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大一医用生物学常考知识点

大一医用生物学常考知识点

大一医用生物学常考知识点医用生物学是医学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大一学生在学习医用生物学时,需要掌握一些常考的知识点。下面将为您介绍一些常考的医用生物学知识点。

1. 细胞与组织学基础

医用生物学的基础是细胞与组织学,学生需要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如细胞膜、细胞核、细胞器等。此外,还需要了解组织的组成和功能,如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等。

2. 遗传学

遗传学是研究遗传规律的学科,医用生物学中涉及到的遗传学知识点有基因、染色体、遗传变异等。例如,常考的遗传病有唐氏综合征、血友病等,学生需要了解这些遗传病的发病机制和遗传方式。

3. 免疫学

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学科,常考的免疫学知识点有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免疫应答的过程、免疫系统的调节等。学

生需要了解免疫应答的细胞和分子的相互作用,以及免疫系统对

抗病原体的机制。

4. 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分子结构和功能的学科,医用生物学中涉

及到的生物化学知识点有蛋白质、核酸、酶等。学生需要了解蛋

白质的合成和折叠,核酸的结构和功能,以及酶的催化机制等。

5. 肿瘤学

肿瘤学是研究肿瘤的形成和发展的学科,大一学生需要了解肿

瘤的基本概念、肿瘤的分类和分期,以及肿瘤的发生机制等。同时,还需要了解常见的肿瘤疾病,如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

6. 生理学基础

生理学是研究机体生命活动的学科,医用生物学中常考的生理

学知识点有神经生理学、循环生理学、消化生理学等。学生需要

了解神经元的传导机制、心脏的收缩与舒张过程,以及消化系统

的功能与调节等。

7. 药理学基础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作用的学科,医用生物学中涉及到的药理学知识点有药物的分类、药物代谢和药物的作用机制等。学生需要了解常见的药物分类,如抗生素、抗癫痫药物等,以及药物的作用靶点和作用机制。

总之,以上列举的知识点是大一医用生物学中常考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这些知识点,并能够灵活运用于解决相关问题。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能够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总结

第一二章细菌的形态结构与生理 1、微生物:(P1)存在于自然界形体微小,数量繁多,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 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甚至上万呗,才能观察的一群微小低等生物体。 2、微生物学:(P2)用以研究微生物的分布、形态结构、生命活动(包括生理 代、生长繁殖)、遗传与变异、在自然界的分布与环境相互作用以及控制他们的一门科学 3、医学微生物学:(P3)主要研究与人类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症状、 对人体感染和致病的机理、特异性诊断方法以及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措施,以控制甚至消灭此类疾病为的目的的一门科学 4、代时:细菌分裂倍增的必须时间 5、细胞壁:包被于细菌细胞膜外的坚韧而富有弹性的膜状结构 6、肽聚糖或粘肽: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壁的特有成分,主要由聚糖骨架、四 肽侧链及肽链或肽键间交联桥构成 7、脂多糖:(P13)LPS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外膜伸出的特殊结构,即细菌毒素。 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特异多糖3个部分组成 8、质粒:(P15)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双链闭合环状DNA结构,带有遗 传信息,具有自我复制功能。可使细菌或的某些特定形状,如耐药、毒力等 9、荚膜:(P16)某些细菌能分泌粘液状物质包围与细胞壁外,形成一层和菌体 界限分明、不易着色的透明圈。主要由多糖组成,少数细菌为多肽。其主要功能是抗吞噬,并有抗原性

10、鞭毛:(P16)从细菌细胞膜伸出于菌体外的细长弯曲的蛋白丝状物,是细 菌的运动器官,见于革兰阴性菌、弧菌和螺菌。 11、菌毛:(P17)是存在于细菌表面,由蛋白质组成的纤细、短而直的毛状结 构,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那个观察,多见于革兰阴性菌 12、芽孢:(P18)那个环境条件下,某些革兰阳性菌能在菌体形成一个折光性 很强的不易着色小题,成为生孢子,简称芽孢 13、细菌L型:(P14)即细菌缺陷型。有些细菌在某些体外环境及抗生素等作 用下,可部分或全部失去细胞壁。 14、磷壁酸:(P12)是由核糖醇或甘油残基经磷酸二酯键互相连接而成的多聚 物。为大多数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有两种,即壁磷壁酸和膜磷壁酸 15、细菌素:(P25)是某些细菌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或蛋白 质与脂多糖的复合物 16、专性需氧菌:(P 23)此类细菌具有较完善的呼吸酶系统,需要分子氧作 为受氢体,只能在有氧的情况下生长繁殖。 17、热原质:(P25)是细菌产生的一种脂多糖,将它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可引起 发热反应 18、专性厌氧菌:(P23)此类细菌缺乏完善的呼吸酶系统,只能在无氧条件下 生长繁殖 19、抗生素:(P25)为某些微生物代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其他 微生物或癌细胞的物质 20、兼性厌氧菌:(P23)此类细菌具有完善的酶系统,不论在有氧或无氧环境

医学微生物学期末考试之名词解释答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L型细菌:亦称细菌细胞壁缺陷型,是由于细菌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理化因素或生物因素的破坏或合成被抑制所致。此种细菌在普通环境下会死亡,但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 2、中介体:为细菌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结构,多见与革蓝染色阳性菌。其功能类似于真核细胞的线粒体,故又称为“拟线粒体”。 3、质粒:是存在于细菌细胞质中的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它控制细菌的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如耐药、毒力等)。 4、芽胞:是细菌体在特定的情况下脱水形成的一个空泡,具有多层致密的结构,抵抗力特别强。杀灭芽孢最有效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 5、热原质:又称为致热原,将它注入动物或人的机体可引起发热,它的成分是革蓝染色阴性菌的LPS。热原质耐热,但不易挥发,可用蒸馏的方法祛除。 6、消毒:是指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7、溶原性转换:细菌从温和噬菌体获得新的遗传性状。 8、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受体菌中去,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可分为普遍性转导和局限性转导。9、正常菌群:指定居于人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微生物群,在一般情况下,对机体有益无害。 10、败血症:是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严重的全身性中毒症状。 11、人工自动免疫:用人工接种的方法给机体输入抗原性物质(如疫苗、类毒素等),使机体免疫系统因受抗原刺激而产生体液和/或细胞免疫应答的过程。12、SPA:存在于90%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可与人及多种哺乳动物IgG分子的Fc段非特异性结合。SPA的这一特点可增强葡萄球菌的抗吞噬能力。

医学细胞生物学(7~12章复习大纲)

《医学细胞生物学》 (7~12章复习大纲) 第七章细胞膜与物质转运 (全部都是重点!!!!!!) ?分类: 一)小分子和离子的穿膜运输,分简单扩散、离子通道扩散、易化扩散、离子泵、伴随运输。 二)大分子和颗粒物质的膜泡运输。 第一节穿膜运输 ?一、简单扩散 (simple diffusion) ?二、离子通道扩散 ?电位依赖性电压闸门通道 配体门控离子通道(Ligand-gated channels ): 机械闸门通道 三、易化扩散 ?特点: 1)与所结合的溶质有专一的结合部位,运输各种有机小分子。 2)细胞膜上特定载体蛋白的数量相对恒定,处于饱和状态时,运输速率最大。 ?单运输 将溶质从膜的一侧转运 到膜的另一侧 ?被动运输:物质从浓度高的一侧到浓度低的一侧,不消耗能量 ?简单扩散、离子通道扩散、易化扩散 ?四、离子泵 ?(一)Na –K 泵主动运输 ?(二)Ca 2+泵主动运输(Ca2+ Pump) ?五、伴随运输 ?共运输(symport): 协同运输中,两种物质运输方向相同。 (小肠上皮细胞从肠腔吸收葡萄糖、氨基酸) ?对运输(antiport): 协同运输中,两种物质转运方向相反。

(Na -H 交换体在细胞分裂的时候通过转移H ,提高pH值) ?特点: 1)动物细胞协同运输的能量驱动通常来自Na +的电化学梯度。 2)Na+-K +泵间接驱动着协同运输。 第二节膜泡运输 ?一、胞吞作用 ?(一)吞噬作用(phagocytosis): 吞噬细胞通过特异的表面受体识别摄入大的颗粒,形成吞噬泡(phagocytic vesicle)或吞噬体(phagosome)的过程。 ?二)胞饮作用(pinocytosis) : 指细胞摄取液体和溶质的过程。由细胞膜包裹的液体内陷而形成的小泡,称为胞饮小泡或胞饮体 (三)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特定大分子与聚集于细胞表面受体互补结合,形成受体大分子复合物,通过细胞膜凹陷,该区域形成有被小窝(coated pit),有被小窝从质膜上脱落成为有被小泡(coated vesicle),进入细胞内。 包被形成: (1)3个笼蛋白(clathrin)二聚体形成三脚蛋白复合体(triskelion)。三脚蛋白组装成多角形网状结构,形成特征性的多角形包被。 (2)结合素(adaptin)识别特异的跨膜蛋白受体,把受体集聚在有被小窝、小泡,并将网格蛋白紧密地连接于有被小窝和有被小泡上 ?受体介导胞吞作用摄入低密度脂蛋白(LDL) 1)合成嵌入到细胞膜中的LDL受体蛋白。 2)LDL受体与LDL颗粒结合,即集中于有被小窝中。 3)有被小窝内陷,形成有被小泡。 4)有被小泡脱去包被,成为无被小泡,网格蛋白返回质膜附近重复使用。 5)无被小泡与细胞内其它小泡融合,成为胞内体(endosome) 6)胞内体膜上质子泵使腔内pH降低,配体受体分离。受体返回细胞膜重复使用。 7)LDL囊泡与初级溶酶体结合,降解释放出游离胆固醇,用于合成新的生物膜。 ?二、胞吐作用(exocytosis) 胞吐作用的简单过程: ?结构性分泌途径 (constitutive pathway of secretion): 一些分泌蛋白合成之后被迅速运到细胞膜,持续不断地排出。几乎存在于所有细胞中。 ?调节性分泌途径 (regulated pathway of secretion): 有些特化的分泌物(激素、神经递质、消化酶),暂时贮存在分泌泡内,只有在接受细胞

病原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重点考点总结

病原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 考点重点总结 寄生虫生活史(life cycle):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宿主转换的整个过程。 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终宿主(definitive host):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保虫宿主(储蓄宿主,reservoir host):某些人体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播给人,在流行病学上称这些脊椎动物为保虫宿主。 转续宿主(transport host):某些寄生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不能继续发育为成虫,长期保持幼虫状态,待有机会进入正常宿主体内,仍可继续发育为成虫,这种非正常宿主称转续宿主。 异位寄生(ectopic parasitism):寄生虫在常见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引起异位损害。 幼虫移行症(larva migrans):指一些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体内,不能发育为成虫,这些幼虫在体内长期移行,造成宿主组织损伤。土源性蠕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需要中间宿主,其虫卵或幼虫在外界发育为感染阶段,直接感染入人,亦称直接发育型。 生物源性蠕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中间宿主,其幼虫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为感染阶段,再感染人,亦称间接发育型。 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型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细菌L型:细菌的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胞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称细菌细胞壁缺陷型或细菌L型. 荚膜:荚膜是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绕一层粘液性物质,为多糖或蛋白质的多聚体,用理化方法去除后并不影响菌细胞的生命活动.凡粘液性物质牢固地狱细胞壁结合,厚度≥0.2μm,边界明显者为荚膜. 质粒:质粒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的某些遗传性状,可独立复制,不是细菌生长必不可少的,失去质粒的细菌仍然能正常生活. 芽胞:芽胞是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小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 菌毛:菌毛是某些细菌表面存在着的一种直的、比鞭毛更细、更短的丝状物.与细菌的运动无关.由菌毛蛋白组成,具有抗原性. 毒血症:致病菌侵入机体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并均不进行血循环,其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循环,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 菌血症:菌血症是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其中生长繁殖,只是通过血循环,并且无明显中毒症状. 败血症:败血症是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正常菌群:正常人体的体表和外界相同的腔道黏膜中存在着不同种类和数量,对人体无害而有益的微生物群,称正常菌群。 条件致病菌:当正常菌群与宿主之间的生态平衡失调时,不致病的正常菌群引起宿主发病,此时的菌群称机会致病菌,即条件致病菌。脓毒血症(pyemia):化脓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随血流引起全身各组织的化脓性病灶。 SPA:葡萄球菌A蛋白,是葡萄球菌细胞壁的一种表面蛋白(单链多肽),能与人及某些哺乳动物的IgG分子的Fc段发生非特异性结合,SPA与IgG结合后的复合物具有抗吞噬、促细胞分裂、致超敏反应和损伤血小板等活性. 病毒体:完整成熟的病毒颗粒,是细胞外的结构形式,具有典型的形态结构,并具有感染性. 复制周期:从病毒体侵入细胞到子代病毒体释放,称为一个复制周期。 干扰现象: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或抑制另一种病毒增值的现象。 抗原性漂移:病毒变异幅度小,属量变,是核酸序列的点突变,致使血凝素或神经氨酸酶抗原决定簇发生某些改变,可引起局部中、小型流行. 抗原性转变:变异幅度较大,属质变,是核酸序列不断突变积累或外来基因片段重组所致的,甚至产生新的亚型,可引起大范围流行或世界性的暴发流行. 分析G+菌、G-菌细胞壁结构与组成特点及其医学意义。 1、染色性:G染色紫色(G+)红色(G-) 2、抗原性:G+:磷壁酸G-:特异性多糖(O抗原/菌体抗原) 3、致病性:G+:外毒素、磷壁酸G-:内毒素(脂多糖) 4、治疗:G+:青霉素、溶菌酶有效G-:青霉素、溶菌酶无效 叙述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医学意义。 荚膜:a、抗吞噬作用——为重要毒力因子 b、黏附作用——形成生物膜 c、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 鞭毛:a、细菌的运动器官 b、鉴别细菌(有无鞭毛、数目、位置) c、抗原性——H抗原,细菌分型 d、与致病性有关(粘附、运动趋向性) 菌毛:普通菌毛:粘附结构,可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特异性结合,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医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重点

微生物重点 1.生物学按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种是最小单位。 2.结核菌可利用甘油为碳源,梭状芽胞菌可以氨基酸为碳源,流感嗜血杆菌要Ⅴ,Ⅹ因子才能生长。 3.致病性岛:由基因编码决定的一团与致病性相关的基因组。 4.细菌诊断流程有:双岐索引法,表解法,数字编码鉴定法。 5.超净工作台应选择垂直气流通风方式。 6.O/129抑菌试验对弧菌有用而对气单胞菌无用。 7.杆菌肽用于A(敏感)与非A群链球菌的鉴定。 8.奥普托欣试验:肺炎链球菌敏感。 9.杂交分:斑点,菌落原位,Southern(DNA)印迹,Northern(RNA,DNA)印迹。 10.L型细菌(形态多样,染色不定,可过滤,渗透压敏感,生化减弱等)培养应高渗(20%蔗糖),染色多为G染阴性,形态不一(巨球形是特征),固定要用10g/L鞣酸不能用火焰。 11.一般菌落有:油煎蛋样(L),颗粒型(G),丝状菌落(F),鉴定要点:染色易变多形性,生长在增菌液中微浑,颗粒样沉淀或沿试管壁生长,返祖现象。 12.原生质体与原生质球都是细胞壁缺陷的细菌。 13.肽聚糖的结构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G-无交联桥)。磷壁酸为G+特有,分壁和膜两种。外膜层由脂多糖,脂质双层,脂蛋白组成。细胞质内有核蛋白体(蛋白合成地),核质(主要遗传物质)质粒,胞质颗粒,是细菌蛋白质和酶类合成的重要场所。鞭毛是由细胞质伸出的蛋白性丝状物。性菌毛仅有1~10根,毒力和耐药质粒都能通过它转移,有致病性。 14.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占细菌干重的10%,DNA存在于染色体和质粒中。 15.G+菌等电点pI=2~3,G-菌等电点pI=4~5。 16.细菌营养转运的方式有:离子,透性酶,磷酸酶。营养摄取的机制:被动扩散,主动吸收,基团转位。 17.嗜冷菌最适温为10~20℃,嗜温菌为20~40℃,嗜热菌为50~60℃。 18.细菌代谢所需能量主要以生物氧化作用而来。 19.G-菌的菌体脂多糖能引起发热故称热原质。土中的厌氧芽胞杆菌是创伤感染病原菌的主要来源。 20.饮用水中1ml菌落总数不超过100个,1000ml水中大肠杆菌群不超过3个。 21.有芽胞破伤风菌需沸水煮3h才杀死。水中加入2%碳酸钠能将沸点提到105℃又能防止金属生锈。 22.紫外线波长265~266nm时杀菌力最强。无芽胞菌一般的致死为1800~6500微瓦/cm,杀死芽胞要十倍。 23.滤菌器用于除菌的孔径是0.22µm,另外以石棉板为滤板的金属滤器称Seitz滤器(蔡氏滤器)按滤孔大小分K:最大,澄清用,EK-S最小,可阻止大病毒通过EK:居中,除去一般细菌。玻璃滤菌器分G1~G6,G5,G6两型能阻止细菌通过。 24.高压灭菌指示物:嗜热脂肪芽胞杆菌(ATCC 7053),紫外线杀菌指示物:枯草芽胞杆菌黑色变种(ATCC 9372)。 25.细菌遗传物质主要在于染色体质粒和转位因子中。 26.影响基因表达的因素有:调控部位,调节蛋白,效应分子。

生理学重点总结笔记知识点

生理学重点知识归纳生理学重点知识总结笔记 生理学重点必考知识归纳,生理学重点知识归纳总结 生理学可以说是学护理的基础,说是基础并不代表它简单,而是说它重要,解剖生理这两门基础课学不好,就相当于是盖高楼地基没打稳,迟早得塌。 给大家整理了生理学重点知识归纳,生理学重点笔记整理分享给大家,希望对考生备考有帮助。 生理学复习要点,生理学重点笔记整理生理学知识点归纳 生理学是生物科学中的一个分支,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它以生物机体的功能为研究对象。生理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这些生理功能的发生机制、条件、机体的内外环境中各种变化对这些功能的影响以及生理功能变化的规律。 第一章:绪论一.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 二.内环境和稳态:体液量(占体重的60%):细胞内液40%、细胞外液20%(组织液、血浆、淋巴液等)

1.内环境: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 2.稳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等)的相对恒定状态称为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状态,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 三.生理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神经调节是主要调节形式,基本过程:反射。完成反射活动的基础是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神经调节的特点是作用迅速、准确、短暂。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缓慢、广泛、持久。 自身调节:心肌细胞的异长自身调节,肾血流量在一定范围内保持恒定的自身调节,小动脉灌注压力增高时血流量并不增高的调节都是自身调节。 四.生理功能的反馈控制: 负反馈调节的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正反馈的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生理功能,是一种破坏原先的平衡状态的过程。排便、排尿、射精、分娩、血液凝固、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时钠通道的开放和钠内流互相促进等。 五.应激与应急 参与应激反应的主要激素:糖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参与应急反应的主要激素:肾上腺素AD、去甲肾上腺素NA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一.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1.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液体镶嵌模型.基本内容①基架:液态脂质双分子层; ②蛋白质:具有不同生理功能; ③寡糖和多链糖. 2.细胞膜的物质转运 被动转运:⑴单纯扩散:小分子脂溶性物质、顺浓度、不耗能。如O2、CO2、NH3等。⑵易化扩散: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顺浓度、不耗能、但转运依赖细胞膜上特殊结构的"帮助",包括离子通道和载体转运转运(葡萄糖、氨基酸等)。载体转运的特异性较高,存在竞争性抑制现象。

大一医用生物学常考知识点

大一医用生物学常考知识点医用生物学是医学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大一学生在学习医用生物学时,需要掌握一些常考的知识点。下面将为您介绍一些常考的医用生物学知识点。 1. 细胞与组织学基础 医用生物学的基础是细胞与组织学,学生需要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如细胞膜、细胞核、细胞器等。此外,还需要了解组织的组成和功能,如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等。 2. 遗传学 遗传学是研究遗传规律的学科,医用生物学中涉及到的遗传学知识点有基因、染色体、遗传变异等。例如,常考的遗传病有唐氏综合征、血友病等,学生需要了解这些遗传病的发病机制和遗传方式。 3. 免疫学 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学科,常考的免疫学知识点有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免疫应答的过程、免疫系统的调节等。学

生需要了解免疫应答的细胞和分子的相互作用,以及免疫系统对 抗病原体的机制。 4. 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分子结构和功能的学科,医用生物学中涉 及到的生物化学知识点有蛋白质、核酸、酶等。学生需要了解蛋 白质的合成和折叠,核酸的结构和功能,以及酶的催化机制等。 5. 肿瘤学 肿瘤学是研究肿瘤的形成和发展的学科,大一学生需要了解肿 瘤的基本概念、肿瘤的分类和分期,以及肿瘤的发生机制等。同时,还需要了解常见的肿瘤疾病,如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 6. 生理学基础 生理学是研究机体生命活动的学科,医用生物学中常考的生理 学知识点有神经生理学、循环生理学、消化生理学等。学生需要 了解神经元的传导机制、心脏的收缩与舒张过程,以及消化系统 的功能与调节等。 7. 药理学基础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作用的学科,医用生物学中涉及到的药理学知识点有药物的分类、药物代谢和药物的作用机制等。学生需要了解常见的药物分类,如抗生素、抗癫痫药物等,以及药物的作用靶点和作用机制。 总之,以上列举的知识点是大一医用生物学中常考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这些知识点,并能够灵活运用于解决相关问题。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能够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医学微生物简答题常考

简述A群链球菌的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 致病物质有:①胞壁成分②外毒素③侵袭性酶 所致疾病分:①化脓性感染: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②中毒性疾病:猩红热③超敏反应性疾病:主要包括风湿热和急性肾小球肾炎. 是否所有的白喉杆菌都产生白喉毒素 不是,只有携带β-棒杆菌噬菌体的溶原性白喉杆菌才能产生白喉毒素. 简述病毒的基本特点 ①个体微小,以nm计量.②结构简单,是只含单一类型核酸的非细胞形态微生物.③严格易感活细胞内寄生,以复制方式增殖.④抵抗力特殊,大多耐冷不耐热,对抗生素不敏感.⑤能产生病毒间的干扰现象,具有遗传变异等. 简述病毒的抵抗力特点 ①对低温抵抗力强.②大多数不耐热.③耐受甘油的作用.④对抗生素和磺胺等不敏感,对氧化剂敏感. 简述包膜病毒体的特性 ①包膜是许多结构复杂的病毒在衣壳外面所套有的一层弹性囊膜.②它是病毒从宿主细胞芽生释放时所获得③包膜表面一定间距的钉状突起部分称包膜刺突或包膜子粒,它与病毒的致病性和免疫性有关.④包膜病毒对胆汁、乙醚等脂溶剂敏感. 简述病毒的复制与复制周期 ①病毒以其核酸为模 板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增殖的 方式叫病毒的复制.②复制 过程包括吸附、穿入、脱壳、 生物合成和成熟与释放的复 制周期. 试述病毒感染的致病 机制 ①病毒感染对宿主细 胞的直接作用:1杀细胞效 应.2稳定状态感染,细胞融 合,细胞表面出现病毒基因 编码的抗原.3包涵体形成.4 细胞凋亡.5基因整合与细胞 转化.②病毒感染的免疫病 理作用:1抗体介导的免疫病 理作用.2细胞介导的免疫病 理作用.3免疫抑制作用. 简述病毒感染的类型 ①根据有无症状,分为 隐性感染和显性感染.②根 据病毒在机体内感染的过 程、滞留的时间,分为急性感 染和持续性感染.③持续性 感染又分为慢性感染、潜伏 感染、慢发病毒感染和急性 病毒感染的持发并发症. 病毒的感染方式与途 径有哪些 ①垂直传播:其传播途 径有胎盘、产道、哺乳.②水 平传播:1突破粘膜屏障:呼 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接 触性感染、眼及泌尿生殖道 传染;2突破皮肤屏障:虫媒 传染、动物咬伤传染. 简述肠道病毒的共同 特征 ①属于小RNA病毒,无 包膜的球形RNA小病毒;②对 胆碱、胆汁和外环境抵抗力 较强;③引起原发的细胞病 变和继发的免疫病理损 伤;④主要经粪-口途径传 播;⑤所致疾病的临床表现 多样化. 虫媒病毒共同特征有 哪些 答:共同特点为:1病 毒呈球形,直径多为20~ 60nm;2核酸为 + ssRNA,衣壳 为20面体对称,有包膜,其表 面有血凝素刺突,3对热、酸、 脂溶剂敏感;4主要寄生于自 然动物体内,通过节肢动物 媒介传播;所致疾病有明显 季节性和地方性,具有自然 疫源性疾病的特点; 肠道正常菌群对机体 的有宜作用 ①防御外来致病菌② 营养作用③免疫作用④抗肿 瘤作用⑤抗衰老作用 简述毒性噬菌体的复 制周期 ①吸附②穿入③生物 合成④成熟与释放 简述大肠杆菌的致病 特点 大肠埃希菌是肠道中 重要的正常菌属,多数在肠 道内不致病,但如移位至肠 道外的组织或器官则可成为 条件致病菌,引起肠道外感 染,以化脓性感染和泌尿道 感染最为常见 简述革兰染色的主要 步骤、结果及实际意义 答:革兰染色的主要步 骤:将待检标本固定后,先用 碱性染料结晶紫初染,再加 碘液媒染,然后用95%酒精脱 色处理,最后用稀释复红或 沙黄复染.最终将细菌分为 两大类:紫色为革兰阳性菌, 红色为革兰阴性菌.采用革 兰染色法在鉴别细菌、选择 抗菌药物、研究细菌致病性 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简述干扰素在医学上 的意义 ①干扰素作为机体获 得性非特异性免疫的主要成 分,既能中断受染细胞的病 毒感染,又能限制病毒的扩 散.因此,在病毒感染中能阻 止和中断发病;若已发病,则 在足量抗体产生之前有助于 康复.②干扰素可用于严重 病毒感染和恶性肿瘤的治 疗. 简述干扰素抗病毒作 用的特点 ①高度生物活性;②广 谱性;③相对种属特异性;④ 选择性⑤间接性 干扰素分几类 各类干扰素分别由哪 种细胞产生干扰素的抗原 性不同可分为α、β和γ三 种.它们分别主要由人白细 胞、人成纤维细胞和T淋巴 细胞产生. 目前已发现的肝炎病 毒有哪些 肝炎病毒主要有甲、 乙、丙、丁、戊五个型别.从 传播途径上可将其分为两类: 以粪-口途径传播的有甲型 和戊型;以血液和血制品、母 婴以及性传播为主要途径的 有乙型、丙型、丁型. 试述革兰染色法的结 果和意义; 答:革兰染色法的结果: 染成紫色者为革兰阳性菌, 染成红色者为革兰阴性菌; 革兰染色法在鉴别细菌、选 择药物及研究细菌致病性等 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简述化学消毒剂的杀 菌机制 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 制主要包括:①促进菌体蛋 白质变性或凝固;②干扰细 菌的酶系统和代谢;③损伤 细菌的细胞膜,导致细菌死 亡. 简述HBV的特异性预 防措施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重点总结

名词解释 1.荚膜:许多细菌的最外表还覆盖着一层多糖类物质,边界明显的称为荚膜。 2.芽孢:某些细菌在它生活史中的某个阶段或某些细菌在遇到不良环境时,细胞质.细胞核逐渐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内生胞子。 3.鞭毛;鞭毛是某些细菌的运动器官,由一种称为鞭毛蛋白(flagellin)的弹性蛋白构成,结构上不同于真核生物的鞭毛。细菌可以通过调整鞭毛旋转的方向(顺和逆时针)来改变运动状态。 4.菌毛:菌毛是在某些细菌表面存在着一种比鞭毛更细、更短而直硬的丝状物,须用电镜观察。特点是:细、短、直、硬、多,菌毛与细菌运动无关,根据形态、结构和功能,可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两类。前者与细菌吸附和侵染宿主有关,后者为中空管子,与传递遗传物质有关。 5.质粒:游离于原核生物核基因组以外具有独立复制能力的闭合共价环状双链DNA分子。

6.灭菌: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以及芽孢。 7.异染颗粒: 8.L型细菌:当细菌细胞壁中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核成被抑制时,细菌并不一定死亡而成为细胞壁缺陷的细菌。 9.抗生素:由某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抑制或杀死某些生物细胞(主要是微生物和肿瘤细胞)的物质。 10.脂多糖:即革兰阴性菌的内毒素。它由脂类A、核心多糖和寡糖重复单位构成。 11.菌落:由单个细菌分裂增殖,经过一定时间(18~24h)后,可形成肉眼可见的孤立的细菌集团,称为菌落。 12.核衣壳:由病毒的核心核酸和包绕核酸的外壳蛋白构成。 13.热原质:许多G-菌如伤寒沙门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一些G+菌如枯草芽胞杆菌能产生一种多糖,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可引起发热反应,成为致热原。(其实就是指菌体脂多糖)。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知识总结 细菌学总论 1、微生物的六大特点:体积微小、结构简单、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繁殖迅速、容易变异。 2、微生物的种类与分布: ①非细胞型微生物最小,无典型的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核酸类型为DNA或RNA,两者不同时存在,病毒属之。 ②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原始核呈dsDNA结构,无核膜、核仁,细胞器很不完善,只有核糖体,DNA和RNA同时存在,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属之。 ③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整,真菌属之。 3、细菌的细胞壁: ①G+和G-细菌细胞壁的共有组分为肽聚糖,G+细菌的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三部分组成,G细菌的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两部分组成。 ②G+细菌细胞壁的特殊组分为磷壁酸。 ③G-细菌细胞壁的特殊组分为外膜 外膜由脂蛋白、脂质双层和脂多糖三部分组成,脂多糖由脂质A、核心多糖、特异多糖三部分组成,即G-细菌的内毒素。脂质A是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组分。 ④细菌L型:细胞壁受损的细菌能够生长和分裂者叫叫细菌L型 细菌L型的四大特点:高度多形性、高渗、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不敏感、可恢复到有细胞壁的状态。 4、质粒:细菌细胞内一种自我复制的环状双链DNA分子。能稳定地独立存在于染色体外,并传递到子代,一般不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现在常用的质粒大多数是经过改造或人工构建的,常含抗生素抗性基因,是重组DNA技术中重要的工具。

5、异染颗粒:胞质颗粒中有一种主要成分是RNA和多偏磷酸盐的颗粒,嗜碱性强,用亚甲蓝染色时着色较深呈紫色,叫异染颗粒或纡回体,常见于白喉棒状杆菌。 6、核质:细菌的遗传物质叫核质或拟核。 7、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和芽胞 8、微生物学两大经典染色:①Gram染色:标本固定后,先用碱性染料结晶紫初染,再加碘液媒染,使之生成结晶紫-碘复合物,此时不同细菌均被染成深紫色。然后用95%乙醇处理,有些细菌被脱色,有些不能。最后用稀释复红或沙黄复染。此法可将细菌分为两大类:不被乙醇脱色仍保留紫色者为G+细菌,被乙醇脱色后复染成红色者为G-细菌。②抗酸染色:分枝杆菌一般用抗酸染色,以5%炭酸复红加温初染后可以染上,但用3%盐酸乙醇不易脱色,若再加美兰复染,则分枝杆菌呈红色,其他细菌和背景中的物质呈蓝色。 9、细菌的营养物质: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 10、细菌生长繁殖的必备条件:营养物质、能量、适宜的环境。 11、耐酸之王-结核分枝杆菌;耐碱之王-霍乱弧菌 12、专性厌氧菌在有氧环境中不能生长的原因: ①缺乏氧化还原电势高的呼吸酶②缺乏分解有毒氧基团的酶 13、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可分为四期: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14、吲哚I、甲基红M、V、枸橼酸盐利用C四种试验常用于鉴定肠道杆菌,合称IMViC试验。大肠埃希菌对这四种试验的结果是++--,产气肠杆菌则为--++。 15、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致热源、毒素与侵袭性酶、色素、抗生素、细菌素、维生素。 16、培养基按其营养组成和用途不同,分为以下几类:基础培养基、增菌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厌氧培养基。 17、菌落: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后,单个细菌分裂繁殖成一堆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叫菌落。菌落分三型:光滑型菌落S、粗糙型菌落R、粘液型菌落M。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知识点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知识点 【知识点】 1.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温度37℃、pH值7.2-7.6、气体专性需氧菌、专性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微需氧菌 2.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无性二分裂 3.细菌繁殖的速度:大多数20-30min分裂一次,结核分枝杆菌18-24h分裂一次。 4.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1液体培养基形成菌膜——专性需氧菌;沉淀生长——链球菌;均匀浑浊生长——兼性 厌氧菌; 2半固体培养基沿穿刺线生长——无鞭毛,云雾状生长——有鞭毛; 3固体培养基菌落: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单个细菌经过一段时间的增殖形成的肉眼可 见的细菌集落,菌苔——多个菌落融合成片为菌苔。 5.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其意义: 1热原质: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后可引起发热的物质;大多数是革兰阴性菌合成,其化学成分为革兰阴性菌的胞壁成分——脂多糖;耐热,高压蒸汽灭菌无法将其破坏;液体中的热 原质可用吸附剂或特殊的石棉滤网除去,玻璃器皿上的热原质可经250℃、30min干考法 破坏。 2抗生素:大多数由放线菌、真菌合成,可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的物质,可用于感 染性疾病或肿瘤的治疗。3毒素与侵袭性酶。4色素5维生素6细菌素 【知识点】 1.正常菌群的概念:在人体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存在着由不同种类微生物构 成的微生物群,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无害而且有利,称之为正常菌群。 2.正常菌群的生理意义:拮抗作用、营养作用、免疫作用、抗衰老等 3.条件致病菌:在特定条件下,例如寄居部位改变、机体免疫力降低、菌群失调,正 常菌群中的某些微生物也可引起疾病,称之为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 4.菌群失调:正常菌群中各种微生物的数目和比例发生较大幅度的改变时,称为菌群 失调。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重点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1. 免疫:是指对抗体识别与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一种功能,正常情况下, 对抗体有力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 2. 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抗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的产物在体 内外产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3. 抗原决定簇:是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集团,又称表位,它 的种类,数目,空间构型决定了抗原的特异性。 4. 异嗜性抗原:是指在无种属关系生物间存在的共同抗原。 5. 抗体:是机体的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B细胞转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的能与相 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6. 免疫球蛋白: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上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7. 单克隆抗体:是指对一个抗原决定簇,由一个B细胞分化增值的子代细胞集团,即单一 纯系细胞合成的抗体。

8. 补体系统:是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中及组织具有酶活性的一组与免疫有关的球蛋白 所组成的酶反应系统,它包括多种因子。 9. LAK细胞: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NK细胞或部分Tc在体外培养时,在高剂量IL2 诱导下,成为对多种肿瘤细胞有杀伤作用的细胞,称LAK细胞。 10. 免疫细胞:指所有参加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及前体细胞。 11. 细胞因子:是指由活化的免疫细胞或非免疫细胞合成与分泌的,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 小分子多肽。 12. APC:即抗原提呈细胞,能表达被特异性T细胞识别的抗原肽:MHC复合物的所有细 胞,主要包括单核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 13. 免疫应答:是指免疫细胞识别抗原,自身的活化,增殖分化,产生效应物质,将抗原破 坏,清除的全部过程。 14. 免疫耐受:是机体接受某种抗原刺激后所产生的特异性无应答状态。 15. 超敏反应:是指某抗原或半抗原再次进入致敏的机体,在体内引起特异性体液或细胞免

生药学知识点

绪论 一、名词解释 生药学:研究生药的基源鉴定、生产加工、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品质评价及资源利用等问题的科学。 生药:也称“天然药物”,指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药材。从广义上说,生药包括一切来源于天然的中药、草药、民族药和提制化学药物的原料药材,兼有生货原药之意。 道地药材: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在特定地域,通过特定生产过程所产的,较在其他地区所产的同种药材品质佳、疗效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药材。 二、四大怀药(山药、地黄、牛膝、菊花) 四大皖药(牡丹皮、木瓜、菊花、白芍) 浙八味(白术、白芍、浙贝母、杭白菊、延胡索、玄参、笕麦冬、温郁金) 三、生药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 1、准确识别、鉴定生药基源种类 同名异物 东北蓼科蓼蓝 华东十字花科菘蓝 大青叶 华南蕨床科植物马蓝 江西、湖北等地马鞭草科路边青

同物异名 穿心莲:一见喜、榄核莲、苦草、四方莲、圆锥须药草 人参:古名:鬼盖、神草、人微、土精、人衔、地精 产地不同:石柱参、东洋参、高丽参、长白参 加工方法不同:生晒参、白人参(糖参)、红参 野生和栽培:野参、圆参 三七:山漆、金不换、血参、春七、冬七、田三七 2、调查、考证生药资源 新药用植物或同种植物新的用途、新的成分、功效不断被发现:萝芙木(降血压利血平)、长春花、喜树、红豆杉(抗癌成分长春新碱、喜树碱和紫杉醇)。 3、评价生药品质、制定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真实、有效、安全) 4、为中药材生产规范化服务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第一章生药的分类与记载 一、生药的分类 按自然系统分类法 优点:这种分类法便于学习和研究同科同属生药在形态、性状、组织构造、化学成分与功效等方面的共同点,并比较其特异性,以揭示其规律性,有利于寻找具有类似成分、功效的植

大学生物必考知识点大全

大学生物必考知识点大全 生物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在大学生物学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了帮助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准备生物考试,下面将整理常见的大学生物必考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1. 生物化学基础知识 1.1 生物分子与化学键 1.2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1.3 酶的性质与功能 1.4 代谢与能量 2. 细胞结构与功能 2.1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2.2 细胞膜与胞质 2.3 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2.4 细胞的运动与分裂 3. 遗传学与基因工程 3.1 遗传物质的性质与结构 3.2 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 3.3 遗传变异与进化

3.4 基因工程的原理与应用 4. 分子生物学 4.1 DNA的复制、转录与翻译 4.2 基因调控与表达 4.3 突变与修复 4.4 DNA技术的应用 5. 生物进化与分类 5.1 进化论与自然选择 5.2 生物分类学的原理与方法 5.3 动物与植物的进化与分类 6. 植物生物学 6.1 植物体的结构与功能 6.2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 6.3 植物的营养与代谢 6.4 植物的繁殖与生态环境适应 7. 动物生物学 7.1 动物的结构与功能

7.2 动物的营养与代谢 7.3 动物的生殖、发育与行为 7.4 动物的进化与适应 8. 生态学 8.1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8.2 生物种群与生态地理 8.3 生态学方法与实验设计 8.4 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9. 生物技术的应用 9.1 生物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9.2 农业生物技术与农业增产 9.3 医学生物技术与临床应用 9.4 环境生物技术与资源利用 以上就是大学生物必考知识点的概要总结。希望各位同学在备考过程中,能够重点关注这些知识点,并结合教材、参考书进行系统的学习与巩固。只有将这些知识点熟练掌握,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祝愿各位同学都能在生物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以此为基础在未来的学习和研究中取得更好的成就!

新乡医学院医学细胞生物学简答题

供基础医学院临床17、20班参考使用 医学细胞生物学简答题集锦 第一章绪论 1.简述细胞生物学形成与发展经历的阶段 (1)细胞的发现与细胞学说的建立:最早发现细胞并命名为cell,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细胞学说。 (2)细胞学的经典时期:细胞学说的建立掀起了对多种细胞广泛的观察和描述的热潮,主要的细胞器和细胞分裂活动相继被发现。 (3)实验细胞学时期:人们广泛的应用实验的手段研究细胞的特性、形态结构和功能。 (4)分子生物学的兴起和细胞生物学的诞生:各个学科相互渗透,人们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达到了新的高度。 第二章细胞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1.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差别 1.细胞膜的流动性有什么特点,膜脂有哪些运动方式,影响膜脂流动性的因素有哪些 (1)膜脂既具有分子排列的有序性,又有液体的流动性;温度对膜的流动性有明显的影响,温度过低,膜脂转变为晶态,膜脂分子运动受到影响,温度升高,膜恢复到液晶态,此过程称为相变。(2)膜脂的运动方式有:侧向扩散、旋转运动、摆动运动、翻转运动,其中翻转运动很少发生,侧向扩散是主要运动方式。(3)影响流动性的因素:脂肪酸链的长短和饱和程度,胆固醇的双重调节作用,卵磷脂/鞘磷脂比值越大膜脂流动性越大,膜蛋白与周围脂质分子作用也会降低膜流动性。此为环境因素(如温度)也会影响膜的流动性,温度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流动性增强。2.简述膜蛋白的种类及其各自特点,并叙述膜的不对称性有哪些体现 (1)膜蛋白分为膜外在蛋白、膜内在蛋白、脂锚定蛋白。 膜外在蛋白属于水溶性蛋白,分布在膜的两侧,与膜的结合松散,一般占20%-30%; 膜内在蛋白属于双亲性分子,嵌入、穿膜,是膜功能的 主要承担者,与膜结合紧密,占70%-80%。 脂锚定蛋白通过共价键与脂分子结合,分布在膜两侧, 含量较低。 (2)膜的内外两侧结构和功能有很大差异,称为膜的不对称 性,这种不对称决定了膜功能的方向性。 膜脂:磷脂和胆固醇数目分布不均匀,糖脂仅分布于脂 双层的非胞质面。膜蛋白:各种膜蛋白在质膜中都有一定 的位置。膜糖类:糖链只分布于质膜外表面。 3.比较说明单位膜模型与液态镶嵌模型有哪些不同点 单位膜是细胞膜和胞内膜等生物膜在电镜下呈现的三夹 板式结构,内外两层为电子密度较高的暗层,中间是电子 密度低的明层,“两暗夹一明”的结构叫做单位膜,单位膜 仅能部分反映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流动镶嵌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 以及蛋白质与脂双层的镶嵌关系。认为膜蛋白和膜脂均能 产生侧向运动,膜蛋白有的在膜表面、有的嵌入或横跨脂 双分子层。该模型能解释膜的多种性质,但不能说明具有 流动性的细胞膜在变化过程中如何维持膜的相对完整。 第四章细胞连接、细胞黏附和细胞外基质 1.什么是细胞连接,细胞连接有哪些类型 细胞表面可与其它细胞或细胞外基质结合的特化区称为 细胞连接。分为紧密连接、黏着链接和通讯连接。 紧密连接的特点是细胞膜之间连接紧密无空隙,一般位 于上皮细胞间。 黏着链接中,与肌动蛋白纤维相关的有黏着带:分布于上 皮细胞,黏着斑:分布于上皮细胞基部;与中间丝有关的有 桥粒:分布于心肌和上皮,半桥粒:分布于上皮细胞基底 部。 通讯连接分为缝隙连接和突触,缝隙连接几乎存在于所 有类型的细胞之间,突触仅存在于可兴奋细胞之间用来传 到兴奋。 2.什么是细胞外基质,叙述细胞外基质的组成 细胞外基质是指由细胞分泌到细胞外间充质中的蛋白 质和多糖类大分子所构成的网络结构。 (1)纤维成分:如胶原、弹性蛋白。胶原是细胞外基质最 基本成分之一,是动物体内含量最丰富的蛋白,刚性及抗 张力强度最大。 (2)糖胺聚糖和蛋白聚糖:透明质酸是唯一不发生硫酸化 的糖胺聚糖,是增殖细胞和迁移细胞的细胞外基质的主要 成分,透明质酸向外膨胀产生压力,使结缔组织具有抗压 的能力;蛋白聚糖见于所有结缔组织和细胞外基质及许多 细胞的表面,可与多种生长因子结合,可视为细胞外的激 素富集与储存库,有利于激素分子进一步与细胞表面受体 结合,完成信号转导。 (3)层粘连蛋白和纤连蛋白:层粘连蛋白是个体细胞外基质 中出现最早的蛋白,对基膜的组装起到关键作用。纤连蛋 白主要介导细胞黏着,也能促进巨噬细胞和其它免疫细胞 迁移到受损部位。 3.叙述黏着带和黏着斑的区别 粘着带是细胞与细胞间的粘着连接,而粘着斑是细胞 与细胞外基质相连。 ①参与粘着带连接的膜整合蛋白是钙粘着蛋白,而参 与粘着斑连接的是整联蛋白,即细胞外基质受体蛋白; ②粘着带连接实际上是两个相邻细胞膜上的钙粘着蛋 白与钙粘着蛋白的连接,而粘着斑连接是整联蛋白与细胞 外基质中的粘连蛋白的连接,因整联蛋白是纤粘连蛋白的 受体,所以粘着斑连接是通过受体与配体的结合; 第五章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 1. 以Na+-K+泵为例说明细胞膜的主动转运过程 Na+-K+泵又称Na+-K+ATP酶,由α和β两个亚基组成,均 为穿膜蛋白。在α亚基的外侧(朝向胞外)有两个K+的结 合位点,内测有3个Na+的结合位点和一个催化ATP水解的 位点。 工作中,细胞内的Na+与大亚基上的Na+位点相结合,同 时ATP分子被催化水解,大亚基改变空间构象,使3个Na+ 排除胞外,同时K+与α亚基外侧面相应位点结合,α亚基 空间结构恢复原状,将2个K+输入细胞,完成循环,每次 循环消耗一个ATP分子,3个Na+出胞,2个K+入胞。 第六章胞质溶胶、蛋白酶体和核糖体 1.核糖体有几种,合成的蛋白质在功能上有什么不同 核糖体分为游离核糖体和附着核糖体。 分布于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是游离核糖体,主要合成 细胞本身所需的结构蛋白。附着在内质网膜和核膜表面的 是附着核糖体,主要合成外输性蛋白质。 第七章内膜系统与囊泡运输 1.内质网有哪些类型,在细胞中的作用是什么 内质网主要由脂类和蛋白质组成,是单层膜结构,分为 粗面内质网和光面内质网。 粗面内质网主要呈囊状,表面有核糖体附着,主要功能 是合成、加工修饰、分选转运一些蛋白质,提供核糖体附 着的支架。 光面内质网不合成蛋白质,是脂类合成和转运的场所, 并参与糖原的代谢,是细胞解毒的场所(肝细胞),SER特 化成肌质网可作为肌细胞储存钙离子的场所。 2.叙述高尔基体的组成,及主要功能 高尔基体是一种膜性囊泡复合体,由扁平囊泡、小囊泡、 大囊泡组成。 高尔基体是细胞内蛋白质运输分泌的中转站,是胞内物 质加工合成的主要场所,参与糖蛋白的加工合成、蛋白质 的水解加工、胞内蛋白质分选和膜泡定向运输的枢纽。 3.简述分泌蛋白的运输过程 ①核糖体阶段:合成并转运分泌蛋白;②内质网阶段: 运输并粗加工分泌蛋白;③细胞质基质运输阶段:分泌蛋 白以小泡的形式脱离粗面内质网并移向高尔基复合体与其 结合;④高尔基体加工修饰:分泌蛋白进一步在高尔基复 合体内进行加工,并以囊泡的形式释放到细胞质基质;⑤ 储存与释放:释放时,囊泡浓缩发育为分泌泡,与质膜融 合,释放到体外。 4.以肝细胞吸收LDL为例,说明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的过 程 肝细胞需要利用胆固醇合成生物膜时,细胞合成LDL受 体并分散嵌入细胞膜,当LDL与受体结合后,细胞膜向内 凹陷形成有被小窝。LDL受体集中在有被小窝内不断内陷, 进入细胞,脱离细胞膜形成有被小泡。 有被小泡脱去网格蛋白被摸与其它囊泡融合形成内体, 内体内LDL与受体分离,受体返回细胞膜,LDL被溶酶体 酶降解。如果游离胆固醇过多,LDL受体和胆固醇就会暂 停合成,这是一个反馈调节的过程。 5.叙述信号肽假说的内容 新合成的蛋白质分子N端含有一段信号肽,该信号肽一 经合成可被胞质中的信号识别颗粒(SRP)识别并结合,通 过信号肽的疏水性引导新生肽跨脂双分子层进入内质网腔 或直接整合在内质网膜中。 信号肽具有决定蛋白质在胞内去向或定位的作用。 第八章线粒体 1. 为什么说线粒体是一个半自主性的细胞器 线粒体有自己的DNA(即mtDNA),存在线粒体核糖体,通 过自己的蛋白质合成系统可以进行mtDNA的复制转录翻 译。 然而mtDNA的信息量少,只能合成近10%的线粒体蛋白, 绝大多数线粒体蛋白质仍依靠核基因组进行编码,再转运 进线粒体中;构成线粒体的蛋白质合成系统的许多酶仍依 靠核基因编码合成。 故线粒体是一种半自主性细胞器。 2.线粒体的半自主性有哪些体现 线粒体有自己的mtDNA,是动物细胞质中唯一含有DNA 的细胞器。有自己的核糖体和蛋白质合成系统,供mtDNA 复制转录翻译。遗传密码相较其它细胞有差异。有自己的 物质转运系统,指导线粒体蛋白运输进线粒体,不与细胞 质交换DNA和RNA,也不输出蛋白质。 3.画图显示线粒体的结构,并表明各部分名称(答案略) 4.说明线粒体基粒的结构组成和功能 基粒又称ATP酶复合体,由头部、柄部、基部组成; 头部又称偶联因子F1,具有酶的活性,能催化ADP磷酸 化生成ATP;柄部是一种对寡霉素敏感的蛋白质,能抑制 ATP的合成;基部又称偶联因子F0,起到连接F1与内膜的 作用。 5.叙述化学渗透假说的内容 线粒体内膜是完整的、封闭的,内膜中的电子传递链是 一个主动转移氢离子的体系,电子传递过程像一个质子泵, 将氢离子从内膜基质泵至膜间隙,由于膜对氢离子不通透, 形成膜两侧的浓度差,质子顺浓度梯度回流并释放出能量, 驱动结合在内膜上的ATP合酶,催化ADP磷酸化合成ATP。 第九章细胞骨架 1.何谓细胞骨架细胞骨架有哪些类型和功能 细胞骨架是指真核细胞质中的蛋白质纤维网架体系,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