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以读为本

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以读为本

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以读为本
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以读为本

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以读为本

[摘要]语文教学应特别重视学生读的训练,读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中心,培养语感,产生情感共鸣,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能提高学生读写等多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重视读的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7-0132-01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语言感知的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强调:“读,在语文教学中是足以培养学生语言感知的一项主要手段和实践。”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可以收到“不待解脱,自知其义”的效果,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读,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理解课文,陶冶情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要达成的目标,针对学生读书的情况,设计好读的步骤和形式,并给以时间上的保证,让学生通过初读、细读、精读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思想情感,从而达到训练学生读书方法,提高读书能力,培养良好读书习惯。

一、初读质疑

新学一篇课文,要了解作者及作品内容,首先就要学生学会质疑。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

维往往从疑问开始。因此,在指导学生学习一篇课文的起始阶段就要求学生质疑问题,这样,才有利于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较为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一夜的工作》一课预习时,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后提出疑问,再根据教学目标、重难点对所提出问题进行梳理归纳。1.周总理一夜的工作都做了哪些?2.课文从哪几方面写了总理一夜的工作?3.哪里体现总理工作辛苦?这些问题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认识。这样教学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开放式教学”的思想。

二、读议解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动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精神特别强烈。”因此,在儿童初读质疑后就应该让他们主动去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让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工具书、网络、小组讨论等方式获得答案,让他们体验探索的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让学生自读课文,提出问题,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总结。这样,课堂教学是老师跟着学生走,而不是老师牵着学生走,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打破了原有的课堂结构,教师和学生建立起的是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

三、朗读明理

每篇文章都有其重点或难点问题,这也是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学生了解得透彻,那么整篇文章就会迎刃而解。因此,对这些内容,教学时一定要采取多种形式反复读,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读。在读中体会,在理解中读。如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时,学习“李大钊被俘时”这一部分,先让学生自由读,再找出重点语句进行有针对性的读,体会出李大钊对革命高度负责和坚定的革命信念这一思想、内容。通过反复诵读,能体会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行为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语言文字的教学,鼓励学生反复阅读文本,从中感悟出文本中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形、情、味、神,体会字里行间所蕴涵的丰富多彩的情感。

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在分析总结桂林山水的特点时,先让学生找出这一部分自由读,再指名读,接着让学生概括说出:“桂林山水的特点是什么?”再问:“该如何读这部分?”指名试读,其他同学评议,然后全班齐读。读后又问:“置于这样的景观内作者会有什么感受?你有什么感受?能按你的感受再读读这段话吗?”学生个别读,再全班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读与写的关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918900623.html,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读与写的关系 作者:何洪波 来源:《读写算》2014年第11期 读和写是语文教学永恒的主题,但有些学生读了不少文章仍写不好作文,究其原因,一是没有用心去读,没有真正理解;二是没有解决好读与写的关系。因而,教师要处理好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和写的关系,使学生对读与写的内涵在潜移默化中消化吸收,从而达到读与写的有机结合。 一、正确认识读与写之间的关系 读和写是个互逆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着。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从阅读中可以学习到作文的方法,通过作文又可以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 (一)、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它可以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上写道:"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1、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丰富基础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有效的阅读,可以学习和丰富词汇,知晓各种句式,掌握规范化的语言,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和技巧水平。 2、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丰富写作材料,解决写作内容问题。课文中的素材是丰富多彩的,按内容可分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 3、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开阔写作思路,激起学生表达文思。观察万物和研读经典都可以引起文思,最通俗的便是写心得笔记。 (二)、写作对阅读具有反作用,它能提高阅读的质量 首先,写作能让学生对各类情感有一种亲身的体验,能激发其与作者的共鸣,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写作能将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缩短,更能去体会作者的心情及其借助文章想要表达的思想等,更能激发其与作者的共鸣。 其次,写作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学生在锤炼自己作文语言的同时,也使自己的语言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这种对字、词、句的感悟实践,可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直接的、敏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抓住“读”字,把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当作阅读教学最重要的一环,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理解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可见老师的职责不仅是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会学知识,不断提高语文素质。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巧读呢?下面本人就这几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体会。 一、引导学生读书时,抓住重点词、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篇课文或一段话,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地、平平淡淡念一两遍就了事,而应布置预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这样就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如《草原》一文,主要描写了草原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的愉快心情,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读中去理解、感受。比如我先让学生在读课文时找出描写草原景色的词语、句子。然后再思考这些词语、句子描绘了草原怎样的特点?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读完课文后,很快就从课文中找出了“清新”“明朗”“一碧千里”“无边的绿毯”等词语和“是……也是……”、“既……又……”、“连……都……”等句子。这样,学生就能较快、较准确地理解掌握草原的风光,同时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为草原优美的风光所陶醉。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也很注重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比较,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我觉得这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如在引导学生学习《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抓住“一张”、两把”、“一盏”、“如此而已”,这样极其简单的摆设与“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进行对比,来说明周总理的生活极其简朴;把工作任务繁重与办公用品简单对比;把工作非常劳苦与食物非常简单对比。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就能深刻体会到周总理的伟大。 二、抓住作者思路,引导学生在默读或朗读过程中掌握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时,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抓住文章的中心,精心设计几个思考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默读,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教《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时,为了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我精心设计了几道思考题:①找出描写闰土外貌的词句,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②闰土对“我”说了哪些事?“我”对哪几件事印象较深刻?为什么?③读了课文,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后,教师逐一提出讨论,学生很快就能清楚,课文主要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 三、创设情境,在身临其境中训练学生的语感,培养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把情感带入教与学的活动之中,创设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推行以来,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行为等方面均有了很大改变,教学水平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了,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但是,我们也看到,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反思,需要解决。 一、拼音教学效果差。部分教师依照长期形成的教学习惯和个人经验,不仅要求学生熟练地拼读音节甚至于直呼音节,还强调背诵默写声母表、韵母表、整体认读音节表。拼音教学与识字教学分开,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被动接受学习。 二、识字教学被削弱。识字教学方式强调以课堂为中心,忽视学生自主识字,通常以记、读、背、写为主,课后很少引导学生实践、积累汉字,学生学习汉字回生率高,识字远离生活。有的学生大量运用网络语言。 三、阅读能力不强。部分教师对教材还处于条分缕析现状,课堂上基本上是教师问,学生答(且很多是无效问题);教学目标的制定脱离学生实际,甚至于直接照搬教参书上的目标;学生阅读量小,教师忽视学生积累等,语文需要积累,而很多教师只注重理解,忽视了积累。 四、表达能力较差。现在部分学生不能积极、大胆、主动地与别人进行交流,或不敢说,或说不清楚,口头表达能力较差。课堂教学中缺少运用口语进行交际的情境,激发不了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兴趣。有的教师忽视了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五、习作能力较低。学生怕写作文,习作时感觉无话可写,结果形成“编”作文或“拼”作文现象。学生书面表达能力不能适应实际生活的需要。从教师习作教学情况来看,习作指导与讲评实效性不强。 总之,在高唱“以生为本”的现实课堂中,学生并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被动地学,盲目地练。学生围着老师转,自己读书的时间少,自己揣摩、思考的机会少,独立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的机会更少。还有,有的教师的语文教学十分封闭。教学内容局限在教科书中,教学场所局限在课堂里,人为地割断了语文教学和生活的联系,割断了学语文和用语文的联系。再者,教师没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点,也有很多教师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除了上述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尚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要靠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中不断钻研、不断完善、不断努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阅读训练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阅读训练 在以往的教学中,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始终处于不放心、不放手的强化训练,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施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认为似乎这样才能 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岂不知,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教育教学方法实在是一种落后,不太实际的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因此,在这几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努力改变自己以前古老的作法。把学生们放在教育 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让他们展示其自身的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变以前的被动学为主动学;呆板学为灵活学;苦学为乐学。正是有了这种思想作前提,我在教学中注重抓住一个项目做实验为突破口,进而向其他项目延伸。 一、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让你垂延三尺, 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样的道理,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 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 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雨”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说:“你们都见过‘雨’,‘雨’对我们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它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 伴,就象我们的好朋友,谁也离不开谁,可你们知道下雨时天气怎样?风怎样?雨水是怎样 的?庄稼又是怎样等这些情景吗?你们想了解吗?”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地回答:“想”。于是我就说:“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写‘雨’的课文,课文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方面的知识, 请你们用自己的能力去阅读课文,并寻求答案好吗?”话音刚落,学生就情绪高昂地朗读起 课文来。 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 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时上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鼓励。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理断句, 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与写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与写 摘要: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意在读书有利于写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使读写有效结合,才能使阅读和写作两者相得益彰,互相促进。 关键词:阅读;练习;积累 目前,小学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而令他们头疼的就是写作。学生一说到作文,就感觉苦恼,感到作文单调枯燥,没内容可写,是苦差使,对写作持消极态度,甚至厌恶作文,感觉不到习作的快乐。指导学生写作也成了一直困扰老师们的一大难题。尽管翻阅了许多作文报、作文指导书,试着给学生读范文,讲写作方法,但最后结果仍不尽如人意。要想改变这个现状,我觉得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将读与写结合起来。因为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性的吸收,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表达能力强了,又会促进理解吸收能力的提高。现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从读入手,以读促写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觉得首先可以从读入手,文章要多读后才能领会其义。我在执教《梅花魂》一课时,感觉学生很难理解外祖父对祖国的那深深的眷恋之

情。于是,我首先让学生对文章熟读,知道课文大概的内容。然后,抓住重要的字、词、段落,让学生了解梅花的精神。学生在知道了梅花的精神后,又让他们继续读,去发现外祖父是想通过梅花来赞美中华民族那些有气节的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去细细感悟:为什么外祖父离开家乡这么多年还能记住梅花呢?学生就会明白是因为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作者为了表达外祖父的思乡之情,选材很巧妙,结构很清楚。思乡的事、物很多,但作者小中见大,用梅花和梅花手绢来寄托自己的感情。这种写法就叫做借物喻人。然后再和学生讨论生活中有许多人的精神就和某一事物的特征吻合,请你去思考,并把它写下来。我想,读是基础,那后面的写就是迁移运用。前过程是基础,是“初读”;后过程是提高,是“善读”。读书只有达到善读的地步,才对写作有意义。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果能善读,自必深受所读书籍文章所影响,不必有意模仿,而思绪与技巧才能渐有提高。”所以,阅读只有完成上述两个过程,达到善读的过程,才能对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具有指导意义。从阅读的认识过程分析,阅读和写作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阅读应该作为写作的基础,要在读中学写,又要在写中促读。 二、勤写勤练,以写引读 多写多练,对于处在写作起步阶段的小学生来说,首先是多进行写作的各种单项训练,扎扎实实地练好写作基本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 李场小学莫璐 摘要:《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而抓好朗读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朗读重要性形式技巧 朗读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朗读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基本口头表达技能也可以培养学生掌握主动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朗读既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一项基本功,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朗读有助于学生积累词汇句式,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而抓好朗读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纵观目前的语文教学,满堂讲,满堂问的现象屡见不鲜,重视“讲”的功能,而忽视学生的“读”,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辨证地处理“听、说、读、写”的内在联系,不注重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之所以语文教学出现这样的局面,其根本原因就是忽视了语文教学的起点教学,即学生对文本的“熟读”。每一篇课文的学习,都少不了

老师对课文的串讲,少不了老师对繁琐词句的分析,少不了对文章中心的提炼,更少不了对段意的概括等。总之,学生始终都会围着老师的各种问题及深入的个人讲解转,“读”则成了一种形式。一篇课文讲完了,可学生连课文都读不通,所记住的那些“理解”、“体会”,全都是凭借老师嘴“倒出来”的,这样一来,学生的语文能力自然滞留不前,仍不会说话、作文。究其原因无疑是:读得太少,自己理解体会的太少,语言积累太少,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这一点,在自己的语文课堂上应尽量摒弃纷繁复杂的繁琐分析,让学生去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真正的发挥读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圆满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 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又怎样才能恰如其分地利用朗读来启发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使朗读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其有效的作用呢?下面就笔者的教学实际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教师在教学时要做好示范朗读,以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 马卡连柯说:“教师永远是儿童模仿的典型。”朗读训练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教师的范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功的范读能收到直观、生动,形象、感人的效果,可以帮助学生正音,明确词义和了解词的感情色彩,教师绘声绘色的朗读可以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范读,出于教师口,入于学生耳,了然于学生的心,能增强学生语言文字的敏感性诱发他们的情感冲动。因此,我在教学中对发挥范读的作用较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策略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细细品味这番话,不难发现当前的语文课程改革强调的是让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活动,逐步领悟、掌握自主学习、积累、感悟、运用语文的能力,能够个性鲜明地学习语文。 但是,从当前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来看,尤其是我们农村小学,由于师资队伍参差不齐,长期以来多数教师的教学观念一直受到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观的影响,普遍认为语文教学只要教好了知识,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能自然而然地提高。从而导致了学生终日处在被动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的学习任务中,最终学生对语文知识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这样的教学不仅没有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反而使很多的孩子早早的丧失了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2006学年我们对我镇的五、六年级学生作了一次关于学习兴趣的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不喜欢语文,甚至有些成绩优秀的学生也讨厌上语文课。分析其原因,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普遍存在不会学习、不愿学习的现象。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多数是等着老师讲,或者是等着班级中几个优等生讲,然后他们唯唯应诺。这样的学习,多数学生只是充当了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久而久之使部分学生成了语文课的装饰品,慢慢地他们就丧失了语文学习的兴趣、能力。这样的语文教学策略显然与推进以培养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是格格不入的。通过调查、反思,我们达成了一个共识: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掌握更多、更深的知识,而是学会学习,懂得如何获得收集、处理信息,如何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开发人的各种潜能,从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从新课程理念看我们的教育,改革的关键就在于语文教学要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去发现。教师应该从设计、教学、练习、评价等多方面去鼓励学生大胆实践,积极探究。语文教学必须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是新世纪语文教师的使命。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课改教学反思 进入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看到了一个可喜的现象:广大教师已逐步认识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们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但我们也同时看到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彻底的解决,将会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非常不利。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自主”浮于表面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要将学习交给学生,使学生通过自己愿意采取的方式去获得所要掌握的知识。这无疑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但我们遗憾地看到,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大都还滞留于表面。比如,有些小学语文课堂上,所谓的学生自主学习仅仅是将课文泛泛地读一遍,找出课文中的几个生字词,查一查字典;还有的课堂上,学生刚刚进入到自主学习的情境中教师就又开始进行教学,使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深入分析课文,对课文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自然就会比较肤浅。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呢?其实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教师这一因素来讲,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教师的忧虑 有些教师担心如果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会影响

教学的进度,使教学任务不能顺利地完成。比如,有的教师说:“课堂上,我也想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但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我担心学生的自主学习占用了过多的时间,会影响教学进度,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这种说法代表了很多语文教师以及其它学科教师的普遍看法。教师存在着这种思想,必定会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流于形式,浅尝辄止,仅仅成为课堂的一种装饰。 (二)教师理解的偏颇 有些教师认为,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要将课堂彻底交给学生,教师的“干扰”越少越好。于是,当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这些教师往往无所事事,甚至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 试想,小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差,如果没有适当的引导,他们的“自主活动”是否始终围绕着教学任务进行?这些教师没有考虑到小学生心理的特点和小学语文学科的实际,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自主学习活动浮于表面,学习效果不佳。 如何改变学生自主学习效果不佳的现状,让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断走向深入,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针对上述原因,笔者认为应切实做到以下两点: (一)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充分地思考、探究、理解,让学生充分体会课文,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为21世纪培养的新学生首先应该是富有民族气节,遵纪守法,热爱自己祖国的爱国主义者。近几年来,中学生、大学生崇洋媚外,伟法乱纪屡见不鲜,这正说明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基础薄弱。因此,从小学开始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打好思想政基础是新世纪的需要,也是新世纪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教育,凭借教材进行应该是主渠道。语文,渗透德育教育重要学科,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语文教学要在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政治思想教育,让学生从小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尊敬守法,做新世纪有用人才的教育。根据小学语学科的性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谈几点粗浅的见解: 一、明确内容的广泛性 教材中,德育教育的内容上多方面的,如《日月潭》、《黄山奇石》、《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等反映我们祖国山河壮丽、物产丰富、幅员辽阔;《雷锋叔叔和我们在一起》是反映新世纪祖国崭新的社会新风尚;《英雄王二小》、《珍贵的教科书》等反映祖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侵略时英勇反抗的民族精神。这一篇篇教材构成了一个个德育教育的整体。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材从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通过祖国的山、水、物等一个个事例,逐步加深对我们伟大祖国和人民的了解,深化对祖国人民的认识,以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 二、语文科的特殊性 语文科的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辨证统一。因此,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潜移默化,要在渗透上下功夫,要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使学生的思想政治受到洗礼。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就会受到爱国激情的感染,从中接受教育。 三、德育教育要注意阶段性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分年段,因人而异。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突出德育教育的阶段性。认真做到德育教育要有阶段、有顺序。根据小学生知识差距,心理差异,年龄跨度,一般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 低年级通过入学教育中“升国旗”、看图学词学句中“北京天安门”等教材,让学生明白国旗代表我们国家,升旗时行注目礼,是对国家的尊重,对祖国的热爱。 中年级,要加强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工作,激发他们的爱热情,如:通过。《美丽的小兴安岭》、《林海》等教学,使学生了解祖国的美丽,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 高年级,除教材中的课文外,还要通过一些课外阅读、习作、时事政治等加强对他们的德育教育,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四、德育教育要讲求实效性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既要挖掘教材德育教育内容的同时,又要延伸好教材内容,鼓励学生重在实践,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还要开展好课外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接受教育,从活动中树立优秀的思想。要对学生树立德育榜样,积极鼓励学生要向榜样学习,从小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小学语文教学读与写有效结合探析

小学语文教学读与写有效结合探析 概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涵的语文素养,适时地引导学 生进积累运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现综合性学习的课程目标,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得到提高。 评价一个人语文能力的标志不是“理解语言”而是“运用语言”。因此习作教 学与阅读教学必须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阅读教学时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文章所写的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的美妙之处,从而使学生得到语言文字训练和习作能力的培养。 怎样做到在读中探写、读写结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呢?针对这一点,小学语文阅读与运用研究实验中尤为重视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在阅读中提炼,在阅读后练笔,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让他们“胸中有沟壑,下笔涌千言”。下面谈谈我在小学语文阅读与运用实验研究中进行读写结合训练的几点做法: 一、挖掘教材中的写作知识,帮助分析,积累写作基本功 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的同时,帮助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并把写作特点运 用到平时的习作之中。如,学习《詹天佑》一课时,课文第四自然段第一句话:“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测线路。”这是一句过渡句,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我告诉学生习作时,两段内容不同的段落可以用这样的语句连接起来。在学习《鸟的天堂》这一类文章时,我让学生认真读,仔细体会课文中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的妙处,让学生明白文章既要有静态描写又要有动态描写,这样动静结合使文章更加生动。再如,在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等游记类的文章时,我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后找出描写游览路线的语句并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让学生明白这些语句就像一根线一样把珠子穿在一起,使文章浑然一体。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时,课文采用的是倒叙的写作方法,首先向我们展示了父亲被害十六年后,接下来向我们讲述了父亲十六年前被害的经过。通过学习学生体会到,采用这种写作方法更能吸引读者,写叙事的文章时可以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二、抓住课文中的精彩片断,引导仿写,提高写作能力 仿写能减缓学生写作的难度,使他们由读到写,由不会写到会写,把自己身边 活生生的生活画面转化成个性鲜明的语言文字,帮助他们在阅读与写作之间成功地搭起一座桥,顺利完成了从书本到生活的过渡。仿写,仍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有效之法。优美的片段,有特色的片段,都是我们模仿的对象。如,《火烧云》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册语文教材的阅读教学占的比重大,用的课时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投入的精力大,花费的时间多。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语文教师发出“越来越不会教了”的慨叹,这种慨叹也基本是针对阅读教学而发出的。首先是因为在语文教学课堂中集中地反映出一个教师的语文教学理念,集中地表现出一个教师驾驭教材、控制课堂、组织学生、运用教法的能力和水平。其次,阅读课都是一个以文字为媒介的、表达特定思想感情的、有篇章结构的统一整体。每篇文章都富有思想性、情意性和美感性;每篇文章都讲究结构完整、用语准确、表达清楚。语文教师要研究和处理好每篇文章,都要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全方位的理论素养,甚至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由此可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 本人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结合学生和教材的实际情况,采取多渠道、有目的地进行阅读教学的训练。经过几年的探索,取得显著的成效。下面谈谈我在多年来的一些做法: 一、以读带说,在读得准确、流利上下功夫。 小学语文教学是训练学生读书能力的过程之一,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兴趣。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如何进行朗读训练呢? 1、在教学中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读书,借助汉语拼音让学生自己读出汉字的读音,然后个别检查,看是进否读得准确,对比较容易读错的字,注意做到教师少讲,让学生多读,以读为训练的主要形式。我要求学生在读书时要读准每一个字音,做到停顿恰当、不唱读,总之在“准确”、“流利”上下功夫。通过一年的训练,我班学生在读课文时能做到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发音准确。

2、教师范读,领读,读中领会语言文字的意思及思想感情。 学生的学习基础是不完全相同的,有的学生自控能力差,注意力维持时间短。单一的朗读形式容易使学生疲劳和厌倦。所以我有针对性的采用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老师范读等,力求学生百读不厌,每读一次都有收获。而儿童的模仿性又很强,教师作适当的、及时的范读和领读是不可缺少的。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范读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学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让学生进入意境。(此处要举例)特别像《十里长街送总理》和《再见了,亲人!》这类感情色彩 很浓厚的课文,更应该通过朗读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朗读得平平淡淡,甚至结结巴巴,那就无法表达出全国人民在十里长街盼灵车,送总理的悲痛情景,以及人民永远怀念总理的无限深情,更难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依依惜别之情,更难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用生命和鲜血凝成的深情厚意。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自已必须声情并茂的朗读。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从而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二、依据教材、指导朗读 小学语文大纲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是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好处。对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更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如

小学语文教学常见的问题和对策

小学语文教学常见的问题和对策 问题1:太在篇章上做文章,过多过细地分析文本而忽略重点语句的教学。 对策:教师应加强对文本的理解,吃透文本的重难点,结合文本所在单元,备课时较系统地归纳出单元训练重点,有指向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在实践性环节上设计可以更充分一些,可以让学生通过课文,联系生活中看到的人、事、物,来做一定的迁移,还可以和写作指导结合得更紧密一些,这样就使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更加充分。 比如教学六年级下册《夹竹桃》这篇文章,有两个出彩的地方。如课文第四自然段中,有几个句子是概括地写:“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写夹竹桃在春、夏、秋三季的形象,老师让学生通过概括的语句调动想象,让学生自己来描绘想象得到的画面,并且反复朗读,加强感受和体验的过程。又如幻想的一段,让学生用模仿的句式来造句,如果能多花点力气,多花点时间,如果老师不给学生点明,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从普通事物中发现其美妙的意趣,也是可以的。 问题2:问题的提出有的过于繁琐,有的偏离语文。 对策:一篇文章问题不易过多,过细。应设计围绕一个大问题逐步深入,引领学生层层深入地与文本对话,递进似地悟出教师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善于提出好的、到位的问题。什么样的问题好,那要看问题解决的实质是什么?语文的问题不能是单纯的追求“非语文的(如科学常识、道德伦理、历史地理等)”,如果产生了“非语文”的问题,允许学生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但最终的落脚点还是为语言的内容和形式服务。在问题中,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相互渗透的关系,相互依托。有时我们提出一些问题,学生无法解决。冲着这一点,就可以说明备课不够充分,学生的学习底细摸得不够清楚,或许从另个方面说明教师的文化底蕴不够深厚。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已迫在眉睫。 课堂是动态生成的,所以学生可能会出现许多意外的问题,也就是说与本课的教学无关,教师要注意掌握分寸,实在不需要解决的,教师要艺术性避开,但不要伤害学生的积极性。需要解决,又无关紧要的问题,教师要掌握火候,不要占据大量的时间。语文课决不是什么问题都需要解决的教学。 问题3:教学目标不清晰,导致学生阅读的盲目性。 教师应该思考,语文有没有引领性的问题?应该是有。其理由,语文是课程,语文教学的阅读与我们平时自由阅读不一样,尽管有人呼吁阅读的自由化,但在教育领域实现不了,教育的功能是培育人和教育人,它是有一定政治色彩的,有一定目的性的,否则我们不能称为教育。这样来看,语文有引领性的问题,那么什么是引领性问题?大的方面说是课程标准强调的,小的方面说是教材编排的意图,那么教师建构的问题首先挖掘教材的意图——生成问题的目标是三维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这些都是统领性问题,但在具体的课文中各有侧重。 对策:不管哪一节语文课,我们都应该抓住关键的问题,围绕一个中心,定准一个基调,升华一种情感……把“语文”的东西交给学生。这应该才是语文教学的“根”。因此教师应该加深专业知识领域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问题4:课内所学与课外积累发展非常不平衡,课外积累几乎成为一个空白。 对策:我们知道,学生良好的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是课内课外二者的有机结合。一个好的语文老师一定要在学生的心中渗透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多读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做到长文短教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做到“长文短教” 我们知道,无论是北师大版还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都通过不断增加阅读篇目与提高课文的容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面对越来越多的“长文”,教师们如何在深入中避免烦琐和肢解,来达到“长文短教”提高效率呢?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的老师要转变观念,要用“片言居要”“要言不烦”作为处理教材的指导思想,切忌面面俱到。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线”、“面”。抓住这些“点”、“线”、“面”,同时拓展到全篇,就能顺畅地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以课为例,谈谈如何“长文短教”。 一、抓住文眼,教活一课。 文章的题目是全文的中心体现,尤其是题眼,学生可以通过它“窥一斑而见全豹”。从文章的题眼切入,可以准确地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以此为主线展开语文能力的训练和优美语言的感染如《将相和》一文,是以“和”为线索贯穿全文的,作者的思路是将相由不和到和好。教学时,紧紧抓住文眼中的关键词“和”,讨论“将相为什么不和?”,因为蔺相如在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上为赵国立了功,赵王封他为上卿,职位在廉颇之上,引起了廉颇的不满,导致将相不和。一个问题理清了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前两个故事是后一个故事的起因和铺垫。最后讨论“将相怎样和好”,不仅突出了蔺相如对敌狠、对己和、识大体、顾大局的高尚品质,也突出了廉颇知错就改、勇于自责的精神。再把人物思想升华到爱国主义高度——为了国家的利益,将相必须和好。最后归纳出三个故事是围绕“和”而统领在一起的。 再如《画家与牧童》教学中老师可以在出示题目时将画家写大一些,将牧童写小一些,让学生猜测为什么这么写?大画家和小牧童之间会发生什么事?从而引导学生去整体把握课文,而后抓住“大”去感受画家戴嵩画技的高超和为人的谦虚宽容。而后问学生“画家本事这么大,这么谦虚,可不可以再写大些,牧童再写小一点,行不行?”学生说不行,因为牧童也很了不起。表现在哪里呢?再次读文感受牧童的人格魅力。这样抓住题目书写的不同作为研读的支点,学生不仅了解了故事的大概,更从“大”与“小”中感受了人物的了不起。 二、抓住中心,统领全文。

小学语文教学名师及其理念的介绍

小学语文教学名师及其理念的介绍 名师一:李吉林 一、基本情况介绍 李吉林,女,1938年生,江苏省首批特级教师。1956年,18岁的李吉林成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很快就崭露头角,却不幸地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摧残,,但她没有被困难打倒,仍然坚守作为教师的信仰,在一次与中学老师姜兆一的谈话中了解了英语中的情境教学法并产生的浓厚的兴趣,之后便并不断的研究情境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并取得了重大的成绩。 现任江苏省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委员,曾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出版了《李吉林与情境教育》《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李吉林情境教学理念与实践》《训练语言与发展智力》《李吉林文集》等大量著作。 二、教学理念: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来源于西方国家,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中的一种方法,李吉林在汲取了世界先进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课程论的精华的基础上,立足我国国情和文化进行了长期的实践,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体系。 (一)情境教学法的四个特点 1.形真,即形象具有真切感,神韵相似,以鲜明的形象,强化学生感知教材的亲切感。(不必是实体的复制,也可以是简化的形体) 2.情切,把学生的情感调入认知活动,提高主动性。(包括生动形象的场景、教师的语言和情感以及课堂教学的氛围) 3.意远,即意境广远,形成想象契机,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因为情境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所以是情境,而不是情景。 理蕴其中,即在情境中蕴含一定的理念,抽象的理念伴随着形象,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认识力。 (二)情境教学的五个要素 1.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 2.以指导观察为基础,强化感受性。 3.以发展思维为重点,着眼发展性。 4.以陶冶情感为动因,渗透教育性。 5.以学科活动为手段,贯穿实践性。 (三)情境教学的四大原理 1.暗示诱导,:情境教育根据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特点,运用图画、音乐、表演或运用现实生活的典型场景,直接诉诸学生的感官。当学生进入这样

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指的是以文章为载体,从文章的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升。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读写结合,从读写结合入手,提高教学效率。 一、读中批注,写在课堂点滴处 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应成为教师的一种潜意识,成为一种既定目标。读写结合应落实于课堂教学的细微之处,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读写结合不是要求动辄写成段成篇的文章,可以从一两个词入手,从一两句话开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批注不失为一种读写结合的好办法。当学生在独立的研读文本,析字析词的过程中,在对文章重点句段的品读中,自然会产生零散的、瞬时的体验和感悟,此时,让学生用符号、用图画、用文字,把它们记录下来,这就是学生读文后的一种倾吐和反馈,就是读后的“写”。 在学生的批注中,教师应有层次地引导学生从字词入手、进而到句段的层次来写批注;引导学生从预习时的“初次批注”,到品读后适当调整补充的“再次批注”,使批注由词到句,体现层次,从而真正发挥批注的作用,使批注成

为“练写”的常态途径。 二、读中学法,写在方法指导处 读写结合,不只是追求学生自主的原生态写作,即所谓的“原创”。而是要通过引导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潜移默化地感悟表达与写作的方法、技巧,适时适度地通过阅读教学指导学生表达与写作的方法,由读导写,以读促写,使阅读的过程成为学生感知写作技巧、教师指导写作方法的过程,真正实现读写结合。 一篇经典课文,不光是其丰富的内容、鲜明的主题值得学生学习,其精湛的文笔、巧妙的写作方法也值得重视。因此,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从一个词、一句话,从谋篇布局中去发现作者独具匠心的写作方法,适时适度地选择适合本年段学生的写作方法学习点,引导学生练写。可以写几个优美的词组、一两句优美的话,或者一段、一篇。如在低段教学中,对文中用得优美的词,可以现场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的词语搭配,造句训练;在中高段的阅读教学中,对经典的语段进行仿写;对谋篇布局典型的课文,进行整篇的仿写。 三、读中明理,写在独特认识处 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认为,作文难,难在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不足,导致学生对现实世界不能从一个更高的角度去立意、去感悟,导致写作时无话可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文章中优美的景物、生动的故事、

语法知识及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语法知识及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语法概说 1.语法的性质 语法,是语句中各种单位的组合规 在汉语中,语言单位的组合主要靠两种组合手段:语序和虚词。 五种语法单位 就汉语语言分析来说,可以分成由小到大的五级单位,即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 二、构词法 1. 单纯词: 词由语素构成。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单纯词。 现代汉语的单纯词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绝大部分的单音词都是单纯词: ⑵联绵词是双音的单纯词: ⑶音译外来词都是单纯词: ⑷拟声词是单纯词:拟声词是摹拟各种声音的词,表意作用是使语言具体形象,给人如闻其声的实感。如:砰、咚、扑通、哗啦啦、滴滴答答等 ⑸少数叠音词是单纯词: 2. 合成词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叫合成词。如:朋友、国歌、认清、向日葵、电冰箱等 三、词类 1. 词类的划分标准: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分类的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和语汇意义。根据不同的语法功能和语汇意义,可以把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可以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六类。 虚词可以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六类。 2.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 语法功能:①可以受数量短语修饰。 ②不受副词修饰: ③经常作主语和宾语: ④能与介词组成介词短语: 3.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或存在、变化的词。 语法功能:①能受副词修饰。 ②大部分动词能带宾语。 ③经常充当谓语,起陈述作用。 ④动词后可以带动态助词“着”“了”“过” 4. 形容词:是表示性质或状态的词。 语法功能:①大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 ②主要作谓语或定语,少数能作补语。 5.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分为基数、序数、分数、小数、倍数和概数。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走起,读与写的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走起,读与写的结合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乐读、会读。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可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对此,我主要是坚持课内为主,课外为辅的教学方式,积极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想方设法通过多种途径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个性,读出理解,读出自己的韵味和思考,力争读出文章的精彩,从而让他们个性得到张扬,心灵得到放飞。同时在阅读中要让学生融入到故事情节中,充分享受文章的精彩,享受阅读的快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乐于读书。 课外读物与生活同在,色彩斑斓,生意盎然。因此要不断地丰富学生的读物,不断地让学生尝试到知识的甜头,不断地享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激发起学生主动阅读的愿望。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差,而且如今的课外书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学生阅读。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 1.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我们推荐读物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如上完了《丑小鸭》,我们可以让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选》,学习了《棒打洪教头》,可以向学生推荐《水浒传》等。

2.推荐与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我们推荐读物时,不能一刀切,必须根据每一阶段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向学生提供书籍名单。如:三、四年级的孩子,他们的识字量比较丰富,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我们就可以向他们推荐《格林童话》、《宝葫芦的秘密》、《儿童科幻小说》、《十万个为什么》、《樱桃小丸子》等书籍。 3.推荐与习作要求相关的文章:习作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大量的阅读可以为习作铺垫。如学习《新的跨越》,明确了消息的写法,动员学生阅读报刊上的新闻报道,进一步明确报道的写法,为习作《写板报稿》打下基础。 4.从时空结构上推荐有关内容:在实践中,大胆地将报纸、杂志、小说、影视、广告、标语等语文信息引入课堂,丰富深化教材内容。如《七彩语文》、《语文报(小学版)》 5.另外还可以有目的有层次地向学生推荐一些名家名作。如《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等。有时在课堂上可以适当地从中截取精彩段落朗读或解说,以此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识,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技巧。而当今世界已进入了信息时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积极拓展阅读渠道,应让学生明白要通过各种媒介接受大量信息,我们的课外阅读也不能极限于书本,除了班级图书角里的书籍和学生订阅的杂志以外,还可以学会用各种途径进行广泛阅读。如果没有上网阅读的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读促悟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读促悟 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朗读。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朗读,要求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品味、揣摩、积累并逐步学会欣赏,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阅读教学中创新教育已成了诸多语文教师的自觉行动。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的训练,掌握文章的语言,感知课文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境,从中理会作者蕴含的情趣和意旨,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并让学生在感性的基础上产生悟性,在悟性的层面上开发灵性,得到创新能力的提高。 一、创设情境,范读促悟 朗读是一种用富有个性化的声音来表达文章内容的过程。指导朗读,如果过分重视技巧,势必只让学生产生一种统一的而不带个人感悟的声音。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感情”是朗读要求的重、难点。学生只有进入情境,感情才容易激发,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与课文内容相符合的情景,并使情景具有形真、情深、理念寓于其中等特点。在《林海》第三自然段学习中,我首先联系上下文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是啊,大兴安岭是温柔的、美丽的,也是神奇的。列车呀!你快些吧!再快些吧!让我们早点投入大兴安岭的怀抱,去拥抱每一棵绿树,亲吻每一朵小花,倾听小河的歌唱,欣赏蝴蝶的舞蹈……到了!到了!同学们,走吧!让我们一同去亲近这一片神奇的土地吧。”这一段情境交融的导语,把学生的思绪牵引到茫茫的林海之中。接着,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倾听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充分地感受,并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大家,这一过程,教师的创意,激趣范读,让学生充分领悟。 二、熟读精讲、突破难点 生读通、读懂、会读。离开指导学生读书这个目标,讲的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