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7-2018学年高二数学选修2-3教学案:2.3.1 条件概率 Word版缺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二数学选修2-3教学案:2.3.1 条件概率 Word版缺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二数学选修2-3教学案:2.3.1 条件概率 Word版缺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二数学选修2-3教学案:2.3.1 条件概率 Word版缺答案

2.3

独__立__性

2.3.1 条 件 概 率

[对应学生用书P31]

三张奖券中只有一张能中奖,现分别由三名同学无放回地抽取. 问题1:三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相等吗? 提示:相等.

问题2:求第一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

提示:用A 表示事件“第一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奖券”,则P (A )=2

3.

问题3:求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 提示:用B 表示事件“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则 P (B )=13

.

问题4:如果已经知道第一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奖券,那么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是多少?

提示:用C 表示事件“在第一名同学没有中奖的前提下,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事件C 可以理解为还有两张奖券,其中一张能中奖,则P (C )=1

2

.

1.条件概率的概念

一般地,对于两个事件A 和B ,在已知事件B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 发生的概率,称为事件B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 的条件概率,记为P (A |B ).

2.条件概率的计算公式

(1)一般地,若P (B )>0,则事件B 已发生的条件下A 发生的条件概率是P (A |B )=P (AB )

P (B ).

(2)利用条件概率,我们有P (AB )=P (A |B )P (B ).

1.由条件概率的定义可知,P (A |B )与P (B |A )是不同的;另外,在事件B 发生的前提下,事件A 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不一定是P (A ),即P (A |B )与P (A )不一定相等.

2.在条件概率的定义中,要强调P (B )>0.

3.P (A |B )=P (AB )

P (B )可变形为P (AB )=P (A |B )P (B ),即只要知道其中两个值就可以求得第三

个值.

[对应学生用书P31]

[例1] 6”,事件B 为“两颗骰子的点数之和大于8”.

(1)求P (A ),P (B ),P (AB );

(2)当蓝色骰子的点数为3或6时,两颗骰子的点数之和大于8的概率为多少? [思路点拨] 根据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及条件概率公式求解. [精解详析] (1)设x 表示抛掷红色骰子所得到的点数,用y 表示抛掷蓝色骰子所得到的点数,则试验的基本事件总数的全集Ω={(x ,y )|x ∈N ,y ∈N,1≤x ≤6,1≤y ≤6},如图所示,由古典概型计算公式可知:

P (A )=1236=13,

P (B )=1036=518,

P (AB )=5

36

.

(2)P (B |A )=P (AB )P (A )

=5

3613=5

12.

[一点通] 利用P (A |B )=P (AB )

P (B )

求条件概率的一般步骤: (1)计算P (B );

(2)计算P (AB )(A ,B 同时发生的概率);

(3)利用公式P (A |B )=

P (AB )

P (B

)

计算. 其中(1)(2)可利用古典概型等有关计算概率的方法求解.

1.袋中有5个小球(3白2黑),现从袋中每次取一个球,不放回地抽取两次,则在第一次取到白球的条件下,第二次取到白球的概率是________.

解析:记事件A 为“第一次取到白球”,事件B 为“第二次取到白球”,则事件AB 为“两次都取到白球”,依题意知P (A )=35,P (AB )=35×24=3

10,所以在第一次取到白球的条

件下,第二次取到白球的概率是P (B |A )=1

2

.

答案:12

2.一个家庭中有两个小孩,假定生男、生女是等可能的.已知这个家庭有一个是女孩,问另一个小孩是男孩的概率是多少?

解:一个家庭的两个小孩只有4种可能:{两个都是男孩},{第一个是男孩,第二个是女孩},{第一个是女孩,第二个是男孩},{两个都是女孩}.由题意知这4个事件是等可能的,A =“其中一个女孩”,B =“其中一个男孩”,则A ={(男,女),(女,男),(女,女)},B ={(男,男),(男,女),(女,男)},AB ={(男,女),(女,男)}.

∴P (AB )=24,P (A )=3

4.

∴P (B |A )=P (AB )P (A )=2434

=2

3

.

3.现有6个节目准备参加比赛,其中4个舞蹈节目,2个语言类节目,如果不放回地依次抽取2个节目,求

(1)第1次抽到舞蹈节目的概率;

(2)第1次和第2次都抽到舞蹈节目的概率;

(3)在第1次抽到舞蹈节目的条件下,第2次抽到舞蹈节目的概率.

解:设第1次抽到舞蹈节目为事件A ,第2次抽到舞蹈节目为事件B ,则第1次和第2次都抽到舞蹈节目为事件AB .

(1)从6个节目中不放回地依次抽取2个的事件数为 A 26=30,

根据分步计数原理第1次抽到舞蹈节目的事件数为A 14A 15=20,

于是P (A )=2030=23

.

(2)因为第1次和第2次都抽到舞蹈节目的事件数为A 24=12, 于是P (AB )=1230=25

.

(3)由(1)(2)可得,在第1次抽到舞蹈节目的条件下,第2次抽到舞蹈节目的概率为 P (B |A )=P (AB )P (A )=2

523

=3

5

.

[例2] 7个球标有字母A,3个球标有字母B ;第二个盒子中有红球和白球各5个;第三个盒子中则有红球8个,白球2个.试验按如下规则进行:先在第一个盒子中任取一个球,若取得标有字母A 的球,则在第二个盒子中任取一个球,若第一次取得标有字母B 的球,则在第三个盒子中任取一个球.如果第二次取出的是红球,则称试验为成功.求试验成功的概率.

[思路点拨]

设出基本事件→求相应事件概率→求试验成

功的概率

[精解详析] 设A ={从第一个盒子中取得标有字母A 的球}, B ={从第一个盒子中取得标有字母B 的球}, R ={第二次取出的球是红球}, W ={第二次取出的球是白球}, 则容易求得P (A )=710,P (B )=310,

P (R |A )=12,P (W |A )=1

2,

P (R |B )=45,P (W |B )=1

5

.

事件“试验成功”表示为RA +RB ,又事件RA 与事件RB 互斥,故由概率的加法公式,得

P (RA +RB )=P (RA )+P (RB ) =P (R |A )·P (A )+P (R |B )·P (B ) =12×710+45

×3

10

=0.59. [一点通] 为了求得比较复杂事件的概率.往往可以先把它分解成两个(或若干个)互斥的较简单事件之和,求出这些简单事件的概率,再利用加法公式即得所求的复杂事件的概率.

4.高二某班共有60名学生,其中女生有20名,三好学生占1

6,而且三好学生中女生占

一半.现在从该班同学中任选一名参加某一座谈会.则在已知没有选上女生的条件下,选上

的是三好学生的概率为________.

解析:设事件A 表示“任选一名同学是男生”;事件B 为“任取一名同学为三好学生”,则所求概率为P (B |A ).

依题意得P (A )=4060=23,P (AB )=560=112.

故P (B |A )=P (AB )P (A )

=11223=1

8.

答案:18

5.在某次考试中,要从20道题中随机地抽出6道题,若考生至少能答对其中的4道题即可通过;若至少能答对其中5道题就获得优秀,已知某考生能答对其中10道题,并且知道他在这次考试中已经通过,求他获得优秀成绩的概率.

解:设事件A 为“该考生6道题全答对”,事件B 为“该考生答对了其中5道题,另一道答错”,事件C 为“该考生答对了其中4道题,而另2道题答错”,事件D 为“该考生在这次考试中通过”,事件E 为“该考生考试中获得优秀”,则A ,B ,C 两两互斥,且D =A +B +C ,E =A +B .

由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及加法公式可知P (D )=P (A +B +C )=P (A )+P (B )+P (C )=C 610

C 620

C 510C 110C 6

20+C 410C 210

C 620

, P (AD )=P (A ),P (BD )=P (B ), P (E |D )=P (A ∪B |D )=P (A |D )+P (B |D ). P (A )P (D )+P (B )P (D )=210C 62012 180C 620+2 520

C 620

12 180C 620=1358

. 故所求的概率为13

58

.

1.P (A |B )表示事件A 在“事件B 已发生”这个附加条件下的概率,与没有这个附加条件的概率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条件概率是在原随机试验的条件上再加上一定的条件,求另一事件在此“新条件”下发生的概率.

2.若事件A ,C 互斥,则P [(A +C )|B ]=P (A |B )+P (C |B ).

[对应课时跟踪训练(十二)]

一、填空题

1.已知P (AB )=310,P (B )=3

5,则P (A |B )=________.

解析:P (A |B )=P (AB )P (B )

=31035=1

2.

答案:12

2.在100件产品中有95件合格品,5件不合格品.现从中不放回地取两次,每次任取一件,则在第一次取到不合格品后,第二次取到不合格品的概率为________.

解析:设事件A 为“第一次取到不合格品”,事件B 为“第二次取到不合格品”,则P (AB )=C 25

C 2100,所以P (B |A )=P (AB )P (A )

=5×4

100×995100

=499.

答案:4

99

3.把一枚骰子连续抛掷两次,已知在第一次抛出的是偶数点的情况下,第二次抛出的也是偶数点的概率为________.

解析:“第一次抛出偶数点”记为事件A ,“第二次抛出偶数点”记为事件B ,则P (A )=3×66×6=12

, P (AB )=3×36×6=1

4

.

所以P (B |A )=P (AB )P (A )=1

412=1

2

.

答案:12

4.甲、乙、丙三人到三个景点旅游,每人只去一个景点,设事件A =“三个人去的景点不相同”,B =“甲独自去一个景点”,则概率P (A |B )等于________.

解析:由题意知,P (B )=C 13·

223×3×3=49

P (AB )=A 33

3×3×3=29.

∴P (A |B )=P (AB )P (B )=2

949=1

2

.

答案:12

5.设某种动物由出生算起活到20岁的概率为0.8,活到25岁的概率为0.4,现有一个20岁的这种动物,则它能活到25岁的概率是________.

解析:设动物活到20岁的事件为A ,活到25岁的事件为B ,则P (A )=0.8,P (B )=0.4,由AB =B ,

所以P (AB )=P (B ). 所以P (B |A )=P (AB )P (A )=P (B )P (A )=0.4

0.8

=0.5. 答案:0.5 二、解答题

6.某个班级有学生40人,其中有共青团员15人,全班分成四个小组,第一小组有学生10人,其中共青团员4人,如果要在班里任选一人当学生代表,那么这个代表恰好在第一小组里的概率是多少?现在要在班级任选一个共青团员当团员代表,问这个代表恰好在第一小组的概率是多少?

解:设A ={在班里任选一个学生,该学生属于第一小组},B ={在班里任选一个学生,该学生是共青团员},

P (A )=1040=14,即这个代表恰好在第一小组里的概率是1

4

.

P (A |B )=P (AB )P (B )=4

401540=415

,即这个团员代表恰好在第一小组的概率为4

15.

7.任意向x 轴上(0,1)这一区间内投掷一个点,问 (1)该点落在区间????0,1

2内的概率是多少; (2)在(1)的条件下,求该点落在????

14,1内的概率.

解:由题意可知,任意向(0,1)这一区间内投掷一点,该点落在(0,1)内哪个位置是等可能的.

令A =?

??

?

??x | 0

(1)P (A )=121=1

2

.

(2)令B =?

???

??

x ?? 14

??

?

??x ?? 14

2,

故在A 的条件下B 发生的概率为 P (B |A )=P (AB )P (A )

=12-

1412

=1

2.

8.某班从6名班干部(其中男生4人,女生2人)中选3人参加学校的义务劳动,在男生甲被选中的情况下,求女生乙也被选中的概率.

解:记“男生甲被选中”为事件A ,“女生乙被选中”为事件B . P (A )=C 25

C 36=1020=12,

P (BA )=C 14

C 36=15,

P (B |A )=P (BA )P (A )=25

,即在男生甲被选中的情况下,女生乙也被选中的概率为2

5.

最新高二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高二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集合6篇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创新型人材为目标,以联合办学为契机,深入钻研教材,靠集体智慧处理教研、教改资源及多媒体信息,根据我校实际,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技术,提高课堂效率,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目标要求 1.深入钻练教材,在借鉴她校课件基础上,结合所教学生实际,确定好每节课所教内容,及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方法。 2.本期还要帮助学生搞好《数学》必修内容的复习,一是为学生学业水平检测作准备,二是为高三复习打基础。 3.本期的专题选讲务求实效。 4.继续培养学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解决好学习教学中的困难,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5.本期重点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概括、归纳、整理、类比、相互转化、数形结合等能力,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三、教学措施: 一、认真落实,搞好集体备课。每周至少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每位老师都要提前一周进行单元式的备课,集体备课时,由一名老师作主要发言人,对下一周的教材内容作分析,然后大家研究讨论其中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在星期一的集合备课中,主要是对上周备课中的情况作补充。每次备课都要用一定的时间交流一下前一段的教学情况,进度、学生掌握情况等。 二、详细计划,保证练习质量。教学中用配备资料是《高中数学新新学案》,要求学生按教学进度完成相应的习题,老师要给予检查和必要的讲评,老师要提前向学生指出不做的题,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每周以内容滚动式编一份练习试卷,星期五发给学生带回家完成,星期一交,老师要进行批改,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最好安排时间讲评。试题量控制为10道选择题(4旧6新)、4道填空题(1旧3新)、4道解答题。 三、抓好第二课堂,稳定数学优生,培养数学能力兴趣。本学期第二课堂与数学竞赛准备班继续分开进行辅导。平常意义上的第二课堂辅导学生,主要是以兴趣班的形式,以复习巩固课堂教学的同步内容为主,一般只选用常规题为例题和练习,难度低于高考接近高考,用专题讲授为主要形式开展辅导工作。 四、加强辅导工作。对已经出现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的下班辅导十分重要,所以每位老师必须重视搞好辅导工作。教师教学中,要尽快掌握班上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工作,既要注意照顾好班上优生层,更不能忽视班上的困难学生。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创新型人材为目标,以联合办学为契机,深入钻研教材,靠集体智慧处理教研、教改资源及多媒体信息,根据我校实际,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二、目标要求 1.深入钻练教材,在借鉴她校课件基础上,结合所教学生实际,确定好每节课所教内容,及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方法。 2.本期还要帮助学生搞好《数学》必修内容的复习,一是为学生学业水平检测作准备,二是为高三复习打基础。 3.本期的专题选讲务求实效。 4.继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解决好学习教学中的困难,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高中数学专题――概率统计专题.

专题二概率统计专题 【命题趋向】概率与统计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学习内容,它是一种处理或然问题的方法,在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概率与统计的基础知识成为每个公民的必备常识.概率与统计的引入,拓广了应用问题取材的范围,概率的计算、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的计算及应用都是考查应用意识的良好素材.在高考试卷中,概率与统计的内容每年都有所涉及,以解答题形式出现的试题常常设计成包含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与期望、统计图表的识别等知识为主的综合题,以考生比较熟悉的实际应用问题为载体,以排列组合和概率统计等基础知识为工具,考查对概率事件的识别及概率计算.解答概率统计试题时要注意分类与整合、化归与转化、或然与必然思想的运用.由于中学数学中所学习的概率与统计内容是最基础的,高考对这一部分内容的考查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该部分在高考试卷中,一般是2—3个小题和一个解答题. 【考点透析】概率统计的考点主要有:概率与统计包括随机事件,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古典概型,几何概型,条件概率,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超几何分布,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和方差,抽样方法,总体分布的估计,正态分布,线性回归等.【例题解析】 题型1 抽样方法 -)中,在公证部门监督下按照随机抽取的方法确【例1】在1000个有机会中奖的号码(编号为000999 定后两位数为的号码为中奖号码,该抽样运用的抽样方法是() A.简单随机抽样B.系统抽样C.分层抽样D.以上均不对 分析:实际“间隔距离相等”的抽取,属于系统抽样. 解析:题中运用了系统抽样的方法采确定中奖号码,中奖号码依次为:088,188,288,388,488,588,688,788,888,988.答案B. 点评:关于系统抽样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1)系统抽样是将总体分成均衡几个部分,然按照预先定出的规则从每一部分抽取一个个体,得到所需要的样本的一种抽样方法.(2)系统抽样的步骤:①将总体中的个体随机编号;②将编号分段;③在第一段中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起始的个体编号;④按事先研究的规则抽取样本.(3)适用范围:个体数较多的总体. 例2(2008年高考广东卷理3)某校共有学生2000名,各年级男、女生人数如表.已知在全校学生中随机抽取1名,抽到二年级女生的概率是0.19.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全校抽取64名学生,则应在三年级抽取的学生人数为() A.24B.18C.16D.12 Array 分析:根据给出的概率先求出x的值,这样就可以知道三年级的学生人数,问题就解决了. x=?=,这样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的解析:C 二年级女生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9%,即20000.19380 +++=,三年级学生有500人,用分层抽样抽取的三年级学生应是总数是3733773803701500 64 50016 ?=.答案C. 2000 点评:本题考查概率统计最基础的知识,还涉及到一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运算能力,题目以抽样的等可能性为出发点考查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的知识. 例3.(2009江苏泰州期末第2题)一个社会调查机构就某地居民的月收入调查了10000人,并根据所得数据画了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图).为了分析居民的收入与年龄、学历、职业等方面的关系, 2500,3500(元)月收入段应抽要从这10000人中再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出100人作进一步调查,则在[) 出人.

2020年下学期高二数学教学计划

2020年下学期高二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 261班共有学生75人,268班共有学生72人。268班学习数学的气氛较浓,但由于高一函数部分基础特别差,对高二乃至整个高中的数学学习有很大的影响,数学成绩尖子生多或少,但若能杂实复习好函数部分,加上学生又很努力,将来前途无量。若能好好的引导,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要求 (一)情意目标 (1)通过分析问题的方法的教学、通过不等式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不等式的一题多证,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2)提供生活背景,使学生体验到不等式、直线、圆、圆锥曲线就在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3)在探究不等式的性质、圆锥曲线的性质,体验获得数学规律的艰辛和乐趣,在分组研究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4)基于情意目标,调控教学流程,坚定学习信念和学习信心。 (5)还时空给学生、还课堂给学生、还探索和发现权给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在发展他们思维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数学情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追求数学的科学精神。(6)

让学生体验"发现--挫折--矛盾--顿悟--新的发现"这一科学发现历程的幻妙多姿 (二)能力要求 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1)在对不等式的性质、平均不等式及思维方法与逻辑模式的学习中,进一步培养记忆能力。做到记忆准确、持久,用时再现得迅速、正确。 (2)通过定义、命题的总体结构教学,揭示其本质特点和相互关系,培养对数学本质问题的背景事实及具体数据的记忆。(3)通过揭示解析几何有关概念、公式和图形直观值见的对应关系,培养记忆能力。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1)通过解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加强对概念、公式、法则的明确性和灵活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3)通过解析法的教学,提高学生是运算过程具有明晰性、合理性、简捷性能力。(4)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正确、迅速与合理、灵活的运算能力,促使知识间的滲透和迁移。(5)利用数形结合,另辟蹊径,提高学生运算能力。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统计与概率知识点(原稿)

高中数学统计与概率知识点(文) 第一部分:统计 一、什么是众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众数的特点。 ①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的次数最多;②众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当众数出现的次数越多,它就越能代表这组数据的整体状况,并且它能比较直观地了解到一组数据的大致情况。但是,当一组数据大小不同,差异又很大时,就很难判断众数的准确值了。此外,当一组数据的那个众数出现的次数不具明显优势时,用它来反映一组数据的典型水平是不大可靠的。 3.众数与平均数的区别。 众数表示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平均数是一组数据中表示平均每份的数量。 二、.中位数的概念。 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据(当有偶数个数据时,为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三 .众数、中位数及平均数的求法。 ①众数由所给数据可直接求出;②求中位数时,首先要先排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然后根据数据的个数,当数据为奇数个时,最中间的一个数就是中位数;当数据为偶数个时,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③求平均数时,就用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得数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四、中位数与众数的特点。 ⑴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中唯一的,可能是这组数据中的数据,也可能不是这组数据中的数据; ⑵求中位数时,先将数据有小到大顺序排列,若这组数据是奇数个,则中间的数据是中位数;若这组数据是偶数个时,则中间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中位数; ⑶中位数的单位与数据的单位相同; ⑷众数考察的是一组数据中出现的频数; ⑸众数的大小只与这组数的个别数据有关,它一定是一组数据中的某个数据,其单位与数据的单位相同; (6)众数可能是一个或多个甚至没有; (7)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

高二数学概率与统计知识点总结

高二数学概率与统计知识点总结 (1)记数学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教师在课堂中拓展的课外知识。记录下来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2)建立数学纠错本。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犯。争取做到:找错、析错、改错、防错。达到:能从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确东西;能由果朔因把错误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解答问题完整、推理严密。 (3)熟记一些数学规律和数学小结论,使自己平时的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4)经常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实行“整体集装”,如表格化,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经常对习题进行类化,由一例到一类,由一类到多类,由多类到统一;使几类问题归纳于同一知识方法。 (5)阅读数学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数学学科课外活动与讲座,多做数学课外题,加大自学力度,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6)及时复习,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进行适当的反复巩固,消灭前学后忘。 (7)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总结归类。如:①从数学思想分类②从解题方法归类③从知识应用上分类等,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专题化、网络化。 (8)经常在做题后进行一定的“反思”,思考一下本题所用的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想,是否还有别的想法和解法,本题的分析方法与解法,在解其它问题时,是否也用到过。

(9)无论是作业还是测验,都应把准确性放在第一位,通法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速度或技巧,这是学好数学的重要问题。看了“高二数学概率与统计知识点总结”的人还看了:

新学期高中数学教学计划(2021)

( 工作计划)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JH-XK-0971 新学期高中数学教学计划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plan in the new semester

新学期高中数学教学计划(2021) 指导思想与总目标: 根据学校相关处室、教研组、年级组要求,高一数学备课组以提升学生学习质量、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重点。本组8位教师加强集体研讨,团结和谐、相互交流、相互学习,配合教研组积极推进“五步导学”课题研究,落实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基本要求,努力提高教师研修水平和业务能力。确保期末团体平均分位居万州区同级学校前4名。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将完成“《数学①》必修”和“《数学④》必修”(人民教育出版社教A版)的学习,教学辅助材料有《三维设计》和自愿订阅学习方法报部分单元练习及学法指导阅读材料。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前半期完成《数学①》主要涉及三章内容: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的概念(约13学时)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用集合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性、准确性,帮助学生学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数学对象,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并初步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2.理解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理解补集的含义,会求在给定集合中某个集合的补集; 4.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和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和交集; 5.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 6.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类比得到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等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二章函数的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约14学时) 教学本章时应立足于现实生活从具体问题入手,以问题为背景,按照“问题情境—数学活动—意义建构—数学理论—数学应用—回顾反思”的顺序结构,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归纳、抽象、概括,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函数是探索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工具和语言,学会用函数的思想、变化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目的。 1.了解函数概念产生的背景,学习和掌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能借助函数的知识表述、刻画事物的变化规律; 2.理解有理指数幂的意义,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了解幂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知道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时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 3.了解函数与方程之间的关系;会用二分法求简单方程的近似解;了解函数模型及其意义;

(最全)高中数学概率统计知识点总结

概率与统计 一、普通的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及方差 1、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2、平均数:①、常规平均数:12n x x x x n ++???+= ②、加权平均数:112212n n n x x x x ωωωωωω++???+=++???+ 3、中位数:从大到小或者从小到大排列,最中间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4、方差:2222121 [()()()]n s x x x x x x n = -+-+???+- 二、频率直方分布图下的频率 1、频率 =小长方形面积:f S y d ==?距;频率=频数/总数 2、频率之和:121n f f f ++???+=;同时 121n S S S ++???+=; 三、频率直方分布图下的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及方差 1、众数:最高小矩形底边的中点。 2、平均数: 112233n n x x f x f x f x f =+++???+ 112233n n x x S x S x S x S =+++???+ 3、中位数:从左到右或者从右到左累加,面积等于0.5时x 的值。 4、方差:22221122()()()n n s x x f x x f x x f =-+-+???+- 四、线性回归直线方程:???y bx a =+ 其中:1 1 2 22 1 1 ()() ?() n n i i i i i i n n i i i i x x y y x y nxy b x x x nx ====---∑∑== --∑∑ , ??a y bx =- 1、线性回归直线方程必过样本中心(,)x y ; 2、?0:b >正相关;?0:b <负相关。 3、线性回归直线方程:???y bx a =+的斜率?b 中,两个公式中分子、分母对应也相等;中间可以推导得到。 五、回归分析 1、残差:??i i i e y y =-(残差=真实值—预报值)。分析:?i e 越小越好; 2、残差平方和:21?()n i i i y y =-∑, 分析:①意义:越小越好; ②计算:222211221 ????()()()()n i i n n i y y y y y y y y =-=-+-+???+-∑ 3、拟合度(相关指数):221 2 1 ?()1() n i i i n i i y y R y y ==-∑=- -∑,分析:①.(]20,1R ∈的常数; ②.越大拟合度越高; 4、相关系数 :()() n n i i i i x x y y x y nx y r ---?∑∑= = 分析:①.[r ∈-的常数; ②.0:r >正相关;0:r <负相关 ③.[0,0.25]r ∈;相关性很弱; (0.25,0.75)r ∈;相关性一般; [0.75,1]r ∈;相关性很强; 六、独立性检验 1、2×2列联表: 2、独立性检验公式 ①.2 2() ()()()() n ad bc k a b c d a c b d -= ++++ ②.犯错误上界P 对照表 3、独立性检验步骤

高中数学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例题解析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例题解析 能力素质 例1 已知p :x 1,x 2是方程x 2+5x -6=0的两根,q :x 1+x 2=-5,则p 是q 的 [ ] A .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分析 利用韦达定理转换. 解 ∵x 1,x 2是方程x 2+5x -6=0的两根, ∴x 1,x 2的值分别为1,-6, ∴x 1+x 2=1-6=-5. 因此选A . 说明:判断命题为假命题可以通过举反例. 例2 p 是q 的充要条件的是 [ ] A .p :3x +2>5,q :-2x -3>-5 B .p :a >2,b <2,q :a >b C .p :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q :四边形是正方形 D .p :a ≠0,q :关于x 的方程ax =1有惟一解 分析 逐个验证命题是否等价. 解 对A .p :x >1,q :x <1,所以,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对B .p q 但q p ,p 是q 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对C .p q 且q p ,p 是q 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对.且,即,是的充要条件.选.D p q q p p q p q D ??? 说明:当a =0时,ax =0有无数个解. 例3 若A 是B 成立的充分条件,D 是C 成立的必要条件,C 是B 成立的充要条件,则D 是A 成立的 [ ] A .充分条件 B .必要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分析 通过B 、C 作为桥梁联系A 、D . 解 ∵A 是B 的充分条件,∴A B ① ∵D 是C 成立的必要条件,∴C D ② ∵是成立的充要条件,∴③C B C B ?

高二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2019-2019学年高二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较端正,学习积极性较高,但学习习惯不是很好。有的学生计算能力较差,有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差,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比较差。大部分学生还存在着依赖性,不愿意自己探究知识,没有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内容 本学期学习的内容为选修2-2,选修2-3(北师大版)。 选修2-2内容包括:推理与证明、变化率与导数、导数应用、定积分、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选修2-3内容包括:计数原理、概率、统计案例。 三、教材分析 1.注重基础: “大纲”对传统的初等数学教育内容进行了精选,把理论上、方法上以及代生产与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的知识作为各专业必学的基本内容。 2.降低知识起点 这套数学教材编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使多数学生能完成“大纲”中规定的教学要求,以保证学生能达到高中阶段的基本数学水准。 3.注重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每章专设应用一节,列举数学在生活实际、现代科学和生产中应用的例子,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工具的能力 四、教学管理与教学研究计划 为了做好这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我计划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抓好理论学习: 抓好教育理论特别是最新的教育理论的学习,及时了解课改信息和课改动向,转变教学观念,形成新课标教学思想,树立现代化、科学化的教育思想。 2、做好各时期的计划: 为了搞好教学工作,以课程改革的思想为指导,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以及数学教学任务和内容,做好学期教学工作的总体计划和安排,并且对各单元的进度情况进行详细计划。 3、备好每堂课 认真钻研课标和教材,做好备课工作,对教学情况和各单元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备好学生的学习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写好每节课的教案为上好课提供保证,做好课后反思和课后总结工作,以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 4、做好课堂教学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爱因斯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结合教学内容,选一些与实际联系紧密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去解决,合理组织教学。 5、精批细改作业

高二数学概率习题(个人整理)

8.从1,2,3,4,5这5个数中任取两个,则这两个数正好相差1的概率是________。 答案:42105 = 9.口袋里装有两个白球和两个黑球,这四个球除颜色外完全相同,四个人按顺序依次从中摸出一球,试求“第二个人摸到白球”的概率。 121()242 P A ==。 10.袋中有红、白色球各一个,每次任取一个,有放回地抽三次,写出所有的基本事件,并计算下列事件的概率:(1)三次颜色恰有两次同色;(2)三次颜色全相同; (3)三次抽取的球中红色球出现的次数多于白色球出现的次数。 答案:(红红红)(红红白)(红白红)(白红红)(红白白)(白红白)(白白红)(白白白) (1)34(2)14(3)12 11.已知集合{0,1,2,3,4}A =,,a A b A ∈∈; (1)求21y ax bx =++为一次函数的概率;(2)求21y ax bx =++为二次函数的概率。 答案:(1)425 (2)45 12.连续掷两次骰子,以先后得到的点数,m n 为点(,)P m n 的坐标,设圆Q 的方程为2217x y +=; (1)求点P 在圆Q 上的概率; (2)求点P 在圆Q 外的概率。 答案:(1)118(2)1318 13.设有一批产品共100件,现从中依次随机取2件进行检验,得出这两件产品均为次品的概率不超过1%,问这批产品中次品最多有多少件? 答案:10件 5.设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为,则() A. B. C. D. 6.设随机变量,且,则() X 3,2,1,2)(===i a i i X P ==)2(X P 91 61314 1),(~2σμN X )()(C X P C X P >=≤=≤)(C X P

高中数学必修三 概率与统计

高中数学必修三:概率与统计 1.要从已编号(1-50)的50枚最新研制的某型号导弹中随机抽取5枚来进行发射试验,用每部分选取的号码间隔一样的系统抽样方法确定所选取的5枚导弹的编号可能是( ). A.5,10,15,20,25B.3,13,23,33,43C.1,2,3,4,5D.2,4,8,16,32 2.从鱼塘捕得同一时间放养的草鱼240尾,从中任选9尾,称得每尾鱼的质量分别是1.5,1.6,1.4,1.6,1.3,1.4,1.2,1.7,1.8(单位:千克).依此估计这240尾鱼的总质量大约是( ).A.300克B.360千克C.36千克D.30千克 3.以下茎叶图记录了甲.乙两组各五名学生在一次英语听力测试中的成绩(单位:分) 已知甲组数据的中位数为15,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16.8,则,x y的值分别为()A.2,5B.5,5C.5,8D.8,8 4.为了考查两个变量x和y之间的线性关系,甲、乙两位同学各自独立作了10次和15次试验,并且利用线性回归方法,求得回归直线分别为l1,l2,已知两人得的试验数据中,变量x和y的数据的平均值都分别相等,且值分别为s与t,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直线l1和l2一定有公共点(s,t)B.直线l1和l2相交,但交点不一定是(s,t) C.必有直线l1∥l2 D.直线l1和l2必定重合 5..设某大学的女生体重y(单位:kg)与身高x(单位:cm)具有线性相关关系,根据一组样本数据(x i,y i)(i=1,2,…,n),用最小二乘法建立的回归方程为$y=0.85x-85.71,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y与x具有正的线性相关关系B.回归直线过样本点的中心(x,y)C.若该大学某女生身高增加1cm,则其体重约增加0.85kgD.若该大学某女生身高为170cm,则可断定其体重比为58.79kg

高中数学教学计划

高中数学教学计划 高中数学教学计划 我以前一直是在教文科班的数学,这学期对于我来说,面临着挑战,因为本学期我接手了两个理科班。以前我带的始终是文科班,对于文科班的学生的情况比较理解,但对于理科班来说,我不知道他们对学习会有怎样的想法与做法。针对这种情况,我制定了如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学校、数学组的领导下,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认真完成各项任务,严格执行“三规”、“五严”。利用有限的时间,使学生在获得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数学能力方面能有所提高,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二、教学措施 1、以能力为中心,以基础为依托,调整学生的学习习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精讲多练,一般地,每一节课让学生练习20分钟左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坚持每一个教学内容集体研究,充分发挥备课组集体的力量,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上课效率。调整教学方法,采用新的教学模式。

3、脚踏实地做好落实工作。当日内容,当日消化,加强每天、每月过关练习的检查与落实。坚持每周一周练,每章一章考。通过周练重点突破一些重点、难点,章考试一章的查漏补缺,章考后对一章的不足之处进行重点讲评。 4、周练与章考,切实把握试题的选取,切实把握高考的脉搏,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注重能力的考查,注意思维的层次性(即解法的多样性),适时推出一些新题,加强应用题考察的力度。每一次考试试题坚持集体研究,努力提高考试的效率。 5.注重对所选例题和练习题的把握: 6.周密计划合理安排,现数学学科特点,注重知识能力的提高,提升综合解题能力,加强解题教学,使学生在解题探究中提高能力. 7.多从“贴近教材、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角度,选择典型的数学联系生活、生产、环境和科技方面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有计划、针对性强的训练,多给学生锻炼各种能力的机会,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数学综合能力之目的.不脱离基础知识来讲学生的能力,基础扎实的学生不一定能力强.教学中不断地将基础知识运用于数学问题的解决中,努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 三、对自己的要求——落实教学的各个环节 1.精心上好每一节课

高二数学概率统计知识点大全

高二数学概率统计知识点大全 数学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小编准备了高二数学概率统计知识点,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1.随机事件和确定事件 (1)在条件S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的必然事件. (2)在条件S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的不可能事件. (3)必然事件与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确定事件. (2)任何事件(除不可能事件)都可以表示成基本事件的和. 2.古典概型 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的概率模型称为古典概率模型,简称古典概型. (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 (4)在条件S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做随机事件. (5)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统称为事件,一般用大写字母A,B,C?表示. 2.频率与概率 (1)在相同的条件S下重复n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是否出现,称n次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次数nA为事件A出现的频数,称事 件A出现的比例fnn(A)=n 为事件A出现的 频率. (2)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如果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

A发生的频率fn(A)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把这个常数记作 P(A),称为事件A的概率,简称为A的概率. 3.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 (1)互斥事件:若AB为不可能事件(AB=?),则称事件A与事件B互斥,其含义是:事件A与事件B在任何一次试验中不会同时发生. (2)对立事件:若AB为不可能事件,而AB为必然事件,那么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其含义是:事件A与事件B在任何一次试验中有且仅有一个发生. 4.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 (1)概率的取值范围:01. (2)必然事件的概率:P(A)=1. (3)不可能事件的概率:P(A)=0. (4)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 ①P(AB)=P(A)+P(B)(A,B互斥). ②P(A1?An)=P(A1)+P(A2)+?+P(An)(A1,A2,?,An彼此互斥). (5)对立事件的概率:P(A)=1-P(A). 第2讲古典概型 1.基本事件的特点 (1)任何两个基本事件是互斥的. 统计共8页第1页 (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3.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 P(A)=A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基本事件的总数

高二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高二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高二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一) 本学期担任高二(1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为把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好,制定如下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立足我校学生实际,在思想上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知识上侧重双基训练,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知识迁移、归纳拓展、综合运用等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由于高二进行文理分班,所教的文科实验班。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较好,学生较自觉,但是,学生对自己学习数学的信心不足,积极性和主动性需加强,在做题时的灵活性还不够,要加强举一反三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针对以上问题的出现,在本学期拟订以下目标和措施。其具体目标如下: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提高数学的提出、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 的能力。 四、教法分析 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 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以 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 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习惯。 五、教学措施: 1.抓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环节,因此,抓好课堂教学是教学之根本,是提高数学成绩的主要途径。 ①扎实落实集体备课,通过集体讨论,抓住教学内容的实质,形成较好的教学方案,拟好典型例题、练习题、周练题、章考题。 ②加大课堂教改力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有效的学习是自主学习,因此,课堂教学要大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通 过知识的产生,发展,逐步形成知识体系;通过知识质疑、展活迁移 知识、应用知识,提高能力。同时要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 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从而提高数学素养,并大面积提高数学成绩。 2.加强课外辅导,提高竞争能力。课外辅导是课堂的有力补充,是提高数学成绩的有力手段。①加强数学数学竞赛的指导,提高学 习兴趣。 ②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全方面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特别是自主能力,并通过强化训练,不断提高解题能力,使他们的数学成绩 更上一层楼。 ③加强对边缘生的辅导。边缘生是一个班级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我将下大力气辅导边缘生,通过个别或集体的方法,并定时单 独测试,面批面改,从而使他们的数学成绩有质的飞跃。

(最全)高中数学概率统计知识点总结

概率与统计 一、普通的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及方差 1、 众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2、平均数 : ①、常规平均数: x x 1 x 2 x n ②、加权平均数: x x 1 1 x 2 2 x n n n 1 2 n 3、中位数: 从大到小或者从小到大排列,最中间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 4、方差: s 2 1 [( x 1 x) 2 ( x 2 x )2 ( x n x )2 ] n 二、频率直方分布图下的频率 1、频率 =小长方形面积: f S y 距 d ;频率 =频数 / 总数 2、频率之和 : f 1 f 2 f n 1 ;同时 S 1 S 2 S n 1 ; 三、频率直方分布图下的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及方差 1、众数: 最高小矩形底边的中点。 2、平均数: x x 1 f 1 x 2 f 2 x 3 f 3 x n f n x x 1 S 1 x 2 S 2 x 3 S 3 x n S n 3、中位数: 从左到右或者从右到左累加,面积等于 0.5 时 x 的值。 4、方差: s 2 ( x 1 x )2 f 1 ( x 2 x) 2 f 2 ( x n x) 2 f n 四、线性回归直线方程 : ? ? ? bx y a n (x i x )( y i y ) n x i y i nxy ? ? 其中: b i 1 i 1 , a? y bx n n ( x i x )2 x i 2 nx 2 i 1 i 1 1、线性回归直线方程必过样本中心 ( x , y ) ; ? ? 0 : 负相关。 2、 b 0 : 正相关; b ? 3、线性回归直线方程: y? ? bx a?的斜率 b 中,两个公式中分子、分母对应也相等;中间可以推导得到。 五、回归分析 ?i 1、残差 : ?i y i ?i 越小越好; e y (残差 =真实值—预报值)。分析: e 2、残差平方和 : n ? ) 2 ( y i , i 1 y i n ( y i y ) 2 ( y 1 y ) 2 ( y y ) 2 ( y y ) 2 分析:①意义:越小越好; ②计算: ?i ?1 2 ?2 n ?n i 1 n ?i ) 2 3、拟合度(相关指数) : R 2 1 ( y y ,分析:① . R 2 0,1 ②. 越大拟合度越高; i 1 的常数; n y)2 i ( y i 1 n n 4、相关系数 : r i ( x i x )( y i y) x i y i nx y 1 i 1 n x)2 n y) 2 n x) 2 n y )2 i 1( x i i ( y i ( x i ( y i 1 i 1 i 1 分析:① . r [ 1,1]的常数; ② . r 0: 正相关; r 0: 负相关 ③. r [0,0.25] ;相关性很弱; r (0.25,0.75) ;相关性一般; r [0.75,1] ;相关性很强; 六、独立性检验 x 1 x 2 1、2×2 列联表 : 合计 2、独立性检验公式 bc)2 y 1 a b a b ①. k 2 (a n( ad d ) y 2 c d c d b)(c d )(a c)(b 合计 a c b d n ②.犯错误上界 P 对照表 3、独立性检验步骤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 以学校工作总体思路为指导,深入学习和贯彻新课程理念,以教育教学工作为重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二数学教学计划700字,供大家参考。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1# 一、学生基本情况 118班共有学生66人,115班共有学生48人。118班学习数学的气氛较浓,但由于高一函数部分基础特别差,对高二乃至整个高中的数学学习有很大的影响,数学成绩尖子生多或少,但若能杂实复习好函数部分,加上学生又很努力,将来前途无量。若能好好的引导,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要求 (一)情意目标 (1)通过分析问题的方法的教学、通过不等式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不等式的一题多证,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2)提供生活背景,使学生体验到不等式、直线、圆、圆锥曲线就在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在探究不等式的性质、圆锥曲线的性质,体验获得数学规律的艰辛和乐趣,在分组研究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基于情意目标,调控教学流程,坚定学习信念和学习信

心。 (5)还时空给学生、还课堂给学生、还探索和发现权给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在发展他们思维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数学情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追求数学的科学精神。 (6)让学生体验“发现——挫折——矛盾——顿悟——新的发现”这一科学发现历程的幻妙多姿 (二)能力要求 1、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1)在对不等式的性质、平均不等式及思维方法与逻辑模式的学习中,进一步培养记忆能力。做到记忆准确、持久,用时再现得迅速、正确。 (2)通过定义、命题的总体结构教学,揭示其本质特点和相互关系,培养对数学本质问题的背景事实及具体数据的记忆。 (3)通过揭示解析几何有关概念、公式和图形直观值见的对应关系,培养记忆能力。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1)通过解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加强对概念、公式、法则的明确性和灵活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3)通过解析法的教学,提高学生是运算过程具有明晰性、合理性、简捷性能力。 (4)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正确、迅速与合理、灵活

高中数学概率统计

第八讲 概率统计 【考点透视】 1.了解随机事件的发生存在着规律性和随机事件概率的意义. 2.了解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意义,会用排列组合的基本公式计算一些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 3.了解互斥事件、相互独立事件的意义,会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与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 4.会计算事件在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 5. 掌握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6.掌握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 7.掌握抽样方法与总体分布的估计. 8.掌握正态分布与线性回归. 【例题解析】 考点1. 求等可能性事件、互斥事件和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 解此类题目常应用以下知识: (1)等可能性事件(古典概型)的概率:P (A )=)()(I card A card =n m ; 等可能事件概率的计算步骤: ① 计算一次试验的基本事件总数n ; ② 设所求事件A ,并计算事件A 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m ; ③ 依公式()m P A n =求值; ④ 答,即给问题一个明确的答复. (2)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P (A +B )=P (A )+P (B ); 特例:对立事件的概率:P (A )+P (A )=P (A +A )=1. (3)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P (A ·B )=P (A )·P (B ); 特例:独立重复试验的概率:P n (k )=k n k k n p p C --)1(.其中P 为事件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此式为二项式[(1-P)+P]n 展开的第k+1项. (4)解决概率问题要注意“四个步骤,一个结合”:

① 求概率的步骤是: 第一步,确定事件性质???? ???等可能事件 互斥事件 独立事件 n 次独立重复试验 即所给的问题归结为四类事件中的某一种. 第二步,判断事件的运算?? ?和事件积事件 即是至少有一个发生,还是同时发生,分别运用相加或相乘事件. 第三步,运用公式()()()()()()()()(1) k k n k n n m P A n P A B P A P B P A B P A P B P k C p p -? =???+=+? ??=??=-??等可能事件: 互斥事件: 独立事件: n 次独立重复试验:求解 第四步,答,即给提出的问题有一个明确的答复. 例1.在五个数字12345,,,,中,若随机取出三个数字,则剩下两个数字都是奇数的概率是 (结果用数值表示). [考查目的]本题主要考查概率的概念和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求法. [解答过程]0.3提示:1 33 5 C 33.54C 10 2 P ===? 例2.一个总体含有100个个体,以简单随机抽样方式从该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为5的样本,则指定的某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为 . [考查目的]本题主要考查用样本分析总体的简单随机抽样方式,同时考查概率的概念和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求法. 用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同时考查数的区间497.5g~501.5的意义和概率的求法. [解答过程]1.20 提示:51.10020P == 例3从自动打包机包装的食盐中,随机抽取20袋,测得各袋的质量分别为(单位:g ): 492 496 494 495 498 497 501 502 504 496 497 503 506 508 507 492 496 500 501 499 根据的原理,该自动包装机包装的袋装食盐质量在497.5g~501.5g 之间的概率约为__________. [考查目的]本题主要考查用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同时考查数的区间497.5g~501.5的意义和概率的求法.

高中数学 必修一 教案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针对具体命题,能说出命题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学习重难点】 对命题条件的充分性、必要性的判断。 【学习过程】 一、新旧知识连接: 请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1)若x y =,则22x y =; (2)若22x y =,则x y =; (3)若1x >,则21x >; (4)若21x >,则1x >。 二、我能自学: 1.把下列命题改写成“p q ?”或“p q ?”的形式: (1)若a b >,则ac bc >;(2)若a b >,则a c b c ++>; 说出下列命题中p 是q 的什么条件: (1)p :若1x =,q :则2430x x -+=;(2)p :若x y =, q :则22 x y = (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 2.说出下列各题中p 是q 的什么条件: →→

(1)命题{} : 1,2p A =,命题{} : 1,3,5q B = (2)命题{}2|10p A x x =-:>,命题{}2|50q B x x x =--:> (师生共析学生说出答案教师点评) 总结:从集合角度去理解命题:小充分大必要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能写出简单命题条件的证明。 【学习重难点】 掌握命题条件的充要性判断。 【学习过程】 一、新旧知识连接: (1)“a b c >>”是“()()()0a b b c c a ---<”的 条件。反过来“()()()0a b b c c a ---<”是“a b c >>”的 条件。 (2)若a 、b 都是实数,从①0ab >;②0a b +>;③0ab =;④0a b +=;⑤220a b +>;⑥220a b +=中选出使a 、b 都不为0的充分条件是 。 二、例题赏析 1.要注意转换命题判定,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例1:已知:2p x y +≠-;q :x 、y 不都是1-,p 是q 的什么条件? (教师引导学生书写教师点评) 分析:要考虑p 是q 的什么条件,就是判断“若p 则q ”及“若q 则p ”的真假性。 从正面很难判断是,我们从它们的逆否命题来判断其真假性,“若p 则q ”的逆否命题是“若x 、y 不都是1-,则2x y +=-”真的,“若q 则p ”的逆否命题是“若2x y +=-,则x 、y 都是1-”假的,故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注:当一个命题很难判断其真假性时,我们可以从其逆否命题来着手。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