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现状及研究——毕业论文

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现状及研究——毕业论文

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现状及研究——毕业论文
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现状及研究——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学生: Mary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

班级: 141219061

指导教师:王**

二○一六年五月

目录

摘要 (Ⅰ)

Abetract (Ⅱ)

引言 (1)

第一章公共事业相关概述 (2)

一、什么是公共事业 (2)

二、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史 (2)

第二章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现状 (4)

一、我国公共事业管理发展的概况 (4)

二、我国公共事业管理发展存在的问题 (5)

(一)忽略市场的调控作用 (5)

(二)改革目标不明确 (6)

(三)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6)

(四)缺乏规范性管理力度 (6)

第三章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建议 (8)

一、更新管理观念 (8)

二、公共事业管理的市场化发展 (8)

三、加快管理手段的改革 (9)

四、规范公共事业管理职能 (9)

五、重视高素质管理人才的培养 (10)

第四章公共事业管理研究的展望 (11)

一、结构转型中的政府职能 (11)

二、社会治理创新的努力方向 (12)

三、“一带一路”战略的政策支持研究 (13)

四、区域一体化战略中的政府引导 (15)

参考文献 (18)

摘要

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深入及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对公共事业管理提出了更高期许,对传统公共事业管理提出挑战。公共事业管理是我国社会改革与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是为了维护公众的基本生活质量和增进社会共同利益,凭借公共权力,采取一定方式对公共事务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公共事业是以政府社会事务管理为基本内容,是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和先导性影响的基础行为。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是社会管理机制改革与发展、公共事业的兴起与发展和专业设置与人才小区多样化的需求。由于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进行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身的复杂性,公共事业管理在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必须要在新的背景下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

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发展;现状

Abe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China's reform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have been raised to a higher level of public service management. Public administration is the inevitable outcome of the reform in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is by the government as the core of public organizations, in order to safeguard the public's basic quality of life and promote the common interests of society, relying on the public power, take certain way of public affairs of the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the process. The public service is the basic content of the government's social affairs management, and it is the basis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research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is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management system, the rise and development of public utilities and the demand of the professional setting and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alents. 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the education system reform of our country and the specialty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still exist many problems, which requires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must in under the new background an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Key word:Public utility management;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公共事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基础设施,不仅推动社会经济繁荣、发展,而且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事业发展的步伐加快,涉及到大规模、复杂性的社会经济、政治及公众生活等问题。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公共事业管理工作的重视,促进了公共事业的规范性发展。由于公共事务本身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的特征,公共管理研究的发展一直是在对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借鉴和吸收中进行的。在社会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不断增长的情况下,这种综合性的特征越来越明显。这样的学科融合趋势是基于现实的原因:首先是对社会治理实践的研究需要研究者在复杂场域内讨论具体的治理需求,需要跨越学科界限来思考现实问题;其次,管理主义的思维方式为公共管理提供了诸多的管理方法和技术,但最终却使公共管理沦为治理工具并且遇到了一定的合法性危机。这也要求在哲学建构的层面反思公共性、重构公共管理的公共价值体系。

第一章公共事业相关概述

一、什么是公共事业

公共事业是指负责维持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事业。公共事业处在自然垄断之下,可能是由于政府的控制之下,而如果是私营的则会被行政法规所监督。一般所说公用事业包括电力、供水、废物处理、污水处理、燃气供应、交通、通讯等。

从中国的现实和未来的改革趋势看,诸如文化、教育、社会保障、城市供水、环保气象、城市交通等部门以不同的所有制形式、组织形态发挥着自身的作用,但是,其明显的趋势是国家垄断的减弱,营利目的淡化,社会化程度增强,管理的自律性显著。他们最本质的特征在于社会、公众整体利益,既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又与国家经济发展命脉密切相连,不可或缺,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职能。

而公共事业管理学是综合运用各种科学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公共事业组织活动和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它应该是以管理、经济、法律为基础,以公共事业的管理要求为框架形成完整体系。公共事业管理的目标是促进公共事业组织更有效地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还要研究在经济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转型的历史时期,公共事业如何培育和健全自己的特殊职能,即准确的市场定位;如何实现公共事业和政府社会目标、企业经济目标的一致性等问题。公共事业管理研究的对象是公共企业,研究的内容是公共事业组织的运行规律、特点及方法。

二、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史

早在20世纪,美国就提出了公共事业管理,美国总统威尔逊将各种科学的管理手段运用到政府的公共部门,形成了公共管理。虽然前期的公共管理带有官僚制的发展本色,但其发展速度快,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上世纪70年代全球石油危机爆发,人们对公共事业管理的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政府面临着财政危机、信任危机和管理危机。于是,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经久不衰的政府机构改革超潮流。政府设法控制财政开支,鼓励人民投资,精简政府人员,鼓励企业之间的竞争,试图用市场管理代替政府管理。这股潮流一直持续到了今天,它所提出的企业化政府、学习型政府的改革理念与现实发展环境相符,它要求政府更加廉洁、更有效率、更富有责任感。事实上,这次改革与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因素是分不开的。最直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社会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公共事务:发展经济、提供社会保障、增加国民福利、充分就业、改善环境等等。公共事务的复杂性要求增加政府职能,但政府职能的增加又会削弱社会和市场的作用。各种矛盾的出现,凸显了实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化的必要性。这种想法一经提出,公共事业管理便不在受制于传统的行政管理理念,建立起了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政府管理制度。在20世纪的最后几年中,世界经济体系逐渐建立,社会和技术条件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一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但也为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开拓了空间。

第二章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现状

二次大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生活中的文化教育、体育事业、卫生事业等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另外经济飞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的恶化也使环境保护机构普遍设立,社会保险等社会的稳定器也开始出现于经济生活中,这些公共事业机构的产生要求社会对它们进行有序的管理,这样,公共事业管理普遍在西方发达国家重视起来,并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了公共事业的所有方面。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人们生活也得到提高。经济交往日益频繁,人们对文教、卫生、体育、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机构的建立和完善呼声日涨,各项公共事业机构随之建立起来,而此时国外公共事业机构管理经验,管理方法也进入我国,这就迫切需要专业人才来加以掌握,以便更加科学、有效地管理公共事业机构,使这些机构处于良好的运作状态之中,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运而生。经过近10多年的建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已在我国初具规模,不仅有许多院校开设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而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每年向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在文教、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公共事业管理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开设具有较长的历史,已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领域,并且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公共事业管理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呈细化的趋势。

一、我国公共事业管理发展的概况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 城市公共事业主要包括:公共交通、供水、排水、供热、供气、污水处理、道路与桥梁、市政设施、环境卫生、垃圾处理和城市绿化等在内的公共设施。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 国家和各级政府为支持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对公共事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注入了大量资金,使公共事业得到了重大的发展,并为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相对坚实的基础。我们选取部分指标来研究发展趋势。在1990年~2008年,我国公共事业各项指标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增长最为显著的是:集中供热面积从1990年的2. 1亿m2发展到2008年的34. 9亿m2,年均增长率达16. 9%;年末公共交通运营数由1990年的6. 2万辆发展到2008年的37. 2万辆,年均增长率达10. 5%;天然气供应量由1990年的64. 2亿m3发展到2008年的368亿m3,年均增长率达10. 2% 。此外,城市排水管道长度、实有道路面积、燃气普及率年均增长均达到9%以上。

经过近几年国债和各类社会资金的集中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各地的基础设施水平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瓶颈”制约也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为此2015年2-12月我国为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固定资产投资7,851.00亿元。

二、我国公共事业管理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公共事业组织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对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公共事业组织发展总体是好的,在公共事业发展过程中,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出台了一些制度,并取得了一些宝贵经验,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的阻碍了我国的公共事业的发展。

(一)忽略市场的调控作用

由于长期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人们思想中已形成了与传统公共事业管理相配套的观念,而事业单位提供的各种服务与产品,都属于社会福利性及公益性,没有充分体现市场化和商品化。这些理念既是在传统事业管理中形成的,也是对传统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如实反映,由此造成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与社会经济缺乏必要的联系,影响了公共事业的商品化经营与发展,同时也制约了“非事业”产业的经济增长速度。

(二)改革目标不明确

在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创新尚属于开拓性事业,没有前车之鉴可以参考。因此,在公共事业管理改革初期,基本大胆采取“实验性改革”方式,且改革目标不明确。由于改革模式的模糊,缺乏科学界定与合理划分,也没有及时调整, “政事”各方的权责利关系,因此不能做到有规划、有步骤地简政放权。由于公共事业管理改革的自发性,既不能改变传统事业根据,也无法真正解决存在的问题,更没有做到政事分离,反而将不同性质的社会组织职能混淆,造成体制的冲突与混乱。

(三)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例如更换公交车辆、管网工程建设、城市供水供热、燃气管网建设与维修、广场修建等。但是我国公共事业的投资主要来自财政拨款,缺乏多渠道融资,存在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因此,公共事业企业大多处于亏损经营状态,企业缺乏自建资金,制约了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

(四)缺乏规范性管理力度

无论是实体公共事业管理,还是当前网络世界中虚拟的公共事业管理,再加上以国际互联网为基础的跨国公共事业管理,在我国都缺乏必要规范管理。一方面,由于政府的精力有限,难以及时对新思想、新事物、新技术做出反映,缺乏工作主动性,尤其制度管理不足,无法调动规范管理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团体日益增加,公共事业家族有所扩大,随之而来的工作不对称问题,也是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第三章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建议

一、更新管理观念

管理观念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与理论技巧,其发展必然以观念改革为基础,只有理念的创新,才能真正促进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与创新。一方面,将“静态管理”转变为“动态管理”;另一方面,实现由“命令”到“服务”的观念创新,应用“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公共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以城市发展为参考,加快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因此,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必须树立发展观念,注重人本管理、服务管理,同时加强群众与管理者的沟通,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积极解决。

二、公共事业管理的市场化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公共事业管理的社会化与市场化提出了更高需求。只有做到产权明晰、权责利分明,并遵照市场规律促进人、财、物的自由流动,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促进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上一层台阶。因此,通过建立并完善公共事业资源配置,引入市场机制的重要作用,是实现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化的关键。实际上,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我国科学、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相关“事业活动”都具备多重性质及职能,且大多事业活动正逐步走向市场化。因此,只有加快公共事业管理的商品化,加快培育科学技术市场、文化市场、教育市场、体育市场及卫生市场等,才能给公共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并为单位人员寻找更多发挥作用的领域。通过改革公共事业管理的产品与服务价格,可为实现公共事业产品的商品化、市场化创造良好条件,构建竞争体系,让公共事业管理在公平的竞争中求得发展。另

外,改变传统公共事业单位的经营范围及服务对象,逐步开展自主经营、推向市场化,并打破原有的市场垄断形式,取消不必要、不合理的经营限制,进一步规范公共事业管理的市场化,优化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全面改革与发展,且与我国实际国情发展相适应。

三、加快管理手段的改革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也正不断深入,现有的社会管理网络结构正取代传统的行政管理结构,将直接管理手段转化为间接管理手段,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首先,在公共事业管理中实行依法治理,运用科学程序及法律手段,加强公共职业管理的法制化;其次,推广公共事业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全面推广,管理手段的网络化与信息化已成为必然发展趋势,同时公共事业管理手段也呈现多样化趋势,可通过利用法律、经济等间接调控手段,再加上情感教育管理的重要作用,更好地实现公共事业管理目标。在推进我国各项公共事业管理与改革的过程中,政府应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及监控职能,为公共事业发展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与发展条件,规范经营管理秩序,引入市场运作机制、制定市场准入与清除制度等。另外,政府部门还应进一步改善公共事业管理的各项审批程序,实现公共事业管理的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强化市场监督作用,依法推进改革,将市政公共服务及产品实行定价管理和标准化管理,尤其确保服务与产品的及时、有效供给方面发挥重要的监督与调控作用。

四、规范公共事业管理职能

首先,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政府的监督主体地位,且划分各监督主体的责任范围。政府监督职能的重点在于公共事业管理的组织形式是否合规,

而并不是公共事业的日常运作管理,这与“政事分开”原则基本相符;其次,发挥市场竞争的重要作用,逐步实现行政事业活动的公正化、透明化,由社会公开评价公共事业的组织情况、管理业绩等,并根据其成果决定是否继续生存,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社会公众、舆论对公共事业管理的监督作用;第三,建立健全公共事业管理的自律体系,不断完善系统内部的监督、制约体制,并以此作为评价公共事业落实情况的效率和成果。因此,加快在各公共事业行业内完善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并开展专业化评估工作,确保评估结果的公正性、客观性,及时发现公共事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第四,为了适应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形势,加快公共事业各项活动的法律建设,尽量提高公共事业管理的立法速度,并落实执行,通过法律的权威性、不可侵犯性,规范公共事业管理职能,加快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五、重视高素质管理人才的培养

由于公共事业管理涉及到诸多方面,如科教文卫等。因此,对于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一方面,要求管理人员拥有专业水平和渊博的知识,既懂政治、又懂经济;既了解自然,又认识社会;既掌握天文,有具备科技;既了解中国国情,又了解世界发展等;另一方面,要求管理人员具有高效率的办事能力,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观念创新、技术创新、方法创新。这就要求公共事业管理人员具备坚定的政治素养、知识素质、身体素质、能力素质及心理素质,并注重对知识复合型、技术复合型人才队伍的培养。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也对公共事业管理人员提出了专业以外的要求,要求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与网络了解能力,同时掌握各种法律法规,实现公共事业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第四章公共事业管理研究的展望

就实践而言,公共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而就研究来看,公共管理意味着一门关于社会治理的新学科,它强调政府是服务型的社会治理主体,与其他主体共同承担社会治理的责任。在我国面临全面深化改革、实现现代化以及应对后工业化时期的社会治理诸多挑战等多重任务之时,思考时代对我们的要求,推动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的任务变得愈发紧迫。因此,社会治理中的行政组织、社会组织等治理主体的理论研究、以及由此发展起来的有关政府职能转变、府际治理、公共服务区域行政等实证研究,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和时代要求的。

一、结构转型中的政府职能

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目标在对政府治理方式提出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契机。当前处于转型期的政府面临结构单一、纵向行动层级和横向行动主体关系僵硬等问题,要适应新的形势,政府就必须转变职能、建立新的行为规范和行动准则,增强行动能力和回应能力。国家治理方式变革的过程实际上是打破政府本位主义、根除行政傲慢和合作治理模式生成的过程。新形势下的政府治理研究需要围绕政府职能转变、府际合作、新型行政组织等主题进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持续进行的行政体制改革始终将政府职能转变放在核心位置上,因此,关于政府职能转变的研究并不是一个新的主题,这些研究也常与“服务型政府”、“责任政府”、“生态政府”等政府改革模式的创新相结合。但是,这些研究依然未从根本上发现和解决组织膨胀和权力扩张的根源,主要还是对原有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局部性和阶段性调整,所提供的主要是在组织机构膨胀、行政权力扩张的问题凸显之时政府的应对方案,因而无法从根本上实

现从管制型、全能型政府向监管型和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的趋势要求政府进行自我变革,否则,政府将难以应对复杂的社会治理现实。政府负载了公众意志,承担了主要的社会治理责任,政府在基本模式上实现变革是社会治理创新的基础性工程。因而,需要对政府职能进行更为深入和全面的反思,并作出重新界定,只有在这方面的研究实现突破时,才能完成政府治理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与改革开放初期市场和社会对政府的依赖不同,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市场经济建设之后,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和增强国家治理能力的宏观格局中,政府的经济职能边界需要加以收缩和明确,同时又需要增强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

政府公共职能的实现和治理能力的提升需要通过组织的方式体现出来,政府职能存在的缺陷意味着政府组织结构存在弊端、政府职能的转变需要得到行政组织的变革来提供支持。组织变革是社会治理变革方式的基础,在工业社会中,官僚制组织实现了有效的社会控制,或者说这一组织方式成功地塑造了管理型的社会治理理念与行为模式。随着社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迅速增长,官僚制组织遭遇了合法性危机,新公共管理理论等试图通过组织内控制和管理技术的改进来缓解危机,但由于其思维方式依然局限在官僚制的框架中,也就难以对社会治理中出现的种种困境继续做出解释和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合作制组织、任务型组织的研究为我们建立了新的研究框架、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这是政府行为、政府能力研究的基础,也是符合社会治理变革趋势基础性工作。但是,对新型行政组织的研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需要长期深入的思考。

二、社会治理创新的努力方向

当人类社会进入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的历史阶段后,公共管理应运

而生,它意味着社会治理的新阶段,因而,需要通过创新去建构公共管理这一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这要求公共管理研究汲取多学科的理论去提供社会治理变革的思路以及具体方案。从现实来看,公众需求的多样化促进了多元化的治理方式的生成,但是,在此过程中,社会治理需要的不仅仅是工具意义上的创新,而且需要在结构和体制上实现创新。

三、“一带一路”战略的政策支持研究

在我国未来的国家治理格局中,“一带一路”战略为合作治理理念走向实践提供了重大机遇,不仅对于中国内部的合作治理,而且对于国际社会的合作治理,都有着诸多需要进行探索的课题。“一带一路”战略于2013年下半年提出,由“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部分组成。从国内范围来看,它涵盖了东北、西北、西南等主要的欠发达地区,使东部、沿海等发达地区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连接了起来而成为整体,营造出了以公共政策、基础设施建设、金融贸易、社会治理等为主要内容的跨域合作发展框架。

我国幅员辽阔,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的改革开放虽然是在全国同时展开的,但政策支持存在着差异,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持的政策呈现出散点分布的状况,在造就了沿海地区的经济繁荣的同时却拉大了沿海与内陆省份、与西部地区间的差别。这是经济地理学规律所决定的,因为这些地区难以吸引资金、人才和服务,重点项目和优惠政策在这些地区很难形成“增长极”效应。因此,改革开放中分散的、重点扶持的政策思路在这些区域效果并不明显。“一带一路”战略改变了点状分布的政策支持,而且也把沿海发达地区、内陆、边疆等各区域连接了起来,在某种意义上,更侧重东北、西北和西南等沿边地区的对外开放和社会发展。也就是说,在原有政策支持所

形成的信任和局部合作模式的基础上,“一带一路”战略着力于经济与社会的共同发展,将原有的点状政策区域连接起来而形成了跨域合作的格局,实现政策网络中信息和资源的自由流动与合作治理。因此,在“一带一路”的公共政策的研究方面,需要有新的思路。

随着社会组织的发展及公民参与意识的增强,政策行动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表现在政策问题建构方面,形成了公民参与和社会组织的参与到政策议程中来的政策网络的建构过程,致使精英政治条件下的封闭的政策问题建构模式受到挑战。政策问题建构过程中的多元行动主体的参与能够使参与者和决策者通过沟通、对话的方式避免矛盾的激化、形成共同的解决方案。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诸多政策的制定显然需要在政策问题建构这一历史趋势中展开,因而需要加强政策网络方面的研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使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进入一个重构的过程。在行动策略上,除了需要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要进一步培育社会的自主性,谋求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开展更为有力的环境治理,更为重要的是,“一带一路”战略是跨国界的,需要通过广泛的国际合作去付诸实施。所有这些,都需要首先反映在公共政策上,需要以政策的形式去巩固人们之间、地区之间、国家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减少甚至消除各种各样的社会封闭和行政壁垒,为了调整产业结构的目的而促进资本与资源的流动,努力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服务于上述目标的研究还应包括对政策工具的梳理。显然,政策工具的选择是建立在政策范式的基础之上的,政策范式的改变也就意味着必须对政策工具进行重新梳理,以从中做出新的政策工具选择。“一带一路”战略意味着政策范式的变革,因而,也要求公共政策的研究需要提供新的政策工具。总之,在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公共政策的研究者、分析者和管理者要面对多项相互关联的政策问题、多个政策利益相关者、多个不同的政策领域,从而要求在政策的规划、决策、执行和评估等各个方面都必须将事实和价值有机地结合起来,去寻求平等论辩、对话协商、自主商谈的制度化方案,研究建立“去中心化”的政策网络的可能性。应当说,如何建立起政策网络是研究的重心,如果能够建立起这样的网络,就能够保证资源与信息的充分流动,从而实现最大限度的沟通并获得共识,以此来减少多元主体参与决策的成本和提高政策效率、实现政策目标。

当然,政策网络建构的研究也是一个难点,作为一种思路,目前尚缺乏一种系统而完备的理论支持,更缺乏典型案例可以借鉴,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显然需要通过大胆创新去提供解决方案。可以相信,这项研究将会引发公共政策理论和实践的变革,即使公共政策的研究基于多元化的政策参与主体展开,从政策问题建构到政策终结的整个政策过程都将得到重新设计。但是,由于每一个政策过程的展开都是在具体的社会治理情境中进行的,这就决定了不可能存在普适性的模型或工具,也正是这一点,要求公共政策的研究需要针对具体的情境和语境去建构政策网络,并在特定的政策网络中去寻求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

四、区域一体化战略中的政府引导

市场经济的扩张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弱化了传统行政区域内政府的控制力和行动力,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行政合作等方面的研究则为此提供了解决方案,如“一带一路”战略、“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等所倡导的区域内的协调发展与多元合作,都提出了一体化研究的课题。府际合作和跨域治理研究对于提出合作

公共事业管理论文选题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题库 1. 当代美国科技创新政策的个案分析 2. 论当代美国科技创新政策的公共导向 3. 全球化语境中的公共物品概念解释 4. 公共物品中的技术构成分析 5. 论电子政务发展中的技术理念 6. 城市环境管理政策的实证研究 7. 电子政务规划设计的实证分析 8. 基层电子政务发展的过程研究 9. 城市景观环境和谐发展的政策研究 10. 当代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研究 11. 中国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计划的特色问题研究12. 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理论贡献 13.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困境分析 14. 政治理念与行政体制改革 15. 行政伦理的反腐功能析要 16. 再造理论与城市社区再造的基本构想 17. 构建现代农村社区商业网络的思考 18. 从社区社会资本的培育探究和谐社区的创建 19. 社区组织角色、职能定位与和谐社区建设 20. 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社区群众文化建设 21.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政府管理模式及其转型 22. 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新探 23. 和谐社区建设中的居民自治问题初探 24. 社区业主委员会的发展与城市社区自治 25. 论社区自组织在社区管理中的角色归类及自治功能 26. 社区财务模式的设计及其选择研究 27. 城市社区居民自治模式的构建路径研究 28. 公共事业规制与竞争制度模式 29. 浅谈事业单位薪酬管理体制改革 30. 浅析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不足及其改进建议 31. 公共管理学视野下的大众文化活动组织管理 32. 公共管理学视野下的现代社会分层 33. 行业型网络传媒及其经营管理 34. 中小城市文化事业机构与社区文化建设的互动发展 35. 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途径研究 36. 公用事业单位应对危机事件的管理策略研究 37. 人本管理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38. 当前我国社区治安管理问题探讨 39. 互联网在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运用 40. 当前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探讨

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现状及设计研究__毕业设计正稿

毕业论文

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学生:Mary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班级:141219061 指导教师:王** 二○一六年五月

目录 摘要 (Ⅰ) A b e t r a c t (Ⅱ) 引言 (1) 第一章公共事业相关概述 (2) 一、什么是公共事业 (2) 二、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史 (2) 第二章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现状 (4) 一、我国公共事业管理发展的概况 (4) 二、我国公共事业管理发展存在的问题 (5) (一)忽略市场的调控作用 (5) (二)改革目标不明确 (6) (三)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6) (四)缺乏规范性管理力度 (6) 第三章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建议 (8) 一、更新管理观念 (8) 二、公共事业管理的市场化发展 (8) 三、加快管理手段的改革 (9) 四、规范公共事业管理职能 (9) 五、重视高素质管理人才的培养 (10) 第四章公共事业管理研究的展望 (11) 一、结构转型中的政府职能 (11)

二、社会治理创新的努力方向 (12) 三、“一带一路”战略的政策支持研究 (13) 四、区域一体化战略中的政府引导 (15) 参考文献 (18)

摘要 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深入及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对公共事业管理提出了更高期许,对传统公共事业管理提出挑战。公共事业管理是我国社会改革与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是为了维护公众的基本生活质量和增进社会共同利益,凭借公共权力,采取一定方式对公共事务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公共事业是以政府社会事务管理为基本内容,是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和先导性影响的基础行为。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是社会管理机制改革与发展、公共事业的兴起与发展和专业设置与人才小区多样化的需求。由于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进行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身的复杂性,公共事业管理在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必须要在新的背景下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 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发展;现状

公共事业管理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论文参考题目 1、我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公共事业组织的发展研究 2、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体制转型初探 3、我国传统公共事业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及其改革路径 4、公共事业组织管理中的财政监管问题研究 5、关于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问题与出路的探讨 6、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与公共事业发展关系研究 7、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政府作用分析 8、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的发展现状分析 9、新农村建设中公共物品的供给模式探微 10、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11、公共事业管理的伦理价值建设研究 12、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事业管理模式选择 13、公共事务责任的分担与利益分享—公共事务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14、试论公共事业存在的制度基础 15、我国传统体制对公共事业组织发展的影响分析 16、新形势下政府与公共事业组织互动关系发展的现实困境 17、我国政府对民间组织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8、浅析深化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取向 19、公共事业管理主体构成及特点分析 20、公共事业组织在政策执行中的作用分析 21、公共事业组织在政策制定中的作用分析 22、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的特点分析 23、公共事业组织结构的设计探析 24、中国传统文化对公共事业发展的影响 25、公共组织管理研究(例如学校管理,学校各职能管理,科研管理或者教学管理等,也可以是其他事业单位或行政单位的管理). 、公共物品供给中的市场化路径研究(比如医疗保障的市场化、消防服务的市场化等)26 、试析公关在公共事业组织工作中的运用27 、浅析公共事业组织公共责任的承担28 、我国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探析29 、加强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建设的必要性分析30 、公共事业管理效率评估中的困境分析31 、试析农村公共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32 、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电子化服务初探33 、关于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初步思考34 、试论我国公共事业市场化改革的障碍及对策35 36、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体制及改革 37、试论教育产品的公共性 38、关于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思考 39、从教育公正透视中国社会公正的现状与趋势 40、发展素质教育的困境及其对策研究 41、论教育产品的产品属性42、我国现阶段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43、西方教育券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 44、我国文化事业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45、我国公用事业管理体制改革及其完善 46、我国体育事业改革的目标模式

公共事业管理就业前景分析

公共事业管理就业前景分析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公共事业管理就业前景分析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作为一个新专业,其社会需求十分强烈,而且需求量极大,这是我国继经济体制改革、政府体制改革后事业组织管理体制的改革形势所决定的。要建立政事分开、管理自主科学、面向社会、独立的社会主义事业单位,没有众多的高层次的公共事业管理人才是不行的。另外本专业学生还可以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进入政府系统,参加MPA考试进行进一步深造。因此,无论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总需求,还是从毕业生就业和进一步深造来看,其专业发展前景都十分看好。 一、就业优势: 1、实用性社会科学热门专业: 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通常概括为: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具体的现代管理技术与现代管理方法,并具有相关理论的应用能力和相关技术的操作能力。所以,公共事业管理是一门注重实用性的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会更容易适应社会的就业形势。 2、知识面宽、基础扎实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涵盖了体育管理、卫生财会、医药贸易、市政管理、医药经营管理、医院管理、影片制作管理、公共政策与人口、图书与情报、应急管理等30多个专业方向。因此要求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应该具备的能力很多,是一个复合型的人才。掌握着多种能力是一种优势,特别是在就业压力如此大的环境下尤显优势。 3、专业方向多样化 在“科、教、文、卫、体”五个大的专业方向上又分化成若干小的专业方向。如环境管理方面有环境经济与管理、海洋环境经济与管理等多个专业。可以说,就业方向是非常广泛的,这是一种我们来说是有种优势,因为多一个专业方向就多一个选择,也就多一个机会。 5、政府公共事业管理改革的需 要。迫于国家发展的需要,许多由政府经营的公共事业项目开始了私营化改革,社会资本开始注入这些准公共组织的出现急需大量的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公共事务,公共事务的复杂性要求高素质的公共事业管理人才来应对。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的政府部门需要各层次的公共管理人才,国外政府部门的管理人员多由公共管理人员担任.现代教育制度下高校培养的公共事业管理人才正好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弥补了传统政府公共管理人员知识储备的不足。加入WTO后,无论是政府或是非政府组织都需要高素质的公共事业管理人才。 二、就业劣势: 1、国内对专业的认识不足。 由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中国初步建立,第一届毕业生刚刚走入社会,社会普遍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缺乏足够的认识。很多人不知道公共事业管理是干什么的,许多企业不知道高校有没有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因此,企业在招聘人才

公共事业管理发展历史与现状

公共事业管理发展历史与现状 摘要: “公共事业管理”在中国是个舶来品,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公共事业管理这个概念在中国出现和发展的时间都很短。而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当我们把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放在改革的高度去思考,把研究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当作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继续和深化,特别是随着“新公共管理”或“新公共行政”时代的到来,公共管理职业化的发展,对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的研究成为公共管理领域的新视点。 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管理观念管理内容公共管理学 正文: 1. 公共事业管理在国外的起源 早在20 世纪,美国就提出了公共事业管理,美国前总统威尔逊将各种科学的管理手段运用到公共管理中,结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就此形成了公共管理,其主要的理论说明来自泰勒的科学管理和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虽然前期的公共管理带有官僚制的发展本色,但其发展速度快,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政府管理的深入,公共事业管理范围也逐渐扩大。在上世纪的70 年代,全球石油危机爆发,人们对公共事业管理的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此时,政府不断面临着财政危机,还面临着信任危机和管理危机,从而各国开始着手改革公共事业管理工作,试图用市场管理替代政府管理;政府设法控制财政开支,鼓励人民投资;精简政府人员;鼓励企业之间的竞争,并逐渐实现公共管理市场化。这次改革促进了公共服务市场化和社会化的生成,而这股潮流也持续到了今天,它所提出的企业化政府、学习型政府的改革理念与现实发展环境相符,能为我国社会主义公共事业的完善带来新景象。事实上,这次改革与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因素是分不开的,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公共事务:发展经济、维护社会正义、提供社会保障、增加国民福利、充分就业、改善环境、制止犯罪等,如今,公共事业管理越来越复杂,如果增加政府职能,又会削弱市场的能力,带来官僚制的异化,各种矛盾的出现,需要我们积极实现公共事业管理的专业化。这种想法一经提出,公共事业管理就开始了新的发展,它不再受制于传统行政管理理念,建立起与时代、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型政府管理制度。在即将步入21 世纪的几年中,世界经济体系逐渐建立,经济贸易实现全球化,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例如政府绩效评估、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开发、危机状态下的政府管理、电子政务管理等,但这也为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开拓了空间。 2. 公共事业管理在国内的发展 教育部根据1997年,北大学和云南大学的申请,于1998年将其列入本科专业目录的,其专业代码为110302。1999年秋季东北大学、云南大学两所高校在全国率先招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大学生。随之,2000年,全国57所高校招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危机及其出路.doc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危机及其出路- 我国公共事业管理这个专业,拥有极强的综合性,科学基础十分扎实,其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其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解决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这个专业可持续发展。因此,下面将深入探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危机极其出路。 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面临的危机 (一)专业定位不明确 在学科这个视角去看,公共事业管理这个专业是公共管理学科,有关其专业培养目的,有关部门高校专业目的作出了一下的定位: 培养拥有公共事物管理理念以及实践能力,可以达到我国文体卫这些事业单位公共管理条件的复合型以及实践型人才。这个培养目的看上去,不存在问题。但是其发展途径不是很宽阔,并且我国有关单位在用人方面封闭性较强,同时事业单位名额不多,所以,很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难度较大,这一定会导致人才需要和供给之间产生冲突,对于专业发展十分不利。 (二)课程安排不科学 课程体系不健全是我国高校公共事业管理这个专业存在的重点问题,很多高校在课程安排方面都觉得,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际上就是政治和经济以及管理等学科的融合,必须要把其有关的专业课程吸收进去,才可以凸显这个课程的特点。例如,某高校公共事业管理这个专业一共安排了十二门课程,其中包含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同时还包含社会保障专业的课程,虽然这些课程有着必要的联系,但是都是将理论当作核心的课程,学科缺少

必要的相容性,不是十分有价值,没有办法凸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基本特色。 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的出路 (一)明确定位加快发展 明确定位专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这是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长时间稳定发展的基础。所以,要求教育部必须要具体提出该专业发展标准和条件,同时针对我国国情和事业单位具体情况,预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方面的需要。之后将其当作根本的依据,科学的调整高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的规模以及专业的分布。每个高校必须要合理掌控办学规模,合理招生。在这个前提条件下,教育主要负责部门还要强化该专业评估工作,针对评估得到的结果,让高校去合理地调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掌控该专业办学的规模,改变发展的速度和方向,进而确保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能够快速稳定的发展。 (二)改善专业课程体系 若想完全解决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安排方面不合理的情况,在构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要求高校必须要重视下列几个方面: 第一个,将经济学和政治学以及社会学当作必修内容,构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把新的公共管理知识以及有效的管理方式等均添加到课程体系当中。 第二个,针对专业方面提出的具体要求,强化专业必修课程和课程方面的建设,见专业口径和前提下实施深入的专研,凸显出专业的特点。 第三点,把教学的内容分别分成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以及实践能力培养这三个模块,合理的划分每个模块占用的课

简论公共事业管理的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法

简论公共事业管理的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法 摘要:公共事业管理是指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动用各种资源解决公共问题,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的活动与过程。它的理论建立和教育模式都源于西方国家的政府机构的演变与运作。随着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机构改革的推进,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存在着许多急待解决的难点问题。要想扫清这些障碍,重新理顺改革思路,不但需要大量的实践积累,更要从理论深度上找出问题的根源,从而指导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的具体实施。本文将基于中国公共事业管理的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关键词:现状分析存在问题绩效评估解决方法 正文: 一、公共事业管理发展的简单概述 “公共事业”主要是涉及到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供给的行业和部门。纯公共物品一般与政府的公共行政密切相关,如消防、司法等公共服务,必须遵循社会性目标而非经济性目标,对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与稳定有重大意义,应该由政府作为此类物品和服务的供给主体①。所谓公共事业管理,是指政府和其他公共组织动用各种资源解决公共问题,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的活动与过程。追溯历史,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的公共生活,因而也就有了原始的、经验的公共管理。科学意义上的公共事业起源于二十世纪早期的美国,美国前总统威尔逊把科学管理的方法运用到政府的公共部门,形成了公共管理,它的理论基础来源于泰勒的科学管理和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公共管理的发展是迅速和曲折的。随着社会的进步,政府的规模也日益地扩张起来。例如,在1870-1970年的100年里,特别是二战以后,英国的公共部门文职人员从5万发展到80万,增长了16倍②,随之带来的是政府作用的无处不在,最终造成了我们现代文化中的一致性、呆板、商业化、不平等及个人自由和尊严的丧失③。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全球石油危机以后,公众对政府官员和公共机构管理人员的服务品质要求更高,政府面临财政危机、管理危机和信任危机,于是,英国撒切尔政府“私有化运动”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持久不衰的政府机构改革潮流,其主要目标是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撒切尔主义公共管理新思维的特征可以归结为:以市场机制逐渐取代政府干预;减少政府开支、鼓励私人投资;缩小文官队伍的规模;鼓励公司竞争及公共事务向私营部门的转移。这场运动也称“新公共管理运动”。它集中体现了政府退却、公共服务市场化和社会化的特点。这股潮流一直持续到今天,它所倡导的企业化政府、学习性政府的改革理念极富现实意义,它要求政

_公共事业管理毕业论文

_公共事业管理毕业论文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第一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第二篇:2014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选题第三篇:2014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第四篇:公共事业管理毕业论文题目参考第五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更多相关范文第一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187个) ★对某医疗机构组织结构的研究 ★构建医院核心竞争力模型的探讨 ★医院财务制度的研究 ★中医院医院文化建设的研究 ★医院成本管理的调查研究 ★对某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实施的实证研究★江苏省中医药资源配置的理论研究 ★医疗体制改革的相关理论研究 ★区域卫生规划的研究 ★对卫生服务市场监管的研究 ★我国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理论探讨 ★专业待写论纹请加q扣一五六六贰零伍

★江苏省中医药资源配置评价体系的研究 ★江苏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服务提供现状的调查分析★中医药与社区卫生服务的研究 ★医院服务营销的管理学研究 ★医院信息化管理的研究 ★卫生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 ★我国民营医院经营状况的调查研究 ★我国农村卫生总费用的分析研究 ★医院薪酬与绩效管理的理论研究 ★药品招标采购制度的研究 ★医药代表(医药销售人员)管理 ★江苏省卫生资源配置模式的研究 ★我国公共卫生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医院医疗安全管理的研究 ★医患关系的现状调查分析 ★现代医院战略管理的研究 ★建立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理论研究 ★医疗保障体系的调查研究 ★“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在中医医院实施现状及政策研究★从我国人口老龄化看社区卫生服务——未富先老问题★社区卫生资源配置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某地区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的实证研究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特色

一、独立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问题和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1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 公共事业管理是一门年轻的、发展前景广阔、有较强的应用性及实践性的专业,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更对应用这些知识的基本技能及过硬的实际操作能力提出要求。培养的是能够适应文教、科技、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对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而实践教学也是独立学院培养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关键环节和必要手段,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上很重要的作用。探讨改革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1.1.1 转变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迫切要求 实践教学一直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独立学院下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也不例外。实践教学存在着投入不足,实践教学评估体系欠缺、师资力量的提高、实习基地建设滞后等问题。实践教学环节的薄弱直接影响到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市场经济发展对复合型高科技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挑战,因此,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1.1.2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自身的内在要求 公共事业管理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而且要求学生具备过硬的实际操作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沟通、决策等能力。而能力的培养仅靠理论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强实践教学。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了解社会,接触公共事业部门,参与公共事业管理的具体实务环节,从而更好地将理论联系实际。 1.1.3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客观要求 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就是由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转换,培养高素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必须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设置多种形式的旨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增强学生人际交往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弥补其工作经验不足的缺陷,增强社会竞争力。

公共事业管理试题库

《公共事业管理》试题库(思考习题及参考答案) 试题类型及分值说明; 一、单项选择题 (计10 分,每题1分) 二、填空题 (计30 分,每空1分) 三、名词解释题 (计10分,每题2分) 四、简答题 (计30分,每题6分) 五、论述题 (计20分,每题10分)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准公共物品:是指部分是为了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物品。 2.准公共事务:是生产准公共物品的活动,是指涉及部分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 的一系列活动,其产品具有部分的“非排他性”。 3.公共事业管理:是指公共事业组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采取 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式对社会准公共事务进行协调,实现提高生活质量,保证社会利益目标的活动过程。B 二、填空选择 1. 公共事业管理最突出的特征是公共性或公益性。(选)* 三、简要说明 1.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行政管理、企业管理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答: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之间在内容和管理主体等方面有交叉,原因是前者是从管理对象和范围进行学科建构的,而后者则是从管理主体入手形成学科的;由于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在管理主体、目标和对象上有本质的不同,因而两者的区别十分明显。 2.公共事业管理学的学科特点? 答:1跨学科和专业化的统一;2学术性和应用性的统一;3实证性与规范性的统一;4公共性与管理性的统一。 3. 公共事业管理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公共事业管理有自己确定的研究对象,并以此为逻辑起点形成了学科体系。公共事业管理通常的研究方法是实践抽象法、实体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实验法。 4.当前学习和研究公共事业管理有什么意义?A1 答:当前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是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开展对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和学习,能直接促进我国科学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形成,并极大地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第二章公共事业管理主体 一.名词解释 1.组织:是特定的群体为了共同的目标,按照特定的原则通过组织设计,使得相关资源有 机组合,并以特定结构运行的结合体。 2.公共事业组织:是依照一定的规则(或有关政策、法律法规),以独立、公正为原则, 并凭借特有的功能为社会提供服务的组织。A1 3.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事业目的,由国家机关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 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B1 4.社会团体:是指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危机及其出路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危机及其出路 我国公共事业管理这个专业,拥有极强的综合性,科学基础十分扎实,其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其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解决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这个专业可持续发展。因此,下面将深入探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危机极其出路。 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面临的危机 (一)专业定位不明确 在学科这个视角去看,公共事业管理这个专业是公共管理学科,有关其专业培养目的,有关部门高校专业目的作出了一下的定位: 培养拥有公共事物管理理念以及实践能力,可以达到我国文体卫这些事业单位公共管理条件的复合型以及实践型人才。这个培养目的看上去,不存在问题。但是其发展途径不是很宽阔,并且我国有关单位在用人方面封闭性较强,同时事业单位名额不多,所以,很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难度较大,这一定会导致人才需要和供给之间产生冲突,对于专业发展十分不利。 (二)课程安排不科学 课程体系不健全是我国高校公共事业管理这个专业存在的重点问题,很多高校在课程安排方面都觉得,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际上就是政治和经济以及管理等学科的融合,必须要把其有关的专业课程吸收进去,才可以凸显这个课程的特点。例如,某高校公共事业管理这个专业一共安排了十二门课程,其中包含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同时还包含社

会保障专业的课程,虽然这些课程有着必要的联系,但是都是将理论当作核心的课程,学科缺少必要的相容性,不是十分有价值,没有办法凸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基本特色。 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的出路 (一)明确定位加快发展 明确定位专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这是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长时间稳定发展的基础。所以,要求教育部必须要具体提出该专业发展标准和条件,同时针对我国国情和事业单位具体情况,预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方面的需要。之后将其当作根本的依据,科学的调整高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的规模以及专业的分布。每个高校必须要合理掌控办学规模,合理招生。在这个前提条件下,教育主要负责部门还要强化该专业评估工作,针对评估得到的结果,让高校去合理地调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掌控该专业办学的规模,改变发展的速度和方向,进而确保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能够快速稳定的发展。 (二)改善专业课程体系 若想完全解决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安排方面不合理的情况,在构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要求高校必须要重视下列几个方面: 第一个,将经济学和政治学以及社会学当作必修内容,构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把新的公共管理知识以及有效的管理方式等均添加到课程体系当中。 第二个,针对专业方面提出的具体要求,强化专业必修课程和课程方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论文选题参考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1.制度性公共产品与经济绩效 2.公共物品供给中的市场化之路研究 3.城市社区公共产品供给 4.社区在提供公共物品中的作用 5.地方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与市场化改进 6.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机制研究 7.农村公共品供给体制创新 8.农村公共品供给与新农村的建设 9.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府管理机制和公共政策研究 10.公共服务的基层政府供给能力研究 11.我国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 12.公共政策目标价值以及价值冲突研究 13.公共政策分析中的人本原则 14.公共政策执行失灵的成因分析与对策 15.公共政策执行研究 16.国外政策执行问题的研究现状及其启示 17.试论我国农村城市化的政策选择 18.我国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分析 19.农民工市民化的公共政策支持体系 20.健全中央与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研究 21.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研究 22.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与角色定位 23.政府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角色定位 24.我国政府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角色定位 25.政府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分析 26.现代化进程中的政府功能 27.我国政府的信用建设 28.市场经济发展与政府信用的关系分析 29.社会资本视角下的我国政府信用重构 30.公共预算与责任政府建设研究 31.食品安全管理中政府责任 32.从毒奶粉事件看企业的公共责任 33.新时期乡镇政府与村委会关系的演变与发展 34.乡镇政府运行的现实困境与发展取向 35.乡村精英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与功能 36.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与解决对策——以XX为例政府绩效评估的功能探悉 37.公民参与: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必然选择 38.当代中国行政改革中的政府仿企业化问题浅析 39.公务员制度的完善 40.国家公务员考试制度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41.激励机制在中国公务员制度中的确立与作用 42.当代行政领导者的创新能力研究 43.公共管理中对公务人员的控制机制研究 44.行政领导的方法与艺术

浅论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

浅论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 李冠一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办公室,河南郑州450053) 摘要: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和社会需要的呼唤下诞生的。近10年来,从 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管理的专家学者在认真研究考察西方国家的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就我国公共事业 管理专业的理论研究、学科建设等进行着积极研究和大胆探索。在本专业建设过程中较有影响力的北派南派之论争,对于增强人们对公共事业管理知识的认识与了解,尽快完善该专业的建设有着重要影响。 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 南派;北派 中图分类号: C93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 - 3192 (2008) 03 - 0098 - 05 科学意义上的公共事业管理起源于20世纪早期的美国总统威尔逊,他把泰勒的科学管理和韦伯的“官僚科层制”理论运用到政府的管理中。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兴行业的不断出现,社会分工的不断专业化,政府的规模日益扩张起来,政府机构臃肿。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西方国家不断进行着政府机构改革,私有化、市场化、社会化、地方化成为西方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方向。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改革政府机构和社会公共事业的管理体系,尽快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实现公共事业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迫在眉睫。在加强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改革中,不仅能够转变政府的职能,提高政府的效率,压缩政府的规模,而且能够较好地发挥社会非营利机构的作用,使我国的公共事业发展能够不断满足公众的需要。 一、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的背景与过程在我国,公共事业管理是新兴的管理领域,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也是我国新兴的学科,且被予以国家重点扶持。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业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自1978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而发展起来的。在我国进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变化与调整,引起了中国政治、经济、社会领域的巨大变化。在这一变化过程中,一场旨在“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面来,把生产经营的权力真正交给企业”的政府管理改革运动逐渐开展起来。传统的事业管理体制在此过程中逐渐改变重组,渐渐形成了新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这就需要加强对新的公共事业管理理论的认识和探讨,积极培养新型的公共事业管理人才,适应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改革与发展。根据目前所见材料,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正式提出源于东北大学娄成武教授在1997年向国家教委高教司上报的《关于在我国设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可行性报告》。在广泛征求专家的意见和认真论证的基础上,国家教委1998年修改了高等教育本科生教育指导目录,目录中新设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并规定了这个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据此,东北大学、云南大学作为首批试办院校,于1999年开始招生。以此为开端,我国院校开设了该专业, 2001年增加到107所, 2003年为224所, 2004年更增至327所[ 1 ] 。今后,随着我国社会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随着社会管理实践中各种问题的不断出现,人们对管理主体、管理客体范围界定的不断认识以及管理方法的不断革新与完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必将进一步完善,培养的人才方能更加符合社会管理发展的需要,培养的人才方能为社会所承认和接受。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必将成为高等院校一个迅速发展的实用型社会科学的热门专业。高等院校目前建立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主要是依托原有的相关师资或专业开设的,其建立途径有 二:一是一些学校(如综合类大学)以原有的行政管理专业师资为基础而建立,属于新

公共事业管理发展现状及围绕现状的一些思考

公共事业管理发展现状及围绕现状的一些思考 [摘要] 公共事业管理是指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动用各种资源解决公共问题,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的活动与过程。它的理论建立和教育模式都源于西方国家的政府机构的演变与运作。随着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机构改革的推进、社会公共领域的扩张,公共事业管理人员专业化成为必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中国已经发展了12年,开办该专业的院校近400所,但该专业整体上依然面临着定位难、发展难的状况。今后必须确定好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发展方向,找准发展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 公共事业管理发展现状就业专业建设 公共事业管理学是综合运用各种科学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公共事业组织活动和管理过程极其规律的学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作为一项国家重点扶持的学科,它应该是以管理、经济、法律为基础,以公共事业的管理要求为框架形成完整体系。公共事业管理的目标是促进公共事业组织更有效地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还要研究在经济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转型的历史时期,公共事业如何培育和健全自己的特殊职能,即准确的市场定位;如何实现公共事业和政府社会目标、企业经济目标的一致性等问题。那么,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现状怎样呢?我们先来做一些回顾。 一、政府职能转变与机构改革催生了中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中国的产生,与国际经济一体化、中国的经济体

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国际新公共理论运动的进程分不开。国际经济一体化迫使中国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使中国的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许多原来由政府统一计划、安排、调度、支配的决策、生产、经营事务都转由企业与市场承担。经济体制改革实际上意味着政府职能的转变,职能转变牵动着政治体制进行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都指向同一个公共管理目标——“小政府、大社会”,即政府把应该由企业和社会承担的事务和职能交还给企业和社会。在中国,生产、经营等营利性事务与职能由企业和市场承担,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环保和社会保障等非营利性公共事务则由相应的事业单位来承担。其中“政企改革”进程较快,成效较大,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因此越办越热;“政事改革”起步相对较 晚,首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开办,较之工商管理专业的开办整整晚了十六年。这恰恰反映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艰难与迟缓性,同时也反映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与面临的问题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迫切要求。 二、公共管理事业专业的办学现状 (一)专业发展过程与就业形势 1996年,东北大学娄成武教授、云南大学崔运武教授,从国外考察公共事业管理发展情况回国后开始酝酿在我国高校建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1997年东北大学、云南大学分别向教育部报告,申请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列入本科专业目录。1998年教育部正式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列入本科专业目录,专业代码为110302。1999年秋季东北大学、云南大学两所高校在全国率先招收公共事业管理本科大学生。到2000年全国有包括武汉大学在内

公共事业管理发展历史与现状

公共事业管理发展历史与现状

公共事业管理发展历史与现状 摘要: “公共事业管理”在中国是个舶来品,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公共事业管理这个概念在中国出现和发展的时间都很短。而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当我们把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放在改革的高度去思考,把研究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当作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继续和深化,特别是随着“新公共管理”或“新公共行政”时代的到来,公共管理职业化的发展,对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的研究成为公共管理领域的新视点。 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管理观念管理内容公共管理学 正文: 1. 公共事业管理在国外的起源 早在20 世纪,美国就提出了公共事业管理,美国前总统威尔逊将各种科学的管理手段运用到公共管理中,结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就此形成了公共管理,其主要的理论说明来自泰勒的科学管理和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虽然前期的公共管理带有官僚制的发展本色,但其发展速度快,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政府管理的深入,公共事业管理范围也逐渐扩大。在上世纪的70 年代,全球石油危机爆发,人们对公共事业管理的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此时,政府不断面临着财政危机,还面临着信任危机和管理危机,从而各国开始着手改革公共事业管理工作,试图用市场管理替代政府管理;政府设法控制财政开支,鼓励人民投资;精简政府人员;鼓励企业之间的竞争,并逐渐实现公共管理市场化。这次改革促进了公共服务市场化和社会化的生成,而这股潮流也持续到了今天,它所提出的企业化政府、学习型政府的改革理念与现实发展环境相符,能为我国社会主义公共事业的完善带来新景象。事实上,这次改革与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因素是分不开的,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公共事务:发展经济、维护社会正义、提供社会保障、增加国民福利、充分就业、改善环境、制止犯罪等,如今,公共事业管理越来越复杂,如果增加政府职能,又会削弱市场的能力,带来官僚制的异化,各种矛盾的出现,需要我们积极实现公共事业管理的专业化。这种想法一经提出,公共事业管理就开始了新的发展,它不再受制于传统行政管理理念,建立起与时代、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型政府管理制度。在即将步入21 世纪的几年中,世界经济体系逐渐建立,经济贸易实现全球化,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例如政府绩效评估、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开发、危机状态下的政府管理、电子政务管理等,但这也为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开拓了空间。 2. 公共事业管理在国内的发展 教育部根据1997年,北大学和云南大学的申请,于1998年将其列入本科专业目录的,其专业代码为110302。1999年秋季东北大学、云南大学两所高校在全国率先招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大学生。随之,2000年,全国57所高校

公共事业管理毕业论文

公共事业管理毕业论文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中国计量学院 现代科技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 数字城市建设中政府职能的研究 Research on the Functions of the Govern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City 学生姓名吴宇键学号 学生专业公共事业管理班级 111 系管理系指导教师吴丽 中国计量学院现代科技学院 2015年3月 郑重声明 本人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所有数据、图片资料真实可靠。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

研究成果不包含他人享有着作权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本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属于培养单位。 学生签名:日期: 分类号:密级:公开 UDC:学校代码: 13292 中国计量学院 现代科技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 数字城市建设中政府职能的研究 A Study on Relation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Corporate Value 作者吴宇键学号 申请学位管理学学士指导教师吴丽 学科专业公共事业管理培养单位中国计量学院现代科技学院 答辩委员会主席评阅人 2015 年 3 月

致谢 首先,我要感谢的是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吴丽老师。在本次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吴老师给了我非常大的帮助。从选题到构建论文的基本框架,接着到搜集论文相关中英文文献及其他资料,然后到撰写开题报告。在这些方面,吴老师都给了我很多指导性建议,使我的论文写作的思路更加清晰吴老师及时向我发布有关论文进度及格式方面要求的通知,敦促我跟上进度,同时教给了我很多研究方法。在提交了论文初稿之后,吴老师更是悉心指导我进行论文的修改及完善。他的这种对工作耐心尽责、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非常值得我学习。再次对吴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感谢中国计量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和现代科技学院的各位老师,他们的辛勤工作和授课使我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和优良的成绩,他们对我的培养与教育让我更快地走向成熟,给了我很多具体的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最后,感谢为我提供良好学习和居住环境的中国计量学院,感谢中国计量学院所有老师对我的培养和教育。我将会以我的勤奋和努力,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吴宇键 2015年5月20日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就业方向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就业方向 专业简介: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培养公务员与管理干部及研究公共政策和公共事务管理的专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政府和其他公共管理部门的职能及管理手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主要是为国家培养现代公共管理人才,加强公共政策与管理的深入研究,以促进国家的改革与发展。 公共事业管理属于管理学大类,公共管理类。 本专业具有研究性、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研究性表现在必须对公共管理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加强中国社会与国际社会历史与现状的比较研究,并对当前国内公共管理的热点、重点问题与对策加以研究;实用性则表现为学生必须具有善于学习和勇于创新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环境变化和创业竞争的能力、与他人协作和国际交往的能力;综合性即以政治学和经济学为主,以法学、社会学、管理学以及工程共事业的活动,并通过对这些活动的本质与现象、主体与客体、观念与技术、内容与形式、制度与过程、历史与未来的研究,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规律性,帮助和推动这些活动的科学化、法制化、合理化、规范化和时代化进程。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目标: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公共管理专门人才。培养能够在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各种公共组织中从事管理工作、相关研究和教育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主干课程: 法理学、宪法学、现代科技概论、民法学、刑法学、大学美育、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西方管理思想史、经济法理论、现代管理方法、管理信息系统、人员测评、国际经济法、市政学、系统管理学、教育法与公共教育管理、商法、组织制度设计、环境法和环境管理、世界经济、中国现行经济与政策、卫生法与公共卫生管理、知识产权法、国际政治学原理、管理经济学、劳动法、国际投资法、中国司法制度等。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作为一个新专业,其社会需求十分强烈,而且需求量极大,这是我国继经济体制改革、政府体制改革后事业组织管理体制的改革形势所决定的。要建立政事分开、管理自主科学、面向社会、独立的社会主义事业单位,没有众多的高层次的公共事业管理人才是不行的。另外本专业学生还可以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进入政府系统,参加MPA考试进行进一步深造。因此,无论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总需求,还是从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