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红楼梦杨译本与霍译本比较

红楼梦杨译本与霍译本比较

红楼梦杨译本与霍译本比较
红楼梦杨译本与霍译本比较

二、霍译《红楼梦》与杨译《红楼梦》之比较

霍氏译本与杨氏译本在历经了30多年的大量传阅之后,都被认为是传世之作。

(1)两个版本中的人物姓名的不同翻译

杨氏版《红楼梦》中的人名翻译采用的是威式拼法,大多数名字都是译音。如:贾政(Chia Cheng),宝玉(Pao-yu),黛玉(Tai-yu)等。威氏拼写法沿用的是英语拼写的规律,由于英语发音与拼写之间并无规律可循,因此常出现一种拼法多种读法的现象,如作品第十回中出现的金荣与秦钟二人被分别译为Chin Jung 和Chin Chung,两个不同姓氏的人居然变成了同一姓氏,不利于读者对作品的理解。

霍氏版《红楼梦》中的人名翻译采用译音法与译意法相结合的策略,且译音法使用的标准是《汉语拼音方案》。

对于作品中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物,霍克斯大多采用的是译音法进行翻译。如:贾政(Jia Zheng),宝玉(Bao-yu),黛玉(Dai-yu)等。借助汉语拼音可以使原著中人物名称做到一人一音,避免混淆。

霍克斯深谙中国文化,他对作品中的一些下层群体的人物名称还采用了译意法。这些汉语名有的反映出其主人的显赫地位,如:琥珀(Amber),珍珠(Pearl)等;有的则体现出主人的高雅情趣,如:袭人(Aroma),晴雯(Skybright)等。

不同的译名法在作品中会产生不同的作用。杨氏译本采用的译音法更为广大英语国家的读者熟悉,符合西方人取名发音的习惯,但在艺术气质的表现力上却有所欠缺,无法完全传达出曹雪芹原作中要表达的一些信息。霍氏译本把译音法与译意法相结合,虽然不为大多数西方读者所熟悉,但是具有一定的新意并增添了作品的艺术性。

(2)典故与双关的不同翻译

在文学作品中,典故和双关是两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更是被众多作家所采用,它们能够生动地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底蕴。而在翻译文学作品时,典故与双关又是一个难点,既要让读者能够理解其含义,又不失作品原有的文化内涵。杨译本和霍译本就采取了不同方法来处理典故与双关的翻译。

典故实例作品中有贾母到清虚观看戏一回:

(贾母)又问第三本(戏),贾珍道:“第三本是《南柯梦》。”

贾母听了便不言语。

杨译本:― And what‘s the third?‖

―The Dream o f the Southern Tributary State.‖

At this she made no comment. (V ol.1,431)

Based on a Tang story in which a scholar had a dream of great wealth and splendor: then he woke up and found it was an empty dream.

霍译本?:What‘s the third one going to be ? ‘

?The South Branch,‘said Cousin Zhen.

Grandmother Jia was silent. She knew that The South Branch likes the world to an art-heap and tells a tale of power and glory which turns out in the end to have been a dream.

(V ol.2,81)

贾母为何在听了贾珍话后便不言语了呢?杨译本采用了直译的方法译出《南

柯梦》这出戏名,并用脚注的方式简要介绍了该戏的内容。而霍译本采用了增译的方法介绍这出戏的悲剧内涵,即在原文本的基础上增加了介绍该戏的内容,并把其作为译本正文内容的一部分。

双关实例双关语在中国的传统文学作品中经常起到事半功倍的艺术效果。在《红楼梦》中,曹雪芹熟练地应用这一写作技巧,使得作品中的人物对话诙谐幽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但是由于英语和汉语分属于不同的语系,在语音及句法结构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译者在进行翻译时都会仔细琢磨研究译法。

在小说第四十七回中丫鬟鸳鸯与贾母有一段对话:

鸳鸯笑道:“鲍二家的,老祖宗又拉上赵二家的。”

贾母也笑道:“可是,我那里记得什么抱着背着的”(第47 回,379)

杨:Amid general laughter Yuan-yang put in,―Pao Erh‘s wife,not Chao Erh‘s wife,Old Ancestress.‖

―That‘s right.‖The old lady smiled.―How do you expect me to remember their names,whether they mean? carried in the arms or on the back ‘* ? ‖(V ol.2 98-99) * The surname pao (鲍) has the same pronunciation as pao (抱) meaning―to carry in the arms,‖ which is contrasted with pei(背)—―to carry on the back.‖霍克斯: ?It was Bao Er‘s wife,my old love,not Zhao Er‘s,’said Faithful,laughing.

?That‘s what I said,didn‘t I?‘Grandmother Jia snapped.

?Well,―Zhao‖ or ―Bao‖ or brown cow–how can I be expected to remember such things? ‘(V ol.2,435)

杨氏《红楼梦》采用的是直译加脚注的方法欲使读者理解双关语“鲍”与“抱”之间的谐音关系。而霍氏译本并没有在译文中出现这两个谐音词,为了让英语读者更顺畅地阅读译作,霍克斯改用了英语中听起来颇为幽默的两个近音词。

杨氏的做法是为了更好地忠实于原文,采用直译或异化的方式来翻译《红楼梦》; 而霍克斯为了让英语读者能够更好地欣赏《红楼梦》这一经典巨作,多采用意译或归化的翻译手

法。不同的翻译方法可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喜好,也使得译者的目的得以实现。

综上所述,杨译本和霍译本的《红楼梦》是迄今为止最为权威和优秀的翻译巨作。

红楼梦中术语翻以杨戴译文为例

红楼梦中术语翻以杨戴译文为例

————————————————————————————————作者:————————————————————————————————日期:

红楼梦 A Dream of Red Mansions(杨,戴夫妇译本)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美国人霍斯译本) 个人认为后者比较恰当。Mansion是大厦,楼房的意思;而chamber指女子闺房,更能体现红楼意境。 地名: 大荒山 Great Waste Mountain 无稽崖Baseless Cliff 即无根据的,无稽的悬崖 青埂峰 Blue Ridge Peak 若从意思上看倒没什么问题,只是失去了“情根”的谐音,甚是可惜。这也是翻译中最难顾全的方面之一。 仁清巷(甑士隐住处) the Lane of Humanity and Purity 即人道与纯净的小巷 葫芦庙 Gourd Temple 这个易解,只是字面直译。 灵河岸(绛珠草所在) the bank of Sacred River 神圣之河,勉强。 三生石畔 beside the Stone of Three Incarnations 这里有些晦涩。直接看就是“三次赋予人身的石头边”,好怪。不过因为轮回是中国独特的说法,所以此处确实难以处理得当。 赤瑕宫 Palace of Red Jade 将“瑕”理解为“玉”?似乎有些联系。 太虚幻境 the Land of Illusion 因“太虚”原有“虚幻”的意思,因而此处只取“幻境”而略去“太虚”,个人认为极当。 智通寺 Temple of Perspicacity 敕造宁国府 Ningguo Mansion Built at Imperial Command 奉皇旨建造的宁国府邸 荣国府 Rong Mansion 这里只翻译了“荣”字,而之前宁国府却翻了“宁国”二字,不知什么原因。 荣禧堂 Hall of Glorious Felicity 荣耀,幸福之殿 碧纱橱(黛玉初入荣国府住处) Green Gauze Lodge 绿色薄纱小屋。其实意思上并无问题,只是总觉得一经翻译便少了那份优雅的美感。东西方文化差异太大啊。 梨香院 Pear Fragrance Court 与前面的问题一样,翻译后的名字一下就变的通俗了,少了

_红楼梦_杨译本_冷笑_翻译研究

doi :10.3969/j.issn.1673-6060.2011.05.015 《红楼梦》杨译本“冷笑”翻译研究 顾晓波 (常州工学院,江苏常州213000) 摘要:研究基于自建红楼梦语料库,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计算机统计手段,细致而深入 的探讨杨译本中“冷笑”一词的翻译,借以探求杨译本在“冷笑”翻译方面的特点。研究发现《红楼梦》原文中抽象、模糊、单调的“冷笑”,在杨译本中96%都得以译出,且更加具体、清晰、丰富。关键词:红楼梦;语料库;冷笑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6060(2011)05-0064-03 收稿日期:2011-03-03 基金项目:常州工学院校级教育教学课题 “基于ILIAS 平台的导向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资源库建设研究”(J090937)作者简介:顾晓波(1979-),男,江苏盐城人,讲师,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与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研究。 《红楼梦》集中国古典小说与古代传统文化之 大成,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百科全书。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最高的荣誉和地位,而且在世界文学中 也受到高度重视, 对研究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历史文化都具有极高的价值。国内外红学研究蓬勃发 展,甚至有“开谈不讲《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的说法。 据考证,从1830年至今,《红楼梦》的英译本共有十一种 ,“成为中国文学英译史上一道独特而灿烂的风景”[1] 。我国翻译界的泰斗、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及其英籍夫人戴乃迭于20世纪70年代末合作完成 翻译《红楼梦》一百二十回,并取名为A Dream of Red Mansions ,由外文出版社分三卷分别于1978年及1980年出版发行。杨戴合译本(以下简称杨译本)是最早完整出版的《红楼梦》英译全译本。在促进文化交流、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过去的几年里,有关红楼梦经典英译本的研究业已成为翻译界和比较文学界关注的热点。国内学者对《红楼梦》的英译本从诗词、回目、警句、习语、书名、人名、文化内容、人物语言、修辞、翻译史等多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红楼梦》的笑貌描写翻译方面,叶常青利用 语义成分分析的方法,对杨译本前八十回中“笑道”的翻译做了统计分析,发现“笑”的语义范围最广,在英文里,没有一个词的语义及其语义范围与“笑”一样,所有表示如何笑的英文词都只是“笑”的下义词,都没有中文的笑那么抽象,更不能像笑那样包含 那么多隐含意义[2] 。而对于《红楼梦》中“笑”的下义词“冷笑”,在英译本中的翻译的专门研究目前仍为空白。 一、研究内容 本研究基于自建红楼梦语料库,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计算机统计手段,细致而深入的探讨杨译本中“冷笑”一词的翻译,借以 探求杨译本在“冷笑”翻译方面的特点。杨译本前八十回用的底本为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出版的上海 有正书局石印本《国初抄本原本红楼梦》 (又称戚序本、戚本或有正本)的影印本,后四十回底本是人民文 学出版社1959年根据程乙本 《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整理出版的《红楼梦》[3] ,并参照其它版本修订了抄本中的错误[4] 。因此,自建语料库中文文本来自有正本 (前八十回)与程乙本(后四十回)并参考了蔡义江校 注、浙江文艺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120回《红楼梦》。英译文本来自中国翻译家杨宪益及其英籍夫人戴乃 迭合译的120回 《红楼梦》。4 6第5期No.5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年5月May.2011

红楼梦杨译本中双关语的翻译_

3.3 Barriers in Translation of Puns As a kind of language phenomenon, pun is deep-rooted in language and culture. Since different languages bear different styles and expressive means, the Chinese pun, under the influences of its language and culture, bears the distinct traits which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he English pun. Puns can be easily translated if they come from the same language family that has near-equivalents in the source and target languages, particularly if they simply contrast the material and the figurative sense of the word. However, as we know, English and Chinese belong to different language families. The two languages are lexically different in writing and pronunciation, some words in one language even having no semantic equivalents in the other. Therefore, pun transl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really needs pains-taking efforts, if not completely impossible. Barriers in pun translation are mainly caused by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and culture. 3.3.1 Language Barriers Language barriers mostly occur in the translation of homophonic puns, whose appeal lie in the similarity of sound and disparity in meaning. Meng Jiangang points out that most English words are composed of two or more syllables. There are few words that share the same pronunciation. English puns are mainly based on the polysemy. On the other hand, a large number of Chinese words are monosyllable or disyllable. There are far less combinations of syllables in Chinese than in English because few Chinese words begin with vowels or have any consonant clusters. As a result, most Chinese puns fall into the homophonic category (Meng Jiangang, 2000: 3). To retain such puns depends on the coincident correspondence in pronunciation and word meaning between two languages. However, since Chinese belongs to Sino-Tibetan language family while English belongs to Indo-European language family, when a Chinese word is translated into its correspondent meaning in English, the coincidence in pronunciation will most probably disappear. Thus, translators have to struggle between the maintaining of sound and meaning, which are of equal importance in the pun translation. Liu Miqing maintains that the sound-form rhetoric

红楼梦杨译本与霍译本比较

二、霍译《红楼梦》与杨译《红楼梦》之比较 霍氏译本与杨氏译本在历经了30多年的大量传阅之后,都被认为是传世之作。 (1)两个版本中的人物姓名的不同翻译 杨氏版《红楼梦》中的人名翻译采用的是威式拼法,大多数名字都是译音。如:贾政(Chia Cheng),宝玉(Pao-yu),黛玉(Tai-yu)等。威氏拼写法沿用的是英语拼写的规律,由于英语发音与拼写之间并无规律可循,因此常出现一种拼法多种读法的现象,如作品第十回中出现的金荣与秦钟二人被分别译为Chin Jung 和Chin Chung,两个不同姓氏的人居然变成了同一姓氏,不利于读者对作品的理解。 霍氏版《红楼梦》中的人名翻译采用译音法与译意法相结合的策略,且译音法使用的标准是《汉语拼音方案》。 对于作品中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物,霍克斯大多采用的是译音法进行翻译。如:贾政(Jia Zheng),宝玉(Bao-yu),黛玉(Dai-yu)等。借助汉语拼音可以使原著中人物名称做到一人一音,避免混淆。 霍克斯深谙中国文化,他对作品中的一些下层群体的人物名称还采用了译意法。这些汉语名有的反映出其主人的显赫地位,如:琥珀(Amber),珍珠(Pearl)等;有的则体现出主人的高雅情趣,如:袭人(Aroma),晴雯(Skybright)等。 不同的译名法在作品中会产生不同的作用。杨氏译本采用的译音法更为广大英语国家的读者熟悉,符合西方人取名发音的习惯,但在艺术气质的表现力上却有所欠缺,无法完全传达出曹雪芹原作中要表达的一些信息。霍氏译本把译音法与译意法相结合,虽然不为大多数西方读者所熟悉,但是具有一定的新意并增添了作品的艺术性。 (2)典故与双关的不同翻译 在文学作品中,典故和双关是两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更是被众多作家所采用,它们能够生动地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底蕴。而在翻译文学作品时,典故与双关又是一个难点,既要让读者能够理解其含义,又不失作品原有的文化内涵。杨译本和霍译本就采取了不同方法来处理典故与双关的翻译。 典故实例作品中有贾母到清虚观看戏一回: (贾母)又问第三本(戏),贾珍道:“第三本是《南柯梦》。” 贾母听了便不言语。 杨译本:― And what‘s the third?‖ ―The Dream o f the Southern Tributary State.‖ At this she made no comment. (V ol.1,431) Based on a Tang story in which a scholar had a dream of great wealth and splendor: then he woke up and found it was an empty dream. 霍译本?:What‘s the third one going to be ? ‘ ?The South Branch,‘said Cousin Zhen. Grandmother Jia was silent. She knew that The South Branch likes the world to an art-heap and tells a tale of power and glory which turns out in the end to have been a dream. (V ol.2,81) 贾母为何在听了贾珍话后便不言语了呢?杨译本采用了直译的方法译出《南

_红楼梦_杨宪益译本中饮食词汇翻译商榷_谢俊

2012.02 学教育 文内容摘要:在《红楼梦》英语译本中,由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翻译的英语译本是公认的优秀作品,其译本中的饮食词汇翻译出现频率非常高,是英文读者极为关注的对象,而这些传统的中国美食也是译文中能起到中西方 文化交流的重要元素之一。因此为了让所有饮食词汇翻译的贴切易懂, 译本都尽量遵从英语语言习惯去翻译,这是一种带有 “归化”色彩的翻译。但是在这种翻译理念下,有一些饮食词汇的翻译是值得我们商榷的。关键词:《红楼梦》饮食词汇翻译商榷 谢 俊 《红楼梦》杨宪益译本中饮食词汇翻译商榷 硕士论坛 在《红楼梦》英语译本中,由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翻译的英语译本(以下简称杨译本)是公认的优秀作品,该译本不仅完整的保留了全一百二十回的故事情节,详实的表现了由封建礼教压迫造成的宝黛爱情悲剧,而且对于原著所展现出的中国传统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也进行了极为细致的翻译。如在服饰、 风景、游戏、饮食等场景的翻译上都尽可能的将它们所涵盖的中国传统文化信息向英文读者传达出来。 杨译本中的饮食词汇翻译可谓是其中的一个显著代表,民以食为天,作为在文中出现频率非常高的饮食词汇,是英文读者极为关注的对象,而这些传统的中国美食也是译文中能起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元素之一。因此为了让所有饮食词汇翻译的贴切易懂,杨译本都尽量遵从英语语言习惯去翻译,这是一种带有“归化”色彩的翻译。 但是在这种翻译理念下,有一些饮食词汇的翻译是值得我们商榷的。 在茶类的翻译中,“千红一窟”被译为ThousandRed Flowers in OneCavern,这相当于一种直译,即为“千朵红花汇一洞窟”。“千红一窟”在原文中实际上是一个谐音双关词,谐“千红一哭”之音,“一哭”可以理解为“同哭”,整个词隐含的意思是这茶是由无数少女的泪水烹制而成,这个词虽然在原文中没有将其谐音双关解答出来,但是深入到文中去就会发现它与整个第五回有着紧密的联系且有更深刻的意义。这对读者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和激发,作者将秘密隐藏在文中,期待读者自己通过表相去追寻真实的答案。而杨译本做了这种直译化处理,且没有在译文中对其有所点拨。虽然这样做是顺理成章,因为原文自己也没有直接表现出“千红一窟”的双关意思,翻译时不完全按照谐音双关去翻译,也因为汉语语音和英文语音不同,有可能找不到恰到好处的又能表意又能表音的英文谐音双关词来表示 “千红一窟”,这样也能让英文读者不用伤神的去理解原词谐音双关的那种意境。 可是就这样完全将“千红一窟”淡化为一个非常平常的词似在 136

红楼梦中的术语翻译,以杨戴译文为例

红楼梦 A Dream of Red Mansions(杨,戴夫妇译本)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美国人霍斯译本) 个人认为后者比较恰当。Mansion是大厦,楼房的意思;而chamber指女子闺房,更能体现红楼意境。 地名: 大荒山 Great Waste Mountain 无稽崖Baseless Cliff 即无根据的,无稽的悬崖 青埂峰 Blue Ridge Peak 若从意思上看倒没什么问题,只是失去了“情根”的谐音,甚是可惜。这也是翻译中最难顾全的方面之一。 仁清巷(甑士隐住处) the Lane of Humanity and Purity 即人道与纯净的小巷 葫芦庙 Gourd Temple 这个易解,只是字面直译。 灵河岸(绛珠草所在) the bank of Sacred River 神圣之河,勉强。 三生石畔 beside the Stone of Three Incarnations 这里有些晦涩。直接看就是“三次赋予人身的石头边”,好怪。不过因为轮回是中国独特的说法,所以此处确实难以处理得当。 赤瑕宫 Palace of Red Jade 将“瑕”理解为“玉”?似乎有些联系。 太虚幻境 the Land of Illusion 因“太虚”原有“虚幻”的意思,因而此处只取“幻境”而略去“太虚”,个人认为极当。 智通寺 Temple of Perspicacity 敕造宁国府 Ningguo Mansion Built at Imperial Command 奉皇旨建造的宁国府邸 荣国府 Rong Mansion 这里只翻译了“荣”字,而之前宁国府却翻了“宁国”二字,不知什么原因。 荣禧堂 Hall of Glorious Felicity 荣耀,幸福之殿 碧纱橱(黛玉初入荣国府住处) Green Gauze Lodge 绿色薄纱小屋。其实意思上并无问题,只是总觉得一经翻译便少了那份优雅的美感。东西方文化差异太大啊。 梨香院 Pear Fragrance Court 与前面的问题一样,翻译后的名字一下就变的通俗了,少了韵味,不似原文般引人遐想。这应该是《红楼梦》翻译中最大的难点之一。因为此书中国韵

红楼梦 英译本研究

红楼梦》英译本简介 《红楼梦》不仅在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大放异彩,也在世界文坛中获得了极高的赞誉。《红楼梦》先后被译成了英、日、德、意、俄、蒙、朝以及越南等十几种文字,近20年来,各种译本仍有增加。 《红楼梦》最早的外文译本是英译本,由英国人John Davis于1830年翻译,题为Chinese Poetry,作者仅翻译了第三回片段。在1830年至1892年间,《红楼梦》英文译本(节/选译本)陆续面世,包括1842年Karl Gutzlofe所写的Dreams In The Red Chamber (介绍《红楼梦》的摘译文章)、1846年Robert Tom翻译的Dream of Red Chamber (第6回片段)、1868—1869年E.C. Bowra所译的The Dreames of The Red Chamber(前8回)以及1892—1893年Bencraft Joly翻译的Dream of Red Chamber (前56回)。 进入20世纪后,《红楼梦》又陆续出现了3种英文译本,其中一个译本由《红楼梦》德文版转译。直到1973年,世界首部《红楼梦》英译本——The Story of The Stone终于面世,该译本由英国学者David Hawkes翻译,于1973年起陆续出版,最为西方读者所熟悉。1978年,由我国学者杨宪益和夫人戴乃迭合译的A Dream of Red Mansions由外文出版社分三卷出版。 据不完全统计,除霍克斯、杨宪益夫妇的英文全译本外,国外出版的《红楼梦》外译本共约22种。其中英译本7种、德译本6种、匈译本3种、法译本2种、俄、意、荷、罗译本各1种。 《红楼梦》人物别号英文译名 怡红公子:Green Boy(字面含义即“绿公子”) 潇湘妃子:River Queen(字面含义即“江河女王”) 枕霞旧友:Cloud Maiden(字面含义即“云少女”) 蕉下客:Plantain Lover(字面含义即“爱蕉客”) 藕榭:Lotus Dweller(字面含义即“莲花居士”) (摘自《莎士比亚眼中的林黛玉》)

红楼梦译文对比

红楼梦译文对比 译文比较:《红楼梦》 《红楼梦》 曹雪芹 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这里宝玉悲恸了一回,忽然抬头不见了黛玉,便知黛玉看见他躲开了,自己也觉无味,抖抖土起来,下山寻归旧路,往怡红院来。可巧看见林黛玉在前头走,连忙赶上去,说道:“你且站住。我知你不理我,我只说一句话,从今后撂开手。”林黛玉回头看见是宝玉,待要不理他,听他说“只说一句话,从此撂开手”,这话里有文章,少不得站住说道:“有一句话,请说来。”宝玉笑道:“两句话,说了你听不听?”黛玉听说,回头就走。宝玉在身后面叹道:“既有今日,何必当初!” 林黛玉听见这话,由不得站住,回头道: “当初怎么样?今日怎么样?”宝玉叹道: “当初姑娘来了,那不是我陪着顽笑?凭我心爱的,姑娘要,就拿去;我爱吃的,听见姑娘也爱吃,连忙干干净

净收着等姑娘吃。一桌子吃饭,一床上睡觉。丫头们想不到的,我怕姑娘生气,我替丫头们想到了。我心里想着:姊妹们从小儿长大,亲也罢,热也罢,和气到了儿,才见得比人好。如今谁承望姑娘人大心大,不把我放在眼睛里,倒把外四路的(注:指血缘关系疏远的亲戚。)什么宝姐姐凤姐姐的放在心坎上,倒把我三日不理四日不见的。我又没个亲兄弟姊妹。——虽然有两个,你难道不知道是和我隔母的?我也和你似的独出,只怕同我的心一样。谁知我是白操了这个心,弄的有冤无处诉!”说着不觉滴下眼泪来。 译文一:杨宪益、戴乃迭,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Cao Xueqin An Excerpt from Chapter 28 Jiang Yuhan Gives a New Friend a Scarlet Perfumed Sash Baochai Bashfully Shows Her Red Bracelet Scented with Musk

《红楼梦》三个英译本的文化翻译比较.1999

读书界有这样一种说法:说不完的莎士比亚,译不完的《红楼梦》。据胡文彬先生《红楼梦在国外》一书附录《(红楼梦)外文译本一览表》介绍,《红楼梦》摘译本有7种文字,17种版本;节译本12种文字,26种版本;全译本9种文字,19种版本。总共17种文字,62种版本。这还只是1991年前的统计,近十几年来新增加的《红楼梦》译本尚未包括在内,但仅此即可看出《红楼梦》不朽的魅力所在。由于《红楼梦》向来有中华古典文化的百科全书的美誉,翻译工作者们乐此不疲地重译这部不朽之作,对于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起了直接推动作用。 至于英译本,据统计,共有三个零星章节译本,三个节译本,一个前56回译本和两个全译本。这两个全译本,大家都比较熟悉。一个是英国牛津大学教授大卫·霍克斯(David Hawkes)和约翰·闵福德(John Minford)的分译合成本(ne Story of the Stone)(霍克斯译前八十回,闵福德译剩余部分,以下简称霍译本);另一个是中国翻译家杨宪益和戴乃迭的合译本(A Dream of Red Mansions)(以下简称杨译本)。前56回本由英国驻澳门副领事H.Bencraft Joly译成,书名为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以下简称Joly译本)。因手头有这三个译本,时常品读比较,倒也发现一些趣味。其中关于“乌龟”和“忘八”的翻译涉及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其翻译颇见功力。三个译本各有章法,足可借鉴。不敢独享,愿列出一二,与大家一起赏析。 一、《红楼梦》三个英译本中一些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比较分析。 在《红楼梦》第28回中,有这样一段文字:1.薛蟠道:“我可要说了:女儿悲——”说了半日,不见说底下的。冯紫英笑道:“悲什么?快说来。”薛蟠登时急的眼睛铃铛一般,瞪了半日,才说道:“女儿悲——”又咳嗽了两声,说道:“女儿悲,嫁了个男人是乌龟。”众人听了都大笑起来。薛蟠道:“笑什么,难道我说的不是?一个女儿嫁了汉子,要当忘八,他怎么不伤心呢?” 先看Joly译本: “A girl is sad.” he said, “When she marries a spouse who is a libertine.” This sentence so tickled the fancy of the company that they burst out into a loud fit of laughter."What amuses you so?”shouted Hsueh P’an.“is it likely that what I say is not correct? If a girl marries a man,who chooses to forget all virtue,how can she not feel sore at heart?’’ Joly译本没有理会原文里的文化专有项,而是自顾自地把乌龟译为a spouse who is a libertine。一个女儿家嫁给一个浪荡子肯定是一件不爽的事情,这样原文似乎不通的地方被译者弄“通”了。殊不知,这样却和下一句发生了矛盾。因为薛蟠这句话这样“通”的话,便不会把座中其他人逗乐乃至哄堂大笑。后面Joly译本仍然没有准确地把“忘八”译出,而把“要当忘八”译成chooses to forget all virtue。译者这样译,表明他对中国文化还是有一定研究的。他知道清朝人赵翼在《陔余丛考》卷三十八中对“王八”一词所做的解释:王八在明人小说中又谓忘八,即忘掉礼、义、廉、耻、孝、悌、忠、信这八个字,是无耻之徒。但根据上下文,薛蟠口中的“忘八”和“乌龟”应是同义词。而且“乌龟”放在那个位置一定是句非常可笑的话。回过头来分析原文,这是《红楼梦》中并不经典的一个场景。几个男人加上一个久经沙场的妓女喝酒、唱曲。这倒也和大观圃群芳夜宴中一堆女子另加一个多情男子喝酒、吟诗的场景相映成趣。在这个场合,薛蟠这一形象塑造得惟妙惟肖,个性刻画极为鲜明,这个花花大少自然比不得宝玉那样文雅,可是这样的场合一旦缺少这样的角色,热闹就会减少,文章也就缺

《红楼梦》译本研究浅析

《红楼梦》译本研究浅析 《红楼梦》是翻译史上的奇迹,在其诞生不过百多年的时间内,《红楼梦》的翻译已历经百余年,已有全译本外文译本二十多种。作为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红楼梦》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较高的荣誉和地位,在世界文学中也受到高度重视。19世纪初海外就出现了一大批《红楼梦》摘译本。1842年,西人尔·汤姆用英文选译《红楼梦》,算是传播《红楼梦》的先驱。目前《红楼梦》的全译本有二十多种,涉及英、法、日、韩、俄、德等二十多种不同文字,其中,英、日、韩等文字译本居多。其英语翻译历史比较曲折 一、《红楼梦》的英译史 《红楼梦》的英译本从摘译、节译、到全译,一共花了一百四十多年的时间,其中共有三次较集中的译介活动。 第一次是1830—1893年:在1830年《大不列颠和爱尔兰皇家亚洲学会会刊》(Translation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Ⅱ,1830)第二卷登载了约翰弗朗西斯(John Francis Davis)以《中国诗歌》(The Poetry of China)为题发表论文。他翻译了《红楼梦》(庚辰本)第三回的两首《西江月》。这是用英语翻译《红楼梦》的开端,1866年英国人波拉翻译了《红楼梦》前八回。1892年,英国驻澳门副领事克拉夫特·乔利(H·Bencraft Joly)翻译了《中国小说红楼梦》,由香港《中国邮报》出版第一册,由澳门上午印刷厂出版第二册,这是最早的单行本。这些人翻译的目的是为了给那些在中国人质的官员们学习汉语的机会。 第二次是1927---1958年,其中两位译者是在中国在美留学生------王良志和王际真(王际真有两个译本)。王际真的译本工三十九回。这一节译本是把《红楼梦》作为小说介绍给英语读者,前面富有阿瑟韦力(Arther Waley)写的序言。序言介绍了二十世纪以前的中国小说发展历史开矿,以及《红楼梦》的某些特点。当然,这些介绍和概括都是十分浅显的。 伺候《红楼梦》的英译工作沉寂了四十年左右,直至中国翻译家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英译全译本A Dream of Rea Mansions问世。杨的译本有背景外文出版社出版,共三大卷,一百二十回,出版时间分别为1978和1980.差不多同时,英国也出现了英译《红楼梦》一百二十回全译本。前八十回是有英国人大卫翻译的,后四十回则由他的女婿—澳大利亚的红学家闵福德译成英语。之所以要二人分霍克斯译是因为霍克斯认为《红楼梦》是两个人写成的,所以也应该由两个人翻译,这样前八十回和后八十回的译文风格乃至文笔也会不同,这是霍克斯一贯认真的体现。霍克斯译本共分五卷,由英国企鹅出版公司出版,出版时间依次为

红楼梦中英文译文对比分析

原文:话说宝玉在林黛玉房中说“耗子精”,宝钗撞来,讽刺宝玉元宵不知“绿蜡”之典,三人正在房中互相讥刺取笑。 杨:Baoyu, as we saw, was in Daiyu?s room telling her the story about the rat spirits when Baochai burst in and teased him for forgetting the “green wax” allusion on the night of the Feast of Lanterns. Baoyu felt relieved as they laughed and made fun of each other, 大卫:We have shown how Bao-yu was in Dai-yu?s room telling herthe story of the magic mice; how Bao-chai burst in on them and twitted Bao-yu with his failure to remember the …green wax? allusion on the night of the Lantern Festival; and how the three of them sat teasing each other with good-humored banter. 分析:两段译文中我尤其感兴趣的是对“耗子精”的翻译,耗子精的含义是成精的耗子,杨的译文中用的是“the rat spirits”不免有些造成译文读者的误解,强调的是spirits而非我们原文中多讲的非常灵性的耗子,而大卫的“the magic mice”恰好表达此意。 原文:“忘了本的小娼妇!我抬举起你来,这会子我来了,你大模大样的躺在炕上,见我来也不理一理。一心只想妆狐媚子哄宝玉,哄的宝玉不理我,听你们的话。你不过是几两臭银子买来的毛丫头,这屋里你就作耗,如何使得!不好拉出去配一个小子,看你还妖精似的哄宝玉不哄!” 杨:“Ungrateful slut!” she scolded. “You owe your position to me, yet there you lie giving yourself such airs on the kang, and won?t even loo k at me when I come in. All you think about is making up to Baoyu, so that he pays no attention to me but does everything you say. A slave girl bought for a few taels of stinking silver, you?ve turned everything here top syturvy. If you don?t behave, you?l l be dragged out and married off. We?ll see whether you can still bewitch Baoyu then.” 大卫:…Ungrateful little baggage! After all I?ve done for you—and now when I come to call on you, you lie back there on the kang like a young madam and haven?t even the grace to look up and take notice of me! You and your airs and graces! All you ever think about is how to win Bao-yu over to you. Thanks to you he won?t listen to me any more. He only does what you say. To think that a cheap bit of goods like you that they only paid a few taels of silver for should come along here and turn the whole place upside down! The best thing they could do with you would be to marry you off to one of the boys and send you packing. Then we?d see how you managed to play the siren and lead young gentlemen astray!? 分析:两段译文读起来,大卫的更能够反映出李嬷嬷的泼妇性格,那种辛辣的讽刺。更容易去理解。对“哄得宝玉不理我”的翻译,这里边其实表达的是李嬷嬷对袭人的一种责骂,怨气,杨的译文使用的是“so that”而大卫的译文用的则是“thanks to”,简单的两个连接词的使用,但是“thanks to ”表达出来的情感更为浓烈一些。其次就是对“你不过是几两臭银子买回来的毛丫头”言语中充满了对袭人的不满,贬低,人格的侮辱。杨的译文为“A slave girl bought for a few taels of stink ing silver,”而大卫的译文,用的则是“To think that a cheap bit of goods like you that they only paid a few taels of silver.”我觉得slave girl 不如a cheap bit of goods like you 表现的淋漓,在李嬷嬷的这段话里表现出,她没有把袭人当过人看待,从来都是不值钱的东西罢了,仅仅一个“slave girl”没有把其中的韵味表达出来。 原文:后面宝钗黛玉随着。见凤姐儿这般,都拍手笑道:“亏这一阵风来,把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