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02129 信息资源建设 考点串讲

02129 信息资源建设 考点串讲

02129 信息资源建设 考点串讲
02129 信息资源建设 考点串讲

第一部分考点串讲

信息资源建设

1.什么是信息资源

广义: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既包括信息本身,也包括与信息相关的人员、设备、技术和资金等。

狭义:各种媒介和形式的信息的集合。即信息资源只限于信息本身,而不包括其他因素

信息资源是经过人类筛选、组织、加工,并可以存取和能够满足人类需求的各种媒介信息的集合。

2.如何划分信息资源,特点与类型(文献、数字化)

3.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趋势

数量急剧增长,载体形式多样

内容重复交叉,分布广泛分散

信息繁杂无序,价值差异明显

信息老化加快,文献时效缩短

信息成为资源,竞争共享并存

4.试述从文献资源建设到信息资源建设的必然性。

数字化信息的生产、组织、加工、存取等工作,不是“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所能涵盖的

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所关注的主要是图书馆“拥有“的实体馆藏,而在网络环境中,读者获取信息却不一定依赖实体馆藏

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也是无力解决信息资源的共建、共知和共享问题的

5信息资源建设的意义

信息资源建设使无序的信息成为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信息资源建设促进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和远距离获取,为人们利用信息带来极大的便利

信息资源建设是图书馆核心能力的基础,是图书馆开展服务活动的重要保障

信息资源建设对于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6.试述系统理论、经济学理论对信息资源建设的指导意义

系统的整体性原则是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方法论基础

系统的联系性原则为信息资源体系结构研究提供的理论依据

系统的有序性原则为信息资源组织提供的理论指导

系统的动态性原则要求信息资源建设必须适应社会信息需求的变化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信息资源建设的实质就是通过一定的调控手段,协调信息资源在时间、空间、部门、数量上的分布关系,使有限的资源产生最大的效益。

7.试述布拉德福定律及其对信息资源建设的意义

某一学科文献在期刊上载文量的多少,是随着该期刊与该学科的关系疏密程度发生增减变化的。关系越密切,载文量越多,期刊的种数就越少;关系越疏远,载文量越少,期刊的种数就越多。按专业文献载文量多少,可以将期刊划分为三个区域,大约是该学科所发表文献总数量的1/3,而三个区域的期刊数量之比成几何级数分布。其中,第一个区域为核心区,第二区域为相关区,第三区域为边沿区。1:n:n2

在文献信息采集工作中,确定本学科、本研究领域的核心期刊,以有限的经费获得高质量、使用率高的文献信息;应用布氏定律,确定合理的藏书规模,规划馆藏文献布局。

8.文献半衰期、普赖斯指数、文献老化原理对信息资源建设有何意义

文献半衰期:

某学科现时尚在利用的全部文献中较新的一半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发表或出版的。

或:各学科被利用的文献总量中,一半文献失去利用效率所经历的时间。

普赖斯指数:

在某一学科领域内,对发表年限不超过5年的文献的引用次数与总的引用次数之比值。

意义:

为评价和选择文献信息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为优化馆藏文献资源的结构提供了理论依据;

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文献工作原则提供了理论依据。

9.试述信息资源建设的基本理念

信息资源建设是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资源建设始终是图书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信息资源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信息资源的利用

信息资源建设既要重视“拥有”,也要重视“存取”

信息资源共享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个过程

10.试举例分析实用性原则的要求

根据图书馆服务任务的需要进行信息资源建设(联系三大类图书馆实际加以说明。)

根据图书馆服务对象的需要进行信息资源建设

11.为什么要确立信息资源建设的系统性原则、如何体现系统性原则

知识内容本身的系统性

知识载体形式的系统性

用户需求的系统性

如何体现:

以服务的重要学科为中心的一些重要的纸质文献、数字化文献和特藏书刊,要完整系统地收集。——基于知识内容的要求

对与本馆服务任务直接相关的多卷书、丛书、连续出版物及重要工具书,要完整无缺,不能随意中断。——基于载体形式的要求

要注意各学科间相互渗透、边缘交错的内在联系,广泛而有选择地收集相关学科、边缘学科以及供一般读者学习和阅读的基础书刊。——基于用户需求的要求

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之间,要保持合理的比例。

保存与传递文献的系统性

12.为什么要追求信息资源建设的特色化、特色化原则的内容、要求

系统的整体性原则的要求;图书馆的特殊需要

学科、专题、地方、文献类型特色

对信息资源数量的要求;对信息资源质量的要求;对信息资源类型的要求;对重点藏书及核心期刊的要求

13.新的信息环境对信息资源建设产生了哪些影响

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结构的影响实体馆藏——实体馆藏+虚拟馆藏

对馆藏资源获取资源的影响

对图书馆信息资源质量评价的影响

评价标准:

①对资源数量的评价

②对资源质量的评价

③对资源利用情况的评价

对信息资源保障方式的影响

(1)自给自足联合保障

(2)以手工操作为基础的保障以网络为平台的保障

对馆藏文献资源购置经费的影响

(1)如何合理安排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即拥有与存取的经费比例。

(2)从单纯的购买资料的形式,转变为购买、租借、联网检索等相结合的形式。

(3)传统图书馆的购书经费的投资价值基本上是转移到实体的文献上,而在网络环境下购书经费除转换为实物形式外,将越来越多地转换为服务形式。

14.国家的科技、教育、文化政策对信息资源建设发挥着哪些作用

图书馆作为完整、系统的知识信息载体集散中心的地位将更加重要

图书馆信息资源结构必须因知识信息需求的变化进行调整

1)学科结构的优化

2)等级结构的优化

3)时间结构的优化

4)载体类型结构的优化

必须建立信息资源社会保障体系,满足多元化的知识信息需求

15.试述我国的政策与法律环境对信息资源建设的影响

推动作用

党和国家、政府制定的有关发展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的方针、政策及具体的规划、措施,对信息资源建设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两个“黄金时期”政策的推动作用。

直接指导作用

图书馆事业是国家的科学、教育、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国家有关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的方针、政策,有些是直接针对图书馆事业制定的,这些方针政策,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调节作用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关联的整体,任何一项事业的发展必须与其他事业发展协调,与国家整体发展协调。信息资源建设与经济建设及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存在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的关系,这种关系必须用政策来协调。

16.信息资源建设中可能涉及的知识产权,如何平衡个人与图书馆利益

翻印或影印外国出版物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

如果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大量影印在版权保护期内的作品,不是因为保存版本的需要,而是用以提供借阅,则构成侵权。

文献复制中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

图书馆在使用复制手段收集文献时,如果并非为陈列或保存版本的需要而复制,或者复制他馆的各类文献以增加馆藏,就会构成侵权。

采购非法出版物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

图书馆如果不通过正当途径购买,且明知是非法出版物(如盗版图书、盗版光盘等)而采购入藏,应视为一种间接的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

数字化馆藏所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

文献数字化实质是一种复制行为。数字化权实质上就是复制权,而复制权是著作权中最重要的经济权利。

数据库建设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

就数据库建设而言,图书馆作为数据库的生产者,也有如何合理使用他人享有的著作权作品的问题。如果要建立的是非商业性数据库,如为教学科研目的而建的数据库,可以将作品全部输入该数据库,但如果要建立的是商业性数据库,那么只能将作品的一部分输入数据库.下载网络资源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

下载时应考虑其知识产权问题:①版权人明确宣布不允许下载的作品及其片段,他人不可下载;②下载的目的、数量与对版权作品销售市场的影响。根据版权原则,下载他人作品一般只能供本人学习、研究之用,不可有商业上的目的,也不可对版权作品的潜在销售市场产生很大影响。如果是商业上的使用必须向版权人支付许可使用费。

17.国内外文献出版发行状况对信息资源建设的影响

图书馆藏书来源广泛而丰富,但文献选择的难度加大;

图书发行渠道多而无序,图书馆文献采集的盲目性随意性增大;

出版形式多种多样,文献采集质量难以控制;

书价持续大幅度上涨,直接导致了图书馆经费短缺。

18.什么是信息资源政策、特点

信息资源建设政策就是人们为实现信息资源建设目标而制定的方针、原则、策略、措施、对策等。

中介性、系统性、规范性、稳定性、变通性

19.信息资源政策作用

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提供宏观指导

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提供标准和规范

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依据

20.信息资源政策内容

图书馆所服务的地区或机构的基本情况和图书馆任务的分析

图书馆信息资源现状分析;信息资源建设目标的确定

图书馆信息资源结构的规划;印刷型文献的采访政策

数字馆藏建设政策;书刊交换与接受赠书政策

经费分配政策;馆藏信息资源管理政策

21.图书馆信息资源结构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

学科构成是信息资源结构最基本的要素。

等级构成图书馆根据文献内容的水平程度及读者需求的不同层次,相应地划分出若干层次的收藏级别,并规定各级别所应达到的收藏目标。

时间结构是信息资源新颖程度的标志。

文种结构是信息资源满足需求能力的标志。

文献类型结构信息资源多样化、复合化的标志。

22.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政策体系包括了哪些具体政策

信息资源公共获取政策;信息资源布局政策

经费与投资政策;文献收集政策

书目信息报导政策;文献传递政策

技术支持政策;管理政策

23.制定信息资源建设政策应遵循哪些原则

实事求是原则

系统性与协调原则

连续性原则

前瞻性原则

24.中国古典文献采访理论代表性文献、观点

郑樵:《求书之道有八论》

——论述文献采访的八种方法

1)按图书和收藏类别访求图书;

2)按人物的居住地与事件发生地访求图书;

3)按图书的性质与收藏处所访求图书;

4)按图书流传情况访求图书。

祁承邺《藏书训略》

——图书馆文献采访理论的重要文献

1)购求图书的三种基本方法

2)鉴别图书的五种方法

孙庆增《藏书记要》

——我国第一本全面论述藏书技术的专著,详论有关藏书的选购、内容与版本的辨识、传抄、校订、编制目录以及修复、保管等。

叶德辉《藏书十约》

阐述了购置图书要分清主次要略,辩明真伪优劣,择优而藏的观点。

25.“藏书稳定状态理论”要点、启示

1975年阿金森报告

图书馆藏书在达到一定数量规模以后,应保持低速增长的状态才比较合理

26.如何综合评价藏书质量

内容质量:看其是否具有科学性、参考性、和现实性

构成质量:藏书对各学科和各类型的文献的涵盖程度、重点专业书刊的系统完整程度,以及各学科领域的最新书刊和学科资料在藏书中所占的比重

使用质量:内容是否满足读者的需求和实际接受水平相符合、数量对读者保障程度和满足程度、各种书刊被读者利用的时间和频率、各种书刊被利用后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

27.什么是重点藏书、怎样确定

重点藏书是根据图书馆的性质、任务和主要读者对象的需要所选配的某些学科、专业或专题范围内系统完整的文献资料。

应与本地区生产建设和科学研究的重点相一致

应注意与原有的馆藏重点相一致

不能脱离本地区特定的历史和地理条件

要注意与其他文献机构进行协调,形成自己的特色

在文献的载体类别、出版形式、文字种别及出版年代等方面又不同侧重

28.价值论、需求论

以杜威为代表的“价值论”,主张选择科学性或艺术性价值高的优秀出版物,重视出版物本身的内容价值。

以普尔.克特为代表的“需要论”,主张选择出版物应当以适合读者需要为宗旨,应挑选适当的图书,而不是所谓最好的图书。

29.国家图书馆文献采访特点

文献采访任务重,数量大,范围广,种类;

有出版物呈缴制度的保证;

有较充裕的购书经费,重视书刊交换。

30.省(市、自治州)公共图书馆文献采访特点

文献采选以综合性、通用性文献为主,注重人文社会科学文献的收藏。

文献采选以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为重点;

注重地方文献的收藏。

31.高校图书馆对文献采访要求

重点系统入藏专业文献及与教学科研相关的文献;

多层次按比例入藏学生教学参考用书;

全面广泛选择入藏课外阅读用书

32.专业图书馆对文献采访要求

注重专业文献收藏的系统性、国外文献的收藏、相关学科文献的收藏、有关学科的检索工具书的收藏

33.文献采访中重要书目工具

征订目录:传统“三目”——信息量小、覆盖率低

通报性书目和积累性书目:《全国新书目》、《全国总书目》、《中国国家书目》、《中国图书在版编目快报》。

参考性书目

网上可供书目

初期:简单、粗糙

现在:量大、质优,面广、传递快

34.文献采集重要方式

购入采集方式1.预订2.现购3.网购4.图书招标采购(集中采购)

35.图书采访主要依据哪些标准?

图书的内容范围

图书的内容质量

图书的读者对象

图书的责任者

出版者及出版记录

图书的价格

图书的印刷质量

36.图书馆如何科学地配置复本?

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区别对待,做到因馆而异,因书而异,因需而异。

37.试分析不同形式选书工作的利弊。

成立图书采访工作委员会

吸收图书馆读者参与图书选择

组织专职的图书采访人员队伍

38.网络环境下期刊采访应依据哪些标准?

用户需求;期刊的使用频率和被引用率

期刊的价格及其比较;其他途径可获得性

期刊的可检索性

39.试述文献赠送与交换的作用与意义。

文献交换和赠送能弥补经费不足,缩短获得文献资料的周期。

可有效获取国内外一些珍贵和难得文献,补充馆藏文献资源。

推动国际文化交流,建立友好馆际关系。

40.文献交换有哪些形式?

直接交换:是两个图书馆之间进行的直接交换,是文献交换最基本和最

常用的方式。

间接交换:是图书馆通过某种形式的交换中心获得有关交换文献的信息,

选择交换伙伴,间接进行文献交换的方式。

集中交换:是文献信息机构把本单位可供交换的文献统一送交文献交换中

心,同时把所需文献也通知文献交换中心,由文献交换中心集中进行交换的文献交

换方式。这类交换中心一般是非营利机构,仅对交换的文献收取少许手续费。

41.电子出版物采访原则

需求向导原则;协调互补原则;成本利益原则

42.电子出版物选择与评价标准

收录的信息源;时效性;检索功能与易用性;出版制作单位的权威性;电子出版物的价格

43.书目数据库及类型功能

书目数据库是指存储有关主题领域各类文献资料的书目信息,以二次文献的形式报道文献的数据库,包括题录数据库、文献数据库、引文数据库、期刊目次数据库以及图书馆馆藏目录数据库等类型。

它以简略的形式向用户报道文献的信息,提供查找、获取文献的线索,数据库信息量大、信息密度高、文献范围广、数据的连续性、积累性强,是用户快速查找文献的有效工具。

44.特色数据库建立应注意的问题

宏观调控方面;标准化与规范化方面

检索功能方面;知识产权方面

资源的深加工方面

45.网络信息资源选择的原则与借助的方法

特:具有特色的信息资源

精:精品资源

全:目标完整性

省:尽可能利用免费资源

46.网络信息资源选择与评价标准

权威性,主要根据网站的性质和知名度来判断

可靠性

客观性,注意把握商业网站和有倾向性的网站提供的信息的客观性

时效性;原创性评估

信息资源范围标准;成本与费用

47.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方式

搜索引擎信息组织方式;学科导航库方式;分类法方式;主题法方式;本体方法

48.为什么要进行数字信息资源整合及方式

从数字资源,内容交叉复杂,影响用户的利用和获取

从技术角度,

从用户角度,希望通过统一的检索界面和检索语言,更方便快捷的检索

基于OPAC;数字资源导航;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链接系统的数字资源;跨库检索系统

49.馆藏信息资源布局、要求

所谓馆藏文献布局,是指将图书馆入藏的全部文献,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相对独立联系的若干部分,建立各种功能的书库、为每一部分藏书确定合理的存放为位置,以便保存和利用。

第一,有利于提高藏书利用率,充分发挥馆藏文献的效益。

第二,有利于满足不同读者的需要,提高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效率。

第三,有利于图书馆工作人员熟悉和研究藏书、开展灵活、迅速、周到的服务。

第四,有利于文献在馆内的流动,并与图书馆各项业务相协调。

第五,有利于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有效面积,节约书库和阅览室的空间。

第六,有利于文献的保管,避免丢失和损坏,延长书刊的使用寿命。

50.三线典藏制、作用

依据:

馆藏信息资源利用的“二八律”(帕累托定律)

含义:

三线典藏制就是按照信息资源的新旧程度及利用率的高低,结合服务方式方法,将全部馆藏信息资源划分为利用率最高的、比较高的和利用率低的三部分,并依次组成一、二、三线书库的布局方法。

作用:

①改革了以基本书库为中心,以辅助书库为分支的传统藏书布局模式,将原来的辅助书库作为馆藏信息资源布局的主体,实现了藏阅一体化,提高了馆藏信息资源利用率;

②一、二、三线书库形成了增加新书与剔除滞书的动态性联系;

③三线典藏制适用于同一层次内藏书的横向布局。

3.藏阅一体化优点、要求

建筑设计要求:“三大”、“三同”

更新管理模式:排架突出借阅量大的书刊;架标清晰简明;计算机检索

强化用户参与意识;

提高馆员的参考咨询能力;

营造人性化环境。

优点:

提高馆藏信息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了拒借率;

减少了复本,节约购书经费;

节约人力资源,提高服务质量。

4.馆藏文献排列方法

51.分类排架法优点、缺点

优点:

①以图书分类法为依据,按文献所属学科体系排列,成为有内在联系、有层

次级别、有逻辑序列的体系,使内容相同的书集中在一起,内容相近的书联系紧密,内容不同的书区别开来;

②便于馆员熟悉和研究藏书;

③便于读者按类检索图书。

缺点:

①不能充分利用书库空间;

②难以避免的倒架耗费人力和时间,增加劳动强度;

③分类排架号码较长,排架速度慢,容易出错。

52.为什么进行馆藏文献剔除、新环境对藏书剔除的影响

原因:

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文献的使用寿命愈来愈短,致使很大—部分文献的

利用率很低乃至完全失去使用价值。这是馆藏文献复选与剔除的本质原因。

文献数量急剧增长,使图书馆出现“书满为患”的书库危机,这是馆藏文

献复选与剔除的直接原因。

图书馆服务任务或读者对象的变化,导致馆藏文献中会有一些不再符合

本馆任务和读者需要的多余书刊,这是馆藏文献复选与剔除的又一重要原因。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图书馆收藏了一些与馆藏需要不符的多余书刊,对

此,有必要加以剔除。

影响:

优化馆藏结构,提高馆藏文献质量。

活化馆藏文献资源体系,提高文献利用效率和图书馆服务工作效率。

缓和书库紧张状况,有利于书库管理科学化。

实现藏书的重新发现与重新利用

对整个图书馆业务工作系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53.文献剔除依据标准

内容标准

①内容陈旧过时。

②内容不正确。

③内容重复。

外形标准

①外观陈旧、妨碍使用的图书。

②纸张质地十分低劣或印刷、装订很差的图书。

③内容污损、缺页,以致影响阅读的书。

④多次修补无法继续使用的书。

书龄标准

以书龄为剔除标准的依据是,对一般的书刊文献而言,其使用价值总是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少,出版物越新,利用率越高,出版年代越久远,利用率越低。文献半衰期理论已经揭示了这一点。

使用标准

以藏书的使用情况为剔除标准的依据是,在通常情况下,从藏书过去的使用情况中可以推测藏书未来的使用情况。这是“趋势外推法”揭示的原理。

主观标准

即图书馆员根据对所在地区或单位、读者群及社会需要、文献内容及馆藏情

况等的了解,从而做出剔除判断。

54.试述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意义

有助于减少信息资源建设的重复和遗漏,提高整体信息资源系统的保障能力

有利于国家对信息资源建设的投入能够得到最优化使用

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大幅度提高馆藏资源利用率

有利于消除信息鸿沟,实现信息公平

55.信息资源共享目标与内容

目标:5A

建立相对完备的文献信息保障系统

形成覆盖面宽、利用便捷的书目信息网络

建立迅速高效的文献传递系统

56.试述建立图书馆联盟的意义

大大降低了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的成本,为图书馆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

改变了依靠单个图书馆解决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率的状况,建立了信息资源联合保障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读者的信息需求

有效地克服了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体制性障碍,是我国图书馆宏观管理领域的制度创新

57.我国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思想观念问题;管理体制问题

法律法规问题;经费投入问题

支撑条件问题;数据库建设方面;

信息资源数字化方面;标准化方面;网络建设方面。

58.我国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设应遵循哪些原则?适合国情原则;便于获取原则

渐进发展与适度超前原则;讲求效益原则

59.试述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实现的条件。

组织保障机制;法律和政策保障机制

多渠道资金投入机制;利益平衡机制

技术和基础设施保障机制;建立有效的书目控制系统全面推行标准化;加强数据库和通信网络建设

人才保障机制

名词解释

1.信息资源建设

图书馆根据其性质、任务和用户需求,有计划地系统地规划、选择、收集、组织、管理各种信息资源,建立具有特定功能的信息资源体系的整个过程和全部活动。

2.贮存图书馆

为了解决图书馆收藏空间的紧张状态,节省管理成本,提高图书馆空间和馆藏文献资源的利用率,而设立的专门用于收藏利用相对较低的文献资源,以备使用的图书馆。

3.文献半衰期

某学科现时尚在利用的全部文献较新的一半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发表或出版的。

4.文献老化

所谓文献老化,通常有两种意义:一是指文献在生产或出版后,随着其“年龄”的增长,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其内容价值逐渐降低,从而导致其利用率越来越低的现象;二是指文献在产生或出版以后,随着其“年龄”的增长,由于化学和物理等作用的影响,其载体的物质形态逐渐老化变质的现象。

5.普赖斯指数

某一知识领域内,把年限不超过5年的文献引文数量与引文总量之比作为指数,用以量度文献老化的速度和程度。

6.引文分析法

将所研究的学科领域在一定时间之内的全部文献信息(尤其是科学论文)收集起来,通过统计每篇论文所附的引文的发表时间及其被引用时间等数据来研究该领域内文献老化的情况。

7.零增长理论

要求建立有限规模的图书馆,在图书馆达到一个可靠的目标(馆藏量、功能等指标)之后,剔除馆藏文献速度应当等同于购进文献的速度,即图书馆新购进的文献资料只是对准备剔除的文献资料的相应补充,馆藏的实际增长速度为零,从而使图书馆收藏的文献总量保持一张相对稳定状态。

8.连续出版物

一种具有统一名称、固定版式、统一开本、连续编号、汇集多位著者的多篇著述,定期或者不定期编辑发行的出版物。

9.网络信息资源

以电子数据形式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储存在光磁等非纸质载体中,并通过网络和计算机等方式再现出来的信息资源。

10.信息资源采集

信息资源机构根据一定目的,将各种信息资源采集并供本机构或其他部门使用的过程。

11.“二八率”规律

在图书馆的全部馆藏信息资源中,大约有20%使常用的,通常能够满足读者80%的需求;其余的80%馆藏信息资源,能够满足读者20%的需求。

12.三线典藏制

按照馆藏信息资源的新旧程度及利用率的高低,结合服务方式方法,将全部馆藏信息资源划分为利用率最高、利用率比较高、利用率较低的三部分,并依次组成一、二、三线书库的布局方法。

13.信息资源整合

将现有信息资源重新组织,合理配置,调整信息资源结构,提高信息资源有效利用的各种活动。

14.信息资源的整体布局

在系统、区域或国家范围内对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的配置,形成结构合理、方便、经济的有机整体,从而改善和提高系统、区域或国家信息保障能力的组织活动

简答掌握

1.信息资源建设的内容

(1)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主要包括信息资源建设内容、协调的模式,藏书建设的内容、原则和规则,藏书的结构、补充和组织管理等;

(2)数字信息资源建设:主要是指数据库建设,包括馆藏书目数据库、联合书目数据库、特色文献数据库和数据库产品建设;

(3)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包括网络信息资源采集、网络信息资源组织和网络信息的开发,以及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等内容。

2.图书馆的数据库建设

(1)馆藏书目数据库:揭示馆藏,便于用户查检,是图书馆实现网络化自动化的基础;

(2)联合书目数据库:实现馆际互借、资源共享的前提条件;

(3)特色文献数据库:是图书馆提高信息资源服务水平和开展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途径;

(4)数据库产品:提高图书馆信息资源和共享的成本效益,是目前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而卓有成效的手段。

3.网络信息资源建设

(1)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是指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计算机网络有计划地采集、筛选、过滤、获取、组织、积累和开发网络信息资源的全部活动;

(2)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包括了网络信息资源采集、网络信息资源组织和网络信息的开发,以及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等内容。

4.贮存图书馆的作用

(1)贮存图书馆可以通过馆藏信息资源分布的调整,解决图书馆馆藏空间的紧张状况;

(2)贮存图书馆可以通过馆藏信息资源布局的调整,提高馆藏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3)贮存图书馆可以通过馆藏信息资源的重新调拨分配,充分发挥利用率较低的信息资源的作用;

(4)贮存图书馆通过比较完善的文献保存于保护技术,完整地保存了具有潜在价值的信息资源,为图书馆用户的特殊需求提供了信息资源保障。

5.贮存图书馆的模式

(1)专有贮存图书馆:各图书馆自行建立的,专门用以贮藏利用率较低的书刊资料的贮存书库或储存图书馆;

(2)地区合作贮存图书馆:在一定区域内由若干个图书馆联合建立的,用以贮存本地区各参加馆,或本地区内各级图书馆送交的利用率较低的书刊资料的贮存图书馆;

(3)国家贮存图书馆:由国家建立的,用以贮存各类型图书馆送交的利用率较低的书刊资料的全国性贮存图书馆。

(4)特种文献贮存图书馆:由多个图书馆共同建立,用以专门贮存某一特定类型文献的图书馆。

6.零增长理论实施的三个前提条件

(1)要求藏书达到最佳的规模或成熟的藏书状态(藏书达到一定水平和一个可靠目标);

(2)要求经常地、不断地提出旧书;

(3)广泛实行合作藏书,努力实现资源共享。

7.信息资源质量评估指标

(1)信息资源结构体系的完备性:包括了信息机构实体信息资源与虚拟信息资源比例的合理性,信息资源学科结构、载体结构、等级结构等的合理性,以及信息资源的系统性;

(2)信息资源的组织加工水平:信息机构能否根据用户的特定需求,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加工,形成信息产品并提供给用户利用;

(3)信息资源的易用性:包括实体信息资源的布局是否合理、指示是否明确等,以及虚拟信息资源信息设备的数量和布局、网络开通的时间等方面;

(4)信息资源的共享能力:包括了馆际互借能力、对外合作能力;

(5)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是信息资源质量的直接体现,包括信息资源借出率、阅览人次、信息机构主页点击次数、虚拟信息资源登陆下载次数等。

8.网络信息资源评估指标

(1)网络信息资源的内容:包括其权威性、全面性、针对性、客观性、准确性、新颖性、独特性、稳定性;

(2)设计水平:包括组织框架、用户界面和检索功能;

(3)可获得性:包括链接、链接速度、获得限制;

(4)基本成本:包括技术支持、连通成本、服务收费

9.斯堪的纳维亚计划的经验和教训

经验总结:

(1)重视图书馆事业:将其作为社会福利事业和文化教育事业的一部分,给予大力的财政支持和重视图书馆立法;

(2)重视合作与协调:任何一国召开图书馆年会,各国都有代表参加;定期召开各类图书馆馆长会议讨论管理问题;建立北欧科学技术情报与文献工作联合组织协调北欧科技情报和文献工作。

(3)图书馆协会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除了国家图书馆协会,各地方设有分会,还有研究图书馆协会、图书馆员联盟、科技情报和文献工作协会等。

教训:

(1)缺乏有适当权利和经费的协调中心;

(2)没有规定必须遵守的义务;

(3)由于对不常用语种图书采用地理—语文收藏原则,限制了对某些国家图书的收藏;

(4)建立国家间贮存图书馆和确定专业相近的成员馆之间的复本率等问题也不能得到进一步解决。

10.《全国图书协调方案》的经验及教训

经验总结:

(1)政府的高度重视及大力推动是《全国图书协调方案》得以顺利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2)不同层次的文献资源分布满足了不同层次的情报需求类型,促进了图书馆之间的相互联系;

(3)文献资源的协调分工是根据各馆的具体情况制定的,各地区各部门的科技、教育、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情报需求及吸收能力相适应。

教训:

(1)落后的管理体制导致协作的失败;

(2)观念的落后是图书馆合作长期处于较低水平的主要原因;

(3)20世纪50—70年代,图书馆工作收到当时各种政治运动的影响颇大,图书馆的所有工作都要围绕政治运动的中心来进行,提出了不切合实际的工作目标,急于求成。

11.CALIS集团采购的优点

(1)争取到更优惠的价格,而且集团越大,价格越优惠;

(2)避免被数据库商“各个击破”,有助于一些地处比较偏僻、信息不够流畅的图书馆的采购;

(3)通过组织集团,直接和国外出版公司谈判图书期刊价格,省去了中间环节,也节省了经费;

(4)可以减少每个图书馆分别与数据库商讨价还价的精力和时间;

(5)可以以集团的名义,向数据库上提出要求,希望数据库商改进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

(6)促进了集团内各图书馆之间,在宣传、培训、咨询、服务和使用电子资源方面的交流和合作,提高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7)即使图书馆得到了更优惠的价格和更好的服务,也帮助了国外数据库商将他们的产品进入了中国市场,并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12.CALIS集团采购的特点

(1)集团是开放的、松散的,在不违反购买协议的情况下,任何高校图书馆都可以自由地加入或退出集团;(2)在集团内各个成员馆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集团召集馆和成员馆之间不存在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是否加入和退出集团,完全是各个图书馆自己的权利和责任;

(3)集团召集馆,只是集团的代表,并不对各个集团成员馆的选择和购买负责;

(4)集团对于全国高校和非高校系统都是开放的;

(5)加入集团的各个成员馆,既要对自己的学校负责,又要注意维护整个集团的利益;

(6)集团和数据库商既是商家和用户关系,又是平等合作关系。

13.文献老化的影响因素

(1)文献的增长:科学文献的大量增加,原来知识内容不全面、不完善的旧文献逐渐被人所淡忘,其引用频率速度降低;文献的不断增长,客观上就有更多的文献可供人们引用,而人们在实践中也往往倾向于引用新文献,这也会引起文献老化率的变化。因此,一般地说,文献增长越快,文献老化也相应加快。

(2)学科的差异:各个学科彼此之间的差异比较大。一些学科,其知识更新速度快,文献的半衰期也就相应较短;一些学科,知识主要是积累而不是修正,其文献可长期使用,因而文献半衰期较长;还有一些学科,迅速老化的文献与档案性文献的数量大体相当,介于两者之间。

(3)学科发展阶段的差异:每个学科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文献的半衰期也不尽相同。当学科处于发生和发展的初期,文献会呈指数增长,文献的老化速率较快而且半衰期较短;当学科发展进入相对成熟阶段后,文献增长不再保持原有指数增长态势,文献的增长速率变小而且半衰期变长。

(4)文献的种类和性质:文献老化的速度不仅取决于文献的学科内容,而且还与文献的种类和性质有关。科学专著、理论性文献的半衰期较长,而评论性文献则比研究性文献的老化要慢些。

(5)用户需求及信息环境:不同类型的用户对文献的需求各不相同;同一类型的用户在不同时期和为了不同的研究目的对文献的需求也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文献的利用年限因人而异,国家与国家之间以及地区与地区之间,他们对文献使用的年限也不完全相同。

14.拥有与获取的关系

拥有与获取是相互依存、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浑然一体、不可偏废的关系。

(1)从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角度来看,拥有与获取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两种相互依存、互为表里的方式和必然趋势。第一,信息资源的发展本身决定了拥有与获取的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两种相互依存、互为表里的方式,并使图书馆自然而然的进入了拥有与获取的信息资源建设道路。第二,图书馆的发展决定了拥有与获取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必然趋势。数字化网络化是图书馆的必然发展趋势,一方面,只拥有不获取的图书馆将会逐渐消亡。另一方面,只获取而不拥有的的图书馆将是十分遥远的未来。

(2)从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的角度来看,拥有与获取是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的两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方式和必由之路。第一,信息资源和用户需求的发展本身决定了拥有与获取是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的两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方式。信息资源发展的多样性和用户信息资源需求的多样性要求图书馆必须提供拥有与获取两种方式的信息资源服务。第二,图书馆的发展决定了拥有与获取是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服务的必由之路。图书馆在不能通过拥有的信息资源满足用户需求时,只能通过获取的的信息资源来满足用户需求。

(3)从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角度来看,拥有与获取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两种浑然一体、不可偏废的方式和必然结果。

15.信息资源的特征

(1)共享性和选择性:信息资源的利用可使不同的利用者在同等程度上共享一份信息资源,共享性是信息资源的一种本质属性;同一信息资源作用于不同的对象,产生多种不同的作用效果,经济活动行为者可以根据这些不同的作用对象所产生的不同作用效果,对信息资源的使用方向做出选择。

(2)稀缺性和时效性:信息资源的开发需要相应的成本投入,某一特定的经济活动行为者其信息资源的拥有量总是有限的;任何的信息资源都有一固定不变的总效用,总效用会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多而逐渐衰减。信息资源的时效性表现在,信息的提供要及时,过时的信息毫无价值;信息的提供药讲求效果,突出的表现为开发利用信息的时机性。

(3)积累性和保存性:信息资源必须经过长期的系统积累才能达到一定的规模,形成信息资源体系,也才能具备满足信息用户需求的能力;图书馆最集中、最持久地保存人类社会的文献信息资源,这种保存使人类的文化遗产能代代相传,促使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4)分散性和交叉性:分散性主要表现为同一专业文献分散在众多的专业刊物上;众多学科与专业刊物发表的文献涉及多种学科领域。交叉性主要表现在同一内容的文献以多种形式出版,同一文献同时用多种文字发表或各国相互翻译出版内容完全相同的文献,重版、改版文献数量增加等。

(5)剧增性和多样性:科技的发展,使得科技文献量急剧增加,特别是网络信息资源以其急剧性引起人们注意,并且其高速增长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持续下去;高新技术的发展,世界出版物种类繁多而且载体也发生变化,电子型和网络信息资源所占比重日益增大,形式也出现多样化,例如文本、图像、声音、软件、数据库等。

(6)不稳定性与价值差异性:不稳定性主要是指网络信息,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并无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呈全球化分布结构,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网上的地址、信息链接、信息内容处于经常变动之中,信息更迭、消亡无法预测;网络信息资源内容繁杂、混乱,缺乏规范,精度低,信息污染严重,实际上只有一部分的网络信息资源能够真正用于信息服务之中。

16.信息资源的社会作用

(1)信息资源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不断积累大量的知识和信息资源,而信息资源的每一次重大发展和变化都直接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人类社会、个人的发展都离不开信息资源。

(2)信息资源是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的阶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必须继承前人积累的研究成果,学习和借鉴别

人的先进经验,而所有这些往往是通过利用信息资源实现的,而信息资源是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基础和阶梯。

(3)信息资源是促进教育发展的工具:教育、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信息资源,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已成为公民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民必须具备的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

(4)信息资源是传播人类文化的途径:信息资源积淀和承载着人类社会所创造的文化和文明,每个时代的文化和文明总会在信息资源中得到反映;文化的继承、交流与传播又往往以信息资源的交流和传播为基本途径才得以实现,信息资源的传播也就是文化的传播。

(5)信息资源是丰富文化生活的精神食粮:信息资源是人们最喜闻乐见和容易获得的精神食粮。人们通过利用信息资源享受精神文化产品,丰富业余文化生活,进而起到寓教于乐和陶冶情操的重要作用。

17.信息资源建设政策的内容

(1)概况分析:各地区的地理、历史及经济文化特点和各机构的性质、任务等因素,是图书馆制定新信息资源建设政策的基本依据。

(2)信息资源分析:信息资源现状是信息资源建设的现实基础,制定信息资源建设政策必须以此为依据,这就要求必须全面调查统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情况,包括了实体信息资源的调查统计和各类电子信息资源状况的分析。

(3)确定目标:这是图书馆经过一段时间后信息资源建设应该达到何种水平所做的规定,包括了信息资源的数量目标、质量目标和特色化信息资源建设目标。

(4)规划结构:图书馆通过学科、收藏程度、语种、时间、文献类型这五个“面”形成一个多维立体结构,以此规划未来信息资源的建设。

(5)文献信息资源采访政策:它是信息资源建设政策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了图书采访政策、期刊采访政策。图书采访政策包含了学科范围、内容深度、内容质量、系统性、馆藏特色五个方面;期刊采访政策包含了期刊采访面临的新环境和期刊采访标准。

(6)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政策:包括了电子出版物采访政策和数据库建设政策。电子出版物采访政策包含了需求导向原则、注重质量原则、协调互补原则、成本效益原则,数据库建设政策包含了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购买国内外数据库和网络信息资源组织和开发三个方面。

(7)书刊交换政策:是扩充和丰富馆藏、节约经费和获取难得资料的有效途径。政策应该明确交换对象的原则、交换书刊的专业学科范围、类型、交换方式等;明确规定接受或拒绝赠书的原则、范围,可以接受或不能接受的条件等。

(8)经费分配政策:在信息资源建设政策中应该明确经费使用的原则和经费分配的方法,应该根据图书馆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安排这些经费的比例。

(9)馆藏信息资源管理政策:明确提出馆藏文献保护和狮子信息资源保护的目标和任务确立保护原则,落实保护经费的投入,制定保护的技术标准和措施等;同时政策也应对贮存图书馆的目标和任务、标准和范围、方法和程序都加以明确的规定。

18.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政策体系

(1)信息资源布局政策:确定一定区域图书馆信息资源合理布局的总体目标和长远规划,提出信息资源布局原则、模式和布局方案的具体实施步骤,规定一定区域图书馆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完备程度和各层次信息资源保障子系统的具体目标,提出各系统各地区信息资源建设分工协调的任务与要求。

(2)经费与投资政策:政策重要明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活动经费在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中的合理比例及增长速度,明确其经费来源、拨款渠道、支配权限与责任等;鼓励企业和社会各方面为信息资源建设投入资金,并使这种投入能够得到一定的回报。

(3)文献收集政策:从宏观层次上讲,就是要制定全国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规划,确定各类图书馆国内外文献的收集方针和收集原则,确定国家或地区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结构等;从微观层次上讲,文献收集政策药摒弃“大而全”“小而全”的藏书策略,把馆藏文献作为整个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将所承担的学科文献资源收集齐全;同时也要建立和保持本馆的特色藏书,并对其采取特殊的文献收集政策。

(4)书目信息报道政策:建立全国性书目信息报道体系和区域性书目中心的规划;确立全国联合目录建设的总体规划与协调相关部门的关系;制定包括在版编目、统一编目、联合编目与联合目录数据库建设的书目信息资源共享计划,提出完善公共图书馆目录查询系统的措施;制定书目著录各项标准等。

(5)文献传递政策:国家通过制定馆际互借法规、条例及标准,同一规范馆际互借;明确各级图书馆馆际互借的权利义务;规定国内和国际的馆际互借的范围、方式和保证措施;规划信息利用共同体和不同层次的文献传递物流系统;规范馆际互借的收费标准和经济结算机制等。

(6)技术支持政策:确定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技术保障的目标、途径、标准实施方法与步骤;制定全国信息网络化建设的规划、设计、标准、组织和实施方案,加快网络通讯平台的建设;制定数据库建设的规划,改变目前数据库建设力量分散、低水平重复的局面,及小型数据库的标准化改造,较强对科技文献数据库、科研基础数据信息库、科研成果数据库、专利数据库等大型数据库的建设等。

(7)管理政策:在自愿、平等、互惠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性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管理机构,在各层上组织和协调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活动;制定相应的运行管理政策,包括成员的权利、责任和义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目标方针、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共建共享技术规范、技术方法、重大事件的决策程序等。

19.信息资源保存于保护的作用

(1)有利于人类文化遗产的保存与积累:收集和保存文献资料是继承文明和发扬文化的前提条件,文献信息机构对文献资源的保存于保护工作的重视与实践,使得人类文化遗产得以更好地保存与积累,并进而为共享人类文明成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有利于文献信息交流:文献信息机构是保证社会文献信息交流的资源保障体系,是为文献信息交流服务的;通过文献信息交流,文献信息机构才能实现其自身的各项职能;没有信息资源的保存于保护,也就不可能摆正人类文献信息交流的顺利开展和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3)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文献信息机构从各方面不断搜集和长期积累起来的信息资源,为继承和交流科学成果提供了物质基础,文献信息机构通过信息资源的广泛传递和交流,加速了潜在科学能力转化为现实科技成果和直接生产力的过程,是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信息资源的保存与保护活动本身就是一项科学工作,在文献保护技术上的一些有意义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20.信息资源的保存与保护的影响因素

(1)社会因素:

宣传不利:信息机构对信息资源保存与保护的宣传工作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宣传方式方法略嫌单一呆板,宣传也大多局限于文献信息机构内,宣传对象也未从机构内用户扩展到一般社会公众,宣传的内容也缺乏应有的深度。

认识不够:用户和社会公众对文献信息机构所收藏的信息资源在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普遍缺乏深刻认识,对当代人和后代人保存精神文化财富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也未意识到保护信息资源是对他们自身充分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权益的保护和保障。

工作不力:主要表现在文献信息机构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对用户不文明的文献资料利用行为给予检查、督促和惩罚,或者有相应的管理制度而没有认真执行;文献信息机构对极少数用户蓄意的破坏和偷窃行为,没有相应的教育、赔偿、惩罚制度以供执行,或者有缺执行不力。

条件不好:一些文献信息机构馆舍建筑设计不合理,门窗不严,室内灯光昏暗,不利于防范人为损坏和偷窃行为;在用户进出口为安放防盗报警装置,没有监控系统对开架阅览室和开架文献库进行监控;书刊资料排架过于密集,在取阅时人为地给文献带来磨损性伤害。

(2)自然因素:

温度的影响:主要是指库房内空气温度对所有材料的物理性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载体材料变质、载体形态变异、储存环境变坏三个方面。

湿度的影响:其实质是水对载体物质性能的作用,既有物理作用又存在化学作用,主要表现为载体材料变质、载体材料变异、储存环境变坏。

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建设方案

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建设方案 一、建设目标 ●构造能够满足教学资源建设长期持续发展的应用框架,实现支撑平台的集中化。 ●以专业为基础进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组织,并实现院校级各专业的资源共建、共享、共用,实现学校软资产的不断积累。 ●对学校“各自为政”的专业教学资源库结构进行开放式平台级重组,建立开放式管理网络运行平台。 ●实现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标准、规范、技术、工具和方法。 ●建立统一门户的在线学习系统,满足高职院校学生学习、专业教学以及企业员工技术培训与社会人员继续教育的需求。 二、基本建设思路 1.资源基本建设框架 各专业的资源大体可分为专业级资源、课程级资源、素材级资源三级基础框架。 各专业可根据专业自身的建设内容和特点,拓展出自身的建设框架。在专业级资源和课程级资源中可以设定更多的结构,如在专业资 源中拓展培训资源、行业资源等。每个专业可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

灵 2.资源基本应用框架 课程是教学资源进行应用的核心。根据教改的思路,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素材资源,结合教师的教学设计,以较少的成本建设形成若 干门课程,供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教学之用,同时在答疑、讨论等教 师活动实施过程中应用资源库。 三、平台建设 1.平台建设框架 2.教学资源建设规范 资源标准建设是教学资源有效整合与集成和高效共享的前提 术条件。高教社将为院校提供资源加工与建设技术标准、元数据标准、 课程资源封装标准等各类规范,同时为院校提供必要的建设工具。一 方面提升教学资源建设质量,另一方面为院校内的资源共享、校际共 享提供基础条件。 3.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建设

(1)资源元数据的自定义 资源的元数据分为基本元数据和自定义元数据,可自定义的元数 据包括分类信息等。 (2)教学资源的组织与呈现 教学可以按照媒体类型、分类信息,显示教学资源库的列表内容, 显示内容包括缩略图、资源名称、资源类型、资源大小、下载次数。 (3)教学资源的预览 可以查看教学资源的详细信息并预览教学资源,可对资源进行评论。 (4)资源的下载 用户可以lP限制范围内下载教学资源。 (5)资源检索 可以按照元数据的信息进行资源的多字段检索。 (6)资源统计 统计信息包括资源数量统计(按照媒体类型统计)、点击统计、下载统计、用户上传统计 (7)资源上传 用户可以上传自己的资源。 (8)视频处理系统 对上传的视频资源进行自动加工处理,生成可在线观看的流媒

信息化教学资源

信息化教学资源 通常来说,信息化手段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可以应用的内容包括:硬件、软件和资源。接下来我们就一个一个看一下它们可以怎样服务老师的教学设计。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选题 参加比赛,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选题!评分标准上特别指出:教学目标明确、选题有价值、内容安排合理,符合新时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我们应注意的是,选题有价值! 也就是说选择的题目涉及到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必须是在传统课堂中比较难解决的,这时我们通过信息技术来进行突破和解决就变得非常有意义和价值。另外教学目标也很重要,如果选的题目是合适的,但老师将教学目标设简单了或者说设置的用不用信息化都能解决,就失去了信息化比赛的意义。 因此老师们在选题和确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考虑题目和对应的教学目标在传统教学中实现有困难,现在找信息化来帮忙。同时根据这一评分标准,我们要在教学目标上体现新时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比如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等。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分析 题目选完后开始进行教学设计。第一步需要对所选择的课程内容进行分析。通常我们需要分析教材、学情和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模块主要通过国家标准或行业规范引出我们所使用的教材版本,并说明本课程属于教材中的哪个部分。 学情分析模块主要是针对学生。老师们需要介绍学生们在上这节课之前掌握了哪些同本节课有关联的知识,以及分析学生们学习状态、性格特点。分析这些主要是为我们设计教学策略或相关教学活动做准备。 内容分析模块主要说清楚本节课的时长、时间分配,知识体系的关联性。这里老师们需要注意,我们参加教学设计大赛,说课的内容至少两个学时以上。这一点和课堂比赛、实训教学是有区别的。 教学分析除了上述说的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和内容分析外,还有两项最重要的内容: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因为接下来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它们展开的,教学目标一旦把握不好,很容易造成整个教学设计失败。

地理信息质检数据库建设和应用的技术

地理信息质检数据库建设和应用的技术 本文就详细分析地理信息质检数据库建设和应用的技术,旨在为相关人士的工作和研究提供参考。 标签:地理信息质检;数据库;质检技术;建设与应用 1 地理信息质检数据库建设和应用的重要意义 1.1 推进地理信息及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当前,我国大力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理念,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在这样的情形下,地理信息产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核心的内容之一。在智慧城市理念下,地理信息以及地理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推动现代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而且与政府、社会、企事业单位以及人们日常的生活具有密切的关系,如车载导航、手机定位、智能交通、物流快递以及互联网地理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产品,通过提升各种地理信息产品的附加值,能充分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对相关信息服务的需求以及人们对相关地理信息的个性化需求,全面拓展相关地理信息的消费市场。 1.2 加快相关技术的创新步伐 在智慧城市理念下,建设并应用地理信息质检数据库,还能加快相关技术的创新步伐,比如说地理信息测量技术、质量测量技术。通过建设和应用地理信息质检数据库,相关工作人员可以进一步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相关先进测量技术,这样能提升我国相关地理信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相关信息和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时还能促使我国相关行业占据该产业的制高点。为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循“自主创新、支撑发展、重点跨越、引领未来”的基本方针,不断完善该行业的创新体系,提升该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2 地理信息质检技术的应用范畴 2.1 建立可靠的质量保证体系 在实际的执行中,相关作业单位应对单位的采集人员、核查人员进行地理信息质检技术的培训,提升他们的作业水平,从而从根本上提升整体工作人员的素质。同时,作业单位还必须建立一整套的自检、互检以及单位验收制度,验收最终的成果,从而建立可靠的质量保证体系。 2.2 加强相关产品质量内容的控制 除了建立可靠的质量保证体系以外,作业单位还可以根据地理信息质检技术加强相关产品质量内容的控制。比如:检查后数据采集的精度。作业单位通过对

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及应用情况

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及应 用情况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学校信息化建设及开展应用情况随着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推广和应用,学校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未来学校教育发展战略的制高点,成为学校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学校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教师的专业发展,终生学习和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技术支撑。我校按照“建设好,使用好”的目标,走出了一条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创新之路。 建设情况 如何让资金短缺的基层学校,尤其是资金严重不足的一所民办学校,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加速实现教学现代化,真正实现“三通两平台”。我们本着“明确目标,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以满足教育教学需要,满足教师、学生发展需要,满足学校现代管理需要为基本出发点,协商提出并形成了“多方参与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新机制”。 我校积极按照国家“三通两平台”的发展要求,把校园网(校校通),班级多媒体(班班通)有效利用和连接起来,并顺利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人人通过渡。我校配合市教育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光纤教育宽带网络的接入,建设信息化资源平台。 根据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现状,本着“坚持质量一流、开放灵活、安全可靠、易于扩展”的原则,在市育局大力支持以及学校自身的努力下,经过多年的时间,完成以下七个方面的建设。 一、“班班通”教学设施建设。

“班班通”是学校信息化资源获取与利用、终端信息显示的软硬件环境。学校建成“班班通”教学班88个,均配备计算机、交互式智能教学触摸一体机、实物投影等设备,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二、网络计算机教室和信息化教学办公建设。 计算机网络教室不仅能够进行计算机常规教学,而且满足了学校规模培训的需求,全面提升培训效率,创造了一个实时的网络互动课堂。 建成标准化计算机网络教室3个,学生电脑180台,为学生信息课的开设提供了保障。已配教师办公电脑220台,并全部接入互联网,师机比达到1:1。 三、互联网及校园局域网建设。 学校采用教育网光纤接入互联网,教育网出口带宽达到1000Mbps,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200Mbps。每个办公室、教室、微机室都有网络节点,无线WIFI网络覆盖整个校园,使教师办公、学生学习实现了网络化、数字化。满足了教师电子备课需要,实现了资源共享。2015年全省开展“一师一优课”活动以来,我校教师积极参与此项活动,在我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网络空间注册、开通率达100%。2018年底将对校园局域网进行升级改造,计划实现全千兆的局域网网路环境。 四、录播系统管理平台和录播教室升级改造建设。 2017年学校建成多媒体录播教室1个,可实现实时直播,搭建了相互观摩借鉴的网络平台,达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五、平安校园安保系统建设。

信息资源建设_肖希明_第九章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

第九章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 【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本章的目的是理解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兴起的时代背景与意义,认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目标,理解并掌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内容及具体含义,了解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形式——图书馆联盟的概念、功能、模式、运行机制与发展趋势。 第一节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现实背景和意义 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兴起的时代背景 (一)经济背景 1.信息经济的兴起和发展 信息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是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活动广泛开展的根本原因。 2.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1)经济全球化在给各国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各国经济带了挑战。 (2)经济全球化使得各个国家经济发展相互依赖、相互补充,以合作、协同为主要内容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将逐渐形成。 (3)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并不排除国与国之间经济的差异性和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特殊性。 (二)科学技术背景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科学知识的门类不断增加,各门类的信息资源数量也在急剧增长,每个图书馆难以收齐所有的信息资源。各文献信息机构必须协调合作,实行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专业的细化和综合化趋势,使各学科的界限逐渐模糊,联系逐渐加强。用户的信息需求已经突破了本专业的限制,越来越多样化。显然,任何单个的图书馆不可能有如此大的信息资源保障能力。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社会信息化、网络化建设飞速发展,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水平不断提高,使得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成为可能。

(三)文化背景 ?当代文化的性质从工业文化转向信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是信息文化的重要特征和必然要求。 ?当代文化主体从区域文化走向全球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意识将普遍加强。 ?当代文化发展由精英文化转向大众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具有更加广泛的用户基础。 ?当代文化由注重纵向传递转向加强横向交流,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将在文化横向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政治背景 ?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 ?政治民主化成为时代潮流; ?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各国之间都在进行着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在内的广泛的信息交流活动。 二、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现实原因 (一)文献信息数量的激剧增长与图书馆有限收藏能力的矛盾加剧 (二)信息需求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与图书馆满足需求的能力形成强烈的反 (三)网络环境使信息资源建设的整体协调变得更为必要和迫切 (四)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合作藏书与资源共享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三、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意义 1.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有助于减少信息资源建设的重复和遗漏,形成各具特色的图书馆信息资源体系,提高整体信息资源系统的保障能力; h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馆藏建设模式,加强特色馆藏建设 h各馆资源优势互补,国家信息资源宏观体系整体功能增强 2.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有利于国家对信息资源建设的投入能够得到最优化使用; h经费能集中购买本馆分工采集的那些能够体现本馆重点与特色的学科与类型

信息资源库建设方案

镇安县职教中心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教学信息资源库建设方案 为加快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步伐,创新教学内容,实现教材、教辅、教具、学具、课件和网站等多种介质的立体化融合,组织师资力量,进行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制作符合中等职业学校进行课程教学、教师备课、学生学习的高质量数字化课程资源,以满足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求,特制定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信息资源库建设方案。 一、建设目标 根据镇安县职教中心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规划建设的3门精品课程为重点,兼顾专业基础能力课程,建设体现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最新成果和特色的、开放共享型的教学资源库,并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使之成为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省内具有示范作用的实用和优质的教学与培训资源。带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并力争成为全市规模最大,使用率最高的教学资源库。 拟用 2年时间初步建成3门课程教学资源,其中,2013年底完成1门,2014年5月前完成2门。 二、建设方式 根据数字化资源建设的总体要求,严格按照资源建设的流程,将教师 陕西省镇安县职业教育中心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

的教学理念融入教学资源,结合技术手段,丰富课程内容及表现形式。以学校与专业数字软件企业合作的方式,按照“三同时”的原则,从三个方面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投入使用。 1、以数据库为支撑,建立开放共享的网络资源平台。 通过学校数字化学习资源管理和应用平台,教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需求,通过Web方式,浏览、查询、下载、使用和上传资源,并自主组织学习效果的测试与评价,实现师师、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2、以课程建设为重点,建立普适性多媒体教学资源。 组织建设队伍,共同设计和研发特色鲜明、符合国家建设规范的质量高、效果好的课程文件、知识点素材库、课件库、课程库、教材库、试题库、文献库、案例库等数字化教育资源。力争2年内建成3门课程资源。 3、以持续更新的方式,建设信息化环境。 及时充实并更新多媒体课堂教学设备,建设可以远程控制与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多媒体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的信息化水平;建设高效优质的网络教学环境,加快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力争两年内做到,每个教室有线入网,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率提高到90%以上。全面实现教学的网络化、智能化和数字化。 三、教学资源库建设步骤 根据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将资源的具体内容划分给教师,并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建设的具体步骤如下: 1、内容规划:确定资源建设的具体内容。学科内容编写教师构思课程的章节内容框架、素材结构框架,搜集和整理原始素材。主要成果文件为

信息化教学与资源库建设

网络化的资源 Internet 网络 信息化教学与资源库建设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指导下,按照新课程标准,冲破学科传统本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系统进行学科信息化资源建设与教学应用,强调信息技术与学科之间的有机整合 ..,根本实信息化教学。 【引言】教育信息化是以信息化教育进课堂为目的,广大教师和学生通过对信息化教学的感 受和消化,不断积累和总结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全面实现课堂教学的信息 化,最终形成信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 21世纪,我们已经步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以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 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并导致教育的网络化、个性化与信息化。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决策。 基于这个出发点,如何应对教育的信息化,如何在信息与网络环境下发展素质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作者从事信息化教学几年,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下面仅从几个方面谈一下信息化教学和资源库建设。 一、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是实现信息化教学与资源建设的重要手段; 计算机从诞生至今已经经历多次的飞跃,能够处理文字、声音、图片、影视、三维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这就意味着多媒体.计算机几乎能同人的所有感官进行交流和对话,这不仅 大大扩展了计算机的应用范围,而且从基础上引发了阅读、写作、计算等方式的历史变革,因此,多媒体计算机从客观上具备了充当多媒体教师的角色。 计算机是思维的工具,是人脑的延伸。然而单个计算机的容量和功能毕竟是有限的,无法和蕴藏着巨大潜能的人脑相比,而国际互联网却通过全球计算机的互联,将古今中外全人 类的智慧汇集到网络系统中,这不仅延伸了个体大脑的思维活动,而且也创造了一个外化的、 每时每刻都在急剧发展的全人类大脑,每个社会成员只要能同它“联网”,就能迅速扩充自身 的知识和智慧,相反,不能利用网络资源的人将变得孤陋寡闻。 因此,要把信息化建设的工作纳入到学校的工作计划中,做到“全员参与、全面发展”。

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地理库)地理库

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地理库) 地理信息数据是智慧城市的定位基准,是集成城市自然、社会、经济、人文等综合信息的基础,是信息集成的载体,是智慧城市赖以实现的不可或缺的基础支撑。 “智慧南平地理库”建设将结合南平市现有数据情况,补充生产或整合更新南平市域范围内各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按照标准规范对数据进行整合改造形成面向应用的公共地理框架数据,并研发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公共地理框架数据的建库管理和维护更新,为政府部门、企业和公众提供丰富权威的数据资源,推动地理信息的社会化应用,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补充生产:补充生产地名地址数据、三维景观数据等; (2)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改造更新。将原来离散的、数据格式各异的空间信息改造成为逻辑上一体的、具有统一空间定位框架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整合对象主要是现有数字线划图、中小尺度遥感影像、高程模型以及地名数据; (3)公共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整合生产(含政务版、公众版):以基础地理数据为基础,根据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标准规范,面向公共应用需求进行数据的对象化、网格化、信息化加工处理,形成面向公共服务的地理框架数据 (4)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研发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公共地理框架数据的入库、日常管理及更新维护, (5)数据库建设: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整合后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政务版地理框架数据和公众版地理框架数据进行入库处理,最终建成包含影像数据、矢量数据、高程模型数据的基础地理信

息数据库、政务地理框架数据库、公众地理框架数据库以及对应的元数据库和数据目录。 “智慧南平地理库”建设将改变南平市因获取掌握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条块分割、部门所有的管理体制所形成的数据在内容、格式、坐标系统、定位精度等方面存有差别的现状,最大限度地推进地理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应用,为交通、水利、国土、统计、公安、民政等各类政府部门提供科学、准确、及时的地理空间信息服务,还将通过现代化的网络和通讯技术向全社会提供导航、定位、出行等位置服务,从而推进南平市信息化进程,为创建和谐、有序的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新局面提供有力的支撑,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

中学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上海玉华中学信息化工作发展规划 2016-2020 按照《普陀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立足我校教育教学实际,审视及规划学校一定时期内的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方向,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 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我校根据区教育局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指导精神,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的应用水平,以信息技术教育与各类课程的整合开展网络环境下学习方式改变的探索实验,提高全体师生的信息素养,构建高水平、高效益的教育信息化体系。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依托一流的信息化硬件设施,在教育教学各领域全面开展信息化应用,全面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管理和教学中的作用,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提高学习绩效,为学校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资源保障和服务平台。结合学校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学校信息化发展现状为基础,以信息技术在学科等领域中的应用为重点,加强信息技术工作的领导和教师培训,逐步为实现“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提供服务保障平台,提升学校网络化管理水平。推进学科与信息技术的全面整合,实现教育最优化。 (二)具体目标: 1、优化学习资源,积极运用区开放共享的数字化网络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2、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增强师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深化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3、加强信息化校园建设,利有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构建教研互助研修和学校管理信息化平台,推进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 三、工作任务 (一)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1.动态更新计算机。为了进一步满足教育教学网络信息化需要,每年有计划分步骤更新,加强硬件平台建设。

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

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 一、建设思路 关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从职业性定位课程目标,从整体性定位资源层次,从工作过程出发定位资源内容,建设思路如下: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定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目标与标准(从职业性定位课程,明确课程目标);以开发整体技能架构为基础,梳理资源建设脉络(从整体性定位资源层次,使其为达到课程目标服务,并保持职业技能的延续性);以项目开发过程为主线,分解组织资源内容(从工作过程出发,使资源服务项目开发的不同阶段,以满足分阶段学习);通过优化、整合、改造、拓展等资源建设方法,分解、拆分实际项目,构造课程学习资源(校企合作,贴近实战,通过优化法、整合法、改造法、拓展法等科学的方法进行资源构造),建设立体化(教材、课程标准、考核方案、电子教案、课件、题库、视频等资源)、多层次(基础技能层次、基本技能层次、提高技能层次)、多介质(纸质教材、网络、光盘),可进化的教学资源,使其能够成为专业技能培养、企业技能培训,学生自主化、个性化学习服务的一整套资源体系。 二、建设内容 资源库建设内容包括专业资源库、企业资源库、网络课程资源库、项目资源库、核心课程资源库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等几个方面。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在“工学结合”,“项目驱动”的理念指导下,所有资源的建设都围绕企业需求和实战项目展开。 (一)、专业资源库建设 专业资源库包括专业标准、人才需求调研报告、专业介绍、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认证资源、教师资源。其中专业标准主要包括各类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软件产品开发流程及规范等。教师资源除专任教师信息外还包括企业兼职教师信息。专业认证资源主要满足在校学生、在职人员、社会人员上岗培训以

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方案

曲靖财经学校 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促进信息化教学资源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稳步提高教学教学质量,响应教育厅推进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的号召,特制定本计划。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让信息化建设与学校发展同行,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用交互的信息技术手段架构师生互动的平台,促进信息化教学资源综合运用良性发展。 二、领导小组 为保障工作有序开展,学校成立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全面负责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工作。 副组长:落实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工作中各部门人员的分工与合作。 成员:1、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与管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信息化教学设备资产管理。 2、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3、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教师网络教研与专业提升。 4、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学生德育教育及家校互动。 5、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教师网络办公及后勤保障。 6、信息化教学资源设备维护、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工作档案管理。 三、方法步骤 1、学习讨论准备阶段:确定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领导小组成员及分工。确定信息化教学资源工作实施方案。领导小组成员通过外出考察、自主学习、集中学习、交流讨论等多种形式,对此项工作达成共识,提升领导小组成员的信息素养与信息化教学能力。 在全体教师中进行宣传动员,鼓励有能力的教师先行摸索并大胆进行教学尝试。

2、初步尝试阶段:对全体教学人员进行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高级应用培训。在每个教研组内确定两至三名信息化教学中坚教师,带动和提高以年级组为单位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在课堂教学中有效使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在运用网络平台开展网络教研。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平台,将现有的网站、文件服务器中的相关功能,分解为校门户网站(新闻类)、信息化资源平台(数据类)、网络教研平台(包括论坛、博客、分学科教研栏目)和视频服务器系统等四类,并完成测试,保障正常使用,打造数字化校园。 3、提高阶段:在全体老师中定期举办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竞赛活动,以赛代培,促进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的提升。完善信息资 源库,及时收集整理校内外信息化资源,充实教学资源库。在学校常理和德育教学中运用资源平台,开展员工互动、师生互动、家校互动。 4、全面实施: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校际、区际互通,增强资源共享。开展信息技术、资源建设、网络教研等相关课题研究。 四、实施情况 (一)优化环境,丰富资源,使信息化工作向纵深发展。 1、加强信息化环境建设与管理,在设备运用上不断创新。 学校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硬件建设已经实现所有班级安装上了多媒体展台、电子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将要实现教师办公实现人手一机,更新计算 机教室设备,在专用教室内配备上多媒体教学设备。为了深化应用,提升应用效果和水平,在不断完善学校网站的同时,安装能为学校各职能部门、教师、学生提供服务支持的校园网络应用软件平台---信息化资源教学资源平台,系统的建设和使用,将为我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运用现代化手段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质量提供有利条件。同时为教师开展生本研究、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网络环境下的新课程学习创造必要条件。完善后的信息平台应用,综合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功能:辅助教师教学,拓宽教育资源提供网络服务,共享系统资源;提高信息能力, 更新教学 方法加强互动交流,互帮互助互学;实现无纸办公,提高工作效率开放内外窗口,树立学校形象。 2、丰富完善资源整合平台,夯实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基础。 资源建设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根本所在,有效利用、完善教育资源整 合平台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我校正在建立教育资源共享模式,通过学校的资源平台,将更多老师或校外的教育资源纳入学校的教育资源系统,解

地理信息数据库的设计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学院:测绘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地理信息科学 姓名:乔婷婷 学号:201301181122

摘要: 目前,各种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方兴未艾,它们的建设都需要有统一的基础地理信息作为其基础。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把基础地理数据获取、处理、管理、维护等各个环节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本文以平原区某市数字城市建设项目为例进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设计 与实现的研究。 该数字城市建设项目中的地形数据库建设涉及1:500、1:1000、1:10000、1:50000等多种比例尺;图形信息以点状、线状以及面状地物等形式存在;数据的属性信息以扩展属性和文字描述等方式存在,形成多尺度、多数据格式的数据源。 关键词:数字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一、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概念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及实现其输入、编辑、浏览、查询、统计、分析、表达、输出、更新等管理、维护与分发功能的软件和支撑环境的总称。 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组成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由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管理系统和支撑环境三部分组成,一般包括现势库和历史库。 其中,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核心,按类型分为大地测量数据、数字线划图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数字栅格地图数据和数字正射影像数据五个分库,分库又根据比例尺和分辨率的变化细化为子库,子库也可根据要素分成若干层; 管理系统和支撑环境是数据存储、管理和运行维护的软硬件及网络条件。 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总体流程: 总体流程如下:基础地理数据收集、数据检查分析、数据库结构设计、数据库编辑整理、质量检测、数据入库。 (一)基础地理数据收集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核心,按类型分为大地测量数据、数字线划图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数字栅格地图数据和数字正射影像数据五个分库,分库又根据比例尺和分辨率的变化细化为子库,子库也可根据要素分成若干层; 研究数据为2012年野外实测,由南方CASS软件编辑成的数字线划图;图层依据《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编码》按八大类进行分层;要素编码采用国际码+图形代码组成,地形图数据中点状地物的编码在要素的Z比例属性中;线状地物的编码在要素的厚度属性中;要素的扩展属性为地物的实体名称。 地形图数据根据《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标准,要对需要面状表示的要素进行构面处理,如池塘面、植被面,构面前需进行拓扑关系处理。 (二)数据检查分析

小学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彭阳县第一小学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一、基本情况 我校现有教学班34个,在校学生2218名学生,教职工96名。由于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学校三年内办学规模预计将达到36个教学班,学生将达到2700人以上。 学校已接入50兆光纤,现有计算机教室1个,装备了61台电脑。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电教室10(一年级5个班,二年级2个班,专用教室3个)还有2个班安装的是触摸液晶屏。 学校各年级办公室、各行政办公室都配备了计算机,共计48台,虽然没有达到人手一台,但这些教学设备对我校信息化资源应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 二、学校信息化建设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总体目标 (一)校园信息化建设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学校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以“区级教育资源试点学校”和“101”网校联合为契机,建立学校网站,紧密围绕提高教育质量和均衡发展这一主题,通过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教学手段,以资源应用为核心,以应用促发展,建立以应用为导向的评价机制,以信息化作为我校教育质量提高的突破口和重要手段,努力实现加快我校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 (二)校园信息化建设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要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规划,各部门、各阶段按照总体规划进行细化,并结合总规和细化的方案进行实施。 2、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按建设目标的内容,重点突出“建网、建队、建库、建制”的同时,分步实施,具体落实。

3、突出应用,讲求实效。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着眼信息化建设的功能与作用,突出应用,本着够用、实用、用好的思想原则,实现总规的总体目标或具体目标。 三、阶段安排 第一阶段(2013.2-2014.7) 1、制定学校三年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2、完成校园网的组建工作,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把学校的电教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学校的各种管理资料通过网络上传校园网,建成教师和班级教育博客,把自己的学习心得、教育故事等上传自己博客,从而达到共享、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师能自如的上传下载正常教学的课件。通过局域网的建立,达到教师的网上办公、学生的网上评价、学校各部门的网上发布通知、教导处的成绩发布,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等等。 3、聘请专业人士完善学校网站,利用网站加强学校与家长及社会各界的联系。 4、以学生信息技术教育为抓手。信息技术课程以信息素养的形成为主线,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标。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具备收集、鉴别、筛选、整理、处理、传输、表达等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具有利用信息技术发展思维、学会学习、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具有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的个人自律能力和明确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5、加强师生信息技术能力培训。 (1)教师培训。以加强师资的教育信息化培训为切入。学校创造条件,采用“走出去”、“请进来”、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法,根据需要,分别举办“信息技术基础理论”、“计算机基本操作”、“多媒体课件制

信息资源建设要求与技术规范

信息资源建设要求与技术规范 1.1.1. 数据资源体系 按照XX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要求,信息资源应按照“统一标准、一数一源、共建共享、逻辑集中、职属管理、授权使用”的原则统筹设计、应建立信息资源服务体系,基础数据库为基础,建立省、市两级政务资源目录中心,县级为政务信息采集点,各职能部门通过目录中心共享和发布政务资源,省、市提供各自信息;分别建立维护、管理、信息采集和更新制度,明确信息共享的内容、方式和责任,健全信息共享机制。 (一) 省级基础数据库建设 基础数据库来源于相关部门的业务信息,具有基础性、基准性、标识性、稳定性等特征,支持各级政府部门的各类应用系统,为各级政府部门、领导、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目前省级已经建设包括人口、法人、宏观经济、地理信息和政策法规基础数据库,基础各级各部门按照要求共享,不得重复建设。基础数据库管理和应用规范参见《XX省电子政务公共基础信息库管理与应用规范》。 (二) 数据资源建设要求 基础数据库由全省统一建设,统一为市区和各区县、各部门提供相关基础信息的共享、比对、决策支撑等服务。与各个基础数据库有关的数据要避免重复采集、重复建库,在各部门要共享,充分使用基础数据库提供的服务。对各部门有以下几点要求:

(1) 部门业务库数据的变更应及时更新基础数据库相应数据。 (2) 各部门在建设基础库时要充分利用示范区统筹建设的信息资源及相关服务。 (3) 各部门应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共享数据的安全。 (4) 基础数据库相关数据信息不能重复采集。 (三) 专业数据库建设 示范区各部围绕本部门核心业务需求建设核心业务数据库,部门业务数据库是各政府部门在开展业务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信息,既为本部门开展业务和决策分析提供数据支持,也是基础信息、共享主题信息的基础和来源,对于本部门业务应用中需要使用的、产生于其它部门的业务数据,或可从其他部门共享获取的数据,通过信息资源共享目录明确共享需求,并依托示范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从其它部门获取,是原则上不再重复采集,可对其它部门共享的数据资源,也应通过注册共享提供目录供其它部门检索。 (四) 主题数据库 共享主题信息资源围绕跨部门综合应用而形成的、为业务协同提供支持,是在一个较高层次对数据进行综合、归类所生成主题对象信息的过程,侧重于面向行业应用主题、趋势分析主题、综合应用主题等的应用,比如证照信息资源、居民健康信息资源、教育信息资源等。能够依申请和授权为各级政务部门及社会提供相应政务信息资源服务。 1.1. 2. 数据资源共享要求

海量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库建设方案

海量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库建设方案 前言 “十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工作重点是围绕“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展开,整合政务信息资源,统一平台,统一标准,最终消除信息孤岛,实现信息资源的快速交换与全面共享。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库作为“二网一站及业务系统”的基础与应用核心,为“二网一站及业务系统”提供海量信息资源,是电子政务建设的重中之重。 各级政府部门,拥有大量的不同格式与不同载体的政务信息资源,如批示、文件、报告、电传、档案资料、法律法规等,资源分散、信息共享困难、信息资源利用率不高,严重影响了各级政府机关电子政务建设的正常开展。因而构建一个统一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库建设与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全面整合,创建各类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库,为“二网一站”提供海量信息内容,进行内容的发布,并提供灵活多样的全文检索方式及个性化服务,为各级领导及网络用户提供完善的信息内容服务。 建设目标 政府机关海量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库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信息资源的全面共享,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最终消除信息孤岛。 建成后的应用系统平台,将达到以下应用目标: 全面整合与管理各种标准格式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提供统一格式的转换与规范化的文献转换与编辑工具,能够进行分类管理,创建各类海量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库。 通过TB级海量内容管理平台,有效地管理各种结构化与非结构化信息资源,实现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内容的关联管理。 实现各类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库信息内容的实时动态地发布到指定的“二网一站”相关的栏目上,用户可以方便的编辑、修改发布模板。 提供与各类关系数据库系统的接口,方便与机关其他应用系统进行信息交换、迁移或同步访问。 提供独立于操作系统的用户权限管理、用户操作审计、分析与统计等功能,能有效地保证各类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库的安全。 系统功能概述 信息采集与整合 信息采集: 对于大量以纸介质存在的资源,如文件、批示、文电、督查专报、会议资料、档案资料等,通过数字化加工与处理,批量生成电子化文档,通过人工辅助标引,形成规范化的电子资源,上载到建成的相关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库; 对于互联网信息资源,通过智能采集工具,分类收集与内容自动过滤,批量加载入库; 对于上报与下发的文件资料,直接标引入库。 内容整合:机关内存在的大量分散的电子文档资料,可以通过文献编辑与格式转换工具,统一进行格式自动转换与人工辅助标引,形成统一规范、统一格式的信息资源,加载入库。政务信息内容管理 系统对采集与整合的各类政务信息资源,采用国内领先的全文数据库进行非结构化、结构化信息内容的统一管理,具体包括: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库建设与维护、用户管理、系统管理、统计与反馈等功能。 政务信息发布与检索服务 动态信息发布:通过发布平台,将建成的法律法规、内参、互联网信息、文件及批示、督查专报等电子政务信息库里海量信息实时动态地发布到“二网一站”网站指定的栏目上,供机关内各级领导及内网用户在授权范围内进行查询与浏览。

信息化教学与资源库建设

信息化教学与资源库建设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指导下,按照新课程标准,冲破学科传统本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系统进行学科信息化资源建设与教学应用,强调信息技术与学科之间的有机整合..,根本实 信息化教学。 【引言】教育信息化是以信息化教育进课堂为目的,广大教师和学生通过对信息化教学的感受和消化,不断积累和总结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全面实现课堂教学的信息化,最终形成信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 21世纪,我们已经步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以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并导致教育的网络化、个性化与信息化。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决策。 基于这个出发点,如何应对教育的信息化,如何在信息与网络环境下发展素质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作者从事信息化教学几年,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下面仅从几个方面谈一下信息化教学和资源库建设。 一、 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是实现信息化教学与资源建设的重要手段; 计算机从诞生至今已经经历多次的飞跃,能够处理文字、声音、图片、影视、三维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这就意味着多媒体... 计算机几乎能同人的所有感官进行交流和对话,这不仅大大扩展了计算机的应用范围,而且从基础上引发了阅读、写作、计算等方式的历史变革,因此,多媒体计算机从客观上具备了充当多媒体教师的角色。 计算机是思维的工具,是人脑的延伸。然而单个计算机的容量和功能毕竟是有限的,无法和蕴藏着巨大潜能的人脑相比,而国际互联网却通过全球计算机的互联,将古今中外全人类的智慧汇集到网络系统中,这不仅延伸了个体大脑的思维活动,而且也创造了一个外化的、每时每刻都在急剧发展的全人类大脑,每个社会成员只要能同它“联网”,就能迅速扩充自身的知识和智慧,相反,不能利用网络资源的人将变得孤陋寡闻。 因此,要把信息化建设的工作纳入到学校的工作计划中,做到“全员参与、全面发展”。

信息资源库建设系统解决方案

信息资源库建设系统解决方案 需求场景 某图书馆/博物馆负责人:我们馆有很多珍贵的特色馆藏资源,希望进行数字化并提供网络化服务,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有没有一套能快速加工、描述、组织这些资源形成特色资源库,并提供 网络化服务的软件平台? 某档案馆负责人:档案管理正逐渐从传统的人工管理转向数字化管理,如果有能支持档案管理各种规范,在数字档案存储、检索和调阅等方面具备安全、高效并覆盖档案生命周期的产品,那将大大加快该工作的进程! 某政府信息中心负责人:为了更好地体现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的效果,有效利用政府掌握的各类平台和资源,向广大群众及企事业单位提供地区化的行业信息库服务,我们非常需要一套能符合政务资源目录体系规范,并按照国际国内标准构建的系统来辅助我们迅速推进信息库及相关服务建设工作。 某大型信息工程项目负责人:信息资源库的共建与共享是我们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要求软件系统能支持各类数据对象的加工、元数据规范描述及多种分类标准,支持信息的分布加工及资源按照标准协议交换共享,如果没有现成的系统,我们只有花大力气研发了。某企业CIO:我们企业有大量的内部报告、通讯、合同书、报表以及学习资料等等,且每天都在不断增加,这些以纸张形式存在的信息散落在公司各个部门,无法及时搜索和调阅,如果有一套系统能解决数字化并将他们规范存储管理、安全调用,那将为企业提供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数字资产仓储和服务平台! …… 您的想法与他们类似?立即联系TRS,咨询我们的TRS InfoBaser信息资源库建设系统,信息资源全盘掌握! TRS InfoBaser 给您带来的价值 通用型产品和解决方案,为您省时省力省钱――TRS InfoBaser根据国际国内相关标准规范构建,支持并内嵌多种元数据标准、分类体系标准、信息交换标准,兼容各种对象格式,集成TRS领先的信息智能及搜索技术,您可以迅速部署并开展工作,加速资源信息化管理和服务进程。 信息规范化组织,有效管理您的信息财富――TRS InfoBaser通过集成的扫描识别程序及灵活规范的元数据来对物理介质及数字对象资源进行数字化标识和描述,辅以行业化分类标准实现对数字化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存储,从而将您的宝贵资源变为多媒体信息库的形式的数字

浅议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数据库建设

浅议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数据库建设 发表时间:2019-05-06T16:38:47.200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1期作者:蔡云霞 [导读] 对于城市范畴中的所有空间数据,赶着全方位的管理作用,通过对地图的数据化处理,进而实现对各种信息的系统化储存。 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0 摘要:该文阐述了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地图数据库、空间数据库的作用与差别。针对我国现阶段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现状,分析了现阶段同时建立与维护空间数据库与地图数据库的必要性。指出了随着空间数据库技术的发展,空间数据库最终将取代地图数据库,同时提供多比例尺地图服务及各种时空尺度的地理信息服务。 一、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数据库的相关简介 地理信息系统又称“地学信息系统”,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技术系统。而所谓的空间数据库,正是以空间数据为基础,力辅这以计算机硬件力量的支撑和扶持,实现对相关数据的处理活动,以实现提供空间动态层面的多元化,从根本上提升城市服务的质量的一种技术操作手段。空间数据库是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基础与核心元素,对于城市范畴中的所有空间数据,赶着全方位的管理作用,通过对地图的数据化处理,进而实现对各种信息的系统化储存。 二、空间数据库的特点 GIS空间数据库与普通的数据库在模型及功能上有很大的差别,总的来说,空间数据有以下特征。空间特征:每一个空间对象具有空间坐标。除了通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或文件系统关键字索引和辅关键字索引以外,一般都需要建立空间索引。非结构化特征:空间数据不满足结构化的要求。将一条记录表达一个空间对象时,它的数据项有可能是变长的。例如,一条弧段的坐标,其长度将是不可预料的;此外,一个对象也可能包含另外的一个或多个对象。空间关系的特征:空间数据中记录的拓扑信息表达了多种的空间关系。该种拓扑数据结构一方面既方便了空间数据的查询和空间分析,另一方面也给空间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维护增加了复杂性。海量数据特征:空间数据库是海量数据。由于空间数据量大,需要在二维空间上划分出块或者图幅,垂直方向上分层来组织。由于空间数据的如上几个特征,当前通用的关系数据库系统难以满足要求。而大部分GIS软件将采用混合管理的模式――即用文件系统来管理几何图形数据,用商用的关系数据库管理属性数据。但是存在的问题是,文件管理系统的功能较弱,特别在数据的安全性、以及一致性、完整性、并发控制、数据损坏后的恢复方面都缺乏基本的功能。所以GIS 开发商一直在寻找商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同时管理图形和属性数据。 三、空间数据库构建中的数据分析 空间数据库在实际构建前需对设计的用途以及应用对象进行确认,确保空间数据分析能够为数据库的构建奠定良好的基础。具体数据分析过程中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即:首先,做好数据库应用对象的调查工作。通过对应用对象的调查了解信息的需求以及信息处理内容,以此为依据确定空间数据库的构建目标。其次,对数据研究范围进行确定,主要包括区域边界与地理控制点两方面。最后,保证源数据的准确性。为使空间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参考价值,需注意综合考虑调查资料与其数学精度,如地物间是否在逻辑上保持一致或图面的相关表示是否准确等。尤其要求在构建前应使各坐标系统进行统一,避免出现数据不统一的情况。 四、空间数据库分类 空间数据可分为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两大类。矢量数据用点、线、面等来描述现实世界,表达地表信息,通过坐标值来定义,是数学的表达方式。栅格数据用一定的空间分解力来解析地表的信息,通过灰度、色调来定义。以前矢量数据以其数据结构严密,拓扑关系完善、数学分析方便、图形输出精美、数据记录量小等诸多的优点而为广大GIS用户青睐,但随着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制约栅格数据的硬件问题得到解决。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制图周期和更新周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矢量数据复杂的内容、漫长的采集期,不便快速更新的缺点反而越来越突出。现在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相互相成,互相转化,使矢量图的内容相对数字地形而言,内容大为减少,缩短了矢量数据生产和更新的周期。 五、我国的空间数据库建设问题与改进策略 5.1我国现行基础空间数据库的建设过程 我国在建设地理信息系统的初期,很多人由于对数据库这一概念理解不透彻,导致把地理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弄混淆,所以在两个数据库中分别含义对方的数据信息。还有一些空间数据库在设计初期不合理,无法满足地图数据库的要求。为此,在以后的建设过程中采用直接对已有地形图进行数字化,或者在进行地形图生产的同时,利用同一数据源,采用与地形图相同的地理要素建立空间数据库。 5.2现有空间数据库建设存在的问题 由于人们对两个数据库理解的不够透彻,所以在空间数据库后期制作方面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常常出现在同一个区域利用逻辑关系把相关的地理信息分隔开来;在数据库中记录信息不全面,设计结构不合理;在数据库中存在大量人工处理过的地理信息。这样不仅给数据空间带来很大的负担,而且还降低了提供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能力。 5.3未来空间数据库建设思路 在充分了解地图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之后,知道它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数据库。为此,在以后的建设中要集中到这两个方面:其一,对空间数据库的更新和改造。从不同角度出发,提高提取地理信息的速度,数据的精度和准确度;加强管理,对每一条信息进行有效操作;加强对信息的安全把控,防止数据泄露,并进行有效分类,统一标准。其二,对地图数据库的建立和更新。明确地图的符号化,统一标准,提高对数据的挖掘能力,加强地图制图综合能力。当这些问题都得到解决时,就证明了地理信息系统在技术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信息储存方面也可以及时的更新,不用在大量积攒无用的信息。 六、我国发展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数据库建设的基本途径 虽然我国在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数据库建设的发展历程中,已经存在了20多年的研究历程,但如令人欲改变停滞不前的初级阶段,仍然需要基本途径的转换和更新。第一,要在新兴的空间数据库的工作上,夯实其更新创造的基础。更新空间数据库,主要包括实现对地理信息速度和精确度的增长,自动化程度的增强,同时也要促进数据系统的人为管理。第二,对于传统通用的地图数据库,也要进行适度的改造,对于地图数据库中的系统功能的优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图形的符号化动作,以便解决地理信息的合理表示问题;地图制图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