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乡村治理示范创建方案

乡村治理示范创建方案

乡村治理示范创建方案

乡村治理示范创建方案1

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有力举措,根据《天台县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意见》[]50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加快城乡统筹,全面实施以做特做优产业、做大做亮、做美做处的活力,彰显生态环境的魅力,整体推进农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努力建成“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现代化新农村。

二、建设目标

通过一年时间的努力,全力实施“中国美丽乡村”行动规划,大力推进“环境提升”、“产业提升”、“服务提升”和“素质提升”四大工程,在原有的基础上,完成5个精品村、2个重点村和美丽乡村创建全覆盖的建设目标,实现人居环境、自然生态、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社会保障和社区服务以及农民素质和精神文明的全面提升,把我镇建设成“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美丽乡镇”。

三、实施步骤

建设“美丽乡村”共分五个阶段,即规划设计阶段、方案审定阶段、全面建设阶段、检查验收阶段、巩固提高阶段等。

1、规划设计阶段。以村为单位,结合各村实际,按照“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做好各村村庄规划、环境提升专项方案及亮点、节点的设计。

2、方案审定阶段。通过实地调研,结合镇整体规划,审定各村建设方案。

3、全面启动阶段。发动各村,调动农户的积极性,全面投入美丽乡村创建。

4、检查验收阶段。镇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根据各村建设进度,分别对各村创建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并通报。

5、巩固提高阶段。巩固前期建设成果,查找建设中的不足,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迎接上级检查验收。

四、措施保障

1、建立组织。为扎实、有序、高效地推进“中国美丽乡村”建设,镇成立中国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

2、明确职责。领导小组在镇党委的领导下,具体实施良朋镇“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负责协调、沟通、建设规划编制、技术指导和督促项目实施工作。同时各村相应成立工作班子,由各村党组织书记负总责,工作开展以村为主体,各联系村领导、组长负责指导联系村的工作落实,镇各职能办、站负责创建工作的业务指导,做到责任层层明确,工作层层落实。

3、政策扶持。对经上级考核验收达到“美丽乡村”建设标准的村,在享受县级以奖代补资金外,镇财政将对精品村、重点村、特色村分别给予补助,补助标准为:按人口规模人为标准分别奖40、20万元,按人口数折算最高分别奖60、30、15万元,最低分别奖30、15、7.5万元。在全面小康示范村、新农村实验示范村中已以奖代补的,扣除已补资金的60%后奖励。

五、工作要求

1、注重个性。“美丽乡村”创建是一项高度综合的系统工程,即要注重新农村建设的综合水平,又要注重挖掘各个村庄的历史遗迹、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人文元素,结合各自自然地理条件,体现村庄个性魅力,彰显良朋镇整体和各个村庄的风格和特色。

2、突出主体。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通过教育、宣传、培训强化农民的主体意识,充分激发农民群众主动性、创造性,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促使他们自觉地投身到“中国美丽乡村”行动中来。

3、项目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要把项目落实、项目建设放到突出位置,以项目推动“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要整合支农政策和项目,主动做好项目衔接,积极争取上级立项支持。

4、加强领导。实施“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要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全体机关干部、村级年终综合考核内容,根据工作成效进行奖惩。各村、各联村干部要树立大局意识,把创建工作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要切实负起责任,各司其责、各负其责,加强协作,形成合力,确保目标完成。

乡村治理示范创建方案2

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乡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同时,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健全,部分领域还存在一些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有差距。为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进一步提升乡村宜居宜业水平,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顺应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重点,强化规划引领,统筹资源要素,动员各方力量,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立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的实施机制,既

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求好不求快,干一件成一件,努力让农村具备更好生活条件,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二)工作原则

——尊重规律、稳扎稳打。顺应乡村发展规律,合理安排村庄建设时序,保持足够的历史耐心,久久为功、从容建设。树立正确政绩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财力可持续和农民可承受的基础之上,防止刮风搞运动,防止超越发展阶段搞大融资、大拆建、大开发,牢牢守住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底线。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乡村建设要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同当地文化和风土人情相协调,结合农民群众实际需要,分区分类明确目标任务,合理确定公共基础设施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不搞齐步走、“一刀切”,避免在“空心村”无效投入、造成浪费。

——注重保护、体现特色。传承保护传统村落民居和优秀乡土文化,突出地域特色和乡村特点,保留具有本土特色和乡土气息的乡村风貌,防止机械照搬城镇建设模式,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政府引导、农民参与。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组织保障等方面作用,坚持为农民而建,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广泛依靠农民、教育引导农民、组织带动农民搞建设,不搞大包大揽、强迫命令,不代替农民选择。

——建管并重、长效运行。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统筹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管护,健全建管用相结合的长效机制,确保乡村建设项目长期稳定发挥效用,防止重建轻管、重建轻用。

——节约资源、绿色建设。树立绿色低碳理念,促进资源集约节约循环利用,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建设,实现乡村建设与自然生态环境有机融合。

(三)行动目标。到,乡村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取得积极进展,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显著加强,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二、重点任务

(四)加强乡村规划建设管理。坚持县域规划建设一盘棋,明确村庄布局分类,细化分类标准。合理划定各类空间管控边界,优化布局乡村生活空间,因地制宜界定乡村建设规划范围,严格保护农业生产空间和乡村生态空间,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严禁随意撤并村庄搞大社区、违背农民意愿大拆大建。积极有序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发挥村庄规划指导约束作用,确保各项建设依规有序开展。建立政府组织领导、村民发挥主体作用、专业人员开展技术指导的村庄规划编制机制,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

(五)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继续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推动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以县域为单元,加快构建便捷高效的农村公路骨干网络,推进乡镇对外快速骨干公路建设,加强乡村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建设,促进农村公路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推进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建设,有序推进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改造、窄路基路面拓宽改造或错车道建设。加强通村公路和村内道路连接,统筹规划和实施农村公路的穿村路段建设,兼顾村内主干道功能。积极推进具备条件的地区城市公交线路向周边重点村镇延伸,有序实施班线客运公交化改造。开展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加强农村道路桥梁、临水临崖和切坡填方路段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深入推进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加强农村客运安全监管。强化消防车道建设管理,推进林区牧区防火隔离带、应急道路建设。

(六)强化农村防汛抗旱和供水保障。加强防汛抗旱基础设施建设,防范水库垮坝、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灾害等风险,充分发挥骨干水利工程防灾减灾作用,完善抗旱水源工程体系。稳步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向农村供水保障转变。强化水源保护和水质保障,推进划定千人以上规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配套完

善农村千人以上供水工程净化消毒设施设备,健全水质检测监测体系。实施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和小型供水工程标准化改造,更新改造一批老旧供水工程和管网。有条件地区可由城镇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供水,因地制宜推进供水入户,同步推进消防取水设施建设。按照“补偿成本、公平负担”的原则,健全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合理水价形成机制。

(七)实施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巩固提升农村电力保障水平,推进城乡配电网建设,提高边远地区供电保障能力。发展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在条件适宜地区探索建设多能互补的分布式低碳综合能源网络。按照先立后破、农民可承受、发展可持续的要求,稳妥有序推进北方农村地区清洁取暖,加强煤炭清洁化利用,推进散煤替代,逐步提高清洁能源在农村取暖用能中的比重。

(八)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加快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推进鲜活农产品低温处理和产后减损。依托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产地冷藏保鲜,建设通风贮藏库、机械冷库、气调贮藏库、预冷及配套设施设备等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面向农产品优势产区、重要集散地和主要销区,完善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布局建设,整合优化存量冷链物流资源。围绕服务产地农产品集散和完善销地冷链物流网络,推进产销冷链集配中心建设,加强与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间的功能对接和业务联通,打造高效衔接农产品产销的冷链物流通道网络。完善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完善农村商业体系,改造提升县城连锁商超和物流配送中心,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建设商贸中心,发展新型乡村便利店,扩大农村电商覆盖面。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引导利用村内现有设施,建设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发展专业化农产品寄递服务。宣传推广农村物流服务品牌,深化交通运输与邮政快递融合发展,提高农村物流配送效率。

(九)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推进数字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深度融合,持续开展数字乡村试点。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光纤网络、移动

通信网络、数字电视和下一代互联网覆盖,进一步提升农村通信网络质量和覆盖水平。加快建设农业农村遥感卫星等天基设施。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推进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发展智慧农业,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和“数商兴农”行动,构建智慧农业气象平台。推进乡村管理服务数字化,推进农村集体经济、集体资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数字化管理。推动“互联网+”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推进涉农事项在线办理,加快城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共享。深入实施“雪亮工程”。深化乡村地名信息服务提升行动。

(十)实施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推进“一站式”便民服务,整合利用现有设施和场地,完善村级综合服务站点,支持党务服务、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事业服务就近或线上办理。加强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村级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加强农村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推进公共照明设施与村内道路、公共场所一体规划建设,加强行政村村内主干道路灯建设。加快推进完善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欠发达地区基层应急广播体系。因地制宜建设农村应急避难场所,开展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无障碍建设和改造。

(十一)实施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推进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危房改造和地震高烈度设防地区农房抗震改造,逐步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加强农房周边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以用作经营的农村自建房为重点,对排查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进行整治。新建农房要避开自然灾害易发地段,顺应地形地貌,不随意切坡填方弃渣,不挖山填湖、不破坏水系、不砍老树,形成自然、紧凑、有序的农房群落。农房建设要满足质量安全和抗震设防要求,推动配置水暖厨卫等设施。因地制宜推广装配式钢结构、木竹结构等安全可靠的新型建造方式。以农村房屋及其配套设施建设为主体,完善农村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制度,省级统筹建立从用地、规划、建设到使用的一体化管理体制机制,并按照“谁审批、谁监管”的要求,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建设农村房屋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完善农村房屋建设技术标准和规范。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传统民居保护与利用,提升防火防震防垮塌能力。保护民族村寨、特色民居、文物古迹、农业遗迹、民俗风貌。

(十二)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加快研发干旱、寒冷等地区卫生厕所适用技术和产品,因地制宜选择改厕技术模式,引导新改户用厕所基本入院入室,合理规划布局公共厕所,稳步提高卫生厕所普及率。统筹农村改厕和生活污水、黑臭水体治理,因地制宜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基本消除较大面积的农村黑臭水体。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完善县乡村三级设施和服务,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与资源化处理利用,建设一批区域农村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置利用设施。加强入户道路建设,构建通村入户的基础网络,稳步解决村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出行不安全等问题。全面清理私搭乱建、乱堆乱放,整治残垣断壁,加强农村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三线”维护梳理工作,整治农村户外广告。因地制宜开展荒山荒地荒滩绿化,加强农田(牧场)防护林建设和修复,引导鼓励农民开展庭院和村庄绿化美化,建设村庄小微公园和公共绿地。实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加强乡村风貌引导,编制村容村貌提升导则。

(十三)实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提升行动。发挥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支撑作用,强化县城综合服务功能,推动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采取固定设施、流动服务等方式,提高农村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的可及性、便利性。优先规划、持续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支持建设城乡学校共同体。多渠道增加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巩固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发展涉农职业教育,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基地,新建改扩建一批中等职业学校。加强农村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推进乡村地区继续教育发展。改革完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加快补齐公共卫生服务短板,完善基层公共卫生设施。支持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加强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或诊室等设施条件建设,选建一批中心卫生院。持续提升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和健康管理水平,推进村级医疗疾控网底建设。落实乡村医生待遇,保障合理收入,完善培养使用、养老保障等政策。完善养老助残服务设施,支持有条件的农村建立养老助残机构,建设养老助残和未成年人保护服务设施,培育区域性养老助残服务中心。发展农村幸福院等互助型养老,支持

卫生院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农村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推进乡村公益性殡葬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开展县乡村公共服务一体化示范建设。

(十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深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大力开展乡村振兴主题培训。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特别是党政正职。充实加强乡镇工作力量。持续优化村“两委”班子特别是带头人队伍,推动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干事创业。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做到脱贫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村(社区)、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全覆盖,推动各级党组织通过驻村工作有计划地培养锻炼干部。加大在青年农民特别是致富能手、农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发展党员力度。强化县级党委统筹和乡镇、村党组织引领,推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完善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做到精准化、精细化,推动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乡村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农村黄赌毒、侵害农村妇女儿童人身权利等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

(十五)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融入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广泛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推进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建设文化礼堂、文化广场、乡村戏台、非遗传习场所等公共文化设施。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健全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等机制,治理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推广积分制、数字化等典型做法。

三、创新乡村建设推进机制

(十六)建立专项任务责任制。按照一项任务、一个推进方案的要求,牵头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制定专项推进方案,指导地方组织实施。各地要细化措施,强化政策的衔接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加强项目和资金监督管理,防止造成资金和资源浪费。

(十七)建立项目库管理制度。按照村申报、乡审核、县审定原则,在县一级普遍建立乡村建设相关项目库。加强项目论证,优先纳入群众需求强烈、短板突出、兼顾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改善的项目,切实提高入库项目质量。安排乡村建设项目资金,原则上须从项目库中选择项目。各地可结合实际制定“负面清单”,防止形象工程。建立健全入库项目审核机制和绩效评估机制。

(十八)优化项目实施流程。对于按照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小型村庄建设项目,按规定施行简易审批。对于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实施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按照招标投标法和村庄建设项目施行简易审批的有关要求,可以不进行招标。对于农民投资投劳项目,采取直接补助、以奖代补等方式推进建设。对于重大乡村建设项目,严格规范招投标项目范围和实施程序,不得在法律法规外,针对投资规模、工程造价、招标文件编制等设立其他审批审核程序。严格规范乡村建设用地审批管理,坚决遏制乱占耕地建房。

(十九)完善农民参与乡村建设机制。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集体经济组织作用,坚持和完善“四议两公开”制度,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引导农民全程参与乡村建设,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在项目谋划环节,加强农民培训和指导,组织农民议事,激发农民主动参与意愿,保障农民参与决策。在项目建设环节,鼓励村民投工投劳、就地取材开展建设,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吸纳更多农村低收入群体就地就近就业。在项目管护环节,推行“门前三包”、受益农民认领、组建使用者协会等农民自管方式。完善农民参与乡村建设程序和方法。在乡村建设中深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

(二十)健全乡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机制。各地要以清单形式明确村庄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主体、管护责任、管护方式、管护经费________等,建立公示制度。供水、供电、供气、环保、电信、邮政等基础设施运营企业应落实普遍服务要求,全面加强对所属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管护。有条件的地方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城乡

一体化管护。推行经营性、准经营性设施使用者付费制度,鼓励社会资本和专业化企业有序参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用电按规定执行居民生活用电价格。

四、强化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

(二十一)加强投入保障。中央财政继续通过现有渠道积极支持乡村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将乡村建设行动作为重点积极予以支持,并向欠发达地区适当倾斜。将乡村建设作为地方政府支出的重点领域,合理安排资金投入。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部分可按规定统筹安排支持乡村建设。将符合条件的公益性乡村建设项目纳入地方政府债券支持范围。允许县级按规定统筹使用相关资金推进乡村建设。

(二十二)创新金融服务。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扩大贷款投放,支持乡村建设。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工具,引导机构法人、业务在县域的农信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把工作重心放在乡村振兴上。开展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鼓励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前提下量身定制乡村建设金融产品,稳妥拓宽农业农村抵质押物范围。探索银行、保险、担保、基金、企业合作模式,拓宽乡村建设融资渠道。加强涉农金融创新服务监管和风险防范。

(二十三)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将乡村建设纳入东西部协作帮扶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重点支持领域。扎实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大力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投入乡村建设。对经营性建设项目,规范有序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切实发挥运营企业作用。

(二十四)完善集约节约用地政策。合理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规范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保障乡村建设行动重点工程项目的合理用地需求。优化用地审批流程,在符合经依法批准的相关规划前提下,可对依法登记的宅基地等农村建设用地进行复合利用,重点保障乡村公共基础设施用地。探索针对乡

村建设的混合用地模式。探索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整体推进农用地整理和建设用地整理,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腾挪空间用于支持乡村建设。

(二十五)强化人才技术标准支撑。加快培育各类技术技能和服务管理人员,探索建立乡村工匠培养和管理制度,支持熟悉乡村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村庄规划设计和项目建设,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管护人才互通共享。鼓励支持企业、科研机构等开展乡村建设领域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分类制定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维护技术指南,编制技术导则。建立健全乡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等标准体系,完善建设、运行维护、监管、服务等标准。

五、加强组织领导

(二十六)强化统筹协调。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要求,推进乡村建设行动落地实施。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组织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建立专项推进机制,协调推进重点任务。省级党委和政府要精心组织、加强协调,及时解决推进乡村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市县乡党委和政府要把乡村建设行动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切实担负责任,细化具体措施,确保各项建设任务落到实处。结合“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统筹开展乡村建设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创建。

(二十七)实行清单管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按照近细远粗、分步建设的原则,按年度确定建设任务,细化到县(市、区、旗)。各县(市、区、旗)按照建设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要求,科学制定任务清单,建立乡村建设台账。各地综合考虑乡村建设进展情况和年度任务完成情况等,科学调整下一年度任务清单。

(二十八)加强评估考核。将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情况作为乡村振兴督查考核的重要内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将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情况纳入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采取第三方评估、交叉考核、群

众满意度调查等方式,确保乡村建设项目质量和实际效果。实施乡村建设评价,查找和解决乡村建设中的短板和问题。

(二十九)强化宣传引导。深入宣传乡村建设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总结推广乡村建设好经验好做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强舆论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编制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乡村建设题材文艺作品,增强乡村建设的社会认知度。

乡村治理示范创建方案3

根据美丽全域行动领导小组综合工作专班督办通知单【】49号关于美丽全域行动“最差典型”评选结果的督办,结合乡镇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整改方案。

一、组织及机构

为加强对我街道“最差乡村”综合整治摘牌集中行动的组织领导,决定成立“最差乡村”摘牌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目标任务

创建美丽乡村,完成最差摘牌

三、具体时间

11月中旬摘牌

四、整改措施

(一)挂牌督办、专项整改

及时对接牵头部门及综合专班,对各项扣分点,确保及时整改到位。针对专班反馈的村域内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严重;卫生死角多,整体环境较差等问题加大整治力度。

1.针对龙头村内乱堆乱放问题。驻村干部、村两委第一时间通知相关村民在规定时间内清理龙上公路以及乡间小路、门前屋后的杂物乱堆乱放。对超出规定时间仍未自行清理杂物的村民,由村委会安排人员清理。

2.针对龙头村内旱厕多等问题。村干部牵头开展在用旱厕排摸行动,摸清底数。明确整治数量。强力推进整治,实现明显区域旱厕清零、无用旱厕清零。

3.针对龙头村内卫生死角多,整体环境较差等问题。组建龙头村环境卫生整治专班,集中力量清理河流两岸、门前屋后、背街小巷卫生死角。并落实专人常态化开展道路环境卫生治理,实现美丽蜕变。

(二)加强巡查,深化整治。举一反三,联合执法中队、驻村干部、环卫所开展39个村环境卫生抽查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整改到位。切实切实加大监督力度。

(三)明确责任,长效管控。进一步明确村社、驻村干部的工作职责,规范环境整治标准,全面改善乡村面貌,打造整洁、有序的生活环境。并制定整改方案,明确目标、整改措施、人员资金保障。

(四)摘牌最差,争创最美。通过本次摘牌综合整治,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实行常态化管理,切实提高管理水平,争取11月中旬摘牌。

乡村治理示范创建方案4

推动共同富裕,短板弱项在农业农村,优化空间和发展潜力也在农业农村。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高质量创建乡村振兴示范省,高水平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浙江样板,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改革创新,以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引领,以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向相对欠发达地区倾斜、向农村困难群众倾斜,深入实施新时代浙江三农工作“369”行动,深入探索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着力在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深化农村改革、创新乡村治理等方面先行示范,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为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提供浙江经验。

(二)行动目标

到,乡村振兴示范省引领作用充分发挥,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共同富裕先行先试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不断提升,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更加健全,高效生态农业质量效益明显提高,绿色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初步建立;“千万工程”持续深化,新时代美丽乡村全域建成,生态环境向美丽经济加速转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保障机制系统建立,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更加健全,农村生活设施便利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率先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乡村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城乡居

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4万元,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9以内,全面消除年家庭人均收入1.3万元以下情况。

二、重点任务

(一)延伸乡村产业链条推动共同富裕。巩固提升粮食产能。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加大对产粮大县、大镇、种粮大户政策支持力度,引导81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每年至少生产一季以上粮食作物。大力选育推广优质粮食品种,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稳定在1500万亩、120亿斤以上。推动生猪规模养殖,稳定生猪产能,猪肉自给率稳定在70%以上。建立健全粮食、生猪省域内产销调剂和利益补偿机制。促进农产品加工流通。大力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建设农产品加工园、产地冷藏保鲜设施、产地冷链物流基地、电商专业村,形成国家、省、市、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联动发展格局,基本实现农业产业强镇涉农县全覆盖,培育打造10条百亿级农业产业链。推进产业集聚发展。聚焦粮油、蔬菜、水果、茶叶、中药材、畜禽、水产、干果等优势特色产品,优化产业布局,增强集聚效应,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梯次推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十四五”末力争覆盖30%的涉农县。培育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把更多农业规模经营户培育成有活力的家庭农场,增强农民合作社服务带动能力。大力培育专业服务公司、服务专业户等主体,为小农户提供更多专业化服务。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升行动,支持龙头企业在县域布局,更多地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域、增值收益留给农民。实施十万农创客培育工程,带动百万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计划财务司、乡村产业发展司、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市场与信息化司、科技教育司、种植业管理司、畜牧兽医局、渔业渔政管理局、种业管理司、农田建设管理司,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经济和信息化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自然资源厅、商务厅、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按职能分工负责)

(二)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带动共同富裕。优化提升乡村休闲旅游。规范提升休闲农庄、农家乐、采摘基地、主题民宿等,积极发展市民农园、共享农庄、认养菜地等新模式。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培育一批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打造一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园区、精品线路,大力推介浙江8条休闲农业重点发展带、58个重点发展区,打响“诗画浙江·浙里田园”休闲农业品牌。催化发展乡村康养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温泉疗养、中医养生、健康养老、运动健身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建设一批职工疗休养基地。在符合相关规定、规划的前提下,推动闲置农房盘活利用,配套完善农村生活性服务业,吸引城市居民到农村养老。活化传承乡村文化价值。依托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农村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加强传统手工技艺与产品创意开发,开展研学科普、农事体验、手工制作等活动,推进“跟着节气游乡村”。深化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打造民俗村、风情街。深入实施“诗画浙江·百县千碗”工程,培育发展地方特色小吃产业,大力开展“妈妈的味道”活动,讲好美食背后的文化故事。(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民政厅、文化和旅游厅、卫生健康委员会、体育局、总工会、妇女联合会按职能分工负责)

(三)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促动共同富裕。发展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因地制宜发展茶叶、油茶、水果、笋竹、香榧等产业,发挥木本植物固碳作用。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进秸秆、尾菜、农膜、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产业化利用,加快建立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的种养循环体系。率先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循环化改造,建设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循环经济园区和基地。推广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全域推行“肥药两制”改革,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水肥一体、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等技术和产品,持续推进化学肥料、农药减量化。推进畜禽养殖圈舍低碳化建设和改造,推广水稻田精准灌排技术,发展水产绿色健康养殖,减少重点种养环节碳排放。加快绿色高效、节能低碳的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应用,发展农产品绿色低碳运输。深入推进

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制定实施农业领域碳达峰专项行动计划,探索对绿色低碳农业给予专项补贴。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深入推行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加大绿色食品培育力度,新认定个以上绿色食品,建立优质农产品评价体系,推进绿色农产品优质优价。探索开展农业生态产品价值评估,完善农业生态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推动将农业项目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协同推进生态产品市场交易与生态保护补偿,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有效转化。(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计划财务司、乡村产业发展司、市场与信息化司、科技教育司、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种植业管理司、畜牧兽医局、渔业渔政管理局,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厅、农业科学院、林业局按职能分工负责)

(四)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共同富裕。推进关键技术联合攻关。聚焦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绿色智慧高效生态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生命健康三大主攻方向,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建立部省农业科技创新协作机制,推进农业科技创新高能级平台建设,共同建设一批农业重点实验室和产学研联盟,鼓励涉农院士、专家以设立工作站、双聘等形式参与浙江农业科技创新,加强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涉农学科建设。全面推进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建设。推进现代种业强省建设。健全种质资源保护机制,完善国家级农作物、畜禽、水产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和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项目,选育一批突破性高产优质多抗动植物新品种,高质量推进南繁基地建设。引导涉农央企加强与浙江种业集团和相关种业企业的合作。推进农机装备现代化。高质量推进农业“机器换人”,积极推动丘陵山区、特色产业等先进适用机械装备研发应用,提高粮油、果蔬茶菌、畜牧、水产养殖、林业作业等关键环节农机化程度,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推进农机新产品购置补贴试点,加快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实施进度,推进安全生产和绿色发展。推进智慧农业引领示范。推广资源监测、生长感知、肥力监测、质量安全管控监测、农业物联网等技术,建设一批数字农业工厂、数字牧场、数字渔场,加快规模种养基地数字化改造。搭建商渔船防碰撞等数字化应用场景。(农业农村部计划财务司、市场与信息化司、

科技教育司、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种植业管理司、畜牧兽医局、渔业渔政管理局、种业管理司、农业机械化管理司,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经济和信息化厅、教育厅、科学技术厅、农业科学院、大数据发展管理局、林业局按职能分工负责)(五)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联动共同富裕。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同规同网。健全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机制。加快“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提质扩面,加强村内主干道建设,行政村通双向车道占比达到58%。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寄递物流体系,推进“快递进村”全覆盖。完善农村饮水县级统管体制机制,推动城乡同质化供水。实施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推动城市天然气配气管网向乡镇和城郊村、中心村延伸,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实现所有乡镇及重点行政村5G信号全覆盖。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同质同标。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体系,推动城市优质服务资源向农村覆盖,推广城乡教育共同体、医疗服务共同体模式,完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持续开展乡村村晚等活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高水平提升。健全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和出水水质达标率均达到95%以上,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基本覆盖所有行政村。高水平推进卫生村镇建设,全面普及无害化卫生户厕,扎实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提升农房建设质量,加强农村危房改造,探索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基本住房安全保障机制,塑造江南韵、古镇味、现代风的新江南水乡风貌。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行动计划,推进乡村风貌微改造,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全面达标。全面推进党建联盟建设,开展未来乡村建设试点,迭代打造美丽乡村新标杆。推广“大下姜”乡村联合体共富模式,推进片区化组团式发展,建设100条新时代美丽乡村共同富裕带。(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厅、民政厅、财政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文化和旅游厅、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电网浙江省电力公司、通信管理局按职能分工负责)

(六)深化农村改革拉动共同富裕。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稳步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在做好房

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等工作并取得法律授权的基础上有序开展全省域农民住房财产权(含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试点,在不突破现有法律政策规定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开展多种形式的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利用工作。审慎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高质量推进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项目,整治产生的节余用地指标优先用于发展乡村产业。加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和管理信息网络平台建设,提供综合性交易服务。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探索股权流转、有偿退出、抵押、担保、继承等权能实现形式,增加农民财产权益。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提升三年行动,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盘活利用,丰富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行政村占比达到50%,全面消除年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下情况。把农村改革试验区范围扩大到更多县(市、区)。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率先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优化生产者补贴制度。加大央行政策性资金定向支持力度,率先建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巩固面向所有农户的免担保小额普惠贷款成果,扩大农村资产抵押担保融资范围。深入推进基层农担服务机制创新,做大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规模。扩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深入实施中央财政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以奖代补政策。开展农业农村投资“一件事+明白纸”集成试点。创新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建设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浙江样板。深入实施“阳光治理”工程,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探索推广线上“村民说事”等新模式,宣传推介一批乡村治理典型范例。(农业农村部政策与改革司、计划财务司、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省委组织部、省委政法委员会、财政厅、司法厅、自然资源厅、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按职能分工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发挥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省协调小组作用,加强组织推动和统筹协调,每年制定工作要点,及时调度进展情况,研究解决遇到的问题。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和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作为联络单位,具体负责沟通协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7篇)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7篇)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精选7篇)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篇1 20__年乡村振兴在我镇全面实施以来,创建了一批市、县示范村,各村(社区)在乡村振兴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为了进一步深化乡村振兴在我镇的落实落细,制定以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紧跟县委、县政府“强园富县、优二兴三、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总体要求和全面深化“二次创业”,突出打好“三大攻坚战”等系列战略部署,切实强化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组织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管农村工作。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全镇各党组织共同意志、共同行动,

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 (二)坚持产业优先发展。始终把产业发展摆在乡村振兴的突出位置,围绕优化供给、提质增效、促农增收目标,加强政府支持引导,打造高品质、有市场、能富民的特色产业,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三)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把维护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坚持因地制宜推进。立足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人文景观和品牌形象,科学把握村组的差异性和社会发展走势变化,按照“北工南农”的总体布局,根据各村的经济基础、区位、历史特色等要素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久久为功,扎实推进。 三、年度任务 (一)强化党的领导,发挥制度优势。牢固树立抓党建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党建的工作理念,扎实推进“党建+五零”建设,积极寻求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的结合点,努力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争取20__年实现9个村(社区)完成党建“五零”工作目标。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深

乡村治理示范创建方案

乡村治理示范创建方案 乡村治理示范创建方案1 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有力举措,根据《天台县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意见》[]50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加快城乡统筹,全面实施以做特做优产业、做大做亮、做美做处的活力,彰显生态环境的魅力,整体推进农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努力建成“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现代化新农村。 二、建设目标 通过一年时间的努力,全力实施“中国美丽乡村”行动规划,大力推进“环境提升”、“产业提升”、“服务提升”和“素质提升”四大工程,在原有的基础上,完成5个精品村、2个重点村和美丽乡村创建全覆盖的建设目标,实现人居环境、自然生态、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社会保障和社区服务以及农民素质和精神文明的全面提升,把我镇建设成“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美丽乡镇”。 三、实施步骤 建设“美丽乡村”共分五个阶段,即规划设计阶段、方案审定阶段、全面建设阶段、检查验收阶段、巩固提高阶段等。 1、规划设计阶段。以村为单位,结合各村实际,按照“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做好各村村庄规划、环境提升专项方案及亮点、节点的设计。

2、方案审定阶段。通过实地调研,结合镇整体规划,审定各村建设方案。 3、全面启动阶段。发动各村,调动农户的积极性,全面投入美丽乡村创建。 4、检查验收阶段。镇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根据各村建设进度,分别对各村创建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并通报。 5、巩固提高阶段。巩固前期建设成果,查找建设中的不足,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迎接上级检查验收。 四、措施保障 1、建立组织。为扎实、有序、高效地推进“中国美丽乡村”建设,镇成立中国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 2、明确职责。领导小组在镇党委的领导下,具体实施良朋镇“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负责协调、沟通、建设规划编制、技术指导和督促项目实施工作。同时各村相应成立工作班子,由各村党组织书记负总责,工作开展以村为主体,各联系村领导、组长负责指导联系村的工作落实,镇各职能办、站负责创建工作的业务指导,做到责任层层明确,工作层层落实。 3、政策扶持。对经上级考核验收达到“美丽乡村”建设标准的村,在享受县级以奖代补资金外,镇财政将对精品村、重点村、特色村分别给予补助,补助标准为:按人口规模人为标准分别奖40、20万元,按人口数折算最高分别奖60、30、15万元,最低分别奖30、15、7.5万元。在全面小康示范村、新农村实验示范村中已以奖代补的,扣除已补资金的60%后奖励。 五、工作要求 1、注重个性。“美丽乡村”创建是一项高度综合的系统工程,即要注重新农村建设的综合水平,又要注重挖掘各个村庄的历史遗迹、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人文元素,结合各自自然地理条件,体现村庄个性魅力,彰显良朋镇整体和各个村庄的风格和特色。

2023乡镇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通用3篇)

2023乡镇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通用3篇)乡镇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1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县的决策部署,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结合我乡实际,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为核心,以深化和提升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程和现代农村社区建设为载体,着力推进“农村生态经济体系、生态人居体系、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环境体系”等四大体系建设,带动城乡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整体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二、目标任务 按照乡总体规划,各示范村结合自身的区位优势、产业特点、人文资源、经济发展水平,按照“重点推进、打造精品”的要求,从抓点连线到成片,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建设余庄村示范村,成为生态经济发展、村容村貌整洁、生态环境优美、资源节约利用、公共服务健全、生态文化繁荣的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建设内容 1、积极实施“农村生态经济推进工程”。一是培育一个以上无公害农产品、发展“一村一品”面积500亩以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90%以上;示范点推行畜禽生态养殖模式,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达80%以上。二是示范村加大农家乐的培育力度,规范和提升农家乐特色点的经营管理水平,培育农家乐经营户1-2

户;农家乐经营户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100%。农家乐集中村要按照村域统一处理模式,开展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所有经营户要全面推行油烟净化处理设备。 2、积极实施“农村生态人居环境建设工程”。一是推进农村人口集聚,完成中心村培育建设年度任务,鼓励高层平面式安置,推进农民新村建设,结合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采取村庄整理、建新拆旧、适当给予经济补偿等办法,推动自然村落整合和农村居民点缩减,提高农村人口集中居住和农村土地节约集约使用的水平,集中居住农户达到100户以上。二是推进民居房改造,完成示范村住房改造3户,积极开展农村宅基地清理工作,盘活农村闲置住宅、废弃住宅;大力整治私搭乱建住宅等,鼓励农户利用空闲地、荒地荒坡建房,鼓励村级组织盘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开展新农村建设。三是推进农村节能节材,畜禽养殖场(户)沼气利用技术普遍推广,农村路灯太阳能供电、太阳能热水器等太阳能综合利用进村入户。四是推进基础设施配套,推进农村联网道路、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泵站和中低产田改造等工程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开展塘坝扩挖、沟河清淤等工程建设。按照农村新社区的要求,统筹建设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健全农村文化、体育、卫生、培训、托老、通讯等公共服务。 3、积极实施“农村生态文化培育工程”。一是开展宣传教育,把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作为深化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家庭等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开辟生态文明橱窗等生态文化阵地,运用村级文化教育场所,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生态文明知识的宣传、培训活动,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二是转变生活方式,开展绿色家庭评比等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倡导积极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促进乡村社会和谐。坚持美丽乡村建设与基层组织建设并重,加强农村社会和谐化管理,全面推行“村民理事会”等基层经验,调节农村多种利益关系,有序引导农民合理诉求,有效化解农村各类矛盾纠纷,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2023年村级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工作方案范文(精选5篇)_1

2023年村级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工作方案范文(精 选5篇) 2023年村级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工作方案范文(精选5篇)1 一、基本情况 __村位于__镇东部,距县城12公里,临近尹褚公路,南小河绕村而过,海拔在1200—1500米之间,平均降水量为400毫米。全村有3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有446户人,有耕地3029亩。 二、创建目标 坚持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是为全村群众而建的总方向,以提升群众生活品质为目标,积极学习借鉴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的经验做法,将示范村创建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相结合,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培育文明乡风,提升村级服务群众能力。 三、创建内容 充分尊重广大群众意愿,不搞大拆大建,结合实际确定具体建设内容,按照建设内容和标准,采取填平补齐、完善功能、打造提升的思路,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一)公共基础设施 1、道路。实施小巷道硬化15000平方米,全村小巷道硬化实现全覆盖。 2、亮化。村内主干道和公共场所安装太阳能路灯30盏。

3、给排水。新修排水渠100米,在村组主干道铺设排水渠盖板100米,使生活污水排放得到有效管控,无黑臭水体。 4、供电、通信。实施电网、通信设施提升改造工程,杆线架设整齐有序,无安全隐患。 5、洗澡。鼓励动员有条件的农户家中自建洗澡间,争取年底有洗澡间的户数达到260户以上。 6、美化。对残垣断壁、空心院落、农村危房、村主干道、裸露墙面进行全面修缮整理,在公路沿线粉刷墙面150米,修建小花园2个,新建柴草堆放场3个。 7、村阵地提升改造。对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提升改造,对各功能室进行粉白并规范化布置。在村级文化广场修建群众说事亭和群众说事长廊各1个。 8、环境整治。全面推行巷长制和门前三包制度,确保巷道和群众的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合理配置生活垃圾收集、运输设备设施和保洁人员,再安装垃圾桶20个, (二)基本公共服务 1、文化体育。对文化广场健身器材及时维护,保证村内群众性文体活动正常开展,满足群众文体娱乐需求。新建休闲广场1处800平方米。 2、医疗卫生。提升村卫生室服务水平。建立统一、规范的村民健康档案,提供健康教育、计划免疫、传染病防治及妇幼保健、残疾人保健、老年人健康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3、社会保障。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发放率100%,医疗保险应保尽保,农村特困人员应养尽养。建立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为符合放助条件的家庭和人员提供相应教助服务。优抚对象、困难家庭、残疾人、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等群体实现一对一结对帮扶。

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4篇

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4篇 实施方案一:产业振兴篇 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之产业振兴篇,旨在通过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乡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农民收入的提升。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产业选择 根据本地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选择具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优势的产业进行重点扶持,如农副产品加工、特色农业、休闲农业等。 二、产业规划 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包括确定重点发展项目、投资方向、发展目标等,确保产业发展的系统性和规范性。 三、创新创业支持 设立创业扶持基金,为有创新创业意向的乡村青年提供资金支持和创业培训,鼓励他们发挥自身优势,创办具有竞争力的乡村产业。 四、配套设施建设 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是对农田灌溉设施、农业生产设备、仓储物流设施等的改善和完善,为乡村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五、市场营销推广

采取多种方式,如建立农产品直销店、打造农村电商平台、开展农产品品牌推广等,扩大乡村产业的市场覆盖和影响力。 六、农民培训教育 组织农民参加相关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的产业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 实施方案二:生态环境保护篇 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之生态环境保护篇,旨在加强对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实现可持续发展。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生态修复 制定生态修复规划,对受损的自然环境进行治理,包括植树造林、水源保护、草地保护等,恢复生态平衡。 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和防治,推广科学施肥、农膜回收利用等农业生产模式,减少农业对环境的影响。 三、废旧物品回收利用 建立废旧物品回收利用体系,加强对废弃农膜、农药瓶、电池等有害废弃物的收集和处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四、生态农业推广 鼓励农民采用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环保农业生产模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推动农村生态农业的发展。

乡村治理示范创建工作计划(汇总4篇)

乡村治理示范创建工作计划(汇总4篇)为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美丽乡村,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根据《2023年包保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经局务会专题 研究,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的总体思想,负责包保__镇__村、__镇__村的包保乡村环境整治工作,按 要求规划先行、盯住关键、形成合力、真抓实干、夯实责任,全力做好改 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二、工作目标 (一)谋划布局,制定方案(2023年1月—3月) 将和包保的两个村制定年度乡村振兴工作方案,明确任务和职责,列 出任务***、进度表,实施“挂***作战”。全面启动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二)宣传发动,全员参战(2023年4月—6月) 驻村工作队将和包保村一起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制 定完善“村规民约”、落实“门前三包”等制度,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积极发挥***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带领群众一起参与,做好春季栽花 种草,搞好绿化美化工作。同时,确保村基础设施、产业项目发展、增收 村集体经济收入。 (三)补齐短板,积极推进(2023年7月—9月)

这期间进行查漏补缺,对上半年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 进行总结改进。积极谋划,推进下半年工作,开展秋季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行动,实施秋季花卉栽种工作。帮助村里做好“三好一庭院”“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的推进活动。 (四)真抓实千,实现目标(2023年10月—12月) 加强文化建设,结合村屯历史禀赋,发掘文化内涵,将文化融入到乡村振兴工作之中,将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不断完善,形成长效机制,常态化保洁与管护工作得以加强,完成全年工作目标。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乡村振兴包保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各驻村工作队负责包保村的乡村振兴的具体工作,明确目标任务,把握时间节点,突出工作重点,找准薄弱环节,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巩固整治成果,确保不出现反脏回潮现象。 (二)广泛宣传发动 驻村工作队要与包保村一起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支部***员干部带头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活动。落实责任,使乡村振兴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2023年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实施方案及措施

第一部分:引言 2023年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实施方案及措施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实问题日益突出,建设美丽乡 村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 对该实施方案及措施进行全面评估和探讨,以期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 知识和思考。 第二部分:深度探讨 1. 美丽乡村示范村的含义及意义 在当代我国,美丽乡村示范村的建设意义重大。美丽乡村不仅仅是 一种风景,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内涵。它涉及到改善乡村居民生产生 活环境,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增强乡村文化自信,实现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等多方面内容。 2. 2023年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的总体方案 据了解,2023年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实施方案及措施的总体目标是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一批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 美丽乡村示范村。其具体方案包括 xxxxx (在此根据具体方案内容列 举重要措施和政策)。 3. 具体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挑战

尽管有了总体方案,但其具体措施的落实情况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一些地方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土地利用问题、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问题、资金投入不足等挑战。 第三部分:广度探讨 1. 典型示范村的成功经验 针对具体的成功案例,如浙江省的 xx示范村、湖南省的 yy示范村等,其成功经验包括了什么?这些经验对其他地方有何启示?值得深入思考和总结。 2. 乡村振兴战略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关系与互动 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二者密不可分。在实际推进中,如何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让两者取得双赢,也是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 第四部分:总结与展望 在总结部分,我们需要回顾文章中提到的主题文字,并对这些内容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总结。文章还应该包含个人观点和理解,让读者在全面、深刻和灵活理解主题的基础上,能够得到更多启发。 在展望部分,可以对未来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提出一

2023年乡村治理示范村创建工作方案范文(通用8篇)

2023年乡村治理示范村创建工作方案范文(通用 8篇) 乡村治理示范村创建工作方案1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着力抓好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目标任务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产业强、城乡美、百姓富、风气正”目标,以圩镇建设为龙头,以示范村创建为重点,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抓手,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通过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内容 每个乡镇分别选择一个基础条件好的行政村,按照“五美”(产业兴旺之美、自然生态之美、文明淳朴之美、共建共享之美、和谐有序之美)建设要求,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示范带动全县“五美”乡村建设。 1、推动产业兴旺。各乡镇示范村应立足本地资源,因地制宜培育1个以上特色明显、规模较大和效益显著的优势主导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壮大产业规模。落实惠民政策,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壮大“五黄一白”特色产业,稳步推进油茶、白莲、烟叶、生猪等种养业发展壮大。推进产业融合发展。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大力开展农业招商,推进__黄鸡、生猪等畜禽现代化屠宰加工和果蔬精深加工项目建设,提升农产品价值链和高端产品、终端产品比重,增加农业产业

效益;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产品供销渠道。加大品牌宣传,打响富硒农产品品牌,组织参加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确保农产品能产能销,取得较好效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蔬菜办、县果茶发展服务中心、县林业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商务局、各乡镇) 2、建设宜居家园。按照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的“四精”理念,着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从项目建设资金中统筹安排资金用于做好村庄管护、设施维护、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示范带动全县村容村貌提升。坚持规划先行。摸清村庄底细,科学村庄分类,高起点编制村庄规划,突出重点和特色,提升村庄品位,建设一批产业新村、文化新村、生态新村和乡村休闲旅游新村。加强建房审批、建房监管、建筑风貌管控。完善基础设施。坚持问题导向,按照“缺什么补什么”要求,重点抓好村庄道路、改水、改厕、改沟、污水处理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补齐村庄基础设施短板。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紧紧围绕“六清二改”(清垃圾、清塘沟、清废弃物、清乱堆乱放、清乱搭乱建、清残垣断壁,改美庭院、改好习惯)村庄清洁行动,全面整治院内外破乱围墙、乱涂乱画、杂乱舍棚、凌乱线绳、乱搭乱挂及乱窜家禽等“六乱”,推动“清脏”向“治乱”转变,努力做到井然有序。鼓励引导农民群众充分利用庭院内外边角地、空闲地,建设“四园”(花园、果园、菜园和微公园),进一步推进村庄美化绿化,整体提升村容村貌。提高运行管护水平。推进村庄绿化美化,加强乡村风貌引导,推动“清脏”向“美化”转变,努力实现“农村美”的目标。结合重要时间节点,组织村民集中开展大扫除、大清洁、大整治,通过“门前三包”等制度明确村民责任,设立村庄清洁日、清洁指挥长等,将村庄清洁行动固化为常态化制度,确保村庄常年保持干净整洁有序。(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自然资源局、县生态环境局、各乡镇) 3、实现乡风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农村不良风气专项整治,引导农民增强文明诚信意识,弘扬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文明礼貌、爱护环境等美德。开展移风易俗专项整治。建立健全村规民约,指导村组成立村

乡村治理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乡村治理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一、背景与目标 乡村治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当前农村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旨在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乡村居民生活品质。为了实现乡村治理与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制定本实施方案,以确保有效执行。 二、重点任务 (一)加强乡村环境治理 1. 实施农村垃圾分类及处理机制,加强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设施建设。 2. 加强农村污水治理,建设污水处理厂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3. 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建设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和垃圾处理设施。 (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 提高农村道路建设水平,修建农村道路,完善交通网络。 2. 加强农村供水系统建设,提供清洁饮用水。 3. 推动农村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用电和通信水平。 (三)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1. 支持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培育壮大农村经济主体。 2. 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农产品加工和品牌建设。 3. 支持乡村旅游发展,挖掘乡村文化和历史潜力。 4. 加强农村金融服务,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三、实施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1. 成立乡村治理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 2. 加强各级政府与农民合作组织的沟通与合作。 (二)加强宣传教育 1. 举办乡村治理与美丽乡村建设知识讲座,提高农民的认知水平。 2. 制作宣传资料,广泛发放到农村。 (三)加强资金保障 1. 加大财政投入,增加乡村治理与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资金。 2. 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治理与美丽乡村建设。 (四)加强监督检查 1. 建立乡村治理与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考核制度,定期对项目进行评估。

2023年乡村治理示范村创建工作方案(通用5篇)

2023年乡村治理示范村创建工作方案(通用5篇)乡村治理示范村创建工作方案1 为深入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按照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围绕打造“清净整洁、精细秀美”美丽泰和、秀美乡村、宜居家园目标,结合全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按照“连点成线、拓线成面、突出特色、整体推进、产村融合、建管同步”的工作布局,紧盯市委“一二三”、县委五个“作示范、创一流”和全省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县目标定位,深入推进村庄整治建设、“整洁庭院”整治、美丽宜居先行示范县创建、村庄环境长效管护、“美丽活力乡村+民宿”联动建设五大专项提升行动,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精益求精做美乡村,努力提升功能品质,努力建设更高质量、更加宜居、更具活力、更可持续的新时代“五美”乡村。 二、目标任务 按照“清净整洁、形态有序、色块和谐、主次协调”和“精细秀美”要求,推进25户以下未建新农村村庄整治、已建新农村村庄提升,分类建设一批整治村点和乡村振兴特色村点。,全县完成185个新农村点建设,并围绕“十四五”10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和21个省定乡村振兴重点村(具体名单见附件3,以下简称乡村振兴示范村、重点帮扶村),以及沿蜀水河苏马产业带、沿珠陵江泰兴生态带、沿牛吼江泰井文旅带、沿赣江澄万风光带4条美丽乡村示范带,着力打造一批乡村振兴样板村,力争创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县和全省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县。

三、列点原则 1、整治村点列点原则: ①25户以下尚未建设新农村的自然村,按照合并列点原则逐年推进,并根据每个乡(镇、场)未整治村庄群众的积极性安排建点,要求合并列点村庄总农户数达25户以上; ②为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县建设,对乡村振兴示范村、重点帮扶村按照合并列点优先“全覆盖”原则,年内全面完成建设,要求合并列点村庄总农户数达25户以上。 2、特色村点列点原则: ①乡村振兴特色村点:各乡镇乡村振兴示范村、重点帮扶村要积极争创特色村点,原则上每个村都要选取1个基础条件好、自然生态优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产业业态丰富、能可持续发展,村庄大小适中的村点,结合村庄整治提升,建设美丽乡村特色村点; ②美丽乡村示范带特色村点:重点围绕沿蜀水河苏马产业带、沿珠陵江泰兴生态带、沿牛吼江泰井文旅带、沿赣江澄万风光带4条美丽乡村示范带和乡村旅游AAA景点等区域,采取揭榜挂帅等方式,再选择5个左右村庄创建示范带美丽乡村特色村点,连点成线、连线成片、连片成面,打造一批既有“颜值”又有“产值”的乡村振兴样板村。 四、工作重点 (一)深入推进村庄整治建设工程 以规划为引领,聚焦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等宜居村庄,以“七整一管护”(村内道路、村内供水、户用厕所、公共照明、排水沟渠、村内河塘、搭靠“三房”等整治建设,村庄环境日常管护)为重点,结合宅基地制度改革和规范管理以及乡村振兴特色村点打造,完成185个村点的整治建设。

山西示范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山西示范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一、背景分析 山西省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乡村建设一直是山西省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深入推进,山西省加大了对乡村建设的投入,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仍然存在一些乡村建设中的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二、目标设定 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水平; 2. 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3. 促进乡村环境保护,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4. 增强乡村治理能力,提高农村社会管理水平。 三、实施方案 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加大对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农村交通、生活条件; (2)鼓励农村居民自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基础设施的可持续

性。 2. 推动乡村产业发展 (1)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农民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2)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和引进,提升乡村产业发展的技术含量和管理水平。 3. 促进乡村环境保护 (1)加大对农村环境治理的投入,改善农村环境卫生; (2)推动农村生态农业发展,倡导绿色种植和养殖方式,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4. 增强乡村治理能力 (1)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农村自治水平; (2)推动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体系,提高乡村治理水平。 四、保障措施 1. 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实施方案的顺利推进; 2. 完善政策法规,为乡村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3. 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农民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五、总结 山西示范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的制定,将有力推动山西乡村建设的全面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水平,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将为其他地区乡村建设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山西乡村建设取得更加显著的成就。

2024年依法治村示范活动创建方案

2024年依法治村示范活动创建方案 一、背景概述 随着中国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加强农村依法治理成为了必然趋势。为进一步推动农村法治建设,提高农村依法治理水平,我国计划在2024年启动依法治村示范活动。该活动旨在通过创建示范村、培育示范村干部、推动村规民约建设等多种方式,推动农村依法治理的全面发展。 二、目标和任务 1. 目标:全面推进农村依法治理,加快推动农村现代化进程,提高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2. 任务: a. 创建示范村:在各地选择一批农村进行示范,建立健全村级法治组织和制度,提高农村村规民约的法律效力。 b. 培育示范村干部:加强农村干部队伍法治理念和法律素养的教育培训,培养一支专业化、规范化的村级法治干部队伍。 c. 推动村规民约建设:加强村规民约的制定、监督和落实工作,推动村民自治和社会共治。 d. 完善法律援助机制:建立健全农村法律援助体系,保障农村群众的合法权益。 e. 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三、具体措施与举措

1. 创建示范村: a. 按照依法治理的要求,选取一批农村进行示范创建,重点推进村级法治组织和制度建设。 b. 加强示范村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专业化的法治培训和支持,培育一批懂法、守法、用法的示范村干部。 c. 推行村规民约全覆盖,建立健全村民民主自治组织,加强村级法治建设。 2. 培育示范村干部: a. 开展法律宣传教育,提高示范村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b. 设立培训基地,组织定期培训课程,提供系统的法治培训,提高示范村干部的专业素质。 c. 加强示范村干部的考核评估,优化人才选拔机制,确保示范村干部的能力水平和政治素质。 3. 推动村规民约建设: a. 鼓励村民参与村规民约制定和修订,加强村规民约的法律效力。 b. 加强村规民约的监督和落实,建立健全村民纠纷解决机制,推动村民自治和社会共治。 4. 完善法律援助机制: a. 加强农村法律援助服务,提供方便、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

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创建方案

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创建方案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创建方案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一、项目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乡村地区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为了推进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保护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文化传统,我们计划创建一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 二、目标与定位 目标:创建一个具有示范效应的乡村振兴片区,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发展乡村旅游等方式,带动周边乡村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 定位:以生态优先、文化传承、产业融合为原则,以当地资源禀赋和现有条件为基础,通过创新和综合规划,打造一个具有可持续性和示范效应的乡村振兴片区。 三、实施方案 产业规划:根据当地资源和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产业规划,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同时,通过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产业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力。 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打造宜居宜业的乡村

环境。 文化传承:保护和传承当地的文化传统,包括民俗文化、传统手工艺等。通过文化旅游等方式,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 公共服务:完善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农民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同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建设,支持志愿服务活动。 创新驱动:鼓励创新和创业,推动新技术和新模式在乡村地区的推广和应用。通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提高乡村地区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四、预期成果 经济收益:通过产业发展、文化旅游等方式,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同时,带动周边乡村的发展,实现区域内的经济协同发展。 社会效益:提高农民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农村社会治理结构。同时,推动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缓解城市人口压力。 生态效益:保护和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同时,通过生态旅游等方式,推动生态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文化传承:保护和传承当地的文化传统,弘扬乡土文化。同时,通过文化旅游等方式,推动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示范效应:通过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建设,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同时,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发展。 五、实施计划与时间表 第一阶段(1-3个月):进行项目前期调研和规划设计工作,制

乡村治理推广运用创建新模式实施方案

乡村治理推广运用创建新模式实施方案 乡村治理是指对乡村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的过程。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背景下,乡村治理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挑战。为了更好地推进乡村治理工作,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和推广新模式,并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 首先,我们要加强乡村治理的组织和协调机制。乡村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个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因此,我们应该建立起一套健全的组织和协调机制,明确各个部门的责任分工,形成合力推进乡村治理工作。 其次,我们要积极引导和培育乡村治理的主体力量。作为乡村治理的主体,农民和农村居民是最有力的力量。我们应该扶持和培育农民和农村居民的自治组织,鼓励和支持他们积极参与乡村治理的各个环节,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再次,我们要推进乡村治理的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乡村治理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手段。我们应该积极推动乡村治理的信息化建设,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交流,提高治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最后,我们要加强乡村治理的监督和评估。监督和评估是乡村治理的重要环节,可以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我们应该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加强对乡村治理工作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之,乡村治理的推广运用和创建新模式的实施方案应该是一

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应该加强乡村治理的组织和协调,培育乡村治理的主体力量,推进乡村治理的信息化建设,加强乡村治理的监督和评估,从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推进乡村治理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乡村治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关键。然而,传统的乡村治理模式存在着很多弊端,需要创新推进乡村治理的新模式。 一方面,我们要坚持顶层设计,制定乡村治理的总体规划和目标。乡村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通过总体规划来统一各项工作。我们要根据具体地区的特点和需求,制定适应当地实际的乡村治理方案,明确各项工作的目标和重点。同时,要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评估机制,及时监测和评估乡村治理工作的进展情况,确保各项目标的实现。 另一方面,我们要推进乡村治理的参与和合作机制。乡村治理需要各个相关方的共同努力,要建立起多元化的参与和合作机制。政府、农民、企业、社会组织等要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参与乡村治理的各个环节。政府要提供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农民要发挥主体作用,企业要积极参与乡村产业发展,社会组织要提供专业指导和服务。只有形成多方合力,才能够推动乡村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我们要加强乡村治理的能力建设。乡村治理需要有一支专业和能力较强的队伍来支撑。我们要加强对乡村治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政府要加强对

数字乡村治理示范方案

数字乡村治理示范方案 一、背景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乡村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数字 乡村治理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治理方式。本文将就数字乡村治理的背景、目标、方案等进行探讨。 二、目标 数字乡村治理的目标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和 幸福感。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实现农村信息化全覆盖,打破信息孤岛,消除信息鸿沟。 2.构建高效的农村经营管理体系,提升农村产业的竞争力。 3.提供优质的农村公共服务,满足农民多样化的需求。 4.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方案 为了实现数字乡村治理的目标,我们提出以下方案: 1.建设数字乡村基础设施 –建设高速宽带网络,全面覆盖农村地区,提供稳定、高速的网络服务。 –建设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网络,实现农产品的快速配送和销售。 –建设农村物联网,实现对农田、农机、养殖场等的全面监测和管理。 2.推广农村数字化管理系统 –开发农村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对农田、农机、农产品等的统一管理和监控。 –推广使用智能农机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建立农产品追溯系统,确保食品安全和质量可追溯。 3.提供数字化农村公共服务 –建设数字化农村医疗系统,提供远程医疗、健康管理等服务。 –建设数字化农村教育系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培训服务。 –建设数字化农村金融系统,提供金融服务和支持农村金融发展。 4.推动数字农业发展 –加强农村信息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推广农业物联网技术,实现农田、农机等设备的智能化管理。 –推动农业大数据应用,提高农业产业的智能化水平。 四、实施步骤 为了有效实施数字乡村治理方案,我们提出以下步骤: 1.制定数字乡村治理规划 –调研分析农村信息化现状和需求,制定数字乡村治理规划。 –确定数字乡村治理的重点领域和具体目标。 2.建设数字乡村基础设施 –投资建设宽带网络基础设施,提供稳定的网络服务。 –投资建设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网络和物联网设施。 3.推广农村数字化管理系统 –开发农村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对农田、农机、农产品等的统一管理和监控。 –在农村范围内推广使用智能农机设备和农产品追溯系统。 4.提供数字化农村公共服务 –建设数字化农村医疗系统,提供远程医疗、健康管理等服务。 –建设数字化农村教育系统,提供教育资源和培训服务。 –建设数字化农村金融系统,提供金融服务和支持农村金融发展。 5.推动数字农业发展 –加强农村信息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推广农业物联网技术,实现农田、农机等设备的智能化管理。 –推动农业大数据应用,提高农业产业的智能化水平。 五、风险与挑战 在数字乡村治理过程中,可能面临以下风险和挑战: 1.技术风险:数字乡村建设涉及到多种技术,技术成熟度和可行性需加 以评估。 2.投资风险:数字乡村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资金来源需合理规划。 3.基础设施建设挑战: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薄弱,建设难度相对较大。 4.农民素质挑战:提高农民信息技术素质和适应新技术的能力需要时间 和培训。 六、总结 数字乡村治理是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手段,可以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改善农民生活质量。通过建设数字乡村基础设施,推广农村数字化管理系统,提供数字化农村公共服务,推动数字农业发展,可以实现数字乡村治理的目标。然而,

乡村振兴示范镇创建实施方案

乡村振兴示范镇实施方案 1.方案的目标 乡村振兴示范镇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施载体,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方案旨在为乡村振兴示范镇提供一个全面的解决方案,确保方案具有可行性和效率,并实现以下目标: 1.实现农村经济结构从传统农业向多元化产业转型升级; 2.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 3.推动乡村文化和旅游事业的发展;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社会服务水平; 5.保护和修复乡村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2.实施步骤 2.1 项目筛选和规划 1.通过市县政府组织,对乡村振兴示范镇进行初步筛选,并确定初始推进项目; 2.组织开展示范镇规划,确定规划范围、重点发展领域和项目,形成总体发展 规划。 2.2 产业发展和农民收入提升 1.挖掘本地特色资源,确定重点发展产业,培育壮大一批农村产业发展龙头企 业; 2.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转产、转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 村经济持续增长; 3.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和农机装备更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4.鼓励农村居民发展乡村旅游、民宿等农村特色产业,扩大就业机会。 2.3 乡村文化和旅游发展 1.保护和挖掘乡村文化遗产,打造独特的乡村文化品牌; 2.积极开展文艺演出、传统节庆等文化活动,提升乡村文化内涵; 3.开展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乡村旅游景点和休闲农家乐;

4.加强宣传推广,提高乡村旅游知名度和吸引力。 2.4 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服务改善 1.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改善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 2.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服务水平,建设学校、医院、养老院等社 会服务设施; 3.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供社会保险、救助、住房等保障措施。 2.5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1.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2.普及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减少农业化肥、农药的使用; 3.推广清洁能源利用,鼓励农村能源革新; 4.加强生态修复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推进乡村美化工程。 3.预期结果 通过本方案的实施,预计在5年内,乡村振兴示范镇将实现以下预期结果: 1.农村经济实现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非农产业占农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 2.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业工人转移就业率明显提高; 3.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社会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4.乡村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乡村旅游接待量大幅增加; 5.农村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以上是乡村振兴示范镇实施方案的全面解决方案,通过确立明确的目标、实施步骤和预期结果,可以保证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科学规划,逐步推进,确保方案的顺利落实。

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方案

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方案 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方案 乡村建设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环节。为了提高乡村治理的效能,需要制定一系列科学的方案: 一、加强乡村治理体制建设。建立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明确乡村事务的决策、执行、监督的权力机构和程序。完善乡村自治的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确保民主决策的程序和合法性。 二、推进乡村治理能力建设。加强对乡村干部的培训和能力提升,提高其领导能力和工作素质。加强乡村治理队伍建设,选拔一批有能力、有经验的乡村干部,为乡村治理提供有力支持。 三、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健全村民委员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农村社区建设,提高居民自治意识和组织能力。加强农民合作组织建设,鼓励农民参与乡村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 四、推进乡村社会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条件,提高乡村生活品质。加强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建设,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和文化服务。 五、加强乡村产业发展。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民转变经营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培育乡村产业链,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六、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改善,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和执法,严厉打击污染行为,保障农民的生态环境权益。 七、加强农民权益保护。加强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改革,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完善农民工管理机制,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以上是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方案的主要内容,通过这些方案的实施,可以提高乡村治理的效能,推动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工作方案范文(3篇)

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工作方案范文(3篇) 第一篇: 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工作方案 ***村地处富阳市西端,东临渌渚江,紧挨23省道,水陆交通十分便捷。全村农户142户,总人口438人,耕地面积480亩,山林面积3600亩。20***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8万元,人均收入元。20***年被评为富阳市“百千”工程重点整治村、市生态村和市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去年以来,***村围绕“百千”工程重点整治村的工作重点,根据本村自然环境和村宅散落的特点,在多方论证的基础上,制订了高标准的村镇规划,建立了村宅中心区、商贸文化区、休闲健身功能区;首先加大“空心村”整治力度,筹措资金11万元,先后拆除23户52间1720平方米的破旧房屋和乱搭乱建建筑物,拆除率100,同时加大“赤膊房”的整治力度,采取镇资助一点、村补助一点和农户自筹一点的方式,完成22幢“赤膊房”的粉刷;其次是以提升村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54万元完成了***至毛岭头长550米、宽7米的主干道铺浇,投资80万元,新建了1204平方米的老年活动中心和村办公楼,投资12万元,安装路灯38盏、新建灯光篮球场和科普图书室,投资40余万元,疏浚沟渠、埋设污水管道2100米和道路护岸4125平方米,新建了生态公墓。目前全村道路纵横交错,沟渠排放通畅,供水、供电、通讯、电视、卫生等公共设施基本配套,呈现出一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气象。 去年以来,村支两委会结合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工作思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方式,大力引进项目、资金,不断壮大集体经济。成功引进了登城建材有限公司投资2900万元、年产100万吨的水泥生产线和投资500万元、年产石料300万吨的瑞富矿业有限公司,为村级公共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