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约翰·穆勒的综合

约翰·穆勒的综合

大学重点精读学术书目推荐

1 重点精读书目推荐 1.1 政治学 1. [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2.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7 3. [意]马基雅维里:《君主论》.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6 4.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2 5. [英]霍布斯:《利维坦》.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5 6. [英]洛克:《政府论》(上篇、下篇).叶启芳/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7.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张雁深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2 8. [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下),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1.9 9. [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 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4.4 10. [美]乔治?霍兰?萨拜因:《政治学说史》(上、下).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6 11. [美]列奥?施特劳斯,约瑟夫?克罗波西主编:《政治哲学史》.石家庄:河12. [加]威尔?金里卡:《当代政治哲学》(上、下).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3. [美]约翰?麦克里兰:《西方政治思想史》.海口:海南出版社 14.刘泽华:《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南京: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15. [美]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16.夏勇:《中国民权哲学》.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4.9 17. [美]加里布埃尔?A?阿尔蒙德,西德尼?维巴:《公民文化》.华夏出版社,18. [美]哈罗得?D?拉斯韦尔:《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何时和如何得到》. 19. [英]费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下).北京:生活? 20. J. C.亚历山大、邓正来编:《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 21. [美]文森特?奥斯特洛姆:《复合共和制的政治理论》.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2. [美]卡尔?科恩:《论民主》,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23. [美]罗伯特?达尔:《论民主》.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4. [英]戴维?赫尔德:《民主的模式》.燕继荣等译.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25. [美]萨托利:《民主新论》.东方出版社,1998.12 26. [美]罗伯特?D?帕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27. [美]塞缪尔?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上海:上海28. [美]詹姆斯?M?布坎南,戈登?塔洛克:《同意的计算----立宪民主的逻辑基29. [英]以赛亚?柏林:《自由论》.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12 30.顾肃:《自由主义基本理念》,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版. 31. [美]威尔?金里卡:《自由主义、社群与文化》. 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32. [英]昆廷?斯金纳:《自由主义之前的自由》.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 33.罗伯特?诺奇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34. [德]罗伯特?米歇尔斯:《寡头统治铁律》.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3 35. [美]罗斯金:《政治科学》.华夏出版社,2000. 36. [美]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三联书店,1989年版37. [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1998.3.38.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三联书店,1982年版;39.西摩?马丁?李普塞特:《政治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40.诺齐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读穆勒《功利主义》

Follow your heart 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易·大畜》 没有一个时代没有英雄,每个时代的思想家(我们考虑论理学家)都层出不穷,大多数时候,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思想家观点是类似或相反的,他们会为了根本性的问题而不断地争吵。但一旦我们考察他们的根本目的,却会发现都是一样的。准确地说,是在同时完成两个阶段的任务。我们不如把这些思想家们分成两派,第一派叫保守主义,第二派叫新进主义。保守主义的所有主张,都出于一个目的,完成传统与现代的连接,使得传统能够过渡到现代。而新进主义的所有主张,则是渴望能在新世界创造一种新的伦理,新的道德准则,还不仅仅如此,他们希望自己的道德准则能成为万世楷模,成为未来无限时间中不变的伦理法则。 新进主义的蓬勃发展总是与急速变化的社会形势有关,近代人与自然关系的改变使得理性被推崇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这时候新进主义常常以各种形态登上历史舞台,但相同点都是打着理性的旗号。并把一切问题都看做是可以解释的。功利主义就是其中的一支。 在穆勒先生的绪论里,他便如此说道:我们并不能求助于流行的自然官能论,以为凭感觉或本能我们就可以知道行为的对错,来避免行为对错的标准这个难题。且不说这样一种道德本能是否存在与否就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即便是那些相信道德本能但有点哲学头脑的人,也不得不承认,这种本能不同于我们的其他感觉官能,我们的其他感觉官能能够看出当下的景象或声音,但这种本能并不能随时在特定的场合看出什么是正确和错误的行为。 我想没有比这更理性主义的话了,因为这要求我们不得求助于所谓的“follow your heart”,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认真辩证思考下才能成立。不得求助于所谓的自然官能论其实某种意思上也否定我们具有“良心”,因为我们行人做事很多时候是依赖良心的,既然不能凭借感觉或者本能来了解行为的对与错,孟子当初的所谓“盖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於壑。他日过之,狐狸食之,蝇蚋姑嘬之。其颡有泚,睨而不视。夫泚也,非为人泚,中心达於面目。盖归反虆梩而掩之。掩之诚是也,则孝子仁人之掩其亲,亦必有道矣”依照穆勒先生的看法,恐怕是大有问题的,因为孟子的行为只是出于官能而非出于理性,但孟子终究还是有策略的,因为孟子的道德就基于此,官能上的痛苦无法忍受,只有“做些什么”才能缓解这些痛苦。但穆勒先生则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做事,便要满足于快乐,而且是所有人或者几乎所有人的快乐。这样对于孟子所说埋葬死者一事,想必穆勒先生通过计算全社会埋葬死者的损失与全社会埋葬死者所获得的收益来衡量是否要继续这样的葬礼仪式。 穆勒先生诟病自然官能论,恐怕有其担心的地方,除了他所说的有些问题不能解决,他更大的是对这样所谓自然官能论的正当性产生了怀疑。我个人其实也对自然官能论抱有戒心,自然官能论的出发点很简单,就是所谓的良心或者天性,大家做事不用想太多,follow your heart 就可以了。这样的天性或者良心在一个长期封闭的社会,比如古代中国,是绝对可行的,那时候人们价值观差异不大,对于你正确的事对整个社会来说几乎也是正确的,但是现代,或者对于穆勒先生来说的近代,社会正在急剧动荡,这样的自然观念论显然面临着解体的危险。古代所有的利己都被当成极端不道德而遭到鄙视,甚至会遭到暴力的袭击,但现代的理性主义高扬,我们有了足够的勇气(虽然不知道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去重新评估一切价值,我们

西方经济史论文—约翰穆勒的经济思想

题目:约翰·穆勒的经济思想给我们的启示 摘要:通过对约翰·穆勒的解读进行开篇,进一步阐述他的经济思想,进而引出他的经济思想对我们的启示。约翰·穆勒把自斯密、李嘉图以来各种相互对立的学说折中成为一个平和的思想体系,他又广泛的吸收了19世纪上半期出现的英、法、德等国的各种政治学理论、方法、观点、形成了一个具有浓厚的折衷主义特点的理论体系,被认为完成了经济学说史上的一次大综合。 关键词:约翰·穆勒分配理论价值学说国家贸易理论货币理论启示 【正文】约翰·斯图亚特·穆勒是19世纪中叶最杰出的哲学家、逻辑学家、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也是他那个时代最睿智、最有良知的学者之一。小穆勒在小时候没有进学校接受正规的教育,而是在父亲老穆勒的亲自指导教育下实践其理论教育。在父亲的严酷教育下,小穆勒从3岁开始学习希腊语和算术,8岁时学习拉丁语,稍晚些时学习几何、代数、化学和物理学。10时的穆勒已经通晓世界历史和希腊、罗马文学,11岁时详读父亲的《英属印度史》艺术的校样。12岁时学习逻辑学,并写出了一本《罗马政治史》,但因他认为此书是孩子气的无聊作品,将其书稿烧毁,因此并没有出版。13岁起研读李嘉图和斯密的政治经济学著作,他从小就接触李嘉图、边沁,深受他们思想的影响。在15~18岁时他编辑并出版了5卷边沁的手稿,19时开始发飙独立的学术论文。在在经济学方面,他被认为是最后一名古典经济学大师、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的经济学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当时英法工业资产阶级都已经夺取了政权,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逐渐上升到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在19世纪50—60年代时英法的社会经济稳步高速增长;但在19世纪30—60年代期间,资产阶级经济学说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阶级利益和阶级斗争形势使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带上了强烈的辩护色彩,在社会主义学说的影响下掀起了社会改良运动,约翰·穆勒完成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第一大综合。他的经济学具有改良主义的倾向,主张用改良的方法来克服资本主义矛盾,在现存的社会内消除不平等;具有折中主义的特征,表现在,为适应当时的英国资产阶级的需要,他不仅继承了斯密、李嘉图等人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原理,而且还吸收了资产阶级改良之一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某些观点,他的折中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对当时的经济思想发生过巨大的影响。他的经济学思想也宣告了仅仅从生产角度出发研究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的古典经济学的结束。在他的经济学理论中提出了一些基本的理论:分配规律是历史的可变规律,而不是永恒的规律;把劳动看成是决定价值的一个因素,并且把工业产品和农业产品价值决定的法则区分开来;坚持关东经济学家的工资和利润的对立、利润同工资成反比的观点:发展了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中的科学因素。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的“政治经济学的静态理论”中分别研究生产、分配和交换的问题。首先是价值学说,他认为,一个商品的价值是该商品购买其他商品的一般能力,价格则是表示商品与货币相联系的价值。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一般商品的价值围绕着生产费用这个中心而变化。他认为,生产费用由劳动和资本构成;劳动则是主要的因素。他把价值分为市场价值和自然价值。市场价值决定于需求和供给,自然价值决定于生产费用;他在说明需求和供决定市场价格的同时,也分析了供求均衡的问题。穆勒的价值学说一总结的形势完成了这一背离劳动价值论的演变过程。其次是分配理论,在工资问题上,穆勒接受了工资基金理论,认为短期的工资决定于劳动的供求关系,长期的工资是由工人最低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在自由竞争条件下,工资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取决于维持雇佣劳动生活的资本的数量,即工资基金和要求就业的劳动这人数的比例。在利润问题上,他吸收了西尼尔的“节制论”,并加以补充。他把总利润分为三个部分:利息、保险费和管理工资。认为资本家在生产开始时,预付了工人的工资,进行了“节制”,因而利息是资本家节制的报酬。保险费是对资本家承担投资风险的报酬。管理工资则是资本家管理企业、组织领导生产所付出的劳

穆勒《功利主义》读书笔记

边沁式的功利主义 穆勒的功利主义哲学是对边沁的功利主义哲学的一种改良。边沁首次对近代功利主义进行了一个比较全面的阐述。边沁认为,感觉经验是道德知识在内的一切知识的最根本而又真实的基础,因此,伦理道德也不能不建立在为人类经验所认可的人的趋乐避苦的本性和自我利益的追求的基础上。 简而言之,边沁认为我们追求的是幸福或者快乐的最大化。边沁认为道德的最高原则就是幸福最大化。这种最大化来源于人的两种感受,快乐与痛苦,当快乐减去痛苦就是我们追求的幸福。 这种边沁式功利主义的最好例证,就是被人们广泛应用于生活各个方面的得失分析。得失分析将花费与带来的利益进行金钱的价值衡量。如果获得的收益高于损失,那么这种方案就被认为是可以给人们带来利益的。利益的多少是之后考虑的事情,总体带来利益的结果本身就符合边沁功利主义的思想。 边沁的功利最大化思想简洁明了容易被人接受,但是这种思想却受到了一种观点的强烈批评:假使承认功利最大化的思想,但是,我们并不能将每一种快乐或者痛苦都转化成价值来进行衡量。换言之,我们不能在同一尺度上比较和衡量所有的价值和物品。 边沁将所有的价值都纳入一个衡量尺度。快乐就是快乐,痛苦就是痛苦。评判一种体验与其他相比是更好还是更坏的唯一基础,就是它所产生的快乐或痛苦的强度和持久度。换言之,快乐或者痛苦并没有质的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量的区别。 图片 高级快乐和低级快乐 针对边沁将所有快乐和痛苦都纳入一个衡量尺度的批评。穆勒在《功利主义》中对边沁的功利主义进行了修正。穆勒认为我们可以区分高级快乐和低级快乐,即我们不仅仅评估快乐的数量和强度还评估快乐的质量。 可是如何在两种快乐之间进行区分呢?换句话说,高级快乐与低级快乐的衡量标准是什么?穆勒在《功利主义》中解释为:对于两种快乐而言,如果所有或几乎所有体验过这两种快乐的人,都对其中某一种表现出明确的偏好,而不顾及任何道德责任感去偏爱它,那么这种快乐就是更加值得追求的快乐。这种衡量方式是对边沁功利主义哲学的修正,同时这种修正是以边沁功利主义的欲望为基础,按欲望的偏好来区分高级快乐和低级快乐。 穆勒提供的区分方式十分明确。衡量快乐高级和低级的方式就是每个人的亲身体验,经过体验,你更加偏好的快乐就是更加高级的快乐。但是这种区分标准也是存在疑问的。 哈佛大学桑德尔教授曾在课堂上根据穆勒的理论进行了高级快乐与低级快乐的测试。教授将

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论[1]

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论 一、相互需求论的提出 在这里,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只是从供给方面论证了互利性贸易的基础以及贸易利益之所在。李嘉图比较成本学说的核心是比较优势原则。这一原则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国家,不论它的经济力量是强还是弱,都能根据比较优势原则,确定自己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安排生产,进行贸易,使贸易双方都可以用同样的劳动耗费,得到比分工前所能得到的更多的产品.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是在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进一步发展了亚当斯密的观点,他认为每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而应该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会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有利。 而穆勒的相互需求论在比较成本理论的基础上,着重从需求方面的分析入手,探讨国际交换比例的现实决定问题。 二、相互需求论的主要内容 一)比较成本确定互惠贸易的范围 相互需求论认为,交易双方在各自国内市场有各自的交换比例,在世界市场上,两国商品的交换形成一个国际交换比例(即贸易条件),这一比例只有介于两国的国内交换比例之间,才对贸易双方均有利。 现在以中、美两国按比较优势原则生产和交换大米、小麦为例。假定中国和美国投入一定量的劳动生产大米和小麦的数量如下表所示: 大米(吨)小麦(吨)国内交换比例 中国10 15 1:1.5 美国10 20 1:2 由上表可以得到这些信息: ①中国的大米便宜:中国国内15吨小麦换10吨大米,而美国国内要20吨小麦才能换到10吨大米; ②美国的小麦便宜:美国国内10吨大米能换到20吨小麦,而中国只能换到15吨小麦; ③按比较优势原则:中国出口大米,进口小麦;美国出口小麦,进口大米。 那么,两国应该以怎样的比例进行交换呢? 对中国来说,出口10吨大米至少要换回15吨以上的小麦; 对美国来说,出口20吨小麦至少应该换回10吨以上的大米。 所以,两国间大米和小麦的交换比例(也就是两国互惠贸易的范围)必须为 10吨大米/20小麦之间(1:2)<大米和小麦的交换比例< l0吨大米/15吨小麦(1:1.5) 达到或超过任何一国国内交换比例上下限的国际交换比例都意味着一方获

《福利经济学》(复习提纲)

社会福利思想(复习提纲) 2010.10.10 第一章社会福利概述 一、填空或选择题 1、实现社会福利的途径有:政府、慈善机构或社团、社区及私人提供。▲▲ 2、从全球来看,社会福利是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增加起内涵的,进入20世纪,社会福利才逐渐走向 制度化和社会化。 3、对于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关系,我国一般将社会福利从属于社会保障。社会保障体系框架由四个部分 组成:社会救助(最低的社会保障)、社会保险(工薪)、社会福利(最高)、社会优抚与安置保障(军人及家属)。▲▲ 4、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建立的社会福利制度是以城镇职工福利为核心的一套相互分割、封闭运行的 福利制度,它的主要内容有职工集体福利、特殊社会福利、社区社会福利。▲▲ 5、世界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进程,经历了从剩余型社会福利到制度型社会福利再到发展型社会福利的三个 不同的发展阶段。▲▲ 6、20世纪20年代,英国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庇古提出通过收入均等化来实现增进全民社会福利。▲ 7、福利国家最早出现于英国坎特伯雷大主教威廉.邓普1941年所著的<<公民与教徒>>,1948年英国“贝拂里 奇报告”率先在世界范围内建成了“福利国家”。英国在20世纪90年代大刀阔斧的推行住房补贴制度改革,西方福利国家改革的共同特点或趋势是福利私营化、福利提供的分散化和多元化。▲ 8、从相信市场、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经济,到国家干预、全面保障的社会福利制度,社会福利的发展经历 了从市场到国家的过程,再从全面福利的危机到福利多元化、乃至进一步发展到市场化和私营化,重新倡导市场机制的作用。 9、我们进行社会福利思想研究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阶级斗争理论、逻辑学基本原理,至于 社会福利思想研究的具体方法:阶段法、国别法、学派法、人物法、文献法。▲▲ 二、名词 1、社会福利▲▲p4页 2、社会福利思想▲p29页 3、福利国家p21页 三、问答 1、社会福利的特征▲▲p9 2、福利国家危机的表现p23 3、从社会福利的世界发展进程和发展趋势来看,改革和完善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给我们有那几方面的思 考。P28▲▲ 第二章古代社会福利思想 一、填空或选择题 1、先秦是指中国从原始社会进入阶级社会后最初历经的几个朝代——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直至秦统 一以前的社会历史发展时期。▲ 2、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的社会福利思想:管仲、老子、庄子、孔子、孟子、墨子的社会福利思想。老 子的思想(理想社会,寡欲、无知、知足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思想(礼治,正名分,贫富不均及其解决办法,理想社会形态),孟子(仁学、仁政、小康社会),墨子(民之三患、抨击小盗为盗,大盗为义、提出兼爱说)▲▲ 3、柏拉图的《理想国》的主要内容:社会阶级结构,共产制度,共妻制,男女平等▲ 二、问答 1、原始社会的福利制度和福利思想的主要内容或观点p36、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二)

1、自然辨证法的研究对象?2 答:A自然界;B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C科学和技术。 2、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2-3 答A辨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B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C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3、自然辩证法创立(或研究)的意义?11 答:A提供正确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B提供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C提供思想武器,提高鉴别是非能力;D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4、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标志?7 答:1543年哥白尼《天体运行论》的出版,标志着自然科学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5、形而上学自然观与近代自然科学的关系?8 答:17乃至18世纪的自然科学,还处于近代科学发展的初期阶段,限于当时的科学发展水平,在自然观和方法论方面造成了这一时期人类认识自然的局限性。近代自然科学为了把自己对自然界的认识建立在对自然界的精细研究的基础上,它所采取的主要分析方法是分析、解剖的方法。这种研究方法为科学认识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材料,也是交代自然科学获得巨大进步的基本条件。但是这种做法也给人们留下了一种孤立地、静止地思考问题的习惯。这就使得近代自然科学观具有机械论和形而上学的特征。 6、系统概念的四个要点?28-29 答:A系统是有若干个要素组成的;B系统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特定关系,形成一定的结构;C系统的结构使它成为一个有特定功能的整体;D功能是在系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系统总是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 7、物质系统的类型?30-31 答:A从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析,自然界中的系统分为: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开放系统。B从系统内发生的实际过程分析,自然界的系统分为:物理系统、化学系统、开放系统。C从人对自然界的参与程度分析,自然界中的系统分为:天冉系统、人工系统、复合系统。D从系统内个要素相互作用的特点分析,自然界中的系统分为: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E从人对自然界的认识程度分析:自然界中的系统分为:黑系统、白系统、灰系统。F从系统所处的状态分析,系统分为:平衡态系统、近平衡态系统、远离平衡态的系统。 8、系统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可以经哪两种方式进行过渡?31 答:A加和性方式;B非加和性方式。 9、自然界层次结构之间的两个主要特点?37 答:A低层系统对高层系统具有构成性关系(物质系统间的纵向关系);B同一层次的系统之间具有相干性关系(横向关系)。 10、自然界层次结构之间的双向因果链的含义?40-41 答:低层系统作为原因可以在高层系统中引起一定结果,称为上向因果链;高层系统作为原因又会在低层系统中引起某些结果,称为下向因果链。 11、运动有哪几种基本形式?43-44 答:A微观物理运动;B宏观物理运动;C宇观物理运动;D化学运动;E生命运动;F社会运动;G技术运动。

穆勒——《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 英、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叶建新译) 1、一门学科中的具体原理通常并非从该学科的基本原理推断而来,也不依赖基本原理来加以印证。 The detailed doctrines of a science are not usually deduced from, nor depend for their evidence upon ,what are called its first principles. 2、一切行为均出于某种目的,故行为准则势必屈从于行为目的并完全体现出目的的种种特性。 All actions is for the shake of some end, and rules of action, it seems natural to suppose, must take their whole character and colour from the end to which they are subservient. 3、将功利置于快乐面前时显得不切实际的枯燥乏味,而将快乐置于功利面前时又显得过于现实的奢靡享乐。 As impracticably dry when the word utility precedes the word pleasure, and as too practically voluptuous when the word pleasure precedes the word utility. 4、接受功利原理或最大幸福原理为道德根本,就需要坚持旨在促进幸福的行为即为“是”,与幸福背道而驰的行为即为“非”这一信条。 The creed which accepts as the foundation of morals ,utility, or the Greatest Happiness Principle, hold that actions are right in proportion as they tend to promote happiness, wrong as they tend to produce the reverse of happiness. 5、比起动物的欲望,人有着更高一级的官能,当人意识到自己的这些官能之后,就不会把什么东西都当作幸福。 Human beings have faculties more elevated than the animal appetites, and when once made conscious of them ,do not regard anything as happiness. 6、拥有更高官能的人比之其他人需要更多的东西才能获得幸福感,因而更容易遭受痛苦,而且痛苦的程度往往更加剧烈。 A being of higher faculties requires more to make him happy, is capable probably of more acute suffering, and is certainly accessible to it at more points, than one of an inferior type. 7、一种令人满足的生活,其构成要素有二:宁静和兴奋。 The main constituents of a satisfied life appear to be two, either of which by itself is often found sufficient for the purpose: tranquility, and excitement. 8、有些人外在的运命相对不如人意,无法发现足够的乐趣来使他们的生活富有意义,但个中原因通常是他们只专注于自我而不在乎他人。 When people who are tolerably fortunate in their outward lot do not find in life sufficient enjoyment to make it valuable to them, the cause generally is, caring for nobody but themselves. 9、人类发展的内在要求绝不是让人成为自私自利之徒,只专注于可怜的自我存在而对其他一切麻木不仁,而是在于某种更高的追求,即充分体现人何以为人的实质。 As little is there an inherent necessity that any human being should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

约翰·穆勒 人物简介 约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1806—1873),英国心理学家、哲学家和经济学家。詹姆士·穆勒的儿子,受过其父的严格教育,在17岁时进入不列颠东印度公司,一直到1858年。他一生以新闻记者和作家的身份写了不少著作。 主要著作 其心理学思想散见于《逻辑学体系》(A System of Logic,1843)、《对汉密尔敦的审查》(Examinations of Sir William Hamilton's Philosophy,1865)和《对詹姆士·穆勒心理学的诠释》(1869)等,最后这部著作是他和贝因等合著的。约翰·穆勒认为心理学应该是一门独立的科学,它的任务是发现各种心理状态间的规律。同时他还指出心理学应从心理现象自身出发进行研究,不必借助于生理学。这种言论从其实质来说,是反对从唯物论出发研究心理的生理基础。 主要建树 约翰·穆勒为了补救他父亲的心理力学中机械性的缺陷,提出了“化学心理学”这一思想,认为有些观念的联合好像氢和氧化合成水一样,水具有新的性质,这种性质无论在氢或氧中都是没有的,它是由氢和氧的化合物形成的新品质。他还认为由观念的联合而形成的新品质不能由原先观念的性质来预知,而必须通过实际经验才可以认识到。他从“心理混合”改为“心理化合”,用心理化学代替心理力学,这种看法似乎比较符合于心理事实。1865年约翰·穆勒提出了四条联想律,即类似律、接近律、多次律和不可分律。其中删去了1843年他所提出的强度律。约翰·穆勒和他父亲詹姆士·穆勒都属于唯心论的联想主义心理学家,但他反对心理力学、倡导心理化学,强调心理学的独立性,强调联想的主动性和联想律的共同基础,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有进步意义的。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更是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他在1848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是第一本影响西方经济学教育达半个世纪的教科书。 人物生平 神童的造就

边沁

边沁 百科名片 边沁 杰里米·边沁(Jeremy Bentham,1748年2月15日——1832年6月6日)是英国的法理学家、功利主义哲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改革者。他是一个政治上的激进分子,亦是是英国法律改革运动的先驱和领袖,并以功利主义哲学的创立者、一位动物权利的宣扬者及自然权利的反对者而闻名于世。他还对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 目录[隐藏] 杰里米·边沁 乔治·边沁 杰里米·边沁 乔治·边沁 [编辑本段] 杰里米·边沁 简介

边沁 启蒙运动在关于科学、宗教、政府职能的观点的转换上做了不少工作,但是在社会组织方面其成就则不明显。在启蒙运动时期,国家权威的正当性和所基于的原则都逐渐被世俗化了,而有关保持社会秩序的宗教观念亦不可避免地被启蒙运动所产生的观点淡化。因此,在关于替代和补充旧秩序方面,急需提出一种新的价值系统。而边沁就是一位提出新的价值系统以便取代宗教的哲学家。他还是一位社会设计师,可以说是西欧现代化的先驱。尤其是他的伦理观和法律观,名为自由民主制度奠定了社会基础。 观点 在边沁的一生之中,他曾先后提出或支持过以下的观点:(1)个人以及经济的自由,(2)国教分离,(3)言论自由,(4)女性的平等权利,(5)废除奴隶制度和体罚(包括儿童),(6)离婚权,(7)自由贸易(8)高利贷,(9)同性恋的合法化。 由边沁发展出来功利主义学派有着一些重要的追随者,他们是:詹姆士·穆勒、其子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和包括罗伯特·欧文(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内的一些社会改革者。 生平 边沁出生在伦敦东城区的斯皮塔佛德的一个保守党律师家庭。他被视为一个神童,因为他作为一个初学走路的孩子时便已在父亲的书桌边阅读卷帙浩瀚的英格兰历史并且在三岁就开始学习拉丁文。 他在威斯敏斯特中学毕业后,在1760年入读牛津大学的女王学院并在1763年和1766年先后取得他的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他修读法律并于1769年获得律师资格,但他很快就认为英国法律缺乏理性基础而厌倦了。他认为英国法律是就事论事,主观武断。他希望法律的指导原则能从科学中汲取营养,而不是像18世纪那样为纯粹的特权、自私和迷信所支配。在得到父亲的允许和帮助以后,边沁开始研究法律并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考试思考题

如何理解古代朴素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之间的思想关联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1、渊源生产力发展要求走出神话思维;素朴自然科学基础上形成自然哲学; 2、观点自然界统一于具体物质形态;自然界处于永恒变化发展中。 3、特点 直观性;猜测性;思辨性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历史地位 哲学上成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思想渊源。 科学上孕育了许多以后得到发展和证实的天才预见。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思想渊源 德谟克利特原子论思想与古代机械世界观; 近代伽利略和牛顿的经典力学。 物理系统的未来一切时刻的行为,都由系统内部所有物体在某一给定时刻的初始位置和初始速度及其作用于物体上的力完全而精确地确定。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 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广延; 一切运动都是机械运动; 机械的自然图景,即自然界是一架精确运转的机器; 严格的机械决定论。宇宙本身是一条原因和结果的无穷锁链,一切现象都是必然的。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进步性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摒弃了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直观性、思辩性和猜测性。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强调自然的外在独立性,是对上帝创世说否定。 机4、局限性 机械性。它用纯粹力学观点考察和解释自然界一切现象,把自然界各种运动形式都归结为机械运动。 形而上学性。孤立地考察自然界,把自然界看作静止和永恒不变的。 不彻底性。割裂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在历史观上最终陷入唯心主义和神学目的论。械唯物主义反对抽象的思辨,强调经验和实证的方法,这种研究方法适应自然科学的发展。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思想渊源 哲学渊源。 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 科学渊源。 18世纪末19世纪中叶自然科学的主要成就。1、星云假说;2、赖尔地质渐变论;3、能量守衡和转化定律;4、尿素的人工合成;5、细胞学说;6、生物进化论;7、电磁场理论; 8、元素周期律。 基本思想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和运动在质和量上都是不灭的;意识和思维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自然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体系;自然界不是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③在自然界特定的发展阶段,产生了人类和人类社会,出现了具有新质的人化自然。 3、特征 (1)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2)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统一

穆勒——功利主义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John Stuart Mill,1806年5月20日—1873年5月8日),也译作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英国著名哲学家和经济学家,19世纪影响力很大的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家。他支持边沁的功利主义。 边沁的功利主义对穆勒的思想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边沁同穆勒之父是知交,穆勒从小就常常拜访边沁,逐渐接受了边沁的功利主义学说,这对穆勒的经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深远影响。穆勒从法国返回后,其父曾打算让他学习法律,以便日后从事律师工作,一方面指导他学习罗马法,一方面让他阅读介绍边沁学说的书籍。这使他的思想产生了很大变化,据穆勒自己说,边沁的功利主义立法原理将此前的道德立法理论完全推翻了。在穆勒看来,边沁功利主义关于“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的原理尤其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既表明了人类道德行为的动力不是个人的自私利益,而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也表明道德伦理的是非标准应是效果,而不是动机,这效果就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功利主义的这些原理成为穆勒观察问题的根本观念和哲学思想。1823年穆勒发起组织了一个研讨边沁功利主义的学会。 约翰.穆勒(1806——1873),他倒是个非常务实的人,在他的作品中大多是以经验主义立场来论述他的功利主义思想,我们看不出他有任何形而上的困惑,只求行之有效,所以他本身的这种特性让他的学说在近代产生了无比重要的影响,使得功利主义学说有力地渗透到各个领域,我在这里只是简单介绍一下奠定他近代功利主义创始人之一的伦理学名著《功利主义》中的部分重要思想。 他立论的根据是“最大幸福原理”即人生的终极目的,就是在数量和质量上尽可能多的满足大多数人的幸福(难怪尼采要不厌其烦的骂他)。他的所有论述都是根据这一原理展开的。 可以想到,他本人并不承认道德原则是先验自明的,“一切第一原理,我们知识的第一前提以及我们行为的第一前提,都是无法得到推理证明。”(*第四章论功利原则能够得到何种证明)他所注重的是道德的社会功用,并且强调个人要在什么样情况下考虑自己或他人的利益,“任何人(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人)只有在例外时,才有能力大规模地增加幸福,换言之,才有能力成为一个公众的施主;唯有在这样的时刻,才能要求他考虑公众的功利;而在任何其他的情况下,他必须加以考虑的只是私人的功利,只是少数几个人的利益或幸福。”(*第二章功利主义的含义) 他认为,我们要证明一个东西是否值得追求,唯一的证据是人们实际上在欲求它。因为他认为,唯一让每个人感到具有义务性的道德是被教育和舆论神圣化了的习俗性道德,也就是说我们根本无法找到自明的道德原则。穆勒所证明的就是这种习俗性道德在社会中对每个人的重要性。并且他一再为功利主义的原则辩解。他很聪明的利用了人性的一个弱点,“人类总是倾向于相信,任何主观的感情如果没有别的解释,那就是对客观实在的一种揭示了。”(*第五章论功利与正义的联系)也许有人会问:要是这样,那么一个人行为的动机就是不纯粹的,穆勒的回答是:“动机虽然和行为者的品格有很大关系,却与行为的道德性无关。”(*第二章功利主义的含义) 另外一点他本人在此书中并没有论述,而是我自己感觉的一个隐藏观点,那就是人类的本性无所谓善恶,但我们都会或多或少去同情他人,这是后天环境影响的结果,正是这种影响能够使得我们在做出一件事情时可以考虑他人的感受。 最后我认为不得不提的是在本书中穆勒谈到意志和欲望之间的关系。他认为意志是从欲望中生长出来的,在意志成熟的时候会脱离欲望的管教,而只受制于人的习惯 詹姆斯·穆勒(James Mill,1773~1836) ——英国著名庸俗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哲学家 ——自称最早提出并使用了―功利主义‖ 詹姆斯·穆勒(James Mill,6 April 1773 – 23 June 1836)英国庸俗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和哲学家,其子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1806.5.20.—1873.5.8)也是英国经济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家 在经济学史上占据显著地位。通常称其为―老穆勒‖,其子为―小穆勒‖。 詹姆斯·穆勒是苏格兰人(当时苏格兰人地位微贱),在童年就因聪敏好学得到苏格兰财务署理事官约翰·斯图尔特爵士的器重,随后被送入爱丁堡大学读书,费用由约翰·斯图尔特的夫人简和另外几位夫人创办的为苏格兰教会培养青年的基金会供给。他念完大学普通课程,得到传教士证书,但是从未担任过教会职务,并以能不信这

对论自由中的哲学思考

读论自由有感 《论自由》的主题是讨论公民自由或称社会自由,也就是要探讨社会所能合法实施用于个人的权利的性质和限度。通读全文,个人感觉这本书比之前阅读的《政府论》以及《社会契约论》更通俗易懂,文章中的句子也不时激起自己的思考。 《论自由》中写道:人类一见事物不复有疑就放弃思考,这个致命的倾向是他们所犯错误的半数原因。读到这句时,我想起柏拉图的《国家篇》中著名的”“洞喻说”。他描述的是一群木偶被镣铐和枷锁束缚在山洞里,他们不能转身,他们的身后的火光使他们看到了墙壁上照出的一些来往木偶的影子。他们认为这便是现实的事物。直到有一天一个囚徒解除了束缚,转身看到火光和木偶,才知道以前看到的都是一些影子,他走出洞口,看到阳光下的万物,从而看到太阳,才知掉这才是真实的东西,而当他想回到洞中,把事物本质告诉其他囚徒的时候,却遭到嘲笑和讥讽,因争论而激起众怒。山洞里的囚徒早已认定“影子”是最真实,并成为不可怀疑的真理。这便是让他们固步自封、画地为牢而不去思考的根源。反省自身,却惊觉自己也便是这样。从小习惯向老师父母问为什么,并毫不怀疑的认定他们答案的真实性,而对于它本身,却没有过真正的思考过。这种倾向也是我们犯了很多错误,最大的错误,莫过于十几年在校读书,都不过是在累加知识,却不是在学习知识。因为我们没有真正的思考过。我们在小学、初中、高中都轻易的将老师“给予”的知识放在脑子里,我们不去思考它是真是伪,到了大学,我们便不知所措了。一个敢于自己思考的

人,经过应有的研究和准备,虽所得的结果为错,对比那些不敢自己思考的人只知持守得正确意见,其对于增进真理的贡献还要跟多些。P25 假定全体人类执有一种意见,而仅仅一人执有相反的意见,这时,人类要使那一人沉默并不比那一人要使人类沉默较可算为正当。这句话让我想起大一的伦理学课上,老师给我们讲的一个例子。他说,如果一列火车正快速行驶,而在前方的铁轨上,有五个人被死死的绑在铁轨上,火车可以转向另一条铁轨,而另一条铁轨上有一个人同样绑在铁轨上,司机该做怎样的抉择呢?大部分人会选择让火车开向只有一个人的方向,当一件事情使一个人受损而让更多人受益的时候,我们毫不犹豫的会去牺牲少数人的利益而保护多数人的利益。而约翰默德的这句话,让我明白,不是任何时候少数服从多数便是正当的。每个人都有着平等的权利,在不侵犯或危害到别人的利益时,便不用对社会负责。躺在铁轨上的每个人都平等自由的享有自己的权利,而不因数量的多少而被社会放弃。人格的价值不仅是形而上学的教条,而是在实际条件下要实现的东西。 人性不是一架机器,不能按照一个模型建立起来,并被设定去精确执行已规定好的工作的机器,人性毋宁像一棵树,需要朝各个方面去成长与发展,并且是根据使他成为一个活体生命的内在力量的倾向去成长与发展。P69这段话是约翰穆勒对个性自由的一个阐述。他认为生活应当有多种不同的试验;对于各式各样的性格只要对他人没有损害应当给以自由发展的余地;不同生活方式的价值应当予以实践的

浅析约翰穆勒功利主义及其现世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934382227.html, 浅析约翰穆勒功利主义及其现世意义 作者:宋升宇杨秀菊 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17期 摘要:在西方伦理道德史上曾经出现过诸多流派,功利主义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由边沁构建了成系统的伦理道德体系,又经约翰穆勒将其补充完善,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框架。功利主义自面世以来,对政治、经济、哲学均有较大影响,但同时也争议不断,在当前中国经济转型的關键时期,探讨约翰穆勒的功利主义具有极其重要的当世价值。 关键词:功利主义;约翰穆勒;中国经济转型;当世价值 可以说,功利主义在伦理学史上具有重大的影响,时至今天,其忠实拥趸和批判者依然不在少数。可能是由于音译的问题,功利主义常让人误解为自私利己的狭隘主义,因此也有人建言是否可以译成“效用主义”。因此,本文试从约翰穆勒《功利主义》原著的基础上对功利主义做一个客观而全面的剖析,并进一步阐述功利主义在当前中国经济文化大发展时期的重要意义。 一、功利主义思想历程 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是一种从幸福或功用角度评估后果的伦理道德体系,具体来说,就是后果是否有益于增进幸福。其源头最早可上溯到古希腊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随着近现代自然科学的不断进步,以休谟等人为首的经验认识论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为功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石:伦理道德的价值判断应更多地注重人的主观经验,一切思想的加工最终都要归结于人。 18世纪末,边沁第一次建立了较完整的功利主义理论体系,对其做了一个较为详实的论述。他认为,人类的本性是追求幸福和免除痛苦,伦理道德应以此为基础,最好的社会状态是每个人都满足了自己的最大利益,将其汇总后便达到了社会的“最大幸福”,但其缺陷是没有对功利主义与利己主义做严格的区分,以致功利主义常为人所非议。 19世纪,约翰穆勒将功利主义进一步发扬光大,弥补了边沁理论的一些缺陷,对功利主 义做了全面的说明与论证,由此,功利主义迎来了一个黄金发展时期。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西奇威克、摩尔对功利主义进行了一些批判,功利主义浪潮逐渐退去。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今,对功利主义的讨论又开始升温。 二、约翰穆勒功利主义概述

功利主义读书报告

《功利主义》读书报告 一、书名:《功利主义》(徐大建译)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二、种类:专著 三、作者:[英]约翰·斯图加特·穆勒(1806—1873)又译作密尔 翻译:徐大建 四、主要内容: 分两大部分本书,序言和正文,下面是本书的主要内容: (一)译者序: 作者对功利主义的起源与发展做了主要概括,包括近现代西方学者对古典功利主义的批判和发展,如西季威克、黑尔、罗斯特等。除此之外,作者还重点对正文内容做了分章概括,并提出来自己的观点。 (二)正文: 正文主要分四章内容: 1、“功利主义的含义” 首先对功利主义的基本观点做了全面的澄清。穆勒指出,“行为的对于错,与它们增进幸福或造成不行的倾向成正比。所谓幸福,是指幸福和免除痛苦;所谓不幸,是指痛苦和丧失快乐”。即判定行为对错的唯一最终道德标准是看行为是否能够增进认得幸福或快乐。并提出“唯有快乐和免除痛苦是值得欲求的目的”。 在此基础上,对“幸福”或“快乐”的概念做了进一步澄清。穆勒认为,功利主义所谓的幸福或快乐不是指动物的幸福或快乐,而是指人的幸福或快乐,即在经验基础上的理智快乐,而非单纯的感官的快乐。 关于功利主义与传统道德之间的关系,穆勒指出判断行为的正当与否的标准,不是行为者自己的幸福,而是一切相关的人们的幸福,所以他说功利主义不反对自我牺牲,但反对把自我牺牲看作善事。因为“一种幸福如果没有增进或不会增进幸福的总量,那么就是浪费。” 2、功利主义的道德标准 这一章中,穆勒提出功利主义的道德标准对人们的约束力既有外在的,又有内在的。他意识到边沁过分强调外在的道德制裁,而他则提出内在的即良心这种感情,并指出良心是在做出违反行为后,由感情转化成的一种悔恨的特殊感情。 3、功利主义道德标准的证明 关于功利主义道德标准的证明问题,穆勒的大致思路是要么根据原理推理,要么是诉诸实施,而功利主义的原理只能依靠后者,即“我认为,要证明任何东西值得欲求,唯一可能的证据是人们实际上欲求它。”但穆勒并未证明,而只是认为,既然“每个人都在相信幸福能够获得的范围内欲求自己的幸福”是一个事实,那么“我们就不仅有了合适的证据来证明,幸福是一种善:即每个人的幸福对他本人来说都是一种善,因而公众幸福就是对所有人的集体而言的善”。 4、功利主义与正义的关系 这一章穆勒讨论了功利主义与正义的关系问题。穆勒指出,在思想史的一切时代中,使人不容易接受功用或幸福为是非标准这个学说的最大阻碍之一,就是由公道观念而来的。 穆勒认为正义含有两种要素,一是行为规则,即尊重或不侵犯个人的、法定的、道德的、应得的、约定的以及天赋的权利,二是赞同行为规则的情感即正义感。正义感含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相信存在着某个或确定的权利受到侵犯的侵害者,而是要惩罚受害者。正义与功利的关系,一是建立在权利或利益的基础上的,是对正当权利或利益的保护。二是既然正义即对权力的尊重,那就意味着社会对权力的保护。不过我们之所以需要正义,需要社会对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