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在酒楼上

在酒楼上

在酒楼上
在酒楼上

在酒楼上

江阴市青阳中学梅凌春

教学目标

1、分析吕纬甫人物形象

2、吕纬甫人物形象塑造的主要手法

3、吕纬甫人物形象塑造的社会意义及文章的主题

教学设想

1、本文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内容丰富深刻,在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突出重点,留下一些空白让学生课后自己研读。

2、方法上采取老师指导下的学生研读,读、思、议结合,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不可用空洞的分析取代学生钻研教材。

课前预习

1、理清文章结构

2、划出文中体现吕纬甫思想、性格特征的描写或叙述性语句,并在句子旁写出他的性格特征

一、导入

鲁迅先生在给他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命名以后,曾为这个命名题诗一首,下面请大家把这首诗抄在书上(教师板书全诗)。

抄完这首诗,大家一定能说出这部小说集的名字了。(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补上诗题《题〈彷徨〉》)

有谁能大致说出作者在写这首诗时的心境。(学生自由回答)

《彷徨》中的作品其实你们已经读过一些了,譬如:……。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篇选自《彷徨》、被誉为“最富鲁迅气氛”的小说《在酒楼上》。

二、探究

1、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2、作品中的吕纬甫具有哪些性格特点你是从什么地方读出的(讲课重点)

3、时间不同,吕纬甫的性格特点便不同,能否简要概括一下不同时期的吕纬甫具有怎样不同的特点(探究此问题时,已经不必再找佐证材料了,因为问题2

中已涉及了)

(用一个词语概括)热血的吕纬甫,无聊的吕纬甫,迷惘的吕纬甫。

吕纬甫早年是一个敏捷精悍、热衷改革、觉醒了的知识分子,但是现实改变了他,为了养家糊口,他变成了一个精神呆滞、恍恍惚惚、敷衍了事、随波逐流、

妥协屈服、丧失自我的沉沦者。但他毕竟还是一个具有善良之心、且为人诚恳实在的人。

4、为什么同一个人前后会有如此巨大的反差,他消沉落寞的原因有哪些按一般的思维方式,我们不难推测无非是“社会”和“个人”两大原因。文章中没有涉及到时代背景,似乎看不出社会原因。但能不能从写作时间来看背景呢本文写于1924年,此前五年是中国大地上爆发了“五四运动”,此前十三年,中国大地上有辛亥革命。然而两个轰轰烈烈的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似乎淡出于人们的记忆了,用鲁迅《题〈彷徨〉》中的诗句来说,叫“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此时的中国是一个“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投影句子)的国度。从这个句子中,你读出当时中国怎样的特点(学生自主分析)封建势力异常顽固、异常强大

除了社会的原因,吕纬甫个人的原因呢(简要分析)

个人原因——①自身软弱的性格(文本中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但觉得无聊,颓唐,堕落,消沉)②过分的失意使他堕入颓唐(文本中⑴吕纬甫对阿顺故事的叙述“所以我这一夜虽然饱胀得睡不稳,又做了一大串恶梦,也还是祝赞她一生幸福,愿世界为她变好。然而这些意思也不过是我的那些旧日的梦的痕迹,即刻就自笑,接着也就忘却了。⑵你看我们那时豫想的事可有一件如意)

《在酒楼上》教学设计

(课文出处:苏教版选修教材《短篇小说选读》)

山东省潍坊七中璩存峰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

2、解读吕纬甫这一人物形象。

学习重难点:

学习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理解吕纬甫这一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鲁迅及其作品介绍

问学生都知道鲁迅的哪些作品。

鲁迅()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新文化的旗手。本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开始用鲁迅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另有代表作中篇《阿Q正传》。一生创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近20本。另有文化论著等。

《在酒楼上》作于1924年2月16日,后收于鲁迅的小说集《彷徨》中。

二、字词梳理

让学生自己查字典解决加点字的读音。

如嚼泥土白皑皑堂倌呷酒迂缓踌躇踟蹰精悍

骇怪圹穴敷衍辜负阔绰寒暄送殓诳

三、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情节

1、让学生快速阅读文章。

2、请学生复述故事。

3、分组讨论,理清作者写作思路。

文章分为四部分:

(一)(1--7)回乡无聊去酒店。

(二)(8--21)巧遇朋友吕纬甫。

(三)(22--48)听纬甫叙说三件事。

(四)(49)分手。

四、学习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

1、肖像描写

(1)让学生找出文中肖像描写的语句

(2)人物的外貌体现了吕纬甫的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明确肖像描写在第11段,并讨论

问:此处运用了什么手法(对比过去与现在)

问:如何认识“也还是乱蓬蓬的须发”中的“也”

同样的乱蓬蓬却有不同的原因。过去是无暇顾及小节,可看出积极进取、参与变革的青春活

力、意气风发;现在则是模模糊糊、敷敷衍衍,可看出百无聊赖、人生失意的消极颓唐。问:反映了什么问题

人物的精神状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语言描写

(1)第19段的“圆圈理论”,并且怎样理解

吕纬甫的这番自述在自嘲中含有一种清醒地认识,认识到自己变化的荒唐可笑,更认识到这种变化的不可避免。

(2)第26段的以前的“宏图伟愿”,并且怎样理解

这种对自我悲剧人生的清醒认识更加深了他内心的痛苦,也使其身上的悲剧意味更加浓重,而知识分子内心软弱的一面也在不经意间自然表露出来。

(3)第40段的教书生涯,并理解。

吕纬甫由于心死而背弃了高尚的人生境界,变得苟且偷安,浑浑噩噩,甚至为了糊口,违心教些充满封建毒素的东西。他由一个激进者退化为一个落荒着。

(4)第47段的不知出路,并理解。

对现实人生的失意让其内心充满失望,过分的失意使他堕入颓唐。

3、动作描写

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动作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在第8段,“面貌虽然颇有些改变,但一见也就认识,独有行动却变得格外迂缓,很不像当年敏捷精悍的吕纬甫了”。

作用:现在“迂缓”,以前“敏捷精悍”,外在动作行为的变化反映出人物内心的颓废。引人思考让其发生改变的原因是什么,即作品主题。

4、细节描写

让学生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在第17段和第19段,“他从衣袋里掏出一支烟卷来,点了火衔在嘴里,看着喷出的烟雾,沉思似的说”,“他一手擎着烟卷,一支手扶着酒杯,似笑非笑的向我说”。

作用:写出了人物行动迟缓,吞吞吐吐,欲言又止,似乎往事不堪回首。与以前的活泼、充满生气全然不同。甚至在外省谋生做的事情恰恰是年轻时致力反对、变革的事情。

5、吕纬甫回乡做了哪两件事情,又表现出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答:回乡一是为给小弟迁坟,二是给邻居女孩顺姑送两朵剪绒花。表现出他具有浓浓的人情味以及对生命的眷顾之情。

五、人物形象小结

以上便是这篇小说塑造人物形象运用的主要方法。主要通过人物自述,侧重揭示人物内心等。除了这些直接描写,还有侧面描写,如作品中通过“我”的视角写吕纬甫,以及下节课要讲到的环境烘托等手法。

那么,作者运用这些方法,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呢前面已通过不同的人物侧面进行了分析,最后请同学们再综合概括一下。

答:吕纬甫早年是一个敏捷精悍、热衷改革、觉醒了的知识分子,但是现实改变了他,为了养家糊口,他变成了一个精神呆滞、恍恍惚惚、敷衍了事、随波逐流、妥协屈服、丧失自我的沉沦者。但他毕竟还是一个具有善良之心、且为人诚恳实在的人。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维度上,我们依次看到的是热血的吕纬甫,无聊的吕纬甫,迷惘的吕纬甫。

六、布置作业

1、请学生回去找出文中的环境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2、思考:顺姑是怎样一个人作者刻画顺姑的肖像和性格有什么作用

(答案:(1)善良能干、不失美丽但遭遇不如人意的旧中国劳动妇女形象。(2)与后文顺姑的最终命运形成强烈的对比,揭示了残酷的社会现实对美好事物的摧残,深化主题。)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2、解读作品主题

学习重难点

目标一为学习难点,目标二为学习重点。

教学过程

一、检查提问字词及课后思考题

二、分析环境描写

(1)文中有几处环境描写它们的作用各是什么

①第2段“窗外只有渍痕斑驳的墙壁,帖着枯死的莓苔;上面是铅色的天,白皑皑的绝无精采,而且微雪又飞舞起来了。”

作用:这些景致与人物懒散怀旧的心绪、消沉落寞的情怀正相吻合,情与景交融营造了一个略带感伤色彩的抒情氛围。作品中的环境整体有些阴暗压抑。这是死气沉沉、毫无生气的社会环境。

②第49段“我独自向着自己的旅馆走,寒风和雪片扑在脸上,倒觉得很爽快。见天色已是黄昏,和屋宇和街道都织在密雪的纯白而不定的罗网里。”

作用:“罗网”展现封建文化思想依旧弥漫的社会环境。

③第4段“几株老梅竟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毫不以深冬为意;倒塌的亭子边还有一株山茶树,从暗绿的密叶里显出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愤怒而且傲慢,如蔑视游人的甘心于远行。”

作用:这不正是我高洁的情怀和坚贞不屈的意志的象征性写照吗!

④第31段“窗外沙沙的一阵声响,许多积雪从被他压弯了的一枝山茶树上滑下去了,树枝笔挺的伸直,更显出乌油油的肥叶和血红的花来。”

作用:在这里,正隐隐地透出了我的一种希冀,我是多么希望老友重新像这株红山茶那样挺立起来啊!这些生动的景物描写,是一些融情入景的画面,含蓄地展示着我的感情世界,有助于深化小说的题旨。

在萧索凄清、死气沉沉的背景下,梅花、山茶与白雪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面。其实,只要熟悉鲁迅先生悲观中奋起、绝望中反抗的战斗精神,就应该不难理解这幅图画背后的精神内涵。

⑤第31段“天空的铅色来得更浓;小鸟雀啁唧的叫着,大概黄昏将近,地面又全罩了雪,寻不出什么食粮,都赶早回巢来休息了。”

作用:此处鸟雀归巢的画面,烘托出吕纬甫如今妥协、丧失自我、沉沦的形象

三、总结小说的主题

1、思考:造成吕纬甫人生失意、理想幻灭的原因固然与小知识分子自身性格软弱有关,但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呢

答:还有社会原因。

2、造成他悲剧的社会原因是什么请分小组充分讨论后回答。

答:造成吕纬甫悲剧命运的社会原因:中国是一个“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的国度,封建势力异常顽固,异常强大。他的悲剧,是一个向往革命的知识分子在无路可走的境遇中,销蚀了自己的灵魂的悲剧

3、请试着概括小说的主题。

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五四运动”落潮后不久为背景,表现了吕纬甫由一个向往革命的知识分子转而在无路可走的境遇中销蚀了灵魂的人生悲剧。

鲁迅在这篇小说中回顾了吕纬甫由满腔革命热情到意志消沉的历史过程,以内蕴丰富的艺术形象生动地展示出,许多知识分子在辛亥革命之后并没有寻找到正确的道路,在强大的封建势力面前,个人奋斗无济于事,而正确的道路还需要继续探询。鲁迅既肯定了知识分子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而对于他们的妥协、消沉、落荒则深为惋惜、感叹,并做了严肃的针砭。

四、艺术构思

这篇小说的艺术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它动人地展示了主人公的感情世界。它的主要内容与情节是在我与吕纬甫的对话中展开的。

五、布置作业

1、思考:联系全文看,吕纬甫和顺姑这两个形象有什么相似点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答案示例:⑴都面对残酷的社会现实,生活理想得不到实现,结局都是悲剧性的。⑵作者通过这两个人反映当时中国的现实,他们两个人的悲剧背后是整个时代的悲哀。)

(该文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在酒楼上 教案

《在酒楼上》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分析吕纬甫的人物变化,探讨吕纬甫悲剧的成因,剖析小说的主题(结合时代背景) 【教学过程】 一、关于本文及鲁迅的小说 鲁迅的《在酒楼上》作于1924年2月16日,后收录于鲁迅的第二本小说集《彷徨》中。 它是鲁迅先生的一篇重要作品,被誉为?最富鲁迅气氛?,是辛亥革命后中国知识分子精神面貌的写照。 《呐喊》 本集出版收小说十五篇,作于1918年至1922 年间。 自序、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风波、故乡、阿Q正传、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 《彷徨》 本集出版收小说十一篇。作于1924年至1925年间。 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长明灯、示众、高老夫子、孤独者、伤逝、弟兄、离婚《故事新编》 本集初版收小说八篇。作于1922年至1935年间。 序言、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功、起死 二、理清写作思路,明确小说情节 (一)(1——7节)回乡无聊去酒店 (二)(8——48 (三)(49节)分手 三、整体感知吕纬甫 身份————知识分子,“我”的旧同窗,教员时代的旧同事 以前的吕纬甫和现在的吕纬甫 1、思考:以前的吕纬甫是一个怎样的人?曾做过怎样的事? 吕纬甫曾经是一个敏捷精悍(第8节)、活泼(第25节)的青年,他在求学时和同学们同到城隍庙去拔掉神像的胡子,还因为连日议论些改革中国的方法以至于打起来(第26节)。由此可见那时的他是一个感情炽烈、斗志昂扬的改革中国的激进者,有理想有抱负的自信者,是个向往革命的知识分子,进步的青年。 2、思考:和以前相比,现在的吕纬甫又有了哪些变化?(整体感知) 敏捷精悍、活泼——→那脚步声比堂倌的要缓得多;独有行动却变得格外迂缓。(第8节)苍白的长方脸,然而衰瘦了。精神更沉静,或者却是颓唐,又浓又黑的眉毛底下的眼睛也失了精采。(第11节) ?以后?——我不知道。你看我们那时豫想的事可有一件如意?我现在什么也不知道,连明天怎样也不知道,连后一分……?(第47节)——迷惘,对前途渺茫,生活中的苟活者敏捷精悍、活泼——→消沉、颓唐、落荒、迂缓 改革的激进者,自信,积极面对生活,有理想有抱负——→迷惘,对前途渺茫,对未来没有信心的苟活者

现当代文学鉴赏试卷(A)

现当代文学鉴赏试卷(A)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祥子和虎妞是()的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2.五六十年代以后,老舍最成功的作品有话剧《茶馆》和未完成的长篇小说《》。 3.在《春之声》中王蒙采用()手法作为小说的基本结构方式。4.王一生是()的小说《》中的人物。 5.汪曾祺的《故里三陈》由《》、《》、《》三个独立的短篇构成。 6.《孕妇和牛》的作者是()。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鲁迅笔下的吕纬甫形象出自小说()。 A.《在酒楼上》B. 《伤逝》C.《孤独者》D. 《肥皂》 2.张爱玲的小说作品有() A.《倾城之恋》 B.《金锁记》 C.《小二黑结婚》 D.《太阳照在桑干河上》3.赵树理的小说作品有() A.《李有才板话》 B.《锻炼锻炼》 C.《小二黑结婚》 D.《太阳照在桑干河上》4.茅盾《子夜》中的主要人物有()。 A.曾沧海 B.吴荪甫 C.方罗兰 D.赵伯韬 5.王安忆的“三恋”是指() A.《倾城之恋》 B.《小城之恋》 C.《荒山之恋》 D.《锦绣谷之恋》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语丝社: 冰心体: 《新青年》: 文学革命论: 新生代小说: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请简要说明沈从文小说在题材上的特点。 2.简要说明张爱玲小说的独特风格。 3..简析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中莎菲的形象

五、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以《棋王》为例,分析阿城的小说所显示出的民族的传统文化。 2..论述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现当代文学鉴赏试卷(A)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老舍)《骆驼祥子》2.《正红旗下》。3.意识流 4.(阿城)《棋王》5.《陈小手》、《陈四》、《陈泥鳅》6.(铁凝)。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A)2.(AB)3.(ABC)4.(ABD)。5.(BCD)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语丝社: 1924.11成立,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主要成员: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刘半农、孙伏园、冯冯炳、俞平伯等。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语丝》多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以倡导这种文体而获“语丝派”之称。林语堂所创造的那种着重社会批评、文化批评、任意而谈的随笔文体,又称“语丝体”,鲁迅的许多杂文及散文诗集《野草》各篇均发表于此,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语丝》小说家有冯文炳(废名)等。《语丝》于1930年停刊。 冰心体:“冰心体”的散文,是以行云流水似的文字,说心中要说话,倾诉自己的真情,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显示出清丽的风致。所谓冰心“心中要说的话”,简言之即“爱的哲学”,宣扬自然爱、母爱、儿童爱。 《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创刊号发表的《敬告青年》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反封建思想的革命主张,1917年初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其上。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终刊。 文学革命论:1917年2月发表于《新青年》,表明了更坚定的文学革命的立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新文学的征战目标。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从内容到形式对封建旧文学持批判否定态度,主张以革新文学作为革新政治、改造社会之途。 新生代小说:新时期文学创作步入九十年代以后,文坛上出现了一种贴近现实生活、关注平民人生的倾向,使九十年代的文学创作呈现出与八十年代不同的意蕴。

在酒楼上

在酒楼上 学习目标: 1.理清小说的情节; 2.学习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解读吕纬甫这一人物形象。 3.认识小说中社会现实,探讨小说主题。 一、了解小说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五要素: 1、典型的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在小说中环境描写有以下作用: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的发展; 推动情节的发展。(背过) 2、生动的人物形象: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和正面 描写、侧面描写等 3、完整的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还有的包括序幕和尾声 4、典型人物所反映的主题:(1)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思考小说的主题。题目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 种:①设置了悬念。②题目就是小说的线索。③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④推动情节的发展或转折,化解了人物矛盾冲突。⑤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2)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3)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在人物形象 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4)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5、表达方式:①描写的角度(直接描写、间接描写)②人称运用(第一、第二人称的妙处)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③明确各种描写的特点和作用(外貌、语言、心理、行动、细节、环境。) 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白描: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以小见大,寥寥几笔勾勒出画面,表现了性格、主题。 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④不同顺序的作用(顺叙、倒叙、插叙) ⑵结构方式(前后照应、创造悬念、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题) ⑶表现手法(烘托、象征、衬托、对比、铺垫、欲抑先扬、先抑后扬……) 6、情感与效果:一般从作者所持的态度和结构、技巧等所取得的效果来总结。如: ⑴小说常用的开头A.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①引起读者的思考;②引出下文的情节;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小说的主题。B.写景法。如《药》的第一段写秋天下半夜阴暗、凄清、恐怖的环境,暗示了小说主人公的不幸命运。再如《荷花淀》开头写月下院子里的美景,烘托了水生嫂的美好心灵。 ⑵小说的结局: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思维方向)好处: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如《项链》。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如《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是假的,但前面以作了埋伏。如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 二、鲁迅及其作品介绍 鲁迅(1881---1936)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新文化的旗手。本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开始用鲁迅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另有代表作中篇《阿Q正传》。一生创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近20本。另有文化论著等。《在酒楼上》作于1924年2月16日,后收于鲁迅的小说集《彷徨》中。 《呐喊》:《狂人日记》《明天》《头发的故事》《风波》《阿Q正传》《孔乙己》《药》《一件小事》《故乡》《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 《彷徨》:《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长明灯》《示众》《高老夫子》《孤独者》《伤逝》《兄弟》《离婚》 三、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情节 1.速读文章,复述故事。 2.文章分为四部分: (一)(1--7)回乡无聊去酒店。 (二)(8--21)巧遇朋友吕纬甫。 (三)(22--48)听友叙说三件事。 (四)(49)与友分别奔东西。 3、探究: (1)过去的吕纬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品中怎样表现? (2)现在的吕纬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品中怎样表现? (3)未来呢? ?年轻时的吕纬甫是个受过先进思想熏陶的教员,是个思想启蒙者。为了反对旧思想,促进新思想的传播,他曾经到城隍庙里拔神像的胡子,曾经连日议论改革中国的方法以至于与别人打起来,可见那时的他为了新的理论,新的思想是多么的努力,甚至于激进。那时,正值辛

革命文学彷徨读后感2000字左右范文赏析

革命文学彷徨读后感2000字左右范文赏析 《彷徨》是国内著名作家鲁迅先生经典的散文型小说集,下面是橙子为大家整理的彷徨读后感2000字,希望你会喜欢! 彷徨读后感2000字:瞩目 中国人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就是因为这些不肯屈服的中国人新中国才会成立,就是因为这些顶天立地的中国人新中国才会走到今天。 现在的中国是辉煌的,是令世界瞩目的,是令人骄傲。08年我们举办了奥运会,残奥会,09年我们成功的进行了太空出舱并且迎来了祖国60岁的生日,10年我们举办了世博会。 现在的中国在飞速地前进,飞速地改变。但是我们顶天立地,坚强不屈的精神从未改变。做一个有毅力的,顶天立地的,坚强不屈的人吧! 鲁迅的小说集子有三本——《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故事新编》我还没有仔细品读过,今天先来谈谈自己阅读《呐喊》和《彷徨》之后的一点感想。 从这两本集子的名字中就可以看出鲁迅思想的变化发展。先说《呐喊》。谁来“呐喊”?我。为什么要“呐喊”?我们不妨看看鲁迅那个著名的“铁屋子”譬喻——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

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这个虽然悲观沉郁的描述却暗含了一个信息,也可以说是一种自信:我是清醒的个体,我是站在启蒙的立场上的,所以我要呐喊,即便声音微弱、个人前途暗淡也在所不惜, 以《阿Q正传》为例,这篇小说固然带着作者强烈的自省色彩,但毫无疑问的,作者的精神是高于阿Q的,是在无情自剖基础上的俯瞰。所谓“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语境后面便包含着一种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这一自信鲁迅在《自序》中表现得很鲜明:“所以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尽管经历了种种寂寞困苦,尽管有上述那段近乎绝望的“铁屋子”譬喻,内心深处的这一自信并没有改变。 但鲁迅的这一信念的扎根之处与普通作家是不一样的,正体现了他的丰厚与深刻。鲁迅一直把自己定位成“中间物”,只是进化链中的一个过渡。他“肩住黑暗的闸门”,放一点光明出去,自己则甘愿灭亡。这一孤独者的本质,这一自我牺牲的精神力量,非但不会导致颓废消极,反而能激起一股悲壮的、自觉的赎罪感——替所有人去赎罪,而这一赎罪感蕴含着主体的自信与优越。 就拿《药》来说,通过解读我们发现,除了夏瑜,小说中的人物都具有“吃人者”和“被吃者”的双重身份,而革命者夏瑜则是单一身份——人血馒头——“被吃者”。这一身份本身就带有一种强烈的殉道意味,精神境界和直面人生的勇气远远高于其他人。或者还可以这样说,像狂人那样,夏瑜以前也是“吃人者”。如果说狂人发出了

《在酒楼上》赏析

《在酒楼上》赏析 【吕纬甫的形象】 吕纬甫是鲁迅先生的小说《在洒楼上》的主人公。这是一个曾有过辛亥革命时 期的革命热情,现在却变得意志消沉的“文人”。 【吕纬甫形象深刻的认识意义】 (1) 反映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落潮的时代烙印; (2) 反映了五四运动落潮时期一般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 (3) 反映了实际生活中一般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 (4) 客观上提出了“知识分子问题”。 【鲁迅塑造吕纬甫形象的方法】 (1) 让人物自述; (2) 叙述和描写相互配合; (3) 以景物烘托气余和主题; (4) 注重刻画人物灵魂。 【艺术特色】 (1) 独特的题材:知识分子 (2) 独特的视角:关注“病态社会”里的人的精神“病苦”。吕纬甫一一在颓唐消沉中无辜消磨生命。 (3) 独特的小说结构模式:归乡一一表现了无家可归、无可附着的漂泊感。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躁动与安宁”、“创新与守旧”两极问摇摆的生存困境。在这背后,隐藏着

鲁迅内心的绝望与荒凉。 (4) “格式的特别”一一创造新形式的先锋 鲁迅自觉借鉴西方小说的形式,通过自己的转化、发挥,以及个人的独立创造,建立起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式。 “五四”时期,以知识分子生活为题材的小说甚多,其中尤以描写他们因婚恋不能自主的痈苦者为众,也有不少是反映他们失学、失业以及在社会上处处碰壁和苦闷的;鲁迅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主要却是着眼丁他们和封建制度的关系来展示社会生活的,并包蕴着对知识分子的历史作用的深邃思考,在以初具民主主义思想意识的知识分子为描写对象的那些篇章中,这个特点尤为鲜明、突出。读《在洒楼上》、《孤独者》和《伤逝》等作品,我们都能强烈的感受到鲁迅是多么热情地肯定了知识分子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而对丁他们的妥协、消沉、落荒则深为惋惜、感叹,并作出了严肃的针石乏。《在洒楼上》的主人公吕纬甫,当初曾以战士的英姿现身,但在屡遭挫折后却变得一蹶不振了。小说对吕纬甫的命运遭际,一方面寄予深切的同情,另一方面乂尖锐地批评了他以“敷敷衍衍”、“模模糊糊”的态度对待现实的消极情绪。鲁迅是将他的这种人生态度作为彻底反封建的对立物来加以针石乏的。在这种针石乏中,正寄托着鲁迅对丁知识分子作为一种革命力量的殷切期待。1925 年,也就是《在洒楼上》发表后的第二年,鲁迅在一封信中对友人说:虽然辛玄之后已多年,但民众还在关心着“皇帝何在,太妃安否”,在这种情况下,要谈改革“只好从知识阶级……一面先行设法,民众俟将来再谈”(《华盖集通讯》)。显然,他是把知识分子视为革命的重要力量。从《在洒楼上》的艺术描写中,我们也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他从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要求出发的对丁知识分子的热望。在鲁迅看来,吕纬甫在新旧之争中,

鲁迅作品彷徨读后感850字左右范文赏析

鲁迅作品彷徨读后感850字左右范文赏析《彷徨》是中国浙江绍兴人鲁迅创作的经典散文,下面是橙子为大家整理的彷徨读后感850字,希望你会喜欢! 彷徨读后感850字:自己本身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会有那么一点多多少少的沉重感.其实,彷徨主要源自于责任、期盼和压力.因而,承受便是生命的一种需要的方式了.我们不可能也决不能无任何负载地来往与世,做为人,必须有所承受,承受我们需要承受的东西.在这现实与理想的王国里,我们承受着亲人与故人对自己寄予的热望和要求;在生活路途上,我们承受着来自世俗的各种恶意和善待;在情感的海洋里,我们承受人生变故中的各种打击和煎熬. 当我们觉得自己快要承受不起时,就会感到周身的血液如禁锢在坛子里的葡萄酒,有一种想把这坛子打破的冲动. 其实,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问题很简单,人们从懂事的那一天起,总在努力学习适应环境,努力做到与别人和谐相处.但恰恰忽略了一点:忘记了学会与自己快乐相处.而正是在这一点,才导致了我们种种的烦恼与痛苦. 其实,战胜生命彷徨的力量恰恰在于自己本身.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失落、欢乐和痛苦.面对自然与社会,人不可能总是胜者,就像季节不会总是春天. 我们应该让自己学会与自己的快乐相处,让自己的心灵时时充满快乐,就是自己要拥有一间常敞开着的‘健身房’,常常走进去,为自

己忙碌疲惫的心灵做做按摩,使心灵的各个零部件经常得到维护和保养. 按摩的方法有很多种,最中要的是做到自我悦纳,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对自己的长处能欣悦自慰,不妄自菲薄;对自己的短处能坦然自若,不讳疾忌医.对自己不提过分苛刻的要求,对自己犯的错误也能够平心静气地谅解.许多人的烦恼和痛苦,多半是对自己要求过高,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又耿耿于怀.一个人能够放弃自己已经成为心理负担的所谓远大理想,中止自己毫无结果而言的努力,重新设计自己的人生,才是真正的智者. 而承受,是一种力度和气度;是一种坦然的接纳和始终清醒的生命理想;是为实现自我的一种磨练;是为寻求迸发所作的自我积蓄. 心理学家有一句这样的惊世名言:人类似乎是唯一能使自己变得神经不正常的动物,因为他们首先否认自己是动物的事实.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类为什么常常自我烦恼?因为我们常常为一个“做人”的大问题捆扰着、折磨着.学会给心灵松绑,减轻这些负担,无疑是让心灵快乐的又一条捷径.我们只是一个普通的生命,没有必要把自己高悬在半空之中.当感觉力不从心,无所适从的时候,就退一步看看.这时候,你会发现,生命的花园里花团锦簇. 这个时代比以往更看重个人的价值取向和人生奋斗的精神,每个人面前都隐伏着万千机遇,而最大的机遇却是洋溢于你生命中的乐观和欢喜.“纵然是漂流四方,也要边走边唱.”自觉地享受着实在的生活,又被高远的希翼所牵引,那该是如鸟在林的快乐啊——所有的树

经典小说集彷徨读后感1500字左右范文赏析

经典小说集彷徨读后感1500字左右范文赏析 《彷徨》是本书共收入其1924年至1925年所作小说十一篇,下面是橙子为大家整理的彷徨读后感1500字,希望你会喜欢! 彷徨读后感1500字:愚昧 《彷徨》是鲁迅众多作品中的一部小说代表作。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的一个香门第,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他在中国是一位地位独特的作家,大多数人都承认他是最重要的现代作家之一。他的文笔犀利,思想深刻,是新文学的奠基人。 他的小说使用富有创造力的形式对中国人的国民小生,中国社会的弊端予认深刻的阐释,是具有批判精神的知识分子。他一生作品很多,有小说,散文诗,回忆和杂文等,代表作有《彷徨》,《呐喊》,《故事新篇》,《野草》,《花夕拾》,《南腔北调》。。。。。。。 他前期的小说没有离奇曲折的剧情,以清末明初的底层百姓生活为主,注重细节描写,能在点滴间以白描手法鲜明刻画人物,并挖掘微妙的心理变化,主要表现底层人民思想的麻木愚昧和生活的艰辛;后期作品则以借历史典故映射现实生活,风格从宽充裕,幽默洒脱,于前期大不相同。 《彷徨》是作者记述的平时生活中的一些日常琐事和所闻所感,以及对往事的一些追忆,通过文字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看法,对当时社会的评论,无形中也对未来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和美好的祝福,希望构造一个理想的世界。

《祝福》讲的是作者在年底回到故乡鲁镇,在拜访老朋友时偶遇祥林嫂,描述了祥林嫂当时的凄惨现状导致了死亡,又介绍了祥林嫂的背景以及悲惨命运,心中产生了一些疑虑,后来在朦胧中,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连绵不断,这“祝福”声似乎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在蘩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熏熏的在空中蹒跚,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幸福的家庭》叙述的是作者想靠捞几文稿费来维持生活,他认为做不做全由自己的便,那作品,像太阳的光一样,从无量的光源中涌出来,不像石火,用铁和石敲出来,这才是真艺术。那作者,也才是真的艺术家。于是,他拟定了“幸福的家庭”为题,开始写文稿,他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进行想象,将自己理想中的幸福家庭展现在文字间,不断地将现实与想象进行比较。 《伤逝》中回忆了涓生与子君热烈且纯真的爱情故事,记述了他们由相爱到同居,度过了一段幸福且忙碌的时光,可安宁和幸福是要凝固的,永久是这样的安宁和幸福,在无言中,似乎又都感到彼此的坚韧倔强的精神,还看见从新萌芽起来的将来的希望。作者感慨:待到孤身枯坐,回忆从前,这才觉得大半年来,只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的要义全盘疏忽了。第一,便是生活。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世界上并没有为了奋斗者而开的活路;我也还未忘却翅子的扇动,虽然比先前已经颓唐得多。。。。。。。同时也

在酒楼上

《在酒楼上》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阅读小说,把握作品的基本内容,了解作家的创作意图。 2.在阅读中,注意小说和生活的关系,注意作品是如何反映社会问题,如何表现人的内心世界的,注意作家如何在创作中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 3.在阅读中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感受作品,能比较全面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倾向和作家的基本立场。 二、资料链接 1.鲁迅(1881——1936)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新文化的旗手。本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开始用鲁迅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另有代表作中篇《阿Q正传》。一生创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近20本。另有文化论著等。《在酒楼上》作于1924年2月16日,后收于鲁迅的小说集《彷徨》中。 2.“五四”时期,以知识分子生活为题材的小说甚多,其中尤以描写他们因婚恋不能自主的痛苦者为众,也有不少是反映他们失学、失业以及在社会上处处碰壁和苦闷的;鲁迅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主要却是着眼于他们和封建制度的关系来展示社会生活的,并包蕴着对知识分子的历史作用的深邃思考,在以初具民主主义思想意识的知识分子为描写对象的那些篇章中,这个特点尤为鲜明、突出。读《在酒楼上》、《孤独者》和《伤逝》等作品,我们都能强烈的感受到鲁迅是多么热情地肯定了知识分子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而对于他们的妥协、消沉、落荒则深为惋惜、感叹,并作出了严肃的针砭。 《在酒楼上》的主人公吕纬甫,当初曾以战士的英姿现身,但在屡遭挫折后却变得一蹶不振了。小说对吕纬甫的命运遭际,一方面寄予深切的同情,另一方面又尖锐地批评了他以“敷敷衍衍”、“模模糊糊”的态度对待现实的消极情绪。鲁迅是将他的这种人生态度作为彻底反封建的对立物来加以针砭的。在这种针砭中,正寄托着鲁迅对于知识分子作为一种革命力量的殷切期待。1925年,也就是《在酒楼上》发表后的第二年,鲁迅在一封信中对友人说:虽然辛亥之后已多年,但民众还在关心着“皇帝何在,太妃安否”,在这种情况下,要谈改革“只好从知识阶级……一面先行设法,民众俟将来再谈”(《华盖集?通讯》)。显然,他是把知识分子视为革命的重要力量。从《在酒楼上》的艺术描写中,我们也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他从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要求出发的对于知识分子的热望。在鲁迅看来,吕纬甫在新旧之争中,不再坚持鲜明的反封建立场,人生态度变得颓唐,那实在太令人失望,也实在太不足为训了。 3.鲁迅的彷徨——读《在酒楼上》有感 从古至今,当一个人在中国被称为伟人,那他就代表着毫无瑕疵,正义凛然,而鲁迅便是很典型的例子。只是人无完人,哪有一个人会毫无缺点?在我们从小开始知道鲁迅起,我们便被灌输“他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一生坚定不移为革命而奋斗”“他弃医从文,为中国的独立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武器”这一系列对鲁迅的赞美之词,但这些并不是真实的鲁迅,鲁迅也有疲惫茫然的时候,他也会有彷徨的时候,最好的证明便是《在酒楼上》,这篇最富鲁迅气氛的小说。 《在酒楼上》简单看来是“我”停留在故乡旁的S城时,与曾经的同事吕纬甫相遇后进行一番谈话的故事。小说主人公吕纬甫则被视为一个被批判、被否定的对象的:当年他,吕纬甫,是一个反抗者,现在他转了一圈回来了,背离了原来的理想,即表现了知识分子的软弱

鲁迅作品赏析

鲁迅作品赏析 传媒学院0802 倪海琳220803013 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也是中国最早的现代白话小说,标志着中国小说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它通过“狂人”之口,把几千年的中国封建专制的历史痛斥为“吃人”的历史,向沉滞落后的中国社会发出了“从来如此,便对么?”的严厉质问,大声疾呼:“救救孩子!”继《狂人日记》之后,鲁迅一发而不可收,连续发表了多篇短篇小说。 中国的小说,只有到了鲁迅那里,才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这个更广大的题材领域,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这是与鲁迅的创作目的分不开的。这种表现人生、改良人生的创作目的,使他描写的主要是孔乙己、华老栓、单四嫂子、阿Q、陈士成、祥林嫂、爱姑这样一些最普通人的最普通的悲剧命运。这些人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最需要周围人的同情和怜悯、关心和爱护,但在缺乏真诚爱心的当时的中国社会中,人们给予他们的却是侮辱和歧视,冷漠和冷酷。在《阿Q正传》中,别人欺侮阿Q,阿Q则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小尼姑;在《祝福》中,鲁镇的村民把祥林嫂的悲剧当作有趣的故事来欣赏……所有这一切,让人感到一股透骨的寒意。夏瑜为社会而牺牲,茶客们说他“疯了”,华老栓则用他的血来治自己儿子的病;《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伤逝》中的子君和涓生,都曾为社会,为自己,追求过,奋斗过,但在沉滞落后的中国社会,经历的都是悲剧的命运。为了揭示不同生活画面和不同人物命运的不同的意义,鲁迅的小说结构是多变的,几乎一篇有一篇的样式,一篇有一篇的写法。鲁迅的小说是小说,也是诗,意境幽深,外冷内热,其运用民族语言的功力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在他的杂文集中,鲁迅把笔触伸向了各种不同的文化现象,各种不同阶层的各种不同的人物,其中有无情的揭露,有愤怒的控诉,有尖锐的批判,有辛辣的讽刺,有机智的幽默,有细致的分析,有果决的论断,有激情的抒发,有痛苦的呐喊,有亲切的鼓励,有热烈的赞颂,笔锋驰骋纵横,词采飞扬,形式多样,变化多端。它彻底打破了中国古代散文“温柔敦厚”美学风格的束缚,更自由、大胆地表现现代人的情感和情绪体验,为中国散文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更加宽广的道路。鲁迅杂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容抹煞的。 鲁迅的《野草》在思想上以书写内心、解剖心灵为主要特色,也有部分针砭现实之作。反映了鲁迅战斗、探索、彷徨、苦闷的内心感受。但是,着重表现的是黑暗重压下的战斗精神、追求精神、牺牲精神。如《秋夜》中枣树可贵的韧性战斗精神,正是鲁迅精神富有诗意的形象表现。《死火》、《腊叶》、《过客》中虽有矛盾的思想,但是更多的表现出鲁迅的战斗精神和牺牲精神。《雪》和《好的故事》是绚烂明丽的,体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光明理想的向往。《野草》中,《影的告别》、《希望》、《墓碣文》等篇章,重点袒露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苦闷彷徨,更显示了鲁迅敢于解剖自己的精神。最后两篇《淡淡的雪痕》、《一觉》,可以看出作者已经脱离了苦闷和彷徨,格调明朗,洋溢着乐观、昂扬的战斗精神。《野草》在艺术上多采用象征主义手法,以创造有物质感的形象来表现复杂的内心感受,构思奇特,境界奇幻。同时,作者也注重写实手法、抒情手法的并用。语言精致形象、饱含深情,具有音乐美、绘画美的特点。《野草》以深

2019-2020学年语文苏教版选修短篇小说选读能优化演练:专题一第1课 在酒楼上知 Word版含解析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有误的一项是() A.莓.苔(méi)踌躇.(chú) 噩.梦(è) 心广体胖.(pán) B.敷衍.(yǎn)模.糊(mó) 处.方(chǔ)给.予帮助(jǐ) C.模.样(mó) 被褥.(rù) 饮.马(yìn) 供不应.求(yìnɡ) D.咀嚼.(jué) 啾.唧(jiū) 落.枕(lào) 济.济一堂(jǐ) 解析:选C。模-mú。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红的、黄的、粉的,各色玫瑰,相继绽放,惹得游人眼里一亮一亮的,美丽的花朵________了生活,普通的日子平添了些色彩、滋味和乐趣。 ②尽管这只是一次________,但特警们反应迅速,出击果断,身手敏捷,让我们对济南承办的第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的安保工作充满了信心。 ③开发商放毒蛇逼人搬迁,暴露出对公民物权的冷漠,对公民权利的________。 A.装点演练蔑视B.装饰演习蔑视 C.装饰演练鄙视D.装点演习鄙视 解析:选A。装点:装饰点缀;装饰: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演练:训练演习,操练;演习:实地练习,多指军事方面。蔑视:根本不把对方放在眼里。鄙视:把对方看得很卑贱,很低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以高铁为镜,我们砥砺苦练内功的自主创新品格。十几年前,高铁技术还掌握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手中。中国冲破技术封锁,弯道超车,________,靠的就是自主创新。从车辆到线路,从制动到通信信号,没有技术,就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一步一个台阶,中国高铁企业苦练内功、________,实现了国人高铁产业腾飞的梦想。以高铁为镜,我们涵养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________,中国制造面临过这样的尴尬:号称是世界工厂、制造大国,老百姓却________,去国外抢购保温杯、电饭煲、马桶盖等普通日用品。中国铁路

鲁迅《在酒楼上》读后感

绕圈而生的无聊,迎雪而立的鲜活。 ——品读鲁迅《在酒楼上》 中文16-2 罗琳 关于鲁迅的作品,在多年的学习下定是读过不少。课上被冯老师举出的苍蝇的例子所吸引故而拜读了这篇基调相对低沉的《在酒楼上》。 通读全文首先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无聊”一词,这不得不让我在开头便加以论述。 文章开头点明了来到家乡的原因,但没能如愿。在一段结尾有写“我的意兴早已索然”。后回到旅馆中同样有说“没有可以消遣的事”。通过物是人非的学校和脏乱无饭的旅馆给人一种颇为无奈却又无可奈何的被迫接受。又通过着重描写的雪天和枯木奠定文章笔意的苍凉。之后的叙述第一次点到了“无聊”一词,并引出了去酒楼的原因“其实也无非想姑且逃避客中的无聊”读到此处时让我感觉前因后果中透露着一种事已至此随性便是的感觉。到了酒楼依旧是物是人非,虽在楼上望见废园颇为感慨南方雪地下顽强抵抗的生命。但却在后面加上了一句提不起兴趣的话“无论那边的干雪怎样纷飞,这里的柔学又怎样的依恋,与我都没什么关系了”。后又通过哀愁,孤独等词从新将文章拉入郁郁的忧愁中。 就在此种心情下他遇到了同窗旧友,虽颇为高兴但在看到旧友表现出踌躇之后,反而接受了物是人非略带生疏和产生距离的感觉。旧友同样看到了废园但也只是短暂的精神。后对话点出了令人最为深刻的话“无非做了些无聊的事,等于什么也没有做。”后又用苍蝇被吓绕了个小圈还是飞回来的比喻说出自己的努力终究逃不出时代的牢笼。他讲述了几个事件,从事件中我们能渐渐了解这个人。从叙说迁坟时略有不安怕自己现在的模样被大谈改革的旧友所抛弃,到主动提及送阿顺剪绒花却得知早已病逝。所有的一切都被他称作无聊的事正如他说的“这些无聊的事算什么?只要模模糊糊。模模糊糊的过了新年,依旧教我的‘子曰诗云’去”。而对于他学了ABCD却只教了古经的原因,他也讲述了自己的无奈和家长的错误。最后以“这些无聊的事算什么?只要随随便便,......” 可以看出“无聊”一词被赋予了不同的感情色彩。鲁迅的无聊在于对于物是人非的家乡感到提不起兴趣。而他所遇到的旧友却不同了,他把他的现状归结于父母的封建思想的灌输、整个时代氛围的侵蚀、来自利益方的要求。他把他们称为无聊的事以表明自己其实与他们不同。但事实上就像他的比喻一样苍蝇自然而然的绕了个圈飞了回来,他对视的态度那种无所谓的迁就,不过是让他这只苍蝇穿上件闪着金光的衣服,但终究还是只苍蝇还是要绕回来。 若是说全文到此便讲述干净了,在我看来到是不然。 读完的第二感受是题目的“在酒楼上”和最后有些不太契合的下楼后的描写“寒风和雪片扑在脸上,倒觉得很爽快。”令人觉得总还藏匿着什么。后又通过读书时的笔记发现了出现多次的在就楼下的废园,无论当时的基调是什么样,写到废园时都只是正面的,即使是旧友看到废园也是眼前光亮。鲁迅在旧友谈到自己飞回来又没料到鲁迅也回来时说道“这难说,大约也无外乎绕点小圈子罢了。”这或许是鲁迅在回来后经历了种种不愉快后的一种解脱了。物是人非代表了新旧更替,旧友被旧时代所吞噬变得麻木堕落。而旧时代也在一点点引诱鲁迅使他对社会失望感到孤独和悲哀最终麻木,然而鲁迅虽也逃不过绕的圈和中途惨淡苍白的日子,但却愿意迎着风雪飞去任由他们不清的拍打在脸颊上。这就是他人生的意义,就像那不屈服于铅白风雪中的鲜艳的花草一样。

深层解读鲁迅小说《在酒楼上》

深层解读鲁迅小说《在酒楼上》 《在酒楼上》被夏志清在《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誉为《彷徨》集中“研究中国社会最深刻的四部作品之一”,周作人也说这是一篇“最富鲁迅气氛”的小说。仅就其篇名就耐人寻味―《在酒楼上》,为什么不是《邂逅》,或是《在茶馆里》? 我们知道,小说里的空间不是作家的偶然选择,而是他的精心选择和必然安排。空间不仅为小说的故事提供了一个舞台,还可以其自身的特点参与、影响小说叙事的建构,从这个意义上说,小说里的空间是不可替代的。一定的故事总发生在一定的空间里,空间变了,故事也得跟着改变。那么小说中一石居酒楼这空间有什么特点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第一,这是S城的一座酒楼。 它为我和吕纬甫提供了一个聚会之所。S城是“我”和吕纬甫曾经共同生活过的地方,也是他们年轻的时候一起“战斗”过的地方。S城还离“我”和吕纬甫的故家都很近,可以故乡来指称它。正因为两个人充满斗志而意气风发的青年时代都与s城有着密切的关联。无论是“我”还是吕纬甫。

一到S城,怕都有万千感慨吧!S城的一石居酒楼作为一个公共空间,本就为天南海北的人们制造着相遇的机会,于是在“深冬雪后,风景凄清”的中午,“我”在“怀旧”心态的驱使下去“寻访”旧同事,去看看以前工作过的学校――是想寻找“旧日的梦的痕迹”吧,然而旧同事见不着,学校也“于我很生疏”,那么到“我”和吕纬甫都“很熟识的”一石居来看看,是不是想补偿一下寻梦不成的失落呢?“我”到一石居是这样的一种心态,吕纬甫也是为寻找“膻日的梦的痕迹”而来的,只是一样的寻梦,一样的寻梦不成,都最后收获了不一样的精神状态。无论怎样,还是这个在s城他们都“很熟识的”酒楼。在偶然中制造了他们相遇的必然。 第二。一石居这个空间具有封闭性。也许,在某种程度上,外在建筑空间与人内在的心理空间成反比。空间的封闭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割断了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人会更倾向于打开自己的心灵。他们之间就有了更多对话、言说的机会。而人们在言说中就有可能包含发生在不同空间的多个不同的故事。鲁迅创作《呐喊》《彷徨》的目的是刻写中国人的灵魂,展现他们的精神世界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他叙写的事件主要是以反映人的灵魂,精神为主的,我们可称之为“精神事件”,无疑,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最好方式就是让他“说”。“言为心声”就是这个道理。而一石居酒楼就成了吕纬甫长篇诉说的绝佳场所。《在酒楼上》只有一餐

在酒楼上读后感

在酒楼上读后感 《在酒楼上》是鲁迅在辛亥革命时期创作的小说,收录在鲁迅的小说集《彷徨》中。小编收集了在酒楼上读后感作文,欢迎阅读。 第一篇:在酒楼上读后感在酒楼上,对坐饮酒的“故人”,是他又似乎不是他了。 当我怀着深沉的无家可归的悬浮感回到那早已被改头换面了的地方,坐在酒楼上,重拾故地的生疏。巧的是,在换了面貌的故土遇到换了灵魂的故友,这一切,便注定了这一次归来的索然与懊悔。 眼前不停喝酒,试图买醉的吕伟甫,恰是鲁迅笔下地位与命运无不带有一定的悲剧性与荒谬性的知识分子。他说在这近十年的分离中,所做的却也都近似是一些无聊的事。想想也是,往往别人看着无聊,并非真的无聊,若连自己都已认定,那便是真正的无聊了。曾经那个满怀革命热情的青年,曾到城隍庙去拔过神像的胡子,甚至因为激烈的争论改革中国的办法以至于打起来,较于现在,为胞弟迁坟,为糊口而不得不违背自己的意志去教孩子们充满封建毒素的之类的东西,在异常顽固与强大的封建势力面前,当年敏捷精悍的吕伟甫终究是经不起挫折,变得颓唐与消沉,丧失了抗争的力气高尚的人生境界就此离他远去。 在我看来,他若就这样随波茫然的走下去,也未尝不是

一件好事,毕竟在那个吞噬灵魂的年代,()没有几个是在铁屋子里一直保持清醒的人,可吕伟甫的悲哀却远不仅限于此。 一杯杯酒水下肚,微红的眼圈昭示出的酒意,是他在走投无路之后为那消逝的灵魂所做的哀悼,他的躯体妥协了,但是他的自我意志又是这般的强烈,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的痛苦较之于封建残破下的愚昧底层民众来说更加让人难以忍受,英雄的知识分子往往无法摆脱孤独者的命运。在封建传统的压力下,他、他们像一只苍蝇飞出了小圈子,却又飞回到原点。便如他当初可怜可笑那蝇虫一般,现今也只能可怜可笑自己那在颓唐消沉中无辜消磨者的生命罢了。 他不满足于自己这样的人生,但他又不得不坦承而又实际的走着那条仅剩的路,哪怕清醒的灵魂在不断的自责,他也只能怀着难耐的隐痛上路,他被逼无奈下浑浑噩噩的渡世,当我们给予深切同情的同时,又不得不去批判与痛斥,同时也让我们看到吕伟甫的存在是多么具有广泛性。 辛亥革命过后的新知识分子们向他这般隐退的不在少数,好在他们只是选择了隐退,思想引导着灵魂保留着最原始的希望,正如他问我的:“你不能飞的更远些吗?”?他丧失了抵抗的气力但仍愿将希望寄于同伴,如此,中国还是有未来可言的。 “我独自向着上己的旅店走,寒风和雪花铺在脸上,倒觉得很爽快。”一个曾与自己并肩同行的朋友,选择了离去,

鲁迅作品赏析

鲁迅作品赏析 传媒学院0802 倪海琳 220803013 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也是中国最早的现代白话小说,标志着中国小说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它通过“狂人”之口,把几千年的中国封建专制的历史痛斥为“吃人”的历史,向沉滞落后的中国社会发出了“从来如此,便对么?”的严厉质问,大声疾呼:“救救孩子!”继《狂人日记》之后,鲁迅一发而不可收,连续发表了多篇短篇小说。 中国的小说,只有到了鲁迅那里,才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这个更广大的题材领域,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这是与鲁迅的创作目的分不开的。这种表现人生、改良人生的创作目的,使他描写的主要是孔乙己、华老栓、单四嫂子、阿Q、陈士成、祥林嫂、爱姑这样一些最普通人的最普通的悲剧命运。这些人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最需要周围人的同情和怜悯、关心和爱护,但在缺乏真诚爱心的当时的中国社会中,人们给予他们的却是侮辱和歧视,冷漠和冷酷。在《阿Q正传》中,别人欺侮阿Q,阿Q则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小尼姑;在《祝福》中,鲁镇的村民把祥林嫂的悲剧当作有趣的故事来欣赏……所有这一切,让人感到一股透骨的寒意。夏瑜为社会而牺牲,茶客们说他“疯了”,华老栓则用他的血来治自己儿子的病;《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伤逝》中的子君和涓生,都曾为社会,为自己,追求过,奋斗过,但在沉滞落后的中国社会,经历的都是悲剧的命运。为了揭示不同生活画面和不同人物命运的不同的意义,鲁迅的小说结构是多变的,几乎一篇有一篇的样式,一篇有一篇的写法。鲁迅的小说是小说,也是诗,意境幽深,外冷内热,其运用民族语言的功力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在他的杂文集中,鲁迅把笔触伸向了各种不同的文化现象,各种不同阶层的各种不同的人物,其中有无情的揭露,有愤怒的控诉,有尖锐的批判,有辛辣的讽刺,有机智的幽默,有细致的分析,有果决的论断,有激情的抒发,有痛苦的呐喊,有亲切的鼓励,有热烈的赞颂,笔锋驰骋纵横,词采飞扬,形式多样,变化多端。它彻底打破了中国古代散文“温柔敦厚”美学风格的束缚,更自由、大胆地表现现代人的情感和情绪体验,为中国散文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更加宽广的道路。鲁迅杂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容抹煞的。 鲁迅的《野草》在思想上以书写内心、解剖心灵为主要特色,也有部分针砭现实之作。反映了鲁迅战斗、探索、彷徨、苦闷的内心感受。但是,着重表现的是黑暗重压下的战斗精神、追求精神、牺牲精神。如《秋夜》中枣树可贵的韧性战斗精神,正是鲁迅精神富有诗意的形象表现。《死火》、《腊叶》、《过客》中虽有矛盾的思想,但是更多的表现出鲁迅的战斗精神和牺牲精神。《雪》和《好的故事》是绚烂明丽的,体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光明理想的向往。《野草》中,《影的告别》、《希望》、《墓碣文》等篇章,重点袒露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苦闷彷徨,更显示了鲁迅敢于解剖自己的精神。最后两篇《淡淡的雪痕》、《一觉》,可以看出作者已经脱离了苦闷和彷徨,格调明朗,洋溢着乐观、昂扬的战斗精神。《野草》在艺术上多采用象征主义手法,以创造有物质感的形象来表现复杂的内心感受,构思奇特,境界奇幻。同时,作者也注重写实手法、抒情手法的并用。语言精致形象、饱含深情,具有音乐美、绘画美的特点。《野草》以深邃的思想哲理和成熟优美的语言艺术放射异彩,是中国现代散文诗的一个重要里

在酒楼上

在酒楼上 江阴市青阳中学梅凌春 教学目标 1、分析吕纬甫人物形象 2、吕纬甫人物形象塑造的主要手法 3、吕纬甫人物形象塑造的社会意义及文章的主题 教学设想 1、本文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内容丰富深刻,在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突出重点,留下一些空白让学生课后自己研读。 2、方法上采取老师指导下的学生研读,读、思、议结合,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不可用空洞的分析取代学生钻研教材。 课前预习 1、理清文章结构 2、划出文中体现吕纬甫思想、性格特征的描写或叙述性语句,并在句子旁写出他的性格特征 一、导入 鲁迅先生在给他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命名以后,曾为这个命名题诗一首,下面请大家把这首诗抄在书上(教师板书全诗)。 抄完这首诗,大家一定能说出这部小说集的名字了。(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补上诗题《题〈彷徨〉》) 有谁能大致说出作者在写这首诗时的心境。(学生自由回答) 《彷徨》中的作品其实你们已经读过一些了,譬如:……。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篇选自《彷徨》、被誉为“最富鲁迅气氛”的小说《在酒楼上》。 二、探究 1、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2、作品中的吕纬甫具有哪些性格特点?你是从什么地方读出的?(讲课重点) 3、时间不同,吕纬甫的性格特点便不同,能否简要概括一下不同时期的吕纬甫具有怎样不同的特点?(探究此问题时,已经不必再找佐证材料了,因为问题2中已涉及了) (用一个词语概括)热血的吕纬甫,无聊的吕纬甫,迷惘的吕纬甫。 吕纬甫早年是一个敏捷精悍、热衷改革、觉醒了的知识分子,但是现实改变了他,为了养家糊口,他变成了一个精神呆滞、恍恍惚惚、敷衍了事、随波逐流、妥协屈服、丧失自我的沉沦者。但他毕竟还是一个具有善良之心、且为人诚恳实在的人。 4、为什么同一个人前后会有如此巨大的反差,他消沉落寞的原因有哪些?按一般的思维方式,我们不难推测无非是“社会”和“个人”两大原因。文章中没有涉及到时代背景,似乎看不出社会原因。但能不能从写作时间来看背景呢? 本文写于1924年,此前五年是中国大地上爆发了“五四运动”,此前十三年,中国大地上有辛亥革命。然而两个轰轰烈烈的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似乎淡出于人们的记忆了,用鲁迅《题〈彷徨〉》中的诗句来说,叫“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此时的中国是一个“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