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22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22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22

2022年的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将实施以下大量变革,以培养学生更广泛的音乐素养,并更加紧密地与社会现实发展融合在一起,从而促进艺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高中音乐课程将分为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两部分。实践课程将重点强调对乐器的演奏技能,以及学生对各种形式、风格和历史的把握。而理论课程则将强调学生对乐理、作曲原理、编配理论、录音技术和音乐术语的掌握,以及艺术创作的基本经验。

其次,高中音乐课程将强调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结合实际,加强技术训练;二是增强学生关注传统文化,丰富艺术表现形式;三是提高音乐品位,重视音乐史和音乐创作;四是加强与社会现实联系,推动艺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在《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22》的实施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高中音乐课程将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以更好地满足学习者的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空间,提供多样化的选修内容,以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实施《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22》还将增加与行业实践相关的专业课程,以培养学生更强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表演能力、编排能力和研究能力。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旨在让学生发展出深厚的实践能力,在即将到来的音乐产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通过实施《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22》,高中音乐课程将进一步全

面改革,以培养学生更高水平的音乐素养,促进艺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有效的实施《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22》,将推动高中音乐教育迈向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为艺术教育和社会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完整)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 音乐与生活具有广泛、密切的联系,对人的全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在当今科学技术和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音乐教育在促进人的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更加显示出它所具有的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制定《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是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力求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体现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确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课程基本理念,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体现时代性、基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为每个高中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或艺术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 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中,通过鉴赏与表现音乐,及其他艺术形式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美和蕴涵于其中的丰富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进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音乐音响材料的非概念性、非具象性特征,为学生体验、理解和创造音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使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共处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学习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国民族音乐,有助于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文化;学习丰富多彩的世界各民族音乐,拓展音乐文化视野,有益于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因此,高中音乐课程对于促进学生全面的、有个性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渗

2022版高中音乐艺术课程标准要点解读

2022版高中音乐艺术课程标准要点解读引言 为了更好地培养高中生的音乐艺术素养,提高审美能力,2022年我国发布了新版的高中音乐艺术课程标准。本标准旨在帮助教师和学生明确课程目标,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将详细解读2022版高中音乐艺术课程标准的要点。 一、课程理念 1. 全面发展:音乐艺术课程强调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包括审美、创造、合作和表现等方面。 2. 学科融合:鼓励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如语文、历史、地理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 实践导向:强调学生在音乐艺术实践中的积极参与,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和艺术表现力。

4. 文化传承:重视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使学生 了解和热爱本国音乐艺术。 二、课程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需掌握音乐基本理论知识,如乐理、和声、曲式等,以及一定的演奏、演唱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音乐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形成积极的音乐艺术态度,提 高审美情趣,丰富情感体验。 4. 文化认知:了解音乐艺术的历史演变和不同文化背景,提高 文化素养。 三、课程内容

1. 必修课程:包括音乐欣赏、演奏、合唱、舞蹈、戏剧表演等,涵盖了各种音乐艺术形式。 2. 选择性课程:根据学生兴趣和特长,开设各种音乐艺术专题 课程,如民族音乐、流行音乐、古典音乐等。 3. 实践性课程:强调音乐艺术实践活动,如音乐会、比赛、戏 剧表演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课程实施 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等教学方法,激发 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 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 学生的音乐艺术素养。 3. 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资源,丰富教 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24解读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24解读 首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音乐素养和音乐技能。音 乐素养包括对音乐的基本认知和欣赏能力,以及对音乐文化、历史和风格 的理解。音乐技能则要求学生具备演唱、演奏、创作和表演的能力。通过 系统的音乐学习,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他们的音乐综合素质。 其次,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通 过欣赏音乐作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能够感受和理解不同风格、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同时,通过创作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 达能力。学生应该能够独立创作一些简单的音乐作品,并能够进行有效的 表演和演示。 再次,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应该能够通过音乐表演和演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培养他们的 情感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同时,在音乐活动中,学生应该能够与他人合作,互相帮助,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另外,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批判性 思维。学生应该能够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了解音乐创作和表演的 技巧和方法。通过开展音乐讨论和评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最后,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强调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教师 应该具备丰富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能够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教 学设计和指导。教师应该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 技能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 能够更好地欣赏音乐、理解音乐,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此外, 要注意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提升,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音乐教育。

2024年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

2024年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 一、前言 音乐教育是普通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旨在提高学生的审 美素养,培养音乐兴趣和爱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艺术修养。 为了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要求,进一步推动高中音乐教育的发展,我们制定了《2024年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2.1 课程性质 《课程标准》遵循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要求,坚持 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调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突出音乐教育的 实践性、人文性和综合性。 2.2 课程任务

通过高中音乐教育,使学生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创作能力和审美评价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课程目标 3.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掌握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高、节奏、和声等),了解音乐的基本形式(如曲式、调式等),学会使用音乐软件进行简单创作。 3.2 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提高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学会合作、探究和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 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能感受音乐的美,培养音乐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增强对音乐的热爱和尊重,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课程内容 4.1 必修课程 包括音乐欣赏、音乐创作、音乐演奏、音乐与生活四个方面。 4.2 选修课程 包括音乐史、音乐理论、民族音乐、流行音乐、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六个方面。 五、课程实施与评价 5.1 课程实施 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注重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5.2 课程评价 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过程与方法,全面评价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表现,鼓励学生自主评价和同伴评价。 六、课程资源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可组织学生参加音乐比赛、演出等活动,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七、附录 7.1 课程标准编制说明 本课程标准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国高中音乐教育实际情况,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制定而成。 7.2 课程标准修订历史

音乐新课标2022

音乐新课标2022 “一切皆有可能,音乐无限可能”新特性课程2022年度发布 2022年是新特性课程的发布时间,特别是新的音乐课程的发布,将开启一个新的音乐教学时代,提高教师和学生的音乐教育水平。 音乐课程的新特性包括: 一、更多拓展性。新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拓展性,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音乐,接触更多的音乐类型,从而增强学生的理解力和实战能力。 二、音乐课程的实践性更强。新特性课程比之前的课程更加注重实践性,在新课程中,老师可以更多的将实践性的课程纳入到教学当中,让学生们更多的从实践当中学习,掌握音乐的知识。 三、跨学科开发性教学。不仅在音乐教学中,新特性课程还会更多地开展跨学科开发性教学,让学生们从社会、历史、经济等角度去学习音乐,让学生们对音乐有更深刻的了解。 、更多的实践活动。新课程更多的会让学生进行实践性的活动,比如组织合唱会、活动演出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 2022年,新特性课程的发布比较早,音乐教育将得到进一步提高。新课程将为中小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的、多元化的音乐教育,让学生们在涉猎更多的音乐类型、运用更多的音乐技能的同时,更加深刻地欣赏和喜爱音乐,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提升音乐学习的乐趣与心得。 新特性的音乐课程不仅会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能帮助学

生掌握一种新的思维方式,重新审视、深度思考音乐的道理。未来的音乐教育将是多元化的、实用的、开放的。未来的音乐课程将会有更大的潜力,为学生们带来前所未有的音乐体验,将改变音乐教育未来。 未来,新特性音乐课程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创意性,并注重群体合作和融入性,更多的采用互动式的操作。它将不仅仅注重音乐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引导学生们认识更多音乐类型、有更多的尝试创新,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新特性音乐课程的到来将会给音乐教育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必将引爆中国孩子们的音乐素养。

新课标音乐课程标准2022

新课标音乐课程标准2022 2022年更新的新课标音乐课程标准 一、教学内容 1.依据新课标,以音乐欣赏、音乐基础理论、音乐表演与创作、现代传媒技能等为基础,系统介绍音乐艺术理论、音乐艺术教育发展与实施。 2.鼓励学生发掘自身潜能,拓展音乐艺术边界,开发出具有时代特色的音乐想法。

3.对传统的民族音乐、世界音乐、新音乐和影视 音乐等,将分别从音乐本身特征及其背景知识等 进行介绍、提示与参考。 4.加强跨文化、跨国界的交流与理解,使学生获 得国际视野,培养国际艺术水准,开拓艺术思维。 二、评价考核 1.考核重心放在以学生展示为主要形式,以培养 学生音乐表现能力为主要指向,引导学生具有乐 观积极的艺术追求和活跃的创作精神,以圆满完 成学习任务为主要方法。

2.以学生的实践表现能力、艺术表达能力、团队 合作性及课程改革发展贡献等因素进行评价考核。 3.考核主要以教师对学生实践表现能力、艺术创 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的直接观察及评分为主,改进了原来以选拔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更加突 出了“任务型”课程改革发展与教育实践的重要性。 三、教材体系 1.《音乐欣赏》教材:重点提及欣赏过程、类别、概念及规则,从历史及世界角度传授文艺复兴时 期至今的音乐欣赏技术。

2.《音乐理论》教材:阐述基本音乐理论,如的 声旋律、节奏韵律、音响效果与表现形式等,130及音乐创作理论,重点讲授当代音乐理论研究。 3.《现代传达技术》教材:围绕传媒文学原理以 及音乐游戏、多媒体等现代传达技术,探究现代 传达技术推动音乐艺术教育发展的内涵。 4.《音乐表演与创作》教材:结合当代传媒技术,介绍音乐表演与创作内容及技法,培养学生实践 表演、表演教学、音乐创作、演唱等能力。 四、教学设备

2022版音乐新课标知识点

2022版音乐新课标知识点 一、课程性质 艺术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特定的媒介、语言、形式和技艺等塑造艺术形象,反映自然、社会及人的创造性活动。艺术教育以形象的力量与美的境界促进人的审美和人文素养的提升。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弘扬真善美,塑造美好心灵。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培养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等的重要课程,具有审美性、情感性、实践性、创造性、人文性等特点。 二、基本理念 1.坚持以美育人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落实核心素养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艺术活动,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丰富审美体验,学习和领会中华民族艺术精髓,增强中华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开阔艺术视野。充分发挥艺术课程在培育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中的重要作用。 2.重视艺术体验 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艺术感知及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欣赏、表现、创造、联系、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丰富、健康的审美情趣;强调艺术课程的实践导向,使学生在以艺术体验为核心的多样化实践中,提高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 3.突出课程综合 以各艺术学科为主体,加强与其他艺术的融合;重视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充分发挥协同育人功能;注重艺术与自然、生活、社会、科技的关联,汲取丰富的审美教育元素,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三、设计思路 1.适应学生发展,分段设计课程 遵循艺术学习规律,体现学生身心发展阶段性、连续性的特点,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分阶段设置:第一阶段(1〜2年级)以艺术综合为主,体现从幼儿园综合活动到小学分科课程的过渡与衔接;第二阶段(3〜7年级)以音乐和美术为主,有机融入姊妹艺术,为学生掌握较为全面的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奠定基础;第三阶段(8~9年级)开设艺术选项,帮助学生掌握1〜2项艺术特长,与高中模块化教学相衔接。 2.聚焦核心素养,组织课程内容 聚焦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围绕欣赏(欣赏·评述)、表现(造型·表现)、创造(设计·应用)和联系/融合(综合·探索)4类艺术实践活动,以任务驱动的方式遴选和组织课程内容。 3.体现艺术学习特点,优化评价机制 围绕学生艺术学习实践性、体验性、创造性等特点,将学生的课程学习与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评价。

音乐课程标准 2022 版解读

音乐课程标准2023版解读 篇一: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最新版2023解读 《艺术课程标淮》2023版明确指出:艺术课程所培养的艺术能力,不仅包括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不同门类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包括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和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大家通过对义务教育艺木课程标准的深入解读,对课程的目标,课程的性质等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理解。 一、要有感知与体验的能力 艺术课中的体验学习,就是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特定的 游戏中,增强他们对艺术学习的兴趣,综合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艺术能力,通过不同形式的艺术 表现,逐步培养学生的整合创新,跨越,转换等多种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人全面的发展。 二、增强课程中的互动体验活动 音乐课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教学方式:一通过活动化的教学 形式,为学生创设体验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表现欲望,尽可能的多设 计一些具有创造性,探索性的能够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活动,在教学中体现出人文性,综合 性,创造性和娱乐性。的联系和融合。引导学生关注各类艺术活动,积极参加舞蹈,曲艺等节 目的排演。 四、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音乐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声音和音乐,激发他们对音乐的探究愿望,关注更多的声 音和音乐相关的现象,体会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主动参与音乐活动,引1导学生对声音和 音乐的探究。 这次新课标的学习,每位教师对学科本质与教学把握有了更深的体会。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 能够对艺术能力得到提升,让教学过程 成为一种愉悦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感,引号学生学会表达创造获得基 本的艺术修养和艺术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 适应末来社会所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篇二: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最新版2023解读 在徐老师的引1领下,有幸参加了杜宏斌老师的新课标解读讲座,杜老师细致深入的解读,使我对今后的音乐教育工作有了新的感悟,新的展望。课标好比一根“指挥棒”,只有理解了,才 能奏出美妙的乐章。 关键词1:融合 2023版课标从音乐课程标准过渡到艺术课程标准,同一课标,引领各艺术学科,有分有合。杜老师在讲座中提到:“音乐课本身就是一门融合的课程”。这点不仅是我,相信各位音乐老师 也都深有感触。一节音乐课,通过感受、体验、实践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发现美理解美。在这 些活动中,我们结合美术、戏剧、舞蹈等进行设计,我想这就是融合。前不久观摩过一位老师 的优质课《龙的传人》,这位老师用毛笔字勾勒出音乐的旋律线,给学生呈现了一幅中国山水画。 我曾在自己的音乐课堂上也结合过舞蹈等方式让学生体验音乐,感受音乐。通过新版课标的引领,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进行融合教学,关注其他艺术学科的标准,以更加严道、专业的方式 运用到到音乐教育教学中,以新的标准,创新音乐课堂教学。 关键词2:中国音乐文化 2023版新课标将内容结构进行了优化,从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加强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学习的比重。杜老师在课程目标转化中提到,新版课标加重了对中国音乐文化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学习世界多元文化的同时,着重学习本国音乐文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则音乐小故事:在六年级下 的一节常规音乐课中,我带学生欣赏《阿细跳月》

2022年高中音乐教学计划4篇

2022年高中音乐教学计划4篇 高中音乐教学计划篇1 一、培养目标:升入高等院校继续学习。 二、主要课程: 声乐、钢琴、 三、课程设置简况: 2、乐理视唱练耳:总学时:190,周学时:2,开设5.5学期 内容提要:通过视唱、听辨等教学途径,提高学生音乐听觉的敏锐性和精确性,并积累音乐语汇,丰富音乐经验,促使学生在音乐注意力、音乐记忆力、音乐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发展,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视唱能力,为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3、声乐:总学时:190,周学时:2,开设5.5学期 内容提要: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歌唱状态,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主要内容为:歌唱的呼吸,歌唱的共鸣、歌唱的咬字、发声的训练、中外歌曲演唱、艺术表现等。

4、形体训练与舞蹈编排:总学时:224,周学时:2,开设 5.5学期。 内容提要:形体训练由芭蕾基础训练的扶把动作和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多风格组合的训练两大部分组成,任务和目的: 1.克服学生自然形态的各种毛病,有一个正确的体形; 2.训练音乐感,舞姿的准确、舒展。舞蹈编排:即“编舞技法”,激发学生在深入生活搜集创作素材的基础上,选择表现的题材,确定表现的主题,具体着手创作,把舞蹈要表现的主要内容、人物形象、性格和情绪,以及段落结构、体裁、风格、形式,用准确、规范的形体动作加以表现。 3、钢琴:总学时:170,周学时:2、2、3、3,开设三学期。 内容提要:基本技术训练。弹奏的基本姿势、手指、手形、关节、腕、肘、大臂、小臂、肩身体的弹奏要求。识谱的基本知识、各种符号、术语。指法练习,音阶练习、琶音练习,和弦练习。练琴的基本方法,基本的演奏方法,音乐的基本表达形式。断奏、连奏非连音。起呈转合,旋律线、高潮点、练习曲、中外乐曲、复调音乐、音乐的各种体裁、各种题材。 四、第三学年的第二学期11-20周为文化学习。 高中音乐教学计划篇2

2022版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2022版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双减”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新课改”接踵而至。2022版新课标如一缕春风扑面而来,给疫情下的教师带来了新鲜的空气。今天,我们共研音乐新课标,感受新变化,开启新征程。 课程标准、政策文件其实是很枯燥无味的,但却是我们教育的高端引领。有人说“热爱,足以抵挡岁月漫长”。是的,热爱我的工作岗位,热爱我们的任教学科,热爱每一个孩子,热爱生活中的每一天,有了热爱,就不会觉得枯燥,有了热爱,就会心甘情愿。现就新课标的学习,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此次课程标准较以前变化极大,我总结为新课标的七变。 第一变就是优化了课程方案。改革艺术课程设置,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其中,学科课时占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语文20%-22%;数学13%-15%;体育与健康:10%-11%;艺术9%-11%。艺术学科一跃成为排名第四学时的学科,超过了外语6%-8%。 第二变是优化了课程内容机构(教什么)。首先是优化课程内容结构: 基于核心素养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技能,精选、设计课程内容;其次是优化组织形式:涉及同一内容主题的不同学科间,根据各自的性质和育人价值,做好整体规划与分工协调;最后是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带动课程

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要求。 第三变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教到什么程度)。首先明确“学到什么程度”,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其次是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 第四变是增强了指导性(怎么教)。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考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 第五变是新标准多角度落实“双减”精神(对教学进度、学生考核评价、考试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十分具体的要求)。增加学业质量标准这一部分:教师教到什么程度、学生学到什么程度( 避免学的过多过难),课标的评价建议增加了作业评价建议。 第六变是根据新课标我们的作业到底怎么设计?我认为是减少死记硬背、机械重复的作业;丰富作业的类型,增强作业的针对性;增强实践性作业控制作业量和作业难度。 第七变改革考试的评价。增强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考察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 就音乐而言,变化也是天翻地覆的。 下面是课程内容了,改革艺术课程设置,1-7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8-9年级分项选择开设。我们一起来看这张图表,音乐学科课程内容包括“欣赏”“表现”“创造"和“联系”4类艺术实践,涵盖14项具体学习内容,分学段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并将学习内容嵌入学习任务中。

2022新课标《音乐课改标准》解读

2022新课标(音乐课改标准)解读 解读一 “课程理念〞的解读 1.坚持以美育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落实核心素养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艺术活动,感受美、观赏美、表现美、制造美,丰富审美体验,学习和领会中华民族艺木精髓,增强中华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开阔艺木视野。充分发挥艺术课程在培养学生审美和人文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2. 重视艺术体验 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艺木感知及感情体验,激发学生参与艺木活动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观赏、表现,制造、联系、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丰富、健康的审美情趣;强调艺术课程的实践导向,使学生在以艺术体验为核心的多样化实践中,提高艺木素养和制造能力。 3. 突出课程综合 以各艺木学科为主体,强化与其他艺术的融合,重视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充分发挥协同育人功能,注重艺木与自然、生活、社会、科技的关联,汲取丰富的审美教育元素,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开展。 ● 解读二 “设计思路〞的解读 1. 适应学生开展,分段设计课程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分阶段设置: 第—阶段〔1~2 年级〕以艺术综合为主,表达从幼儿园综合活动到小学分科课程的过渡与街接; 第二阶段(3~7 年级〕以音乐和美术为主,有机融入姊妹艺木,为学生掌握较为全面的艺术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莫定根底;

第三阶段(8~9年级〕开设艺术选项,援助学生掌握1一2 项艺术特长,与高中模块化教学相衔接。 2. 聚焦核心素养,组织课程内容 聚焦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围绕观赏〔观赏•评述)、表现(造型•表现)、制造〔设计•应用〕和联系、融合〔综合•探究〕4类艺术实践活动,以任务驱动的方法遴选和组织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讲好中国故事,汲取、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文化成果,追求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木价值相统一。 3. 表达艺术学习特点,优化评价机制 围绕学生艺木学习实践性、体验性、制造性等特点,将学生的课程学习与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评价。 明确评价依据,改革创新评价的任务设计、题目命制、评价方法; 强调评价的统一要求,重视艺木学习的过程性、根底性考核与评价; 尊重学生艺术学习的选择性,以学定考,依据学生的选择进行专项考核,表达教、学、评一致性。 ●解读三 “学段目标〞解读 依据课程分段设计思路,在学段划分上将第二阶段细化为两个学段,形成四个学段,分别是:第—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 3~5年级,第三学段6~7年级,第四学段8~9年级。 第—学段〔1-2年级〕唱游•音乐 能体验音乐的情结与感情,了解音乐的根本特征,感知音乐的艺术形象,对音乐产生兴趣。在音乐体验中唤起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感情,初步具有乐观的态度以及对身边人的友爱之情。 能积极参与演唱、演奏、歌表演、律动、音乐游戏、舞蹈、戏剧表演等艺木活动,累积实践经验,享受艺木表现的乐趣,在各种艺术实践中初步建立规则意识和合作意识。

2022高中音乐教学计划

2022高中音乐教学计划 2022高中音乐教学计划1 一、培养学生初步形成科学的歌唱方法 1、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发声概念。 科学的发声的概念对于学习歌唱的人来说至关重要,具体说来,正确的声乐,是呼吸、声门、共鸣以及语言诸因素共同协调配合而成的。发声要有: 第一,动力部分——肺部控制呼吸的肌肉系统; 第二,振动部分——声门,也可以说是喉; 第三,扩音部分——胸腔、气管、咽和头部诸腔体; 第四,语言部分——舌、腭、牙、唇。这四个部分的联合,组成了发声机能。我们姑且把它们称为发声的.四大要素吧!在这四大要素中,它们既是一个整体,同时又是可以单独改变的。而这每一个因素的改变,又影响着整个发声状态。因此这四大要素,在其各自不同状态下的互相组合,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发声法。 2、对学生进行简单、科学、有效的歌唱训练。 歌唱教学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歌唱发音的训练,二是歌曲作品的演唱。在高中歌唱教学中安排合唱,培养学生对个人嗓音的控制、协调能力和对和声的感受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试图让学生先充分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的基础上,再学习合唱的相关知识,然后在演唱时间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为学

生留出更多的发展个人才能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表演”习惯 除了歌唱,表演也应该作为一个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在歌唱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表演”习惯。 1、节奏、情感表达和不容忽视的人体语言情感的表达实际就是气息的控制和运用,教师要要求学生注意再现生活中的真情实感的气息状态,哪怕是开始练声时的母音练习,也要带上明确的情感,要注意“以情带声”到底是用什么样的“情”带出什么样的“声”,运用什么样的情感气息。 2、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歌唱教学,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歌唱教学,教学效果是非常显著的。收集不同风格、流派的歌唱作品让学生欣赏,并教给学生更多的相关知识,以使学生得到更全面的歌唱技巧与演唱方法。这样,学生在大量优秀的歌唱作品的熏陶下,也会大大提高自己的音乐修养。 三、严格按计划对学生进行检查、研究和考试。 把握合适的个别学生和集体的教学进度。根据学生的歌唱水平分层次教学普通高中的学生歌唱水平参差不齐,学生之间的差距很大,而且每位学生存在的问题各不相同。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再根据不同层次作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学针对性强,效果明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