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最新10篇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最新10篇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最新10篇

初中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的:

(一)知识点目标: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二)能力训练目标:

1、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的能力。

2、能运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计算。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在共同探索、共同发现、共同交流的过程中分享成功的喜悦。

2、在讨论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集体的力量,培养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

乘法运算律的运用。

教学难点:

乘法运算律的运用。

教学方法:

探究交流相结合。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活动1]

问题1:有理数的加法具有交换律和结合律,在以前学过的范围内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都是成立的,那么在有理数的范围内,乘法的这些运算律成立吗?

问题2:计算下列各题:

(1)(-7)某8;

(2)8某(-7);

(5)[3某(-4)]某(-5);

(6)3某[(-4)某(-5)];

[师生]由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

像前面那样规定有理数乘法法则后,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与分配律在有

理数乘法中仍然成立。我们可以通过问题2来检验。(略)

[师]同学们自己采用上面的方法来探究一下分配律在有理数范围内成立吗?

[生]例如:5某[3十(-7)]和5某3十5某(-7);(略)

[师](-5)某(3-7)和(-5)某3-5某7的结果相等吗?

(注意:(-5)某(3-7)中的3-7应看作3与(-7)的和,才能应用分配律。否则不能直接应用分配律,因为减法没有分配律。)

讲授新课:

[活动2]用文字语言和字母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表达出来。

应得出:

1、一般地,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2、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3、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活动3][师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从中体会学习的快乐。

3、用简便方法计算:

[活动4]

练习(教科书第42页)

课时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乘法的运算律及它们的运用,使我们体验到了掌握一般的正常运算外,还要灵活运用运算律,能简便的一定要简便,这样做既快又准。

课后作业:课本习题1.4的第7题(3)、(6)。

活动与探究:

用简便方法计算:

(1)6.868某(-5)+6.868某(一12)+6.868某(+17)

(2)[(4某8)某25一8]某125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的能力。

②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问题的变式探索,培养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归纳、类比、推断获得数学猜想,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性和创造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按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难点:含有负因数的乘法。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做一做出示一组算式,请同学们用计算器计算并找出它们的规律。

例1 (1)(+5)(+3)=_______;(2)(+5)(-3)=________

(3)(-5)(+3)=________;(4)(-5)(-3)=________

例2 (1)(+6)(+4)=________;(2)(+6)(-4)=________

(3)(-6)(+4)=________;(4)(-6)(-4)=________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想一想你们发现积的符号与因数的符号之间的关系如何?

学生活动:计算、讨论

总结一正一负的两个数的乘积为负;两正或两负的乘积是正数。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想一想两数相乘,积的绝对值是怎么得到的呢?

学生:是两因数的绝对值的积。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会把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

2、会把省略加号和括号的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看成几个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3.进一步感悟“转化”的思想

教学重点

把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

教学难点

省略负数前面的加号的有理数加法,运用运算律交换加数位置时,符号不

教学过程

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有理数的加减速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

1、完成下列计算:

(1) 3+7-12; (2)(-8)-(-10)+(-6)-(+4)

归纳: 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运

算;

(2)式统一成加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省略负数前面的加号和()后的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 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示交流

1、把下列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

(1)(-12)+(-5)-(-8)-(+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5)-(-15)-(+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5-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14-(-12)+(-25)-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有理数加法运算中,加号省略:

(1)12+(-8)=________________;

(2)(-12)+(-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5)+(+15)+(-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下列运算先统一成加法,再省略加号:

(-15)-(+63)-(-35)-(+24)+(-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照本P37例6,完成下列计算:

(1) -4-5+6 ; (2) -23+41-24+12-46

5、仿照本P38例7,巡道员沿东西方向的铁路巡视维护,从住地出发,

他先向东巡视了6km,休息之后,继续向东维护了4km;然后折返向西巡视了12.5 km,此时他在住地的什么方向?与驻地的距离是多少?

盘点收获

个案补充

课堂反馈

1.计算:

2.早晨6:00的气温为℃,到中午2:00气温上升了8℃,到晚上10:

00气温又下降了9℃.晚上10:00的气温是多少?

迁移创新

一架飞机做特技表演,它起飞后的高度变化情况为:上升4.5千米,下降3.2千米,上升1.1千米,下降1.4千米,求此时飞机比起飞点高了多少千

米?

课堂作业

本P39 习题2 。5第6题(1)、 (3)、(5),第7题。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篇四

2.5 有理数的减法

题目

有理数的减法

课时1

学校教者

年级七年

学科数学

设计来源

自我设计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能熟练进行减法运算

2、会将减法转化为加法,进行加减混合运算,体会化归思想

重点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将有理数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

难点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将有理数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

教学方法

讲授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昨天,国际频道的天气预报报道,南半球某一城市的最高气温是5℃,最低气温是-3℃,你能求出这天的日温差吗?(所谓日温差就是这一天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2.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分别是8848米和-155米,问珠穆朗玛峰比吐鲁番盆地高多少?

探索新知:

(一)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探索

1.我们不妨看一个简单的问题:(-8)-(-3)=?

也就是求一个数“?”,使(?)+(-3)=-8

根据有理数加法运算,有(-5)+(-3)= -8

所以(-8)-(-3)= -5 ①

2.这样做减法太繁了,让我们再想一想有其他方法吗?

试一试

做一个填空:(-8)+()= -5

容易得到(-8)+(+3 )= -5 ②

思考:比较①、②两式,我们有什么发现吗?

3、验证:

(1)如果某天A地气温是3℃,B地气温是-5℃,A地比B地气温高多少?

3-(-5)=3+ ;

(2)如果某天A地气温是-3℃,B地气温是-5℃,A地比B地气温高多少?

(-3)-(-5)=(-3)+ ;

(2)如果某天A地气温是-3℃,B地气温是5℃,A地比B地气温高多少?

(-3)-5=(-3)+ ;

(二)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归纳

1.说一说:两个有理数减法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形?

2.议一议:在各种情形下,如何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计算?

3.试一试:你能归纳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吗?

由此可推出如下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字母表示:

由此可见,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

:两个有理数相减,差一定比被减数小吗?

说明:(1)被减数可以小于减数。如: 1-5 ;

(2)差可以大于被减数,如:(+3)–(-2);

(3)有理数相减,差仍为有理数;

(4)大数减去小数,差为正数;小数减大数,差为负数;

(三)问题:

问题1. 计算:

①15-(-7)②(-8.5)-(-1.5)③ 0-(-22)

④(+2)-(+8)⑤(-4)-16 ⑥

问题2.(1)-13.75比少多少??

(2)从-1中减去-与-的和,差是多少?

(四)课堂反馈:

1、求出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

(1)表示数10的点与表示数4的点;

(2)表示数2的点与表示数-4的点;

(3)表示数-1的点与表示数-6的点。

归纳总结:

1.有理数减法法则2.有理数减法运算实质是一个转化过程达标测评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 B零减去一个数,仍得这个数

C两个相反数相减是零。 D在有理数减法中,被减数不一定比减数或差大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数之差一定小于被减数

B减去一个负数,差一定大于被减数

C减去一个正数,差不一定小于被减数

D零减去任何数,差都是负数

3.若两个数的差不为0的是正数,则一定是()

A被减数与减数均为正数,且被减数大于减数

B被减数与减数均为负数,且减数的绝对值大

C被减数为正数,减数为负数

4.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A(—3)-(—3)= —6 B 0-(—5)=5

C(—10)-(+7)= —3 D | 6-4 |= —(6-4)

5.(1)(—2)+________=5;(—5)-________=2

(2)0-4-(—5)-(—6)=___________

(3)月球表面的温度中午是1010C,半夜是-13oC,则中午的温度比半夜高____

(4)已知一个数加—3.6和为—0.36,则这个数为_____________

(5)已知b ,则a,a-b,a+b从大到小排列________________

(6)0减去a的相反数的差为_______________

(7)已知| a |=3,| b |=4,且a,则a-b的值为_________

6.计算

(1)(—2)-(—5)(2)(—9.8)-(+6)

(3)4.8-(—2.7)(4)(—0.5)-(+)

(5)(—6)-(—6)(6)(3-9)-(21-3)

(7)| —1-(—2)| -(—1)

(8)(—3)-(—1)-(—1.75)-(—2)

7.已知a=8,b=-5,c=-3,求下列各式的值:

(1)a-b-c;(2)a-(c+b)

8.若a0, 则a, a+b, a-b, b中最大的是()

A. a

B. a+b

C. a-b

D. b

9.请你编写符合算式(-20)-8的实际生活问题。

教与学反思

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1、本节在引入有理数减法时花了较多的时间,目的是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空间与时间进行探索,法则的得出,是在经历从实际例子(温度计上的温差)到抽象的过程中形成种,减法法则的归纳得出是本节课的难点,在这个过程中,设计了师生的交流对话,教师适时、适度的引导,也体现教师是学生教学的引导者、伙伴的新型师生关系。

2、在教学设计中,除了考虑学生探索新知的需要,还考虑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和掌握是建立在一定量的练习基础之上的,因此,在例题中增加了一道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间题过程中培养运算能力。另外教师引导(提倡)学

生进行解题后的反思,意在逐步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系统性。在反思的基础上又让学生(或教师启发引导)去寻找一些(如减正数即加负数;减负数即加正数)规律,目的。

初中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篇五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确定多个因数相乘时,积的符号,•并能用法则进行多个因数的乘积运算。

(2)能利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问题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验证等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能用法则进行多个因数的乘积运算。

2、难点:积的符号的确定。

3、关键:让学生观察实例,发现规律。

教具准备: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1、请叙述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2、计算:

(1)│-5│(-2);

(2)(-)

(3)0(-99.9)。

五、新授

1、多个有理数相乘,可以把它们按顺序依次相乘。

例如:计算:1(-1)(-7)=-(-7)=-2(-7)=14;

又如:(+2)[(-78)]=(+2)(-26)=-52.

我们知道计算有理数的乘法,关键是确定积的符号。

观察:下列各式的`积是正的还是负的?

(1)234

(2)234(-4)

(3)2(-3)(-4)

(4)(-2)(-3)(-4)(-5)。

易得出:(1)、(3)式积为负,(2)、(4)式积为正,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有关。

教师问: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完成思考后,教师指出: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与正因数的个数无关,当负因数的个数为负数时,积为负数;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时,积为正数。

2、多个不是0的有理数相乘,先由负因数的个数确定积的符号再求各个绝对值的积。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篇六

1、熟练有理数乘法法则;

2、探索运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探索1

你知道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吗?你会用字母表示它们吗?在有理数范围内,它们仍然成立吗?

〖阅读理解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见P40)

〖探索2

下列计算若按顺序依次相乘怎样算?用运算律为什么能简化运算?

(1) (2) - 1999

〖探索3

运用运算律真的能节省时间吗?分两个大组,比一比:

计算(-198)

〖练习1

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运算:

(1) (2) -1097

〖探索4

1、每千克大米1.60元,第一天购进3590千克,第二天又购进6410千克,两天一共要付多少钱?你知道这道题有哪两种算法吗?哪一种简便?

2、如右图,你会用两种方法求长方形ABCD的`面积吗?

〖例题学习

P41.例5

〖作业

P41.练习

〖补充作业

1、计算(注意运用分配律简化运算):

(1)-6(100-); (2)(-12)。

(2)2(-3)4(-5)(-6)789(-10);

(3) 2(-3)4(-5)(-6)0789(-10);

4、下列各式的积(幂)是正的还是负的?为什么?

(1)(-3)(-3)(-3)(-3)(-3)。

5、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运算:

(1)-98(-0.6); (2)-1999(-)()

1、某地气象统计资料表明,高度每增加,气温就降低大约。现在地面气温是,则在的高空的气温是多少?

2、运用分配律化简下列的式子:

(1)例3x+9x+x

(2)13x-20x+5x;

(3)12-9

(4)-z-7z-8z.

初中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篇七

一、知识与能力

掌握有理数乘法以及乘法运算律,熟练进行有理数乘除运算,发展观察,归纳等方面的能力,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归纳,总结有理数乘法,除法法则及乘法运算律的过程,会观察,选择适当的、较简便的方法进行有理数乘除运算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上进心,通过用乘除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明确学习教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四、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除运算

二、难点: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除运算

预习导学

通过看课本§1.4的内容,归纳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以及乘法运算律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乘除法,同学们归纳,总结一下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以及乘法运算律

二、精讲点拨质疑问难

根据预习内容,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

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异号两数相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与任何自然数相乘,得____

2、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1)乘法交换律:ab=_________

(2)乘法结合律:(ab)c=_______

(3)乘法分配律:(a+b)c=________

3、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__________

比较有理数的乘法,除法法则,发现_________可能转化为__________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借助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2、能力目标: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情感态度:让学生了解有关负数的历史、体会负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有理数的意义。

难点:能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某班举行知识竞赛,评分标准是:答对一题加1分,答错一题扣1分,不回答得0分;每个队的基础分均为0分。两个队答题情况见书上第23页。

二、分析探索、问题解决

分组讨论扣的分怎样表示?

用前面学的数能表示吗?

数怎么不够用了?

引出课题。

讲授正数、负数、有理数的定义。

用负数表示比“0”低的数,如:-10,读作负10,表示比0低10分的数。启发学生再从生活中例举出用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数。

三、巩固练习

1、用正数或负数表示下列各题中的数量:

(1)如果火车向东开出400千米记作+400千米,那么火车向西开出4000千米,记作______;

(2)球赛时,如果胜2局记作+2,那么-2表示______;

(3)若-4万表示亏损4万元,那么盈余3万元记作______;

(4)+150米表示高出海平面150米,低于海平面200米应记作______.

分析:用正、负数可分别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通常高于海平面的高度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高度用负数表示;完全相反的两个方向,一个方向定为用正数表示,则另一个方向用负数表示;如运进与运出,收入与支出,盈利与亏损,买进与卖出,胜与负等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向东5米”与“向西10米”不是相反意义的量;

b.如果汽球上升25米记作+25米,那么-15米的意义就是下降-15米;

c.如果气温下降6℃记作-6℃,那么+8℃的意义就是零上8℃;

d.若将高1米设为标准0,高1.20米记作+0.20米,那么-0.05米所表示的高是0.95米.

三、小结回顾、纳入体系

学生交流回顾、讨论总结,教师补充如下:

概念:正数、负数、有理数。

分类:有理数的分类:两种分法。

应用:有理数可以用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篇九

学习目标:

1、理解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能根据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进行有理的简单运算

2、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能力。

3、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

有理数乘法

学习难点:

法则推导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归纳与练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计算:

(1)(一2)十(一2)

(2)(一2)十(一2)十(一2)

(3)(一2)十(一2)十(一2)十(一2)

(4)(一2)十(一2)十(一2)十(一2)十(一2)

猜想下列各式的值:

(一2)某2(一2)某3

(一2)某4(一2)某5

二、探究新知

1、自学有理数乘法中不同的形式,完成教科书中29~30页的填空。

2、观察以上各式,结合对问题的研究,请同学们回答:

(1)正数乘以正数积为__________数,(2)正数乘以负数积为__________数,

(3)负数乘以正数积为__________数,(4)负数乘以负数积为__________数。

提出问题:一个数和零相乘如何解释呢?

《1.4.1有理数的乘法》同步练习含解析

1、若有理数a,b满足a+b0

B、a<0,b<0

C、a,b两数一正一负,且正数的绝对值大于负数的绝对值

D、a,b两数一正一负,且负数的绝对值大于正数的绝对值于0

《1.4.1.2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课时练习含答案

2、大于—3且小于4的所有整数的积为()

A、—12

B、12

C、0

D、—144

2、3.125某(—23)—3.125某77=3.125某(—23—77)=3.125某(—100)=—312.5,这个运算运用了()

A、加法结合律

B、乘法结合律

C、分配律

D、分配律的逆用

3、下列运算过程有错误的个数是()

①某2=3—4某2

②—4某(—7)某(—125)=—(4某125某7)

③9某15=某15=150—

④[3某(—25)]某(—2)=3某[(—25)某(—2)]=3某50

A、1

B、2

C、3

D、4

4、绝对值不大于2 015的所有整数的积是。

5、在—6,—5,—1,3,4,7中任取三个数相乘,所得的积最小是,最大是。

6、计算(—8)某(—2)+(—1)某(—8)—(—3)某(—8)的结果为。

7、计算(1—2)某(2—3)某(3—4)某…某(2 014—2 015)某(2 015—2 016)的结果是。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篇十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第一章第四节《有理数的乘除法》,见课本p28.

二、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本班学生已有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经验,多数学生能在教师

指导下探索问题。由于学生已了解利用数轴表示加法运算过程,我们仍用数轴表示乘法运算过程。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乘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2、能力与过程目标

经历探索、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出法则,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符号法则及对法则的理解。

五、教学手段

制作幻灯片,采用多媒体的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六、教学方法

注意创设问题情景,选择“情景---探索---发现”的教学模式,通过直观教学,借助多媒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以“自主参与,勇于探索,合作交流”的探索式学法为主,从而达到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

七、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法,接下来就应该学习有理数的乘除法.同学们先看下面的问题(出示蜗牛爬的动画幻灯片)

教师:这涉及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正是我们今天需要讨论的问题。

2、学生探索、归纳法则

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活动,进行乘法法则的探索。

(1)教师出示蜗牛在数轴上运动的问题,让学生理解。

蜗牛现在的位置在点o,规定向右的方向为正,向左的方向为负;现在时间后为正,现在时间前为负。

a.+ 2 某(+3)

+2看作向右运动的速度,某(+3)看作运动3分钟后。

结果:3分钟后的位置

+2 某(+3)=

b. -2 某(+3)

-2看作向左运动的速度,某(+3)看作运动3分钟后。

结果:3分钟后的位置

-2 某(+3)=

c. +2 某(-3)

+2看作向右运动的速度,某(-3)看作运动3分钟前。

结果:3分钟前的位置

+2 某(-3)=

d. (-2)某(-3)

-2看作向左运动的速度,某(-3)看作运动3分钟前。

结果:3分钟前的位置

(-2)某(-3)=

e.被乘数是零或乘数是零,结果是仍在原处。

思考:积的符号与两个因数的'符号有什么关系?

积的绝对值与两个因数的绝对值又有什么样的关系?

(2)学生归纳法则

a.符号:在上述4个式子中,我们只看符号,有什么规律?

(+)某(+)=()同号得

(-)某(+)=()异号得

(+)某(-)=()异号得

(-)某(-)=()同号得

b.积的绝对值等于。

c.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仍为。

(3)师生共同用文字叙述有理数乘法法则。(出示幻灯片)

3、运用法则计算,巩固法则。

例1计算:

(1) (-5) 某(-3); (2) (-7)某4; (3) (-3)某9; (4)(-3) 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例1中(4)小题两因数的关系,得出:

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例2. 见课本p30页

4、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巩固练习

(1)确定下列两个有理数积的符号:

(2)计算(口答):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3)。判断下列方程的解是正数、负数还是0。

(1) 4x= -16 (2)-3x=18

(3)-9x=-36 (4)-5x=0

5、小结

(1)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如何进行两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先确定积的符号,再把绝对值相乘,当有一个因数为零时,积为零。

6.作业布置

课本p30页练习1,2,3.

课后反思: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小学学习过的乘法以及初中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减法及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基本运算,它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延续,又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人教版有理数的乘法教案优秀6篇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人教版】有理数的乘法教案优秀6 篇 初中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篇一 掌握有理数乘法以及乘法运算律,熟练进行有理数乘除运算,发展观察,归纳等方面的能力,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经历归纳,总结有理数乘法,除法法则及乘法运算律的过程,会观察,选择适当的、较简便的方法进行有理数乘除运算 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上进心,通过用乘除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明确学习教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一、重点: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除运算 二、难点: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除运算 预习导学 通过看课本§1.4的内容,归纳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以及乘法运算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乘除法,同学们归纳,总结一下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以及乘法运算律 二、精讲点拨质疑问难

根据预习内容,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 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异号两数相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与任何自然数相乘,得____ 2、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1)乘法交换律:ab=_________ (2)乘法结合律:(ab)c=_______ (3)乘法分配律:(a+b)c=________ 3、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__________ 比较有理数的乘法,除法法则,发现_________可能转化为__________初中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篇二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并能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使之计算简便。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问题的探索,培养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最新10篇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最新10篇 初中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的: (一)知识点目标: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二)能力训练目标: 1、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的能力。 2、能运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计算。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在共同探索、共同发现、共同交流的过程中分享成功的喜悦。 2、在讨论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集体的力量,培养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 乘法运算律的运用。 教学难点: 乘法运算律的运用。 教学方法: 探究交流相结合。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活动1] 问题1:有理数的加法具有交换律和结合律,在以前学过的范围内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都是成立的,那么在有理数的范围内,乘法的这些运算律成立吗? 问题2:计算下列各题: (1)(-7)某8; (2)8某(-7); (5)[3某(-4)]某(-5); (6)3某[(-4)某(-5)]; [师生]由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 像前面那样规定有理数乘法法则后,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与分配律在有

理数乘法中仍然成立。我们可以通过问题2来检验。(略) [师]同学们自己采用上面的方法来探究一下分配律在有理数范围内成立吗? [生]例如:5某[3十(-7)]和5某3十5某(-7);(略) [师](-5)某(3-7)和(-5)某3-5某7的结果相等吗? (注意:(-5)某(3-7)中的3-7应看作3与(-7)的和,才能应用分配律。否则不能直接应用分配律,因为减法没有分配律。) 讲授新课: [活动2]用文字语言和字母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表达出来。 应得出: 1、一般地,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2、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3、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活动3][师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从中体会学习的快乐。 3、用简便方法计算: [活动4] 练习(教科书第42页) 课时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乘法的运算律及它们的运用,使我们体验到了掌握一般的正常运算外,还要灵活运用运算律,能简便的一定要简便,这样做既快又准。 课后作业:课本习题1.4的第7题(3)、(6)。 活动与探究: 用简便方法计算: (1)6.868某(-5)+6.868某(一12)+6.868某(+17) (2)[(4某8)某25一8]某125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有理数的乘方的教案(优秀6篇)-最新

有理数的乘方的教案(优秀6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整理的6篇《有理数的乘方的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的好友哦。 有理数的乘方教案篇一一、学习目标 1.能确定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混合运算的顺序; 2.掌握含乘方的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并掌握简便运算技巧; 3.偶次幂的非负性的应用。 二、知识回顾 1.在2+ ×(-6)这个式子中,存在着3种运算。 2.上面这个式子应该先算乘方、再算2 、最后加法。 三、新知讲解 1.偶次幂的非负性 若a是任意有理数,则(n为正整数),特别地,当n=1时,有。 2.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 ①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②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③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四、典例探究 1.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意识 【例1】计算:-1-3×(-2)3+(-6)÷ 总结:做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以下运算顺序: 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练1计算:-2×(-4)2+3-(-8)÷ + 2.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转化意识 【例2】计算:(-2)3÷(-1 )2+3 ×(- )-0.25 总结:将算式中的除法转化为乘法,减法转化成加法,乘方转化为乘法,有时还要将带分数转化为假分数,小数转化为分数等,再进行计算。 练2计算: 3.有理数混合运算的符号意识 【例3】计算:-42-5×(-2)× -(-2)3 总结: 在有理数运算中,最容易出错的就是符号。 符号“-”即可以表示运算符号,即减号;又可以表示性质符号,即负号;还可以表示相反数。要结合具体情况,弄清式中每个“-”的具体含义,养成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的良好习惯。练3计算: 4.有理数混合运算的简算意识 【例4】计算:[1 -( )× ]÷5 总结:对于较复杂的一些计算题,应注意运用有理数的运算律和一定的运算技巧,从而找到简便运算的方法,以便有效地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运算速度和正确率。 练4计算:[2 -( )×2]÷ 5.利用数的乘方找规律

有理数的乘法数学教案(优秀9篇)

有理数的乘法数学教案(优秀9篇)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及教学设计篇一 一、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乘法是继有理数的加减法之后的又一种基本运算。它既是有理数运算的深入,又是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除法、乘方的基础。对后续知识的学习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学情分析 对于初一学生来说,他们虽已通过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法具备了初步探究问题的能力,对符号问题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对知识的主动迁移能力还比较弱,因此,只要引导学生确定了“积”的符号,实质上就是小学算术中数的乘法运算了,突破了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这个难点,则对于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学生就不难掌握了。 三、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立意) 1.使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教学,渗透化归、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 (4)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难点: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 五、教学策略 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采用诱思探究式教学法,并应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引导启发、自主探究、点拨归纳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六、教学过程(设计为七个环节) (一)复习导入创设情境 我首先出示几个相同负数和的计算题,利用乘法的意义很自然地引出负数与正数相乘的新内容,以形成知识的迁移。进而引入本节课题,以问题引领来激发学生求知欲。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内容,完成课文中的填空。我给与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教师点拨引导学生从有理数分为正数、零、负数三类的角度,区分出有理数乘法的情况有五种:(正×正、正×0、正×负、负×0、负×负)引导学生根据以上实例的运算结果,从积的符号和绝对值两方面准确地归纳出有理数的乘法的符号法则和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板书:法则)(确定有理数乘法运算的两步模型:先定符号,在求绝对值)这样设计的目的是 (1)构造这组有规律的算式让学生通过观察,来发现算式和结果在符号、绝对值方面的关系,找到乘法结果的符号规律,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同时又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2)通过比较、分析、概括、讨论、展示,渗透分类讨论和从特殊归纳一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使学生知道”如何观察”“如何发现规律”。 (三)分析法则掌握实质 (有了以上的认识)通过设置问题4,让学生带着以上的结论,认真观察(-5)×(-3)这个算式,首先确定积的符号(同号得正,先定号),再确定积的绝对值(5×3=15,再求值)。第二小题让学生仿照第一小题填空、解答,理解法则的实质,真正掌握本节课的重点。这样设计是为了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避免单纯的记忆,使学习过程成为一种再创造的过程。

有理数的乘法数学教案(优秀8篇)

有理数的乘法数学教案(优秀8篇) 有理数的乘法数学教案篇一 教材分析 “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是加法运算的另一种运算形式,它也是今后学习有理数的除法、乘方及混合运算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 1.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增加他们对问题的感性认识。 2.通过观察、归纳,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 3.培养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的良好品质。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运算的过程,归纳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 (2)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解决简单的的实际问题。 2.数学思考: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经历探索有理数运算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想等能力。 3.问题解决: 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发展学生逆向思维及化归思想。 4.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运算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勇于探索、敢于发言的个性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是:使学生体会有理数乘法法则规定的合理性;探究出确定两个负数相乘和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符号规律。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及教学设计篇二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有理数乘法法则 2.内容解析 有理数的乘法是继有理数的加减法之后的又一种基本运算。有理数乘法既是有理数运算的深入,又是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除法、乘方的基础,对后续代数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与有理数加法法则类似,有理数乘法法则也是一种规定,给出这种规定要遵循的原则是“使原有的运算律保持不变”。本节课要在小学已掌握的乘法运算的基础上,通过合情推理的方式,得到“要使正数乘正数(或0)的规律在正数乘负数、负数乘负数时仍然成立,那么运算结果应该是什么”的结论,从而使学生体会乘法法则的合理性。与加法法则一样,正数乘负数、负数乘负数的法则,也要从符号和绝对值来分析。由于绝对值相乘就是非负数相乘,因此,这里关键是要规定好含有负数的两数相乘之积的符号,这是有理数乘法的本质特征,也是乘法法则的核心。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两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 二、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方》教案设计优秀5篇

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背景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能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2.已知一个数,会求出它的正整数指数幂,渗透转化思想。 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以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 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能利用乘方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乘 方运算。 教学难点:准确理解底数、指数和幂三个概念,并能进行求幂的运算。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提问并引导学生回答:在小学里我们学过一个数的平方和立方是如何 定义的?怎样表示? a·a记作a2,读作a的平方(或a的2次方),即a2=a·a;a·a·a 记作a3,读作a的立方(或a的3次方),即a3=a·a·a.(分别是边长为 a的正方形的面积与棱长为a的正方体的体积) (多媒体演示细胞分裂过程)其中一种细胞,每过30分钟便由1个分 裂成2个,经过5小时,这种细胞由1个分裂成多少个? 1个细胞30分钟分裂成2个,1个小时后分裂成2某2个,1.5小时 后分裂成2某2某2个,…,5小时后要分裂10次,分裂成个,为了简 便可将记作210.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一般地,n个相同的因数a相乘,即,记作an,读作a的n次方。 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an 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当an看作a的n次方的结果时,也可读作a的n次幂。 说明:(1)举例94来说明概念及读法。 (2)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通常省略指数1不写。 (3)因为an就是n个a相乘,所以可以利用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来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4)乘方是一种运算,幂是乘方运算的结果。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1)(-4)3;(2)(-2)4;(3)-24. 点拨:(1)计算时仍然是要先确定符号,再确定绝对值。 (2)注意(-2)4与-24的区别。 根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得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规律: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例2】计算: (1)(3; (2)(-)3; (3)(-)4;(4)-; (5)-22某(-3)2;(6)-22+(-3)2.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5篇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5篇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1 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会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使学生更多经历有关知识发生、规律发现过程。 教学分析: 重点:对乘法运算法则的运用,对积的确定。 难点:如何在该知识中注重知识体系的延续。 教学过程: 一、知识导向: 有理数的乘法是小学所学乘法运算的延续,也是在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与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基础上所学习的,所以应注意到各种法则间的必然联系,在本节中应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多让学生经历知识、规律发现的过程。在学习中应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二、新课: 1、知识基础: 其一:小学所学过的乘法运算方法; 其二:有关在加法运算中结果的确定方法与步骤。 2、知识形成:

(引例)一只小虫沿一条东西向的跑道,以每分钟3米的速度爬行。 情形1:小虫向东爬行2分钟,那么它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向?相距出发地点多少米? 列式: 即:小虫位于原来出发位置的东方6米处 拓展: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 情形2:小虫向西爬行2分钟,那么它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向?相距出发地点多少米? 列式: 即:小虫位于原来出发位置的西方6米处 发现:当我们把中的一个因数3换成它的相反数-3时,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6的相反数-6 同理,如果我们把中的一个因数2换成它的相反数-2时,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6的相反数-6 概括:把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的相反数 3、设疑: 如果我们把中的一个因数2换成它的相 反数-2时,所得的积又会有什么变化? 当然,当其中的一个因数为0时,所得的积还是等于0。

综合: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 例:计算: (1)(2) 三、巩固训练: P52.1、2、3 四、知识小结: 本节课从实际情形入手,对多种情形进行分析,从一般中找到规律,从而得到有关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在运算中应强调注意如何正确得到积的结果。 五、家庭作业: P57.1、2,3 六、每日预题: 1、小学多学过哪些乘法的运算律? 2、在对有理数的简便运算中,一般应考虑到哪些可能的情况?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2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确定多个因数相乘时,积的符号,•并能用法则进行多个因数的乘积运算。 (2)能利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有理数的乘方教案(精选多篇)】

【有理数的乘方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篇: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乘方教案人教版 有理数的乘方 教学目的: 知识与才能:在现实背景中,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p 、比拟、归纳、概括的才能,浸透转化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勤思,认真,勇于探究的精神,并联络实际,加强理解,体会数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乘方的运算法那么,进展有理数乘方运算。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乘方、底数、指数的概念并合理运算。 教材分析^p :本节内容从小学所学过的一个数的平方与立方出发,介绍了乘方的概念,容有关联的是后面“科学计数法”、“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等局部内容。

教学方法: 教法:引导探究法、尝试指导法,充分表达学生主体地位; 学法:学生观察考虑,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用具:电脑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板书设计: 有理数的乘方 底数a 幂 规律: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数次幂是正数 n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形式。整个教学过程从考虑问题到问题解决,学生自主学习贯穿始终,中间围绕“自学-交流、更正-点拨、归纳”三个环节组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观察、考虑、交流归纳

的才能。缺乏之处:在练习的讲评上,应给学生一个较为自由的空间,让学生互相启发,互相交流。 第二篇:第一章有理数乘方(2)教案 第周第节 §1.5.1有理数乘方〔2〕教案 备课人:李冶 学习目的:1、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的进展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 方的混合运算。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猜测,推理的才能。 重点:能正确的进展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难点:灵敏的运用运算律,使计算简单。 教学过程: 一课前提问: 1、我们已经学习了哪几种有理数的运算? 2、有理数的乘方的意义是什么? 3、以下的算式里有哪些运算?应按照怎样的顺序运算? 3+50÷22 ×〔-1 5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1.知识目标: 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熟练运用有理数的法则进行准确运算. 2.能力目标:通过对问题的变式探索,培养自己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积极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的`推导及熟练运用. 难点:有理数乘法运算中积的符号的确定.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航 1.在小学我们已经接触了乘法,那什么叫乘法呢? 求几个的运算,叫乘法。 一个数同0相乘,得。 2.请你列举几道小学学过的乘法算式.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1. 问题1:森林里住着一只蜗牛,每天都要离开家去寻找食物,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m 的速度向右爬行,那么3分钟后蜗牛在什么位置? 规定:向右为正,现在之后为正。 3分钟后蜗牛应在 o点的 ( )边 ( )cm处。 可以列式为:(+2)(+3) = 问题2: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m的速度向左爬行,那么3分钟后蜗牛在什么位置? 规定:向右为正,现在之后为正。 3分钟后蜗牛应在o点的 ( )边 ( )cm处。 可以列式为:

问题3: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m的速度向右爬行,那么3分钟前蜗牛在什么位置? 规定:向右为正,现在之后为正。 3分钟前蜗牛应在o点的( )边 ( )cm处。 可以表示为: 问题4: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m的速度向左爬行,那么3分钟前蜗牛在什么位置? 规定:向右为正,现在之后为正。 3分钟前蜗牛应在o点的( )边( )cm处。 可以表示为: 2.观察这四个式子: (+2)(+ 3)=+6 (-2)(-3)=+6 (-2)(+3)=-6 (+2)(-3)=-6 根据你对有理数乘法的思考,总结填空: 正数乘正数积为__数:负数乘负数积为__数: 负数乘正数积为__数:正数乘负数积为__数: 乘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_____。 思考:当一个因数为0时,积是多少? 3.试着总结一下有理数乘法法则吧: 两数相乘,同号得,异号得,并把绝对值。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 三、小试牛刀。 1.你能确定下列乘积的符号吗? 3 7 积的符号为 ;(-3)7积的符号为 ; 3(-7)积的符号为 ;(-3)(-7)积的符号为 . 2先阅读,再填空: (-5)x(-3).同号两数相乘 (-5)x(-3)=+( )得正 5 x 3= 15把绝对值相乘 所以 (-5) x (-3)= 15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5篇)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5篇)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把握有理数乘法法则中的符号法则和肯定值运算法则,并初步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 2、能依据有理数乘法法则娴熟地进展有理数乘法运算,使学生把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法则; 3、三个或三个以上不等于0的有理数相乘时,能正确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安排律简化运算过程; 4、通过有理数乘法法则及运算律在乘法运算中的运用,培育学生的运算力量; 5、本节课通过行程问题说明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合理性,让学生感知到数学学问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能够娴熟进展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依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和运算律敏捷进展有理数乘法运算是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和乘方运算的根底。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和加法运算一样,都包括符号判定与肯定值运算两个步骤。因数不包含0的乘法运算中积的符号取决于因数中所含

负号的个数。当负号的个数为奇数时,积的符号为负号;当负号的个数为偶数时,积的符号为正数。积的肯定值是各个因数的肯定值的积。运用乘法交换律恰当的结合因数可以简化运算过程。 本节的难点是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中的“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只是针对两个因数相乘的状况而言的。乘法法则给出了判定积的符号和积的肯定值的方法。即两个因数符号一样,积的符号是正号;两个因数符号不同,积的符号是负号。积的肯定值是这两个因数的肯定值的积。 (二)学问构造 a·b=b·a; (a·b)·c=a·(b·c); (a+b)·c=a·c+b·c。 (三)教法建议 1、有理数乘法法则,实际上是一种规定。行程问题是为了了解这种规定的合理性。 2、两数相乘时,确定符号的依据是“同号得正,异号得负”,肯定值相乘也就是小学学过的算术乘法。 3、根底较差的同学,要留意乘法求积的符号法则与加法求和的符号法则的区分。 4、几个数相乘,假如有一个因数为0,那么积就等于0。反之,假如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教案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1.4.1 有理数的乘法 第1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1.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2.能利用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进行简单的有理数乘法运算;(重点) 3.会利用有理数的乘法解决实际问题.(难点) 一、情境导入 1.小学我们学过了数的乘法的意义,比如说2×3,6×23 ,……一个数乘以整数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运算,一个数乘以分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 2.计算下列各题: (1)5×6; (2)3×16; (3)32×13 ; (4)2×234; (5)2×0; (6)0×27 . 引入负数之后呢,有理数的乘法应该怎么运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理数的乘法.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计算: (1)5×(-9); (2)(-5)×(-9); (3)(-6)×(-9); (4)(-6)×0; (5)(-13)×14 . 解析:(1)(5)小题是异号两数相乘,先确定积的符号为“-”,再把绝对值相乘;(2)(3)小题是同号两数相乘,先确定积的符号为“+”,再把绝对值相乘;(4)小题是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解:(1)5×(-9)=-(5×9)=-45; (2)(-5)×(-9)=5×9=45; (3)(-6)×(-9)=6×9=54; (4)(-6)×0=0; (5)(-13)×14=-(13×14)=-112 .

方法总结:两数相乘,积的符号是由两个乘数的符号决定:同号得正,异号得负,任何数乘以0,结果为0. 探究点二:倒数 【类型一】 直接求某一个数的倒数 求下列各数的倒数. (1)-34;(2)223 ;(3)-1.25;(4)5. 解析:根据倒数的定义依次解答. 解:(1)-34的倒数是-43 ; (2)223=83,故223的倒数是38 ; (3)-1.25=-54,故-1.25的倒数是-45 ; (4)5的倒数是15 . 方法总结: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一般在求小数的倒数时,先把小数化为分数再求解.当一个算式中既有小数又有分数时,一般要统一,具体是统一成分数还是小数,要看哪一种计算简便. 【类型二】 与相反数、倒数、绝对值有关的求值问题 已知a 与b 互为相反数,c 与d 互为倒数,m 的绝对值为6,求a +b m -cd +|m |的值. 解析:根据相反数的概念和倒数概念,可得a 、b ;c 、d 的等量关系,再由m 的绝对值为6,可求m 的值,把所得的等量关系整体代入可求出代数式的值. 解:由题意得a +b =0,cd =1,|m |=6,m =±6;∴①当m =6时,原式=06 -1+6=5;②当m =-6时,原式=0-6-1+6=5.故a +b m -cd +|m |的值为5. 方法总结: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根据题意得出a +b =0,cd =1及m =±6,再代入所求代数式进行计算. 探究点三:有理数乘法的新定义问题 若定义一种新的运算“*”,规定a *b =ab -3a .求3*(-4)的值. 解析:解答此类新定义问题时要根据题设先确定运算顺序,再根据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解:3*(-4)=3×(-4)-3×3=-21. 方法总结:解题时要正确理解题设中新运算的运算方法. 三、板书设计 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体会有理数乘法的实际意义; 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和乘法法则,灵活地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有理数乘法的推导过程,用分类讨论的思想归纳出两数相乘的法则,感悟中、小学数学中的乘法运算的重要区别。 通过体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感悟和归纳出进行乘法运算的一般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类比和分类的思想归纳乘法法则,发展举一反三的能力。 教学重点: 应用法则正确地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教学难点: 两负数相乘,积的符号为正。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和减法运算,今天,我们开始研究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问题一:有理数包括哪些数? 回答:有理数包括正整数、正分数、负整数、负分数和零. 问题二:小学已经学过的乘法运算,属于有理数中哪些数的运算? 回答:属于正有理数和零的乘法运算.或答:属于正整数、正分数和零的乘法运算. 计算下列各题; 以上这些题,都是对正有理数与正有理数、正有理数与零、零与零的乘法,方法与小学学过的相同,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有理数的乘法运算,重点就是要解决引入负有理数之后,怎样进行乘法运算的问题. 二、新课 我们以蜗牛爬行距离为例,为区分方向,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为区分时间,我们规定:现在前为负,现在后为正。

如图,一只蜗牛沿直线l爬行,它现在的位置恰在l上的点O。 1.正数与正数相乘 问题一: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后它在什么位置? 讲解:3分后蜗牛应在l上点O右边6cm处,这可表示为 (+2)×(+3)=+6 答:结果向东运动了6米. 2.负数与正数相乘 问题二: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后它在什么位置? 讲解:3分后蜗牛应在l上点O右边6cm处,这可表示为 (-2)×(+3)=(-6) 3.正数与负数相乘 问题三: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前它在什么位置? 讲解:3分后蜗牛应为l上点O左边6cm处,这可以表示为 (+2)×(-3)=-6 4.负数与负数相乘 问题四: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前它在什么位置?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精选3篇)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精选3篇)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如下:篇一 (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3)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 (4)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时,积为0。 有理数的乘法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即: a·b=b·a; (a·b)·c=a·(b·c); (a+b)·c=a·c+b·c。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熟练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并能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2、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主动地进行学习。 3、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与他人沟通、交往能力,使其逐渐热爱数学这门课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化 教学难点: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化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下面两组练习,请同学们选择一组计算。并比较它们的结果: 请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检查,看计算对了吗? 二、探究新知 1、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上面的式子与结果,把你的发现相互交流交流。 2、怎么样,在有理数运算律中,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分配律还成立

吗? 3、归纳、总结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即:ab=ba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即:(ab)c=a(bc) 乘法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即:a(b+c)=ab+bc 三、新知应用 1、例题 用两种方法计算(+-)12 2、看谁算得快,算得准 1)(-7)(-)2)915. 四、课堂小结 怎么样,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还有那些问题没有解决?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即:ab=ba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即:(ab)c=a(bc) 乘法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即:a(b+c)=ab+bc 五、作业布置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篇三 一、教学目标:

有理数的乘法数学教案5篇

有理数的乘法数学教案5篇 有理数的乘法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中的符号法则和绝对值运算法则,并初步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 2。能根据有理数乘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使学生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法则; 3。三个或三个以上不等于0的有理数相乘时,能正确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简化运算过程; 4。通过有理数乘法法则及运算律在乘法运算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5。本节课通过行程问题说明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合理性,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是否能够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依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和运算律灵活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是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和乘方运算的基础。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和加法运算一样,都包括符号判定与绝对值运算两个步骤。因数不包含0的乘法运算中积的

符号取决于因数中所含负号的个数。当负号的个数为奇数时,积的符号为负号;当负号的个数为偶数时,积的符号为正数。积的绝对值是各个因数的绝对值的积。运用乘法交换律恰当的结合因数可以简化运算过程。 难点: 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中的“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只是针对两个因数相乘的情况而言的。乘法法则给出了判定积的符号和积的绝对值的'方法。即两个因数符号相同,积的符号是正号;两个因数符号不同,积的符号是负号。积的绝对值是这两个因数的绝对值的积。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1。有理数乘法法则,实际上是一种规定。行程问题是为了了解这种规定的合理性。 2。两数相乘时,确定符号的依据是“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也就是小学学过的算术乘法。 3。基础较差的同学,要注意乘法求积的符号法则与加法求和的符号法则的区别。 4。几个数相乘,如果有一个因数为0,那么积就等于0。反之,如果积为0,那么,至少有一个因数为0。 5。小学学过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有理数乘法

有理数的乘法(五篇模版)

有理数的乘法(五篇模版) 第一篇:有理数的乘法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的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四节《有理数的乘法》第一课时。我将从教材和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教学程序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教材通过类比有理数加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规律,引入有理数乘法法则。教材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引入有理数乘法法则,使得原有运算律保持不变”,使学生体验合情推理的过程。学习有理数的乘法是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除法、乘方及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基础,是后续学习实数运算、代数式的运算、解方程等知识的基础。对于发展学生对数的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生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已经熟悉和掌握了正数及0 的乘法运算,初中后又相继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减法。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就是在小学算术乘法的基础上,类比加法、减法在负数中的推广,将有理数乘法运算化归成了小学的乘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有理数的乘法和倒数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熟练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乘法运算。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观察、分析、操作以及归纳概括等活动,经历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培养学生化归和分类的思想,感受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思考,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发展学生之间合作交流、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2 .教学难点 有理数乘法中的符号法则、认识和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规定的合理性。 四、教学方法手段和学法指导 启发探究式教学。指导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营造可探索的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地获取新知识。 五、教学程序设计 为实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顾有理数运算已学习的内容和方法: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从正数和零的加法运算类比学习,归纳得到两个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然后推广多个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有理数加法法则分为两步骤:先判定符号,然后计算绝对值。绝对值运算,即为小学学过的正数与零的加法或减法运算,这里体现了将新问题转化为已经学过的问题来解决。 提出问题:在小学我们学习过正数和零的乘法运算,在扩充了负数之后,乘法运算还能不能算呢?应该怎样算呢? 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利用类比的方法,主动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 (二)探究新知 本环节将解决如何能够探究得到有理数乘法法则的问题。本环节共设置 3 个教学活动:.讨论研究,分析问题 如果给定两个有理数相乘,可能有什么情况,是否能解决? (1)正数乘以正数(2)正数乘以零(3)正数乘以负数(4)零乘以正数(5)零乘以零(6)零乘以负数(7)负数乘以正数(8)负数乘以零(9)负数乘以负数,如果乘法交换率成立即变为:(1)、(2)、(3)、(5)、(6)、(9)。 设计意图是分析有待解决的问题,明确什么是已知的什么是未知的,培养学生找到期间的联系,在思维碰撞点上展开新知识的学习。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优秀5篇)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优秀5篇)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中的符号法则和绝对值运算法则,并初步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 2、能根据有理数乘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使学生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法则; 3、三个或三个以上不等于0的有理数相乘时,能正确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简化运算过程; 4、通过有理数乘法法则及运算律在乘法运算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5、本节课通过行程问题说明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合理性,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能够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依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和运算律灵活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是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和乘方运算的基础。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和加法运算一样,都包括符号判定与绝对值运算两个步骤。因数不包含0的乘法运算中积的符号取决于因数中所含负号的个数。当负号的个数为奇数时,积的符号为负号;当负号的个数为偶数时,积的符号为正数。积的绝对值是各个因数的绝对值的积。运用乘法交换律恰当的结合因数可以简化运算过程。 本节的难点是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中的“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只是针对两个因数相乘的情况而言的。乘法法则给出了判定积的符号和积的绝对值的'方法。即两个因数符号相同,积的符号是正号;两个因数符号不同,积的符号是负号。积的绝对值是这两个因数的绝对值的积。 (二)知识结构 a·b=b·a;

(a·b)·c=a·(b·c); (a+b)·c=a·c+b·c。 (三)教法建议 1、有理数乘法法则,实际上是一种规定。行程问题是为了了解这种规定的合理性。 2、两数相乘时,确定符号的依据是“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也就是小学学过的算术乘法。 3、基础较差的同学,要注意乘法求积的符号法则与加法求和的符号法则的区别。 4、几个数相乘,如果有一个因数为0,那么积就等于0。反之,如果积为0,那么,至少有一个因数为0。 5、小学学过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有理数乘法仍适用,需注意的是这里的字母a、b、c既可以是正有理数、0,也可以是负有理数。 6、如果因数是带分数,一般要将它化为假分数,以便于约分。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篇二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2、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 3、通过探究、练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习重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学习难点:运算顺序的确定与性质符号的处理 三、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计算 1)(0.0318)(1.4) 2)2+(8)某2 (二)、探究新知

数学教案:有理数的乘法

数学教案:有理数的乘法 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正数与正数、负数与负数、正数与负数相乘的规律; 2.能够灵活运用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3.能够应用有理数的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及其运用。 教学难点 负数的相乘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2.体验教学法; 3.计算教学法。 教学步骤 第一步,引入问题 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有2个负数相乘,会是什么结果呢?” 第二步,探究正数与正数相乘的规律 首先,老师让学生两两配对,将两个正数相乘,并以小组报告结果。然后,老师让学生总结正数相乘的规律。 第三步,探讨负数与负数相乘的规律 接着,老师让学生两两配对,将两个负数相乘,并以小组报告结果。然后,老师让学生总结负数相乘的规律。 第四步,讲解正数与负数相乘的规律 接着,老师将两个数字分别放在数轴上,让学生看清正数与负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然后,老师引导学生推导出正数与负数相乘的规律。

第五步,练习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接下来,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有理数的乘法练习。让学生分组自主完成练习题目,并在每组报告时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并及时纠正错误。 第六步,应用有理数的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老师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并 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和总结,形成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 教学评估 1.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问答情况等进行评估; 2.通过学生练习、作业等进行评估; 3.通过学生的课外作业、期末考试等进行评估。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学生在有理数的乘法初步理解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 在相乘时未能注意到正负数的变化等,并且在计算实际问题时能力还存在一些欠缺之处。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巩固练习,并适时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1 教学目的: (一)知识点目标: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二)能力训练目标:1.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的过程,发展观察、 归纳的能力。 2.能运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计算。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在共同探索、共同发现、共同交流的过程中分享成功的喜悦。 2.在讨论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集体的力量,培养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乘法运算律的运用。 教学难点:乘法运算律的运用。 教学方法:探究交流相结合。。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活动1] 问题1:有理数的加法具有交换律和结合律,在以前学过的范围内乘法交 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都是成立的,那么在有理数的范围 内,乘法的这些运算律成立吗? 问题2:计算下列各题: (1)(一7)某8; (2)8某(一7); (5)[3某(一4)]某(一5); (6)3某[(一4)某(一5)]; [师生]由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 像前面那样规定有理数乘法法则后,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与分配律在有 理数乘法中仍然成立。我们可以通过问题2来检验。(略) [师]同学们自己采用上面的方法来探究一下分配律在有理数范围内成立吗? [生]例如:5某[3十(一7)]和5某3十5某(一7);(略)

[师](一5)某(3一7)和(一5)某3一5某7的结果相等吗? (注意:(一5)某(3一7)中的3一7应看作3与(一7)的和,才能应用分配律。否则不能直接应用分配律,因为减法没有分配律。) 讲授新课: [活动2]用文字语言和字母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表达出来。 应得出:1.一般地,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2.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3.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活动3][师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从中体会学习的快乐。 3.用简便方法计算: [活动4] 练习(教科书第42页) 课时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乘法的运算律及它们的运用,使我们体验到了掌握一般的正常运算外,还要灵活运用运算律,能简便的一定要简便,这样做既快又准。 课后作业:课本习题1.4的第7题(3)、(6)。 活动与探究: 用简便方法计算: (1)6.868某(一5)十6.868某(一12)十6.868某(十17) (2)[(4某8)某25一8]某125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2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中的符号法则和绝对值运算法则,并初步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 2能根据有理数乘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使学生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法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