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

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

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
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分数的初步认识

学习要求:

1. 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

小。

2. 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 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分数的含义

掌握分数比大小的方法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算法

难点:

建立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的含义

分子相同的分数比大小的方法

学习指导:

一、分数的含义:

1、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时,一定要强调“平均分”和“是谁的”。

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或这个苹果的)1/4。

练习:

(1)小明把下面的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对吗?

(2)表示下面各图的四分之一

(3)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4)在下面图的()里,填上合适的数来表示每个小图形各是大正方形的几分之一

(5)填空

3/5有( 3 )个1/5 3个( 8

1 )是3/8

2/8有( 2 )个1/8 5个( 9

1 )是5/9

1里面有( 3 )个1/3 5/7再加上( 2 )个1/7是1

3/10里有( 3 )个1/10,7个( 10

1 )是

7/10

(6)小红吃了一块月饼的1

2 。小刚吃了一块月

饼的1

2 。小红说自己吃的比小刚多。小明说他们两人

吃的一样多。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小红说得对?如果小明说得对,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2、读写分数和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1)读写分数

9773654

1

十分之七 五分之三 八分之六

(2)分数值是1的分数

228813

13

分子分母相同时,分数值是1 (3)各部分名称

分子 取出的份数

分母 平均分的份数

(4)借助长度单位和货币单位认识分母是十、百、千的十进分数

看下图,你能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答案吗?

1. 分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10份,你能说出每份是

它的几分之几吗?(每份是它的1/10)

( ) ( )

( )

( )

3厘米=10

3分米 7厘米=10

7分米

6分米=10

6米

9分米=10

9米 4厘米=

100

4米

5米=1000

5

千米 1角=101元 1分=100

1

32

分=100

32元

5角3分=10053元 4角7分=100

47元

二、分数比大小

1、分母相同

85

> 8391 < 971411 > 14933

21 > 334 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大分数大 2、分子相同

21

> 41101 > 10012521 < 232143 > 13

3

分子相同看分母,分母小的分数大 3、灵活运用

1)

8

7

> 6

5

52

< 2

1

(2) 8

7> (8

6 、8

5

、8

4……) > 8121 >

)3(1

>)

4(1 三、分数简单计算

73

+72=7562+61=6343+41=4

4=1

95

-94=91105-105=0 1-31=3

2 ( 51 )+( 5

3 )=5

4 ( 1 )-( 9

8 )

=9

1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0分钟) 一、填空。

(1)把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①5份是它的( ),②一份是它的( )。

(2) 5

2 读作( ), 7

3 读作

( )。

(3) 8

4 有( )个 8

1 ,1里有( )

个7

1。

(4) 9

5有5个( ),5

2有( )个5

1

(5)1可以平均分成( )个 8

1 ,可以平

均分成( )个 7

1。

(6)5分=( )( ) 元 6角=( )

( ) 元 7厘米=( )

( ) 分米

13分=( )

( ) 元 80厘米=

( )( ) 米

(7)在○里填上〉、<或=

8/13○8/11 6/7○6/12 15/17○15/20 7/15○5/15

5/18○10/18 14/15○1/3 1/2○2/4 2/2○7/7

二、计算。

24 +14 27 +57 48 +18 13 +13 46 - 36 59 - 39 67 -37 78 -58 35 -25

1-14 25 +3

5

1-6/14

三、判断(对的画“√”错的画“×”并说明理由。

(1)把一张纸分成6份,每份是 ( )

(2)4分米是

1

米的 4

1

( )

3

5

1+

5

2

=10

3

( )

(4)1=5

5 =

10

10 =

25

25

( )

(5)8

个苹果的

4

1 是2

()

四、看图列式计算。

五、解决问题。

1、中秋节晚上,小明拿了一块月饼出门去找小华一起赏月。正碰到小华也拿了一块月饼出门。小明说:“我家把一个大月饼平均切成三块,每人一块。”小华说:“我家把一个大月饼平均切成五块,每人一块。”小明说:“那我的这块月饼肯定比你那块大,因为

1

3 >1

5。”小明说的对吗?为什么?

2、把一个蛋糕平均切成8块,爸爸吃3块,妈妈吃2块,小英吃1块,他们各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

3、小红看一本书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

9

1,还剩几分之几没看?

4、一周的天气情况

星期

星期

星期

星期

星期

星期

星期

晴天雨天晴天刮风晴天刮风晴天(1)晴天占一周天气的()

(2)雨天占一周天气的()

(3)刮风天占一周天气的()

(4)晴天、雨天共占这周天气的几分之几?

【试题答案】

一、填空。

(1)把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①5份是它的(5/8),②一份是它的(1/8)。

(2)

5

2读作(五分之二),

7

3读作(七分之三)。

(3)

8

4有(4)个

8

1,1里有(7)个

7

1。

(4)

9

5有5个(1/9),

5

2有(2)个

5

1

(5)1可以平均分成(8)个

8

1,可以平均

分成(7)个

7

1。

(6)5分=5/100元 6角=6/10元 7厘米=7/10分米

13分=13/100元 80厘米=

80/100米

(7)在○里填上〉、<或=

8/13<8/11 6/7>6/12 15/20<15/17 7/15>5/15

5/10<8/10 14/15>1/3 1/2=2/4 2/2=7/7

二、计算。

2

4+1

4=3/4

2

7+

5

7=7/7=1

4

8+

1

8=

5/8

1

3+1

3=2/3

4

6-

3

6=1/6

5

9-

3

9=

2/9

6

7-3

7=3/7

7

8-

5

8=2/8

3

5-

2

5=1/5

1-1

4=3/45

2

3

5=5/5=1 1-

6/14=8/14

三、判断(对的画“√”错的画“×”并说明理由。

(1)把一张纸分成6份,每份是 1/6

(×)

(2)4分米是

1

米的 4

1

(×)

(3)5

1

5

2

=10

3

(×)

(4)1=5

5 =

10

10 =

25

25

(√)

(5)8个苹果的 4

1 是2个 (√)

四、看图列式计算。

五、解决问题。

1、中秋节晚上,小明拿了一块月饼出门去找小华一起赏月。正碰到小华也拿了一块月饼出门。小明说:“我家把一个大月饼平均切成三块,每人一块。”小华说:“我家把一个大月饼平均切成五块,每人一块。”

小明说:“那我的这块月饼肯定比你那块大,因为

1

3 >1

5。”小明说的对吗?为什么?

不对,如果两个人的月饼的大小不相等没法直接比较。

2、把一个蛋糕平均切成8块,爸爸吃3块,妈妈吃2块,小英吃1块,他们各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

爸爸吃了这个蛋糕的3/8,妈妈吃了这个蛋糕的2/8,小英吃了这个蛋糕的1/8。

3、小红看一本书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

9

1,还剩几分之几没看?

1-1/9=8/9

4、一周的天气情况

(1)晴天占一周天气的(4/7)

(2)雨天占一周天气的(1/7)

(3)刮风天占一周天气的(2/7)

(4)晴天、雨天共占这周天气的几分之几?4/7+1/7=5/7

【数学】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范文最新推荐------------------------------------------------------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并能结合直观图形,初步学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通过开展丰富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对平均分及分子、分母含义的充分感知和体验,为进一步认识分数积累感性经验。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出示场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场景图中的各种食品。 1 / 6

小朋友们,在不知不觉中,秋天已经到了我们大家的身边了。(课件出示场景图)在这丰收的季节里,小明和小丽这一对好朋友相约来到郊外进行野餐活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准备了那些好吃的食品? 2、引导学生把场景图中的各种食品平均分。 (1)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个?(让学生用手势表示,教师板书:2) (2)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瓶? (学生继续用手势表示,1教师板书:1) (3)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学生用手势表示发生了困难,由此引出分数,揭示课题) 二、展开 (一)认识1/2

---------------------------------------------------------------范文最新推荐------------------------------------------------------ 1、讨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应该怎样分?(课件演示,突出每一份同样多。) 2、思考: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两份,这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一半,它就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引出二分之一) 3、介绍二分之一的写法。 4、讨论:右面的这一份能不能用1/2来表示?为什么? 5、得出结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份都是它的1/2。(让学生完整地说一说。) 6拓展:你还能把什么物体平均分,表示出它的1/2? (1)请学生从老师课前提供的学具中任选一种,分一分,表示出它的1/2。 (2)自己想一个物品,说一说怎样可以得到它的1/2。 (二)认识几分之一 3 / 6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秒的认识》教案

《秒的认识》导学案 学习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2-3页。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时间单位秒的含义。 2、知道秒与分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导入新课,使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新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学习时间单位的同时感受到时间的宝贵,培养其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 秒产生的意义和秒与分的关系。 学习难点: 1、用秒作单位来表示时间长度。 2、秒与分的进率。 课前

【学案自学】 自学课本2——3页内容 一、复习: 1、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和(),1时=()分。 2、分针走一小格是()分,走一大格是()分。 3、分针从3走到6是()分。 二、自主学习: 1、有些钟面上有()根针,又细又长的是()针。 2、秒针走1小格是()秒,走1大格是()秒,走1圈是()秒,也就是()分。所以1分=()秒。 3、1秒钟能做些什么:();()等。 课中 【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要求: 1、小组长带领小组员交流每个人组员的自学成果 2、对于小组成员出现的问题,应及时给予帮助 【班内展示】 1、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由代表展示自学体会和好的见解 2、请同学们认真倾听,有不同的看法,可以进行补充 【质疑探究】 学案自学中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如有,小组合作解决。如果没有,你还有什么新的疑惑请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自悟自得】 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 1、本节可我学会了:

2、掌握不太好的是: 【达标测试】 一、轻松填空 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小的单位()。 2、秒针走1小格是()秒,走一圈是()秒,也就是()分。 3、5分=()秒120秒=()分 二、填合适的时间单位 1、一节课40() 2、做一次深呼吸要3() 3、每天大约睡9() 4、烧一壶开水大约需要20() 5、小明50米跑成绩是10() 三、绕操场跑一圈,王刚用59秒,小明用1分零2秒,谁快些? 课后 课后反思:今天这节课上,我的表现及改进的措施: 作者留言: 非常感谢!您浏览到此文档。为了提高文档质量,欢迎您点赞或留言告诉我文档的不足之处,以便于对该文档进行完善优化,在此本人深表感谢!祝您天天快乐!

三年级数学上册《克认识》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克认识》教案 Teaching plan of "Ke Zhi Zhi" in mathematics volume I of grade three

三年级数学上册《克认识》教案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建立克的观念。 2、熟记1千克=1000克。 二、教学重点: 1、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建立克的观念。 2、熟记1千克=1000克。 三、学具准备: 1枚二分硬币、1袋食盐(1千克)。 四、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你已经学习过那些质量单位?你能说一说吗? 2、请用手掂一掂1千克的食盐,感受一下有多重。 3、你还能掂出你身边的物品有多重吗?(随便找)

(二)认识质量单位克。 1、建立质量单位克的观念。 A、请用手掂一掂1枚二分硬币有多重, 你能说出它的质量大概是多少千克吗? B、1枚二分硬币太轻了,用千克表示它的质量不太方便,我们用一个新的质量单位克来表示它的质量。记住哦:1枚二分硬币大约重1克。克还可以用g来表示。 C、你还能列举其它例子,说一说1克有多重吗? D、通过用天平称量我们知道:两粒普通的花生米,大约1克。还有…… E、察看身边物品的质量:(用手掂一掂) 一袋方便面的质量是()g,一袋饼干的质量是()g,一块巧克力的质量是()g,一袋牛奶的质量是()g。 2、认识克与千克的关系。(1千克=1000克) A、我们已经认识了千克和克,那么千克和克又有什么联系呢? 1千克=1000克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精品教案 一、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第五册第59-61页,练习十四1、6题。 二、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 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 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二)能力目标: 1.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三)情感目标: 1. 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2. 帮助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 1. 使学生知道1分=60秒。 2. 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四、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小闹表。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看—— 放映课件(新年到,鞭炮声声,小孩子欢天喜地,午夜将要到来,春节联欢会上新年钟声敲响前全体倒计时的情景,镜头定格在运动的钟面上。) (新年的钟声敲响) 师:跟随着时间的脚步,我们又倾听了一次新年的钟声。那么,谁能说说, 10、9、8、7、6、5、4、3、2、1应该用什么时间单位? 可以有神舟五号发射情景,10、9、8、7、6、5、4、3、2、1发射………….师:在数的时候应该用什么时间单位?让学生最好自己说一说 师:秒。 板书:秒 师: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要用到秒?(生交流) 师:生活中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到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有关秒的知识。(揭示课题:秒的认识)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 观察钟面,认识秒针和1秒。 师:我们以前学过的时间单位有…… 师:(放映课件,展示钟面模型)哪一个针是秒针?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 优质教案范文三篇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在大背景下认识分数。同时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优质教案范文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本节课的目标定位是: 1.体验平均分;初步理解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 一、通过对“一半”的认识,理解“一半“的含义 1.说一半是多少: (1)全班同学的一半 (2)一组同学的一半 (3)一个圆的一半 2.说说一半是怎么分的?(平均分成相等的2分,两份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3.所有事物都可以分出一半,一半能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像全班同学的一半是用20表示、一组同学的一半是用5人表示,我们能说清它有多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碰到类似这样一个圆的一半的情况,我们无法用所学的数说清它到底有多大。于是在数学上引入了分数,就象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可以用二分之一,这个分数表示这个圆的一半。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来表示。

4.折一折:在正方形纸上折出二分之一,涂色表示 二、动手操作,理解四分之一 1.你能折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你能折吗? 2.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交流。 (学生对二分之一有了初步认识后,对折四分之一感到很顺利) 3.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通过这一折,学生理解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3.辨析:哪几个图形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说明理由。 三、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 1.折过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折一折,取一份用分数表示吗? 学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们通过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数很兴奋。 2.折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觉得谁折的分数大?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三十二分之一,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还说了理由:32比8大,当然大。一些学生发现越折越小了,觉得是最小的。(这时教师也不表态) 4.故事: 猪八戒分西瓜:一次,唐僧派猪八戒前去探路,谁知去了好久也不见回来。于是派孙悟空去找。原来猪八戒在美滋滋的吃西瓜。刚咬第一口,悟空就从天而降。孙悟空说:“我吃西瓜的二分之一。”八戒心里一直想多吃点,听了高兴极了,说:”我可要吃八分之 一。”学生这时候就议论纷纷了,到底谁吃的多呢?这下大部分同学认为孙悟空吃的多,因为他吃了西瓜的一半;一些认为猪八戒吃得多。

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的认识》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千克和克的认识》教学反思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三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一、在生活情景中发现知识 课前,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到超市调查关于“克和千克”方面的信息。通过实践,学生了解了很多商品上都标有质量,如50克、100克、450克、500克、1000克等,知道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还知道了轻的东西是用克来做单位的,重的东西是用千克来作单位的。 二、在动手体验中感受知识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在建立1克的概念时,让学生掂一掂一个1角的硬币,充分感受1克的重量,并例举了生活中许多大约重1克的物品,加深了对克的印象。在建立1千克的概念时,我把内容分层细化,让学生亲手掂一掂一块月饼50克,一袋盐350克、两袋白糖、1000克。通过掂一掂、比一比、说一说系列活动,充分感受100克、500克、两个500克(1000克)的实际重量。 三、在实践操作中升华知识

为了有机地把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把抽象的质量单位更形象具体化。我让学生将水果、书包、数学书、铅笔盒,先估一估有多重,再用秤称一称验证估计的是否正确。学生通过这些操作,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 在这堂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了,真正亲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乐趣中升华了对克和千克的理解。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开心,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 授课:焦长歌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认识分数”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的需要,先从学生们熟悉的野餐均分食物的情境出发,联系平均分蛋糕的结果,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然后让学生自己用不同的方法折纸,并涂出它的1/2,进一步体会意义,接着又在操作活动中教学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这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次重要扩展。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理解并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可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直观地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通过一系列操作、讨论等数学学习活动,体会到认识分数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3、情感态度目标: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难点:在头脑中建构起几分之一的表象。 学习者特征分析: 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但是他们并不理解。分数的产生是从等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

儿童生活里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以分数来表述。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地反思并获取知识。 教学策略选择与活动设计: 1、突出数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分数的概念是一个原发性概念,学生头脑中没有与之对应的上位或下位概念,因此必须遵循数学概念形成的规律,按照实例观察、分析共性、抽象属性、符号表示、具体运用的流程充分展开教学过程,尤其是要通过大量的操作实践,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比较丰富的表象。 2、突出数学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本课教学从教师的教来看,要做到设情引趣,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学、乐学;要创造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善学。从学生的学来看,要注重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注重同桌互学,小组研讨,集体交流。整个教学过程着眼于一个“探”字,贯穿一个“疑”字,突出一个“动”字。 (1)自主学习,着眼一个“探”字。 数学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要让他们拥有强烈的学习欲望,亲身感受探寻数学的乐趣,用自己的方式去主动学习。例如:表示半个蛋糕时,让学生尝试着想办法表示它。这样促使学生主动、全面地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主体性的生成和发展。 (2)巧妙引导,贯穿一个“疑”字。 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使学生“于无疑处生疑”把学生思维引到焦点上,使他们动脑筋,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当认识了二分之一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能折出这张纸的1/2,你还能折出它的几分之一呢?这样设疑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索。 (3)实践操作,突出一个“动”字。 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学具等实践活动,在思维活跃和情绪高涨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活动中,学生不单单是在动口、动手、动脑,更重要的是通过“动的过程”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外在“动”的形式,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感悟更为深刻和完善。

三年级数学《秒的认识》教案

三年级数学《秒的认识》教案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师:(课件出示主题图,其中的钟面时刻为11:59)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看墙上的大钟,你能告诉大家,现在是几时几分吗?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 师生一起倒计时:15,14,13, (1) 师: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板书:秒)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 学生可能会举例:火箭发射、跑步比赛等。 1.探索计量“秒”的工具。 师:像“秒”这样小的单位又该怎样计量呢?这里有一个钟表店(课件出示),你认为哪些钟表是可以计量“秒”?把你的想法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组织小组讨论,学生广泛发表意见。可能会有以下的发现: (1)电子表(或钟)。 (2)有秒针的钟表。 (3)秒表。 2.学习1分=60秒。 师:电子钟表、秒表以及有秒针的钟表都可以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现在请大家拨一拨你手上的钟面,你有什么发现?(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就提示:分针走1格,秒针走多少?秒针走1圈,分针走多少?)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在反馈汇报的基础上,教师总结秒针和分针的运行关系,即秒针走1圈是60秒,分针正好走1小格,由此得出1分=60秒。 3.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要求学生填写合适的时间单位。

1.建立1分钟的观念。 师:1分钟到底有多长呢?我们来仔细地看一看。 教师接通钟面的电源,让学生静静地观看钟面上的秒针走一圈。 师:1分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现在给你们1分钟时间,要求第1、2、3大组同学从做口算、画画、写一段话中任意选一件做,第4组的同学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教师强调:尽管1分钟很短,但好好利用它可以做许多事情。 2.联系实际,完成练习十四第10题。 师:你跑50米需要多少时间?请在小组里说一说,小组长把每个同学的成绩记录下来。比一比,谁跑得最快? 3.初步了解钟表历史。 师:如果没有这些钟表,我们又有什么办法知道时间在1分、1秒地过去呢?

最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 课时:一课时 科目:数学 教学对象:三年级学生 备课人:徐长青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在认识了时,分这两个时间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以及学习有关的时间单位计算。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不仅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时,分,秒这三个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学会解决与时间计算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三年级孩子已经掌握了时和分,知道1时=60分,对秒的认识有特别的想知道欲望,而且对钟表有亲身感受,这对自主学习秒的知识储备了优势。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自主学习策略、合作学习策略、信息演示策略、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课件 资源准备: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感知规律,教师谈话,和学生走在一起,准备亲切合作。 探究(一): 认识钟面上的秒 2、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 3、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④小结: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练习题

分数 一、填空题 1、一张纸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它的( )( ) ,6份是( )个( )( ) , 就是它的( )分之( ),写作( )。 2 、58 这个分数中,( )是分子,( )是分母,读作 ( )。 3、一本书有21页,平均每天看这本书的3页,占全书的 ( ) 4、妈妈买了12个苹果,给哥哥7个,给妹妹5个。哥哥得这些苹果的 ( )( ) 妹妹得这些苹果的 ( )( ) 。 5、59是5个( )( ) 37 里面有( )个( ) 1-( )10 = 610 8个 19是( )( ) 1里面有( )个 15 25 +( )<1 二、用分数表示下面各阴影部分。 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65读作五分之六。 ( ) 2、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

3、3个1/8和8个1/3相等。 ( ) 4 、 5、两个分数的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 ) 6. 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 ) 四.在○里填上“>”、“<”或“=”号 1、52 ○ 53 2、105 ○ 108 3、74 ○ 7 3 4、65 ○ 85 5、103 ○ 53 6、33 ○ 2 2 7、1 ○ 99 8、84 ○ 42 9、21 ○ 5 4 五.计算 (1)73+7 2=( ) ( )个71加( )个71是( )个7 1,就是 。 (2)85-8 2=( ) ( )个81减( )个81,剩( )个81,就是 。 (3)1-3 2=( ) ( )个( )减( )个31,剩( )个31,就是 。 126+ 512 = 1- 39 = 23 + 13 = 1- 38 - 28 = 1324 -1124 = 47 + 37 = 1- 12 = 19 + 29 + 39 = 68 -48 = 79 - 29 = 56 - 16 = 13 + 13 + 13 = ()()()()()()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克”的认识》教案

“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页,信息窗1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要用克作单位。 2.通过称一称,掂一掂感受1克的实际重量,建立1克的实际概念. 3.认识了解各种不同的秤,会用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培养初步的估测能力。 4.通过认识到质量单位进一步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增强学习数学的兴 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建立1克的实际概念。 难点: 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会对较轻物品估测质量。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天平、一枚2分硬币、4粒黄豆、回形针4枚、1元硬币1枚、橡皮1块、1个苹果、1粒花生米、火腿肠 学生准备:天平、一枚2分硬币,4粒黄豆、回形针4枚、1元硬币1个、橡皮1块、1个苹果、花生米、火腿肠, 一小袋大米。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什么动物?对它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 师:刚好老师也带来一些小动物的信息,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分层展示情境图中的几种动物以及信息。) 一、情境导入,引入新课。蜂鸟是世界上最小 的鸟,孵出来时还 不到1克呢!世界上最小的狗大约重1千克。最大的袋鼠约重40千克,最小的约重300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师: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发现:这些动物的重量用到克、千克、吨为单位。 2.质疑: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1克到底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1吨有多重…… 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介绍质量单位——克 师:像克、千克、吨是用来表示物品有多重的单位叫做质量单位(板书课题:质量单位),今天我们就先认识克(板书:克的认识)。 师:猜一猜1克有多重? (板书:猜一猜) 学生可能说大概和一粒黄豆差不多,和一个乒乓球差不多,和一颗QQ糖差不多…… 师:怎样才能知道到底谁的估计更准确?(板书:称一称) 2.认识常见的秤。 师:要知道到底有多重,可以借助什么工具? 二、操作实验,探究新知。 引导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常见的秤,利用PPT课件展示下面各种秤。 生活中常见的秤。 天平电子称盘称 体重秤 磅秤 台秤 弹簧秤 师:我们常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 (课件展示天平,教师介绍天平的构造,动画演示天平的使用方法。) 3.小组实验操作 学具准备:天平、2分硬币,回形针4枚;1元硬币1个;橡皮1块;黄豆4粒,1个苹果,活动提示如下: (1)正确使用天平,逐一称出每个小组准备的学具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数的简单计算 课题名称:第9单元信息窗3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初步理解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通过合作探索、对比观察,初步感知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理念,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重点:学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算理。 难点:掌握1减几分之几的分数减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圆形纸、长方形纸若干, 学生准备:圆形纸、长方形纸各一张、彩色笔。 一、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请同学们观察情景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观察信息图,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亮亮和玲玲一共喝了这杯果汁的几分之几? 亮亮比玲玲多喝了这杯果汁的几分之几? 谁能说说怎样列式?(要求回答的学生把自己说的算式写在黑板上) 揭示课题:这些问题如何解答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分数的简单计算(板书课题;分数的简单计算) 二、合作探索 解决问题一:亮亮和玲玲一共喝了这杯果汁的几分之几? 教学分数加法(例1) 53+5 1= (1)生猜一猜: 53+5 1=多少?104?54?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 (2)证明自己的方法 到底哪个正确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证明自己说法是正确的(比如可以画,可以折、可以写、甚至可以组织语言来说) (3)集体操作验证 ①生动手折出53和5 1,并涂上颜色。

②观察并讨论:和是多少?为什么? ③汇报交流,思路可能有: a、把○平均折成8份,先涂了2份,又涂了1份,合起来涂了3份,也就是3/8; b 、 2 5 是2个 5 1 ,2个 5 1 加1 个 5 1 是3个 5 1 ,也就是 3 5 (在学生交流的同时, 教师随时用自己的教具进行示范解说) ④引导辨析: 5 1 + 5 3 的结果为什么不是 10 4 ? 围绕问题:“果汁分的总份数有没有改变?”来讨论。(果汁分的总份数没有 变,只是所占的份数增多,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2.解决问题二亮亮比玲玲多喝了这杯果汁的几分之几?(教学分数减法) 1)列式: 5 3 - 5 1 = 2)、学生独立解决, 3)、汇报总结: 三、总结归纳:想一想,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写分数加减法算式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5 3 + 5 1 - 5 4 = 5 3 - 5 1 - 5 2 = 四、巩固练习,拓展深化 1.自主练习的第1题。 学生做题后,让中等生或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对于说对的同学给予 鼓励。 2.计算: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 不变,分子相加(减)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

第六册第五单元《认识分数》教学计划(初稿) 第一实验小学尤欢 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 在生活中,有些学生对分数有一点了解,但不是很明确,也不太系统。其次,对于学生分数的基础知识“平均分”和“整体”在以往的学习中已有较好的认识。 2、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有的困难 对“整体”的认识; 分母和分子的位置及表示的含义; 在描述时容易丢掉“平均分”和是“谁”的几分之几。 3、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式及我的设想: 学生对全新、感性的内容很感兴趣,乐意采取讨论、协作等学习方式。根据学生以上的实际情况,由学生熟悉的“平均分”入手,在教学中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揭示得到分数的第一个必要条件。问题设计时注意问题的坡度和开放性,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机会回答,这也便于老师了解不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合作的机会、动手操作的机会、展示的机会,这样既便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经历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能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3、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 4、能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进行交流。 三、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2、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

难点: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五、单元评价要点 能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结合具体操作,感受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能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并能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六、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9 节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完整版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 认识评课稿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分数,相对整数有很大的区别,意义抽象,表达准确比较困难。通过邓老师的教学过程,使我对本节内容有了新的认识。 一、联系平均分引入新课,过渡自然。 本节内容大部分教师都采用这样的导入方法,但邓老师在这里,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分数和整数的不一样,而且还在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的表达上对学生加以规范,我想这样对学生后面叙述分数的意义有很大的帮助。 二、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描述粉饼的过程是,有小朋友说出每个小朋友分的二分之一。这时,教师追问,正方形的二分之一和刚才月饼的二分之一大小一样吗?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本中的描述,将重要的读出来、重读。随后教师点拨是这块月饼的二分之一。如果教师在这里能让学生比较自己的说法和书上有什么不同,我想学生会对“这块月饼的”理解的透彻一些,或许引导学生发现与分到整数个的结果的描述有什么不同,由此来理解分数与整数表示意义的不同。 三、有效预设将错误扼杀在摇篮中。 学生在读分数时会读,但写出读的方法时经常会大小学混淆,教师在课上故意出错引起学生注意吧,我想学生在练习时这样的错误会很大程度的降低。 四、多问为什么,激发学生的思考。 分数是1说明什么?分母不一样说明什么?为什么是四分之一不是六分之一? 等有价值的提问很好的帮助学生巩固了对分数各部分的理解。 五、练习给学生充分自我展示的平台,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群体的积极性。在形象的图形帮助下进一步巩固了对分数的认识。 建议:练习中多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折法并说说为什么用这样的分数。练习中有一题中出现卡通动画,建议删去。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结合直观图示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读、写分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认识二分之一。 出示主题图: 谈话:同学们喜欢秋游吗?谈到秋游,吃可是其中的一大乐事,瞧,这两位小朋友正准备,看一看都有些什么好吃的?屏幕出示:把每种食品都平均分成2份,每人各分得多少?(板书:平均分) 谈话:每人分到的苹果和矿泉水,我们都是用这样的一个数来表示的,那半个能不能也用一个数来表示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像二分之一这样的分数。好吗?(板书课题)

读二分之一:谁会读这个数的?(指名23人读,然后齐读)理解二分之一: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到这块蛋糕的(蛋糕的一半上出现二分之一) 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个二分之一是怎么得到的? 另一份呢?(另半个蛋糕上写上二分之一) 通过分巧克力进一步理解二分之一的意义。 折二分之一:拿一张长方形纸,先折一折,然后把它的二分之一涂上颜色。 学生折纸涂色,然后交流汇报。 这张长方形纸有的横着折,有的竖着折,还有的斜着折,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它的二分之一呢? 判断二分之一。 二、认识几分之一。 再选一张纸折一折,涂上颜色表示出这个图形的几分之一。学生活动,然后组织交流。 小结: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很多分数,还学会了比较大小,这些分数其实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看!它们都是由三部分组成的。 三、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中间的这条线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数线下面的叫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分数线上面的叫分子,这里的分子1表示其中的一份。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秒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秒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五单元第59-61页,练习十四第1题. (二)教学理念:秒的认识的教学联系了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时间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但它反映的内容又是非常现实的,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我让学生在学习 过程中体验、感受、理解秒的含义,初步发展时间观念,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设计了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动,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 有关的知识,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 知道1分=60秒,初步建立1分、1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 秒的时间观念. 2、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观察分析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感知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3、帮助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1分=60秒. (五)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六)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作业卡片、教具时钟,电子表.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课件出示火箭发射前的场景)这场景你们熟悉吗?是什么 呢?

这是去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发射前的场景,神舟九号发射成功,使我们祖国感到非常自豪,让我们再次感受到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好不好?(课件播放火箭发射)我们跟着一起倒计时. 师生一起倒计时:10,9,8,7,6,5,4,3,2,1. (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是相连相通的,火箭发射,利用这些熟悉的情境,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怀,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兴奋起来,也让他们在不经意中调集自己平时的生 活经验和知识积累.) ······ 师: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时、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板书:秒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探索计量“秒”的工具.(生活中那些地方有秒呢?) 2、认识各种钟表上的秒. (1)认读电子表上的时间,指名读,全班读. (2)观察时钟,认识时钟上的秒针,说说秒针有什么特点. (“秒”这个时间单位学生早有认知,几乎所有的大挂钟都有秒针,只是从前让学生有意去忽略它,但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他们不可能不注 所以由学生自己引出课题,由自己传授意到那个形状特殊的“高个子”. 知识.教师在这里扮演疑惑、验证的角色,吸引学生“帮助”教师解惑.) (3)秒针走1小格是多长时间?(板书: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走一大格是多少秒? 3、体验1秒钟. (1)学生静听秒针走动的声音,然后跟着秒针的节奏用自己喜欢 的方式感受1秒.(倾听秒针声音,模仿秒针走动节奏,建立对秒的表 象认识.)

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分数的初步认识 学习要求: 1. 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 2. 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 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分数的含义 掌握分数比大小的方法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算法 难点: 建立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的含义 分子相同的分数比大小的方法 学习指导: 一、分数的含义: 1、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时,一定要强调“平均分”和“是谁的”。 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或这个苹果的)1/4。 练习: (1)小明把下面的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对吗? (2)表示下面各图的四分之一

(3)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4)在下面图的()里,填上合适的数来表示每个小图形各是大正方形的几分之一 (5)填空 3/5有( 3 )个1/5 3个( 8 1 )是3/8 2/8有( 2 )个1/8 5个( 9 1 )是5/9 1里面有( 3 )个1/3 5/7再加上( 2 )个1/7是1 3/10里有( 3 )个1/10,7个( 10 1)是7/10 (6)小红吃了一块月饼的1 2。小刚吃了一块月饼的 1 2。小红 说自己吃的比小刚多。小明说他们两人吃的一样多。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小红说得对?如果小明说得对,你知道是怎么回事

吗? 2、读写分数和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1)读写分数 9773654 1 十分之七 五分之三 八分之六 (2)分数值是1的分数 228813 13 分子分母相同时,分数值是1 (3)各部分名称 分子 取出的份数 分母 平均分的份数 (4)借助长度单位和货币单位认识分母是十、百、千的十进分数 看下图,你能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答案吗? 1. 分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10份,你能说出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吗?(每份是它的1/10) ( ) ( ) ( ) ( )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让学生体会1克有多重,体会克的产生也是实际测量的需要。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要用克作单位。 2. 能力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方法,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进行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3. 情感目标: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难点: 体会1克有多重。 预习自学: 看书自学P 33——35,完成想想做做的铅笔填书练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 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谁来说一说,1千克的物体拎在手上有什么感觉吗? 2. 小结:千克是一个比较大的质量单位,称比较重的物品,通常用它作单位。还有一些比较轻的物品又用什么单位来称量呢? 3. 讲述:克也是质量单位,称比较轻的物品时常用克来作单位。克的符号是g。 二、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1. 认识天平 (1)出示天平并介绍。 (2)认识砝码 2. 称出10克的黄豆 (1)学生分组活动称出10克重的黄豆。教师巡视。

(2)10克黄豆大约有多少粒。交流汇报。 (3)根据我们数出的结果,你又想到了什么?感受1克黄豆的重量。 3. 感受1克的重量 (1)分组掂一掂准备好的2分硬币。2分硬币掂在手上有什么感觉? (2)再掂一掂一根羽毛和一把学生尺,一根羽毛和一枚2分硬币比,哪个更轻些?一把学生尺和一枚2分硬币比呢?交流汇报。一根羽毛比1克重还是轻?一把学生尺呢? 4. 学习用克称物品的重量。 多媒体展示P34水果图 (1)你能看出图中物品的重量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小结:我们在称物品重量或是看图了解物品重量时,首先要观察什么?再怎么看秤读出重量? 5. 了解千克和克的进率 (1)出示一袋食盐,这袋食盐的重量是500克,那么两袋这样的食盐是多少克?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2)把这两袋食盐放到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上称一称,问:这个台秤上的刻度是以什么为单位的?看一看这两袋食盐有多重? (3)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1千克=1000克。 6. 完成“试一试“ (1)用弹簧秤称出一本数学书大约重多少克?学生活动。 (2)掂一掂:一本数学书和一个文具盒比一比轻重。 (3)称一称:文具盒的重量。 (4)比一比:估测和称量的结果。班级交流。 三、课堂练习,巩固深化,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1. 第1题 观察插图,指名回答书上的问题,再追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重量是以克为单位的? 2. 第2题 (1)同桌讨论

三年级数学上册秒的认识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上册秒的认 识教学设计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时、分、秒》 第1课时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人准备一个时钟、口算卡片等。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钟面上的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