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

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

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
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

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

第一章绪论

一、农业资源(p1):之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联系到农业利用的那一部分,是农业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的总称。

二、自然资源的分类(p2):按客观赋存条件及其特征分类,可分为地下资源和地表资源2大类。如果按资源能否再生和永续利用,可分为再生资源、非再生资源和非耗竭性资源3大类。

三、农业自然资源的特征(p5):地域性和节律性;多用性和有限性;整体性和层次性;稳定性和变化性。

四、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原理(p15):1、生态学原理: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物多样性。2、经济学原理: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的互竞原理与市场法则、农业资源中共享资源与公共选择原理、资源利用中的互补和协同的原则。3、社会学原理:系统原则、人口原则、法制原则。

第二章农业气候资源及其利用

一、气候的决定因子(p31):太阳辐射、地理、大气环流、人类活动。

二、农业气候资源(p32):指作物生长期的长短(气候资源在单位时间内对某些作物生长的限制)、无霜冻期日数、热量和降水量的多少;光照时数、太阳辐射强度和光质状况;以及影响这些资源有效利用的农业气象灾害情况。

三、农业气象灾害及其防御(p48):1、冷害:指在作物生长季节内,由于温度下降到低于作物当时所处的生长发育阶段的下限温度时,使作物生理活动受到障碍,严重时可使作物某些组织受到危害而最终导致严重减产。防御措施:回避措施、充分利用热资源、采取应急措施。2、霜冻:指在作物生长期内,土壤表面、植物表面以及近地面空气的温度。迅速降到足以引起农作物遭受损伤或者死亡的短时间低温冷害。防御措施:熏烟法、灌溉法、喷雾法、防护林法、覆盖物法、化学方法增温或减缓降温速率,也可以选用抗旱品种、早熟品种、改良土壤等农业措施。3、干旱和洪涝:干旱指某一段持续的时间内,降水量比常规的显著偏少。洪涝灾害指降水时间过长或过于集中对作物造成的危害。防御措施:一是采取有效的农业技术措施(选用抗旱涝品种;合理安排作物布局;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兴修水利工程)。二是人工影响局部天气。4、干热风:指引起作物大量蒸腾的综合气象灾害。防御措施:营造农田防护林王和林带;适时灌溉,调节农田水热状况;选用优良品种;喷洒化学药剂;运用综合农业技术措施。5、冰雹:指从发展强盛的高大积雨云中降落到地面的冰块或冰球。防御措施:人工消雹;种草植树,绿化荒山;调整作物布局;做好防范的准备工作;雹灾过后要及时采取必要而适宜的补救措施。

四、农业气候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p57):1、农业中除种植业外的其他部门对气候资源利用很不充分。2、农业气候资源利用中,很多地方未按气候规律合理布局农业生产,违背气候规律的现象比较普遍。3、一些地区在土地利用和农业发展规划上,未能科学地分析当地农业气候资源的特征,充分发挥本地农业气候资源的优势。4、在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上,比较重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维护和改善农业气候资源则重视不够。5、防御气候灾害方面的工作比较薄弱,在防御气候灾害方面比较重视工程措施,对生物措施和农艺措施抗灾保产方面的作用及研究不够重视。

第三章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土地资源(p60):指已经被人类利用和可预见的未来能被人类利用的土地。

二、土地资源的特征(p61):1、自然特征:土地资源的原始性和有限性;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土地资源的动态性和可更新性。2、经济特征:土地报酬的递减性;土地供给的稀缺性;土地资源经济利用的地域性;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持续性;土地利用形式变更的困难性。3、社会特性:地权。

三、土地资源开发(p75):是人类通过一定的手段,扩大对土地的有效利用范围,提高土

地利用深度,以满足对土地不断增加的需求。

四、土地整理(p79):指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行为。

五、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p87):耕地面积少,人地矛盾突出。利用结构不当,经营单一。土地退化,生态环境恶化。土地经营水平低,生产力不高。非农建设用地扩大,耕地数量减少。解决方法:1、因地制宜,用生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确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向。2、实行开源与节流并重的方针,走节源高效持续农业的发展道路。3、增加农业投资,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程度,扩张土地承载力。4、防止土地退化,提高土地资源质量。

5、建立全国土地数据库,健全土地资源预测预报工作。

第四章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

一、我国水资源的分布(p100):1、时间分布:年际变化;季节变化。2、空间分布。

二、我国水资源利用面临的问题(p104):供求矛盾加剧;利用效率低;灌溉工程老化,灌溉面积下降;生态环境恶化;水资源管理体制不健全。

三、我国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技术(p106):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合和作物布局,提高水的经济效益。扩大可持续利用水。减少输水损失。提高灌水技术水平。实行节水农业措施。依法管理水资源。

四、我国水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p111)

第五生物资源的利用

一、生物资源的利用原则(p117):可持续利用的原则。最佳生境原则。保持物种最丰富性原则。最小生存种群理论。种群最大持续产量原则。最适持续产量原则。

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p118):1、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切实保护好生物资源。2、加强生物资源的调查和科学经营管理。3、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建设自然保护区。4、加强生物资源的集约经营,促进产业发展,5、加强生物资源的科学研究与国际合作。6、强化生物资源专业教育和国民教育。

三、水产资源的特点(p134):水产资源的整体性。水产资源的多样性。资源数量的有限性与可再生性。资源分布的地域性。

四、水产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1、开发利用与保护增值相结合。2、捕捞与养殖相结合,以养为主。3、全面规划与因地制宜相结合。4、渔具、渔法与资源状况相适应。5、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6、生产与流通相结合。

五、水产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1、捕捞生产结构长期失调,部分地区渔业生态失衡。

2、外海水产资源利用徘徊不前,进展缓慢。

3、浅海滩涂利用率低,养殖产品结构不合理。

4、内陆养鱼苗种不足,饲料缺乏,种类比例不协调。

5、大中型湖泊的开发利用进程缓慢。

第六章森林与野生生物资源的利用

一、森林资源的特点(p157):形成过程漫长。森林资源分布的地域性。

二、中国森林资源存在的问题(p164):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森林资源质量不高。林地保护管理压力增加。营造林难度越来越大。

三、野生生物濒危的原因(p171):栖息地丧失和片断化。掠夺式的过度利用。环境污染。农业和林业品种单一。外来物种的引入。

第七章肥料资源的利用

一、肥料的分类(p185):非生物性肥料(矿物加工或人工合成的肥料:磷肥。钾肥、合成氨)、生物性肥料(与植物、人和动物关系密切的有机肥料资源:秸秆、绿肥、家畜粪尿)

二、有机肥料的类型(p185):动物排泄类、植物残体类、加工处理类

三、我国绿肥区的划分依据(p209):土壤费力及自然条件相对的一致性。社会经济条件相对的一致性。主要作物和发展方向相对一致性。在区界走向上,除个别地方,基本保持县级行政区划的完整。

第八章废物资源的农业利用

一、废物(p217):一般指人类在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及生活过程中,提取了所需成分

之后弃之不用的剩余物和已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质。

二、废物资源化的概念和方向(p222)

废物资源化是将有农用价值的生产性废物和生活性废物作为一种农用资源开发,再投入到农业生产体系中,参与农业循环的过程。(途径:工厂型资源化、庭院型资源化、农田型资源化)

三、秸秆的加工处理(P239):秸秆还田、饲料化处理、作为工业生产原料。

第九章农业资源的区域开发

一、农业资源区域开发的性质(p258):经济属性、地域属性、生态安全属性。

二、农业资源区域开发的程序(阶段)(p263):项目准备。项目实施、竣工验收

第十章农业资源的管理

一、农用资源管理(p290):指管理者在资源承载力的允许下,以资源科学理论为基础,对利用和保护农业资源的人类活动所进行的组织、只会、监督和协调等一系列过程。

二、农业资源管理的原则(p292):协调原则、高效原则、自控原则、稳定原则。

三、、农用资源管理的基本手段(p293):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技术手段、教育手段。

植物资源的特点:地域性、波动性、再生性、多用性。

我国草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

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教案 第一章、农业资源概述 一、农业资源的概念与特征 1、农业资源的概念 农业资源就是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或农业经济活动所利用或可资利用的资源。包括农业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2、农业资源的类型 1)、自然资源: (1)概念:指农业生产及其相关领域中可以利用的自然元素和自然力(大气、土壤、水等),以及开始转入农业自然资源行列的那些自然条件。 (2)分类(略) 2)、社会经济资源: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并将其转化为社会经济财富的动力源泉。(1)人口与劳动力资源 (2)农业科技生产力 3、农业资源的特征 1)、地域性和节律性(时空分布差异和时间、气候和季节交替演变的规律) 2)、多用性和有限性 3)、整体性和层次性 4)、稳定性和变化性 二、农业资源与农业生产 农业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必要条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1、农业资源利用的实质 农业资源利用的实质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和改善现有生产条件来推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源泉和主要推动力。 B、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增强农业发展的后劲。 C、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增强农民的现代意识,还能部分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 2、农业资源利用的基本原理 农业资源利用涉及到的原理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以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为基础。 农业生产有两个特点:一是受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二是一个人工控制的生态系统。 A、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B、人口经济原理与收益递减律 C、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三、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的研究任务、内容与方法 1、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的研究任务 其研究的基本目标,是要科学的认识和合理的开发利用农业资源,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而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农业资源的利用、配置和管理上,既要从微观入手,又要从宏观把握全局。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采用先进的现代科技手段,有计划的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使农业综合生产力得到稳步提高,并在开发利用中切实贯彻国家有关保护珍惜动植物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法规、政策。在高速发展农业,提高农产品总量,满足人们物质需求日益增长的条件下,建立起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使农业生产能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2、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的研究内容 A、农业资源概述 B、农业资源各论 C、农业资源管理 3、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的研究方法 A、从整体到部分的系统分析法 B、综合分析法 C、最优化法 4、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 1)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的意义 A、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使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B、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使解决人口增长与人均资源不断减少这一矛盾的途径之一 C、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使保护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需求 2)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的目标、原则和对策措施 (1)目标:采用最先进的技术进行开发利用,减少浪费提高效益 (2)原则:1、按照人口、资源平衡的原则,控制人口增长并实行节约化的经营 2、按照资源整体性原则,实现综合利用以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3、保持生态平衡的原则,进行资源的适度、适量开发利用 4、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5、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原则 (3)加强农业资源开发的对策 A、统一领导,科学规划,做到有步骤、有重点、有机划的开展,避免盲目

农业资源优化与配置

农业资源优化与配置结课论文 学院:农学院 年级:作物2010级 姓名:孔繁明

中国农业资源现状分析与对策 摘要: 农业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要素和主要的物质基础,又是不可替代的物质财富。主要包括农用土地、农用水源、气候资源和农业生物资源等。中国农业资源丰富,类型多样。2006年中国耕地面积为1.218亿公顷,只占世界耕地的7%,人均耕地资源少,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由于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目前已有13亿人,到2030年将达到16亿人,造成人均资源占有量少。[1]气候资源类型丰富,兼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等几个不同的气候区,其中绝大部分处于亚热带和温带,适宜农、林、牧、渔等各业生产的发展。生物资源种类繁多,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都有种植。由此可见,中国农业资源还存在很大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对中国农业资源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可行对策。关键词:农业资源中国现状分析对策 正文: 21世纪我们面临的现实世界,是人口的继续增长和粮食供应的不断紧张,尤其是中国,随着经济总量和人口总量的加大,农业资源已经迅速接近承载力的上限,平均每人拥有的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30%;每人拥有的草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每人拥有的林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每人拥有的水资源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l/4。以世界总耕地面积的7%支撑22%世界总人口,并且.保持人均400kg的粮食数量,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2]

1.中国农业资源的现状 目前中国农业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千头万绪,错综复杂[3] ,但就态势的紧迫性和严重性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水资源严重不足,污染严重水资源严重不足,水资源污染已构成投入的瓶颈”之一,中国人均水资源2220方,虽属轻度缺水,但是水资源的分布很不均匀,占中国人口1/2,也是粮食主产区的北方人均水资源只有900方,属于重度缺水。中国降水量南北分布严重不均和年际间变异大。占粮食播种总面积55%的重要农业区,水资源只占中国总量的14.4%,而且旱灾频繁,雨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易造成涝灾。1991年以来,中国耕地每年干旱受灾面积约2700万hm2,由此而减产粮食2800万t [4] 。为了解决北方水资源的缺乏问题,国家从2002年投巨资开始建设“南水北调”工程,分为东、中、西三条线路。但在工程的施工和运行中,应注意防止沿线农业生产、工业生产等可能对水体造成的污染问题。长江的第一份“体检报告”,2007 年长江干流岸边污染达 600 公里,超过40%的省界断面水体劣于Ⅲ类水标准,90%以上的湖泊呈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状态。2004年三峡库区支流库湾累计发生“水华”6起,2005年累计发生“水华”19起,2006年仅2~3月份累计发生10余起,支流库湾“水华”呈现加重、扩大的趋势[5] 。究其原因是,回水区水流减缓,严重的只有1.2cm/s,几乎不再流动,引起扩散能力减弱,使库周围近岸水域及库湾水体纳污能力下降。报告称,三峡库区的源包括点源、面源和流动源。其中面污染源是三峡库区的主要污染源,占到总体污染的60%~

A1包、农业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

A1包、农业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 一、供应商资格要求 1、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 2、供应商的资质要求:无 二、技术要求 一.项目概述 1.1.项目背景 为实现农业“十三五”规划目标,山东省农业厅规划在现有信息化基础上,通过资源整合和提升改造,构建山东省农业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建成山东省农业厅“农业云”的基本框架,最终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的精准化、数字化、智能化。 1.2.项目目标 整合种植业、经管、畜牧、农机、农村“三资”管理等信息资源和业务数据,建设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实现全省农业数据资源共享共用,构筑集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应用集成、多维度数据分析于一体的农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各业务信息系统通过平台进行数据共享和交换。 二.建设原则 1.统一标准,统一平台。对农业厅信息资源进行统一梳理,建立农业数据资 源库和接口规范;建立统一平台框架,现有系统和将来新建的系统可以通 过接口实现单点登录、统一用户管理、数据共享等功能。 2.统筹规划,逐步实施。从农业发展和农业工作实际出发,先期完成农业综 合管理平台的整体架构建设、整合及应用建设,后期随着业务的开展和平 台的运行再继续建设其它相关应用系统建设。 3.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重点加强农业数据分析利用、数据关联分析等方面 工作。 三.建设内容 3.1.总体要求 3.1.1.总体框架 山东省农业厅农业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依托山东省政务云平台提供的云资源环境,以“一个平台、四个系统、十项标准、十二个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为总体建设框架。 1、一个平台 实现全省农业相关数据在农业信息数据管理服务交换平台上进行数据融合、计算分析

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

1.农业资源包括哪些?简述我国农业资源的主要特征。 包括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肥料资源和废弃物资源等自然资源;另外还包括农业劳动力资源、农业资金、技术和信息、农业旅游资源等。 光热资源较丰富,水资源不足 耕地数量少,质量不高,后备资源不足 有林地数量少,宜林地数量较多,质量较好 草地数量多,质量较差 生物资源种类多 资源区域分布不匹配,大部分地区资源组合错位 人口多,农业人口比重大,劳动力剩余状况严重,文化素质低 大部分地区物质技术基础薄弱,装备水平还是以人畜动力和手工操作为主 城市和工业发展水平低,交通运输条件差,对农业生产支持和辐射不够 农村经济体制的发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但目前与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还很不适应,需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2.根据你所学的知识谈谈当前我国农业资源与利用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耕地资源紧张 农业水资源不足 化肥资源短缺 农业资源承受的压力不断增长 农业资源质量不高 农业资源利用率低 农业后备可开发资源潜力有限 农业资源配置不合理 农业环境污染严重 3.气候资源有哪些明显的特征?如何综合利用太阳能。 组成因素的相互制约性和不可代替性; 时间变化的周期性和随机波动性; 空间分布的差异性和不均衡性; 开发利用的有限性和长远潜在性; 气候资源的多宜性和两重性。 太阳能的综合利用 通常根据太阳能的地区分布特点、时间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太阳能利用的技术措施等,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太阳能资源进行分类和区划。 太阳能可以转换成热能、电能和生物化学能,转换过程分别称为光—热转换、光—电转换和光—化学转换。 利用光伏效应原理制成的太阳能电池,可将太阳的光能直接转化成电能加以利用,称为光--电转换,即太阳能光电利用。接收或聚集太阳能使之转换为热能,然后用于生产和生活的一些方面,是光—热转换,即太阳能热利用的基本方式。 利用藻类或叶绿素将太阳能转换为化学能加以储存和利用,称为光—化学能转换 4、我国水资源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在农业上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或节水。 我国水资源的问题: ①分布不均、地区水资源总量差异大;

农业资源管理与利用

1.农业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和管理。 2.农业资源:是指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联系到农业利用的那一部分,是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社会经济资源的总称。 3.农业资源的特征 1)、地域性和节律性(时空分布差异和时间、气候和季节交替演变的规律) 2)、多用性和有限性 3)、整体性和层次性 4)、稳定性和变化性 4.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于联系: 1)、概念不同: 天气是指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如T、E、P等)和大气现象(如风、云、雾、降水等)的综合。 气候是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它不仅包括该地多年来经常发生的天气状况,还包括某些年份偶尔出现的极端天气状况。 气候是在多年观测到的天气基础上所得出的总结和概括,是在一定时段内由大量天气过程综合而得出的长期大气过程,二者之间存在着统计联系,从时间上反映出微观与宏观的关系。 2)、从时间尺度上讲: 天气是短时间的,气候是长期的 天气具有多变性,气候则比较稳定 在同一时间内不同地区的天气不完全一样,同一地区不同时间内的天气也常常是不同的。气候一般比较稳定,而且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受它所在的纬度、高度、海陆相对位置等影响较大。 形成原因不同:天气由气团、锋,气候则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长时间相互作用下形成 3)、天气是气候的基础,气候是天气的总结和概括。 5.我国农业气候特点: 1).我国整体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但就东部沿海地区的主要农业生产区而言,一般是温带或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海洋性较强。季风气候的“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的特点对农业生产极为有利。2).受太平洋上的夏季风影响,我国东部季风区降雨量较为充足,对农作物、树木、牧草的生长和成熟有利;夏季高温,扩大了喜温作物生长的北界,因此我国是水稻生长北界最北的国家。3).由于每年夏季风的势力强弱变化大,所以常常出现“北旱南涝”或相反的灾害。还极易产生水早害;寒潮、霜冻和台风引起的灾害性天气,危害农作物的收成。但总体而言,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是利大于弊。 6.农业气候特征: (1)一定时空范围内的有限性和无限循环的可更新行 (2)适度性和非线性 (3)波动性和相对稳定性 (4)区域的差异性 (5)相互依存性和可改造性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论文写作模板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论文写作模板 基于中分辨TM 数据的水稻提取方法对比研究1 空1行 李□□1,刘□□2, 吴□□1*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部农业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2. 中 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州,510275) 空1行 摘 要 【目的】水稻种植面积监测是当前农业土地变化科学的热点问题,但运用遥感技术对水稻种植面积精确实施监测一直是难点。 【方法】中分辨率遥感影像能够满足我国大面积水稻作物监测, 成为业务化运 行的主要数据源。为此,研究尝试以中分辨率TM 影像为数据源,结合神经网络和面向对象(SVM )两种算法对对黑龙江省富锦市2010年两期不同时相影像分别进行水稻分类提取,并对分类结果进行滤波处理及混淆矩阵精度评定。【结果】结果表明:(1)在高纬度单季稻生长区……;(2)对神经网络分类的结……;(3)选取关键水稻物……,【结论】……。(字数不少于350字) 关键词 水稻 神经网络 面向对象 TM 影像(关键词3-8个) 空2行 水稻面积遥感动态监测正成为农作物空间监测[1]和土地变化科学[2] 的热点问题。精确的水稻种植面积信息,可为农业生产、水稻产量的预报和评估、粮食价格预测和国家粮食生产布局及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3] 。 1 研究区与数据 1.1 研究区域 本文选择□□□□□□□□□□□□□□□研究区 Email: yangpeng@https://www.sodocs.net/doc/9916327931.html, 。 —以西藏自治区为例”(70803020);国家环保公益性行”(201209032) 三号黑体 小五宋体 小五黑体 小五宋体 正文,五号宋体 小四号黑体,顶格 四号黑体,上、下各空半行 正文,五号宋体 小四宋体,居中

农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农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摘要:简述了开发与利用农业生物资源的重要性,总结分析了农业生物资源保存、研究和利用现状。针对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构建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平台的设想。 关键词: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发展战略 农业生物资源包括农作物、畜禽、农业微生物和药用植物等种质资源,是维持人类生存、健康与发展的最根本物质基础和战略资源,也是农业新品种和生命科学源头创新的材料基础。育种实质上就是作物种质资源优异基因的重组再加工,小麦矮秆基因、水稻“野败”型不育基因的应用引发了“绿色革命”。因此,保护农业生物资源多样性,发掘其中的优异基因,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中心策略。当前,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许多不足,而作物种类减少、品种遗传基础狭窄的问题却日益突出。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农业生物资源在经济社会、农业可持续发展及食物与生态安全保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站在国家和民族长远利益的高度,切实加强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 农业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是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础,其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急需解决。 一是对生物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生物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的基础性、长期性、稳定性和公益性还没有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 二是管理职责不明,缺乏高层次整体规划,尚未建立起统一、高效的全省农业生物资源管理工作体系。 三是资源保存分散,共享效率低。长期以来,资源分散保存在不同的行业机构和技术人员手中,存在部门分割、单位所有的现象,机构之间以及保存者与利用者之间缺乏联系,资源共享的整体能力较差。 四是资源评价、鉴定等技术工作不深入,典型性和关键性数据缺乏,资源潜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没能体现出来。 五是缺乏高层次专业人才。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具有基础性和技术支撑性等特点,短期内难以出大成果和高水平论文,难以吸引高层次人才从事这项工作。 2 农业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战略设想 我国具有丰富的农业生物资源,但随着农业集约化发展、生态环境变化和大规模经济建设,加之长期以来农业生物资源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使农业生物资源多样性破环严重,农业品种遗传基础越来越窄。因此,加强农业生物资源的管理、保护及研究利用越来越迫切,任务十分艰巨。 农业生物资源综合开发的主要目标是在一定的时间里和确定的区域内,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内容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培育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在综合开发中要求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由此可见,农业综合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相关。农业综合开发目标的实现过程,也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目标实现的过程,尤其是农业综合开发要求同时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这也正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实现的。农业综合开发所包括的土地治理项目、多种经营及龙头项目、专项科技示范项目等几类项目的建设将有利于促进农村地区的生产发展和村容整洁、农民的生活宽裕及文化素质的提高,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总

中国农业发展的资源与环境问题

中国农业发展的资源与环境问题 文中摘要 当前中国农业的发展面临着资源与环境的双重约束。本文较为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农业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耕地、淡水、资金、劳动力、国际市场、化肥、农药、农业科技等方面的资源约束, 及其所面临的越来越严重的农业环境污染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降低中国农业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发展资源约束环境约束科技创新 一、引言 农业生产是人类有意识地利用动植物生长机能以获得生活所必需的食物和其他物质资料的经济活动, 它是自然再生产过程和经济再生产过程的交织。消耗资源和利用环境是农业生产的必要条件。同时,农业生产也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和人口第一大国, 既是食物生产大国, 又是食物消费大国; 既面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历史任务, 又面临适应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要求、降低资源和环境约束的难题。中国农业对资源的消费和环境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所以, 中国农业的发展受到的资源和环境的约束。 二、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环境问题 1、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蔓延 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重要方面,是造成水土资源破坏的根本原因[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水土流失的面积大约为116万平方千米[1],“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的结果显示,目前我国水土流失的总面积为365万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37.1%,其中水蚀面积165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17.2%,风蚀191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19.9%。全国轻度水土流失面积约162万平方千米,中度为80万平方千米,重度为43万平方千米,剧烈为38万平方千米。全国现有水土流失严重县646个, 每年水土流失给我国带来的经济损失相当于GDP 的2. 25% 左右, 带来的生态环境损失更是难以估算。另外,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近十几年来呈不断扩大的态势,沙漠化面积已经达到267.4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8%,风蚀活动和水蚀是引起荒漠化的最主要原因,还有盐渍化等其他原因引起的荒漠化。[1]虽然检测显示, 我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整体得到初

精选农业信息管理06章土壤资源信息系统资料1.doc

精选农业信息管理06章土壤资源信息系统 资料1 第一节 气候资源信息系统 一、概述 特点与作用:多要素性、综合性、时空变异性 作用;农业科学研、农业生态研究、为农业生产服务、提供农业资源信息 (二)农业其后信息系统的指标体系:指在一定气候条件和农业技术水平下,表示农业生产对气候条件的要求和反应的气象参数特征值。他是评定地区气候资源,分析农业气象灾害气候规律,进行农业气候区划以及对农业技术措施进行其后评价的依据。 指标分类:光照资源指标、热量资源指标、降水资源指标 (三)建立气候资源信息系统的步骤 1、确定研究的目的 2、准备工作 3、数据库的建立、 4、空间分布模型与分析

5、成果输出 (四)气候资源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研究开发应用明显落后,气候资源空间分布模型交重视,应用GIS 技术则较少 二、气候起源信息系统模型 GIS与与气候模型相结合的专业信息系统,气候资源各要素空间变化特征与模型是建立气候资源信息系统的核心。 影响气候空间分布的因素:宏观地理因素,微观地理因素。 三、浙江省龙游县气温空间分布模拟 1、气温推算数学模型 2、数据的搜集与处理 3、TG分布图的生成 4、气温空间分布图的生成 第二节土壤资源信息系统 一、概述 (一)概念:是综合处理和分析土壤资源属性和空间内涵地理数据的一种技术系统。 (二)土壤资源信息系统的发展

1、促使土壤数据向规范化和全球化发展,加强数据交流和共享 2、向实用化和多用途化发展 3、建立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应用系统 二、应用模型 (一)土壤资源类型的划分方法 1、目的与原则 目的:为土壤资源质量评价和调查制图,以及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分区及规范服务 原则:充分体现分布的自然属性及其利用上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反映出资源的内在结构与特征,并坚持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同时适应不同比例尺的制图要求,采用多级分类制,采用不同级别的地貌类型,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组合成不同级别的土壤资源类型。 2、分类体系及命名 分类体系。不同大小的制图比例尺表示 命名:地貌类型+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的符合命名法 3、类型的划分的基本步骤

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第四章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教案 系:农学园艺系专业班级授课时间

第四章水资源概述 第一节水资源的概念 水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所有生物的结构组成和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从全球范围讲,水是连接所有生态系统的纽带,自然生态系统既能控制水的流动又能不断促使水的净化和循环。因此水在自然环境中,对于生物和人类的生存来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一、水资源的概念: 1、《不列颠百科全书》:水资源是指自然界一切心态(液态、固态和气态)的水。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O)和世界气象组织(WMO)1988年:作为资源的水应当是可供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具有足够数量和可用质量,并可对某地对三会的需求能长期供应的水源。 广义:世界上一切水体都是人类的宝贵财富,都属于水资源的范畴。 狭义: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能被开发利用的那些水体中逐年可以得到恢复补充的水量。 水资源:地表水 地下水 天然降水 二、地球上的天然水资源: 天然水资源指地球表层的水体,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土壤水、冰川水、浅层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 地球表面70%被水覆盖,而水中97%以上的为海洋咸水,不能为人类直接利用,淡水仅占全球总水量的3%,且淡水中的77.2%是以冰帽和冰川形式存在于极地和高山上,22.4%为地下水和土壤水,河流、湖泊仅占0.36%,人类直接利用的0.3%。 三、水资源特性 1.循环性 2.量的有限性和质的不可替代性 有限性:地球水总量的恒定不变,决定其数量的有限,既不是无限的; 一定历史条件下,可被利用的水资源却是有限的;

3.分布的不均匀性:全球约有三分之一的陆地少雨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在多雨季节易发生洪涝灾害。例如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占全国的82%以上,耕地占36%,水多地少.长江以北地区,耕地占64%,水资源不足18%,地多水少,共中粮食增产潜力最大的黄淮海流域的耕地占全国的41.8%,而水资源不到5.7%。 4.多用性:利用内容与利用形式的多种多样 四、水资源的功能 1、水具有巨大的溶解能力,使之成为生物体和自然界中各种营养元素和有害物质迁移、供给和积累的最好天然载体。 2、水具有巨大的热容、汽化热和溶解热,使它在相变过程中具有明显的“迟滞效应”和恒定过程,市水从其它物体表面蒸发和蒸腾时,能带走或供给大量的热量,调节生物体和大气的温度,影响土壤的物理性质与作物的种植期和成熟期,防止冻害等。 3.水在岩石中、成土母质中和土壤中冻结和溶解,加速其风化过程,并促进土壤中气体和液体的交换、营养元素的释放,有利于植物根系和土壤微生物的发育生长。 4.水在整个地球上循环运动,不仅使能量传输和热量平衡得以实现,同时市水的自我净化顺利进行。 五、水资源利用的形式和种类 1.农业用水:农业是整个水资源需求中消耗水量最多的部门。 农业用水比例:世界平均70%,中国88.2%,美国48.7%,日本65.1% 2.工业用水:原料用水:1% 冷却用水:50% 空调用水:3% 锅炉用水: 工艺用水:30% 冲洗用水:

《农业环保与资源管理》

农业环保与资源管理(8032)自学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农业环保与资源管理”是—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经济学与技术学综合的交叉性学科。课程的特点一是综合性强,课程内容涵盖了资源科学、环境科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复杂内容。二是交叉性强,既从经济学的角度去阐释农业资源的利用原则、方式、途径和效果,又从技术的角度去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解决办法。三是实用性强,无论是资源有效利用还是环境保护,都有实践方面的具体要求和操作技术,能够“学以致用”。 (二)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任务与作用 本课程是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农业推广专业必考的专业基础课程,属于学位课。其任务在于培养考生的资源优化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从战略高度弄清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极端重要性,从实际操作上学会资源利用与环境管理的方法与技巧。学习本课程的作用是掌握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科学地管理农业资源和保护农业环境。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经济学基础理论和农业技术、环境科学技术等基础知识,从经济学的角度去理解农业资源的利用原则、方式、途径和效果,从技术的角度去把握环境问题的成因及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与技术。应考者学习时应把资源开发利用的一般规律与各种农业资源的具体利用方式和原则结合起来,牢固树立资源有限性、稀缺性观念,从战略的高度上去认识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推进可持续发展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每—个科技工作者、管理工作者都必须为此贡献力量。 本课程的重点在于各种资源的特征特性、分布规律、开发利用方式与原则、资源的经济评价等内容,难点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环境问题的形成与危害、环境质量评价等内容。考生对这些内容应给予足够重视。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属于“政治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和“农学概论”的后续课程,建议考生在学完上述课程之后再学习本课程,这样才能加深对课程中某些内容的理解,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1-

2013 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学术年会在银川召开

简讯: 2013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学术年会在银川召开 2013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学术年会于9月13~17日在宁夏银川市召开。参加本次年会的有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刘北桦副司长,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所长王道龙,副理事长、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所长任天志,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谷树忠,副理事长、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主任陈阜,副理事长、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原副主任贺东升,农业部信息中心吴秀媛副主任,宁夏农牧厅领导高级农艺师宿文君,远道而来的美国农业部研究局高级研究员黄岩波等专家领导。 今年学术年会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与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研讨内容有:(1)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模式;(2)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3)农业资源信息化;(4)我国农业资源空间数据库建设等问题。王道龙理事长主持大会并为大会做报告。报告对学会2012/2013年度的工作情况进行了总结并给予好评,对未来学会的换届、培训等工作进行了部署。刘北桦副司长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对当前农业资源区划领域的重点问题进行了透彻分析,对学会下一步工作提出了要求并作了重要指示。农业部信息中心吴秀媛副主任、美国农业部研究局(USDA-ARS)高级研究员黄岩波、中国农业大学陈阜教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农气所霍治国研究员等专家分别就农业信息系统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信息和精准农业技术在美国农业中的应用和发展、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技术研究等在大会作了重点发言。 本届年会共收到论文55篇。在对论文初评、复评的基础上,确定本次年会优秀论文评选结果:一等奖3篇,二等奖22篇,三等奖24篇(名单附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秘书长张华在会上宣布了获奖者名单,与会领导为获奖者颁发了获奖证书。 参加会议的包括各省(市、区)、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农业资源区划学会、农业资源区划研究所,有关科研、教学单位的专家学者约160多人。年会期间还召开了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理事会会议,就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章程的修改、学会未来的工作等广泛征求了意见。最后王道龙为大会做了总结发言。

农业信息管理06章土壤资源信息系统

第一节气候资源信息系统 一、概述 特点与作用:多要素性、综合性、时空变异性 作用;农业科学研、农业生态研究、为农业生产服务、提供农业资源信息 (二)农业其后信息系统的指标体系:指在一定气候条件和农业技术水平下,表示农业生产对气候条件的要求和反应的气象参数特征值。他是评定地区气候资源,分析农业气象灾害气候规律,进行农业气候区划以及对农业技术措施进行其后评价的依据。 指标分类:光照资源指标、热量资源指标、降水资源指标 (三)建立气候资源信息系统的步骤 1、确定研究的目的 2、准备工作 3、数据库的建立、 4、空间分布模型与分析 5、成果输出 (四)气候资源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研究开发应用明显落后,气候资源空间分布模型交重视,应用GIS 技术则较少 二、气候起源信息系统模型 GIS与与气候模型相结合的专业信息系统,气候资源各要素空间变化特征与模型是建立气候资源信息系统的核心。 影响气候空间分布的因素:宏观地理因素,微观地理因素。

三、浙江省龙游县气温空间分布模拟 1、气温推算数学模型 2、数据的搜集与处理 3、TG分布图的生成 4、气温空间分布图的生成 第二节土壤资源信息系统 一、概述 (一)概念:是综合处理和分析土壤资源属性和空间内涵地理数据的一种技术系统。 (二)土壤资源信息系统的发展 1、促使土壤数据向规范化和全球化发展,加强数据交流和共享 2、向实用化和多用途化发展 3、建立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应用系统 二、应用模型 (一)土壤资源类型的划分方法 1、目的与原则 目的:为土壤资源质量评价和调查制图,以及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分区及规范服务 原则:充分体现分布的自然属性及其利用上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反映出资源的内在结构与特征,并坚持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

作者投稿模板-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栏目名称 基于中分辨TM 数据的水稻提取方法对比研究1 空1行 李□□1,刘□□2, 吴□□1, 谭□□1, 杨 □1,*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部农业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2. 中510275) 空1行 要 水稻种植面积监测是当前农业土地变化科学的热点问题,但运用遥感技术对水稻种植面积精确实中分辨率遥感影像能够满足我国大面积水稻作物监测,成为业务化运行的主要数据源。,本研究尝试以中分辨率TM 影像为数据源,结合神经网络和面向对象(SVM )两种算法对对黑龙江省富2010年两期不同时相影像分别进行水稻分类提取,并对分类结果进行滤波处理及混淆矩阵精度评定。(1)在高纬度单季稻生长区,面向对象分类算法的精度显著高于神经网络的分类精度,水稻用6月份分别高0.55%、1.37%,在8月份分别高0.62%、2.34%;(2)对神经网络分类Majority 滤波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水稻分类的精度,水稻用户精度和生产者精度在6 0.14%、0.5%, 在8月份分别提高1.56%、1.43%;(3)选取关键水稻物候期的遥感影像获取2.67%、3.45%;面向对象算法的水稻用户精度及生产者精度分别提高2.6%、2.48%。未来350字) 水稻 神经网络 面向对象 TM 影像(不少于5空2行 种面积的27%,而其产量则达到粮食总产量的35%[1]。与此同时,水稻面积遥感动态监测正成为农作物空间监测[2]和土地变化科学[3]的热点问题。精确的水稻种植面积信息,可为农业生产、水稻产量的预报和评估、粮食价格预测和国家粮食生产布局及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4]。 中分辨率遥感影像由于具备较高的空间分辨率,能够满足我国大面积水稻作物监测,成为业务化运行的主要数据源。中高空间分辨率影像包括Landsat TM/ETM+、SPOT 、CBERS-1/2 CCD 、HJ-1A/1B CCD 等(表1),其分辨率主要在100m 以内,是当前最常用的水稻遥感监测数据源,其特征是卫星类型多、覆盖范围广、时间分辨率较高且时间序列较长,可实现大范围、多时 期水稻种植的长期监测。Peng 等[5]利用1986年和2002年两期Landsat TM 影像对丽江县包 1收稿日期:2013-11-08 作者简介:李心(1973—),女,汉族,河南泌阳人,博士、教授;国家进步二等奖或国务院特殊津贴。研究方向:资源经济与管理。※通讯作者:杨□(1976-),男,汉族,湖南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农业遥感。Email: yangpeng@https://www.sodocs.net/doc/9916327931.html,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牧户行为的草地管理模式研究—以西藏自治区为例”(70803020);国家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西藏地区生态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201209032) 三号黑体 小四宋体,居中

农业资源信息系统

1.农业环境信息系统是以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定位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模拟模型技术等为支撑而建立的。 2.地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应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综合的、动态的获取、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与地理空间分布有关的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 3.地理信息系统功能:数据输入预处理、数据编辑、数据查询与检索、数据显示与结果输出、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分析、数据更新。 4.数据是信息系统的核心,地理信息系统所用的数据源、数据结构和表示方法,是系统设计开发的基础、是系统的操作对象。 5.农业资源信息数据源是指建立GIS数据库所需要的和所能用的各种类型数据的来源。包括地图、RS数据、其他数据。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是地理空间数据的一种表示形式。包括普通地图,专题地图。 普通地图:综合、全面地反映一定制图区域被的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现象一般特征的地图。主要内容包括水系、地貌、土质、植被、居民地、交通线、境界线和经济文化等要素,又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 专题地图:突出表示某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或现象的地图,它拥有固定的用途对象,侧重某一方面,以内容适应于专题要求为其特色。强调它的“个性”。可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6.遥感是在远离被测物体或现象的位置上,使用一定的仪器设备,接收、记录物体或现象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对信息的传输、加工处理及分析与解释,对物体及现象的性质及其变化进行探测和识别的理论与技术。 7.遥感特点:①遥:遥远成像,近垂直投影,完整清晰。②快:资料获取、更新快。③真:地物成像连续逼真、制图、精度高。○4广:影像覆盖范围广,不受国界和自然条件限制,可覆盖地球上任何地区。 8.遥感技术系统包括:○1遥感平台(飞机、卫星)○2传感器○3图像接收处理○4分析判读 9.遥感类型: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地面遥感 10.常用遥感数据:美国陆地资源卫星遥感资料,美国NOAA气象卫星遥感资料、加拿大雷达卫星和印度遥感卫星数据、法国SPOT卫星遥感资料,中巴资源卫星遥感数据等。 11.其他数据库:全球定位系统数据、统计图像数据、实地调查与测量数据、各类文献,文字报告,法律发规文件等方面的数据。 12.数据主要包括空间位置拓扑关系和属性三个相互联系的方向 ①空间特征:指的是地物和现象的空间位置火现在所处的地理位置,一般以地理坐标数据表示 空间形态主要有点线面 ②属性特征:就是非几何属性,指的是与农业资源实体相联系的属性变量或本质特征,如变量、分类、数量特征和名称 ③时间特征:是指其右空间详细和属性信息的现象或物体都有随时间变化的特征 A自然地理要素的属性数据B社会经济和人文要素的属性数据 13. 空间数据结构:矢量结构和栅格结构 矢量结构中分有拓扑关系结构和无拓扑关系结构 14.拓扑关系:指表示空间实体间的空间相关性,即点线面及实体之间的空间联系 15. 拓扑关系分为两类:①关联关系:即描述点,线,面元素之间的关系,用以表达几何元素间的拓扑数据结构。②描述空间实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和相关关系。 16.数据结构:之数据的组织形式,可分为抽象数据结构(逻辑结构)和数据储存结构(物理结构) 17.抽象的数据结构:是指人们仅从概念上描绘数据之间的排列和联系,而并不涉及数据和具体程序管理细节。 18.数据存储结构:是为实现某一抽象数据结构而具体设计的数据存储管理方式,是依照任务的不同,

农业资源与区划

区划: 1.农业区划:是在查明农业资源的基础上,从自然、经济、技术的综合角度揭示农业资源的 时空分布规律和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工规律,研究区域资源的优势、劣势、生产发展潜力,按市场需要论证其生产方向和任务,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与布局,合理配置农业资源的一门应用基础科学,同时也是一门因地制宜、分区分类指导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宏观发展决策的应用科学。 2.农业自然条件区划:指对发展农业生产有关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地貌、地质、水文、水文 地质、土壤、植被等分别进行的区划;主要包括农业地貌区划、农业气候区划、植被区划、土壤区划等; 3.农业部门区划:是对农业生产部门及作物的地域分布进行的区划。它是依据各个农业生 产部门及各种作物生产的特性、生物学特性和生态适应性,分析评价它们对各种自然资源条件的适应性、地区分布、存在问题,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各部门、作物的生产条件,结合市场对该项产品的需求趋势,作出的部门及作物生产的发展区划。包括中国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区划等。 4.资源容量临界值:指在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或劳动对象的经济系统中,经济活动对这种资 源的最高消耗量不得超过该生态系统固有调节机制可以维持的自然再生产量。过牧、过渔。 5.环境容量临界值:一方面指经济活动排入生态系统的废物量不得超过生态系统的承受力, 及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另一方面指农业生产中投入品,如农药、化肥等,经过生产周期后的残留量不得超过生态系统的降解能力。 6.共享资源:是指由于自然原因或人为原因而不能划定边界或归属权,从而只能由某一个社 区或集团所共同拥有的自然资源。地下水、公海 7.经度地带性差异:因距海远近而引起的自东南向西北以水分条件为主的差异,反映了自然 条件的经度(海陆)地带性差异。 8.纬度地带性差异:因地球与太阳位置不同而造成的纬度高低、南北之间以热量条件为主的 差异叫纬度地带性差异。除青藏高原地势高亢,气候以垂直变化为主,属高寒气候外我国大部分地区,以热量条件为主的气候变化,都呈鲜明的纬度地带性差异,从北而南,可分为9个温度带。 9.垂直地带性差异:其规律主要表现为在一定的山体范围,由于地形、地貌和地势起伏等不 同而引起的热量、降水、光照等气候因子呈现的规律性差异变化。 10.典型调查:指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有意识地选择一个单位或者个人作为典型,并通过对典 型的调查来认识研究总体情况的调查。 11.抽样调查:就是从被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中,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用以推算总体。 12.定性分析分区法:是指在掌握一定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依据区划的目的,确定分区原则 和指标体系或绘制有关指标的单因子分区图,相互叠加进行分区,对分区中存在的不确定边界或有争议的分区界线,由区划研究人员运用自己拥有的经验,在实地调查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加以调整和完善。 13.定量分区法:根据分类单元及其指标体系所含的特征量经过数学处理,对研究地区进行分 区划片。 14.农业资源:是人类从事农业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既包括天然 存在的物质和能量,又包括人类社会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各种劳动工具、科技产品以及技术手段。 15.自然资源:是指存在自然界中能被人类利用,或在一定技术、经济和社会条件下能被利用 的作为生产、生活原材料的物质和能量 16.社会资源:即农业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自然资源利用和农业生产力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社会、经济和技术因素中可用于农业生产的各种要素。主要包括人口和劳动力,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城市、工业、运输、邮电等发展状况,农业资金条件,农村经济体制和农业经济政策、法规、信息与管理等。 17.土地退化:是指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土地质量及其可持续性下降,

安徽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信息系统题

农业资源信息系统试题 名词解释: 1、农业信息系统:是以农业信息科学为基础,把与农业有关的环境资源、社会经济和科技等信息源,通过以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定位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的农业信息技术为支撑,建成一个极其复杂的具有强大功能的高新技术体系。 2、安全与高效:就是既要保证人口众多的粮食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这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同时又要最大限度地开发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力求用尽可能少的资源获取尽可能好的效益,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生产者的积极性。 3、农业土地潜力评价:是对农业土地固有生产力的评价,从气候、土壤等主要环境因子和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综合特征方面,揭示土地的作物生产力的高低和土地的潜在生产力。 4、农业土地适宜性评价:通过对农用土地的自然属性的综合鉴定,将农用土地按质量差异划分成若干相对等级,以阐明在一定科学技术水平下,农用土地在各种利用方式中的质量优劣,对农作物的相对适宜程度。 5、精确农业(Precision Agriculture, Precision farming, Site-specific crop management):用 RS、GIS和GPS等技术找出作物生长环境的空间差异,精细准确地调整各项土壤和作物管理措施(施肥,施药等),最大限度地优化各项农业投入,获取最高产量和最大经济效益,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业资源。 6、土壤资源信息系统(Soil Resource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SRIS )是综合处理和分析土壤资源属性和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的一种技术系统。它是以地理信息系统的硬件和软件为基础的。 7、农业信息科学是根据农业科学的特殊性,借助于地球信息科学的技术支撑,从信息科学中分离出来形成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 填空题、判断题 1、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相互协调的焦点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2、现在的农业信息技术主要由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定位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所组成。 3、遥感技术的主要特征:多传感器、高分辨率、多时相性。 4、地理信息技术的主要特征:信息共享化、人工智能化、信息集成化。 5、农业信息系统的分类1.农业环境资源信息系统2.农业灾害信息系统3.农业生产信息系统4.农业管理信息系统5.农产品营销网络信息系统。 6、农业环境资源信息系统(1)土地资源信息分系统(2)土壤资源信息分系统(3)水资源信息分系统(4)肥料资源和施肥信息分系统(5)气候资源信息分系统(6)农业环境评价信息分系统 7、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全面地合理开发和利用农业资源(包括环境资源和种质资源),防止资源破坏,使农业资源能够永续利用,而又不破坏环境。 8、地理信息系统根据其内容可分为两大基本类型:一是应用型地理信息系统,二是工具型地理信息系统。 9、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走向:一是技术的综合;二是软件技术的分化。 10、一般的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有硬件、软件、数据和系统组织管理者四部分组成。 11、农业资源信息系统(ARIS)应由五个基本部分组成:即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数据、应用模型和系统的组织管理者。 12、农业资源信息系统(ARIS)的开发可采用生命周期法,其开发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即可行性研究,系统分析,系统总体方案设计,系统技术方案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评价与维护。 13、ARIS的用户按性质可作如下分类:(1) 政府管理部门(2)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3)农业生产单位(含农户) 14、可行性分析是对建立系统的必要性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从社会因素、技术因素和经济因素三大方面进行分析 15、一般的ARIS应具有四个方面的任务:空间信息管理;空间指标量算;空间分析与综合评价;空间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