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1.原子、分子、离子概念比较 (1)原子、分子、离子的概念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一般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构成,但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2)原子是怎样构成物质的?

2.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1)元素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有游离态和化合态。 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2)元素组成物质

元素――→组成?????

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纯净物与混合物

①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②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③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3.同素异形体

(1)概念: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 (2)形成方式

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2和O3;

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3)性质差异

物理性质差别较大,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4.简单分类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1)交叉分类法的应用示例

(2)明确分类标准是对物质正确树状分类的关键

(1)Na、NaCl、SiO2、H2SO4都称为分子式()

(2)含有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是阳离子()

(3)人们可以利用先进的化学技术,选择适宜的条件,利用化学反应制造新的原子()

(4)某物质经科学测定只含有一种元素,不可以断定该物质一定是一种纯净物()

(5)用于环境消毒的漂白粉是混合物()

(6)冰水共存物为纯净物()

(7)胆矾(CuSO4·5H2O)属于混合物()

(8)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9)纯碱属于碱,硫酸氢钠、碳酸氢钠属于酸式盐()

(10)已知NaH2PO2是正盐,其水溶液呈碱性,则H3PO2属于三元弱酸()

答案(1)×(2)√(3)×(4)√(5)√(6)√(7)×(8)×(9)×(10)×

解析(2)MnO-4、AlO-2均为阴离子。(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8)SiO2是酸性氧化物,但能与氢氟酸反应。(9)纯碱属于盐。(10)H3PO2为一元酸。

请把下列物质的序号填写到下图的横线上:

①硫黄②HClO③苛性钠④明矾⑤小苏打⑥氧化钠⑦Fe(OH)3⑧NaCl溶液⑨H2SO3⑩淀粉溶液?泥水

答案①②⑨③⑦④⑤⑥⑧⑩?

1.熟悉常见的混合物

(1)气体混合物:空气、水煤气(CO和H2)、爆鸣气(H2和O2)、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焦炉气(主要成分是H2和CH4)、高炉煤气、石油气、裂解气。

(2)液体混合物:氨水、氯水、王水、天然水、硬水、软水、水玻璃、福尔马林、浓硫酸、盐酸、汽油、植物油、胶体。

(3)固体混合物:大理石、碱石灰、漂白粉、高分子化合物、玻璃、水泥、合金、铝热剂。2.正确理解几个“一定”“不一定”

(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

(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3)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Fe2O3。

3.确定某酸是几元酸,不能依据分子中氢原子的个数,如CH3COOH不是四元酸,而是一元酸。

归纳总结(教师用书独具)

树状分类法在无机化合物分类中的应用

无机化

物????????

?????????????

氢化物:HCl 、H 2S 、H 2O 、NH 3等

氧化物?????

不成盐氧化物:CO 、NO 等

成盐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Na 2O 、CaO 等酸性氧化物:CO 2

、P 2

O 5

等两性氧化物:Al 2

O 3

过氧化物:Na 2O 2、H 2O 2

酸????

???

按电离出的H +

数?????

一元酸:HCl 、HNO 3

等二元酸:H 2SO 4、H 2

S 等

三元酸:H 3

PO 4

等按酸根是否含氧

?

???? 无氧酸:HCl 、H 2

S 等含氧酸:HClO 4、H 2SO 4

等按酸性强弱?

???? 强酸:HCl 、H 2SO 4、HNO 3

等弱酸:CH 3

COOH 、HF 等按有无挥发性?

???? 挥发性酸:HNO 3

、HCl 等

难挥发性酸:H 2SO 4、H 3

PO 4

等碱???

按水溶性?

???? 可溶性碱:

NaOH 、KOH 、Ba (OH )2

难溶性碱:Mg (OH )2、Cu (OH )2

按碱性强弱?

???? 强碱:NaOH 、Ba (OH )2

、KOH 等

弱碱:NH 3·H 2

O 等

盐??

??

?

正盐:BaSO 4、KNO 3

、NaCl 等

酸式盐:NaHCO 3、KHSO 4

等碱式盐:Cu 2(OH )2CO 3

等复盐:KAl (SO 4)2·

12H 2

O 等

1.化学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天然气、沼气、液化石油气都是清洁能源,它们的主要成分都是烃类 B.加碘食盐中添加的含碘物质是KI

C.碘酒、“84消毒液”、75%的酒精都可用于消毒

D.生活中常用的淀粉、蔗糖、葡萄糖的组成元素相同

答案 B

解析天然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等,都属于烃类,A项正确;加碘食盐中添加的含碘物质是KIO3,B项错误;“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碘酒、“84消毒液”、75%的酒精都可用于消毒,C项正确。

2.下列与化学概念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CO2、P2O5、NO均为酸性氧化物

B.NaH、NaBH4、NaClO均为离子化合物

C.NH3·H2O是弱碱,所以NH4NO3为弱电解质

D.磁性氧化铁、水玻璃、液氨均为混合物

答案 B

解析NO既不与酸反应也不与碱反应,不是酸性氧化物,A项错误;硝酸铵是易溶于水的盐,属于强电解质,C项错误;磁性氧化铁是四氧化三铁的俗称,液氨是氨的液态存在形式,均属于纯净物,D项错误。

3.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答案 C

解析A项,Na2CO3属于盐,NaOH属于碱,SO2属于酸性氧化物;B项,N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D项,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

考点二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方法

根据上述判断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①石油的分馏 ②煤的干馏 ③钠的焰色反应 ④碘的升华 ⑤氯化铵分解 ⑥蛋白质的变性 ⑦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⑧电解食盐水 ⑨CaCl 2的潮解 ⑩冰的熔化 ?FeCl 3的水解 ?石油的裂化、裂解 ?蛋白质的盐析 ?食物的缓慢氧化 ?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 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答案 ①③④⑨⑩? ②⑤⑥⑦⑧???? 2.化学反应的分类

化学反应???

????????

按反应物、生成物种类及数目多少分为?????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按反应中有无离子参与分为?

???

? 离子反应

非离子反应按反应中有无电子转移分为????

? 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按反应进行的程度和方向分为?

???? 可逆反应

不可逆反应按反应的能量变化分为?

???

?

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3.根据物质类别,树立物质转化思想

形成知识一条线:氢化物—单质—氧化物—酸或碱—盐。 构建网络一大片:

从物质的分类上,纵向、横向构建知识分类意识。横向以化合价为基础,结合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学会分析物质的化学转化关系;纵向则对比同类物质的性质差异,把握物质性质差异性。

物质变化类型

(1)蛋白质的变性、纳米银粒子的聚集都是化学变化()

(2)用铂丝蘸取Na2SO4、Na2CO3、NaCl溶液进行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

(3)232Th转化成233U是化学变化()

(4)Na2CO3·10H2O的风化是化学变化()

(5)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不涉及化学变化()

(6)激光法蒸发石墨得C60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7)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答案(1)×(2)×(3)×(4)√(5)√(6)√(7)×

1.物质变化与性质的关系

下列用途体现物质物理性质的是;体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①用铝箔包装物品②NaHCO3作为食品工业的膨松剂③浓氨水检验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泄漏④SO2漂白纸浆⑤液态丙烷作制冷剂

答案①⑤②③④

2.单质、氧化物、酸(或碱)和盐的转化关系。如:

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2HCl +Fe===FeCl 2+H 2↑ ②6HCl +Al 2O 3===2AlCl 3+3H 2O ③2HCl +CaCO 3===CaCl 2+H 2O +CO 2↑ ④HCl +NaOH===NaCl +H 2O 。

题组一 传统文化涉及物质变化的判断

1.(2018·汉中高三检测)下列诗句或谚语可能与化学现象有关,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包含物理变化,而后者包含化学变化 B.“落汤螃蟹着红袍”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C.“滴水石穿,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

D.“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形象地描述了溶解平衡的状态 答案 C

解析 C 项,包含了CaCO 3+CO 2+H 2O===Ca(HCO 3)2,Ca(HCO 3)2=====△

CaCO 3↓+CO 2↑+H 2O 两个化学过程。

2.(2018·合肥二模)化学知识无处不在,下列与古诗文记载对应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

答案 A

解析冰变为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因而不能称为吸热反应。

题组二生产、生活中涉及物质变化的判断

3.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剩饭变馊

B.自行车生锈

C.牛奶变酸

D.电灯发光

答案 D

解析剩饭变馊、自行车生锈、牛奶变酸均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4.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A.碘的升华、石油的分馏

B.NH4Cl溶液除铁锈、食盐水导电

C.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蓝色的胆矾在常温下变白

D.热的饱和KNO3溶液降温析出晶体、二硫化碳洗涤试管内壁上的硫

答案 C

解析A项涉及的都是物理变化;B项中涉及的都是化学变化;D项中涉及的都是物理变化。

5.(2018·邯郸一模)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铝制容器不宜长时间存放酸性食物、碱性食物以及含盐腌制食物

B.生活中常用热的小苏打溶液除油污,利用的是水解反应吸热的特点

C.Mg可通过电解MgCl2的水溶液来制取,Al可通过电解熔融的Al2O3来制取

D.用来煎炸食物的花生油和牛油都是可以发生皂化反应的饱和脂肪酸甘油酯

答案 A

解析Al与酸、碱均能反应,则铝制容器不宜用来长时间存放酸性和碱性食物,也不可长时间存放含盐腌制食物,A项正确;小苏打为碳酸氢钠,其溶液显碱性,油污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达到除去油污的目的,B项错误;工业上电解熔融的MgCl2、熔融的Al2O3制备金属镁和铝,C项错误;花生油和牛油均属于高级脂肪酸甘油酯,但花生油中高级脂肪酸的烃基不饱和程度较大,而牛油中高级脂肪酸的烃基饱和程度相对较大,D项错误。

考点三分散系、胶体

1.分散系

(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2)分类: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可用如下直观地表示。

2.三种分散系比较

3.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4.Fe(OH)3胶体的制备

化学方程式为FeCl 3+3H 2O=====△

Fe(OH)3(胶体)+3HCl 。

(1)直径介于1~100 nm 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 )

(2)“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10-

9m)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

(3)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

(4)碳纳米管属于胶体分散系,该材料具有超强的吸附能力( ) (5)胶体不一定是液态,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属于物理变化( )

(6)将1 mL 1 mol·L

-1

的FeCl 3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备Fe(OH)3胶体,若FeCl 3完全水解,则可制

得Fe(OH)3胶体粒子少于0.001N A 个( ) 答案 (1)× (2)√ (3)× (4)× (5)√ (6)√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下面的实验方法制备氢氧化铁胶体:首先取少量蒸馏水于洁净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滴加饱和的FeCl 3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反应原理为FeCl 3+3H 2O=====△

Fe(OH)3(胶体)+3HCl 。

(1)判断胶体的制备是否成功,可利用胶体的 。 (2)在做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实验时,有些同学没有按要求进行,结果没有观察到胶体,请你预测其现象并分析原因:

①甲同学没有选用饱和氯化铁溶液,而是将稀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结果没有观察到 ,其原因是 。

②乙同学在实验中没有使用蒸馏水,而是用自来水,结果会 ,原因是 。 ③丙同学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后,长时间加热,结果会 ,原因是 。 (3)丁同学按要求制备了Fe(OH)3胶体,但是他又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了稀H 2SO 4溶液,结果出现了一系列变化。

①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 。

②随后沉淀溶解,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答案 (1)丁达尔效应

(2)①红褐色液体 FeCl 3溶液太稀,生成的Fe(OH)3太少 ②生成红褐色沉淀 自来水中含有电解质,胶体发生聚沉 ③生成红褐色沉淀 长时间加热使胶体发生聚沉 (3)①电解质H 2SO 4使Fe(OH)3胶体聚沉而产生沉淀 ②Fe(OH)3+3H +

===Fe 3+

+3H 2O

解析 (2)①若用稀FeCl 3溶液,则水解产生的Fe(OH)3的量太少,看不到红褐色液体;②自来水中含有较多的电解质,使胶体发生聚沉;③长时间加热使胶体发生聚沉。(3)加入稀H 2SO 4后,Fe(OH)3会发生聚沉而产生红褐色沉淀,随后H 2SO 4会与Fe(OH)3发生中和反应,使沉淀溶解。

(1)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1~100 nm)。

(2)胶体不带电荷,胶体粒子(分散质)带电荷,但淀粉胶体的胶体粒子也不带电荷。

(3)Fe(OH)3胶体中,Fe(OH)3胶粒数目远小于铁原子的数目。

(4)胶粒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吸附能力很强。

题组一胶体的性质与制备

1.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是由直径为纳米量级(1到10 nm之间)的磁性固体颗粒、基载液以及界面活性剂三者混合而成的分散系,既具有固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下列关于纳米Fe3O4磁流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纳米Fe3O4磁流体分散系属于溶液

B.纳米Fe3O4磁流体可以通过半透膜得到提纯

C.当一束可见光通过该磁流体时会出现光亮的通路

D.纳米Fe3O4磁流体比较稳定

答案 A

解析根据题意磁流体分散系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到10 nm 之间,属于胶体的范畴,具备胶体的性质。

2.(2018·郑州联考)500 mL 2 mol·L-1 FeCl3溶液和500 mL 2 mol·L-1明矾溶液分别滴入沸水中,加热制成甲、乙两种分散系,经测定,甲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在1~100 nm之间,乙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 m之间。下列关于甲、乙分散系的判断合理的是()

A.在暗室里用一束明亮的强光照射甲、乙,发现甲有丁达尔效应,乙没有丁达尔效应

B.向甲、乙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现象都是“先沉淀,后溶解”

C.向甲、乙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氢碘酸,最终现象分别是深褐色溶液、无色溶液

D.蒸干、灼烧FeCl3溶液和明矾溶液会得到对应的固体盐

答案 C

解析由题意可知,甲、乙分散系都是胶体,A项错误;氢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而氢氧化铁不溶,B项错误;FeCl3中的Fe3+能氧化I-生成I2,I2溶于水呈深褐色,C项正确;蒸干、灼烧氯化铁溶液得到氧化铁,蒸干、灼烧明矾溶液得到KAl(SO4)2,D项错误。

题组二胶体性质的应用

3.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A.土壤中离子的吸附和交换过程,有保肥作用

B.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油水混合物

C.一束平行光线射入蛋白质溶液里,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D.向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入稀硫酸,先看到红褐色沉淀生成而后沉淀溶解 答案 B

解析 A 项利用土壤胶粒的吸附作用;B 项形成乳浊液,与胶体无关;C 项为丁达尔效应;D 项先是Fe(OH)3胶体聚沉,而后Fe(OH)3又溶于稀硫酸。 4.关于胶体的性质与应用,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静电除尘器除去空气或工厂废气中的飘尘是利用胶体粒子的带电性而加以除去

B.明矾净水是利用胶体的吸附性

C.从颜色上无法区别FeCl 3溶液和Fe(OH)3胶体

D.由于胶粒之间的排斥作用,胶粒不易聚集成大的颗粒,所以胶体的性质相对比较稳定 答案

C

1.(2018·全国卷Ⅲ,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泡沫灭火器可用于一般的起火,也适用于电器起火 B.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

C.家庭装修时用水性漆替代传统的油性漆,有利于健康及环境

D.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答案 A

解析 泡沫灭火器喷出的液体能导电,不适用于电器起火,A 项错误;疫苗是生物制品,温度过高,会导致蛋白质变性,使疫苗效果降低或失去作用,B 项正确;水性漆与传统的油性漆相比,水性漆具有低甲醛和低芳香类化合物等优点,属于环保产品,C 项正确;装有镁棒的电热水器,是一个以镁棒为负极(阳极)、内胆为正极(阴极)的原电池,D 项正确。 2.(2018·北京,6)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

答案 B

解析 B 项,氘、氚用作核聚变燃料不是化学变化;A 项,甲醇低温生成氢气和氢气用作燃料发生的都是化学变化;C 项,偏二甲肼用作火箭燃料发生的是化学变化;D 项,可燃冰是

甲烷水合物,用作燃料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3.(2017·全国卷Ⅲ,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 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

B.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C.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D.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

答案 C

解析C项,煤燃烧可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等产物,加入的CaO可与SO2反应生成CaSO3,进一步被氧气氧化为CaSO4,从而减少SO2的排放量,减少酸雨的形成,但CaO与CO2反应生成的CaCO3在高温下又会分解为CaO,故不能吸收CO2,不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错误;D项,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液化石油气的成分是丙烷、丁烷、丙烯和丁烯等,燃烧产物为CO2和H2O,对环境无污染,所以这两类燃料均是清洁燃料,正确。

4.(高考选项组合)下列有关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Fe2(SO4)3可用作净水剂的原因是Fe2(SO4)3易溶于水(2016·江苏,3C)

B.将NaOH浓溶液滴加到饱和FeCl3溶液中制备Fe(OH)3胶体(2016·全国卷Ⅱ,13A)

C.用可见光束照射以区别溶液和胶体(2014·福建理综,8D)

D.K+、H+、S2-、Br-能在Fe(OH)3胶体中大量共存(2013·安徽理综,3C)

答案 C

解析Fe2(SO4)3在水溶液中形成Fe(OH)3胶体而起到净水作用,A项错误;B项中应先生成红褐色的Fe(OH)3沉淀而不是胶体,B项错误;Fe(OH)3胶体在电解质溶液中发生聚沉,在H +大量存在的溶液中生成Fe3+和水,D项错误。

A组

1.(2018·安徽皖南八校第二次联考)下列食品或日常用品中主要成分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蔗糖

B.花生油

C.蚕丝睡衣

D.保鲜膜

答案 C

解析蔗糖的分子式为C12H22O11,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A项错误;花生油的主要成分是油脂,不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项错误;蚕丝睡衣中的蚕丝是蛋白质,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C项正确;保鲜膜是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D项错误。

2.(2018·青岛一模)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探索认知世界,创造美好生活的过程贯穿始终。以下说法从化学视角理解,错误的是()

答案 B

解析A项,雾属于胶体,可见光通过时会出现丁达尔效应,正确;B项,根据描述可知“脂水”指的是石油,错误;C项,丹砂的主要成分是HgS,由丹砂煅烧制水银(Hg),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正确;D项,制玻璃的成分二氧化硅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正确。

3.(2019·乐山二模)化学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蚕丝和棉花的组成元素相同,结构不同,因而性质不同

B.埃博拉病毒可用乙醇、次氯酸钠溶液、双氧水消毒,其消毒原理相同

C.纯碱属于碱类、谷氨酸钠(C5H8NO4Na,味精)属于盐类

D.压缩天然气(CNG)、液化石油气(LPG)的主要成分是烃类,是城市推广的清洁燃料

答案 D

解析A项,蚕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棉花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B项,乙醇不具有氧化性;C项,纯碱属于盐;D项,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有丙烷、丙烯、丁烷和丁烯等。

4.(2018·河北正定中学调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煤的气化、液化是物理变化,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

B.C60、液氯是单质,HD、干冰是化合物,NO2是酸性氧化物

C.烟、雾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D.可用热的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金属表面的石蜡

答案 C

解析A项,煤的气化、液化和干馏都是化学变化;B项,C60、液氯、HD都是单质,NO2不是酸性氧化物;D项,石蜡是多种烃的混合物,与热的饱和碳酸钠溶液不反应,故不能用热的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金属表面的石蜡。

5.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①混合物:氯水、氨水、水玻璃、水银、福尔马林、淀粉②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③CO2、NO2、P2O5均为酸性氧化物,Na2O、Na2O2为碱性氧化物④同素异形体:C60、C70、金刚石、石墨⑤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⑥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⑦有单质参加的反应或有单质生成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A.全部正确

B.①②⑤⑦

C.②③⑥

D.④⑥

答案 D

解析①水银是金属汞,属于纯净物,故错误;②只含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故错误;③NO2不属于酸性氧化物,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故错误;④C60、C70、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故正确;⑤强电解质的稀溶液由于离子浓度小,导电能力弱,故错误;⑥共价化合物在熔化状态下不导电,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故正确;⑦有单质参加的反应或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故错误。

6.[2018·福州八县(市)协作校联考]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丁达尔效应

B.Fe(OH)3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的目的

C.往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开始时会出现沉淀,再继续滴加时,沉淀又会消失

D.用盐卤点豆腐、河海交汇处可沉积成沙洲等都与胶体性质有关

答案 A

解析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A项错误;Fe(OH)3胶粒的比表面积较大,能吸附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达到净水的目的,B项正确;电解质溶液能使胶体聚沉,故往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开始时产生氢氧化铁沉淀,继续滴加稀硫酸,氢氧化铁与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而溶解,C项正确。

7.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觉障碍叫霾。当水汽凝结加剧、空气湿度增大时,霾就会转化为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是雾霾的主要组成。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雾霾天,汽车车灯照出通路的现象属于丁达尔效应

B.燃煤中加入生石灰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C.防雾霾口罩的原理与过滤、渗析类似,防雾霾效果好的口罩往往呼吸阻力较大

D.PM2.5是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污染物颗粒,完全属于胶体粒子的直径范围

答案 D

8.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常用手段,下列分类依据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A.H2O、HCOOH、Cu2(OH)2CO3均含有氧元素,都是氧化物

B.HClO、H2SO4(浓)、HNO3均具有氧化性,都是氧化性酸

C.HF、CH3COOH、CH3CH2OH都易溶于水,都是电解质

D.HCOOH、H2CO3、H2SO4分子中均含有两个氢原子,都是二元酸

答案 B

解析氧化物是指组成物质的元素只有两种,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如H2O、CO,HCOOH是羧酸,Cu2(OH)2CO3是碱式盐,A项错误;CH3CH2OH是非电解质,C项错误;HCOOH分子中只有羧基中的氢可以电离,属于一元酸,D项错误。

9.实验室里常用的干燥剂有:①生石灰;②氢氧化钠固体;③变色硅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在其中掺入少量的无水氯化钴作指示剂);④五氧化二磷;⑤无水氯化钙;⑥浓硫酸;⑦碱石灰。

(1)上述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填字母,下同)。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①②④⑤

D.全部

(2)上述②④⑤⑥四种干燥剂中,其主要化学成分所属的类别依次为、、、。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3)硅胶中无水氯化钴(CoCl2)呈蓝色,吸水后变为粉红色的CoCl2·6H2O,该变化过程属于(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4)下列气体中,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的是(填字母)。

A.CO2

B.HCl

C.NO2

D.NH3

E.NO

(5)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久置后易失去干燥能力,其原因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1)C(2)B D C A(3)化学变化(4)DE(5)CaO+H2O===Ca(OH)2

B组

1.(2018·临川第一中学月考)化学与环境、材料、能源等关系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焚烧废旧塑料以防止“白色污染”

B.大量CO2排放可导致酸雨的形成

C.积极开发风力、太阳能发电,改善能源结构

D.玛瑙、水晶、钻石、红宝石等装饰品的主要成分都是硅酸盐

答案 C

解析焚烧废旧塑料,产生有毒气体,污染环境,故A错误;CO2是大气的组成成分,大量CO2的排放导致温室效应,故B错误;风力、太阳能对环境无影响,故C正确;玛瑙、水晶的主要成分是SiO2,钻石的主要成分是金刚石,红宝石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故D错误。

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物质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A.液氨可作制冷剂

B.使用电子货币有利于节省资源

C.生石灰可作食品的抗氧化剂

D.石膏常作豆浆的聚沉剂

答案 C

解析A项,液氨汽化时吸热,可作制冷剂,正确;C项,生石灰能吸收水,作干燥剂,不能除氧气,故不能作食品的抗氧化剂,错误;D项,石膏的主要成分是含结晶水的硫酸钙,在豆浆中加入石膏,能够使豆浆中的蛋白质聚沉,正确。

3.下列有关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正确的是()

A.糖类、油脂仅由C 、H 、O 三种元素组成

B.光导纤维、聚酯纤维均为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C.石油是混合物,经过分馏可得汽油、柴油等纯净物

D.空气中的碳、氮、硫的氧化物溶于雨水形成酸雨 答案 A

解析 糖类为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故其组成元素有且只有C 、H 、O 三种元素,油脂为高级脂肪酸的甘油脂,其组成元素是C 、H 、O ,A 项正确;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O 2,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B 项错误;汽油、柴油仍是混合物,C 项错误;酸雨的主要成分为氮的氧化物形成的硝酸型酸雨和硫的氧化物形成的硫酸型酸雨,与碳的氧化物无关,D 项错误。 4.宋代《本草图经》中记载:“取此一物,置于铁板上,聚炭封之,囊袋吹令火炽,其矾即沸,流出色赤如融金汁者是真也。看沸定汁尽,去火待冷,取出挼为末,色似黄丹,收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文中“矾”的化学式是FeSO 4·7H 2O

B.“色赤”的物质可能是Fe 2O 3

C.“矾”受热分解时硫元素都表现氧化性

D.可通过焰色反应区分“矾”和朴硝(Na 2SO 4·10H 2O) 答案 C

解析 “矾”指绿矾,其化学式是FeSO 4·7H 2O ,A 项正确;“色赤”说明产物为红色,FeSO 4·7H 2O 中含有铁元素,其化合物Fe 2O 3为红色,B 项正确;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及产物Fe 2O 3可知“矾”受热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SO 4·7H 2O=====高温

Fe 2O 3+SO 2↑+SO 3↑+14H 2O ↑,只有部分S 元素表现氧化性,C 项错误;由于朴硝中含有钠元素,因此可用焰色反应区分“矾”和朴硝,D 项正确。

5.(2018·贵阳摸底考试)下列物质与类别不对应的是( )

答案 A

解析 小苏打是NaHCO 3,属于盐,物质与类别不对应,A 项符合题意;食用油是油脂,油脂属于酯类,物质与类别对应,B 项不符合题意;淀粉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物质与类别对应,C 项不符合题意;“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属于混合物,物质与类别对应,D 项不符合题意。

6.(2018·湖南安仁一中质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明矾[KAl(SO 4)2·12H 2O]在水中能形成Al(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B.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通常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C.可用激光笔检验淀粉溶液的丁达尔效应

D.向煮沸的1 mol·L -

1 NaOH 溶液中滴加FeCl 3饱和溶液制备Fe(OH)3胶体

答案 D

解析 Al 3+

水解形成具有吸附性的Al(OH)3胶体,A 项正确;江水和河水中含有泥沙,泥沙

水是胶体,遇到海水发生聚沉,B 项正确;淀粉溶液是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C 项正确;NaOH 溶液与FeCl 3溶液反应生成Fe(OH)3沉淀,得不到胶体,D 项错误。 7.按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顺序排列的一组物质是( ) A.盐酸、空气、醋酸、干冰 B.冰醋酸、海水、硫酸钠、四氯化碳 C.蛋白质、油脂、烧碱、碳酸钙 D.胆矾、漂白粉、氯化钾、硫酸钡 答案 B

解析 A 项,盐酸是混合物;C 项,蛋白质是高分子化合物,属于混合物,碳酸钙是电解质;D 项,硫酸钡属于电解质。

8.某同学在实验室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利用过滤的方法,可将Z 中固体与液体分离

B.X 、Z 烧杯中分散质相同

C.Y 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aCO 3+2Fe 3+

+3H 2O===2Fe(OH)3(胶体)+3CO 2↑+3Ca 2+

D.Z 中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答案 B

解析 在X 烧杯中分散质为FeCl 3,在Z 烧杯中分散质为Fe(OH)3,二者分散质不同,B 项错误。

9.铜器久置于空气中会和空气中的水蒸气、CO 2、O 2作用产生“绿锈”,该“绿锈”俗称“铜绿”,又称“孔雀石”[化学式为Cu 2(OH)2CO 3],“铜绿”能跟酸反应生成铜盐、CO 2和H 2O 。某同学利用下述系列反应实现了“铜→铜绿→……→铜”的转化。

铜――→①铜绿――→②A ――→③Cu(OH)2――→④B ――→⑤

H

2

Cu (1)从三种不同分类标准回答,“铜绿”属于哪类物质: 。

(2)请写出“铜绿”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④⑤的化学方程式:

④ ; ⑤ 。 (4)上述转化过程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答案 (1)盐、铜盐、碱式盐(或碳酸盐)

(2)Cu 2(OH)2CO 3+4HCl===2CuCl 2+3H 2O +CO 2↑ (3)Cu(OH)2=====△

CuO +H 2O CuO +H 2=====△Cu +H 2O (4)① ②③ ④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能力解读 1.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2.识别:混合物与纯净物,化合物与单质,有机物和无机物,常见的酸、碱、盐和氧化物。 3.懂得:元素的简单分类。4.知道:物质由元素组成。 知识梳理 1.物质分类及典型实例体系总图 2.物质的定义 ⑴ 组成混合物, ⑵ 组成纯净物 ①单质: 的纯净物... 。 ②化合物: 组成的纯净物... 。 ⅰ氧化物: 组成的化合物... 。 酸性氧化物:能与 ,如 CO2、SO2。 中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能与 ,如:CaO 。 。 ⅱ酸: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 的化合物...。 ⑼有机物:含 元素的化合物... 。 ⅲ碱: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 的化合物... 。 ⅳ盐:由 和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非金属单质 稀有气体单质:如:He 、Ne 、Ar 等 金属单质:如Mg 、Al 、Zn 、Fe 、Cu 、Hg 、Ag 等 气态:H 2、O 2、N 2、Cl 2 固态:C 、S 、P 、Si 、I 2 物质 纯净物 如:空气、自然界中的水、化石燃料、溶液、合金、盐酸等 单质 化合物 CH 4、C 2H 5OH 、CH 3COOH 、C 6H 12O 6等 如(C 6H 10O 5)n 等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万的,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碱 NaCl (中性)、Na 2CO 3(碱性)、CuSO 4(酸性)等 酸 碱性氧化物:如CuO 、MgO 等 酸性氧化物(酸性):如CO 2、NO 2、SO 2、SO 3、等 含氧酸:如H 2SO 4、H 2CO 3、HNO 3等 无氧酸:如HCl 、H 2S 等 可溶:如NaOH 、KOH 等 难溶:如Mg(OH)2、Fe(OH)3、Cu(OH)2等 微溶:Ca(OH)2等 中性氧化物(中性):如H 2O 、CO 等 混合物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原创)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原创) 1.掌握分子、原子、离子、原子团、元素等概念。 2.掌握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金属、非金属的概念 3.掌握氧化物、酸、碱、盐概念及相互关系。 4.了解同位素和同素异形体。 一、原子、分子、离子、元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1.原子是。 思考:为什么说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能否理解为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2.分子是。 思考:是否可理解为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微粒? 3.离子是。 4.元素是。 元素存在形式。 思考: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吗? 5.比较元素和原子的区别 6.同位素是。 7.同素异形体是。 8.比较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区别 二、物质的分类 1.将物质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是依据所含物质种类是不是一种来区分的。 2.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是依据组成纯净物的元素是不是一种来区分的。要重点理解单质和化合物两个概念。

3.将化合物分为有机物与无机物,是依据组成元素中是否含碳元素来区分的。一般把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物(CO、CO2、H2CO3及碳酸盐除外),将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无机物。 4.将无机物分为氧化物、酸、碱和盐四类,其依据是物质组成和性质上的不同。 氧化物是指由___________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为__________元素的化合物(注意氧化物与含氧化合物的区别和联系)。将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是依据氧化物跟酸或碱反应的情况来区分的。 思考:酸性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关系,碱性氧化物与金属氧化物的关系。 酸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一是依据酸分子电离生成的H+个数分为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等;二是依据酸的组成元素中是否含氧元素分为含氧酸和无氧酸。 碱一般根据溶解性可分为可溶性碱和难溶性碱。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碱式盐,有关酸、碱、盐的组成及判断见下表: 另外,盐按形成特点可分为四类: 强酸强碱盐:如特点是。 强酸弱碱盐:如特点是。 弱酸强碱盐:如特点是。 弱酸弱碱盐:如特点是。 思考: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关系。 【例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B.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 C.酸酐都是酸性氧化物 D.酸性氧化物都不能跟酸反应 解析非金属氧化物不都是酸性氧化物,如水、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氧化物就属于不成盐氧化物,所以A不正确。酸性氧化物也称为酸酐,但多数有机酸的酸酐却不是酸性氧

高中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

高中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 考点1 物质的组成 1.元素——宏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统称。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因为微粒的含义要比原子广泛。 2.分子、原子、离子——微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多原子分子)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3)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基:中性原子团) 3.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 特别提醒: 1.离子与基团: 2.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 [知识规律] 物质到底是由分子、原子还是离子构成?这与物质所属的晶体类型有关。如金刚石(C)、晶体Si都属原子晶体,其晶体中只有原子;NaCl、KClO3属离子晶体,其晶体中只有阴阳离子;单质S、P4属分子晶体,它们是由原子形成分子,进而构成晶体的。具体地: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晶体): ①非金属单质:如H2、X2、O2、O3、N2、P4、S、C60、稀有气体等 ②非金属氢化物:如HX、H2O、NH3、H2S等 ③酸酐:如SO2、CO2、SO3、P2O5、N2O5 等 ④酸类:如HClO4、HClO、H2SO4、H3PO4、H2SiO3等 ⑤有机物:如烃类、烃的衍生物、糖类、氨基酸等 ⑥其它:如NO、N2O4、Al2Cl6等 (2)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原子晶体):稀有气体、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石墨(混合型晶体)等; (3)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离子晶体):绝大多数盐、强碱、低价金属氧化物。 (4)由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的物质(金属晶体):金属单质、合金

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分类题目

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分类 1,现有C、H、O、Na、Cu、S六种元素,从中选出相关元素组成下列类别物质的化学式:(每一类各写两例) ?单质_____________ ?酸_____________ ?碱_____________ ?盐_____________ ?氧化物____________?有机物_____________ 2、构成氧气的分子和构成液氧的分子具有( ) A、相同的性质 B、不同的性质 C、相同化学性质 D、不同化学性质 3、钾的相对原子质量较氩的相对原子质量小1,而核电荷数大1,由此可推断,一个钾原 子和一个氩原子所含中子数的关系是( ) A、钾的中子数比氩的中子数少1个 B、钾的中子数比氩的中子数少2个 C、钾的中子数等于氩的中子数 D、钾的中子数比氩的中子数多1个 4、下列关于物质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任何纯净物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 B、一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单质 C、任何一种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D、任何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5、有下列四组物质,每组均有一种与其它物质所属类别不同,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这种 物质的名称: ①食醋、牛奶、加碘盐、水;②冰、干冰、氧化铁、铜绿; ③蛋白质、油脂、维生素、煤气;④纯碱、烧碱、食盐、石灰石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 6、进入21世纪,化合物已超过2000万种,其些物质由碳、氢、氧、钠中某些元素组成, 用上述元素,按要求各写出一种常见物质化学式: ①用于炼铁的气体且有可燃性的氧化物__________; ②“汽水”“雪碧”中含有的一种酸__________; ③能溶解蛋白质、油脂、纸张的工业原料的碱__________; ④家庭中常用作洗涤剂的纯碱是__________; ⑤可造人工雨雾的一种氧化物是__________; ⑥“西气东输”工程中将要输送的有机物是__________。 综合能力提升 1、下列关于原子、分子、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B、离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 C、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分子中含有离子 2、能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A、碳元素和氧元素 B、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 C、二氧化碳分子 D、二氧化碳分子中的电子数 3、由原子构成,且常温下呈液态的物质是( ) A、五氧化二磷 B、汞 C、硫酸 D、液氧 4、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 ) A、铜 B、氯化钠 C、氯化氢 D、氩气 5、下列各组物质中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氧气、氧化镁、液态氧 B、铁、二氧化硫、石油 C、铜、二氧化锰、甲烷 D、磷、二氧化碳、水银 6、下列几组物质中,元素组成完全相同的是( )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一)掌握基本概念 1.分子 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 单原子分子如:He、Ne、Ar、Kr… 双原子分子如:O2、H2、HCl、NO… 多原子分子如:H2O、P4、C6H12O6… 2.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 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 阳离子:Li+、Na+、H+、NH4+… 阴离子:Cl–、O2–、OH–、SO42–… (2)存在离子的物质: 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Na2SO4… 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溶液…

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 4.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依次是:O、Si、Al、Fe、Ca。 5.同位素 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如H有三种同位素: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 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 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原子团有几下几种类型:根(如SO42-、OHˉ、CH3COOˉ等)、官能团(有机物分子中能反映物质特殊性质的原子团,如—OH、—NO2、—COOH等)、游离基(又称自由基、具有不成价电子的原子团,如甲基游离基·CH3)。 8.基 化合物中具有特殊性质的一部分原子或原子团,或化合物分子中去掉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后剩下的原子团。 (1)有机物的官能团是决定物质主要性质的基,如醇的羟基(—OH)和羧酸的羧基(—COOH)。 (2)甲烷(CH4)分子去掉一个氢原子后剩余部分(·CH3)含有未成对的价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分类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分类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分类 一、物质的构成与组成 1 2 二、物质的分类 1.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分类关键要掌握物质的分类标准,并将分类系统化,从整体上掌握彼此的归属和特征。 2.几组概念比较 (1)混合物与纯净物。 区别: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由分子构成的纯净物,只由一种分子构成),性质确定,有固定的熔点、沸点、密度等;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由分子构成的混合物,分子不止一种),无固定的熔点、沸点,各物质保持各自的性质。 (2)单质与化合物。 区别: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氧气、氮气、氦气、铁、铜等;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水、二氧化碳、氢氧化钠、高锰酸钾等。 联系:单质和化合物都属于纯净物,都由一种物质组成。某些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化合生成化合物,某些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解成单质。 (3)无机物与有机物。区别:组成上,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等少数含碳化合物属于无机物外,无机物一般都不含碳元素,而有机物必含碳元素;性质上,无机物与有机物往往有较大的差异。 联系:化合物分为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两大类,一定条件下,两者可相互转化。 三、化学式的确定 要想写出某物质的化学式必须知道两个量:一是元素的种类,二是原子个数比。 确定化学式的一般方法有(或化学式确定的题型):

1.由化合价原则确定化学式:正价左、负价右,将正负化合价绝对值相约最简后, 将其交叉写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下角。 2.由元素质量比确定原子个数比,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确定化学式。 3.由化学方程式或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原子个数,确定化学式。 4.由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大小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据化合价来确定化学式。 四、元素化合价判断的方法 化合价判断的原则是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常见的元素化合 价的判断方法: 1.根据化学式求元素的化合价; 2.根据根(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求其中某一元素的化合价。 五、化学式计算的总思路 a类计算是化学式的基本计算。即由化学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 量比或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b类计算是化学式计算的逆运算。如由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或质量分数,求元素的 原子个数比,进而确定化学式;或由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化合物中未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由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未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进一步确定该未知元素,从 而得到化学式。 考向一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例1】(2019·山东临沂)维生素C(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能促进人 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近年来科学家还发现维生素C有防癌作用。下 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维生素C属于有机物 B.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4∶3 C.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6 D.1个维生素C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解析:从维生素C的分子式C6H8O6可以直接看出,该物质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属于有机物,每个分子中含有6个碳原子、8个氧原子、6个氢原子,故A、D对;C、H、 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3∶4∶3,而不是质量比,B错;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2×6+8+16×6=176,C对。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

第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 (对应学生用书第14页) [考纲知识整合] 1.物质的组成 (1)构成粒子 (2)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元素组成,??? 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 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提醒: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他们之间的转化为化学变化;它们混合后形成混合物。如O 2与O 3,金刚石与石墨等。 2.物质的分类 (1)分类方法 ①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②树状分类法——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关系。 请把下列物质的序号填写到下图的括号中 ①硫黄 ②HClO ③苛性钠 ④铜 ⑤小苏打 ⑥氧化钠 ⑦Fe(OH)3胶体 ⑧NaCl 溶液 (2)几类物质的概念 ①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②混合物:由几种不同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③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④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 +的化合物。 ⑤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 -的化合物。

⑥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高考命题点突破] 命题点1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粒子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1)构成物质的粒子一定是原子或分子 (2)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分子可以变化但原子不可变化 (3)同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不同原子,同一种原子也可能形成不同的离子 (4)只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组成混合物的物质可能只有一种 元素 (5)只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与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 (6)CuSO4·5H2O中含有CuSO4和H2O,故CuSO4·5H2O为混合物 (7)任何化合物均由原子构成 (8)OH-和—OH属于相同的原子团 (9)NH+4、OH-、H3O+的电子数和质子数均相同 (10)O2与O3形成的混合气体为纯净物,O2与O3的转化为化学变化 (11)正丁烷与异丁烷的分子式均为C4H10,但二者的混合气体为混合物 【答案】(2)(3)(4)(11) [易错防范]误认为由相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1)若某物质是由一种元素的单质混合而成,如O2、O3组成的混合气体就是混合物,由12C和13C组成的石墨则是纯净物。 (2)分子式相同的化合物可能存在同分异构体,最简式相同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同一物质。如C4H10的结构有正丁烷和异丁烷,二者组成混合物。 命题点2物质的分类 2.(2018·铜陵模拟)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①陶瓷②水泥③玻璃④漂白粉⑤胆矾⑥氯水⑦液氯 A.①③⑤B.②④⑥ C.⑤⑦D.⑥⑦ C[①陶瓷的主要成分是SiO2和硅酸盐,属于混合物;②水泥是硅酸三钙、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习题与答案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1.现有C、H、O、Na、Cu、S六种元素,从中选出相关元素组成下列类别物质的化学式:(每类各写一例) ⑴单质⑵酸⑶蓝色晶体 ⑷金属氧化物⑸非金属氧化物⑹碳酸盐 2.下面是物质分类图,请将“氧化物”、“化合物”、“单质”、“纯净物”、“盐”等名词填写在适当的方框中: 3.在H、C、O、Na四种元素中,选择一种或若干种用化学式填写下列空格: ⑴金属单质_____ ___ ⑵有毒的氧化物______ __ ⑶能支持动物呼吸的一种单质____ ___ ⑷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_ ⑸雪碧等饮料中常含的一种酸_____ __ 4.学会例证的方法来理解概念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干冰不是冰,是固体二氧化碳。下表每句 5.下列物质:①氮气②铜丝③二氧化锰④液氧⑤空气⑥白磷⑦碱式碳酸铜加热完全反应后的固体物质⑧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的固体物质⑨水银。九种物质中用序号填写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 (1)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 (2)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 (3)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 (4)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 (5)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 (6)属于金属单质是_____________ 6.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属于混合物的是() A、海水、水银 B、不锈钢刀具、铁矿石 C、干冰、冰水混合物 D、氧化铁、铁锈 7.下列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 8.某物质经分析只有一种元素,该物质不可能是() A、单质 B、化合物 C、纯净物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9.金属钛(Ti)是航空、宇航等方面的重要原料,在生产钛的过程中,可用镁和四氯化钛(TiCl4)在加

物质的组成分类

第一节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及变化 [限时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解析碱石灰属于混合物,氧化铝属于两性氧化物,A项错误;盐酸属于混合物,一氧化碳属于不成盐氧化物,不属于酸性氧化物,B项错误;过氧化钠不属于碱性氧化物,C项错误;根据概念,五水硫酸铜是纯净物,油酸属于酸,碱式碳酸铜属于碱式盐,氧化铜属于碱性氧化物,三氧化硫属于酸性氧化物,D项正确。 答案 D 2.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HCl、KMnO4、NaOH、Na2O2不可能归为一类 B.灰霾粒子平均直径在1 000~2 000 nm,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C.H2SO4、NaCl、KCl、Na2CO3、FeCl3、NaOH中能相互发生反应的共有4组 D.酸性氧化物均能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如CO2、SO3等 解析HCl、KMnO4、NaOH、Na2O2均属于化合物,A项错误;灰霾粒子平均直径在1 000~2 000 nm,它不符合胶体微粒直径大小,不属于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项错误;NaCl、KCl不能与其他物质反应,H2SO4能与Na2CO3、NaOH溶液反应,Na2CO3还能与FeCl3溶液反应,FeCl3还能与NaOH溶液反应,能相互发生反应的共有4组,C项正确;酸性氧化物不一定能够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如SiO2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D项错误。 答案 C

3.下列逻辑关系图中正确的是 解析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而气溶胶属于胶体的一种,A错误。氧化还原反应与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分类标准不同,B错误。钾盐与钠盐是根据盐中的阳离子进行分类的,碳酸盐是根据盐中的阴离子进行分类的,C错误。 答案 D 4.Na2O、NaOH、Na2CO3、NaCl、Na2SO4可按某种标准划为同一类物质,下列分类标准正确的是 ①化合物②能与硝酸反应③钠盐④电解质⑤离子化合物⑥氧化物 A.②⑤⑥B.①②⑥ C.①③④D.①④⑤ 解析①Na2O、NaOH、Na2CO3、NaCl、Na2SO4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①正确。②Na2O、NaOH与硝酸反应均生成NaNO3和H2O,Na2CO3和硝酸反应可生成NaNO3、CO2和H2O,NaCl、Na2SO4与硝酸不反应,②错误。Na2CO3、NaCl、Na2SO4是钠盐,Na2O属于钠的氧化物,NaOH属于碱,故③⑥错误。④Na2O、NaOH、Na2CO3、NaCl、Na2SO4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属于电解质,④正确。⑤Na2O、NaOH、Na2CO3、NaCl、Na2SO4都属于离子化合物,⑤正确。即分类标准正确的是①④⑤,故本题选D。 答案 D 5.已知中学化学中一些常见反应可表示为A+B―→C+D+H2O(未配平,反应条件略),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中考复习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分类

中考复习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分类 1、理解元素的涵义,知道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描述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2、知道物质的简单分类,能据此区分一些常见物质。 3、正确描述分子、原子、离子概念的含义、区别与联系。 4、准确描述原子构成,认识常见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探索导航】 要求:(1)浏览教材并填写下面知识网络 (2)想一想,对于基础知识你还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 元素 元素分类及在自然界存在状态 据元素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元素可分为金属元素、 和 。 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按质量分数的由大到小)依次为: 物质的简单分类 (1)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与联系 (2)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 单质 单质 单 质 物 物 混合物 物质 氧化物 酸 碱 盐 氧化物 氧化物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CH 4 C 2H 5OH CH 3OH CH 3COOH

4 ①每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1 质子

质子②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电荷。 ③决定种类。 原子核中子 原 子①质量约等于(或)质量的1/1836。 ②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电荷。 ③核外电子分层排布,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1、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吗?请举例说明。 2、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吗?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吗? 3、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或2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吗?8的微粒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吗? 4、分子能否保持物质的所有性质? 只有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吗? 5、分子一定比原子大吗? 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吗? 6、任何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吗?怎样理解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1,现有C、H、O、Na、Cu、S六种元素,从中选出相关元素组成下列类别物质的化学式:(每一类各写两例) ⑴单质_____________ ⑵酸_____________ ⑶碱_____________ ⑷盐_____________ ⑸氧化物____________⑹有机物_____________ 2、构成氧气的分子和构成液氧的分子具有( ) A、相同的性质 B、不同的性质 C、相同化学性质 D、不同化学性质 3、钾的相对原子质量较氩的相对原子质量小1,而核电荷数大1,由此可推断,一 个钾原子和一个氩原子所含中子数的关系是( ) A、钾的中子数比氩的中子数少1个 B、钾的中子数比氩的中子数少2个 C、钾的中子数等于氩的中子数 D、钾的中子数比氩的中子数多1个 4、下列关于物质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任何纯净物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 B、一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单质 C、任何一种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D、任何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5、20XX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实现了多人多天的太空飞行,发射神舟号的火箭中的燃料是偏二甲基肼[(CH3)2N-NH2]],氧化剂N2O4,发射时反应可写为 (CH3)2N-(NH)2+2N2O4点燃 3N2↑+2CO2↑+4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偏二甲基肼中原子个数比为C:H:N=1:4:1 B、参加反应的物质中只含有 C、H、N、O四种元素 C、在宇宙中(失重条件下)比地球还难做过滤实验

b6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本文为本人珍藏,有较高的使用、参考、借鉴价值!! 本文为本人珍藏,有较高的使用、参考、借鉴价值!! 第1讲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一、直击考点 考点1:了解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含义,初步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从宏观的角度看,物质由元素组成;从微观的角度看,原子、分子、离子等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根据物质晶体类型可判断构成物质的微粒。 〖真题1〗(2003·试测题)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两种粒子() A.一定是同种元素 B.一定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 C.一定是不同的离子 D.无法判断 解析:本题考查粒子的质子数与元素、分子、离子的关系。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两种粒子间可能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也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或两种不同的分子或两种不同的离子。 答案:D 【预测题1】某药品说明书中标明,本品含碘15 mg、镁65 mg、铜2 mg、锌1.5 mg、锰1 mg。此处所标成分是指()A.分子 B.原子 C.单质 D.元素 【预测题2】有两种粒子,它们所含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均相等,则关于这两种粒子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A.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 B.可能是两种不同的分子 C.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原子 D.可能是互为同位素的原子 考点2: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物质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如根据组成物质的成分是否相同,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根据组成物质是否只含一种元素,将物质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根据元素表现出的性质,又可将单质分为金属和非金属;化合物从不同的角度又可分为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原子成键特点),电解质、非电解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的导电性),无机物、有机物(元素组成特点)。 〖真题2〗(2000·广东高考)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 A.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B.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 C.一定是纯净物 D.一定是一种单质 解析:单质只含一种元素,但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白磷和红磷的混合物只含P元素。 答案:A 【预测题3】下列物质有固定元素组成的是() A.空气 B.石蜡 C.氨水 D.二氧化氮气体 【预测题4】A、B、C是在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三种化合物,它们各由两种元素组成,甲、乙是两种单质。这些化合物 和单质之间存在如下的关系: 据此判断: ⑴在A、B、C这三种化合物中,必定含有乙元素的是。(用A、B、C字母填写) ⑵单质乙必定是 (填"金属"或"非金属"),其理由是。 ⑶单质乙的分子式可能是,则化合物B的分子式是。 考点3: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第一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学生用书P27] [知识梳理] 一、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 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元素A――→组成 ? ?? ?? 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 (1)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2)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5.混合物和纯净物

(1)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6.同素异形体 (1)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2和O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7.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图 二、物质的分类 1.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如图为氧化物的分类) 2.树状分类法——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关系。 [自我检测]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说出理由。 (1)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有原子、分子或离子。 (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离子和原子不可以再分。

(3)同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不同原子,同一种原子也可能形成不同的离子。 (4)由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一定是化合物。 (5)只含同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6)物质的化学性质一定是由分子保持的。 (7)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都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一种粒子。 答案:(1)正确;(2)错误,在化学变化中复合离子如NH+4等可以再分;(3)正确;(4)错误,由同种元素的几种同位素原子形成的分子是单质;(5)错误,如O2和O3混合在一起虽然只含氧元素,但属于混合物;(6)错误,如Si单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化学性质由Si原子保持;(7)错误,如N2和CO。 2.(教材改编题)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正确的是() A.混合物:空气、福尔马林、水玻璃、熟石灰 B.化合物:烧碱、氯化氢、干冰、胆矾 C.电解质:二氧化硫、胆矾、铁、生石灰、盐酸 D.单质:液态氧、白磷、氮气、碘酒 解析:选B。A项,熟石灰是纯净物;B项,全是化合物;C项,二氧化硫是非电解质,盐酸是混合物,铁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D项,碘酒是混合物。 (1)同一种物质,按不同的依据进行分类,可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如Na2CO3属于钠盐、碳酸盐、含氧酸盐、正盐等。因此,对物质进行分类时,必须指明分类的依据。 (2)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前者如O2,后者如O2和O3的混合物。 (3)电离生成氢离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如NaHSO4。 (4)酸(或碱)的水溶液一定呈酸(或碱)性,但呈酸(或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或碱)溶液。 (5)1 mol一元强酸在水溶液中一定能电离出1 mol H+,1 mol某物质在水溶液中电离出1 mol H+,其不一定是一元酸(如NaHSO4)。 (2017·哈尔滨模拟)德国著名行业杂志《应用化学》上刊登文章介绍:某中德联合研究小组设计制造了一种“水瓶”,用富勒烯(C60)的球形笼子作“瓶体”,一种磷酸盐作“瓶盖”,恰好可将一个水分子关在里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物质的组成、构成及分类 组成:物质(纯净物)由元素组成 原子:金属、稀有气体、碳、硅等。 物质 构成 分子:如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 H 2、O 2、N 2 、Cl 2。 离子: NaCl 等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由钠离子(Na + )氯离子(Cl - )构成 混合物(多种物质) 分类 单质 :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 纯净物 (一种元素) (一种物质) 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CH 4、C 2H 5OH 、C 6H 12O 6、淀粉、蛋白质 (多种元素) 无机化合物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 子 考试要求: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考点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的认识 (2外电子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因此: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2、相对原子质量: ⑴ ⑵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核内微粒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课题2 元 素 考试要求: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化学元素 记住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了解元素的分类 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 认识元素符号的意义 注意元素符号周围的数字的意义和区别 考点一、元素 1、 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相对原子质量=

3、元素的分类: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三种(考点二) 4、元素的分布: ①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 、Si 、Al 、Fe ②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 、C 、H 、N ③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N 、O 注意: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二、元素符号(考点三) 1、 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 表示的意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O :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 3、 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因此当元素符号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符号就只能表 示原子的个数。例如:表示2个氢原子:2H ;2H :表示2个氢原子。 4、 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6.N :6表示6个氮原子。 三元素周期表 1、 发现者: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 结构:7个周期16个族 2、 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考点四) 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 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 3、 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考点五) 4、 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方格提供的信息: 课题3 离子 考试要求: 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知道同一元素的原子、离子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了解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 要求通过观察结构示意图解析微粒的种类和性质 背熟常见的离子的符号 一、核外电子的排布 (考点一)1、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圆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 ②+ :表示原子核的电性 ③弧线:表示电子层 ④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1、 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①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②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③最外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2个电子) 质子数

中考复习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分类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中考复习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分类 1、理解元素的涵义,知道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描述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2、知道物质的简单分类,能据此区分一些常见物质。 3、正确描述分子、原子、离子概念的含义、区别与联系。 4、准确描述原子构成,认识常见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探索导航】 要求:(1)浏览教材并填写下面知识网络 (2)想一想,对于基础知识你还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 元素 (1 不 同 概 念 元素 具有相同的原 子的总称。如:氢原子(H)和氢 离子(H+)都是氢元素。 原子 原子是中的最小微粒。 含元素只分,没有大小、数原子有种类之分,又有大小、质量点义量(个数)的含义。和数量(个数)的含义。 联原子是元素的个体,,是体现元素性质的最小微粒 系 元素分类及在自然界存在状态 据元素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元素可分为金属元素、和。 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按质量分数的由大到小)依次为: 物质的简单分类 物 物质 混合物 单质 单质 单质 无机化合物 物 氧化物 酸 碱 盐 氧化物 氧化物 有机化合物CH4C2H5OH CH3OH CH3COOH (1)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与联系 (2)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 (3)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 酸 电离时产生的阳 碱 电离时产生的阴 盐 由 氧化物 由种元素组概离子全部是(H+)离子全部是(OH-)离子和成,其中一种元素念的化合物。的化合物。离子组成的化合 物。 是元素的化合 物。 3、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分子原子离子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概念 保持物质性质 的微粒 是化学变化中的 微粒 带电的或 化 学变化中是否 在化学变化中 分,变化前后种类和 数目可能发生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 分,变化前后种类和 数目不发生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单原子离 子一般不可分,但原子团 构成的离子可能分割成 其它离子、原子或分子。 可分 区 是 否独 立 存在 能独立存在,构成物 质并保持物质的化学 性质不变。 有些能独立存在,并 直接构成物质,且能 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不变。 阴阳离子共同构成物 质。 构 别成 同种原子或不同种 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 形成。且纯净物中仅 含有一种分子。 一般有、 和核外电子三种微粒 构成。 由原子得失电子形成, 原子得电子带电 荷成为离子,原 子失去电子带电 荷,成为离子。 所 显电性情况表电性电性 阴离子:带电荷 阳离子:带电荷 示方 用(分子式) 表示 用或原子结 构示意图表示。 分别以阴、阳离子符号 或离子结构示意图表示。 法在 化学反应中的在化学反应中分子破裂在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 分子原子离子在化学反应中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 联表现表 系达 方 均为微观粒子,既可讲,又可论。 法 本 性 基 属 体积,质量,都是在不断的,微粒之间有。 同种微粒相同,不同种微粒性质不同。 4 ①每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1质子

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

化学知识点: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考点1 物质的组成 1. 元素——宏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统称。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因为微粒的含义要比原子广泛。 2. 分子、原子、离子——微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 (1)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多原子分子) (2)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3)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基:中性原子团) 3.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 特别提醒: 1. 离子与基团: 2. 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

[知识规律] 物质到底是由分子、原子还是离子构成?这与物质所属的晶体类型有关。如金刚石(C) 、晶体Si 都属原子晶体, 其晶体中只有原子;NaCl 、KClO3属离子晶体,其晶体中只有阴阳离子;单质S 、P4属分子晶体, 它们是由原子形成分子,进而构成晶体的。具体地: (1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晶体): ①非金属单质:如H2、X2、O2、O3、N2、P4、S 、C60、稀有气体等 ②非金属氢化物:如HX 、H2O 、NH3、H2S 等 ③酸酐:如SO2、CO2、SO3、P2O5、N2O5等 ④酸类:如HClO4、HClO 、H2SO4、H3PO4、H2SiO3等 ⑤有机物:如烃类、烃的衍生物、糖类、氨基酸等 ⑥其它:如NO 、N2O4、Al2Cl6等 (2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原子晶体):稀有气体、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石墨(混合型晶体)等; (3 )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离子晶体):绝大多数盐、强碱、低价金属氧化物。 (4 )由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的物质(金属晶体):金属单质、合金 考点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比较:

物质的组成变化和分类

[主干知识·数码记忆] 物质的组成与变化 一、小试能力知多少(判断正误) (1)(2011·新课标高考)1.00 mol NaCl中含有6.02×1023个NaCl分子。(×) (2)(2011·山东高考)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均属化学变化。(×) (3)(2011·浙江高考)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4)(2010·山东高考)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 二、必备知识掌握牢 1.物质的构成 (1)有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如:铁、氩气等。 (2)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O2、NH3等。 (3)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NaCl、Ba(OH)2等。 2.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原物质分子保持不变。常见实例:金属导电、蒸馏、吸附、升华、焰色反应、胶体聚沉等。 (2)化学变化: ①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实质是物质中原子重新组合,伴随着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有新物质生成。常见实例: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干馏、电解质溶液导电、钝化、煤的气化和液化、石油的裂化和裂解等。 ②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即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原子核是不发生变化的。如同位素之间的相互转化不属于化学变化。 ③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着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但存在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

变化,如HCl 溶于水,氯化钠在熔融状态下的电离等是物理变化。 三、常考题型要明了 [典例] (2013·山东高考)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聚乙烯塑料的老化是因为发生了加成反应 B .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可转化为清洁燃料 C .合成纤维、人造纤维及碳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D .利用粮食酿酒经历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过程 [解读] 聚乙烯塑料的老化是因为被氧化所致,A 错误;煤的气化和液化都是化学变化,B 错误;碳纤维是碳的单质,C 错误;用粮食酿酒时,先在糖化酶作用下水解为葡萄糖,然后在酵母作用下转变为酒精,都是化学变化,D 正确。 [答案] D ———————————[探规寻律]———————————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方法 ————————————————————————— [演练1] (2012·重庆高考)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下列生产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氮肥厂用氢气和氮气合成氨 B .钢铁厂用热还原法冶炼铁 C .硫酸厂用接触法生产硫酸 D .炼油厂用分馏法生产汽油 解读:选D N 2+H 2―――――――→NH 3、CO +Fe 2O 3CO 2+Fe 、FeS 2――→SO 2SO 3H 2SO 4,显然以上过程都涉及化学变化,而分馏法是利用石油组分中各物质沸点差异而获得汽油的方法, 该过程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