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供给侧改革五大任务

供给侧改革五大任务

供给侧改革五大任务
供给侧改革五大任务

从五大任务看各地供给侧改革如何发力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商品房住宅商品房库存

新华网北京5月19日电(韩家慧)16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强调要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重点是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据初步统计,目前已有广东、浙江、江苏、四川、贵州、重庆、青海等7个省份出台了供给侧改革实施方案,山西、上海等地推出了一些专项改革实施方案。

“去”,减少无效供给

——去产能是供给侧改革的重点,而解决煤炭、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是去产能的关键。今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去产能的两大意见,明确要求煤炭、钢铁行业未来3至5年内分别压缩产能5亿吨左右和1亿-1.5亿吨。

广东在全国率先出台供给侧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将钢铁产能控制在4000万吨以内,并建立国有和非国有“僵尸企业”数据库,到2018年底基本实现“僵尸企业”市场出清。山西4月发布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意见,提出五年内退出产能1亿吨,以“壮士断臂”的决心解决煤炭产业无序过剩问题。江苏提出到2018年底压减煤炭700万吨、钢铁1255万吨,并实现僵尸企业全部出清。河北则提出到2017年要减产6000万吨钢铁、4000万吨燃煤。内蒙古表示在3至5年关闭280处煤矿,涉及产能1.2亿吨。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4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7.27亿平方米,虽然房市持续升温,但去库存压力依然较大。因此多地区把房地产去库存列为工作重点,甚至出台量化指标。

江苏提出,到2018年底,将住宅商品房库存去化周期力争控制在14个月以内。广东提出,到2018年底,全省商品房库存规模比2015年底的1.6亿平方米减少约12.5%,去库存周期基本控制在16个月以内。重庆则提出,加大土地供应调控力度,两年内土地供应规模逐年减少10%,商品房新开工面积增速控制在3%以内;力争实现农民工及外来人口新增购房100万平方米;通过住房租赁市场及货币化安置去除房地产库存共计500万平方米。

——受经济增速下行、结构调整深化等因素的影响,近期企业债连续爆出违约,从民营企业蔓延到央企,企业去杠杆成为各界关注探讨的焦点。

市场人士表示,高企的债务率和银行不良资产的上升既制约着实体经济的发展,又加大了金融风险,用债转股的方式去杠杆受到决策层和市场的关注。有机构人士认为,债转股作为去杠杆的一种具体操作手段,着眼于将过高债务转化为权益资本,是典型的本部门去杠杆。

对企业来说,可以起到减轻债务负担、降低杠杆率、促进形成先进产能的作用。对商业银行而言,是转移、化解信用风险的重要手段。

“降”,提高企业竞争力

高税负的供给约束作用严重地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复苏进程,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多次提到供给侧改革,并提出适度扩大财政赤字,即增加5600亿元财政赤字,主要用于减税降费,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各地多措并举,采用政策组合拳的形式为企业减负,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活力和竞争力。

浙江、江苏和四川在方案中均提出了若干项降成本措施,包括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降低企业税负成本,降低企业电价气价,降低企业用工成本、物流运输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等。其中江苏提出今年就要为实体经济企业直接降低成本约1000亿元。广东从10月1日起将取消省定11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免征23项国定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的省市县三级部分,打造“无行政事业收费省”,年内为企业减负4000亿元。

“补”,扩大有效供给

多地在实施方案中将“补短板”的重点放在扩大基建投资上,且投资规模超万亿。

江苏提出将补足基础设施、民生保障、公共服务、扶贫、农业等领域的供给短板,到2018年底,铁路运营里程将达3000公里以上、改造棚户区60万套、PM2.5平均浓度比去年下降12%、建成6000个左右美丽宜居乡村。广东提出到2018年底完成软硬基础设施投资1.15万亿元,主要投资领域为农村配电网建设改造、光纤入户、集中式充换电站、城市综合管廊、高速公路、高铁等建设。浙江强调,高标准建设都市经济、海洋经济、开放经济、美丽经济四大交通走廊。根据该省“十三五”规划安排,四个交通走廊建设投资超过1万亿元。

促进产业升级、发展新兴产业是各地补短板的另一重点。广东将坚持培育发展新动能与改造提升传统动能相结合,实现供需平衡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跃升。在补齐创新短板方面,上海将围绕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科创中心建设,在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方面,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批量生产和应用,同时建设100家示范性智能工厂或数字化车间,带动1000家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点看法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点看法 按照区委的安排,有幸参加这次由区委组织部举办的培训班,听了区委卢忠于书记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专题讲座,进一步加深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解和认识,根据培训要求,现结合个人工作实际谈一点心得体会。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2015年11月3日,党在《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提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式提出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所谓供给侧,是相对需求侧而言。两者历来是平衡社会经济的“两翼”,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需求决定供给、引导供给,而供给既满足需求、又创造新需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社会产业、产品、生产要素等结构性问题而进行的改革,就是要聚焦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供给侧应该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产要素的投入,由劳动、资本、土地、人才、管理等方面投入;另一方面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由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等决定。中央提出的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几乎包括所有重要的改革,如行政管理制度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国有企业

改革、财税制度改革、金融制度改革、价格制度改革、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生态制度改革等。也可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供给侧、生产端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进行的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这将是中国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时间里进行的最深刻的一次政府功能转变。 为什么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消费、投资、出口的“三驾马车”为代表的需求侧因素分析法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要理论工具。受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党中央以国内巨大的市场需求为基础,实施了一系列重要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沉着应对危机,经济继续保持高速稳定增长,这一系列的刺激措施都是在需求侧发力。但是,从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的趋势看,虽然增速仍然在世界范围内遥遥领先,但是同比仍然逐年下滑,出口十年增速后见顶回落,资源成本特别是人力资源、土地资源持续走高,低成本优势不再,低端制造产业向非发达地区转移不可回避,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加大。然而,从需求来看,在经济下行和消费增速降缓的情况下,国内消费者在海外疯狂扫货,跃境游高速增长,全球奢侈品消费领域中,中国人占据了将近半壁江山,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在日本,国人边马桶盖、大米都往家里带,在新西兰、巴塞罗那,国人几乎将超市的奶粉买光。这一切都意味着,我国经济不仅只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其中存在着产品供给与国人需求严重错配的问题。从供给来看,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中,中国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不仅现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结和理解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结 和理解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结和理解 一、供给侧改革的含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需求侧改革主要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要素。 如果用一个公式来描述人们口头上所说的“供给侧改革”,那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含义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二、实行供给侧改革的背景和原因 人口红利衰减、“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累积、国际经济格局深刻调整、世界还未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等因素,使中国经济发展迎来挑战。2015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主要经济指标之间的联动性出现背离,经济增长持续下行与CPI持续低位运行。与此同时,宏观调控层面货币政策持续加大力度而效果不彰,投资拉动上急而下徐,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经济生机勃勃,然而传统经济疲态显露,产能过剩却无法满足需求。 直接原因是前几年投资持续过快增长,一些行业如房地产、钢铁投资明显过热,导致产能扩张速度远远超过需求扩张的速度。表现为投资增长与消费增长的严重失衡。根本原因是经济增长方式不合理,许多产业的技术水平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中国的供给体系与需求侧严重不配套,总体上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此外,中国的供给侧低效率,无法供给出合意的需求。 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看,总供给AS进入第三阶段,趋向饱和,继续增加总需求AD即进行需求侧的改革已经无法使得总产出继续上升,只会使得物价上升。只有通过供给侧改革,使社会总供给AS向右移动,才能使国民收入继续增加,且物价水平得以稳定。 因此,强调供给侧改革,就是要从生产、供给端入手,调整供给结构,为真正启动内需,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寻求路径。通过改革制度供给,大力激发微观经济主体活力,增强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新动力。 三、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 要改革经济结构,首先需要明确存在的主要的结构性问题。中国的结构性问题主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什么、做什么、为什么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什么、做什么、为什么 一、是什么 供给侧包含了劳动力、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等生产要素。供给侧改革是指从要素市场发力,让资源从产能过剩的地方流向产能不足的地方;让要素从效率较低的部门流向效率较高的部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十三五”时期,国内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增长乏力。主要经济体走势和宏观政策取向分化,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全球贸易持续低迷,新兴经济体困难和风险明显加大。 在全球经济剧烈变动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正经历深刻调整。发展方式粗放,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动能转换困难相互交织,面临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等多重挑战。有效需求乏力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传统比较优势减弱,创新能力不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

政收支矛盾突出,金融风险隐患增大。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企业效益下滑,债务水平上升。 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近期主要表现为“四降一升”,即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下降、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更深层的矛盾和问题则是供给体系的创新能力无法适应消费需求变化,生产能力闲置和过剩并存。这些问题不是周期性的、不是总量性的,而是结构性的、体制性的。用扩张总需求的办法不可能真正解决问题,必须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做什么 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要有明确的理念;二是要有具体的任务。明确理念主要是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具体任务主要是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 一般来说,短期产出主要由需求总量决定,中长期产出主要由供给能力决定,因此,需求管理着眼于熨平短期波动;供给管理主要关注中长期的结构性问题。从理论上分析,较为完善的市场机制能够自动引导供求关系的变动,使供给适应需求并且创造需求。如果供给不能满足需求,可能是存在某种供给约束和供给抑制。 因此,供给侧改革的基本取向是放松供给约束、解除供给抑制。具体包括: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完善产权保护制度。

供给侧改革的五大任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9213708917.html, 供给侧改革的五大任务 作者:郝春颍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年第03期 【摘要】供给侧改革作为中国转型时期的重要举措,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 大创新。供给侧改革是大势所趋,当前它有“三去一降一补”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补短板、降成本这五大任务。 【Abstract】 The supply side reform as the important measure in China transition period,which is the significant innovation of adapting and lead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new normal. The supply side reform is the trend of the time, and it has five missions such as reduce the capacity, inventory, leverage ratio, improve weak links and decrease the cost.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五大任务 【Keywords】supply side ;reform; five missions 【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3-0177-02 1 供给侧改革 1.1 供给侧 所谓“供给侧”即供给方面。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取决于经济中需求和供给的相对平衡。这个“侧”字并不是“侧重”而是“端”,“一端”的意思。 需求侧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与此同时,“供给侧”是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四大要素。 从微观上讲,需求侧就是消费商品和服务的领域,而生产和提供商品服务的叫供给侧。 从宏观上看,国家的宏观政策调控有两个框架,也是调控经济的两个框架:一个是需求侧管理,一个是供给侧管理。 需求侧管理认为:需求不足导致产出下降,所以拉动经济增长需要“刺激政策”来提高总需求,主要是加大投资、刺激消费和拉动出口;而供给侧管理认为:市场可以自动调节总需求,所以根本不需要所谓的“刺激政策”来调节,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在于在供给和生产端做文章,通过鼓励企业创新、促进淘汰落后,降低税费负担等方式,从而推动经济发展。[1] 1.2 供给侧改革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4道题】 1.下面哪位不是西方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 A.蒙代尔 B.拉弗 C.罗伯茨 D.凯恩斯 用户答案:[D] 得分:10.00 2.下面哪一项不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 A.去产能 B.去库存 C.去赤字 D.去杠杆 用户答案:[C] 得分:10.00 3.目前,我国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最高的产业是()。 A.农业 B.工业 C.服务业 D.战略性新兴产业 用户答案:[B] 得分:0.00 4.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时间是()。 A.2014年 B.2015年 C.2016年 D.2017年 用户答案:[B] 得分:10.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2道题】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包括()。 A.三去一降一补 B.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C.扩大出口规模 D.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用户答案:[AB] 得分:0.00

2.未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的主要方针是()。 A.巩固 B.增强 C.提升 D.畅通 用户答案:[ABCD] 得分:10.00 三、判断题【本题型共4道题】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途径是降低实体经济成本。()。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10.00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进一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形成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工业生产与农业生产、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良性循环。()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0.00 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形象地表述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10.00 4.2018年,投资仍是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但消费的促进作用在增强。()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10.00

2020年整理为什么进行供给侧改革,及其其主要内容.doc

1、经济新常态下,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为什么要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供给侧改革主要内容是什么? 原因: (1)需求管理政策的边际效应在递减。 2008年国际经济危机爆发后,为了保增长或稳增长,我们采取了一系列需求管理政策, 如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政府投资政策等。这些政策确实取得了一定的保增长 效果,但此后需求管理政策的边际效应在递减,虽然连续多次采取了稳增长措施,但GDP 增速自2010年一季度达到12.1%的高度之后,一直在震荡下行,直至2015年三季度的6.9%, 而且尚未扭转下行趋势。这就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为什么需求管理政策达不到预期效 果?其核心原因恐怕是没有完全找对病根,没有对症下药。中国经济当前的主要问题是结构 性问题(中国目前的结构性问题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区域结构、要素投入结构、排放结构、 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等六个方面的结构问题。其中,产业结构问题表现在低附 加值产业、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的比重偏高;区域结构问题表现在人口的区域分布 不合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偏低,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公平;要素投入结构问题表 现在资源能源、劳动力、资金等一般因素投入比重偏高,人才、技术、知识、信息等高级要 素投入比重偏低;排放结构问题表现在废水、废气、废渣、二氧化碳等的排放比重偏高;经 济增长动力结构问题表现在过多依赖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特别是投资来拉动经济 增长;收入分配结构问题表现在城乡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不同群体收入差距较大), 而非周期性问题。针对结构性问题,不能用解决周期性波动的需求管理政策去应对,而要采 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化解。 (2)需求管理政策的副作用和后遗症越来越大。 由于需求管理政策主要是通过政府投资和释放流动性等手段,拉动“三驾马车”来实现 经济增长,属于短期刺激政策,故在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产能过剩、高房价或资 产价格泡沫、地方债务压力加大、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企业效益下降、影子银行、银行不良 资产率上升等副作用和后遗症。钢铁、电解铝、水泥、建材、造船等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已下 降到70%左右,许多城市的房价已大大超过多数居民的承受力,2014年中国债务占GDP的比 重达到了235.7%,个别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已超过2%的警戒线。这促使我们必须寻找新的出 路。 (3)推进供给侧改革与推进全面改革是吻合的。 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几乎包括所有重要的改革,如行政管理制 度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财税制度改革、金融制度改革、价 格制度改革、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生态制度改革等。可以说,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 相当于从“政府调控侧”转向“全面改革侧”。而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全面改革也正是要

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李佐军 近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热词,这是好事。 供给、需求、价格乃经济学最重要的概念,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大厦就建立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上。需求是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总需求由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驾马车”组成。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时期某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或劳务,总供给可近似用总量生产函数来表示,由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共同决定。 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 供给侧包含两个基本方面:一方面,生产要素投入,如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土地等资源投入、企业家才能投入、政府管理投入,分别对应着收入法计算的GDP中的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税收;另一方面,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由制度变革、结构优化(如工业化、城镇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等)、要素升级(即生产要素质的提升,与生产要素量的投入增加不同,包括技术进步、知识增长、人力资本提升等,创新驱动即是解决这些问题)“三大发动机”(其中制度变革又是根源性发动机)决定。 隐含在其中还有三个重要的供给侧因素:一是主体发展,包含劳动力或创业者、企业和企业家、投资者、政府管理者等主体素质的提

高,及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二是产业发展,含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新兴产业成长等);三是区域发展,包含区域创新、区域结构优化、区域新增长点的形成等。 结构性问题主要包括产业结构问题、消费结构问题、区域结构问题、要素投入结构问题、排放结构问题、增长动力结构问题、收入分配结构问题等。 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几乎包括所有重要的改革,如行政管理制度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财税制度改革、金融制度改革、价格制度改革、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生态制度改革等。可以说,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相当于从“政府调控侧”转向“全面改革侧”。 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避免几个误区和偏颇: 一是简单用西方供给学派的观点来理解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西方供给学派主要强调减税、放松管制、反过度福利等,这确也是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但中国体制特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绝不限于此,内容要丰富得多。 二是将供给侧与需求侧对立起来。以为转向供给侧就不要需求侧了,其实供给侧与需求侧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或一只手的手心和手背,缺一不可,而且二者要尽可能对称和平衡,经济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过去多年来我们过于强调从需求侧进行政府调控以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现在强调供给侧是对其进行修正,但过于偏向供给侧而忽视了需求侧,同样是一种偏颇。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思考 所得谓“供给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的改革。所谓“结构性改革”是指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经济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所谓“供给管理”是指针对供给侧问题而开展的管理。 广义供给是指所有能对经济发展和经济效益提高起作用的“供给侧”(supply-side)因素或供给侧力量,包括经济活动主体(如企业和个人等)、生产要素(如劳动、资本、土地等资源、企业家管理、政府管理等)、要素升级(如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提升、知识增长、信息化等)、结构变动(如工业化、城市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国际化等)、制度变革(减管制、减垄断、减税收等)等。 供给侧改革(或供给管理政策)具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供给侧改革强调发挥企业和创业者作为市场主体的作用,而需求管理政策主要强调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二是供给侧改革强调解决中长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而需求管理政策更多强调解决短期经济波动问题;三是供给侧改革强调制度的变革与完善,而需求管理政策主要强调短期的政策调整。 供给侧改革的实质就是要:一则形成新主体,即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要正确

发挥政府的作用;二则培育新动力,即通过全面改革培育新的增长动力,通过全面创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三则发展新产业,即一方面要尊重和顺应经济规律、市场规律,让市场及时出清,避免资源浪费,及时化解经济泡沫,避免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等。 编者:2015年11月23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构性改革”、“供给侧改革”等词很快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么,如何理解供给侧改革?为何要推进供给侧改革?有何理论依据?如何避免推进中的误区?本文作者对此进行了解析。 如何理解供给侧改革 所谓“供给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的改革。所谓“结构性改革”是指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经济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所谓“供给管理”是指针对供给侧问题而开展的管理。本文并不严格区分以上四者,下面主要使用供给侧改革这个词。 供给、需求乃经济学最重要的概念,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大厦就建立在这些概念基础之上。需求是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总需求由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 刘世锦 摘要:本文首先论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内容,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全面提升中国各方面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其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重点解决产能、行政性垄断行业、城乡发展、创新环境以及产业升级等五个问题;最后在文末分析了供给侧改革与“三驾马车”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驾马车;生产率 1.供给侧改革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相对需求侧改革的措施,供给侧改革更侧重于提升经济增长效率,更侧重于增强企业长期发展活力,更注重经济长期持续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的重点不是扩张经济总量,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全面提升中国各方面的要素生产率。这作为一条主线,是中国经济下一步长期稳定发展的核心问题。现阶段,政策着力点应放在加大供给侧调整力度上,引导过剩产能供给侧减量和结构调整,达到与需求侧相适应的新水平,价格企稳,企业盈利能力恢复,进而实现转型再平衡。 目前,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企业盈利水平是需要特别关注的核心指标。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高一点、低一点不是最大问题,关键是使企业盈利保持增长的状态。现在企业盈利是负增长,将来企

业盈利以后,就业就会增加,财政收入也会增加,企业风险就得到了控制。我曾说过,企业可盈利、财政可增收、就业可充分、风险可控制、民生可改善、资源环境可持续的“六可目标”,核心就是企业可盈利。这应该是经济转型的一个核心指标,也是衡量改革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 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届五中全会都已经讲了很多,宏观的部署也都有了,关键是要把文件变成实践、要落到实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上下联动”,既要有顶层设计,也要有基层视野。首先,顶层设计主要是管宏观方向,划出底线。此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到底哪些措施比较有效,还是要让地方和基层企业有更大的空间来试验,通过试验才能找出切实管用的措施。这也是我国过去30多年改革最重要的一条经验。这条经验现在依然适用。 2.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从何处入手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在减产能方面切实加大力度,取得实质性进展。目前,对整个中国经济,大家普遍关注GDP增速放缓,其实最具挑战性的是工业企业盈利水平下降。工业企业盈利负增长已经持续一年多时间,其主要原因就是产能过剩,特别是钢铁、铁矿石、煤炭、石油、石化等重化工业部门,产能过剩严重。PPI已连续40多个月负增长,这些行业对整个工业PPI下降的贡献占70%到80%。

供给侧改革简述

供给侧改革 一、基本概念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说的通俗点:想必大家都听过“需求侧”,就是那个有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的“需求侧”,“供给侧”则与“需求侧”相对应,与此同时,“供给侧”是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四大要素。 需求侧管理认为需求不足导致产出下降,所以拉动经济增长需要“刺激政策”(货币和财政政策)来提高总需求,使实际产出达到潜在产出。供给侧管理认为市场可以自动调节使实际产出回归潜在产出,所以根本不需要所谓的“刺激政策”来调节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需要提高生产能力即提高潜在产出水平,其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二、为什么提出“供给侧改革” 1.供需不匹配。一直以来人们都以为是需求不足,所以用需求学派观点采用刺激需求政策拉动经济增长,但实则是“供给跟不上需求”。 打个比方,现在热门的“海淘”,还有之前中国人们去日本买马桶盖、纸尿裤等新闻,难道是我们中国没有这些产品吗?显然不是,相反,很多这些产品还是“made in China”。为什么人们会不惜重金、不嫌麻烦去国外买这些东西?另外,中国手机厂家那么多,而苹果手机却大受国人追捧。究其原因,是产品质量跟不上,正是我国长期忽视“供给侧”的原因。 2.消化过剩产能提速。过剩产能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转型的一大包袱。产能过剩企业会占据大量资源,使得人力、资金、土地等成本居高不下,制约了新经济的发展。当前多个行业、多个地区的

供给侧改革三个得分要点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什么? 今年1月18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了详细解释: 1.供给与需求 ——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 ——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新的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 2.供给侧与需求侧 ——供给侧和需求侧是管理和调控宏观经济的两个基本手段。 ——需求侧管理,重在解决总量性问题,注重短期调控,主要是通过调节税收、财政支出、货币信贷等来刺激或抑制需求,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供给侧管理,重在解决结构性问题,注重激发经济增长动力,主要通过优化要素配置和调整生产结构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本要求 (1)基础:“结构性”十分重要 ——我们提的供给侧改革,完整地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是这样说的。“结构性”3个字十分重要,简称“供给侧改革”也可以,但不能忘了“结构性”3个字。 (2)重点: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3)根本: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的需求 ——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4)主攻: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是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当前重点是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 (5)本质:深化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属性是深化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价格、财税、金融、社保等领域基础性改革。 二、为什么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改革供给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的来说有两个: 1.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30多年来,尽管遇到各种困难,但我们创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个国家经济高速增长持续时间最长的奇迹。 然而,随着经济总量不断增大,我们在发展中遇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 (1)经济发展面临速度换挡节点; (2)经济发展面临结构调整节点;

深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课后测试

深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课后测试 测试成绩:66.67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去一补一降”是指( )。(6.67 分)A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补短板降需求 B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补短板降成本 C 去产能去库存去需求补短板降成本 D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补需求降成本 正确答案:B ?2、下列属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素的是()。(6.67 分)A 创新 B 投资 C 出口 D 消费 正确答案:A ?3、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依据是()。(6.67 分)A 生产能为消费创造动力 B 消费对生产起导向作用 C 生产与消费互为动力源

D 消费拉动经济发展水平 正确答案:A ?4、()规划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替代以结构调整为主线。 (6.67 分) A 十四五 B 十三五 C 十二五 D 十一五 正确答案:B ?5、()能力不足是制约我们发展的最大短板。(6.67 分) 自主创新 B 金融调节 C 落实政策 D 法治建设 正确答案:A 多选题 ?1、改革的逻辑包括的方面有()。(6.67 分) A 从局部重点到全面的改革 B 从易到难的改革 C 供给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改革的深化和攻坚 D 从国家到党的改革 正确答案:A B C

?2、我们现在的改革是包含()等方面的全面改革。(6.67 分)

A 政治 B 经济 C 文化 D 生态 正确答案:A B C D ?3、我们要继续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上下工夫,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提升产业链水平,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6.67 分) A 巩固 B 增强 C 提升 D 畅通 正确答案:A B C D ?4、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要确保(),共同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落实。(6.67 分) A 宏观政策要稳 B 宏观政策要活 C 微观政策要活 D 微观政策要稳 正确答案:A C ?5、加快国资国企改革工作的重点有()。(6.67 分)A 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 B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5.1-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提出的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快建设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着力推进要素市场、国有企业、民营经济等领域的制度改革,有效促进了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和综合经济实力的提升。但是进入21世纪,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环境充满挑战,经济发展进入了特殊时期,经济增速逐步放缓,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三期叠加”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挑战,也预示着中国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机制、结构特征的变化。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该命题的提出与经济发展背景环境具有较强的逻辑关联性。 1.经济增长接挡期标志着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减弱 在持续高速增长之后,中国经济增速呈现明显回落,2003-2007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11.6%,2008-2011年年均增长9.6%,2012年以后增速回落到7%左右。经济增速换挡有两方面原因:其一,由于国民经济总量规模持续增加所导致,即随着经济规模的增加,经济增长的基数不断变大,在传统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投入方式及产出水平下,即便是经济规模继续扩张,经济增长速度也会出现下降。其二,由于中国基于低端要素投入的供给方式逐渐接近“顶峰”,经济持续増长动力减弱。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中国对外开放程度也不断加深,尤其是加入WTO之后,中国与世界经济运行中供需联系更加紧密,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底部环节的分工,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场”。国际市场的开拓使得中国经济依托劳动密集型、微利化、低技术含量的生产加工制造或组装等经济活动,实现了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和高速成长。经过近数十年的持续制造业梯度供给,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以及经济发展方式逐渐被“固化”。但近年来,随着人民币汇率升值、要素成本大幅度上涨、环境承载能力下降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再加上印度、非洲和其他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逐步承接低端的全球分工,以及全球消费结构升级,均使得中国低端产品产能继续增长的空间越来越小,在此背景下,中国传统基于低端要素投入的供给方式接近了“顶峰”,进入“瓶颈”状态,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减弱。 可见,中国经济增长换挡的根本原因是在传统供给方式、供给水平和供给效率下,经济增长难以维系,其内生动力减弱所致。尽管中国在参与全球竞争过程中,劳动力素质有所提升,技术进步也较明显,但这些变化还只是数量级的,而非真正的质变,供给质量和水平并未实质改善,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也相对有限。 2.结构调整阵痛期标志着经济发展结构性矛盾突出

什么是供给侧改革

什么是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以下是为你整理的供给侧改革的解释,欢迎大家阅读。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需求侧改革主要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要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调整,在增加投资过程中优化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开源疏流,在经济可持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就是优化产权结构,国进民进、政府宏观调控与民间活力相互促进;就是优化投融资结构,促进资源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就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质量,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就是优化分配结构,实现公平分配,使消费成为生产力;就是优化流通结构,节省交易成本,提高有效经济总量;就是优化消费结构,实现消费品不断升级,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

[1-4] 二零一六年一月二十六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供给侧改革的背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成功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但随着人口红利衰减、“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累积、国际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等一系列内因与外因的作用,经济发展正进入“新常态”。 2015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主要经济指标之间的联动性出现背离,经济增长持续下行与CPI持续低位运行,居民收入有所增加而企业利润率下降,消费上升而投资下降,等等。对照经典经济学理论,当前我国出现的这种情况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滞胀,也非标准形态的通缩。与此同时,宏观调控层面货币政策持续加大力度而效果不彰,投资拉动上急而下徐,旧经济疲态显露而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经济生机勃勃,东北经济危机加重而一些原来缺乏优势的西部省区异军突起……可谓是“几家欢乐几家愁”。简言之,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分化正趋于明显。为适应这种变化,在正视传统的需求管理还有一定优化提升空间的同时,迫切需要改善供给侧环境、优化供给侧机制,通过改革制度供给,大力激发微观经济主体活力,增强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新动力。 供给侧改革的提出2015年11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

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市场影响doc

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市场影响 杨高宇 作者简介:杨高宇,(1978—),经济学博士后,国信证券发展研究总部研究员。 摘要: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供给侧改革是2016年经济任务的关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供给侧改革”,充分表明政府宏观调控思路从传统的重需求管理和重短期刺激向供给与需求“两手抓”的重大转变。政策的重大转变,势必对我国经济发展以及未来市场走势产生巨大影响。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宏观背景市场影响 一、引言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供给侧改革是2016年经济任务的关键。2016年要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供给侧改革是在需求面走软的背景下,对供给端实施结构性调整,达到降低企业成本、化解过剩产能以及增加新兴产业供给的目的。传统的“需求侧管理”是我国政府宏观调控的基本政策框架,主要通过刺激消费、出口以及投资需求来促进经济发展。而“供给侧管理”则从经济的供给端入手,通过解除对人口、资本、土地和制度等要素的抑制,增加有效供给,提振经济活力,进而促进经济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供给侧改革”,充分表明政府宏观调控思路从传统的重需求管理、重短期刺激向供给与需求“两手抓”的重大转变,政策的重大转变势必对我国经济发展以及未来市场走势产生巨大影响。 二、我国供给侧改革的宏观背景 (一)传统要素增长红利放缓亟需供给侧改革释放新活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表现出“高投入、高能耗、低成本”特征。然而,随着要素从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转移的空间逐步缩小,土地、劳动力、资源环境的综合成本上升,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储蓄率下降、投资支撑经济增长的贡献缩小,数量型扩张的经济模式已经难以支撑经济高速增长。中国经济面临动力切换与结构转变,对此,亟需供给侧改革释放新活力,将潜在的供给需求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增长动力。 其一,要素高投入难以持续。传统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主要依靠要素的高投入来拉动经济增长。然而,随着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资源约束趋紧,要素高投入模式难以为续。以劳动力为例,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人力资源蓝皮书:中国人力资源发展报告(2013)》指出,2013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的历史拐点。在2020年之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年均减少155万人,2020-2030年将年均减少790万人,2030-2050年将年均减少835万人。 表1: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情况(单位:亿元)

供给侧改革的具体路径

供给侧改革的具体路径 作者:李佐军 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正确理解供给侧改革,第二个问题就是如何推进供给侧改革,先讲第一个问题。正确理解供给侧改革,正确理解供给侧改革我想强调六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就是要区分五个概念,第一个概念就是供给侧改革,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供给侧的问题而推进的改革,供给侧就是与需求侧相对应的,需求侧就就是所谓出口投资消费三架马车,供给侧就就是生产侧企业侧或者说生产要素侧。第二个概念就是结构性的改革,结构性的改革就是针对经济结构性问题背后的制度性矛盾 而推进的改革,叫做结构性改革,结构性就是与周期性对应的,她一整套政策就是解决 经济周期波动的问题,因为凯恩斯使得刺激政策来解决结构性的问题,这个叫做牛头不对马嘴,我们中国当前主要面临的就是深层次结构性的问题,所以说必须要推进结构性,改革结构性的问题表现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结构不合理,要素投入结构不合理,排 放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动力不合理,与财富收入分配不合理等方面,这个就是第二个 概念。第三个概念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概念也就就是中央强调的这个概念,这个概念就是供给侧改革与结构性改革两个概念的叠加,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就是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经济结构性问题的制度性矛盾而推进的改革叫做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第四个概念就是供给管理,所谓供给管理就是指针对供给侧问题而进行的管理,我们经常说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就是属于供给管理而不属于供给侧改革,因为改革她一定就是要改制度的,去产能本身她没有制度的问题,这个就是当前很多人所混淆的。第五个概念就是供给政策,供给政策就是指推进供给侧改革或者就是说加强供给管理而制定的相关的宏观政策,所谓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产业政策要准, 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这属于供给政策的范畴,不属于供给侧改革的本身。 第二点供给侧改革的实质,可以从两个层面理解,一个层面就就是供给侧改革她实际上就是强调了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的决定性

科学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

科学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 (《紫光阁》2016年第4期,徐洪才)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重点任务。中央强调,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要注重“加减乘除并举”,这一部署具有明显的针对性。所谓“加”,就是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有效供给;“减”,就是压缩和淘汰落后产能,清理僵尸企业,解决中低端产品过剩;“乘”,就是鼓励创新创业,发挥创新的乘数效应;“除”,就是破除垄断,放松管制,减少税收,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以及去除财政和金融领域积累的风险。若不采取“加减乘除并举”,而是“减法”孤军深入,则可能引发中国经济“断崖式”失速,这在2016年经济工作中需要特别予以关注。具体来讲,应从以下方面科学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 第一,去产能和去库存是一致的。中国经济供给侧存在的最突出的结构性问题就是产能过剩,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多管齐下。导致过剩产能有很多原因。地方政府和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一哄而起,盲目决策,导致低层次重复建设,这是主要原因。另外,中国经济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处于低端位置,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竞争力不足,导致产能过剩。当前,工业库存和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都比较多。

库存是企业的流动资金,去库存就是减少不必要的资金占用,降低企业成本,盘活资源存量,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东西卖不掉,企业自然就不敢投入,导致需求疲软,或者说供给过剩,这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在这种供需不平衡的情况下,纠正旧的不平衡和寻求新的平衡点,就必然要把库存和产能降下来。降产能涉及到僵尸企业的市场退出和关停并转。而关停并转不能简单地一关了之、一破了之,破产关闭涉及到人员安置和再就业,也涉及到社会稳定、银行坏账,还涉及到产业结构调整。所以,我们在做减法的同时也必须做加法,加法就是要培育市场机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加一减就可以达到新的平衡。否则,经济将可能出现大幅度的滑坡。 现在,房地产市场的去库存需要政策引导,比如鼓励开发商降价,让新市民有能力有条件买房。当然,激活新市民的购买力也需要一些配套政策,比如户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如果这两个关键政策不能落实到位,农民将难以变成新市民。而且,农民变成新市民后涉及到再就业和找工作的问题。如果没有就业机会或者说没有产业发展作支撑,城镇化也就缺乏基础、不可持续。满足新市民的需求,必须进行政策调整和创新。在增量方面,要严格控制新批土地,还可以沿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调发展这三大战略支撑带,对相关节点城市重新进行合理的产业布局,这将有助于消化部分过剩产能。另外,还可以沿着“一带一路”开展国际产能合作,输出一部分产能。在此过程中,通过优化结构、改进技术、改善环境等,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总之,关停并转一部分,消化一部分,转移出去

网络大学 深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课后测试02

我的课程
深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课后测试
如果您对课程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可以点击这里再次观看。 观看课程 测试成绩:93.33 分。 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 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去一补一降”是指( )。 √
A
去产能 去库存 去杠杆 补短板 降需求
B
去产能 去库存 去杠杆 补短板 降成本
C
去产能 去库存 去需求 补短板 降成本
D
去产能 去库存 去杠杆 补需求 降成本
正确答案: B 2. 下列属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素的是( )。 √
A
创新
B
投资
C
出口
D
消费
正确答案: A
3.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发展新动能需要做到( )。 √
A
推行积极稳定的财政政策
B
实现农业现代化
C
“三去一补一降”
D
推进城乡间经济协调发展
正确答案: C 4. 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依据是( )。 √

A
生产能为消费创造动力
B
消费对生产起导向作用
C
生产与消费互为动力源
D
消费拉动经济发展水平
正确答案: A 5. ( )规划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替代以结构调整为主线。 √
A
十四五
B
十三五
C
十二五
D
十一五
正确答案: B
6. 结构调整长期以来效果不张的原因是我们没有把( )放在第一位。 √
A
政治
B
改革
C
人民
D
干部
正确答案: B 7. ( )能力不足是制约我们发展的最大短板。 √
A
自主创新
B
金融调节
C
落实政策
D
法治建设
正确答案: A 8. 我国优化服务改革的力度在不断加大,使得我国营商环境国际排名大幅上升了( )位。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