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信息资源建设复习资料整理.docx

信息资源建设复习资料整理.docx

信息资源建设复习资料整理.docx
信息资源建设复习资料整理.docx

相关理论

1、文献集中分散定律(布拉德福定律、核心期刊)

布拉徳福定律:也称文献分散定律。是由英国文献学家布拉徳福(S.C. Bradford) 1934年首先提出。它是定最描述科学论文在相关期刊中集中一分散状况的一个规律。经过后來的许多研究者的修正和研究,发展成为著名的文献分布理论。布氏定律的文字描述为“如果将科学期刊按其刊载荣个学科领域的论文数量以递减顺序排列起来,就可以在所冇这些期刊中区分出载文量最多的'核心'区和包含着与核心区同等数量论文的随后几个区,这时核心区和后继各区中所含的期刊数成 l:a:a2……的关系(a>l)o ”布氏定律主要反映的是同一学科专业的期刊论文在相关的期刊信息源中的不平衡分布规律。布氏定律的应用研究也获得了许多切实有效的成果,应用于指导文献情报工作和科学评价,选择和评价核心期刊,改善文献资源建设的策略,确立入藏重点,了解读者阅读倾向,评价论文的学术价值以节约经费、节约时间,切实提高文献信息服务和信息利用的效率和科学评价的科学性。

2、文献增长定律(普赖斯)

文献增长规律: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科学文献的增长也成为一种客观的社会现象。对于这一现象人们在20世纪初就已注意到。但一直到20世纪40年代后,由于当时图书管理的需要,特別是科学史研究以及科技情报工作发展的需要,文献増长规律才被研究者重视,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普赖斯(D. Price )提出的科学文献的指数増长规律。普赖斯在其著作《巴比伦以来的科学》中考察统计了科学期刊的增长情况,发现科学期刊的数量人约每50年增长10倍。他以科技文献量为纵轴,以历史年代为横轴,不同年代的科技文献量的变化过程表现为一根光滑的曲线,这条曲线十分近似地表示了科技文献量指数增长的规律。这就是著名的普赖斯曲线,其表达式为:F(t) =ac bt其中F (t)表示时刻I的文献量,a是统计初始时刻(20)的起始文献量,沪2.718 , b是常数,表示持续增长率。从一些实例看,科技文献的指数増长定律作为一个理想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正确反映了文献的实际增长情况,但由于没有考虑许多复杂因素对科学文献増长的限制。真正对于实际的应用,该定律还有许多局限性。鉴于此,有些学者乂提出了科技文献按逻辑曲线增长的理论,作为对指数增长的一种补充和修正,其方程式为:F(t)= F(t)代表时刻t 的文献量,K为文献增长的最大值。其逻辑曲线表明,在科学文献增长的初始阶段,是符合指数增长规律的。但这种增长趋势到一定时期将会减弱。当文献増至最大值的一半时,英增长率开始变小,最后缓慢增长,并以K为极限。逻辑曲线在描述科学文献增长规律时,取得了一定成功,也仍存在一些缺陷。后來的学者们关于文献增长规律的研究又冇许多新成果,还提出了一些新的定量模型。文献増长研究多姿多彩, 广泛应用于知识度量与知识管理、科学评价、科技政策制定和科技管理、信息研究、信息管理当中。

3、文献老化定律

文献老化规律:科技文献发表Z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对丁?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内容会起來越“落伍”。文献的老化, 就在丁?随其“年龄”增长,会逐渐失去作为科技情报源的价值,利用率愈来愈低,其至失去生命力。1958年美国学者贝尔纳(J.D. Bernal)首先提出用“半衰期”(Half life )来衡量文献老化速度。所谓“半衰期”,是指某学科领域现时尚在利用全部文献中的一半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发表的。如中文供学期刊文献半衰期为4.2年,则表示现在尚在被使用的这类文献有50%是在K二1+ac 师近久2年内发表的。文献的“半衰期”因其学科性质、学科稳定性、文献类型不同而有不同的值。文献老化规律还可以用普赖斯指数來衡量。相应的方程式为:C(t)=ke ", C(t)表示发表了 t年的文献的被利用次数, k是常数,随学科不同而异,a为老化率。目前,关于文献老化规律的研究仍很活跃。文献老化的应用研究有助丁?指导文献信总源选择、釆集,评价馆藏老化程度,评价文献价值等。

4、文献引用定律(加菲尔德)

文献引用规律: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必然要借鉴前人或他人的相关研究成果。因此,科学文献间也存在一种必然联系。这种相互联系突出地表现为文献间的相互引用。文献引用关系分析是文献引用规律研究的基础,除了文献间的直接引用关系之外,引文分析理论还着重考察文献的其它最具代表性的间接引证关系,包括引文耦合(两篇或多篇文献同时引用一篇或多篇相同文章,称之为引文耦合)、同被引(co-citati。n ,两篇或多篇文献共同被后来的一篇或多篇文献所引用即为同被引)、自引(著者引用自己以前的著述)等,从而研究科学引文的分布结构和规律性。引文杲的分析是文献引用规律研究的主要内容,通过量的指标对引文所共同具冇的一些基木要素或特征,如文献类型、学科主题、语种、出版年代、引文來源等进行分析和描述,可以得出引文量按文献类型分布、按语种的分布、按出版时间的分布、按出版学科或主题的分布、按作者的分布、按国别、期刊的分布等。引文分析所使用的最主要的工具是由美国著名的情报学家所创立、现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编制的《科学引文索引》(SCI)。这是一套庞大的引文索引系统,其“来源出版物”涵盖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医学、农业科学和行为科学领域的优秀期刊4000多种,引文数据包括了

这4000多种期刊上登载论文所引用的参考文献数据。SCI还冇一个副产品一一《期刊引证报告》(JCR),它已成为期刊评价的一种故重耍的工具。文献引用规律的研究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对于文献老化研究、期刊评价、科学评价、科技预测,人才评价等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藏书零增长理论(稳定状态理论)

零增长理论(Zero-growth Theory),又称稳定状态理论(Steady State Theory),是一种具冇国际影响的控制图书馆藏书数量増长的理论。目前1975年英国大学拨款委员会公布的阿金森报告(The Atkinson Report)对这一理论的解释最为权威:零增长理论就是要求建立有限规模的图书馆,在图书馆达到一个可猱的目标(馆藏屋、功能等指标)之后,剔除馆藏文献的速度应当等同于购进文献的速度,即图书馆新购进的文献资料只是对准备剔除的文献资料的相应补偿,馆藏的实际增长速度为零,从而使图书馆收藏的文献总量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状态。

实施零增长理论的图书馆必须满足下列三个前提条件:第一,要求藏书达到最佳的规模或成熟藏书状态,即耍求藏书达到一定的水平和一个可靠的目标之后才能实行。第二,要求经常地、不断地剔除旧书。第三,广泛实行合作藏书,努力实现资源共享。

零增长理论产生的背景

(一)空间紧张:在许多情况下,图书馆建筑的扩建最终总是难以满足藏书增长的需要,于是就会出现书库饱和、书架超载、英至大量藏书因此而无法上架,既得不到保护、又无法为读者所利用。

(二)设备短缺:随着藏书量的増加,图书馆必须增添相应的收藏与利用的设备,在许多情况下,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图书馆常常难以同步增添设备,并因此造成馆藏文献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三)人力不足:藏书数量的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图书馆人力资源的不足,或者进一步加深图书馆人力资源不足的困难,从而造成藏书加工积压和管理混乱,影响读者对馆藏文献的利用。

(四)藏书利用率降低:藏书增长过快,只补充不剔除,新书刊和旧书刊、流通率高的书刊和流通率低的书刊混合排列在一起,造成书库拥塞、文献检索困难和文献利用率降低。

6、摩尔定律

摩尔在1965年文章屮指出,芯片中的晶体管和电阻器的数量每年会翻番,原因是工程师可以不断缩小晶体管的体积。这就意味着,半导体的性能耳容量将以指数级增长,并且这种增长趙势将继续延续卜-去。1975年,摩尔又修正了摩尔定律,他认为,每隔24个月,晶体管的数量将翻番。

摩尔定律是指TC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倍。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仃ntel)名誉董事长戈登?摩尔(Gordon Moore)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得之。

摩尔第二定律:摩尔定律提出30年来,集成电路芯片的性能的确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另一方面,531离层人士开始注意到芯片生产厂的成木也在相应提高。1995年,Intel董事会主席罗伯特?诺伊斯预见到摩尔定律将受到经济因素的制约。同年,摩尔在《经济学家》杂志上撰文写道:〃现在令我感到最为担心的是成木的增加,…这是另一条指数曲线"。他的这一说法被人称为燃尔第二定律。

新摩尔定律:近年来,国內TT专业媒体上乂出现了"新摩尔定律"的提法,它指的是我国Internet联网主机数利上网用户人数的递增速度,大约每半年就翻一番!而且专家们预言,这一趋势在未来若干年内仍将保持下去。

7、拥冇与获取理论

拥有与获取(Ownership versus Access)理论起源T1975年美国《图书馆杂志》、《图书馆趋势》等学术期刊上关于“拥有与获取关系”的讨论,是一种有关在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中如何处理“拥有”馆藏信息资源和“获取”馆外信息资源之间关系的理论。

存取,一般是指利用次他成员馆或信息提供者的信息资源来满足本馆用户信息需求的行为。拥有,则是指通过收藏信息资源满足木馆用户乃至网络用户的信息需求行为。

拥有论是相对存取论而言的,美国图书馆研究中心主任辛普森(D. B. simpson)曾对拥有与存取统一论写了一个等式表达他对

拥有与存取的认识,即:资源共孚二存取+拥有。辛普森认为:“有效的信息资源共享计划是存取和拥有的总和,存取必须通过利用通信、存贮和传递技术来加强,拥有则必须扩展为共享或共同拥有地方馆藏。”

在现在传统图书馆L数字网络图书馆并行?的大环境下,拥冇少存取何者更为重要是一个没冇意义的问题,因为二者不是相互对立或者二者必居其一的关系。从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服务和共亨的角度來看,存取论也好,拥有论也好,实际上都涉及存取与

拥有两个方面。拥有与存取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即相互依存、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相得益彫、浑然i体、不可偏废的关系。拥有与存取在现代图书馆中应实现合理结合,不应只顾i端。要想满足用户的个性化、广泛化、便捷化、直接化的信息需求,拥有与存取不可废瓦一。此时此事,角-和熊掌必须兼得。辛普森的等式较好地实现了拥有与存取的统一,阐明了存取和拥冇的边

际及相互依存关系,冇助于图书馆界深化对资源共享的理解和规划各种资源共享活动。

二、拥有与获取理论的意义

(一)更新了图书馆的发展观:随着拥有与获取理论的提出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促进了图书馆等信息机构馆藏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服务方式的虚拟化、用户利用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的网络化,所有这些变化都使得图书馆等信息机构的角色随Z发生变化,人们会越来越淸楚地认识到:图书馆不光是一个藏书借阅场所,更是一个高效的信息获取屮心、是一个快速信息传递中心。

(二)改变了图书馆的服务观:拥有与获取理论的提出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为联合编目、书目共同体、商业化文献传递服务、业务外包、业务委托管理等提供了实现的条件,从而使图书馆从非核心业务中解放出来,专注于为用户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资源服务。

(三)突破了图书馆的合作观:拥有与获取理论的提出及英在实践屮的应用,推动了图书馆与英他信息生产机构、数据库公司、物流机构等的多方广泛合作与协作,冇利于充实门身的馆藏信息资源,冇利于为用户提供内容更丰富的信息资源服务。

(四)提供了信息资源共建共亨的新模式:拥有与获取理论的提出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通过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数据库或因特网服务等的信息保障或信息服务方式,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全新而可行的模式。

8、网络价值定律

梅特卡夫定律梅特卡夫(Metcalfe)法则:是指网络价值以用户数量的平方的速度增长。网络外部性是梅特卡夫法则的木质。这个法则告诉我们:如果一个网络中冇n个人,那么网络对于每个人的价值与网络中其他人的数量成正比,这样网络对于所有人的总价值与nX (n-l)=n2-n成正比。如果一个网络对网络中每个人价值是1元,那么规模为10倍的网络的总价值等于100元;规模为100倍的网络的总价值就等于10000元。网络规模增长10倍,其价值就增长100倍。

9、网络增长定律

吉尔徳定律(Gilder s Law)被描述为:在未來25年,主干网的带宽每6个月增长一倍,其増长速度是莫尔定律预测的CPU増长速度的3倍并预言将來上网会免费。吉尔徳定律的提出者是被称为“数字时代三大思想家”之一的乔治?吉尔徳。

10、图书馆2.0定律

"图书馆 2. 0 是以用户为中心的虚拟社区"(Library 2. 0 is a uscr-c ent cred virtual community)

第一定律:图书馆2. 0是以用户为中心的虚拟社区,它可提供参与、共享的人性化服务(Library 2. 0 is a user-centered

virtual community)

注:原第一定律为"书是为了用的”,搬到信息时代应该为“信息是为了用的”。但在Web2. 0时代,这形同一句废话(屯集不用的信息?在网络时代只有脑子彻底坏了的人才会干此事)o而图书馆2.0所实现的是不但是全方位为用户服务,而且是鼓励用户参与的人性化服务。参与、共享的web 2.0思想,在E时代已成为了图书馆存在的基础,这一原则如同纸本时代确立的“书是为了用的”。

第二定律:图书馆没有障碍(The library has no barriers)

注:原第三定律为“每本书有其读者”,搬到信息时代应为所有信息都能准确到达用户手中。但网络信息中废物多多,所有信息都找到用户不可能也无必要。因此,只要实现了图书馆无处不在,就是真正体现Web 2.0时代“每本书有其读者”的将神。

第三定律:图书馆无处不在(The library is everywhere)

注:原第三定律为“每本书有英读者”,搬到信息时代应为所有信息都能准确到达用户手中。但网络信息中废物多多,所有信息都找到用户不可能也无必要。因此,只要实现了图书馆无处不在,就是真正体现队b 2.0时代“每本书有其读者”的精神。

第四定律:无缝的用户体验(A seamless user experience)

注:原第四定律为“节省读者的时间”,搬到信息时代应为节省用户时间。Web环境中节省用户时间的最高境界,无疑是使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对用户而言是一种“无缝”的感觉。

第五定律:永远的Beta版(The perpetual Beta)

注:原第五定律为“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机体”,搬到信息时代应为图书馆信息资源与信息系统永远生长,“永远的Bota 版”的web 2.0术语,准确地描述了“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机体”的时代特征。

11、藏书建设理论(五级藏书理论)

美国图书馆藏书结构级别框架规范,由美国图书馆协会资源与技术服务部资源分部藏书发展委员会1976年通过的文件《藏书发展方针规范指南》中提出。它按照读者对文献的需求种类和图书馆的保存任务,用A.B.C.D.E五个字母作为藏书深度和搜求深度的级别代码,以区别一定专题领域中现存藏书的程度和在该领域中现在搜求活动的程度。A.完幣级。在需耍的、明确而有限的领域中,努力将全部有意义的著作及各种适用语言记录的知识(出版物、于稿、其他形式)搜集完备;B.研究级。搜集学位论文和独立研究所需要的主要资料;C.学习级。适合大学本科学生课程需要,也能满足独立学习要求的藏书;D.基础级。高度梢选的藏书,用以介绍和认识专题,并指出别处有用的情报;E.最低级。图书馆藏书范围Z外的专题领域,除了很基本的参考工具书外,只作少量选购。关于搜求级別的定义,《指南》特別指出,不能从相对惫义或从做广告的惫义上去使用,只能在客观的意义匕使用。因而大多数图书馆在任何领域都不具有完整级藏书。因此,一份书血的藏书发展方针对任何图书馆都是必需的,它可以使选书人朝着确定的目标工作,有目的地使用资金;还可以告知读者、行政人员、托管人员和其他人员现存藏书的范围和性质,以及今后继续发展的计划;有助于提供预算分配的情报。五级藏书制1982年被介绍到我国,对我国藏书建设理论产生了很大影响。在现有的三、五、七级等不同级别主张屮,五级提法较为合理。肖自力据美国一些图书馆的做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拟出一个甲(完整水平占50%)、乙(科研水平占25%)、丙(大学水平占12%)、丁(基础水平占10%)、戊(最低水平占3%)的藏书等级方案,在图书馆界也产生了较大影响,被称为“新五级藏书制。

12、C SSCT

CSSCI (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的数据库,用来检索中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收录和文献被引用情况。

CSSCI能反映广大作者利用科研成果的综合情况,是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产物,冇利于学术成果的规范和科学化;其导向作用也是很明显的,它对中国文科学术期刊的认证和评价提供了一个参考标准。己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负扌H大学、国家图书馆、中科院等100多个单位包库使用,并作为地区、机构、学术、学科、项目及成果评价与评审的重要依据。

CSSCI的作用

从引文索引角度

1、 CSSC1是一种检索工具,具有检索作用,可提供论文数据与引文数据;

2、推动学术期刊规范化需要

3、文献检索的需要

4、学术交流和分析作用

5、研究需要

6、评价参考需要

对于社会科学研究者,CSSCT从来源文献利被引文献两个方面向研究人员提供相关研究领域的前沿信息和各学科学术研究发展的脉搏,通过不同学科、领域的相关逻辑组培检索,挖掘学科新的生长点,展示实现知识创新的途径

对于社会科学管理者,CSSCI提供地区、机构、学科、学者等多种类型的统计分析数据,从而为制定科学研究发展规划、科研政策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参考

对于期刊研究与管理者,CSSC1提供多种定量数据: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期刊彤响广度、地域分布、半衰期等, 通过多种定量指标的分析统计,可为期刊评价、栏IT设置、组稿选题等提供科学依据。

cssci也可以为出版社与各学科著作的学术评价提供定量依据。

13、复合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

复合图书馆也称混合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并存形式,也是从传统图书馆到数字图书馆的一个过渡阶段。在复合图书馆中,信息资源、信息载体、技术方法、服务规范、服务对象、服务手段、服务设施、服务产品等都是复合的,即传统与现代并存。

“复合图书馆” 一词最早由英国图书馆学专家苏顿(S. Stton)于1996年提出。他将图书馆分为连续发展的四种形态, 即:传统图书馆、自动化图书馆、复合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他认为在复合图书馆阶段,可以实现传统馆藏与数字馆藏的并存,但两者的平衡越來越倚重数字型,因为用户可以通过图书馆的服务器或网络口由访问跨地域的分布式数字化信息资源。在国内,黄宗忠先生也于同年提岀了传统图书馆、自动化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要共存互补的观点。

数字图书馆(D igital Library)是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图文并茂文献的图书馆,实质上是--种多媒体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统。它把各种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用数字技术存贮,以便于跨越区域、面向对象的网络查询和传播"它涉及信息资源加工、存储、检索、传输和利用的全过程。通俗地说,数字图书馆就是虚拟的、没冇围墙的图书馆,是基于网络环境下共建共亨的可扩展的知识网络系统,是超大规模的、分布式的、便丁?使用的、没有时空限制的、可以实现跨库无缝链接与智1能检索的知识中心。

相关概念

1、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是人类存储于载体(包括人脑)上的己知或未知的可利用的信息。信息中的载体信息和主体信息是信息资源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信息资源的特征

本质特征:知识性、共享性

一般特征:共享性、选择性、稀缺性、时效性、积累性、保存性、分散性、交叉性、剧増性、多样性、不稳定性、价值差异性

2、数字信总资源

数字信息资源(digital informal io n resource)是人类以二进制数码存储于磁性载体上的信息。有人认为数字信息资源主要是指数据库。它与网络信息资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网络信息资源是以电子(数字)形式存储于世界上成千上万台计算机组成的网络中的信息资源。它包括各类数据、电子文件、学术论文、图书、软件、商业活动等各种信息。

数字信息资源的特点

由于数字信总资源与纸质等资源只是载体形式不同,也同样具有客观性、传递性、动态性、增长性、规模性、共亨性等特点, 其中共享性、传递性、动态性、增长性、规模性更加明显。

传递性:信息可以通过一定的载体在空间、时间上传递,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从近到远、从古到今,均能传递。

动态性:信息是对事物存在方式及英运动方式的反映,若事物的变化,信息也将变化。信息的动态性是指信息的时效性。信息如果不能及时反映事物的最新变化,其时效性就会降低。信息的价值与信息反映事物的时间成反比,即反映的时间越快, 信息的价值越大。

增长性:物质资源与能量资源的使用具有消耗性,而信息资源的使用,不但不使信息资源数量减少,而且在利用后,会产生更多的信息。

共享性:不同的用户可在同一时间或地点,或不同的时间或地点共同利用同一种信息资源,而不需要任何的限制条件。与信息资源的増长性特点一样,信息资源共享的双方或多方均不会损失信息内容,相反还会产生新的信息。

规模性:信总资源作为整体要求具有一定的量,分散、片面的信总不能较好地反映事物的情况,极易产生虚假的“垃圾”信息,不能构成信息资源。

3、数字资源共享 Digital resource sharing

共亨概念:纳入一组织中冇计划地进行各成员互惠互利、互补余缺的活动。

4、图书馆学5大定律及新五定律

《图书馆学五定律》(The Five Laws of Library Science)是阮冈纳赞T1931年撰写的是一木享誉世界的图书馆学名著,其图书馆学五个定律被国际图书馆界誉为“我们职业最简明的表述”。

第一定律:"书是为了用的"(Books are for use)。

该定律阐明了图书馆的性质和任务,指明了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目的。

第二定律:"每个读者有其书"(Every reader his book)。

第一定律强调的是书,第二定律则强调了书的使用者,第二定律首先要求图书馆的大门向一切人敞开。

第三定律:“每本书有其读者”(Every book its reader)o

第三定律要求为每本书找到其合适的读者。图书馆为满足第三定律所采用的主要手段是开架制。开架制的结果就是大大地提高了藏书的利用率。

第四定律:"节省读者的时间"(Save the time of the reader)o

节省读者的时间就是节省社会的金钱,也就是增加社会的财富。与闭架借阅方式相比,开架借阅方式则可节省读者在目录中查找图书和等候图书所浪费的时间,第四定律从国家和社会经济的角度证明了这一点。第四定律在强调采用开架借阅以节省读者的时间的同吋,还强调通过科学排架、目录工作、参考咨询服务、出纳系统、馆址选择等多种途径来节省读者的时间。

第五定律:“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A library is a growing organism)

作为一种机构的图书馆就是一个生长看的冇机体,图书馆正是由藏书、读者和馆员三个生长着的冇机部分构成的结合体。

戈曼的“图书馆新五定律”的内容是:(1)图书馆服务丁?人类文化;(2)学握各种知识传播方式;(3)明智■地采用科学技术提高服务质量;(4)确保知识的自由存取;(5)尊巫过去,开创未来。[3]按照学者呆海燕的论述,认为新老五定律“所包含的各个定律之间的关系非常相似,……第一定律都是带有根本性质的基本原则……第二、第三定律是第-定律的必然推导和具体化……表现了图书馆工作的基本内容,第四、第五定律是第一定律实现的有效保证……支撐着图书馆的不断发展。” [6]戈曼也口称,他的这个“图书馆学五定律的提出,是站在我们职业的这位巨人(注:当指阮冈纳赞)肩上,以当今图书馆及其未來发展趋势为背景,对阮氏图书馆学五定律所蕴涵真理的重新解释”。[3]从这些论述匕看,戈曼也继承了阮冈纳赞五定律的研究方法。但是,其第一定律表述为“图书馆服务于人类文化”,显然忽略了图书馆所被社会公认的情报职能,因而,其第-?定律并没有象阮冈纳赞的第一定律那样,是建立在牢固的基础之上的。这样,推导出来的新五定律就难免有遗珠之嫌了。

5、文献资源类型

文献资源指以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方式记录在各种载体匕的知识和信息资源。它包括:图书、连续出版物(期刊、报纸等)、小册子以及学位论文、专利、标准、会议录、政府出版物等。它记录着无数有用的事实、数据、理论、方法、假说、经验和教训,是人类进行跨时空交流,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本工具。这类信息经过加工、整理,较为系统、准确、可靠,便于保存与利用,但也存在信息相对滞后、部分信息尚待证实的情况。

据压缩方式(程度)或加工程度划分

一次文献:作者以本人的研究成果为基本素材而创作的文献。如图书(专着)、期刊(研究论文)、学位论文、报纸、科技报告、专利文献、标准文献、会议文献等。

二次文献: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提炼或圧缩Z后得到的产物。是人们为了便于管理利用一次文献而编制、出版和累积起来的工具性文献,如文摘、题录、索引、书目等。

三次文献:对有关领域的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进行广泛深入的分析综合后得到的产物,如各种综述(期刊及其它)、述评、学科总结、百科全书、年鉴、手册、指南等。

按载体形式分印刷文献:以纸张为存储介质。具冇便丁-阅读和流传等优点。但存贮密度太低,体积笨重,占据储藏空间过多,以及难于实现自动输入、处理和检索。

缩微文献:-以感光材料为存储介质。具有存贮密度高,体积小,传递和保存方便等优点。其缺点是不能直接阅读,需借助于缩微阅读机。

音像文献:以磁性和光学材料为存储介质。包抓唱片、录音带、幻灯片、电影片、电视片、录像带、录像盘等。具冇存贮密度高,直观真切,形象生动等优点。

机读文献:以磁性材料为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文档、数据库、光盘等。它具有存贮密度高,自动存取速度快,原有记录可以改变、抹去或更新等优点。但需要有相应的计算机及其他先进技术设备才能阅读和利用,费用较高。

按内容的学科范围分,则冇社科文献、科技文献等。

国家标准《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GB3469-83)根据实用标准,将文献分成26个类型,即:专著、报纸、期刊、会议录、汇编、学位论文、科技报告、技术标准、专利文献、产品样本、中译本、手稿、参考工具、检索工具、档案、图表、古籍、乐谱、缩微胶卷、缩微平片、录音带、唱片、录相带、电影片、幻灯片、其他(盲文等)。

按文献表现形式特征冇11类:图书、报刊、学位论文、会议资料、专利文献、科技报告、产品资料、科技档案、标准资料、政府出版物和网络文木。

6、信息资源共享理论

信息资源共享概念

信息资源共享是指图书馆在门愿、平等、互惠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图书馆与图书馆Z间、图书馆与英它相关机构Z间的各种合作、协作、协调关系,利用各种技术、方法和途径,共同揭示、共同建设和共同利用信息资源,最人限度地满足用户信总资源需求的全部活动。

信息资源共享的H标

我们可以将信息资源共享的最终H标概括为:任何用户(Any user)在任何时候(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均可以获得任何图书馆(Any library)拥冇的任何信息资源(Any informat io n resource )<>

(一)任何用户(Any User):一方血,任何用户应该亨有平等利用信息资源的基本权利;另一方面,图书馆应该不论种族、肤色、国籍、年龄、性别、宗教、语言、地位或教育程度,向任何用户提供平等的信息资源服务。

(二)任何时候(Anytime):—方面,图书馆用户在利用信息资源时不应该受到图书馆开放时间的限制;另一方面,图书馆

应该提供-天24小时、一年360天全天候开放。

(三)任何地方(Anywhere):一方面,图书馆用户在利用信息资源时不应该受到自己所处地理位置的限制;另一方面,图书馆用户在利用信息资源时不应该受到图书馆所处地理位置的限制。

(四)任何图书馆(Any Library):一方面,用户应有机会利用任何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另一方啲,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应

该建立尽可能广泛的信息资源共享关系。

(五)任何信息资源(Any Informal io n Resource):一方面,图书馆用户拥有自由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基本权利;另_方面,图书馆在提供信息资源服务时应该在法制的前提下自觉地抵制对各种信息资源的审查。

7、共享理论

1)信总资源何以共亨:

信息的广泛传递性是共孚的前提条件:信息的非对称性是其共享的经济杠杆;

2)共享何以用难:

信息商品化(信息商品的价格阻滞、知识产权的合理阻滞);信息传播系统的阻滞(传播系统各耍素的现实阻滞、传播系统个要素的历史缺陷)

3)从可能共亨到现实共亨

制度化(有效的国家管理);产业化(强大的市场推动);网络化(坚实的技术支持);全球化(必要的国际合作)

8、资源共享模式一一CALIS模式

1)OCLC模式

a)OCLC模式成功的三大要素

(一)协作梢神(二)会员制度(三)非营利性质

b)OCLC主要服务与产品

OCLC联机编目与馆际互借服务;OCLC第一检索服务;Question Point;网上图书馆

2)PRDLA 模式(The Pacific Rim Digi tai Library Al 1 iance,环太平洋数字图书馆联盟)

PRDM成立于1997年10月,PRD3的主要H的是:通过数字化途径,利用信息科技与网络,来促进各成员馆的用户对于学术研究资

料的存取利用与共享。该联盟致力于把有限的人力与财力资源集屮用于环太平洋地区少数领先图书馆的合作项H , 同时鼓励联盟的成员之间达成双边或多边合作协议,门行开展合作项目,并寻求适当的经费资助,以支持联盟的活动。

3)中文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合作会议模式

“中文文献资源共建共亨合作会议”起源于1998年,正式成立于2000年,既是华文图书馆界第-?个全球性中文文献资源共建共卒的合作架构,乂是一种以合作项H为基础开展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新模式。

4)OhioLINK 模式

美国俄亥俄州图书馆Ai信息合作网(Ohio Li brary and Informat io n Network,简称OhioLINK)由俄亥俄州大专院校图书馆和州图书馆构成的资源共享联盟

5)Mini tex 模式

美国明尼苏达信息资源共享网(Mini tex Library Informal io nN etwork简称Mini tex)是为明尼苏达,南达科他,和北达科他三州的200多家不同类型图书馆提供馆际借阅的服务机构。与其他类似的机构相比,它的最大特点是没有自己的藏书, 没冇口己的中央书目数据库。

6)NACS1S 模式

日本文部省学术情报中心,它以NACSTS为核心,有全国国立、公立、私立大学等共同参加,以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等各领域的学术信息为对象,通过计算机和数据通信网连接大学的大型计算机中心、综合信息处理中心、图书馆等,日本形成了一个收集、整理并迅速、准确地为研究者提供所需学术信息的全国性综合信息共享系统。

它的基木功能就是把现冇的各个图书馆的各种二次信息,特別是各图书馆藏书等一次文献的书目集中起來,建立一个屮心的联合目录数据库。

NACS1S的信息资源共建共宇活动主耍包括以下主耍内容:

(一)学术信总网络;(二)联合书目数据库服务;(三)信息检索服务;(四)电子图书馆服务(NACSIS—ELS);(五)国际交流;(六)硏究开发

7)C ALIS 模式

CAIJS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项目是经国务院批准的我国高等教育“211工程”“九五”“十五”总体规划屮三个公共服务体系之一

a)CAIJS的建设目标

宗旨是在教育部的领导下,把国家的投资、现代图书馆的理念、先进的技术手段、高校丰富的文献资源和人力资源整合起來,建设以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为核心的教育文献联合保障体系,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知、共孚,以发挥最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中国的高等教育服务。

b)三级保障系统

CALIS项H管理中心设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同时建设了四个全国文献信息中心、七个地区信息屮心和一个东北地区国防信息中心。这样就在全国高校系统内构成了三级保障体系的框架,笫一级是各个高校图书馆,第二级是地区中心,第三级是全国中心。

c)文献信息服务系统

d)集团采购

9、信息构建理论

信息构建理论(IA: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是美国建筑师Richard Saul Wurman 1975年创造出来的一个新概念,它是“组织信息和设计信息环境、信息空间或信息体系结构,以满足需求者的信息需求的一门艺术和科学”。

信息构建的内涵可概括为3种学说:地图说、结合说、蓝图说。地图说认为“信息构建是信息结构根木的地图”,代表人物是伊兰;结合说认为“IA是信息系统中的组织、标识与导航计划的结合”,代表人物有约瑟和莫为;蓝图说认为“1A是基于所有领域建筑的规格、功能、隐喻、导航、界面、交互与视觉设计的一幅蓝图”,约翰是代表人物。简单而言,信息构建就是为用户提供序化、优化及美化的信息。它需耍借助一切信息组织、信息呈现的技术和方法,如图形设计、可用性工程、用户经验、人机交互、图书馆学信息科学中的主题法分类法等的理论方法,在用户需求分析的基础H,对信息进行组织、布局、优化,如设计导航系统、标签系统、索引和检索系统,以及内容布局等。

10、贮存图书馆理论

贮存图书馆的概念

贮存图书馆(Depository Library),又称保存图书馆、储备图书馆、储存图书馆、或者寄存图书馆,是指为了解决图书馆收藏空间的紧张状态、节省管理成本、提高图书馆空间和馆藏文献资源的利用率,而设立的专门用于收藏利用率相对较低的文献资源,以备使用的图书馆。

贮存图书馆可以分为两个基本类型:一类是一个图书馆专有专用的贮存图书馆,另一类是多个图书馆共有共用的贮存图书馆, 其中尤以第二类贮存图书馆为多。通常,贮存图书馆多采用密集货物贮藏架(或者密集书架,参见图4-1)和固定排架的方式贮藏文献资源。贮存图书馆一般不直接向读者开放。

二、贮存图书馆的作用

贮存图书馆有着多方而的作用,这些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贮存图书馆可以通过馆藏信息资源布局的调整,解决图书馆收藏空间的紧张状况,从而充分地发挥图书馆空间的利用效率。(二)贮存图书馆可以通过馆藏信息资源布局的调疫,优化馆藏信息资源的布局结构,提高馆藏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三)贮存图书馆可以通过馆藏信息资源的巫新调拨分配,充分发挥利用率较低的信息资源的作用,促进信息资源的合理布局和图书馆网络的发展。

(川)贮存图书馆通过比较完善的文献保存与保护技术,完整地保存了具有潜在价值的信息资源,为图书馆用户的特殊需求提供了信息资源保障。

三、贮存图书馆的模式

从世界各国图书馆的发展情况來看,贮存图书馆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概括起來,一般冇以下几种比较常见的贮存图书馆模式:(一)专有贮存图书馆。即各图书馆自行建立的、专门用以贮藏本馆利用率较低的书刊资料的贮存书库或者贮存图书馆。

(二)地区合作贮存图书馆。即在一定区域内由若干个图书馆联合建立的、用以贮存本地区各参加馆、或本地区内各级各类图书馆送交的利用率较低的书刊资料的贮存图书馆。

(三)国家贮存图书馆。即由国家建立的、用以贮存各类型图书馆送交的利用率较低的书刊资料的全国性贮存图书馆。

(四)特种文献贮存图书馆。即由多个图书馆共同建立的、用以专门贮存某-?特定类型文献的图书馆,如专门贮存缩微品的贮存图书馆、专门贮存未出版资料的贮存图书馆等。

11、数字资源与文献资源的关系?

数字资源是指可通过互联网络传播,供本地或远程利用、读取,由计算机操作而生成的以数字形式存储在光盘、磁盘载体之上的图像、文字、肖咅、视频等信息作品。数字化资源种类緊多,可以归纳为以下儿种:应用软件、书目数据、全文数据、数值数据和多媒体。数字资源改变了传统信息资源的传播及利用方式,对传统图书馆的经营方式、服务理念,尤其是馆藏建设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纸质文献资源又称为传统文献资源,属丁实体馆藏,主要形式冇图书、期刊、报纸、图片、画册等,其中图书、期刊、报纸对人类保存和传播知识信息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纸质文献资源的主耍特征是文献信息内容以纸为载体,以印刷为手段记录文字信总。我们的先人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发明了造纸术和印刷术,使纸质印刷型文献在全世界广泛使用,至今仍是高校图书馆收藏的主要文献形式,许多高校图书馆仍然用70%以上的经费购买印刷型文献。

数字资源与纸本资源是同源文献,都是人们记录与传播知识的工具。近年来数字资源的出现,有效地弥补了原有单--纸本资源的缺陷,两者互为补充,坚持在馆藏结构屮两类文献协调发展,形成优势互补的结构体系,完善和优化馆藏,为读者捉供多样化文献载体服务。

核心期刊与高质疑期刊的区别

核心期刊是指某学科所涉及的期刊中,刊载论文较多的信息量较大的,论文学术水平较高的,并能反映木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及本学科前沿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的,较受该学科读者重视的期刊。核心期刊是一个理想的概念,由于统计工具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筛选方法总是有这种或那种缺陷,因此,实际筛选的核心期刊只能从总体上大致反映学科期刊的状况。排序不可能完全准确,还会有某些重要的期刊被遗漏,更重要的是核心与非核心之间无客观存在的界线。

所谓高质量期刊是指思想内容、科学技术、文字表述、编校质最和印刷工艺等均达到高标准而且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史料价值或实用价值才能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核心期刊”的概念不同T- “高质量期刊”,因为两者评价标准不同。某些发行量很大、深受读者欢迎的期刊,并未进入本书

的“核心区”;相应的核心刊也不一定都被评为高质虽期刊,只是集中了较多的高质虽论文。

国内外文献采购政策现状(集团采购)

文献采购是图书馆开展各项服务的基础,目前文献采购工作面临着读者需求日益增加,文献数量庞大、类型复杂,文献來源渠道繁多,而文献购置费却大幅度下降等诸多困难或问题,严重影响了文献采购工作的冇效开展。应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科学采购、兼收并蓄、协作釆购、资源共享、使文献采购科学化、规范化。

为了规范图书馆的文献釆购行为,现在许多图书馆都实行了政府釆购。政府采购就是抬国家各级政府为从申日常的政务活动或为了满足公共服务的H的,利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和政府借款购买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政府采购不仅是指具体的采购过程,而吐是采购政策、采购程序、采购过程及采购管理的总称,是一种对公共采购管理的制度。

政府采购的优点在于:文献采购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合理,消除了文献采购工作中的各种弊端。

国外政府采购一般有三种模式:

集中釆购模式,即山一个专门的政府釆购机构负责本级政府的全部釆购任务;

分散采购模式,即由各支出采购单位自行采购;

半集中半分散采购模式,即由专门的政府采购机构负责部分项目的采购,而其他的则由各单位门行采购。

中国的政府采购中集中采购占了很大的比重,列入集中采购目录利达到一定采购金额以上的项目必须进行集中采购。政府采购的基木原则

(1)公开透明原则。

(2)公平竞争原则。

(3)公正原则。

(4)诚信原则。

利用理论分析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论述)

1信息技术的总体水平低,经济实力有限。

2、信息技术“重硬轻软”,发展不平衡

3、相关的信息立法不完善

4、信息意识缺乏,两级分化

对策

1、加大技术与资金投入

2、平衡软硬发展,加强软建设

3、完善信息立法是重要保障

4、信息意识深入人心,教育宣传是关键

拥有获取理论分析:开放存取及其在信息资源建设中的应用

1.拥有与存取的新发展开放存取。拥有与存取理论在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中的应用并不是--帆风顺的,尽管它有如此多的优势,但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仍然没有得到普遍的运用。(1)纸质文献存取受限于价格上涨。信息流通的商业化导致学术期刊价格上涨。(2)电子资源的存取受到限制,表现在:电子资源的存取许可而菲拥冇;电子资源无法长期保存,除非支付费用获得特别许可;电子资源无法提供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无法使用电子资源,除非拥冇用户名密码;无法实现远程服务,时间限制、空间限制、并发用户限制等。但人们总是在不断探索当中,开放存取便应运而生。

开放存取指的是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免费共享和利用。具体地说,就是任何人通过互联网都可以实现对信息资源的免费浏览、阅读、下载、复制、传播、打印、检索和全文链接,可以对文献进行自动采集并建立索引,可以将作品作为数据传递给相应软件,或者进行任何其他合法使用。这些利用不受任何经济、法律和技术的限制。

开放存取有更鲜明的优势:(1)数字的,在线的,免费的,在版权和许可限制方面可以最大限度自由使用的;(2)在版权、同行评审、财税、印刷、保存、权威性、事业推进、引用和其他方而以及相关的服务支持与传统的学术文献是一致的;(3)得到了版权拥有者的授权或已进入了公共领域;(4)集中在作者已经放弃作品收益的那些文献上;(5)集屮在纳税人资助的研究项目上;(6)“开放存取”包括文木、数据、软件、音频、视频和多媒体;(7)“开放存取”对于研究论文通过两种主要方法來发布:“开放存取”期刊和“开放存取”存档及“开放存取”仓库。

2.开放存取在信息资源建设中的应用。(1)开放期刊。(2)开放仓储(机构知识库、科学知识库)。(3)中国图书馆情报学开放文库。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图书的馆藏结构模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拥有为主”逐渐向“拥有与存取并重”转变,这是图书馆馆藏发展的必然趋势。即使在存取与拥冇并重的模式屮,对存取与拥冇比例的选择在不同

类型的图书馆、不同的馆藏类型方血所表现出的特征也是不同的。一般來说,图书馆首先应该确定本馆最常用的文献资源, 这种资源要以拥有的模式获取,而对那些利用率低的文献则应采取存取模式,即可以通过文献传递、数据库或网络服务来实现。对于具体何种类型的文献应该采取哪种模式,除了通过利用率来判断外,还应做有关经济性分析,即能否以最少的花费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时效性分析,即能否迅速、便捷地为读者获取所需信息;易用性分析,即是否好用,是否符合读者的信息利用习惯;用户分析,即经常分析用户的反馈信息,了解读者在使用过程屮的满意程度。通过以上具体分析,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为制定正确的馆藏发展模式提供充分的依据,也才能最后确定合理的存取与拥有、共存与互补模式。

中国期刊协会(China Periodicals Association,缩写为CPA)于1992年4月正式成立,2000年10月加入国际期刊联盟。现有会员单位4000余家。

中国期刊协会是在新闻出版总署领导下,由期刊社、期刊团体以及冇关期刊专业教学、科学研究、行政管理单位自愿组成的全国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协会下设三个部门和十个工作委员会,主办了《中外文摘》、《商务旅行》、《中国期刊年鉴》和中国期刊网。

古典藏书理论【藏书理论 book collecting theory ] 乂称“藏书建设学”。研究图书收藏工作规律及演变过程的学科。②藏书著作(《请开献书Z路表》、《麟台故事》、《澹生堂藏书约》等古代藏书家著述以及近、现代学者的古代藏书论著)研究,藏书思想(见丁?历代志序、书目序、题跋、笔记等)研究。

传统图书馆藏书的核心理论要求馆藏必须经过科学的技术加工,以资源木身的内容特征或荣些外部特征为标志,按一定的结构体系把藏书组织成序列,并按照这个序列检索文献

目前我国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屮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目前国内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屮,普遍面临以卜-几方面的压力和闲难:

1)采集数字资源时,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对于纸本资源与数字资源的采选比例到底多少合适,还处丁?摸索阶段,很多馆对于同一内容的文献既购买了纸本资源同时乂购买了数字资源,这不仅造成了经费的浪费,更巫要的是影响了馆内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

2)文献价格的增长造成文献资源经费相对紧张,经费的紧张严重制约纸本资源建设(图书馆联盟)。

3)馆藏空间不足限制了纸木资源复木数,难以满足读者需求。(镜像服务)

4)馆藏文献资源需要数字资源來补充,形成互补,互补的比例如何确定,影响因索如何确定。

将二八原则引入到图书采访工作中,按专业划分核心出版社与非核心出版社,重点采购核心出版社图书,配合采购非核心岀版社的糟品图书,这种图书的釆访模式既有理论依据乂有现实意义

我国信息资源共享的主要问题

1.基础条件尚不完善

(1)缺乏信息资源共享观念;(2)缺乏信息生命周期全过程管理;(3)缺乏相应的政策环境;(4)缺乏技术支撑体系

2.信息资源共享的外部支持力不够

(1)信息化水平L信息化能力低,成为信息资源共享的障碍;(2)信息技术支持人才短缺,无法为信息资源共享提供技术支持

3.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本身存在的误区

(1) “大而全”的信总资源共亨观;(2)单凭理想和热情,没有相应发展规划的信息资源共亨。

(3)不考虑管理与服务的信息资源共享。;(4)信息资源的共享割裂现代与传统的关系。

4.对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理论研究不够

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趋势

向更广泛的网络化发展;向个性化服务发展;制造化趋向;与产业的结合越來越密切;专业化人才程度越來越高;面向全球化共享

的趋向越来越明显

数字图书馆的三大定律

目标可概括为两个“五任何”

数字图书馆第一定律:数字图书馆的最终目标是两个“五任何”,即:“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使用任何数字化设备可以访问任何人类知识”、“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产生的任何新知识可以通过任何数字化设备推送给任何需要的人”。

根本手段是两个“三无”

数字图书馆第二定律:数字图书馆的根本手段是两个“三无”,即:“无时滞、无垃圾、无遗漏搜索”和“无时滞、无垃圾、无遗漏推送”。

建设要实现“四化”

数字图书馆第三定律: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步骤和基本特征是"四化”,即:“数字化”、“网络化”、"有序化”和'‘智能化”。

数字化是指数字图书馆的资源都是数字化的。数字图书馆屮的众多信息资源,不论是传统的文字、图像,还是声音、影像乃至气味、动感等多媒体信息,都以“比特”的形式永久性地存储在电、磁、光介质zm,能够方便地流动在信息网络上, 成为人类共享的知识财富。

网络化是指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不需要像传统图书馆那样,既局部集中又各口孤立地分别存放,而是分布在各个适宜的地方,利用四通八达的网络相互联接,达到资源共享。

有序化是指按照-定的标准对于数字资源进行合理地组织,这种有序不是针对--个传统意义的图书馆范围而言,而是对于整个网络上的数字资源而言。数字图书馆所有管理工作的基础可以说就是基于这种广泛意义的有序化,这种有序化是依靠数据组织技术实现的。

秒能化是冇序化的高级阶段,指的是把对人类裨能的认识用信息技术再现丁?数字资源的组织之中,无时滞、无垃圾、无遗漏搜索和无时滞、无垃圾、无遗漏推送都必须在智能化条件下方能实现。

信息资源共享四定理

程焕文教授系统提出并详细阐述了信息资源共享四定理:

定理一:“一切信息资源都是有用的”从信息资源的本质属性出发指出:“所谓的-无用的文献”是相对和主观的。“少用和不用不等于无用”“问题”文献不等于无用献,图书馆剔除信息资源既没有法律依据,也有违社会赋予的收集利保存人类信息资源的历史使命和神圣职责。

定理二:“一切信息资源都是为了用的”不仅仅是对阮冈纳赞图书馆学五定律屮书是为了用的0的扩展,使其可以涵盖更广泛的范围并且更加具冇现代意义。

定理三:“人人亨有口由平等利用信息资源的权利”不仅指出口由平等利用信息资源是用户的基本权利,而强调保障用户自由和平等利用信息资源的权利是图书馆的基本责任利基本义务。

定理四:“用户永远都是正确的”它是-种信念,在本质上体现的是图书馆对用户信息资源需求的主动积极的回应态度。

洛特卡定律:是由美国的统计学家、情报学家洛特卡(A.J.lotka)研究出來的描述科学论文作者动态的最早的量化规律。在科研活动中,不同人的科研能力及其成果著述数量肯定是不同的。那么,在同样的一段抽样时间内,不同的科技工作者的论著数量分布有没有什么规律呢? 1926年,洛特卡发表了论文“科学生产率的频率分布”。他在文中统计分析了化学和物理学两大学科中一段时间内科学家们的著述情况,提出了定量描述科学生产率的平方反比分布规律,又被称为“倒平方定律”。英经典公式为:f (x) = (C为常数)上式的意义为:设撰写X篇论文的作者出现频率为f(X),则撰写X篇论文的作者数量与他们所写的论文数量呈平方反比关系。如撰写了 2篇论文的作者数量大约是撰写了一篇论文的作者数量的1/4 (即 1/2 2 ),写3篇论文的作者数量人约是一篇论文作者数量的1/9 (即1/3 2 ),写n篇论文的作者数量大约是写一篇论文作者数量的1/n 2 o洛特卡定律探讨了科学论文著者的不平衡分布规律。通过他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明确:在宏观的科学著述活动中,少数作者写出了大量的文章;反Z,而大多数人的著述则是不多的。研究科技工作者及其论著间的数最关系冇很重要的现实遺义。在信息资源管理和信息利用过程中,可以用它來预测著者数量和文献数量,学握作者的研究动态, 提示不同领域中文献现状和趋势,便丁?对文献信息源进行有效的选择,搜集和科学管理。在科学学中,还可用它來研究科研工作者的创造活动规律,研究人才及其成果分布规律。如

普赖斯就从洛特卡定律推论出“杰岀科学家数量仅仅是科学家数量的平方根”。

齐普夫定律:是由美国语言学家齐普夫(G.K.Zipf) T 1935年研究发现的关于文献屮的词频分布规律。其具体表述如下:如果将一篇达到一定长度的文章中的词按其出现频率递减排序,根据频率高低编上相应的等顺序号,次最高的为1级,其次为2级……,这样一直到若干级,如果用f表示词在文章中出现的频率,用r表示词的等级序号,则有: fr = c (c为常数)应用词频分布规律及其参数,可以预测关键词的数量,计算各词汇的重要程度,对于文献标引与词汇控制、词表的编制、文献信息检索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引文网络

1.科学文献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不断延伸的系统。

2.科学文献的相互引证反映了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体现了科学知识的累积性、连续性和继承性及学科之间的交义、渗透。

3.通过引文网络向前可以追根溯源,向后可以跟踪发展,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检索系统。

4.科学文献的引用频率不是均衡的,引文网络的稀疏与密集反映了引文分布的分散与集中规律。

1S1 Web of Knowledge是一个基丁?互联网建立的动态的、整合的数字研究环境,采用“一站式”服务,提供高质量的学术信总和研究工具,帮助研究人员获取、分析和管理研究信息。TST Web of Knowledge采用“一站式”信息服务的设计思路构建而成,凭藉独特的检索机制和强大的跨库交义检索能力,将来源于学术期刊、技术专利、会议录、化学反应、研究基金、网站资源及瓦它各种高质量信息资源整合在同一系统内,提供了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艺术与人文等多个领域屮高质量的学术信息,兼具知识的检索、提取、管理、分析少评价等多项功能,从而大大扩展和加深了信息检索的广度和深度。通过1S1 Web of Knowledge,即可由同一平台迅速检索各种不同的信息资源,世界范围内各个学术领域的渊源、变化、动态、走势及应用情况尽在掌握之中。

文献的相互引证一一学术研究Z间的交流与联系

1、学科上的相关性

理论与方法:借鉴与利用技术与手段:应用与发展

2、横向上的对应性

实验或方法:互相参照与借鉴结果与讨论:比较与应用

4、纵向上的继承性:课题的基础与起源

5、发展与进步反引:学术争鸣

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点归纳

第一部分绪论(基本概念)1、信息定义(判断) 是用于消除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2、信息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层次 3、信息的性质(选择,判断,案例分析,会用来分析问题) 1)普遍性2)客观性3)动态性4)可识别性5)可传递性6)可处理性(变换性) 7)可度量性8)可共享性9)依附性10)时效性11)转化性12)可伪性 13)无限性14)层次性15)相对性16)知识性17)转移性 4、知识定义:P287 知识是经过人得思维整理过程的信息、数据、形象、意象、价值标准以及社会的其他符号化产物 5、知识的基本特征P287(7+3增值性、非遗传性、依附性) 1)隐含性2)实体性3)共享性4)主观性5)价值性 6)复杂性7)变化性8)增值性9)非遗传性10)依附性 6、知识的分类(按载体):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7、资源定义: 窄派定义:自然资源,即自然界存在的天然物质资源。 宽派定义: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一种可以用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且具有一定量积累的客观存在形式。 8、资源的分类(分类准则很多) 从资源在人类社会生产中所起的作用划分 (1)物质资源:向人类提供材料(类比人的体质) (2)能量资源:向人类提供动力(类比人的体力) (3)信息资源:向人类提供知识和智慧(类比人的智力) 9、信息资源(广义,简答) 一是狭义的理解,认为信息资源是指人类社会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的、有序化并大量积累的有用信息的集合,如科技信息、社会文化信息、市场信息等。 二是广义的理解,认为信息资源是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信息的集合、信息生产者的集合、信息技术的集合。 10、信息资源的特征(3+6个)(简答、选择)P7-11 1)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2)稀缺性3)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 4)共享性5)时效性6)生产和使用中的不可分性7)不同一性8)驾驭型 9)累积性与再生性 11、简述信息资源管理产生背景 (1)信息经济的崛起(2)信息观念的转变(3)信息技术的发展(4)企业的根本转变 12、信息资源管理(概念P15) 是指管理者(如中央或地方政府部分、企业或事业单位)为达到预定的目标,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来研究信息资源在经济活动和其他活动中利用的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规划、协调、配置和控制的活动。 13、信息资源管理手段和方法 1)信息资源管理的技术手段2)信息资源管理的经济手段3)信息资源管理的法律手段 4)信息资源管理的行政手段 14、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1)信息资源管理的总目标 在有领导、有组织的统一规划和管理下,确保信息资源管理的开发利用协调一致、有条不紊

信息化教学资源

信息化教学资源 通常来说,信息化手段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可以应用的内容包括:硬件、软件和资源。接下来我们就一个一个看一下它们可以怎样服务老师的教学设计。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选题 参加比赛,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选题!评分标准上特别指出:教学目标明确、选题有价值、内容安排合理,符合新时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我们应注意的是,选题有价值! 也就是说选择的题目涉及到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必须是在传统课堂中比较难解决的,这时我们通过信息技术来进行突破和解决就变得非常有意义和价值。另外教学目标也很重要,如果选的题目是合适的,但老师将教学目标设简单了或者说设置的用不用信息化都能解决,就失去了信息化比赛的意义。 因此老师们在选题和确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考虑题目和对应的教学目标在传统教学中实现有困难,现在找信息化来帮忙。同时根据这一评分标准,我们要在教学目标上体现新时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比如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等。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分析 题目选完后开始进行教学设计。第一步需要对所选择的课程内容进行分析。通常我们需要分析教材、学情和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模块主要通过国家标准或行业规范引出我们所使用的教材版本,并说明本课程属于教材中的哪个部分。 学情分析模块主要是针对学生。老师们需要介绍学生们在上这节课之前掌握了哪些同本节课有关联的知识,以及分析学生们学习状态、性格特点。分析这些主要是为我们设计教学策略或相关教学活动做准备。 内容分析模块主要说清楚本节课的时长、时间分配,知识体系的关联性。这里老师们需要注意,我们参加教学设计大赛,说课的内容至少两个学时以上。这一点和课堂比赛、实训教学是有区别的。 教学分析除了上述说的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和内容分析外,还有两项最重要的内容: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因为接下来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它们展开的,教学目标一旦把握不好,很容易造成整个教学设计失败。

企业信息管理考试重点掌握内容

课本重点掌握内容: 题型: 判断题16%填空44%简答24%分析16% 一、判断题 (1) 信息是已经被处理成某种形式的数据。( 对) (2) 信息系统对组织的作用是直接的。( 错) (3) 在关系模型中,不同关系之间的联系是通过外键实现的。( 对) (4) 局域网的覆盖范围介于广域网和城域网之间。( 错) (5) 战略规划活动所需要的信息,其准确性的要求很严格。(错) (6) 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 对) (7) 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法一个特点就是逻辑设计与物理设计结合在一起同时进行。(错) 二、填空题 1)CIO是企业信息资源和信息系统的最高领导者。 2)一个完整的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用户、支持数据库运行的各 种计算机软件与硬件构成。 3)IT项目建设模式有自主开发方式、委托开发方式、联合开发方式、购买软件包四种。 4)信息系统的需求开发分为需求获取、需求分析、编写规格说明、需求验证四个步骤。 5)一个完整的客户生命周期包括考察期、形成期、_稳定期、__退化期__。 6)供应链有推式、拉式两种模式。 三、简答题 (1)简述企业信息管理的基本条件。作业第3页第五题书P8-9 (2)如何理解“一把手原则” 作业第3页第六题书P8、147 (3)简述SCM的原则是什么作业第11页第六题第二小题书P94 (4)比较DSS与MIS的区别。书P66 表4-3 四、论述题 (1)试述企业IT外包的收益与风险。书P170-171 (2)试述企业运用电子商务如何获得竞争优势。书P132-134 五、重点关注题: 1.数据和信息的区别P4 2.信息的分类P7 (P59表) 3.企业信息管理的条件 a)一把手原则P8、147 4.数据库系统的组成与结构P27 5.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P29 6.关系模型中的三类完整性约束规则P31 7.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P45 8.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P56 9.信息系统的分类框架 10.不同管理活动的信息需求P59 11.MIS

信息资源管理重点整理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社会33(8题) 1.什么是信息信息有什么特征 2.试述信息的功能 3.信息社会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学说有哪些 4.衡量信息社会的标准是什么 5.什么是社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是什么 6.社会信息化指数法的优劣是什么 7.什么是信息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的核心内容与特点是什么 8.世界各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主要有哪些 1.什么是信息信息有什么特征 维纳:信息就是我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并把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 “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钟义信:信息是事物存在的方式或运动的状态,以及这种方式/态直接或间接的表述。 本体论层次:信息是事物存在的方式或运动的状态。 认识论层次:信息就是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运动状态极其变化方式,是反映出来的客观事物的属性。 特征:(1)普遍性(2)表征性(3)动态性(4)相对性(5)依存性(6)可传递性(7)可干扰性(8)可加工性(9)可共享性(10)可转换性 2.试述信息的功能 信息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 信息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的媒介 信息是人类思维的材料

信息是人类交流的工具 信息是决策的依据 信息是重要的人类资源 3.信息社会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学说有哪些 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 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次浪潮》 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 4.衡量信息社会的标准是什么 定性标准 信息化社会的主要指标应包括: (1)以高度发达的信息通信系统为基础设施; (2)提供通信服务,利用高度发达的信息通信产业向多方面发展; (3)信息通信系统的多样化和使用范围的广泛化。 定量标准 恩格尔系数:食品开支与家庭消费支出总额之比。 信息系数:以表示与信息有关消费占每个家庭全部开支的比例。 信息系数主要表明家庭消费信息物品和服务的倾向,而不能准确地显示整个社会的信息化程度。 西方学者比较公认的信息社会的主要数量指标是信息产业和信息人员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 一是信息产业的产值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 二是信息部门的从业人员超过全部就业人口的一半以上。 5.什么是社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是什么 社会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及信息设备、信息应用系统等来装备整个社会各个领域,使信息

(完整版)信息资源管理(马费成赖茂生)复习重点整理

信息资源管理 第1章绪论 小题 1、信息:在认识论层次上,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 和运动状态。 2、信息资源:就是指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以信息为核心的各类信息活动要素 (信息技术、设备、设施、信息生产者等)的集合。 3、依据信息源的层次及其加工和集约程度,信息源可分为一次信息源,二次信息源,三次 信息源,四次信息源。 4、依据信息源的内容类别,信息源可分为五类信息源:1. 自然信息源;2. 社会信息源; 3. 经济信息源; 4. 科技信息源; 5. 控制信息源。 5、依据信息源的运动方式,信息源还可分为静态信息源和动态信息源两大类。 6、信息资源作为经济资源的一般特征:1. 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2. 稀缺性3. 使用方 向的可选择性 7、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相比较特殊性:1. 共享性2. 时效性3. 生产和使用中的 不可分性4. 不同一性5. 驾驭性6. 累积性与再生性 8、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一起,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 9、信息资源管理(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简称IRM),是指管理者(如中央或 地方政府部门、企业或事业单位)为达到预定的目标,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来研究信息资源在经济活动和其他活动中利用的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规划、协调、配置和控制的活动。 10、信息资源管理的总目标可以确定为:保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有领导、有组织的统一 规划和管理下,协调一致、有条不紊地进行,使各类信息资源以更高的效率、效能和更低的成本在国家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11、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也可相应地划分为宏观管理、中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三个层次。 简答 1、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手段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 从其性质来划分,信息资源管理的手段主要有技术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四大类。

信息化教学与资源库建设

网络化的资源 Internet 网络 信息化教学与资源库建设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指导下,按照新课程标准,冲破学科传统本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系统进行学科信息化资源建设与教学应用,强调信息技术与学科之间的有机整合 ..,根本实信息化教学。 【引言】教育信息化是以信息化教育进课堂为目的,广大教师和学生通过对信息化教学的感 受和消化,不断积累和总结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全面实现课堂教学的信息 化,最终形成信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 21世纪,我们已经步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以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 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并导致教育的网络化、个性化与信息化。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决策。 基于这个出发点,如何应对教育的信息化,如何在信息与网络环境下发展素质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作者从事信息化教学几年,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下面仅从几个方面谈一下信息化教学和资源库建设。 一、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是实现信息化教学与资源建设的重要手段; 计算机从诞生至今已经经历多次的飞跃,能够处理文字、声音、图片、影视、三维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这就意味着多媒体.计算机几乎能同人的所有感官进行交流和对话,这不仅 大大扩展了计算机的应用范围,而且从基础上引发了阅读、写作、计算等方式的历史变革,因此,多媒体计算机从客观上具备了充当多媒体教师的角色。 计算机是思维的工具,是人脑的延伸。然而单个计算机的容量和功能毕竟是有限的,无法和蕴藏着巨大潜能的人脑相比,而国际互联网却通过全球计算机的互联,将古今中外全人 类的智慧汇集到网络系统中,这不仅延伸了个体大脑的思维活动,而且也创造了一个外化的、 每时每刻都在急剧发展的全人类大脑,每个社会成员只要能同它“联网”,就能迅速扩充自身 的知识和智慧,相反,不能利用网络资源的人将变得孤陋寡闻。 因此,要把信息化建设的工作纳入到学校的工作计划中,做到“全员参与、全面发展”。

信息资源管理(马费成,第三版)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1.1信息与信息资源 1.1.1信息的概念及其发展 本体论层次的信息: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信息的存在不以主体的存在为前提,即使根本不存在主体,信息也仍然存在) 认识论层次: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没有主体就不能认识信息,也就没有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 同时考虑语法,语义,语用的全信息 1.1.2信息资源的内涵 狭义 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起来的有用信息集合 广义 人类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信息,信息生产者,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1.1.3信息资源的特征 作为经济资源: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稀缺性(是经济资源最基本特征)、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 与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进行比较:共享性、时效性、生产和使用中的不可分性、驾驭性(信息资源的这一特征意义最为重要)、累积性和再生性

1.1.4信息成为资源的背景和条件 信息成为资源,既有其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也是随意而来的人类认识演变和深化的结果 1.2信息资源管理概述 1.2.1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目标不仅是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的预期结果,而且是指导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的行动纲领,所以首先确立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十分重要 总目标 信息资源管理要达到最终目的和最根本的行动纲领,也是信息资源管理的主体 系统和被管理的客观系统相互作用的最后结果 在有领导,有组织的统一规划和管理下,确保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协调一 致,有条不絮得进行,使各类信息资源以更高的效率,效能和更低的成本 在国家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充分发挥应 有的作用 分目标 信息资源管理体系中,子系统的独立和具体的目标是信息资源管理的分目标 信息资源开发分目标 信息资源利用分目标 信息资源管理机制分目标 任务 制定信息资源的开发战略,规划,方针和政策 制定信息资源管理的法律,规章和条例,建立信息资源管理的监督和保障体系 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协调各部门,各地区和各企业之间的关

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方案

曲靖财经学校 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促进信息化教学资源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稳步提高教学教学质量,响应教育厅推进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的号召,特制定本计划。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让信息化建设与学校发展同行,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用交互的信息技术手段架构师生互动的平台,促进信息化教学资源综合运用良性发展。 二、领导小组 为保障工作有序开展,学校成立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全面负责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工作。 副组长:落实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工作中各部门人员的分工与合作。 成员:1、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与管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信息化教学设备资产管理。 2、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3、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教师网络教研与专业提升。 4、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学生德育教育及家校互动。 5、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教师网络办公及后勤保障。 6、信息化教学资源设备维护、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工作档案管理。 三、方法步骤 1、学习讨论准备阶段:确定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领导小组成员及分工。确定信息化教学资源工作实施方案。领导小组成员通过外出考察、自主学习、集中学习、交流讨论等多种形式,对此项工作达成共识,提升领导小组成员的信息素养与信息化教学能力。 在全体教师中进行宣传动员,鼓励有能力的教师先行摸索并大胆进行教学尝试。

2、初步尝试阶段:对全体教学人员进行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高级应用培训。在每个教研组内确定两至三名信息化教学中坚教师,带动和提高以年级组为单位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在课堂教学中有效使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在运用网络平台开展网络教研。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平台,将现有的网站、文件服务器中的相关功能,分解为校门户网站(新闻类)、信息化资源平台(数据类)、网络教研平台(包括论坛、博客、分学科教研栏目)和视频服务器系统等四类,并完成测试,保障正常使用,打造数字化校园。 3、提高阶段:在全体老师中定期举办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竞赛活动,以赛代培,促进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的提升。完善信息资 源库,及时收集整理校内外信息化资源,充实教学资源库。在学校常理和德育教学中运用资源平台,开展员工互动、师生互动、家校互动。 4、全面实施: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校际、区际互通,增强资源共享。开展信息技术、资源建设、网络教研等相关课题研究。 四、实施情况 (一)优化环境,丰富资源,使信息化工作向纵深发展。 1、加强信息化环境建设与管理,在设备运用上不断创新。 学校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硬件建设已经实现所有班级安装上了多媒体展台、电子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将要实现教师办公实现人手一机,更新计算 机教室设备,在专用教室内配备上多媒体教学设备。为了深化应用,提升应用效果和水平,在不断完善学校网站的同时,安装能为学校各职能部门、教师、学生提供服务支持的校园网络应用软件平台---信息化资源教学资源平台,系统的建设和使用,将为我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运用现代化手段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质量提供有利条件。同时为教师开展生本研究、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网络环境下的新课程学习创造必要条件。完善后的信息平台应用,综合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功能:辅助教师教学,拓宽教育资源提供网络服务,共享系统资源;提高信息能力, 更新教学 方法加强互动交流,互帮互助互学;实现无纸办公,提高工作效率开放内外窗口,树立学校形象。 2、丰富完善资源整合平台,夯实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基础。 资源建设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根本所在,有效利用、完善教育资源整 合平台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我校正在建立教育资源共享模式,通过学校的资源平台,将更多老师或校外的教育资源纳入学校的教育资源系统,解

信息管理重点

信息的定义 (1) 信息是用来消除未来的某种不确定性的东西信息论创始人香农的观点 (2)信息是与外界相互交换的内容控制论创始人维纳的观点 (3)信息是事物变化或差异的表现于光远的观点 (4)信息是一切事物运动的方式和状态,以及对这种方式或状态的反映和表述钟义信的观点 信息管理界的信息定义:信息是按照用户决策的需要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 在信息管理界,信息是按照用户决策的需要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 信息的特征 ①信息存在的依附性、普遍性与客观性 ②信息产生的主观性、加工性与可开发性 ③信息运动的储存性、传递性与共享性 ④信息利用的价值性、时效性与整体性 信息的分类 (1)按照主体的认识层次: 语法信息: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是什么形式) 语义信息:认识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逻辑内在含义(是什么意思) 语用信息:认识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效用价值(有什么用处)信息管理关注的主要是语用层次上的信息现象。 (2)按信息载体和存储方式划分 文献型信息:它包括由传统介质(纸张、竹、帛)和各种现代介质(磁盘、光盘、胶卷等)记录和存储的知识信息。 实物型信息资源:由实物本身来存储和表现的知识信息。如样品、样机,本身代表一种技术信息。 (3)加工程度:从信息管理的角度看,信息按加工深度分为一次信息(原始信息)、二次信息(对原始信息加工处理后的信息)、三次信息(管理决策信息)。 零次信息:是通过直接交流获得的未经过人脑进行加工和组织的信息资源。即口头传播的信息资源。获取方式:通过谈话、咨询、旁听、聚会、讲演、会议、教学、电话交流等。 一次信息:是以零次信息资源为基础,对自然状态和社会表象的信息以及大脑存储的信息进行初步加工,经过文字、图像等各种方式表达的信息资源。这类信息资源末经过系统化的组织。通常表现:讲演、手稿、日记、录音、录像、广告等,具有原创性、表达性等特点。 二次信息:是指在一次信息资源基础上,进行科学思维加工整理所得到的信息资源。如专著、论文、报告、剧本等。 三次信息:是对大量的二次信息资源进行浓缩、编排、综合而产生的系统化成果。如:科学评论、书评、各种资料汇编、信息检索工具(书目、文摘、索引)、综述、述评等。具有工具性、综合性、系统性的特征。 信息资源的内涵及功能 内涵: 狭义的理解: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的有序化并大量积累起来的有用信息的集合。如科技信息、政策法规信息、市场信息、金融信息等。

工商管理专业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40632725 课程英文名称: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06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企事业单位信息资源管理的应用越来越多。但对信息及信息资源管理知识全面了解和掌握的人才却仍然比较匮乏。基于此,我们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开设了《信息资源管理》这门课程。 信息资源管理是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信息资源管理(IRM)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能够根据组织的特征确定信息资源,分析组织的信息需求和信息流程,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对组织的信息流程进行优化,实现组织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组织与管理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掌握信息、知识、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基本概念、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2.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信息资源过程管理、信息系统资源管理和网站信息资源管理以及信息资源管理在各领域的应用等。 3.基本技能:要求学生对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学会综合应用。 (三)实施说明 本课程的重点是对信息、信息管理等内容的概括了解,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用事实说话将案例教学贯穿始终。 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案例分析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讲课要联系实际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在完成先修课程之后进行。本课程的先修课为管理学。本课程将为实践教学环节以及毕业设计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对重点、难点章节(如: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质量管理等)应安排习题课,例题的选择以培养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2.课后作业要少而精,内容要多样化,作业题内容必须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设计计算方面的内容,作业要能起到巩固理论,掌握方法和技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对作业中的重点、难点,课上应做必要的提示,并适当安排课内讲评作业。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课外习题和作业,作业的完成情况应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在考核学生对信息、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与方法等信息资源管理基

信息化教学与资源库建设

信息化教学与资源库建设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指导下,按照新课程标准,冲破学科传统本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系统进行学科信息化资源建设与教学应用,强调信息技术与学科之间的有机整合..,根本实 信息化教学。 【引言】教育信息化是以信息化教育进课堂为目的,广大教师和学生通过对信息化教学的感受和消化,不断积累和总结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全面实现课堂教学的信息化,最终形成信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 21世纪,我们已经步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以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并导致教育的网络化、个性化与信息化。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决策。 基于这个出发点,如何应对教育的信息化,如何在信息与网络环境下发展素质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作者从事信息化教学几年,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下面仅从几个方面谈一下信息化教学和资源库建设。 一、 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是实现信息化教学与资源建设的重要手段; 计算机从诞生至今已经经历多次的飞跃,能够处理文字、声音、图片、影视、三维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这就意味着多媒体... 计算机几乎能同人的所有感官进行交流和对话,这不仅大大扩展了计算机的应用范围,而且从基础上引发了阅读、写作、计算等方式的历史变革,因此,多媒体计算机从客观上具备了充当多媒体教师的角色。 计算机是思维的工具,是人脑的延伸。然而单个计算机的容量和功能毕竟是有限的,无法和蕴藏着巨大潜能的人脑相比,而国际互联网却通过全球计算机的互联,将古今中外全人类的智慧汇集到网络系统中,这不仅延伸了个体大脑的思维活动,而且也创造了一个外化的、每时每刻都在急剧发展的全人类大脑,每个社会成员只要能同它“联网”,就能迅速扩充自身的知识和智慧,相反,不能利用网络资源的人将变得孤陋寡闻。 因此,要把信息化建设的工作纳入到学校的工作计划中,做到“全员参与、全面发展”。

信息管理重点

第一章 1. 物质,能量与信息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基础。 2. 信息是反映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特征和变化的可通信的知 识。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后的数据,它对接收者有用,对接收 者的决策或行为有现实或潜在的价值。 信息分类:1按信息的 特征可分为自然信息和社会信息。2按信息的加工程度可分为原 始信息和综合信息。3按信息的来源可分为内部信息和外部信 息。4按照管理的层次可分为战略级信息,战术级信息和作业级 信息。 3. 信息的特征:真伪性,层次性,时效性,共享性,可加工性, 可存储性,可传输性,价值性。 4. 信息的价值的两种衡量方法:一种是按所花的社会必要劳动时 间来计算;另一种按信息的使用效果来计算。V=C+P后一种方法 称为外延价值,用于使用信息的单位。其计算方式为在决策中 用了信息所增加的收益减去所花的费用(即信息成本)。 5. 信息的生命周期有需求,获得,服务,退出四个阶段信息的生 命周期由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维护,使用等环节 组成。 6. 信息识别的方法1由管理者识别2由信息系统分析人员识别3由管 理者,系统分析人员共同识别。 7. 信息收集1自下而上广泛收集2有目的的专项收集3采用随机积累 法收集。 8. 信息维护的目的是保证信息的准确,及时,安全和保密。管理 信息系统是用于支持管理者管理和决策的系统。 9. 系统的五要素:输入,输出,处理,控制,反馈。 10. 系统的特征:整体性,目的性,层次性,相关性,环境适应 性。 系统与环境的这种输入,输出关系亦称为输入接口和 输出接口,统称为接口。 信息系统是一个对信息进行采 集,处理,存储,管理,检索,并在必要时能向有关人员提供 有用信息的系统。 信息系统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具有系统的 一般特征,其整体性表现在信息系统是一个组织内部的神经系 统,具有整体效应。目的性在于提供各种管理决策所需的信 息。信息系统是可以分解的,通常把一个组织的信息系统分解 成若干子系统,而各个子系统又可以划分为若干个模块,为了 需要,每个功能模块又可以分成若干子功能模块,表现了信息 的层次性。整个信息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又存在着各种形式的 联系,体现出其相关性。信息系统是整个组织系统中的一个子

信息安全管理重点概要

1国家宏观信息安全管理方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 (1)法律法规问题。健全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是确保国家信息安全的基础,是信息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2)管理问题。(包括三个层次: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人员意识) (3)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目前,中国信息基础设施几乎完全是建立在外国的核心信息技术之上的,导致我国在网络时代没有制网权.2005年度经济人物之首:中国芯创立者邓中翰.十五期间,国家863计划和科技攻关的重要项目:信息安全与电子政务,金融信息化两个信息安全研究项目. 2微观信息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为: (1)缺乏信息安全意识与明确的信息安全方针。 (2)重视安全技术,轻视安全管理。信息安全大约70%以上的问题是由管理原因造成的. (3)安全管理缺乏系统管理的思想。 3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重点CIA) 信息安全(Information security)是指信息的保密性(Confidentiality)、完整性(Integrity)和可用性(Availability)的保持。 C:信息保密性是保障信息仅仅为那些被授权使用的人获取,它因信息被允许访问对象的多少而不同. I:信息完整性是指为保护信息及其处理方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一是指信息在利用,传输,储存等过程中不被篡改,丢失,缺损等,另外是指信息处理方法的正确性. A:信息可用性是指信息及相关信息资产在授权人需要时可立即获得.系统硬件,软件安全,可读性保障等 4信息安全的重要性:a.信息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需要b.信息安全是组织持续发展的需要 c.信息安全是保护个人隐私与财产的需要 5如何确定组织信息安全的要求:a.法律法规与合同要求b.风险评估的结果(保护程度与控制 方式)c.组织的原则、目标与要求 6信息安全管理是指导和控制组织的关于信息安全风险的相互协调的活动,关于信息安全风险的指导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制定信息安全方针、风险评估、控制目标与方式选择、风险控制、安全保证等。信息安全管理实际上是风险管理的过程,管理的基础是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7 图1-1信息安全管理PDCA持续改进模式:.doc 系统的信息安全管理原则: (1)制订信息安全方针原则:制定信息安全方针为信息安全管理提供导向和支持(2)风险评估原则:控制目标与控制方式的选择建立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之上 (3)费用与风险平衡原则:将风险降至组织可接受的水平,费用太高不接受 (4)预防为主原则:信息安全控制应实行预防为主,做到防患于未然 (5)商务持续性原则:即信息安全问题一旦发生,我们应能从故障与灾难中恢复商务运作,不至于发生瘫痪,同时应尽力减少故障与灾难对关键商务过程的影响(6)动态管理原则:即对风险实施动态管理 (7)全员参与的原则: (8)PDCA原则:遵循管理的一般循环模式--Plan(策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措施)的持续改进模式。PDCA模式,如图

信息资源管理总结

1.知识的分类:按领域分为哲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按用途分 为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按状态分为存量知识和流量知识;按水平分为低、中、高级知识;按性质分为普通知识和专业知识;按载体分为隐性和显性知识。 ODCE的知识分类方法分为:知事类知识、知因类知识、知能类知识、知能类知识。(重点) 2.西方对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观点:管理哲学说(马钱德)、系统方法说、管理 过程说、管理活动说。 3. 4. 5.信息资源管理与信息管理之间的关系:等同关系、从属关系、发展关系。 6.CIO的知识结构与能力:具有MBA专业知识;执行企业战略;科学的规划和 实施;锐意变革进取;善于沟通交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 7.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包括信息人力资源的规划、信息人力资源的选聘、信息 人力资源的评估、信息人力资源的培训等方面的内容。 8.在信息技术领域,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以及国 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学会(IEEE)制定的标准,可视为国际标准。 9.信息资源管理过程包括四个模块:信息资源分析(信息需求分析——信息源分 析)、信息资源建设(信息资源采集——信息资源加工——信息资源存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检索——信息资源开发——信息资源利用)、信息资源传递反馈(信息资源传递——信息资源反馈)。 10.组织信息需求分析:组织管理层次(分为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专业 技术人员、基层管理人员及操作层工作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信息需求(这类人员的特点:专业技术人员通常需要未经加工处理的原始数据、专业技术人员的信息需求取决于其工作性质);管理人员的信息需求(计划、管理控制、关键问题分析、领导和礼仪活动、直接监督、业务控制、人事管理)。 11.信息源的分布:信息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中 心);信息源的机构分布不均匀(各类决策机构、教育与科研部门、学会与协会、广播

信息资源管理重点

一、名词解释 1信息交流:又称信息传播,是指通过特定的符号系统,利用一定的信息通道,使信息跨越空间和时间实现的信息发送和信息接收者之间的传输和交换行为。也是一个双向、非对称循环的过程。 2人机共生律:用机器广泛的适应范围弥补人的不足,用人的智慧来补偿机器智能的缺陷。3信息资源:广义上,认为信息资源是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信息.信息生产者、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狭义上,认为信息资源是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后的用用信息的集合。 4网络信息资源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信息资源涵盖了软件、数据和信息、用户、演示程序以及相关硬件设备,环境,人员,资金等要素,而狭义的网络信息资源则指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再现出来的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 5网络信息安全是指组成网络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和数据受到妥善保护,系统中的信息资源不因自然和人为因素遭到破坏、更改或泄漏,网络信息系统能连续正常运行。 6信息化是向信息产业高度发达且在产业结构中占优势地位的社会—信息,社会前进的动态过程,它反映了由可触摸的物质产品起主导作用向难以捉摸的信息产品起主导作用的根本性改变。 7准时生产系统JIT(Just In Time)是由日本制造商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在恰当的时间生产出由恰当的零部件、产成品,把生产中出现的存储和等待时间及残次品等均祝为一种浪费。8知识产权是公民或法人对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的创造性智力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积累的经验、知识而依法享有的权利,也可称为智力成果权。知识产权存在广义和狭义,广义的知识产权如《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的理解包括一切人类智力创作的成果。狭义的知识产权指的是文学产权和工业产权。文学产权包括著作、期刊、绘画、雕塑、摄影、电影、唱片、电视广播等。 9工业产权是指人们在工业领域通过脑力劳动所创造的智力成果所享有的一种专有权主要包括:1.创造成果权:如专利权、商业秘密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等;2.识别性标记权,如商品权、产地标记权等。 10数据挖掘也是一种常用于知识获取的工具。数据挖掘:也是称为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KDD,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出可信、新颖、有效并能被人理解的模式的高级处理过程。 11辅人律:在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技术能够帮助人类克服困难,不断地获取更多的自由和解放。 12拟人律:在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技术能够帮助人类克服困难,不断地获得更多的自由与解放。 13企业信息化:就是通过利用最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使生产的组织、管理和控制实现自动化。 14产业信息化:是指以信息技术改造原产业,使其成为生产自动化、机器智能化和办公自动化的信息产业,以及构造以信息带动其他因素流动的产业关系。 15社会信息化:就是通过早国民经济和社会体系内,系统全面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信息资源,推动经济运行规则、社会组织形式和人民生活方式产生革命性转折的过程。 二、选择填空 1、通信系统有六部分组成:信源、编码器、信道、噪声源、译码器、信宿 2、与四种信息器官对应,信息技术包括分别用于辅助这四类信息器官的“信息技术四基元”即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对应感觉器官、思维器官、神经器

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

(四)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 1、建设目标 通过三年建设,进一步完善网络基础设施,保障网络运行更加畅通、稳定和安全。围绕物流专业及专业群建设中形成的信息标准、精品课程、多媒体课件与素材、教学视频、教学案例、虚拟过程库等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大力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海量存储及共建共享,为学校教学资源库建设提供技术服务。文献资源建设以服务教科研、拓展学生学习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山西区域社会经济转型发展对图书文献信息的需求为目标,构建“以读者为中心”,纸质图书和电子资源合理配置的馆藏资源体系。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发虚拟教学环境和虚拟生产过程等,提高实践教学和技能培养。同时与企业互动,实时把企业的工作、生产信息传送到课堂中,满足学生、教师、企业相关工作人员随时、随地、随需的产学研需求。 2、建设内容 围绕物流专业及专业群建设,进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校企合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文献资源建设、图书信息集成管理软件和自动化网络设施更新建设、电子阅览室建设、多媒体阅览室建设。 (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在现有网络基础上,提高联通和教育科研网带宽,通过扩充和完善网络主干设备和汇聚层设备,实现双路核心、万兆主干,千兆桌面;部属防火墙、网络监控、流量分析、漏洞扫描、入侵防御、WEB安全防护、审计认证等完整的安全防范体系;建设数据中心,实现网络资源的海量存储和数据备份,建成一个接入方便、高速稳定可靠,能够满足教学、科研、管理、社会服务需要的网络支撑平台。 ①网络运维设施建设 将网络带宽提高到200M,网络覆盖到学校各个脚落,保障校园网用户对信息资源访问的需求。将校园网主干建成万兆双核心、双链路的双星型架构;增加高性能汇聚交换机,实现对校园网各接入单元的灵活控制。购置核心路由器,增加业务运维管理系统,在提高网络服务性能的同时不断提高网络监控能力,实现校园网络高速稳定的运行。 ②网络安全体系建设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重点)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一个新名词,也是一个新的专业(1998年设立的专业),目前国内有北京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院校开设了该专业。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目录 就业趋势 就业前景 工作领域 毕业去向 毕业生就业分布统计 业务培养要求 业务发展情况 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展开 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管理、数量分析方法、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系统和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无论是企业、工厂,还是机关、学校,由于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广泛,所获得的信息量也会越来越多。然而,如何从错综复杂的数据中获得最有效的信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重要的信息,这就需要信息管理人才大显神威了。 业务发展情况 发展情况本专业是计算机与管理相互结合的实用型专业,主要培养既懂经济管理,又懂通信技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理论与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她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通信技术与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知识、现代经营管理理论与方法、计算机与信息处理原理,并具有信息系统设计、开发与管理的能力。 管理本身是一个很宽泛的名词,包含有很多方面。作为一名有志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考生,不能简单的认为管理就是单纯的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管理,或者是对一摞

信息资源管理重点

第一单元 1.1GB=2的20次方KB=2的30次方B 2.在信息资源丰裕度公式中,R1表示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基本信息资源生产能力,R2表示其基本信息资源的发展潜力。 3.推进信息化建设的三个核心因素是技术、人、和组织管理。 4.信息对应的英文单词是information,在中国港台地区该单词常被译为资讯。 5.如果按用途划分,可将知识分为科学知识、技术知识、文化知识。 6.如果按状态划分,可将知识划分为存量知识、流量知识。 7.如果按载体划分,可将知识划分为隐性知识、显性知识。 8.如果从经济学角度划分,可将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9.信息化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国民经济信息化,二是社会经济。 10.中国有关部门以美国学者马克尤里波拉特的体系为基础,并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将信息产业分为信息产品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 第二单元 1.1997年,霍国庆博士发表论文《信息资源管理的形成与发展》,文中详细的介绍了西方学者对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观点,并将其归纳成:管理哲学说、系统方法说、管理过程说、资源活动说四个类型。 2.1993年,卢泰宏教授在《国家信息政策》一书中强调信息资源管理是管理对象,管理手段以及信息管理方式的集约化。 3.如果按实践领域划分,则信息资源管理主要起源于政府文书管理、企业信息管理、图书情报管理以及民间信息服务等领域。 4.目前,学术界对于信息管理和信息资源管理之间的关系存在三种不同的看法,等同关系、从属关系和发展关系。 5.从适用域来看,信息资源管理包括宏观信息资源管理和微观信息资源管理两个层次。 6.如果按技术手段划分,信息资源管理的形成领域包括数据库管理和数据处理管理。 7.1988年,在荷兰召开了国际第一届国际信息资源管理学术会议,有14个国家约100名代表参加。 8.霍顿被称作是“IRM理论的奠基人”,她的理论著作很多,被引用率也很高。 9.ISO的中文全称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EC的中文全称是国际电工委员会。 10.一定范围的标准化体系内的标准,按一定形式排列起来的图表,称为标准化体系表,后者的组成单元是标准。 第三单元 1.信息资源分析包括两个过程,信息源分析和信息需求分析。 2.根据信息用户的类型,可将信息需求分为个人信息需求和组织信息需求。 3.按组织边界划分,可将信息源细分为内部信息源和外部信息源。 4.按采集渠道划分,可将信息源采集细分为单向采集法和多向采集法。 5.信息资源的采集途径可以细分为内部途径和外部途径。 6.声像存储技术是指将信息通过录音或者录像记录存储的一种信息存储方式,它包括录音存储技术、录像存储技术和电影存储技术。 7.磁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硬盘和软盘两种类型。 8.母亲市面上的光盘大体上可分为只读光盘、一写多读光盘、可擦重写光盘三种类型。 9.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包括信息资源检索、信息资源开发、信息资源利用三个环节。

相关主题