价布局海外。

八、「准」→“准” 接头词,本式,正式,最终的なものに次ぐ。 例:准会员准决胜 汉语也表示离正式还有一步之遥的意思。 汉语的例子:准妈妈准儿媳 九、「新干线」→“新干线” 日语中原指高速化的铁路路线。 汉语引用为快速前卫的象征。 例:影视新干线日语新干线 十、「物流」→“物流” 日语中解释为:商品その他の品物を生产地などから消费地などまでに运ぶための包装,荷役,保管,运送の仕事。 汉语中的现代物流就是指把物质资料按照客户的要求,以最小的总费用,从供给地转移到需要地的过程。 另: 1.「解読」→解读意思:破解密码和普通人读不懂的文字。例:解读信息编码解读人生 2.「视点」→视点意思:描绘及论述事情时作者的立场。例:作者的视点比较独特,文 章很有新意。 3.「职场」→职场意思:工作场所。例:小资们的职场生涯 4.「新锐」→新锐意思:在某一领域新出现的有实力的人或物。例;新锐导演棋坛新锐 5.「放送」→放送意思:播放。例:金曲放送影视大放送 6.「视界」→视界意思:从一定位置展望外界的范围。例:参观了科技新成果展览,视 界大开。 7.「完败」→完败意思:指球类、棋类比赛中指一直处于明显劣势面输给对手。例:甲 队0比3完败于乙队。 8.「完胜」→完胜意思:指球类、棋类比赛中指一直占据较大优势而战胜对手。例:主 队3比0完胜于乙队。 9.「工房」→工房意思:摄影师、陶艺师、建筑师等的工作场所。例:创意工房美少女 工房 10.「新人类」→新人类意思:日语中指新人、新出现的人。汉语中新人类指1980年以后 出生的年轻人。 11.「亲子」→亲子意思:即父母的孩子。例:「亲子丼」鸡肉饭上放有煎鸡蛋。 12.亲子餐(大号套餐+儿童套餐) 13.「达人」→达人意思:指技艺、学术方面的高手。例:游戏达人(游戏界内使用广泛)达 人级高手 14.「强?弱」→强、弱意思:程度副词。例:A级强 B级弱 15.「真」→真意思:更本质的,更强的。例:真?三国无双(游戏界内使用广泛) 16.「补完」→补完意思:补充完整。例:攻略补完 17.「入手」→入手意思:购买、购入,拿到手。例:准备入手××CD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王彬彬 一、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史上,有着许多有趣味也有意味的事。从大的方面说,有两个时期的情形特别引人注目。一是在中国唐代,一是在近代。在唐代,是日本贪婪地向中国学习,甚至是在与中国文化接触后,大和民族才首次与文字遭遇,从此才学会了书写。日语的“假名”(字母)不过是汉字的变体。而在近代,则是中国拼命地向日本学习。别的方面且不论,仅就语言文字方面说,在近代,倒是日本成了汉语的输出国。日本“汉语”,冲击着东亚各国的语言系统,当然也大量进入中国的汉语中,成为中国人日常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近代由日本输入的汉语词,被称作日语“外来语”,这里也借用这种称谓。在“外来语”上加上引号,是为了与直接来自西方的外来语(如沙发、咖啡、逻辑等)相区别。因为这二者毕竟有些不同。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数量是很惊人的。据统计,我们今天使用的社会和人文科学方面的名词、术语,有70%是从日本输入的,这些都是日本人对西方相应语词的翻译,传入中国后,便在汉语中牢牢扎根。我们每天用以高谈阔论、冥思苦想和说“东”道“西”时所用的概念,竟大都是日本人弄出来的,——想到这一层,我的头皮就有些发麻。 实际上,离开了日语“外来语”,我们今天几乎就无法说话。就在我写这篇谈论日语“外来语”的文章时,也必须大量使用日语“外来语”,否则就根本无法成文。这个问题近几年也不时被人以不同的方式道及。例如,雷颐先生在介绍美国学者任达的《新政革命与日本》一书的《“黄金十年”》一文中,便写道: 通过大量的翻译引介,一大批日语词汇融入到现代汉语之中。有意思的是,这些词汇甚至迅速取代了“严译”(按:指严复的翻译)的大部分术语。这些几乎涉及各类学科的新词汇或是现代日本新创造的,或是使用旧词而赋以新意,现在又被广大中国知识分子所借用,这大大丰富了汉语词汇,并且促进了汉语多方面的变化,为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奠定了一块非常重要的基石。现在我们常用的一些基本术语、词汇,大都是此时自日本舶来。如服务、组织、纪律、政治、革命、政府、党、方针、政策、申请、解决、理论、哲学、原则等等,实际上全是来自日语的“外来语”,还有像经济、科学、商业、干部、健康、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法律、封建、共和、美学、文学、美术、抽象……数不胜数,全是来自日语。 雷颐先生是以肯定的口气谈到日语对汉语的侵入的。而李兆忠先生的《汉字的圈套》一文,则在与雷颐先生做了相同的介绍后,不无遗憾地写道:这真是个值得思索的问题,同样一个西方科学术语,到了中国和日本,就被译成两种味道相去甚远的词,最后却是以中译失败,日译胜利而告终,这是为什么或者换一种不太合理的问法:严复、梁启超们为什么没有想到采用明治初期的日本学者那种比较自由和通俗的意译法?同样,明治初期的日本学者为什么没有像二十年之后的大陆学者那样,采用那种引经据典式的译法这里把梁启超与严复相提并论有些不妥,但提出的问题确实是值得思索的。汪丁丁先生的《“经济”原考》一文,是对“经济”二字的汉语原意进行追溯,实际上也同样涉及到日语“外来语”问题,因为“经济”也是众多日语“外来语”中的一个。而考古学家陈星灿先生的《考古学就在我们身边》一文,倡议中国的考古学“建立自己的话语系统”,因为“所谓的国家、文明。私有制等等概念都是从国外输入的”,它们

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

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 摘要:在中外关系交流史中,中国与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之间总有着密切的联系。近现代以来,大量的日语词汇作为“外来语”流入中国,并渗透到中国传统的语言系统中,给汉语带来了重大影响。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引入可分为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并具有各自鲜明的特点。这些日语“外来语”已融入现代汉语体系,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语言的重要组成部份。 关键词:日语“外来语” 历史时期特点影响 1 引言 依照传统观点,日本文化源于古代中国,日语与汉语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提及文化影响,人们往往会想到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却忽略了文化交流的双向性。在不同时期,尤其是近现代以来,日本文化也给中国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单从语言文字上看,虽然汉字对日本的语音、文字、词汇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由于近现代日语词汇大量流入中国,日语也给中国的语言系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 关于日语“外来语”的先行研究 在中日两国语言文化的交流中,常有两种语言相互借用的现象。例如日语很多词汇都源于中国古代汉语,并沿用至今。相反,汉语亦有大量从日语中引入的词汇,一般被称作日语借词或日语“外来语”。 一直以来,关于日语“外来语”与现代汉语的关系,中外不少著名学者都提出了相关的看法。以下就先行研究,做一概括。实藤惠秀在《中国人留学日本史》中综合整理传播到中国的日本词汇,并分析其融汇到中国语文的过程以及对中国的现代化所作出的贡献。其在《日本文化给中国的影响》第一章“由日本到中国”中便提到由于大量翻译日本著作,造成言语文章的日本化,并认为梁启超对日语新词的引入起到关键性作用。王晓秋在《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第十二章“译书架桥——近代中日互译书及其影响”一章中也提及“吸收日语新词汇”,认为日语新词汇很大程度是通过留学日本的学生翻译的书籍和创办的报纸等途径被引入中国的。何华珍在其所著《日本汉字和汉字词研究》一书中专门从汉字词对比研究的角度,对其进行细致的分析。 3 日语“外来语”引入的历史及特点 其实,在汉语吸收“外来语”的历史上,来源除了日语外,另有英语等其他语系。但英语等“外来语”多为音译词,词语间保留欧式风格,难以走入老百姓生活,现仅用于人名或科学技术专用词等,现代汉语已不多见。相较而言,日语“外来语”则多为意译词,因而更易为人们所理解、记忆与接受。《汉语外来词词典》的编者刘正琰曾指出,“日语来源的外语外来词与欧美来源的外语外来词不同,我们绝大部分只借用汉字书写形式而不借用其读音。”[1]而实藤惠秀在《中国人留学日本史》中也写道:“因为日本书籍使用大量汉字,中日‘同文’的要素甚多,故此中国人翻译日文较为容易。” [2]可见,由于语言文化基础相近,相较于学习其他西方语言,日语能更快地被理解掌握是其融入中国汉语语言体系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上述先行研究进一步总结可发现日语“外来语”的传入,大致可分为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在清末,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中国急需向外谋求新出路,而由于时间的紧迫和地理、文化相近等因素,使得中国出现大规模的留学日本热,希望通过日本学习西方的先进社会文化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在此期间,中国的

日语中的外来语

日语中的外来语 一、从来源上介绍 1、日语外来语主要是从西欧语系借用并已融入日语的词汇,主要来自英语,也有来自法语、德语、俄语、西班牙语等。这些词汇已经日本语化,但在日本人的心目中仍然有来自外国语的感觉,一般用片假名书写。这一类词汇的词形比较固定。例如:ラジオ(radio)、ナイフ(knife),スタート(start),オーバー(over),ピアノ(piano)等。现以源于英语的外来语为例,看一看外国语转变为外来语的过程中,到底发生了那些变化。 (1)缩写 日常使用中,由于某些词汇过长,使用起来不方便,于是就取其中的一部分,变成一个短小的、容易记忆、容易发音的词汇。例如: ハイ·テクノロジー(high technology)--ハイテク(高科技) ミス·コンテスト(miss contest)--(选美比赛) パーソナル·コンピューター(personal computer)--パソ·コン(个人电脑) コンビニエンス·ストア(convenience store)--コンビニ(便利店) スーパーマーケット(supermarket)--スーパー(超级市场) オートバイク(autobike)--オートバイ(摩托车) (2)重组 一般是两个或更多的英语词汇组成一个新词汇。例如: my car--マイカー(私家车) office lady--OL(女办事员,女职员) cost down--コスト·ダウン(降低成本) one man bus--ワン·マン·バス(只有司机、没有售票员的公共汽车)

(3)添加某种成分 由于添加了某种成分,使原来的词性发生了改变。例如: アドバイス(advice)(名词)+「する」--アドバイスする(劝告)(动词) コピー(copy)(名词)+「する」--コピーする(复印)(动词) (4)日本人自制的外来语 night(夜晚)(名词)+er -- ナイター(棒球的夜场比赛) (5)把日语和外来语组合在一起 「口(くち)」(口,嘴)和communication (交流,传播)--口(くち)コミ(口头交流,口头传播) 「省(はぶ)く」(节省)和energy(能源)--省(しょう)エネ(节省能源) 2、日语中的汉语词汇很多,大多是自古以来从中国引进的,从外来语的定义看,汉语词汇也应该属于外来语的一种。但是,从惯用的角度看,汉语词汇不包括在外来语中。 较早引进的外来语,有些已经完全融入到日语中,几乎已经没有了来自外国语的感觉。这一类词汇历史上多采用平假名或者汉字来书写,现在一般用片假名来书写,有些还任然保留了平假名和汉字的书写习惯。例如:タバコ(煙草)(香烟)、てんぷら(天婦羅)(油炸虾鱼食品)、カッパ(合羽)(帐篷)、ジュバン(襦袢)(贴身衬衫、汗衫)、キセル(煙管)(烟袋)等。 3、有汉字表记的外来语 日语中的外来语用片假名表记,但很少一部分外来语单词也有其相应的汉字表记。这是因为外来语在表记方法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外来语进入日语中为人们使用时,采用平假名表记。第二阶段是试着用汉字表记,给单词配以音读汉字表示其读音或物理特征、

如何记忆日语单词(献给初学者)

如何记忆日语单词? 学习日语的人常感记词困难。日语词确实难记,因为难寻规律。学习印欧语系诸语,可用词素分析法将词分解为词干和词缀,加以整理,即便利于记住。日语词不是这样由词干和词缀构成的,词素分析法用不上。日语词的来源不一,构成方式复杂。有和语词,有汉语词,有混合词,有派生词;此就其来源而论。在读音方面,有音读,有训读,有音训混读;同为音读,尚可分为汉音,吴音、唐音等等。因而日语词的状况 复杂,难读难记。学习者以记词为苦,是有基因的。 要彻底解决记日语这一难题,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掌握日语词的音读。音读和训读有其规律,抓住纲目,分清条理,是记词的关键。只要抓住音和训,记词即非难事。但因音读和训读状况极其复杂,不加深究,则无法弄清其实际,所以学习者感到无从下手。同一汉字,在这个词里音读,在那个词里训读;况且音读 和训读都有数种读法,更使人无从掌握。 为了顺利地记住日语词,首先必须弄清什么是音读和训读。自从汉语和日语发生关系以来,就在日语中引起了这个问题;这是个十分古老的问题。在汉字进入日本以前,日本没有文字。汉字和汉语进入日本以后,日本人不但汉字注日语音,而且大量吸收汉语词。由此而产生音读、训读、音训混读以及有关诸多问题,日语词的复杂状况即由此而生。因此,弄清音和训是记住日语词的关键。下面简单谈谈什么是音读和训读 以及有关问题,由此而探讨解决记词的难题。 训读:训读是用日语读汉字(汉语词)。汉字进入日本后,日本人按该汉字的原意而用日语读出。例如汉字“川”的意思就是“河”,日语词称“河”为“カワ”,于是就将汉字“川”读为“カワ”。这就是训读。总之,依汉字愿意而以相应的日语词读出,就是训读。训读是写汉字,读日语的音。例如“人”读“ヒト”,“山”读“ヤマ”,等等。这也可以说是类似翻译,但有些是确切的翻译,有些则不一定完全相符。 音读:汉字进入日本后,日本人按照汉字的原音读汉字,就是音读。因汉字传入日本时间不同,而有古汉音、吴音、唐音等等之别。总之,日语汉字的读音来源于古汉语读音,故虽与现代汉语音常不一致,但仍有关系。例如汉字“山”,日语音读为“サン”,“爱”读为“アイ”,等等。可见日语汉字的音读皆源自古汉语音,由于汉语音与现代汉语音虽不尽相同,但仍密切相关,所以日语汉字音读与现代汉语音也有 联系。 、除音读和训读外,还有音训混读,就是在一个词内,有的汉字音读,有的汉字训读,形成音训混合全体。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并不在于汉字的读法,而主要是由于日语中的造词所引起的。 仅据以上简述即可明显看出日语词呈现复杂现象的根源,同时也说明要解决日语词的难记,就必须抓住音和训这个根源。否则,抓来抓去,总在枝节上转圈子,终究不得出路。 我们列出了五十音图“あ”行至于“わ”行的全部音读汉字和训读汉字。虽然各行的音读和训读有多有少,甚至多少悬殊,有的音读汉字多而训读汉字少;有的反之,音读汉字少而训读汉字多;有的两者多少大体均等。情形虽是千差万别的,但不论情形如何,有一点是确定不变的,那就是:日语汉字的读音——包括音读和训读——是稳定的,固定的,大体上是不变的。如前所述,汉字的读音稳定,构成词时,词的读音也是稳定的。例如汉字“生”字,它的音读为“せい”,所以它所构成的词:“学生”、“先生”、“生活”、“生物学”等,它们的“生”字都读做“せい”。音读是如此,训读也是如此。例如“手”字训读为“て”,于是它构成大量训读词如:“手痛い”、“手利き”、“手提”、“手塩”……等等,“手”字都训读为“て”。

中文中的日语外来词

中文中地日语外来词 现代汉语词汇中都来自日语,没有这些词汇你将无法说话.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陈生保年著文,指出「共产党、干部、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句话完全是日语外来语组成地.文章中将日语外来语分为以下 几类: 一、修饰词被修饰词 ()形容词名词例:人权、金库、特权、哲学、表象、美学、背景、化石、战线、环境、艺术、医学、入场券、下水道、公证 人、分类表、低能儿 ()副词动词例:互惠、独占、交流、高压、特许、否定、肯定、表决、欢送、仲裁、妄想、见习、假释、假死、假设二、同义词复合例:解放、供给、说明、方法、共同、主义、阶级、公开、共和、希望、法律、活动、命令、知识、综合、说教、教授、解剖、斗争三、动词宾语例:断交、脱党、动员、失踪、投票、休战、作战、投资、投机、抗议、规范、动议、处刑四、由上述单词组成地复合词例:社会主义、自由主义、治外法权、土木工程、工艺美术、自然科学、自然淘汰、攻守同盟、防空演习、政治经济学、唯物史观、动脉硬化、神经衰弱、财团法人、 国际公法、最后通牒、经济恐慌 其他还有:[动词]服从、复习、支持、分配、克服、支配、配给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地基本概念]哲学、心理学、论理学、民族学、经济学、财政学、物理学、卫生学、解剖学、病理学、下水工学、土木工学、河川工学、电气通信学、建筑学、机械学、簿记、冶金、园艺、和声学、

工艺美术 [结尾词]()化:一元化、多元化、一般化、自动化、现代化等()式:流动式、简易式、方程式、日本式、新式等 ()炎:肺炎、胃炎、关节炎、气管炎、皮肤炎等 ()力:生产力、原动力、想像力、劳动力、记忆力等 ()性:可能性、必然性、偶然性、周期性、习惯性等 ()地:大众地、民族地、科学地、绝对地、公开地等 ()界:文学界、艺术界、思想界、学术界、新闻界等 ()型:新型、大型、流线型、标准型、经验型等 ()感:美感、好感、优越感、敏感、读后感等 ()点:重点、要点、焦点、观点、出发点、盲点等()观:主观、客观、悲观、乐观、人生观、世界观、宏观、微观等()线:直线、曲线、抛物线、生命线、战线、警戒线等 ()率:效率、生产率、增长率、利率、频率等 ()法:辨证法、归纳法、演绎法、分析法、方法、宪法、民法、刑法等()度:进度、深度、广度、强度、力度等 ()品:作品、食品、艺术品、成品、展品、废品、纪念品等 ()者:作者、读者、译者、劳动者、缔造者、先进工作者等 ()作用:同化作用、异化作用、光合作用、心理作用、副作用等 ()问题:人口问题、社会问题、民族问题、教育问题、国际问题等 ()时代: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新时代、旧时代等 ()社会: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