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考语文阅读全攻略

中考语文阅读全攻略

中考语文阅读全攻略
中考语文阅读全攻略

中考语文阅读全攻略:写作方法篇

高永祥

[有言在先]

“写作方法”是现代文阅读考查时的热点和难点。谈到“写作方法”,同学们总有一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感觉,而且在做这类题时找不到规律,无从下手。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可能是不知道“写作方法”到底是什么。下面请让我带着你们,从透析“写作方法”入手,进行富有大体特点的“写作方法”考点训练,让大家掌握常见的“写作方法”,了解特殊的“写作方法”,学会对“写作方法”的辨识和理解,从而达到能准确解答此类考题的目的。

第一关

科学无价

①科学价值几何?这个问题太难回答。

②在喜马拉雅山海拔6100多米的纳木耶尼冰川上,科学家取回了我面前的一小瓶冰芯样品,只有6毫升,重量不过几克,它价值几何,日后能从中研究出什么,现在还没人知道。

③为了冰川科学,许多人付出良多。一名22岁的美国博士,为了梦想中的冰川,在西藏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曾经勇闯南极的秦大河,考察珠峰冰川时得了可怕的“脑水肿”,在差点“光荣”之后,依然坚持工作;被人称为“冰人”的姚檀株,每年算下来,上冰川的时间甚至比陪家人的时间还要多……

④在现代科学中,冰川科学只是众多科学中的一门,只是浩瀚的科学海洋中的一个“角落”。在冰川科学中,那个小小的只有6毫升的塑料瓶也只是一个“角落”,但它所蕴含的科学精神却光芒四射,远远超越了它本身所代表的时间和空间概念。

⑤经过几百年的飞速发展,现代科学已经进入了一个无限延伸、无限细分、无限交叉的崭新境界;人类探索的目光也已经超越了身边简单的自然现象,投向了更为广阔的地层深处、地表奇景和地外空间。获取新的知识,探寻新的规律,不断向极限挑战,已经成为现代科学前进的巨大动力。当然,人我们依然明白人类目前的科学水平虽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还只是整个世界的一个微小的角落,未知的东西还很多很多。

⑥在探索未知世界的道路上,人类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能源危机愈演愈烈,气候变暖持续不停,新型疾病层出不穷……这许许多多问题的解决,最终都只能依靠科学。历史告诉我们,通向科学世界的道路没有捷径,只有一步一个脚印。一点一点地积累,才能一步一步地提高。鲁迅曾经说过:”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科学发展的历史么是如此,长期大量的付出和累积总会结果.虽然结出的“果实”可能和煤一样,只有一小块。但是这一小块一旦点燃,它发出的火光却可能照亮苍莽大地。

⑦许多科学事实都证明了这一点: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时候,并不曾想到它会改变世界: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时候,怎会想到电在日后的人类生活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德国科学家莱布尼茨发明二进制的时候,更不会知道它竟在几百年之后成为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基础……科学前进的一小步很可能成为人类前进的一大步。不只是那些成功者,就是那些失败者,也在不断地证明自己实践的价值:明朝的万户坐着自制的火箭上天的时候,不曾想到几百年后让他付出生命代价的梦想会变成现实;没有拉马克创立的“用尽废退”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诞生也许会晚几个世纪……

⑧科学无价!

1.结合全文谈谈为什么说“科学价值几何”这个问题太难回答。

2.举例说明本文在论证方法上的显著特色。

3.第⑥段引用鲁迅先生的话是为了说明什么问题?”

4请仿照第⑦段画线句的句式,再说一句话。

5.第⑦段中“许多科学事实都证明了这一点”中的“这一点”是指哪一点?

6.请你任选角度说说这篇文章的语言言特点。

7.读了这篇科学的颂歌,你有什么感想?

[闯关提醒]

第1题考查粗读选文后整体感知文本的能力,概括要点即可;第2题考查对论证方法的理解与把握;第3题从理解论据作用的角度来考查,用名人之语引出亘古不变的真理;第4题重在考查知识积累和知识过程能力,并且用规定的句式进行表达;第5题重在训练学生理解文章的照应艺术;第6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应从形式上抓住“语言”的特点答题;第7题也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意在培养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抓住一个感受点畅通表达即可。

第二关

滑梯

①母亲顶着如血的残阳,顶着如雪的白发来找我。我知道.母亲一定是为哥哥的事儿来的、世界上一件最难办最叫人头疼的事儿落到了我头上。

②我说:“妈,您是不是为……”

③“我只想让位陪我遛遛弯儿。”母亲打断了我的话语。

④虽然母亲干瘦,年轮和沧桑为刻在了脸上,但我从记事儿起就知道母亲的脊梁永远是笔直的。

⑤我和母亲又来到了我儿时常来的那个儿童公园。母亲是不犹豫地爬上了那个有63级台阶的滑梯。母亲站在滑梯的最顶端,任飒飒秋风吹拂她那如雪的白发。我也爬了上去。我这个年轻人却没有母亲那么从容,我爬得很吃力,爬到最项端时已是呼哧带喘双腿发软。我已远远没有儿时爬得轻快。那时母亲常在闭暇时带我和哥哥来玩。这个公园的一切都变了,这个世界的一切也都变了,只有这个滑梯没变。

⑥第一次玩滑梯时,我母亲和哥哥都摔倒了。只是母亲和哥哥摔在了地上,我摔在了母亲怀里。哥哥摔得很惨,左额角上至今还有个疤。母亲说,当时她只能抱一个孩子,要是能抱两个就好了。

⑦哥哥虽然比我大三天,那时却远远没有我胖。母亲说,她刚把我捡回去时我还没有一只猫崽大,能装在一只大人的鞋里。后来我懂事了,就问母亲:“为什么我白白胖胖,哥哥却黑黑瘦瘦?”哥哥抢着说:“奶水都让你吃了,我喝米汤怎能有你胖?”母亲不说话只是在一旁笑。

⑧嫂子昨天已来找过我。嫂子说你哥的事儿你不能不知道吧,这事儿正归你们检察院管,说大就大说小就小,怎么办就看你这个大检察长讲不讲良心了。嫂子扔下这句话就走了。我却很尴尬地晾在了那儿。哥哥辛辛苦苦奋争了半辈子,好不容易爬到了财务科长的位置上,却因重大的经济问题被隔离审查……我学的是法律,我知道法律的庄严性是不容一丝私情亵渎的。可直是哥哥供我上的大学学的法律呀……

⑨母亲对我说:“二胖,你玩滑梯有什么感觉?”

⑩我说:“滑下去如昙花一现,很快很轻松很惬意。爬上来很慢很艰辛很吃力……”

(11)母亲说:“辛辛苦苦地往上爬.就是为了那昙花一现地往下滑吗?二胖,咱不能再往下滑了,和妈回家……”

(12)我这堂了母亲的心,我的泪已到了眼眶边儿上却没有流下来。此刻天边出现了彩虹,是那种很艳很美的虹。

8.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

9.第④段中,“我从记事儿起就知道母亲的脊梁永远是笔直的”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10.小说为会么用很多笔墨交代往事?

11.作者在描写母亲和嫂子时着墨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12.“滑下去如昙花一现,很快很轻松很惬意。爬上来很慢很艰辛很吃力……”这句话包含着什么哲理?

13.“此刻天边出现了彩虹,是那种很艳很美的虹。”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14.综合全文看,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闯关提醒】

第8题考查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小说情节的能力;第9题要结合母亲的做人来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第10题考查小说铺陈技巧的理解;第11题考查的是小说中详略处理的艺术;第12题是要求在充分了解小说内容的基础上,在具体语境中理解文章的主旨;第13题是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理解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第14题是一个很有文学特点的题目,分析人物形象。

第三关

印度洋海啸里的“蝴蝶效应”

①“巴西亚马逊河丛林里一只蝴蝶扇动了几下翅膀,3个月后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引发了一场龙卷风——美国气象学家洛仑兹这个形象的比喻,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蝴蝶效应’,

2004年12月26日‘蝴蝶效应’真的在印度洋里闯下大祸!”

②由于众所周知的地壳板快运动,印度洋板块以每年大约6厘米纳的速度向欧亚板块挤压,挤压过程中所积聚的压力通过板块边界的地震得以消解,这导致爪哇海沟一带地区成为非常活跃的地震带,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大地震。这次导致海啸的苏门答腊岛地震,在学术上属于板块边缘的“逆冲型”地震。具体来说,苏门答腊以北地区位于印度洋板块边缘,这个长距离的破裂带通过长时间的积累蓄积了巨大能量,最后这些能量集中释放出来,使地层断层的上部上移(即地层“边冲”),直接导致大地震的出现。

③地层断层移动时,还会导致断层间出现一处狭长空间;当海水填充这个空间时,产生巨大的海水波动,就像一支巨桨,一下“划”动重量高达数十亿吨的海水,这种波动从深海传至浅海,海浪陡然升到十几米高,而且传播的速度很快,海啸向外扩展时速度可达每小时700—800公里。印度洋的范围相对来说又比较小,所以雷霆万钧的海啸袭击东南亚和南亚时,10米高的巨浪席

卷斯里兰卡、印度、印尼、泰国、马来西亚。马尔代夫和孟加拉国7国,连4500公里外的非洲国家索马里和塞舌尔也遭受了不小的损失。

④这次地震比以往任何一次都大得多,相当于30亿吨TNT炸药的威力。这提示人们:相对较小的地震也会因为引起岩体滑动而引发巨大海啸,造成的灾害远远超过科学界以前的认识。

⑤强烈的海啸,给受灾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甚至一举改变了亚洲的版图。从地理位置的角度来看,印尼旅游胜地尼亚斯岛附近的几个小岛沉入海中,苏门答腊岛西北端可能已向西南移动了约36米,西南岸某些小岛屿或许已向西南移动了20米。连地球本身也被“轻轻地推了一下”:地震瞬间的地球质量变化,导致地球自转周期缩短3微妙、地球轴心倾斜大约2厘米……

⑥巨大灾难给人们带来恐慌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建立灾害预警系统的讨论。若在这次海啸前,有一个全球性的预警机制,那么。海啸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就会大大减少。

15.文章用一个比喻句开头有什么效果?

16.说说这篇科技说明文的行文思路。

17.结合文章第②段,具体说说这次印度洋大海啸中的“蝴蝶效应”。

18.举例说明本文使用的最典型的说明方法。

19,说明文语言讲究准确。第⑤段中有这样一句:“苏门答腊岛西北端可能已向西南移动了约36米”,你认为句中的“可能”一词有准确说明的效果吗?

20、文章的第⑥段删去好吗?为什么?

{闯关提醒}

第15题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考查学生的审美能力;第 16题要求整体感知全文,理清文章的线索,把握文章结构;第17题要求结合全文对具体段落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地表达;第18

题很具有文体特点,考查辨析说明方法的能力;第19题是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探究;第20题考查对重点段落的作用的理解;第21题是富有人性化的一道开放性试题,要求拓展思维,进行有个性地自由表达。

攻关启示录

要想闯过以上三关,首先要从整体上进行感知,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理顺文章思路,然后进行文本阅读,特别是要对文章的写作方法进行探究。第一关的选文是篇议论文,在写作方法上很有特色、我们要掌握灵活多样的论证方法,要提职典型、丰富而又准确的论据,要学会多角度且全面地论证中心论点,使论证更为缜密。第二关的选文是篇小说。在写作技法上颇为

讲究,我们要体会小说的悬念艺术、铺垫艺术、烘托艺术、剪裁艺术等,学会从人物的语言、动作、肖像、神态等角度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解读小说主旨。第三关的选文是篇科学事理说明文,在写作技法上也很有特色,我们要掌握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准确地说明事物的方法,能够从文段中提取关键信息,从而了解其“写作方法”。

参考答案:

1.因为科学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无法估算的,人类为科学的进步所付出的代价也是无法估算的。 2.引用名言讲道理的论证方法:“鲁迅曾经说过:‘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时候,并不曾想到它会改变世界……没有拉马克创立的‘用尽废退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诞生也许会晚几个世纪……” 3.只有长期大量的付出和累积才会实现科学的发展。 4示例:没有爱迪生寻找钨丝过程中的一次次失败,人们拥有明亮的灯光也许还只是梦想。 5长期大量的付出和累积总会结果,虽然结出的“果实”可能和煤一样,只有一小块,但是这一小块一旦点燃,它发出的火光却可能照亮苍莽大地。 6.从文章抒情式的议论、大量的事例论证等方面来回答。 7.可从要努力学习、勇攀科学高峰、献身科学事业等方面来回答。 8.母亲用滑滑梯的事例告诉“我”处理哥哥事件的办法 9.母亲一直是正直坚强的,能经受住任何生活风浪的打击。10.往事是为了下文表现母亲深明大义、不询私情的可贵品质作铺垫。11.详写母亲,略写嫂子;因为有关母亲的事能很好地突出中心。 12成功来之不易,堕落却像坐滑梯一样快。 13.“我”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终于知道了如何处理“世界上一件最难办最叫人头疼的事儿”,心里顿时轻松了很多,这段景物描写含蓄地表明了这种愉悦的心情(亦可理解为:象征母亲的美好品德)。 14.母亲是一个充满爱心、深明大义、正直坚强。不徇私情的人。 15.既准确地说明了这场海啸的成因,又使枯燥的事理说明有了吸引力。 16

先说现象,后分析原因,再引发思考。 17.印度洋板块以每年大约6厘长的速度向欧亚板块挤压,苏门答腊以北地区位于印度洋板块边缘,这里是一个长距离的破裂带,这个破裂带通过长时间的积累蓄积了巨大能量,最后这些能量集中释放出来,使地层断层的上部上移(即地层“逆冲”),于是发生了大地震,海底的地震造成巨大的海水波动,就引发了大海啸。 18.列数字;如”地球自转周期缩短3微秒,地球轴心倾斜大约2厘米”。 19.有准确说明的效果;“可能”一词表明实际的情况还不太确定,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要求实事求是的特点。20.不好;这一段是作者在灾难过后的一种“自然”的思考,凸现了人类敢于战胜自然的勇气和力量。也让读者看到了人类战胜这种困难的希望,这一段既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逻辑规律,又给人以鼓舞,所以不能删去。 21.可从“灾难是人类不可摆脱的命运”“灾难表现了人类的脆弱”“灾难中人类也不可以放弃希望”“要携手共建家园”“发展科学,抵御灾害”等方面来回答。

2020部编本中考语文模拟题(含答案)

2020中考总复习语文随堂小练(十一) (共60分,建议25分钟完成) 一、积累与运用(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绯闻fěi 呱呱坠地gū容臭xiù休祲jìn B、旌旗jīn 押解jiè埋怨mán 占卜zhān C、磨蹭ceng 廪稍之供lǐn 撰长书zuàn 羼水chàn D、盘桓 huán 脖颈儿gěng 恫吓dòng 腌臜ā zā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文采斐然喧腾蓬头垢面不屑置辨 B、缊袍蔽衣彗星皲裂腰缠万贯 C、芒刺在背荣膺睚眦必报不胫而走 D、锱铢必较幔帐断壁残垣流言菲语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当莱特兄弟说他们能造飞行器时,人们都认为他俩异想天开 ....。 B.中考太重要了,我们得步步为营 ....,稳扎稳打。 C.他刚步入这门学科的研究领域,已经登堂入室 ....了。 D.大师执笔挥毫,似竹非竹,似马非马,已臻目无全牛 ....的境界。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丰富心灵的方式需要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到有文化积淀的地方去游历。 B.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大型客机C919首飞成功,证明中国在高端装备制造业方面具备自主研发的能力和实力。 C.如果我们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那么留给子孙后代的不仅有美丽文化,更有天蓝地绿水清的壮丽河山。 D.扶贫攻坚活动深入人心,基本彻底解决了贫困家庭日常生活、子女教育、疾病就医、文化娱乐等一系列问题。 二、阅读《用AI 计算情绪》,回答5-7小题。 用AI 计算情绪 蒋虹霞 ①学习机能够从你的面部读出“困惑”,自动放慢教学进度;你的车能感知你的疲惫,强制停车或报警;甚至你的冰箱能够感知你的体重,“体贴”地自动上锁…… ②这些以前人们不敢想象的场景,如今正在逐渐成为现实。Affectiva 是一家创立于2009 年的美国创业公司,主要研究“情绪AI”,即通过捕捉人类的面部表情,来分析判断情感,并做出反馈。该公司的核心技术是一个叫Affdex 的情感引擎。 ③如何让冷冰冰的机器识别人类情绪? ④Affdex 利用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观察分析人类面部表情的纹理、肌肉及其动态变化,总结出快乐、生气、伤心等情绪状态在面部表现出的差别,对眼睛、眉毛、嘴唇等面部特征点进行“编码”。 ⑤用户只需要运行Affdex,摄像头里的白色边界框就会准确地锁定人类面部跟踪重要特征点,再把用户的面部表情与图像数据库进行比对,得出一份“情感得分”报告。每一次的表情读取都会形成一个情感数据点。 ⑥Affectiva 的联合创始人Kaliouby 认为,“情绪能够帮助我们做出科学的决策”。在Affdex

2021年部编版初三语文中考模拟试卷(含答案)

语文中考模拟试卷 (全卷满分150分,120分钟完卷) 一、积累与运用(45分) 1.阅读下面两段文字,然后根据问题回答。(8分) 恩阳位于四川东北部、巴中市西部边陲.,是川东北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正申报“国家特色旅游景观示范镇”。除了物产丰富,旅游资源也丰富。提糖麻饼走qiào( )全国,这里江山妖娆.。这里人,谦xùn()谨慎,朴实厚道。 通过上面的介绍,一定使你感到自豪吧!每个恩阳人都应该热爱自己的家乡。有机会的时候,别忘了向外地朋友推荐恩阳哦! ①给短文中加点字注音,给拼音写上汉字。(4分) 边陲.()妖娆.()走qiào 谦xùn ②为宣传恩阳经济,请把下面这幅对联补充完整。(2分) 上联:恩阳麻饼驰名全国 下联: ③第2段文字中有一个病句,请改正。(2分) 改正后的句子为: 2.以“阅读”为话题,仿写句子(4分)。 阅读塑造个性,,。 3.你一定读过不少古诗词,请用原文填空。(10分,每空1分) ①江山代有才人出,。(赵翼《论诗》) ②大漠孤烟直,。(《使至塞上》) ③,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④子曰:“,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十则》) ⑤写月的古诗词很多,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 ⑥春、日作为新生美好事物的象征,常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旧事物必将被新事物取代。如“,”。就给人以乐观积极的力量。(王湾·《次北固山下》) ⑦人们总是把愁怨比做连绵不断的流水,比做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却另寻了一个新思路,说“,”。(李清照·《武陵春》)4、口语交际(6分) 根据《联播四川》报道:地沟油、瘦肉精、毒奶粉、染色馒头、假牛肉……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食品问题就接二连三地“冒”出来了……读后,你一定有许多话要说﹗请你面对下面两种人,把你内心最想说的忠告,郑重地说给他们听。 ①我对食品企业说:(3分) ②我对食品监管部门说:(3分) 5文学常识(4分) ①《》写于1918年冬,选自鲁迅的《》,是鲁迅继《》之后的第二篇白话小说。(3分)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经典含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经典含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①,偶语②者弃市③。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④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⑤,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选自《入关告谕》)【注释】①族;灭族。②偶语:两个人在一起谈论。③弃市:死刑。④案堵:即“安堵”,安居不变、安顿不动的意思。⑤霸上:地名,在咸阳东。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上书谏寡人者诽谤者族 B. 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公问其故 C. 门庭若市烨然若神人 D. 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水落而石出者 (2)将选文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②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4)概括【甲】文的主要内容。 (5)【甲】文中齐威王给群臣吏民下达命令,【乙】文中刘邦入关前给百姓写告谕,他们这样做各有什么目的? 【答案】(1)B (2)①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②我和诸侯们约定,先入关的人做这里的王。(3)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4)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5)齐威王是为了广开言路,使齐国强盛,刘邦是为了安抚百姓,赢得民心。 【解析】【分析】(1)A……的人。B原来;原因。C好像。D连词,表并列。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时时:不时。间或:偶然。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②王:这里做动词有,为王。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我和诸侯们

人教版部编中考语文试卷

2019年山东省莱芜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0分) 1.(4分)春天一旦跨到地平线这边来,大地便换了一番.风景,明朗又朦胧。它日日夜夜散发着一种气息,就像青年人身体散发出的气息。清新的、充沛.的、诱惑而撩.人的,这是生命本身的气息。大地的肌肤﹣﹣泥土,松软而柔和;树枝再不抽搐.,软软地在空中自由舒展,那纤.细的枝稍.无风时也颤悠悠地摇动,诏.唤着一个万物萌芽的季节的到来。湖水因为春潮涨.满,仿佛与天更近;静静的云,说不清在天上还是在水里……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撩.人(liáo)一番.B.抽搐.(chù)枝稍. C.纤.细(qiān)充沛.D.涨.满(zhǎng)诏.唤 (2)文中画横线的词语词性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一旦仿佛B.朦胧自由 C.气息萌芽D.散发撼动。 三、标题 2.(2分)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莱芜九龙大峡谷全长20多公里,谷内怪石嶙峋,溪水潺潺;两边奇峰突兀,层峦叠 翠,真可谓巧夺天工 .... B.据笔者观察,近年来我省小型剧目的创作一直比较活跃,涌现出了不少脍炙人口 ....的作品 C.摩拜单车一推出,便受到人们的欢迎,其始作俑者 ....胡玮炜受邀登上了央视《朗读者》的舞台 D.5月19日,在第七个“世界家庭医生日”来临之际,芳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处心积 ...虑.让家庭医生走进百姓家门 3.(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现代著名作家吴伯萧的籍贯是山东莱芜人,他的散文大多以小见大,善于从平凡中挖掘出深刻的内涵 B.“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沿线国家共商合作大计,共享合作成果,共建合作平台,为解决当前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C.通过“阿尔法围棋”的胜利,让人们更加清地认识到,人工智能必将引发新一轮的产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含解析

江苏省10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 南京 (三)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4-16题。(14分) “走两步”,认出你 影片《碟中谍5》中有一个场景引起了人们对步态识别技术的关注,戴着面罩的间谍在安保系统的最后一道防线现形了,原来是他的步伐“出卖”了他。知道吗,影片中的步态识别技术如今已走进了现实。 在生物识别技术领域,目标的有效识别距离以步态识别技术最远,可达50米。“步态识别技术”中的“步态”不仅包括体型特征,如高矮、胖瘦等,还包括运动特征,如运动方式、姿态等。 在“走两步”的背后是强大的自动步态识别系统,主要包括监控摄像机、计算机以及步态视频序列处理与识别软件,而建立步态数据库也是非常关键性的工作。这一系统在识别身份的功能基础上,能够存储和跟踪个人信息,关注个人健康发展,在运动员精准训练、疾病筛查、智能家居方面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炫酷新装备 心情杯这款智能水杯,杯身颜色可以根据你正在经历的事情、你的心情而变化。例如,你支持的球队进球时,水杯内置的LED灯会立刻呈现蓝色,似乎它也在跟你一起为球队助威。“小纽扣”这款高清智能摄像机外形像纽扣,能通过语音、面部和步态识别,锁定你的拍摄对象,自动选择、录制最精彩的瞬间,并将其编辑成可共享的短视频。 爱牙仪它是一款智能口腔自测仪,让你的口腔环境清晰可见,还能通过精准定位牙菌斑,准确检出蛀牙、牙周炎等口腔疾病的早期症状,有效预防、诊断各种口腔疾病。 触感屏这是模拟实物触感的屏幕。当手指在鱼的图像上移动,能充分感受到鱼鳞特有的质感。若是将手指移动到鱼眼位置,你会发现手指的滑动没有丝毫阻力,就好像拨弄一颗小珠子。 “大白”它是一种智能机器人。只要说出“大白”的名字就可以将其唤醒,进而完成你的各项指令。它可以陪着你出去或者在家玩耍,解答你天文、地理等方面的问题,还能预报天气状况,播放投影电影,甚至可以跟你聊天。 砰!音乐来了! 语音识别技术主要解决30厘米到5米范围的语音交互问题,它的代表产品就是智能音箱。让音箱听懂你的语言,需要解决三个核心问题:听见、听准和听懂。从技术角度来看,就是拾音、读音和解音三个关键技术环节。拾音是最为基础的环节,必须保证音箱听见你的声音;读音是将符合要求的声音转换成文字;解音则是识别人类的指令甚至情感。距离音箱

人教部编版2020年语文中考模拟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2020年语文中考模拟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请用正楷或者行楷将下面的诗句抄写在方格内。(4分) 2.给加点字注音,(1)馈. 赠 (2)风雪载. 途 (3)j í 取 (4)花团锦cù 3.用诗文原句填空,其中第(2)题须填写作品名。(9分) (1)宁为百夫长, 。 (杨炯《从军行》) (2) , 对影成三人。 (李白《 》) (3) ,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 (4)千里莺啼绿映红, 。 (杜牧《江南春》) (5)了却君王天下事,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 ,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7) ,猛浪若奔。 (吴均《与朱元思书》) (8)而那过去了的, 。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4.根据下面提供的汉字,运用对联知识补全下联。(2分) 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诗经》) 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庄子》) 【材料二】 梧桐的“果毛”是一种过敏原,容易诱发皮肤过敏、过敏性鼻炎等疾病。2017年起,江苏省气象服务中心与南京市绿化园林局合作,针对全市58条主干道4-6月份开展梧桐飘絮预报。自从使用悬铃散抑制剂以来,南京部分路段的梧桐果球数量已经减少60%左右。未来几年,“毛毛雨”有望缓解。 (扬子晚报网 2017年4月12日) ▲

6.有时,遇见一个人或遭遇一件事情会对一个人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下面名著中的人物命运是否能印证这个说法?请任选一例加以分析。(3分) 二、阅读与理解(45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7-8题。(4分) 夏初雨后寻愚溪 (唐)柳宗元 悠悠雨初霁,独绕清溪曲。 引杖试荒泉,解带围新竹。 沉吟亦何事,寂寞固所欲。 幸此息营营①,啸歌静炎燠②。 【注释】①营营:指追求奔逐。②燠:yù,热。 7.久雨初晴,诗人独自来到清澈的愚溪,绕溪、引杖、、解带、、啸歌,迎接炎夏。(仿照示例填空,每空两字。)(2分) 8.这首诗也写于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它与《小石潭记》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4分) 芍药 芍药与牡丹媲美,前人署牡丹以“花王”,署芍药以“花相”,冤哉!予.以公道论之。天无二日,民无二王,牡丹正位于香国,芍药自难并驱。虽别尊卑,亦当在五等诸侯之列,岂王之下,相之上,遂无一位一座,可备酬功之用者哉?历翻种植之书,非云“花似牡丹而狭”,则曰“子似牡丹而小”。由是观之,前人评品之法,或由皮相而得之。噫,人之贵贱美恶,可以长短肥瘦论乎?予于秦之巩昌①,携牡丹、芍药各数十种而归,牡丹活者颇少,幸此花无恙,不虚负戴之劳。岂人为知己死者,花反为知己生乎? 牡丹 牡丹得王于群花,予初不服是论,谓其色其香,去芍药有几?择其绝胜者与角雌雄,正未知鹿死谁手。及.睹《事物纪原》,谓武后冬月游后苑,花俱开而牡丹独迟,遂贬洛阳,因大悟曰:“强项若此,得贬固.宜,然不加九五之尊,奚洗八千之辱乎?”韩诗“夕贬潮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经典及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经典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①,偶语②者弃市③。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④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⑤,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选自《入关告谕》)【注释】①族;灭族。②偶语:两个人在一起谈论。③弃市:死刑。④案堵:即“安堵”,安居不变、安顿不动的意思。⑤霸上:地名,在咸阳东。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上书谏寡人者诽谤者族 B. 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公问其故 C. 门庭若市烨然若神人 D. 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水落而石出者 (2)将选文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②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4)概括【甲】文的主要内容。 (5)【甲】文中齐威王给群臣吏民下达命令,【乙】文中刘邦入关前给百姓写告谕,他们这样做各有什么目的? 【答案】(1)B (2)①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②我和诸侯们约定,先入关的人做这里的王。(3)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4)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5)齐威王是为了广开言路,使齐国强盛,刘邦是为了安抚百姓,赢得民心。 【解析】【分析】(1)A……的人。B原来;原因。C好像。D连词,表并列。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时时:不时。间或:偶然。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②王:这里做动词有,为王。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我和诸侯们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题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题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 ☆做阅读题必须有四种意识: 1、文体意识:根据文章的不同体裁去答题 2、语境意识:联系文章中心和上下文答题 3、文本意识:坚信一切答案可以在文章中找到,答题不能脱离文本 4、题目意识:注意答在问中,从问题中找命题意图和答题要点和要求,注意按分值答题☆做阅读题的流程: 1、速读,确定体裁和中心 2、初看题目,明要求,再通读原文 3、依据要求,确定有效阅读区域,反复斟酌,并作答 4、复查,是否按照要求作答,是否表述明确。 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 考点一: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所写事件 常考题型:阅读全文,概括文章写了关于谁的几件事/一件事。或者“简要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答题技巧: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①必须包括两个要素:人物+事情;“谁做了什么”或“谁怎么样" ②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可用这样的模式:“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什么结果” 考点二:品味题目 常考题型: ①为什么以此为题? ②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③试分析题目的作用。 ④给文章加(换)题目。答题技巧:文章的标题是“文眼”,统帅全文。它的作用主要有概括主要故事情节、文章的线索、揭示文章的中心、点明写作对象等作用。 答题技巧: (1)先看题目本义: 词语含义概括内容(点明写作内容如主要事件人物等) (2)再思考深层含义: 中心(主旨):与中心的关系(揭示了,点明了) 人物:与人物关系(表现人物性格;表明作者情感;是作者感情触发点) 结构:线索、悬念表现手法:象征 (3)最后分析其效果: 运用比喻、化用诗词、引用歌词、一语双关等 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思、引起阅读兴趣等 (议论文的题目一般点明论点或论题;说明文常点明说明对象或特征)可以从— A内容上 B 主题上 C线索D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 示例:(1)主题上结合中心必答,如象征性的散文题目,也可以这样回答: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 实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 (2)说明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说明了………,点明了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点明

部编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现代文阅读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让经典成为引领青年成长的灯塔 我们常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价值。青年的成长离不开大的时代背景,一些共同的价值却可以穿越时代,历久弥新。比如民族情感的归宿、对历史的敬畏、对美好情感的期待。经典的文艺作品,常常包含这样的共同价值,这些价值对青年的成长至关重要。 借助经典,青年可以感悟到生活蕴藏的无穷智慧。优秀文艺作品,可以让人重新审视真实的生活,追忆被淡忘的故事。《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和孙少平为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的苦难,在艰难中寻求生活的出路,在拼搏中表现出生存的智慧。经典作品传递出对生活的热爱、对奋斗的坚持,告诉年轻朋友什么才弥足珍贵的。 借助经典作品提炼的生活本质,青年可以形成更为成熟的思想。透过经典作品,感受主人公们“历经风雨仍从容”的自信乐观及“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站起来”的笃定担当。《老人与海》中那位老年渔夫,生活贫困,屡受挫折,但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力。它代表了经典作品所具有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青年的禀赋不是阅历的丰富,而是敢于筑梦、大胆试错。借助经典,青年可以效仿经典人物,大胆尝试为梦想而奋斗。当年《平凡的世界》感动我们的,正是敢于筑梦的青年形象。在今天,他们依然是让我们发现自身缺点的镜子,是青年努力奋斗、赢得未来、实现梦想的指向标。 从最近引起广泛讨论的“丧”文化,到“佛系”青年,青年话题总是牵动社会的神经。有人习惯用挑剔的眼光审视,认为新一代青年人脆弱、敏感、自私、叛逆、物质、冷漠,却忘记了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都是时代的投射。我们不能用固化的思维去审视不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要辩证地看待,积极地引导。 经典或许是青年与时代对话的最好的媒介。有着温暖人心的力量。数字时代,让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形态多元,焕发新生。阅读的媒介变了,但其承载的价值不变。经典仍以醇厚的文化内涵,照亮青年前行的道路,成为指引青年精神成长的灯塔。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要重温经典,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做新时代的弄潮儿。 (高伟,选自2018年1月2日《人民日报》,有删改)(1)文章的第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为什么说经典是引领青年成长的灯塔?请分点概括回答。 (3)选出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老人与海》表明经典作品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B. 作者两次选用《平凡的世界》这部经典作品作为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但两次证明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C. 有人认为新一代青年脆弱、敏感、自私、叛逆、物质、冷漠,其原因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缺乏经典的引领。 D. 数字时代让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形态多元,这种多元化的阅读媒介让经典焕发新生,阅

2020年部编版中考语文一模标准试卷(附答案)

2020年部编版中考语文一模标准试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纸上写上姓名和准考证号,并在试卷首页的指定位置写上姓名和座位号。 3、必须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上答题,写在其他地方无效。答题方式详见答题纸上的说明。 4、考试结束后,试题卷和答题纸一并上交。 一(20分) 1.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划线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的是()(3分) A.遥远的岁月在我们身后流淌.(t?ng)成河,上面泛着遣绻的思念。思念将幸福与悲伤 这两根毛线缠.(chán)绕在一起织成的毛衣,温暖着我们一颗颗怕冷的灵魂。 B.那时的天空,像一只巨大的竹篓.(l?u),收留着云朵和一颗颗浪迹天涯的心,我们看 着春天爬上一个又一个的胸膛.(táng)。 C.时间如湍.(tuān)流过去,空间端居下来,我们在一个班里上课,那些被知识和教诲. (huǐ)严密包围的日子里,我们谈笑风生。 D.我们坐在河畔聊天,将世上的一切用愤世嫉.(jí)俗的眼光去批判,我们挑剔.(tì)自己,因为人总是携带着一些黯淡的品质。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3题。 《流浪地球》在国外上映后,各地院线也表现 ..出“一票难求”的状态。2月12日晚间, 又赶上下雪天,但影院内几乎座无虚席 ....。“人类为了生存而带着地球流浪,这个构思很有意思……①不过,整个故事最打动我的是那对父子间的情感,既有不理解和冲突,更有牺牲与和解。”观众如是说。一个在硅谷工作了十余年的华裔朋友告诉记者:②看到影片中那些 故乡元素,特别是春节元素,身为海外游子的他,虽是观众,却感同身受 ....,不少“直男”③还忍不住擦了眼泪。不论东方还是西方,尽管关注议题不尽相同,诸多科幻名作的共通之处, 恰恰在于对人类未来命运的忧思、④对人性和人类情感的描摹 ..。 2.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表现 B.座无虚席 C.感同身受 D.描摹 3.文段中划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① B.② C.③ D.④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国家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2019年中考语文阅读练习题及解析

2019年中考语文阅读练习题及解析 人们走过秃的梧桐下,总这样忱惜地说。 这侏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点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 做两家住的,这株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能够说是 两家的分界牌。 屋前的石阶,虽仅其一,由屋前到园外去的路却有两条,一家走 一条,梧桐生在两路的中间,清阴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 潇逐步打在桐叶上的雨点,诗意也两家分享。 不幸,园里蚂蚁多,梧桐的枝干为蚁所蚀,逐步的不坚牢了,一 夜雷雨便把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 春天到了,树身上居然透出很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 一棵棕榈树。 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长出新枝, 不久定能够恢复从前的美丽了。 一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一看,叶蒂已断了三分之二又 是蚂蚁干的好事,哎!可恶。 但勇敢的梧桐,并不所以挫折了它的志气。 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容易长得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 不管,仍然萌生新的芽,叶新的叶,整整地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地 忙了一个夏天。 秋天,老柏和香橙还沉郁着绿着,别的树却都憔悴了。年近古衡 的老榆,护定它青青的叶,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辛苦贮蓄的家私,但 哪禁得西风如败子,日夕在耳畔絮意聒?现在它的叶子已去得差不多, 园中减速了葱茏的绿意,却也添了蔚蓝的天光。爬在榆干上的薜荔,

也大为喜悦,上面没有遮蔽,能够酣饮风霜了,它脸儿醉得枫叶般红,陶醉自足,不管垂老破家的榆树在它头上瑟瑟的悲叹。 大理菊东倒西倾,还挣扎着在荒草里开出红艳的花;牵牛的蔓早 枯萎了,但还开花呢,不过比从前纤小,冷风凉露中泛满浅紫红的小花,更觉娇美可怜。还有从前种鹿香连理花和凤仙花的地里,有时也 见几杂残花,秋风里,时时有玉钱蝴蝶翩翩飞来,停在花上,好半天 不动,幽情凄凉,它要僵恋,它愿意在花儿冷香里! 这时候,园里另外一株梧桐,叶儿已飞去大半,秃的梧桐,自然 更是一无所有,只有亭亭青玉的干,兀立在惨淡的斜阳中。 这株梧桐,怕再也不得活了! 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是这样惋惜似的说。 但是,我知道明年还有春天要来。 明年春天仍有蚂蚁和风吗? 1、这是一篇托物言志抒情散文,请概括其主要内容: 2、本文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3、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4、凸的梧桐的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本文描述了一株濒临枯死的凸的梧桐,即使在遭到风和雷雨 的劈折、蚂蚁的啃蚀后,春天到来时,仍然萌新的芽。 2、作者赋予梧桐以顽强的意志和强大的生命力。充分表现了作 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希望之情。 3、欲扬先抑、首尾呼应。并使用了侧面烘托和类比手法。

2020-2021部编版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语言运用(及答案)

2020-2021部编版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语言运用(及答案) 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 1.你所在的学校正在举办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我国有许多鼓励人们自强不息的对联。下面的对联就颂扬了这种精神,请你根据上联,选出正确的下联。() 上联:一路风雨兼程磨砺意志 下联:________________ A. 十年寒窗苦读美梦成真 B. 三载苦乐同享铸就辉煌 C. 脚踏实地瞩目千里栋梁 D. 半生拼搏笑看世事沧桑 (2)班主任计划组织青春励志会,拟分别围绕“励志”“拼搏”“奉献”开展三项活动。已经设计好前两项,请你帮忙设计第三项。 活动一:讲“励志的青春”故事 活动二:宣“拼搏的青春”誓言 活动三:________ (3)少年强,国家强;青春梦,中国梦。请依据下面一段文字,写一句青春座右铭。(字数不超过20字) 青春应立志为国。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两弹元勋”邓稼先年轻时就立志要让国家变强盛,将自己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祖国的国防科研事业。 【答案】(1)B (2)看“奉献的青春”电影 (3)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让中国变强盛毕生奉献。 【解析】【分析】(1)内容是向母校和辛勤的老师们表达为中考而战的信心和决心,所以,“一路”对“三载”,“风雨兼程”对“苦乐同享”,“磨砺意志”对“铸就辉煌”。故选B。(2)班主任计划组织青春励志会,拟分别围绕“励志”“拼搏”“奉献”开展三项活动,前两项活动分别照应了“励志”“拼搏”,很明显第三个活动要以“奉献”为中心,再按前两个活动的格式设计即可。前二者一个是“讲”,一个是“宣”,第三个可以是“看”,可以设定为:看“奉献的青春”电影。 (3)文字的前半句是对范仲淹事例的总结,他“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后半句是对邓稼先事例的总结,与范仲淹事迹和品格相对应,如“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据此分析,可以拟写出座右铭。 故答案为:⑴B; ⑵看“奉献的青春”电影; ⑶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让中国变强盛毕生奉献。 【点评】⑴对联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该考点考查频率较高,注意掌握; ⑵本题考查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设计活动过程,一定要围绕主题设计,同时兼顾各项活动过程的层次性,同时注意名称设计与其它活动名称结构相近,如:诵读、评论(动词)+风流人物+某方面特性,体现一种形式美;

2020年部编版中考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2020年语文中考统一模拟试卷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簇.新(chù)阔绰.(chuò)笔砚.(yàn)伤痕累累.(lěi) B.勒.令(lé)淤滩(yū)纤.夫(qiàn)不屑.置辨(xiè) C.间.或(jiàn)恐吓.(hè)盘桓.(huán)如坐针毡(zhān) D.荤.菜(hūn)锱铢 ..(zhīzhū)侍.候(shì)天伦.之乐(lú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妆饰顷刻筛子异想天开 B.荒唐隐匿洋溢无缘无顾 C.窝行隧洞翡翠一气呵成 D.憋闷苍茫熏陶无精打采 3.下列加点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五一”表彰大会上,来自各行各业道德模范济济一堂 ....,共庆劳动者的节日。 B.好一幅“梅花闹春”图,这妙手回春 ....之作,把人们带到了融融春光之中。 C.危机时刻最能看出人的胆识,勇者首当其冲 ....,怯者畏缩不前,我们当做前者。 D.同学们喜欢在课余阅读一些经典作品,每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 4.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大桥设计、施工、运营的全过程坚持始终最小程度破坏、最大限度保护的建设目标。 B.高铁开进机场,铁路与港口无缝对接,充分发挥了武汉作为中部地区交通枢纽的作用。 C.刚刚结束的武汉高校文化艺术节活动,旨在加强校际深度合作,促进校际文化交流。 D.通过对商品、场景、消费者的数字化、智能化处理,人工智能技术开始在实体店中应用。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②山不高,口极狭,仅容得一个半牛过去。 ③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气贯滇西的那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 ④心下大惑,见前边牛们死也不肯再走,就下马向岸前移去。 A.④③②① B.②③④① C.②④③① D.①③②④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海燕》的作者是俄国作家高尔基,主要作品有自传体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B.《统一》选自《聂鲁达抒情诗选》,聂鲁达是挪威诗人,获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 C.《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选自)《舒婷的诗》,这是一首朦胧诗歌。 D.《变色龙》《蒲柳人家(节选)》的作者分别是法国的契诃夫和中国的刘绍棠。 7.据提示填空。(每空1分,共8分) (1)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山河破碎风飘絮,。(文天祥《过零丁洋》) 第1页,共8页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的答题分析

2019年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的答题分析 2019年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的答题分析 1、一句话或一段话的作用 1、结构上的作用是: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①、充当事实论据,证明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②充当道理论据,证明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③说明了前(后)一话(说明事物的特征) 2、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欲扬先抑、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物抒情、借古喻今、运用典故、直接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 3、文章开头的作用 1、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记叙文) 2、开篇点题,提出中心(中心论点) 3、用故事或典故引出论点或论题(说明对象),激起读者阅读兴趣。

4、文章结尾的作用 1、深化中心,升华感情 2、篇末点题,提出中心或中心论点 3、总结上文,提出倡议,发出号召 5、“这”、“它们”等指代什么 1、一般是往前找,不会超出前三句; 2、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6、仿句 1、话题。首先,仿句在话题上要与例句保持一致,做到材料紧扣中心,事例典型合理。如例,画线句列举的是“春光里的花”“秋风里的叶”,再依据句末的“永远伴随着你”,可以判定仿句应扣住夏、冬两季的特征来写。 2、句式。仿句句式要与例句相同。句式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主动句、被动句,长句、短句,散句、整句,单句、复句,等等。 3、修辞。仿句时应当运用与例句相同的修辞方法,所以应仔细研读例句所用的辞格,如比喻、排比、对比、拟人、反复、设问、反问、引用等。 4、结构。仿句的成分组合方式、修饰限制语的构成方式,均应与例句保持一致。 5、表达。仿写的句子应做到语言通顺、用词得当、简洁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全)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全)

2

3

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 7.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9.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 4

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1.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5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6

部编版语文中考模拟试题

初三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第Ⅱ卷两部分,总分150分,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第Ⅰ卷(24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 A.阴霾.(mái) 烙.印(lào)拙.劣(zhuō)长吁.短叹(xū) B.羸.弱(1ěi) 鞭挞.(tà) 驰骋.(chěng) 在劫.难逃(jié) C.执拗.(niù) 蓬蒿.(hāo) 媲.美(pì) 舐.犊情深(sì) D.朴.刀(pǔ) 倒坍.(tān) 藩.篱(fān) 惊慌.失措(huāng) 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误 ....的一项是 A.洗濯掇学颤巍巍川流不息 B.伫立袒露城皇庙变本加厉C.烦躁孪生一绺绺更胜一筹 D.停滞喑哑笑盈盈功亏一溃 3、在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所给词语,正确 ..的一项是 (1)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在门框里。 (2)带着这么一张脸,你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不管穿什么服饰,也不管在俄国什么地方,都不会有一种、引人注目的可能。 (3)雨后的小西湖如出浴美人,舟行寂寥的湖面,游人于氤氲的云气中,如梦如幻,喜不自胜。 (4)实施“小班化”教学,是我市为“人本”理念和科学发展观,追求优质教育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 A.镶嵌出类拔萃沉湎实现 B.镶嵌鹤立鸡群沉醉践行 C.站立出类拔萃沉湎践行 D.站立鹤立鸡群沉醉实现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 ..的一项是 A.针对初中生能否使用手机的问题,某班向家长进行了专项调查,80%赞同使用手机的 结果让班主任李老师莫衷一是 ....。 B.虽然这道题比较难,但是在老师的反复讲解下,同学们终于大彻大悟 ....了。 C.海啸发生时,滚滚巨浪摧毁了沿途的桥梁、道路、庄稼与房屋,真有一番石破天惊 ....的景象。 D.观音湖畔,湿地公园,花红柳绿,碧波荡漾。人们或漫步、或对弈、或舞蹈,怡然 .. 自得 ..,其乐融融。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A.节日的步行街,张灯结彩,人山人海,处处洋溢着欢乐的笑脸。 B.全校师生没有一个不否认“阳光体育”活动使整个校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C.2016年5月,四川省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在遂宁如期举行,开幕式既体现了遂宁地方文化特色,又彰显了体育新理念,获得了群众的好评如潮。 D.那烟雨迷蒙的涪江,恰如一幅淡雅而隽永的水墨画,展现在我们面前。 6、把下列语句组成一段话,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这种植物墙,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而且可以减少噪音和空气污染。 ②在巴西,绿色围墙是用空心砖砌成的,砖上附有树胶和肥料,再种上草籽,小草便从里面长出来,绿满墙面。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题专练含解析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题专练(含解析) 记叙文阅读 一、(2016预测)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13分)父亲的早晨 沈宏 ①星期六的清晨,吃过早饭,我对父亲说:“我们出去走走吧!” ②父亲似乎犹豫了一下。前一阵子父亲因为一个人出去走摔了一跤,他就怕了,再也不愿出去。我说:“我陪着你,去外面活动活动筋骨,对你的腿脚有好处的。”父亲脸色暗下许多,死活不愿。 ③“我搀着你吧!”费了不少口舌,父亲终于被我说服了。 ④我领着父亲走在河滨路边的绿化小径上。我怕父亲摔倒,紧贴着他,搀着他走。我突然感到有点陌生,这是我的父亲吗?他原本走路健步如飞,让他的一帮退休老师们都羡慕不已。如今,走路却一瘸一拐,右脚挪动时有明显拖沓的痕迹。身体佝偻着,没有了往日的神采。大约走了一百米的路,为了不让父亲累着,我找了一条长椅让他歇一会儿。父亲坐下来,脱掉了鸭舌帽,露出了光光的头。原本一头浓密的白发,就剩下没几撮了。

父亲习惯性地在头上一捋,就有头发脱落在领子上,粘在毛绒衣上。 ⑤父亲教数学,那么抽象难懂的东西,学生却听得如痴如醉。一个男班主任,学生叫父亲“妈妈”,有啥心里话,都愿悄悄给父亲讲。有学生上大学困难,他多方奔走,为学生筹集上学的钱,还把家里仅有的积蓄捐了。我八岁时,偷偷下河洗澡遭遇危险,是父亲一跃而下,才把我从水里托起来,挽救了我的小生命。 ⑥这就是父亲给予我的第二次生命,面对骨瘦如柴的父亲,我该如何感谢他? ⑦又走了一段路后,我怕父亲这样走下去会吃不消,想折回。父亲倒是满怀信心地说:“今天难得,很久没有出来了,有儿子陪着,再走一段到三号桥,那儿我还没去过呢!” ⑧雨后的阳光温暖而柔和,空气清新,花丛里的蝴蝶上下飞舞,黄莺在茂密的树林里唱歌,万物在湿润中滋滋地疯长着。 ⑨再走了一段路,父亲选了一个靠河边的长椅子坐了下来,一会儿看着头顶上垂下来的杨柳,一会儿又低头去采摘脚下无名的小草小花。一阵微风徐来,吹得他孩童般的惬意和舒坦。 ⑩在折回来的路上,我们又选了一块石板凳坐下来。我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 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 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4、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5、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修辞有很多,常用的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 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 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部编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部编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全人类大脑知识共享,你支持吗? (辩题)假如让全人类大脑实现知识共享,你支持吗? (正方)说实话,一说到这个技术我就热血沸腾。统计清华大学每年的入学人数和家庭背景,你会发现,越来越少的人出身于贫寒家庭和偏远落后山区,寒门再难出贵子,而知识共享能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根据诺奖得主西奥多·舒尔茨的研究表明,当社会的平均受教育水平更高的时候,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小。这意味着一旦共享知识了,人人变得更博学,贫富差距将会缩小,寒门将出更多的贵子。这个技术真是太好了。 (反方)对方辩友乐得沸腾了,但有人会气得沸腾!因为这一技术会极大地破坏现有的公平格局,抹杀了个人努力。这个技术,让那些没有付出努力的人躺在家里就可以获得知识。设想你寒窗苦读12年,当终于收到了清华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广播里响起了激动人心的声音:全人类知识共享,清华大学解散了!凭什么呢?更让人觉得不公平的是,这一技术置各种专利于何地呢?发明专利的人发现自己的成果被人半路截胡了,人人都可以灵光一现申请个专利,那研究发明还有什么动力! (正方)我不同意对方辩友的看法,少努力一点儿有什么不好?就我个人而言,2006年我开始人工智能方向的研究,在此之前,我用了15年去学英语,又用了9年去学计算机,而最后我顶多能听懂一个生僻的网络关键词。如果我7岁就能拥有27岁的知识储备,我的人生会不会是另一种样子?普通人穷极一生去学习,恐怕都学不到所有人掌握的所有知识。知识共享,等于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当我们仰望星空,看到的不再只是一颗星星,而是无穷的宇宙奥秘。“朝闻道,夕死可矣”。全人类大脑知识共享,让我节省了学习时间,更接近真理与宇宙的尽头。 (反方)我看对方辩友确实是走到宇宙的尽头了。大脑共享直接获得知识,显然省略的是学习和思考的过程。这样真的好吗?就《西游记》而言,我们都知道这是佛祖安排的九九八十一难,佛祖不可以直接把经书给唐三藏吗?他可以,经书是完全可以共享的,但是取经的路是不可以的。而使唐僧成为唐僧的,不是经书,是那条取经的路啊!我们活在一个资讯爆炸的时代,活在一个生产知识的速度超越储存它速度的时代,所以我们这个时代考验的恰恰是你从这些知识当中去挑选辨别排序的能力。比匮乏知识更可怕的是,这些辛辛苦苦学了知识的人,发现付出的努力是个笑话,这不是在分享知识而是在毁灭知识! (节选自2018年11月16日《奇葩说》,有删改)(1)【思维导图】阅读双方辩词,完成思维导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