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胡适散文之庐山游记

胡适散文之庐山游记

胡适散文之庐山游记
胡适散文之庐山游记

胡适散文之庐山游记

胡适散文之庐山游记

昨夜大雨,终夜听见松涛声与雨声,初不能分别,听久了才分得出有雨时的松涛与雨止时的松涛,声势皆很够震动人心,使我终夜睡眠甚少。

早起雨已止了,我们就出发。从海会寺到白鹿洞的路上,树木很多,雨后清翠可爱。满山满谷部是杜鹃花,有两种颜色,红的和轻紫的,后者更鲜艳可喜。去年过日本时,樱花已过,正值杜鹃花盛开,颜色种类很多,但多在公园及私人家宅中见之,不如今日满山满谷的气象更可爱。因作绝句记之:

长松鼓吹寻常事,最喜山花满眼开。

嫩紫鲜红都可爱,此行应为杜鹃来。

到白鹿洞。书院旧址前清时用作江西高等农业学校,添有校舍,建筑简陋潦草,真不成个样子。农校已迁去,现设习林事务所。附近大松树都钉有木片,写明保存古松第几号。此地建筑虽极不堪,然洞外风景尚好。有小溪,浅水急流,铮淙可听;溪名贯道溪,上有石桥,即使道桥,楷朱子起的名字。桥上望见洞后诸松中一松有紫藤花,直上到树杪,藤花正盛开,艳丽可喜。

白鹿洞本无洞,正德中,南康守王溱开后山作洞,知府何凿石鹿置洞中。这两人真是大笨伯!

白鹿洞在历史上占一个特殊地位,有两个原因。第一,因为白鹿洞书院是最早一个书院。南唐升元中(937-942)建为庐山国学,置田聚徒,以李善道为洞主。宋初因置为书院,与睢阳石鼓岳麓三书院落并称为"四大书院",为书院的四个祖宗。第二,因为朱子重建白鹿洞书院,明定学远规,遂成后世几百年"讲学式"的书院的规模。宋末以至清初的书院皆属于这一种。到乾隆以后,朴学之风气已成,方才有一种新式的书院起来;阮元所创的诂经精舍、学海堂,可算是这种新式书院的代表。南宋的书院祀北宋周邵和诸先生;元明的书院祀和朱;晚明的书院多祀阳明;王学衰后,书院多祀和朱。乾嘉以后的书院乃不祀理学家而改祀许慎郑玄等。所祀的不同便是这两大派书院的根本不同。祀许慎郑玄等。所祀的不同便是这两大派书院的根本不同。

朱子立白鹿洞书院在淳熙己亥(1178),他极看重此事,曾札上丞相说:

愿得比祠官例,为白鹿洞主,假之稍廪,使得终与诸生讲习其中,犹愈于崇奉异教香火,无事而食也。(《庐山志》八,页二,引《洞志》。)

他明明指斥宋代为道教宫观设祀官的制度,想从白鹿洞开一个儒门创例来抵制道教。他后来奏对孝宗,申说请赐书院额,并赐书的事,说:

今老佛之宫布满天下,大都逾百,小邑亦不下数十,而公私增益势犹未已。

至于学校,则一郡一邑仅置一区,附廓之县叉不复有。盛衰多寡相悬如此!(同上,页三。)这都可见他当日的用心。他定的《白鹿洞规》,简要明白,遂成为后世七百年的教育宗旨。

庐山有三处史迹代表三大趋势:(一)慧远的东林,代表中国"佛教化"与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二)白鹿洞,代表中国近世七百年的宋学大趋势。(三)牯岭,代表西方文化侵入中国的趋势。

从白鹿洞到万杉寺。古为庆去庵,为"律"居,宋景德中有大超和尚手种杉树万株,天圣中赐名万杉。后禅学盛行,遂成"禅寺"。南宋张孝祥有诗云:

老干参天一万株,庐山佳处浮着图。

只因买断山中景,破费神龙百斛珠。

(《志》五,页六十四,引《1史》·)

今所见杉树,粗又如瘦碗,皆近两年年种的。有几株大樟树,其一为"五爪樟",大概有三四百年的生命了;《指南》(编者按指《庐山指南》)说"皆宋时物",似无据。

从万杉寺西地约二三里,到秀峰寺。吴氏旧《志》无秀峰寺,只有开光寺。毛德琦《庐山新起》(康熙五十九年成书。我在海会寺买得一部,有同治十年,宣统二年,民国四年补版。我的日记内注的卷页数,皆指此书。)说:

康熙丁亥(1707)寺僧超渊往淮迎驾,御书秀峰寺赐额,改今名。明光寺起于南唐中主李璟。李主年少好文学,读书于庐山;后来先主代杨氏而建国,李璟为世子,遂嗣位。他想念庐山书堂,遂于其地立寺,因有开国之祥,故名开先寺,以绍宗和尚主之。宋初赐名开先华藏;后有善暹,为禅门大师,有众数百人。至行瑛,有治事才,黄山谷称"其材器能立事,任人役物如转石于千仞之溪,无不如意。"行瑛发愿重新此寺。

开先之屋无虑四百楹,成于瑛世者十之六,穷壮极丽,迄九年乃即功。(黄庭坚《开先禅院修造记》,《志》五,页十六至十八。)

此是开先极盛时。康熙间改名时,皇帝赐额,赐御书《心经》,其时"世之人无不知有秀峰"(郎廷极《秀峰寺记》,《志》五,页六至七。)其时也可称是盛世。到了今日,当时所谓"穷壮极丽"的规模只剩败屋十几间,其余只是颓垣废址了。读书台上有康熙帝临米芾书碑,尚完好;其下有石刻黄山谷书《七佛偈》,及王阳明正德庚辰(1520)三月《纪功题名碑》,皆略有损坏。

寺中虽颓废令人感叹,然寺外风景则绝佳。为山南诸处的最好风景。寺址在

鹤鸣峰下,其西为龟背峰,又西为黄石岩,又西为又剑峰,又西南为香炉峰,都1奇可喜。鹤鸣与龟背之间有马尾泉瀑布,双剑之左有瀑布水;两个瀑泉遥遥相对,乎行齐下,下流入壑,汇合为一水,迸出山峡中,遂成最著蛐青玉峡奇景。水流出峡,入于龙潭。昆山与祖望先到青玉峡,徘徊不肯去,叫人来催我们去看。我同梦旦到了赤边,也徘徊不肯离去。峡上石刻甚多,有米帝书"第一山"大字,今钩摹作寺门题榜。

徐凝诗"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即是咏瀑布的。李白《瀑布泉》诗也是指此瀑。旧《志》载瀑布水的诗甚多,但总没有能使人满意的。

由秀峰往西约十二里,到归宗寺。我们在此午餐,时已下午三点多钟,饿的不得了。归宗寺为庐山大寺,也很衰落了。我向寺中惜得《归宗寺志》四卷,是民国甲寅先勤本坤重修的,用活字排印,错误不少,然可供我的参考。

我们吃了饭,往游温泉。温泉在柴桑桥附近,离归宗寺约五六里,在一田沟里。雨后沟水浑浊,微见有两处起水泡,即是温泉。我们下手去试探,一处颇热,一处稍减。向农家买得三个鸡蛋,放在两处,约七八分钟,因天下雨了,取出鸡蛋,内里已温而未熟。日陇间有新碑,我去看,乃是星子县的告示,署民国十二年,中说,接康南海先生函述在此买田十亩,立界碑为记的事。康先生去年死了。他若不死,也许能在此建立一所浴室,他买的地横跨温泉的两岸。今地为康氏私产,而业归海会寺管理,那班和尚未必有此见识作此事了。

此地离栗里不远,但雨已来了,我们要赶回归宗,不能去寻访陶渊明的故里了。道上见一石碑,有"柴桑桥"大字。旧《志》已说,"渊明故居,今不知处"。(四,页七。)桑乔疏说,去柴桑桥一里许有渊明的醉石。(四,页六。)旧《志》又说,醉石谷中有五柳馆,归去来馆。归去来馆是朱子建的,即在醉石之侧。朱子为手书颜真卿《醉石诗》,并作长跋,皆刻石上,其年月为淳熙辛丑(1181)七月。(四,页八。)此二馆令皆不存,醉石也不知去向了。庄百俞先生《庐山游记》说他曾访醉石,乡人皆不知。记之以告后来的游者。

今早轿上读旧《志》所载周必大《庐山后录》,其中说他访栗里,求醉石,上人直云,"此去有陶公祠,无栗里也。"(十四,页十八乙。)南宋时已如此,我们在七百年后更不易寻此地了,不如阙疑为上。《后录》有云:

尝记前人题诗云:

五字高吟酒一瓢,庐山千古想风标。

至今门外青青柳,不为东风肯折腰。

惜乎不记其姓名。

我读此诗,忽起一感想:陶渊明不肯折腰,为什么却爱那最会折腰的柳树?

今日从温泉回来,戏用此意作一首诗:

陶渊明同他的五柳

当年有个陶渊明,不惜性命只贪酒。

骨硬不能深折腰,弃官回来空两手。

瓮中无米琴无弦,老妻娇儿赤脚走。

先生吟诗自嘲讽,笑指篱边五株柳:

"看他风里尽低昂!这样腰肢我无有。"

晚上在归宗寺过夜。

胡适散文之庐山游记

胡适散文之庐山游记 昨夜大雨,终夜听见松涛声与雨声,初不能分别,听久了才分得出有雨时的松涛与雨止时的松涛,声势皆很够震动人心,使我终夜睡眠甚少。 早起雨已止了,我们就出发。从海会寺到白鹿洞的路上,树木很多,雨后清翠可爱。满山满谷部是杜鹃花,有两种颜色,红的和轻紫的,后者更鲜艳可喜。去年过日本时,樱花已过,正值杜鹃花盛开,颜色种类很多,但多在公园及私人家宅中见之,不如今日满山满谷的气象更可爱。因作绝句记之: 长松鼓吹寻常事,最喜山花满眼开。 嫩紫鲜红都可爱,此行应为杜鹃来。 到白鹿洞。书院旧址前清时用作江西高等农业学校,添有校舍,建筑简陋潦草,真不成个样子。农校已迁去,现设习林事务所。附近大松树都钉有木片,写明保存古松第几号。此地建筑虽极不堪,然洞外风景尚好。有小溪,浅水急流,铮淙可听;溪名贯道溪,上有石桥,即使道桥,楷朱子起的名字。桥上望见洞后诸松中一松有紫藤花,直上到树杪,藤花正盛开,艳丽可喜。 白鹿洞本无洞,正德中,南康守王溱开后山作洞,知府何凿石鹿置洞中。这两人真是大笨伯! 白鹿洞在历史上占一个特殊地位,有两个原因。第一,因为白鹿洞书院是最早一个书院。南唐升元中(937-942)建为庐山国学,置田聚徒,以李善道为洞主。宋初因置为书院,与睢阳石鼓岳麓三书院落并称为"四大书院",为书院的四个祖宗。第二,因为朱子重建白鹿洞书院,明定学远规,遂成后世几百年"讲学式"的书院的规模。宋末以至清初的书院皆属于这一种。到乾隆以后,朴学之风气已成,方才有一种新式的书院起来;阮元所创的诂经精舍、学海堂,可算是这种新式书院的代表。南宋的书院祀北宋周邵和诸先生;元明的书院祀和朱;晚明的书院多祀阳明;王学衰后,书院多祀和朱。乾嘉以后的书院乃不祀理学家而改祀许慎郑玄等。所祀的不同便是这两大派书院的根本不同。祀许慎郑玄等。所祀的不同便是这两大派书院的根本不同。 朱子立白鹿洞书院在淳熙己亥(1178),他极看重此事,曾札上丞相说: 愿得比祠官例,为白鹿洞主,假之稍廪,使得终与诸生讲习其中,犹愈于崇奉异教香火,无事而食也。(《庐山志》八,页二,引《洞志》。) 他明明指斥宋代为道教宫观设祀官的制度,想从白鹿洞开一个儒门创例来抵制道教。他后来奏对孝宗,申说请赐书院额,并赐书的事,说: 今老佛之宫布满天下,大都逾百,小邑亦不下数十,而公私增益势犹未已。至于学校,则一郡一邑仅置一区,附廓之县叉不复有。盛衰多寡相悬如此!(同上,页三。)这都可见他当日的用心。他定的《白鹿洞规》,简要明白,遂成为后世七百年的教育宗旨。

庐山草堂记阅读答案

篇一:庐山草堂记阅读答案 篇二:庐山草堂记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庐山草堂记(节选)白居易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明年春,草堂成。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一称心力。洞北户,来阴风,防徂暑也;敞南甍, 纳阳日,虞祁寒也。堂中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三两卷。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旁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自问其故,答曰:是居也,前有平地,轮广十丈;中有平台,半平地;台南有方池,倍平台。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修柯戛云,低枝拂潭,如幢竖,如盖张,如龙蛇走。松下多灌丛,萝茑叶蔓,骈织承翳,日月光不到地,盛夏风气如八、九月时。下铺白石,为出入道。堂北五步,据层崖积石,嵌空垤块,杂木异草,盖覆其上。绿阴蒙蒙,朱实离离,不识其名,四时一色。又有飞泉植茗,就以烹燀,好事者见,可以销永日。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纪,覼缕而言,故云甲庐山者。噫!凡人丰一屋,华一箦,而起居其间,尚不免有骄稳之态;今我为是物主,物至致知,各以类至,又安得不外适内和,体宁心恬哉!昔永、远、宗、雷辈十八人同入此山,老死不返,去我千载,我知其心以是哉!矧予自思:从幼迨老,若白屋,若朱门,凡所止,虽一日二日,辄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其喜山水病癖如此。一旦蹇剥,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而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尚以冗员所羁,馀累未尽,或往或来,未遑宁处。待予异时,弟妹婚嫁毕,司马岁秩满,出处行止,得以自遂,则必左手引妻子,右手抱琴书,终老于斯,以成就我平生之志。清泉白石,实闻此言!因为《草堂记》。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广袤丰杀,一称心力称:相称,符合b.一旦蹇剥,来佐江郡蹇:不顺利c.纳阳日,虞祁寒也虞:忧虑d.或往或来,未遑宁处遑:闲暇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表述白居易对草堂的喜爱的一组是()①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②一宿体宁,再宿心恬③千变万状,不可殚纪④好事者见,可以销永日⑤环斗水为池,其喜山水病癖如此⑥左手引妻子,右手抱琴书,终老于斯a.①③⑥b.①③⑤c.②④⑥d.②④⑤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文章描写了草堂的建造、陈设以及草堂周围景色,进而写到安适恬静的心情,表达了作者对草堂的无比喜爱之情。b.作者在文中批评了那种“丰一屋,华一箦”即沾沾自喜有骄稳之态的凡俗之人,以突出自己身处草堂“外适内和,体宁心恬”的感受。c.文章叙事简明扼要,写景细密有致,文笔流畅,语言清丽,表现了较高的语言技巧,是一篇优秀的游记散文。d.作者表达了在江州的任职期满,家里的琐事处理完毕,一切的进退取舍都由他自己作主的时候,要终老在此的归隐愿望。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洞北户,来阴风,防徂暑也。(3分)(2)老死不返,去我千载,我知其心以是哉!(3分)(3)郡守以优容而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4分)小题1:c小题1:a小题1:b小题1:(1)打开北面的小门,使阵阵的凉风吹进来,可以避酷暑。(2)(他们)直到老死也都不肯离开,(他们)虽然距离我很久远,我因为这个了解他们至老不返的心情。(3)那郡守又用宽厚的心态来对待我,庐山更以他灵秀的美景迎接我,这是上天赐给了我(最好的)时机、大地送给我(最好的)处所,我终于能得到自己的最爱,又还有什么好苛求呢?小题1:防备,预防。小题1:①是对庐山的喜爱。⑤是叙述自己一直以来对山水的喜爱。小题1:作者在文中写“丰一屋,华一箦”即沾沾自喜的人,是为了衬托自己对庐山草堂的喜爱,而不是“批评”他们。小题1:(1)3

胡适《我的母亲》阅读训练及答案

胡适《我的母亲》阅读训练及答案 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②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条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答复:“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一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③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我家五叔是个无正业的浪人,有一天在烟馆里发牢骚,说我母亲家中有事总请某人帮忙,

大概总有什么好处给他。这句话传到了我母亲耳朵里,她气得大哭,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 (节选自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八年级初二下册《我的母亲》) 1.写了些什么?节选部分第②③段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4分) 2.为什么写这些?节选部分第②③段写母亲这几件事表现了母亲什么品性(是怎样的人)?〈4分) 3.怎样写的?节选部分第①段在语言和写法上有怎样的特点?(4分) 4.为什么这样写?请读节选部分第①段后答复。(4分) (1)“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作者为什么用一个转折连词“但”来强调这一句?(2分) (2)请品味加点词“只”“等”“才”“等”“先……然后”“无论……总”的作用。(2分) 参考答案: 1.①作者因说了一句轻薄的话而受到母亲重重的责罚;②作者患眼疾,母亲想尽规定为其医治;?母亲与五叔的冲突。(4分) 2.第②段体现了母亲“教之严”“爱之慈”的品性;第③段则体现了母亲做人的坚强。(4分) 3.语言上:质朴无华、感情真诚、毫无雕琢的痕迹。写法上:记

19590314胡适:《容忍与自由》

容忍与自由 胡适 背景:胡适的这篇文章最初发表于台湾出版的《自由中国》1959年3月14日第26卷第6期。 《自由中国》鼓吹自由、民主和宪政,批评时政和国民党的专制统治,在当时思想文化界有重要影响,并成为销量最大的政论刊物。由此引发了执政当局的不满,1960年《自由中国》被查封停刊,主编雷震则被拘捕判刑。胡适认为《自由中国》为了争取言论自由而停刊也不失为“光荣的下场”,雷震办《自由中国》已成为言论自由的象征,“我曾主张为他造铜像,不料换来的是十年坐监,这是很不公平的!”为表示气愤,胡适说此话时还用力拍了一下桌子。 胡适此文的发表与查封相隔了一年半的时间。虽然两者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胡适文章的立意显然是针对查封行为的时代背景的。 十七八年前,我最后一次会见我的母校康耐儿大学的史学大师布尔先生(George Lincoln Burr)。我们谈到英国文学大师阿克顿(Lord Acton)一生准备要著作一部《自由之史》,没有完成他就死了。布尔先生那天谈话很多,有一句话我至今没有忘记。他说,“我年纪越大,越感觉到容忍(tolerance)比自由还重要”。 布尔先生死了十多年了,他这句话我越想越觉得是一句不可磨灭的格言。我自己也有“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竞更重要”的感想。有时我竞觉得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我十七岁的时候(一九O八)曾在《竞业旬报》上发表几条《无鬼丛话》,其中有一条是痛骂小说《西游记》和《封神榜》的,我说: 《王制》有之:“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吾独怪夫数千年来之排治权者,之以济世明道自期者,乃懵然不之注意,惑世诬民之学说得以大行,遂举我神州民族投诸极黑暗之世界!......这是一个小孩子很不容忍的“卫道”态度。我在那时候已是一个无鬼论者、无神论者,所以发出那种摧除迷信的狂论,要实行《王制》(《礼让》的一篇)的“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的一条经典! 我在那时候当然没有梦想到说这话的小孩子在十五年后(一九二三)会很热心的给《西游记》作两万字的考证!我在那时候当然更没有想到那个小孩子在二、二十年后还时时留心搜求可以考证《封神榜》的作者的材料!我在那时候也完全没有想想《王制》那句话的历史意义。那一段《王制》的全文是这样的: 析言破律,乱名改作,执左道以乱政,杀。作淫声异服奇技奇器以疑众,杀。行伪而坚,言伪而辩,学非而博,顺非而泽以疑众,杀。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此四诛者,不以听。 我在五十年前,完全没有懂得这一段话的“诛”正是中国专制政体之下禁止新思想、新学术、新信仰、新艺术的经典的根据。我在那时候抱着“破除迷信”的热心,所以拥护那“四

花的作文300字优秀篇

花的作文300字优秀篇 导读:篇一:花 300字作文 春天,兰花开了,那淡淡的芳香直入心脾,令人心旷神怡,给春天添加了几分色彩,兰花叶子细而长,花色大多都是淡淡的暖色,给人一种素雅的感觉,真是妙不可言。 夏天来了,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开了,荷花的清香不易察觉,可它的美丽与典雅是众人皆知的,荷花叶圆花美,颜色也是暖色,多长在池塘中。 秋天到了,菊花开了,四周已叶落花谢,可菊花却挺直了腰,花开得更艳了,本来在万花凋谢之时开花已成焦点,又开得如此夺目,可真棒呀!这种精神值得学习。 秋去冬来,连菊花都倒下之时,梅花开了,在严冬里,在冰天雪地之中,有一种精神,一种不屈的精神,毛泽东爷爷的《卜算子咏梅》就是在赞美它:梅花。 点评:这是一篇描写花的文章,看着你的描写老师仿佛看到了一个花团锦簇的世界,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对花的喜爱。文章主要围绕“春、夏、秋、冬”的花锦绣细致的描写。全文语言流畅自然,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篇二:花 300字作文 花是非常漂亮、千姿百态的。春天的花是最美丽的。红红的迎春花开了,它们连成一片,就像红色的火海一样。三月,桃花开了,粉色的桃花到处都是,就像一朵朵粉色彩霞,真是“三月桃花连十里”

五月,石榴花红红的,就像火焰一样,人们常说“五月石榴红似火”,果然如此。六月,荷花开了,它们有的已经完全开了,像一位花仙子在翩翩起舞;有的已经有了莲蓬,莲蓬就像睡觉的宝宝。秋天是金色的季节,秋天的花也是金色的。八月,金黄的桂花开了,真像那满天的星斗啊! 冬天,梅花开了,白色的梅花在雪中盛开,好像雪一样,王安石的“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描写的就是它。一年四季的花真是千姿百态、形色各异呀! 点评:这篇状物的文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出各种花朵美丽的样子。文中的一些拟人手法更是增强了文章的味道,真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的小作家! 篇三:我喜欢的花 300字作文 在许多花里,我最喜欢的就是菊花了。因为他五彩缤纷、绚丽多姿、艳而不媚。 菊花五彩缤纷,它的颜色有:红色、黄色、白色、紫色、橙色和粉色等,还有两种颜色混合的,三种颜色混合的,甚至更多种颜色混合的呢! 菊花绚丽多姿,有的像毛线团,有的像千手观音,有的像一根根手指,还有的好似瀑布一般,可漂亮啦! 菊花除了颜色和样子好看,还可以用来当药材呢!它性辛甜,微寒,归肺肝经,具有发散风热、清肝明目、平抑肝阳、清热解毒的作

庐山游记作文800字(高分作文)

庐山游记作文800字 一个酷热难耐的暑假,妈妈提出了一个宝贵的意见:去庐山玩几天。正好,作业带给我的“痛苦”可减轻许多。 第二天中午,我就和妈妈报了一个行走路程不多的,因为本人比较累,作业把我们的暑假折磨的只剩20天了。那就意味着我们又要回到那“快乐”的校园,与老师们见面了。事不宜迟,我们第三天就跳上大巴车,奔向目的地,我一路上吃着可口的薯片,看着窗外的青山碧水,赞叹之余,我又在心里感慨,这里竟有这么美丽的地方,我们住的“大都市”公路上,有白的,红的,黑的像小蚂蚁一样的车子,而这里山水环绕,真是人间仙境啊!我想着想着,便进入了梦乡。 一觉醒来发现我们已在了一个壮观的酒店门口。走进大厅,我又赞叹了一番。第二天我们便上山,在车上睡了两个小时,所以一点困意也没有…… 第二天,我顶着一双熊猫眼上了山。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居然下起了毛毛雨,便使上山的台阶更难走了。可是在雨中的庐山更加美丽。美丽的风景让我走了神,一不小心脚一滑,扑倒在了路上,我害怕极了,因为右边就是万丈深渊,我赶紧爬了起来。到了山顶,我看见了别的山峰都在我之下,还真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一阵阵微风吹过,我快乐极了,我回到酒店就把这些东西记了下来。 第二天我们去参观了仙人洞,其实就是在一个山洞里放几座石像。可是有一个传说,说这个山洞是有一个仙人,在这里定住。这个山洞四通八达,可是里面黑暗无比,我没有进去。 我们还去参观了三叠泉,泉水从山上流下,经过了三个叠弯之后落了下来,有数百米高,怪不得李白写出了名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就是因为这个才写出了名诗,从此三叠泉便火遍全国。看来只要善于观察,什么都可以写得很美。 第三天我们去参观了五老峰,那山峰为什么是白色的?原来石头和别的山峰不一样,那白色的全是石头,不长树木,所以有白色。在小雨中,五老峰像一个老爷爷,看着来往的游客。我们登上山顶,临风远眺,几座墨绿的小山,好像很仰慕五老峰似的。 第四天我们就要告别庐山,我们去漂了一次流。 我们被别人的船碰了一边,我便用水枪开始反击,别人落荒而逃。玩够了,我们便坐着船开始了快乐的时光,我们顺流而下,一路眺望。 啊!庐山,我爱你。

【六年级作文】庐山游记

【六年级作文】庐山游记 庐山位于我国北部江西省九江市,古称浔阳、柴桑、江洲,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历 史的江南文化名城,并且有着“天下第一山″的美称。 天刚蒙蒙亮,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坐上了前往庐山的大巴车,在上山的过程中可真不容易,一路上一会往左拐,还没等你坐稳,就又来了一个急速的右拐,吓得我用手直接不停 地拍拍自己的小心脏,再看看窗外,山脚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导游为了让我们放轻松一点,讲了一个关于庐山究竟有多少个弯的故事,说毛主席当 年用往车窗外丢火柴的方式统计过上山的弯一共有396个。由于弯道越来越急,我的肚子 里就像有一只小兔子在到处乱蹦乱跳,难受极了,终于还是没忍住,妈妈拿出准备好的袋子,我立刻把讨厌的“小兔子″给吐了出来,总算舒服多了。我们在车上度过了将近1个 小时,终于到达了庐山山顶。太不可思议了!庐山上面竟还有一个小镇,旁边就是悬崖, 云雾缭绕,仿佛进入仙境一般。小镇上有许多红瓦的别墅,导游说庐山不仅是旅游圣地, 还是不可多得的避暑圣地,一到夏天就会有许多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避暑,小镇上可真是 应有尽有啊!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文章能帮助到您。 进入庐山深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如琴湖″,它是一个人工湖,是因为从上往下看 它就像是一把小提琴,因此而得名,湖水清澈而平静,像极了一面巨大的镜子。接着我们 陆续经过了“好运石″、“猪头峰″等几个景点,我们继续往上走,来到了“一滴泉″, 听说那是由于池子里的泉水就是由头顶的一块巨大的石头,每次只滴一滴水珠,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聚积而成。“一滴泉″所在的这座山洞,又名“仙人洞″。这些只是庐山一角 而已。 庐山这座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古城还要等着更多的人来游玩,来探究,来发现。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胡适《少年中国的人生观》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0题。 少年中国的人生观 胡适 现在中国有几种人生观都是我们该反对的。醉生梦死的无意识生活,固然不消说了。还有一些人,如静坐会的人,如坐禅学佛的人,他们都只是一班退缩懦夫,没有生活的胆子,不敢冒险,只求平安。而另外一种人虽不退缩,但为完全自己的私利起见,所以他们不惜利用他人,作他们自己的器具,不惜牺牲别人的人格和自己的人格,来满足自己的野心;到了紧要关头,不惜作伪,不惜作恶,不顾社会的公共幸福,以求达他们自己的目的。 一切习惯、风俗、制度的改良,都起于一点批评的眼光。个人的行为和社会的习俗,都最容易陷入机械的习惯,到了“机械的习惯”的时代,样样事都不知不觉的做去,全不理会何以要这样做,只晓得人家都这样做故我也这样做,这样的个人便成了无意识的两脚机器,这样的社会便成了无生气的守旧社会,我们如果发愿要造成少年的中国,必须随时随地都要问我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不那样做? 我们须要认定这个世界是有很多危险的,是不太平的,是需要冒险的。世界的缺点很多,是要我们来补救的;世界的痛苦很多,是要我们来减少的;世界的危险很多,是要我们来冒险进取的。俗话说得好:“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我们要做一个人,岂可贪图自在;我们要想造一个“少年的中国”,岂可不冒险。这个世界是给我们活动的大舞台,我们既上了台,便应该老着面皮,拼着头皮,大着胆子,干将起来;那些缩进后台去静坐的人都是懦夫,那些袖着双手只会看戏的人,也都是懦夫。这个世界岂是给我们静坐旁观的?那些厌恶这个世界梦想超生到别的世界的人,更是懦夫,不用说了。 上条所说的冒险进取,并不是野心的,自私自利的。我们既认定这个世界是给我们活动的,又须认定人类的生活全是社会的生活,社会是有机的组织,全体影响个人,个人影响全体。社会的活动是互助的,你靠他帮忙,他靠你帮忙,我又靠你同他帮忙,你同他又靠我帮忙;你少说了一句话,我或者不是我现在的样子,我多尽了一分力,你或者也不是你现在这个样子,我和你多尽了一分力,或少做了一点事,社会的全体也许不是现在这个样子,这便是社会协进的观念。有这个观念,我们自然把人人都看作通力合作的伴侣,自然会尊重人人的人格了。有这个观念,我们自然觉得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和社会有关,自然不肯为社会造恶因,自然要努力为社会种善果,自然不致变成自私自利的野心投机家了。 少年的中国,中国的少年,不可不时时刻刻保存这些正确的人生观。 (本文为1919年3月22日胡适在少年中国学会筹备会上的演讲,原载于1919年《少年中

庐山游记八年级作文600字

庐山游记八年级作文600字 记忆中,我去过的旅游景点是少之又少,不像有的孩子去过许多地方,不是因为我喜欢窝在家里,而是因为父母没时间。大概,我和父母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庐山了吧。 那年暑假,我们乘车来到了庐山,一路上,我一直在睡觉,只为让回头看风景和爬山时有更多的精力。终于,到了庐山,庐山真不枉为四大名山之一,秀丽的景色,高耸入云的山峰,竟把平时对景色好不在意的我吸引住了,沉醉其中。 下午,我们先来到了含鄱口,它势如奔马,又宛如游龙,神气活现的横亘在九奇峰和五老峰之间,张着大口似乎要鲸吞鄱阳湖水,因此得名。平时没爬过山的我今天也是精力十足,旁边的木栏也直接被我忽略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爬越高,后面的人越来越小,旁边就是悬崖,我的胆量也是直线下降。 终于到了最高顶,听说这儿是观日出的最好地方,只可惜当时是下午。当我兴致勃勃眺望山下风光时,霎时间,薄薄的雾自湖中缓缓升起,越来越浓,越来越大,转而变成白絮,变成云烟向山岗上涌来,攸忽间,峰隐湖失,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伸手可触。人在雾中行,仿佛进入了一个混浊世界,使我感到迷蒙,茫然。明代诗人王世懋对此深有体味,他在《度含鄱口》诗中云:苍虬绛节度峥嵘,下界

微茫勺水明。最爱他山云似絮,不知身在絮中行。 接着来到了五老峰,李白曾有诗赞曰:“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不过,我们的目的地是三叠泉,于是便将此地景色忽略了,现在想想还有些后悔呢。叠泉位于五老峰下部,去看瀑布的路上要经过一千多阶石阶,虽有美丽的景色相伴,但还是会很累。于是我们便坐上了缆车去那。在缆车上,往下看去,同样是云雾飘渺。 终于,下了缆车,又走了一小段路,耳边传来了水流的“哗哗”声,抬起头一看,见那瀑布从几百米高的高山顶上泄下来,共分三叠,怪不得叫三叠泉瀑布呢!这三叠瀑布就像是三头狮子,他们怒吼着,奔驰着,冲刺着,一头比一头疯,一头比一头狂,一头比一头野。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啊。水里还游着许多小鱼儿,有许多人在那儿做小鱼,我则不忍心,只是捡起一块石子,打了一个水漂,那石子好像也通人性,弹了很远才落入水底。听说三叠泉随着季节和雨水多寡的变化而不同,暮春初夏季节,飞瀑如发怒的玉龙,轰然疾下,震天动地;仲夏严冬,雨水较少,则水帘如丝,轻盈柔美,春夏秋冬,各有千秋。 终于,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我们离开了庐山。就这样,这段旅行结束了。

胡适读书就是我的命

胡适读书就是我的命 说胡适是个“书呆子”,没有一丝一毫的贬意。毕竟,古往今来,爱读书的人数不胜数,而能像胡适那样读出那么大名气的少之又少。说他是个“书呆子”,只想说明他是个读书种子,爱读书,读了很多书。 胡适读的第一部书,据说是父亲胡传生前为他亲手编纂的四言韵文启蒙课本《学为人诗》。胡传虽然在胡适四岁时病逝,但对胡适有很大寄托,遗嘱里就要他“努力读书上进”。母亲冯顺弟很不起眼,却很有见识,尤其重视胡适的教育。受母亲督促,还在私塾的胡适就读了《原学》《律诗六钞》《小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书经》《易经》《礼记》等经典。胡适后来总结这段读书经历,说“我在那九年之中,竟把古文的文理弄通了”。可见,幼时的读书生活对胡适的一生影响甚大。 毫无疑问,胡适的读书天赋在他小时候就展现出来了。到他14岁离开家乡,外出求学,读书之多、之勤,就可想而知了。有人说,胡适后来的成功是天才加上努力的结果。这话不假。有天才而不能苦干不行;没有天才,光是苦干也不行;既没有天才,又不能苦干,那就更糟。于胡适而言,知道自己有天才可恃,却又唯恐被天才所误。所以,越焦虑,

就越努力;越努力,就越有为。日后成为学者、诗人、教授、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种种,委实不让人意外。 胡适读书之广,有目共睹。他曾为清华学生开列了一份“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说是“最低限度”,可里面的《三侠五义》《九命奇冤》等连国学大师梁启超也不曾见闻。他 对胡适说:“我便是没有读过这两部书的人,我虽自知学问 浅陋,但说连最低限度也没有,我不服。”而徐志摩见了书目,更是自叹不如:“十本书里有九本是我不认识它的…… 我是挺佩服胡先生的,关于别的事,我很听他的,但如其他要我照他定的书目用功,那就好比要我生吞铁弹了。” 东坡有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 无竹令人俗。”胡适呢,可无肉,可无竹,但绝不能无书。 他信服的是宋代黄山谷所说:“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 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胡适读书 有“三好”:一是好夜读;二是好在厕上、电车里读书;三 是好连贯式读书。他在美国时,一部袖珍本莎士比亚戏剧集就是在坐地下电车或上厕所时读完的。 胡适曾给一位年轻人写过一首互勉诗,很有意思。诗曰:“不做无益事,一日当三日;人活五十年,我活百五十。” 怎样才算“一日当三日”?怎么会是“人活五十他活百五十”?原来,胡适是连晚上睡觉的时间也要用来读书和做事。拿他自己的话说是:“晚上可爱。那是我最好的时间。我可以任

三年级描写月季花的作文300字(最新)

三年级描写月季花的作文300字篇一 我十分喜欢花,花儿那美丽的外表常常是我惊叹,那迷人的芳香常常使我陶醉。我见过许多奇花异草:玫瑰花,牡丹花,水仙花,百合花……可是,最令我难以忘怀的,还是随处可见的月季花。 月季花的茎又细又长,墨绿色的茎上长满了许多暗红的小刺。这些小刺又尖又硬,我想:这可能是它自卫的武器吧。花叶是手掌形的,翠色欲滴,叶缘带着一排小齿轮。春天,是月季花竞相开放的季节,花儿鲜红似火,橙黄如金,洁白胜雪…… 显出勃勃生机。花瓣微微下卷,层层叠叠。在艳阳的照耀下,花瓣犹如涂上了一层明油,光泽而油亮,一株株月季昂首挺胸,好似打了胜仗的将军。它们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雨露,享受着阳光的沐浴,花瓣中间金黄色的花蕊的顶端粘着花粉,散发出浓郁的芳香,招来了一群群蝴蝶在花丛中嬉戏,以来了一只只蜜蜂在花丛中辛勤地采蜜,“嗡嗡”的叫着。当你劳累了一天疲惫不堪时,嗅一嗅花香,沁人心脾,乏意、疲惫顿时全消,精力充沛。一阵微风拂过,月季花在风中摇曳,那婆娑倩影,宛如一位妙龄少女正在翩跹起舞。我见过玫瑰的雍容,牡丹的富贵,水仙的清雅以及百合的秀丽,可这些华丽的感慨被月季花那朴实无华、自然大方的美所征服了。啊!我爱这朴素的美月季花! 三年级描写月季花的作文300字篇二 今天放学回家,刚跨进大门,一股清香扑鼻的气味直扑向我而来,心里默默的想:“哪来的香气啊?”走进院内,原来是一株月季花开了,我贪婪的闻着花香,那芳香直沁肺腑。 昨天它还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骨朵,今天它就辨长成了一朵清新淡雅,明艳动人的鲜花,它仿佛是突如其来的成长,突如其来凋落,魅力只存在这一瞬间,有可能下一分钟,不,下一秒,它就会走完这一季度的辉煌,慢慢的等待它下一个绚丽夺目的时候,那是或许会比这是更美丽,它会成为焦点。 我喜爱这株月季花,它让我明白这一次没有成功,可还有下一次,但不能放弃,不能对自己没信心。 三年级描写月季花的作文300字篇三 今天早上,我看见我家阳台上的月季花开了,可高兴了。只见月季花在枝繁叶茂的地方盛开着,真是翠绿丛中一点红!过了一会儿,妈妈来给花浇水了,她见了,也对月季花称赞不已! 它是多么漂亮,多么可爱。我想等会儿我去上学了,它的花蕊里一定会有许多小蜜蜂来采蜜,来陪伴它。

胡适:庐山游记

胡适:庐山游记 胡适:庐山游记 十七,四,九 昨夜大雨,终夜听见松涛声与雨声,初不能分别,听久了才分得出有雨时的松涛与雨止时的松涛,声势皆很够震动人心,使我终夜睡眠甚少。 早起雨已止了,我们就出发。从海会寺到白鹿洞的路上,树木很多,雨后清翠可爱。满山满谷部是杜鹃花,有两种颜色,红的和轻紫的,后者更鲜艳可喜。去年过日本时,樱花已过,正值杜鹃花盛开,颜色种类很多,但多在公园及私人家宅中见之,不如今日满山满谷的气象更可爱。因作绝句记之: 长松鼓吹寻常事,最喜山花满眼开。 嫩紫鲜红都可爱,此行应为杜鹃来。 到白鹿洞。书院旧址前清时用作江西高等农业学校,添有校舍,建筑简陋潦草,真不成个样子。农校已迁去,现设习林事务所。附近大松树都钉有木片,写明保存古松第几号。此地建筑虽极不堪,然洞外风景尚好。有小溪,浅水急流,铮淙可听;溪名贯道溪,上有石桥,即使道桥,楷朱子起的名字。桥上望见洞后诸松中一松有紫藤花,直上到树杪,藤花正盛开,艳丽可喜。 白鹿洞本无洞,正德中,南康守王溱开后山作洞,知府何凿石鹿

置洞中。这两人真是大笨伯! 白鹿洞在历史上占一个特殊地位,有两个原因。第一,因为白鹿洞书院是最早一个书院。南唐升元中(937;942)建为庐山国学,置田聚徒,以李善道为洞主。宋初因置为书院,与睢阳石鼓岳麓三书院落并称为“四大书院”,为书院的四个祖宗。第二,因为朱子重建白鹿洞书院,明定学远规,遂成后世几百年“讲学式”的书院的规模。宋末以至清初的书院皆属于这一种。到乾隆以后,朴学之风气已成,方才有一种新式的书院起来;阮元所创的诂经精舍、学海堂,可算是这种新式书院的代表。南宋的书院祀北宋周邵和诸先生;元明的书院祀和朱;晚明的书院多祀阳明;王学衰后,书院多祀和朱。乾嘉以后的书院乃不祀理学家而改祀许慎郑玄等。所祀的不同便是这两大派书院的根本不同。祀许慎郑玄等。所祀的不同便是这两大派书院的根本不同。 朱子立白鹿洞书院在淳熙己亥(1178),他极看重此事,曾札上丞相说: 愿得比祠官例,为白鹿洞主,假之稍廪,使得终与诸生讲习其中,犹愈于崇奉异教香火,无事而食也。(《庐山志》八,页二,引《洞志》。)他明明指斥宋代为道教宫观设祀官的制度,想从白鹿洞开一个儒门创例来抵制道教。他后来奏对孝宗,申说请赐书院额,并赐书的事,说:今老佛之宫布满天下,大都逾百,小邑亦不下数十,而公私增益势犹未已。至于学校,则一郡一邑仅置一区,附廓之县叉不复有。盛衰多寡相悬如此!(同上,页三。)

梁实秋《胡适先生二三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完成下列题目。 胡适先生二三事 梁实秋 胡先生是安徽徽州绩溪县人,对于他的乡土念念不忘,他常告诉我们他的家乡的情形。徽州是个闭塞的地方。四面皆山,地瘠民贫,山地多种茶,每逢收茶季节茶商经由水路从金华到杭州到上海求售,所以上海的徽州人特多,号称徽帮,其势力一度不在宁帮之下。四马路一带就有好几家徽州馆子。 1928年至1929年间,有一天,胡先生特别高兴,请努生、光旦和我到一家徽州馆吃午饭。上海的徽州馆相当守旧,已经不能和新兴的广东馆、四川馆相比,但是胡先生要我们去尝尝他的家乡风味。 我们一进门,老板一眼望到胡先生,便从柜台后面站起来笑脸相迎,满口的徽州话,我们一点也听不懂。等我们扶着栏杆上楼的时候,老板对着后面厨房大吼一声。我们落座之后,胡先生问我们是否听懂了方才那一声大吼的意义。我们当然不懂,胡先生说:“他是在喊:‘绩溪老倌,多加油啊!’”原来绩溪是个穷地方,难得吃油大,多加油即是特别优待老乡之意。果然,那一餐的油不在少。有两个菜给我的印象特别深,一个是划水鱼,即红烧青鱼尾,鲜嫩无比,一个是生炒蝴蝶面,即什锦炒生面片,非常别致。缺点是味太咸,油太大。 徽州人聚族而居,胡先生常夸说,姓胡的、姓汪的、姓程的、姓吴的、姓叶的,大概都是徽州的。努生调侃地说:“胡先生,如果再扩大研究下去,我们可以说中华民族起源于徽州了。”相与拊掌大笑。 胡先生酒量不大,但很喜欢喝酒。有一次他的朋友结婚,请他证婚,这是他最喜欢做的事,筵席只预备了两桌,礼毕入席,每桌备酒一壶,不到一巡而壶告罄。胡先生大呼添酒,侍者表示为难。主人连忙解释,说新娘是节酒会的会员。胡先生从怀里掏出现洋一元交付侍者,他说:“不干新朗新娘的事,这是我们几个朋友今天高兴,要再喝几杯。赶快拿酒来。”主人无可奈何,只好添酒。 事实上胡先生从不闹酒。二十年春,胡先生由沪赴平,道出青岛,我们请他到青岛大学演

胡适先生的文章有感(精华)

历史的车轮已经进入21世纪12年了,让人越来越感到这世纪与上个世纪的不同。自由平等的价值观,已由个别国家(美国、法国等)奉行的真理,发展成为普世的真理,人类精神境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站在这个高度回看历史人物,也会有一番新的认识。 胡适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生于19世纪末,成名于20世纪初,对于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我对于他俩都有了新的认识。我更加佩服鲁迅先生的远见卓识和阳刚硬气,而对于胡适先生的软弱和“中庸”看的也更清楚了。本文只谈对胡适先生的新认识。胡适先生出生于19世纪末(1892年),4岁丧父,被母亲送到私塾读书。他母亲加倍付费给这私塾先生,精心培养灌输传统文化。20世纪初,他19岁考取了庚子赔款第二期官费生,赴美国留学,从师于实用主义哲学大师杜威先生,从此接受了西方先进文化思想的熏陶。这旧与新两种文化教育深刻影响了胡适先生的一生,使他的精神游荡在这两者之间。 胡适先生26岁(1917)回国任北大教授,参与编辑《新青年》杂志,开始对中国文化思想界发生重要影响。他大力提倡白话文、新诗,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他发表《文学革命》文章,使他成为中国新文化的领军人物之一。但他继而提出“整理国故”,将满怀热情、渴望学习西方文化的青年人,引到传统

文化的垃圾去寻找“国粹”。这标志着他放弃文化革命,成为文化改良主义者。他逝世的时候,蒋介石送挽联说他是“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简而言之,说他是优秀的“中庸”人物。 在政治方面,胡适先生主张民主自由,国家实行宪政。1922年,他曾起草《我们的政治主张》,提出“政治改革的三个基本原则”:“宪政的政府”,“公开的政府”;“有计划的政治”,得到蔡元培、李大钊等16位名人连署发表。1932年,他创办《独立评论》,发表保障人权文章。这些主张并没有被当政者采纳,他也没有坚持宪政理想和独立见解,形成第三种力量,与专制独裁者采取不合作。却一直依附于当政的军事强人,甘做花瓶装饰品。1945年,在美国的调解下,国共两党在重庆谈判,开启了在中国实行民主宪政良好时机。胡适先生却出任中华民国政府代表团首席代表,到旧金山出席联合国制宪会议,并没把中国宪政放在心上。国共重开战,他袖手旁观,仍无所作为。 1948年,蒋介石军事频频失利,危难之时,想让胡适竞选总统,当选后,再任命自己为行政院阁揆,掌握实权。他与胡适商量,胡竟然表示同意。由此看出,他的骨头是多么软。 北京解放前夕,毛泽东要胡适留任北大校长,胡随蒋介石去了台湾,却留下小儿子胡思杜在大陆。1954年,这儿子被迫与他

庐山游记散文

庐山游记散文 导读:顾往昔,庐山一游,遥生得这般念好,滋生得这般朗貌,尤生得这般俊美。 八十年代,我们一行慕名苏鲁交界处的庐山,协同学友前去一游。 晨起,顶雾近山脚。举目望上,庐山貌美,翠色生荡,绿波生烟。顺着小路前行,荫荫茂密,一径蜿蜒。但见小径旁,左有杨柳相拥,右有榆槐夹道。左簇右拥,茂密叠荡。继续上行,幽幽趋坡,亦行亦趋。几多松林映遮面。或高或低,错落有致。一览清秀,苍翠生得浓浓绿烟。或波涛,或起伏,交相辉映,生生醉焉。 请上眼,那如针的松叶铺展落地皆是,偶有松塔可供捡拾留念。突地一声尖叫“啊呀”。闻得一女生惊叫,抬望眼,交错的松枝上,擦身居有松鼠成溜烟窜去。且不知,是我们一行惊扰了这松鼠,还是松鼠侵扰了我们一行。 但见得松鼠居枝翘首,举目相望,似乎有讶惊。望着我们这些陌生的不速来客,又似乎在相探。进得山,也许这巧小的松鼠便是这大山的杰灵。见那巧灵的松鼠,毛色俊秀,隐隐生光,顺滑生色。行动悠远,尾巴高高地卷翘着,一双黝黑的眼睛晶亮生光芒,尤显灵性非常。 到了半山腰上,乍细看,松树上竟有爬动的虫蛹,方言人称“松虎”。这时候也不知道是谁说了一句,“松虎能吃的”,这下提醒了我们几个。于是摘采些许,生火烤食。原来,真是挺香的,确确的野

味。大山里的,就是不一样的。那番滋味,那番味嚼,至今口留余香,回味依然。据说这东西不能食用得太多,否则,食用者嗓子会起毛生烟的。 有道是“剩十里半九成”。近得山顶,方觉路陡坡峭,崎岖无比。感觉中愈上愈难,越来越艰。高险处,有一种不敢俯视于山下。回顾身旁,尤在云里雾里,不曾料,山下风静,山上风急,呼呼的山风从自己的身边掠过,吹拂过来的云雾,渐渐慢散开去,如云泊,如烟荡,给人一种荡胸生层云的愉悦! 雾,慢散在脸上,抚在身上。亦潮亦润。纵人人确是很累,终是掩饰不住清心,掩饰不住那种赏心悦目,那种沁人心脾的愉悦。几多轻松,几多欢悦,几多惬意!一朵浮云走来,伸手可及,一慢雾散去,触手可及。似梦如幻,直教人恨相见晚! 举目远眺,远望山下,不可不谓“一览众山小”。这庐山南北,兀的是山连山,山套山,山中有山,山外抱山。南北横亘数百里,不失为海岸线之后的陆路国防线。看那山山起伏,交相辉映,山山迥异,各不雷同。感觉着叠状的群山,感悟这跌宕的山峰。这绿色的翠,纵是让来者赏心悦目,终是添醉,添痴,添恋念。卷舒中,心生醉焉,眷恋中一览目阅。 昨夜,我做了一个梦,似是游览这仙境庐山! 2016年庐山游记散文二: 国庆前夕,朋友说自驾到庐山走走,只是随意地一说,哪知欣然

教授胡适 阅读附答案

教授胡适阅读附答案 教授胡适 胡适的教授生涯始于北京大学。1917年初,《新青年》主编陈独秀向北京大学新任校长蔡元培力荐胡适,同时动员在哥伦比亚大学师从杜威学习哲学的胡适回国任教。当时正在紧张写作博士论文的胡适,还没等博士学位到手便回国了,于当手9月10日到北大就任教授,这时他刚刚二十六周岁。 初到北大任教的胡适,在哲学系讲授“中国古代哲学”。“中国哲学史”是北大的老课了,在胡适之前由陈汉章讲授。陈从伏羲讲起,讲了一年才讲到《尚书》的《洪范》篇。胡适授课却不管以前的课业,他发给学生的《中国古代哲学讲义》,一反前例。当时读大一哲学系的顾颉刚回忆说,胡适一开头就用《诗经》作时代的说明,丢开唐、虞、夏、商直接从周宣王以后讲起。“这一改把我们一班人充满着三皇、五帝的脑筋骤然作一个重大的打击,骇得一堂中舌挢而不能下。”在他们学生眼里,这简直就是一场“思想造反”,有几个不安分的学生拉着读大二文学系的傅斯年,策划“扳倒”老师——将这个比他们大不了几岁的年轻的留洋教授赶走。当时傅斯年在北大已赫赫有名,此前他就曾将教授《文心雕龙》的教授、章太炎的门生朱蓬仙成功逐出门外,他将朱的讲义一夜读完,勾出了三十多条错误,将了他一军。校长蔡元培看了,只得将朱辞退,但傅斯年“鉴定”完胡适的课后,得出的结论是:这个人书虽然读的不多,但他走的这条路是对的。你们不能闹。”就这样,这件事才得以平息。第二学期,北大恰好也有一门“中国哲学史”的课,由一位老教授任课,当时冯友兰正在哲学系读三年级,据冯友兰回忆,某次课上,这位老教授手里挥舞着胡适的讲义,冷嘲热讽地对学生说:“我说胡适不通,果然就是不通,只看他的讲义的名称,就知道他不通。哲学史本来就是哲学的大纲,说中国哲学史大纲,岂不成了大纲的大纲了吗?”好在胡适在学生那里基本站稳了脚跟,加之有校长蔡元培的鼎力相助,他在北大的教授位子也就此坐稳了。 除了在北大任教,胡适还先后担任多所大学的兼职教授,并长期兼任教育部讲习所兼职讲习,至于胡适在国内外大学的演讲、讲学,那就难以计数了。 胡适课讲得好,这在所有听过他课的学生那里,基本上是公认的。1917年考入预科的田炯锦回忆说:“诸师长中,我最喜欢听胡先生的课,他不但有许多新颖的见解,而且擅长表达。”曾就读于北大的朱海涛回忆说:“适之先生在校中开的课——中国文学史是一门极叫座的课。他讲《诗经》,讲诸子,讲《楚辞》,讲汉晋古诗,都用现代的话来说明,逸趣横生,常常弄到哄堂大笑。” 胡适讲的课,内容大多比较新颖,他特别注重运用他那套所谓“科学的方法”,尤其是杜威的实验主义方法,来分析和解释中国的典籍,有断制,新见迭出。在教学方法上,胡适推崇研究性教学,在教学中“往往把我不能解决的问题做题目,叫同学来研究”。胡适说自己并不喜欢上大课,而更喜欢上小型的研讨课,因为“班次太大,不能大家互相讨论研究”。 胡适的日记、笔记中也多有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记载和分析。1931年8月28日阅完“中古思想史”试卷后,对75位学生按分数排队,排出“皆有希望成才”“尚有几分希望”“中人之资”“绝无希望”的,甚至还依次“卜其人的终身”。 常有同事向胡适讨教讲课的奥秘,他的回答是:“一小时的课,必须有四小

读胡适有感

读胡适有感 胡适(1891.12.17—1962.2.24),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 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其 中适与适之之名与字,乃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典故。 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从50年代起,中国大陆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批 判胡适的运动,以至于胡适在80、90年轻一代的心智成长中好像变得不像前 几代那么重要了,相当多的青年人根本就没听说过胡适,更不用说直接读胡适 的作品了。然而胡适的文学思想、哲学思想、政治思想通过后人对其研究和阐 述而间接的影响着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可以毫不避讳的说他是二十世纪影响 力最大也最长久的学者和思想家之一。 去年是胡适先生诞辰120周年,今年是他逝世50周年,在这样特殊的时期,我从《胡适文集》里选择性的选取一些最能代表其学术成就及思想意识的 作品进行研读。包括《我的信仰》、《中国新文学运动小史》、《胡适文存》、《逼上梁山》、《人权论集》等。以下是我读了这些作品后的一些感想,希望 能和喜欢胡适、关注胡适的同志之人共同分享探讨。 通观胡适一生而论,他发挥重大的影响是从提倡白话文开始,一般称之为 文学革命。他到北大以后通过讲堂和报刊(如《新青年》、《努力周报》、《晨报副刊》等等),大力提倡“新文化”或“新思潮”,这是他光芒万丈的 时期。一直到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以个人影响而论,胡适都可以算是数一数 二的人物。 1917年1月1日《新青年》第二卷第五号刊登了胡适的文章《文学改良 刍议》,在《文学改良刍议》里胡适首次提出使用白话文,并约定了今后做文 章所需遵循的八件事:“一曰需言之有物;二曰不模仿古人;三曰需讲文法; 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烂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 不避俗语俗字。”按胡适先生自己的话说就是“我们的中心理论只有两个:一 个是我们要建立一种‘活的文学’,一个是我们要建立一种‘人的文学’。前 一个理论是文字工具的革新(既白话文),后一种是文学内容的革新。”其根

【记事作文】庐山游记

【记事作文】庐山游记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景张。 ——题记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南部,自古以来便是旅游胜地,文人墨客汇聚于此,无论是唐 代大诗人李白、宋代文学家朱熹、亦或是建国伟人毛泽东,都对其青睐有加。我也有幸能 在这青山秀水的匡庐之地游玩一番,感受其独特的自然美景和人文风貌。 进入庐山,抬眼望去,四面尽是高耸入云的山峦,其上云雾缭绕,悠悠然若蓬莱仙境;其下秀水潆洄,晶晶然能清澈见底。真美景也!我与同来的友人迫不及待地想要一探“庐 山真面目”,想要了解在这烟云缭绕,难见真容的大山中,究竟隐藏了多少秘密。 次日上午,我们就已经行走在曲折蜿蜒的山路上了。空气中弥漫着野草野花散发出的 清新幽微的芬芳,令人精神一爽。我们一边欣赏山间岩隙中泻出的清泉,石缝中探出脑袋 的兰花,山道上铺设遍地的青苔,一边兴致勃勃地向峰顶进发,真是其乐无穷!身边烟云 环绕,游人如织,久居城中的我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立即感动身心放松,仿佛融入在这美 好的山水景致之中,畅快舒适,令人回味。 经过一番奋发努力,我们终于登上了峰顶,向下俯瞰,行人如蚁,穿梭于山石草木之间,而山上一片浓荫,林木郁郁青青,远望则奇山怪石俯于脚下,亦有“一览纵山小”的 豪壮况味也!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文章能帮助到您。 下山之后,我们随即来到“一线天”。原来此处是个洞穴,十分狭窄,在洞中抬头看 天仅有一线,故此得名。我们穿行于一线峭壁之中,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如同身体被山崖 挤压,简直无法呼吸。终于走出洞穴,气喘吁吁,精神一振,也是一种奇特的感受呢! 次日清晨,太阳将升未升之时,我们一行抵达了“三叠泉”的山脚下,开始攀登。大 诗人李白对庐山的瀑布盛赞有加,留下“疑是银河落九天”的不朽名句。那么这举世闻名 的瀑布又是怎样的呢? 清晨雾露尚重,地面湿滑,加之山路之上覆满苔藓,行至半山腰,我一个不小心向前 滑倒,摔在了山石上,膝盖上丝丝缕缕的疼痛袭来,竟一时半会儿难以起来。同行的友伴 发现了我的痛楚,撩起裤子一看,原来擦破了皮,鲜血一滴一滴地渗了出来,他二话不说 搀扶着我继续向上爬去,我的心中溢满了感动与愧疚。明明是我不小心,却还让别人受累了,这如何过意得去呢?可是无论我如何要求,他都坚持搀扶我,一步步地走向峰顶…… 三叠泉果然名不虚传,水流喷薄涌溅,声震四方,实在是壮阔豪迈,令人心生敬畏。 感慨之余,更令我感动的,还是在困难时他人伸出的援手,在痛苦时将你拉出深渊的纯洁 高尚的友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